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生物科普论文

生物科普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3 09:50: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物科普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生物科普论文

第1篇

科普,亦即科学普及的简称,主要是利用各种媒介,将科学知识传播到社会各个层面,以促进民众对科学的认知、提升社会的科学素养。为了达到全民普及的目的,科普文章必须将艰涩的科学知识适度的简化,让大多数非专业的读者也能够消化、接收。

科普的用法在中国大陆通用已久,但早期台湾地区并不惯用科普一词,直到1983年以后才逐渐广泛使用(张之杰,1983)。原本台湾地区的科学性文章通称为“通俗科学”,用来区别专业的学术论文,而在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科学文章则称为“儿童科学读物”。

由于儿童时期是人类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每天除了吸收课堂上的知识外,也应该经常阅读课外读物,养成阅读的习惯。根据台湾南投地区小学4、5、6年级的调查统计,有45.5%的儿童平日以阅读为主要的休闲活动,而其中又有72.8%喜欢阅读儿童科学读物,且61.9%的父母也注意到儿童有主动阅读儿童科学读物的习惯(萧名均,2009)。由以上的调查可知,少儿科普是少儿课外教育极受重视的一环。

市售刊物以阅读对象来区分,成年人阅读的为一般杂志,而成人以下的刊物即为教育类。适合学龄前儿童(3~6岁)阅读的刊物,称为幼儿杂志;适合小学生(6~12岁)阅读的刊物,为儿童杂志,而适合中学生(12~18岁)阅读者,则称青少年杂志。

由于笔者从事儿童月刊出版工作多年,对相关刊物较有涉略,因此以儿童科普期刊为主,并将年龄层扩展到青少年阶段,对台湾现有的少儿刊物进行统整,再从中了解少儿科普教育的现况。

1研究方法

由于少儿刊物具有分龄的特色,受众局限在特定的年龄层,多半为家中有适龄人口的家长订阅,销售方式以直销为主、店销为辅,在一般书店无法取得完整的出版讯息,因此本次考察的少儿刊物主要取自台北市立图书馆的儿童馆收藏,另外也由台湾图书馆调阅部分刊物。

在台北市立图书馆的期刊架上,至2012年持续出刊的儿童杂志共有20种,其中有4种以学龄前的儿童为阅读对象,另外有7种主要内容为英语、作文和艺术等,完全未涉及科学性文章,因此不在本次调查范围,最后计有9种少儿杂志为本次考察目标,此外在台湾图书馆则补充1种少儿杂志。

杂志内容描述取2012年出版的期数,除了概括性地介绍之外,还针对各杂志科学篇章选择,各篇章的格式和文图配置情况进行简述。

2少儿杂志简述

在本次考察的10种少儿杂志中,《新小牛顿》是唯一的少儿科普杂志。《新小牛顿》于2004年由《小牛顿》转换而来,至2012年3月共出版90期。杂志主要的阅读对象是5~10岁的儿童,亦即小学中低年级,因此杂志内容标有注音符号,字级较大,文图比为图像多于文字。杂志页数共82页,杂志的主题与科学相关,但也包含部分社会、人文、地理等篇章。综观2012年1~3月号的《新小牛顿》,杂志在每期都有特定主题,该期杂志所有篇章皆围绕主题而成。就笔者规纳,2012年1月号(88期)主题为“企鹅”,2012年2月号(89期)主题为“热”,2012年3月号(90期)的主题则为“树”。以90期内容为例,相关篇章便有《山上的台湾二叶松》、《妙手回春的树医生》、《树木家族点点名》、《大树小杀手进攻了!》、《树木家族点点名》、《守护行道树的好朋友》、《啄木鸟敲敲敲》、《爬树小精灵──树蛙》、《在雨林的顶端散步》、《树啊!我想认识你》、《帮老园丁种树》、《大树的回忆》。

除了《新小牛顿》之外,其他9种杂志都是综合性杂志,但有部分篇章属科普范围。

《新生族教学月刊》创刊于1991年,至2012年3月共出刊252期。虽规为综合性杂志,但属性与杂志不同,由封面上印有“国语”、 “社会”、 “数学”、 “自然”与“生活科技”字样可知,其主要功能为教学的补充教材。全本杂志并无主文,而是由各学科的题库组成,其中科普相关内容占的比例颇高,单期123页中有12单元、51页属科学性题库。

《地球公民365》创刊于2005年5月,至2012年4月共出刊81期,每期页数120页,该杂志内文并无注音符号,图文各占版面的一半,读者年龄层应为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阶段。杂志内容包含8大领域,其中生态记事、科学常识两个领域属科普范围。在81期中,共有6单元、32页为科普文章,内文大多为论说文,中间穿插漫画和插图。

《小学生巧连智》是日商巧连智多媒体学习月刊,包含知识阅读本、DVD和网络。知识阅读本每期56页,阅读对象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杂志内文均标有注音符号,版面以图为主,文字量较少。杂志内容配合小学学科,其中科普相关的内容主要为自然与生活科技,隔期出现数学篇章。

《大嘴鸟亲子教育杂志》原名《大嘴鸟亲子数学》,1996年10月创刊,于2008年5月更改为现名,原为介绍幼儿园和小学数学为主的数学杂志,改名后为综合性月刊,阅读对象为5~12岁儿童,文字部分有注音、部分没有注音。杂志每期54页,其中科普文章占2012年3月号(186期)的5单元、24页,除了自然与生活科技相关篇章之外,还固定有数学资优生介绍和《数学评量》,是该杂志的特色。

《国语青少年月刊──少年飞讯》于1995年10月创刊,至2012年4月出版196期,为国语周刊杂志社出版的月刊,适读年龄是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文章皆无注音,版面文多于图。全书112页,在196期中有22页为科普文章。

笔者任职的《小达文西》杂志于2006年1月创刊,至今出刊76期。每期96页,适读年龄为小学生,除少数篇章外,杂志内文都含注音,图文各占版面的一半。在2012年4月号(76期)中,共有5单元、17页为科普文章,表现方式大多为图文各半,每期有固定数学漫画单元。

《未来少年月刊》为天下远见集团在2011年1月才创刊的新杂志,至2012年4月出刊16期。由于《天下远见》为台湾知名杂志,旗下的少儿杂志有许多名人参与撰稿,内容也比其他少儿杂志具杂志感。每期126页,在16期中有5单元、17页为科普文章,除文图篇章之外,还有动手做实验单元。

《TOP945》为市面上少见的双周刊,由出版中小学教科书的康轩文教集图于2003年1月创刊,至2012年4月出刊210期,分为初阶版和进阶版,初阶版适读年龄为幼儿及小学低年级,进阶版适读年龄为小学中高年级,内文皆有注音标示。在进阶版每期有72页,科普文章在210期有1单元、8页,209期则有4单元、17页。

《幼狮少年》为台湾最老牌的青少年综合月刊,由1976年创刊至今已出版426期,每期110页,科普文章所占比例较少,426期只有1单元、4页,425期则有2单元、7页。由于适读年龄为初中生,文字无注音,版面文多于图。

3结论与讨论

台湾地区由于少子化,少儿刊物的生存不易,科学专门性的杂志更是少数,1978年4月创刊的《少年科学》、1984年3月推出的《小牛顿》、1986年10月创刊的《小小科学眼》和1985年2月日本授权的《哥白尼21》等杂志皆已陆续停刊。至今仍持续出刊的少儿科普杂志只有《新小牛顿》和《少年牛顿》,这两种杂志是在2004年由《小牛顿》杂志一分为二而来。

科学包括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等学科,这些基础学科在学校已有相关课程教授,但家长订阅科学刊物的目的仍是补充课本的知识,并使自然科学成绩进步,因此杂志内容与一般少儿科普书籍内容差异不大。在成人科普刊物中常见的科学新知,由于内容较艰涩难懂,不易转化,在少儿科普刊物中极少见。

不论是少儿科普杂志,或综合性杂志的科普文章,内容都以生物和生态为主,理化较少,数学更是少见。大量的生物相关单元,可能是因为简单易读,且较受少儿喜爱之故。然而科普的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若仅传达单一学科的讯息,无助于科学向下扎根。

科普刊物除了以文字传达知识,还常利用插画与照片解说。尤其在少儿科普刊物中,图片占版面很大,且当读者群年龄层愈低,图片愈多、文字愈少,可见图片对少儿科普文章的重要性,因此科普杂志必须注意的图片的选用和解说。

参考文献:

第2篇

我曾在暑假里读过一本书:《昆虫记》,里面记载了昆虫的生活、捕食方式、还有习惯等,内容丰富,法布尔被人们称之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可见法布尔对于这本书付出的精力,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一起和我去昆虫的世界里旅行吧!

《昆虫记》里记载了33种昆虫,共有10卷,让我们去了解昆虫世界里的奥妙吧。

第三章石蚕(石蚕蛾的幼虫)。书中的石蚕,巧妙的使用了金蝉脱壳,成功的远离了危险。石蚕身上有一个小鞘,被达尔文称为是它的潜水艇。小鞘也是石蚕必不可少的东西呢。大自然还真是奇妙啊,当我读到这儿,不禁感叹了一声;蜣螂,这个奇妙的生物,带给我无限遐想。蜣螂是一种肥肥的黑色的六只牙齿的昆虫,经常向后推着一个像圆球一样的东西,这圆球不是什么食物,而是它们的工作,就是从土地上收集污物,看来,真是一个热爱环境的“环保工人”啊;蝉,是一种很常见的昆虫,只要有夏天,它的身影就无处不在,这位歌唱家的嗓子可不怎么样,就像在叫嚣着:“热死啦,热死啦!”与蝉一样有名的蟋蟀,它的住所和歌唱的能力不亚于蝉,这也就是蟋蟀的出名原因。车水马龙的大城市中,它独自呆在那些既昏暗又特别寒冷的地方,小心翼翼地唱着歌,真是孤独的歌唱家;毛毛虫,是一个让女孩子讨厌的生物,,年轻的女孩儿们见到毛毛虫,就会尖叫起来,尤其是卷心菜毛毛虫。它们的食量惊人,几秒内,几只虫子就把一大片卷心菜叶子给干掉了,不只是这样,那些爱偷懒的毛毛虫吃饱了就睡,若无其事的呼呼大睡;说起毛毛虫,大胆的男孩子喜欢抓它们来玩,但一遇到蜜蜂,就算是男孩子,多少也会露出惧怕的神色。细细的腰,玲珑的身材,腹部分成两节,下面大,上面小,中间好像是用一根细线连起来,黑色的肚皮上面围着一丝红色的腰带:这就是赤条蜂。赤条蜂的捕食技巧就连科学家都自愧不如啊,多么奇妙的生物啊……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了许多昆虫的习性和外貌,更加让我明白的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昆虫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达尔文这样热爱大自然、热爱昆虫的人的存在,让我充分的了解了昆虫,以前,在我没看这本书时,我对昆虫这个词深感厌恶,的确的,我是一个女孩子,女孩子对于昆虫,大多数流露出来的是皱眉,因为在这些女孩子心目中的昆虫很恶心,我就是其中一个。但是,读完这本书,我爱上了大自然,爱上了这些可爱的昆虫。

达尔文生动的描写了一些常人都不会注意到的小细节,昆虫的一举一动,他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了、探究了,并且写出了着名的《昆虫记》,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天空中的云和平时不太一样了,会注意到它们的形状等;在室外,若是有蚂蚁成群结队的排队“搬家”,就会知道要下雨了;再退一步,下雷阵雨了,出现的并不是闪电而是声音……这些都是常识,谁都知道,可有有谁真正的去挖掘、去观察了呢?大自然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她像一首诗,赋予了“字”智慧和一双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她也赋予了“标点符号”预知和一种种神奇深奥的力量,达尔文,他就是这首“诗”中的探究者,他是我最崇拜的人。去发现吧,那神奇深奥的力量,就在大自然中!

第3篇

为了营造科技创新型建设氛围,贯彻《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加快科普示范城区建设步伐,推动我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按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通知“为贯彻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精神,2015年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主题为《节约、创新、发展》的要求”,为了把此项活动办成我区的特色和精品项目,经庐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区教育局、区中小学科普工作者协会研究,拟在2014年11月份,举办庐阳区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庐阳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庐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庐阳区中小学科普工作者协会及相关学校。

庐阳区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机构:

主席:黄|

副主席:姜鸿杰刘芳王翠英

执行主席:殷硕景董召奎谷云岳彩莲

大赛执行:闫如成邹磊

大赛组织协调:王碧波尹亮鲍妮娜

“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共同协商组成。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庐阳区青少年科普协会(区电化教育馆408室)。

二、大赛宗旨:建设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国家

三、大赛主题:《节约、创新、发展》,科幻画不单设主题。

四、大赛参加范围:庐阳区范围内职业学校、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在校学生和民办机构辅导的学生。

五、活动内容:竞赛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优秀论文评比和科学幻想画比赛等。

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面向所有中、小学生。

2)参加发明创造比赛的作品应是青少年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评选委员会依据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评出优秀项目。

3)科学论文要求青少年自己选题、自己研究、自己撰写;参加科学讨论会的论文可以是中小学生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等。评选委员会依据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评出优秀论文。

4)创新方案设计的参加者是中学生,它要求青少年运用现有的知识、通过收集和检索获得的信息,经过调查、走访、分析、论证以及研究性学习,对重大现实问题可能设想的解决方案,或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可能实现的新进步、新形态、新形式、新概念、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行设计和创作。

5)创新方案设计的参加者是中学生,它要求青少年运用现有的知识、通过收集和检索获得的信息,经过调查、走访、分析、论证以及研究性学习,对重大现实问题可能设想的解决方案,或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可能实现的新进步、新形态、新形式、新概念、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行设计和创作。

6)竞赛类作品要求

1、每名申报者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包括集体项目)。

2、申报者所申报的项目必须是2013年7月1日后完成的。

3、申报书不能与研究报告等其他申报材料装订在一起,否则视作不合格申报。

4、查新报告:所有参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其中技术发明要提供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的格式会在申报表中体现。选手必须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并说明自己的项目与他人的论文或项目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5、评审标准。作品按照自主选题、自己研究、自己撰写、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要求。具体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章程》。

6、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应附说明项目原理、用途、改进点等的材料和项目实物照片。

六、活动要求: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科技活动的领导,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和实施。要围绕主题,以立足普及、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创新实践为原则,广泛开展活动。

七、参赛要求

1、严格规范竞赛工作。坚持“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的“三自原则”,坚持“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三性原则”。

2、注重能力培养。注重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基本能力的培养。倡导青少年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探索身边的科学问题。鼓励和发掘青少年质朴的原始创新意识。强调和提倡青少年主动发现、自主研究、自主创新。

3、作者人数规定。同一项目(竞赛项目)的作者不得超过两名,否则不予申报,两名作者的项目视为集体项目,集体项目按10%的比例参评。一个项目的辅导老师不得超过两名。获奖项目只表彰第一辅导员。

4、科幻画作品要求

1)作者要求:5—14周岁的少年儿童。

2)作品要求:

①、参评作品要求符合主题,充分体现科学幻想;

②、参评作品一律在规格为38M×54M纸或其它材料上绘制,不需装裱;

③、作品形式可以是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电脑绘画等画种,作品风格及使用材料不限,但不包括非画类的美术品、工艺品;

④、参评作品仅限个人作品,即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作品,不接受集体作品;

⑤、参评作品要注意构想的独特性、新颖性。抄袭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将被取消参评资格。

3)评审标准:按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统一要求。

5、科技辅导员竞赛要求

1)每名申报者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包括集体项目)。

2)申报者所申报的项目必须是从当年7月1日往前推不超过两年时间内完成的。

3)申报书不能与研究报告等其他申报材料装订在一起,否则视作不合格申报。

4)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应附说明项目原理、用途、改进点等的材料和项目实物照片。

5)查新报告:所有参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其中技术发明要提供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的格式会在申报表中体现。选手必须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并说明自己的项目与他人的论文或项目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八、申报材料:

1、科幻画:科幻画原件、申报表一式2份,一张张贴于作品背面,一张用回形针附在作品上。

2014年9月15日前,科幻画申报材料、汇总登记表(同时报送电子版),逾期不接受申报。作品资料请自行留存,作品不退。

2、学生竞赛项目:作品1份、申报书1份、查新报告1份(同时报电子版,每个作品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名称:学校+项目名称)。

3、教师竞赛项目:作品1份、申报书1份、查新报告1份(同时报电子版,每个作品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名称:学校+项目名称)。

4、学生科技实践活动:作品1份、附件1份(电子版同时报送)。

九、专家评委:为了提高我区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水平,本届大赛由庐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和庐阳区教育体育局组织专家评审,并将邀请安徽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在肥科研院所专家和市科协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比赛进行评审。

评委会顾问:黄|(庐阳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姜鸿杰(庐阳区区委常委、科协主席)

刘芳(庐阳区区委常委、副区长)

王翠英(庐阳区政府副区长)

评委会主席:董召奎(庐阳区科协常务副主席、科技局局长)

殷硕景(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局长)

评委会副主席:岳彩莲(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谷云(庐阳区科协委员、科技局副局长)

评审组组长:徐楠桔(省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安徽省青少年创新大赛组织成员之一)

郑军(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二室主任兼、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负责人)

评审组评委:韩德民(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

孙怡宁(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合肥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评委)

王刚(合肥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员)

十、作品评审方式:采取专家评委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

十一、作品征集对象:庐阳区区域内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及职业学校、民办学校的所有在校学生。

十二、表彰奖励:区级竞赛根据不同项目设置作品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社会实践奖,另设优秀辅导奖和优秀组织奖。

十三、奖项设置:

1、科技创新特等奖(包括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科学幻想画、社会实践):共100名

2、科技创新一等奖(包括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科学幻想画、社会实践):共150名

3、科技创新二等奖(包括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科学幻想画):颁发获奖证书

4、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奖6名

5、优秀科技辅导员:中、小学10名

十四、活动依据:依据庐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普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庐阳区中小学科普工作考评标准》的要求开展本次活动。我们将庐阳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校的参与率作为对学校科普工作考评重要条件之一。

十五、工作日程安排:

1、筹备:2014年6月15日至11月30日;

2、2014年10月15日成立第六届创新大赛组织机构;

3、2014年11月18日上报作品;

4、2014年11月22日专家评审组对作品评分;

第4篇

【关键词】SinoMed系统 医学文献检索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6-0072-02

随着医学和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新工具、新技术等不断出现,对医学文献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的出现是医学文献检索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医学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一、SinoMed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特点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是原CbmDisk中文文摘数据库,是医学信息教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开发研制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整合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西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BM)、北京协和医学院博硕学位论文库等多种资源。其中,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了1978年以来1600多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以及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题录,年增长量约40余万篇,数据总量达350余万篇,学科范围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及中药学等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中国医学科普文献数据库收录了2000年以来国内出版的医学科普期刊近百种,文献总量8万余篇,重点突显养生保健、心理健康、生殖健康、运动健身、医学美容、婚姻家庭、食品营养等与医学健康有关的内容。北京协和医学院博硕学位论文库收录1981年以来协和医学院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学科范围涉及医学、药学各专业领域及其他相关专业,内容前沿、丰富,可在线浏览全文。SinoMed系统涵盖资源丰富,能全面、快速反映国内外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功能强大,是集检索、开放获取、个性化定题服务、全文传递服务于一体的生物医学整合型文献服务系统。

SinoMed系统的主要特点:①支持多种检索方式,包括基本检索、主题检索、分类检索、期刊检索、作者检索和我的空间;②在检索结果中,自动实现作者、出处、关键词、主题词、主题词/副主题词、主题相关等知识点的快速链接,支持对检索结果从年代、作者、作者单位、来源期刊、主要主题词、文献类型等多角度进行辅助分析等;③提供独立个人空间,保存有价值的检索结果及操作方法,更加灵活,更注重人性化;④提供灵活多样的原文获取途径;⑤基于S-C的开发模式,扩展了使用的灵活度。

二、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转变

伴随着新型的数据库的发展,医学文献检索课程饮从方法、方式和内容上不断改进,从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内容应先选定文献信息源再确定检索

SinoMed系统支持跨库检索,支持数据的深度加工和规范化处理等,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文献信息源的特点,初步具备针对不同的信息需求选择合适数据库,从而提高文献检索效率。

2.鼓励学生发散式思考,反复练习体验文献检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检索能力。

利用SinoMed的检索结果中的快速链接,得到作者、出处、主题词等相关点。例如我们在检索胆结石关键词时,如下图:

可以查看作者发表的文章或者查看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杂志等。浏览检索结果,可以激发学生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学习,查看当前论文所参考的文献,以进一步扩展检索思路等等。

3.分析检索点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兴趣。

SinoMed提供原文传递功能,最大程度利用了数据库里的数据,极大的丰富了检索能容。让学生有效利用我校图书馆丰富的电子馆藏资源。而且学生了解了更多内容,可以在检索过程中,对所检内容进行思考、比较和判断,提高检索准确率。

4.教学方法的拓展

我校原来的CbmDisk数据库采用的是光盘共享方式进行访问。一般情况是老师在教室机上操作,学生通过投影仪观看,没有更好的交互性。也受教学环境本身的影响,例如计算机本身配置过低、运行插件慢、检索过程时间过长。如果CbmDisk采用共享方式的访问须对服务器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满足广大师生同时在线操作,而这又受教学经费投入的影响。SinoMed采用SC模式,学生机只需要浏览器就可以在线同时操作,教师也可以不拘泥于单一的讲授再操作的模式,建立教学网在线指导。

三、SinoMed的改进对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大多数医学文献检索课的老师都是医学情报学、图书馆学等专业出身,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还是有些薄弱。功能的强大也意味着操作的复杂性,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师的能力,就要求文献检索教师加强自身能力。通过参加研讨会,熟悉网络信息的变化情况及时讨论和切磋,共同学习、互相提高。

2.增加课外实习

提高教学素质,加强学生的课外实习,增加知识的牢固性。

四、结束语

SinoMed数据库在不断的发展中,更加丰富、准确、人性化的检索使得医学信息检索教学也不断改进,提高教育素质。

参考文献

1 何立芳.几种主要中文医学检索工具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99(2):11~12

2 李纯芳、李凤英、谈伟文.中文医学检索工具使用比较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5)

第5篇

【摘要】活动课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本文试就如何开展好生物活动课教学进行初探。

【关键词】生物 活动课 原则 基本方法 形式

生物活动课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是集知识体、思维链、能力键、与再生力(学会学习的能力)为一体的重要课程。下面就怎样开展好生物活动课,笔者做了初步探究:

一、明确生物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生物活动课程教学目标和生物学科课程教学目标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通过生物活动课,使学生了解人类发展的过程及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展状况和趋势;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创造意识,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生物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应:1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2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3合作、竞争意识的培养。4关心集体、关心社会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5自尊、自信、自强的优秀品德的培养。6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习生物的能力。7自学能力及资料检索处理能力的科研意识的培养。8发展智力,提高素质的培养。科之间联系的培养。

二、确定生物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1、实施生物活动课的原则。

因为生物活动课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所以生物活动课的开展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教育性与趣味性、多样性的统一;②可操作性与创新性统一;③ 教师导向性与学生自主性统一;④ 计划性与灵活性、开放性统一;⑤ 生物活动课和生物学科学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⑥ 实效性和因地制宜;⑦ 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相统一。

2、实施生物活动课的基本方法。

在生物活动课中,学生主体的自主性活动是其重要特征,因此,其基本方法有:观察、实验、制作、阅读、训练、创新、参观、访问、考察等。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小论文、小制作类。教师布置“论题”及“制作项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完成这些。活动中要突出一个“小”字,要求不宜过高、过深,只要学生乐于动笔、动脑、动手去做,即达到了目的。教师应即使地鼓励和支持。论题和制作项目可以是生物学科上内容的延续,也可以是生活及生产实际中应用的一点总结、体会、发明。完成后,教师要评价,评价的角度应从科学性、创造性、应用性等方面进行平审,结果出来后要设奖,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我们给学生布置以下小论文题目和小制作项目:苍蝇吃腐烂食物为什么不生病?蜘蛛为何不食死苍蝇?叶脉标本的制作等,学生参与的热情都很高,有很多学生撰写的论文和制作作品,在市、省级比赛中获奖。

②实验类。生物学本身就是一个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生动有趣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做一系列的趣味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开花和日照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学生很感兴趣,他们经过遮光处理,使、一品红、叶子花等短日照植物提前开花,昙花一向有夜间开花的特性,为使其白天开花,学生将昙花将要开花的前一周,于白天进行遮光处理,晚上再用灯光照射,使其处在黑白倒置的环境里。@样大约一周后,昙花在白天开放。使更多的人来共同欣赏。利用生物知识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引导学生去做生活中的一些小实验,如:衣服上各种斑迹处理方法探索;真假金元宝的识别方法;食盐加碘的原因和检验方法;雪花膏的制取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创造力。

③讲座类。以生物学科课程内容为线索,组织本学科组的教师开设专题讲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高一级学校的教师或各种化工厂的工程师来校作讲座,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扩大知识面,使学生见多识广。例如,我在学生中举行了多次“食用菌栽培技术”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兴趣性普遍很高。

④墙报类。以班级为一个生物兴趣小组,由学生、教师共同编选较高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稿件,以学习园地或学校宣传栏为阵地,定期地出刊,每期要有一个主题,或是教学中的问题讨论,或是学法心得,或是某题的不同解法。墙报稿件后面要注明出刊的班级,稿件后面要注明作者。还可以组织各小组间的竞赛,评出优胜者,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订阅各种生物报刊杂志,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有的班级墙报是有关疯牛病、禽流感等的知识。

⑤参观考察类。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电厂、酒厂、自来水厂、环保局等和生物学有关的单位,还可以组织学生看科普电影、科普画展和青少年宫举办的某些活动。在参观过程中,请单位的技术人员讲解,教师在旁给予一定的提示,要求学生做笔记,参观回来后谈收获、感受,教师要做总结。

⑥生物竞赛类。开设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以生物学内容为主线,用笔答、抢答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科学性。

⑦软件制作类。根据学生爱好电脑的特点,在生物活动课中,我们可以制作一些生物方面多媒体课件,如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型,草履虫繁殖过程,也可以让学生从网上寻找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训练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力。

三、开展活动课应注意的事项。

1确定活动目标,分析活动要求、任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结合学科课程内容,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安排活动内容,同时要求学生作那些准备,教师要交待清楚。

第6篇

一、大力开展武术体育活动,丰富“强身健体”文化内涵

学校以民族传统文化大课间为抓手,每周进行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在传承发扬中突破创新,丰富武术特色体育内涵,将特长培养、精英培养转变为全员教育、普及教育,走出一条彰显特色、动静结合、全员参与的阳光体育活动之路。

1.立足大课间,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发武术体育校本课程

(1)健全管理机制,实行层级管理

为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扎实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中层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核心成员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行政、体育教师―年级组长―正、副班主任―班级学生干部”齐抓共管的层级管理工作机制。

活动力求做到“六个一”,一是进退场“快静齐”,二是队列整齐,三是精神饱满,四是动作划一,五是跟踪到位,六是及时总结。健全的层级管理机制,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丰富武术内容,创新练武方式

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创新设计了“五大板块”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①武术基本功;②拳类;③器械类;④自由活动;⑤太极。

近几年,我们练习了集体长拳、集体南拳、少林拳、集体功夫扇、集体太极。功夫扇属于武术器械类,练习过程既安全又有武术风格特色,是学生健身、防身、娱乐的很好锻炼项目,全体学生均可以操练。

自由活动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采用竞赛或游戏等方式展开。游戏内容是结合武术动作以及舞龙舞狮等技术动作来进行的,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一定的动作技术,同时也展示了自我。学校还创编了龙狮舞蹈――龙狮汇演,将体育锻炼融入艺术之中,学生边唱边跳,在欢乐的气氛中,使身心得到锻炼。通过龙与狮组成一个太极图,全校师生一起朗诵传统经典《老子》,练习太极动作,在柔和舒缓的音乐声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活动编排上,突出三大特点。

一是在内容安排的顺序上科学合理,符合人体运动的规律。首先跑步进场,起到了热身的效果;其次是武术操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然后从武术基本功过渡到长拳,再过渡到功夫扇;运动量逐渐加大,功夫扇则达到了运动量的顶峰;最后的太极拳部分,让学生在优雅的音乐中达到放松的效果。二是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动作的难易程度。如:一年级学生大课间活动内容较简单易学,只安排了武术操、武术基本功、太极,把学生的武术基本功抓好;二、三年级的学生在长拳这个环节中安排较简单的五步拳;四、五、六年级在长拳这个环节中安排了较难的一路长拳和二路长拳。三是大课间的设计,符合武术的运动特点,按照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体、从分解到完整的规律来设计活动内容,快慢相间,动静相宜,刚柔相济,张弛有度,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学生在不同的音乐和口令节奏下,达到了既锻炼身体又掌握运动技能的效果。

(3)优化过程管理,提高活动效率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过程中,我们从“七个环节”多维度开展丰富的活动,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效率。

广泛宣传,深入动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各年级利用班会课播放《黄飞鸿》《少林寺》等题材的电影片段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国学经典中选择《弟子规》《道德经》等篇章,加强武术文化渗透,推进对学生传统道德和武德的教育。

多维教育,规范动作。在活动中充分利用录像、DVD、照相机等多媒体进行拍录和播放师生的活动片段,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及时纠正和规范动作。

以点带面,推动发展。发挥“武术兴趣班”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学武兴趣,带动全校武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武术元素,革新课堂。将中华武术和传统文化经典相结合并注入课堂,开发武术体育校本课程,坚持在每周三节的体育课中开一节武术课,并与经典诵读相结合。坚持每生每学期参加武术段位考评活动,定期开展不同内容的“校内”段位制考级,每个年级预设1~9个段位。

武术作业,课外延伸。给学生布置武术体育活动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小区中完成课外作业,延伸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科研引路,家校携手。学校定期召开专题会,研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工作。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后,体育组全体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况召开碰头会,研究和改进方法。通过“开门办学”的方式,让家长进校观摩活动全过程,广泛征求和吸纳家长的意见。

督导评价,坚持长效。通过“督导检查、措施激励、互动评价”等方式,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学校每天由领导和全体体育教师对各班出勤、队列、动作、节拍、活动质量等情况进行考评,现场广播考评结果,开展“我是总冠军――香洲区第十五小学大课间龙虎榜”竞赛,以比赛促发展,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致,保证了活动的质量。将大课间活动的检查评比列入班级专项考核中,作为文明班级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开展。

2.组建专业队,各司其职,各展所长,专业训练

普及教育与特长培养相结合。随着民族文化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开展起来了,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在学校学生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学校组建了武术队、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选拔体育苗子,由体育教师各负其责,进行专业训练,在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武术技能基础上,挖掘一些特长生,培养武术人才。

在以武术为特色的基础上,我校以“文化种子,慧根国人”的醒狮国学为强身健体宗旨,练习醒狮传统民俗文化和技艺,组建了校醒狮队,现我校醒狮队已能参与社团庆典演出活动。武术体育的特色课程培养了学生的武术情操和武术兴趣,弘扬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借助民族文化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我校拟建设400平方米的武术馆,编写小学武术的校本教材,培养文武双修、立德树人、协调发展的能力型健康学生。

民族文化大课间活动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将传统文化与艺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孩子的未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我校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课堂为依托,把科技教育融入课改,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学校坚持一个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依靠两大策略[发挥传统项目优势(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小论文)、开拓创新项目品牌(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和科普剧进课堂)],疏通三种渠道(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特长学生、面向“精英”学生),做好八个结合(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相结合、校内与校外资源优势互补相结合、普及提高与和谐发展相结合、科学教育与读书活动相结合、科学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科学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专家引领与自主探索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校外拓展相结合),创设了科技教育的良好环境。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优化科技教育环境

目前学校设有科学教育生态馆、科技生态园、全国科技教育活动室示范点、科学探究室、科学实验室、科技创新工作室、综合实践劳技室、仪器室、生物标本室;科幻绘画的美术室;生物园;科普教育宣传橱窗;科普长廊和校园网。班级设有科技角。为学生查找科技资料和信息、动手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还加大了科技生态馆和科技生态园的投入,并购买了100多部“四驱车”及比赛专用跑道、50多个各种类型的飞机模型、50多台机器人模型以及各类科普知识挂图等;同时建设了头脑奥林匹克创新活动室,校园气象站、天文站,并相应地配备了天文望远镜等设备,为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充分满足了学生对科学求知的渴望和好奇,一步一步将更多的学生引领到科学探索的领域中,使他们的创新和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深化教学方式改革

(1)头脑奥林匹克活动进课堂

学校为满足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头脑奥林匹克活动进课堂为主线,编写了低、中、高年级的头脑奥林匹克校本教材。头脑奥林匹克就是让学生即兴对科学知识提问,针对问题想出创意小点子,合作进行科技小制作,完成小实验。还有就是即兴进行科学小品表演。 学校配备四名专职教师,各个年级都开展头脑奥林匹克活动课。一年级以语言题为主,采取直观教学,启发创新兴趣;二年级同样以语言题为主,围绕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教学,培养合作精神;三年级以语言和动手相结合的题目为主,用多形式的语言题、思维题、动手制作题进行训练,激励一题多解;四年级以语言和动手相结合的题目为主,教学生应用简单的工具,了解物体动、静的科学原理,提倡创新思维,激励学生用与众不同的方法来思考、解决问题;五年级以语言和动手题为主,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鼓励学生从失败中找差距,从成功中找不足;六年级系统地介绍头脑奥林匹克的长期题、即兴题与风格题,全面提高小学生科技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

(2)科普剧进课堂

为了释放孩子的天性,学校对课堂常规教学模式作了进一步的改革:将科普剧引进课堂,进行了大胆尝试,深化学校科技教育的特色。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自编自创科普剧进行指导,然后在科技节上进行展示。科普剧整合音乐、美术、综合实践、语文习作、英语等多学科教学资源,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编写剧本、制作道具、布置舞台、演绎角色,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独立思考的空间, 享受了创作的乐趣,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促进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此外学校还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普活动,定期邀请专家到学校来作科普报告,为师生拓宽科学视野,感悟科学人生,培育创新精神。

3.丰富科技教育活动

(1)成立兴趣小组,开展各项活动

学校成立了课外科技兴趣小组18个,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制作、科技发明、科技实验、科技论文“四小”活动。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是全校的第二课堂活动,36位班主任作为科技辅导员定点辅导,全校学生各找其需、各显所能,学校中90%以上的学生都能参与到科技活动中来。

(2)每学期定期召开学校科技节

通常,学校会在5月举办科技节活动、10月举办科技文体周活动,主要是为了对平时的科技活动进行一个小结。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内容丰富多彩,有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竞赛、科普知识竞赛;有小发明、小制作、科普手抄报、标本制作、科技小论文、科幻绘画作品评比;有小论文现场答辩活动以及优秀科普剧展示等。这些科技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并无形中增强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

第7篇

论文摘要本研究广查资料,总结他人的研究成果,设计出客观的调查问卷,采用SPSS软件分析,得到了一个量化的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活动的现状。

杭州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开展的时间较长,青少年参与科普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已经形成了一个培养的框架机构。那么培养的结果产生的成效如何呢?

本研究依据《儿童权利公约》和《联合国青年权利公约》相关年龄文本,青少年的年龄段13~19岁,即13岁~16岁为初中组,17岁~19岁为高中组。根据分层抽样原则,在杭州市区的 8所高中和 3所初中随机抽取共33个 班级,1650 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640份,自行设计问卷,做了调查。

1 青少年科普活动硬件状况

1.1 校内硬件

校内科普硬件主要由橱窗、报廊、挂像、校内科普作品展、科普角、科普组、气象台、生物角等项目组成,被调查的11所学校的科普硬件建设都有上述项目的建设,但没有设置全部项目。

调查结果非常出乎意料,不论高中还是初中,在同一所学校面对“你所在的学校有以下科普项目吗?”的调查,不同学生回答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在橱窗、报廊、挂像、校内科普作品展、科普角、科普组、气象台、生物角等选项中只选择了一项,有的学生选了8项,选择相同选项的学生10%不到,学校是否建有这些科普设施,在同样的科普环境中,不同学生的感受和认知是不同的,学生表达的更是自己的兴趣点。

从走访中可以看出杭州各个学校不论高中、初中,不论重点还是职业,都非常重视科普硬件的建设,校内科普作品展和气象观察近一年内有学校没有举办或者还没有到举办的时间,其他的每个学校都有设置。

由此可见,一个学校的科普硬件的实际建设情况为多项的100%,而学生可以认为学校没有这个项目的建设,一则是学生兴趣的问题,二则学生是否有空暇时间来顾及,三则这些硬件要让它们产生生命力是由学生的科普情结决定的。

1.2 校外硬件

2006年3月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后浙江省省委和省政府更加重视科普设施的建设,杭州市的科普综合实力又是连续七年稳居浙江省第一,①省、市二级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科普硬件的建设,地处杭州的校外科普设施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由少年宫、博物馆、科普中心、科普展览、植物园、海洋世界等组成。

这些对全民开放的科普场地,硬件使用情况取决于使用者的使用主动性。被试者参观杭州市公共科普场馆的次数从0次/年四次/年呈递减状态分布,其中5次以上/年出现了多人现象,但在访谈记录中,几乎是去自修学习的,而不是为了满足自身对科普的需求。初中组和高中组的统计数据还表现出同步性。

2 青少年科普活动及其分层次状况

为了更好地反映青少年科普活动现状,调查问卷设计了多道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现状,但也给数据的百分比统计带来困难。以下各个有关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分层内容的状况是统计数据的绝对数量表示。

2.1 科学知识教育培养状况

由于科学知识的传授能提高青少年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青少年智力发展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所以科学知识教育成为了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随着科学的发展,应将激光、超导、生物工程、环境保护、人工智能等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作为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内容。

问卷通过“假设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被怀疑疗效不好,你认为科学家会采用如下所列5种方法中的哪一种进行研究?”来调查,选择正确答案“对患者和医生进行调查,并对两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的人数为单项选择中最多的,但是选择其他错误答案的人数总和远远超过选择2的人数。

选择“对患者的意见进行调查,然后作统计分析”有92人,选择“用最新的医学理论来判断药的实际疗效”有58人,选择“将病人分成两组,一组服该药,一组服另一种药,然后进行比较”有125人。可见很多同学没有形成“科学是实践,可以重复检验,实践会有主观色彩”这些科学概念。初中和高中在答题错误的分布数量上存在一致性。

2.2 科学意识的培养状况

科学意识就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产生的科普活动观念,它是人内在的、积极思考和创新的思想品质。并非所有人在具备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都能进行科研活动。培养青少年如何抓住机遇和灵感,针对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实践活动,随时产生一系列假设和构思,这是青少年科普活动的重要因素。

调查通过“你对算命之类”的问题来分析。在410份问卷中选择“完全不相信”的有120人,“非常相信”的10人,“有点相信”93人,“说不清楚”57人,“不太相信 ”130人。可见青少年的科学意识的培养已具有一定基础,但是还存在少部分同学科学意识比较淡薄。

2.3 科学精神的培养状况

科学精神是指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科学的道德与情操。它包括谦虚谨慎、严谨求实、吃苦耐劳、认真扎实、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善于总结经验、勤于捕捉灵感、敢于突破的个性品质。实践证明,科学精神是个人和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促进青少年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与社会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调查通过“谦虚谨慎、严谨求实、吃苦耐劳、认真扎实的精神,善于总结经验、勤于捕捉灵感、敢于突破的个性品质,你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来培养?”来了解,可以看出被试者认为上述品质是由“课堂知识的学习”、“ 社会实践活动”(初中组)、“ 科普活动”、 “体育锻炼 ”、“ 向有经验的长辈学习”各个选项的人数基本一致,只是在高中组的“ 社会实践活动”选择人数远远超出其他选项,可见“社会实践活动”在品质培养方面在高中生心目中占很重要地位,而对上述品质培养起重要作用的“科普活动”在被试者心目的地位与其他选项是一样的。科普活动的作用和功能在被试者心中没有得到客观反映。

2.4 科学道德的教育培养状况

在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应重视道德教育。通过科普历史、著名科学家和科普成果的介绍,来培养青少年的科学道德和高尚的人格品质。

问卷通过“当你了解到一项新的科普知识,你会怎么做?”投射科学道德的主动意境来了解该项情况,“主动告诉家人或朋友,让他们增长见识 ”、“ 和家人或朋友一起探讨此项科普知识”、“只有别人问我,我才会告诉他们这项科普知识”、“ 会认真地研究一下”、“跟课内的学习没有关系,不会花太多精力研究”、“不知道,说不清楚”,六个选项的设计程度是递减的,初中和高中组出现了明显的分层,初中组没有依次递减,在“ 会认真地研究一下”项超过了“只有别人问我,我才会告诉他们这项科普知识”,高中组的选项依次递减。可见,投射结果高中组的科学道德的培养状况好于初中组。

2.5 科学技能的培养状况

科学技能包括动作和心智两个方面。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人通过练习掌握技能的过程。在青少年科普活动中,需要多动脑、多动手,加强练习,使其形成一定的科学技能。同时也要运用观察、实验、演绎、归纳、假设、抽象等方面的知识,动脑、动手形成设计、操作、反馈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技能。

通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和解释可以弥补观察步骤的缺失,这个说法是什么”来了解被试者的科学技能情况,选项“正确 ”、“不正确 ”、“ 不全面 ”、“ 不知道,无法判断” 。这道调查题的难度不高,是一题基础题,被试的是科学技能的基础“观察”。选项正确的人数初中组只有20人,高中组58人,只占19.02%。

2.6 科学思维的训练状况

科学思维的训练是进行科普教育的核心。在科普活动中应着重培养青少年思维的多元性、辩证性、逆向性、创造性、主体性等。重点加强思维模式的训练,有利于青少年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和科研中节约时间、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对“科学思维”的现状做了分层,首先通过“以下都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拥有的性格特点,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来了解科学思维的特质。

“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敢于冒风险、具有好奇心、有理想抱负、易于被复杂奇怪的事物所吸引、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富有幽默感 、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高中组的前三项选择“独立性强、自信心强、具有好奇心”,初中组的前三项选择是“自信心强、具有好奇心、敢于冒风险”,有相交区也有不同选点。初中组的科学思维更表现出冒险特质。

“您平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没有习惯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解决。”被试者对“几乎都会用、经常会用、偶尔会用、几乎没有用过”四个选项选择最多的是“偶尔会用”,其次是“经常会用”,初中高中的选择分布出现一致,但各个选项的比例出现不同。

“当你脑中突然冒出一个新奇的想法时,你一般会”,被试者对待“认为自己胡思乱想,很快忘掉这个想法;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有意思,但是觉得不切实际;静下来好好想想这个想法,然后过段时间又忘了;静下来好好想,并且将想法付诸实施来了解。”四个选项,初中和高中的情况出现了很大不同,初中组后3个选项基本呈均匀分布状态,但高中组有250人选择的是“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有意思,但是觉得不切实际;静下来好好想想这个想法,然后过段时间又忘了;”说明初中组对自我的思维状态评价要远比高中组的自我评价要高,尤其是第四个选项,高中组选择占9.26%,初中组选择占10.98%。

3 青少年科普活动参与度

3.1 校内科普活动参与度

校内科普活动的参与度是通过“请问你所在的学校举办科普讲座或其他科普活动的情况?”来了解的,“经常举办、 偶尔举办 、不经常举办、很少举办、从不举办 、不知道。”

上述选项中,初中组各个选项几乎呈均衡分布,但是选择“不知道”的,在初中组有36人,是所有选项中绝对数量最大的。高中组选项主要集中在“偶尔举办”和“不经常举办”2项,似乎学校的科普活动的频率无法满足高中生的要求,回答“不知道”的有53人,这个数量位于所有选项的第三。初中生顾及学习以外的活动的程度低于高中生。

3.2 校外科普活动参与度

校外科普活动的参与度是通过“请问如果有科普讲座或科普活动你会去参与吗?”来调查,在5个“ 肯定去 、视内容而定 、学校组织集体去才会去 、不去、不知道,说不清楚、”选项中,初高中最主要的选项是“视内容而定”,尤其是高中组有近200位学生选择该项,科普活动如何吸引学生是开展科普活动者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初中组其他各个选项情况差异不大,“不去”是选择人数最少的一项。高中组“肯定去”选项的人数只有18人。

总之,青少年的科普活动开展状况有令人欣喜的一面,尤其在校内外科普硬件的建设上已经达到一定水准。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开展已经展示一定效度,青少年对科普活动有渴求有期待有自我评价,随着年龄的增大,高中组明显强于初中组。

但是,也发现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活动也存在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科普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相对薄弱 ,科普教育的实施需要复合型的教育人才,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多是接受单一学科教育成长起来的。如何培养复合型教师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且,学校与学校之间对科普教师的重视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造成不同学校求学的青少年接受科普活动开展时存在着不公平性。

科普活动教师的培训和评价制度尚需健全 ,目前科普教师的成长主要依靠他们自学钻研或者校内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一所普通中小学是很难系统地独自完成科普活动教师的培养。同时,没有制度化的进修和定期的集体研讨,科普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参与科普探索的积极性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地方科普管理部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科普教育的重心应转向课程研发,中国的青少年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中小学校的科普教育研究应从科普活动向科普教育课程的研发层面提升。在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许多学校没有一本可以参考的、综合程度较高的科普教材,即便有,有些教材的“拼盘”痕迹太重,缺乏系统化和综合性。

科普教育资源有待整合,杭州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可谓是丰富的,学校、家庭、社区不同范围的科普活动各自开展着,大多以局部为出发点设计开展着活动,有重复现象,也有内容和活动方式上的缺失想象,符合青少年兴趣特点、“价廉物美”的科普教育资源缺乏地区教育资源系统整合,而且这个工作是一所学校和教师难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地方行政部门的牵头研究整合。

杭州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重点项目部分结题报告,计划编号:20091334M38,2009年4月~2010年12月

注释

①杭州高科技投入高回报大 2010年销售额将达2600亿,chinachs.

org.cn/cityxilan/content_443.htm,2010-7-16.

参考文献

[1]杭州科普信息网 btl-auto.com/cn/images/others/_vti_cnf/633295.html.

[2]浙江省科普网zjinfo.gov.cn/.

[3]郭正谊.青少年科普活动概论[J].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第8篇

这是一本以极地为主题的在线杂志(图1),由五个栏目组成:教师学习、面向课程、知识与能力、研究故事和极地新闻,每个栏目中都包含相关的文章供教师在线阅读查看,每篇文章最后还会列出相关的在线资源链接,方便教师搜集查找更多材料。网站还提供极地故事下载,分文字版、插图版和电子书版,并按年级分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有选择性下载使用。此外网站还包含极地图片库和语音材料内容。该项目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赞助。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1~5年级

适用人群:小学教师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

美国海洋大气局北极网(NOAA)

这是美国海洋大气局下设的北极主题网(图2),由NOAA北极研究项目支持,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开发制作,主要包含面向科学家的研究资源和面向公众的一般性科普资源。在一般资源中可以找到北极探险、极地考古、极光、北极动物、极地环境与气候变化等主题相关的文章和图片资源。其中还专门设置了教育栏目,提供教育资源的外部链接。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至大学

适用人群:教师、学生和公众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

极地教育――国际极地基金会教育网站

这个教育资源网站是国际极地基金会四个网站之一(图3),面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最新极地新闻、图片和研究成果;围绕极地环境、气候变化、能源、生物多样性等主题开发的教学材料,给教师提供准确的知识背景,帮助他们开展课堂教学。此外,网站上还包含一系列由各国研究机构、大学和国际组织合作的国际教育项目资源介绍,这部分资源以cD形式发行,需要与IPF直接联系获取。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至高中

适用人群:教师、学生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或注册下载

中国极地科普馆

网站由展览馆、多媒体馆、科技园、名人堂、游乐园、知识窗六个版块组成(图4),从极地风貌、极地知识、极地考察、极地名人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将极地的真实面貌展示给公众。网站的资源多是面向公众的科普性质的资源,内容简单易懂、覆盖面广、形式多样,适合于对南北极感兴趣的青少年学生,有利于学生了解极地,对极地知识和极地考察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语言:中文

适用年级:小学、初中

适用人群:教师、学生及公众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

极地之门――中国南北极信息网

这是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开发的网站(图5),全面报道我国南北极考察的相关信息。网站通过科学数据、标本资源、期刊论文、历史资料等数字平台全面、深层次地介绍了中国的极地考察情况,每一个栏目都包含大量极地相关信息和资源。极地工作者可以从网站上及时了解我国的极地考察动态并获取相关考察数据,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站认识神秘的极地,了解极地的自然状况以及我国极地考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