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疼痛护理管理

疼痛护理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3 09:51: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疼痛护理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疼痛护理管理

第1篇

1.1一般资料

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骨科创伤患者资料,均为创伤患者,且无其他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18~67岁,平均(38.3±2.5)岁;试验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平均(36±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记录病情和疼痛变化,并进行疼痛教育等。试验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实施疼痛评分管理流程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疼痛评分、持续时间、情绪反应、睡眠质量、治疗依从性、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等。首次评估在患者入院后2h进行,评分值≤3分时每天上午10:00进行评估,对行全身麻醉的患者每小时评估1次;硬膜外局麻患者则每4小时评估1次;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则每6小时评估1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患者则每8小时评估1次。

1.2.2护士的系统培训及考察

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疼痛护理知识培训和考察,使其有效掌握疼痛护理管理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护理中,切实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在治疗中,若患者疼痛评分>4分时,阿片类﹑非固醇类消炎药物可联合使用;当患者疼痛评分>7分时,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联合非固醇类消炎药物,减少患者的疼痛。

1.2.3疼痛知识教育

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教育宣传,能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并让患者意识到科学地应对疼痛是有效可行的,增加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4外界因素护理

患者大多存在焦虑、烦躁、郁闷情绪,会影响康复进程和疗养状态。因此,应为患者提供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其心情愉悦﹑放松。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音乐疗法,以起到放松心情的作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抑郁情绪,稳定血压并增加舒适感。另外辅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以冰袋冷敷减轻局部充血水肿,以热敷减轻痉挛,使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疼痛,能早日康复。

1.3诊断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无疼痛为0分,轻微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根据术后疼痛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术后越疼痛。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完成,分为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35例患者满意34例,占97.1%;不满意1例,占2.9%。对照组35例患者满意30例,占85.7%;不满意5例,占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创伤患者在治疗中需承受极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疼痛,而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第5个生命体征。目前,医疗技术日益进步,提高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感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医疗项目。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模式的护理,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水平和治愈信心,给予患者生理和心理的满足,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实行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医护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疼痛护理管理知识,并在实践中准确熟练地加以应用,使其具备提前镇痛、按时镇痛和多模式镇痛的理念,并对患者进行适时疼痛评分;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护理管理知识教育,使其能科学的认识疼痛且及时镇痛,减轻患者身体的疼痛感和心理负担;其次优化患者生活环境,使其心情保持轻松愉悦,早日康复。并应借鉴国际疼痛护理管理经验,提高医师、护师、患者对疼痛的正确认识,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

4结语

第2篇

【关键词】舒适护理干预;骨科术后;疼痛管理;应用研究

骨科患者手術后常伴有肢体疼痛,而疼痛的加剧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无法入睡,从而造成情绪低落,会对患者的手术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快骨科患者术后管理十分重要。而在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时,由于疼痛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是受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为此我院将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到骨科术后疼痛管理中,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观察效果,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8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临床调查研究资料,然后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4人,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区间为19岁~69岁,平均年龄为48±1.5岁,术后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54人,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区间为20岁~70岁,平均年龄在50±1.6岁,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护理中密切关注患者术后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若是患者疼痛难忍,可以为患者使用非阿片类镇痛剂、曲马多、强痛定等,从而帮助患者缓解术后肢体疼痛。

观察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措施,①舒适环境护理,舒适的环境对患者病情康复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我院医护人员对病房温度、湿度、光线等作出舒适调节,同时为患者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确保患者居住在一个安全、整洁、舒适的环境之中。②舒适护理,很多骨科手术患者,在术后要接受石膏固定、皮牵引、骨牵引等,这都会极大地降低患者的术后舒适感,为此我院要求医护人员协助病人进行更换,同时帮助患者抬高患肢,减轻重力压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确保患者保持舒适的[1]。③输液舒适护理,骨科患者手术后,往往需要注射一些抗感染药物,而在进行输液治疗时,应采取肢体远端静脉输液,同时尽量选择质量好的血管,通过医护人员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④心理舒适护理,很多患者会在肢体疼痛下出现焦虑情绪,妨碍手术恢复,为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医护人员要在护理工作缝隙中,强化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宣泄诱导,帮助患者纠正不良情绪,缓解疾病痛苦。

1.3临床观察指标本次临床研究中主要观察指标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程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骨科手术创伤大,组织损伤范围广,加之在术后受限,因此很多患者会在术后出现神经组织炎性水肿、肢体疼痛,而严重的术后疼痛则会对患者造成极为恶劣的刺激,导致患者难以入睡,情绪低落,从而对术后恢复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强化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以往在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疼痛管理时,主要是通过镇痛药物帮助患者缓解肢体疼痛,如对轻度疼痛的患者使用非阿片类镇痛剂,对中度疼痛患者使用曲马多、强痛定,对重度疼痛患者使用芬太尼、杜冷丁。但是由于疼痛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是受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单纯地对患者使用镇痛药物的常规护理方式往往难以实现理想的疼痛管理效果,为更好地增进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我院将舒适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管理中,并展开了相关临床资料调查。在本次临床资料调查研究中,我院从《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的护理效果判断为标准,将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划分为0~100分的不同标准,总满意程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之和[2]。通过上述调查数据显示,采用舒适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88.89%,而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75.9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值=0.02<0.0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这表示舒适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管理中临床应用可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并缓解患者疼痛指数。

综上所述,骨科手术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手术,手术原理虽然有很多种,但是由于骨科手术患者组织损伤范围较广,因此患者容易在术后出现肢体疼痛,影响健康恢复。舒适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临床应用可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指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文淑娟

【参考文献】 

第3篇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80-01

普外科(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治疗范围包括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外科手术有创伤性,术后患者会有疼痛感,所以?o理不当容易出现手术感染和患者疼痛加重[1-2]。手术感染在外科很常见,约占所有外科疾病的1/3~1/2,常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感染,其病原菌构成复杂,治疗困难患者舒适度下降。所以加强外科手术护理管理控制手术感染率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对于外科护理及外科都有重要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普通外科在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的资料,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35.50±5.50)岁,其中男18例,女12例,妇科手术患者10例,阑尾手术患者12例,肝脏疾病手术患者8例;试验组30例,平均年龄(30.50±7.30)岁,其中男15例,女15例,妇科手术患者8例,阑尾手术患者11例,肝脏疾病手术患者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外科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护理、日常基础观察和控制术后感染。

试验组:采用手术护理管理,具体到手术感染控制方式和疼痛护理方式,(1)对手术室布局进行规划,区分为污染区和无菌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手术前手术室消毒灭菌,将手术器械用品安排放置合理位置,手术过程中禁止人员进出和来回走动,避免人员走动导致空气中微生物交换,保证空气消毒灭菌合格,从而防止手术感染发生。(2)制定各项无菌监测指标,定期定时监测手术室空气质量,对手术室进行生物采样,保证手术室灭菌消毒后,检测微生物为零。(3)疼痛护理管理,手术前告知患者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疼痛感,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手术后根据不同病情和手术部位教会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并通过转移注意力、遵医嘱使用止疼药止疼剂等方法进行术后疼痛护理[3]。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感染发生率。(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4h的疼痛视觉模拟法评分(VAS)该评分分值范围为0~10分,根据患者的自身疼痛情况评定,0分为无痛、10分为疼痛无法忍受,轻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3-4]。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感染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手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两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普外科手术具有创伤性,对无菌的要求高,目前在普通外科患者手术感染的发生率非常高,约占所有外科疾病的1/3~1/2,其病原菌复杂,治疗困难,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随着现代外科的发展和手术室护理管理、护理模式及护理观念的转变,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术后护理环节,临床术后护理不当会加大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疼痛。有研究表明手术护理管理可以极大的减少手术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第4篇

【关键词】疼痛管理;护士作用

2001年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StudyofPain,IASP)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1]。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2],并日益得到重视。

1疼痛管理的意义

1.1良好的疼痛管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严重的急性疼痛,如术后、创伤后疼痛,可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引起脉搏、呼吸加快,血压、血糖升高,氧耗量增加等,干扰内环境的稳定,延缓康复。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疼痛控制方案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有效的镇痛是患者的迫切需求。

1.2良好的疼痛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疼痛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睡眠、饮食、活动等,尤其是对癌症患者,疼痛可以引发或加剧癌症患者的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因此,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为患者控制疼痛。

2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角色职能

2.1护士是患者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3]

护士每天24h守护在患者身边,往往最先了解患者疼痛的各种不适症状。护士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沟通和观察患者的面容、体态、各项生命体征等客观表现,判断疼痛是否存在,以及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正在接受疼痛治疗的患者,护士还有责任观察止痛效果,有无不良反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报告医师。

2.2护士是止痛措施的具体落实者[3]

很多止痛措施是由护士完成的,因此护士的基础知识、观察能力和技术水平都直接影响着疼痛控制的效果。护士除了要执行有关医嘱,按时给予止痛药物外,有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止痛剂[3]。此外,护士还可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运用一些非药物的方法,如冷敷、热敷、按摩、活动肢体、呼吸调整、分散注意力等,为患者减轻疼痛,减少或替代其对止痛药物的需求[4]。

2.3护士是其他专业人员的协作者[3]

疼痛管理是多学科协作的过程,临床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理疗师等都是这个多学科团队的成员。护士是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看护者,在疼痛管理中,与其他医务人员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服务。护士参与疼痛治疗方案的制定,护士的病情观察为治疗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和个体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4护士是疼痛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3]

护士是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的主要实施者。美国《癌症疼痛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在治疗计划中,应包括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疼痛治疗方面的教育。”

3展望

在我国临床工作中有关疼痛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观念、知识、技术和方法,以致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因此,加强疼痛管理的教育与培训非常重要。

3.1将疼痛管理纳入护理教育

我国的疼痛管理刚刚起步,正在步入专业化轨道。疼痛管理是一门新知识,疼痛知识的普及乃当务之急,应将疼痛管理知识正式列入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疼痛相关知识学习,包括疼痛治疗学、护理学、心理学等,以提高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的整体水平。

3.2在临床中开设继续教育项目

继续深入开展疼痛管理培训,可采用病例分析、小组讨论、概念辨析、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护理人员存在的困惑,并增加培训后的效果反馈与检验,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掌握程度及临床实践能力。

3.3在临床实践中培养适于中国的疼痛专科护士

在欧美等发展国家,疼痛专科护士在疼痛管理中起着主导、协调、实施和培训等重要作用[5]。国外疼痛专科护士在培养模式、资格认证、角色职能的发挥等方面有几十年的实践经验,但国外的文化背景、教育制度、医疗制度、护理人力资源以及人员素质等都与我国有很大差异。目前,我国还没有较高机构认可疼痛专科护士。我国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可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从国情出发,启动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认证和使用等相关工作。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和卫生保健事业对护理专业的要求,形成系统规范的疼痛专科护士培养体系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CleveLV,BossertEA,SavedraMC.Scientificinquiry:cancerpaininchildren:theselectionofamodeltoguideresearch[J].JournalforSpecialistsinPediatricNursing,2002,7(4):163-165.

[2]MerbothMK,BarnasonS.Managingpain:thefifthvitalsign[J].NursClinNorthAm,2000,35(2):375-383.

[3]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9.

第5篇

【关键词】 疼痛;护理

作者单位:014030包头市第四医院

1 术后疼痛对机体带来的影响

1.1 术后切口疼痛会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如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紊乱、恶心、呕吐、出汗、便意,在强烈疼痛时甚至可出现心跳骤停。生化反应中可出现激素、酶类和代谢系统的紊乱,造成蛋白合成缓慢,组织分解代谢加强,对切口愈合不利。

1.2 术后切口疼痛会致强烈的情绪反应如 痛苦、烦躁、易怒、焦虑、不安等,对患者的精神、心理影响很大,使患者对疼痛敏感,加剧患者痛苦,影响术后康复。

1.3 术后切口疼痛会应保护性反射引起咳嗽、深呼吸障碍,有可能导致肺部并发症,也可引起活动障碍,造成术后恢复延迟。

2 临床疼痛护理不足的原因

2.1 担心成瘾、担心药物不良反应 麻醉类镇痛药即阿片类药物是迄今为止使用最为广泛的术后镇痛药物,担心物的成瘾及不良反应,是直接影响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使医护人员害怕连续给患者用药,尽量拖延给药或不给药,患者担心引起伤口延缓愈合及恢复减慢从而拒绝用药,这些因素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2.2 对疼痛评估不重视、不准确、不及时 对术后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未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未对患者做出准确的疼痛评估,阻碍了疼痛的有效控制,有关调查表明30%的患者没有记录术后疼痛情况,从记录上统计有20%的患者主诉疼痛,但没有记录疼痛程度、性质,但据调查统计40%的患者的疼痛较剧烈[2]。

2.3 护士对疼痛知识认识不足 许多护士不懂得疼痛是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也需要评估,认为手术损伤造成的疼痛是必然的,即使给止痛药也是暂时的,彻底止痛几乎是不可能,且鼓励术后患者,忍耐疼痛,尽量不用止痛药,在忍受不了的时候才给止痛药物,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态度直接影响其对疼痛的处理。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教育 教育是改善疼痛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可以使护士改变过去对病痛治疗的观念,更新对麻醉止痛药物的认识,提高医护人员对疼痛评估及合理用药的能力。通过对围手术期的患者教育,改变患者及家属对物的认识,让患者对疼痛有控制感,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及时报告疼痛,及时止痛。

3.2 提高评估术后疼痛的能力 要达到有效减轻或解除疼痛,促进患者舒适,准确和及时评估术后疼痛是重要的基础,护士应该注意听取患者的主诉,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社会文化、所处环境、情绪、时间及生理行为反应来进行疼痛评估。为便于临床工作,近年来,多采用客观化的疼痛评估工具让患者自我评估疼痛程度,其中常用的术后疼痛评估方法包括101点数字评分法;数字疼痛分级法(NRS);ME GILL疼痛问答法;Memcllan疼痛估计表;儿童疼痛Eland颜色记分表等,每个护士都应会用评估工具,常规对手术后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记录,护士只有准确地评估疼痛,才能及时给患者止痛。

3.3 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3.3.1 根据病程给药 大手术1~3 d机体对痛觉处于高敏状态,疼痛剧烈,需要用阿片类药物或神经阻滞才能达到满意效果。术后3~7 d创口疼痛程度减轻,但活动后或咳嗽可加重疼痛程度,可使用小剂量的阿片类药物或甾体类药物,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在大手术恢复期,患者表现为创伤部位深部的疼痛,如:肌腱、韧带、神经断端,性质为持续性疼痛,无明确部位,此时在镇痛治疗的同时应去除病因,进行心理治疗。

3.3.2 打破按需给药的旧观念 按时给药,不是按需给药,强调用药定时性,以维持药物浓度的恒定及预防疼痛发作。

3.3.3 个体化给药 给药量以疼痛消失的量为标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和需要选药,定期监测疼痛程度,调整剂量是非常必要的,止痛药的正确剂量应保证在一段时间内达到止痛效果,避免出现用药间隙疼痛。

3.3.4 选用适当的给药途径 最好是口服给药,不能口服者可选用皮下及静脉给药,肌肉注射带来疼痛应避免,同时应强调长期用药的方便性。

3.4 解除疼痛原因 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去除产生疼痛的刺激因素,如:抬高患肢以助消除肿胀,减轻疼痛,查看石膏、绷带有无对皮肤造成摩擦伤引发疼痛,对于不当引起的疼痛,可以帮助患者更换等。

3.5 非药物替代疗法 经证明非药物疗法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减轻围手术期焦虑,或改善患者的整体感觉,这些方法包括:冷、热的应用,按摩、运动、针灸、术后放松、想象、催眠和生物反馈技巧及音乐疗法;另有研究提出,缓节律呼吸法可通过减轻肌肉收缩引起的疼痛及松弛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达到控制轻至中度术后疼痛的作用。以上这些可作为多模式镇痛的组成部分,只要患者愿意接受,均可考虑实行。

总之,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充分术后疼痛对机体所带来的影响,应有强烈职业意识,解除或减轻患者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术后疼痛已不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对术后疼痛患者“忍耐疼痛,尽量不用止痛药”的错误观点应予以更正,积极运用生理学、社会心理学、药理学等知识为疼痛患者解除痛苦,提高术后管理科学质量,促进康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整体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疼痛的认识不断增强,术后舒适无痛将是每个患者都有的权利。

参 考 文 献

第6篇

【关键词】医-护-技合作;疼痛管理;护士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06-01

骨科患者只有疼痛管理理想才能保证功能康复锻炼。国内外近40年的研究证明,护士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和创新,在疼痛的知识技能发展和疼痛管理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提高护士疼痛管理能力势在必行,我骨科自2011年10月采用医、护、技合作式疼痛控制小组的疼痛管理培训模式,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病房共有在编护士22人,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26±6.35。学历:本科6人,占27.27%;大专12人,占54.55%;中专4人,占18.18%。职称:主管护师4人,占18.18%;护师8人,占36.36%;护士10人,占45.46%。

2 方法

2.1 成立医、护、技合作式疼痛控制小组

由患者的主管医生一名,康复师一名和责任护士一名,组成该位患者的疼痛控制小组,经过讨论小组由责任护士担任组长,护士工作在医疗一线与患者密切接触,是病情变化的发现、评估第一人,充分发挥护士的协调作用,做好医、护、技、患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使疼痛管理及时到位。

2.2 医护技合作定期开展疼痛管理活动

疼痛管理活动共分为:培训部分和实际疼痛管理部分,两部分进行。详细方法介绍如下:

2.2.1 培训前对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知识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分析存在问题并结合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院《急性疼痛处理指南》,按十二五护理工作计划对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设计制定疼痛培训内容:疼痛理论知识、疼痛评估技术、三级镇痛知识、药物镇痛知识、多模式镇痛方法的应用、护士沟通技巧。共计20学时,分两个阶段进行。

2.2.2 入院当天及术前责任护士与康复师共同讲解疼痛管理知识。术后6小时内医、护、技到床边看患者,根据病情制定康复、镇痛方案。

2.3 评价标准

2.3.1疼痛知识知晓率

实施前后均用,McCaffery和Ferrell设计的《护士的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共计39题。其中33题为客观性题目,6题主观性题目。结合科室实际情况我们选用客观性的33题进行调查、分析、比较,这其中疼痛评估知识2题、疼痛一般知识9题、药物镇痛知识18题、综合应用知识2个个案分析共4题。答对一题为1分,未答或答错为0分,总分33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知识与态度越好。此问卷被广泛应用,其内在一致性为0.70―0.73,重测信度r=0.80。调查30分为疼痛知识知晓,结果见表1.

2.3.2患者对护士疼痛控制效果的满意度

2.3.2.1主要依据患者对疼痛控制效果的满意度来测评疼痛管理能力的提高。出院前一天,进行疼痛控制满意度调查,覆盖率是出院人数85%。问卷节选自美国疼痛协会修订的《患者对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满意度问卷》共计13题,其内在一致性为r=0.98,重测信度r=0.86[1.2]。结合科室情况选用3题为满意度指标(患者对镇痛方式的满意、住院期间疼痛照顾的满意度、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调查3题均满意即为疼痛控制满意,结果见表2.

2.3.2.2第三方调查医生、康复师对护士疼痛管理的满意度,测评疼痛管理能力的提高。选用我院护理部设计的医生、技师对护士疼痛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共计10题,答对一题为1分,未答或答错为0分,总分10分,9分为满意。护理部派人进行调查,实施前后均调查医生27人,康复师17人。

3 效果

4 讨论

在骨科理想的疼痛管理尤为重要。赵继军等[3]提出我国临床工作中有关疼痛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观念、知识、技术和方法,以致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加强护士疼痛管理的教育培训势在必行。但疼痛管理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过程,仅通过提高护士的疼痛相关知识,而其他医务人员的知识不更新也是无益的[4]。采用医、护、技合作式疼痛控制小组的管理模式既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疼痛管理能力,又能教学相长更新医生、康复师的疼痛知识,次种疼痛管理模式使医务工作者共同提高,患者受益,是一种科学、先进的好方法。

4.1护士疼痛管理意识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积极配合医生、康复师工作,收集患者资料、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康复师沟通,处理措施及时到位。耐心讲解疼痛知识,取得患者合作。工作中不仅加强了医、护、技合作,还使医生、康复师对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纠正了部分医生、康复师过去“重医疗,轻护理”的错误观念,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从而使护士的职业成就感明显提高。通过责任护士担任组长、树疼痛管理标兵的形式调动了护士疼痛管理积极性,树立了护士信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疼痛管理中来。可见医、护、技合作式疼痛控制小组的管理模式在提高护士疼痛管理意识的同时,医、技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医、护、技三者共同受益。

4.2护士疼痛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医、护、技合作查房,个案病历讨论。养成了医、护、技及时沟通的好习惯,同时锻炼了护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医、护、技合作式疼痛控制小组这种评估-沟通-落实-评价-改进的疼痛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了护士疼痛管理能力,为患者提供具有专病化、专护化、专科化的舒适护理。

参考文献:

[1] Jamison RN,Ross MJ,Hoopman P, et al.Assess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perceived helpfulness [J] .Clin J Pain,1997,13 (3): 229-236.

[2] Innis J,Bikaunieks N,Petryshen P,et al.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pain management: an educational approach[J]. J Nurs Care Qual ,2004,19(4):322-327.

第7篇

(3.11±0.9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1.09)分、(3.98±1.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普外科; 术后疼痛; 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3-0084-03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ZHANG Chun-hua.//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3):84-86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Method:Chose 240 cases of general surgical patients who accepted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randomly de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120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routine care of general surgery,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ation the following nursing intervention:to establish a good nurse patient relationship,knowledge education of pain,the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care,provide comfort care,pain evaluation,help alleviate pain skills,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algesic drugs.Result: The VAS score of general surgery patients after wak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98±1.50),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6.94±1.49).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and the VAS score of th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surgery after 24/48 h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Postoperative pain; Nursing 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uzhou High Tech Zone,Suzhou 215129,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3.044

术后出现疼痛感,是人体组织受损后,进行修复的反应,也是手术后患者的必然经历,疼痛已经成为继脉搏、体温、呼吸与血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是临床常见情况,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手术后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外科术后临床护理中,疼痛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步骤[1-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中,观察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手术治疗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4例、女126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83岁,平均(55.13±17.22)岁,手术类型包括甲状腺切除术、胃肠疾病手术、阑尾炎手术以及肝胆手术等普外科手术。所有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下列护理干预。

1.2.1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从患者入院起,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护士就对其身心各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评估,指导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了解患者所需,积极处理或通知医生。以良好的作风,和蔼亲切的形象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术后护患交流打下基础。

1.2.2 宣教疼痛知识 根据疼痛相关知识,建立疼痛宣教手册,内容主要包括疼痛知识以及止疼药使用的相关知识,疼痛评估相关教育等,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疼痛宣教工作,告知疼痛出现的时间和程度、疼痛引起的不良反应、疼痛的自我管理、常用镇痛方法及其优缺点等,及时、积极宣教有助于增强患者心理耐受能力,配合术后镇痛治疗和康复[3]。让患者深呼吸、活动、咳嗽时,减少疼痛的方法,让患者能够对术后出现疼痛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帮助患者消除出现疼痛后的焦虑与恐惧感,可及时告知疼痛情况,获得有效的止痛方式,减少疼痛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1.2.3 实施心理护理 由于术后疼痛的不可避免性,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就显得较为重要,手术结束后,患者往往会因为术后的疼痛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并且对自身病情的康复和手术治疗的信心也会受到影响[4]。因此,采用心理干预的护理措施,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入手,向患者介绍病情的有关信息及手术治疗的相关情况,使患者对疾病的治愈产生信心,给予患者理性合理的指导,让患者理解术后疼痛发生的常规性,从而减轻心理上的负担,调整好心态。

1.2.4 提供舒适护理 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逸的休息环境,帮助患者保持舒适睡眠;一切护理操作均要尽量保持轻柔、稳定、舒适等,每天用热水擦拭患者的身体,保持身体清洁;帮助患者保持舒适的,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防止引流管的晃动牵引手术创口而引发疼痛[5]。

1.2.5 进行疼痛评价 护理人员全面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掌握包扎松紧程度,并对切口进行密切观察,注意是否有出血、渗出、感染情况,对患者的疼痛做出客观的评估,为有针对性的制定疼痛护理计划及措施提供依据,以达到减轻或消除外科疼痛患者疼痛的目的。患者是形容痛苦的唯一字体,护士观察的疼痛有时和患者所描述的疼痛具有差异,此时,医疗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分析其原因并与患者讨论,达成共识。

1.2.6 指导减轻疼痛技巧 术后指导患者保持舒适的卧床,疼痛时做深呼吸、正确活动等。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减轻疼痛体验,如与患者交流引导到感兴趣的话题或想象美好的事物,使患者得到身心的放松,降低对疼痛的敏感度[6]。另外,读小说、看电视、听音乐、与人交谈等都能明显改善焦虑情绪,缓解内心压力及不适,达到转移、减轻疼痛的目的。

1.2.7 合理应用止痛药物 详细记录患者疼痛出现的时间、性质、部位以及症状等;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适量合理的使用止痛药物,对患者的临床状态及时的进行观察和评估,防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持续疼痛无缓解趋势的患者需要及时寻找痛因并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采取VAS进行判断[7]。(2)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护理方法VAS评分比较

两组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清醒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4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不同护理方法VAS评分比较 分

组别 术后清醒时 术后24 h 术后48 h

观察组(n=120) 6.98±1.50 4.13±1.11 3.11±0.97

对照组(n=120) 6.94±1.49 5.20±1.09 3.98±1.11

t值 0.20 7.53 6.47

P值 >0.05

2.2 两组不同护理方法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6 P

表2 两组不同护理方法满意度比较

组别 满意(例) 不满意(例) 满意度(%)

观察组(n=120) 118 2 98.33

对照组(n=120) 109 11 90.83

P值

3 讨论

术后疼痛是普外科手术后的常见症状,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患者在物的作用下没有痛觉,当手术结束后患者体内的物逐渐分解失效,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普外科术后疼痛因素复杂,包括:(1)因素,当患者手术部位低于心脏水平,造成患者患处血液流通不畅,从而血运不好,使疼痛加剧[8]。(2)环境因素,患者对医院及病室环境陌生,与周围病友及医护人员不熟悉,环境噌杂,影响患者休息,从而引起患者疼痛加剧;周围温度过高或过低,也会影响患者的感觉,增加患者的不舒适感[9]。(3)个体因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及敏感程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社会文化背景、人格、社会经验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说来男性的耐受能力强于女性,老年人强于年轻人,文化程度高低也会影响到患者对疼痛的耐受能力[10]。有过手术史的患者耐受疼痛的能力相对于初次手术的患者耐受力要强。(4)心理因素,担心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患处,对疼痛也会过于敏感;手术损伤及术后伤口感染,术后患者伤口红肿局部炎性渗出,刺激伤口使疼痛加剧。

疼痛的产生会对患者形成严重的生活质量影响,出现严重疼痛时会使得患者出现睡眠不足,导致身体康复受影响,情绪低落,有高血压患者,剧烈疼痛感会使得患者血压升高,引发心血管受损情况[11]。术后疼痛还会对患者家属形成负面心理刺激,甚至引发医患关系不和谐。临床上传统的护理方法只重视遵医嘱护理,对疼痛护理不够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水平的追求,护理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术后疼痛已引起了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护理干预是当前临床常用的护理方式,应用于普外科患者的护理中,加强疼痛宣传教育,指导患者对疼痛的认识,教育患者对自身疼痛的判断和描述以利于了解病情情况,通过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识,有利于治疗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12]。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心理状态进行耐心疏导,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及疼痛情况,并表示充分理解,并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从而改善护患关系。合理用药指导和监测,能够使用药物时依手术大小、个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对患者进行减轻疼痛技巧指导,有利于患者尽快减轻疼痛,减少因疼痛出现的并发症[13]。本文观察组通过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宣教疼痛知识、实施心理护理、提供舒适护理、进行疼痛评价、指导减轻疼痛技巧、合理应用止痛药物,结果显示两组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清醒时VAS评分观察组(6.98±1.50)分,对照组(6.94±1.4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 VAS评分(4.13±1.11)分、(3.11±0.9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1.09)分、(3.98±1.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具有明显的不同,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具有良好的减轻疼痛效果,能够有效的为患者的早期疼痛护理提供良好的帮助,稳定患者的情绪,在一定层面上降低普外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最终提升普外科的总体护理质量和水平,值得临床应用[14]。

参考文献

[1]仇效云.护理干预减轻腹部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296-298.

[2]李玉乐,吴欣娟,谢瑶洁.国内外疼痛的管理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8,8(4):20-23.

[3]郝朝娜,王爱英,徐建平.外科手术后的疼痛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4):99-101.

[4]李红.术前教育对腹部手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1):205-206.

[5]薛焱.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56-57.

[6]谢素美.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82-283.

[7]朱洁群.刘紫燕.护理干预改善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28(33):1671-1672.

[8]杨景芳,刘育琼,莫剑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0,16(7):207-208.

[9]梁玉莲.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12):2649-2650.

[10]徐婷婷,戈婵,潘雅俊.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相关因素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6):562-563.

[11]刘亚耘.护理干预对普外科大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58-59.

[12]王晓杰,孙红,高娜,等.外科术后急性疼痛控制结局现状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8C):3005-3006.

[13]翁慧,陈晓玲,翟玲玲.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8):4-5.

第8篇

8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26例手足外伤合并神经、肌腱、血管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取SBAR沟通模式,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占比和满意度分别为85.71%和96.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8%和87.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SBAR; 手足外科; 疼痛; 医护沟通; 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study the effect of SBAR for pain management doctor and nurse communication in hand and foot surgery.Method:126 cases of hand and foot trauma combined with nerve,tendon,blood vessel injury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each of 63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SBAR communication mode,the nursing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very satisfactory proportion and satisfaction were 85.71% and 96.83% respectivel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5.08% and 87.30%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BAR; Hand and foot surgery; Pa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 and nurse; Appli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Zhongshan Guzhen People’s Hospital,Zhongshan 52842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6.020

疼痛是在患者M织受到一定损害或者是患者机体在恢复的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反应,是外科手术中较为多见的症状[1-5]。在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常会由于并发的疼痛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导致患者出现焦虑以及不安等情绪,对患者治疗后的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对手足外科患者的疼痛管理中要给予积极治疗并加以有效干预,鉴于此,本文通过观察研究SBAR在手足外科疼痛管理医护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更好地服务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26例手足外伤合并神经、肌腱、血管损伤患者,其中男83例,女43例,年龄12~75岁,平均(46.9±9.8)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男42例,女21例,年龄16~72岁,平均(45.6±9.2)岁;对照组男41例,女22例,年龄14~75岁,平均年龄(47.1±10.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使用常规方式对患者进行沟通。观察组患者采取SBAR沟通模式,具体内容:(1)组建疼痛管理的SABR沟通模式,为了提升医护人员形成关于SBAR的思维模式,设定打钩形式的相关记录表格。依据具体要求设计内容,内容包括S、B、A、R 4个模块。S是患者的床号、姓名、疼痛评分、患者阳性体征以及不适情况主诉;B是患者的主诉依据和相关的分析,现在的治疗、用药途径和剂量等;A是汇报者对患者所存在的问题实施相关评估以及判断,患者产生的异常反应,心理状态以及观察重点;R是医护人员采取的具体措施。(2)医护人员熟悉掌握SBAR相关沟通模式,成立相关的训练小组,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实施培训的内容包括讲课、案例分析及情景模拟等。使医护人员深刻了解采取SBAR沟通模式的重要意义,熟悉相关理论知识,组长要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3)疼痛管理中的SBAR相关沟通模式的应用,对患者实施以护士为主体,医师以及麻醉师等相互结合的疼痛管理模式,将疼痛评估作为常规护理,实施患者疼痛认识的相关教育,对疼痛进行持续性评估并且记录,对患者使用非药物性质的疼痛治疗方式,并且监督完成镇痛措施,对效果进行评价,对患者自控式镇痛泵进行协助管理。对所有患者实施疼痛评估后,填写完成SBAR疼痛评估沟通相关表格,并且按照记录的顺序向医生报告重要信息并且提出有关意见。

1.3 疗效评价标准 (1)对所有患者根据自拟评分标准,使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满意度,90分以上为满意、70~89分为较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2)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毫无疼痛感为0级;出现疼痛感但可以忍受为Ⅰ级;患者出现疼痛,并且无法忍受,需要使用镇痛药物为Ⅱ级;患者疼痛无法忍受,与此同时出现被动或者是自主神经紊乱等,一定要使用镇痛药物为Ⅲ级。(3)由专业人士对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医护沟通模式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占比和满意度分别为85.71%和96.83%,均@著高于对照组的65.08%和87.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

3 讨论

手术后的疼痛作为临床上的一类十分复杂的生理以及心理反应,常会出现在组织的损伤以及修复过程中,这种反应不但使患者睡眠质量不好,还会造成患者的焦虑以及烦躁等不安情绪,对于患者的正常恢复产生较大影响[4-6]。所以,对于手足外科患者的疼痛管理中要给予积极治疗并加以有效干预[7-8]。文献[9-11]研究表明,手术后的疼痛反应不但容易使患者对止痛类药品产生依赖,还会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长,情绪更加恶化,加大经济压力[12-15]。如今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临床医师逐渐把对疼痛进行有效护理作为工作的重点,好的护理方式不但要求医护人员对各方面知识掌握程度要求较高,而且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在工作中主动寻找多种解决方式,以缓解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研究发现,对观察组患者实施SBAR沟通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SBAR在手足外科疼痛管理医护沟通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提高了病患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心理焦虑与抑郁程度,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罗珊,李瑞艳,张沁莲,等.急诊突发公共事件救治分诊中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4):595-597.

[2]牛杰,牛凤.SBAR沟通模式培训对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14):1775-1776.

[3] Chen J,Zheng F,Guo R,et al.Algal Feedback and Removal Efficiency in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lgae Process(SBAR) to Treat the Antibiotic Cefradine[J].PLoS One,2015,10(7):e0 133 273.

[4] Raiten J M,Lane-Fall M,Gutsche J T,et al.Transition of Care in the Cardiothoracic Intensive Care Unit:A Review of Handoffs in Perioperative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Practice[J].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2015,29(4):1089-1095.

[5]赵改丽,华宇婕,姚悦,等.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重症监护室转出交接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6,16(1):9-11.

[6]费杏珍,孙丽丽,邓仁丽,等.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急诊患者转运交接单的设计和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3):229-232.

[7]吴越,李洁琼,胡婷,等.SBAR沟通模式在手术室巡回交接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2):197-199.

[8]牛杰,牛P,付玉芹,等.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7):1307-1309.

[9]蒋国娥,范志红,赵辉,等.自制SBAR式交接表用于急诊患者转运[J].护理学杂志,2015,30(5):53-55.

[10]王自珍,,李磊,等.SBAR沟通模式在早产儿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2):904-906.

[11]郭学珍,杨宝义,方敏,等.标准化沟通方式在ICU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8):1333-1334.

[12]徐双燕,姚梅琪,周海燕,等.标准化沟通方式在医护间沟通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48-49.

[13]费杏珍,孙丽丽,邓仁丽,等.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急诊患者转运交接单的设计和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3):229-232.

[14]柴翠萍,谢秀霞,闫红丽,等.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在骨科疼痛管理医护沟通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0):1840-1842.

[15]张慧玲,王盼盼,彭会珍,等.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5):1945-1948.

[16]陶怡,蒋小平,程晓红,等.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急诊患者院内交接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9):1035-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