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3 09:50: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技术推广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数量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1.1.1村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缺乏现虽有地、县、乡三级推广网络,但到村里就没有科技推广人员了,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村级农技人员缺乏,而且行政人员队伍庞杂,另外农民农产品销售业存在一定的问题。新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服务设施差,服务手段相当落后。还有不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出现了边培养、边改行的现象。在调研中发现村级之间的农户总户数和总人口数很大,其中塔城沙湾县西戈壁镇小平原村农户总户数和人口数最少,这与该村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小平原村地处山区,可耕作耕地面积少,总户数只有66户,村级总人口243人。而吐鲁番市艾丁湖乡庄子村的总户数和总人口数最多,该村有1208户农户,共5394名村民。调研中还发现另一特点:村级种养大户较少,农民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在样本区域有12个村级没有种养大户,种养大户最多的村级有372户,但是村级普遍种养大户数量介于5~40户之间。村级农技人员缺乏,其中有14个村级没有农技人员,占到样本总量的9.1%。
1.1.2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不健全根据调研资料可知,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在对农技推广部门的管理工作中不能实行统一管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户之间多为松散连接,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甚至有些单位是一套人马,挂2~3块牌子。由于缺乏管理力度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很难落实到个人身上,无法实行专人负责,不利于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也影响了整个农机推广队伍的素质。截至2012年底,新疆种植业乡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2011年相比,县管所占比例下降,乡管所占比例也下降,县乡共管比例大幅增加。主要是该自治区加大对乡级农技机构和人员考核管理,实行三方考核,充分征求乡镇政府意见,加强乡镇政府管理,部分乡镇机构也发现实行县乡共管更有利于体系管理和发展;全疆国家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2012年与2011年底相比,总数减少了368个,其中省级减少1个,市级减少4个,县级减少18个,乡镇减少345个。主要原因是往年对推广机构定位不准,把许多主要职能不是从事推广工作的单位都计算进来,导致数据不准。如草原监理所等主要从事执法工作的机构今年不再列入推广机构;新疆乡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中,县农机部门主管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占21.11%,乡镇政府为主管理的占32.44%,县乡双重管理的占16.18%,县乡双重管理以县为主占29.27%;另外,水产业归口水利部门管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局为水利厅管理的副厅级单位,各地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归口水利部门管理。
1.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力量薄弱,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乡镇农技服务机构的农技人员调研当中发现,在基层工作的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知识结构很差,专业不对口的占绝大多数,而且科技工作者的总量非常少。此外,专业技术人员过去学的和长期从事的是种植或养殖技术,服务技能单一,不适应农业发展对多种技能人才的需求。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有的地区只有1名相关技术人员。全新疆科技队伍薄弱表现为人员青黄不接,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对于农技部门的重视度不够,存在可有可无的思想,对于农技员的关心也比较少,并且一些农技人员并不钻研业务。另一方面,是体制的不顺在造成的。目前镇乡农技人员的管理以块为主、条为辅。乡镇农技人员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现象较突出。
1.1.1编制及人员数量截至2012年底,新疆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数7867人,编制内人员7148人,实有人员7627人。与2011年相比,编制数减少168人,编制内人员数减少318人,实有人员数减少265人。编制数减少的原因与机构减少情况一致,部分乡镇仍在改革,尚未定编定岗。编制内人员数减少,主要是因为乡镇机构的人员被乡镇政府抽调去从事其它工作,特别是该自治区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维稳任务很重,许多农技人员被长年抽调开展维稳等工作;新疆畜牧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数量为9522人,编制内人员9063人,实有人员数量11551人,与2011年相比,人员均有所减少,原因是今年对从事推广工作的机构和人员重新定位后,数量有所减少;全疆农机推广机构批准编制数4479人,实有人数4577人,编制内人员数4297人;新疆共有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编制数量332人,其中省级76人,地级92人,县级151人,区域站及乡级13人,但实有人数276人,其中省级推广站71人,地级站59人,县级站127人,区域站16人,乡级站1人。
1.1.2人员职称情况新疆种植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内人员71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67人,占2.74%;副高级职称658人,占9.21%;中级职称2140人,占29.94%;初级职称2876人,占40.24%;无职称1207人,占16.89%。与2011年相比,高级职称比例上升5.02%,中级职称比例上升1.79%,初级职称比例下降5.81%,无职称人员比例下降1.98%;畜牧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内人员正高级职称231人,副高级职称622人,中级职称2395人,初级职称3883人,无职称人员1932人,与2011年相比人数均有所减少;全疆农机推广机构拥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数达到3196人,其中高级职称132人,中级职称人数达到974人,初级职称人数2117人;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有技术人员176人,其中省级站57人,地级站40人,县级站72人,区域站7人。
1.1.3人员学历情况截至2012年底,新疆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内人员7148人,其中研究生133人,占1.86%;本科2440人,占34.14%;大专2955人,占41.34%;中专1355人,占18.96%;高中191人,占1.67%;初中及以下74人,占1.04%。与2011年相比,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上升4.15%,大专比例上升1.79%,中专及以下比例下降5.93%;新疆畜牧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内人员研究生110人,本科280人,大专3911人,中专1685人,高中422人,初中及以下155人,与2011年相比数量均有所减少;全疆农机推广机构拥有大专以上学历2792人,占总人数的65%,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数达到3196人,其中高级职称132人,中级职称人数达到974人,初级职称人数2117人;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现有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63人,初级职称184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116人,大专学历96人,中专53人。
1.3农业技术服务与农户需求不对称,供求存在差异
1.2.1农业技术服务内容结构性失衡如表8所示,总体中内容结构性失衡比例最小的是病虫害防治,主要原因是这种服务可以提高种植作物产量,病虫害失衡比例为7%,这说明有技术服务需求的农户获得病虫害防治的服务最多。此外,新品种技术为11%,养殖技术为14%,优良品种技术为15%,科学施肥和农药安全使用都为16%,田间栽培管理为18%和家禽防疫技术为20%,可见农户非常重视产前和产中环节的技术服务,主要原因是由于3个地区的农户对这些实用性强的技术需求强烈,因为这些技术掌握简单,对农民增收起到很大的作用。而每个地区的技术服务内容结构失衡也存在区域差异性,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失衡比例在3个地区分别为16%、6%和2%,3个地区中技术内容失衡比例最高的分别是储藏技术、储藏技术、包装技术,失衡比例分别是88%、95%和45%,这说明农户在产后对这些服务需求意愿不高以及农户很难得到这些技术服务。
1.2.2技术服务渠道结构性失衡目前农户获得技术服务的主要渠道有电视、电话、广播电台、互联网、书刊和科技小报、科教录像光盘、讲座培训、技术示范观摩、拜访推广部门、邻居亲朋好友、手机短信、农业博览会等,由表9可知,所有渠道中讲座培训的失衡状况是最低的,失衡比例为63%,其次是失衡比例为72%的电视渠道,书刊和科技小报、科技录像光盘和邻居亲朋好友的失衡比例接近100%,而手机短信和农业博览会的失衡达到100%,这说明被调查的样本农户根本没有从手机短信和农业博览会2个渠道获得需求的技术服务。3个地区中发达地区讲座培训的失衡比例是最低的,失衡比例为45%,也是因为发达地区农户经济实力较强,具备讲座培训的条件。另外,互联网、书刊和科技小报2个渠道失衡比例相比其他2个地区是最低的失衡比例分别都为76%,这是因为发达地区的农户自己主动利用这些渠道去寻求有用的信息。欠发达地区中失衡比例最低的渠道是邻居亲朋好友,失衡比例为75%,互联网、科教录像光盘和手机短信的失衡比例都为100%,这说明农户根本无法从互联网、科教录像光盘和手机短信这些渠道获取技术服务。另外,欠发达地区农户根本不需求电话和农业博览会渠道。不发达地区中电视渠道的失衡比例是最低的,失衡比例为52%,这是因为不发达地区的农户电视是最容易获得的渠道,通过比较3个地区发现不发达地区的电视和广播电台的失衡比例相比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都低,这是由于不发达地区政府并没有提供足够多、有效的服务机构,农户只能依靠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被动获得服务。
1.4农户获得技术服务的模式比较单一,技术服务满意度有待提高由调研结果可知,目前新疆农户获得技术服务主要是通过基层技术服务站、农技推广部门,基层技术服务站和农技推广部门是政府设立的农业部门,可以直接为农户提供一些技术服务,所以目前农户获得技术服务的主要模式是“政府+农户”。这种服务模式具有局限性,这2个服务部门的人员一般都是和农户一样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直接指导农户生产。这样他们提供的服务是不能满足农户对农业技术需求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的。该调查把农户获得某一种技术服务的满意程度分为不满意、较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4个等级。并将调研地区按经济发展程度分为3个不同地区,各个地区的农户获得农业技术服务的满意程度有所不同。根据表10中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农户获得的技术服务能够达到让农户非常满意还很难,满意程度比较高的技术一般都是比较容易获得的技术服务。说明农户在获得技术服务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有更好的方式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农业技术服务。
2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2.1完善服务体系,统一管理模式要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涉农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方面的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建立多元化农技服务机制,提高农业技术服务质量。要加大政府对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以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的顺利。进一步强化、规范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管理。要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统一管理模式,加大管理力度。这样使得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户之间能够紧密联系,不仅能使服务到位,而且还能提高服务效率。要避免某些单位出现的一套人马,挂不同牌子的现象出现。要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落实到个人,专人负责,以此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2.2稳定壮大农村科技队伍,培养一专多能的技术服务人才对在农村生产第一线工作的科技人员,要逐步改善其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加强服务条件设施建设。同时鼓励高等院校和单位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基层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以充实农村科技力量。另外,对技术人员也要加强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学习班,促进技术人员之间交流。在培养技术服务人才时要注重科技尤其是基层科技力量的重点培养,重视科技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现有队伍的综合素质。虽然科技队伍的总数很大,但创新型人才很少,应对其进行重点培参培养,这是时展的要求。抓好科技推广工作,是促进新疆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键。
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比较少见,但某些科技发展快速的国家,已经实现了农机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利如,美国研发的激光拖拉机,便可科学测定拖拉机的运行方向、所处位置等信息,并建立计算机数据库,根据精确的数据资料,制定土地种植方案,计算播种量、化肥量、农药量等。在人国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农业机械实现耕作、收获、施肥、喷药、采摘等全智能化,相信也是必然趋势[1]。
2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技术是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信息网络计算的完美融合,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农机机械生产中时,主要指利用机器人来完成农业的耕耘、喷药、施肥、除草、嫁接、采摘等工作。机器人技术可有效避免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对人体的直接伤害,改善劳动力缺陷,改善农业作业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虽然我国对于农机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较晚,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自动插接技术,便可实现对农作物产品的旋切切贴的自动嫁接。
3农机技术推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农机化技术推广可满足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需求。我国虽属于农业生产大国,但农机生产技术受到经济、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显得比较落后。这种现实条件下,决定了我国农机化技术需加强推广,只有农民均能充分掌握各种农机化技术的应用,才能保证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2)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变依赖于推广。农机科技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就,只有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才可充分地体现出该技术的价值。因此,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深入农村,针对农机化技术为农民进行科学的试验、示范,便也是必然趋势。(3)农机技术产品的二次开发及完善需要依靠技术推广。农机化技术推广是一种将农业机械技术应用于实践中的过程,是对农机技术的再认识。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发现农机化技术的问题,并对农机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完善,便其更符合实际生产。此外,通过农机化技术推广,还可实时了解农民对农机化技术的改革要求,使农民在农机化技术的应用实践中,不断反馈问题、提出建议,帮助农机技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使相应的技术更加科学、先进,更具操作性。
4农机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广措施
4.1完善农机技术信息服务
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应该构建完善的农机化技术信息服务体系,该服务系统必须包括全国所有省市县的主导产业构架知识,并能根据各地主要栽培的农作物,在各个物候期遇到不同天气状况时提供科学、合理的农事操作建议。农民也可通过选择所在的地域、所关注的种植品种,来了解地域特点、天气状况等因素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进一步获知相应的农业生产操作建设,以此来保证农业生产作业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进一步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农机技术信息服务系统见图1)。
4.2加大农机技术宣传力度
①各级领导应该充分意识到农机化技术推广对新农村建设起到的作用,并将农机化技术推广宣传工作列入到议事日程,与农机化重点工作一同研究、部署、推进、考核,使农机推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②为保证农机化技术宣传工作的连续性与有效性,需对各农机化技术推广单位及信息宣传人员明确宣传责任,同时落实奖励制度,对农机宣传工作做到每月一统计、半年一总结、全年一考核,针对完成宣传任务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以此来调动宣传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农机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与宣传。③农机化技术宣传时需围绕中心,突出主题,以保证农民能真正了解农机化技术应用的好处,进而积极、主动学习与应用农机新技术。④农机化技术推广宣传部门应该合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APP等多种渠道,宣传农机化技术应用的优势,使农民随时随地均可获得农机化技术信息,在不断宣传强化中,带动农民应用农机新技术的积极性[2]。
4.3加强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专业、高水平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是保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还需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可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开展农机在职教育与技术培训,以此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使技术推广能够尽职尽责、受岗敬业,全面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此外,农机推广队伍要适应新农村发展建设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断分析农机技术推广的变化,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创新推广手段,改进推广方法,使农民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农机技术推广,从而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保障作用。
4.4优化农机设施设备
农机装备水平的高低,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把握高效农业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优化农业机械装备也很重要。①应该通过增加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民购置先进农机提供补贴,以此来调节农民应用农机技术的积极性;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物质基础,建立基地性、长期性、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机械化示范园区,以此来鼓励农民应用技术机械、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5结束语
关键词: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有效推广
畜牧养殖技术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有了显著提升。在当前经济发展大环境下,绿色发展理念得到普遍认可,畜牧养殖技术的绿色化发展也成为时代要求。在大环境驱使下,积极进行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有重要意义[1],但在目前推广中,还存在力度不足、人员缺乏等方面问题,所以深入分析问题并探讨具体的推广措施有较为显著的现实意义。
1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存在问题
1.1推广力度不够
推广力度不够是目前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存在显著问题。就此问题的表现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在推广中,基本的力量运用不完全。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基层单位是重要力量,通过他们可以对新技术起到宣传[2]。但目前的推广力量运用中,对于基层的利用较少。第二是范围拓展进行不够。由于范围拓展不够,所以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群众基础较少。在技术推广方面,群众力量需要重点依靠,但目前推广因为群众范围较窄,基础薄弱,所以力度提升无法进行。
1.2推广人员存在问题
在人员推广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人员数量存在严重的不足。技术推广需要进行效果强化,推广人员的责任范围应该细化。但目前人员较少,所以责任范围化严重,具体推广的效率会大打折扣。第二是人员的综合能力较弱。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推广中的方法利用,目前的工作人员都表现出相对不足,所以效果提升不明显。总而言之就是人员问题成为了目前技术推广效果提升的一大阻碍。
1.3推广的专业性不强
专业性不足有两方面影响:第一是技术作用发挥受到限制,技术价值有所下降。第二是养殖户对技术优越性产生怀疑,阻碍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2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有效推广措施
2.1深化基层推广,扩大推广范围
深化基层推广,扩大推广范围是目前绿色养殖技术有效推广的基本策略。在畜牧技术推广中,基层推广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是基层对于养殖情况的了解和把握更加详细,另一方面是通过基层推广可以进一步确定范围推广的有效策略[3]。众所周知,基层与群众的接触面是最广的,对于群众情况的把握也是最清楚的,所以在进行推广时,积极利用基层力量,不仅可以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在基层当中得到广泛认知,更可以通过基层使技术宣传到养殖户群体当中[4]。
2.2重视推广人员队伍建设,提升推广效果
重视推广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推广效果对于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有重要作用。就人员队伍建设而言主要指两个方面:第一是进行人员数量的扩充。通过人员数量扩充,人员队伍的规模会迅速壮大,而人员数量的增加会使得推广工作的范围细化有进一步提升。第二是进行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升,在能力提升前提下,推广工作的有效性会明显加强。畜牧养殖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重点建设的一个方面,强化畜牧养殖技术的绿色化有重要意义。为了在畜牧养殖中进一步提升绿色技术的应用,积极进行技术推广作用明显,所以在全面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有效的推广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5]。
作者:郑绍雄 单位: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畜牧工作指导站
参考文献:
[1]李学良.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策略研究[J].当代畜牧,2015(29):18-19.
[2]吐尔逊•阿不力孜.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J].农民致富之友,2016(12):274.
[3]刘永生.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及推广方式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14):254.
关键词: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模式;保障条件
0前言
农机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机化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环境、对象、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各种农业机械购置者和使用者已经由集体为主,逐步变为以农户(特别是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为主;二是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也由集体统一组织逐步变为市场化,并由一般性的宣传示范转向全程服务;三是农机化从以追求数量为主,转向注重质量、提高效益上来;四是农业生产逐步转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在实现这些重大转变的过程中。迫切要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要有更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现行的农机技术推广体制是在省、地推广总站的基础上,实行以县农机推广站为中心,以乡、镇农机站为纽带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体系。这种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政府主导下的单一推广组织体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竞争的氛围淡化了行政推广方式的垄断权威,某些传统的推广措施的效用在逐步退化,这种政府主导下的单一化推广组织体系已不能实现上述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重大转变,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对农机新技术的需要,不适应农机科技新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向广大农民和农机户传播的需要。不适应广大农民对通过普及使用新机具、新技术达到致富目的的迫切需求。因此,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必须进行创新和完善。
1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社会建制
1.1.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
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主要包括:调整市、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的设置,以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调整和创新县、乡(镇)农机站机构设置,可组建区域性的中心农机站,或按优势产业带设置的跨区服务专业农机站,亦可按特色产业综合设置。
1.2培育和发展多元化不同所有制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
培育和发展主要包括国家农机科研部门的技术推广组织、高等农业工程院校的科技推广组织、社会团体性质的农机推广组织、专业合作经济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农机企业的科技推广组织、中介服务组织以及民间的农机协会组织等,“官办”与“民办”的组织共同发展。
1.3对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实行政府统一管理体制
政府应加强对不同所有制、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的引导,鼓励发展,并制定统一的推广政策和法规,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应使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在竞争中得到优化配置。
2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模式
2.1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笔者根据自身参与校企合作进行农机具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与推广的实践,并对目前农机推广工作的市场运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探讨了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应是“官办”(国家企事业单位)与“民办”(民营企业及民间组织)相结合,以官办为主的双轨多元化的组织体系。
多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双轨多元化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具有双向性、适应性、协调性、社会性的特点,其推广工作既代表政府的意愿又能满足农民对农机技术的需求,使推广工作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生机。因此,目前在强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地位、作用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突破政府主导的单一推广组织机构的格局。在健全国家推广组织机构的同时,大力调动农机科研机构、农业工程院校、社会经济组织、农机企业、中介组织、农机协会、农机户及各种传媒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来,实现推广组织多元化、推广形式多样化,加速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2.2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组织体系
根据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与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推广非常重要。对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同的推广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推广形式与组织体系。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其组织体系有以下几种。
1)政府支撑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政府推广机构,推广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适宜于公益性强、社会效益显著、机具投资大的农机推广项目。推广组织体系的主要形式有“政府推广机构+示范基地+农机户”及“政府推广机构+农机大户”等形式。这种模式主要由政府提供政策、法律及推广资金,推广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在对机具进行试验的基础上),示范基地和农机大户进行示范作业。
2)农机企业带动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农机生产企业。资金筹措主要以企业投入为主,适宜于经济效益明显、技术简单直观、投资少、农民易接受的农机推广项目。推广组织体系的主要形式有“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大户”、“研发单位+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大户”、“农机生产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农机户”等多种形式。这种模式由中介服务组织沟通生产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产销信息,研发单位或企业自主研发提供科技成果和技术支持,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并提供推广所需的资金和设备。且进行具体推广工作的市场运作和售后服务,研发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农机大户开展示范作业。这种模式,企业在推广过程中形成了(科研)生产、推广、销售、服务一体化的经营体制。
3)民间协会组织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由政府扶持、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它是一种在自愿、自由、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联合。这种民间推广组织主要有农机协会、研究会、合作社等形式。资金来源是由会员提供的会费,协会组织会员开展农机作业、技术推广、经营等活动,协会在向会员提供服务的同时,又保证会员家庭(农户)独立经营的基础不受影响。这种民间推广组织能及时了解和反馈市场信息,减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缓解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能弥补当前因国家专业部门人才不足和其他服务跟不上而不能满足农机户经营多种农机需求的缺陷:能在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中发挥枢纽作用。这种推广组织形式很受农民和农机户的欢迎。超级秘书网
3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保障条件
3.1建立和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政策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已正式颁布实施《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科技进步法》,这为农机推广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持。但现有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对执法情况的监督力度普遍欠缺。因此,面向新世纪,适应新形势,借鉴发达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政策法规体系,以指导和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创造良好的氛围环境和政策、法律保障。
3.2建立和健全多渠道农机技术推广投资体系
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中的保护和扶持政策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积极出台当地的农机化发展政策,强化对农机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逐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经费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以保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广泛吸引企业、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等社会资金投人农机技术推广。从根本上转变农机科技投人和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鼓励推广部门与农机科研、教育、生产部门相结合,共同开展推广工作;鼓励推广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农机科技开发,兴办实体,特别是县乡农机站可兴办或领办农机股份作业公司和租赁服务公司,以有偿服务来弥补经费不足,拓宽农机技术推广资金来源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财政“输血”和自我“造血”与外界“补血”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系,改善农机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促进各种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
3.3建立和完善农机科技创新基础和机制
农机科技开发和创新是技术推广的前期工程。农机科研院所、教学单位、农机龙头企业是农机科技成果产出的源头。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科技优势进一步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科技人才创新工程;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产权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持久、有效的动力,促进农机高新科技成果的产出,为农机产品换代和技术推广提供技术贮备和技术支撑。
3.4建立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
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建立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重点应从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和奖励制度等三个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在人事制度上实行全员聘任制,按因事设岗、因岗聘人的原则,公开竞聘,优胜劣汰。在薪酬制度上,按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的分配原则,将生产要素纳人薪酬序列,使推广人员收人与其工作绩效挂钩,鼓励推广人员以娴熟的技术与良好的服务从事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在奖励制度上,一是对做出贡献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给予奖励,激励更多的推广人员爱岗敬业、专心致志地从事先进适用农机技术的示范和机具推广工作:二是设计和实施好农机科研、教育、推广、生产同向化的激励机制,使与农机技术推广有关的所有参与者同心协力、各司其职。
农业研究所及高校科研骨干等下乡下户,结合当地农时农事调查取证,慎重选择适合当地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建立示范田及样板场地,让农民对农业科技有切身感受,在现场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结合农业产品销售以及农业物资现实情况,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适时调整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向。民间互助交流带动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同地区农民之间一般有相同种植项目,经常交流切磋种植经验。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经济体在农村成立迅速。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以农民为主题,以承包经营为基础模式,聘用科研机构人员作为技术顾问,结合农村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成为新型农村生产的发展模式。每年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呈上升趋势发展,参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民也在逐年增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生产发展方式适合众多农民的现实要求。因地制宜的选择新型农业科技项目、快速有效的向农民推广技术要点有效弥补了单纯依靠政府部门扶持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加快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农村供销合作社依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和农产品的收购。供销合作社是市场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把握市场动态,向农民提品销售情况和市场发展方向,跟随市场导向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
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根基,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的普及,计划经济下由政府主导的传统农业生产也逐渐被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农业所代替。在政府扶持和财政支持下农村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取得一定的发展,过去政府设定技术项目财政负担所有经费,现在是农民自己找项目财政给予相应的补贴。虽然农技推广的模式有所增多,但新型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推广效果远低于预期水平。根据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水平,农村对高效多产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应该是巨大的,但总体上接受新型农业技术并用于生产实践的农民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造成这些问题除了农技推广工作没有做到位外,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对科技成果的应用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农业是受地理条件、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行业,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存在着技术风险和自然条件影响风险等多种不可控因素。传统农业生产时根据经验耕种,农民用经验推断可能需要采取的耕种措施。对待农业新技术农民只是根据程序按部就班的耕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无法预测更不可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正和补救。从根本上说农作物的生产离不开光照、土地、水源等自然因素的相互配合,新型科技成果的生产流程是否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也给农产品的生产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多种不确定因素和可能出现的失败让农民对新技术更加小心翼翼,时常持观望态度。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生产投入能力有限,分散到户的小块儿土地作业给新技术推广造成障碍。许多新型农业技术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出、减轻作业者劳动强度等特点,这也是农民选择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原因。当前农村主要采用的生产模式,独门独户的生产使种植规模受到局限,达不到新技术要求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效果,没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产出比。新技术的效果没有显现出来并且生产效益没有明显提高,影响农民的期望和对新技术的后续采纳。另一方面,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的现状也限制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国农民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占不到十分之一,小学及初中文化的占到百分之八十,剩下多为文盲和半文盲,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水平更是低于这个比例。农民在生产中技术接受能力较差,达不到增产增收的效果,也限制了农业技术的再推广。
3.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根据农机劳作特点,提供本县农机推广质量,必须要做到三个结合:第一,要实现农机和农艺相结合。没有农艺支持,农机几近一堆“废铁”。由此,农机技术推广不能单单是农机推广部门的工作,还要积极争取农业相关部门的支持,协同推广、整体提高;第二,要实现重点示范和整体推广相结合。新事物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新农机推广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不把新农机推广变成一句口号,农机推广必须要有重点、有层次的推广开来。总体来说,就是首先要抓好示范区、试验点新机具的推广工作,确定新机具是否适合本地区田间作业、是否可带来高效的劳作效率;第三,要实现“做”和“说”的结合。“做”就是推广,扎扎实实做好新农机试验区示范以及广大农户技术推广工作,保证农机推广有重点、分层次的推广开来。“说”就是宣传,利用有声的电视、广播、网络等等,无声的报纸、宣传栏等等,为新农机推广造声势、营氛围,保证农机推广有声有色的推广开来。
2农机技术推广重点要突出
根据铁岭农机推广工作现状,提高本县农机推广质量,今后工作重点应该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扩大新机具试点示范面积,建议增加新机具示范点;第二,扩大新农机服务范围,建议农机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第三,确保农机具推广时效性,增加农民农机作业纯收入;第四,确保推广网点、站点的资金收入,目前铁岭县乡镇农机推广各网点资金匮乏,难以保证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解决资金问题,保证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今后本县农机推广不容忽视的重点思考问题之一。
3农机技术推广资金要有保障
农机技术推广是深入农村,为民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充足的资金来源,是确保这项公益事业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拓宽农机推广资金来源,第一,要积极向地方政府争取财政支持;第二,借助农机推广创丰收,通过技术外包、有偿服务等等途径来募集资金(单位隶属事业单位不让收钱,是不是可以改为依托农机合作社);第三,借助推广基金,鼓励成立农机协会,募集新农机推广基金,推动地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4农机技术推广要有服务
服务质量是确保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为此,必须要组建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农机队伍,将服务贯穿于农机推广的整个过程之中。提高农机服务质量,第一,要有服务意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必须要提高服务意识,可以说没有为农业、为农村、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和思想,就不会真心实意地推广农业生产和农民生产必需要的新技术。第二,搞好技术服务。农机工作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将最新的信息和技术传授给农民,保证其熟练掌握农用机具的各种操作性能,提供农技推广的科技含量。总的来说,服务既是思想问题,有是方法问题。在农机技术推广整个过程之中,我们必须要至始至终的抓好,要一抓到底,并且抓出成效。
5农机推广抓管理
1.1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
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从政府机构、相关部门到每一位农业种植户都要认识到推广农业技术能够为农业的生产带来好处,推广农业技术也是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正所谓“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思想认识上去了,才能指导进一步的行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提高不能光是停在口头上,应抓落实,多举办农业技术推广的活动,制定技术推广的计划与方案,与其它部门进行联合,解决在技术推广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这样才是真正地从认识上提高了对农业技术的推广。
1.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意义
只有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户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农业技术,让农户在了解农业技术能够为其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增收,让农民了解农业技术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农户认识到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该是政府有计划、有组织的在进行,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而这些信息都要通过宣传活动来传递给农户,一次两次的宣传是不会有效果,要多次,还要保证活动的多样性,宣传活动的内容还要贴近农民,这样才能让农民对农业技术有更深的了解。
1.3加强农民带头人培养,积极发展专业技术协会
在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培养一批科学思想意识强、文化素质高,并且有先进头脑的农户做技术适用的带头人,也就是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农民带头人的培养可以成立专业技术协会,成立这样的组织,让农户带头人感觉到自己是有依靠的,对于组织的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规定,对于农业技术带头人还要有一定的鼓励政策和优惠政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调动他们使用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自信心。
1.4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
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从农业技术研究到农业技术的具体实施一系列工程,在这个工程中涉及到技术的选择、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相关部门应综合考虑技术推广中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农户独营或联营的方式,让农户放心地进行农业生产。对于技术推广后得到的质量精良的农产品,相关部门对其销售也应该回以指导,可以配套一些加工产业,进一步将产品推向市场,真正让农业技术转换成经济效益。
2结语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 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105-02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焦点话题,如何科学利用资源实现加速发展是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水文水资源对于经济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价值和支撑作用。水文水资源技术是新时期控制理论、生态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综合统一体,对于保障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科学利用水文水资源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在生态恢复、水系治理、环境保护、抗旱排涝、水资源管理等重要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确保社会发展速度的重要支撑。
1 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水文水资源监测与预测技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近年来,部分地区洪涝与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与水文水资源监测与预测技术的落后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技术利用率不高,无法与国内经济及社会发展相适应,为此,相关单位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各项灾害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1.2 节约用水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当前,国内水文水资源利用管理体系尚未健全,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加上,我国水质污染治理技术的不完备以及水资源相关理论知识的薄弱性,需要相关单位加强对节约用水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1.3 针对新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
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地区对于城市生活污水、雨水以及河水的开发利用还不充分,这对于水文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为此,相关单位应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对废水的开发与利用,有效提升对水文水资源的利用率。
2 水文水资源I域技术应用与推广
2.1 水文信息监测传输技术
为达到抗旱、防洪和减灾的目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水文水资源实时监测、预警等相关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和应用。水文水资源信息监测传输技术主要负责实时监测和对大范围土壤墒情等的分析工作,并通过卫星遥感信息技术、在线自动监测技术以及污水水质分析技术等实现对水文水资源的高效监测、数据分析以及远程传输。
2.2 现代水文预测预报技术
为有效提升水文水资源预测预报的精准度,还需要相对延长水文预测预报的预见期,从而为防洪、抗旱以及减灾工作提供优质服务,这也是当前水文预测预报技术主要的工作内容。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单位应结合气象及水文预报等技术,对现代水文预测预报技术予以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在水文预报中应用大量的气象数值预报产品,有效提升我国预测预报水环境的变化以及防洪、抗旱水平。
五家子站始建于1957年,站址设在蛟河市天岗镇,是汛期辅助站,报汛项目有降雨、水位、流量,观测项目还有水温、泥沙、冰情、水质等。该站预报根据站有天岗和五家子本站,中小河流自动测报系统建设完成后新增加自动测报雨量站2个(见表1)。
2.3 恶劣条件下的水文测报技术
要想建立与恶劣环境相适应的自动水文测报站,就需要加强该地区水文测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相关单位必须加强对复杂自然环境、突发水时间以及重大自然灾害地区相适应的水文监测自动测报装置的应用和推广,从而为相关部分应急预案的制定以及相关调度工作的开展提供优质服务。具体来说,恶劣条件下的水文测报技术主要包含水库库容测量、湖泊容积卫星遥感技术、应急监测技术以及自动测报技术等方面内容。为此,吉林分局制定了相关的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2.4 合理配置与调度水资源技术
为实现多流域及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必须加强对合理配置及调度水资源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具体来说,合理配置与调度水资源技术的相关内容主要包含对干旱半干旱地下水的优化配置和模拟技术、应急输水技术、保护与修复区域地下水技术及流域工程体系调控技术等内容。
3 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水文水资源的问题会更加突出,为此,相关单位必须加大对水文水资源相关技术的探索和创新力度。同时,加强对信息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水文水资源信息的处理水平和处理效率,并将这些信息应用于水文水资源领域中。
4 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水利工程的建设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水文水资源技术的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资源问题,为此,只有大力推广和应用水文水资源相关技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韩吉h.探讨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