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1 10:13: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计算机数据库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目前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应用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对计算机网络应用环节开展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存储以及管理模块上开展的基础上,因此其要通过计算机的网络数据库,才能适应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要求,从而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开展提供保证。现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行模块当中,保证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了计算机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然而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对计算机数据和信息的存储以及数据库中储存的数据信息相当大,其受到外界的安全攻击很频繁,给用户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必须采取高效的安全措施,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是建立在普通后台的基础上,是通过浏览器等其它软件进行计算机数据和信息的存储以及查询和利用。网络数据库特征有:一是能够有效保证数据和信息存储的完整性以及一致性;二是能够高效存储大量的数据信息。另外,我国目前的网络数据库部署具有简单及方便的特点。它的网络环境比较复杂和开放,因为网络环境的开放,造成了其频繁受到外界的攻击以及非法入侵,使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因此,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可靠性以及多用户性,我们必须进一步优化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另外,大量重要且敏感的数据信息被存储在网络数据库中,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1.2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中分析其存在的威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行过程存在着对网络数据库的威胁:一是网络手段的攻击,如果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较低或者不存在安全性,那么会使网络数据库得不到安全保证,因此很有必要优化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二是用户自身的操作不当造成了网络数据库出现信息和数据不正确;三是非法访问了权限范围外的数据信息。四是攻击了对网络数据库的合理访问;五是对数据资源信息进行了非法窃取和篡改。
2对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技术提出优化
由于目前的网络环境不断开放,造成了网络数据库在运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出现安全问题,从而容易泄露和丢失网络数据库中的重要数据和信息,给用户造成的损失很严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对网络数据库进行安全高效的控制管理。为保障数据信息的合法性,我们必须优化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技术方案,通过优化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内容来提高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网络数据库的安全处理,首先要处理好整体数据信息存取的安全性以及合理性。
2.1对数据库进行加密对数据库进行加密是保护网络数据库安全的常用技术手段。通过对数据库加密程序的应用,有效的增强了数据库内部数据的实效性以及安全性。将特殊的算法有效应用在模块的加密过程当中,进行高效的改变数据信息,并且为用户提供了可加密的应用信息。其次在数据库的加密模块当中,正确的解密方法用户必须牢牢掌握,以便于获取更全面的信息数据及其原始内容。优化处理数据库加密系统的内部模块是保证模块顺利开展的关键,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加密环节和解密环节进行优化,增强非可辨的数据信息和可辨的数据信息两者转换的规范性,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解密和读取。另外,对于进行加密的相关数据信息,非授权用户不能翻阅读,这样使网络数据的安全性从根本上得到了保障。
2.2数据的备份及恢复对数据备份及恢复技术的加强应用,是对网络数据库信息被完整统一获取的保证,及时地发现网络数据库系统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和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改进及优化措施。数据信息管理人员应当把数据恢复技术给充分应用,进行合理处理相关备份文件,以便在最短的时间里,使数据库中相关数据资料能够尽快恢复,使网络数据库系统故障问题的出现得到有效避免,从而降低了社会经济损失。合理建立有效的数据备份以及恢复是网络数据库的保障数据机制,并且可以作为一种常用技术手段。此机制在其运用过程当中,在网络数据库系统故障的出现时,管理人员能够结合以前备份的数据文件,可以及时地恢复到初始状态。数据备份信息处理时,一般采取静态和动态以及逻辑备份等多种形式。磁盘镜像和备份文件以及在线日志是经常使用的数据恢复技术,在其使用过程当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数据库运行模式,对备份恢复技术的可行性有效进行选择。
3总结
关键词:古典文献数据库 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 文献检索服务系统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古典文献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研究中的运用仍然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也是不容回避的。笔者近几年来主持并直接参加设计“e书库”数据库的过程中,感到有必要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提供给正在设计有关软件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愿意使用该类软件的专家学者们参考。
一、我国古典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历程
自古以来,历代学者对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一直沿袭手工操作的方式,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开始涉入到古典文献研究中,对传统的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方法(自然也对一切需要使用古典文献资料的专业研究)起到了极大冲击。
首先简单回顾一下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研究领域内发展的历程。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图书馆、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陆续开始大规模地利用计算机设计并建立数据库。大致说来有两类数据库,一类是书目数据库,一类是文献数据库。南京图书馆于90年代初率先建立书目数据库,对读者检索有关书目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之后,各地图书馆纷纷效尤,类似的书目数据库很快就普及了。虽说至今各地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的检索方式,仍存在机读编码格式不统一的问题,然而书目数据库提供的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对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具体到学术研究来说,至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比较方便的查找有关古典文献的实用工具。
在建立书目数据库的同时,一些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开始研发各自的文献数据库。从数据制作格式来说,大致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图像格式,即将按原著内容扫描成PDF图像文本,另一类是元数据格式,即录入文献文本内容(或扫描并转化为电子文本)导入数据库,并转换成可阅读与检索的数据库机读格式。一般说来,无论是PDF格式还是元数据格式,它们数据库容量都较大,也提供了较为原始的检索方式,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不小的帮助。从上述两类制作格式的数据库来说,PDF图像文本可以直接阅读图像文字,但总体说来不太适应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需要。而元数据格式较为精致,初步具备了较为方便的常用的功能,可以检索、作卡片等等。
古典文献数据库从收录的文献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类目数据库,即按“类”收录有关图籍,如经学类、史学类、文学类以及甲骨文、金文或出土文献资料、石刻资料等等,另一类是综合数据库,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国学宝典》之类数据库。
大陆最早的古典文献数据库是河南大学的《宋人笔记检索系统南宋主要历史文献》,建立于1987年。之后,各种数据库纷纷涌现,比较重要的有南京大学、河南大学、苏州大学联合研制的《计算机甲骨文信息处理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唐诗》、《先秦魏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十三经》、《全唐文》、《诸子集成》等数据库、北京大学《全宋诗》数据库、南京师范大学《全唐五代宋词》数据库、四川大学《宋会要辑稿》数据库(与海外合作)等等。港台古籍数字化起步较早,均采用繁体字形式。1984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研发《汉籍全文资料库》,香港中文大学则有《汉及以前全部传世文献》、《魏晋南北朝全部传世文献》、《竹简帛书出土文献》数据库等等。其中《竹简帛书出土文献》收录《马王堆汉墓帛书》、《武威汉简》、《睡虎地秦墓汉简》、《银雀山汉简》、《居延汉简释文合校》及其它散见简牍共140多万字的竹简帛书出土文献,价值颇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库主要是提供给本单位研究人员使用的,当然也有部分数据库对外开放,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定帮助。虽然这些数据库有种种限制,但它们无疑为古典文献的研究(当然包括其它专业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方便。之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各地方的图书馆、以及其它数以百计的网站向用户提供收费或不收费的古籍文献检索服务,甚至还提供古籍文献的下载服务。显然,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学术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支持。至今为止,据笔者所查索到的除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各地图书馆数据库之外,提供各种文献下载的中文网站至少在200个以上,其中就有不少古籍文献下载的网站。这些古典文献数据库或有关网站的建立,确实为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乃至其它学术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帮助。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古典文献数据库大量涌现的同时,一些潜在的问题与数据库本身的缺陷严重地制约着古典文献数据库的正常发展。
从古典文献数据库技术发展角度来说,笔者认为大致经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PDF图像文本数据库,其数据来源主要是以扫描方式获得,形成PDF图像文本。这种图像文本优点是直观,与原书分毫不差,但它的缺点是功能极其单一,仅可供浏览图像和简单地检索书目。虽然第一阶段的数据库功能极少,但毕竟能方便而直观地阅读文献了,因此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兴趣。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功能太少,这类数据库难以进一步发展。
第二阶段是元数据数据库,以香港迪志公司投资、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设计、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库全书》、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设计、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的《四部丛刊》、尹小林《国学宝典》、南开大学永川公司的《二十四史》,以及大陆、港台等大专院校或科研机构制作的较大型的数据库为代表。它们的优点是具有较多的基本功能,如检索、卡片、打印等功能,有些还附加了日历查询、字典、音乐背景等附加功能。然而,它们都不允许对数据库内的文本错误进行修订、没有图表处理能力、不提供功能升级服务(某些软件提供所谓新版本,实际上只是增加一些文献文本,并未真正提升软件服务功能)。而且由于各自为政,开发者大都采取自定义方法来自造非常用的生僻词,因此各种数据库之间字库不能相互兼容。这一阶段的古典文献数据库也有吸收第一阶段数据库有图像的优点,如上述提及的《四库全书》就附有图像,以利研究者核对文字。该阶段绝大多数数据库注意到版权问题,但仍有一些数据库在版权上出现较大问题,乃至引起法律纠纷。
计算机技术广泛地涉入文科研究领域,各种古典文献数据库纷纷建立,当然给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帮助,然而,在笔者看来,目前计算机技术在这一领域中的运用形成纷乱无序的“战国时代”,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否则将会影响或说削弱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研究(乃至其它学术研究)中巨大作用。对此弊病,笔者拟作一概述,企望引起有关部门、数据库开发者及使用者的重视,以期真正使计算机技术对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大致说来,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缺乏整体领导与规划,国家投资与收益不对称。当然,首先应该看到,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着手做了一些规划,也实施建立一些比较大的古典文献数据库,如2002年10月,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受科技部的委托,牵头联合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启动了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这一项目的目的就是力图建立我国比较统一和规范的数字图书馆标准,自然也会对建立古典文献数据库有较大的借鉴与参考的价值。又如北京大学《中国基本古籍库》、上海图书馆《古籍影像光盘制作及检索系统》等等,也由国家有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已经启动并完成了部分内容。不过也应该强调,由于国家没有制定出一个比较符合国内数据库发展状况的真正有价值的规范体系,因此这些项目的承担者仍是各自为政,数据库之间并不能兼容,不可能形成技术“合力”。再从所取得的社会效益或说实际使用价值来看,也不尽人意。因为至今为止建立的各种数据库仍人为地设置许多障碍,无法使它们实现较大的使用价值。数据库由国家投资,收益自然应该归国家,或者成为不收费的公益数据库,但目前收益既不归国家,又未能成为公益数据库,这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遗憾。实际上,数据库制作者无偿利用国家投资进行了开发,制作完成后却获得相当丰厚的收益,使人感到有“国家投资,个别单位图利”的印象。笔者不反对交纳一定使用费用,但收费单位一定应该说明收费后去向,绝不允许产生国家投资而由个别单位乃至某些个人得利的情况。
其二,开发商嗜利忘义,数据库错误严重。除上述由国家投资开发的古典文献数据库外,还有一些有一定技术实力的软件开发商加入到古典文献数据库的开发中来了。比较而言,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各地图书馆建立的古典文献数据库质量较高,而开发商则很少关注数据库中的文献质量。我们承认确有少量开发商制作的数据库质量较高,如迪志公司开发的《四库全书》之类,然而象《四库全书》这样的数据库确实凤毛麟角,难以寻觅。我们发现,甚至有些开发商仅仅是把文本进行文字扫描导入,疏于校对,因此文本错误百出,难以卒读。由于利益驱使,绝大多数开发商都以“独自开发”为己任,数据库设计相互保密,互不兼容,使用户深感不便。这些问题已严重地影响到古典文献数据库的正常发展了。
其三,热门文献数据重复,冷门文献数据罕见。虽说目前数据库品种繁多,但由于考虑到使用者对文献内容的需求,因此许多开发者热衷于开发那些热门数据,而一些比较冷门的文献则鲜有人问津。实际上,冷门的文献并非是没有学术价值的文献,只是使用人较少而已。因而,目前不但数据库中文献内容重复现象极为普遍,甚至同名同姓的数据库也有不少,如《四库全书》就出现了武汉大学版、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等数种不同版本。且不说那些数量繁多、质量也不甚高的数据库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其实也使用户陷入无可适从、欲舍不能的境地。用户往往为了某些少量文献内容不得不购买和安装整个数据库操作系统,而且这些庞大的数据库大量占据硬盘空间,导致计算机运行速度大为减慢。而那些允许网上检索的文献数据库又往往容量极大,上网检索者多,导致“交通阻塞”!
其四,技术关卡重重,难以互相兼容。各开发者既鉴于不同开发目的与技术条件,又为防止他人解密,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在数据库某些程序中人为设置技术障碍,以保障自己利益不受损害。自然,开发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障本身利益不受损害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也由于人为地设置了障碍,却使各种文献数据库之间不能兼容,无法形成合力,先进的技术反而成为技术壁垒。实际上,这一情况大大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与财力,对古典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有百害而无一利。另外,由于技术壁垒,在古典文献数据库的文字方面更导致许多问题。我国古籍常用汉字大约为4万余个,这还不包括超过2万个异体字及数千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然而我国目前在计算机上采纳的国标字库(GB)和扩展字库(GBK),两者相加也只有27000余字,这与我国古籍常用汉字数量相比,实在差距太大。因此,如此小的字库与需求相比确实是捉襟见肘。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一些软件设计者就采取在自定义区自造字(乃至占据字库中扩展B的位置)、有些也用图片方式来填字。而这些自造字、图片字,拷贝到WORD文本之后,由于内码位置的差异就变成其它字了,从而导致文本错误。
其五,功能单调,难以真正为科研服务。建立较早的古典文献数据库功能比较单调,只能做些简单检索、拷贝,没有更为先进的功能,不能适应学术研究的需要。后来的一些古典文献数据库也存在类似问题,例如《四库全书》的检索功能,虽说可以采用添加“作者”、“书名”等限定条件,但检索结果只是罗列一排出处,无法直观地了解检索到的具体内容。而且《四库全书》也没有提供更多的功能给用户,因此这一巨大的工程仍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况且这一数据库目前已经“定型”,不再继续开发,使用户对此深感遗憾。而其它古典文献数据库设计者的思维大多仍停留在“文本之争”当中,重复着原来设计思想的错误,没有更多地开发为科研服务的有效功能,因此在笔者看来,这一做法显然不可能真正摆脱古典文献数据库目前面临着的困境。
其六,学术圈地,使人心有余而力难用。解放后,一些国家级出版社化费了极大的精力,组织专家点校了不少重要古籍,为学术研究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然而时至计算机时代的来临,却出现了“版权”的问题。一些制作者忽视了国家有关版权法规,直接利用了一些出版社的成果来牟取经济利益,理所当然地会产生版权纠纷。笔者以为,保护版权是每个学者乃至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根本毫无讨价还价的余地。然而问题是,现在一些出版社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对自己已出版的点校过的古籍进行开发,而愿意开发这些古籍资源者却无法涉入其中,导致他们处于既想开发这一宝藏又无法回避版权问题的尴尬境地,这就使众多需要使用者望洋兴叹。如果有关出版社不愿授权,那么想要开发这些古籍者只能返回到没有标点的原始文本中去。这种情况确实使每一个希望使用古典文献数据库的用户感到极其失望,而且严重影响了古典整理与研究的现代化进度。
上述种种现实情况,已经是制约计算机技术对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支持的瓶颈了,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计算机技术即使再发达,恐怕也难以对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予以真正意义上的支持与帮助。
转贴于 三、如何解决古典文献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古典文献数据库存在的问题是十分明显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利学术研究(当然包括文献研究)的迅速发展?笔者以为现在应该设计和开发出新一代文献数据库的软件。按照笔者设想,这代软件应该以建立能自由升级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为目的,是一种以提供强大功能为主、彻底解决版权问题的数据库,实际上是建立一个规模巨大的功能相对完善的学术研究资源库。所谓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是综合性数据库,只能由国家有关部门作为主要规划者,它应该尽可能地包罗我国传世古典文献、碑刻资料和出土文献等。在此基础上允许建立适应每个研究者研究范围的个性化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个性化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是指每个具体研究者所拥有的安装在各自计算机上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它拥有一定数量的适合自己研究的范围的古典文献文本。其实,各个研究者并不需要一个“包罗万象”的规模极其巨大的数据库,即使象占据6至7个G硬盘的《四库全书》,具体到一个研究者真正需要的内容并不是全部,而是其中一部分内容。
问题的关键在于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与个性化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两者之间的技术“契合”,即两者互相兼容的程度。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应该与个性化文献检索服务系统有所区别,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应该侧重于文献数量的完善、完备,而个性化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则应该考虑其功能强大。因此,从本质上说,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应该是一个统一的设计比较周密、与其它个性化数据库在技术上能实现良好兼容的的数据库;而个性化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应该是“百花齐放”式的但必须能与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兼容而非各自为政的小型数据库。两者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鉴于此,笔者以为目前应该从两个层次上来解决问题,一是尽快建立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一是继续开发个性化文献检索服务系统。
根据笔者近几年的实践,感到要解决这些问题并非不可能的。其实只要认真对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一分析与梳理,重点突破一些瓶颈问题,应该说是能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的。那么怎么才能突破上述这些瓶颈呢?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考虑的。
其一,加强总体规划,建立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作为一个具体单位来说,谁也没有可能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古典文献数据库,因此,这只能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人力物力来完成。其实,就目前来说,国家投入资金并不少,但由于制度原因,只是向某些重点院校或科研单位、向重点项目投入巨资,而这些单位建立起各自为政的古典文献数据库、期刊数据库,虽然也为学术研究作了一些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各自设计思路不同,相互之间不能兼容,已经妨碍到数据库进一步发展了。以笔者愚见,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主动负起责来,加强领导,重新考虑古典文献数据库的立项问题,组织力量、投入资金,真正建立起一个规模巨大、能为绝大多数研究者利用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同时也应该考虑所立项的古典文献数据库与其它数据库(如现代文献数据库、当代文献数据库、期刊数据库等)之间的兼容关系,只有这样,或许若干年之后就能建立起一个价值极大的能真正为学术服务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乃至包罗一切文献的数据库。当然,就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来说,可以进行适量收费服务,但主要仍应该定位在“公益”上,不以“利”为主,这样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有价值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来。
其二,数据库内容与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分离。这个问题与上述问题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如果不能真正做到数据库内容与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分离,那么目前“列国纷争”的面貌是不可能真正解决的。
我们知道,一个古典文献数据库实际上是两大部分组成的,一是古典文献数据库内容,即数据库所包括的文献文本,二是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其实目前所见有关古典文献数据库都是“两者合一”,即既包含一些文献数据内容,又有具体的操作服务系统。事实上,这些古典文献数据库在功能上明显存在缺陷的。就目前古典文献数据库管理形式来说,一是网络管理,一是个人管理。前者是网络数据库,一般是单位所拥有的数据库,即我们所说的网络版,后者是安装在个人电脑中的个人版。就功能来说,网络版没有必要具有卡片、文本修订、书签等个性化的功能,个人版应该具有做卡片、文本修订、书签、文献管理等个性化的功能。就文献数量来说,网络版自然力求文献内容丰富,尽可能包罗文献文本,而个人版实际所需要的文献数量是根据各自研究需要而定的,因而强行“规定”使用所有文献内容并不值得肯定。就文献内容来说,网络版与个人版都应该允许不断地增加其数据库文献内容,但不同的是,网络版应该是只增不减,而个人版应该允许用户根据研究需要自由增减文献内容。
在笔者看来,应该从单纯的文本内容竞争的思维中解脱出来,进入以文献检索服务系统竞争为主,文本竟争为辅的体系,或许是解决古籍文献数据库的出路。也就是说,擅长计算机技术的开发者(开发商)应该注重文献检索服务功能的开发与完善,而具体文本的整理可由研究学术的专业人士来完成。这样,开发者就可能开发出比较成功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而数据库中的文本也由于专业人士的加入而能大大提高文本的准确率,然后合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当然,输入和整理古典文献文本可以采用投标(或以申报项目形式)来确定,规定统一格式,要求保证文本的正确率达到一定比例,完成后再分别导入这一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中;经过若干年努力,最终能形成一个规模巨大、适应于学术研究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我想,采取这种措施不但节省了大量重复投资,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且一旦建立起这个规模巨大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可以解决了目前数据库泛滥、文本错误太多、重复劳动等弊病,而且真正能做到广大学者对古典资源“共享共有”。
在此基础上,各个开发商可以力求开发学者们个性化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它无须考虑文献文本内容,但必须功能强大、操作方便,并与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完全兼容,学者们通过“购买”文本或其它方式来方便地组建自己的数据库,这样或许会给学术研究带来真正的方便。
还须补充的是,我国的古典文献中有大量表格与图片,而由于技术原因,目前所有古典文献数据库都没有导入原著的表格与图片,极个别数据库有少量图片也是不能检索,这是目前众多古典文献数据库的重大失误之一。其实只要真正化力气去探索,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因为笔者曾作过设计并反复试验,只要设计合理,图片与表格不但可以导入数据库,而且都是可以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其三,加速确定字库方案,以利数据库健康发展。当然,要真正解决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问题,还必须解决字库问题。目前,国家虽然组织专家在论证有关字库问题,然而由于进程不快,远远落后于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按照笔者的看法,应该建立一个以Unicode字库为基础的、适应汉语古籍需要的、并与国际接轨的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字库。这就需要抓紧工作,迅速落实扩展字库B的内码。同时根据我国汉字的具体特点,对自定义区域的6400字的内码配置也应该有所规范,这样才能使汉语字库统一问题落实到实处。如果真能做到如此,那么就能真正解决目前古典文献数据库之间字库互不兼容问题。
与字库相关联的是字体问题。古典文献数据库应该考虑到古代文献对文字的特殊需要,笔者以为凡是古代文献数据库中的文本应该保留繁体字,以防繁简不分而导致文义偏差。就目前计算机技术来说,解决这一问题是毫无困难的。其实用繁体字输入文本早已不是问题,而扫描古籍文本再转换成文字的技术也十分成熟,如北京书同文公司的“数码翰林”OCR识别系统,应该说是极有价值的识别软件,对绝大多数繁体文字能够正确识别。如果能再进一步加以改进,使扩充字库数量并与Unicode字库兼容,那么古代文献的文字识别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应该强调的是,古代文献以繁体字导入数据库,但应该允许在数据库中自由进行繁简转换,换句话说,若需要使用繁体字时,文本可以保留繁体字,而需要简体时,可以十分方便地转换成简体,这样就适应用户对繁简体的不同需要了。
其四,彻底解决古典文献版权问题。这是困挠计算机古典文献数据库建设的重要难题之一。自然,这一问题要真正得到落实确实存在相当困难的,因为版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不过,即使困难再大,古籍文献数据化的发展的潮流是不可能停止的。笔者以为,有关出版社在维护自身法定的版权权益的前提下,应该从大局出发,在收取一定数量的报酬前提下,允许制作有关古典文献的数据库,以利学术研究的发展。至于报酬多少可以也应该实事求是地酌情商定,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主动与那些出版社协调,亦可将目前大量分散投入到各课题中的资金中抽出部分来补偿有关出版社,双赢互利,以求突破版权瓶颈,早日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
与此相关的是古典文献电子文本的版权问题,这也是个极难处理的问题。因为用户若贪图小利,版权意识不强,不愿化费代价使用电子文本,就容易产生“盗版”问题,如此就使得制作古典文献电子文本者的正当利益大受损失。按笔者设想,如果真正能够由国家有关部门主管古典文献数据库建设工作,那么就可以设想建立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规定导入数据库的文献文本都给予一个“统一编号”,没有统一编号的文献就不能直接导入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和个人使用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中,也就是说,个人使用古典文献电子文献必须化费一定的代价才能取得使用权,这样就可以保证制作古典文献电子文本者的一定收益,防止版权意识不强者侵权使用。同时由于古典文献电子文本都有了统一编号,那么也就可以防止某一具体文献文本重复录入的问题。即使有部分重复,古典文献电子文本也可以在用户选择过程中优胜劣汰。
其五,建立公平的交易平台。建立庞大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当然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而这种古典文献数据库自然不是每一个普通研究者购买得起的。在笔者看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应该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购买有关数据库,以供教学、研究之需。当然也应该允许个人在交纳一定数量的经费后,自由上网使用这一数据库,并允许购买(下载)一定数量的古典文献文本,自行导入各自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以利建立个性化的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如果真能做到这样的话,那么就将会促进学术研究的迅速发展。
1计算机软件工程中的数据库建立
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库建立的整个过程中最开始就需要对计算机基础框架进行设计,并且同时需要对计算机中的数据库进行改进,而计算机软件的运行是需要通过网络这个媒介来作为支撑,要不然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就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系统数据库的搭建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些相关的影响因素,整个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之间需要形成良好的交互关系,最终才能使系统的软件运行,同时也可以保证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的安全性。在软件工程数据库一开始建立初期就必须要有明确的应用范围,这样就能够高效地做好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工作,在初步形成了数据库的总体构架之后,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功能的完善,提升整个软件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并解决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当这个软件在不断更新升级改进后它的功能将会越来越人性化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在抵抗外界的干扰方面也是会做得更好,此外数据库也要及时进行更新以免出现使用故障问题。编程技术是形成计算机数据库的基础,各功能的协调是解决软件技术问题的主要途径,软件在开发出后投入市场让用户进行使用中要有效利用好计算机数据库中的资源,使得软件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进行自动更新,来解决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增加一些必要的功能。在做软件过程中工程师要合理的选择汇编语言,然后进行软件框架的编程,这样就能更好的做出所需的软件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2数据库文件建立
2.1类型比较
数据库需要处于读取的条件下才能对数据库的文件进行建立,为此在数据库进行数据建立的最初阶段需要做好对比工作,防止出现在读取的过程中出现数据的丢失却不能及时发现的问题。通常采用对比的数据读取方式更能够保证数据读取的稳定性,同时在文件读取出现问题时也更能够直观的发现问题,也更能够找到合适的类型。在文件读取时要做到节省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并且短时间地对数据进行读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可以保证软件运行的流畅度和稳定性,更不容易出现运行故障问题。
2.2创建数据库
一般情况下是在文件建立之后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并且在创建之后系统将会对访问的权限进行限制,会限制用户之后的相关操作,特别是在当系统出现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时,由于权限限制的原因将需要对各方面进行调整,需要更加有效的关联才能使得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有较高的保障。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可以采用分模块的形式来对系统的多个功能进行逐一控制,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的提升数据库各功能的稳定性,保证系统的流畅运行。而一些在外部安装的软件就相对来说在对数据库创建时简便很多,在对外部软件进行安装时可以采取私人模式的安装方法可以保证用户的数据安全。同时需要根据软件的具体特征来建立合适的数据库,保证数据库中的资源能够充分利用,此外还需要不断对编程技术进行改进。为了能够保证系统在系统出现问题数据丢失的情况下保证系统快速的快速恢复运行,需要对数据库中的信息做好备份工作。
3对数据库文件的访问
3.1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存储模式选择
分区之后就可以进行数据库存储模式状态,但是这项功能又存在多方面的安全问题。数据库的存储的作用就是对用户的各项权限进行一定的限制,以保证系统能够稳定运行,这种访问权限是被分为多个访问级别,不同类型的访问用户,进入系统的页面信息也会有所区别,主要目的还是在于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建立了文件类型数据库后,更加有利于文件的访问,在进行系统的功能设计时需要重点针对这一方面,要做好合理优化系统资源,保证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3.2数据库文件的加密保护
文件加密主要是防止用户的个人重要信息被他人盗取而采取的保护措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主要的措施就是通过对用户的信息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来设置,在用户进行使用时需要设置登录密码来保证信息安全,同时在登录数据库时也需要密码,这类分等级分类型的密码设置可以保证技术人员高效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保证数据库和用户的信息不会被木马等其他病毒攻击窃取信息,损坏计算机系统,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对于在这个过程中信息选择问题可以通过加密选择来解决,通过结构优化来解决功能冲突问题,最终保证系统处于一个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
3.3数据存储模式使用方法比较
使用方法的对比过程影响着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在软件处于工作状态下进行判断系统是否处于不稳定运行的状态,最终技术人员根据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同在网络如何进行选取完全看之前设计时的功能选择,以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决定的,最终可以达到提高系统稳定性的作用,而这种解决策略在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系统这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在保障数据库的信息安全方面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一般性的软件技术问题,在这种模式下软件都能稳定运行,此时在系统获得到信息后能够自动进行选择分类,这样就能保证数据库调动数据的效率和速度,同时软件也会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自动更新,而这都需要各系统间高效配合才能实现。同时系统会对各模式进行筛选,找出其中的问题,优化整个运行系统。
3.4开发设计中的编程技术选择
保证软件系统的稳定性是选择哪种编程技术的重要参考标准,得到编程技术能否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还有保证系统稳定性的能力。通过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编程来解决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当系统出现不稳定时要及时发现问题所在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软件不会出现较大的功能问题影响到软件的正常运行。相关的技术人员在进行问题诊断时也要针对性的进行检查,保证系统能够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下持续安全运行。所以软件运行的稳定性和编程技术的选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编程技术选取的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软件运行的稳定性,因此要选择最为适合特定软件开发的编程技术。在一开始的软件开发阶段遇到问题可以对软件开发的基础框架进行优化,以保证之后的开发能够有效进行,这就对编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编程技术能够实现软件特定功能的同时也要保证软件的安全性。
4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获得发展,因此在很多非计算机类的工程领域内也越来越需要懂得计算机编程技术的人才,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面对这门较为复杂的学科一开始学习都会有所困惑甚至退却。本文就关于数据库系统做了详细的说明,希望对相关的使用人员有所帮助,也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提供学习方法。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范丽萍.基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数据库编程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164-165.
[2]张程誉.基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数据库编程技术[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6).
【关键词】数据库;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科教部承担全院医务人员的科研课题管理、继续医学再教育的教学培训以及接收省内外各大院校实习生和医疗单位进修人员的管理工作。根据科教部管理工作特点,自行开发设计的计算机进修人员信息化管理系统,从2002年9月至2008年11月,取得显著成效。
1 数据库的建立
在使用传统方式实行进修人员的教学培训及建档的管理工作时期,由于职能部门普遍缺乏计算机参与医院管理的意识,进修人员管理总停留在手工登记报到,纸质文档资料保存的水平上,随着管理工作人员的变更,历年的进修人员管理档案建档无标准,各类管理的统计表、登记表格不统一,在医院档案室归档的历年进修人员登记本,记录不全不规范,查阅起来十分困难,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被白白浪费,影响了信息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中的作用[1]。
近年来,随着卫生部要求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规范化培训质量的提高,我院每年平均承接省内外进修人员近500人,管理工作强度不断增大。根据进修人员管理工作的特点,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原理,建立了 医院进修人员信息管理数据库,结构包括有:进修人员基本情况、学历、职称、身份证号、资格证号、执业证号、 毕业院校、 选送单位、 医院级别、 进修科目、进修期限、学分数、报到及离院时间、 进修考核评价等主要项目。使进修人员文档资料做到标准化和信息化建档,实现了进修人员规范化的教学、培训、接待程序信息化管理,有效的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2 进修人员信息化管理
2.1 进修申请规程化 统一使用自行设计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修人员申请表》,要求省内外进修人员各选送单位直接从我院网站下载使用,并详细填写上述进修人员信息管理数据库中的各个项目,经选送单位及上级部门签署意见盖章后,连同执业证书复印件一起寄来,以便经我院审核同意后,寄发进修录取通知。实现了对进修人员信息管理的电子建档。
2.2 进修管理制度化
2.2.1 进修人员持我院进修录取通知及执业证书复印件等要求的相关证件,按时到我院科教部报到。本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修人员登记表》亲笔签到并在登记表及胸牌上贴相片;每位进修人员还要签收《进修、实习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的处理》,以告知进修、实习的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时的应急处理方法,签收登记本留存医院科教部、感染控制科备案。进修人员到进修楼、财务科办理住宿和交费手续后,再到医务部、质控科等职能部门签到。
2.2.2 医务部签到,审核进修人员执业范围及执业地点是否符合,执业范围不符者,在《进修人员到科室报到单》上附无处方(报告)权通知。
质控科签到,办理电子病历书写认证书,统一到广西认证中心办理发放“电子钥匙”手续。
2.2.3 全体进修人员报到完毕,由科教部、医务部、质控科、感染控制科、预防保健科、手术室联合组织讲课,经有关医院规章制度、医疗纠纷防范、电子病历与质量管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手术室如何洗手等内容的岗前培训,并当场组织有关医院感染控制知识考试,成绩存档科教部和感控科。岗前培训后,持《进修人员到科室报到单》及执业证书证件复印件进入科室报到。
2.2.4 进修人员学习结束,将《进修人员到科室报到单》经科主任签字后交科教部归档。持《进修人员到科室离院单》到进修楼、保卫科、医务部(护理部)、质控科等职能科室签字办清手续后,将《进修人员培训考核登记手册》交科教部留存,携带进修鉴定、《进修结业证》及离院通知离院。
2.3 教学文档规范化 在对进修人员教学管理上,要求各学科每年有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总结,对进修人员进行入科考试和离院时的出科考试,并撰写论文、综述或学习心得;进修期间日常考勤、手术情况、专科操作、参加学术活动等一律记录在《进修人员培养考核登记手册》中,离院时归档科教部。要求全院各科室实行教学文档规范化管理,各科室教学秘书们统一使用科教部发放的教学文档盒,存放历年教学计划、总结、多媒体教学课件光盘以及进修人员的进、出科考试卷、论文、综述、学习心得等文档,认真做到实施教学有计划,检查教学有文档 。全院各科室教学计划和总结,经院内网发送电子邮件汇集到科教部电脑信息备案,教学文档按年度归档。
3 进修人员信息化管理成效
根据科教部管理工作性质,自行开发设计的医院进修人员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在windowsXP系统平台上使用VFP6.0语言设计。录入数据除了姓名及部分不规范的数据名称外,他项全部采用数字代码式快速输入;使用SQL查询功能,确保了数据查询、更改简便准确;管理模块功能单一化,系统程序维护简捷;在管理菜单中使用TYPE命令,将库数据导出为EXCEL表格,除了固定的汇总统计表格外,还能随机统计、绘制各种所需的动态性报表及对比统计图表。
通过对进修人员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从录取通知寄发到进入科室报到,一律实行计算机文字套打和表格打印,使每位进修人员都建有一份包括进修人员申请表、登记表、保证书、入科报到或离院通知单、进修人员培训考核手册、以及各类执业证书复印件的进修档案和电子文档。应用进修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使过去用传统的接待方法,1个工作人员需一星期,才能完成每批近百名进修人员的报到手续办理工作,现在只需2 d就能完成,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多年积累的进修人员管理信息,为分析全区不同地区市、县、乡基层医疗单位技术人员分布,进修各类学科的趋势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数据。通过对数据库中选送单位、 医院级别、 进修科目、进修期限项目的检索,为医院决策层掌握全区地、市、县乡基层卫生医疗单位,对各类学科人才的需求及技术力量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动态信息,有利于我院加强与基层医疗单位的技术协作和培训力度。也为我院教研室有针对性的制定各学科教学计划、实施导师带教制、安排各类学术讲课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数据,有效地执行教学计划的实施。使进修医师在良好的进修教育环境下,积极自学,辅以指导与讲授,使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提高自我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2]。有效的提高了我院执行卫生部资助的培养我区国家级贫困县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骨干的“西部地区卫生人才培养项目”,执行卫生厅“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的进修人员培训质量和执行力度。
运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使进修人员管理工作全程形成SOP标准化流程,管理制度规范成册,实现了医院进修人员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本文讨论了计算机数据库通常存在的安全问题,然后主要从应用的角度以及管理高度,探索了如何对数据库安全进行防范,保证企业、事业单位数据的安全。
【关键词】数据库安全 数据库入侵 主动检测 入侵检测 数据库攻击
根据企业的一个调研机构-策略研究组(其英文缩写为ESG)在近些年调查报告,指出大约存在 15%的公司企业,上一年碰到过若干次的信息泄露与数据安全问题。这是一般性的,还有特别的将近 41%的公司、组织机构等等碰到过一次特别严重的机密数据泄露。当然这些报告通常是对部分情况的统计调查,没法将全部的情况都理清,可管中窥豹的是数据安全问题以及信息泄露问题现在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和加强的问题,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无论是网络层面还是数据库方面,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安全性挑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展开,主要从管理层面、技术层面、应用层面等多角度多维度的探讨数据库安全机制、安全防护等问题,以期尽量减少数据库遭受破坏和入侵的可能,保证安全特性,为信息安全提供支持。
1 数据库安全危险性分析
这里根据数据库结构和功能上划分,能够将其信息安全问题划分为如下的若干方面:
(1)首先是用户的认证问题。可以说这个是数据库安全首先遇到的一个情况,相对来说其风险以及存在的隐患是很大的。当有关技术人员、不法分子将这一层面破坏了,那么能够长驱直入十分便利的就进入到数据库里进行肆意的破坏活动。这里以甲骨文公司的oracle数据库为例子,在其数据库系统里,监听器就扮演着这个角色。该子系统存在着设计上的不完善和缺陷,那么就会导致产生很多数据库系统漏洞,具体的有缓冲区的溢出问题以及管理配置等问题,这都是认证这个情况不完善所衍生出来的数据库安全隐患。
(2)SQL代码编程出现的问题。现在一些市场上常见和常用的关系数据库,通常具有支持存储过程、以及接受函数、触发的这些功能,一些良好方便的系统通常甚至具有专门设计的 SQL扩展语言包。所以这种情况下,一个安全的隐患就存在于 SQL代码编程设计上的不足,也就是系统的漏洞上面,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类似SQL 注入这种安全隐患,最糟糕的是,这种安全隐患并不是很好发现,虽然只是一个小问题,可是万一被人发现并且突破造成的破坏往往是不能恢复,这种灾难后果。
(3)文件系统的隐患。可以这么理解,即使是存储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最终从操作系统上看也都是归结于文件方式存储到电子计算机上。或者其相关的配置数据,也同样是通过配置文件的方式进行存储的。所以文件数据系统层面的数据安全,也是数据库本身安全问题的重要方面。尤其是网络计算机,如果从操作系统层面攻破了电子计算机的壁垒,也或者是修改了相关的配置数据,那么等于曲线、间接的影响了数据库系统的安全,这个典型的体现在一些数据库诸如Oracle的Exproc漏洞,或者例如Informix 的SPL漏洞方面。
(4)密码的安全及其管理。实际上,系统密码、数据库密码是相对来说一个非常脆弱的环节。无论是用户口令的设置和更改,都应该充分保证其安全性,不仅如此在其日常的管理和应用上,制度层面也必须加强安全性教育。然后可惜的是许多一般使用者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及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密码过段、过于存在规律性这种的弱密码情况经常出现,同时也不懂得经常更换密码等。
2 加强技术应用和管理提高安全的手段
(1)主动对网络安全进行处理配置。当然购置良好的防木马和防病毒的系统是必要的,除此以外,一个良好的手段就是通过分段VLAN及VLAN间访问控制的方式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一般在传统不注意VLAN划分情况的时候,往往将所有的企业内部终端、业务部门子站、以及相关的服务器或者交换机以及路由器全部放在某个具体相同网段,这种情况下所有网络都具有一样网络号,同时也有完全一致的子网掩码,那么就没有办法去有效的防止它们之间的相互访问,这就给数据库安全带来了隐忧。可以说这种防护方式在技术上并不是太难,一般的管理应用者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可以掌握,通过一些简单的配置,只需把核心的交换机变为三层结构,而且实现企事业单位内部网段的多VLAN划分,就能达到良好的防护性能。这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快速进行系统改造的良好方案,其终极目的是防止内部的乱访问,控制数据库不会被内部随意攻击,加强了数据流的管理。
(2)通信监控措施。管理者主动应用通信的监控记录软件。其实单从管理方面入手这种数据库安全问题,肯定是不够的,管理最终还是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在数据库系统、服务器上加载跟路由器、多层交换机以及防火墙的系统软件,确实能够实现数据的过滤,实现相对来说较为可靠可信的通信,甚至一些部署IPS还能实现避免受信任终端攻击的情况,然而一旦有“内贼”从内部去破坏、窃听数据,而且这个行为属于Telnet, SNMP等等的操作方式,那么单单通信部人员恶意破坏数据库或窃取数据的行为却无法识别和阻止。所以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必须要有相关的记录来配合使用。这里的通信监控措施主要指除了相关的数据安全防护软件以外,还要有通信记录系统那么只要有人进行破坏、窃取的操作,只要查找数据记录,就能够发现各个终端跟数据库服务器的通信数据传输,从而实现事后追查、甚至事情发生时的报警工作,也有利于数据安全发生问题后的恢复、查找工作。
(3)购买配置良好的入侵检测系统。一种新型的数据库安全保证的方式。这种系统专门通过主动的方式去发现存在的数据库安全问题,能够面对各种不同种类、品牌的数据库系统,进行主动的检测。现在看来这类数据库入侵检测主要有两种方式去实现,首先是一种基于学习等手段来建立数据库用户正常行为这种知识库,再一个是基于各种差异化数据库安全威胁从而构架异常行为知识库。
3 总结
论文对数据库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威胁和隐患的特征,从管理和技术结合的层面探索了如何最大程度保障企事业单位数据库安全,给出了良好的思路,有着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卿斯汉,刘文清,刘海峰.操作系统安全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美)Cisco Systems公司著,李涤非,欧岩亮,秦华等译.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郑涛.访问控制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4,12:8-10.
[4]邵佩英,孙淑玲.当前流行的DBMS安全机制的剖析.计算机科学,1999,Vol.26(4),P.23-27.
>> 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管理系统在施工企业设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微博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仓库在高职院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WebGIS技术在名优农特产品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三维GIS在水利工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管理系统在设备采购中的应用研究 VPN技术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自动备份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管理系统在雷达产品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政务微博发展研究综述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论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无线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Multi_Agent智能决策在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奥巴马政府加入Twitter革命[EB/OL].(2009-04-27)[2013-05-03].
[4]郑磊,魏颖昊.政务微博危机管理:作用、挑战与问题[J].电子政务,2012,(6):2-6.
[5]刘依卿・微博.政府危机公关新手段[J].宁波大学学报,2012,(5):125-129.
[6]李多,周蔓仪,杨奕.网络平台对于政府与网民之间关系建设作用的探索――以伍皓的微博为例[J].新闻知识,2010,(8):49-51.
[7]Pu Li.Investig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disasters:Three essays on microblogging and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FOSS)environment[C].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2012.
[8]杨妍.自媒体时代政府如何应对微博传播中的“塔西佗陷阱”[J].中国行政管理,2012,(5):25-31.
[9]Tobias Ed.Using Twitter and other social media platforms to provide situational awareness during an incident[J].Journal of Business Continuity & Emergency Planning,2011,5(3):208-223.
[10]Waters,Richard D,Williams, Jensen M. Squawking, tweeting, cooing,and hooting: analyzing the communication pattern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on Twitter[J].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2011,11(4):353-363,11.
[11]Vladimir Barash,Scott Golder.Analyzing Social Media Networks with NodeXL[M].California :Morgan Kaufmann,2011:143-164
[12]C.Williams,G.Gulati.Social media in the 2010 congressional elections,Paper delivered at the 2011 annual meeting of the midwest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C].Chicago,IL2011.
[13]J.Stromer-Galley.On-line interaction and why candidates avoid it[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0,(5):111-132
[14]张浩,尚进.微博时代的电子政务建设与创新[J].中国信息界,2011,(9):35-38.
[15]李雅.从政务微博看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J].电子政务,2012,(4):34-40.
[16]Craig Chavez,Michael A.Repas,Thomas L. Stefaniak.A New Way to Communicate with Residents: Local Government Use of Social Media to Prepare for Emergencies[J].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City/Coun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10,(8):247-258.
[17]Kavanaugh, Andrea L. Fox, Edward A.Sheetz. Social media use by government: From the routine to the critical[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2,29,(4):12,480-491.
[18]Crowe, Adam.The social media manifesto: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emergency management[J]. Journal of Business Continuity & Emergency Planning,2011,5,(1):12,409-420.
[19]农专文.政府微博在网络问政中发展前景与困境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16,35-36.
[20]姜胜洪.微博时代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2,(3):47-51.
[21]刘运来.微博时代政府在危机公关中公信力建设研究――以三亚“天价海鲜事件”为例[J].今传媒,2012,(5):17-18.
[22]姚宝权.突发自然灾害政务微博的实证研究――以北京7・21暴雨为例[J].怀化学院报,2012,(9):48-51.
[23]赵鸿燕,李金慧.西方政务微博的应用现状与管理对策[J].中国记者,2012,(12):114-115.
[24]Hyehyun Hong.Government websites and social media's influence on government-public relationships[J].Department of Advertising & Public Relations,2013,39,(4):11,346-356.
[25]蔡钰.“微博问政”与政府管理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11):78-79.
[26]罗双江.对突发事件中微博传播效应的思考[J].传媒观察,2011,(3):29-31.
[27]Kavanaugh, Andrea L. Fox, Edward A.Sheetz. Social media use by government: From the routine to the critical[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2,29,(4):12,480-491.
[28]陈显中.政务微博引导网络舆情的机制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2,(5):9-13.
[29]WALL ST. 10 Ways Twitter Will Change American Business[N]. Time,2009-03-29.
[30]赵一鸣.微博在网络舆论中的传播机制与对策[J].青年记者,2011,(15):71-72.
[31]匡文波,郭育丰.微博时代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以“7・23”甬温线高铁事故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2,(2):64-70.
[32]Liu Zhiming,Liu Lu,Hong Li.Determinants of information retweeting in microblogging[J]. Internet Research,2012,22,(4):24,443-466.
[33]Hemant Purohit, Andrew Hampton, Valerie L.Shalin,What kind of conversation is Twitter? Mining psycholinguistic cues for emergency coordinatio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3,29,(6):2438-2447.
论文摘要:该文通过对于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的分析,详细的阐述了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安全维护的必要性,并且提供了一部分能够实现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维护的相关技术措施,其中包括图书馆中心机房的物理环境维护、计算机系统软件的防护、图书馆网络资源的管理、计算机网络数据的安全维护等几个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渗透到各个领域中来。计算机网络不仅使得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呈现出巨大的变化。计算机网络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文献信息数字化,给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新鲜的活力,向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成为当今图书馆发展方向的主流。
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扩大,各种导致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出现问题的部分也不断出现:如调制调解器、交换机以及通信线路等各种网络硬件的故障问题;网络管理软件和服务软件的设置与优化问题;同时,网络病毒使得网络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等。对于如何有效地建设、维护好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并保持其健康稳定的发展,是一座现代化图书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对于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给出几点论述。
1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的物理环境的维护
1)机房是图书馆的数据中心,是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心脏。建立良好的空调系统以及良好的防静电系统,从而使得机房之中的温度、湿度等指标得到保证,从而保证系统能够长时间运行。所以机房内必须使温度控制在(20±2)℃,而至于相对湿度也应该控制在(50±5)%。空调系统与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要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还得采取除尘、防尘、降噪等措施。对于如何高效率地避免静电的影响,机房地面应该铺设静电地板。
2)为了保证中心机房的供电系统能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使用配套的稳定电源,配备大功率、长使用时间并且具有防雷击功能的UPS系统。
3)对于机房的防盗措施管理,应该要采取比其他部门更严格的体系设施,在加固门窗同时还要科学地安装视频监视系统。而在防火方面得措施主要包括:装备专用的灭火工具灯、灭火器,安全隔离通道和火灾报警体系等。
2 软件系统的维护
软件系统的维护是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维护的重中之重包括对于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访问控制等几个方面的维护。
1)图书馆应该选择技术比较成熟、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如果图书馆对于系统和数据的安全要求较高的话的,应该最好采用UNIX或者由其衍生的操作系统作为服务器的平台,因为它的抗病毒攻击、防黑客等性能要比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更出色。
2)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安装后,必须先安装所有的系统补丁并安装病毒监控软件还要将其升级到最新版本后才能将服务器连入网络。
3)关闭系统那些不必要的服务器端口,将安装系统的默认开启的不必要服务端口统一关闭。
4)以系统安全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需要,分别设定不同的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5)制定软件巡检维护报告,建立软件信息档案,同时对软件进行定期的性能评价,选择更具性价比和使用性的软件进行使用。
3 做好针对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维护
服务器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其主要功能是能有效地在网络服务中为各个终端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同时,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它将与其相连的打印机、硬盘等专用终端设备提供给网络上的客户站点并实现资源共享,还能为网络用户提供集中计算、数据管理和信息发表等服务。作为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运作的核心服务器,承担着所有图书书目数据和读者的信息,包括借阅记录,押金金额,罚款等等。一旦出现问题,那就意味着可能全馆工作瘫痪。所以一定要保证它的稳定运行。除了硬件的稳定之外,数据的安全性也很重要。网关和入侵检测系统无疑是很好的应对措施,同时,对于系统权限的管理也必须要制定一个严格的守则。
4 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
1)计算机网络的维护,首先是要全面的了解图书馆各部分的网络组成。制定详细的网络交换设备和线路的检查制度。并能对客户端进行定期的日常维护操作,利用路由器或防火墙等能更有效地管理该计算机网络。此外,配置路由器设备来分别制定图书馆内部各个部门对Internet的不同使用权限等。
2)提高对计算机病毒防范效率。计算机病毒是由人编译制造的并对用户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进而窃取信息影响计算机运行的程序。目前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一般都是使用较好的杀毒软件。
一般使用的杀毒软件应具备以下一些要求:强大的杀毒功能。目前较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约有4万多种,然而计算机各种操作系统一般都包含大量能够造成危害的计算机病毒,这就需要杀毒软件能够具有杀毒范围广、杀毒能力强的特点;完善的软件升级功能。需要对杀毒软件不断地进行升级,主要是为了查杀不断更新的各种计算机病毒;完好的实时监控能力。在运行计算机系统时,使其能够得
到杀毒软件的全方位保护。图书馆安装的防病毒软件可以与网络防火墙相结合,使病毒与内部网络隔离。所有的计算机都应该安装能够实时监测和查杀病毒的杀毒软件,同时不断更新最新的版本。图书馆内部使用的计算机一旦发现病毒,必须立即清除,以防止扩散。
5 图书馆网络的数据安全措施
对计算机网络数据进行备份:因为在硬软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故障或者遭到病毒的恶意攻击甚至火灾、地震等自然灾难都会使得原有的数据丢失。为了使得各种因素所造成的数据丢失损失最小以及能够重新恢复丢失的数据,我们必须要定期地对数据库进行数据备份。数据备份不仅能够确保数据库的安全,还能够对数据实现并行操作,来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性能。并且在用户没有关闭计算机的情况下还可以替换发生故障的部分。
计算机网络数据加密:网络数据加密是几乎所有数据通信安全的基础。加密过程必须由众多的加密算法来实现,主要包括公共密钥算法和对称密钥算法两种。数据加密主要有数据存储、传输和完整性鉴别等几个方面。
1)数据传输过程中加密。也就是对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加密,一般采用的加密方法有端口加密和线路加密。前者侧重于在信息发送端自动进行数据包的回封,进行加密,最终形成不可识别的数据传送或者不可阅读部分,当到达用户目的地后,系统自动重组和解密,成为可读的数据;而后者则对加密信息对于不同线路使用不一样的加密密钥。
2)数据完整性鉴别。通过对介入信息的传输、处理者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验证关卡。通常包括密钥、口令、身份等鉴别途径,通过对比验证对象输入的特征值与预先设定的数值是否相一致,验证其合法性。
3)数据存储加密。同时,为了避免用户数据存储的失密,需要进行密文存储和存取控制。前者通常经过附加密码和加密算法转换等方面实现;但后者则是通过对用户访问权限进行审查或者限制,来防止非法用户存取甚至可以阻止合法用户越权。
4)密钥管理。如今密钥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数据加密系统,包括密匙的分发、生成、更换、存储和销毁等几个主要环节。
6 计算机网络资源管理
网络中的资源种类繁多,例如域名资源、IP地址资源、磁盘资源等方面。在客观上,一方面要做好网上资源的规划,如 Windows NT网的域管理,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要管理和控制网络上的各种资源,进行共享目录、共享文件、共享打印机的管理。这里还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现在互联网上危害特别巨大的蠕虫病毒,木马病毒,一旦局域网当中的某个用户感染上了这些病毒,它就有可能通过网络传播到整个局域网当中的任何一台工作用机,甚至是服务器,虽然可以采用防病毒软件和划分不同的IP断和工作组,通过限制访问来减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但是防病毒软件通常需要及时的更新病毒库和引擎,在限制访问权限的同时,也限制了这些工作用机无法通过互联网络来更新病毒库,这就要求做好更新工作,然后在这些不能登陆到互联网的用户作好病毒库更新的设置,通过下载病毒库,在局域网内实现病毒库的更新工作。
7 由于计算机数据资源安全和网络系统的各项要求,建立和健全成熟的安全管理制度
其中包括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用户日常数据备份以及恢复制度;各类口令制度;计算机主机房日常管理制度;计算机病毒的监控和防范体系等。只有建立并完善这些制度,才能够更有效地规范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体系,并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制,从而保证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他们能更高效地完成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因此,只有通过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才能真正做到规范行为,标准进行。除此以外,安全的网络需要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保障 。只有规范相应的操作规程,才使得各类技术保障人员能够各司其职,最终使得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可以融为一个整体。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工作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将会面临更多的威胁。如果一旦图书馆网络系统受到威胁 ,感染病毒,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的馆藏书目信息,流通信息,图书馆内部数据库等数据丢失或者被破坏,其带来的损失将会是灾难性的。因此,采取较为完好的维护手段,将系统到应用 、设备到服务等各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保证图书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进而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图书馆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参考文献
[1] 颜昌茂.高校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安全与维护策略[J].甘肃科技,2009(6).
[2] 范红领.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维护[J].大舞台,2010(6).
[3] 高玉德.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维护[N].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7).
关键词计量;数据采集;网络系统
1引言
安钢计量信息平台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包括硬件及软件两部分,主要描述的是该系统的组成与运行过程。按照计量信息需求及的实际情况,系统采用浏览器/Web/数据库服务器三层分布式结构。计量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人机对话系统,从物理机构上看,它主要是由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数据和用户组成。
为达到本系统设计目标,在设计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实用性,可用性,先进性,易用性,人机分工合理性几个方面。根据信息平台的实际情况,对各个具体功能和细节进行分析和系统开发,根据用户需求,在Windows环境下,采用当前最为流行的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建立人机友好,可视化的用户界面,输入方便快捷,输出信息易读易懂。
2体系结构设计
本信息共享平台采用三层B/S结构,B/S结构中只安装一个服务器,而客户端采用浏览器运行软件。在数据管理层和用户界面增加了一层结构,称为中间件,使整个体系结构分为三层。中间件主要提供以下功能:负责客户机与服务器、服务器与服务器间的连接与通讯,实现应用与数据库的高效连接。这种三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的功能。
3系统总体设计
图1系统功能结构图
根据系统的要求,在建立计量信息共享平台之前,首先做好数据的采集工作。统一数据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在计量信息共享平台上,数据层是基础,通过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处理形成信息,然后利用技术手段把信息总结、分类和归纳形成知识层,在此之上提供管理与决策支撑。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如下:基础数据、电能计量、动力量数据处理、轨道衡数据处理、工作计划、供应处数据、管理查询、权限管理、设备维护、设备信息、生产数据、实时监控、数据查询、数据维护、采集数据上传、原始数据查询、组织机构等功能。整个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4整体网络方案设计
安钢计量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首先是网络系统的建设,整体网络采用千兆义太网技术,在硬件网络布线设计上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网络核心层采用2台高性能万兆路由交换机ExtremeAspen8810交换机组成,放置在数据中心机房作为核心设备,提供与四个汇聚交换机的互连和服务器的连接。网络汇聚层设置四个节点(网络交换中心),分别放置在回皮轨道衡、计控部、热送称、黑河路,每个汇聚层节点配置一台高性能的Extreme的SummitX450汇聚交换机。对于接入层,有的地方使用已有的DlinkDES系列交换机,有的地方节点数较少,甚至只有一个节点,就直接连到汇聚层交换机上。接交换机的地方有:回皮轨道衡交换中心在计控仓库、焦粉称、西站配置三台接入层交换机;计控部交换中心在250t/300t称配置一台接入层交换机;热送称交换中心在进厂称配置一台接入层交换机;黑河路交换中心在三炼轨道衡配置一台接入层交换机。四个交换中心共配置6台接入层交换机。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图2安钢计量数据网络拓扑结构
5软件详细设计
5.1软件平台设计
操作系统:选用MSWindows2000高级服务器;数据库系统:选用MSSQL2000;系统采用三层B/S的逻辑体系结构,前端用户界面为浏览器。在数据库和前端业务界面之间为业务逻辑层。采用微软.NET框架开发。对外的服务功能以Web服务的形式提供。
5.2信息共享平台整体结构设计
从逻辑功能角度分析,把该系统分为应用系统和支撑系统两大部分。支撑系统是整个系统继承的物质基础,包括计算机系统、通讯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工具层。应用系统是建立在支撑系统之上,根据在子系统中的作用领域又分为计量数据管理系统和现场数据采集两个应用子系统,两者之间通过支撑系统的网络通讯系统实现物理集成,通过数据库系统实现信息集成。系统基本结构图如图3所示。
.3数据采集层系统设计
数据采集层完成现场数据的采集,包括能源量采集系统的升级,物资量采集软件的编制与更新,它是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来源。
能源量采集网络采用”893”单总线结构。硬件上把所有能源量计量网络划分为四个小的子网络,每个网络设一个数据采集子站,由子站完成各子网内的数据采集,子站就近通过光纤在义太网上进行数据交换和网络控制,同时设立一个中心站完成数据的汇总、分析和网络传输。软件使用北京亚控公司的组态王软件对能源量采集系统进行开发。对电量采集数据,使用自编的数据采集软件把全部电站的结算电表数据实时采入计算机数据库,并进入数据中心数据平台,由数据中心按不同用户的需要对授权用户提供数据查询与监控。物资量采集程序开发工具使用Delphi6.0+MSDE数据库进行开发,完成数据采集任务,并存入本地采集站的数据库中,由远程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存储过程”完成将本地的数据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经过加工、处理后提供和授权用户查询。
系统采用上传模型:(采集上传的数据主要包括:能源量数据、轨道衡计量数据、汽车衡计量数据、皮带称计量数据、在线称计量数据、电量计量数据。)
图3系统基本结构图
5.4管理层系统设计
管理层完成对现场计量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分析与应用等功能,整个系统采用三层B/S模式结构,数据存储部分由SQLServer2000完成,业务逻辑层使用开发完成,表示层使用完成开发。系统主要完成系统中提供的能源量及物资量数据的归类、处理、及相关功能的实现,是信息共享平台的主要部分。
5.5支撑系统设计
被分为四个层次:计算机层、通讯网络层、数据库层、工具层。
工具层介于应用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之间的软件工具的集合。包括开发工具和集成工具。数据库层是计量数据网络系统中所使用的数据库系统,处于通讯网络层之上,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为应用系统提供信息存储、管理、共享和集成的手段。本系统涉及数据采集系统的本地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计量信息共享平台均采用关系模型。数据库的设计关键是表的设计,信息共享平台应用的数据库表有两种:本地数据库表;管理层数据库表。通讯网络层是计量数据网络系统中数据通讯的载体和枢纽,计量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完落系统,是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计量设备之间连接,实现了整个系统的网络集成,支持和保障了计量数据网络系统的信息集成。采用混合型网络拓扑结构,TCP/IP协议。计算机层是支撑系统的底层。本系统要求客户端计算机为PⅢ以上,安装Windows2000Professionnal;服务器设计为双冗余、群集方式,运行MicrosoftWindows2000AdvanceServer。
5.6人机监控界面设计
监控画面是人机交互的界面,一个软件系统是否成功,最终的检查标准是它能否使用户感到满意。本系统人机交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对系统的输入,包括向系统下达的命令,提供的命令参数和系统所需要的其它输入信息;另一方面是系统向人提供信息,即输出。输出信息一般有三种:提示信息;系统向人报告的计算或处理结果;系统对输入操作的反馈信息。本着使用简便、界面一致、及时反馈与美观的原则,结合计量信息共享平台的功能需求,应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系统的人机界面设计。
6结束语
以上详细论述了安钢计量信息平台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将整个系统按照横向和纵向分层介绍,采用具体的方案设计了安钢信息计量平台。该系统在实际中得以很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海鹰,,陆婉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设计.现代科学仪器[M],1996(1):32~45
[2]黄梯云,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4~40
[3]做好能源计量工作的三点意见[J].中国计量,2006(12):4~5
[4]陈燕.重庆大学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硕士论文].[D]保存地点:重庆大学图书馆,2002.
[5]王鹏,董群.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1:101~171
[6]王春海,张晓莉,王金珠.企业网络应用解决方案——从需求分析到配置管理.[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6.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