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国贸专业论文

国贸专业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3 09:50: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国贸专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国贸专业论文

第1篇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未来所面临的竞争将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毋庸置疑,经济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是对具有求新创异的开拓精神人才的竞争[1]。因此,构建全新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阶段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教学,作为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专业,是经济学中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在本科阶段的侧重点应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现阶段这一专业在我国高校教学实践过程中,却更多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知识型教育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但由于受到这一模式的长期影响,该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目前还存在有大量的陈旧的、片面的、闭门造车的因素,呈现出封闭的注入式、教条式等特征和从书本到书本等无视活生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教与学现象,从而导致学生难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进而影响到用人单位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信心。同时,传统的本科教学过分强调预设与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使教师个人讲授魅力与学生整体听课积极性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发挥。当然,不少非一线城市的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管理者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他们承认他们的毕业生,论获得信息的速度和研究优势,无法与一线城市的名牌大学同类专业相比,论动手能力,又不如发达区域的高职高专的相关专业毕业生,这便是普通高校本科阶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普遍面临的窘境和尴尬。一些院校开始辅之以实验室的模拟操作,从而为该专业的教学注入了一些活力。但难以否认的是,这与实际生活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仍有相当的距离。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革现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模式,构建其实践教学的新体系。新体系的构建意义在于:

第一,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改变封闭式教学的低效状态,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学的实际效益;

第二,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新课标。因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教育将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与新课程的核心观念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是一致的;

第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留给教师更大创新的空间,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工作方式、专业技能都提出了挑战。教师在实施开放式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势必会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炼升华教改经验,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与实践联系异常紧密。尤其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该专业的教学一旦与实践脱节,势必落后于实践甚至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而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实现。新的时代赋予教育新的使命,人才的定义也并非仅仅局限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与实践操作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教学若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注重能力型教育。

教育部曾把新时代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要求归纳为六个方面: 第一,要具备基础知识和很强的求知欲;第二,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激情;第三,要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要有脚踏实地、不怕困难的精神;第五,要有在市场引导下转化成果的能力;第六,要有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因此,结合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阶段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 :

第2篇

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课程教学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带动了国际商事活动蓬勃迅猛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国高校培养既懂国际商事活动又能运用国际商事法律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符合这一要求的国际商法课程日益受到重视,在法学专业、国贸专业都相继开设,甚至发展成为国贸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然而,作为非法学专业开设的一门法律课程,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授课对象的知识背景与法学专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要根据国贸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明确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商法》课程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任何教学活动均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①教学目标应该和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型的法律人才。既包括适合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法律服务和企业法律实务等工作所需要的应用型法学专业人才又包括从事法学教学、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因此,《国际商法》对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只是一门学科而已,学习只是为了以后面对国际商事活动时,能够较快的进行法律事务的处理。但是国贸专业不同,国贸专业培养的结合贸易、法律、外语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那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国际商法是为了使他们懂得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加强他们法律意识的培养,为工作中订立外贸合同、预防和解决国际商事贸易活动出现的纠纷奠定基础,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的主要教学内容:

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来说,《国际商法》是让他们了解掌握规范国际商事主体及国际商事交往过程的各类法律。因此,只要是与国际商事主体、国际商事交往有关的的法律似乎尽可囊括,而不必拘于其法学部门的归属。从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的国际商法教材看来通常包括商事主体法、合同法、买卖法、产品责任法、法、国际货物运输法、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国际贸易结算与支付法律、国际商事仲裁法。不过,国际商法内容很多,但往往课时有限,在各类高校32-74个学时不等。如何使得学时和学习内容平衡,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实用性。国贸专业中专门开设有国贸实务、运输、保险、国际结算等等课程,这些课程的一些内容和国际商法的内容是相重合的,这时候我们应该突出国际商法独有应用和实用性强的内容进行讲授。如《商事组织法》、《合同法》、《法》、《产品责任法》等等。

三、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教学方法的使用:

(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分析和交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教育情况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式。1②法律课程的学习,有很大一个作用是为了解决纠纷。案例教学法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能使得案例教学法成功呢?第一,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选典型性和时效性近的案例---在有限的可是和浩瀚的国际商法内容中选取符合具有典型性的综合性案例,激起学生参与、讨论、调查、解决问题的兴趣。社会在不停的发展,我们要注意选取新案例,不能选取早已经过时的案例。第二,案例准备阶段有的国际商法案例较为复杂,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当事人、标的、经济贸易关系,可能相关的知识面太广,为了不耽误课时,加大学生的参与面,在课前可以讲案例的相关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查找案例的相关资料、课前讨论和思考。第三,课堂教学阶段,注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案例分析的过程中,突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直接讲授法。国际商法课程中,依然还是有一些涉及概念、原则的理论性内容。我们不可能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能找到具体适用的案例。所以传统的直接讲授法依然有它存在的必要。例如国际商法的概念,发展历史,这些采用直接讲授的方法更能理解和掌握。只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参与和理解,在讲授时要采用比较生活化的语言,适当的结合一些小的例子和习题加深以便学生掌握。

(三)情境教学法。现在国家支持人们创业,国贸专业要培养创业应用型人才。国际商法课程要注重法律知识的应用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应充分使用情景教学法。如何使得学生对国际商法的内容不觉得枯燥,不是死板的条文,在内容传授上引入情景教学法。比如在商事组织法中对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公司的注册内容的讲授上,我会带领他们实际模拟操作注册程序。在学习合同法时,我会将学生分为买卖双方,谈判和签订正式的外贸合同,让他们去解决谈判中的纠纷。在讲产品责任法的时候,会引导他们如何进行产品商标的注册,自身权利的保护等等。通过这些情景教学法的使用,使得学生实践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强,也使得国际商法的书面知识牢牢掌握。

(四)模拟法庭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是法学专业教育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在国贸专业学生授课过程中使用也是非常适合的。通过学生对法庭审判、仲裁案件的全过程全真模拟,能够形象、直白的了解法律程序的相关知识。在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学生以扮演法官、仲裁员、人、原告、被告的方式,对不同群体的自我权利保护有深刻的认知与体会。通过国际贸易交易过程的模拟,学生通过对进出口企业外贸合同谈判和订立的,处理外贸的纠纷的谈判的演练,能够对国际商法中合同法和国际货物买卖法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比较学习法。国际商法涉及到世界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为了更好的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比较学习法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如在两大法系知识的传授时,可以结合中国大陆法系的法律现象和中国香港的法律现象进行比较,能够使得学生对两大法系的异同有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在对公司法、合同法知识的讲授时,可以列举一个小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同一案例在中国、英美、国际条约等的法律规定是否相同,分析各自体系法律制度的特性和优劣。在使用比较学习的教学方式时,要注重学生用该种方式归纳、思考总结知识点。

(六)现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教师可以通过中国大学城、微课等校园现代化的管理平台,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习题、案例、作业等教学资源上网,方便学生查阅、学习、检测,同时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一个沟通的平台,实现开放性教学。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解决了传统黑板粉笔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美观性、实用性等特点。在上课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内容是教师备课时已经写好的内容,不需要像传统的黑板写字,学生在课堂内可以吸取更多的知识,同时,音乐、图案等多种因素的穿插,使得学生在观看多媒体学习时兴趣高昂,参与度更好。

四、总结

第3篇

为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与开发。课程整合指的是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做系统的考察与操作,即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成分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与构建。

(一)以岗为纲,设置和构建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新的职业观。在常规教学中,大多以大纲规定的目标为尺度衡量教学效果的好与差,所以以纲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着教育者的思维。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思想与其相反,它站在职业岗位的角度以岗为纲,通过对岗位的共性与个性的研究,制定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教学纲目,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深受一线岗位的欢迎。

在教学上对岗位能力四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 对知识与素养的要求是了解, 然后再理解, 对一般能力的要求是掌握, 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是熟练掌握。

正确处理基本素质、一般能力与职业能力三者的关系。从短期看,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主要来自职业技能。但从长期发展看, 知识与素质教育是基础, 是基本功, 基础不牢, 专业难精。一般能力, 尤其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能力。因此, 必须长短兼顾, 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国贸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综合职业能力是由基本素质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交际能力、口才能力、应变能力及处理法律纠纷能力等合成。合成过程是通过每一门课程内容教学得以完成, 但课程本身具有缺乏弹性的特征, 即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且存在时滞性, 须将课程的刚性尽可能柔性化, 增强课程的灵活性。课程的取舍或更新, 都要依据职业技能、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确定。课程整合不是一个简单拼凑过程, 而是要从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寻求其内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 严格以职业能力或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整合, 遵循各课程间递进式关系, 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二)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设置的思路。

第4篇

关键词: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经迅速、全面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这样就急需一大批熟悉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专业人才。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这一要求,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外经外贸人才的国际贸易专业,必须进行改革,以培养出既有坚实的外贸理论基础知识,又有扎实的外贸实践经验功底的实用型人才。

一、培养目标和规格

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外贸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即具有必备的外贸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又掌握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技能,熟悉外经外贸行业管理并且具备一定综合能力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外贸人才。

2.培养规格。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锐意进取求实创新的精神,能够适应外经外贸岗位工作,并且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进行国际商务谈判能力,草拟和翻译国际商务函电的能力,起草和签订国际贸易合同的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法律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具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等。

二、课程设置

依据上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要按照“宽基础、活模块”模式。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1.随着培养目标的改变,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要随之而变。应在原来的“老三门”: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的基础上,增设以下课程:国际融资与结算实务、报关实务、报验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务、进出口单证操作实务等。通过以上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看懂并分析各类英文进出口合同和信用证;根据合同和信用证能独立办理报验、报关、托运、投保手续等;根据合同、信用证及装运资料,制作所需结汇单据并送交银行,其中以报送、缮制单据这两方面的能力为重点,真正作到“宽基础、活模块”。

2.传统国际贸易方式是一种以纸面贸易单据流转为基础的贸易方式。在传统贸易方式下,平均每做成一笔生意需要大约30份纸面单证,全世界每年因贸易活动而产生的纸面文件数额巨大,并且每次重复输入数据都可能产生错漏等方面的问题。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迫切要求实现全球运作的信息化、电子化,改革以往以贸易单据流转为主体的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实现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创新。为了实现这一创新,还应开设计算机类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类课程。

3.为了培养国际上通用的国际贸易实用型人才,还应开设大学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泛读以及外贸英语函电和外贸英语谈判等课程,培养出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懂WTO规则的外贸专业人才。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为了更好地贯彻课程设置原则,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改革以往普通高等教育中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方法,把“活模块”落到实处,在教学中可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公司教学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等。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去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的好方法。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通过外贸案例教学,将学生引进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中,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能够巩固所学外贸理论知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模拟公司教学法。所谓模拟公司教学法,就是在人为创造的仿真商务环境中,由学生自主地组建公司并作为公司成员开展工作。公司的业务,如:商品、单价、经营方式等,可以模拟一家真实的企业来进行。在模拟公司的运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营销、财务、金融、贸易、储运、税务、海关、商检、保险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符“合行为导向“”,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

3.研究性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实际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仿照科学研究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学研究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单存、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民主的学习环境,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们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外贸岗位的需求。

这几种方法,都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外贸理论加以演化、通俗化,使枯燥的理论浅显易懂,有利于培养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比较强的实践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四、教材建设

构建一套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教材体系。在教材建设方面,首先应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选用或编写具有高职特色,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要优先选用规范的高职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其次,要不断更新教材,使教学内容始终瞄准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最新动态和本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把书本中没有涉及的世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本学科、本专业上最前沿的经贸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如:随着信息技术在国际商贸领域的广泛运用和发展,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逐步实现国际贸易活动的信息化和无纸化,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在选择外贸英语函电教材时,内容要包括信函、传真、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几大部分。在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从网络、电视、报纸和期刊杂志等传媒获取最新信息和资料,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跟踪和瞄准专业学术的前沿问题。我国加入WTO已有好几年了,可以结合外贸教学的有关内容,举行WTO知识讲座,讲解WTO最新游戏规则,使学生获得最新经贸知识,并能了解国际经贸专业学术的最新动态。配合教学内容改革,有些教材要进行整合、归类,突出重点,理论上以“必需、够用”为度,技能上强调“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与此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在教学活动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组织教师开发、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和教学音像制品。

五、改革考试办法

考核办法以能力考核为主导思想,每门主干课程都建立科学合理、便于实施的考核大纲和细则。考试改革要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从而使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上来,使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在理论课程中可采用笔试、口试、面试等,开卷、闭卷均可:在实践性课程中,以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结果考核为主,特别应注重实践性考试,允许学生多次参加考试,直至达到目标要求。

六、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要围绕适应培养外贸应用型技术管理人才的要求进行。构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培养模式,主体是专业教师队伍。在师资建设方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除应具备各类教育教师都要具有的素质外,还应具备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各种素质。与普通高校相比,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更为全面,并且有较高的专业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要尽量吸收具有丰富外贸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作专职或兼职教师,并鼓励外贸专业教师到实际外贸工作部门锻炼或兼职,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培养“双师型”教师,逐步优化“双师”结构,形成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1:1的专兼结合的外贸教师队伍。只有这样,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七、依靠行业、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办出特色,提高质量。

1.成立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聘请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各行业、企业负责人、学者和专家担任客座教授组成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请他们来校,对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产教结合、实习基地建设等献计献策,参与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修订和完善实施性教学计划。

2.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技能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其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获得,所以,高职院校应发挥行业(企业)优势,拓展教学空间,与外贸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互利互惠机制,共同建设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匹配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订共建协议,确保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对稳定,培养外贸实用型人才。在实训中,使学生直接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熟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和外贸谈判等方面知识,掌握企业商务流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实现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

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不可缺少并且是不可忽视的环节[1]。然而,我国各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偏弱。国际贸易专业是涉外性专业。我国加入WTO后,外贸以及协作企业(外运、对外保险、海关等)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如何进一步提升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毕业后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具有明显的择业优势?本文试从实践教学角度来研究如何培养高职国际贸易专业高技能人才问题。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概述

1.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课程性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

(1)课程性实践教学是指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作业)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

(2)集中性实践教学(或称综合性实践教学)是指需要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论文)等。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国际贸易实务》,该课程讲授国际性商品交换的具体运作过程,包括环节、操作方法和技能、应遵循的法律和惯例等行为规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操作程序,为今后从事外贸及相关工作奠定专业技能基础。

2.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因素[2]。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各国都在本国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实施了教学改革,如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掀起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加快培养科学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运动。这一改革很快波及到许多国家,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进入90年代,各国的教学改革仍方兴未艾,普遍强调把普通教育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例如法国非常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学校必须“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市场”。我国也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直接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完善,对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竞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对于应用性极强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来说尤为重要。

二、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1)从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定位上看,有些高职院校非常注重理论教学,认为那些具体操作属于低层次的要求,一般中等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经过培训就能做到,所以未能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来对待,其重理论轻实践之程度可见一斑。

(2)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有的高职院校设置了较多的理论性课程,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国际投资等,但像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函电、报关实务、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等实践性课程却较少。

(3)从教师的队伍结构看,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没有实际从事过国际贸易工作,但他们对理论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这在客观上造成教师在授课时会侧重于理论教学。同时,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校内课堂教学质量和从事科研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仅以科研成果的多寡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否进行实践教学则往往不在考核之列。

2.操作方法与教学内容简单

以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学生分别作为进口方和出口方,处理外贸业务。通过指导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共同处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各个交易环节的内容,所以实践能力提高得较慢。同时,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交易磋商与制单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解决整个贸易流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制单也只是根据已给定的信用证填制提单等相关单据,对如何开立信用证则讲解甚少。这些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

3.校内实训室相对匮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重点院校由于有国家配套资金支持,情况要好于一般非重点院校和民办院校。同时,诸如生物、化工、信息等专业实训室建设要远比金融、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早得多、充分得多,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根本没有配套的实训室,有的甚至连多媒体教学都未能实现。

4.学生的实习机会少

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致使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前根本不清楚具体的国际贸易工作会涉及哪些方面;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外语应用能力不到位,部分毕业生虽经过公司的培训,但仍难以胜任公司的岗位,最后不得不转行。毫无疑问,这既没有满足市场需要,也浪费了教育资源。

三、加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构想

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

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可操作的实践教学计划

原有的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过于偏重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特别是忽视校外实习、实训,不仅实践教学的课时少,而且实践教学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就应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因此,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制订。此外,制订实践教学计划要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聘请一些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专家,共同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

2.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某种程度上与大学本科雷同,只不过稍作精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定位,即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来调整课程设置,这个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学制由三年制过渡到两年制后就更为突出。为了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的设置首先要体现实践性,突出集中实训环节,大幅度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包括学时、授课内容等;建设实训中心,改善专业实训条件;加强教师(包括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该与社会上一些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开设相应课程,如报关员、单证员、外销员、商务师、物流员等资格证考试。教师要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因为这些证书就是学生能力的证明,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建立实训基地,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职业技术学院都建立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并为一些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实训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机会。在积极建立实训基地的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建立实验室、模拟国际贸易博览会、模拟公司等,以相应的软件作为支撑,通过软件操作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和整个流程[3],以及实际单据的填写、谈判会涉及和应注意的问题等。通过这些训练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工作能很快上手,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了增加学生对实际业务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工作场所,比如参观保税区、港口等,看集装箱、堆厂、港口、铅封等以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也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操作和掌握的自信心。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建设新型的实训基地,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来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重要选择[4]

4.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在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职业学院本身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的的产物,在教学上采取工学交替形式,一年分两个学期,每学期24周,其中12周在学院学习,12周在企业培训,学生熟悉实际生产组织,掌握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责,需要时还可顶班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大概的了解,同时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和学生选择职业提供机会与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为此,高职院校应深入企业,将那些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能人”充实到教学岗位上来。培养一批适合本校特点的高水平教师,这是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要拓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来源,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做法。可采取兼职的办法鼓励社会上从事外贸工作的优秀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这样既充实了教师队伍,又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同时要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教师的科研及进修经费,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外贸公司挂职锻炼、外出进修,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教师的压力很大,学校应给予一线教师以足够的重视,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才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6.加强校企合作

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缺少见习和实习基地已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难题。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应鼓励高职学院与企业合作[5],鼓励企业资助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向学校提供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学生的实习。学校要承担企业的技术开发项目,向企业转让新成果,向企业职工传授新技术发展所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从而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韩常青.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41-142.

[2]何学坤,刘淑芬.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9):141-142.

[3]蔡珍贵.试析外贸模拟实验在外经贸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6,(1):246-247.

第6篇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贸进出口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从事国际贸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就业背景看好,因而在中职学校招生时,国际贸易专业受到了众多初中毕业生青睐。中职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属于理论知识性和操作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基于其涉外性、应用性和国际化的特点,培养能够应战经济全球化,为绍兴、浙江乃至全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便毋容置疑地成为这一专业的教育目标。近年来,作为学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的一线教师,遵循《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所提出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笔者也慢慢从传统教学的桎梏中得以逾越,开始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以灌输方式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而且也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格格不入。目前,我们学校已经展开使用一种尝试教学法,应用后解决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大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及自学能力,许多专业采用后教学效果颇佳,我们国际贸易专业采用后教学效果也较好,总之全校教师普遍乐于运用,现在业已推广至全校各个专业。但笔者发现,国际贸易专业的部分教师在应用尝试教学法时,过于浮躁,流于形式,不管什么内容,学生是否熟悉,能否理解,先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自学,自己盲目理解练习,在犯了许多错误之后,逐步纠正错误,希望学生从中学会知识和技能。这种尝试过程,多少带有一点盲目性,有可能让错误先入为主。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应当考虑到中职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基础差,成绩不理想,经常受到班主任的指责和任课教师的埋怨,很多学生都怀疑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欠佳,对学习产生了自卑和恐惧心理,如果本专业的学生在对理论知识一点也不熟悉不理解的情况下,在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那就未免显得过于急进。尝试教学法有一个固定的教学程序,它只是为教师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指示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但是,这个程序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情况的不同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2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实施“递进式尝试法”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步骤。

递进式尝试教学法在以前实践应用尝试教学法已经取得一定效果的基础上,针对尝试教学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相信学生如果在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要求教师的帮助的可能性,看到中职学生会遇到的实际问题。

学生的素质导致他们在尝试过程中,缺少“遇到困难,主动学习,解决困难”的热情。

而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又是学生比较陌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在老师引入有一定难度的尝试题时,部分学生干脆放弃学习,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扯一些与课程无关的内容,使课程无法按照教师预想的程序顺利进行。最终导致无论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采用科学的尝试教学法,主动参与学习思考尝试的始终是一小部分基础较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能真正地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应对以上现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有可能有兴趣有成功感地投入尝试、解决问题,递进式教学法设计了如下实施过程。

2.1引入准备题(架桥),为出现尝试题作准备,在新旧知识间架起桥梁。

以一个企业的进出易过程为实例,贯穿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了解整个背景的情况下强化各环节的学习,突出内容的连贯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贸易纠纷案件,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并掌握理论知识点在贸易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授之以渔。为解决尝试题做好准备。

2.2出示尝试题(探索),与例题基本相似,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一堂数学课上得成功与否同练习的设计关系极大。教师备课,很大一部分精力要花在练习设计上。学生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处理尝试题,由于已经有准备题的练习和熟悉,对于尝试题的处理,应该能应用正确的方法,以较高的效率和正确率解决问题,理想的情况下,应该有80%的学生能够顺利解答尝试题,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点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和应用国际贸易知识增强了信心。同时,有准备的尝试,也可以防止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纠正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以及错误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先入为主。

2.3实际操作。

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职业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与当地外贸公司挂勾,学生在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阶段性地到外贸公司进行专业实习。无论是案例分析还是尝试题解答,毕竟都是从书本到书本的模拟。让学生亲历亲为地参与外贸实际工作,才是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真正的尝试和实用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充分应用所学的知识,把知识直观化,为以后和工作做好准备。并且在现实中,外贸公司具体的操作程序和书本上的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2.4教学中网络的应用。

利用国际贸易实训软件在网上进行。

学生实训可以通过两个方式进行,一是在试验室,安排固定的时间,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一是学生可以在校园网内随时随地上网进行。实训软件主要是模拟现代外贸业务网上操作的各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实际经验和能力。

2.5联系外贸公司实际业务,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的动手机会。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将一些外贸公司的实际业务操作放到课堂上,模拟外贸公司的运作,让学生熟悉国际贸易实务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过程,亲自做一回“单证员”、“报关员”、“电子商务师”以外,课题组还将尽可能联系当地外贸公司,创造让学生深入现场,亲手操作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丛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4.

[3]邱学华。尝试成功的学习——尝试教学实验研究20年[A].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丛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本文关键词:尝试教学递进式尝试教学法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尝试成功率

第7篇

论文摘要:离职教育中的国际贸易专业技能教学一直就是薄弱环节,要解次谊问题?瞩确国际贸易专业技能体系十分必要?同时也娄确立正确的国际贸易专业各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和相关基础课程的教学,同时注意将国际贸易专业技能考核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强调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培养方法应多元化,以及加强国际贸易专业技能教学师贵队伍建设的重要幔。

目前在高职教育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将专业培养目标订得过高,这不利于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突出职业性、行业性,面向地方或行业经济的特征,明确高职教育就是为学生从业服务的,就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为主要教学目的。由此,我们认为,高职教育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对外贸易专业知识与技能,适应新的企业环境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对外贸易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理论技能,独立开展涉外经贸业务及对外经贸管理工作。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不难得出结论,突出国际贸易技能教学是完成该专业培养目标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国际贸易专业技能教学,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离职教育中国际斑易专业技能体系

三年的国际贸易专业学习,要完成sa多门的课程,这些课程中,哪些课程与技能教学有关呢?这还要从什么是技能谈起。这里所说的技能,是指涵盖完成某一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任务的必播的一切技术和应用能力,是指把专业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岗位工作中去的能力。国际贸易专业技能体系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含岗位技能)。

基本技能包括:演讲与口才;英语听、说、读、写、译;中英文录人;计算机应用;公关礼仪。专业技能包括四个方面:谈判前的准备阶段:包括国际市场调研、与国外客户建立贸易关系;交易磋商与合同的签订阶段:包括成本核算预报价、商务洽谈、外贸合同的拟定;合同的履行与善后处理阶段:包括单证业务、储运保险、报关报验、国际仲裁;进出口业务全程仿真模拟训练。

二、国际贸易专业各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和相关的苍础课程

〔一)基本技能训练。其目的是:通过对有关基本技能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专业将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为将来走上工作 岗位拥有专业技能,胜任基本工作打好基础。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在兰年的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下列基本技 能课程的训练。(见表)

基本技能训练必须有组织与考进行,最后还要考核。应由专职教师结合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相关项目的教学、实训,实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现场观摩模拟操作、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最终达到考核要求。考核方法可通过现场操作和综合打分等形式进行,其中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能熟练攀握计算机办公室自动化软件及其他外贸应用软件,并达到浙江省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英语要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并达到CET--4或英语应用能力A级,三校生英语应达到应用能力A级或CET-3 。

(二)专业技能训练。国际贸易专业技能训练项目是围绕进出口业务的开展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谈判前的准备阶段。这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国际市场调研。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必须研究国际市场的变化规律。该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就是使广大学生掌握如何在国际市场商搜集商品信息和做好商品定位、市场细分等国市场营销的基本技能。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进出口业务”、“外贸英文函电”、“电子商务”、“国际市场营销”。其次是与国际客户建立业务关系。该项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寻找海外客户的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客户关系外贸英文函电的处理,寻找海外客户的各种途径。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外贸英文函电”、“进出口业务”、“国际经贸地理”等。

第二阶段:交易的磋商与合同期签订阶段。包括:(1)成本核算与报价:这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产品的成本核算,外贸商品报价技能,不同的贸易术语(主要是FOB.CFR,CIF)的报价转换,不同报价货币的报价转换,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国际金融”等。(2)国

际商务谈判。这旨在培养学生国际商务谈判的组织能力,国际商务谈判的策略和技巧,以及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基本礼仪,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英语听说”、“公关礼仪”、“国际商务洽谈”、“国际商法”、“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贸易实务“等。(3)外贸合同拟定训练,包括商品的品质、数量、包装、价格等合同条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对外贸易合同中各条款拟定应注意的间题。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进出口实务”、“国际商法”,"WTO概论”等。 的培养。 第三阶段:合同的履行与善后处理阶段。包括:(1)单证业务技能训练。单证业务包括开证、审证训练和单据制作和修改等方面。通过单证业务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进口商申请开立信用证的业务流程(模拟进口商)掌握进口业务开证的相关技能,通过单据的制作的修改训练,使学生拳握发票、汇票BlL等专业单据的制作,具备单证员的业务能力,相关专业课程有“单证业务”、“外贸英文函电”、“国际结算”、“国际金融”、“进出口实务”。{2)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训练,使学生掌握货物储存、运输、保险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使学生能胜任货代员的工作。相关的课程有“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进出口业务”、“外贸商品学”等 (3)报关报脸技能训练。该项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商品报关、商品检验、商品检疫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胜任报关员、报检员的工作,涉及的相关课程有“进出口实务”、“报关实务”等。(4)国际仲裁训练。这是使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中出现纠纷后进行国际仲裁应具备的应对能力,涉及的相关课程有“国际商法”、"WTO概论”、“进出口业务”等。

第四阶段:进出口业务全程仿真模拟实训。该阶段的技能训练是通过完成一笔进口(或出口)业务的综合模拟训练,使学生掌握掌综合外贸业务能力,并具备一般国际贸易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相关课程有“进出口业务”、“外贸英文函电”、“单证业务”等。

三、专业技能教学应该特别注惫的若干问题

1、技能考核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专业技能的考核不可流于固定模式,甚至形式化,有的技能课程的考核可采取在实训或课程结束时,单独设立实训项目考核,由任课教师负资,单独列人学生外贸综合技能成绩群中,成绩可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条件具备的技能训练课可积极实行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方法,以推动社会劳动准人制度的实施,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证书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加现有的适合高职教育的有关资格证书考试,还要积极参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工作,如果能将这些标准与教学计划有机结合,可以使技能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8篇

【关键词】应用型;国际贸易;实践教学

在独立学院最初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因此,有必要对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归纳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此,本文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分析了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

一、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有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相对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应用型经贸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缺陷有:1.课程设置没有突出实践性的教学特点;2.专业教师教学水平亟待提升;3.办学条件与办学规模不适应;4.学生对实践训练重视不够等。

二、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构建了以市场需求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次修订,其中面向未来职业发展要求的应用性课程和职业技能性课程比重逐年增大,如除了十二门专业方向课程外,还设置了国际货代和国际市场营销方向课程;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超过了总学时的25%,通过突出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注重“四能”培养:即培养理论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将创新学分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学分,鼓励学生具备多种职业技能。

(三)建立有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实践教学“五落实”

成贤学院的实践教学计划性强,组织工作严谨规范,过程管理严格。各实验实践环节均有教学大纲,每学期的实施均有细致的安排,实践环节的教学状况均纳入常规的教学检查,从制度、时间、经费、场地及指导教师等方面确保了执行实施能满足大纲要求。

(四)注重毕业实习和论文环节,加强过程管理

毕业实习和论文是学生综合实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成贤学院国贸专业的毕业实习有专门的实习计划,并强调过程控制。本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7个学期的末和第八个学期的开始,其过程跨越两个年度,在实习前进行动员,然后安排他们进入基地或企业,并与基地和企业签订协议,进行共同督促和检查,要求有实习报告和总结,并且按照实习进度进行分段考核,还要求他们带着毕业选题去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整个环节是紧张有序的。学生通过这个环节收获很大。国贸专业论文工作的开展主要抓住以下环节:(1)领导重视,成立了论文领导小组。组织严密,专业负责人、专业秘书、论文组长、辅导员、导师各负其责。计划细致,检查到周;(2)狠抓论文质量和格式规范,采取具体的措施,如进行了多次文献检索、论文格式、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操作、网上评阅等培训讲座;(3)抓好选题环节,强调课题选择要体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切忌“大”、“空”;(4)抓好中期检查、论文互评及答辩环节,工作质量及规范有较大提高;(5)采取网上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推动了工作流程化;(6)论文统一打印,更具规范。毕业论文是国贸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论文不仅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柯宗俊.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出国与就业,2009(4).

[2]张美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整合[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3]赵立华,陈海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煤炭教育,2008,26(2).

基金项目: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教改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2005)。

作者简介:

包小妹(1980-),女,安徽天长人,硕士,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