发布时间:2023-04-01 10:12: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公共管理学院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维修工程的规模较大
但是仍未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公开招标规模标准,并且在价格方面相对较高,已经达到了工程所在地区公开招标的标准,但是也需要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招标工作。
2)维修工程的规模不算大
没有达到工程所在地区的规模,但是达到了该工程所属企业公开招标的标准,就要按照该企业的标准进行招标工作。
3)维修工程的规模较小
甚至都没有达到所在行业的标准,但是价格相对而言较高,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学院的积极配合。
4)维修工程的规模很小
未达到学院所组织的招标标准,那么就要求有关部门运用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
5)维修工程的规模十分小
已经属于零星工程的范畴,没有必要进行招标工作。对于这类的维修工程,每个项目的价格不会很高,但是会经常进行维修,所以次数较多时就会变成大额度的工程。
2、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因为维修工程属于一些较小型的项目,因此对安全的要求相对而言较低,并且有关的管理者对该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没有新建工程的高,重视程度较低。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重复修补的现象层出不穷,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还会对工程效益造成一定的损失。针对该类问题,必须要对学院维修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加强对该工程施工的管理措施以及审计力度。
1)加强管理维修工程。
在安全方面和使用功能方面,维修会对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因为施工质量问题而造成的重大事故层出不穷,因此,一定要重新审视维修工程的质量问题。在学校中,要专门设立机构对维修工程进行严格管理,对维修工程重视起来,落实到工程质量上。
2)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维修工程虽然面积小,但是涉及到的知识十分广泛,工艺复杂,这也就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管理素质。但是就目前看来,学院中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未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对维修过程中的一些施工技术以及材料的选用了解的比较片面,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无法制定出专业化的管理方案,从而主导权就落到了施工单位手中,如果遇到极端情况,或者遇到一些不良的承包商,就无法对建筑的安全性作出保证,很容易出现建筑质量问题。因此,学院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进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维修工程的质量问题。
3)促进过程中的管理。
由于在上课期间学生人流量大,无法对一些建筑进行维修,所以,学院的维修工程大多是在寒暑假进行。因此在这期间,学校要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进度表进行,以保证在规定期间能顺利完成,不影响学院和学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对于一些较大的维修工程,学校还要做好相应的设计工作,对于一些比较繁琐复杂的设计结构,学校应该找资质较深的单位进行设计,以达到相应的标准。除此之外,学校的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估价,严格杜绝豆腐渣工程,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决不允许使用到工程中。在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工程的监控,做好工程审计工作,因为审计工作是建设单位对工程实施监督的关键环节,在维修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还应当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以保证建筑质量过关。
3、完善档案,提升效益
在每个学院都会有档案室,学院建立档案室对有关项目的运行、维修和扩建均可存留有关依据。对于新建的工程的档案一般比较完整,而对于维修工程,学院却此并未加强重视,导致维修工程的档案被忽视。大部分学院中因为当时没有做好维修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以至于多年后诸多工程无法顺利进行,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的建议:
1)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学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提高意识,积极配合基建人员的工作,让相关的管理人员做好相应的信息管理以及收集。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几个同步,一是有关的档案管理与计划同步;二是档案管理与施工同步;三是维修档案与工程交付同步。
2)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如果学院要对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加强培训,就应该认识到维修工程的档案管理不仅是管理人员的职责更是学院相关人员的工作。因此,学院一定要对该职位进行督察,不能安排完毕后便置之不理,应当化被动为主动,严格管理,以促进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工程的进程和质量。
3)提高效率。
因为管理部门要对工程的档案进行相关的备份,以形成独立档案,所以学院应当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流程,建立登记制度,防止档案流失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学院还要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跟上时代的步伐,建立更加便捷的电子档案,编制较为快速的检索工具,让该工程档案的利用效率获得提高。
4、结语
【论文摘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参观访问、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制订适应学分制管理的选课与排课方案、新教学大纲、教学常规,构建了玉林师院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模式,并通过实施检验了其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1.问题的提出
高校公共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锻炼习惯为主要目标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高校已逐渐认识到原有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体育需求,难以真正实现课程的目标,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探索体育课程建设的新路子。
“快乐体育”、“成功体育”、“选项教学”、“俱乐部体育”等教育和管理模式相继出现,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但核心的课程改革—围绕着学年制向学分制的改革总体进展较慢,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却不易推广和普及。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文件,以下简称新《纲要》),为体育课程注入了新的动力,明确了高校必须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等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突出强调了促进学生健康是体育之本,要从多维度、多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要打破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任课老师、上课时间”,营造“生动、活波、主动发展”的体育学习氛围,要求“各校应根据本纲要和学校实际情况制仃教学大纲,防止以改革之名行无政府主义的不良现象发生”。因此,如何根据各院校的实际研究制仃出一套合理有效而易操作的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方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课题。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体育学科及学分制相关文献30多篇,为本研究提供充分的论据和详实的资料。
2.2参观、访问法:参观访问区内外试行学分制管理的高校10余所,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
2,3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法:对玉林师院0203级学生试行学分制管理后的学习兴趣、选项动机及上课的满意度等进行了随机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并对所有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
3研究结果分析
3.1国内外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现状
学分制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柔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质量的单位,其特征是: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学习进程的弹塑性、选择学习时空和教师的灵活性等。学分制一百多年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历程,其内涵和形式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以使之与本国国情、校情及社会发展相适应。就国内外高校体育学分制管理模式而言,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学年学分制,另一种是完全学分制,各有其优缺点。
3.1.1学年学分制。既保留学年制特色,又相应地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自和选择学习的内容、时空、教师的自由度。这种体育学年学分制,只要有相应的物质条件和教师较高的业务能力就能实施,一般情况下,实行体育学年学分制的高校都规定体育学习的年限(A)、学时(B)、学分(C),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X)、时间(Y)、教师(Z)等。目前,日本和我国等许多高校就属于这种模式。
3.1,2完全学分制。这是一种充分体现学习自由思想的一种学分制模式,它以选课制为基础,集导师制、绩点制、弹性学制于一体,以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前提,以学生兴趣为起点,其典型代表是美国、加拿大等国高校。就体育学科而言,我们认为完全学分制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适应全民健康的社会需要等方面将起更大的作用,更利于达成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但由于这种学分制管理模式对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场地设备、以及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要求太高而难以实施。
3.2玉林师院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模式
根据玉林师院培养目标,生源,师资、办学规模与实际情况,我们拟实行一种半开放型的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模式,立足于学年学分制为基础,引入完全学分制的完全选课制和选师制管理。
3.2.1选课与排课方案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关于开什么课,学生如何选择到想选的课,选好课后怎样排课等问题,这既要体现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能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见表1)。我们研究认为:(1)开课应从实际出发,多方考虑健身实效性、大众性、民族性、时代性、层次性原则,玉林师院拟开设的体育课程可归纳为三大类,两个层次,十一专项课,即1-?年级为必修选项课,1-4年级选修选项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三大类,三大类中又按项目水平分初、中级两个层次11个专项,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软排球、武术套路、太极拳、贻拳道、散打、健美操、保健与康复课等课程;{2)选课与排课必须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体育需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就学校体育而言,体育兴趣和爱好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的,积极的参加体育课学习和锻炼,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如何“激发”、“唤醒”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见表2)。校园网络的建设,使我们可以方便的通过网上选课、排课的形式进行管理调控:设立公共体育课程主页,点击“选课”,进入选课排课系统,内有开课项目,教师一览(包括每位教师的资历,拟开课程。时间安排等),首选,次选,备选登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浏览、选择(原则上每个教师每个教学班不超过5。人,少于30人不开课),本项操作学生在开学一周内通过校园网进行选、调、退、停手续,时间一过即不再办理。
3.2.3新教学大纲
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制订的,而新教学大纲是根据新《纲要》的精神制订的,与旧教学大纲相比,有如下几大变化:(1)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即“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以学生为本”,“满足个体差异与需求”等体育理念;(2)新的课程目标,将旧教学大纲中公共体育课程的增强体质、传授三基等任务拓展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并具体化为五个方面的主要目标,突出强调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过去没有强调的目标;(3)新的课程结构,新教学大纲设置了必修选项课、选修选项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三大类,这种设置不仅充分考虑到了实效性、大众性、时代性、民族特色和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更充分的考虑到了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多样性、层次性(见表1、表2),将课内外、校内外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4)新的考核与评价方法(见表3)。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级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公共体育课程的成绩;(5)教学内容和时数不作硬性规定,由师生共同把握。
3.3建设更人性化的教学常规
我们认识到,实行学分制管理不仅要在思想观念上有较大的转变,在教学具体管理措施上,尤其是课堂教学常规的建设上要有更大的突破,以改变以往过于教条化、刻板的组织管理,代之以一种民主、灵活的动态管理,在这种人性化的课堂常规下,学生、教师主要是通过自主管理自己,相互督促,多向互动,共同为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而管理调控自己。
4实施成效与存在问题
4.1实施成效
4.1.1选课、排课方案基本上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根据我们发放的问卷调查,我院公共体育课程试行学分制管理下的体育选项课教学后,绝大多数学生选上了其想选的课程,只有8%的学生是被选的,即无法选到自己首选或次选的课程(见图1)0
由于新经济的模式,公司承担的转型和改革压力,工商管理专业将怎样面对?从整体出发,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总体素质水平需要提升,无法达到单位招聘要求;人才培育教学中课程体制不合理、教学科目传统、缺少教育方法、专业实践少和案例教学、忽略个性培育等问题并不少见。经过改变陈旧的实践教育方式,建立适合独立学院教育特征的新型实践教学体制尤为重要。相思湖学院2008级以前的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课实习平均比重大约占其20%,2008年后此比例提高到学科要求的20%到40%之间,提高的程度较高。这实质上是依据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在专业定向培养方面进行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以前,很多专业实践实际就是打下手,根本不可能进入真实岗位工作,无法达到实习的目的。新“3+1”的成立是依据企业真实岗位需要,针对性实行项目研发培养,运用徒弟跟师傅的模式,实习生才能够学到实际本领。在实践当中学生可以逐步训练动手能力与分析、构建能力,为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二、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途径
(一)设立校内实验室
1.综合实验室。综合实验室主要进行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就业奠定坚实的实验基础。2.商务谈判实验室。该实验室通过模拟会客室、会议室与办公室的真实环境,实行角色模拟,让学生可以学习与模拟商务谈判的每种方式,培育学生应用商务谈判方法与技巧的实践能力。同时经过监控系统与穿衣镜相配,使学生熟悉的装饰礼仪与普通话销售策略。3.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该实验室用于模拟企业经营,利用手工沙盘假设总裁、财务总监、销售与市场总监、研发总监、生产总监、信息总监6个角色。学生运用手工沙盘分析市场、制定策略、产品研究、组织生产、总体销售和财务结算等实践操纵来熟悉所学习过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
(二)实行校外实习(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二、其他工作
1、重新确定部内分组和工作规范。为进一步降低院刊内容的“结构化”错误,本学期我们放弃了前四届单人负责制的传统,改为小组负责制,即每两位编委共同负责分发到的文字作品。分发到各组的文字内容实行责任制,组内成员轮流进行初稿、一审和三审的修改,期间二审由各组交换稿件进行轮流整改。
2、实现了对院刊内容、结构等的整改和修订。本期《财管纵横》基本实现了起初的改进构想,提高了刊物可读性:
内容上适度缩减了论文篇幅后,从多角度进行了其他形式文字作品的选取,如时事评论、英语散文、生活幽默、精品推荐等。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培养
随着社会各层次人们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多变化转型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问题、增加新难度。新疆是多民族、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并存的地方。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趋于复杂多变,西方和新疆周围各种非法宗教组织的极端思想传入新疆社会,还试图深入新疆高校,给新疆高校正常的校园秩序带来较大的威胁。新疆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人数中占的比例大,民族种类多,各种民族学生传统、习俗、性格、世界观、价值观之间相互区别比较大,这些使得新疆高校学生服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
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是学生实施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重要力量;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是学校少数民族学生中优秀学生的少数民族学生代表,更有效的帮助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为了发现各民族学生思想动态,学生间存在的各种问题,而且快速、有效地解决各类问题,必须有效地利用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作用。但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服务意识缺乏,团队精神薄弱,工作意志脆弱,这些负面效应影响了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为了突出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在学生当中的带头模范作用,新疆高校必须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素质培养工作,应该不断提高、加强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坚定、素质全面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队伍。
本论文主要在我院[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两个学生组织[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会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分团委]以及学院各班班委,对200多名各民族学生干部进行问卷调查活动,关于当前各民族学生干部素质、加入组织的目的、对在做的工作的积极性、对组织的看法、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干部培训的方式,培训内容进行调查。通过少数民族学生干部与汉族学生干部比较调查结果,对各民族学生干部现状评价,而且分析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需要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
一、少数民族学生干部队伍的现状
(一)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缺乏自信,心理素质较差。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大部分来自自经济水平差,宗教气氛农活,学习汉语条件比较差的偏远地区,相比汉族学生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因这些综合原因,少数民族学生来到高校以后比汉族学生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这些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情绪波动比较大,自信心不足,情绪低落等负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2.动机不纯,服务观念不强。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功利心重,没有端正动机。在少数民族学生干部里面一部分为了满足评优、党员发展和今后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加入学生干部队伍,这一现象在高年级中比较严重。因为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缺乏奉献精神,功利思想严重,这种情况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和学生组织在普通学生中的形象。
3.工作能力不足,缺乏管理技巧。少数数民族学生干部来自不同的年级层次,不同的专业,因此也出现了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素质能力的参差不齐。许多少数民族因语言表达能力差,习惯等因素原因,缺乏交流,沟通,相互学习的机会,而出现缺乏管理技巧,工作方法简单,导致工作事倍功半。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服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提高对工作的要求,对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组织与协调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的一名学生干部,按照集体的建设目标,充分调动积极性,团结互助,努力实现集体,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和理解沟才能有效地安排各项工作。
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素质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在学生当中起教育和引导其他大学生总要作用,低下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服务和管理的工作。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当中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给学生提供 “正能量”,有助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因此,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这样才能当一个好的学生干部。低下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服务和管理的工作。
(一)政治思想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是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工作的思想基础,是开展学生工作大方向正确的保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工作的开展者,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政治立场。因此,首先在学生干部队伍里要保持各民族团结的状态,其次开展大小校园文化活动和服务、管理工作当中,尊重各民族同学,贡献和谐校园建设。
(二)良好的学习成绩
学生干部作为一名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更高的语言水平,而且求知欲强,喜欢探索的态度相当重要,这一方面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在学业和业务等多方面同步发展,另外一方面可以保证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学生当中的真正的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学生干部的保证前提是要有良好的学习成绩。
(三)能力素质
学生干部为了顺利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需要不断提高能力素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缺乏交流,沟通,相互学习的机会,而出现缺乏管理技巧,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欠缺洞察力。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在开展各项工作过程正需要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交际能力等能力素质。对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干部而言,成为出色的学生干部必须要增强个方面的能力素质。
三、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对策
(一)强化选拔机制
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干部队伍的质量,强化选拔机制是非常关键的。根据学生的思想、业务操作能力、责任心等综合表现纳入或者选拔。选拔的过程中,要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作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注重学业成绩和群众基础。再选拔过程运用老师和学生推荐,校园内招聘,自荐任命等多种方式,征求老师和普通学生的意见,多方面场合的观察学生。
(二)做好岗前培训工作
为了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有效指导,对通过严格的选拔学生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培训过程可以采取各种培训形式,比如举办拓展训练,作讲座,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业务操作知识等。通过各种培训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学习并熟悉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了解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和规律,熟悉各种公文的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 加强各民族学生干部经验交流
加强各民族、各级、各专业学生干部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不仅有利于加深了解各民族学生的习俗和特点,有利于加强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培养各民族学生干部的团队精神,而且可以拓宽视野、加深了解、共同进步。虽然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是经过严格筛选出来的,但是工作经验还是缺乏,只有通过交流工作阶段性的总结来提高操作能力。(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姚磊.浅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J].甘肃科技2010(18)
[2]尹润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2).
[3]杨南.谈高校优秀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12).
我的大学第一志愿是日语,第二志愿是心理学。选择日语是因为我当时正沉迷于日本动漫无法自拔,选择心理学则是因为我很喜欢阅读与推理相关的书籍,对在推理过程中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得炉火纯青的侦探们很是热爱。之所以做这样的选择,完全是因为我一时的兴趣爱好,但是对于把它们作为未来我可能为之奋斗一生的专业,我却没有很深的认识。高中的时候,我还曾因为看了一本叫做《我是法医》的书,而打算要当中国为数不多的女法医,年轻的我真是无知无畏。
在小小的期待和不甘的心情中,我正式成为了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专业的一名学生,上专业课,写论文,参加学校的策划大赛,暑假和同学去湖南省的14个州、市进行社会调查,去长沙市第一福利院实习……在这过程中,我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我曾顶着烈日去街头采访行人,也有过在公交车上睡过站的迨拢还因为看到福利院孤独无依的小孩而偷偷抹眼泪。这一切,都让我觉得来对了学校。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大学生涯中,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社会工作,最终选择报考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决定要为自己选择未来的道路。
大学时光让我逐渐认识到,简单的一个选择决定不了所有的事情,我们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路。当我们真正尝试着融入一个环境的时候,就一定能找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从高中毕业开始,我们就走向了一个更广阔的新世界,一个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的大学世界,我们要做的不是去纠结我们的某一个选择或决定是否万全,而是做好准备去迎接挑战和惊喜。
当然,读大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校为我们实现目标提供了很多的资源,图书馆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它就像一位母亲一样哺育了千千万万的学子。大学的学习不像初中那样有过多的硬性要求和规定,相对轻松的课程安排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看自己喜欢的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们都像一群从笼子里面放飞出来的小鸟一样,向往着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觉得去图书馆就是浪费青春,应该去自由地玩闹。一开始,甚至有人会因为去图书馆的次数少而骄傲,觉得努力就是因为不聪明。如果认真思考一下,现在之所以会有所谓的“学霸”“学渣”等词汇出现,就是因为人的努力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当我慢慢意识到图书馆的魅力的时候,我庆幸自己还没有毕业。之后,就是疯狂地泡在图书馆里面,像一个待哺的婴儿一样,汲取着图书馆的养分。就这样,我从图书馆地下室的小说馆看到了自然科学馆、社会科学馆。图书馆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有学习的足迹,也有去图书馆楼顶的花园和同学聊天的足迹。或许在图书馆泡着,会错过一些“轰轰烈烈”的吃喝玩乐,但我乐得这一份悠闲与充实。
在现代政府中实施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的形成不是形式上的跟风。而是政府面对13益复杂的社会变化所产生的现实需求。21世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政府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推进我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无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还是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都要求政府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尽快向电子化政府过渡n]。在政府信息化过程中,政府知识管理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基础性的重要内容。它对于规范政府流程,提升部门间的协作,促进应用平台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作为社会管理组织的政府必须对政府内外的各种知识进行必要和有效的管理,以迅速回应各类主体对于政府的知识诉求。在我国,知识管理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O年代后期。而关于政府知识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即1999年汪大海率先将运用于企业的知识管理,引进公共管理研究之中。最近5年来,政府知识管理研究已经成为国内知识管理和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对其进行系统梳理的研究还屈指可数。因此,有必要对国内政府知识管理研究文献作一阶段性总结.为政府今后更好地将知识管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供有益的探索。
2政府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管理自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众说纷纭,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其定义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本文综合各方观点并结合政府管理特征.认为:知识管理是指知识主体对知识资源进行收集、组织、创新、扩散、利用和开发的一系列连续动态的管理过程.它的目的是运用组织所具有的群体智慧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满足应对和处置各类事件的决策需要。从本质上来看,知识管理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获得正确的知识,以形成正确的决策。目前有关政府知识管理的研究并不多,给出政府知识管理定义就更少了,这里介绍2个有代表性的含义:
(1)熊枫认为,政府知识管理是政府有意识地利用内外部网络,以实现对政府知识的创造、传播、共享和最大化利用,最大程度地带动政府的创新服务,提升执政能力、竞争力和知识资本价值的过程;
(2)邱均平指出,政府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加快政府内部知识的创新、流动和利用,其目的是增强政府的活力和凝聚力,激活政府的创新能力,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决策能力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建设一个功能齐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精简高效、具有竞争力的学习型知识政府[3]。
3政府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综述
在对研究成果进行调研中,笔者首先考察最近几年国家级课题对政府知识管理及其相关课题研究的资助情况。政府知识管理研究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具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特点,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该领域的研究均有资助。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行检索,发现获批的政府知识管理研究申请课题共36个,主要集中在2008和2009年,如华中师范大学夏立新等主持的“基于本体的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研究”、大连理工大学高国伟主持的“面向政务流程重组的柔性电子政务系统开发平台设计”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政府知识管理及相关课题研究的资助项目共25个,同样是集中在2008和2009年.主要分布在行政管理和图书情报学等学科类别下,如2008年资助的博士后项目上海交通大学樊博主持的“绩效驱动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及协同应用”研究、2009年资助的一般项目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张维平主持的“政府应急管理预警机制建设创新研究”等。还有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刘焕成主持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中的知识管理与信息共享”研究和2005年浙江财经学院刘辉主持的“公共化知识管理:电子政府未来发展的取向”研究等。而2005年之前则几乎没有发现针对此领域的资助。从上述两个国家级基金项目资助的情况可以看出国家对政府知识管理研究的关注。其次,笔者采用传统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来分析政府知识管理研究论文的现状。主要从时间分布、基金资助情况、来源期刊种类、关键词词频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以“政府知识管理”为关键词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重庆维普等中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1年3月。得到结果55篇,有效结果(去除非规范文献)为53篇,其中含4篇硕士学位论文。对这53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从的数量在时间分布上看,政府知识管理的研究起步于2l世纪初,2004年文献数量开始有较大的提升,到2007年达到了高峰。可以预计.未来该领域研究的文献数量还将进一步上升。
(2)从基金资助的情况看,相关的研究课题有来自国家级自然基金项目和社科基金项目的资助;有来自湖南省教育厅等省级基金项目资助;也有来自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资助。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知识管理相关的研究成果水平较高,研究人员比较集中。
(3)从来源期刊种类看,图书情报档案类期刊发表l3篇,党政学院学报和高校学报发表15篇,其他的分别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类期刊上发表。可以看出,高校学院和科研机构,尤其是图书情报档案专业领域学者,对政府知识管理的研究相对集中。
金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要求
为了实现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上海金融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十二五”期间应实现三个转变:
1由缺乏特色到金融特色鲜明转变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虽然国内绝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仍无突破性变化,但已经有部分高校进行了非常务实的探索。例如,大连海事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注明为“港航行政管理方向”,突出航运特色,旨在培养满足航运企事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2]。浙江海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的全永波提出,海洋类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可以将海洋行政管理人才培养作为一个重要方向,开设海洋科技概论、海洋管理学、海洋法律、海商法等课程,体现海洋特色[3]。东北林业大学的刘百惠提出,农林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应突出农林公共管理特色,应与农业、林业紧密结合,依托农林学科优势,以农村事务管理为主要发展方向,培养具有农林特色的行政管理人才[1]。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开设的相关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WTO与行政体制、比较政治制度、涉外经济法、国际商贸制度、国际政治学等,充分体现了学校特色[4]。金陵科技学院的行政管理专业设有“行政法”和“高级秘书”两个方向。根据上海金融学院校情,按照错位竞争的要求,应打造金融特色鲜明的行政管理专业。目前,我们已经在课程设置、论文选题、科学研究等方面迈出了步伐,今后还需在师资力量、教材建设、科研方向等方面进行探索。
2由重理论知识学习到重实践能力培养转变
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强调学生对宏观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锻炼,“用非所学”现象比较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脱节,行政管理专业也存在这一共性问题。目前,上海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到行政管理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实践能力包括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其中,沟通能力(包括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是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对学生的最高要求,而学习能力贯穿在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之中//图1。
3由以公共行政管理人才培养为主向以企业行政管理人才培养为主转变
从社会需要出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应当从行业和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着眼,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囿于公共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应当放眼于社会对文员、行政助理、商务秘书和人事行政等管理类人才的需要。从专业发展来看,行政管理的英文名称叫PublicAdministration,即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管理和企业行政管理原本就具有共同的渊源。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管理”最初并不是应用在企业上,而是应用在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里;经理人(manager)这个名词……最初也不是应用在企业里,最早被称为经理人的职业是城市经理人。但是在美国大萧条时期之后,因为对企业的敌视和对企业主管的不满,管理与企业管理才开始有所区分。为了不与企业界挂钩,公共部门的管理开始自称为“公共行政”,主张不同的原则———在大学里自成科系,有自己的用词、自己的升迁方式[5]。随着20世纪末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由于管理本身具有相通性,西方国家在行政改革实践中广泛引进企业管理的方法,并用企业管理的理念来重塑公共部门的组织文化,把源于私人部门管理实践的项目预算、绩效评估、战略管理、顾客至上、人力资源开发等融合到公共部门管理中去。在这一背景下,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不断强调打通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界限,已经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PublicAdministration”(公共行政)。例如,山东经济学院的行政管理专业偏重企业行政管理,主要特色是在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既研究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又研究企业的行政管理[6]。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把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扎实的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及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熟悉商务运作规则和法律规则的外向型和复合型企业行政管理人才[4]。有学者也提出,“我国的财经类大学可以侧重于企业行政管理”[7]。这样的转型也符合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提出的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以及科研工作的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实现“三个转变”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学科”与科研密切相关,“专业”与教学和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因此,不应当以学科渊源来要求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公共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不应当以它们的学科体系来架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8]。当然,根据“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也不能囿于行政管理方面的岗位。
实现金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措施
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规定着人才特征,它不仅直接反映着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和工作思路,决定着专业发展和就业方向,而且关系着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实现金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需要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1完善课程体系
为适应社会变化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上海金融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0年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课程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综合性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沿袭了传统的课程设置,课程的“公共”色彩(或“政治学”色彩)明显,如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或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西方政治制度、行政法学等课程都属于专业必修课,而我校把这些课程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相比而言,我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行政”色彩(或“管理学”色彩)突出。目前我校开设了公共管理学(双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部门项目管理等打通公私界限的公共管理类课程,并开设了公共关系学(双语)、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与艺术和管理沟通等跨越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一般管理类课程,同时也开设了秘书学、行政文书写作、社会统计与社会调查方法、公关礼仪、档案管理学等实务技能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体现金融特色方面,开设了财政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投资学、金融法学、金融行政管理和金融市场学等课程。在未来的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引进企业实训课程、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和国外的课程。同时,要紧盯学科发展前沿,及时更新、补充、优化教学内容。
2突出实践教学
为了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我们已经形成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以课内实践和校内实验为基础,以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为重点,以公民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特色”的全过程、全覆盖的实践教学体系//图2。目前,校内实验室开设有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管理实务、SPSS和ERP沙盘课程。在社会实践方面,组织大一、大二的学生深入社区进行调查,到福利院、民工子弟小学进行志愿服务,让学生有机会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大三结束后的暑假,我们积极为学生联系暑期专业实践。进入大四后,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此外,根据专业的特点,我们成立了瞻远行政人协会,以协会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包括演讲比赛、策论大赛、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大赛、公益创业计划大赛、瞻远论坛和社会调查等,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和其他学院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3优化师资队伍
没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虽然学缘结构、专业结构比较好,学历层次比较高(全部为博士),但还存在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一是缺乏高职称、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二是缺乏“双师型”的教师,这给整个专业的发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带来了挑战。今后,一方面可利用各种进修、培训、见习和挂职锻炼的机会,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积极做好科研和教学工作,争取多拿课题,多出成果,为职称评定和团队建设打造奠定坚实基础。在做好“内部提升”的同时,也需要做好“外部招募”的工作,一方面可以聘请实务部门人员做兼职教师,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另一方面也争取引进高职称、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优化职称结构。
4探索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渡”给学生的“船”,是教师锻造学生能力的“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组织形式,并积极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近两年,已经发表了《项目教学法在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中的应用》《LBL—CBL—PBL—RBL四轨模式在管理教学实践中的整合与运用》等教改论文,承担了“高峰体验理论在创业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人才培养创新考核方法研究”等教改课题。今后仍需对案例式、启发式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并举行教学研讨,把各种教学方法纯熟地运用于教学之中。
5抓好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师授课和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必备参考。为突出我院的金融特色,我们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做法,努力做好金融和行政管理的结合,以实现错位竞争和特色发展。我们即将出版《金融行政管理》,并为学生开设了金融行政管理课程。该教材主要介绍政府的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以及金融企业行政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政府的金融行政管理和金融企业的行政管理。该教材在介绍理论的同时,重视学生实务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行政管理工作。同时,根据上海金融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规划,我们不仅在课堂上更多地采用案例式教学,同时还积极筹备案例教材建设,力图将案例教学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特色。目前,我们计划编写的案例教材包括《公共管理案例教程》《领导学案例教程》《政治学案例教程》《公共政策案例教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