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3 09:50: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煤矿信息化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自2011年6月开始进行技术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制开发,于2012年2月初完成各项调试工作。同在6月份开始对资料的整理过程进行详细分工,确定分类原则,做好各项准备工作;7-9月期间我们对建井以来所有技术资料进行了整理、分类、记录,并形成系统数据源表;10-12月进行计算机录入,形成电子数据源表,并且针对各个文件箱所存资料,打印出目录,并有总目录;2012年1月底完成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整体调试工作,实现了分类检索和关键字检索两大功能;2月将电子数据源表导入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时实现了局域网内共享,经过多次调试,最终达到预期目的,随即制定了与之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图。
2数据库管理系统简述
2.1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
该系统是在Access2007平台上开发出来的,因此,要求计算机安装Access2007软件方可运行该系统。系统包括六个界面:密码登陆界面、系统主界面、资料查询界面、资料编辑登陆界面、数据库编辑查看界面和数据表界面,系统大小约50M。
2.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
2.2.1查询数据库操作
首先,双击技术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图标,打开数据库管理系统,登录数据库管理系统主界面;其次,从文件类别组合框中选择相应的文件类别,显示子窗体将自动执行刷新窗体命令,相应类别的文件就会全部显示;最后,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所要查询文件的关键词,例如北翼、补20、探水等,单击查询按钮,与关键词有关的记录将显示在子窗体中,通过窗体中的显示信息定位纸质资料,对于已经录入系统的文件,还可以通过详情栏下的文件超链接查看和修改源文件。
首先,单击编辑数据库复选框,进入登陆界面,输入正确的登陆密码进入编辑查看界面,单击“最后一项”按钮,依次填写资料的各种信息,文件名和文件类别这两项做为主检索项必须填写。填写完毕,单击查看数据表按钮进行数据核对或退出。
2.2.3备份数据库
这属于Access2007自身的功能,通过导出数据表备份并放在指定文件夹下。当现用数据库系统瘫痪时,我们可以通过备份数据表恢复数据库系统。
2.2.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局域网共享
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文件型,所以我们采用数据库同电子资料文件夹联合共享的形式实现局域网共享。同时把用户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员组具有管理权限,可以进行查询、修改等,具有最高的管理权限;另一类是用户组具有查询和下载权限,不能对源数据进行任何的更改。
2.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优点
总体上讲,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系统实现了文件的快速查找、定位、阅读、编辑,结束了以前查找资料“翻箱倒柜”的局面,也避免了电子版资料的假丢失;②通过本系统使现有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链接成一个整体,使技术资料管理实现一体化;③系统占用空间小、界面简洁大方、操作简单、反应灵敏、实用性强,大大提高了用户对资料的归类、查找、查看效率;④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防止了资料的损坏和丢失。
3技术资料信息化管理制度及流程
为了更好的管理技术资料,只有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资料整理这些基础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制定与之相匹配并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确保整个体系健康有效运行。在制度中明确了技术资料在存档、借阅、归还、销毁等环节中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同时确定了技术资料信息化管理体系中主要负责人的权限审批办法。好的管理在于好的流程,为了规范技术资料管理过程的各个细节,管理流程的制定是影响体系顺畅运行的关键要素,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存档、借阅、归档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又详细划分了执行步骤,明确了每个步骤中所需要办理的手续,如图1所示。好的流程在于好的执行,为了更好的执行《陶一煤矿技术资料信息化管理制度》,使管理过程中的各个步骤都能按照《陶一煤矿技术资料信息化管理流程图》要求执行,我们又查阅了各种档案管理资料,特制作了《煤矿技术资料档案借阅申请单》、《煤矿技术资料档案室资料归档登记表》、《煤矿技术资料档案室资料借阅登记表》等表格,提高了资料管理的规范性。
4应用情况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调度;信息化
信息时代,各个行业领域中都渗入了信息技术,并对行业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近年来,煤炭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使得采煤工作的强度增加,加之管理问题的存在,使得煤矿企业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安全生产调度,一方面保证了煤矿企业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以确保煤矿企业持续而稳定地发展。
1安全生产调度信息化系统
安全生产调度信息化系统就是煤矿企业采用信息技术执行安全生产调度工作,以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整合,对工况进行监测并做好监督控制工作。通过运行安全生产调度信息化系统,可以将煤矿生产运行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所获得的信息途径包括设备运行监测、工业视频、生产电话、安全监控以及井下无线通信调度,所有的信息都会在计算机大屏幕上显示出来,与调度交换机同步运行,信息显示方式除了文字信息之外,还包括图形信息,还会呈现出智能化的数据分析结果。安全生产调度信息化系统是建立在煤矿调度网络平台上的,所涵盖的内容包括程实时监测、网上办公、生产调度、安全监督调度,所有的这些工作都是远程操作的。对系统运行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存储,并在数据库中对这些信息数据实施管理,以便于煤矿企业运行中提供有效的信息,确保企业安全运行。特别是煤矿企业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集中管理,为企业管理者以及调度人员提供工况信息,信息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信息、通风供电信息、地质水文信息、压风排水信息以及矿井的提升运输信息调度,要根据生产需要及时地更新管理理念,使得各项工作合理安排,确保信息传输及时到位,从而使煤矿企业的运行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风险防御能力和处置能力。安全生产调度信息化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将关乎安全生产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这些信息多种多样,而且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属于是多介质且无序的信息。将这些信息数据存储于单独的数据库中,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信息服务,可以为企业的管理者和调度人员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以使指挥中心的各项工作获得数据支持。通过运行安全生产调度信息化系统,可以将数据信息交换机制构建起来,实现信息共享,以使所提供的数据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2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措施
2.1应用“互联网+”建设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
“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与应用领域充分融合,形成一个整合体系。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就是将网络技术与煤矿的各个生产环节融合,形成一体化系统,包括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等都可以作为综合性分析手段,不仅可以对煤矿生产运行的任何一个环境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还可以将预防、管理和控制一体化运行,增加安全事故的防御能力,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1.1应用“互联网+”理念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思路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中,要捋顺思路,要与“互联网+”理念相结合,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性,前瞻性突出,发挥其科学性以安全生产的远程监督控制,移动监督管理,发挥其前瞻性,以做好事前预警工作,以使得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控制具有实时性,运行集成化运行,各项数据采用挖掘技术进行选择和管理,采用智能化处理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后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2.1.2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移动监督管理平台
将煤矿安全生产移动监督管理平台建立起来,就是通过应用无线宽带网络对企业的安全状况实时查询,及时地获得安全知识以及各种安全通知。管理者对煤矿的井下环境以及作业情况随时了解,特别是工作人员的操作以及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都是在实时监测下进行的。这样有助于对井下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排查,并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和处理技术,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2.1.3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远程监控
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远程监控,可以实现物与物之间交换和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传递、储存。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传感器来完成的,并实施动态管理,包括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实时跟踪,对工作人员予以定位并建立信息联系方式、对安全生产历史进行查询等等,调度人员可以在了解井下运行情况的同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还可以在危急时刻指挥井下工作人员逃生,以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控井下的环境温湿度参数、瓦斯的浓度参数、水位参数等等,形成人机联防的安全监管模式。
2.1.4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灾害预警系统
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挖掘技术将灾害预警系统构建起来,可以对煤矿生产运行中的各种安全数据实时收集、实时监测,包括安全综合数据、各种事务性数据等等都可以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挖掘技术获取,并在云端将动态的知识库建立起来,通过运行知识库,就可以对煤矿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煤矿企业的各种重大事故,诸如瓦斯突出、火灾、冲击地压以及水灾等等,都可以根据发生事故的规律而将预警机制建立起来,同时制定出应对措施。
2.2煤矿企业要制定出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制度
制度是安全的保证,只有严格执行制度,才能够使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从而完成任务目标。煤矿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生产实际情况将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制度构建起来,以对企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予以约束,确保企业处于安全、高效的运行状态。首先,煤矿企业的日常管理要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统一化操作,包括企业员工的基本资料管理、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等等,都要运行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统一管理。其次,安全管理采用信息化操作模式要具有实时性,所有的工作都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并将完成结果传输到调度中心,以便调度中心对下一步工作统一调配。再次,煤矿企业的各个生产单位都要定期地实施安全检查,检查工作要具有实质性,并将所获得的检查信息汇总后传输到信息管理平台。最后,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要做到权责分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履行各自的职能,做到各司其职,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另外,在安全制度管理中,还要将奖惩机制建立起来,对于有特殊贡献的工作人员要与以奖励,对于违反制度的工作人员要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
3结束语
煤炭企业作为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单位,就要适应时代而加快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煤矿企业作为高危企业,就要采用信息技术开展安全生产调度工作以提高调度运行效率。
作者:崔融融 单位: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常浩.浅析“互联网+”时代的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以山西煤炭行业为例[J].山西科技,2016,31(1):117-119.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企业科技进步迅速,科研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煤矿安全科技的进步为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煤矿安全科技型企业依旧采用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为了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煤矿安全科技的进步,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一种有效途径,因此,科研管理模式的创新显得尤为关键。近年来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科研管理模式创新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促进科研管理工作的科学、高效、规范和有序[1]。
1 企业科研管理现状及国内信息化发展趋势
步入21世纪以来,企业科研项目逐年增多、科技成果大量涌现,使科研管理部门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但是绝大多数企业的科研管理工作依旧采用传统的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来处理大量的数据,这样不仅工作量越来越大,而且难度也不断提高,很难及时有效地掌握科研信息,很难快速顺利地开展科研工作,不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与应用。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资深煤矿安全科技型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逐步开始了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开发的前期调研、自身需求分析等工作。
当前,国内一流高校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前列,开发了一些符合自身需求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科研信息,并减少了人为管理产生的弊端,从而提高了科研经费的利用率,使科研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示、推广和应用,并促进了科研信息的共享与学术的交流。在一些优秀案例中,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的体系架构常采用B/S和C/S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使两种架构模式的优势融合[3]。C/S架构(Client/Server,即:客户端/服务器)具有安全、高效的业务处理能力,数据分析速度快、报表统计、资源共享功能强,但是开放性较差;B/S架构(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服务器)则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界面相对一致、易于使用,适合于科研登记等信息与共享的平台,但会使服务器的负荷较大。采用两者相互结合的体系架构,便能够取长补短,发挥出更为强大的作用。
国内企业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但也存在优秀案例。北京石油机械厂,现企业员工700人,年产值6个亿,能有如此高效的产出,主要归功于2003年确立的“科技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并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提出了“研发信息化、制造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的思路,促成信息管理系统的上线,最终实现企业腾飞。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各自领导层对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先后于2011年、2012年开发了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重庆研究院作为煤矿安全科技型企业,面临着当今煤矿开采深度加深、地压增大、地温升高等技术难题,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占据了首要地位。如今已充分认识到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逐步开始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前期调研、功能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建模等工作。为了保障科技创新源动力,有效促进科技进步,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2 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科研管理信息平台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架构模式、功能模块、业务数据流程等都直接影响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及企业科研计划的制定与决策。为了实现企业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并使其发挥预期的作用,企业科研管理人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最为重要的是必须详细的进行自身需求分析,系统地对平台所能实现的功能进行定位。
2.1开放式的信息平台
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资源,要面向企业内部的科技人员开放,能够及时全面的共享企业最新纵向、横向科研课题的立项信息、成果信息(包括论文、著作、专利等)及学术活动等各项科研业务数据。同时能与企业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建立有关数据资源的共享,实现跨部门、跨学科合作[2]。不仅让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更为实效,还能促进科研人员更为广泛的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减少重复和不必要的研究工作,有利于整个企业的科技进步。
2.2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功能
企业科研项目的来源大致可分为3种,分别是国家科技项目、企业合作项目、自主研发项目,不同来源的项目其管理流程不尽相同。针对不同来源的科研项目制定不同的管理工作流程,并使项目研发与管理过程中不同角色的人员具备相应的权限。在项目研发与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既定流程运行(图1示),将会大幅度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5]。此外,科研管理信息平台不仅能够实现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的自动运行与记录查询,还应具有可优化的功能,随着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实现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的变更与优化。
图1 企业自主研发项目管理流程示意图
2.3 可实现二级部门管理功能
企业中各二级实体的科研管理部门,主要担负所在部门的各项科研管理任务,可通过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内的管理工作。具体包括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及学术活动等数据资料的审核管理工作,以及负责所在部门的项目申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及部门科研考核等工作。
2.4 具有统计分析功能
国家部委、市(区县)政府机关每年都会调查企业科技人员、研发投入及成果产出等情况,由此,给企业科研管理人员带来了繁重而复杂的统计工作,不仅要及时了解企业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又要掌握企业科研工作的整体状况。为满足这一需求,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应具备实时生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功能,根据选择分析的对象和条件并可生成数据、图表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统计结果,该功能还应根据人员职务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查看权限。该功能的实现,还能够为企业领导层科研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2.5 具有科研考核功能
取代人工统计考核的方式,实现科研考核的自动化,根据科研考核管理办法按照不同的模块采用相应的统计方式,准确核算科研项目、经费、成果及获奖等数据,自动生成相应的考核报表。该功能保证了科研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能避免人为造成的疏漏,还可极大程度减轻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2.6安全的文档管理功能
在科研管理过程中,会生成各种文档,如何对数以万计的文档资料进行科学、高效管理同样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系统信息在存储、处理和交换过程中,都存在泄密、窜改和伪造的可能性,需要系统具有强力的技术手段,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措施,保障系统正常稳定运行,并具有数据备份及恢复功能[4]。
3 问题探讨及对策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科研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加速科研管理向纵深发展,这必将促使企业科研管理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通过调研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均发现在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3.1科研项目的动态管理不足
目前,已开发出的科研管理平台,对于项目的动态管理不够,即项目开展过程的跟踪管理程度不够,不能即时反应项目的阶段性进展和成果,建议形成定期上报制度,项目研发人员定期对经费使用、论文专利获取、技术成果产出情况录入管理平台,并增加信息宣传、实时提醒功能,使科研管理人员准确高效地掌握科研项目开展动态及变动信息,进而有利于领导层决策的制定。
3.2安全策略不够完善
当今社会,信息安全已经不容忽视,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的安全策略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信息平台自身的安全控制;二是数据存储的安全保障。
3.2.1应用平台安全策略
在信息平台中,有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在信息平台中有严格的角色划分和权限控制,可以为每个角色设定详细的数据操作范围。在平台的表现层、业务层和数据层都有严格的权限检查,有效防止越权操作和恶意破坏。平台能够提供完备的操作监控日志,包括用户的登录情况记录和具体数据操作记录。通过日志可以追溯数据的产生和修改过程,并提供回退机制,有效防止错误操作。系统对于用户的账号、密码等敏感数据和关键数据都需做加密处理。同时系统也要支持SSL协议,有效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3.2.2数据存储安全策略
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在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全部都存储在数据库中,所以保障数据的存储安全是关键所在。提高数据的存储安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可以考虑根据预算情况,适当的加强存储基础条件建设,比如实现双机热备、磁盘阵列、异地备份等策略;二是加强数据存储安全的管理,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数据自动备份和手工备份操作计划,以及故障应急机制,并有专人负责管理。
3.3企业内部推广应用的阻力较大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模式难免会与传统的科研管理思路及管理方式发生冲突,信息平台上线使用初期,企业科研人员可能对该平台的推广应用存在一定的排斥思想;而且该平台作为一个大型数据库,在使用初期,历史数据的导入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也给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定阻力。这时,需要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动员,宣传推广信息化的优势所在,并需要企业领导层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障信息平台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软启动,选型,探讨
“软启动”设备在煤矿井下已得到广泛的使用,如CST、恒充式和阀控充液式液力偶合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变频软启动、高压软启动、变极调速等。本文将从“软启动”设备的类型、性能特点以及国内“软启动”设备调研情况出发,阐述适应煤矿井下条件的“软启动”类型,目的是选择合适的技术,既讲求实效,又节电增益,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转。
1.“软启动”是煤矿大型、重型设备启动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为适应复杂矿区的煤层开采条件,设备选型朝大型化、重型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设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因此,随着装机功率、装备水平的提高,起动问题将成为设备选型的关键问题,“软启动”也必将成为设备选型的唯一选择。
所谓的“软启动”实际上就是对设备的启动过程进行控制,按其预定的、合理的启动加速度启动。例如,输送胶带机启动,由公式:
FQ=FZ+∑M·a
FQ————启动时输送机的圆周力
FZ————正常运行时输送机的圆周力
∑M———输送机总的等效质量(包括其上的货物)
a—————启动加速度
由上式可见,启动加速度大,启动时的圆周力越大。启动所需的功率越大,传动系统本身所受到的启动冲击越大,对关键零部件破坏力就越大。使用“软启动”技术,启动加速度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以上不利因素都可得到有效避免,设备的故障率大大降低,同时供电系统的启动条件、保护条件都容易得到满足。设备的装机功率越大,设备对“软启动”要求就会越强烈。因此,“软启动”是煤矿大型、重型设备启动的必然选择。
2.“软启动”设备类型分析
国内外采用的两种“软启动”类型:一种是调节偶合器转速,即机械“软启动”;另一种是调节电机转速,即电气“软启动”。因电气“软启动”控制的是电机,因此系统得以简化。
2.1机械“软启动”装置
2.1.1恒充式液力偶合器
恒充式液力偶合器代表产品为福伊特恒充式液力偶合器。其主要部件为两个叶轮——泵轮和涡轮,以及外轮壳。两个叶轮相向安装,动力传动部件间没有机械接触,动力传动实现最小的机械磨损。偶合器内有恒定容积的工作液体,通常为矿物油。驱动电机输出的转矩在与之相连的泵轮中转变成工作液体的流动能量,然后在涡轮中将这种流动能量重新转变成机械能。力矩的建立取决于偶合器的特性曲线,同时启动特性受到适当组合的补偿腔(延充腔,侧辅腔)的影响。
2.1.2阀控充液式液力偶合器
其代表产品为福伊特阀控充液式液力偶合器,原理同恒充式液力偶合器,结构上它减少“延充腔,侧辅腔”,增加了充液阀和进液阀,用充进阀来控制偶合器内部的水量和水交换,从而能平稳而迅速地建立力矩。
2.1.3调速型液力偶合器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和以上两种的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偶合器腔体内液体量的调节方式不一样,调速型液力偶合器选用油作传递动力的液体,采用导流管(勺杆)机构位置变化来调节腔体内液体量的多少,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
2.1.4液粘型“软启动”装置
液粘型软启动装置是根据液体粘性传动原理设计的传动装置。
液粘离合器功率传递的主体部件是两组彼此穿插的摩擦片,油从其中强制通过。论文格式。两组摩擦片中的一组称主动摩擦片(主动摩擦片可以轴向移动),与输入轴接连,另一组称从动磨擦片,与输出轴连接,通过控制离合器工作活塞的油压来改变两组摩擦片(对偶片)的间距,从而增减它们之间的粘着力,完成液粘离合器的调速功能。
2.1.5 CST“软启动”装置
CST主要由一级普通斜齿轮传动加一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液体粘性制动器、传感器以及液压驱动装置等机械和电子部件组成。
这种“软启动”装置与减速箱合二为一,它利用了行星差动轮系特点,将内齿圈作为第二个输入主动件,用液粘制动器(同液粘软启动装置中的液粘偶合器)来控制内齿圈的转速,从而控制输出轴的转速。
2.2电气“软启动”装置
2.2.1变极“软启动”装置
这种软启动就是使用多极(多速)电机,采用多回路组合开关,优点是运行可靠,运行效率高,控制线路很简单,容易维护,对电网干扰小,初始投资低。但它不能实现平滑调速,只能分级调速,从而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2.2.2调压“软启动”装置
从电机原理知道,异步电机的转矩在一定转差率下,与定子电压平方成正比,改变定子电压就可以改变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从而实现调速。论文格式。目前广泛使用可控硅交流开关实现连续调压。尽管这种软启动采用了先进的数字控制技术,使系统控制精度提高,抗扰能力增强,但转子损失大将限制这种调速方法的使用。
2.2.3变频“软启动”装置
变频调速是通过改变电动机定子供电频率来改变旋转磁场同步转速进行调速的,在综采综掘系统中,应用最广的交-直-交变频器,它是借助微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和控制技术,先将工频电源经整流成直流,再由电力电子器件逆变为电压和频率可调的交流电源,整个变频装置称为变频器。
3.几种“软启动”装置的性能比较
3.1机械与电气“软启动”装置的性能比较
机械“软启动”CST最具有代表性,电气“软启动”调压和变频最具有代表性,因此,将最具代表性的“软启动”放在一起,见下表。
论文关键词:煤炭企业税收管理经济发展
晋城市地处沁水煤田腹地,无烟煤分布广、储量大,全市含煤面积465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49%,总资源储量459亿吨。煤炭是晋城的基础能源,煤炭工业能否持续、协调发展,对实现晋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关系极大。近几年来该市煤炭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煤炭经济运行形势的好转,推动了煤炭工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出良好态势,为税收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该市企业调产改革效应的不断显现,交通大格局的逐渐形成,城市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使全市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7、42亿元,比同期增长24.12%;尤其是原煤产量达到5087万吨,同比增长25.1%;洗煤产量1082万吨,同比增长22%;为税收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煤炭行业是税收收入高幅增长的主要支柱
20年来晋城市通过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做强做大煤、铁、电、化四大支柱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扶持乡镇、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高速扩张,200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85年增长了6.2倍,年均递增10.9%;经济质量明显改善,2004年实现税收42,13亿元,比1985年增长了36,5倍,年均递增21.02%,每百元GDP实现税收17.24元,税收实现能力比1985年增加1.36倍,增加9.93元。税收来源于经济,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经济质量的改善为税收的持续快速增长带来了不竭的动力。
该市采矿业10年来在四个行业中的税收比重均在50%以上,而在采矿业中,煤炭占据的比重为99.95%。如果把煤炭运销也算上,1996年煤炭行业税收比重为66.48%,1997年煤炭税收比重曾达到了72.21%的最高值,2004年煤炭行业税收比重为65.33%。随着全市煤炭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煤炭价格的高位运行和煤炭行业税收征管措施的到位,使得煤炭行业税收高幅增长:2004年煤炭行业完成税收收入69732万元,占整个税收收入的54%,同比增长126.56%,绝对额增收38954万元,拉动整个税收收入增长47.21个百分点,煤炭企业所得税完成51346万元,占整个所得税的79.91%,是税收收入高幅增长的主要支柱。
煤炭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1.国家政策的调整,使煤炭整体价格保持高位运行。2004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在发电用煤价格的上调、燃煤机组上网电价的提高、铁路货运价格的上调以及煤炭运力紧张的制约和优质煤炭价格不断攀升的带动下,煤炭整体价格保持高位运行。据有关资料统计:2004年全市公路外销煤炭平均售价为289元/Ⅱ电,比上年238年/Ⅱ电的平均售价提高51元/Ⅱ电,铁路外销煤炭平均售价为303元/Ⅱ电,比上年197元/Ⅱ电的平均售价提高了106元/Ⅱ电。
2.政府宏观调控,对煤炭企业整顿关停,使煤炭量少价扬。据有关报告:山西每挖一吨煤将损失2、48吨的水资源,据此测算,晋城平均每年要损失水资源1亿吨左右。20多年煤矿大规模的开采,造成该市部分矿区土地塌陷,地表振动、崩塌、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到2004年底该市由于煤炭开采累计造成地面塌陷30.2万亩,使全市资源枯竭和职工转产再就业压力加大,区域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发展机会成本代价增大。为此,晋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小改中建大、加工转化增效”这一提升煤炭传统产业的发展思路,对全市煤矿进行停产整顿,彻底关闭小型煤矿,截止2004年底,累计关闭小煤窑517座,地方煤矿的总数由1054座锐减为537座,每年减少煤炭产量1500万吨,煤炭产量的减少,货源相对紧张,供需矛盾突出,造成煤炭价格一路上扬。
3.石油价格上涨导致煤价高位运行。在国际石油价不断上涨的带动下,2004年8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大幅上调了国内汽、柴油出厂价和零售中准价,成品油价格上扬,刺激了煤炭需求增加,加大了煤炭运销成本,直接拉动煤价上扬,提升了煤炭价格。煤炭相关行业发展迅速,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大。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经济的持续增长使煤炭需求继续保持旺盛势头。
二、晋城市中小煤矿经济运行状况
建市初期,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实行“有水快流”、“大中小一起上”、“鼓励国家和个人一起办矿”等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该市乡镇小煤矿数量迅速增长,生产规模迅速扩张,到1997年底,乡镇煤矿数量占全市矿井总数96%,产量占全市产量的50%。截止2004年底,全市共有中心煤矿537户,分经济类型看,其中国有企业20户、集体企业488户、联营企业4户、有限责任公司15户,2004年底,年产量3076.99万吨,销售量3087.9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52953.07万元,利润总额146568.45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38231.95万元,占该市2004年所得税的56.37%,占煤炭企业所得税的74。47%。从数字上看,中小煤矿实现的企业所得税占到了该市企业所得税的大头。
三、晋城中小煤炭企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长期以来,在放宽了煤矿的办矿标准和缺乏规范化管理的条件下,小煤矿得以快速发展。小煤矿对解决该市煤炭供不应求的突出矛盾和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1.煤矿数量多、生产集中度低、经营方式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该市中小煤矿经济结构单一,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较大,致使民营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全市中小煤矿的经营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承包经营。即一些村镇要与承包人签订承包合同、承包合同约定、承包期限、承包利润、经营方法、双方权利责任、企业的性质、法律责任等,对承包经营的煤矿企业的性质不变,煤矿的所有权及相关证件为出租方所有,由于煤矿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人,所以煤矿在承包期间,承包人出任法人代表,煤矿实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外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承包人在承包期间,所需的资金、设备、人员管理、经营管理由承包方负责。二是承租经营。承租经营的基本内容与承经营相同,不同的是承租经营的承租人不是煤矿的法人代表,虽然承租合同上承租人实行独立核算,对外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但承租人在对外经营中,是以煤矿相关的法人代表的名义进行的,实际上是由出租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
众所周知,山西省民营经济大都是依托当地的煤铁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以煤炭采掘、冶炼制造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已无法适应市场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众多小煤矿装备差、用人多、效率低,生产技术结构矛盾十分突出,煤炭产品单一,附加值低。随着国家对煤矿企业“关小改中建大”资源整合政策的推行,对100立方米以下小高炉的关闭,将对这种单一经济结构造成较大的影啊。
2.煤炭资源破坏严重,资源利用率低。当前,中小煤矿开采中“吃肥丢瘦”、“采厚弃薄”现象比较普遍。矿井回采率反映的是生产量与动用的储量的比例关系,回采率越高,动用储量越少,资源利用率越高。晋城市乡镇煤矿矿井回采率分别为30%~10%之间,个别的在10%以下。有的对7~8米或更厚的煤层只掏心采中间的2米,残留大量的顶板和底板煤,对1.3米左右的可采煤层寻找种种借口弃而不采。
3.安全生产状况不好。据有关报道:“带血的煤”使得安全代价沉重,从1980年到2004年25年间,山西省煤矿在安全事故中有17286人死亡,百万吨死亡率平均为2.66%,小煤矿百万吨的安全事故是正规国有煤矿的4—5倍,而该市中小煤矿大都设备简陋,管理落后,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
4.煤炭生产经营秩序混乱。全市中小煤矿中国营、二轻以及国营二轻与其它联营煤矿大部分乡(镇)、村办煤矿财务核算健全,能正确核算成本利润,存在突出的问题是部分村办煤矿特别是承包、承租煤矿,财务核算不健全,实行真假两套账,大量的现金交易,为隐瞒收入提供了条件,目前税务机关无法准确掌握这些煤矿的销售量,使计税依据难以准确确定,核定征收不到位,使这些煤矿成为税收流失的“黑洞”。
四、加强对中小煤矿税收管理的对策
1.加强税务登记管理,强化日常监管。税务机关要主动清理和检查煤炭企业办理税务登记的情况,强化对煤炭企业分支机构和小型煤炭企业的日常监管。基层税务机关要认真核对本辖区内的煤炭企业情况,税收管理员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深入了解煤炭企业的特点、生产销售等情况以及税控装置运行、发票开具等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税收违法行。
关键词:煤矿,材料,管理
长期以来,煤炭企业在加强和改善成本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层层分解,逐级考核”的成本管理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的材料成本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管理粗放的境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为目前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材料成本分解时缺乏科学、合理、可信的标准,人为主观因素大。虽然指标分解过程借鉴了以前年度的数据,并且考虑了一些未来的影响因素,但人为主观因素对各项指标的最终确定影响较大。
(2)完全以分解的目标材料成本作为成本控制和考核的标准,没有科学可行的材料消耗定额。另外,每年的目标材料成本指标即考核标准是每年变动的,造成材料考核指标的不连续和不稳定,使得各基层单位对降低材料成本的积极性不高。
(3)目标材料成本分解和计划制定时,应考虑地质条件和支护方式对材料消耗的影响。煤炭生产成本主要取决于煤层贮存状况,特别是材料消耗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所以各种材料的消耗应该与地质条件挂钩。
(4)由于没有各种材料的定额,各单位用料计划不准确,加之信息传递手段落后,很大程度上造成物资储备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有些物资储备过多,造成库存占用资金严重。
一、“三化” 精细管理内容
针对煤矿企业材料成本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上述问题,近年来,新矿集团协庄煤矿积极探索材料成本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使材料成本管理走上了先进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轨道。
具体来讲,先进化就是材料成本管理应该利用目标化、预算控制等先进的方法和理念,分解下达指标;科学化就是材料成本管理应该以科学的数学模型(如定额)为依据制定和考核,尽量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信息化就是材料成本管理必须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加快信息传递,为领导、职能部门决策提供快捷、准确的信息。
二、具体实施
(一)利用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分解下达控制指标
首先,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计划指标(计划产量、计划利润、计划吨煤成本),将成本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到线、专业(如生产线、采煤专业、掘进专业、机电专业等)、区队,再按线、专业、区队进行成本控制与考核。
(1)目标材料成本指标的分解。利用预算手段,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吨煤成本指标、利润指标和产量指标,结合历史成本的构成情况和当年生产现场变化,对吨煤按各费用要素进行分解,形成材料预算成本指标,作为材料用料计划制定和材料成本考核的依据。
(2)月成本预算的制定与审批。实行目标控制,各单位月底制定下月用料预算,经营管理部根据计划产量和年度材料预算成本指标进行审批,按照实际生产条件进行限额管理,然后由各生产单位自行下调,按照“先主后次,轻重缓急”自行掌握下调预算金额,经营管理部严格按照审批后的预算进行控制,并在月底考核预算差异率完成情况,采掘区队不超10%,辅助区队不超过5%,每超1%就对单位罚款100元,并联责预算员10%。若有追加预算的需要生产矿长签字同意后办理。
(3)材料成本的控制。各单位在发生成本时以月计划成本为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各单位只能在计划额度内领用物资。材料费超额领用,事先申请追加材料费指标。定期对各单位的材料领用统计,当月度消耗达到预算金额的80%时,就对超支单位提出警示并适当控制,剩余的20%就必须由专业领导签字后申请领取,建立材料预警提示,超出规定的金额就进行通报,要求单位领导引起重视并加强管理,确保全月材料费用不超支,从源头上控制好材料的合理使用;同时控制材料消耗中的大项,对辅助单位的大额材料按照备用金考核,把坑木、矿车、钢轨、皮带、钢丝绳等材料纳入备用金材料,并按照使用情况执行季度考核,按照节超兑现奖罚到工资总额。
(4)材料成本的考核。月末根据实际产量计算出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并与工资挂钩。经营管理部根据领料单对各单位每月实际用料情况进行统计、考核。用各单位的实际产量与计划成本相乘得出当月应消耗的材料额,实际消耗额超出当月从工资中扣除,实际消耗额小于应耗额的部分进入工人效益工资,并按照吨煤的节超比例奖罚联责管理人员。。2010年一季度材料控制较好的区队,因材料一项月人均增收近500元。
(二)科学管理,逐步按照定额标准考核
(1)重新测定定额单价,逐步实行定额标准考核
材料定额是材料控制与考核的直接依据,材料定额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材料成本控制效果。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煤炭企业实行的材料消耗定额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由于生产条件的变化,集团公司内部早年测定的材料定额已不能适应煤矿生产实际。为切实搞好材料管理,提高控制效果,重新测定材料定额已成为企业材料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协庄煤矿组织人员对2006年来各种地质条件下(分层、分生产方式)的材料消耗进行了统计、分析,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对材料消耗的影响,在制定各种材料消耗量定额时,考虑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支护方式对材料消耗的影响。地质条件因素主要包括断层、倾角、顶底板稳定程度、煤岩比例等。目前,已经测定各类材料消耗定额100余种,并用于制定月度材料预算和区队考核,收到了较好效果,消除了人为因素影响。特别是在没有预见性如突遇断层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用定额考核使用单位,提高了区队生产积极性。
(2)实行第三方代领代存,及时平衡利库
通过调研各单位材料的领取方式,各单位存在相互独立,互不联系现状,用多用少,有无剩余不清楚,根据上述情况,实行第三方管理方式,把材料的领用交由综合服务队代领代存,这样就可以对闲置、多余的物资进行及时平衡,集中领用,集中发放,集中平衡,有效减少材料的库存周转。同时,明确材料交旧领新制度,实行奖罚管理,把原先停留在口头传达上变更为制度明文规定下来,为具体执行考核提供依据。对回收的钎子、截齿等实行统一上交综合服务队,由矿集中修复处理,上交后由综合服务队出具证明到调度下管盖“领新章”后审批新料,对不盖“领新章”的单位一律不予审核,从源头上控制了旧料的回收,并规定调度下管具体负责考核,要求建立回收、保管台帐,每季度考核兑现一次,同时鼓励单位提高交旧比例,每高1%,对单位班子及材料员奖励10元;低于交旧比例的,每低1%,对单位班子及材料员罚款30元,这样以来就把工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对完不成的单位进行罚款,使材料的回收、复用、修旧利废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
(3)强化现场监督考核,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加强施工现场材料使用管理,不定期的组织人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生产投入的物资进行盘点,对生产现场和单项工程项目预算及消耗材料进行核实,建立下井人员考核记录单,记录单覆盖内容全面,着力提高现场材料管理水平和员工的业务素质、下井质量。带着问题下井,对不明白的及时的问、及时的了解,做到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 一是对下井有硬性指标要求,且对现场情况进行摸底检查,形成严格的内部验收制度,对了解的现场条件、发现的问题、整改的建议、建议的落实及吨煤(延米)材料消耗做出详细的记录,在现场填写完毕,上井后经组长签字后报专职人员,每星期汇总后报专业领导。二是实行绩效考核,对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处理后进行奖励,若有走过场的情况就进行罚款。
(4)材料集中审批,变“领料”为“采购”
为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在月度材料预算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行材料集中审批制度,把递送采购审批单时间变更为每星期的一、三、五下午审批,其它时间一律不予办理,避免原先天天报送,资源不集中现象,对不按要求进行审批而影响正常生产的单位,将直接追究区队管理人员的责任,并规定各单位物资材料到货后,供应分部及时通知使用单位签字确认转经营管理部结算,这样有效分散工作时间,减轻月底控制压力。同时,设计并印制了“材料采购审批单”,停止使用原领料单,变“领料”为“采购”,使员工从感性上认识到花自己的钱去购买,目前,员工省着点用料已成为自觉行动。
(三)实行材料管理信息化,及时掌握各类材料动态
将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推广应用到基层各生产单位中去,对物资的领用、投入、库存、调剂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准确掌握材料的消耗成本,实现全过程监控物资运行情况,及时平衡利库,基本实现了仓储“零库存”。同时,为搞好修旧利废工作,还与非煤企业签订了协议,物资回收复用工作落到了实处,减少了新料的投入。
(1)信息系统的精细化。系统支持材料入库、出库、调库、借出、归还、盘点等多项货物操作流程,提供完备的帐务系统,可以随时查询、打印月记帐、日记帐、收发汇总账、存货明细账,顺利实现物资材料管理工作的延伸与细化,做到供销公司-矿级单位-生产区队的物资供应流程的有效衔接,改变了原先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形成从上到下,自始至终的精细化管理。
(2)信息系统的动态化。通过信息软件把关于物资方面的收料、发料、库存、查库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规范、优化和改进,把材料消耗精细化到各个生产环节上,做到能准确掌握各流程的材料消耗情况,对物资使用实施全过程监控管理,及时掌握各种物资的库存量,实现了物资管理的动态化,不仅减少资金占用量,还提高了物资利用率和周转率,有效地避免了重复采购以及物资积压浪费现象。。
(3)信息系统的物资调拨。把物资材料动态数据录入到计算机软件内,实现所有数据电子存档,数据共享,便于查询、统计和分析,简化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全矿物资数据信息一目了然,对因施工地点变动、施工工艺变更及作业措施要求等造成的材料闲置能够及时调拨,避免材料的积压浪费,并出台措施对调入和调出单位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有效提高生产单位的节约意识。
三、取得的效益
协庄煤矿自实行材料“三化”管理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仅2010年一季度全矿材料费用计划3257.83万元,在矿井生产战线拉长、现场条件复杂的情况下,材料实际消耗3018.40万元,比计划节支239.43万元,同比下降164.39万元。
【关键词】 皮带控制 工业以太环网
井下皮带运输机监控系统是集皮带保护监测、电机监测、远程控制、通信于一体的皮带监控系统。目前,煤矿行业已经进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时代,井下皮带机岗点的无人值守和井下皮带的远程控制是原煤运输系统的发展方向,井下皮带运输机监控系统的建立有效的提高了矿井现场生产的安全系数,用数据对井下皮带设备的运转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使井下皮带的管理和控制更加科学化、高效化。
东滩煤矿井下皮带运输机的电控系统有PLC控制系统和KTC101控制系统两种,利用智能分站、串口服务器分别将两种皮带运输机电控系统接入工业以太环网交换机,地面监控中心的计算机通过工业以太环网对井下胶带运输机进行监控。
1 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井下皮带运输机监控系统主要监测井下皮带运输机运行状况,在地面控制室实现井下皮带运输机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皮带运输机监控系统分为三层:现场控制层、通信层、信息管理层。
现场控制层主要是皮带运输机电控系统,皮带运输机电控系统负责就地开停胶带运输机,采集胶带运输机各种运行参数,显示在胶带运输机操控台及液晶屏幕上,并通过PLC通讯接口、KTC101通讯串口向地面控制计算机实时传输数据。通信层主要由智能分站、串口服务器、工业以太环网组成,智能分站负责采集各种开关量和模拟量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至工业以太环网。串口服务器将KTC101控制系统的RS-485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至工业以太环网。信息管理层主要起到集成监控管理作用,工作站通过工业以太环网接收井下各条皮带运输机电控系统上传的信息,完成数据采集、传输、远程集中控制功能。
2 通信数据链接方式
数据传输;采集数据的准确性、高效性、时效性取决于通信质量。根据皮带运输机电控系统提供的通信接口、通信距离,主要采用了以下通信连接方式;
KTC101控制系统提供的是RS485通信接口,RS485信号质量取决于数据传输距离的长短,通信距离500m,采用光纤通信线路,使用串口服务器和光纤收发器接入工业交换机。
PLC控制系统采用光纤通信线路,使用智能分站、光纤收发器接入工业交换机。(如图1)
3 软件集成
井下皮带运输机集成软件系统采用FactorySuite A2。通过对皮带运输机远程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将监测信息集成,存储于统一设计的工业数据库中。
利用OPC Server软件与I/O Server进行通讯,实现数据采集,通过IAS模版和测点实例开发,以及Intouch实时组态画面,实现在地面控制中心进行实施监控。
4 主要技术指标
(1)通讯协议接口:包括RS485、TCP/IP。(2)胶带运输机监控系统的控制方式,主要有集控方式、就地控制方式,正常生产采用集控方式、检修期间采用就地控制方式,符合现场实际生产要求。(3)皮带控制系统集成软件平台采用FactorySuite A2。(4)数据传输以1000M工业以太光纤网、现场总线为基础。
5 井下皮带运输机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特点
(1)完成井下所有主要胶带运输机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测、远程集中控制,对胶带运输机的开停、各种保护状态、带速进行监测。(2)地面控制室监控计算机界面友好、功能齐全、逼真的动态画面和全中文显示,实时显示井下胶带运输机运行状态,安全确认机制,操作严谨且简单,易于对操作人员培训。(3)生产数据存入数据硬盘,可由信息管理系统按需调用。(4)网络诊断,监控计算机工控软件监测通讯是否正常,提高故障排查效率。(5)通讯网络速度快,距离远,可靠性高。
6 结语
井下皮带运输机远程监控系统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矿井信息自动化的建设步伐,使井下胶带运输机岗点达到无人值守水平,提高了现场人身安全系数。通过现场监测监控设备对胶带运输机的实时监控,用科学数据显示其运行状态,提高了井下现场设备的安全系数。地面监控室的建立,大大提升了矿井安全管理,生产管理水平。同时,该系统的建立,打破了以往的工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质量,增强矿井原煤运输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为矿井的高产高效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钰,戴建立.长距离带式皮带运输机动态分析的发展现状[J].煤矿机电,2003(1):34-36.
[2]蒋卫良,韩东劲.我国煤矿带式皮带运输机现状与发展趋势[J].煤矿机电,2010(l):l-6.
[3]胡绍林,孙基国.过程监控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4]王积伟.现代控制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 会计; 信息化; 煤炭企业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理论的相互融合,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等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方面的处理,实现会计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的、全方位的信息资源,以满足企业各管理领导层及企业外部各种会计信息需求。从会计电算化起步,历经三十年的历程,我国已步入了会计信息化时代,无论是会计软件的功能与应用,还是会计人员的职能都发生了质的变革。
一、会计信息化在煤炭企业的应用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煤炭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煤炭企业也走进了会计信息化时代,尤其是大型煤企集团,已基本建立会计信息化网络平台。各核算单位的信息化系统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计算机硬件标准、统一采用成熟的核算软件,会计核算信息化在日常核算中得到广泛应用,工资、固定资产、材料、往来、成本等独立核算模块体系较为完善,基本满足了各单位独立核算的需求以及集团公司内部报表汇总和合并的需求。
但是煤炭企业作为能源的生产基地,由于产品的单一性和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局限性,会计信息化并没有得到领导层的充分认可。特别是在中小型煤矿,决策层的思想还停留在“产量是第一”的观念上,固守着“产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重生产轻管理,重产量轻产效,重制度轻执行;加之企业现有会计软件功能的局限性、缺乏具有综合能力的会计人员、资金短缺、业务链脱节等诸多因素,会计信息化被定格在会计电算化层面上,会计软件现有的功能没能得到充分的应用,会计人员的管理决策职能被拒之门外,生产、供应、机电等各职能部门没能与会计部门形成网络化的信息资源,领导层的决策依据停留在财务部门的“死数据”上。有的煤炭企业甚至出现了“年年产量创新高,年年亏损创新高”的局面,剔除市场供求等外部因素,企业内部管理亏损又是多少呢?煤炭企业走出陈旧的会计核算模式,走出会计电算化,实现会计管理信息化,不仅是会计人员职能的转换,更是企业领导层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
二、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虽然有了显著提高,但与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并不相适应。企业集团化发展,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国家对煤炭企业强大的监管力度对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重构传统会计模式,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设计,应用网络环境技术手段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包括会计核算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和会计决策支持信息化在内的会计信息化。
(一)建立公司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大多数煤炭企业的财务部门都是以一个独立的核算中心存在,即使实现了财务部门内部会计软件的网络化,也没有实现企业供应、生产、安全、销售等部门业务链沟通与网络衔接。财务部门作为企业信息源中心,孤立地提供着企业经营信息。建立财务业务网络化信息平台,就是打破财务部门现有的孤岛形式,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在财务部门建立企业信息源集散中心,将财务部门以外的外源信息,包括企业的采购、生产、计划、库存、销售、项目管理等基础信息汇集到企业的财务中心,将这些信息与企业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财务预算、综合测试、对比分析等手段进行财务决策,为煤炭企业提供真实、准确、有据的经营信息。以供应部门的储备资金为例: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生产部门依据生产计划提出生产物资需求;供应部门根据生产需求及材料库存,制定采购计划,这些信息都通过网络平台传输到财务中心;财务中心通过这些信息制定合理的资金计划,并将资金使用批准情况,通过信息平台反馈给供应部门,供应部门再进行合理的采购。在这种信息平台的支持下,财务中心实现了事先控制,不仅使有限资金利用价值最大化,同时可以对供应部门的储备资金进行监控,在遏制储备资金超储的同时,也防止了库存材料储期过长、被技术淘汰的现象。
(二)创建集团财务信息化系统
集团化的各煤矿子、分公司建立了自我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网络,只是解决了公司内部的孤岛现象,对集团公司而言,它们还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建立集团财务信息化系统,就是要将集团财务中心成为群岛中的中心岛,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财务管理平台。集团财务信息化系统应建立五大模块:1.会计核算子系统:集团公司规范各下属各单位统一的会计核算办法及操作系统,完成对基层单位的账务处理的监控。2.资金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将下属各单位的资金可操作权限收归集团所有,便于集团公司对全部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调配,优化资金运作。首先,要建立集团网银系统,进行分级授权,通过电子流程完成资金审批、授权、网上支付。然后,网银系统自动生成资金管理系统信息,自动按日归集、按日下拨周转资金。集团内各单位通过资金管理系统,查询授权范围内的资金账户。3.预算管理子系统:通过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实现集团公司年度收支计划。事先编制预算下达财务限额;事中主要对超标事项警示加以控制;事后分析考核预算执行情况。4.决策支持子系统:整合所有相关子系统信息,对相关数据进行不同模式的表格、图形分析,提供不同的决策依据。5.辅助子系统:主要是实现财务数据与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等跨部门的共享,完成会计核算、日常管理、财经法规、工商税务等的辅支持。网络架起集团公司与下属单位沟通的桥梁,达到内外数据共享,集团信息化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辅相成实现集团财务的集中核算。
(三)会计软件的二次开发利用
用友、企业之魂等会计软件为煤炭企业会计核算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同软件有其不同的擅长领域,比如企业之魂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的报表功能,它将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联结成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在完成编制凭证的同时,也完成了会计报表的生成。但其预算管理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以及各子系统间的相互融通并不完善。当会计核算子系统和资金管理子系统生成数据时,无法实现与预算管理子系统中预算数据对比,判定是否超预算,对超预算部分不能得到预警提示等,都是该软件有待开发之处。软件的二次开发、换代升级就是要满足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方面的需求。
(四)激发会计人员综合潜能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不仅是会计人员职能的转换,更是一次思想变革。仅会事中核算,不会事前预算和事后分析、决策,那你就不是一名合格的会计。长期以来煤炭国企“铁饭碗”的思想,对会计人员来说根深蒂固,既没有学习的压力,也没有学习的动力,不能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人员占到70%以上,有的会计人员甚至不会软件的基本操作。只有系统管理员能熟练掌握会计软件,已不能适应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激发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已势在必行。首先,建立奖励机制。能力与经济挂钩,是挖掘会计人员综合能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会计岗位无轻重之分,企业可以通过会计职称、学术论文研究、组织专业技能比武、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评比等多种形式评选,对选拔出的业务骨干、拔尖人才进行嘉奖。能者多得,从根源上促进会计人员自发的学习意识和自我潜能的充分发挥。其次,实行授权机制。充分赋予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权限,从而获得科学准确的财务分析决策数据。事前预算、事后分析决策,对煤炭企业几乎是个盲区。只注重收入的取得,忽视成本的预算和浪费,成为多数煤企亏损的症结。如何降低可控成本的浪费;如何纳税筹划进行合理避税;如何提高材料的回收复用降低原煤制造成本……已不再是信息化会计的题外话。通过授权机制,会计人员有效行使管理权限,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软件操作技能,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真正实现参与企业管理的会计职能,对企业将要发生、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事先预测;对已发生事件进行分析,如何保持有利因素良性循环,对不利因素要究其原因,如何合理规避,怎样吸纳转化,为决策层提供事前的预算数据和决策依据,事后的分析结论和影响因素。最后,创造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上岗是打破煤炭企业“铁饭碗”的思想的最佳途径,也是企业吸纳综合性会计人才的有效方法。会计工作本身就是个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煤炭企业会计的“不变性”,抑制了会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适者生存,科学的竞争机制,为煤炭企业会计新生力创建了展示平台,也创新了压力产生动力的环境机制。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种全新的会计思想理念,将快速发展、逐步渗透到整个会计领域。会计信息系统将逐步成为:企业外部环境市场信息源的收集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自动化处理地,企业内外部综合信息分析和决策中心。会计信息化的完善,使财务中心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核心系统;会计人员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模式中解脱出来,更多的与财务管理、金融分析、风险管理、投资决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相结合,最有效地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煤炭企业必将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下大幅受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