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会计电算化审计论文

会计电算化审计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3 09:50: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计电算化审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会计电算化审计论文

第1篇

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正常进行需要审计员与计算机共同完成,完全颠覆了传统审计工作的流程。不仅如此,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还减少了对其他非数据资料的审核,这也是造成审计风险的一个理由。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软件制造商将目光转向了工作软件的制造和研发。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总会有一些人员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弃个人的职业操守。在对软件编译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可以盗取数据信息的程序,然后盗取商业信息获得更多的利润。这也是一些商家,宁愿以高价工资聘请审计员,也不愿意使用高效便捷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原因。与纸作比较,会计电算化的磁盘存储更容易遭到破坏,潮湿的环境、带电的环境都会给储存磁盘带来一定的损害。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也会造成磁盘的损害。

2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

2.1报表上的财务数据风险

所谓的财务数据风险指的是:磁盘储存的数据因为某些原因与实际数据存在着差异。传统的数据报表是由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一个一个收集记录的,人为更改在审查时是有迹可循的,而对于会计电算化下的数据直接通过计算机存到磁性存储器中,抹去了审计工作中的可见线索,加大了发现问题的难度,与此同时也会方便那些想要无声无息改动数据的非法人员。

2.2职务监督的危险

职务监督危险又称作内部控制危险,这一危险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以及职务独立。在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的形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方式,将原本外在可见的监督链条,转化成了内在的文件程序传输,这种模式就使得每个环节的数据对其他环节的管理人员是不可见的,这样使数据失真的几率就会增加,审计结果的错误率也会相应的提高。

2.3软件系统错误

现今软件市场,玲琅满目的商品,大多是有待完善的,这是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而且很多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的基础硬件设施的保养的观念不强,设备长期处于潮湿、高温、非法操作等,导致其内部软件自身受损。

2.4操作风险

会计电算化不是独立工作的个体,它需要计算机和操作人员之间进行合理的协调,所以工作时,就会相对复杂,高技术要求扩大了审计对象的范围,是信息相互交错,这就增加了操作人员对其使用的难度。即便是有较高资历的专业审计人员,如果对其使用方法掌握的不够熟练精通,不适应其工作的模式就会增加审计难度,导致更高的审计风险。

3如何应对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

3.1制定更完善的审计标准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与其相关的一切都要随之提高到一个符合新事物的高度,这样才能降低工作中的错误率。所以面对审计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方法,其得出结论的标准一定要从其传统标准中摒弃与现今不符合的部分,添加能够让审计结果更加精确的规范。侧重于审计人员的相关证书的审批标准、计算机的系统内部控制的监管、规范其发展的方向,使之向国际水平靠拢,让审计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无限的接近零。

3.2完善开发性能更高的审计软件

审计软件是审计工作的检查官,它可以直接对计算机系统内的储存的多个数据报表进行同时审核,但是现在市场销售的审计软件有的是低效而技术成熟的,但是大部分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其内在的程序衔接不够紧密而且针对一些审计环节的程序没有添加进去,是软件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使用新技术为的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然而这些不够完美的软件是跟不上时代节奏的。而且在实际的应用中数据采集软件依附于审计软件的,这是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会收到其他程序的干扰只是数据采集错误,所以在软件开发的工作中要特别的将数据采集软件独立分离,保证审计工作的正确的基础。

3.3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

计算机知识以及其应用技术是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设备在不断升级更新,对操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对数据处理、系统管理、审计软件的应用技术等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果说,计算机和软件自身问题解决需要时间,那么对于应用者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不够纯熟而导致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培训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4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已在会计领域广泛运用。会计全面实现电算化成为必然趋势,国家财政部根据经济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需求提出,到2010年要使我国80%的基层单位实现电算化会计。但随着电算化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有关电脑系统的舞弊案件时有发生,这主要是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一系列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电算化的特点,在电算化的环境下,建立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本文主要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策略进行研究。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则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由于信息处理工具、操作程序等方面的差异,电算化给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主要带来如下几点影响:内部控制的重点由原来的单纯对人的控制转变为对人、机的共同控制;内部控制的形式已经由原来的制度控制转变为制度控制和程序软件共同控制,部分交易几乎没有“痕迹”,数据保存介质是磁性介质等等。由此引起失控而造成损失的案例增加,给内部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实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的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和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⒈维护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资产,如果没有一定的措施加以保护,则会由于浪费、贪污盗窃等行为,而使资产蒙受损失。建立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就是要防止企业资产流失。

⒉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可靠。会计信息是反应企业经济活动状况的数据资料,它包括各种会计记录、账册、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必须准确可靠,这不仅为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所需要,而且也是企业内部改善经营管理的需要。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进而提高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⒊有效地考核、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在企业内部制定必要的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不仅有利于企业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而且也为考核和评价企业、甚至每个职工的工作业绩提供了依据。

⒋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企业总体目标建立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其最终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合理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⒌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任何一个企业的财务活动都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减少或杜绝企业内部各种违法违规操作。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⒈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现在,不少单位开展电算化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障碍是领导对电算化的认识不足和观念陈旧。据了解,一些单位的领导视电算化会计为一种赶时髦的装饰和摆设,只是为了应付会计上等级或评什么先进的需要而装门面,完全忽视了其管理的功能和提高效益的作用;一些单位领导满足于现有的手工核算方法,对计算机和先进技术缺乏信心,认为计算机还是信不过,靠不住,不知什么时候会出问题,出了问题不好处理;还有一些单位的领导抱着先等等,再看看的心理,认为电算化会计让别人先搞,等大家都上了再跟着。这些观念和认识大大制约了我国企业电算化会计的发展。

2.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底。会计电算化会打破企业财务部门原有的组织格局,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担心自己会被转岗或下岗,对电算化的实施持反对态度,而不是积极学习,主动接受,使得电算化工作在财务科内部难以展开。而一旦电算化系统的运行与手工不符,或试运行中出了差错,就立即对电算化本身加以攻击,而不是帮助解决问题。

3.通用会计软件安全控制功能不完善。会计软件的质量是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基础,决定着电算化工作的质量。企业目前使用的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⒋电算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不完善。财政部要求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需要具有完善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但企业在实现电算化后没有按要求制定包括严格的上机操作管理制度、硬件、软件管理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内容的明确的、成文的内部管理制度。对电算化的内部管理仍是按照手工记账的管理办法使用原来手工系统下的财务制度,从而使基础管理工作滞后。

⒌电算化会计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应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管理及控制制度进行研究和评价,指出其薄弱环节,提出改善意见,促使被审单位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但是,企业对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不熟悉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不了解电算化会计系统应有的内部控制,更不熟悉如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审计,从而导致电算化会计系统未能得到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

四、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策略

针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⒈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必需经过有关领导的认可和授权,因为领导是一个单位的决策者,没有领导的支持,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就难以实施。只有领导亲自抓,才能统筹规划、周密部署、保证所需资金、有效的协调单位内各个方面共同做好电算化会计工作,使电算化工作能协同一致地顺利开展。

⒉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使用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培训不仅仅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应让其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电算化会计信息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⒊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使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硬件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病毒的防范和控制等。

⒋职能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和完善对会计信息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职能控制包括: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超级秘书网

⒌操作控制。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操作是电算化会计的主要工作,操作控制包括: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等。

⒍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有效手段,内部审计在某种程度上可理解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控制,对内部会计控制环节的检查、监督、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由于是“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内部审计主要包括: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审计;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对系统进行各环节的审查,防止存在漏洞;检查和监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总之,任何内部控制总存在一定风险,不能完全依赖。IT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化的进程,同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又逐渐成为企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对我们来说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有待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冯蓉蓉.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现代会计,2005.2.

[2]王菊.浅谈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区别.中国会计电算化,2003.2.

[3]树友林.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研究.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11.

[4]陆宇海.电算化会计数据的安全防护.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8.

[5]薛兆军.试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机械管理开发,2002.2.

[6]叶芸芸.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1.

[7]应军.谈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4.

[8]李红,贾英.试论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对策.商业研究,2001.6.

第3篇

论文[摘 要]会计电算化改变了审计线索、内容和范围、技术方法、标准和准则,同时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对现代审计的需求,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从以下方面提高电算化审计的质量:加大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理论研究、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加大事前系统审计力度、积极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审计人员、改进审计方法、完善审计内容。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工作在不断地深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已成为会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组织包括政府、企业都已经着手积极推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及完善。简单来讲,会计电算化是指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会计领域,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实现记账、算账与报账等信息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以及部分实现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决策的信息化。 

与传统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不论是对于会计工作的储存方式、处理流程、还是内部控制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及时性及准确性,同时使会计从业人员从复杂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脱离出来,及时准确地把握企业运营状况,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从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扩大了会计的领域,也为加强全面核算和监督奠定了基础。 

不难看出,虽然在职能、方法、目的与责任等几个方面会计与审计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两者具体对象都以会计资料为主,职能责任密切相关。会计电算化在对会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必然对以会计过程为其职能对象的审计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具体来讲,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经济审查和监督职能本质上仍没有改变,但由于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运用,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改变了审计线索、扩大了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改变审计的技术方法、影响了审计标准和准则、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等。同时计算机环境下的舞弊作弊行为更具有隐蔽性,无疑加大了审计查处的难度和风险,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对策分析 

从内容上来看,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cais)环境下所产生的信息系统及其范围内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济行为为对象,审查和评价系统的合法性、效益性及系统输出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当前,我国大多数审计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和运作难以做到完全了解和掌握,大部分地区的审计工作仍是以手工审计为主。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及普及使得审计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传统审计存在的信息反馈能力弱等问题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因此,为推进审计工作的有序展开,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强化审计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调整。面对会计电算化时代的挑战,应从以下方面提高电算化审计的质量以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现代审计的需求。 

1.加大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理论研究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进一步指导实践的深入发展。与会计电算化相比,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操作方面来看,都远远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特别是当前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计算机审计研究严重落后于实践发展的需求,缺乏先进理论指导,难以有效指导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有序高效展开。因此,在强化基本理论和审计目标研究的基础上,加快新形势审计理论的研究,不断总结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经验和做法,拓宽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尤其要加快对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及技术等的研究,以进一步指导和实现计算机审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运作。 

2.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线索、审计方法的变化,也必须要求审计标准和准则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以适应新要求。从国际审计发展来看,在国际审计准则中有专门的条款来详细规定计算机审计的范围、程序、技术等;从具体国家来看,美、日、英等国都制定和出台了相关计算机审计的审计准则和标准。目前我国审计界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包括审计人员标准、质量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但针对不断普及和发展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过去手工环境下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显然不适应,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准则中仍存在许多空白。因此,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加快制定计算机审计相关标准和准则的步伐,更新审计标准准则,完善电算化审计的标准体系,以规范计算机审计工作,为衡量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保证。其次,在积极借鉴和吸引国际上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发展要求,实现我国审计进一步适应国际审计发展的要求,为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打好基础。第三,新的衡量标准不仅要包括计算机审计程序、过程、效果评价指标、审计人员从业标准等衡量审计业务的合法合理性标准,还需对电算化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标准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步骤、应用软件标准等做出明确性的规定。 

3.加大事前系统审计力度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在于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深刻认识到除了对使用过程中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外,抓好电算化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的事前审计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实施审计的关键。只有切实加强抓好事先审计,才能确保系统设计、开发、运转达到预期标准,在协调和密切会计与审计的职能联系中更好地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首先,在保证会计与审计各自职能标准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要加强自身的软件应用和分析水平,在事前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审计过程中避免会计与审计两者间程序设计、开发及操作方面不协调状况的出现,防止在系统在投入使用后再进行改进,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其次,审计人员直接参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过程,监督系统开发过程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保障电算化系统及其处理的合法性、有效性、可靠性、保密安全性和可审性以达到会计管理需要应有的质量。 

4.完善审计内容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履行的经济检查、评价及监督的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不难看出,电算化下的审计除了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及输出的会计数据进行审查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殊性及其固有的风险使审计面临着在与传统会计条件下不同的审计内容,扩展了审计的内容。一是,会计电算化软件质量直接决定了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整体水平的高低,需根据审计实际操作情况增加审计审核窗口,重点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合法合规性、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及稳定性进行审查,了解掌握被审会计电算系统的各种功能和程序设计,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其次,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控制的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两个方面的测试和评价,审查是否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机器设备使用控制制度规范及操作流程规定、系统工作环境是否完善等。第三,为保障获得正确的财务数据,审计人员必须实现对财务软件的所有模块及相应流程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观察,必要时要进行手工复核方式。 

5.改进审计方法 

在知识经济时代,积极采用集信息技术、财务手段、环境评估等多学科知识的技术方法,革新审计方法及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进行审计,实现由手工操作向电算化处理的转变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一是,审计人员要充实认识到计算机作为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审计工具的积极作用,自觉通过参与培训或自觉等方式提高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采用专业软件实现更快速、更有效地对相关会计信息的查阅、核对、分析等各项审计内容。其次,可组织各方面专家,包括会计专家、审计专家及计算机专家等组织专门小组,加强各种通用、专用审计软件和辅助审计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在吸引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我国各类商品化审计软件的功能,尽快研制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软件以满足实际电算化系统审计的需要。第三,借鉴发展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经验,大力发展审计软件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电算化审计软件在实际审计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及普及,逐步推进我国审计工作电算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6.积极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审计人员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不论是从系统的复杂性还是信息处理的综合性,都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除具备传统的会计、审计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备掌握计算机、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知识,能够进行有效的系统分析、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等等。特别随着我国电算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审计人员要切实认识到新形势下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挑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在电算化条件下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提供更为客观、真实、准确及有效的审计信息。 

 

参考文献: 

[1]胡晓翔,李宗快: 会计电算化审计现状及其完善[j].商业时代,2009,15 

[2]李想:浅谈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及其对策[j].中国商界,2009,7 

[3]黄淼: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面临问题[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1 

第4篇

摘 要 电算化会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电算化会计的条件下,由于会计手段和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对审计工作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审计工作也必须及时转变,以适应电算化会计的发展要求。本文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以及当前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我国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加强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 审计 对策

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会计核算全面实行电算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在给会计核算带来快速方便的同时也给审计带来了新的问题和要求。会计核算由手工核算转变到以计算机为主的处理程序,核算方式的改变势必也带来了新的会计电算化风险,比如会计软件风险,计算机舞弊风险,职业道德风险等等。应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的各方面问题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电算化会计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国际审计准则15》――《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中指出:“在电子数据处理的环境下,并不改变审计的总体目标和范围。但是,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财务资料的处理和存储,并可能影响这个单位为达到适当的内部控制而采用的组织和程序。”

电算化会计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内容发生改变

在手工条件下,审计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对纸面信息进行核对和检查,责任归咎到每个处理人员,因此责任容易确定,结果也较直观。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不但要对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对电算化系统输入的原始数据、打印出的会计数据及存储在计算机内部磁性介质上的有关数据文件进行审计,而且还必须对计算机系统程序进行审计。此外,与手工会计处理系统不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质量的审计。

2.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复杂,审计对象也更多更复杂,企业审计人员只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胜任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的。因此,企业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的政策、法规等审计依据外,还应掌握一定的电子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

二、我国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绕过计算机审计

绕过计算机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忽视计算机内部的处理和控制,只针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和打印输出的凭证、账簿、报表及有关资料进行审查。计算机仅仅相当于一个输入输出和打印工具,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给审计人员带来的转变仅仅是从前的手工账变为机器打印的各种会计数据,由人工填写变为打印输出,审计人员的审计完全是绕过了计算机。

很明显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审计风险和局限性:1.使审计工作滞后。2.绕过计算机审计模式所取得的审计线索和审计证据不充分,审核范围有限。3.审计结果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2.手工审计方式依然普遍

我国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的应用于仍局限于基础的文字处理,并没有将审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计算机运算快、精准率高、储存功能强大的优点。审计人员的工具仍主要是纸、笔、计算器。在审计的过程中,抄录明细表和记账凭证、计算加总、复查核对等简单的脑力劳动仍然占审计工作人员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

三、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加强审计工作的对策

1.制定和完善相关准则

根据新形势,制定新的审计准则,以适应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新情况。如电算化系统开发准则,审计软件功能的规范和开发准则,新形势下内部审计控制准则等。在制定这些准则时,注意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又要综合考虑我国实际情。

2.注重相关宣传,加强审计专业人员的培养

针对目前我国审计人员对电算化审计工作认识不足的情况,应加大相关宣传力度,重点加强该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育,使审计人员扭转观念。同时,审计机关应注重从多渠道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以适应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审计的要求。对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既包括对审计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养和财务知识、审计知识的更新,也包括对计算机专业人员财务知识和审计知识的培养和计算机知识的更新,促进两者及早合二为一,真正适应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的需要。

3.加大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理论研究

当前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计算机审计研究严重落后于实践发展的需求,缺乏先进理论指导,难以有效指导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有序高效展开。因此,在强化基本理论和审计目标研究的基础上,加快新形势审计理论的研究,不断总结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经验和做法,拓宽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要加快对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及技术等的研究,以进一步指导和实现计算机审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运作。

四、总结

电算化会计的快速推进,要求审计工作能够很快适应这种形势的发展,因此,审计工作应该保持与时俱进,尽快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保证在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能够顺利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翔.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研究.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第5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对策

本论文是通过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一些弊端,近而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在观念、理论研究、人才、软件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在应用中的相应对策。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认识的不到位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会计以手工记账、算账为主,从古至今已习惯于这种工作方式。而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呈主要因素,会计人员呈次要因素。同时,外部环境形成了“工作的达标、检查都是以机型的好坏作为评价标准”的风气。因此,各单位不断地更新提高计算机系统档次,却缺乏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

2.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

会计电算化的专业内容,是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一个交叉学科,偏重于会计,实践操作又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因此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一方面加强会计理论的学习,另外一个方面还要从会计软件和相应专业软件入手,加强计算机的操作水平练习。所以在实践当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要么重理论,要么片操作,导致了部分会计电算化人员专业技能“瘸腿”,不够全面,具体表现问题如下:

(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很多资历深的传统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很熟悉,对于计算机知识却了解有限,而年青人恰恰相反。

(2)计算机培训教材的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软件操作系统也有很大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大多都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并不能很好的适用于实践。

(3)在工作中,各单位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及定期考核,不能让其与社会的快速变化接轨。

3.会计软件存在的缺陷

会计软件的好坏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财务上有些数据是企业的机密,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命运,但当前大部分软件的系统都没有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可想而知,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干扰,恢复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要恢复原数据就更是问题。

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

很多企业的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工作由受过计算机培训的主管会计人员兼任,这些人员有直接修改数据的机会,使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受到了很大威胁。

二、提高我国电算化发展对策

1.更新对会计电算化的观念

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许多管理者片面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对企业管理的深刻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而且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2.加强对复合型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为实现会计电算化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关键,不断改革人才教育培养制度,多方面、高层次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首先,在各高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及培养方向,使毕业生成为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会计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掌握会计电算化应用软、硬件的开发、改进、维护等问题;其次,对在岗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进修,使他们能较系统的了解与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最后,对于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的维护对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程有较大影响,因此在人员使用上,应尽量聘用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人员,利用他们的实践经验就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3.加大软件开发力度

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会计信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发挥出来。要加大软件的开发力度,只有开发出较完善的通用财务软件,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另外,现行会计软件虽然已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度,但总体上讲,模块内容、功能不强,不能适应财务管理的需要。因此要逐步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强具有管理的模块,结合网络开发更加高效、安全实用的会计软件。

4.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财务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通过计算机程序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实体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内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病毒的防范与控制和加强审计监督等。

三、提高自身系统功能的网络技术

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网络功能,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技术优点,结合网络为财务管理提供更多服务,我们可以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网络管理的模块,设计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差额分析、图表分析、网络互助等财务分析模块,资金需求供给预测模块等等。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最终会与国际接轨。而互联网将延伸至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的管理范畴,网络技术又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彼此共享,实现远程得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工作处理,实现动态进行会计核算的在线财务管理,使移动管理最终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高腊生,田细菊.财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及其创新[J].财会通讯, 2005, (5): 82-83

[2]吴介军,龚福和.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中的几个关系[J].财会月刊(综合), 2005, (8): 13-14

[3]杜强.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03)

第6篇

( 一) 提高电脑应用水平和审计业务素质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较系统的审计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水平。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不懂得电脑的审计人员因审计数据的异化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审计; 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就不能识别和审查其内部控制; 不懂得使用计算机,就无法对计算机内存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会计电算化在不断向前发展,审计人员必须经常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式下新技写作论文术应用的企业审计工作的需要。

( 二) 引进审计电脑辅助软件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资料的归集和反映与手工处理系统时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的内部安全控制方式有所减弱,这就要求引进电脑辅助软件的应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职能。审计电脑辅助系统较之于会计电算化系统,二者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提供财务信息,审计电脑辅助系统主要是辅助审计人员完管理会计软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较困难,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但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解决管理会计手工操作难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同时,也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奠定扎实的基础。

( 三) 在发展电算化会计的同时更要重视对电算化审计的研究,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特别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电算化审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与挑战,网络时代审计的创新远远不应局限于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审计业务上,应是整个审计理论框架与实务的全方位的创新。网络时代号召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在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全球化经济中,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 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 ,对网络时代的审计创新进行全方位的开拓,以保证与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同步。

( 四) 随着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财务软件智能化必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在系统中除了设计有数据库外,还有方法库,其中预先放置了各种决策方法,可以快速运用这些决策方法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得出在不同决策方法下的系统运行结果,从而为用户得出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从理论上未说,如果方法库中放置了足够多的方法,那么,系统便能提供足够多的决策帮助。

( 五) 加强网络环境下电算系统的管理设立防火墙、电子密钥,采用网上公证,分高监控与操作等办法来实现系统内部的有效牵制。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顺应信息时代潮流

( 一) 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会计软件的网络化目前大多限于局域网,信息传输的范围小,制约电算化会计效能的发挥,未来的电算化会计将向着广域网的方向发展,信息传输范围大大增加,使会计数据的异地共享成为可能。会计电算网络化将从原来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共享,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财务信息的传递转变到与外部相关机构的信息共享、与全世界进行信息交流。网络会计环境是一个集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用户和银行等机构为一体的网络体系。

( 二) 会计电算的发展要适应电于商务发展的要求电子商务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贸易活动。电于商务是21 世纪贸易方式发展的方向: 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业务数据能够自主地进行双向交流,企业建设自己的电子账簿和电于银行账户划拨资金,企业采购、发货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确认。它正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外部各方面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在网络时代,电算化会计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将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 三) 会计电算化新领域———在线财务报告在线报告是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其特点是利用国际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体,将网络页面数据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交互性。在线报告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财务报告顺序结构,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建立了超链接,人们可以借助相关链接主动而迅速地搜寻所需信息,企业还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财务报告。在线报告改变了信息披露方式。由于信息链的建立并不局限于财务信息本身,其范围可以覆盖所有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方面,提高了不同信息处理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在线报告在美国应用较为广泛,从其现有的在线报告来看,它们往往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出现在互联网上,而是融合于整个企业的经营情况介绍之中,与各种营销

统计数据及其他非数量化信息一起向关心企业的公众展示企业的综合经营情况,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脉搏以及业务活动。总之,在线报告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实时追踪,便于财务报告的需求者及时掌握相关企业的第一手资料,为本企业的理性决策提供了方便,实现了企业的在线管理,并利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三、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内容

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工作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一) 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 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

( 二) 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

( 三) 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账和机内日记账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四、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程序

第7篇

论文摘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技术、审计准则和审计人员多方面产生了影响。要逐步推进计算机审计,以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资源和信息共享,降低审计风险,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维护经济秩序和促进廉政高效政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会计电算化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采用会计电算化来进行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同时,也给现代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审计的影响和审计应采取的对策就成了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实施计算机审计以防范检查风险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数据一般有两种存在方式: 

一种是由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打印输出功能将有关的会计资料打印出来,形成分类的书面会计账簿资料; 

另一种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全部会计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上。 

能够打印出来的资料只有少数,大量的会计资料只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或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的改变使许多手工条件下的审计线索发生改变,客观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充分利用发挥计算机的功能,深入系统的内部进行测试和审核,控制检查风险。 

在对证、账、表进行审计时,除了结合通常手工对系统进行审计的方法和手段外,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信息失真的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需要在测试系统程序控制的基础上,每次审计时都利用实际数据或模拟数据测试被审单位的系统程序,将测试的结果数据与正确的或应当出现的结果进行核对,进一步检验被审单位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的可靠性,检查各项公式的设置是否正确。 

进行实质性测试要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尽可能使用审计专用软件实现会计数据从会计核算软件到审计软件的转换,由审计软件来完成大量的复核和核对工作,审计人员应着重对审计项目的有关数据重新组合,运用有效的审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不断地修改、充实和完善审计计划,执行切实可行的审计程序,深层次地审核审计单位会计数据的真实性,识别虚假或失真的电算化会计信息,控制误受风险以全面实现审计目标。 

2计算机系统环境不可忽略详细审计 

存储在计算机内的电磁介质中的凭证数据肉眼不可见、易逝和修改不留痕迹等特点特别使人们对其安全可靠性怀有疑虑。 

当审计证据的相关与可靠性较高时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较少;反之,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较多。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可靠性控制得不到保证时,就必须有足够多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报告。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表明,尽管会计人员在组织与管理、操作、输入与输出等方面实施各种控制,以增强会计数据的可靠性,但当其对机内数据进行审查时,总将其与纸质凭证再作验证。从长远看,如果纸介质终究要被电磁介质所替代,因而可能带来更大的审计风险。 

3测试内部控制制度以防范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是原始凭证的形成和授权、数据输入、程序与数据库的修改、输出信息的使用和分配等出现错误或人为侵害的可能性。只有内部控制制度可信时,审计风险才能确认为较低水平,才能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和程序,否则就宜采取替代的测试方法,进一步扩大测试的范围。 

因而,在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审计时首先要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核和评价应从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两方面的测试与评价进行。程序控制的责任者是软件开发部门。对本单位自行设计开发的电算化系统,应结合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档资料如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准、系统设计资料,审核系统的开发计划是否经过严格审核,仔细研究调查后方可实施,在开发过程中是否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工;对外购的商品化软件则应重点审查该系统是否通过评审或鉴定,为适应被审单位特殊业务所作的调试是否经有关部门的确认。 

首次审计时不论软件是自行开发还是外购,都要根据系统的流程图、源程序、编程说明、用户使用手册等资料依次检查系统对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存储与输出,系统的初始化、维护与安全等各项操作所设置的关键控制点是否合法、合规、合理。 

制度控制的责任是会计软件的使用单位,是由人工实施的控制,独立于系统软件对制度控制的测试与评价应注意:审核被审单位是否根据本单位实施电算化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组织机构模式,在电算化系统内部合理的设置岗位,进行不相容职责分工控制。注意被审单位的机构模式是否根据本单位的规模、管理方式及发展方向,恰当地选用了集中管理模式,或分散管理模式,或集中管理下的分散模式; 

电算化部门内是否遵循内部牵制原则相对独立,根据需要进行了合理的职责分工,如系统员、系统维护员、程序员、操作员、数据控制员、数据管理员之类的职责分工;各岗位人员的素质是否确实能够满足开展电算化工作的需要;审查系统工作环境的控制是否完善,是否建立和健全机器设备使用控制制度,是否制定和执行操作规程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和评价系统的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的薄弱环节,确定内部控制制度对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帮助确定合理的审计程序,决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和范围,减少和防止电算化系统的审计风险。

4制定和完善新的审计准则 

我国在审计方面制订了许多规范性文件。但是由于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准则中的某些已不适应实际情况,一些新增审计内容在审计准则中又缺乏相应的条款,如电算化系统开发审计准则,新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审计软件功能规范和开发准则等。在制定新的审计准则时,要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大力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在制定具体准则时应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应对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1)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2)审计证据的收集;3)计算机审计过程及相关的审计技术;4)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等。 

制定有关电算化审计准则和制度,是目前审计工作的迫切需要。 

5开展审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由于计算机处理和手工处理有很多不同点,从而产生了许多独特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和工具。计算机审计注重对业务事项和处理过程进行证据收集,如要收集符合性测试的证据,一般是通过模拟数据进行测试形成要收集的证据。 

因此,要大力开展对计算机审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如审计管理计算机技术、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测试技术、数据库或数据文件的审计技术、应用软件的审计技术、系统开发和维护的评价技术等,特别是内部控制的测评技术,以尽快实现利用计算机审计。 

6加快审计软件的开发 

审计软件是计算机审计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没有良好的计算机审计软件是很难开展实际的自动化审计工作的。 

审计软件的功能应具有针对会计程序本身合法性、正确性的审查功能;具有对机内会计数据文件的一致性、正确性的检查功能;具有验证会计报告的可信程度及会计软件内部控制措施的可靠性功能;具有审查审计报告、审计文书自动编制整理功能等。 

进而解决审计电算化滞后的实际问题,做到审计技术与会计电算化同步。利用计算机快速分类、检索功能、存储能力编制审计程序,可以进行大量的审计比较、抽样及核对工作,收集审计证据,减轻审计人员工作强度;事先用计算机设计测试案例,后用于测试被审单位的会计程序和数据文件,能够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审计员利用计算机存储有关法规条例、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等,随时调用,便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利用计算机对审计资料进行统计汇总,编制打印各种统计表、审计文件,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软件既可以加快审计工作的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规范化工作。但我国审计行业的审计软件很少,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应加大对审计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同时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开发或独立开发审计软件。另外,要加强国际交流,引进计算机软件技术,缩短计算时间。 

7加快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审计人员必须要更新知识,不仅需要会计、财务、审计、工程技术知识和技能,熟悉审计法规,及其他审计规范准则外,还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知识,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和电算化系统评审技术,电算化审计软件的开发使用和维护技术。 

审计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和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以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为此可采取的措施有: 

7.1对现有审计人员在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及计算机审计技术等方面加以培训,使他们能胜任审计工作; 

7.2购买必要的审计软件,对复杂的财务软件的审计聘请计算机专家进行辅导;开展审计的正规课程,借助高校的师资力量; 

7.3开设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控制用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等相关的课程,加强计算机审计配套课程的教育。 

7.4同时适当借鉴适合我国国情的西方审计理论和方法,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8结束语 

由上述可见,会计电算化给审计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传统的手工审计已不能适应电化的要求。开展计算机审计是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新课题和新任务。一方面,逐渐实现审计手段的计算机化,即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机所办理业务的审计。另一方面,审计部门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和档案、报表、信息处理、预策、决策等工作也逐渐的实现了计算机化。 

运用计算机审计能够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时效;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项目质量;突出审计工作重点,丰富审计手段;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计算机审计的范围将更加广泛,并日益渗透到各个行业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 

第8篇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议。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记账、算账、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预测、决策等过程。发展会计电算化有利于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作用。但是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非法操作可能不留痕迹,难以发现,稍不注意就会给单位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如果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遭到破坏,将会严重影响单位的正常业务活动。因此,对会计电算化的内部防范和控制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使传统的会计系统、组织机构、会计核算及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尤为明显。

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内容及形式与手工会计系统存在差异。在传统的手工系统下,控制的内容主要针对经济事项本身的交易,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控制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员的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的内部牵制制度来实现的。而在电算化系统下,业务处理全部以电算化系统为主,出现了计算机的安全及维护、系统管理及操作员的制度职责、计算机病毒防治等新内容。另外,电算化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业务人员可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或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由此引起失控而造成损失。

2.内部控制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在电算化系统下,由于会计信息的核算及处理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控制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控制对象原来为会计处理程序及会计工作的相容性等,会计资料由不同的责任人分别记录在凭证账簿上以备查验,是以对人的控制为主;而在电算化系统下,会计数据一般集中由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进行处理,而财务人员往往只负责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和编码,并对计算机输出的各种会计报表进行分析。这样,内控对象转变为对人与计算机二者为主。

3.控制的实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以人工控制实现。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则具有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程序发生差错,由于人们对程序的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增加了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现,从而使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加大。

4.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缺乏交易处理痕迹。手工会计系统中严格的凭证制度,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逐渐减少或消失,凭证所起到的控制功能弱化,使部分交易几乎没有“痕迹”,给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

5.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存储电磁化。电算化系统下,原先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的凭证、汇总表、分类表等书面档案资料被计算机自动生成的会计信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如光盘、硬盘等),是肉眼不可见的,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而不会留下痕迹;另外,电磁介质易受损坏,加大了会计信息丢失或毁坏的危险。

6.网络的迅猛发展及其在财务中的进一步应用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网络技术无疑是目前it发展的方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也不可避免受到其深远的影响,特别是internet在财务软件中的应用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目前财务软件的网络功能主要包括: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网上支付、网上催账、网上报税、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银行等,实现这些功能就必须有相应的控制,从而形成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新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许多企业中,虽然会计电算化系统已投入使用,但其相应的内部控制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

1.电算化系统下的会计及电算化岗位的职能权限问题。操作权限控制是一种基本的内控手段,在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业务处理大部分由计算机操作,人为控制减少,削弱了会计审核功能。有些单位的各岗位操作权限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有的操作员可以以不同的身份进入系统操作,使分工控制名存实亡。

2.会计人员因主观原因或技术因素造成非法操作或操作失误。这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的主要任务,因其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等很容易被仿造、复制和修改,而不会留任何痕迹,所以某些人员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利用职务之便或不按操作规程进行非法操作,如通过冒名顶替、盗取密码等手段来非法改动、销毁会计资料,给单位造成严重损失。同时,由于单位的业务人员素质不高、操作制度不规范等原因,也会造成很大风险,因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是高效自动的,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引发其他环节一系列的错误。

3.会计软件的安全性及保密性问题。现有的软件系统在设计、开发阶段普遍存在重功能轻安全的现象,以至软件投入运行后存在着安全隐患,如数据库呈开放状态、易于打开等。电脑的系统数据和会计信息资料有面临被不留痕迹的浏览、修改的风险,而现在许多单位缺乏操作的记录功能,出现问题后不便于追究责任。

4.会计资料的备份和保管不及时、不规范,导致财务数据丢失。在会计电算化法规中明确规定,单位应坚持每天双重备份,并分人分处保管。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并没有真正落实,也没有及时打印并按规定保管凭证和账簿,致使电脑一旦出现故障或磁性介质损坏时,部分会计资料就会丢失,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5.缺乏专业的系统维护人员。目前,许多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缺乏;而系统的维护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熟悉,但对会计业务不够了解,使得在系统运行中的故障不能及时分析、排除。

三、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建立全面规范的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

2.加强组织和人员职能控制。由于电算化会计功能的相对集中,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

所谓组织控制就是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通过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可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企业实行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以适应计算机系统要求。会计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与原手工系统基本保持不变。电算化岗位一般可分为系统管理、系统操作、凭证审核、系统维护等,这些岗位也可以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来兼任,但必须对职权不相容的岗位进行明确分工,不得兼任,同时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如专职系统操作员不能接触系统设计文件,不能兼任会计及审核工作;系统维护员不得担任系统操作和会计工作等。

3.加强系统程序操作控制和系统文件安全管理控制。为了保证系统会计数据不被随意操作,要加强系统操作和安全管理控制。从内容上来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设置操作权限、制定上机守则,禁止非操作人员操作;制定内部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如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输入计算机的措施,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未经核对而登记机内账簿的措施;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建立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制度,形成上机日志;健全并严格执行防范病毒管理制度等。另外,系统文件由专人负责保管,使用和修改必须经过有关领导审批,与系统无关人员不得接触系统文件,从源头上控制会计数据信息的作。在系统开发阶段,要设置对系统操作痕迹留有记录的功能,特别是对已入账的凭证,系统只能提供留有痕迹的更改功能,对已结账的凭证与账簿以及机内账簿生成的报表数据,系统不能提供更改功能等。

4.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企业应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做好会计资料的收集、保存和调用等方面的工作。财务部门对于已输出的磁性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应及时加贴外部标签,指定专人妥善保管、存档,并定期检查、复制,对会计档案的调用要有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另外,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等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5.加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会计电算化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它涉及到财务会计知识、计算机运用、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等方面知识。因此,要经常对财务人员开展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风险的防范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更加有效地防范会计电算化内部质量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