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3 09:50: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美术大学毕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直线勾勒蓝图
直线有生命?相信青少年朋友们面对这个问题会疑惑不解。然而,只要看过何镜堂画直线,你就会顿开茅塞。他给学生传授画直线的口诀:“不看起点,看终点,头尾用力,中间一笔过。”那灵巧的手,那笔直的线,真让人佩服。何镜堂画直线竟然不用尺、不托膀,可是他的手腕却能保持一动不动,直线画得比尺更有力度,更有动感,仿佛真的在动起来。他的直线好像画出了生命。
何镜堂的直线的确画出了生命,他的建筑设计图也因此画出了特点,画出了境界,画出了美感,画出了神韵。在何镜堂的设计大厅里,一幅幅精美建筑效果图无不鲜活着直线的生命;一条条富有生命的直线勾勒出一幅幅宏伟蓝图,支撑起一座座雄伟大厦。这些蓝图,这些大厦,无不包含着何镜堂的“生命的直线”,也无不因他的“直线的生命”而灵动鲜活起来。
功夫不怕深,铁棒磨成针
何镜堂画直线的功底如今已炉火纯青,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他画直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磨练和思索的结果。谁会知道,大学一年级的何镜堂在学线条练素描时,也曾困惑、也曾迷茫、也曾徘徊。那时,他觉得自己画线条的功底不够深,画素描的功夫不够硬,画静物的技巧不够精。于是,他痛下决心,苦练本领,从线条入手。然而,学线条却没那么容易。徒手画线条,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它牵涉到线的粗细问题,笔的用力问题和手的姿势问题。一笔下来,画得很直的人寥寥无几,画得很神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何镜堂深谙画线的难度,但他知难而进。他在课堂上与同学切磋,下课后向老师讨教,在书本上找答案,在实践中求真知。学美术的,人人皆知,素描线条粗细由铅笔笔芯的形状与角度决定,线的深浅由力度决定,线的平直由手腕和手臂决定。何镜堂决定从角度着眼,从力度入手,从姿势起步。刚开始的时候,他画线不够大胆,画直线不够有力度,于是,他集中注意力,心无旁骛,只有直线。每每画线,他心静如水,从容不迫,顺着直线,看着方向,慢慢画,细细想,不知不觉,笔尖所到,沙沙做响。慢慢地,笔触有了力度,直线有了动感。他原来画线不够流畅,立体感不很强,于是,他潜心学技巧,着眼练画姿。慢慢地,他悟出了奥妙:把直线画流畅,短线靠指力,长线靠臂力!他琢磨出画线的正确姿势:手指捏笔,手腕自然,手臂腾空,定好起点,瞄准终点。慢慢地,他找到了笔触的感觉,熟悉了线条的变化,他的直线也就自然了,流畅了。他原来画线条也不够均匀,所以,他每每画线,总是聚精会神,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最终练就富有变化与生命力的线条,有了下笔如有神的感觉。
画直线练素描是辛苦的,是枯燥的,是乏味的。画久了,腰酸背痛手乏力,但何镜堂还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他画直线,不厌其烦;他练素描,不怨其苦;他学建筑,不悔初衷。功夫不怕深,铁棒磨成针。何镜堂就是这么勤学苦练。从大一练到大五,从大五练到研三,寒来暑往,年复一年,他画线千万遍,终于下笔如有神,练出了富有生命的直线!
有耕耘自有收获。何镜堂练直线画素描,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练出了影响,画出了名气。大学二年级,他当上了美术课代表。大学三年级,他被选为学习委员。大学毕业,他被推荐为研究生。刚刚跨进研究生的大门,他的才华就被岭南建筑宗师夏昌世发现,从此,何镜堂在伯乐的精心指导下,在建筑学学习的天地里奔驰。
1964年,何镜堂为写毕业论文到北京收集资料,找到一本英文书―《医院功能及设计研究》,对他的论文很有帮助,然而当时并没有照相机和复印机,他只好连续三个昼夜一笔一画地把一百余页的书完整抄了下来。书中字体细如米粒,更有大量的表格和图纸,没带绘图尺的他徒手勾画图表,线条遒劲有力,工整如印刷,哪怕最为细微处相邻的两条线段也泾渭分明。那本凝聚了何镜堂心血的手抄本如今成了建筑学院莘莘学子的“励志宝典”。
[关键词] 美术类高校; 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美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其鲜明特点,美术类学科弘扬个性表达、崇尚自由发展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此类大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而这些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毕业求职择业中的行为表现,逐渐形成了一种特点鲜明的大学生就业形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艺术人才需求的增长,人才市场对美术类大学生的招聘需求日益趋旺,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美术类大学生表现出不急于就业的情况,这一方面反映出人才市场的用人要求与毕业生求职取向存在错位,同时也表现出此类大学生就业情况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或改善的问题,由于美术类大学生就业岗位的流动性较强,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往往凭主观喜好和意愿进行选择,随机性较大,且学生性格中自由、散漫和不愿意受约束的群体特点,使得在就业指导工作过程尤其是就业情况核查跟踪过程中的难度较大,如何在更大程度上提高美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真正使学生受益,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和日常调研,在分析美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基础上,提出美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1美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1.1学生就业基础较好,但各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略有不同
美术类高校学科的专业性较强,适应我国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号召,近几年来,此类大学生普遍都能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尤其是设计类相关专业学生,设计学科与市场需求结合紧密,适应用人市场近年来对设计类“能工巧匠”的招聘需求,此类学生正逐渐成为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急需聘用的对象。造型艺术类学生虽然与市场联系不如设计类学科紧密,但由于专业性水平较高,且社会上高层次人才紧缺以及近些年来社会上对艺术类作品需求持续旺盛,这类学生有的虽不能在第一时间求职于心仪单位,但一般都能通过自主创业经营画室、合作经营工作室、或灵活就业、自由择业等形式获得不错的收入。美术教育及美术史论类学生由于受美术类高校整体氛围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出考研率较高,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工作选择的差异性较大,既有从事教师岗位的,也有从事艺术设计、自主创业、自由择业或灵活就业的。综合以上观点,美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整体表现出以下特点:1、工作岗位流动性较大。不少大学生毕业离校后,换工作的频率较高;2、灵活就业或自由择业意愿较强。美术类大学生在实际工作状态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习惯于受用人单位约束,而宁愿选择灵活度较高的工作,如: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等。
1.2学生就业心态过于平稳,对应聘求职存有过高的期望
美术类高校由于学校教学安排和学习氛围的特点,学生进入大学四年级(或五年级)仍有比较繁重的学习任务,一般都要忙于准备毕业设计(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而不同于有的高校学生在大学本科最后半年或一年能全身心投入于求职择业,另一方面,美术类学生由于受同类专业师兄师姐的影响,即使临近大学毕业的最后一年,相当部分学生仍不急于与单位签订稳定的工作合同,有的学生则对工作单位抱有过高的期待,片面追求少干多得的工作,有的学生则疏于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凭一时喜好盲目选择,学生频繁跳槽的情况屡有发生。
1.3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不够突出,学生对课程的专注度有待提高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在校大学生校园学习期间的必修课程,目前授课教师多数是院系辅导员,一方面辅导员能较好地认知和了解学生情况,能有针对性地更好开展就业帮扶和个别指导,同时也能更好地监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职业生涯督导,但院系辅导员一般都承担了较为繁重的日常工作任务,自身业务拓展和学习的时间与精力都会比较有限,授课时难免会感觉捉襟见肘或有心无力,有的时候在课堂上没有办法较好地吸引和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使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1.4学生创业的意愿较强,但缺乏有针对性的创业辅导和专业培训
美术类高校由于学科本身具备一定的市场附加值,能较快的获得预期市场回报,不少大学生都有较强的自主创业愿望,在校期间通过合作创业、参加社会兼职的大学生比例较高,如合作经营画室教学、自主经营工作室、微型创业等,虽一段时间内能获得较好的市场回报,但创业形式仍显得比较单一,且缺乏针对性、系统的创业辅导和专业培训,有的微型企业仍属于小本经营,不管从企业经营方式和融资模式来看,都缺乏长远的推广价值。
2美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2.1不断丰富就业指导工作层次,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网络
针对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应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层次,发挥校、系(二级学院)两级就业指导联动机制,在系(二级学院)层面:增设学生就业工作信息员,及时就业资讯和掌握本系(二级学院)就业动态,协助系(二级学院)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在学校层面:不断建立健全和定期维护学校就业网、开通并及时更新就业指导中心官方微博、运用学校就业指导QQ群在线交流,不断建立完善用人单位QQ群和校友QQ群,并定期跟进联络交流。每年结合实际情况,定期举办3—4场大型用人单位供需见面洽谈会和几十场名企专场宣讲会,以及在学校就业网上每天不定时单位招聘资讯,并及时通过校园学工QQ群和各学生QQ群告知学生,丰富拓展网络新兴媒体信息传播的作用,使外界就业信息和院系就业动态及时对接传播,建立健全立体、多维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网络。
2.2开展“个性化、全天候”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生涯服务,探索案例教学和职业生涯跟踪调研
美术类大学生受专业学习追求个性发展的影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总希望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或总是乐于展现自身特立独行的一面,多数学生表现为重视专业课程学习、忽视文化课程和其它方面学习的一面,或者可将他们理解为重视专业学习进步,不太重视其他方面的学习和领悟,具体到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相关业务,有相当部分大学生总是不能很好地用心去学习和领会,比如:尽管老师在课堂上或会议上多次强调,总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一知半解的状态。大学生就业指导个性化服务的目的一方面是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另一方面则是适应美术类高校学生的实际而进行的应对策略。在日常就业指导工作中,努力探索案例教学,积累学生的相关咨询辅导案例,并对前来咨询的学生定期进行回访和生涯跟踪调研,不断积累相关素材。
2.3健全系(二级学院)就业派遣与跟踪服务工作,及时跟踪反馈毕业生就业动态
美术类高校应努力探索建立健全系(二级学院)就业派遣和跟踪服务,使系(二级学院)就业工作人员在毕业生就业派遣过程中不断熟悉就业系统的操作环节,既提高业务水平,又能顺利解答学生相关类似问题,避免出现只有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熟悉相关业务工作,而系(二级学院)就业工作人员对此项工作不熟悉、不知情,导致降低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影响学校整体的就业工作效率。定期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就业跟踪服务,掌握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开展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的形式,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跟踪调研,既是对学生就业状况的及时跟进和掌握,同时信息反馈至教学部门更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进步。
2.4调动多方力量和发挥校友资源,增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美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笔者观感,一定要善于调动多方力量,包括:专业教师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专业教师队伍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宝贵的顾问资源,专业教师长期耕耘在学校教学第一线,优势在于能充分了解、认识学生的学习情况,美术类高校专业教师既是课堂授课的教师,同时多数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专业能力,对学生具有较深的影响力,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尽可能地发挥专业教师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单位推荐、实习介绍和物料宣传辅导等方面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学生干部队伍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他们是学生当中的旗手和生力军,是有效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纽带,能够协助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收集、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能协助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就业资讯和用人单位招聘公告,其作用十分重要。管理干部队伍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备资源和后勤保障。美术类高校校友资源中,不乏知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发挥校友的作用,聘请他们来学校开展相关专业的讲座、专题报告或参加学生代表座谈,丰富学生们的专业学养,提高学生们的专业认知水平。
2.5遴选拓展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实训基地,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拓展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实训基地,并使其与院系相应学科的教学情况对接,尤其对于设计类相关学科的毕业生而言,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期能够参与到用人单位的实践锻炼,并合理将实习分数列入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程成绩,这样一方面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使得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锻炼紧密结合,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在二、三年级寒暑假期间的实习锻炼,使用人单位能够了解并认知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更为熟悉,许多学生正是由于在用人单位实习期间的突出表现得到单位的认可,从而顺利在相应的单位就业。
2.6邀约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授课环节,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实践课程,既要立足课程理论,又要结合学习实际。在一些教学环节,应邀约专业教师参与到授课的环节中来,开设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授课形式可以考虑去工作室参观、企业学习交流、专业教师访谈、学习沙龙、对话访谈等多种形式,发挥专业教师传帮带和对学生人格引领的作用。针对美术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向较浓厚的特点,高校可合理引用创业指导课程,如SYB、KAB培训等,对学生进行创业辅导,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由省市组织的各类创业培训。
参考文献:
1. 朱宁.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08(12).
2. 池忠军、易汝玲.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专业化体系建设论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
3. 程文浩,张江.基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9,(2).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教改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3日
一、引言
世界经济的大发展使会计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转变高职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型高水平高职会计人才是会计高职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经济的发展呼唤高职教育的进一步改革,要求高职院校能够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灵活设置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对多种层次需求的会计人才。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高职教育的教学流程,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
高职会计教学是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会计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会计教育属于会计应用型教育,而不是学科型、工程型教育,它培养的是能够将会计理论运用于实践工作,从而转化为会计服务、会计信息等的人才,即技能型会计人才。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培养目标,强调实践和理论教学并重,这是高职教育和传统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
三、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会计教学活动应当首先以社会经济需求为目标,建立一种新的课程框架,改变原来的会计课程孤立教学为相关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拓学生的思维、挖掘潜力,提高其适应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中心措施是革新学科体系,其关键是不失时机地更新教学内容,以崭新的教材替换陈旧过时的教材,同时还需重视教学方法的更新。
(一)革新学科体系。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的精髓。加强会计理论教学,是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会计人才应当具有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不仅能动手操作,而且对当前实务的得失有深入的理解;不仅了解会计理论的现状,而且能前瞻到它的发展前景。
1、紧跟时代,开设新课程,选用新教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加快了知识、信息的扩散和传播,电子商务、网上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的崛起,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会计处理技术由此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手工记账逐渐为现代的电算化会计所替代,这就要求我们从改革中开创教学新局面,不断开设新课程,不断选用新教材。开新课要比讲旧课多付出劳动,所以要充分动员教师,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现在面临的新形势,如果抱残守缺,捧着旧教材上讲台是严重失职。
2、增加教材信息量。在重建会计课程结构时,我们应当重点考虑各学科的相关性,按层面设课而不是按点设课,通过增加辅修课来增加某一层面的知识含量,这样可以分几个层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接受全面专业素质教育之前或同时,能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3、摒弃制度加说明式的教材,强调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要努力把高职院校的教材与高等本科分开层次,缩小教材的覆盖面和教材的深度难度,强调教材的应用性,要处理好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做到理论“必须、够用”,强调实践教学环节,以能力为本位组织教学。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应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行业技术发展,内容要与时俱进,要坚持能力本位的设置原则,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重要地位,加强实践教学和技术训练环节,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权不断扩大,应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广博的基础上,培养有所专精的人才。为此,应加强学生汉语、外语、数学、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课的教育,加强经济学和相关经济学科的教育。若条件许可,还应鼓励学生选学伦理道德、逻辑思维、哲学思潮、音乐美术、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课程。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与适应能力。
(二)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改革是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组成部分,改革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改革教学方法的重点是加强实践性教学。
1、改革课堂教学。坚持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集体思维能力,坚决废除“满堂灌”。
2、注重案例教学,强化模拟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主干课应尽可能增加案例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层次,建立独立的实习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由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实验,单一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的转变。加大实验教学信息量,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3、坚持高职院校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应注意发挥“第二课堂”的教学作用,在校内促进各专业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加强会计学专业内各年级学生之间的纵向联系;在校外,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学生下厂,到会计咨询服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习,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这样便能调动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高校会计教学质量的提高。会计专业建设应以校企结合为主要人才培养途径,创新校外培养方式,积极实行多种方式的校企联合,订单培养,加强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指导工作,形成科学、有效、严格、安全的校外培养模式,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精神。
4、强化毕业实习,坚持“上岗”与择业相结合的原则。为了满足“上岗”实习与择业考查的要求,将毕业实习与学年实习合并安排,计划在第八学期集中安排十周以上的时间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坚持“上岗”、“顶岗”操作,并与学生择业联系,一方面使用人单位有较长的时间考查学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实习。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势必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众所周知,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数以万计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对高职院校来说,要坚持“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产、学、研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准确定好位;二是满足需求,合理设置专业;三是搞好模拟实训。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