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旅游经济论文

旅游经济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3 09:50: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旅游经济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旅游经济论文

第1篇

(一)研究数据的来源由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省市区之间在经济上彼此相对独立,所以我国有关区域经济的调查,都是基于省级行政以上的单位采取的数据。这样做也有弊端,因为省市区利益冲突不明显,弱于省级层次。由此,本文采用区域经济差异的成果,用空间分析尺度的方法,为我国的各地省域的数据对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因为时间的关系,原始的数据很可能会存在误差,所以为了确保原始数据的属性依旧,则要对原始数据做对数处理。

(二)分析结果1、总体空间存在的差异性。利用软件得出我国省域旅游经济Moean’sI的估值是0.31,并且在6%的水平下显著。这表示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相似的空间上聚集。2、局域空间差异性分析。计算所得歌省域旅游经济的数值和显著性,用软件制图后,将我国31个省域划分成四种类型区域,具体如下:一是扩散效应区。这种区域差异较小,和周边的旅游经济水平发展比较高;(以北京、山东、江苏、天津、上海等十一个省域为代表)。二是极化效应区。这种区域差异较大,其周边的旅游经济水平发展比较高;(以四川、重庆、云南和辽宁四个省域为代表)。三是过渡区。此者和极化效应区类似,都是和周边差异性大,但周边发展水平较高;(以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八个省域为代表)。四是低速增长区。这种区域差异较小,但自身和周围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低。(以新疆、、内蒙、青海、甘肃等八个省域为代表)3、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资源空间的匹配。旅游资源禀赋空间的差异性对旅游的经济发展能造成重要影响,地区旅游资源集聚类型和旅游资源空间不匹配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就能证明旅游资源禀赋仅仅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天优势,更多情况下,一个地方具体的旅游发展能力时靠周边的基础设施和开放程度以及空间效应。

二、结论

在一个健康的旅游市场中,某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会仅依靠本地资源、产业结构等因素,目前更多的是靠周边地区的影响。区域间的相互影响能导致彼此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传统的度量方法忽视了相关地理位置的因素,反映不了真正的旅游经济省域差异性的空间特征。利用ESDA技术做了相关分析后,得出一些结论:

(一)总体上显示的省域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和空间集聚,比较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性表明我国省域旅游经济之间存在有差异性。

(二)通过LISA集聚图将中国划分成四个区域类型,反应了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存在关联模式。

第2篇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程度高、依赖性强的产业,例如淡旺季节、自然气象灾害、景区基础建设条件、交通通达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等,同一国家因不同地区也会有不同的发展。结合海南省旅游概况及现有文献资料,考虑到数据搜集与建模难易,本文选取影响海南省旅游收入的10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设旅游收入X0(亿元),海南省旅游接待总数X1(万人),国内旅客数量X2(万人),海南省旅行社X3(个),海南省星级饭店数X4(家),海南省生产总值X5(亿元),海南省人均生产总值X6(元),国内生产总值X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8(元),职工年平均工资X9(元)和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10(元)。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海南省统计年鉴》,具体数据见表1。

二、海南省旅游收入与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确定参考数据和若干个比较数据的几何形状相似程度判断其紧密程度,它反映曲线间的关联程度。本文利用海南省2000-2013年旅游经济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具体方法如下:第一,确定特征序列和相关因素序列。其中X0=(x1,x2,…,x14)为特征序列,Xi=(xi(1),xi(2),…,xi(14))为相关因素序列。第二,分别对X0和Xi(i=1,2,…,10)进行始初值化处理。第三,分别计算X0与Xi(i=1,2,…,10)的灰色绝对关联度和灰色相对关联度。本文以2000--2013年海南省旅游收入为参考序列,以相应年份海南省旅游接待总数、海南省旅行社个数、海南省星级饭店数、海南省生产总值、海南省人均生产总值、海南省入境游客数、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职工年平均工资、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为比较数列。根据前述灰色关联性分析的计算步骤,带入数据进行运算。根据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计算整理出2003-2009年和2010-2013年海南省旅游收入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进而得出灰色综合关联度(见表2、表3、表4)。由表2所示,在最近的14年里,海南省旅游收入最突出的影响因素为由海南省星级饭店数量X4。以2010年国际旅游岛政策出台为界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发现,旅游经济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生明显改变。综合表3、表4,海南省生产总值X5在两个时期内关联度值变化较小,对旅游经济收入影响稳定。由表3,在国际旅游岛政策颁布前(2000-2009年),影响省内旅游收入最主要的因素为海南省星级饭店数量X4,其次为海南省人均生产总值X6及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10;由表4,在2010-2013年期间,海南省生产总值X5成为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国内旅客数量X2与海南省旅游接待总数X1。这说明自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得益于国家政策倾斜,海南省将旅游作为重点产业发展,旅游经济收入对相关的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配套工作的依赖度较高。X2与X3对旅游收入的重要影响说明了海南岛内旅游业主要依托旅行社运转,旅游收入也更依赖入境游客。对比表2、表3两个时期里综合关联度排序变化较大的因素,海南省生产总值X5从第四位跃至第一位,成为影响旅游收入最主要因素,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旅游业开展的基本工程在国际旅游岛建设期间发展迅速,说明海南省旅游产业正不断走向完善与健全的发展道路。海南省星级饭店数量X4从第一位下降至第十位,关联度下降近0.3,说明来岛过夜游客并非依赖岛内星级饭店;另一方面,海南省民俗、农家乐、“候鸟式”旅行等旅游形式不断丰富、住宿方式多样,极大的丰富了岛内旅游的多样性,为旅客提供更多观光选择与出行体验,间接促进了旅游收入的增加与产业链的延伸;由此带来旅客层次、类型的多样化、旅客消费方式的多样化。传统旅游方式、住宿形式正在被改变。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10从第三名下降到第六名,结合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民众将旅游纳入生活支出的一部分,因此旅游经济收入更依靠旅游地自身建设以吸引更多游客前往。

三、结论

第3篇

尽快研究、出台规范民营旅游企业投资行为的具体地方性法规及实施细则,对实际执行中一些不按照规定擅自开发、突破限制性政策盲目建设、投资开发强度过大造成资源不可恢复性破坏、侵蚀公有资源、使用权不明确等行为做出明确界定,并确定严厉的处罚标准,使相关部门在对民营旅游企业进行资源开发行为监管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造成投资浪费和文物、环境的破坏。

2.加强监督管理。

严格实施项目开发评估制度。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对所开发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资产评估、审批制度,科学地确定旅游景区的承载能力,运用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控制旅客超量涌入景区,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要确保项目开发在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指导下进行,坚决禁止违反规划、仅凭个人兴趣好恶乱开发等破坏资源的短期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科学推进资源保护与利用。严格民营旅游企业“进入退出”。采用公开招标等公平竞争性手段吸纳民营旅游企业进行景区开发,对中标企业进行深入调查,摸清实力底数,确保企业制度完善、有投资实力、社会责任感强的民营企业进入旅游产业。同时,要签订经营合同,约定投资数额、开发时限、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等内容,作为有效规范和制约民营旅游企业的依据,保证旅游景区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对企业开发建设进行严格的监管,要精心谋划,选择优秀施工队伍,严格施工监理,确保工程质量,注重细节,把每个项目做精,开发出独具魅力的旅游精品。经营期间,要对生态环境实行定期监测,确保生态资源的可持续保护。

3.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建设。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在对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加强对交通、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对交通、环境治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采取政府主导、支持,企业参与、配合的方式来降低民企参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资金压力。做好社会安全、紧急救援及旅游接待辅助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服务。

4.规范民营旅游企业融资方式。

企业融资是企业成长的过程,也是企业走向规范化的过程。要引导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不断促进企业走向规范化,通过企业规范化来提升企业融资能力。一是要提高民营企业对融资的认识,要看到融资不仅仅是到银行贷款或是股权融资,还可以通过租赁、担保、合作、购并等方式来达到融资目的。二是要重视融资过程,聘请经验丰富、渠道广泛的专业融资顾问对企业融资及资本的运用进行整体的策划,充分考虑融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案。三要通过企业自身管理体制的完善来避免企业扩张过程中的经营风险,提高还本付息能力。

5.引导民营旅游企业提高组织与管理水平。

第4篇

关键词:旅游经济;主要形式;旅游精品;发展趋势

2006年04月24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会的最新报告预测,中国将在10年内成为世界第二大旅游和旅行经济强国。报告预测,2006年中国在旅游和旅行上的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等将实际增长14%,达27703亿元,预计2007年至2016年,年均增长8.7%,旅游和旅行经济的直接、间接贡献加在一起为国内生产总值13.7%。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旅游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越来越重,旅游经济作用越来越明显。而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旅游经济的几种形式

(一)利用特色产品举办大型庆祝会、商贸会高层论坛来牵线搭桥,吸引游客。例如扬州每年都搞的“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台商投资洽谈会”“扬州经济发展高层论坛”等各项活动就吸引了大量投资商和游客同,时也很好地宣传了扬州。

(二)利用具有特色的风土人情、风景名胜等人文景观吸引游客,游览山水,瞻仰前贤,参观宗教建筑,了解民俗风情。扬州近来挖掘、整理、修建了朱自清故居、八怪纪念馆、宗教禅寺平山堂、观音山等。现在很热的红色旅游,也是这种形式,此外还有丽江的东巴文化、泸沽湖的女儿国等。

(三)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风光吸引游客,回归自然。例如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青藏高原的冰雪、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等。此外,还有沙漠访古、海底探险等形式。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丰富多彩,为风光旅游提供了无尽的资源。

二、发展旅游经济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旅游经济与名城保护的关系。旅游经济与名城保护应该相得益彰,名城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正因为有了名城,旅游资源才更加丰富。名城又是旅游亮点,有很高的知名度,能吸引四方游客。名城保护得好,能延长旅游资源使用时间,吸引大量游客。旅游经济靠名城吸引资金、吸引游客;名城又靠旅游经济发展实力,来装饰、保护、发展。旅游经济在名城会得到更大助推力,名城实力增强后又会促进旅游经济更快发展。

(二)旅游经济与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关系。旅游经济是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杠杆,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为旅游经济增加了实力毕业论文,又反过来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快速增长必须是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工农业是服务业的基础,服务业快速增长才能实现工农业的产值,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旅游经济与社会经济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发展旅游经济与规章制度和法制健全的关系。服务不规范、旅游接待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法制不严密是发展旅游经济最大的障碍。游客们满怀热情而来,却遭遇住宿、餐饮、游览收费不合理,卫生未能达到标准,游览项目打折扣,在正规商店买的珠宝首饰也是假货等,导游吃回扣更是公开的秘密。要杜绝这些情况的发生,净化旅游环境,必须健全规章制度,严明法纪,为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在法制建设的同时,还应进行道德教育,大力宣传“八荣、八耻”,在旅游业树立讲道德、知荣辱,游客与导游间、游客与环境间和谐友好的新风气。

三、旅游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旅游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有了新的方向,突出表现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民和大学生旅游、参与互动型旅游。

(一)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确保旅游事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共存、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同时也包括到森林、海滨、乡村这样一些生态环境好,让人可以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的旅游方式。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我国目前有近四分之一的自然保护区遭破坏,有十分之一强的旅游景观出现旅游资源退化,有些地方甚至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青藏铁路开通带来的旅游热潮,向人们打开了我国最大的绿色净土,若不注意生态环保,这块净土终将消失。发展生态旅的关键在于节省资源,保护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平衡。

(二)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是指以景点内涵的历史、文学、艺术、民俗风情为主要观赏对象的旅游方式。文化动机是旅游者最重要的旅游动机之一,旅游活动主要属于精神文化活动的范畴,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更具精神人文和心灵感悟性,能使人得到更多的教益。一流品位的山水和自然景观,也都在不断加工中被注入、融合了文化因素,并因此而大大增强了其审美价值。如果没有了那些早已融入了它们肌体风骨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文章,楼台亭阁、殿堂庙宇、碑刻雕塑、民俗风情等等,那么它们的价值、品位和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形成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的各级各类文化旅游产品。

(三)农民与大学生旅游。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会成为旅游市场的消费者或潜在的消费者。他们的旅游以城市风光和游乐项目为主,对吃、住、行的要求不高,只求开心、新奇。和一般旅游者不同的是,他们不但是旅游者,还是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如果能在旅游的同时,还为他们设计一些先进农业生产的观光,农产品信息的交流,会更受他们的欢迎。大力开发农民旅游市场,设计适合他们需要的线路、项目,为他们提供耐心热情的服务,我国这样一个人数最大的群体,会逐渐成为旅游市场最大的顾客群。这不但对发展旅游业,更主要的是对提高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都有极大的意义。

(四)参与互动型旅游。人们旅游动机重要的就是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改变和解脱,释放压力,放松身心。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能满足于旅游中单纯地看和听,要求参与互动。同时,现代社会的人即使在休闲场合也不愿作被动者,愿意做各种活动的参与者。世界旅游景点中效益最好的依次是美国的迪斯尼乐园、东京的迪斯尼乐园、香港的海洋公园,三者共同的特点就是参与互动。不分年龄、性别、身份、种族、肤色的人完全被那种欢乐的气氛感染,毫无保留地投入其中,身心得到完全的释放。这种游乐项目也许是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释放自己最好、也是最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多参与这样的活动,不但有助于心理健康,甚至对一些封闭、刻板、孤僻的性格会起到很好的改变作用,这也许就是人们喜欢参与互动型游乐项目的原因。目前我国本土类似的旅游景点极少,且质量不高,服务不到位,很难满足国人这方面的需要,也是我国旅游业的一大损失。要开发此类项目,必须经严格的规划,根据我国的国情、民族性格特点,社会习俗进行设计,以求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关于旅游供求层次问题的分析

旅游经济的运行实际上就是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矛盾运动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旅游供求研究几乎成了每一位旅游经济学者的理论研究重点,同时也是解决旅游经济实践问题的理论基础。为了探寻增长点战略下旅游经济的有效增长,我们先对旅游供求层次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2]。

先分析旅游需求。旅游需求产生的最基本决定变量包括旅游支付能力、充足的余暇时间和旅游动机。在三个变量同时得到满足时,旅游需求就表现为现实旅游需求,这部分旅游需求有可能进入旅游经济系统:

l当有相应的外界旅游供给保证时,现实旅游需求能够得到完全充分地实现,这部分旅游需求可以称之为符合意愿旅游需求。

l当没有相应的外界保证时,旅游支付能力和余暇时间不能完全消费,产生旅游需求剩余,这部分剩余就是非意愿性潜在旅游需求。

l从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角度来看,由于政策限制、旅游者向往的目的地不在我国开放目的地国名单之列等原因[3],有一部分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无法到达其消费倾向目的地,这时旅游者只能在限制的地域空间内实现其旅游需求,这部分旅游需求可称为强制替代旅游需求。

l符合意愿旅游需求和强制替代旅游需求合成实现了的旅游需求,这部分旅游需求真正进入旅游经济系统循环。

从长远来看,三个基本变量中旅游支付能力和余暇时间不能同时得到满足时,旅游需求就以潜在旅游需求的形式沉淀下来,可称之为意愿性潜在旅游需求,加上非意愿性潜在旅游需求构成总的潜在旅游需求,这部分旅游需求只有在下一次旅游时才可能转化成实际旅游需求,也有可能会流失(主要是入境旅游需求)。

旅游供给也可以分为相对应的几个层次。不同的是:

l有一部分强制替代的旅游供给具有实现的不稳定性,比如由于三星级饭店在旺季时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从而使得一些四星或二星饭店的客房成功出租,但是一旦旅游地的三星饭店建设得到发展,这些二星、四星的饭店就可能再次沦为少人问津的旅游供给;这种状况在旅游需求爆炸式的涌现的时候表现地尤为明显。比如1999年国庆期间的得以实现的旅游供给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强制替代旅游供给,这部分旅游供给在节后的实现很可能遇到困难。

l无效旅游供给具有存在的长期性,比如有些旅游饭店已经严重亏损,但是由于存在各种退出壁垒,这些无效旅游供给将会长时间地存在于旅游饭店市场,并将对供给市场的竞争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成为削价竞争的根源之一。

从上述对旅游供求层次的基本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战略条件下旅游经济有效增长的路径框架。

二、旅游经济增长点战略的路径框架

通过对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内含层次分析,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需求和供给都能进入旅游经济循环,入境旅游需求可能流失,国内旅游需求可能沉淀;有些旅游供给不但不能促进旅游需求的实现,而且可能搅乱旅游供给市场,抑制旅游需求的形成。由于总量与结构问题始终存在,所以经济增长必须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入手,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想使旅游经济能够有一个持续、有效、快速地增长,一方面必须着力促进旅游需求的有效化,另一方面必须保证旅游供给增量的有效性,推动旅游供给存量的有效化。

(一)旅游需求的有效化

所谓旅游需求的有效化,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潜在旅游需求在旅游需求转化过程中的比例,并且使潜在旅游需求尽快地转化为旅游经济进而国民经济的现实推动力量。促进旅游需求有效转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可用于旅游的余暇时间

1995年我国实行周五工作制后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的现实表明,有充足且集中的余暇时间对旅游需求的市场化十分重要。现在既然已将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就需要旅游需求的实现能够跳出城市周边和短途旅游方式,从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带动经济增长。因此更多的市场化旅游需求需要有更多、更长、更集中的余暇时间。关于增加可用于旅游的余暇时间问题,在近期可以借鉴国外的连休制度来推动旅游发展,比如日本的“快乐的星期一经济复苏计划”,美国的灵活安排休息日的方法;中期则可以在现行劳动工作制下,通过灵活安排每周休息日来相对增加可用于旅游的余暇时间,比如单周休一天半双周休两天,从而将每周多出的半天在通过适当的方式集中用于旅游;远期则必须立足劳动用工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切实实行带薪休假制度,探究进一步缩短劳动时间,增加余暇时间的有效途径。

2.增强旅游支付能力

居民旅游支付能力的增长需要政府在收入——分配制度上进行改革。既然要让旅游业发挥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作用,旅游业本身就会有强烈的政策需求,政府应该考虑对旅游产业提供充足的政策供给:在消除储蓄黑洞时给旅游消费一些支持政策。比如是不是可以利用加薪设立旅游专用户头,实行先消费后报销非现金付给制度?是不是应该重新认识公费旅游问题?是不是可以给予国家企事业单位每年一定金额的职工国内旅游专项资金(当然资金的使用要有严格规定)

3.着力于国内与出境旅游需求的有效化

鉴于政策影响的有效性,旅游需求有效化的重点应该放在国内旅游和国民出境旅游上。从我国旅游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与国民经济的要求两个方面来看,出境旅游还不能象旅游发达国家那样引致国民旅游消费的货币回流。所以有效化的重中之重是国内旅游。对于旅游经济增长点战略的重点——国内旅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促进措施,包括产品体系、市场体系、经营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内容[4]。国内旅游发展的政府主导战略也已付诸实践。

4.大力发展国际入境旅游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的是一个举国竞争的现状。虽然我国有许多垄断性旅游吸引物,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不存在完全替代性,但替代现象的存在也是不容质疑的,而且因为出游距离、旅游成本、旅游需求的变动性等因素,这种替代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可能该旅游者多年以后才会再涉足该区域,甚至不再涉足该区域。所以我们在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同时一定要继续重视大力发展国际入境旅游:

l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树立国家整体旅游形象[5],提高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l对目标市场国进行卓有成效的促销,防止促销中的走过场与

l深化基于旅游吸引物特征的面向国际市场的旅游产品的开发

l实行旅游购物出口退税制度

l简化短期旅游签证并在更多的口岸实行落地签证或72小时免签制度

当然,潜在旅游需求激发起来,形成现实的旅游需求后,要想使这些现实的旅游需求能够真正地对旅游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即完成现实旅游需求的市场实现,则还需要旅游供给方面的保证,这也就是要有合适的旅游产品的供给,只有市场上旅游供给有效,旅游需求才能得到满足,才谈得上需求的有效。

(二)旅游供给的有效性与有效化

旅游需求具有多样性、发展性、多变性等特点,尤其是在买方经济下的“消费者第一”的新世纪,需要不断地有新的旅游供给增长来满足不断出现的旅游需求的增长点,但是这些新增旅游供给能不能有效满足旅游需求呢?这就产生了旅游供给增量的有效性问题。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总是在重复着这样一种状况:增量不断地转化为存量,存量不断地僵化,经济的发展于是需要更多的增量来支持,于是形成了一个“增量—存量—僵化—增量—存量”的恶性循环现象。存量在经济中总是占绝对比重,所以如何有效配置经济存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对旅游产业也是如此。

因此,旅游经济增长点战略对旅游供给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切实保证旅游供给增量的有效性;积极促进旅游供给存量的有效化。

1.旅游供给增量的有效性

从旅游需求的层次转化过程中可以发现,旅游需求之所以没有转化为旅游行为,有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得到旅游供给的保证,所以旅游供给的增加是必要的。旅游供给的增加是旅游产品的增加。旅游供给增量首先是表现为作为资本物化的旅游产品生产能力的增加。因此旅游供给增量的有效性将涉及:

1.1旅游吸引物的开发

发展旅游产业必须有适应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核心依托是旅游吸引物。所以,为了旅游供给增量的有效性,首先必须考虑的便是旅游吸引物的开发。

1.1.1吸引物类型的选择

旅游吸引物的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自然吸引物、人文吸引物、特殊吸引物等三种。作为旅游者最核心的消费对象物,不同的旅游吸引物是有不同的消费者指向的:不同的旅游吸引物会形成不同的旅游体验;即便是针对相同的旅游吸引物,具有不同知识架构和审美背景的旅游者也会形成不同的旅游体验和评价。所以在开发新的旅游吸引物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旅游目的地国(地)的目标客源市场发展状况,在小国或岛国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外源性的客源市场发展状况,但是象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旅游业,国内旅游才是旅游经济的坚实基础,所以尤其要顾及本国(地区)旅游者的成长状况。

1.1.2吸引物区位的选择

我国旅游业是在一种非常规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发展起来的。表现在旅游吸引物开发的区位指向上就是“轻中西,重东部”的格局。这种“市场距离[6]”思想指导下的开发思路对我国旅游产业基础的建立、规模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现阶段,在旅游产业确立新经济增长点地位后,这种吸引物的开发思路也应该相应有所改变,形成“稳定东部,着力中西”的新格局。这种格局的提出符合我国政府开发西部的大战略和扩大内需的大方针,也符合国内旅游者的“圈层辐射[7]”模式,同时,也符合我国旅游吸引物的资源禀赋和我国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当然,中西部旅游大开发应采取何种模式、方略仍值得细细探讨,这是21世纪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1.1.3吸引物开发方向、规模、程度的选择

度假旅游、生态旅游似乎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那么我国旅游吸引物开发的方向是不是跟随潮流呢?这里首先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坚持市场(或项目或产业)赢利空间与本国(或企业或目的地)赢利能力相结合,市场赢利空间是本国获得高赢利的重要前提,本国赢利能力是实际高赢利的重要保证。较大的市场赢利空间往往能够有利于旅游目的地(或地区或企业)获得较大利润,但是如果旅游目的地(或地区或企业)自身有较强的赢利能力,则即便在较小的市场赢利空间内仍能有所发展;如果自身的赢利能力较弱,则即便在较大的市场赢利空间中也难有作为。这就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在旅游经济增长点战略条件下,一定要改变以往那种将吸引物的垄断性等同于资源优势、将吸引物优势等同产品优势、将产品优势等同于竞争优势;以为吸引物的垄断性天然会导致旅游经济优势的观念。当然,也不可否认吸引物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另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旅游产品存在不同的吸引半径:游乐型旅游产品具有地区性吸引力,度假型旅游产品具有区域性吸引力,观光型旅游产品具有全球性吸引力。因此,我国旅游吸引物开发的方向是否可以考虑仍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开发主方向,辅以文化教育型的度假产品(可多考虑西部地区),再以其它多样化旅游产品为配套的较合理的产品体系。

人造旅游吸引物,尤其是主题公园的建设开发要注意保证适当的开发规模,造成集群效应,使吸引物能有效地被组合到旅游生产力体系中去。这一方面是旅游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适当的经济规模可以降低成本;一方面是因为人造旅游吸引物首先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如果不能引起潜在旅游者的注意,则价值的补偿根本是不可能的;再一方面,通过有鲜明主题的公园的集群建设,可以在较小的空间转移成本的状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旅游者的旅游效用。

1.1.4吸引物的保护

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战略下,旅游吸引物的保护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我们认为,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去分析、探讨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旅游吸引物的保护应该是开发性保护,正如旅游业21世纪议程中所说的,在看到旅游业发展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旅游业对环境的有效作用,真正树立这种辨证的思想对旅游经济增长点战略的实现至关重要。

1.2旅游企业的进入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持续的企业进入是保持经济活力的根本。阻止进入不是解决供给过度的根本,要想使新进入企业效率更高,不再复制重复建设的悲剧,方法只有一个:使现存企业能高效率地存在。当然,企业进入策略中依然要解决相应的选择问题。

1.2.1进入时机的选择

1.2.2进入规模的选择

以饭店为例。从投入产出状况看,高星级大型饭店的盈利状况要优于其它类型饭店,那是不是新进入的饭店应以此为最优选择呢?其实,现在的“追星”、“求大”现象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投资者的不成熟性和非理性。因为他们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以结构分析、实证分析的眼光看问题,忽视了强势管理力量在其中起的作用。

1.2.3进入市场的选择

这里的选择包括投资者进入区域的选择和进入目标市场的选择问题。选择的合理与否,从小处说将影响进入企业的成长环境进而影响企业的成长潜力及成长能力;从大处说这种选择会影响整个市场的竞争状况进而影响产业素质及旅游经济增长的有效性。

1.3政策供给

1.3.1产业政策区域化原则[8]

要保证宏观意义上的旅游供给增量的有效性,提升旅游产业的内在素质,保证增长有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防止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窝蜂”现象。也就是发展旅游产业要注意把握“产业政策区域化原则”,通俗地说,并不是每一个地区都适合发展旅游产业,更不是每一个地区都可以将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如果不能处理好旅游产业规模扩张与内在素质提高之间的关系,势必会影响产业的长远发展。

1.3.2投资政策:投资约束机制、扶贫资金、以工代赈

“五个一起上”投资政策的利弊现在已经分析的比较清楚。在继续执行“五个一起上”政策的同时要强化投资的约束机制,使资本筹集、资本运营、资本收益间形成捆绑式关系,实现投资行为的政企分开。

鉴于旅游吸引物的区域赋存特点,应该加强对这些旅游吸引物富集地区的有效旅游投资机制的研究,比如如何将扶贫资金的使用与旅游吸引物的开发很好地结合?比如如何将贫困地区人力资源转化为有效投入?

1.3.3财政税收政策[9]:财政支持、税收返还、旅游税

1.3.4金融政策:旅游企业上市资格、旅游建设债券

优先考虑旅游企业的上市资格,探索旅游建设债券的可行性,利用资本市场为旅游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战略提供资金保障。

2.旅游供给存量的有效化

资源充分有效配置是推动旅游经济有效快速增长的前提。通过对旅游供给的层次分析发现,在旅游供给存量中存在无效配置的可能:

l在已实现的旅游供给中,强制替代部分旅游供给表现出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使得供给能力只是一种短暂有效的能力。

l短缺原则[10]导致的潜在旅游供给存在的客观性,这部分供给能力显然没有充分利用。

l无效旅游供给由于高退出壁垒将长期存在,而且还将扰乱整个供给市场的竞争秩序,影响整个供给市场的配置效率。

考虑到旅游供给的有效与否只能通过市场来判断,供给的有效化应该通过市场竞争来完成,构筑一个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是供给有效化的前提条件。因此旅游供给存量的有效化的途径包括:

2.1解决制约旅游供给存量有效化的瓶颈

2.1.1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2.1.2优化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结构关系

2.2核销无效供给

2.3构筑有效竞争市场结构

2.3.1供给市场的竞争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产业中供给市场的竞争表现为:“过度竞争”和“竞争不足”并存,在某些地区或城市、在某些旅游细分市场由于进入的旅游企业数量过多,以至于市场容量不足以支撑相应的旅游企业的生存“需求”,竞争异常激烈,常表现为“削价大战”;同时在另一些地区或城市、另一些细分市场却表现出相反的状况。也就是说,我国的旅游供给市场表现为“非有效竞争”。

这种在旅游产业实际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是与市场结构中旅游企业进入与退出壁垒相联系的,因此,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2.3.2构筑规模经济进入壁垒

主要途径是旅游饭店的集团化、旅行社的网络化。这是由旅游经济的地域分割特性决定的。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饭店的集团化和旅行社的网络化将再次成为理论研究的迫切课题。发展现实要求有关此类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实证研究而不是一如既往的规范研究。

2.3.3构筑产品差别化进入壁垒

构筑产品差别化进入壁垒主要通过品牌化战略来完成。产品差别化壁垒是竞争走向高级化的重要一环。旅游产品的特性使得在旅游产业中研究品牌化战略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旅游产品的品牌化应该依赖于企业品牌的创立。旅游产品的所谓保护,最根本的还是需要通过品牌战略来实现。而且品牌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在资金壁垒失效的情况下能够更加有效地阻止无效进入。

2.3.4通过政府援助降低退出壁垒

由于企业从产业内退出时会产生沉没成本,这部分沉没成本如果由政府承担一部分,则将能有力地促进一些企业的退出,从而改善市场效率。

2.3.5通过企业援助降低退出壁垒

通过企业间的兼并、联合和集团化等方式,完成产业内调整,即完成产业内经营退出:经营区域退出和目标市场转向。

(三)强化旅游产业营销力度

在现实中,还有一部分旅游供给没能进入实际旅游经济系统循环,产生经济效益,造成资源浪费,是因为信息传递出了问题,酒虽香,巷太深。所以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之间需要营销这根纽带。我们必须形成一套“能与境内旅游供给能力相适应,与境外旅游竞争对手相抗衡”的促销机制,包括促销费用的筹集,尤其是有限费用的优化配置:

1.利用资本市场筹集更多的营销资金

1.1各地的旅游发展基金

1.2旅行社上缴的质量保证金

2.发挥有限的促销费用的最大效用

2.1边际比较基础上优化预算地区配置

WTO在对109个国家的国家旅游局经费预算调查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分配到特定市场/地区的花费与该市场/地区对目的地国的重要程度不一定呈正相关。比如日本只吸收了我国促销费用的4.0%,却占我国入境总人数的22.0%。众所周知,我国旅游促销一直面临着促销经费不足的难题,那是不是说我国应该削减在其他国家(地区)的促销费用比例而增加对日本市场的投入?或者从日本市场节省一部分费用用于其它市场的促销?对这个问题,即对某一地区的促销预算的增减与否往往采取的是绝对值的比较来决定,而科学的方法应该是运用边际产出的比较来决定增减与否。

2.2优化促销预算在各促销方式中的配置

3.联合促销问题[11]

3.1加快集团化步伐,使这种“剥削”现象转化为“内部共享”

3.2设计一套有效的“有选择性激励”机制,以保护大企业的积极性

3.3考虑在各个地方先制定出相关的联合促销的法规、制度

3.4强迫各个旅游企业参加旅游促销的联合行动[12]

3.5增强旅游主管部门的促销支付能力

3.6积极探索利用INTERNET等新的促销方式[13]

四、结语

旅游产业新经济增长点定位是起点而不是终点,如何把旅游产业真正地培育成国民经济增长点是当前业界与学界的共同任务,笔者在此提出一个初步的基础性分析框架,以此为战略任务的顺利完成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与读者诸君共同来完善之。

参考文献:

1.张辉.旅游经济学(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1

2.张辉.旅游经济现象的深层思考(J).旅游学刊,1996,11(6)

3.吴晓求.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4.厉新建.旅游供求非均衡与旅游经济增长(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1999

5.秦宇.旅游产品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1999

6.秦宇.旅游产品优化理论再思考(J).旅游学刊,1999,14(5)

7.厉新建.旅游供求理论再认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

8.李树民厉新建等.旅游联合促销的困境及突围途径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旅游经济(人大复印资料),1999(4)

9.魏小安.旅游发展的经济增长点战略(J).旅游学刊,1997,12(5)

10.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1.何光暐主编.新世纪·新产业·新增长——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7

--------------------------------------------------------------------------------

[1]本文与张辉、秦宇合作完成

[2]张辉是国内较早对旅游需求进行层次分解研究的旅游学者。Lavery在1974年提出effectivedemand、potentialdemand、deferreddemand等概念。

[3]到目前为止,我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仅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八国。

[4]“旅游发展的经济增长点战略”魏小安《旅游学刊》1997.12(5)

[5]整体旅游地形象的树立已经引起各个大尺度旅游区的重视,比如TourismManagement(vol.18NO.4June1997)曾刊登文章“MarketingEuropeasatouristdestination”。

[6]这种市场距离包括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客源地之间的经济距离和文化距离。在旅游客源的非促销性原生性增长阶段,经济距离往往起着主要作用。比如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国际客源就是一种原生性的增长,基本没什么促销投入。

[7]所谓旅游客流的“圈层辐射”指的就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选择的一种常态。由于旅游者的余暇时间有限,尤其是旅游支付能力在一定时期内的限制,一般地,在旅游效用无差异或差异较小的情况下,旅游者总是先选择离居住地较近的旅游地,然后随着余暇时间和旅游支付能力的增强,逐进选择越来越远的旅游地。当然,这还与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以及旅游者的心理类型有关。

[8]不注意产业政策的区域化将导致吸引物开发非优化、资金配置非优化等问题,尤其是支柱产业热由中尺度向小尺度蔓延的时候。

[9]魏小安在“旅游发展的经济增长点战略”(《旅游学刊》,1997,12(5))中已有相关论述。

[10]短缺原则与短边原则不同:短边原则暗示短边供给总能够在市场上找到相应需求;短缺原则表明由于存在结构错位,无论是长边供给还是短边供给都不一定完全得以实现。

[11]由于联合促销结果的公共性,使得在这种集体行动存在着有趣的“智猪博弈”的现象,存在着小企业剥削大企业的状况,所以造成小企业没有能力、大企业不愿参与联合促销的困境。关于旅游产业内的联合促销的进一步分析详见“旅游联合促销的困境及突围途径选择”。

第6篇

1.1古文化

左权县的历史悠久,涵盖的古文化十分丰富。郭守敬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仪器仪表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以及天文学家,他发明了很多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左权县紫金山书院以及郭守敬观象台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与地位,紫金山上不仅有很多美如画的自然景观,还有很多人文古迹,特别是古代科技文化。对于左权县古文化的合理开发,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左权县旅游风景区,增加左权县的旅游收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1.2军事文化

战国时期,辽阳邑是赵国西部非常重要的一个镇区,即左权县。左权县中的古兵寨与紫金山“三关一院”涵盖了大量的古军事文化,时期,左权县作为太行山抗日的主要革命根据地,很多抗日英雄都牺牲在左权县。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新闻媒体人员血洒左权,是当今世界新闻史上非常重大的事件,左权县中完整保存的高大石头房,是时期白求恩医院的旧址,还有一些墙壁上写满了朝鲜文字,诉说着当年朝鲜的英雄事迹。在军事家的眼里,左权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风水宝地,八路军曾经在左权县驻扎了5年左右,麻田八路军总部的旧址中,彰显着左权、、等民族精英的英勇事迹。左权县涵盖的这些军事文化,对于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应当重视军事文化的开发,将其作为左权旅游文化的标志。

1.3民俗文化

左权县的民间文化艺术十分浓郁,地方文化独具风味。左权县中的小花戏子、民歌在民间流传的范围较为广泛,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一种富有乡土气息、曲调风格多样的民间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区域。左权县的民众基本上从小就会唱歌、跳舞,如郝玉兰、冀爱芳等左权民间歌手唱遍了山西,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除此之外,一江晚霞剪纸馆、魏建忠曙光钱币博物馆、古婚书馆等,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左权民俗文化的内容,左权县从来不缺书法、剪纸、集币、绘画、刺绣以及集报等民间艺人。

1.4影视文化

张艺谋与吴天明共同拍摄的《老井》,拍摄地就是在左权县,这部电影曾经轰动了全世界,2001年左权县玉茭村中的150口枯井才打出水,在回首左权县掘进那一段往事的时候,仍然能够感受到那份勇敢、执着的精神。

2左权旅游文化主题的开发

现代旅游,是一种高层次享受与文化再创造,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真实体现。旅游文化,实质上就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它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文化主题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整合现代人的内心需求,左权文化具有丰富、独特的内涵,能够有效地满足现代人对于生活的精神追求。

2.1度假游玩

人们对于自然的崇尚与情感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现代人在生活中所追求的一种精神享受。左权县中,龙泉沟的气候条件非常好,洞、林、水、寺以及山等一系列旅游景观应有尽有,非常适合人们在此度假游玩;人们在左权旅游景观中能够体会到“密林深处有人家,牧羊坡上唱民歌”的浪漫之情,使游客完全融入到左权县旅游文化的氛围中。左权旅游文化开发过程中,可以将度假游玩作为主导。

2.2红色之旅

就目前来看,人们越来越崇尚历史,红色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了解与掌握历史的必然方向。左权县具有的独特历史背景与地理条件,使它涵盖了非常丰富精彩的军事文化内容与故事。左权旅游文化主题开发过程中,可以将红色之旅作为左权旅游文化的主题,借助抗日根据地,能够与黎城、武乡之间达到一个互补效果,加强左权旅游文化主题的鲜明性。

3左权旅游文化开发的营销策略

3.1营销思路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地方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只有不断地对地方文化进行合理的创新,促进地方文化中的认同进程,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想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文化认同,就必须对文化形象进行合理的营销策划。优秀的文化形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效益,不仅能够进行招商引资,还能够吸引大量的旅游产业人才。所以,在对左权旅游文化主题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当树立一个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富含地方特色以及积极健康的旅游文化形象。左权县境内包含了太行山最高山峰孟兴垴,可以将其改名为“左权峰”,在左权旅游文化营销过程中将太行山最高山峰与左权县紧紧联系在一起,将红色之旅作为左权旅游文化中的主题,将度假游玩作为左权旅游文化开发的主导,然后推出相应的旅游文化产品。首先,将左权县中的民歌作为左权旅游文化产品的形象,对其进行包装,以传承传统民歌曲调为前提,创新左权县人民的生活内容,利用各种媒体、网络在市场中进行宣传,并且重点将左权县中的英雄事迹进行突出,纳入太行山“红色之旅”这一旅游文化主题中,并且与一些发展成熟的旅游景区进行合作,对左权旅游文化产品进行联合销售。其次,应当兴办文化产业,对一些文化设施进行合理的运作,在左权县中将民间工艺品与收藏品集中在一起,可以在左权县中设立一条民俗文化街,并且还能够借助当地新闻媒体举办相应的民歌大赛或者民歌节等,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左权旅游文化的影响力,还能够对新人进行选拔,充分地对左权县涵盖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最后,应当对现有龙泉沟景区中的景点范围进行扩大,在对旅游文化产品进行设计与生产的过程中,将度假游玩、红色之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据左权旅游文化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对左权旅游文化产品进行合理的组合;左权县各个旅游景区还应当设定多经典一票制的收费模式,对各个旅游景区中的收费价格进行统一,然后推向旅游市场,达到旅游文化开发促进消费增长的目标。

3.2服务行为

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是人,左权旅游文化开发过程中规范服务行为非常的重要。左权旅游文化营销服务行为应当充分体现出左权独特的民族风俗,设计与左权文化、景观相协调的服饰,对于不同特色的左权旅游景区,对于各个景点的设计要体现出不同色调与不同风格,使左权旅游景区服务人员的服饰、造型等一系列事项能够协调统一、富有特色,与旅游景点相互融合。同时,左权旅游景区中导游队伍的专业性、服务性水平直接影响着左权旅游产品营销与左权旅游文化传播状况,因此应当充分重视导游队伍的健全,为了能够确保左权县纯正的民族风俗能够吸引广大的游客,可以在一些特色景区中配置当地人作为向导,使游客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左权旅游文化具有的特色,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左权旅游景区的游客量,扩大左权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4结论

第7篇

所谓生态规划设计,就是指从生态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旅游景区的事务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在旅游产业刚兴起之时,旅游活动并无规划项目的存在,更别说生态规划设计项目。然而,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旅游业取得了空前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已经开始从城市向乡村拓展开来,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思想开始逐渐发生变化,以便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神享受。

2.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包含的重点要素

2.1旅游资源

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重点突出旅游二字,其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才能开展旅游活动。在绿色环保理念深入发展的今天,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兴产业,并具有客观的发展前景。在人类价值取向、消费方式多样化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旅游资源也出现了多样化发展趋势,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各地区景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

2.2产业间的整合

任何的产业都不可能独立开来发展,必须依赖于其他相关产业。旅游业也不例外,在开展旅游景区生态规划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对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如:交通运输业、通讯业等进行整体规划,更要强调突出旅游业与当地支柱产业的相关度。所以,进行景区生态规划,必须从产业间的关系入手,做到有效整合,以满足游客、景区所有者、景区地居民等多方的需要,进而达到建设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战略规划。

2.3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生态规划必须要在不破坏当地旅游景区的基础上进行,这是规划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不能对当地景区过于保护,保护过度了,不仅会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会阻碍当地经济的提高;当然开发过度了,生态环境就会失衡,景区所特有的旅游资源就会面临侵蚀。所以说,必须要寻找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点,走“保护-开发-发展-保护”的良性发展路线。景区生态规划要重视景区资源和环境的未来发展状况,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分析景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而积极规划,长远发展。

3.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实施策略

3.1开发旅游景区的特色旅游产品

随着绿化意识的逐渐深入,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向自然化方向发展,开始饮用天然饮料,渴望居住环境绿色化等等。在进行景区生态规划设计时,引入纯天然设计风格,强调景观自然色彩和绿化材料的应用,采用多种艺术风格和手法,在“回归自然”的主题上下功夫,开发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特色旅游产品,让人们通过产品联想到自然。

3.2开发特定文化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

在确保景区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背景下,景区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其所特有的资源优势推动与旅游相关其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发挥旅游景区的多元综合功能。譬如说,可以利用景区中优美的山水组合和景观美感,联系摄影公司,将其作为婚纱照拍摄外景场地,同时还可以联合当地相关组织,开展以“爱情山水”为主题的摄影、绘画大赛等;景区所具备的旅游资源丰富,植物和岩石的种类繁多,景区相关负责人可以联系当地的中小学,开展夏令营活动,帮助中小学生认识各类岩石和植物,并对其进行生态旅游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3.3开发新兴的生态旅游商品

在旅游景区的经济市场竞争中,旅游商品是当中的一个杀手锏,对景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兴的生态旅游商品能提高景区在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能进一步会推动景区可持续发展。因此,景区在开发生态旅游商品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可开发地方特产、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等,以促进当地传统文化、艺术及工艺品的复兴,并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唤醒游客保护环境的意识。

3.4建立和完善景区的环境管理制度

一方面,景区可以明确自然规划区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强生态旅游人才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生态旅游的培训工作,建立一支优秀的生态旅游队伍。另一方面,景区可以从游客入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激发游客对大自然的热爱,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从而达到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4.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3R;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1循环经济的内涵

1.1循环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其中,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他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走向毁灭。但是,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反响。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从九十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

1.2循环经济的内涵

日前,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学术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致见解,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入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融环境保护理念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循环经济提出,人类的经济发展应当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即依靠人的智力,利用智力产生的科技进步,尽可能循环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避免和减少在产品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发生,力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一致。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1.3循环经济的原则

循环经济有其本身可以遵循的原则,可以将其归结为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简称“2R”原则,但是人们对循环经济原则的认识则存在一些误区。如将循环经济简单地看成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实际上。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在经济活动中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对资源的破坏,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保护措施,合理、尽最大效用的利用资源,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弃物。

2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循环经济

2.1概况

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地处青藏高原主体,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它北邻新疆,东北紧靠青海,东西接连四川,东南界云南,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接壤,国境线长达3842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现辖拉萨、日喀则,那区、昌都、阿里、林芝、山由七个地区,旅游业发展呈现以拉萨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网状发展结构。境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81万,其中藏族占85%以上,与此同时还有汉、门巴、洛巴、回、纳西等十二个民族,

,以其巍峨的雄姿屹立于地球之巅,以其独特的高原地理文化闻名于世。除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之外,古老而又绚丽多彩的藏民族文化更是令人惊叹不已。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藏、门巴、珞巴等民族,勤劳、勇敢、智慧、朴实,他们在开阔的高原,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和人类的文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俗习惯、节日、喜庆仪式,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衣、食、住、行等。这些均向世人昭示着永恒的魅力和神秘的诱惑。

2.2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势头猛烈,据统计,200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02万人次,较2006年增长60%,实现旅游总收入48亿元,较2006年增长73.3%,相当于全区生产总值的14%左右,非公有制经济在旅游业中已占有相当比重,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自治区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利用青藏铁路通车后的辐射功能,加速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特点的发展路子,目前,星级宾馆(饭店)已近100家,全区拥有床位数近5万张,银行卡取现、消费刷卡率接近90%。旅游业硬软环境进一步改善,接待能力显著提高。

目前,旅游业正在加快旅游产品的优化更新,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主体观光产品,初步成熟的度假产品,多种类别的优势互补的旅游产品体系和格局。具体讲,就是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区;以登山、徒步朝圣、探险为主的后藏旅游区;以森林生态、地貌科考以及度假为主的藏东南旅游区;以雅砻风景名胜为主的藏南文化旅游区;以野生动物观赏以及领略草原民俗风情的藏北旅游区。

总之,旅游业在旅游收入和效益方面都取得较快较好的增长,在旅游产品方面逐步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拳头产品,呈现出稳步、高效、健康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通过与国内其它地区的相互比较,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旅游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即使在西部十省市区中,旅游业的发展也处于较低水平。

2.3用循环经济的视角看待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

2.3.1循环经济是发展旅游业的本质要求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资源和环境依托型产业,旅游资源与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为旅游者提供旅游观赏、娱乐休闲、探险猎奇、考察科研及人们之间友好往来和消磨时间的客体,但是旅游资源与环境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破环就很难恢复其原来价值。这一特点本质上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对旅游环境进行严格保护,在这个意义上,旅游业与循环经济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旅游业应当以循环经济为指导进行发展。

2.3.2循环经济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不仅对改变落后面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则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通过循环经济理念与技术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旅游资源,合理调控旅游环境容量,实现旅游资源科学利用、旅游环境合理保护,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3.3旅游业有助于推进循环经济

目前,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大众化,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旅游业部门众多,就业层次丰富,就业人数较多,而且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带动效应强的行业,它不仅仅包括旅游景区(点),还包括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等旅游接待服务企业,同时还涉及到为旅游业提供物质供应的农业、工业、建筑业、零售业等,在旅游业中发展循环经济,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其他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旅游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在旅游业中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

3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制定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

要使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我们就要以循环经济理论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使旅游业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所能承受的规模和速度来发展旅游,从目前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现状来看,循环经济的思想还未成为旅游业的管理者和投资者、经营者及旅游者的共识。旅游业作为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这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旅游规划中加入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元素,在着眼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兼顾生态环境对旅游业发展规模、档次的承载能力,要以保障事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首要条件。

3.2政府引导,建立旅游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的奖惩机制

目前,旅游资源配置活动日益增加,但是对于旅游资源管理的权责不明,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旅游管理体制应走出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传统管理模式,建立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的产业管理模式。政府部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遏制开发经营活动中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行为,建立旅游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的奖惩机制。在明确职责的前提下,对最优化利用、最小化浪费、最大化再利用的部门实施奖励,鼓励各行各业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发展旅游业。同时对浪费旅游资源、不注重旅游资源循环利用的部门实行一定程度的惩罚。强化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3加强宣传,更新观念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要求在开发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在认识和宣传上改变一些认识误区,树立“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观念,建立旅游资源的忧患意识,既要对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进行教育,使他们重视旅游开发中的资源再利用,把旅游资源和环境当作旅游业的生命和形象,又要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在旅游过程中联系眼前景物,对游客进行环境教育,使旅游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倡消费经济化、节约化,推行“绿色餐饮”,将节约型社会建设融入旅游业。

3.4走科技兴旅游的道路,提高旅游业的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技作为保障,而且旅游业是一个高技术的产业。所以。在发展旅游业时,要改变盲目开发和粗放经营管理的模式,必须树立“科技兴旅”的战略,目前,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充分发挥专家的作业,深入开展旅游业的再循环、再利用、减量化,只有尊重科学,发挥科技力量,把旅游业纳入科技研究、管理的轨道,并且提高旅游业的科技含量,走科技兴旅游的道路,才能使旅游业可持续、健康的、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