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历史课堂

高中历史课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6 18:39: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历史课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历史课堂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创造性思维;问题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211-01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原有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以新课改需求为目标,对原有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新形势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想更好的养成学生的这些能力,就必须重视课堂教育。历史课堂上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1.历史课堂提问问题设计意义重大

就目前来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虽然有一些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导入课堂新内容,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并未掌握课堂上历史教学提问问题设置艺术,很多时候提出的问题会使学生陷入误区,或者做的是没有价值的无效提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教师有效的设计课堂问题,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毕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重点。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并将问题作为作为学习动力,使其贯穿于学习全过程。同时也应该要求学生用问题来生成问题毕竟学习过程作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想更好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就应该对历史课堂进行问题设计。

2.高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方法

2.1 从主题出发设置问题。从主题出发设置历史问题就是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主题。在以主题为依据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先明确单元学习目标、重点及难点。毕竟每一个单元每一课都有一个中心,教师在选择重点内容的时候,应该对每一课内容进行分析,最终选择最重要的内容,开展以主题为目标的活动。教师要想更好的开展这项活动,就应该了解新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并把握其中的本质,再对问题进行设计。例如,教师在对中国民主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历程这一单元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以《》这一课为主,毕竟运动的失败是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致的,以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为主提出问题:历史上中国农民阶级有什么特点呢?虽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点儿含糊,但是这种带有趣味性的提问,多少会引起学生兴趣的,学生会参与到其中。教师在这个时候,教师再讲相关知识,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会认真的听讲,并从中找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当教师讲完课程重点内容后,再让学生通过阅读归纳出运动兴起、发展及主要内容。学生会在原有兴趣的基础上归纳相应内容。

2.2 从学生兴趣出发设置问题。上课之初,学生的思绪很可能停留在的课前活动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使学生的思维回到课堂中,就应该采取相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作用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就应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设计相应问题,将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共鸣。如,教师在讲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时,可以将周杰伦的《青花瓷》作为课堂导入设计。上课的时候,可以播放这首歌,学生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必然兴奋,会随着歌曲的节奏唱起来。在学生性情愉悦的时候,教师可以歌词为对象进行提问。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在周杰伦《青花瓷》歌词中对青花瓷是如何进行描述的,在我国古代,手工业除了青花瓷意外,还有那些?就你所知道的来谈一下。学生此时正在兴奋时期,脑中关于歌词中的内容比较清晰,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这种问题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更好讲新内容,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2.3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设置问题。在对历史问题进行设置的时候,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素材出发进行相应设置。毕竟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外,还有其在课余时间掌握的知识,可能通过网络或是身边同学的谈论了解的事情。如果利用学生平时生活中掌握的知识进行提问,不仅能将学生的生活感受和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也能使其与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在。这样可以将本来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简化成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历史学习,同时也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师在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之前,可以提出:我们现在已经生活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那我们现在正在享受哪些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呢?教师以此引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教师也可以在上这一节课之前提出: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周围企业做一下调查,看其在经济全球化后,在生产和销售上有哪些变化?当学生经过相应调查和结合自己知道的知识对其进行回答。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讲相关内容,学生能更好的接受。

课堂作为主要教学场所,是学生在老师的提问引导下思考、讨论历获得历史知识的场所。教师要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就应利用好历史课堂,采用行之有效的课堂方法,以不断的满足学生需求。问题法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方法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能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使历史课堂释放出其应有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果 新教材 参与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也发生着改革性地变化,教育教学手段,评价方式都有了更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进行的,它以分数为中心,只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方法。注重短期效益,有时违背了教学规律,不考虑学生长期发展,一贯使用满堂灌、灌输式教学手段。这样就造成了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也学得乏味,而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而新课改实施以后,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把眼光放长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出现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不以分数为唯一的评价方法,而是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对学生做好详细的调查,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那么,我们究竟如何采用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通过几年的新课程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学,以供大家参考。

一、更新观念,用好新教材

我们的旧教育观念也是经过了漫长的几十年的过程形成的,要想改变也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也不断学习,改变自己的观念,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实施。当我们拿到新教材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图文并茂,生动而新鲜。觉得比原来的旧教材要容易教。可真到教学过程中,又有许多新问题的产生。原因是,根深蒂固的旧教育观念在制约着我们。所以,我们就多和其他教师交流,上网观看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发现新教材的亮点。挖掘新教材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培养的优势,充分利用新教材,实现三维目标,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

(一)用好“历史纵横”和“模块衔接”

新的历史教材,改变了原先以历史发生时间发展顺序来编排的模式。要想学好高中历史,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初中历史知识基础。但事实上,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好的学生学起来容易,基础差的同学学起来就困难重重了。那么为了提高基础差的学生的成绩,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必修及选修课本,要求学生全面准备教材。“历史纵横”模块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感性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模块衔接”部分就有利于对历史知识的补充和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同学们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产生。

(二)用好图文史料

在新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图文并茂的史料,合理利用它,对我们课堂效率地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些历史史料,有助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史论的有机结合。教师要从高角度,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探究式学习精神的培养,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另外,图文史料里面设置的问题具有梯度性,这也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地提高,也充分体现了由简到难、从低到高的教学规律。对史料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对历史事件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认知活动,培养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用好“学习延伸”

“学习延伸”模块的设置,对学生进行了考察,同时也对他们的历史综合素质进行了大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探究式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同,这部分内容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安排在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把教材吃透,研究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式教学。但是,教无定法,我们要从多角度考虑,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一)材料学习法

材料学习方法,让学生从众多的素材当中,选取真实可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自己的出正确的结论,这种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讨论法

对于一些原因、评价型的问题,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在小组内讨论,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对问题得出全面、清楚的结论,也培养了他们合作和探究能力。

(三)辩论法

对于一些争议性很强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辩论法,从多方面进行知识的掌握。比如《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就可以组织一个小型辩论会,让学生对秦始皇的功过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四)比较法

比较法也是我们历史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同类历史事件的比较,引导学生灵活分析问题,思考历史事件的复杂因素。

除了以上几种学习方法以外,还有讲述法、观察法、实践学习法等几种学习方法。我们要按照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灵活运用,一定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民主环境,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创设民主课堂环境

研究发现,学生在一种安全的感觉下,能够放松地去学习知识,更能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拥有安全、自由的心境,能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设置要具有层次和符合学生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层次和能力上的差异。我们的课堂教学即要围绕教学目标,又要围绕教学对象展开。让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也让少数好的同学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突破。这就要求兼顾优秀生和差生的共同进步,全体同学都能够有所收获。

第3篇

一、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捕捉

1.善于引导,鼓励互动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在课堂上生成性资源的有效性发挥,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机械的教学模式,善于引导,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互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教学互动中来,这里所说的互动既有师生间的,也有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甚至可以打破课堂常规,实现网上互动,通过互动使知识信息得到有效的交流,从而产生生成性资源,同时还提高了生成性资源的质量。当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之问的倾听与发现。

2.捕捉生成,积累智慧生成性资源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资源,所以要及时捕捉,才能有效开发利用。捕捉生成一般包括:第一是捕捉学生的课前准备状态。教师课堂教学开始前,要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否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哪里是学生感到难学的地方等等。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及时对课堂教学教案进行调整。第二就是要积极捕捉学生的课中反应状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表情等来分析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识,是否产生了生成性资源。第三是捕捉学生的课后发展变化状态。每节历史课的课堂讲授完成并不等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历史知识,而是课后学生要有机地消化和吸收,从而使学生不断地积累智慧,使生成性资源得到提高。第四是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乐于学习的品质给予肯定。同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生成要理解并鼓励学生积极改正,最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通过历史教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利用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利用好人文性原则。因此,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性发挥必须依据历史教育内容,特别是历史具有的人文性原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所在,如:通过屈原、文天祥以及近代中涌现出的爱国英雄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就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第二是自主性原则。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如:师生对历史问题的讨论,对思想观点的辩论等等,通过互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第三是拓展性原则。生成性资源有效性必须是学生知识的不断拓展,教师在灵活组织教材、教案以及了解学生能力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未知领域,可以走出课堂,与社会衔接,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检验和运用。

第4篇

[关键词]问题设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9801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如果教师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回答,就能提高课堂的活跃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够优化问题设计,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此,笔者提出四种优化问题设计的方法。

一、通过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知识复杂、枯燥,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而高中生大多数自尊心较强,不愿意表现,这两种因素叠加,往往导致高中历史课堂气氛沉闷。所以,教师要创设并运用好生动有趣的问题,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教授《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展示现在商业活动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拉近历史学习内容与现实的距离。笔者问学生:“这个视频反映的是什么现象?”学生很快找出答案:“反映的是现代商业的繁荣。”笔者继续提问:“假设你是不同朝代的商人,如何向别人介绍你所在朝代‘市’的情况呢?”笔者组织学生搞一个“穿越”小游戏,当“穿越”到秦、汉、南北朝、唐、宋、明、清时,笔者要求学生重点对所在朝代“市”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然后把了解到的情况展示给师生看,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理解和领悟。这个小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整堂课都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提升了其课堂学习效率。

二、通过开放式问题启发学生探究潜质

在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历史教师只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忽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倦怠感。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的方式进行。所谓开放式问题,就是指学生根据问题可以自由组织答案,只要答案合情合理即可。开放式问题答案多种多样,灵活方便,学生有更多机会表现自己,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进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授《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时,笔者是这样创设问题导入新课的:“作为学生,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是,在纸还没有发明之前,我们祖先用什么进行书写呢?那纸到底是怎样造出来的?是由谁发明的?”学生非常感兴趣,特别想进一步了解。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出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书写材料竹简、木简、丝织品、纸,他们同时了解到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此后纸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笔者接着提问:“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我们会使用怎样的书写材料?”学生对笔者提出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开展了热烈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探究热情高涨。通过这种开放式问题,达到了启发学生探究潜质的目的。

三、通过层次性问题凸显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尽量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认知差别,体现教学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有层次性,既照顾到学优生又照顾到学困生,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比如,在教授《百家争鸣》时,笔者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的理解,设计了三个层次性问题,即“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有哪些?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对后世有什么影响?”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学生可以边看教材边思考。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找出各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也能够准确把握住知识点。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结合教材讨论之后,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进行表述,问题解决得也较好。但对于第三个问题,大多数学生掌握不了问题本质。为此,笔者进行了这样引导:“分析影响要结合当时社会情况,强调对后世影响重点考虑思想、文化。”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条理清晰,学生参与度高,凸显了学生个体差异。

四、通过生活化问题拓展学生认知维度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它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规律,因此,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时,既要体现历史知识生活化的一面,又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设计出高水平的问题。生活化的问题会让学生感到熟悉,引发思考,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拓展学生的认知维度。

第5篇

【关键词】历史课堂;动起来;“学、议、导、练”课堂教学模式

前几天学校在会议室举行高效课堂的颁奖仪式,我坐在下边想了很多。我们学校的高效课堂有一个大模式—“学、议、导、练”,何为“学、议、导、练”?学生自学,学案导学;教师指导,学生课内探究;跟踪训练、课后练习,达成学习目标。针对“学、议、导、练”高效课堂模式的推行,结合历史教学的实际,我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一些总结,以下是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和思考。

第一,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应该遵循两点:第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发展?第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学、议、导、练”高效课堂模式下,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我们的历史课一般遵循这样的流程:首先,同组老师分工编制导学案,然后在课前发给学生进行预习,在这个环节,学生的自主性开始得到发挥,学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在预习案部分有本节课的自主学习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有了这样的准备,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有的放矢。

课堂上才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学、议、导、练”高效课堂模式下,第一是学,课上由教师指出问题,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学基础知识,并找出问题,以备讨论解决。第二是议,我认为议是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的重要体现。小组讨论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

第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议、导、练”高效课堂模式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才不会使整个课堂偏离方向。例如我在讲《理性之光》时是这么处理的:导入:打出4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由学生来说明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然后引出它的成熟阶段,由此导入,在导课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教师的引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升华:我在屏幕上打出下面一段话:2006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提到,转型期的中国应该吸收一些法国信念--“有一些法国的信念能够帮助中国继续思考,而这些信念,就是法国启蒙时期的理想和法兰西信念,它们将为中国走向民主和人权带来启迪”。然后我问“欧洲的启蒙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积极意义?”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我在一边当听众,学生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从而让整堂课达到,学生的情感由此升华。

第三,让激情点燃课堂。高中历史课内容多,时间紧,有时候还要赶进度,因此就会就重点去讲解,所以就会显得枯燥。因此适时点燃情感,不断营造良好氛围引起学生共鸣,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让课堂生动起来。如我在讲授《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这节课时,上课前我先给学生放了《春天的故事》这首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的歌,把他们带入改革开放的那种情境中,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由此导入,让学生思考:引领改革开放的伟大理论是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就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就会洋溢着激情。

第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作为辅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拓展课程资源,推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是高中历史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

例如我在讲授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时,由于理学的概念比较难懂,因此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这一课时我使用了学生较容易理解的图片和故事以及理学家的一些实例。在导入环节我使用了泰山的红门宫这一景观来讲解三教合一这个理学兴起的背景,从而让学生理解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已经有所发展,同时在讲授心学时用屏幕打出下面的一段话: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从而让学生明白心学家的主张,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最后在结束语时展示出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强调理学在今天的价值,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第五,当堂检测,跟踪训练,注重实效。再有生命力的课堂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高效课堂模式最后还有“练”这个环节,在学案中要设计上练习题,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还要有跟踪训练,把课堂学习成果落到实处。

历史不仅代表的是过去,它是人们心中活着的记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历史课堂动起来,让历史课充满魅力,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第6篇

【关键词】历史 课堂教学 兴趣 教学理念 生命与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116-01

一位德国的博士曾这样说过:中国的教师是世界上最能讲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能考的。听了这话,你有何感想?我国的传统教育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扎实、应试能力较强,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这与时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高中历史课堂活起来?

一 积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把讲台变成对话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怕学生的观点有错误,就怕学生没观点”,即使观点与教师观点相悖,也要肯定和欣赏,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

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赞美。没有学生不想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期待,都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拿起表扬的“武器”,利用“放大镜”和“定位器”来给学生找优点,用“扩音器”和“互联网”给学生积极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热情地鼓励学生,一句“你真棒!”“回答得太好了!”“思维敏捷,思维清晰!”亦或许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将是其获取知识和发展动力的最大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以发展。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用自己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高尚的人格去吸引和感染学生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应是多面手,既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要特别关注国内外新闻和身边的事,除了应该拥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广泛汲取各种营养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位学生因喜爱某位老师,从而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也特别喜欢,就会努力学习这门学科,学习成绩当然会相应地提高。反之,如果该学生不喜欢某教师,那他对他所教的学科一般不会感兴趣,这门课的成绩可想而知。可见情感对学生的认知行为有多大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利用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积极创造健康的情感世界,教师的人格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如果上课时我们只是“照本宣科”,不知变通和补充,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反之,如果我们脑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教学时就能信手拈来,娓娓而叙,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思维火花迸发,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课堂“活”起来教学质量何愁不提高。上课时,教师的情感要丰富,语言要幽默。幽默,课堂活色生香的最佳“魔法”。语速要适中,语调抑扬顿挫。有的老师授课平铺直叙,语言贫乏,一堂课就一种节奏,听起来像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应该来一点幽默,多些笑声,让学生学得多些愉快,加一点激情,多些动感,让教与学充满活力,应该让学生有这样一种感觉:听历史课真是艺术享受。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渊博、宽容、认真、有信心、有责任感等人格力量对课堂教学最具穿透力,也最有影响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加强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整和人格的提升,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课堂,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最富有生命意义的所在。在这里心与心碰撞、火与花共燃,沟通交流,能构筑一个知、情、意、趣、法的演绎舞台。

怎样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和活力?“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其实教无定法,教亦多术。可以教师一讲到底,可以学生自主研学,可以师生互动探究;可以是提问式,可以是情境创设式;还可以借助音乐、影视等多媒体教学――只要你是一棵有智慧的大树。

参考文献

[1]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王鼎宏主编.中学文科研究性学习指导[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进行课堂讨论,一般要求:讨论前,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确定讨论的题目并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认真准备意见和写出发言提纲。讨论进行时,充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歧的意见进行辩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结束时,教师作出总结,也可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合理的论题决定课堂讨论的质量 .

选择合理的论题对高中历史老师提出很高的要求。合理的论题在于对历史教学知识的整体把握。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1 9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资产阶级的发展与东方国家的资产阶级表现出的不同,这涉及到多方面相关内容,是对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的锻炼。这就帮助学生打通因教材章节所带来的知识割裂,使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

其次,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教学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增强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导学学案就是使学生在自行的探究过程中,在积极的思维中,进入思考和创造的王国。因此,探究性原则应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敢于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提出独到的见解。常言道:“文史不分家”,作为历史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恰当地将历史与文学结合起来,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历史巨著《史记》被冠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千古诗圣杜甫的诗篇被誉为“诗史”一样,文史结合,会让我们的课堂增色不少,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史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作为历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需要,引用不同的文学知识。因为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命题时充分利用这种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和借鉴,加大知识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

另外,注意命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

二、探究学习情境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前将“导学学案”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完成检测。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要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在学案的“疑问区”记下尚存的疑问,或在教师博客上日志;等等。总之,教师就是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

课前自学是“学案导学”模式教学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

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弓I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高中历史教师又一目标在于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自主化的学习中得到锻炼。高中历史教师存在有着自身的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学生推到学习的前沿,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锻炼。为了到达这一目标,我们经常都会做一些计划,比如说,将班级学生分组,每周每组出一次组内学习海报,选择积极地学习内容,一月后评比。每天课余看历史名著,挑选出优秀的在课前写在黑板上,每周评出最受欢迎的张贴在班内。有命题讨论,最主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与学生进行讨论关于每次学习内容也很有必要。每月组织历史活动,包括朗诵、辩论、课本剧等形式,最好是以组为单位,这样能锻炼学生自身时,也锻炼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59-01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的不懈追求,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更是受到了高度重视,也因此新课改中提出了很多能够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措施。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在致力于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虽然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但是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想要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从多个角度着手,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提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师,而实际上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不仅涉及到教师,而且涉及到学生。只有课堂教学的这两大构成部分都做好的课前准备工作,整个课堂教学才能顺利而高效的开展。

1.1 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于教师而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的核心就是有效备课。虽然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能否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却取决于备课阶段是否有效。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花较大的功夫进行备课的教师的教学效果,远远要优于花较少的时间进行备课或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随机发挥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认为自己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不喜欢花费很多的时间进行备课,甚至不备课,仅凭课堂教学经验上课,教师的这种认识是不恰当的。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教师应该认识到时代是不断发展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教师不能紧跟时展的潮流进行有效备课的话,课堂教学质量势必会大打折扣。因此不管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还是教学经验较少的教师,都应该对备课阶段引起重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2 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很重要的一个评价标准就是学生能否有效的掌握知识。学生想要在课堂上有效的学习历史,就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传统教学中往往将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关注于"课前预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之前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更好的掌握重点与难点知识。但是除了进行课前预习之外,学生做好课堂前的精神状态准备也很重要,例如:学生要注意休息,这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使自己更好的投入到课堂中。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尤其是进入高中阶段,需要学生依靠个人的能力理解需要知识点更多,学生只有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才能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感悟,更深入地进行学习历史。

2.打造一支强干的高中历史教师队伍

想要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最重要的就是要打造一支强干的师资队伍。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很快,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教学中能够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被学生评价为优秀教师,但是现代学生对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只有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才能产生威信,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为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保障。例如:高中生渴望与教师沟通与交流,尤其愿意与历史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因此善于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可见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学校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自觉性,能够及时的进行自我充电,及时关注社会与教育的发展,使教学工作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3.注重通过历史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更受社会观欢迎,因此学校教育应该紧跟时展的潮流,积极的对学生的多种能力进行培养。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自然要肩负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时代在不断变化,因此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也在不断地变化,就现代的历史课堂教学而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因此为了打造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师必须要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例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尤其是在讲解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时,教师应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操。教师要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注重通过引导学生有效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好每一个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环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进而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4.将历史课堂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