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药论文

医药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3 09:50: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药论文

第1篇

1.1药物载体药物的控制释放涉及医学、药学、生物学、材料学等诸多领域。药物传递系统(drugdeliverysystem,DDS)是将药物或其它生物活性物质与载体结合,使药物通过扩散等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以某一速率释放到环境中或者输送到特定靶组织,对机体健康产生作用。DDS可被加工成不同的控制释放体系,如片剂、膜剂、胶囊剂、微球剂等。HA酯化后,表现出新的理化特性,如稳定性提高,能形成微弱的胶体网状结构,甚至形成纳米尺寸的自聚体等,可与目标药物通过物理作用结合。HA酯化衍生物制成薄膜、纤维、海绵、微球,可用作药物控释的载体材料[12]。

1.1.1靶向载体:HA的天然受体细胞黏附分子CD44在肿瘤细胞表面高度表达,2者主要在细胞表面结合[13]。尽管HA分子上的单个CD44-HA结合结构域对CD44的亲和力非常低,但在细胞表面存在着众多紧密排列的CD44受体,能与HA高度重复的二糖单元结构结合[14]。对羧基的修饰低于25%的HA衍生物,仍可有效地通过HA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摄入至细胞中,因此轻微修饰的HA衍生物可应用于胞内传递靶向给药,拓展了HA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15]。目前上市的HA载体药物仅韩国LG生命科学公司生产的DeclageTM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市场仍有极大的挖掘潜力[16]。

1.1.2薄膜载体:膜剂可适用于舌下、口腔、阴道、口服、体内植入、皮肤和粘膜创伤等各种途径和方法给药,以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Lisbeth等[17]用4种酯化程度不同的Hyaff11膜作为药物载体,比较泼尼松龙眼部给药释放度的不同。实验结果显示:Hyaff11p25亲水性最强,药物释放初始浓度最高;给药2h后Hyaff11p25药物浓度降至30μg/mL,Hyaff11p75给药3h后,药物浓度降至30μg/mL,而Hyaff11持续给药效果最好,给药后8h内,药物释放度维持在45~72μg/mL。现已有专利[18]利用HA酯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将其作为角质细胞和二肽基肽酶-4(dipeptydil-peptidase-4,DPP-4)抑制剂薄膜载体,厚度为10~500μm,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糖尿病伤口。

1.1.3微球载体:微球是指药物溶解或者分散在高分子载体材料中,形成微小球状结构,粒径在1~250μm之间,对特定器官和组织具有靶向性及药物释放的缓释性,是缓控释剂型研究的热点。相比其它剂型,微球输送体系表面积较大,载药量提高,且微球与粘液亲和性较高的,可增加药物吸收和靶向性。水溶性Hyaff微球可由喷雾干燥法[19]制备,非水溶性Hyaff微球可由溶剂萃取法制备。也可采用超临界溶液迅速膨胀(rapidexpansionofsupercriticalsolutions,RESS)法和超临界流体反溶剂(supercriticalfluidanti-solvent,SAS)法[20]制备HA酯化物微球。Elisabetta等[21]用溶剂蒸发法(solventevaporationmethod,SEM)制备Hyaff11p50载药微球,Hyaff11p50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化网状结构,包裹模型药物色甘酸钠、甲硝唑及氢化泼尼松琥珀酸钠,平均粒径为6.4μm。实验中模拟多种体外模型给药,均表明Hyaff11p50载药微球能够缓释药物,释放过程符合扩散动力学。

1.1.4纳米载体:在微球载体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将载体尺寸缩小至纳米级。理想的纳米载体在血液中不被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system,RES)系统清除,有足够长的滞留时间[22],并能利用实体瘤组织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nhancedpermeabilityandretentioneffect,EPR)在肿瘤部位聚集,最终通过扩散、胞吞或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23]。HA与单硬脂酸甘油酯酯化得到HA-单硬脂酸甘油酯(HA-glycerylmonosteatate,HA-GMS),形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该多层载体的粒径为40nm左右,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及药物包封率。与壳聚糖纳米粒组相比,小鼠乳腺癌细胞4T1(mousemammarycancercell,MMCC)对HA-囊泡具有更好的内吞作用[24]。该载体可用于纳米透皮给药系统的肿瘤治疗。通过酯键将5β-胆烷酸连到HA骨架上,使HA成为两亲性物质,疏水作用使得HA衍生物在生理条件下形成纳米级别的自聚集体(HA-nanoparticles,HA-NPs)。荧光标记得到CY5.5-HA-NPS,加入至高表达CD44受体的口腔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SCC)SCC7癌细胞中,可在胞质中观察到强荧光信号。荷瘤小鼠给药,近红外观察显示2d内血液中CY5.5-HA-NPS选择性地向肿瘤聚集,且粒径小的纳米粒效果更好。该实验揭示了HA衍生物作为癌症治疗药物纳米载体的潜[25]。

1.2前体药物前体药物系指经过生物体内转化后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载体与目标药物直接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形成前体药物,在体内通过酶解或水解作用将药物释放出来[26]。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HA可作为缓释给药体系的良好载体。同时HA对肿瘤细胞表面CD44受体的靶向性,可加强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27],并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以上2方面的优势,使得HA适合与药物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良好的载体前体药物,属于目前热门研究领域[28]。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是一种亲脂性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与HA酯化形成前体药物后,能提高药物水溶性。ZhaoY等[29]用透析法比RAPA和前体药物HA-RAPA的释药能力:RAPA和HA-RAPA在PBS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中的半释期分别为0.16h、7d,HA-RAPA在血清中的半释期为1.5d,延长了药物释放时间,达到缓释目的。姜黄素因其抗癌功效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但水溶性差导致生物利用度低。Manju等[30]用1∶1的H2O/DMSO作溶剂,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icyclohexylcarbodiimide,DCC)及4-二甲氨基吡啶(4-dimethylaminopyridine,DMAP)作助剂,使姜黄素的羟基和HA的羧基直接反应,产物在水相中形成胶束,且在生理pH环境中的稳定性提高。紫杉醇是一种天然抗癌药物,为解决水溶性差的问题,Galer和Sano等[31]对HA-紫杉醇前药的活性做了进一步的研究。HA-紫杉醇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andnecksquamouscellcarcinomas,HNSCC)细胞株OSC-19和HN5的体外抑制能力与紫杉醇相似,但体内研究显示,HA-紫杉醇给药的小鼠肿瘤组织中TUNEL细胞增加,微血管密度降低,比紫杉醇单独给药具有更好的肿瘤抑制能力。丁酸可引起细胞分化,抑制人类多种肿瘤的生长[32]。丁酸盐最主要的问题是在血液中的清除率快、半衰期短,导致其在体内不能达到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限制了其临床应用。Coradini团队[33]将丁酸酐和低分子量HA的三甲基吡啶盐,在含有二甲基胺基嘧啶的DMF中反应,从而将丁酸连接到HA上生成HA丁酸酯,延缓其在体内的释放、代谢速度。同时利用HA与肿瘤细胞表面特异受体CD44结合的能力,增强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作用。该团队[34]改进合成工艺,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体外试验中,透明质酸丁酸酯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on-smallcelllungcancercellline,NCI-H460)和转移性亚克隆(NCI-H460M)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是丁酸的10倍。硫辛酸(lipoicacid,LA)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但是在体内代谢迅速。Picotti等[35]把LA溶于N,N-二甲基乙酰胺(diMethylacetaMide,DMAc)中,加入1,1’-羰基二咪唑(carbonylimidazole,CDI)活化羧基得到硫辛酰基咪唑(sulfuroctanoylimidazole,SOI)。HA溶于甲酰胺溶液,加入催化剂二甲氨基吡啶(dimethylaminopyridine,DMAP)及SOI,反应产物经磷酸二氢钾中和,透析纯化,冻干保存得到透明质酸硫辛酸甲酸混合酯(mixedlipoicandacidformicestersofhyaluronan,Lipohyal)。用黏度测定仪测定显示:Lipohyal的代谢时间明显延长;芬顿实验表明:LA浓度为0.4mmol/L时达到50%自由基清除率,而Lipohyal只需0.26mmol/L,提高了抗氧化能力。

2展望

第2篇

关键词:医药专利;新药开发;知识产权

药品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建国以来,我国经过了50多年的建设,在医药行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生产国。但是,数十年来,我国医药工业生产的药品,基本都属仿制国外医药研究成果的品种。对外开放以后,我国已与美国达成知识产权协议,并重返世贸组织,医药工业已不能依赖仿制。因此,创制新药便成为中国医药工业必由之路。众所周知,创制新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科技人员参与,以及较先进的设备及足够的投入。此中,信息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仅对如何利用专利信息,开发和创制新药谈自己的认识。

1医药专利文献信息是创制新药的源泉

专利是国家专利管理机关依法授予专利申请人独占实施其发明创造的权力,专利文献则是为申请专利权而撰写的专利说明书。专利文献记载了人类90%以上的科技发明成果。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报道,世界上每年的科技发明成果中有90%~95%在专利文献中都可以查到,而专利文献中报道的科学发明创造,约有70%的内容是其它文献上不予刊登的[1]。目前全世界已公开和批准的专利申请超过3000万件,其中2300多万件专利已超过法定保护期限,或因种种原因提前失效,可供读者无偿使用,已成为全人类的公共知识财富。由于专利的地域性,对没有到中国来申请专利的发明,或虽来申请但我国没有批准授权的专利以及授权后不按期交维持费的专利,我国均不予以保护,即在我国可以无偿使用。可以说,专利文献信息是医药企业创制新药的重要来源,不注重查阅专利文献,就可能失去获得这些信息的契机。

2专利文献具有其他科技文献无法比拟的优点

2.1内容详尽专利说明书对发明技术所属的领域、背景、目的、实质、图解、最佳实施方案以及大批量生产的实施条件等均公开,使得专业人员能看懂,并据此实施该项发明。

2.2内容新颖,数量齐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于受理专利申请后18个月时[2],先公开出版专利申请说明书,并建立专利文献数据库和专利文献工具书,便于读者查阅。

2.3文种多,便于阅读国外专利,尤其是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的国家专利,大多是一项基本专利同时又有若干项相同专利,即同一项专利可在其优先权期间,到其他国家申请专利权,并采用该国官方语言,这样阅读者可根据自己所精通的语言选择相关的专利说明书。

2.4专利文献是法律文件每份专利文件都是法律文件,它决定了一项发明创造受到法律保护的技术范围、时限及地域等。通过专利中的法律信息可以了解专利保护的客体及其权利范围;一项发明创造是否获得专利权;保护的地域效力;优先权及其范围;专利权是否仍然有效;获得许可证情况;一件专利的专利权人;一件专利的时间效力以及其他相关法律信息等内容。这些信息对于技术开发、专利许可证贸易以及技术引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3专利信息在创制新药中的作用

3.1利用专利信息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专利文献是世界上反映药物科技发明成果发展水平最迅速、最系统、最全面的信息资源。企业在技术创新立项之前进行专利检索,了解和掌握这些专利文献,可有效利用各国制药的先进工艺技术,对自己药物研究的技术创新提供明确方向,避免立项研究处于低起点和低水平;避免研发项目的技术内容与他人专利相碰撞,造成侵权;避免重复研究开发,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研究他人专利,可迅速借鉴相关技术,汲取精华,去其糟泊,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的内容。在研究开发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注意运用专利文献,不仅能提高研究开发的起点,而且能节约40%的科研开发经费和60%的研究开发时间。欧洲专利局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欧洲的十几个专利条约成员国中,由于在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中利用了专利文献,避免了重复研究,每年可节约研究开发经费300亿马克[3]。

3.2以他人专利技术为起点,改进工艺设计技术,衍生出新药目前,国际上新药创制大致有三大类型:第一类是创制新颖的化学结构类型,即突破性新药的研究开发。这一类型创新药的成功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而且每一种突破性新药的出现都能使化学药物前进一大步。但是,开发研制这类新药需要花很多的钱。据国外估计,开发出一个新药平均花费1.5亿美元。研究过程往往遇到不少曲折和失败,需要很长的研究时间,一般耗时约10年以上。而且在研究过程中还要承担失败的风险。但是一旦成功,有些药物的年销售值可达10亿美元。第二类是延伸性新药的研究开发。即针对已知药物的缺陷或不足,对其进行结构改造。通过化学修饰,创造出专属性更强、疗效更好、安全性更大,理化性质得到改善、给药方便、稳定性高,或者生物利用度更高乃至具有定位释放性质的衍生物、类似物或药物前体。如我国在青蒿素之后又相继合成了青蒿素琥酯、蒿甲醚、二氢青蒿素等衍生物,这些衍生物就属于此类药物。第三类是创制“me-too”新药(模仿性新药)。即在不侵犯别人专利权的情况下,对新出现的、非常成功的突破性新药进行较大的分子改造,寻找作用机制相同或相似,并在治疗上具有某些优点的新化学实体。医药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高效益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依据我国医药企业目前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准,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模仿性创新药(me-too)仍是多数医药企业进行药品研究开发的重要途径。模仿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运用专利的公开制度,以率先者的创新思路和行为为榜样,以其开创的产品为示范,吸取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消化吸收掌握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开发出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例如日本生产的小柴胡冲剂,就是用的我国老祖宗的处方和我国出产的中药材,而其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超过我国所有中成药的出口总额;1976年上市的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以及后续的模仿创新品种雷尼替丁,1993年在全球销售额达40亿美元。1981年上市的ACE抑制剂卡托普利1993年销售额10亿美元以上[4]。

3.3利用超过专利保护期或失效专利开发新药药物科技工作者在系统调研自己所从事研究领域的药物专利文献基础上,应着重学习、消化和吸收无效、失效和即将失效的具体药物专利技术资料,了解其中最新工艺技术与设计方法,在借鉴反映当今最新科学技术水平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开拓自己的研究思路,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项目,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并在该项研究国内外现有最高起点上,改进他人设计方案中工艺技术的缺陷,至少可形成改进发明或组合发明的专利,甚至可形成开拓性的发明,在申请专利后继续对自己已有专利进行后续改进,再申请专利可延长相关产品独占性保护期。例如,第2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工业技术水平总体落后于美国30年,20世纪从50年代起,日本开始大量引进先进的专利技术,并且在引专利技术时,其各行各业的科技人员其中包括药物研制人员通过对大量无效、失效和即将失效的专利技术潜心钻研、对比分析后,发挥个人才能,更新改进设计方案,又从他人基本专利中衍生出具有日本特色的专利,技术水平虽不太高,但产品的经济效益却十分可观。这种向他人学习后在模仿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使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和专利大国。几十年来,日本平均每年有3~6个新药在世界上市,其数量和美国相当或次于美国。

3.4保护知识产权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充分利用专利文献信息,并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外制药企业研究的主要课题,并有专人负责。例如,美国制药企业内有专司此事的律师与经济师,日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的创药研究部设有ROR研究部。因此,我国也应强化这方面的研究。由于我国的专利工作起步较晚,不论制药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从事新药研究开发的科研人员,对专利的整体认识和技术把握都有待于提高和改善。制药工业部门,由于长期受仿制研究思路的束缚,创新意识不强,这既不符合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的现有基础和水平,也将阻碍创新药物研究的振兴和发展。对科研人员而言,其专利意识不应体现在对条文的理解,而且要落实在整个研究开发过程中。要重视对某些基础性研究尤其是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专利保护。基础性研究是高技术产业的先导,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某些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新药研究开发往往分布于不同系统和部门,对研究成果的认定标准各不相同。一些具有应用开发前景的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仍然仅作为学术。例如一些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结果,放弃了知识产权保护,反而被他人利用或被他人抢先开发,实际上是国有资产的流失。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制的抗疟新药本芴醇申请了品种和工艺专利,并与瑞士汽巴-嘉基公司使合作向68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专利,几乎包括了承认药物复方专利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成为迄今我国申请国外专利最多的发明,其产品将99%外销,经济效益是可想而知的了。另外,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研究院制的银杏颗粒、斯泰隆银杏片、银杏酮酯等中药产品,先后拥有了中、美、英、澳等国的发明专利,享有独有知识产权,为我国中药的治疗药物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打开了大门,为我国中药产业开拓国际市场,运用国际知识产权法则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提供了成功的范例[5]。相反,前几年作为我国创新的新药青蒿素,却由于种种原因未申请专利,该药的开发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市场丧失。因此,掌握专利文献信息,对创制新药及保护知识产权,都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红卫.专利文献和科技创新[J].现代情报,2005,4:216.

[2]千树松.专利与专利转让[M].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4:113.

[3]白书棠.专利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J].甘肃科技,2004,9,:67.

第3篇

生物医药项目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项目,其产品关系国民健康,一旦研发成功且被市场所认可,将会带来高额的经济回报。虽然前期投入的研发费用较多,但是成功的项目,尤其是获得专利权保护的项目,在其产品投入市场以后,很快会形成垄断优势,获取暴利。

二、生物医药项目投资的实物期权特性

实物期权方法是投资者基于未来实物资产变动的一种选择权,以某一个具体的实物资产或项目为标的物,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资产,不仅包含项目的实物资产,而且涉及到项目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与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不同的是,实物期权方法并非单纯的对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做出预测,而是把未来新金流量的变动范围作为重点,即把项目的预测分析集中在项目的不确定性上,把不确定性带来的价值作为项目整体价值的来源。实物期权方法虽然在研究及运用上比较繁琐,但其在决策及管理上的灵活性,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缺陷。分阶段进行投资、前后阶段的关联性等特性保证了实物期权方法投资的柔性,保证了投资项目的上升趋势,可以在解决了项目的不确定性以后在进行投资,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生物医药项目是一项大型且复杂的系统工程,且其投资具有高风险性、长期性、高投入性等特征,这就要求投资者在投过程中分不同的阶段注入资金。首先,对生物医药项目的投资可以分为研发阶段、投产阶段、市场开发与维护阶段,投资者在每一阶段开始时注入资金;其次,投资者可以根据现实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自由的选择是否继续进行投资;最后,当前一阶段任务完成以后,投资者需要对此阶段进行评估,对下一阶段的不确定性进行预测并采取措施将其降到最低,前一阶段的投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下一阶段与否。鉴于生物医药项目的高风险性,投资者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投资风险,对于所投资风险项目的评价并非一次性的静态决策,而是多阶段的、具有灵活性的动态决策过程。投资者根据生物医药项目的发展周期,把项目分为不同的阶段,分阶段的进行投资,在每一期结束后都要对项目进行评估,根据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拟定下一阶段的投资决策。所以说,在生物医药项目投资的决策中存在扩张期权、收缩期权、增长期权及放弃期权等多重实物期权。

三、实物期权与生物医药项目的适应性

第4篇

藏医药临床科研水平得到提高研究报告显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胆疾病、风湿疾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慢性胃炎的研究,按严格的科学要求做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其疗效显著,大大降低了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长期不愈而发展为胃癌的发病率。这项研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这也是西藏卫生战线上首次获得的最高国家级奖励。不少藏草药及藏成药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由青海金诃藏药集团和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攻关课题——“七十味珍珠丸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传统经典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是藏医临床治疗各种肝胆疾病,特别是乙型肝炎的必备药品[2]。二十五味珍珠丸也是一种传统的藏药,对多年的中风、偏瘫、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极佳,不但被藏民誉为溶解血栓的“疏通机”,而且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此外,还有很多传统藏成药的药理和应用也得到进一步研究。如仁青常觉、仁青芒觉、二十五味珊瑚丸、坐珠达西、九味牛黄丸、智托洁白丸、藏汴宝补肾丸、七味散、冰片九味散、檀香八味散、诃子十味散、熊胆七味散、石榴八味散等。当前,还有大量药方散落在寺院和民间,既无标准也不规范。很多藏药研究开发机构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远赴牧区、民间、寺院,搜集挖掘、整理藏药秘方、验方、组方,积极抢救保护传统藏药的民间宝藏,但仍有许多未发现的药方,值得进一步发掘。

存在的问题

临床研究基础薄弱,名词、术语缺乏规范从现有的文献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藏医药的名词、术语、诊断等缺乏规范,导致沟通、交流的困难和研究结果的公信度较低。研究层次和水平偏低藏医药的疗效显著,凝结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对藏族人民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藏药浴疗法、尿诊法、高原藏药等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病、皮肤病等方面作用显著,深受群众欢迎。但由于藏医药形成的文化背景、区域环境等的复杂性,藏医药临床研究基础薄弱,藏医药临床研究论文很大一部分属于个案报道或未进行随机对照研究[3-4];部分设随机对照的文献没有记载具体的随机方法和组间基线的情况,即使个别有记载也过于简单,甚至将随机、半随机和随意混淆。多数没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甚至部分没有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疗程不规范、缺乏统一性、样本含量小、可控因素差、缺乏正确的统计学方法等问题的存在,常干扰藏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结论,影响进行系统评价和提供最佳证据,阻碍了藏医药临床医学治疗性研究水平的提高。临床特色技术缺乏规范藏医特色医疗技术作为藏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藏族人民群众乃至一些特殊人群的欢迎,确实解决了一些难治性疾病,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存质量,解决了现代医学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火灸、油脂擦涂、放血、金针、药浴、敷缚、藏医熨敷、药蒸等疗法,这些藏医特色核心技术为藏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其中不少技术由于缺乏规范的操作规程,其推广应用存在困难,极大地限制了藏医药走出藏区,服务海内外。现行的临床指导原则有悖藏医药理论特性目前,藏药尚无基于藏医药理论制定的藏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只能参考现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来制定藏药成方临床试验方案,而这种做法在藏药研究实践中造成了诸多矛盾。①藏医在长期的医药实践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在药物认识和用药习惯上与中医药存在很大的差异;②藏药的药性理论及功效主治与中药有许多不同之处,特别是一些药物的独特效用与中医药认识完全不同;③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设计的研究方案和套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藏药临床疗效严重违背了藏医理论体系,也无法完全用所得的试验数据验证藏药临床的治疗作用。没有藏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藏药的发展只能削足适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藏医药研究方法思考

第5篇

关键词:中医药知识创新;中医药发展战略;文化多样性;自主转型;整体转型;知识创新

中图分类号:R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1-010-04

4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全球化新动向

社会形态的演化存在推动和引领两种力量的作用,评价各种力量的社会价值取决于一定时代的主导价值观。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说,全球化可能是最主要和重要的时代特征。不过,正是因为我们处于这个时代,感受这个时代,所以一般来说,我们也难以超越这个时代自身的缺陷和限制,不能对其作出合乎实际的评价。况且就历史的观点来看,对于一个人或一个事件的评价也存在“盖棺定论”和“盖棺不能定论”的争论,从而显示出具体情况的复杂性。因此,要评价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传统医学的现代价值,可能需要“同情的理解”作为基础。有没有这种“同情”,不仅关乎人文素养的问题,而且也关乎作为一个“情报”工作者的专业素养问题。我们能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情报,实际上取决于基于通观水平的认识能力。可惜的是,专业情报工作者限于专业分工,往往不能自觉地完成既在专业之内也在专业之外的情报分析工作,从而造成情报资源的合乎程序的浪费和流失。

在把握具体的信息资源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只注意正前提所带来的结果,以为这样的推论是肯定的。可是在这一逻辑之外,仍然存在大量的事实及其可能的推论,因此张绪通先生在讨论这一问题时,非常强调反前提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正反合一,才能真正作出合乎实际的分析结论。事实上,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反对全球化的力量已经生成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4.1另一个世界与社会

作为这种社会力量的集中表现,世界社会论坛(WorldSocialForum)在举行之初就与代表全球化力量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相对立。2000年6月,世界各地的非政府组织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会议,决定在世界经济论坛举行的同时召开世界社会论坛。成立之初,世界社会论坛与世界经济论坛相对立,它反对经济全球化,反对“新自由主义的过分做法导致的灾难、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2003年1月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社会论坛年会认为,世界社会论坛不应成为与世界经济论坛相对立的会议,而应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论坛。如今,世界社会论坛更关注推动全球的社会发展,它与世界经济论坛最大的区别是更加开放,与会者无论持何观点、来自何阶层,都可自由参与讨论。

世界社会论坛涉及的主题广泛,其中主要包括: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消除贫困、普及教育、保护弱势阶层权益、新的社经发展模式,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债务、发展中国家科技落后和企业私有化等当今世界,特别是非洲国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等。首届世界社会论坛年会于2001年1月在巴西南部城市阿雷格里港开幕。在第二届会议上,来自123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代表着重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第七届世界社会论坛年会于2007年1月20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本届年会的议题主要涉及艾滋病、种族歧视、自由贸易、妇女儿童权益、减债和消除贫困等各种社会问题。由于社会不平等的广泛存在,世界社会论坛在更基础的层次上并以一种看似非主流的方式对建构未来社会作出独立的贡献,从而“使另一个世界成为可能”。在第七届年会之后,新华社记者叶书宏在《南北两大论坛的微妙变化》这篇随笔中认为:近年来,这“两嘲对台戏”却出现了趋同的迹象,这似乎让人们看到了它们由对抗转向对话的可能。

4.2文化多样性与文化成本

与世界社会论坛主要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相比,当今世界对文化多样性的重视则发端于一些发达国家。2003年10月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法国和加拿大联合建议,就文化多样性制定一项国际公约,通过法律的形式承认文化的特殊性,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和语言单一化的威胁。“文化多样性”的提法源于法国在与美国进行数年世贸谈判时所坚持的“文化例外”原则。与美国认为文化产品同其它产品一样,应该按照市场规律行事的看法不同,法国则认为不能把文化产品等同于一般产品,任其自由流通,因此“文化例外”的原则实际上就是反对文化产品的自由贸易。据资料介绍,法国将“文化例外”的提法改为“文化多样性”,这一修正既考虑到文化产品有商业性的一面,更考虑到其价值观的一面。“文化多样性”的概念涵盖的内容更多,也更容易被接受。为了宣传这一思想,希拉克总统在多次讲话中重申关于“文化多样性”的主张。在他的建议下,法国从2000年起每年在巴黎凡尔赛宫举办文化多样性论坛,邀请各国政界和文化界人士参加。希拉克甚至雄心勃勃地要把凡尔赛的文化论坛办成世界文化的“达沃斯”。实际上,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受法国的主张之后,由于其成员比世贸组织多40多个,范围也更广泛,所以在2001年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上,经过法国的积极努力下,大会通过了《文化多样性宣言》。4年之后,2005年10月20日在巴黎举行的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与会成员国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国际公约》,在154个参与投票表决的国家和地区中,有148票赞成,4票弃权,只有美国和以色列反对。不少国家认为,《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国际公约》取得压倒性通过的政治意义和它对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作用,也表现在对美国“文化霸权”的遏制方面。

专家认为,法国将“文化多样性”作为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同其“世界多极化”的政治主张,无论在理论上还是行动上都相辅相成,是为其政治经济利益服务的。在当今美国“一超独霸”的时代,法国只有保护自己的民族特性,才能维护其民族利益。同样,中国与法国一道坚持维护文化多样性,认为尊重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不仅包括尊重文明与文化的特性,还包括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应该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不能刻意排斥,强求一律。”相比之下,中国赋予文化多样性具有中国特色的意义,使之与“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联系起来,由此可以看出文化选择条件下的全球化具有与以往不同的特征。

在《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这份经典文献中,“文化成本”的概念使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增加了理论色彩:

大家都清楚,如果不慎重考虑“人的因素”,很多项目都可能会失败。传统方法向新方法过渡、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转型的过程中,“文化成本”不可小视。这类成本一般超出经济成本或社会机会成本的范畴,它们属于非物质形态、不可触摸的社会人文环境和文化成本。要用新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要重新设计项目发展计划,通过把文化分析引入社会成本-收益分析,扩大研究问题的框架。这样做可能会从根本上改造成本(cost)这一概念。

对文化成本的认识不是仅仅看到文化传统的负面作用,而是看到通过文化多样性原则的坚持,它可以拓宽创造性的概念。要在一个开放和多元化的社会中发挥创造性的作用,“所有的思想和表达形式都应得到鼓励,无论它们是从传统还是现代资源中发展出来的,无论是多数人的创造还是少数人的发明。要通过教育和其它社会行动,促进多种思想和表达形式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为了所有人(包括少数人群体和移民)的幸福,政府特别要促进艺术创造性与其它领域(包括教育、城市发展规划、工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基于这种认识,人们对“软”环境的转化作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英国一个智库提出了“创造性城市”的概念,意指在21世纪,城市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信息与知识的创造作用,而不是依赖自然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使我们有能力应付挑战,从依赖物质条件转向注重“软”环境,通过这种转化,我们才有能力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当前,创意产业正在全球蓬勃兴起,这种趋势应当说是文化多样性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实际表现。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又提出了一项《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供大会讨论通过。这项计划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文化政策是发展政策的基本组成部分”,无疑,未来世界的竞争也将是文化或文化生产力的竞争。西方文化理论家丹尼尔•贝尔认为,在西方,如今的文化已变得至高无上。文化已成为西方文明中最具活力的成分,其能量已超过技术本身,而且这种文化冲动力已获得合法地位。应当说,这种合法地位的获得就是要建设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世界。

4.3整体转型的理论与实践

拥有经济一体化特征的全球化在社会和文化的力量面前出现了脱离线性发展轨道的转型。这种转型表现在许多方面,而在最基本的层面却表现为对人自身认识的转型。关于这一点,经济学家已经感受到了“春江水暖”:

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中的利己主义行为的分析津津乐道。这一概念已经从纯商业领域延伸到投票和政治行为,甚至家庭关系的各个方面。毋庸讳言,这种“植入性”分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最近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发生了转向,由经济学领域开始,专家学者们开始转向对利他主义行为、信用、合作、忠诚、团结甚至友情和爱情的分析。上述这些因素都属于广义的文化领域,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就必须对项目和计划进行调整。

这种转向使人们回忆起中国文化长期以来关于“性善”与“性恶”的争论,有助于肯定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与之相适应,随着人类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原来许多传统的价值观也正在被重新重视,从而使原来期望中的文化的全球化成为一种幻象,而坚持本土文化价值观,回归传统与身份认同成为时代潮流,人们需要一种生活意义的精神支撑。

这种基于经济发展的转向使人们在继续研究经济问题时不得不考虑自然环境、文化、信仰等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这些因素在本质上是对人类自身行为的规范。就基本信仰来说,它既是一种文化的内核,也是一种终极意义的生活法则,而对它的忽视也是过去许多失败之所以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当人们在反思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和生态危机的时候,发现所谓“增长的极限”其实只是一种发展模式的极限,正如人们看到的对抗疗法所暴露出的对许多疾病无能为力一样,传统医学并不是同样的束手无策。因此,发展及其意义就需要理论上的创新,人们不仅“在思想和行动上有一个大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树立一些有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信仰。”令人值得关注的是,实际上这种创新来源于对传统价值观的重新领会,以便为未来社会找到不同于“经济时代”的思想基础。而作为传统思维方式的“整体观”被放在了最优先的地位:

首先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为未来的世界构建一个新的理论的、实践的、历史性的和哲学性的框架。其中的关键则是强调“整体”的优先权而不是“整体中一部分”的优先权,强调“手段同时也包括结果”。如果想要在部分和整体之间,在经济学和所有其它社会活动之间创建一种平衡的、和谐的和平等的关系,那么这种强调就具有强制意义。在优先权被赋予某项活动或者整体中的一个部分而令其它活动或者整体处于次要位置的情况下,总是会出现问题,因为这不可避免地会给世界体系和人们的生活带来过度消耗、不平衡和资源不足等问题。

事实上,这种转向是在一种把优先权赋予部分的失望情绪下作出的。总的来说,虽然经济时代在过去的岁月里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为全球的发展和人类事务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它在理论的深处却没有能力把人类带入人类历史上下一个伟大的新纪元。因此,时代的转向其实就是方法的转向,其中包括与之相联系的“一整套不同的原理、规则、政策和优先顺序,以及不同的世界观、价值系统和发展模型”。当然,这个被称为“文化时代”的新纪元尚未到来,但种种迹象表明,“一个文化时代正缓慢却毋庸置疑地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而在所有迹象中,“与文化时代联系最为紧密的便是今天世界上正在发生的整体化转变”。

这种整体化的转变表现在诸多领域。在教育领域,“整体教育”被提上日程,整体比专科的教育方法对于今天的教育来说更必要;对“发展”的整体性研究表明,发展既是经济、商业、技术和金融的,也是社会、政治、环境、艺术、科学、娱乐和精神的;在科学领域,科学家正在改变他们看待宇宙、世界、人类以及人类进化的方法,体现出“一个整体”和“一个动态整体”的特点。这些改变能够给人类带来,或者说“创造一个更加有序、更加全面和更具人性化的发展途径,以及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而与人性化相联系的整体化转变,医学领域却被认为比上述所有领域都表现得突出。

经过几个世纪对人体各个部位的集中研究之后,在今天的医学界,人们越来越注意从整体上来研究人体。

很多原因都在支持医学领域的整体化转变。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种变化被看作人类文化学家认识的延伸,而其贡献就是发现了文化的整体性。为此,保罗•谢弗说:

使今天世界上正在进行的整体化转变与宣告文化时代即将到来的黎明之间关系尤为密切的是这样的事实:自从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BurnettTylor)以来,文化学者们就一直非常关注整体论;作为世界首批人类学家之一,泰勒终结了把文化限定于部分的这种历史悠久的做法,开始把文化的视野转向整体。这一行动发生在1871年,当时,泰勒正式把文化定义为“复杂的整体,它包括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它任何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具备的能力和习性。”从那时起,众多的文化学者——特别是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历史学家——便把文化定义为“整体”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全部内容”,而不仅限于人类参与的特定活动。正如马文•哈里斯(MarvinHarris)这位杰出的美国人类学家所说:“许多文化人类学家提出建议,热力学方法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于它的整体框架,也就是说,在于这样的观点:对于整体之部分的描述尽量参照部分之整体。”这足以证明文化和整体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追溯到百年之前。这还证明,今天世界上正在发生的整体化转变深深地扎根于文化之中,因为一百多年以来,文化学者们就一直在关心着整体论的观点和观点的整体化。

由此保罗•谢弗认为,“文化,与任何其它领域、学科、活动或者主题相比,可能更有利于今天世界正在进行着的整体化转变并挖掘出它全部的潜力。”

与强调文化的活力和重要性相比,我国在中医药的创新实践中仍然以科技为导向。虽然和以前不同,有关中医药的国家规划越来越关注哲学和人文,但是在具体的科研项目中有关研究却难以安排,况且在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中,涉及中医药的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少之又少。而在这种基础研究薄弱的情况下,有关《中医药法》和知识产权战略的颁布和实施能否真正收到实效仍然是未知数。有美国学者在评论美军在伊拉克的境况时认为,不是军事战略,而是对伊拉克社会和文化研究的战略缺失才是使美军陷入占领困境的真正原因。同样,法国中国问题专家让-吕克•多梅纳克的看法更使我们感到了加强中医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法国《科学与未来》月刊11月号文章中,让-吕克•多梅纳克认为“在中国,科学是最好的投资”,但是,中国要在世界科学领域发挥作用仍然要付出机制上缺陷的“代价”。

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全部潜力,特别是其原始创新的潜力,一方面必须将中医药与正在进行着的整体化转变的世界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则需要弥补中医药研究的薄弱环节,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2007年1月29日,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已经正式成立,目前这个学会正在积极建议国家要抓紧制定中医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只有在重新肯定中医药人文价值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立其科学价值,从而在促进中医药自主转型的同时为建设一个新的以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奠定理论基石。与此相联系,有关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和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国家项目中也应当安排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只有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互相支援,中医药才能够面向人类的全面发展并成为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基础性资源,中医药知识创新战略才能够真正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

[1]张绪通.管理之道[M].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2002.

[2]DamianGrenfell.Amoment,notamovement:theworldsocialforum2004[J].ArenaMagazine,2004,(69).

[3]叶书宏.随笔:南北两大论坛的微妙变化[EB/OL].新华网,/world/2007-01/26/content.5659497.htm,2007-01-26.

[4]郭京花.从文化多样性看法国外交[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1):46-47.

[5]何鲁丽.“第三届全球化论坛——世界文化多样性”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forum3/index/lp2.htm,2006-11-19.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M].张玉国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7]罗勤.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金元浦访谈[EB/OL].

第6篇

1逐渐推进医与药职能的分离

很多医院中的药剂科与临床治疗相比,设备相对的落后,药剂师的队伍结构也不够完善、不合理,药剂科开展的科研工作也相对较少,甚至部分医院并没有开展药剂科的科研工作,如临床药学等;这样就严重的阻碍了医院药学的发展。若是将医与药分开进行独立的核算,让医院不办药房那是不可能,因为医与药是息息相关的,医院内的药房在以后的工作中其主要的功能并不完全是进行处方调配那么间单,更重要的是要为临床上的用药进行指导;同时在医院内还要设置相关的药房。这里所说的医药职能分开其实质上是将核算分开:从经济上分开,但是要与技术服务密切的联系起来。药剂科不仅仅要做好供应药品的保障和经济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将技术、设备、人力投向临床用药和科研、信息管理等方面。

2要加强对临床药学的相关工作

药剂科在医院中多是从事调剂工作、药品的采购供应、制剂的生产等工作,但是严重的缺乏临床药学以及相关的临床知识。伴随着医院体制逐渐的改变,药剂科主动的转变理念,在临床方面积极的开展医药学的研究和探索,在部分有条件的大医院内积极的推进药学监护。根据近几年来的临床用药来看,由于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的量在逐渐的加大,加之部分药品的价格下调等相关的因素,促使抗生素的使用量大幅度的上升,甚至还出现了药物滥用的现象。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医院要将合理使用抗生素作为首要的任务来监督与管理,同时,药剂科还要及时的向医院通报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进展,针对临床上的一线医生要及时的宣传抗生素科学使用、功能作用以及相关的配伍使用等知识,以便临床医生能及时的了解药效,并纠正自己的用药错误等。除此之外,在临床上部分中成药的滥用现象也比较严重,尤其是部分以西医为主的医生或者是医院,很多时候将中成药作为营养药、辅助药,从而开出大量的药方,针对这点药剂科的监管应该将其作为重点进行管理。

3要加重对特殊药品的监管

在医院内,通常特殊药品包括和一类。在监管这类药品的时候,首先,要严格把守入院前的验收;药品的质量作为临床疗效的保证,对于特殊药品要并入专用的特殊库房,同时还要在计算机想做好记录。其次,要严格请领登记制度;将临床用药入微机请领,并且还要求医师和请领护士签字,经过审核之后在能将特殊药品发放到他们手上。针对特殊药品当天使用的情况进行汇总,要做到特殊药品的日清日结,并由专人保管、专柜储存,同时还要将特殊药品的专用处方以及请领表、引用表完整统一的保存起来,通常时间为三年,以便平时的备查。接着,特殊药品的储存;一般由专人专锁,具有随时可查性,微机与手账要相符合,同时,专用的账册登记记录与微机请领、销毁表要想符合。在院内还要建立阴凉库,将药品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摆放,针对部分有效期较短的生物制剂,不仅要设立警示标志,还要做好两个沟通:与购入的单位和临床及时的沟通,以便及时的周转,药库中无过期药和失效药,不允许药库内出现三个月内的效期药品,临床特需药除外。

4严格的审查制度

第7篇

1医药管理中逐渐改善就医的环境

舒适的环境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舒畅的心情。在医院内要以患者为中心,积极的构建人性化的医院环境,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作用[1]。医院内各个诊治大楼在布局上要合理、科学,科室、楼道、院内的所有挂配、标识、图片等一定要清晰、醒目、温馨,通过布局、文字、画面等充分的凸显出浓厚的人文气息。在医院内实行分散挂号,让划价、收费等一次的完成。在医院内要实行分科候诊,并且要有足够的候诊座椅。通常,诊断诊疗室要具有良好的私密性,保证诊室内之间的走廊是相同的,主要是方便医生在面对疑难杂症的病历时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及时的探讨和交流,促使医生在诊断患者疾病上更好的下定论。通过改善就医的环境,充分的凸显出医院人性化的服务、管理理念,为患者提供了方便。

2医药管理中深化服务意识,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2.1为患者提供便民设备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医院要根据患者的而不同需求在门诊大厅配置不同的轮椅,针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年老的、体质较弱的患者要提供免费的服务;还要在医院的每个诊区安装空调,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度的调整室内的温度,以便患者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中候诊;还有,在妇产科、内科等候诊区要放置电动血压计测量血压,以方便为患者以及家属提供免费的服务;在每一个候诊区要为患者提供免费的饮用水和一次性水杯;在各个挂号处、收费处要放置笔、纸张、参照样本等,为患者在填写资料的时候提供方便,针对文化较低的患者我们要主动帮忙填写。通过这些举措,不仅体现出了人性化的服务质量,还受到了患者的满意度。

2.2未提供优质服务,在院内成立完整的导诊体系

在我院每年每天门诊平均量为400人次,在高峰期的最高一天会达到650人次;我院在2007年9月的时候对门诊部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结论:患者及其家属对我院的服务质量不是很满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就诊的程序比较紊乱;第二,对医院的环境太陌生了,没有具体的导医进行指导;第三,针对行动不便、残疾人士到院就诊时,没有陪诊人员的帮忙;第四,严重缺乏导诊人员。

2.2.1建立完整的导诊体系

导诊体系中的人员主要是包括导诊、陪诊、分诊,在配置中配备平车和轮椅。导诊护士要热情的、主动的接待每一位患者,并且还要为其清楚的指导就医的程序,随时为患者提供帮助(指路、解答疑问等);医院要对护士的职务责任要具体的分配明确,以便为患者缩短就诊的时间;作为护士长在工作中要对导诊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针对具有特殊要求的患者陪诊护士要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挂号、取药、打针、输液等全部就诊程序进行热情的陪诊服务,一直到患者就诊完毕离开医院或办理住院手续为止。切记:陪诊护士在陪诊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主动、热情,有效的服务,尽可能的满足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合理的需求,从而到达患者的满意[2]。

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允许他们自行选择就诊的医生,分诊护士要具有针对性的向患者介绍医生并进行安排。同时,导诊护士可以有效的利用候诊的时间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再对患者的健康具有针对性的教育。通过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面面交流,有助于降低患者在就诊时出现的心理压力[3],让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安心、放心、可靠,;通过此护理,充分的体现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的、人性化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2.2门诊实行“一站式”的便民服务活动

在医院内积极的开展各种各样的便民服务活动,我院在门诊上实行了“一站式”的服务机制;安排机关中层及以上的干部进行轮流值班,并院长的相关职能,主要负责的是接待咨询,并且还要处理医患之间产生的纠纷事故,同时还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主动的为患者排除忧虑解决困难,这样的服务有效的缓解了门诊就医中存在的不畅通等问题。

2.3在月工作中积极的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活动

2.3.1开展礼仪服务活动

在月工作中积极的开展礼仪服务活动,以规范、标准护理人员的文明礼仪。定期组织护士认真的学习护理部下发的相关的护理资料,其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规范护理语言,对日常中的礼貌用语进行规范,同时还对每一个岗位规范了具体的操作内容,在服务语言的规范上主要是概括为“同志”,与患者交流的时候“请”字当前、不离口边的“谢谢合作”、“请慢走”等,如若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差错、失误千万不能忘记向患者进行道歉,从头到尾的服务一定要保持微笑。通过这些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语言充分的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4],有助于患者在医院得到全面的、系统的护理。

2.3.2要开展“温馨穿刺”月活动

我院在护理部遵循“扎好针、拔好针”这一原则,这能有效的促进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行为,充分的体现出对生命的关爱。因此,在月活动中积极的开展“温馨穿刺”,开展该活动的主要是目的:有效的提高护士在临床上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要求护士力争做好一针见血,以将患者的痛苦降低到最低;从而促使在院内进一步的营造出人性化的护理环境,促使精湛技术服务于每一位患者。

第8篇

1.1对多媒体教学的效率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育观念要转变,多媒体教学可以穿插大量的文本、药物及药草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多媒体多维结构的信息群,彻底改变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去,充足和完整了教学内容。把教师从书写板书中解放出来,避免了课堂时间的无谓占用;如在哈医药的教学中,给以大量的植物、药物图片、药物采摘、炮制的视频及现代医学对哈医药的研究结果,配以教师生动的讲解,不仅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目标最优化,改变教学方法与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论告诉我们: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最基本的原则是根据教学媒体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所具有的潜在能力来选择媒体,使每种媒体对应的每一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其特长和优势。多媒体课件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只有很好选定教学课题和教学目标,并能创作出符合教学实际的多媒体课件,发挥多媒体特长,才可以有效地调动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3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高其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单纯利用理论式教学不仅教师教课难度较大,同时学生在听课时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而采用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科学性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可通过静态或动态的图像形象的呈现课堂知识,促使学生通过诸多感知方法获得信息。同时,多媒体教学可将通过语言表达难以准确描述的抽象复杂理论予以直观表现,使得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形象、新颖别致,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对于开阔学生思维十分有利。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