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3 09:50: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舞蹈教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

第1篇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一门学科并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每一门学科都需要将等级和竞争这些外来目标和动机转化成内在动机。如今的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培训方案中也没有多少课程是具有创造性的培养和训练的。所以现在要弥补这一教学缺陷就需要有丰富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案例和经验。而现在可以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将中外高校体育舞蹈的经典教学案例和相关舞蹈原型能够在网络上最大限度的还原体育舞蹈的真实面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最真实的情景体验,从而让学生能再学习中感受到体育舞蹈的魅力和愉悦。

综合以上的观点,高校的体育舞蹈应该充分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在练习舞蹈动作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融入文化元素。在现在这种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介和高科技媒介中都拥有丰富的体育舞蹈艺术资料,教师就可以在网络资料中选取最合适最新的案例和资料,将他们融入到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之中,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体育舞蹈技能,还能再最大程度上加强学生对体育舞蹈这一学科的兴趣,让学生更富有创造力和积极性。这样就能够实现最优质最高效的体育舞蹈教学。

二、教学手段及方式的多元化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是运用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方式,这样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它的优点,但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的大环境下还是比较落伍的。在信息化教学中体育舞蹈的教学是以学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加上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在一个个小团队中,学生们经过探究讨论,能够很好的掌握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学习、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另外,信息化教学方式是立体多维的,这样教授体育舞蹈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突破平面,进入抽象概念和感性认知。让学生在对这门课产生好奇心的同时,能够组织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艺术元素,富有创造性的分析体育舞蹈作品,能够自主编排体育舞蹈,寻找和创造出更富有创造力的体育舞蹈形式,整合出最优质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案。

三、体育舞蹈网络课程内容的选择

在内容上能够体现学科本身的系统知识和内在联系,并且能够按照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经验来组织的课程就叫做网络课程。一方面课程不是单独存在的,每一个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所以每一个网络课程的设置都需要迎合学生的发展阶段和性格特点。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那学生就难以接受课程设置,从而导致对课程不感兴趣。这样一来,那网络课程的设置就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结合以上的几个观点我们在设置网络课程内容的时候就一定要遵循以上几个原则和条件,这样的意义就是首先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其次为大部分同学提供了一个团队合作的机会和环境,最后也有利于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探讨和交流。

四、总结

第2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儿童音乐艺术

迄今为止,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对儿童艺术各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儿童动漫、儿童影视、儿童广告、儿童游戏、儿童音乐、儿童美术等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使得儿童艺术越来越成为儿童精神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从近些年看,针对儿童音乐艺术的研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缩水现象。造成儿童艺术整体研究结构上的失衡。以下将简要评述儿童音乐艺术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从审美与快乐角度进行的研究

“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音乐与幼儿生活的联系,注重幼儿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的有机整合,提倡幼儿自主地感受、体验、探索和创造音乐,鼓励幼儿独有的个人感受和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并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帮助幼儿形成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等等。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为该课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有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李亚丽《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金亚文《音乐教学审美功效研究》、周洁嫦《音乐教学要善于创造美》、林白玲《从审美的角度调动学生音乐的兴趣》、程英《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陈岚《谈音乐审美教学法》、郑丽《幼儿音乐游戏中的审美体验》。

二、从教学策略角度进行的研究

在儿童音乐领域,如何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一直是儿童音乐领域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这方面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以说也是最多的。为了能更清楚地呈现,笔者对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归纳:1.以国外著名教学法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覃晓宁《铃木音乐教学法给音乐教育的启示》、李琦《浅谈奥尔夫的元素性音乐教育》、刘文靖《奥尔夫教学法浅识》、娜仁其木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小学音乐教学》、梁燕《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影响》、徐颖《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给我们的启示》、陆建珍《美国综合音乐感在教学中的运用》、崔伟《探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育观》、谢春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的启发》。察觉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构成》。2.以针对目前儿童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刘莉萍《音乐教育存在问题及创新途径研究》、张卫民《点击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的异化现象》、张占春《音乐课程改革中的“反音乐教育”现象》、赵大刚《谈幼儿音乐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误区》、吴欣光《小学音乐教学误区》、侯杰《对综合艺术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3.以教材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赵继红《幼师音乐教材改革初探》、韩天寿、吴霞飞《从幼儿音乐教材视角谈学前教育管理缺失――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错误问题调查分析》、《小问题、大思考――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错误问题的调查分析》、王信东《云南省小学音乐美术乡土教材建设与研究》。4.以儿童舞蹈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夏珊珊《浅谈幼儿舞蹈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吴婉媚《儿童舞蹈教育浅探》、陈波《浅谈幼儿舞蹈的童趣性》、王萍《浅谈幼儿舞蹈的学与教》、赵焕生《浅谈幼儿舞蹈的编排技法》、齐娟《幼儿舞蹈教学新探索》、商策《浅谈幼儿舞蹈的创编艺术》、杨秀敏《幼儿舞蹈教学的生命线》、樊星《论基本功训练与幼儿舞蹈教材开发》、文畅《兴趣培养―幼儿舞蹈教学的成功所在》、朱宝仙《少儿舞蹈活动的几点思考》。5.以儿童钢琴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张应辉《儿童钢琴现状思考》、康晓蕴《浅谈儿童钢琴教学》、姜晓琳《怎样培养儿童的钢琴兴趣》、张丹宁《儿童钢琴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陈宇兰《谈儿童钢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杨振《谈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儿童钢琴教学》、罗魏《论儿童钢琴教学中创造性音乐思维的培养》、海宏《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几个心理问题》、李斯娜《学前儿童钢琴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薛瑾《儿童钢琴学习心理问题初探》。6.以儿童声乐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田丹《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臧欢《儿童声乐快乐教学初探》、魏桂珍《谈儿童声乐教学》、唐建平《儿童声乐教学的作用与训练方法》、赫嵘《关于从事儿童声乐教学工作的初浅探析》、张郁《儿童歌唱教学与训练》、李福《论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宁馨磊《声乐早期教育中的快乐教学》、秦玮蔚《儿童声乐教育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李宝秀《浅谈儿童歌唱教学及兴趣的激发》、陶小卫《儿童学习声乐的教学体会》。

三、从儿童音乐心理角度进行的研究

儿童音乐心理研究是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课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的:1. 从幼儿自身审美心理建构的角度,来说明幼儿音乐审美心理功能的发展与培育。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杜悦艳《论学前儿童音乐审美经验的建构》、薛瑾《钢琴教育与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郭蓉《关于音乐审美心理过程几个问题的研究》、宁晓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魏欣《论音乐审美教育的心理功能》、尹娟《浅议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化教学》、孔起英《论儿童审美与艺术行为的心理机制》、印小青《论儿童审美心理结构发展的三个标志及特点》、张富生《音乐美育中的心理因素分析》。2.从幼儿智力发展的角度,来研究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王子婴《幼儿音乐创造力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郑虹《儿童音乐创造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霍华德•加德纳《艺术•心理•创造力》、张琴《儿歌教学如何启迪幼儿智力》、何化均《音乐―开发幼儿智力的一把钥匙》、陈瑞委《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李芳《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杨望舒《幼儿多元智能中的音乐领域》、肖庆玲《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武艳《多元智能理论对舞蹈教育的启示》。3.非智力因素对儿童音乐心理的作用与影响。张静《在音乐活动发展幼儿非智力因素》、张双琴《歌唱于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王诗春《浅谈钢琴学习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孙伟《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李馨怡《幼儿钢琴教育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分析》,余红梅《挖掘音乐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4.从美育的角度探讨音乐教育对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作用。修海林《美育与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秦艳《幼儿音乐素质的结构与要素分析》、沈建洲《幼儿艺术教育的性质》,李小琰《童心•童话》,张殿柱《美育与儿童的全面发展》。

从上述研究成果看,我们可以看到从教学策略角度研究儿童音乐艺术教学的研究者是最多的。可以说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一般的选题范围。因为这一选题的研究者多是从事普通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在自己的研究或工作范围内选题,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从研究内容上看,大家研究的内容多是对儿童音乐艺术教学实践的思考与反思。当然,这其中不乏研究角度新颖、论述精彩的论文,但数量少之又少,绝大部分感觉难有新意。因此,要想在这一领域进行突破,必须要求研究者避免材料的堆积,避免对问题表面的分析,应突破传统儿童音乐艺术实践的研究模式,过于阐述具体而细微的问题,而忽略将儿童音乐艺术领域中的理性思考纳入到实践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去,利用理性层面的辩证性思维来看待儿童音乐艺术感性层面的问题,从而获得客观、深入的结果。其次,从审美角度进行的研究成果也是很多的。“审美”是这些年来音乐教育领域出现的热门词语,可以说针对音乐教育中审美层面的研究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这是人们对音乐教育本质了解越来越清楚的表现。很多研究者纷纷从审美的角度展开对音乐教学的分析,其中又以对基础音乐审美教育的研究最多。在“审美”这个热点、焦点上选题,这本身就意味着更受人关注,因而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我们看到在2004年郭声健博士撰写的《音乐教育论》书中,就对审美教育做了深刻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此后,更多的著作与论文开始对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价值展开研究,获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数量很多,但往往多是泛泛而谈或者说是现象罗列。许多论文有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跑的感觉。因此,如要从审美角度进行思考,必须要求研究者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或者在别人不同的层面上选题,或者要从新的角度选题。从学科边缘或交叉点上选题,已成为未来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的一个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从两门甚至更多的相关学科上进行较深较独到的研究,也形成了一批有一定水准的科研成果。比如郭蓉《关于音乐审美心理过程几个问题的研究》、宁晓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等论文中涉及的学科就包括了心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知识内容。其实,在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里,完全可以将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会有效避免撞车,较易获得突破和取得成果。比如湖南师范大学吴跃跃教授国家教育部课题《音乐教育对少年犯的教化功能及实践研究》将音乐教育学、犯罪心理学结合起来。魏豪扬硕士论文《社会音乐教育之音乐艺术培训市场营销研究》是将音乐教育学、文化策划学、市场营销学结合起来,对社会音乐教育活动中包含的客观存在的市场经营管理实践和现象进行解释和阐述。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当然,这类选题要求研究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跨学科综合与分析。否者,就会感觉一知半解而生拉硬扯,牵强附会。最后,从冷门和盲点上选题,也是目前儿童音乐艺术研究的一个方向。冷门和盲点,或是因为远离当时的焦点、热点,或是一时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问题。或是尚未被绝大多数人意识到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成果在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有,但还不多。比如以上列举的论文张琴《儿歌教学如何启迪幼儿智力》、何化均《音乐―开发幼儿智力的一把钥匙》、陈瑞委《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肖庆玲《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体现。这样的选题由于有其本身的价值所在,一旦其价值被人发现,研究出成果,便会向热门和焦点转化。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相信这类选题还不少。

综上所述,从审美与快乐角度进行的研究和从教学策略角度进行的研究,占据着勿庸置疑的主导性地位。这样的研究成为热点,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从国外儿童音乐艺术研究的内容来看,艺术与多学科知识的结合,特别是将心理学的实证方法运用于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已成为研究的常态。因此,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增加更多有价值的学术研究生长点,是我们儿童音乐艺术研究者急需要做的工作。毕竟,儿童艺术的发展,需要丰富的可能性;儿童音乐艺术的研究,亦当如此。

参考文献:

[1]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

乐出版社,2006

[2]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幼儿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第3篇

小学老师的自我鉴定一:

本人林xx,45岁,毕业于xx大学,本科学历,小教二级,现任心水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本人从教二十余年来,虽然没有赫赫闪光的各项奖杯奖章,也没有惊人的豪言壮举,但是我用自己一颗热爱教育的新记录下了我这二十年平凡的教学人生,同时也成就了我无怨无悔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二零零一年秋,由于学校工作需要,我在担任三年级三个的与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工作同时又肩负起了少先队辅导员的重担。这种繁重的工作下,我常常夜以继日的工作,导致喉咙出现病状,原本高亢洪亮的嗓音变得非常的艰涩难听。关心我的学生和同事常常说:“你多给学生上上自己吧!这样才能好好养养嗓子”说实话,我当时确实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我一想到学生那样求知的目光,我就忍不住继续走上讲台,我只是想让孩子们的多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多少年来,我一直积极努力地用心工作,坚守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

在身为少先队辅导员的时候我坚持每天升降国旗,制定科学详细的工作计划,组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并详细地做好每一次的活动记录-----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工作成绩使得我连续八年都成为市级优秀辅导员。同时我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

管理人是最难的,尤其是管理一些不懂事的孩子。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认识到:教育一个人的思想要比教会一人知识要难得多。

小学老师的自我鉴定二: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用心育人,潜心工作。刻苦钻石业务知识,多次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团结同事,关心学生,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尽职尽责地履行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

自参加华中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大专高教自考学习以来,本人能准确处理“工”学矛盾,能按照学校的有关划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面授和串讲,按时完成各项功课。通过三年学习,现已当真完成了《小学数学教育》、《社会主义思惟概论》等xx门课程的学习,把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有关课程考核。

在学习期间,我能自觉将所学知识用于指导小学体育教授教养实践,大大进步了自己组织课堂教授教养和开展教授教养法立异的能力,所带班级的学天生绩和体育素质在学校一直处于前列。我还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先后撰写了《学习新课程尺度体会》、《立异教授教养探索尝试》等十余篇论文和教改材料,其中《学习新课程尺度体会》等文章曾参加过XX市小学教育论文交流,得到了学校和上级机关的高度评价。

小学老师的自我鉴定三:

本人于xx年毕业于江苏省丹阳师范学校,xx年1月,取得南师大本科学历,并获学士学位。现任句容市实验小学音乐专职教师。

自xx年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坚持以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来对待我的工作,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音乐教学实践,积极推进音乐教改,始终坚持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努力在教师这个圣洁而又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拓展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下面把自己的工作做一下简单总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泽东思想,坚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关心国家大事,定时收看时事新闻,做到思想上与时俱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把提高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追求的目标,坚持学习,做到业务上与时俱进。除坚持钻研大纲、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外,还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给教师的建议》等理论书籍,订阅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江苏教育》、《教师博览》等报刊杂志,同时注重做好读书笔记和撰写学习体会,注重运用所学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二、业务工作方面

首先,在教学业务方面: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注重加强业务教学研究,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汲取他们优秀的教学经验,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把它们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我更加注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毫不吝啬地传授自己所掌握的教育教学方法,带领所指导教师共同进步。

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积极开拓教学思路,试着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学中,我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水平;教学中,我能坚持做到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留足空间,使教学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放开眼界,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实践“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其次,在教育工作中:我深深意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注重对学生思想上导之以德,生活上施之以爱,学习上律之以实,坚持做到严于律己,做好表率,注重榜样效应;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及创造精神;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良好学风,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工作成绩

第4篇

    论文摘要: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及其研讨已经日趋深化,而作为其基础课的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探索中。高师钢琴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必须走出钢琴表演专业的教学模式,突出其师范的特性,促进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内部各课程之间的合理交叉与优化整合,使学生掌握实用性强的技能技巧,提高整体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推动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作为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要目标的高等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及要求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专业化倾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审美化、艺术化的音乐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然而沿用了多年的高师钢琴教学大纲及依据其编写的多种版本的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标准要求上,都受钢琴表演专业的相关影响,致使高师钢琴教材在内容上追求全面、系统、难度偏大,许多知识与技能是一个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无需掌握和不可能运用的。而在体系安排上,各类音乐知识与技能往往成独立分割状态,没有将它们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它们以互相独立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致使学生无法将各知识点融汇贯通,掌握一套完整的音乐教育知识体系。 

因此,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钢琴教学必然要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等多方位进行探索与改革,寻求更为广阔的拓展与创新,促使学生由单一思维转向综合化。 

 

一、在高师钢琴教学中融入适量的正谱伴奏 

 

作为一个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钢琴的目的之一就是能为今后课堂教学中的齐唱、合唱伴奏;为课外活动中的合唱队、舞蹈队伴奏;为文艺演出中的独唱、独奏伴奏。因此,除了专门开设的即兴伴奏课外,掌握一般的正谱伴奏弹奏技巧是非常必要和实用的,在高师钢琴教学中适当地加入一些正谱弹唱的教学,对学生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伴奏织体以及和声手法,为即兴伴奏提供可操作的途径,培养弹与唱的协调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 

 

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因而在钢琴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四手联弹、双钢琴弹奏、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等。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技术能力训练和音乐感的培养,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对音乐整体与个体的感受能力。 

如四手联弹曲目《军队进行曲》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通过这首曲子可以提高学生歌唱性弹奏的技能。这首乐曲的特点是旋律和伴奏织体分工明确,无论旋律在高声部还是低声部,无论由哪一人弹奏旋律,在弹奏技术上都比自己独立完成一首乐曲时简化,所以弹奏都可以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旋律的表现上,这样就更容易体会和掌握歌唱性弹奏的基本要领。 

2、通过这首曲子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伴奏声部分析出和声、伴奏织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伴奏织体及和声的感受能力,为即兴伴奏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和听觉基础。 

3、通过这首曲子的教学,学生在合作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双方达到节奏感协调,音乐感一致,并能注意到旋律与伴奏的呼应,对音量上的不同分配比例以及力度层次的控制,提高学生对音乐整体与个体的感受能力,控制声部均衡统一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感。 

 

三、有针对性地选曲为即兴配奏学习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高师钢琴的教学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他们的钢琴弹奏基础与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学生条件参差不齐,而进校后课程繁多,练琴时间也相对较少。因此,要在4年的学习中掌握各种钢琴弹奏技巧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即兴配奏课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钢琴弹奏技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必须在有限的钢琴教学时间内进行高效的技术训练,由此,在教学中曲目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在高师钢琴教学大纲中,对于技能、技巧的教学都是以车尔尼599、849、299等程度的材料来衡量。因此,对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中练习曲的运用就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做到有的放矢,最终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在自己的原技术基础上稳步提高的目的。比如: 

1.初级阶段以《车尔尼599》为主。可以选择的练习曲目有: 

a.柱式和弦:44、49; 

b.带低音和弦式织体:22、40; 

c.分解和弦:85(两手交替)、87(右手)。 

2.中级阶段可以选择《车尔尼718》(《24首左手练习曲》),《车尔尼849》。可选择曲目: 

在《车尔尼849》中: 

a、阿尔贝蒂低音:2、7; 

b、长琶音:15; 

c、短琶音:25; 

d、震音:13; 

e、分解和弦:10(两手交替)。 

在《车尔尼718》中: 

a、长琶音:3、18; 

b、短琶音及分解和弦:6、22; 

c、八度:24; 

d、分解八度:21。 

3.中级阶段(下):以《车尔尼299》为主,可选择练习曲目有: 

a、长琶音:12(两手)、30(两手)、32(两手); 

b、短琶音:3(右手); 

c、分解八度:13、28; 

d、震音:16(右手)、20(两手)、27(两手)。 

4.高级阶段:以《车尔尼740》为主,可选择练习曲目有: 

a、分解合弦:6(两手交替)、28(左手)、31(右手)、45; 

b、短琶音:37、46; 

c、八度:38(两手交替)、49;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练习解决技术难点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归类,从中吸取“营养”,掌握即兴伴奏基本织体形式和一般规律,从而为即兴配奏这门有实用价值的专业课奠定良好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基础课——钢琴课要突出其师范性,就必须走自己的路,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拓展自己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促进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内部各课程之间的合理交叉与优化整合,从而进一步推动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符合社会对人材素质的全面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第5篇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范文一:小学生家庭教育探析

摘要: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他们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已成全社会的共识。但是,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实施家庭教育,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从而也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生活习惯

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他们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已成全社会的共识。但是,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实施家庭教育,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从而也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

1.家庭教育的误区

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视,但是,不少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使家庭教育走入了误区,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1.1 填鸭型家庭教育。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认为对孩子的教育项目越全越好,于是不顾孩子的喜好和感受,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强迫孩子学习外语、打字、绘画、舞蹈、乐器等等,还美其名曰“全面发展”,造成许多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

1.2 放任自流型家庭教育。部分家长依据自己小时候父母很少管教的经历,采取顺其自然的家教方式,还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化,教育不了孩子,干脆放手不管。孩子就是孩子,自觉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欠缺,个性培养、学习态度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放任自流的家教方式有可能导致孩子迷失正确的发展方向。

1.3 过度溺爱型家庭教育。德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怎样使得你的孩子备受折磨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一切围着“小太阳”转,对孩子有求必应,过度保护,使孩子处于家庭“核心”地位,必然影响独立意识的形成,往往会造成孩子任性、自私、逆反心理。

1.4 保姆型家庭教育。父母过于保护孩子,处处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动,不仅禁锢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形成。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胆小、怕事、神经过敏,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很难立足。

1.5 智力中心型家庭教育。片面注重智力的开发培养,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培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对幼儿智力开发愈来愈早,难度也愈来愈高,无视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盲目进行智力教育攀比,忽视孩子个性的培养。这种以牺牲孩子个性培养为代价的教育往往得不偿失。

2.家庭教育的重点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既有相同部分,又各有侧重,而且有些方面是学校教育难以奏效的,这就要求家庭教育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环节。2.1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总要长大,总要踏入社会,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个性形成和品质培养等等产生积极影响,甚至还能使其受益终身。第一,要培养孩子健康的起居习惯。规律性的起居、充足的睡眠,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体成长,还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第二,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营养均衡是孩子身体健康发育的基础;再次,要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孩子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承受国差,挫败感较强;第三,还要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这是家庭教育最容易忽视的问题,许多初、高中生还不会做家务劳动,说明家长在小学阶段就忽视了劳动观念的培养。要让孩子在劳动中学会自信、自强,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使他们能勤奋好学,自食其力。

2.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就要培养,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有些孩子学习习惯不好,边学习边玩,半个小时能做完的作业却用了一个小时,效果不好,长大后做什么事都会拖拖拉拉。所以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第二,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些孩子存在不热爱学习,缺少求知欲,逃学、厌学的现象,这跟家长有很大关系。对待孩子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要耐心细致的回答,回答不了的可以带她们去查阅有关资料,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不可用搪塞的办法应付甚至直接训斥。第三,培养孩子课外学习的习惯。家长要有的放矢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孩子阅读,养成课外学习的习惯,拓展孩子的知识面。第四,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和自我评价。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主要手段。要求孩子做到规范书写、坐姿端正、独立思考、认真审题、自我检查,切不可嫌麻烦、图省事而越俎代庖或放任不管。

3.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棍棒不能出孝子,强迫学习同样不能出才子,反而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家庭教育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

3.1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孩子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是一个复杂的矛盾斗争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同的阶段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必须依据孩子的年龄特征,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顺序,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决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3.2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孩子的年龄、个性发育程度不同,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就有所不同,身心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不能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只凭主观臆断,以主观主义教育方法对待孩子,往往达不到教育效果,甚至事与愿违。

3.3 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的表率作用很重要,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同时,习惯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非反复练习不可,一定要按照设定的标准严格要求,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4 善于沟通,寓教于乐。家长要善于与孩子沟通,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随时了解他们的心声,成为他们最知心的朋友,有时间要多陪他玩和游戏,在玩的过程当中寻找教育机会,达到教育和培养的目的。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范文二:谈谈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长成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素质的高低,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劣,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影响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实施好家庭教育首先要了解孩子,要有科学的成才观念和因人因事制宜的方法,身教重于言教。

中小学生 家庭教育 方法

家庭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发展。据北京市青年联合会于近日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家长们最关注的众多的社会问题中,“子女教育”排在第一位。年轻的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成长抱有更多的希望和给予更多的关注。80.3%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家长要承担主要责任。”它表明家长们虽然认同学校是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同时认为自己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调查结果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二是中小学生在成长成材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家长素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社会、经济、科学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在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等多媒体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改变着我们,在全年有节假、双休日115天的条件下,家长们怎样更好地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家庭教育,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我国具有悠久的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的母亲均是实践家庭教育的模范,三岁成孤的孔子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孟母三迁”、“断机教子”是流传至今的家庭教育的故事,被誉为唐宋家中的三家的苏氏父子被后人推崇,作为苏洵之妻、苏轼、苏辙之母的程氏夫人,其相夫教子的促成作用也是功不可没的,直至现代,家教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

家长如何对子女实施家庭教育:

一是应该首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先导。家长要知晓孩子各个年龄段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不同特点,不做拔苗助长的事。近年来社会上屡屡发生的中学生弃学离家出走“闯天下”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不能完全归咎是学校、家长管教不严的结果。由于营养的充足和信息媒介的发达,致使中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早熟”,而中学生社会实践渠道不通畅和家庭过度的呵护,造成中学生自理能力和自治能力差,心理的早熟和自治能力差的矛盾是初中学生的一个特点。了解这个特点并寻求教育方法的革新是家长们面临的新课题。另外,家长还要了解孩子在校的活动内容、课程进度、交往等,与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而不是坐等教师的家访,要耐心听孩子讲话,及时帮助孩子解除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烦恼,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制定和调整成长目标。

二是要有科学的成才观念。所谓人才,是指那些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做出贡献而被人们认可的人。在同一个年龄段的人群里,能考上大学的人毕竟是少数,那百分之七八十上不了大学的人就不能成才了吗?衡量成才的标准不是他们职业的优劣,学位的高低,而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有了贡献而被人们认可,他就有了承担更重要职务的实力与可能,也就为他进一步成才创造了条件。今后,好的职业也是要靠竞争才能获得的,要竞争就要有真才实学。

人才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人才又是分层次的,各行各业都可能产生自己的优秀人才。对于处于人生起点的中小学生来说,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走向社会是个好公民则是最基本的成长目标。家长可以以自己良好的品行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引导孩子,为孩子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造条件,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好基础,克服“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无方”的倾向。

三是注意子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现在许多父母特别重视子女的智力发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一好百好,前途就会一片光明。然而,事情往往并不象父母期望的那样,有的原本挺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糟,有的孩子对学习一点也没有兴趣,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无法再学习下去,为此,不少父母感到苦恼不安,困惑不解。问题就出在这些父母望子成龙,只注重培养孩子的智力能力,忽视了培养孩子非智力的心理品质。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那些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称为智力因素,主要指记忆、思维、感知和想象等,而把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称之为非智力因素,它包括意志、情感、性格、兴趣、心理健康水平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相辅相成,缺了那一方面人都难以正常发展。

笔者一个朋友的女儿是个三好生,但从上初二时表现出了性格孤傲,学习上的“光环效应”使她失去了许多昔日的好伙伴,开始关注起“歌星”、“影星”来。越来越讲究穿戴,我的朋友注意到了女儿的这些变化,时常以古今中外优秀人才成长的故事引导女儿走全面发展之路,并书写了“秀才不怕衣衫破,只怕肚里没有货”的条幅挂在女儿床头,现在这个女孩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心理素质稳定发展,由于品学兼优,被推荐为一所完全中学的学生会干部。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智力发展与个性品质的好坏是密切相关的,就一般人而言,他们的智力差别并不十分巨大,他们之间成就大小的区别,以及他们能否适应现实社会,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着优良的非智力心理素质,如自信、意志坚强、富于责任心与合作能力、心胸豁达、勇敢执著,“志不强者智不达”,假如我们把智力比喻为一粒种子,而把非智力因素比喻为土壤的话,那么智慧的花朵只能开放在具有优秀的个性特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的“土壤”上。

四是培养兴趣,加强学习指导。培养中小学生广泛的兴趣,加强学习指导,提高学习效率,不仅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倡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的中学生是二十一世纪建设者,二十一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就是今天我们培养的目标,家长有责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因为只有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比如对动、植物的兴趣,对体育、艺术、天文、文学、无线电、机械等都可能产生兴趣,都是孩子智慧和理想的闪光,如果能被家长及时发现,爱护和尊重,就完全可以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方面来。所以,让孩子自觉学习的关键之一,便是培养孩子形成有效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将自己的兴趣与未来的理想相联系,则是推动人们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

学习指导从内容上看,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有对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成果的检测等,而它的最大功能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减轻学习负担,使孩子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地学习,保持对学习的浓厚的兴趣,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指导孩子学习,要求家长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灵活有效的措施。但是,虽然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而培养出了优秀子女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原因是这些家长具有很好的个人品质、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清晰,做事有条理,身教重于言教,给子女作出了榜样。

五是要适当利用网络媒体知识优化孩子的智力结构。现在的网校、网络课件、名师课堂等多的令人眼花缭乱,家长的任务是给孩子当好指导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结构、课程进度、学业趋向精心选择“课外学习内容”,使课外补充课内,而不能本末倒置,更不是“课外学习内容”越多越好。要在孩子学有余力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形成对艺术、文艺、体育等的特长。

六是要不使孩子的物欲饱和。在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的今天,父母们对子女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从教育效果看,这种做法并不是最佳的。成功的父母懂得适量刺激,节制物欲,少给他们一些不必要的物质,给孩子留下一些主动获取的天地。对子女的爱与管教,都要有分寸,无爱,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爱的过分,则意味着宠坏他们;管教不利,放任自流,孩子必然放纵成性;过于严苛,事事干预,又会使孩子惊恐不安,扼杀个性。应宽则宽,当严则严,态度和方法要因人因事而异,在这点上,父母双方应达成共识巧妙配合,互补互利,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希望有众多的家庭来学习它,研究它,实践它。有一百个家庭就会有一百个家庭教育的行为模式,尽管不一定绝对地说重视了家庭教育,孩子就一定有作为,但成功的家庭教育至少是子女成才的一个良好基础,全国几亿个家庭若都重视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华民族的下一代一定是人才辈出的一代。

第6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 院团结合 音乐审美能力

21世纪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而从属于美育范畴的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音乐课程的功能、价值做了明确界定,《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校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课程的目标强调提高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应用美的能力,音乐课程应通过熏陶、影响等途径,使音乐成为人的终生

朋友。

一、音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实现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发展之本,音乐教育的实施始终离不开音乐教师,决定音乐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专业素质。可见,音乐教师只具备唱歌、跳舞、器乐演奏等专业技能还远远不够,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专业技巧上,更应体现在丰富的专业素质内涵方面。他们既应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更应通过自身的艺术感染力、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对音乐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音乐艺术表现力、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感染和熏陶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音乐美育功能。

音乐是情感体验艺术,音乐教育是声音、情感体验的艺术教育,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音乐体验能力,具备较高的音乐鉴赏水平,这是胜任新的音乐课程教学的首要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交流音乐信息和分享音乐美感的过程。教师音乐审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音乐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然而,现实情况是,目前有些教师,即未来的音乐教师,其音乐审美能力比较薄弱,他们对音乐缺乏充分的情感,进而阻碍了教师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实现。笔者在“音乐教学法”课上经常看到:很多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中小学模拟授课时,盲目依赖多媒体课件,即便是自己站在讲台上范唱(奏)歌曲,也缺乏情感,毫无音乐表现力。

另外,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普遍缺乏一定的创造性。创造性的缺乏与上文提到的音乐审美感受和表现能力的缺乏有一定联系。拥有高技能却没有感受能力的演奏和演唱是机械的,没有感染性和生命力,而没有思想的、机械的身体动作更不能引起思想的新的火花迸发。

上述不足及缺陷将明显影响到整个音乐教育学专业学生,即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后备军队伍,对于其今后的音乐教学来说,教学水平的单一和呆板也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能实现理想的音乐教学效果,进而影响音乐审美功能的良好实现。

二、“院团结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促进和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院团结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和内容

所谓“院团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艺术学院和芭蕾舞团、歌舞团、艺术学校相结合,通过优势互补,达到和谐共荣,在“产、学、研”一体的基本框架下,采取多学科、紧密型、全方位合作的方式,共同培养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如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将选派实习学生参加院团演出季的排练、演出、管理,提高其合作能力和舞台实践经验;团校也将派出资深演奏家、演员和管理人员带领实习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艺术实践空间。

此举说明,对于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来说,将“两团一校”建设为学院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和平台,可为在校的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好的条件。另外,在组织专业学生到两团一校进行观摩、实习、实践的同时,还鼓励他们参加选拔、竞聘两团的签约演员,让他们在良好的实践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艺术实践是艺术人才培养的出路,艺术作品是人才培养的载体。紧抓舞台实践,是由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院团结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能大大增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能力,尤其突出表现在有效促进和提高音乐教育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表现力、观察力、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二)充分发挥团校资源优势,促进、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1.团校教师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可提高学生对舞台的感受力、表现力以及艺术鉴赏力

院团结合中,演艺团校委派的教师具有一般高校教师无可比拟的丰富的舞台经验。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不断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借鉴和学习别人的成果。这些舞台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职业精神在教学中令人钦佩。在专业音乐教学活动中,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特别注重并强调其社会属性、行业属性及就业属性,这是很值得借鉴和补充的。

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历来走从课堂到课堂的教学套路,是一种较封闭的培养方式,教师对音乐美育功能的感受较为薄弱,学生也体会不到相应的音乐感受。团校教师的人才引进可以大大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这些团校委派过来的教师大多为艺术专业院校毕业,几十年从事舞台表演艺术事业,均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知名演员,积累了丰富的舞台与教学经验,因此,他们在教学活动中除技法性教学外,十分注重表现性与应用性教学。可以想象,拥有丰富舞台经验的教师是十分了解和重视舞台的表现和感受的,也是深刻体会到音乐表现的美妙和魅力的人,他们在作为教师教授学生时,会把对艺术的感受和表现作为教育的重点,甚至在教授的过程中不经意间让学生感受到舞台表现力的美妙,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性。他们有大量的亲身经历可以讲授,在理论课程的讲授中可以拿自己的舞台演出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感受、鉴赏,甚至将学生带到真实的舞台学习,感受舞台表现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弥补了院校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加强对舞台表现能力的重视,并加深了对呆板的技能表演背后的更多情感性的领悟,进而促进自身音乐表现力、感受力和鉴赏力的提高。

2.团校内存在着大量优秀的原创音乐人才、作曲家,活跃的创造氛围有助于启发和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团校内存在着大量优秀的原创音乐人才、作曲家,这与他们的团校性质和实际需要是分不开的,因为大量的舞台表演不可能总是旧东西翻来覆去地表演,而针对不同的表演场所、观众需求、情感表达,需要有适当的改变甚至创造。同一种舞蹈或戏剧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进而达到不同的舞台效果,这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表演者对这种舞台表现的差异是最清楚的;为追求自身的进一步提高和创新,团校音乐人才创作产生许多原创性作品也很有可能和必要。

笔者认为,多数高校总是缺乏创造性,大多是在重复别人的东西;最开始的模仿当然不可或缺,但长期处在低层次的模仿阶段得不到提高,只用熟练的技能应付,难免思想僵化和单一,更谈不上创造性的感受和表现。院团结合模式也可以促进院校创造性的迸发。目前,院校原创型人才极度缺乏,与艺术表演团体的院团合作将可能进一步扩展到院团共同打造艺术作品的新领域,构建原创平台,产生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作品。这种活跃的、新颖可喜的创造氛围对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无疑具有很好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3.团校提供充分的艺术实践机会,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表现、感知能力的提高

团校结合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而学生亲身实践不仅锻炼了专业的技能,更体验到整个音乐过程的快乐和意义,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性,对于自身音乐素养的提高和以后音乐教育教学的开展将有极大的帮助。院团结合模式也是院校教学方法理念的更新和改进,新颖的教学方式可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促进自身技能和音乐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

学生亲身参与到舞台表演的实践过程,不仅是技能的表演,可能还参与到舞台的设计安排、表演流程的熟悉等过程,使学生在舞台上,在面对有广大观众的情况下,学习到更多的舞台表现的东西。有明确观众对象的舞台表演,如果只用机械的专业技能,明显是不能达到好的舞台效果的,只有学生自己拥有对音乐的充分感受,才能表演出充满感情的东西,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可以说,院团结合提供的实践表演机会,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技能、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4.学生对舞台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有助于提高其审美观察力和音乐感受力

随着在团校中的舞台实践,学生也拥有了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其中有成功和有待改进的问题,对演出成败进行事后的总结和反思,就可以获得比一场演出更多的东西。可以看到,音乐感受性的差异极大地影响到舞台效果的呈现,不同的音乐感受带来不同的舞台表现,同一种舞台演出因为感受性的差异也会导致有很大差异的舞台表现效果,这些区别只有亲身参与实践演出才有可能深切体会到。

学生通过对比较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重点分析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差异性,进而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提高,把这些通过实践体会到、观察到的东西总结出来,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观察力和音乐艺术感受能力的提高。

(三)充分发挥院校理论优势,有助于促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高层次的音乐审美教学实践

院校师生相对团校来说拥有理论上的相对优势,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挥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促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高层次的音乐审美教学实践。

1.以院校教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催生音乐审美相关教科研成果

传统的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有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的习惯,那么在与团校结合的实践表演之后,院校师生可观察、总结和反思舞台表演的实践过程中自身情感的感悟、舞台的表现力以及各种创造性的火花,将之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这样的思维方式能促进对经验的总结,对问题的分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可催生一批音乐审美理论教科研成果,起到在教育教学中借鉴之作用,以更好地指导音乐审美教学实践。

2.以院团结合的实践模式,改革音乐审美实践教学方法

院校相对团校来说,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重点,因此特别关注音乐教学方式、方法上的研究。根据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音乐课程的功能、价值做的重新界定,院团结合的实践模式,正是一种实践性、感受性、体验性、参与性的音乐教学方法及授课形式,通过这样的熏陶、影响的途径,能极大提高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应用美的能力。

联系我们的音乐教学实践,只有让接受普通音乐教育的学生参与、体验、感受音乐课堂的美,才能真正培养对音乐的热爱。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和感受,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模拟课堂有望不再完全依赖多媒体,能实现师生对话,创造出有感情、有生命、有魅力的音乐审美实践课堂。

三、让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成为“院团结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受益者

理想的音乐教师应该是音乐表演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的专家,既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又具有良好的音乐基本技能、丰富的音乐知识、较强的音乐艺术表现力和对音乐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及良好的音乐专业素质,在教学品格、教学技能、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心理等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素质。

院团结合模式从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构建起以培养综合素质和舞台表演、音乐教育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实践节目为载体,构建综合实践教学的最佳平台,在今后共同打造一个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的综合教学基地,坚持“教学与舞台实践结合,教学与创作研究结合”,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形成“课堂教学——艺术创作——艺术实践——市场检验”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和谐共荣。

第7篇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1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我们采用请领导专家做讲座、请优秀班主任做经验介绍、外出培训等不同形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水平。本年度,我们利用教师每周四沙龙的学习时间,聘请了进修学校徐慧颖和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郭德凤主任为教师进行《生态体验式班会的培训》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职业道德》,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全校教师共撰写98篇学习心得。张黎明和徐春丽两位老师参加了全国传美说课比赛双双获得特等奖。

2、加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参加区进修组织的班主任培训班,我校已有32名班主任参加培训,学习有关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学习,更新了教育理念。教师们共撰写教育叙事125篇,教育论文70多篇,多篇发表在国家,省级报刊杂志上。

3、为了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我校组织教师观看魏书生关于《如何做班主任》讲座录像,每位教师撰写了观后感102篇。开展班主任教师开展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班主任把班组管理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小方法通过实例讲了出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

通过培训,提高了班主任老师的育人能力及管理水平。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加强学生常规教育,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爱国主义教育

(1)本学期继续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培养学生听见国歌声要驻足肃立,少先队员敬队礼,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开展“红领巾,我为你自豪”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胸前的红领巾,热爱少先队组织。如今学生红领巾佩戴率达到92%

(2)开展好“祖国明天会更好”“中华魂”读书活动,并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组织了征文比赛。学生通过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爱国热情。全校学生上交征文1846篇

2、安全教育

(1)通过校园电视台,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让学生掌握了安全自救的基本防护知识。学校一年来共制做10多个和教育短片对学生进行教育。

(2)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与全体班科任教师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3)各班继续开展《安全是生命的保证》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德育实践活动课。

(4)为提高师生避险抗灾能力,学校每学期一次组织了安全疏散演习活动。通过演练,全校3000多名学生经过训练能够在3分多钟全部出楼在操场上站好,广大师生掌握了应急疏散、正确逃生的技能,强化了师生们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师生们的安全自救能力,从中积累了集体疏散、应急组织等实践经验。

3、 环保教育通过宣传橱窗、校园电视台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上好《环境教育》课。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通过开展活动,现在学生如果看到操场上有纸张,都能主动地跑过去拾起来,使校园变得更加整洁,干净。

4、抓好养成教育。本年度,为突出我校的德育主题,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养成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花园好孩子歌》为内容,开展“星级班级评比”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花园好孩子示范岗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继续强化了“星级班集体”的创建评比活动,通过卫生、纪律、两操、礼貌、好人好事及爱护公物等内容,每周公布各班得分情况,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为创建平安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班级评比制度的建立,学生行为规范有了明显的变化,出教室能够有序的上下楼,站队做到快、静、齐。

5、本年度,举行两次生态体验德育实践活动课,参赛班级80余次,本次活动课形式多样,有校园剧、小品、歌曲、诗朗颂、访谈、相声、辩论会、论坛、谈话、才艺表演、游戏等,班班都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附以相关声象资料,直观、形象、具体地展示了实践课的活动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娱乐中受到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学生自己编剧、自己扮演角色,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体验欲望,也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塑造了他们完善的人格,提升了道德素养。

通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课竞赛,使班主任老师从传统式的班会向生态体验式班会过度,真正加强我校的德育工作,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

三、“园”汁“园”味的少先队活动,让队员快乐成长。

工作中落实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力求准确把握教育的脉络,有效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以“校情”为基准点,以“生情”为切入点,以“体验”为渗透点,开展“园”汁“园”味的具有花园特色的教育活动,让花园的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1、搭建花园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角”。

学校教育通常有一个弊端就是在活动中不能让每一个孩子们得到充分地展示,我们学校就立足从常规教育活动中,搭建学生舞台让每个人都成为“主角”,让教育效果达到最大化。我们工作中强调三个变即:变常规升旗为平民化,变花园电视台为常态化,变行为示范管理儿童化。

学校49个班级本年度有32个班级参与升旗,班级参与率达到65℅。学校花园电视台节目由学生自己创作、演出,反映校园新风、校园新动向。本年度参与花园电视台节目录制演出的学生达到了全校总人数的21℅。让学生参与行为规范管理成立“花园好孩子示范岗”,培养“花园好孩子示范员”共计508人次,占全校人数的17℅。大队、中队干培训、儿童公园铁路员工培训、花园小记者培训使特色学生脱颖而出使32℅。在这些常规的教育活动中出现了主动修补国旗的“小旗手”,学生们找到了自我,成为小舞台中的“主角”。

2、“花园好孩子”的特色养成教育,让队员在体验中求进步。

学校少先队习惯养成是最具特色的教育,“花园好孩子”是花园少先队在新的理念下提出的,我们把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编成了朗朗上口的《花园好孩子歌》,力求以歌为纲,以歌激情,以歌导行。特色好习惯活动,深化队员习惯落实。“花园好孩子,好习惯绘画比赛”、“创编好习惯童谣比赛”、“寻找身边的花园好孩子”、“好习惯短剧比赛” 等系列活动使队员完成从体验到感知再形成内化的一个过程,让队员们在体验中求进步。

特色有效评价,为队员行为内化提供动力.“花园好孩子光荣榜”、花园好孩子相册都是队员们的目标。精心设计的“花园好孩子成长卡”奖给有成长中有良好的习惯孩子。兑换活动,每月一次,共兑换2557张。在这一年中有85℅的学生成为“花园好孩子”,这一朵朵小花在花园的沃土中静静的开放在少先队的教育中,出现了主动承认错误的小男孩、替别人道歉善良女孩、拾金不昧的“小雷锋”刘佳烨。还出现了一个被我们称为“木糖醇”的小队员:一个周一的早上校长走进水房巡视,只见一个一、二年级模样的小女孩背着书包走进水房。当她走近垃圾箱附近时,突然看见校长在里面,她有了一丝忧郁,转身就走了。校长当时想,这个小女孩一定是想扔什么东西。凭着职业的敏感,校长想她一定是看见我不敢扔了。于是校长就赶紧和蔼的说:“孩子你是不是想扔垃圾啊,没关系你可以扔啊!”这个孩子红着脸说:“校长,我早上在家里吃了一粒木糖醇,上学的路上我没有发现垃圾箱,我又没有面巾纸所以我一直没吐出来,我想到了学校吐在垃圾箱里。”说完她就更不好意思了。听孩子这么一说,校长感动极了,这个看上去年级不大小女孩,有这样的好习惯,多么令人欣慰。这不就是在学校教育中孩子逐步养成的好习惯么?于是,在学校的留言板上,少先队大队部表扬了这名小女生,从此学校就知道了这个“木糖醇”女孩,一直影响和教育的其他的学生。

3、鲜活的特色活动,让花园少先队成为最具章张力的课堂。

结合少先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针对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了“我爱红领巾”系列活动——“少先队知识学习”、“敬一个标准的队礼”、“唱响嘹亮的队歌”“红领巾,我为你骄傲”等活动。通过开展活动队员们知晓队知识,了解队史。就红领巾的佩戴率为例,现在全校两千多名少先队员红领巾每日的佩戴率达到了96℅。今年是建队60周年,在10月13日建队日。我们举行了以“红领巾,我为你骄傲”为主题隆重的入队仪式。这活动中全校学生受到教育,二年五班学生代表新队员讲话,在上台前我拉着他的手。他激动得和辅导员说:“老师你知道么,这是我一生的梦想!”。二年级的新队员在入队后上交了371份入队之后的感受,表达出了队员们激动的心情,并决心为红领巾增添光彩。

抓住重大节日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好孩子学雷锋,红领巾伙伴互助”主题活动、“给妈妈一份爱”教育活动、“好孩子学会劳动”、参加“歌唱祖国庆六一活动”、“废纸再用,捐废还绿”、主题教育活动。《学雷锋伙伴互助,好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活动,我们组织全校学生学写的雷锋日记并收集整理。全校上交雷锋日记共计 1071份。“我的好习惯”征文收到1377份。校合唱队参加了哈尔滨市改革总结会、校舞蹈队《猴戏》参加了南岗区艺术展演。学生在南岗区小主持人大赛、朗诵比赛、“读国读国学读书汇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孩子得到锻炼,受到熏陶与教育。

本年度我校少先队被评全国优秀大队、哈尔滨市特色大队,我们花园小学校被评为省级“48个好习惯示范学校”,黑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报道的我校特色少先队的情况、《家庭教育报》、队刊《小雪花》杂志对我校作了专题报道。大队辅导员王岩代表哈尔滨市团市委参加了黑龙江省“48个好习惯”经验交流会得到团省委领导的好评,花园小学的经验在全省推广。

第8篇

[摘要]:当前,电视已成为我国幼儿接触时间最长的主要媒介,也是对其成长尤其价值观念形成等影响最大的大众媒介。但我国幼儿电视节目远未充分发展,自制节目少,国家主流媒体尚未在该领域建立真正的核心地位,反而洋品牌视听产品占据了幼儿收视市场。通过重点分析幼儿节目的独特性与特殊价值,提出:应从幼儿心理、节目制作、角色形象、品牌建构、早教产业等方面深度培育和开发本土幼儿节目品牌,实现节目品牌价值链的时空双向延伸。

0-7岁的幼儿包括2个年龄段:3-7岁的学龄前儿童和0-3岁的婴幼儿。包括幼儿在内,2008年我国0-14岁人口统计为2. 5166亿人,占总人口的19.0%[1]。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闲暇时间相对富裕[2],接触电视时间比中小学生多,且较无机会接触其他现代媒介,可塑性最大,其电视观看时间可达到人生的第一个高峰[3]。90年代末的调查就显示:我国幼儿每天看电视的占72.4%[4],约44.3%的幼儿1岁前就接触电视,到3岁约82%的幼儿看电视,且随年龄增长,每天看电视的幼儿人数、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均增长,幼儿平均每天收视时间在1.45小时以上[5]。发展至今,电视已成为我国幼儿接触时间最长的主要媒介,也是对其成长尤其价值观念形成影响最大的大众媒介。

近年来,随着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的推行,幼儿电视节目取得了不少进步,出现了《智慧树》、《小小智慧树》等品牌节目和专门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中国教育台早教频道等。但与数亿幼儿及其家长的观众数相比,现有幼儿电视节目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还很薄弱。深入分析我国幼儿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并合理建构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已成为媒体研究刻不容缓的责任。

一、我国幼儿电视及幼教视听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自制的幼儿电视节目品牌很少。

目前,我国专门针对幼儿开设的电视栏目、节目相当有限,这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领域。尽管已开办了30多个少儿频道,但多数节目以7岁以上少年儿童为目标受众群,专门关注到7岁以下幼儿的节目较少,针对0-3岁婴幼儿的电视节目更少。自制幼儿节目,包括幼儿动画片在内,节目总量过少,相对固定且有影响力的幼儿节目品牌太少,远不能满足幼儿及其家长的收视需求。

央视少儿频道25个栏目中仅有《智慧树》、《七巧板》、《小小智慧树》3档幼儿栏目,其中《小小智慧树》、《七巧板》针对0-3岁孩子;此外是央视《宝贝一家亲》育婴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早期教育频道有《伴随成长》、《幼儿园的故事》等3、4档栏目——但该频道一直以数字付费电视形式出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大幼儿和家长的收视选择;在当前全国数字付费用户有限且年度增量也有限的情况下,该频道幼儿节目尚不具备影响力。

(二)现有节目成人说教味太浓,幼儿特性不够突出,品牌影响力不够。

我国现有幼儿节目还存在着说教意识过浓、角遮蔽幼儿视角、成人思维代替幼儿思维等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以幼儿为主体”,制作理念、制作的精良程度、节目品牌推广等方面还无法与国外品牌节目抗衡。

研究表明,在节目中,儿童的参与程度越高,儿童的主体性发挥越显著。但我们常犯的毛病就是:幼儿的主体性常常有意无意被忽视,成人主持人往往成为了节目的主体、主角,占据节目中心地位;节目中的幼儿还是处于较被动的、受支配地位。幼儿品牌栏目“《智慧树》的11个子栏目中……以成人为本位的栏目有6个,占55%”[6],超过一半以上。

《智慧树》作为仅有的几档自制幼儿节目中最有影响力的品牌节目,仍旧存在不少问题。这就暴露出:幼儿和家长收看国产幼儿节目时,选择品牌节目的余地相当有限。

(三)洋品牌视听产品占据幼儿收视市场。

由于适合幼儿收看的自制电视节目很少,家长们转而寻找市场上可售的其他幼教视听产品。笔者作为幼儿家长,所搜集到的目前市场适合幼儿的主流视听产品主要有:cbbc的《天线宝宝》和《花园宝宝》、迪斯尼的《小小爱因斯坦》和《小熊维尼家族》、瑞士的《企鹅家族》、德国的《逻辑狗》光盘、捷克斯洛伐克的《鼹鼠的故事》,以及日本教育集团倍乐生株式会社(benesse corporation)借中国福利会出版社推出的《巧虎》dvd,等等。它们中既有娱乐类节目,也有教育类节目,更多是二者结合的,笔者将之统称为幼儿娱教节目。但它们无一为我国自制幼儿视听产品,且都并不来自主流电视媒体。

这些视听产品品牌背后都是国际传媒集团,他们对我国幼儿娱教节目市场虎视眈眈,并一定程度上已在品牌推广和市场培育等方面占得先机,抓住了幼儿及其年轻父母观众群的注意力。

“幼儿阶段……发展起对自然及周围世界的理解,建立观点和想法……将影响他们的一生”[7]。我国自制幼儿电视节目的匮乏和弱势,说明国家主流媒体还未在幼儿娱教节目领域建立真正的核心地位,这就很难对我国幼儿的身心成长、尤其是对其本民族文化价值观的涵养熏陶方面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为什么主流电视媒体没有更多投入到幼儿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乃至发行领域?反而是让境外媒体借助各种途径抢占了家长和孩子的注意力市场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多数儿童电视研究者认为,儿童电视是专业化的窄播媒体,存在着诸多困难:广告商不青睐、经费不足、利润太低,加上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人才匮乏、经营不善、制作落后等等。换言之,由于各方面资源和经费不足,吸引不了广告,也吸引不了优质人才,因此节目制作投入有限,节目不好看,自然经营更加困难,经费更加不足,陷入恶性循环。与一般少儿节目相比,幼儿电视具有自身特点;而要解决现有困境,必须要从幼儿电视的特点出发,找到良性循环的路径,即找到幼儿电视节目运营的长效赢利模式。

二、我国幼儿电视节目品牌发展策略

(一)抓住幼儿认知心理,制作品牌娱教节目。

幼儿电视的特点是娱乐教育一体。如何制作出宝宝喜欢的幼儿娱教节目?安•伍德说:“创意来自孩子,如果你要为孩子制作一些节目,那么你首先要问问自己,孩子眼中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8]。掌握幼儿独特的视听思维规律和言语行为特征是制作幼儿电视节目的关键。必须坚持将“幼儿主体”的创作观贯彻到每一个细节,从根本上剔除成人思维对节目的不良影响。“节目的定位、内容的设置、视听运用、栏目编排及主持人塑造等要从‘儿童是主体’出发”[9],处处从幼儿视角,依据幼儿认知心理创作节目。关键看节目有无充分体现幼儿特有的心理特征:

1、玩耍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内容。《天线宝宝》的主创安•伍德通过对幼儿的长期观察总结说:“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就只会玩”[10]。家庭和儿童休闲设施设计领域的国际权威人物randwhite指出适合儿童的且具有发展能力的“玩”应具备如下7个特征:令身心非常愉悦、注重过程多于结果、儿童自发自导式、促发想象力的、不受任务和成人强加规则的影响)、分享式的、开放式的[11]。风靡全球的《花园宝宝》、《天线宝宝》,当中的角色就是每天玩,“白云白蓝天蓝,天线宝宝出来玩啰!”重复单纯的儿童语言、简单易懂的情节、明亮的色彩、容易模仿的舞蹈、节奏明快的音乐;玩,就是天线宝宝们的全部生活;镜头的中心也总是快乐玩耍的孩子,成人仅是配角。

2、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笔者对照研究了现有的幼教视听产品,发现:节目中幼儿角色的互动体验式游戏和情境化的游戏过程,往往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巧虎乐智小天地》根据1-6岁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认知程度的互动体验式游戏,借助情境化的游戏模式,以唱游形式编排,着力吸引孩子在唱唱跳跳当中模仿巧虎的言行,从而实现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如自我保护、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相比之下,《智慧树》大部分栏目侧重以发展幼儿知识技能为目标,知识教育痕迹较重,游戏的编排还有待加强。

3、直觉认知与情感满足是幼儿主要的心理需求。儿童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0-3岁是幼儿的感知发展阶段,3-6岁则是直觉思维阶段。因此,抽象的知识教育很难让幼儿理解,幼儿往往是通过色彩、图形、运动、音乐等元素来获得对周围世界的直觉认知。美国传播学鼻祖施拉姆在上世纪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儿童使用电视以得到个体的满足,主要是情感满足和认知满足[12]。而幼儿对电视的内容诉求与学龄期少儿又有很大差别,其生活能力的模仿式认知学习和情感感知的体验式满足,要超过抽象的知识教育诉求。《天线宝宝》和《花园宝宝》就通过台词、韵律和音乐将孩子带入宝宝们快乐游玩的乐园世界,让孩子们在欢笑中体验“互助”、“友爱”、“分享”、“探索”等美好事物,获得情感满足,同时也通过宝宝、音乐、色彩、运动等形象元素获得对同龄人生活世界的直觉认知。

4、幼儿倾向于模仿同龄的角色化形象,并获得认知满足。幼儿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获得外界刺激的主要渠道是视听觉,主要依赖大量生动有趣的视听形象提供的信息来获取概念和经验认知。在幼儿节目中有无让孩子喜欢并印象深刻的角色化形象塑造,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角色化形象塑造必须具备如下形式要素:亲和力、目光沟通、同龄孩童、鲜艳的颜色和造型、引起注意的声音[13]。《智慧树》中的红果果、绿泡泡、小咕咚等形象就较成功。英国高收视率低幼节目《方块娃娃》通过四个活泼可爱、个性鲜明的拟人化角色唱歌跳舞,搭配幽默有趣的对白与动作,每集不同的主题故事,让孩子在模仿方块娃娃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和学习英语。《巧虎乐智小天地》集中塑造的孩童人偶巧虎成为孩子心目中模仿的同龄人榜样,帮助幼儿培养了各类生活习惯。有研究指出,由于成功的本土卡通形象缺席,幼儿对国外卡通形象具有明显偏爱,严重影响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及我国儿童文化认同感的形成[14]。在我国幼儿电视节目中塑造成功的角色化形象,从文化建设角度看也是非常迫切的。

(二)拓展幼儿节目品牌价值链,建立长效赢利模式

近年来,境内外不少媒体通过品牌经营和产业链整合,涉足幼儿电视节目市场并获得丰厚收益。2003年nick少儿频道以年收入11.5亿美元占据全美电视频道收入排行榜第10名,其中“nick”品牌每年衍生品开发收入达到了10亿美元[15]。我国台湾地区幼儿电视频道发展也很快,除了收视第一的“东森幼幼台”,还有富邦电视集团的“momo亲子台”,纬来电视集团的“qtv纬来儿童台”等,幼儿电视节目已成为台湾主要电视集团的重点发展项目,人们纷纷看好该收视市场的发展潜力。

所谓品牌价值链,就是利用品牌号召力,将各种品牌拓展活动联系起来,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16]。我国幼儿电视节目要走出困境,就应挖掘收视群体的潜力和节目品牌价值,从节目品牌构建进一步延伸到幼儿娱教市场开发,构建品牌价值链。

1、节目品牌价值链的时间延伸。幼儿发展理论认为,幼儿正处于模仿、认同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期建立起来的品牌认知会影响到其成年后的品牌选择,幼儿时期的电视观看行为会影响未来少儿期、青少年期的媒介使用行为[17]。皮亚杰通过实验研究指出:“幼儿阶段是孩子的态度形成阶段,发展起对自然及周围世界的理解,建立观点和想法。……这种态度的形成阶段,将影响他们的一生”[18]。幼儿期的收视偏好会对其一生都产生深远影响。幼儿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忠诚受众群。电视节目品牌对幼儿的吸引力,使这群受众往往成为最忠诚的观众,也是电视频道培养未来观众的手段之一。

2、节目品牌价值链的空间延伸。幼儿的电视收看行为,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往往呈现为2种状况:一是与父母一起收看,节目同时获得了成人观众;另一种是,幼儿通过节目收视获得的态度偏好乃至品牌偏好影响了父母的消费选择。“养育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每花1美元,就有75美分是根据这些儿童的需求和欲望花出的。可以说,学龄前儿童掌控着比其他任何群体都更多的金钱。他们决定着父母的购物地点、吃饭的地方、居处之所在,乃至开什么车,去什么地方度假”[19]。幼儿电视节目其实是通过抓取幼儿的注意力,最终获得了具有消费能力的成年父母受众群。

幼儿节目受众群的扩展,使其获得了更多经营保障。英国幼儿父母倾向于选择优质的本土节目,因此面向0-6岁婴幼儿的cbeeies频道收视率胜过观众群定位为6-12岁儿童的cbbc频道[20]。后者因美国少儿节目的冲击,经营限入困难,cbeeies频道则因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视保障,经营良好。

3、节目品牌价值链的主要实现方式:开拓幼儿娱教衍生品市场。调查发现,对幼儿电视抱积极态度的家长,对该电视衍生产品如配套音像制品和玩偶愿意购买的,分别占70.45% 和58%以上[21]。假如不局限于“卖广告时段”这种传统的电视赢利模式,幼儿电视节目有着更多商机,应致力于发展品牌节目的衍生品服务,延伸品牌价值链。“儿童节目的关键在于,故事和人物都能在屏幕外引起回响,出版、玩具等业务也因此能够附加在节目之上。作为一个儿童节目的专业营销者,最应该问自己的问题是:我怎么让节目及其附加物成为一个孩子一天24小时、一周7天都离不开的东西?”[22]

当前,多家视听传媒以幼儿及其家长为收视对象和目标市场,着力开发其中的无限商机。《巧虎乐智小天地》大力开发和促销巧虎开心成长系列周边产品,通过出售的读本、dvd、故事游戏书、父母育儿书、各类游戏玩具、生活用品、卡通形象和人偶等相互连动,引导孩子和家长的消费趣味。我国台湾的东森幼幼台过去以播放外购卡通节目为主,结果与目前很多地方少儿频道一样广告匮乏、片源不足、经营亏损。2000年定位为针对0-7岁儿童的幼教频道,强调快乐学习和亲子互动,其收视群中高达34%是25岁至45岁的家庭主妇与职业妇女。第二年就扭亏为盈,2005年挺进全台湾收视率前十名,仅广告收益就达5亿台币。同时积极进军幼教商品市场,经营所播品牌节目的衍生品:vcd、cd、录像带、录音带、平面儿童书刊,还有卡通肖像授权加工制成的配件、服饰、家庭用品、文具等,收益相当可观。这种品牌延伸战术被多数幼儿视听产品商采用,是目前较行之有效的赢利模式。

4、节目品牌价值链的整合营销策略:与相关品牌、机构强势联合,增强品牌竞争力。相比已具品牌基础的节目,资金不足、起步较晚、资源有限的地方台幼儿栏目,前期节目开发与后期经营会遇到更大困难,更需联合与幼儿消费市场密切相关的实力机构和品牌商,通过产业链整合,聚合彼此价值链上的核心能力,增强节目号召力与竞争力。国内私营媒体互力健康传媒,2007年联合贝亲、恒安等著名妇婴消费品商制作节目,开发了0-1岁婴幼儿节目《贝亲亲子乐园》和《恒安亲子乐园》,联合全国20多个重点城市品牌医药医疗机构为播出平台,锁定妇婴为主力受众,大力拓展亲子节目市场,拓展“婴童经济”产业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开发、制作、生产、出版、播出、销售及衍生品的生产经营,都与一线品牌商合作,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利用品牌联合打造幼儿节目品牌开发制作与播出发行的大平台,以整合营销方式提高节目的品牌知名度和曝光率,有助于品牌塑造和累积人气。

要将节目一次售卖即凋谢的速朽转化为更持久的品牌生命,就有必要构建并延伸幼儿节目品牌的价值链,把节目品牌影响力传达给消费群体,进一步巩固品牌节目的市场地位,实现节目品牌效益的最大化。国外传媒集团及民营媒体对幼儿节目市场虎视眈眈,已迈出了竞争步伐并开始市场布局。我国现有幼儿节目还未充分开发品牌价值链,如仅满足于现在的广告经营模式,不去尽力拓展市场,长远看有可能导致收视市场萎缩。主流电视媒体应尽快拓展思路,抓住契机占领幼儿娱教市场。本土幼儿娱教节目兴盛,孩子和家长就有了更多选择具有本土文化品质的节目的可能性,也是新一代幼儿国民传承与认同民族文化价值观的需要。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2月26日。

[2]陈崇山《中国受众研究之回顾》,《当代传播》,2001年03期。

[3]李嘉梅《学龄前儿童媒体识读教育之初探——台北市幼稚园儿童电视观看行为之研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4]张令振《电视与儿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5]王春燕、张晋萍《对学前儿童收看电视状况的调查研究》,《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周裙赞《我国当前幼儿电视节目的教育价值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7] [瑞士] 皮亚杰著,卢浚选译《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页。

[8]王海龙《玩乐+惊喜:bbc<天线宝宝>的核心理念》,《视听界》2008年06期。

[9]姚汝勇《以“儿童本位”理念构建群体守望的精神家园—儿童电视节目创作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0]《“天线宝宝”背后的故事》,台湾pts网站http:pts.org.tw/~celetubbies/

[11]randwhite,2003,that’s edutainmem by randy white,white hutchinson leisure & learning group, http:whitehutchinson.com/leisure/articles/ededutain-ment.shtml

[12]w.shramm,j.lyle&w.b.parker,1961,television in lives of our children, stanford, california, p61-69.

[13]a. c.huston & j. c.wrighe, 1983, children’s processing of television: the information functions of formal features, in j. bryant & d.r.anderson (eds.),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elevis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p79-81.

[14]熊芝《中外卡通形象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5]王彩平《境外少儿频道运营面面观》,《声屏世界》2006年03期。

[16]姜向阳《品牌延伸应遵循的原则》,《企业研究》2006年01期。

[17]w.a•collins, 1981,schemata for understanding television, in h. kelly &gardner (eds.), new direction for children development: viewing children through televis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pp.31-45.

[18][瑞士] 皮亚杰著,卢浚选译《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页。

[19]胡泳《从“天线宝宝”看儿童营销》,《成功营销》2004年07期。

[20]《英国儿童电视走向没落》,来源:新华网,2008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