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项目式教学论文

项目式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1 10:12: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项目式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项目式教学论文

第1篇

影视广告欣赏课程一般属于艺术类专业的专业任选课或者文学类的公选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影视广告欣赏的方法和评判标准,同时通过大量的经典影视广告案例展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使学生了解影视广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理解影视广告中的感性诉求和理性诉求,思考影视广告创作的规律和原则,掌握影视广告创作中的一些关键元素。课程的要求是通过学习欣赏,使学生能掌握独立地、正确地评价广告作品的能力,能够针对某一广告作品分析其得与失,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形成文字评论,并提出自己的新创意。课程属于欣赏类、辅质的课程,但是为提高学生的专业修养、帮助其在赏析优秀广告的基础上进行广告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特别是为广告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面对的是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对学生各自的专业学习也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而且也是陶冶性情、拓宽思路的好方式。课程虽然以欣赏为主,但是对学生仍有明确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重在独立地评析某一广告作品的得失,要求学生注重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以及课后练习等形式增进学生对于影视广告相关理论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活泼地讲解心理学知识,展示相关案例。教学形式应当丰富多样,对重点词语和概念进行强调,并做好影像资料的放映准备。

二、案例项目教学法主要内容

案例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案例进行鉴赏、分析,获得该案例的主要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按照该案例进行相关项目的制作,制作环节包括临摹、仿制到独立创作。影视广告欣赏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有:信息、通讯类;金融、保险类;汽车及关联产品;房地产及其用品;家电、食品类;饮料(非酒精、酒精);药品与保健品、卫生用品;时尚商品;文化教育及关联用品、媒体;公用事务及服务、公益类影视广告欣赏。按照界域风格划分,典型的有:法国影视广告的创意风格、英国影视广告的创意风格、美国影视广告的创意风格、日本、韩国影视广告的创意风格、中国影视广告的创意风格等。而按照广告节的精品广告来进行授课,又能划分出戛纳广告节、莫比广告节及广告饕餮之夜等。如何在这些教学信息中挑选出重要的信息进行案例项目教学,是教师应重点考虑的教学问题。

三、案例项目教学具体实施方法

1.房地产广告选择一个优秀案例,分析广告的拍摄手法、建筑动画案例和广告语。通过课堂欣赏、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从广告中体验到美感及制作流程然后进行作业布置、案例分析、案例总结等,最后点评案例作业。案例作业完成后,教师开始进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自拟课题,进行房地产广告的制作:实地考察,分析该地产的优势特色,提炼该房地产的广告词,进行宣传海报、建筑动画的制作,进行实地拍摄,然后进行后期剪辑合成。最终完成包括建筑动画、广告词语、宣传海报、视频广告等一系列项目化教学。

2.食品广告选择一个优秀案例,如中秋月饼的影视广告,前期进行案例欣赏,重点在于产品的拍摄手段、拍摄角度、拍摄流程、解说词、色调等。在案例欣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进行欣赏,然后写出欣赏心得、案例分析、案例总结等,最终还需要点评案例作业。项目化教学时,让学生多欣赏相关的案例视频,如当下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然后让学生挑选一种食品自拟课题,准备策划案、广告词、拍摄方案等,教师再进行拍摄指导,确定拍摄风格等。案例项目教学最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制作水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第2篇

(一)能够系统的完成展示设计三大体系的学习

当前为了更好地在展示设计教学中加以区分和理解,我们一般会根据类别将展示分为三种,即商业卖场、文化性与会展展位这三大体系,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多,在项目化教学中无法全面系统的进行讲解。基于该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分类实践”项目化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此将上述三大体系中的侧重点充分结合起来,并在整个项目化流程中贯彻展示设计的理念,保障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好地完成与这三大体系相关的任务。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展示设计教学的全过程中均涉及到设计项目,每一项目的考察、测绘与设计等均由学生参与完成,这样就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并能够更加积极地探索新的知识,而教师会分析每个学生的设计方案并给予适当的讲解,这样就改变了原有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模式,也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创造性学习氛围,并有效提升了他们积极性。

二、“分类实践”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设置和实施

(一)“分类实践”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设置

在2013至2014学年,本人在教授第一学期的展示设计课程时,将三大展示体系中充分融入了展示设计的流程。本次课程设计中主要选择“淮安市某一品牌专卖店”“淮安市规划展览馆”以及“淮安美术楼展厅”为设计项目。

(二)“分类实践”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不仅应该保障各个体系的完整性,也需要注意各自的独立性。在项目化实施过程中3个任务相对独立且训练目的不同,因此需要学生应用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去完成。对于商业卖场这样的项目任务,首先需要重点进行现场考察与调研,充分了解与展示设计相关的流程,这样也能让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得以提高。对于会展类的项目任务,需要到会展现场进行参观调查,以了解淮安市规划展览馆展示设计的内容与流程,然后根据预定的方法对会展现场进行测量,并整理相关数据与图文资料,之后进行相应的设计表达,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空间设计与软件应用能力的提高。对于文化展示类项目任务,主要是构建美术展厅的三维概念模型,然后通过计算机再现后进行整改,最后对设计的效果图进行编排后汇总,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三)“分类实践”项目化教学模式实施后的效果

第3篇

随着公共事业项目的不断增加,不乏对中国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经验与教训的分析与探讨,这一领域的项目管理经验也不断被积累和研究,而这些经验和研究都可以丰富理论的教学。如关晓红认为我国公共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目标以及实施目的需要明确,需要法律制度跟进。张江涛认为地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管理存在招投标主体行为不规范、缺少专业评标人员、招投标制度不完善、监管上存在疏漏等问题,建议重视资金管理、加强对投资监督"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进行法制化管理和实行代建制。贾俊明等人认为我国的公共项目绩效管理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而言,制度建设滞后,尚未能形成适应于中国的模式,评价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树立公共支出的绩效意识、完善项目绩效评价的法规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注重绩效评价信息和结果的应用和做好各项配套改革工作。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项目管理》课程设置建议

1.教学性质与教学目的

进行公共事业项目管理工作主要需要三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即一般管理知识、所从事专业领域的知识和项目管理知识。一般管理知识是学习项目管理的基础,项目管理学是从其中分支出来的一门学科。而掌握一定专业领域知识也为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具体领域的管理需要掌握的信息,需要在遵循专业领域基本规律和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管理,因此,《项目管理》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管理项目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为从事公共事业项目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与日常公共事业管理的不同,项目管理特有的理论、流程和技巧,从而具备对公共事业项目进行计划、实施、控制和评估的基本能力。

2.教学内容

目前,《项目管理》课程国内外的教材主要有两种编排体例。一种是按照项目管理的课程进行介绍,即按照项目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和收尾的管理过程将《项目管理》课程分成五部分。另一种方式是按照项目管理的内容将《项目管理》课程分成九大知识体系,即项目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笔者建议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使用第二种教材,一方面这类教材的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联盟的权威著作PMBOK(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体系一致,另一方面按照九大知识体系来进行介绍,有利于学生对项目各方面的管理形成整体印象,更容易理论传授,也有利于其未来从事项目时能够尽快入手。因为学生毕业后往往是在从事公共事业机构的某个部门干起,在参与项目管理时往往也先从某个方面如财务管理、质量控制或人事管理开始,而不会一下子成为项目经理/负责人。

3.课程考核

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项目管理》的课程考核需要充分体现这一点,期末的笔试成绩所占的比例不能超过50%,平时成绩比重可以高于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考核方式也要比较灵活,将课堂案例讨论、各类项目文本写作作业、团队作业和考勤等成绩按事先商定的标准计分,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应用上,功在平时,于讨论、练习和实习之中提高项目管理的技能。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项目管理》课程参与式教学探讨

与《管理学》或《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不同的是,学生在学习《项目管理》课程时,更容易呈现“高不着低不就”的情形,一方面觉得项目管理很简单,认为按照管理内容、程序和格式操作即可,另一方面面对项目管理实习时,甚至在大学生的小型社团项目管理实习时也无从下手,试图用传统管理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本科《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以知识/技术介绍为主,能更多激起学生兴趣的管理艺术介绍较少,如果不能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在不断的积极思考中教学相长,学生容易失去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也无法学习到专业需要的管理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此,除了采用相对较多的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方式,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促进学生参与教学: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可以形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开拓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项目管理》课程可以在多边形定理、挣值分析、项目时间计划强制和依赖关系分析、项目沟通障碍及应对和合同谈判等较难理解或技巧性较强的理论教学中,选择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案例进行研讨,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案例既可以来自教师自己参与的项目,也可以从项目管理网站、专业研究文献和媒体的报道中选择国际国内的知名项目。为保证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中要做到:

(1)事先准备案例,提前布置学生思考;

(2)案例分析交流可以在理论教学前,也可以在理论教学之后。前者重点放在案例自身问题和学生应对策略中的问题发现上。后者侧重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在既有知识/经验上的进一步创新;

(3)案例分析过程中,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以偏概全。教师既要尽量给予学生自,不要过度干涉,又要在偏题或者需要支持时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2.项目文书写作练习

公共项目的管理在从项目的启动到项目收尾阶段都会形成很多有形文件,对学生相关文件的撰写能力培养也是“项目管理”教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项目管理九大内容的活动中都有一些格式文件,如项目变更申请书、项目章程、时间网络图、项目人力资源计划、招标文件、总结报告等等,而不同的项目中这些文件虽然格式要求不尽相同,但关键内容相同,建议教师在教学各类文件内容与要求的同时,从政府网站、大型公共的项目网站、国际国内项目管理研讨会,或从事公共项目管理人员那儿获得文书的格式,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和课堂交流点评。需要注意的是,书写文书练习时,为减少一些专业领域知识缺乏而带来的文书书写困难,教师可以不规定领域,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和熟悉的领域锻炼文书书写。如果限定具体领域,专业性又很强的时候,教师要给予事先的专业知识支持。

3.团队作业

项目的高风险性和整体性使得项目管理更强调团队精神与团队合作,每一个团队成员应该围绕项目经理的管理和项目目标的要求,齐心协力完成项目任务。因此,在《项目管理》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团队作业是一个很好的实现方式,对改善教学效果也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项目管理团队作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亲自去演习,把自己置身于一个项目团队中,配以小组安排的项目人员角色,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当然,项目团队作业对于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都更高,也很费时间,因此,不宜过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在集成计划的制定、项目变更和项目自我总结会议(教学过程结束前)三个环节安排团队作业,每次给予学生2周的时间准备,需要团队在完成任务后准备一个包含关于作业过程记录、作业结果和活动反思的小组报告,PPT汇报,但汇报人员由老师在小组成员中任意选定,团队分由老师打,而成员的得分则由每次作业的组长/项目经理打分,成员的平均分为老师给出的团队分。团队作业分计入平时成绩。

4.项目管理全程参与式教学

第4篇

化工原理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工程观点及创新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目前,很多高校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教学过程中引入综合设计性实验,改变了过去单一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9]然而,综合设计性实验在整个实验项目中所占的比例还很低。我校化工原理实验中除精馏实验属于设计性实验之外,其他实验项目仍然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都是采取教师先讲授实验原理,学生再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进行实验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以致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不理想。有些学生甚至刚做完实验就一问三不知,根本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结合本校实验室条件,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初步探索了该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模式。所谓项目化教学设计模式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工程实践为导向、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融合多种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一)构建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前提是项目的构建。项目的构建并不是将原有的实验内容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而应以教学内容与工业生产实际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将课程要求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一个项目中予以完成。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但要掌握本课程传授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悉这些理论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化工原理实验的各个项目对应于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精馏、吸收、过滤、干燥等单元操作,其中过滤和干燥技术在化工、食品、制药等生产过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干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热质传递过程,它不仅受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等外部条件的影响,还受到物料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利用现有的板框过滤和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将这两个实验项目进行组合,将板框过滤实验中的产品作为流化床干燥实验的原料,以“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为项目载体,将过滤与干燥这两个单元操作的教学内容贯穿在一起,把化工原理课程乃至化工专业所需的知识、应达到的能力、应具备的素质等培养目标融入该项目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分析项目项目分析就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并思考如何完成项目,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得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再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把总项目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填写项目分析表。“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项目,就是要让学生综合运用化工原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高湿高黏物料的干燥过程进行研究,从而让学生了解一个产品从过滤到干燥的全部流程。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板框过滤实验中得到的碳酸镁滤饼,都是在实验结束后直接倒掉,这不仅造成了原料浪费,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我校实验室虽然购买了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但对学生尚未开设这一实验项目,致使该实验装置一直没有投入使用。因此该项目的研究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空置的实验设备,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和工程意识。

(三)制订方案传统的“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板框过滤机的结构及操作方法,测定恒压过滤方程式中的过滤常数,验证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流化床干燥实验”要求学生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项目除了完成传统实验内容之外,还对实验内容做了进一步地扩充。譬如流化床干燥实验要求学生研究“气流速度、空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影响”,此任务又可以分解成以下子任务:1.测量在相同工况不同物料量的情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2.当风温、物料量相同时,研究风速不相同的工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3.当风速、物料量相同时,研究风温不相同的工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制订出可行的实验以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

(四)实施方案“项目化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本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项目方案和各自的任务,小组成员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教师不再像传统实验教学中以讲授、灌输知识为主,而是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当学生遇到问题,感觉有困难的时候,才对其进行个别的、启发式的指导。

(五)检查评估学结与效果评价是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主要特点是将素质、能力、知识的考核评价融合于项目完成过程之中。项目完成后,各组首先展示各自的实验报告,对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然后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或者各小组间相互评价,教师做出点评。最后,教师根据完成项目的实际情况给出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应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三、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效果

第5篇

首先,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教学中所选项目应是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大纲中知识点要渗入到各个项目中。其次,项目的操作难度应适中。项目中的内容是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水平可以做到的,容易制作成功的。好的项目应是教师能驾驭的项目,也是学生喜欢的项目。再次,项目在制作的过程中,要考虑实训室的条件,能在万能板上制作,还是需要在实训台上完成。另外,根据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确定项目方向,重点培养学生对电子产品的设计、装配和调试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电子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最后,项目应有实用价值。电子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项目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技术水平,选择一些可行的项目。

二、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教学课题实例

项目名称:耳聋助听器电路装配与调试。项目要求:根据对耳聋助听器电路的要求,根据所学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及电子装配和调试技能知识,完成耳聋助听器电路的设计、制作及调试。该项目分解为六个子项目。(1)在参照图的基础上完成耳聋助听器电路的设计。(2)明确电路中各元件的参数。(3)绘制PCB印制电路图。(4)完成耳聋助听器电路样品的装配并调试。(5)根据样品的实际调试情况完善电路的设计。(6)每人制作一件。项目准备:电子元器件若干、万用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电烙铁等。

项目实施:(1)讲解原理:教师向学生讲解耳聋助听器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尽量用实物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2)项目示范:将事先制作好的耳聋助听器展示给学生,同时讲解制作工艺。(3)项目讲解:解析项目的总体结构,划分子项目;讲解重要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训项目,并指导学生进行调试。(4)学生分组: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十人,推荐选出小组长。(5)任务书下达:教师向每组组长下达任务书,并对各小组产品提出明确要求。(6)小组设计:各组长向小组成员传达老师布置的任务书,小组成员开始进行产品的设计。小组每完成一个子项目,就向教师报告。教师检查每组完成的进度及完成产品的质量并进行评分。(7)产品的交付:每组样品制作完成并调试成功后,交给教师检查,经教师同意后,该小组内的成员开始每人制作一个耳聋助听器。

项目验收及评价:(1)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的完成情况分组点评,并给出每组的考核成绩。(2)将优秀作品及设计方案在班级展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教学法的效果

第6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项目设计 问题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116-03

数控设备应用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主要知识和技能要求。虽然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所不同,但是都将数控设备编程和数控加工实训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别在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中完成。在教学改革实验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将数控编程理论与操作技能实训两门课程合并为数铣编程理论与操作实训课程。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是项目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与激励作用,因此,项目设计是关键。本文以广西第一工业学校为例,探讨数铣编程理论与操作实训课程一体化教学项目设计的相关问题。其工作内容涉及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等。

一、学习需要和学习者分析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学习新课程之前的状况与学习新课程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揭示教学的必要性。期望是指社会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对一门具体课程而言,衡量期望值的指标是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数控铣床编程理论与操作技能(一体化教学)课程期望是理论知识达到中职数控设备编程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操作技能达到中级数控铣床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技能要求;并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是课程总的教学目标。

学习者分析是要找出学习者的背景、学习特性及先备技能,为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提供依据,创造适合学习者的课程。本教学的学习者为中职第二学年学生。较多学生希望得到尊重、理解、平等相待,有强烈的自主要求与成功自豪感;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对纯理论的课堂教学提不起兴趣。先备技能是已学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了识图、机械加工工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计算机及CAD/CAM软件应用基础。

二、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总和。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为便于进行项目组合,这里将学习内容按编程理论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分别划分为单一学习单元(一般为一个知识点)或单一基础技能(一般为一项技能,以下统称为学习单元)。划分时,每个学习单元内容应尽可能保持知识体系的教学单位特征,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便于融合成一个有机的“项目”组合体。同时,要考虑教学的时间安排,避免在同一个“项目”中包含过于冗长的理论内容或繁多的操作技能内容。学习单元按层级分析法划分,一个学习单元可以是第一层级划分的内容,也可以是多个层级划分后的内容。

为满足以实训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的一体化教学,学习内容分析以数控铣床零件加工的基本流程为出发点,逐个层级进行分析。详见图1。

图1 数控铣床零件加工基本流程

由图1可知,要在数控铣床上完成零件加工,必须经过分析零件图―编写零件加工数控程序―程序输入数控系统―操作、运行机床加工工件。其中,分析零件图和编写数控程序主要涉及编程理论知识,程序输入数控系统和操作、运行机床加工工件主要涉及操作技能,也有相关的理论知识。

对加工流程作进一步分析,得到第一层级划分的学习内容,如图2所示。

若第一层级划分的学习内容还不能作为单一学习单元,则应进行下一层级划分,直至所有内容都划成单一学习单元。需要说明的是,学习内容的多层级划分以第一层级划分得到的“程序指令代码”学习内容的再划分为例说明,如图3所示。

三、教学项目设计

教学项目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教学资源、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创设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学内容既要具备项目教学法的特征,又要符合一体化教学的要求。项目教学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一体化教学强调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内容,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边做边学,为用而学,学以致用,达到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学会操作技能的目的。根据数控编程和数控设备操作的特点,将教学模块确定为:能体现一定学习阶段应掌握的编程理论和操作技能的一种典型零件。再以一系列按循序渐进顺序排列的典型零件,体现数控铣床编程理论和操作实训的全部内容。全部教学活动在实训中开展,一个学习阶段以一种零件作为工作任务,让学生独立操作机床完成真实的零件加工。从图样分析、工艺准备、加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学生以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为背景,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需要学习的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先通过自学、小组内的互学,掌握较容易的内容,再通过教师进行针对性讲授、操作示范等,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在加工方案的设计、实施与评价过程中进行指导、疑难解答,使学生在完成零件加工的过程中获得编程理论知识,掌握机床的操作技能。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项目设计如表1所示。要确定项目的教学目标、整合编程理论和操作技能内容、进行零件设计等。

教学项目的教学目标确定要由整体到部分,即各教学项目的目标应由课程总教学目标来分解得到,每个项目的目标是课程总教学目标的一个部分,以全部项目教学目标的总和来实现课程总教学目标。确定目标时应遵循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规律,注意项目内学习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各项目之间的纵向联系,项目的排列顺序应保证从已知到未知。学习目标要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使师生双方对学习产生的结果完全明了,便于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也便于教师对学习是否发生进行准确判断,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提供可测量的标准。

编程理论和操作技能整合,是指将一定数量的理论学习单元和操作技能基础单元按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相关性组合在一个教学项目中。组合过程要对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注意知识、技能、情感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协调衔接。知识与技能的协调是将理论知识置于“用”中去学,使理论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的理解尽可能都以操作实训中的直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操作实训过程又都始终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现理论教学与操作实训相互融通,相互促进。情感协调是指在内容整合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到困难,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失去学习信心;而学习内容没有新颖性,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每个项目都要包含适量的新知识,并且新知识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紧密的联系,尽量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纳入新内容。项目与项目之间,按知识的形成顺序、关联性质和掌握难易程度,以项目中的操作基础技能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排列成一条知识链,使学生能够水到渠成地领悟和接受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一个教学项目可以包含若干个基础操作单元和理论学习单元。

加工零件设计需将各项目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通过设计体现到零件的加工内容中。零件设计内容需要考虑零件的轮廓形状特征、技术要求、材料等要素。每个零件配加工质量评定表,按满足设计条件的程度分为优质、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一个教学模块设计一种类型加工零件,同一类型加工零件,在基本加工内容、技术条件、难易程度、材料不变的情况下,按相似原则设计多个零件,供不同组别的学生随机抽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铣编程理论与操作实训一体化教学项目设计详见表2。

图3 程序指令代码学习内容的多层级划分

表1 教学项目设计实例

编号 项目名称 图例 零件技术特征 教 学目 的 编程理论学习单元 操作基础技能单元

1 简单槽状零件手动加工 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为平面、与坐标轴平行的沟槽,加工精度为IT10,加工余量可在一次走刀中完全去除(沟槽表面形状和尺寸由刀具决定);刀具轨迹坐标值直接由尺寸给出;加工时刀具只需沿坐标轴的方向直线进给;工件材料为软材料(模块2-5同)。 了解数控铣床的基本结构、运动坐标、熟练掌握手动操作方法;掌握刀具装卸操作;熟练操作机床手动进行刀具相对工件的精确移动。 基本结构组成;机床操作规程;机床坐标系;操作面板;数控铣床的工具系统。 系统启动与停止;手动操作;刀具安装与拆卸;工件装夹找正。

表2 数铣编程理论与操作实训一体化教学项目

项目名称 1.简单槽状零件手动加工 2.简单槽状零件编程单段加工 3.简单外轮廓零件加工 4.简单内、外轮廓零件加工

图例

项目名称 5.较复杂内、外轮廓零件加工 6.高精度零件加工 7.孔系零件加工 8.多型腔规则分布零件加工

图例

四、教学评价

项目教学法追求的不是学习成果的唯一正确性,因为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并不是“对”或“错”,而是“好”或“更好”。教学评价的目的重过程、重能力,评价的标准制订依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重视教学资源,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将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评价理念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将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项内容,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鼓励学生自尊、自重,主动参与。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知识、技能、情感合格能力上。具体做法是,为每个学习项目设计一份学习效果评价表,如表3所示。让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束后填写,评价内容不让学生感到任何压力,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评价方式简单明了,使学生乐意去完成。教师的评价一般是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认同,肯定学生的进步,使不同收获的学生都有成就感。一般不在评价表中进行纠错,确实需要纠错的,也要用建议的语气进行。教师的评价应能比较客观、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的效果。

表3 数铣编程理论与操作实训学习效果评价表

模块名称:简单槽状零件手动加工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自我评价 说明

理论知识 知道 理解 运用 综合

基本结构组成 了解数控铣床的结构组成

机床操作规程 熟悉数控铣床的操作规程并在操作过程中自觉遵守

机床坐标系 熟悉数控铣床的坐标系及运动方向规定

操作面板 熟悉数控铣床的操作面板

数控铣床的工具系统 了解数控铣床的工具系统

模仿 理解 协调 熟练

系统启动与停止

手动操作 熟练操作机床手动进行刀具相对工件的精确移动

刀具安装与拆卸 刀具正确安装与拆卸

工件装夹找正 工件装夹正确

工件加工质量 优质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学习情感 接受 思考 兴趣 热爱

学习意愿 再学一遍 进入下阶段

教师评语

【参考文献】

[1]吴光明.数控铣/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技能鉴定[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2]陈海滨.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实训与考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张英伟.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胡迎春.职业教育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第7篇

1.国内外的研究及现状分析

一些发达国家对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比较深入,美国、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推广探究性教学。如美国《现代化学》中的“实验计划”就列出了22个技术创建者与问题解决实验,这些实验强调科学探究,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也积极主动地开展了一些实验探究教学活动,如华中师范大学姜乐仁教授主持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项目;苏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师生也发表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论文。虽然新课改实施试点已近10年时间,但由于受到教师素质以及教学实验设备等影响,使得我国化学教育界关于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际研究成果还不是很显著,大多数只是在理论上进行论述,而对理论的实践,尤其是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资源性开发设计、策略运用的着重点、探究教学的突破口及实例论证报道较少。

2.广西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广西在2012年首次实施新课改,在基础教育如此薄弱及教学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开展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困难:实验条件不足、工作量大、课时紧、高考压力大、教师怕麻烦等。虽然有关性探究教学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实验教学还缺少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针对教学实践中师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研究。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上述背景的分析,我市提出“高中化学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的新课题,侧重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了解、分析探究性实验教学和学习的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寻找对策,反思总结经验,逐步形成适合我市师生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并利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辐射推广,实现资源共享,分享经验和智慧。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1)聚焦课堂教学,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努力建构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和典型的探究方法,汇编成校本教参,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2)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课例与实验教学论文,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研究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丰富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大胆地开创实验教学的新局面。

(2)将课题的研究成果辐射推广到其他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分享经验和智慧,为推动本市及全省系统地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3)为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实用性的建议与方法,同时,以点带面为教育部门及教育者提供一些教育理念及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进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广西能更好地实施新课改。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

1.研究内容

以课题组成员任教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教材,以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针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搜集、整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课题组共同研究并对实验进行分类,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及策略研究。

2.研究重点

(1)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

(2)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两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8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理论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材料,召开研讨、协商会议,确定课题研究方向、目标和内容,完成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2月。

根据课题制定的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开展工作并定期汇报。在此过程中,对实施方案不断补充、完善。

(1)搜集、整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备课组共同研究并对实验进行分类,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及策略研究。

(2)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教师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针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开设研究课、示范课,撰写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与论文,并在备课组活动中进行交流。

(3)通过学生反馈、观摩课教师评课,总结经验,编写典型案例,完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逐步构建独具特

色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策略。

(4)在第一轮实验的基础上调整方案,实施二轮实验,初步构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5)课题组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对研究情况实施监控。

利用2013年9月~2014年6月和2014年6月~2014年12月两个阶段进行中期评估,分析、归纳、反思、总结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

全面分析、总结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构建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形成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系统。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完善实验数据、文字资料、教学视频等结题素材,系统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攻关和努力的方向,完成课题结题申请表和论证书。

2.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以我市高中2012级、2013级2600名学生为观察对象,针对目前化学实验探究课存在的假探究、脱离实际等重大问题,研究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探究的校本教材、学材和习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模式。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测验法等

五、研究基础与理论假设

1.研究基础

(1)本课题成员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其中课题负责人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是市级学科带头人之一,曾获得“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教师”称号以及省级“优秀教师”称号,成功负责两个课题的研究,并获得相关奖项,所撰写的论文有2篇在核心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发表,3篇获得省级论文评比奖,并多次指导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果。课题组其他成员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及丰富教学经验,已参加过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此外,组内多位成员参加过省级的新课改培训,拥有1~2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有着充分的了解,积攒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是课题研究最重要的软件基础。

2.理论假设

教学最优化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8篇

一、 踏遍黎村苗寨,心系穷乡孩子。

曾文忠同志 1990 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师专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偏僻的黎、苗居地琼中县红岛中学任教,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为了黎、苗同胞的孩子不失学,曾老师的足迹踏遍了这里的每一个黎村苗寨 . 有一次 , 当他听说一名苗族学生辍学回家准备成亲时 , 立即连夜走了三十几里山路赶到苗寨,劝说家长,让孩子回校上学。为了提高黎苗同胞的科学文化素质,曾老师不计任何报酬的为他们补课。他还多次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来,为贫困的学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 … 。曾老师那无私奉献的品德受到当地黎、苗同胞的一致赞誉。

二、甘当配角,无私奉献 。

曾文忠同志 1993 年底调入三亚市藤桥中学从事实验教学工作。众所周知,化学、生物实验工作又脏又累,还经常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待遇又低。但曾老师不计个人得失,为尽快改变农村学校实验教学的落后面貌,他超负荷地工作,一人兼全校化学、生物实验室管理和全校的实验教学任务。他白天在旧仓库里寻找仪器药品,晚上在实验室鉴定、提纯试剂;他利用节假日和中午休息时间准备仪器药品,利用晚上时间给学生上分组实验课。在短时间内,使藤桥中学的化学实验开出率达到 100% 。 1994 年,在全省普及实验教学检查中,藤桥中学获得 99.3 分的好成绩,列全市第一名,并受到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 1998 年,全市教学评估检查中,藤桥中学实验教学部分列全市第一名。

三、制作教具,服务教学 。

为改变农村学校实验室缺乏实验器材的状况,曾老师认真研究实验教学大纲,钻研如何运用不同的教具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他认为通过自己制作教具,是解决农村学校实验器材缺乏的好方法,他为此写下了十几万字的实验笔记和教具改进资料。并放弃休息时间,走街串巷,寻找有用的实验器材替代品,制作了一大批教具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为学校节省了大笔资金。他还积极指导青年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展课堂教学,他制作的幻灯投影片“实验室制取氢气并还原氧化铜”荣获省电教教材评比三等奖。几年来,曾老师制作的教具荣获省级奖 1 项,市级奖 9 项。

四、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曾老师积极投身于教研、教改实践,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大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他在长期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实验引导探索教学法”和“问题模式教学法”等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他率先进行实验综合能力考核,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受到全国中学化学教育学会的重视。曾老师善于在教学实验中总结经验,并将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用于指导教学。他的论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浅谈”入选“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大型学术文库,受到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 93 年以来,曾老师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共有 25 篇获奖或发表,其中国家级 6 篇,省级奖 11 篇,市级奖 7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