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煤矿安全培训论文

煤矿安全培训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1 10:12: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煤矿安全培训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煤矿安全培训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问题;对策

煤矿安全始终是牵动全社会神经的一件大事,特别是一些煤矿安全事故的频发更是将人们关注的目光一次又一次的吸引到煤矿安全上面。仅以2012年为例,我国在煤矿安全方面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就有:2月3日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钓鱼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致13人死亡;2月16日湖南衡阳市耒阳市宏发煤矿发生运输跑车事故,致15人死亡;4月6日吉林省蛟河市丰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致12人死亡;4月13日山西省长治市善福煤业有效公司发生透水事故,致11人死亡;8月13日吉林省白山市吉盛煤矿发生瓦斯事故,致17人死亡;9月25日,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屈盛煤业有限公司发生跑车事故,致20人死亡;10月29日,湖南省衡阳市霞流冲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致29人死亡等。据统计,仅2012年10月份,我国共发生6起重大煤矿安全事故,死亡101人。这一连串血淋淋的数字都为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敲响了警钟。同时,更促使我们反思煤矿安全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

我国煤矿安全培训方面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安全培训相对滞后,一些配套措施没有真正跟上,从而制约了煤矿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来讲,煤矿安全培训主要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一些煤矿企业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没能很好的贯彻与执行。在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没有牢固树立起安全生产的意识,在具体工作中更是没有将国家提出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真正贯彻与落实好。对于其他一些上级文件精神以及相关的安全生产规定更是往往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不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加以认真贯彻具体落实。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职工安全培训活动就无法真正开展起来,遑论受到较好的效果了。

2.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防范措施不力,监管存在较大漏洞。在我国一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往往存在着口号喊得震天响,一具体到措施的落实上则没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一些安全防范措施更是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或墙壁上,不能进行真正的落实与贯彻。在管理、技术以及安全等各个层面上还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监督不到位、监察不得力的情况,这也就为安全事故频发留下了空间与可能。

3.煤矿企业职工整体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事煤矿生产的一线职工往往不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特别是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更是缺乏相应的安全生产资质。这一情况就使得煤矿生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加之企业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不足,特别是煤矿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员以及特殊工种人员在安全培训中不能做到按“规定”进行相应的培训活动,漏培、、假培、替陪、关系培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些情况的存在更是加大了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与可能。

4.一些煤矿企业的领导没有将安全生产管理放在工作首位,抓紧抓好。在煤矿生产中,一些领导仍持有错误的思想,片面的认为生产的目的就是要多出产量,有的领导甚至有不惜一切代价保证产量达标的危险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煤矿企业领导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就会放松甚至忽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从而为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制造了隐患。

5.多数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的任课老师长期担任授课任务,知识更新不足,同时缺乏充足的实践知识积累。许多培训教师虽然授课时间相当长,但是由于受到煤矿企业培训工作性质以及条件等的制约和限制,不能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将一些最新的安全知识传授给职工。同时,由于这些授课老师对煤矿生产的实践活动并不是能够做到随之跟进,一些新技术、新设备对安全生产所提出的新要求并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其获知,这也影响到了其授课质量。

二、 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培训的对策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对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加大检查力度,特别是创造各种条件为开展煤矿安全培训提供便利。在这些措施的作用下,煤矿安全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上面我们也提到其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真正做好煤矿安全培训,就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要进一步做好煤矿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殊工种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保证其必须具有相应的安全资质方可进行工作。要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饿重视力度,煤矿企业要由专职领导负责安全生产的相关事宜,做到责任到人。在培训活动中同样要落实专职人员进行负责,对培训计划进行有计划、有标准的制定并且制定之后要严格加以落实。国家相关部门与机构(安监机构、煤矿生产监管部门等)要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坚决按照“特别规定”第十六条的相关规定对煤矿生产中无证上岗人员进行查处。

2.针对煤矿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殊工种工作人员在安全素质等方面参差不齐的现状,在组织其进行培训之前,对其进行相应的考试与考核,通过考试考核摸清相关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在下面的培训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培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培训成本,而且可以显著提升培训质量。

3.各级煤矿企业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要根据实际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高素质培训教师,并以此来组建培训教师队伍。在聘请之前必须对教师资格进行严格的考核与审查,要求所聘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培训教学资格证书。组建培训教师队伍,要注意教师人员的搭配,既要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又要有具备杰出实践经验的中青年教师。特别是可以尝试从一线工人中选取一些突出代表来进行安全知识讲解,为参加培训人员提供更为直观和鲜活的煤矿安全知识。

总之,煤矿安全培训虽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在煤矿安全培训方面走出一条新路,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高效生产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莉.煤矿安全培训现状分析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3期

2. 张伟.孙彦磊.杨列进.关于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现状和思考[J].山东煤炭科技,2011年第05期

第2篇

(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技工学校,河南 安阳 455133)

【摘 要】在全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煤炭企业困难加剧的大形势下,拟就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如何通过内部挖潜,积极培养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努力打造职业化师资队伍,提高煤矿安全培训效率,提出了对策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 师资建设;深挖潜力;做法初探

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技工学校目前是永煤集团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唯一的三级培训机构,主要承担该公司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近两年随着企业经营困难加剧,该校以打造职业化师资队伍为目标,以深挖内部师资潜力抓手,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加强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尤其是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技能训练,建立新型的培训模式,努力建设一支“高尚、卓越、受人尊敬”的掌握高新技术、技能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本文从该校三级培训机构师资建设的角度,提出在现有形势下提高煤矿安全培训师资建设水平的对策。

1 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 专业课教师引进渠道不畅

目前,随着煤炭企业效益的下滑,安全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不足、引进渠道不畅等老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培训机构专业课教师的缺口日益加大。

1.2 师资队伍质量需要提高

当前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技工学校专业课教师主要由两类人员组成:一是高校毕业生。其中大多数缺乏企业实践经历。二是“半路出家”的专业课教师,即根据教学需要从基层单位选拔部分技术较好的人员来承担专业的教学任务,系统的理论知识较薄弱。

1.3 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带头人严重不足

该校虽然拥有一定数量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但其数量与安全培训的发展规模相比较,明显不足,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带头人则更少。

1.4 培训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

授课教师虽然具备极其丰富的现场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但受工作性质和条件影响,有些“知识更新”没有及时跟上,在授课时难以取得培训实效。在授课过程中,只凭“老教案”进行讲解,达不到“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目的。

1.5 师资培训机制不健全

要提高培训质量,就要做好对培训者的培训。企业现在对生产一线员工的培训十分重视,但对培训机构师资的培训缺少必要的政策和有效的措施。

2 现形势下关于安全培训师资建设的做法

2.1 筹建高级培训师工作室,深挖内部师资潜力

该校在师资建设方面深挖内部师资潜力,选拔了四名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的资深教师组建了高级培训师工作室,其目的是结合矿区生产实际,对安全培训进行“问诊把脉”,高效整合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授课方式,分析、总结现有教学经验,提出培训管理与课程完善的合理化建议;根据培训要求和对象特点编制培训讲义、课件,进行培训课程研发,并通过积极听课、评课、调研等,对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和新教师进行帮教、指导,大幅度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授课技能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2.2 强化“三个师团”建设,打造职业化教师团队

近两年来,该校持续深耕安全知识教师团、技能提升导师团和潜能开发讲师团“三个师团”建设,并以此为抓手,打造职业化师资团队,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尤以技能提升导师团建设为重点,从鑫龙煤业现有的技术能手、技师、高级技师中选拔了249人担任技能导师,使其有任务、有目标,并通过创新“4321”实操考核办法,强化实操培训效果,使职工的技能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2.3 成立专业化教研组,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为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安全生产各专业工作需要,该校统筹鑫龙煤业现有专业技术资源,成立了采掘专业、机电专业、通风安全专业等11个专业教研组,让各专业化教研组成员在传统课堂理论PPT教学方法方式的基础上,重点采用视频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教学、现身说法、动画播放、图纸会审等方式方法,发挥自身专业和现场经验丰富的优势,把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用解读员工身边事等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给学员,既提高了员工学习的兴趣,还达到与技校专业教师理论教学优势互补,巩固理论教学效果目的。不仅使授课形式实现了的多样化,还扩充了师资队伍规模。

2.4 走出去请进来,确保教师全员持证和知识更新

在“走出去”方面,该校一是严格按照“承担安全培训的教师100%参加每年的知识更新培训”的要求,分批次安排教师参加上级管理部门组织的安全师资再培训和取证培训,确保安全培训教师全部持证上岗,以满足安全培训的需求;二是定期组织教师、培训管理人员到外部单位考察学习培训工作,引进好的培训经验。在“请进来”方面,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以及其他煤炭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前来开班专题讲座,让教师与其进行交流、互动,实现提升授课技能和授课水平的目的。

2.5 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比赛,以赛促教学水平提升

近年来,该校积极鼓励专、兼职教师参加国内各种教学比赛,相继有多名教师的课件、论文和教案在国家、省级大赛上获得奖项,他们在为个人争取荣誉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2.6 开展授课技能大赛,促教师技能整体提升

每年举办一次“内部培训师授课技能大赛”。为使比赛赛出成绩、水平,要求专兼职教师全员参与说课,并相互之间进行评课,同时聘请师范院校专家教授进行现场指导,最终以先初赛再决赛的形式选出年度优胜者。全体专、兼职教师通过评课、说课、培训、课件和教案反复修改和现场比赛,可有力促进教师授课技能的整体提升。

2.7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待遇

一是进一步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激发队伍活力。执行“管理、技术、技能”“W”型通道制度,对于在安全培训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敢于打破常规,破格重用;二是落实专、兼职教师课时费制度,按标准发放授课酬金,兑现教师奖惩,保证教师收入稳步增长;对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一些创新,按照市场化原则给予收购;三是在重大节日,对家庭困难的教师进行走访慰问,在教师节期间召开座谈会、表彰会,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四是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定期进行体检;五是投入资金,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以不同方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3篇

我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有关职工教育培训的指示精神,坚持“三个并重”原则,紧紧围绕“两型三化”矿井建设和“四大”主题活动,虚心学习兄弟矿井“四五级联动”安全培训经验,借助培训体系贯标平台,不断完善措施,优化管理,真抓实干,注重效果,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培训任务,教育教学水平也随之提高。全年全矿“三项岗位人员”外培完成264期1564人,完成计划的105.6%;安全内培完成28期4147人,完成计划的117.9%;岗前培训完成9人;党员政治培训完成7期405人,完成计划的112.5%;继续教育完成3期106人,完成计划的100%;技能鉴定内部培训完成7期498人,完成计划的622%;管理认证培训完成1期60人,完成计划的150%。进而达到了全员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100%,学员满意率100%;“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率100%;教师持证上岗率100%,专职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100%。我矿保持了济宁市、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和安全培训先进单位荣誉;首次获得鲁西煤监分局安全培训先进单位;“235”培训方式课题获集团公司企业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获山东省企业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一、主要认识和体会

(一)改善条件、优化环境是搞好职工教育的关键环节。矿对培训基地按照“保四争三”的目标要求,不断增加投资,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了薄煤层炮采模拟试训基地,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保证四级安全培训机构建设全面推进、高位达标。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是搞好职工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各项安全培训中,我们既遵循上级培训大纲要求,又突出我矿薄煤层炮采矿井特色,采取“235”方式与“6m”模式的全面结合,使各项安全技术培训适应了安全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起到了为安全生产、提高效益擂鼓助威、保驾护航的目的。

(三)领导重视、认识提高是搞好职工教育的力量源泉。今年,根据人员调整的实际,矿充实了职工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职工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使职教工作成为矿井总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力量源泉。

(四)健全机构、充实力量是搞好职工教育的组织保证。为保证职教工作的正常开展,重新聘任了20余名区队、科室业务技术骨干为安全技术培训兼职教师,使职教教师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学历达标,更加适应四、五级联动教学的需要。

(五)整章建制、严格考核是搞好职工教育的重要措施。矿重新修订了《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管理规定》,不断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各项安全培训“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同时,按照制度规定的条款,以严治学,教考分离,实行动态的准军事化管理,学员的自治能力、执行能力、服从能力明显提高。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我矿按照“实际实用、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我矿狠抓了职校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使之逐步达到“模拟教学现场化、课堂教学电教化、考试考核立体化”的现代化办学要求。一是狠抓了职校现代化办学设备的购置,在原有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7.5万元新增计算机14台,教职员工达到了“一人一室一机”;投资4.5万元扩建了计算机教室,为全面实现“机考”奠定了可靠基础,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二是投资1.2万元建立了多媒体教室1口,实行集中控制,专职教师所有课程实现课件教学;投资1.8万元更换了学生桌椅60套,投资1万元更换了教师办公桌椅8套,投资10万元粉刷装修了全部校舍,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三是投资近200万元建设的薄煤层炮采实训基地和安全展室已初具规模。四是投资1.8万元购置了铁质书架22架,投资1万元购置铁质档案橱10组,图书阅览室、档案资料室明显改观。今年以来,校舍建设投资规模为建矿32年来的首次,为正规办学创造了齐全、规范、舒适、优雅的条件。

2.培训体系规范运作

今年以来,按照集团公司培训管理体系贯标要求,一是修改完善了本矿培训管理体系检查标准,认真组织了基层区队贯标运行情况内审,促进了基层区队业余规范化运作。二是教培中心利用自己设计的“每周一课”、“每日一题”备课记录、职工安全技术学习记录两个“一本通”,规范区队班组培训行为;利用办班资料“一清单”规范档案管理,使培训办班资料一目了然,防止了缺项漏查现象。三是认真开展教学教研,教培中心教师分工负责,每月下井或下现场2次,包保、督促、指导基层区队业余办学,认真开展论文评比、优质教案评选、学员评教、教师互评活动,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我矿组织教学课件评比2次,论文评比2次,对成绩优秀者分别给予了500、400、300、200元的奖励,教师教学教研积极性大大提高。四是在执行程序上,所有培训都按照“需求确认——设计策划——实施培训——培训效果评价——培训改进”程序,规范运作。如:今年初,通过岗位能力差距确认,发现部分电钳维修工、泵站司机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掌握不熟练,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就安排他们在机厂车间进行实物现场教学,解疑答难,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3.“一个学习”先行一步

“一个学习”即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精神的学习。根据上级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部署,党委中心组政治学习每月不少于2次,起到表率作用;支部书记例会每月1次,起到引导作用;矿党校举办庆祝建党87周年党史党建知识有奖学习竞赛活动,673名党员参赛,起到普及作用;第三、四季度,我矿先行一步举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轮训班5期285人参加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我们以领会科学发展观内涵外延为主题,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美德文化教育、合格员工教育贯穿其中,并将本矿安全生产、经济任务完成情况及时通报,做到了把目标讲明、任务讲清、问题讲透、措施讲通。政治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得到巩固,为矿井改革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企业文化建设又有了新的突破。

4.“两项培训”超额完成

“两项培训”即“三项岗位人员”外培和全员安全换证培训。,是我矿安全培训的“大年”。首先,落实了职工节后上岗安全培训,全矿2538人通过了岗前考试。其次,狠抓新工人安全知识强化培训,组织新工人安全脱产复训班4期,培训学员226人,为他们独立顶岗创造了条件。其三,为缓解工学矛盾,坚持有组织、有计划、长流水、不断线的培训方法,先后举办一般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13

6人,生产班组长换证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321人,举办一般工种人员培训班10期、培训学员435人,共办理各种安全资格证件998件。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的正规进行,促进了我矿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升级和安全生产作好周期的持续延长,矿杜绝了重伤以上人身和重大非人身事故,到12月31日连续安全生产980天;矿井质量标准化达标夺得煤业公司“五连冠”。

5.“三个推进”卓有成效

一是“四五级联动”培训初显成效。制定了《煤矿“四五级联动”培训实施办法》,按照典型示范、递次推进、培训一体、任务共担的原则,首先在采煤二区、掘进二区、机电工区进行了试点。教培中心发挥组织协调、监督考核职能,认真编制并实施内部培训计划和分解落实指令性培训计划;基层区队在选送人员参加各类内培、外委培训的同时,重点做好“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和以师带徒“手指口述”形式的培训;所有培训都遵守“生产需要什么样的人员,我们就进行什么样的培训”和“井下干什么、我们教什么、考什么”的培训思路,确保职工学练结合,学以致用。教培中心为12个井下生产区队设计了教师备课记录簿和职工学习记录簿两个“一本通”;创新了培训档案管理“一清单”。教培中心教师坚持每月2次的下井实习和生产区队的技术课督导,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持续攀升。二是技术比武开展正常。教培中心以“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区队班组和学习型职工”为抓手,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实现从单纯体力型向体力和智力结合型转变,以区队为单位组织了较小规模的电钳工、焊工、瓦斯检查工技术比武活动,选出技术能手13人。瓦斯检查工路庆斌在山东省青工技能大赛中,获得第4名的好成绩。三是继续教育步入正轨。为培养适应薄煤层炮采矿井专业技能人才,与职工大学联合办学举办的采矿、机电中专班,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今年年底106名生产区队班组长将完成学业,提高了生产骨干的学历水平。同时,紧跟集团公司“金蓝领”培训项目步伐,制定并实施了煤矿学历教育奖励办法,利用高、中级技能鉴定的途径,做到“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四位一体,鼓励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全矿600余名职工参加技能培训和鉴定,创出历史之最;50余名职工获得学历奖励;60余名职工踊跃报考成人高考,职工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6.“四个确保”顺利实现

一是培训质量不断提高。按照“学习先进、独立自主、创新求效”的原则,以培训管理体系运行为载体,继续完善了我矿“235”安全培训方式和“6m”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土法上马、土洋结合,自建了适应我矿实际的安全检查员、瓦斯检查员、爆破员、小绞车司机、信号把钩工、井下电钳工等19个工种的考试题库,安全知识抽考全面实现了“机考”,使之更加体现标准化、制度化、正规化培训和考核,不断增强了安全培训和考试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培训任务全面完成。按照“统一标准、强制培训、分级管理、教考分离、考核发证”的原则,根据四级安全培训机构的权限,及时足额的将“三项岗位人员”输送到三级以上安全培训机构培训,持有效证件上岗率始终达到100%。同时,坚持重心下移,大力开展四、五级联动培训。各生产区队充分利用周一安全活动日、周二技术课、班前班后会等有效时间,积极开展“手指口述”安全技术培训,将安全培训重点任务落实到基层。教培中心教师和区队兼职教师在培训工作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职工表达、教师讲评、电化教学等“自助式”教学方法,激励学员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使之寓教于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关单位按时开展“每季一评”,抽查基层区队业余办学情况,奖罚分明、奖罚对等,为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支撑。三是培训机构高位达标。在搞好教学管理的同时,我们加大了职教硬件达标建设,四级机构三级配置,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设施、设备、场地,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增加了学员的感性认识,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四级安全培训机构高位达标、动态达标。四是考核监督全面到位。我们修订完善并认真实施了《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管理规定》,确保培训场所、设备、师资、计划、经费“五个落实”,严把入学、考勤、课时、教学、考核、发证“六个关口”,使安全培训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富有成效。按照矿培训管理体系运行考核办法、评分标准,教培中心等单位每季对区队培训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奖惩。我矿分别组织安全活动、技术课和“三违”人员“过三关”检查4次,培训管理体系贯标检查2次,安全培训情况抽考4次,按照以奖为主、奖罚对等的原则,进行了奖励和处罚。,在职工培训方面,共奖励职工350多人次,奖励资金10万余元,处罚职工30余人次,处罚金额0.6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差距

第4篇

【关键词】通风安全;影响因素;防范措施

一、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企业和居民对煤炭的消耗也在逐渐增加,导致煤炭开采量的增加,然而在煤矿开采作业中,各种安全事故也是频频发生,这些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通风不达标造成的。通常情况下,我们指的煤矿通风是,为了保证井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改善施工环境,而提供新鲜空气的措施,并保证能够在发生火灾时进行有效控制的安全措施。

煤矿通风是保证矿井和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基础,通风安全的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通风安全工作,才能降低矿井瓦斯和其他粉尘的浓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影响矿井通风的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二、矿井通风安全的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通过表1可以看出,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管理机制和装备设施,下面我们将从这四个方面出发,进行简要的分析:

2.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井下的地质条件复杂,开采的深度越深,井下的温度,瓦斯压力也会不断升高,发生事故的几率也就大大增加。同时,伴随着煤矿瓦斯的涌出,瓦斯与煤的突出现象越来越严重,高瓦斯突出的矿井在不断增多。实际生产中,有一些矿井通风工作做得很差,导致井下通风能力较弱,缺乏合理有效的通风措施,同时还存在着超负荷生产,外部采风率及有效风量率不达标的现象;另外,通风设施不到位,开采布置不合理,防尘设施易出现煤尘堆积等也是造成通风系统不完善的原因。

2.2人为因素

这主要是煤矿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不够,不重视通风工作造成的,安全管理的技术十分落后,整个煤矿的安全系统不能逐步得到提升,总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去总结,处于一种很被动的状态。煤矿的应急救援设施不完善,甚至没有,当事故发生时,不能有效的处理,导致生命财产不能及时得到救援,造成灾害的扩大。管理者由于安全意识的薄弱,随意分配非专业人员从事通风工作,由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导致事故频发。另外,受到利益的驱使,为了保证生产指标,施工人员通常忽视安全问题,铤而走险,当设备需要更新和修复时,不能及时投入资金。企业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也不到位,通常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真正提高安全技能的目的。

2.3政府监管

我国煤矿安全体系的制度法规还不完善,造成了一些煤矿非法生产,为提高生产效益,无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对于这些违法现象,政府的监管也不到位,惩治不够。

2.4装备设施

井下的防尘设施不到位,造成煤尘的堆积和飞扬,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发生爆炸。另外,井下的监控设备和仪器仪表不完善,经常发生故障,造成检测数据的不准确。

三、矿井通风安全防范措施

只有加强煤矿通风管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将安全隐患彻底消除。

3.1加强各方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人为因素是矿井通风安全的关键因素,只有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真正避免安全事故。各级政府和相关矿井监管部门,也要将安全生产的问题提到首要位置,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将矿井通风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2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体系

在矿井安全工作方面,必须建立完善,规范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各方职责,健全机构,保证在生产实际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为安全生产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同时,基于安全问题,还要加强各级政府和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管力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对于有问题的矿井,批评教育的同时更要要求停产整顿,直到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为止,必要时进行罚款等法律惩罚。作为煤矿企业,要完善自己的通风安全检查机制,保证安全生产与监督管理的同时运作,把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3.3提高矿井安全装备设施水平

煤矿生产必须配备有合格的安全生产系统,同时配有专职的安全监测人员,对井下环境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通风系统要及时完善,保证其稳定可靠的运行,通风系统要随着井下的情况实时调整,严格控制串联通风。在实际生产中,要重视局部环境的通风,避免局部通风机的无计划断电。

3.4建立矿井通风评价机制

该机制用于实时跟踪和监测矿井的各种数据,通过分析,对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和危险的因素进行排查,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方式。目前我国的煤矿行业在不同作业环境下,有不同的评价机制,具体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除此之外,还有根据通风体系的稳定性和矿井安全进行划分的评价机制,例如煤矿测风评价和煤矿通风基础资料评价,但是无论使用哪种方式,煤矿企业都要在安全评测通过的前提下进行生产。

四、结束语

矿井通风系统是整个煤矿安全的核心部分,本论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分析了影响矿井通风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但是真正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则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环境、管理者、施工者和相应的物力都要协力配合,这样才能在生产实际中得到一个良好的通风环境,保证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刘亚威.关于煤矿通风安全评价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4,(24).

第5篇

【关键词】煤矿技术;管理体系;对策

1引言

众所周知,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与科学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构建人类文明社会的动力源泉之一[1]。对于煤矿资源生产来说,煤矿技术管理体系是整个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点与难点。由于煤矿资源开发的生产环节多、面向的安全工作范围广阔、整体的生产控制与监督的地方复杂等多种因素,煤矿技术管理体系必须设置明确的技术管理岗位、引进先进的科学设备技术以及合理分配生产资源,确保煤矿资源开发的顺利生产。近几年,为了满足高速发展的时代需求,超负荷生产已经成为煤矿业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之一,煤矿安全生产的投入被削弱,煤矿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给国家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与伤害。因此,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综合运用多种生产技术与管理手段,完善煤矿技术管理体系,以此来指导煤矿的安全生产,以达到保质保量的生产效果。

2煤矿技术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

当前国际形势下,各国之间的综合实力不仅仅是在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在技术人才上的比拼。煤矿总工程师是指导和协调整个煤矿生产过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然而,在目前的煤矿技术管理体系中对该职位的定位却是混乱、不明确的[2]。究其原因发现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来自于人力资源的影响,现有的人才资源储备满足不了煤矿业对煤矿总工程师的需求与要求。首先,专业技术高的煤矿工程师资源紧张,在大部分的煤矿业中该职位的人才梯队培养为空白状态。其次,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煤炭开采行业领域的管理与技术也随之更新换代,在职的煤矿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理念,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然而,在现实生活里,由于受限于环境条件以及自身状态等多种因素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思想意识形态与实际生产压力的影响。首先,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意识程度不够深刻,没有正确意识到煤矿总工程师的岗位意义,原本的煤矿总工程师岗位职责成为空谈。与此同时,煤矿总工程师一岗的具体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缺乏整体、系统、规范性的文件纲领,导致该职位处于混乱的状态。其次,由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巨大需求,因此,部分企业在生产效率与生产安全发生冲突的时候,会报存侥幸的心理降低安全标准去迁就生产产量。总而言之,我国煤矿技术管理体系当前的发展现状还存在着许多漏洞与缺陷,与标准化的煤矿技术管理体系还有很大距离。

3煤矿技术管理体系的对策分析

3.1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意识,改善煤矿生产条件

由于煤矿资源自身的特点,导致在进行煤矿资源的开采时容易出现地面塌陷、爆炸、水淹以及自燃等多种危险情况,一旦发生煤矿事故,将会对采矿工人、周围环境、附近居民以及矿业本身带来无法估量的危害后果[3]。因此,必须把煤矿的安全生产放在整个煤矿技术管理体系的第一要任的位置。例如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交流会、分发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知识的小册子等方式,采用这种面向全体的宣传方式,提高整个从事矿产资源开采工作的作业人员煤矿安全生产意识。此外,在实际的采矿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煤矿生产作业条件是极为艰苦的。采矿人员不仅要在狭窄的作业空间里长时间的工作,还要根据采矿的进度不断的移动与交替工作地点,其人身安全严重受到生产条件的威胁;尤其是在地下矿井中,工人受到瓦斯、煤尘、煤层塌落等多种危险因素的频率更高。基于此,煤矿技术管理体系必须积极改善煤矿的生产条件,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的职责,使煤矿生产技术有效的发展,以做到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保障整个矿产资源的顺利生产。

3.2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明确煤矿技术管理体系岗位职责

通过查阅相关数据分析记录得知,近几年,从大、中、专职院校煤炭类专业毕业学生很少直接迈入煤矿资源的第一生产线,实际的矿业生产活动中的工作人员往往不具备专业、全面的矿业生产知识,尤其是煤矿技术管理体系中的中坚岗位长期处于工作人员职能效果不匹配甚至是空缺的现象[4]。基于此,煤矿生产必须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例如开设煤矿技术管理的培训晋升课程、开展煤矿技术管理经验交流会等多种方式,给从事煤矿资源生产活动的工作人员提供自我专业知识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提升的通道。我国从事煤矿安全技术生产管理的工作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关注煤矿生产各方面的新技术、新资讯,及时更新自我知识体系,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教育部门随之实施了与时共进的新课改政策,刺激了煤矿技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增加了从事矿业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人力资源,给我国煤矿生产行业提供了专业人才的技术供应链。此外,明确煤矿技术管理体系中各岗位的职责范围,避免由于岗位职责不清而出现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责任推卸的现象。

3.3增加煤矿安全生产投入,引进先进的煤矿生产设备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煤矿生产行业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发展。在生产技术上来说,出现了许多机械化与信息智能化方面的科技成果,如综合掘进机械化技术、巷道掘进技术、液压支柱、综采支架、锚索支护等支护技术等等。基于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增加煤矿安全生产投入,将这些先进的科技生产技术设备力量引入到煤矿生过程中,能够极大的提高煤矿生产的工作效率,提高生产作业的安全系数,与此同时,伴随着机械信息化技术的投入,极大地方便了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实时监控煤矿生产过程的愿望。在管理技术上来说,出现了许多新的煤矿安全技术生产管理的理念和体系。为此,我国安全监管总局在2011年的时候启动了“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工程”,为广大中高级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技术人才提供了提升自我素养与技能水平的平台。

3.4加强立法,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法律法规

长期以来,我国现有的煤矿生产安全法律法规大部分是针对国有大中型煤矿的,而在小型的(如:乡镇煤矿)的煤矿生产部分的法律法规上往往缺乏明确的条例与规定。因此,出现了一些钻法律空洞、追求生产暴利的不规范生产的小型煤矿企业,造成了大量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立法力度,防止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而产生的法律空白现象出现,从而有效避免了钻法律漏洞的不安全生产企业的产生。

4结语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安全生产的压力,煤矿生产行业必须采取各种方法积极的培育煤矿技术管理体系的专业人才,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与要求。此外加强安全生产的投入,及时更新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体系,为从事煤矿资源生产的工作人员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矿生产效率。综上所述,当下我国煤矿技术管理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距离标准化的煤矿技术管理体系还有长远的路程。

【参考文献】

【1】肖瑾.关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方案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4(3):187-187.

【2】刘秀丽.煤矿安全生产与HSE管理体系的构建[J].山东工业技术,2016,16(21):90-90.

【3】李敏.煤矿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山东煤炭科技,2015,15(11):187-188.

第6篇

关键词:煤炭行业;安全工程;培养模式;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34-02

0 引言

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在我国近几十年来正经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安全工程专业的应用领域已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防止特大重大事故的发生和保证人员财产免受损失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作为一门成长中的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安全工程学科领域的交叉性、横断性、跨学科和跨行业的基本特征突出。如何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市场结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确定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构建合理且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不仅关系的专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关系到该专业能否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生存。

1 煤炭行业安全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煤炭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战略地位不会改变。原煤炭部长王显政曾指出:兵不强是目前煤炭行业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必须发展煤炭教育,建设一支与新兴工业化相适应的煤矿技术队伍。煤炭行业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包括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要熟练掌握安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煤矿通风、瓦斯、粉尘、火灾、水灾以及顶板灾害知识,具备各种灾害的防治与控制能力;具备能够进行生产安全管理、安全运行监察,安全培训、安全评价等综合性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的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安全工程又是安全科学技术综合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一个多学科高度交叉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对于煤炭行业安全工程,更是涉及到地质、力学、电子、机械、空气动力、化学以及系统工程、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上,既不能搞所谓的通才教育,也不能过分强调专业面很窄的专才教育。要围绕市场需求,从行业特点出发,紧紧围绕“安全”主线,以煤矿安全为主,其他行业为辅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才更具有活力、生命力。

2 安全工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是按新机制、新模式大学与科研院所合作创办的一所以能源学科为主的独立学院。结合学院自身特点,根据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确定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矿业安全生产需要,具备安全工程设计施工、安全生产监察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从事安全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监测、评价、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根据学院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全面素质教育。在公共基础课上加强基础素质教育的投入,为将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②以煤为主,加强适应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的针对性。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借鉴一些高校的办学经验,根据三本院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其专业定位在立足辽宁、面向全国,为煤炭行业(含中小煤炭企业)、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

③学研结合,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性和科学性。依托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在煤矿开采、煤矿瓦斯与通风安全技术、煤矿产品安全技术等先进的设备条件及科研方面的优势以及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师资、教学、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和积累,构建产学研融为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④“能知结合”,提高综合能力。我们在注重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提高综合能力。

⑤“博先于专”,注重宽口径发展。为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与采矿、地质、机械、电气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有机结合,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内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本学科科学技术最新成就与发展趋势,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

3 重视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即要符合培养目标,又要与培养人才所具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相适应。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一是公共课、基础课知识以“够用、会用”为原则,适当压缩公共基础课和学时比例。并将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了公共基础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责任心、事业心,有较好的文化道德修养,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掌握基本的计算机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运算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煤炭行业特殊的生产环境。

二是增设安全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除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外,为树立大安全意识,将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等课程纳入专业基础必修课,突出了学科特色。

三是强化煤矿安全工程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设置通风、瓦斯、粉尘、火灾、监测监控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及时增设当前行业关注的水灾防护理论以及行业热点问题——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课程,突出行业特色与学校优势。

四是通过增设有关学生有兴趣、市场热点的大安全专业选修课程,增加对专业选修课程的可选范围,使学生根据个人知识的需求选课,按照不同方向的研究和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选课。

五是在知识内容方面及时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4 以提高应用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安全工程专业其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特别是煤炭行业,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煤矿通风技术及瓦斯、火灾、水灾、矿尘、顶板灾害的防治与控制能力,及时掌握煤矿安全的发展动态,同时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但使学生的理论教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院一方面积极建设完善采煤模型、矿井通风、矿井安全等实验室,一方面充分利用沈阳研究院的国家煤矿安全重点实验室,以及学院的采矿、地质、测绘等地矿类专业及机械制造、自动化等专业的有关实验室,为本专业课程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教学基本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除充分利用工程训练中心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外,还有针对性地建立了抚顺矿业集团、铁法煤业集团、沈阳煤业集团、煤科总院抚顺分院等涉煤企业为主的实习基地近20多家,为学研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对毕业设计及论文的写作准备素材,拓展思路。

毕业设计环节,结合煤矿生产实际以及老师的科研课题,提供选择切合实际的毕业设计课题,旨在解决企业一些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和应用价值。与此同时,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科学评价体系,确保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稳步提高。

5 结语

校企合作、立足煤炭、注重实践,培养安全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彰显学院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培养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师资和科研队伍,教学管理有特色,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得力,使得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稳步发展。在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的建设中,还需要特别注意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材建设,注意处理好煤矿安全与大安全的关系,安全工程专业与国际社会的接轨问题,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发挥沈阳研究院以及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自身优势,办好、办出自己的特色。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的生命和安全将越来越重视,培养安全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余本胜,高建良.高校地矿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2):45-47.

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应用安全心理学对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造成这些因素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大量事故统计资料表明,拥有先进的安全技术、设施、装备并不是打开安全之门的“万能钥匙”,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与人有关。 

人既是各类事故中的受害者,往往又是肇事者,同时也是预防事故、搞好安全生产的生力军[1]。因此,除了继续加强对安全技术的公关和投入外,还必须研究人的安全行为。而人的安全行为除了取决于拥有过硬的安全技术素质之外,安全心理状态也直接左右了人的安全行为。鉴于此,笔者从安全心理学角度探讨安全心理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以期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 安全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科学。心理学在安全领域中的应用,就形成了安全心理学[2]。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劳动者在对待和克服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心理活动规律。它包括安全心理过程和安全个性心理。人必须通过感觉、知觉和记忆等来认识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在这一过程中,也伴随着人的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以便最终对不安全因素做出判断和评价。安全心理过程是在生产活动中进行的,而安全心理过程又不能离开具有个性的人的生产活动[2]。 

3 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3.1态度 

态度是指对人和事的看法在其言行中的表现。态度可定义为在某种情况以一种特定方式表现的倾向[2]。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例如,工人甲在工作中,对班组长的严厉批评感到不服,于是,他对其有很大意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态度发生极大变化,故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违章操作,导致事故发生;工人乙长期从事一样工作,他感到单调、乏味,心里产生厌倦、疲劳,工作态度不像以前那样积极,而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工作警惕性降低,掉以轻心,敷衍了事,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 

因此,要克服安全生产中由各种不良态度造成的安全事故,安全管理人员尽尽量克服“以责代教、以罚代管”的现象和作风,同时,注重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从思想上和具体的工作上缓解工人的精神力和矛盾,从而有效地消除员工对安全工作产生的不良态度。 

3.2情绪 

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人的情绪水平失调[2]。由于人是社会中的人,受周围环境包括家庭、社会、单位等客观条件影响,容易产生烦躁、神志不安、思想溜号、顾此失彼、手忙脚乱;或是高度喜悦、兴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就会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节假日前夕,大多数人能产生兴奋激动情绪;新婚、恋爱、吵架、失恋等原因都能导致情绪产生巨大波动,使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出现操作失误等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 

情绪激动水平的高低是外界刺激引起的。因此,改变外界刺激可以改变情绪的倾向和水平。只有从组织管理上和个体主观上注重创造健康稳定的心理环境并用理智控制不良情绪,那么,由情绪水平失调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就可以大幅度降低[2]。 

3.3动机 

动机是用来说明人们要努力达到的目的,以及用来追求这些目的的动力。心理学家已指出了不同的动机理论,特别是劳动中的动机,由于动机不同可能对安全产生不同的效果[2]。动机包括经济动力、社会动力、自我实现动力等。例如,为了提高产量、多得报酬而忽略安全,导致事故发生的案例比比皆是;再如,倘若一个人认为人在工作中有自我成长的要求,那么他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使自己在事业上获得成就,为了实现这一动机,他就会考虑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安全,离开了安全,就不可能有事业的成就,那么,这种人在工作中就会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的几率就会极少。 

3.4 其他异常心理 

人的安全行为除了受态度、情绪、动机等心理因素影响外,以下几种异常心理状态也直接影响着人的安全行为。 

3.4.1 盲目从众 

盲目从众心理是自身行为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从而无法用自己理性和识别能力作出判断的一种心理。人云亦云,是人们在适应群体生活中产生的必然反应。但是由于盲目从众,一些不安全的思想行为和动作很容易泛滥,从而严重威胁着安全生产[3]。因此,在安全生产中,通过必须彻底将“违章、违纪、违标”的从众心理变为“遵章、遵纪、遵标”的从众心理。 

3.4.2 心存侥幸 

侥幸心理是指妄图通过偶然的原因去取得成功或者免去灾害。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存在侥幸心理。但是,如果在关系到安全的问题上心存侥幸,事故就会发生。总的看,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主要是错误的经验主义和小概率事件误导。侥幸心理其实也是一种投机心理[3]。以最大的冒险保住了最小的安全系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那当然是侥幸。但是这样的“神奇”无法经住时间的考验,大多数换来的是血淋淋的惨痛教训。有侥幸就会有教训,有的是前人的侥幸变成后人的教训、有的是昨天的侥幸就是今天的教训,更有甚者,刚才的侥幸就是眼前的教训。因此,我们时刻要保持对侥幸心理的警惕,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要有对企业、对他人负责的责任心。只有这样,侥幸心理才无法威胁安全生产。 

3.4.3 冒险心理 

对于不同的人,冒险心理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在有些企业领导的心目中,总是经济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生产、为了利润、为了任务,安全往往就只能靠边站;对于老员工而言,他们对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了如指掌,甚至对可能发生的问能也会说得头头是道,但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凭空产生一种自负心理认为自己老资格了,做了几十年不出问题,听不进别人的劝告,甚至觉得那些规程和措施太过麻烦,违章操作成为习惯性行为,最终酿成大祸;新员工则跟老员工相反,对自身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对岗位的操作规程缺乏必要的了解,但却逞强好胜,想要表现自己,根本就想不到自己的误操作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自然就存在一种冒险心理[4]。有冒险心理的人,往往是只顾及眼前的得失,而不顾客观效果。针对这类型的人,只有耐心教育,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才能避免冒险心理的滋生。 

3.4.4 技术不熟练,遇险惊慌失措 

由于操作技术不熟练,生产工艺不熟,面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或出现紊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终究导致事故发生[5]。因此,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心理教育是尤为重要的。 

4 控制不安全心理的几点建议 

4.1 建立与维持兴趣 

防止工伤事故,控制人的不安全心理的一个原则是建立和维持对安全工作的兴趣。只有真正对安全工作产生兴趣,那么,人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4.2 安全培训教育与管理 

多姿多彩的安全培训教育和人性化的安全管理都是控制不安全心理的重要手段。 

4.3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治疗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以及及时的治疗工作能对保持员工的心理健康状态、预防事故的发生起到较大的作用。 

5 结语 

虽然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如上所述,安全心理因素对安全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倘若能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心理,那么,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田水承,李红霞,王莉等. 从三类危险源理论看煤矿事故的频发[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10~15 

[2]何学秋等著. 安全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53,58,65~67 

[3]宋士学,林乐顺. 应用安全心理学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12):53~55 

第8篇

关键词:危化品安全事故;佩尔兹曼效应;安全规制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2)11003108

一、引 言

面对严峻的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国务院和主管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先后下达了一系列文件,①要求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加强危化品安全规制工作,监督危化品企业加大安全投入,以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政府安全规制努力从未停止过,但危化品事故依然频频发生。值得引起关注的是,从2006—2010年间全国发生危化品事故的企业类型分布来看,民营危化品企业发生事故起数以及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事故总起数的86%,死亡总人数的83%,远高于其他类型企业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其中国有危化品企业发生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分别占11%和14%,港澳台危化品企业分别占1%和1%,外资危化品企业分别占2%和2%[2]。从引起危化品事故的原因来看,工人违规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引发的事故起数最多,造成的伤亡最为惨重,分别占51%和50%,超过了其他因素造成的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之总和[2]。由此产生的疑问是,为什么工人违规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经常发生?为什么加强安全规制后危化品安全事故依然频频发生?目前以加强企业安全投资为主的危化品安全规制模式一定能够提高安全水平吗?显然,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有助于解开我国危化品安全事故高发之谜,进而改善安全规制效果,促进危化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于安全规制的有效性问题,国外学者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以下简称OSHA)建立之初的一段时间内,工人伤亡率稳步下降,导致人们普遍认为安全规制对安全水平产生积极作用[1]。然而有不少学者质疑OSHA安全规制的有效性,例如,Viscusi使用1973—1983年面板数据对美国制造业的安全规制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规制并未显著降低伤亡率[2]。之后的一些研究如McCaffrey[3],Scholz和Gray[4]以及Ruser和Smith[5]也支持上述观点,即安全规制在降低事故发生率和伤亡程度方面收效甚微。由此形成的“规制无效论”认为政府规制并不是提高工作场所安全水平的“灵丹妙药”,甚至可能对该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然而也有学者对安全规制有效性持肯定态度,例如Gray和Scholz[6]利用1979—1985年间美国产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OSHA的安全规制将伤亡率水平平均降低了22%。后续研究如Gray和Scholz[7]、Weil[8]等也支持“规制有效论”的观点。由此可见,对于安全规制是否有效在学术界仍存在很大的分歧。传统的安全规制理论仅仅刻画了从政府规制行为到规制效果的逻辑链条,而忽略了企业和工人理这一重要环节,即未深度剖析规制对企业安全投资以及工人安全努力的影响。事实上,安全规制并不直接作用于规制目标,而是通过影响企业和工人安全投入间接达到提高安全水平的目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如Peltzman[9]、Hause[10]以及Klick 和Stratmann[11]开始注意到,工人的逆向行为对安全规制作用的发挥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最终使规制效果大打折扣,Klick 和Stratmann将工人理对规制效果的这种影响定义为佩尔兹曼效应(Peltzman Effect)。考虑到工人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已经成为引发我国危化品事故的主要原因,政府加强安全规制并未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这背后的逻辑是否是规制加强迫使企业增加安全投资后,工人对安全投资过度依赖,进而减少自身安全努力(例如现代化设备设施的引入导致工人对其过分依赖,从而降低风险防范意识,导致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增加),最终导致危化品行业存在的佩尔兹曼效应抵消了安全投资的效果?进一步思考,政府规制加强下企业一定增加安全投资吗? 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违规成本较低时,企业宁愿交罚金也不愿承担高昂的安全投资。由于工作场所安全水平由工人安全投入和企业安全投资共同决定,因此,只有深入挖掘规制加强对工人安全投入以及企业安全投资决策的影响,厘清安全规制作用的内在机理,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改善我国危化品安全规制效果的目的。

当前国内从社会性规制理论角度进行危化品的研究较为缺乏,仅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危化品行业安全生产现状、规制体制及规制政策等方面[12-13]。鉴于中国危化品行业发展过快,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本文选择安全事故高发的民营危化品企业为切入点,尝试从佩尔兹曼效应的角度研究中国危化品安全规制的真正效果。具体地,首先,本文在Klick 和Stratmann[11]以及肖兴志[14]研究的基础上构造工人期望效用函数,基于效用最大化的假设求出工人安全投入对企业安全投资的反应函数,分析安全规制加强导致企业安全投资增加时,工人的最优安全投入决策。其次,放松“规制加强促使企业安全投资增加”的假设,将工人最优反应函数纳入企业安全投资决策模型,利用比较静态的方法构造企业安全投资对安全规制的最优反应函数,分析规制加强对企业安全投资的影响。最后,结合规制加强下工人的安全投入和企业的安全投资决策,梳理出危化品安全规制作用逻辑链条,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危化品安全规制效果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含义。

二、规制加强下工人的安全投入决策模型

Peltzman在其《汽车安全规制效果》一文中首次指出了佩尔兹曼效应的存在: Klick 和Stratmann在其论文“Offsetting Behavior in the Workplace”中正式定义了“Peltzman Effect”。当汽车安全措施的改善降低了事故损失的严重程度时,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司机往往会对风险放松警惕,加速行驶,最终抵消汽车安全规制部分甚至全部效果,反而提高了交通事故发生率[11]。在危化品行业,同样可能存在由工人逆向行为所产生的佩尔兹曼效应:企业安全投资(指“硬”安全投资,即企业为保障安全作业而进行的安全设备、设施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的增加会给工人营造“安全幻觉”,使其形成对安全设备、设施的依赖,从而减少自身安全投入, 指重视相应的安全培训,遵守企业安全规章和安全行为准则,正确使用防护用具,谨慎作业等。放松安全防范意识并引发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最终导致人为因素(如操作不当、操作不慎)引发的危化品事故居高不下,影响企业安全水平与安全规制效果。由于企业“硬”安全投资属于显性投入,短期内能“立竿见影”地营造“安全感觉”,且是规制机构的主要监察指标,增加“硬”安全投资短期内符合企业利益。而“软”安全投资(指企业根据政府规制政策,制定安全作业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行为细则并保障其实施,进行安全培训、宣传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的投入)属于隐性投入,一方面其效果具有时滞性,且因工人的主观行为而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其往往是规制机构安全监察的盲点,从而导致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丧失增加“软”安全投资的动力,因此本文假设危化品企业仅增加“硬”安全投资。

本部分通过构造工人对企业安全投资的反应函数,分析规制加强下工人的安全投入决策及其对安全规制效果的影响。基本假设有:

H11 安全规制加强促使企业安全投资增加。

H12 危化品企业工人是风险中性的,事故发生和未发生情况下的效用函数分别为U1、U2,并假设效用函数具有良好性状,即给定消费量y,有U1y

H13 设危化品安全事故发生率P是企业安全投资i和工人安全努力e的单调减函数,即P=Pi,e,Pi0。 可理解为,起初通过诸如维修已有的机器设备等较低的安全投资就能达到降低事故概率的效果,但随着安全水平的提高,若要进一步降低相同程度的事故概率,则必须进行更加昂贵的安全投资,如全面革新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进一步地,企业安全投资对工人安全努力的“边际产量”具有非增效应,即Pei≥0。

H14 假设工人事故损失C=Ci,e,且Ci0,Cei≥0(与H13类似);为了保证效用函数具有最大值(二阶求导为负),假设-1-Ce>0,即工人安全努力的边际事故损失减少幅度大于1。

该假设旨在表明:在危化品生产企业中,工人稍稍增加自身安全努力如提高风险意识、谨慎操作机器设备,就能很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

H15 假定工资率W为企业安全投资的减函数即Wi

式(5)等号左右两边分别为工人增加安全努力的边际收益MR和边际成本MC,其中MR反映了工人每单位安全努力在降低事故发生率P和减轻事故损失C上获得的收益;MC反映了工人安全努力增加所导致的边际效用水平的降低。

对式(4)求二阶导数得:2EUe2

给定企业最初安全投资水平,工人基于期望效用最大化选择的安全努力水平为e,显然e为边际收益曲线MR和边际成本曲线MC的交点。当企业增加安全投资时,工人的边际收益曲线由MR降低至MR′,边际成本MC升高至MC′, 简单证明过程如下:由假设U2,y可得企业安全投入的增加会降低工人安全努力的边际产量,即U1y

现实中,从人员构成角度分析,民营危化品企业充斥着较多农民工、 据《国家安监总局危化司王浩水司长讲话摘要》(http:wwwdoc88comp-57986062211html),在危化品从业人员中,农民工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0%以上。临时工,导致工人整体素质较低。由于未受过正规安全培训,工人安全操作技能差,安全意识淡薄,从而因人为操作不当、操作不慎导致危化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究其原因,民营危化品企业部分工人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往往凭直觉行动,企业安全投资增加会给其营造一种“安全幻觉”,使其形成对安全设备、设施的依赖,从而减少自身安全努力,易产生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由此造成的佩尔兹曼效应表现为危化品事故发生率(Pe

在最初的安全规制水平下,企业安全水平曲线用L0表示,当工人基于效用最大化选择安全努力e0时,安全水平为S0,图2中用A点表示。规制加强使安全水平曲线由L0上移至L1,此时若工人完全理性,将安全努力减少至e1,则仍能维持原有安全水平S0,用B点表示。但由于危化品工人素质低,安全意识差,规制加强会给其造成“安全幻觉”,使其误认为安全水平曲线大幅上移至L2,出于期望效用最大化,工人会将安全努力减少至e2以维持原有安全水平S0,用C点表示。而此时真正的安全水平由曲线L1决定,即工人安全努力为e2时,安全水平仅为S2,图2中用D点表示。

三、规制加强下企业的安全投资决策模型

目前中国实施的是以加强企业安全投资为导向的危化品安全规制模式,即安全规制通过对企业安全投资施加约束而最终影响规制效果。具体地,规制的加强直接作用于企业安全投资,安全投资一方面直接对安全水平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工人逆向行为产生的佩尔兹曼效应间接影响规制效果,因此分析规制加强下企业的安全投资决策便成为分析规制效果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此外,前文始终假设“规制加强,企业安全投资一定增加”,该假设是否成立,有待于进行数理证明。本部分利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将工人最优反应函数纳入企业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安全投资决策模型,分析政府规制如何影响企业安全投资。基本假设有:

H21 企业是风险中性的。

H22 企业的安全水平S是企业安全投资i和工人安全努力e(i)的函数,即Si=fi,ei。

H23 企业的产量是劳动力投入L和安全水平S的增函数,即危化品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L,Si,且QL>0,QS>0。 高安全水平能够减少事故引起的生产中断和员工辞职率,提高生产连续性和劳动力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产量。同样,投入要素L和S的边际产量递减,即QLL

H24 假设不遵守规制标准(i

根据比较静态的含义,假定其他条件不变,dr≠0,dG=dc=di=0,令H为海赛行列式,根据数理经济学知识可知利润函数π存在极大值的充分条件为H>0。由克莱姆法则得:

式(10)表明,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政府安全规制加强会促使企业增加安全投资。企业安全投资一方面反映了安全规制强度;另一方面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安全规制效果。

四、危化品安全规制效果的理论阐释

1理论阐释

将前文分析的规制加强下工人的最优安全投入和企业的最优安全投资决策综合起来,分析规制对危化品企业安全水平的影响,如式(11)所示:

工作场所安全水平主要由企业安全投资和工人安全投入所决定,由式(11)可知,危化品安全规制通过影响企业安全投资和工人安全努力,最终作用于规制目标(安全水平)。其作用路径具体分为两部分:一是安全规制通过作用于企业安全投资直接影响安全水平,即ir×Si,将其定义为安全规制的直接效应。由ir>0可知,当安全规制加强时,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会相应增加安全投资,结合Si>0可得ir×Si>0,即安全规制的直接效应为正。二是安全规制作用于企业安全投资的同时,会影响工人的安全投入,通过佩尔兹曼效应间接影响安全水平,即ir×ei×Se,将其定义为安全规制的间接效应。由ei0,可得ir×ei×Se

图3 危化品安全规制作用机理图在厘清危化品安全规制作用逻辑链条的基础上,本文具体分析规制对安全水平存在的可能影响。由于安全规制直接作用于企业,且ir>0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可从企业安全投资的角度衡量安全规制强度,进而分析规制效果。换句话说,考察规制加强导致企业增加安全投资时,安全水平的变化情况,即Si的符号判断。将式(8)改写:

2佩尔兹曼效应与中国危化品安全规制实践剖析

中国的危化品企业中有86%是民营企业。从产权的角度来看,中国民营危化品企业分为三类:由私营业主创办的私营企业;由国有和乡镇集体企业改制而成的民营企业;由自然人或私营企业承包、租赁和托管的公有企业,即国有民营企业。危化品行业属于高风险、高投入和高回报的行业,民营企业对危化品行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事故多发,安全隐患严峻等问题。根据2006—2010年中国危险化学品统计数据,民营企业事故率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总数的86%、83%,中国的危化品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民营企业。统计资料表明生产环节事故最多,死亡人数也最多,分别占81%、83%。这与危险化学品生产流程长,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原料、半成品、副产品、产品及废弃物大部分具有危险特性有关。从事故原因的角度分析,在各种原因中,因工人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造成的事故最多,占事故总起数的51%,导致的人员伤亡最为严重,占事故全部死亡人数的50%[2]。回到引言部分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工人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政府加强安全规制后危化品事故依然频频发生?目前以加强企业安全投资为主的危化品安全规制模式一定能够提高安全水平吗?利用本文结论进行解释:中国民营危化品企业中充斥着大量的农民工和临时工(例如河北克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28”重大爆炸事故中,包括车间主任在内的绝大部分员工均为初中文化水平)。这些工人大部分文化程度低,不懂化学生产技术和要求,缺乏安全技能和危化品专业知识,加之民营企业缺少相应的“软”安全投资,即配套的安全操作规程,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导致危化品工人普遍安全操作技能差,安全意识淡薄。当政府以增加企业“硬”安全投资为导向的危化品安全规制加强时,安全投资的增加会给工人造成“安全幻觉”,使其容易对企业安全投资形成依赖,进而产生逆向行为,减少自身安全努力,表现为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严重,导致“佩尔兹曼效应”抵消了安全规制的效果,最终造成民营危化品企业事故居高不下,伤亡惨重。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传统的安全规制理论仅仅刻画了从政府规制行为到规制效果的逻辑链条,存在重要的环节缺失,即忽略了安全规制对工人安全投入和企业安全投资决策的影响,而两者又是决定规制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危化品安全规制模式也仅停留在敦促企业增加“硬”安全投资这一表面上,而忽略了对工人行为的内在约束。本文试图为中国危化品安全规制分析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框架,该框架涵盖了安全规制完整的作用机理:规制通过影响企业安全投资以及工人安全投入,最终作用于规制目标;鉴于工人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是引发危化品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本文着重强调工人逆向行为产生的佩尔兹曼效应对于危化品安全规制效果的潜在重要影响。由于危化品生产经营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任何工作疏忽或个人违章行为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中国危化品安全事故多发生在民营企业,由于安全培训缺失,加之工人整体素质低,导致工人普遍对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差。政府出台严厉的规制政策,加强安全规制会促使企业增加“硬”安全投资,进而给工人造成“安全幻觉”,使其产生逆向行为,减少安全投入,表现为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严重,由此引发的佩尔兹曼效应往往抵消安全规制部分甚至全部效果,最终达到的安全效果如何则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在保证规制作用企业安全投资的前提下,有效引导工人增加安全投入是目前危化品安全规制需要关注的内容,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转移危化品安全规制重点,提高企业长期安全水平

目前,危化品安全规制工作重点主要落在促进企业增加“硬”安全投资上,如增添安全设备设施工具、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和及时更新安全技术等。虽然“硬”安全投资的增加短期内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不一定促进企业长期安全水平的提高。由于工人违规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是引发危化品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仅一味地增加“硬”安全投入不仅加重企业成本负担,迫使其为压低成本而大量雇用廉价低素质劳动力,还会使安全意识差的工人产生逆向行为,反而不利于安全水平的提高。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安全水平,就要在保证危化品企业进行一定“硬”安全投资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软”安全投入,如加大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危化品安全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安全工作细则等,从而有效遏制人为因素造成的危化品事故,促进企业长期安全水平的提高。

2严格危化品企业员工准入条件,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工人的安全投入很大程度上受其自身素质影响,因此企业要把好第一关——从业人员的招录。针对危化品企业从业人员多为安全素质较低的农民工和临时工,笔者认为应该严格从业人员的招录条件,适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执行相关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特别是在具有高风险、条件恶劣的工作岗位更应配备具有危化品安全操作技能的专业人员;有能力的大型危化品企业可自主培养安全管理的技术人才,企业变招工为招生,通过各种形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懂化工、懂安全的专业人才,进而提升危化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健全危化品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工人安全意识

民营危化品企业工人逆向行为普遍存在,因此企业要把好第二关——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人安全投入是一种无主动意识的行为,在对其引导过程中,应主要从培养安全意识出发,以期达到隐形地增加工人安全努力的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健全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危化品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危化品企业新录用员工和转岗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意识到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与安全操作程序;建立危化品信息交流平台,普及安全防护、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加强应急预案与演练,提高危化品企业员工的自我防护和自救互救能力。

4实施强度适中的规制政策,强化危化品安全激励机制设计

由于规制强度过大可能导致安全水平降低,笔者认为规制机构应该制定实施强度适中的规制政策,并且政府规制不应把注意力仅放在企业一方,应当“双管齐下”,共同关注企业和工人双方的安全投入。工作场所安全水平是企业安全投资和工人安全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当前形势下,政府应该强化危化品安全激励机制设计,以此弥补规制失灵的缺陷,修正工人的逆向行为。一方面,设计安全基金制度,调动企业增加安全投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考虑到佩尔兹曼效应的存在,可以督促企业对工人的安全生产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添设安全绩效工资,以激励工人提高安全意识,增加安全努力,最终改善危化品安全规制效果。

参考文献:

[2] 吴宗之,张圣柱,张悦,石超,刘宁,杨国梁2006—2010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6-9

[1] Viscusi,W K , Joseph, E H Jr , John, M V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and Antitrust[M] MIT Press, 1992 723-725

[2] Viscusi,W K The Impact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Regulation, 1973—1983[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6,17(4):567-580

[3] McCaffrey,D An Assessment of OSHA’s Recent Effects on Injury Rates[J]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1983, 18(1):131-146

[4] Scholz,J , Gray,W OSHA Enforcement and Workplace Injuries: A Behavioral Approach to Risk Assessment[J] The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1990, 3(3):283-305

[5] Ruser, J ,Smith,R Re-Estimating OSHA’s Effects: Have the Data Changed[J]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1991,26(2):212-235

[6] Gray,W B , Scholz,J T Does Regulatory Enforcement Work? A Panel Analysis of OSHA Enforcement[J]Law and Society Review,1993,27(1):177-213

[7] Gray,WB , Scholz,JT Can Government Facilitate Cooperation? An Informational Model of OSHA Enforcement[J]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1997,41(3):693-717

[8] Weil,D If OSHA Is so Bad, Why Is Compliance so Good?[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6,27(3): 618-640

[9] Peltzman,SThe Effects of Automobile Safety Regul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5,83(4):677-725

[10] Hause,JCOffsetting Behavior and the Benefits of Safety Regulations[J]Economic Inquiry,2006,44(4):689-698

[11] Klick,J , Stratmann,T  Offsetting Behavior in the Workplace [DBOL] Working Paper, School of Law,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2003

[12] 刘宇中国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监管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5):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