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6 18:39: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物流市场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现代物流企业是指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采用现代物流的组织方式和现代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合理化水平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在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化程度、物流技术、企业制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以反应快速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的显著特征区别于传统物流企业。
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物流功能要素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业务运作方式。经营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个成功的经营模式,企业才可能获得盈利。物流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对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寻找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开始向物流领域拓展,新兴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国外物流企业也看好中国的物流市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物流业形成了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理念淡薄,经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开拓创新。
据有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新增物流企业的数量每年以16%—2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70万家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美智管理顾问公司所做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调查的50多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的能力。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理念的成熟,他们在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定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
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二、先进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分析
以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招商局物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物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结合自身优势,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笔者走访调研了数十家先进的物流企业,掌握大量企业经营运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八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
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商业运作方式决定着物流服务方式,只有深入掌握了目标行业或项目的具体特征,才能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实际上,行业物流服务模式体现了细分物流市场的特征。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在全球,也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进行所有种类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可采用目标集聚战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各有侧重地展开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
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
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起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
定制物流服务是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
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北京星网物流中心是由“金鹰公司”(MSAS和Sinotrans在199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专门为诺基亚公司兴建的物流设施,它坐落在诺基亚星网工业园内,将园区内诺基亚的区域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通过“金鹰公司”提供的无缝隙供应链解决方案,降低整个园区内企业的供应链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目标。
5.物流咨询服务模式
物流咨询服务模式是指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到企业内部,为其提供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系统规划、成本控制、企业流程再造等相关服务的经营模式。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整合业务流程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进而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企业通过物流咨询带动其他物流服务的销售,区别于一般仓储、运输企业的简单化服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中,可以采用大客户经理负责制来实施物流咨询服务。大客户经理要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特点,成立独立的项目组,组织行业专家、大客户代表、作业管理部门、项目经理等人员,从始至终负责整个项目的销售、方案设计与服务实施,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提高客户满意度。实践证明,这种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与客户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业务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物流管理输出模式
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运作时,可以有两种方式
(1)系统接管客户物流资产:如果客户在某地区已有车辆、设施、员工等物流资产,而物流企业在该地区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则可以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资产,接管并拥有客户的物流系统甚至接受客户的员工。接管后,物流系统可以在为该客户服务的同时为其它客户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
(2)与客户合资成立物流公司:物流企业与客户共建合资物流公司的方式,既使客户保留物流设施的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以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又注入了专业物流公司的资本和技能,使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招商局物流集团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便是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招商局物流集团通过对青啤发展现状和其他多方信息的分析,结合青啤自身拥有大量物流设施、设备与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与青啤成立合资物流公司,购买或租赁青啤原有物流设施、设备,并接收青啤原有运作和管理人员。这种模式确保了招商局物流能够将其较为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员工分配制度、操作流程的再造方法,渐进地、完整地灌输到合资公司的物流管理中。合资公司开始运作的三周时间内,青啤原有车辆利用率就提高了60%,每年仅公路运输就将为青啤节省物流成本近700万元。
7.物流连锁经营模式
物流连锁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方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的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的物流经营形式。物流连锁经营借鉴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汇集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的目标,同时在连锁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大程度的整合物流资源,用以支持管理和业务操作,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从2000年开始物流连锁经营的尝试,将商业中加盟连锁的经营理念引入到物流业,创造出了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加盟连锁的形式进行物理网络扩张的经营模式,使公司迅速汇集了资金、人才和客户资源,扩大了企业规模。
8.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服务更好的效果,相互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国内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难以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盟。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依靠各自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企业规模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形成规模优势和信息网络化,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物流服务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形成一个高层次、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在战略联盟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虚拟化。虚拟经营能够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广州海元物流公司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典范,它是由31家优秀的专线运输公司资产重组后建立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在全国拥有376个分公司,并且建立了海元物流信息系统,推出了京广物流带、广沪物流带、广渝物流带等服务区域。“海元模式”是中小型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新模式,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借鉴。
三、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几点思考
1.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已经陆续开放了部分物流市场,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等相继进入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
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和项目物流服务模式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每个行业或具体项目,物流服务是建立在对目标行业或项目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由于掌握了行业的运作特性和客户的具体要求,因此,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物流连锁经营模式和物流战略联盟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间横向联合或纵向联合的经营思想,通过行业内部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不同的经营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竞争策略和企业各自的特点,以及资源优势。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经营模式,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求。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市场结构;竞争策略;博弈论
1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者构成
(1)由传统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演变的区域性物流企业。主要是指地区的商业储运公司,他们一般依托原来的仓储系统,并拥有自己的车队,在本地区提供基本物流和部分增值服务。虽然与其它地区的原兄弟公司有联系,但还不够紧密,尚不能成为网络。这类企业的仓库结构和设施比较旧。
(2)由某一传统领域全国性的国有企业演变成的物流企业。虽然他们是全国性的公司,但地方的子公司都是独立核算,因此,除非是很大的客户,多数客户很难享受到较为全面的配合和统一的协调。
(3)大型外资跨区域物流企业。由于政策法规的限制,目前这类外资物流企业在绝对数量上不多,但他们在物流行业中却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在设备投资、资金实力、人才、观念、经验和管理方法上,这些企业都有着较大的优势。
(4)新兴内资跨区域的物流企业。作为后进入市场者,多是顺应市场需求和物流发展趋势而建立的,而且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并求得发展,必有优于传统企业之处,因此,新兴物流企业的定位一般都是成为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要在短期内打入市场,规避物流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风险,很多新进物流企业都采取了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模式。
2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状况
2.1国内第三方物流同行之间的竞争
在市场经济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现代物流需求的增长及现代物流理念的传播,原有大型传统储运企业纷纷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此外,随着中国物流热的掀起,不同的运输、仓储企业甚至小型送货、送报企业都纷纷打起物流的牌子,进入第三方物流市场,使国内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2.2来自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的挑战
我国加入WTO后,物流领域与运输服务和分销领域一样,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外物流企业纷纷看好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空间,面对庞大的物流市场需求和弱小的供应能力,国外物流企业早已跃跃欲试。目前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著名物流企业也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即将进军中国物流市场。众多已经进入国内市场的国际物流企业或与国内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或并购股权,组成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涉及全国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和邮件快递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它们凭借雄厚的资金、丰富的经验、优质的服务、一流的管理和优秀的人才,占据了“三资”企业物流供给的大部分市场。
3国外大型物流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时的竞争博弈模型
(1)随着我国对外格局的进一步放开,国外大型物流企业将进入国内市场,必然对目前国内第三方物流市场的竞争结果产生影响。
假设第三方物流企业1与第三方物流企业2为在竞争中是否合作的决策者,可选的策略集合为合作与不合作。他们的行动分别为a1,a2,a1,a2∈A={合作(Y),不合作(N)},简写为A={Y,N}。
假定在协作前,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效用分别为U1,U2。协作后,第三方物流企业1的期望效用为U1*=U1+ΔU1,第三方物流企业2的期望效用为U2*=U2+ΔU2(其中,ΔU1,ΔU2为效用增加量),若有一方拒绝合作则协作不成功,两第三方物流企业仍能得到自己的保留效用U1,U2,且双方没有事先投入。
第三方物流企业1与第三方物流企业2的行动组合分别为(Y,Y),(Y,N),(N,Y)和(N,N)。如果以期望效用值表示支付值,则可得到双向选择博弈,如图1所示。
显然,如果双方都同意协作,即(Y,Y)是双方的均衡战略组合。
(2)国外大型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将会很快地与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达成协作关系,结为合作甚至成立合资公司。这就会使得国内市场发生变化,形成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国外物流企业相抗衡的局面。
①国内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物流链条。
国内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过长期积累和发展,已经具备了雄厚的抗衡实力,他们既可以走自主竞争发展的道路,也可以和国内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协作发展,通过不同竞争资源的整合,最终形成一条以龙头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物流链条。
②国外物流企业领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
国外物流企业进入中国以后,可以发挥资金、技术和管理的资源优势,但是物流设施和设备、物流经营网络在短时间内很难形成,这样就必须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借助中国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优势,通过整合市场物流资源,构成国内市场的另外一条物流链。
③游离于国内、国际物流企业联盟以外第三方物流企业。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一部分服务水平较低、数量相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将游离于上述两种物流链条之外,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的存在将是长期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也是必须的,同时也会发生动态变化,或被整合、或壮大后加入上述阵营。
4我国第三方物流竞争策略
4.1进行准确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定位
(1)第三方物流市场行业定位取决于该行业的整体物流运作现状。家电、电子、食品、日化企业的物流量和发生物流费用最大,在这种以规模求利润的行业中,他们是第三方物流市场中绝对的大客户,可定位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直接市场;超市连锁业、医药行业领域的竞争尚不激烈,是潜力市场。
(2)客户群体方面,以国外大中型制造企业、具有良好品牌的流通企业及电子商务企业为主,以国内大中型企业为辅。
(3)市场层次方面,以高层次物流市场为主,为社会提供精益化的物流服务;市场对象方面,以高附加值、大体积、小重量、多批次、高时效的民用消费品为主。物流服务定位是要强化或放大某些物流功能,从而形成独特的企业形象。
4.2选择正确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1)第三方物流运作功能定位。跨国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后,由于各地网络不成熟,需要借助综合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实现全国乃至全球的采购和销售业务的物流保障,为其提供物流服务,协调存货流和信息流。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物流产业发展趋势来制定发展战略,在现有资源下确定运作模式。在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过程中,运作模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综合物流模式和配送中心模式将成为未来第三方物流经营的主要模式。
(2)业务以客户为导向。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转变经营观念,由原来的以自我为中心转为以客户为中心,以作业为中以转向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的服务意识,重视客户的市场需求。
(3)灵活的定价及结算体系。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根据所提供的整套物流服务来制定个性化、套餐式的价格,价格由总部统一制定,价格体系应按某一标准如区域或服务水平进行简化。这样既可使客户方便地估算成本、选择服务,又便于物流企业计算利润并增加物流作业的灵活性。此外,对于不同的目标市场客户群,可以对同一服务制定差异化的价格策略。
(4)积极寻求企业转型。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来选择适合的转型方法。我们认为,依据外部资源、外部力量来克服障碍,逐步向第三方物流转型的“外部带动式转型”可较迅速地将自己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因此传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与外部同行的交流与沟通,吸收借鉴优秀同行的成功经验,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加强与同行间的合作。一些拥有相当实力的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联合与兼并的方式来扩展服务领域和地区覆盖面。
(5)实体网络和信息化建设。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进行的物流活动往往是跨区域的,对于想拓展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全国性的实体网络是至关重要的。而且随着大企业的不断国际化,他们也在寻找国际化的物流服务供应商。那些希望在物流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必须从地域上和物流服务的广度上进行扩展,需要拥有遍布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服务网点。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组织网络的难度比较大,目前能真正形成全国性配送网络的不多,有待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建立一个全国性物流网络,形成网络资源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不是因为拥有客户所需要的车辆、仓库等设施而成为第三方物流的,而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将各种物流资源整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信息流与物流的紧密结合是第三方物流的一大特点,从而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将跨地区的物流活动有机衔接起来,安全、高效地实施物流运作。
参考文献
[1]刘蜀君.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前景看好[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2,(1).
[2]沈杰,于,徐淑媛.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2).[3]张玉红,康健.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第三方物流[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
关键词:绿色物流管理趋势诸项措施意义
绿色物流,就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政治问题。绿色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绿色物流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经济主体的盈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经济利益,它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以下是我对我国现代绿色物流发展状况的浅析。
一、实施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在近十几年表现出尖锐化和异常突出的倾向,主要原因是由于物流量的加大,物流速度的增加,物流设施及工具大型化之后,使环境受到影响。在所有的物流过程,都与环境有关系,物流环境的接触是广域性的,这就增加了环境管理的难度。发展绿色物流以减少商品流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消耗。从现在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来看,物流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是没有办法根除的,因此,在管理方面,必须采取若干的措施于以限制或减轻,把减轻环境负担作为管理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向生态工业文明的跨越,培育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双重和谐的生态文明。所以,绿色物流的实施是必要的
以新疆为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物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从目前来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物流业起步较晚,面临着诸多问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部分农牧团场处在沙漠、戈壁和盐碱滩边及灌溉水系的下游,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植被稀少,风沙严重。近年来,由于受地域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分团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到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在发展当地物流业的过程中,更应该融合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管理经验,特别是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物流,走“绿色之路”。
二实施绿色物流的措施
据我了解统计,影响我国现代绿色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有以下五点。
1、由于我国全社会绿色物流理念淡薄,人们对绿色物流的意识不明确,各级政府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短期经济效益,忽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效应。
2、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缓慢,技术的落后,传统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多头管理、分段管理体制,造成物流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物流体系内在联系被人为分割,严重制约物流体系的整体统筹与规划,影响各种物流服务的协调发展
3、是近几年来,尽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已有较大的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绿色物流快速健康发展。
4、由于我国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先进物流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滞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不同物流部门之间技术、设备、信息标准不统一,非标准化行为相当普遍,尤其在包装、运输、装卸等一些流通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物流成本上升,资源浪费,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5、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绿色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物流专业人才也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当前我国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比较低,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物流学历教育与培训认证工作滞后;物流师资力量薄,教育手段落后,严重制约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
针对问题找出解决之道。
首先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树立现代绿色物流的运作观念环保意识要根植人心。
当前,在急功近利的社会,认为物流只要能适应生产和消费的要求,为其提供相适应的服务便尽职尽责。其实这只是物流运行的最基本要求,仅仅如此是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当代物流不仅要树立服务观念,更应自始至终贯穿绿色运作的理念。因为物流的良好服务,离不开高效节能和安全优质。没有绿色物流的建立和发展,生产和消费就难以有效衔接,全社会的绿色革命和绿色经济就是一句空话,相当于空头支票。
第二,做好物流企业的绿色转型工作。
物流绿色化归根结底就是物流企业营运的绿色化。要树立企业绿色形象,鼓励企业绿色生产、绿色经营,鼓励铁路运输,构筑环保物流发展的框架。在我国物流业刚起步之初,做好物流企业的绿色规范和转型,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绿色物流企业的创建以及原有物流企业的改造,必须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企业要围绕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经营。
2、全面开展物流企业的科学技术改造,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建立和对物流流程、环节以及各设施器械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和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和货损,增强环保能力,防止二次污染。建立废弃物、回收物循环的物流系统。由于废弃物的大量产生严重影响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且造成了资源浪费,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等等
3、发挥政府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政府要把社会经济全过程的绿色环保作为施政的基本策略,不能只强调生产和消费的绿色化,而忽视物流的绿色化。政府在物流绿色刚起步阶段,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采取措施全面引导,使物流企业绿色化能顺利进行,放宽政策大力的鼓励政府永远是社会市场的协调油。
4、物流企业的绿色规范和再造,离不开经济运行各环节的配合和协调。没有绿色环保的生产消费,绿色物流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物流企业的绿色转型不能孤立进行。
第三,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我国物流发展滞后,物流运行与绿色理念相悖无甚,除了与认识有限、科技水平落后有关外,也和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有关。绿色物流作为新生事物,对营运筹划人员和各专业人才要求面广,层次高,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有针对性地培养,才能为绿色物流业输送更多的合格的绿色物流人才。
三绿色物流的发展意义
1.绿色物流可以破除绿色贸易壁垒。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的物流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将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外国物流企业将进入我国市场,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这意味着未来的物流业将有一场激烈的竞争。只有加紧发展绿色物流,积极申请绿色认证,才能破除绿色贸易壁垒。
2.绿色物流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是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强调在物流活动全过程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和措施,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危害,避免资源浪费,因此,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对于企业来说,也具有明显的社会价值。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应该努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信誉,履行社会责任。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成为一种消费理念,消费者对企业的接受和认可不再仅仅关注其是否能够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关注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即企业是否节约利用资源、企业是否对废旧产品的原料进行回收,企业是否注意保护环境。因此,发展绿色物流有利于提高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超级秘书网
3.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降低成本。哈佛大学教授Nazli·choucri深刻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有效发展,它就不能忽视日益明显的环境信号,继续像过去那样经营,对各个企业来说,接受这一责任并不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因为符合并超过政府和环境组织对某一工业的要求,能使企业减少物料和操作成本,从而增强其竞争力。实际上,良好的环境行为恰似企业发展的马达而不是障碍。”绿色物流的核心思想正在于实现企业物流活动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以此形成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
4.绿色物流还是企业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一般认为,产品从投产到销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而几乎90%的时间为仓储、运输、装卸、分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因此物流成本在产品的整个系统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传统的物流基本上还是高投入大物流,低投入小物流的运作模式,而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显而易见,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所追求的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物流的绿色化和节能高效少污染,由此可以带来物流经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
论文提要: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越来越受到中小企业的重视,成为中小企业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本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对策措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网络营销也越来越普及,企业的生存竞争空间正逐步从传统市场转向网络市场,营销方式也从传统的市场营销转向网络营销。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网络市场营销规模2003年18亿元,2004年31亿元,2005年54亿元,2006年已经突破75亿元,表明我国网络营销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网络营销作为一种独特的营销模式目前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互联网特性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把互联网作为销售工具及销售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营销活动。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能充分发挥自己在价格、产量和机制等方面的优势,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一、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网络营销正进入快速、健康发展的时期。但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仍存在着许多发展瓶颈与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观念问题。有些中小企业对开展网络营销的认识不深,没有充分意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对赢得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网络营销作为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有些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的认识过于简单,只是把网站和网络营销看成一个孤立的市场推广手段,并没有真正地将网络营销与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结合起来。据统计,美国大概有60%的企业利用互联网销售自己的产品,而在我国这个比例仅仅只是5%,可见我国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信用与安全问题。开展网络营销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信誉问题,没有实际交往的双方如何取得彼此的信任是困扰网络营销的一大难题。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较弱,因此,抗风险能力差,成长性不强,信用程度往往很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融资难,对外交往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营销的效果。另外,网络的安全性问题也是开展网络营销的一大阻碍,是中小企业与消费者共同担心的问题。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交易面临着种种风险,网上交易安全性。
3、人才问题。人才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网络营销过程中,中小企业需要既懂网络技术,又懂营销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多数中小企业因为资金、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难以吸引和留住网络营销人才。有的企业技术人员不懂营销方面的知识,过分强调技术,忽视用户的需要,导致系统使用状况不良。
4、物流配送问题。多数情况下,交易双方无法在网络上实现实物的转移,只能依赖于网下的物流配送体系。但多数中小企业缺乏配套的物流配送中心或信息服务中心。同时,我国物流业的不发达和滞后的社会物流配送体系也导致运输费用过高,除支付商品价格外,还需支付运费;运输时间过长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营销的快速、便捷、低价优势的发挥,使得一些中小企业不愿意在网络营销上进行更大的尝试活动。
5、企业管理问题。许多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管理基础薄弱,信息化水平偏低,影响了网络营销的顺利进行。开展网络营销,要求中小企业必须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对传统营销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和营销观念等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围绕核心业务开展流程重组,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从而使技术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机结合起来。
二、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营销竞争中获得成功,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营销的特点,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和企业的内外部资源、条件等因素,不断探索适用自身特点的营销策略。
1、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学习和了解网络营销的知识,形成科学的网络意识,树立借助国际互联网改善经营、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网络营销观念。中小企业要对传统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改造,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将金字塔形管理系统扁平化、网络化,重建企业内部的数字化基础,形成适应开展网络营销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到抢占网络信息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有利时机开展网络营销。
2、做好网络营销市场定位。网络销售和单向营销模式不同,它是双向的营销方式。中小企业要根据网络营销特点广泛进行网络调研,以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有目的地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与市场相关的信息,特别是涉及客户的需求、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准确进行自己的网络市场定位,从而合理、有效地提出解决问题方案,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和满足客户的特定需要,这样才能对客户有吸引力,从而提高网络营销的效果。
3、加强营销网站内涵建设。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站是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的基础。企业要想成功地开展网络营销,就要精心策划网站和做好网站维护工作。网站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和简单实用,内容要经常更新,建立一个数据库系统,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动向等。也可利用专业化的网络营销平台,如阿里巴巴、慧聪网等,通过与平台供应商的合作,节约网络营销运行成本,获得更为先进和专业性的服务。
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建立一套网络销售和客户服务系统,借助互联网固有的交互功能,利用电子公告栏或电子邮件等手段提供在线售后服务或与客户做双向沟通和交流,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把客户融入整个营销过程中,鼓励客户参与产品决策,为顾客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及时了解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评价,充分掌握客户的需求状况。
4、加强网络促销活动。重视网站的推广工作,促使消费者浏览企业的网站。推广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传统媒体,例如报纸、电视、各种公司宣传品、名片、广告衫和产品包装等宣传网址;也可利用Internet的资源推广网站,将网络广告发送到Internet上经常被网民访问的地方,如搜索引擎、服务网点、行业网站、讨论组和电子信箱等。
重视网络促销。网络促销的出发点是利用网络特征实现与顾客沟通,这种沟通方式不是传统营销中“推”的方式而是“拉”的方式,即“软”营销,这一特色是发掘潜在顾客的最佳途径。目前,网络广告是较为普遍和受欢迎的促销方式。
5、优化营销渠道体系。网络将企业和消费者连在一起,给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销售渠道。企业在应用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这种渠道,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考虑自己建设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全国供应链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为支撑的多样化、直接分销为主导的现代物流体系。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可以选择有关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实现物流配送的社会化。
6、加大对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人才缺乏是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一个瓶颈。因此,中小企业应当重视培养网络营销方面的人才,利用各种途径、手段,培养和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效率,组建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企业还要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形成适应开展网络营销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
总之,网络营销是企业未来营销的发展方向。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借助网络营销突破资源限制,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海娟.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论坛,2005.
关键词:路桥施工;施工问题;处理方案
Abstract: How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of road and bridge projects in China in line to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the industry need to address new topics.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with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on the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process, summarize, and raised the processing program for easy reference.Key words: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issues; processing program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带动下,催生了越来越多的相关产业链条,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方面的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工程施工项目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我国路桥工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硬件设施和软实力还不够成熟,从而导致在路桥施工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定的问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将对此展开具体的阐述。
1 现阶段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特点
作为一种国家性质的,带有社会公益价值的工程项目,路桥工程作为我国路面交通网的枢纽性工程,从其设计、规划阶段其就需要进行社会效益的可行性分析,然后再做出投资的决策,上述决策很大程度上是属于一种政府性决策行为,它属于一种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决策行为,重点分析其投资的社会效益。路桥施工项目主要是指从事桥梁、公路施工生产的一种工程项目,公路和桥梁在生产和管理上各自具有各自的特点,归纳并总结为以下两点。
1.1 管理复杂
路桥工程的多样性决定了路桥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性。首先是由于使用功能的多样性使得工程产品的类型不同。其次是即便使用功能相同、工程类型也相同,但是由于建造在不同区域,也会因为地理环境条件的不同便显出差异。由此看来,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十分复杂的。
1.2 管理困难
路桥施工生产的流动性为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路桥施工项目不像其他一般的企业那样,可以在固定的地方生产和生活,路桥工程的项目人员在一年或几年内要跨地域作业,项目的流动性给员工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此外,一般的路桥项目都地处乡村僻野,员工的生活单调乏味,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益难以提高。
1.3 管理重要性
路桥工程产品体积庞大,多不能放在室内生产,属露天作业,工作环境恶劣,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大,如雨、雪、风暴、洪水,工作计划常被打乱,工作中断,从而需要频繁地变更计划以适应实际情况.因此,制定预见性强、确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尤其重要。
1.4 管理连续性
路桥施工生产周期长,使项目管理具有较好的连续性。一般来说,一个路桥工程项目,少则一年,多则几年。这样,项目结构和人员比较稳定,能够在较长时间保持某种管理风格,工作也容易实现持续改进。
2 路桥施工过程产生的问题
2.1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路桥施工现场是企业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集地,也是工程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所以抓好施工现场管理显得越来越突出重要了。2009 年以来,随着引入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我国路桥项目管理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是,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距离创建文明施工现场还比较远.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对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要求多年,然而,施工现场管理的“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是个普遍的共性问题.简单的说,脏是指建筑现场不整洁,设备仪容不美观,建筑垃圾堆积较多;乱是指材料乱堆乱放,机械不按规定停放,占用施工场地道路;差是既指现场工作人员面貌差,工作没积极
性,作业效率不高,又指项目给人的形象差。
2.2 施工流程存在较多的浪费
施工流程是指施工的各个过程,即多组连续活动。根据价值流的定义,价值流是指企业运转从开始到结束的多组连续活动,这些活动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可能是外部的顾客,也可能是最终使用者,如果流程中的某个活动没有为外部或内部顾客创造价值,则被视为浪费。在目前的路桥施工中,施工流程存在着较多的这种浪费。
2.3 项目采购管理落后项目
采购管理是路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项目建设全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采购管理涉及的物资品种极多、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同时对其质量、价格和进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并具有较大的风险性,稍有失误,不仅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和费用,甚至会导致承包单位的亏损。当前,路桥施工项目的采购管理普遍落后,制约了项目利润的提高。
3 路桥施工问题处理方案
3.1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对于路桥施工而言,有其固有的特点,主要的一面,就是其所需的材料种类较多,且需要量大,如水泥、钢筋及各类预制品等,并且经常有许多新材料、新规范应用的问题,同时路桥工程的材料供应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必须针对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型号、规格,在拿到图纸后组织做好工料分析,精心测算所需各类材料的数量及进货时间管理,确保现场材料供应。其次,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使用,对原材料进场、检验、加工使用向业主、监理单位报检,进行抽样检验,将不合格的材料清退出场;并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并作好标识。
3.2 培养材料采购人员素质
采购管理人员是控制材料成本的关键人物,材料采购计划的审批,具体的采购、验收、库存均需要材料管理者层层把关,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现严重问题。由于在采购中常有暗箱操作,故意抬高价格,索要高额回扣,材料以次充好等现象频频出现,所以材料的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市场行情、熟悉施工工艺,掌握工程用量的具体质量要求及技术性能,保证材料用量外,还要求材料管理人员具备优良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一定要找信得过的人来担当。即,材料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并重。
3.3 建立和完善项目任务与综合能力的动态平衡系统
项目管理部门从工程开始,便在总体上做好该项目的需求预测,绘制网络施工组织计划图找出关键线路,并纳入总体运筹网络。事先预测分析各项生产要素的结构及时间要求。分别绘出曲线进行优化。通过有效管理,合理利用各项目的施工高峰与低谷的时间差,形成较为均衡的总需求曲线。从而对人、财、物等方面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保证总体上的动态平衡和各项目之间的紧密衔接。在生产要素需求高峰落差起伏时,通过科学调度,动态优化配制有限的人、财、物等资源,使整体优势迅速聚集并发挥作用。对保证工期、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综合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倪婕;方威;;湖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及对策探析[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伍祥;黄志龙;;任丽;王娟;张建军;;规模牛场卫生环境存在问题与技改方向初探[A];2010畜牧业与低碳经济科技论文集[C];2010年
[3] 杨发相;曾凡江;吴玉伟;周杰;;新疆策勒沙区土地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4] 李月英;;浅析衡水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设想[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关键词】桂台农业旅游;竞争与合作;模式
【作 者】韦复生,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9)01-0184-008
The research on Modes of the Agricultural-Tourism Competitiveness &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xi and Taiwan
Wei Fu Sheng
Abstract:At present,the main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tourism competitiveness &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xi and Taiwan are as:few forms,non-sustainable and imperfec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n order to achieve Win-win,the fundamental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tourism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xi and Taiwan is integrating the relat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resources,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The practice of recently agricultural-tourism cooperation has proved that the direct flow of resource elements’promotion and integration are the rational choice for the two sides;that the complementarities of tourism products group’s construction,the joint of shaping district tourism impressions and exploiting tourism market are the key to promoting the agricultural tourism cooperation and district innovation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Guangxi and Taiwan Agricultural Tourism;Competitiveness & Cooperation;Mode
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旅游主要是为那些不了解农业、不熟悉农村,或者回农村寻根,渴望在节假日到郊外观光、旅游、度假的城市居民服务的,其目标市场主要在城市居民。农业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优化投资环境等,而且达到了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随着台湾政治格局的变化,两岸关系逐步趋向缓和,桂台间的各项合作也呈逐渐发展趋势。目前桂台农业合作发展迅速,截至2007年5月底,广西累计引进台资农业企业1400多家,合同利用台资17亿美元,实际到资10.5亿美元;引进农业优良品种2000多个,设备4000多台(套)。桂台区域农业旅游合作开始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
一、桂台农业旅游合作的现状分析
1.以纵向合作为主,横向合作不足。广西从1981年开始接待台湾游客,1987年台湾放宽台湾同胞来大陆观光的限制以后,前来广西旅游的台湾游客逐年增多。1988年至2007年20年间,台胞到广西旅游观光的人数累计已达405.56万人次;台湾游客已成为广西最重要的客源市场,台胞来访的目的也由早期的单一探亲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求学、探亲和交流等多方向、多领域发展,并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客源市场。但我们也不难看出桂台间的这些合作都是同行业的纵向合作,而缺少一种跨行业的横向合作,特别是农业旅游所占的比例很小。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单纯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跨行业的横向合作正是桂台间要探索的新方式。横向合作也称交叉合作,是两者以上的综合,主要是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围绕某个主题进行的合作。这种合作可以是企业之间、产业之间、政企之间进行的全方位合作或全面合作。随着竞争的激烈,企业多角化战略的不断应用,这种交叉合作已越来越为各行业所采用,这种形式也将成为今后旅游合作的主要形式。
2.合作的层面单一。首先,区域合作不平衡。在已经实现的桂台各项合作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桂台合作的区域多局限于旅游城市,如桂林、南宁等,纵深地带的百色、河池、崇左等地与台湾的合作则较少。而从农业和旅游的发展来看,内陆的欠发达地区正是广西与台湾方面合作的优势所在。首先,欠发达地区保持着较完整的传统生活方式;其次,在那些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开发利用;再次,那里环境优越、土地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这些优势都为开发农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桂台间的合作,特别是农业旅游方面的合作不应该只局限于沿海,应该不断推向内陆。其次,旅游与农业的合作层面不够。在国家不断对农村实行优惠政策的同时,我国2006年旅游主题也相应为“中国乡村游”,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口号。这种环境就要求农业与旅游要有较好的融合,实现农业与旅游业合为一家。但现在桂台农业和旅游方面的合作还停留在单层面,没有实现双方的多层面合作。许多专家提出了关于桂台间合作的构想,可总体来看,他们的设想也都是单方面的旅游或农业的合作,而缺少农业和旅游业合作的构想。纵观当今世界各行业的发展模式,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仅靠本行业自己的实力是很难发展壮大的,要不断与外界沟通。寻求同行业间合作的同时,还要将目光放远,寻求其他行业的合作。农业和旅游的合作正顺应了这种发展的需要。所以桂台间要进一步实现农业与旅游的结合,将合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3.合作的不可持续性。一是政府间合作态度的不稳定性。由于政治原因,台湾长期保持着与大陆对立的状态,虽然在当政后有所缓和,但总体的形势不明朗,在这样的形势下,桂台间的合作将随着双方态度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如上世纪90年代初台商投资就受到两岸紧张关系的影响,对大陆的投资重点由南部沿海转向了浙江、江苏等省市,从而给广西的经济带来了冲击。两岸政局的变化是桂台旅游合作不可持续的重要因素。二是环境的不可持续性。在目前农村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农民无法从农业中得到相应的收入,部分农民就可能采取偷盗形式砍伐树木,捕捉各种国家保护动物,从中获取相应利益的违规手段,从而破坏了原始的自然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合作的不可持续性。同时在合作中,外界物种的引进也会破坏原来的生态系统。此外还有社会、文化、经济学等方面也包含合作的不可持续因素。
4.协作与竞争之间的协调机制仍不完善。竞争与合作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两大热门话题,是旅游业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样桂台的合作既存在激烈的竞争,又有紧密的协作,竞争与协作在桂台合作过程中并不是对立的,两者表现为混合交错的关系。如今的桂台合作过程中却没有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如在农业方面引进了台湾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当品种在广西培育成熟以后必然会给台湾的农产品带来巨大压力,形成竞争的局势。
二、影响桂台区域农业旅游合作的因素
1.缺乏健全的体制。要规划一个区域的发展,有健全的体制是前提。虽然桂台间很早就开始进行合作,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合作的趋势也逐渐增强。但由于区域间政治的敏感性,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健全的体制,导致桂台间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流动等方面产生诸多不利因素,使合作还无法走上正常的轨道。
2.信息的限制。信息畅通是区域合作不可缺少的部分,桂台之间虽只有一水相隔,但由于受到历史关系的影响,相互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受到各种限制,信息的沟通很不方便。
3.缺少柔性、虚拟的组织协调。为了增进桂台间的合作,两地间进行了各种交流。民间的活动不断,近几年就举行了三届“两岸产业共同市场论坛”,三届“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其中旅游合作、农业合作都是重要的议题。这些活动对桂台的合作有一定的协调作用,但要实现两地间的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合作,需要建立更多的、更系统的相关柔性、虚拟民间协调组织。在政治问题一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两岸的民间行业和组织应发挥独特的创造力,在今后的两岸关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桂林、南宁等市有许多民间行业组织和团体从事对台工作,如果能进一步发挥这些组织和团体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力,同时不断结合新的组织,加强与台湾地区民间行业组织的互动合作,一定会为桂台两地的交流合作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4.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要实现桂台区域农业旅游的合作,农村劳动力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也开始加快。许多农村人都向往城市的生活,逐渐由农村走向城市。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觉得农村的生活缺少趣味和挑战,都开始走出农村,走上进入城市的打工之路。农村缺少了这些年轻人,就无法给农业旅游合作注入新鲜血液。除以上的因素外,还有法律、人文、观念等方面的因素都将给桂台区域农业旅游合作带来影响。
三、实现桂台区域农业旅游合作的保障体系
1.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区域性合作的发展需要一个制度的保障和支撑。
(1)农业旅游开发研究机制。要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长期合作,需要建立起一个共同开发机制。此机制包括农业和旅游业中的相关权威人士,定期举行农业旅游结合的讨论,共同研究农业旅游合作的方向,开发出新的农业旅游项目,从而给农业旅游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桂台区域农业旅游合作的长足发展。
(2)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一方面要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遵循机会平等、公平竞争的原则,使桂台区域内各地区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分享区域经济发展成果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根据利益兼顾、适当补偿的原则,建立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机制,对因参与区域分工而暂时蒙受损失的一方或因自我发展能力相对较弱而处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和政策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和相应的补偿。如在引进台湾新品种和先进技术之后将给台湾的农产品销售带来影响,就可以采取给予台湾相应补偿的方法来降低台湾方面的损失,达到双赢的目的。
(3)物流运输机制。两岸相互往来,物资运输是必然的。广西目前的物流系统总体上还落后台湾很多,两地缺乏交流,应该建立一个交流平台,力求在交流中把各自需求讲出来,然后寻找实现双赢的办法。广西物流机构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努力营造一个“大物流”环境,用台湾先进的经验和成熟的能力加上广西过硬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带动两岸物流的共同发展。
2.建立资本积累体系
实现桂台区域农业旅游的合作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如何更好地积累资金?桂台农业资本劳动比率存在显著差别。台湾农业资金生产率显著低于广西,这表明在桂台两地农业资源配置组合湾农业资本要素偏多,如果能让台湾农业资本要素与广西其他资源要素整合,既能提高台湾资本要素配置效率,又能提高广西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过去受政府关系的影响,台商的投资方向从广西转向其他省市,近年来台商对广西的投资又有所回升。据统计,2007年8月份广西合同台资(含第二地转投)1.56亿美元,如今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起一种资本积累体系,让外资特别是台资投入广西的农业旅游业中。
3.政府和媒体的支持与合作
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政府主要履行协调、立法、规划与投资等四方面职能,这是世界各国发展旅游业的经验总结。旅游业自身的一些特性要求政府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协调和出台区域合作倾斜政策、旅游法规和实施细则上,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媒体要发挥好自己作为政府部门与普通群众之间沟通的媒介作用,要对农民生产、生活情况进行报道,农民也需要从媒体报道中去认知旅游资源。媒体报道反映农民群众的需要,同时也反映游客体验后的反应,以及旅游开发对农民带来的影响。
4.社区的积极参与
政府合作与支持的同时,旅游地居民的积极参与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桂台两地间的旅游合作具有广阔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需要社区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在合作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要为旅游地居民提供一个发表看法、提出意见的舞台和从中获取财富的市场机会,从而掀起全社会支持旅游发展、投资旅游发展的热潮。
5.合理规划,建立最佳结构的生态农业旅游模式。
规划是农业旅游发展的先导。要尽快制定全区农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全区农业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与方向。各区县也应相应发展规划。既要有高起点的总体规划,也要有近中期重要景区景点的控制性建设规划及详细规划。要贯彻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办好一个。要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现有基础条件,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争取创造最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桂台区域农业旅游竞争合作模式
1.桂台区域农业旅游竞争合作模型构想
在桂台的农业旅游合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竞争。这种空间合作与空间竞争是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笔者认为,桂台间发展农业旅游合作时应该倡导“竞争性合作”或“在合作中竞争”的模式,而核心-边缘理论是比较适合的指导理论。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提出的核心-边缘理论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常用模式。他认为,在若干区域之间会因多种原因个别区域率先发展起来而成为“核心”,其它区域则因发展缓慢而成为“边缘”。总体上,核心居于统治地位,而边缘则在发展上依赖于核心。任何不同尺度的旅游空间结构基本上都可以简化为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与边缘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区域间的相互联动,核心区与边缘区的位置可能变化,并有可能形成新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边缘理论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实施提供了理论的可能性。区域内各旅游地的合作开发都可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和边缘区彼此相互平衡。通过合作,各旅游地以往的平衡被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被突破,重新组建一个新的区域旅游空间核心-边缘结构,并形成新的核心区和边缘区。我们可以就核心-边缘理论将桂台的农业旅游合作分为“大核心-边缘”和“小核心-边缘”。桂台区域农业旅游空间竞争合作模型的结构如图1所示。
(1)大核心-边缘。“大核心”是指广西地区,而“边缘”则是附近的省市,主要指台湾(图2)。广西在核心中发挥其地理与资源的优势,一方面不断吸引外部资金、技术的投入,特别是对台湾资金、技术的引进,发展农业旅游;另一方面可带动广东、福建等省农业技术的进步。台湾作为边缘则加强与广西农业旅游的合作,在投入资金的同时,不断开发岛内赴广西旅游市场。
(2)小核心-边缘。小核心-边缘是针对广西内,以各大旅游景区为核心,如桂林、柳州、南宁、北海等地,发展其边缘县市的农业旅游。这样以大景区为依靠来带动广西内农业旅游的发展,同样实现边缘欠发达地区农业资源、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图3展示的就是进入南宁的旅游者在其边缘地区进行农业旅游构想。
1.南宁乡村大世界 2.南宁市八桂田园 3.南宁花花大世界 4.南宁香满园生态园
5.南宁大王滩水利公园 6.北海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 7.北海北生绿色产业技园
8.防城白龙珍珠港 9.防城港京族渔村
图3 南宁核心-边缘农业旅游图
2.竞争合作模式
(1)规划发展具有特色的农业旅游合作形式。在竞争合作模式中,要实现“竞争性合作”或“在合作中竞争”就要建立起别具特色的合作形式来适应其发展。
第一,基础设施开发合作。采用“台湾资金+台湾技术+广西基础设施”的模式进行合作开发,加快发展广西欠发达地区的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广西地区经济结构得到改善,从而为桂台区域农业旅游合作的开发打下良好的铺垫。
第二,自然资源开发合作。采用“台湾资金、技术+广西资源+大陆市场”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由台湾企业单独投资开发,也可以把资金、技术注入到广西相关企业实行联合开发。针对广西地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可以采用“台湾公司+广西农业基地+大陆市场”的模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市场优势。如台湾一些水果、花卉、蔬菜、谷类企业可以在广西地区建立原料基地,既有利于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也有利于广西地区发挥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同时也为桂台区域农业旅游的合作提供保障。
第三,经济技术开发合作。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企业品牌创造、技术改造等方面,桂台地区之间可以开展灵活多样、互惠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可采用“台湾资金、技术、人才+广西土地+大陆市场”的创业道路,也可以采用技术投资、技术入股等方式,走“台湾技术、人才+广西资金、土地+大陆市场”的道路,把技术、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利益。
(2)农业旅游合作中竞争关系的处理
农产品的竞争。桂台两地农产品的竞争态势,一是在第三方市场构成竞争关系的农产品,以水产品、水果为代表;二是两地单方面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可能冲击另一方的农产品。这样桂台农产品贸易互竞可能大于互补,所以从长远来看,在桂台建立区域农业旅游合作体系后,可以对两地的农业合作进行宏观区域布局,加强两岸农产品运销体系和制度合作,同时可以调整广西农产品贸易政策,进一步促进合作,减少不必要的竞争。
旅游的竞争。主要面对的是外部环境的竞争。在广西方面,2007年接待境外游客人数已被江苏、浙江两省超过,从长期保持的全国第四位落到第六位,总体原因是广西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台湾方面,根据台湾观光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台湾入境旅游人数2007年达到337.8万人次,与亚洲主要旅游目的地如香港、泰国、新加坡、韩国、印尼等相比,到访台湾的国际旅客数明显偏少。与香港比较,台湾的面积与人口远多于香港,旅游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毫不逊色,但赴台湾的游客仅相当于香港的20%。究其原因,与台湾只满足于民众岛内休闲的功能,长期忽视开发赴台的旅游市场有很大关系。在这样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之下,桂台区域农业旅游合作区的构建,可以形成一个强大的旅游区与外界抗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市场合理定位开发
桂台区域农业旅游合作中,市场的开发是个重要环节。只有开发出广阔的市场空间,才能达到合作的目的。
内部市场。目前,台湾游客已成为广西最重要的客源市场,在入境旅游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广西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成为台商投资的重点。截至目前,到广西投资旅游业的台资企业已有数十家,投资总额达40多亿元人民币,投资领域涉及景区景点、文化娱乐、休闲度假、商品购物、宾馆饭店等多方面;特别是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愚自乐园、冠岩、世外桃源、玉林云天文化城等一批重大台资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给广西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广西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桂投资旅游项目,台商们也取得了优厚的回报,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知名度不断提高。如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于2007年被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愚自乐园、世外桃源、冠岩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桂林乐满地度假酒店还被评定为五星级酒店等等。
广西居民到台湾旅游还受到很多限制,但正趋于解决。
外部市场。一是境外旅游者互送开发。据统计,台湾近几年每年平均接待境外旅游者240.04万人次,广西接待境外旅游者(不包括台湾同胞)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已接近年接待200万人次。如果能够加强客源的协作,互送游客,对桂台两地来说这一部分是具有相当潜力的客源市场。二是协作开拓国际客源市场。两地在整合各自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可共同组合、包装整体旅游产品,形成“桂台旅游”品牌,联合开展对国际市场的促销,提高市场占有率。其次,两地可利用各种媒介进行相互间的对等宣传促销,在协作区域内增强影响力,培育市场增长点,在此基础上联手开展针对区域外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树立旅游合作区的整体形象。
五、桂台农业旅游空间竞争合作措施
1.构建互补的农业旅游产品群。桂台农业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或相似性,且各自都具有自身核心竞争力。一是资源的互补性。桂台两岸自然气候相似,农作制度相通,作物品种相近。广西幅员广阔,农业资源丰富,劳动力充沛,但资金困难,技术较差、人才缺乏、开发能力较弱;而台湾地狭人稠,农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少,农业成本高,但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明显。二者合作建设农业旅游景区,可以相得益彰。二是产业的互补性。桂台两岸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虽然双方都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但层次不同,台湾受资源与环境的制约,致力于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中心的新兴产业和精致农业,需要转移传统的种养业和加工业。广西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农业结构较单一,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低,管理滞后,并且地区发展不平衡,接纳台湾农业产业转移既有其必要性,也有较大的空间。三是市场的互补性。台湾农业是双重性的外向型农业,即依赖出口,如猪、鸡、鱼、花卉等产品,又依赖进口,如饲料、牛肉、牛奶等。广西既可为台湾出口产品提供广阔市场,又可成为台湾紧俏农产品的供应地。因此,两岸农业和农业科技合作可以实现彼此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充分利用,而且这种合作具有长期性和不可取代性,也是增强两地在全球的竞争力的共同需要。
当然在桂台农业旅游合作时,要强调区域的整体特色,协调好整体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在开发过程中须对农业旅游路线进行整体设计,对农业旅游产品组合搭配,从而形成互补性的旅游产品群,以联合和合作的优势来构筑两地旅游的总体优势和竞争力。
2.联合塑造区域农业旅游形象。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产品要靠形象的传播,使其为潜在旅游者所认知,从而产生旅游动机,并最终实现出游计划。旅游业发达国家开发农业旅游的成功经验是塑造整体旅游形象,旅游开发追求一种将整体而非若干景点作为旅游吸引力因素来推动市场,依靠形象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广西玉林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是两地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窗口,是农业旅游的重要基地和辐射源,对推动两岸农业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加强规范化管理。二是桂台农业旅游不能停留在“春天看花,秋天收果”的传统低层次产品上。要提高农业旅游产品的层次,首先要提高农业旅游的可参与性,参与性强是农业旅游的一大特点,让游客下地干农活,上树摘蔬果,下海捕鱼虾,上马牧牛羊;其次是提高农业旅游的科技含量,在保持“农味”特色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在农业旅游项目上的应用;再次是丰富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尽可能多地综合粮、果、蔬、畜、渔、草、花等农业资源要素,以丰富的产品组合吸引客流,延长其停留时间,提高其消费水平。
3.共同建设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接待、服务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受行政区划影响很大,是需要政府积极发挥作用的领域。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一是保证进入区域的通道便捷,构筑高效率的内部交通网络系统。旅游地如果交通闭塞,游客难以进入,即使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旅游业也难以发展。区域联合,共同建设进入通道,共同担负费用,可获得成本优势。桂台农业旅游合作,首先是便利台湾游客到广西旅游,双方应共同采取务实灵活措施,积极促成桂林、南宁与台北直航,将桂林、南宁列为最适宜两岸观光的试点城市;其次,授权桂林、南宁航空口岸对台湾居民办理口岸签注工作,使台胞无障碍地往来于桂林和台湾两地;第三,建立两地旅游行业协会的联系机制和旅游企业的协作机制,每年举办桂台旅游合作论坛、桂台观光旅游活动月、桂台旅游形象推介会等活动,促进两地旅游业发展。第四,打造“两地精品环状旅游线路”,具体为:桂林-贺州-梧州-广州-深圳-台北(台湾故宫)-台东花莲县-台中阿里山-南投日月潭-高雄-珠海-佛山-云浮-玉林-贵港-南宁-桂林。
4.联合开拓农业旅游市场。市场需求是发展旅游业的根本动力。参与合作的各旅游地之间的根本关系是竞争,即都为了自身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社会效益,事实上,合作也是为了达到这个相同的目的。在开发桂台旅游市场时各合作单元应顾全整体,而不是各自为政,抢夺市场。
5.保护整体环境。桂台农业旅游在竞争的前提下进行合作可以打破地方本位主义观念和条块侵害现象,兼顾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使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保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参与竞合的各个主体,对于保护环境应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在规划期以整体、系统的思想来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保持整个区域的协调性和旅游产品的完整性,并对旅游地总体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二是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设计旅游线路和宣传促销,引导旅客流向,尤其是在旅游旺季,一些旅游热点已出现拥堵甚至“井喷”现象,合作区内的温、冷旅游点可起到分流的作用,降低旅游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同时还要随时对旅游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采取切实的措施保护旅游环境,对既成事实的破坏进行合作研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