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6 18:39: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对象
选择我院(3+2)护理09-1班和(3+2)护理09-2班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其中(3+2)护理09-1班为实验组:(3+2)护理09-2班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性别、年龄、文化基础、在校各门课程成绩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2、教材与课时
所用教材为《儿科护理学》第二版,系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卫生部规划教材,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本课程共分十五章,每周4学时教学。
3、方法
(1)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考试成绩评价:学期结束,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同样的试卷进行期末测试,并对两个组的期末成绩分别进行整理、分析。从表1的实验数据来看,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9.04,实验组平均成绩为89.71,实验组的平均成绩、优秀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教学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
三、讨论
1、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由于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眼界,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思考和讨论,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真正重视的是思考过程。在课堂上,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2、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形成。
由于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学生需要承担不同的角色,面对不同的对象;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景,不断作出新应答。角色扮演的过程给人的行为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通过实例中角色的扮演,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加强他们对教材的理解。
3、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和合作能力的形成。
由于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学生独立收集信息、独立制订方案、独立作出决案、独立实施方案、独立反馈信息、独立评价成果。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4、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形成。
论文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新的思潮,它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顺应职业教育改革的潮流,符合职业学校的专业特征。本文积极探索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的新途径,以行业发展为引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深化课程改革,建立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电子商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引言
电子商务是经济与信息技术发展并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电子商务是指企、事业单位内部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供应链上商业伙伴之间的交易以及一切相关的网上事务和经济活动,是指买卖双方之间利用计算机网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是在网上开展商务开展商务活动。
2.行动导向教学
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转化为学生的专业技能,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对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所组成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咨询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到专业知识,获得职业能力,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在行动导向理论中,“行动”是达到给定或自己设定目标的有意识的行为,学习者能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行动方式。在行动前他能对可能的行动后果进行预测,通过“有计划的行动”,学习者个人可以有意识地、有目标地影响环境。
在行动导向学习中,要想达到学习目标,必须扫除一定的学习障碍,因此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是关键,其基础是具备相应知识基础和实用战略。
行动导向学习的核心是有目的地扩大和改善个体活动模式,其关键是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我负责。行动导向强调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批评和反馈,即学习评价。评价的重点是获取加工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
3.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的目标
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就是确立能力本位思想,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实施教学改革。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目标正是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关键能力。
⑴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电子商务职业所必备的本领。职业能力是电子商务工作人员在职业、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
电子商务职业能力的分类:从能力的组成元素上讲,职业能力包括有关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成分等;从能力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上,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部分。
⑵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
电子商务的关键能力是对那些与具体工作任务和专门技能或知识无关的,但是对现代生产和社会顺利运转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的总称。它主要包括组织与完成电子商务的能力、信息交流与合作能力、应用科学的学习和工作的方法、独立性与责任心和承受能力。
4.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的组织形式
⑴正面课堂教学与独立学习
正面课堂教学是与班级授课制对应的传统而典型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的突出优势是有严密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以及教学内容和教材容易更新。
独立学习是学生在没有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直接帮助下,独立学习或复习的组织形式,主要目的是促进独立工作能力和个性发展。如学生按照任务书,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或在观摩实验后填写记录等。
⑵小组学习和双人学习
小组学习是指多个学生在没有老师或其他同学直接帮助下,学习和复习教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它是较独立学习要求更高的、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相对应的组织形式。采用分组教学形式时,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双人学习是两个学习者在没有老师和其他同学直接帮助下学习、练习和复习教学内容的一种合作式的学习组织形式。
5.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方法主要推行角色扮演、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和情境教学等,实现教学环节“教、学、做”一体化。
⑴角色扮演法
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电子商务中各种角色的行为和位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⑵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面对一个实践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完整的电子商务的项目,学生们独立地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
⑶任务驱动法
任务教学法是以电子商务的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和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基于工作任务”是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思想。
⑷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具体电子商务案例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通过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作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⑸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创设情境,然后给学生提一些建议,学生自己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分组讨论、展示,再全班讨论。
6.结束语
在社会需求与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电子商务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发展。在高等职业教学中,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提高电子商务教学质量,培养电子商务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电子商务事业蓬勃发展,从而推动全球经济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就业教育 就业导向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理论研究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科学分析
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实现“三个转变”、“两个加强”。
专业设置必须改变政府指令计划形式,而坚持市场需求原则。即以政府主宰的“供给驱动”模式向市场主宰的“需求驱动”模式转变,合理设置中职专业。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是串行体系,即按照生产流程或工作程序编排课程,遵循情境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人本性原则。而学科体系的课程开发是按并行体系编排,故决定了串行体系的职业课程,其教与学的方法应坚持行动导向的原则。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职业学校的学生,形象思维更强于逻辑思维,动手能力要远远强于逻辑思维能力。
用职业性原则分析,职业-教育-技术三者的关系,职业强调需求,教育强调储备,技术强调手段、工具。职业教育就强调岗位需求,其教学必须强调行动导程序向。
通过人才类型、层次与课程关系看,培养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是行动体系范畴的工作。从现代企业员工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分析,行动导向型教学符合职业学校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需求。
行动导向型教学是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在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要完成的行为产品引导着教学过程的组织,为此,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头和手的作用。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遵循原则
1、相信学生具备理性、自由,甚至自我否定的能力;
2、不求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完美的人,而是一个会犯错误并能从错误中学习的人;
3、推动和促进独立思考,而不是提前给出答案;
4、提倡共同负责,而不是某一个人对所有事情负责;
5、提出和允许提出多种建议,而不是只有一种答案;
6、由学习者进行组织,而不是给出组织措施;
7、允许学习者制定计划和控制学习过程,而不是都由教师来确定;
8、允许学习者自己制定评价行动导向型教学标准并检查学习成果;
9、鼓励和赞扬,而不是指责和挑剔。
(三)行动导向教学倡导培养的关键能力
1、什么是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德国职业教育倡导培养的职业素质,是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到德国访问时,向德方询问培养企业优秀员工密钥,德国专家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了应重视培养的能力和素质,中方翻译统称为“关键能力”。
(1)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
(2)是国际上对那些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联系的,而对现代生产和社会的顺利运转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的总称。
(3)是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4)为完成今后任务应获取的跨职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具备关键能力的人,不会因为原有知识和技能对新的职业不再适用而茫然不知所措,而是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这种对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常被称为跨职业的能力。
由于这种能力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称为关键能力。
2、现代企业员工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
(1)组织与完成生产、练习任务: 目标坚定性细心准确自我控制系统工作方法最佳工作方法组织能力灵活性协调能力
(2)信息交流与合作: 口头表达能力笔头表达能力客观性合作能力同情心顾客至上环境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公正助人为乐光明磊落
(3)应用科学的学习和工作方法: 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识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抽象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4)独立性与责任心: 可靠性纪律性安全意识自信心决策能力自我批评能力评判能力全面处理事物的能力
(5)承受力:精力集中、耐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四)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引导型教学方法
1、头脑风暴法;2、张贴板法;3、项目教学法; 4、引导课文法;5、案例分析法;6、角色扮演法;7、模拟教学法; 8、实训教学法;9、表现教学法(我校老师试用)。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有益尝试
我校从1 9 9 8年针对学生学习基础越来越差、中专招生并轨、就业面向市场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的学讨论活动,并开始探索适应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教学改革之路,收到了一定成效。我前后参加了四期中德合作职业学校校长培训班,吸收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其中行动导向型教学更符合我校教学改革实际。近两年年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为老师做了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的培训,并组织老师做了研究课,其中五位老师被评为全市校本教研教学能手,收到较好效果。我总结了经贸英语专业“表现教学法”的经验,在《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上发表。现在“表现教学法”已逐步在我校各科课堂教学中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其中有六位老师利用表现教学法做了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观摩课,得到师生好评。我撰写的经验论文《运用表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已在《职业》07.5发表。表现教学模式已被确定为吉林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驱动模式 [J] 职教论坛2002.(3)
[2] 朱新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因素分析 [J]中国职业教育网2001
[3] 徐高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职业教育发展 [J] 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4] 周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5]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科学出版社 2004.(5)
[6]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行动导向教学 电脑设计 就业市场 尝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迅速发展后,各高职院校纷纷借鉴其行动导向教学,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而现有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不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要求的。因此,要实施严格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法。目前,高职电脑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将来就业市场对学生能力的高要求,高职,确切的说,是本人身边的高职电脑设计课程必须进行改革。
将行动导向教学的各类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入现有的高职电脑设计课程当中来,进行有益的、深入的尝试。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起源于改革教育学派的学习理论,它与认知学习有紧密的联系,都是探讨认知结构域个体活动间的关系。不同的是,行动导向以人为本,认为人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馈,关键是学习者的主动性的自我负责。学习不再是外部控制(如行为主义),而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中,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是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包括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关键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是有目的地扩大和改善个体活动模式,其关键是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我负责,即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管理。行动导向强调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批评和反馈,即学习评价。评价的重点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将认知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将学习者个体活动和学习过程与适应外界要求的行动空间结合起来,扩展学习者的行动空间,提高个体行动上的角色能力,对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行动导向教学是为实现现代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目标最佳的培训方法,是必须的选择。
行动导向的教育培训多以小组形式进行,强调合作和交流,一个教学单元中一般不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生具有尝试新活动方式的实践空间。根据教学方法的复杂程度,行动导向教学培训分为三个层次:
1、实验导向性教学:主要过程为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评价结果,目的主要是解决实际技术问题。
2、问题导向性教学:主要过程为理清问题实质、确定结构、解决问题和在实际中应用结果,目的主要是培养技术思维能力。
3、项目导向性教学: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全面培养技术、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发展。
行动导向教学培养目标的精髓,即是培养人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关键能力。
本人认为目前的高职电脑设计课程教学行动导向教学(工学结合)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实际的教学尝试中,工学结合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简言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促进学习;从做中学,从学中做。
2、确立课程的培养目标――综合职业(行动)能力。工学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行动)能力。
3、确立课程模式――学习领域。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是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类似于学科系统化教学体系中的课程教学大纲,但又有别于教学大纲,学习领域是没有学科限制的。学生能够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教学中进行新的课程开发――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它反映了学生未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形式。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弊端。
5、教学过程中确定内容载体――教学项目。工作过程知识是隐含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是个人在实践和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6、制订新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中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
7、工学结合与学科系统化、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比较。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学科系统化、模块化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差异。
教学改革中的收获及问题可总结为以下方面:
(一)电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评价
几个主要方面取得整体性的提升突破和显著效益。一是整体性的构建提升了教学团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创新和执行能力,深化了专任教师以“工教结合”搭建校企合作桥梁的内涵、功能和融合效应;二是整体性的构建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多元化、多功能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硬件体系和软件制度;三是整体性的构建提升了电脑设计技术专业为社会服务的综合功能、辐射能力和示范水准,技术开发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校际对流与支援等均开拓出新局面,发挥显著效益。
(二)电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色和亮点
1、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理论、实训、创作一体化”系列教学法
电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主要的特色和亮点,就是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理论、实训、创作一体化”系列教学法,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一系列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主旨都在培养学生操作层面和策略层面的高技能并举,即突出艺术设计类专业共性特点的创意思维和创新方法能力。
[论文摘要]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培养学生技术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等构成的行动能力,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基础并实用课程,通过基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性任务,推行以项目为载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行动中构建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综合能力。
[论文关键词]行动导向 实训项目
一、行动导向的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又称实践导向、活动导向、行动引导教学,被认为是目前职业教育教学层面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行动导向的发展,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是始于上世纪80年代德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在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上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在1999年正式颁布的《框架教学计划》中要求职业学校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以职业行动体系替代专业的学科体系,并指导职业教育的目标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要达到这种目标,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就是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一个人的行动能力包含有技术能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分析、计划、引导、控制、信息、媒体的使用能力)、社会能力(沟通、交往、团队、管理等)以及个性能力(自我管理、主动学习等)。正是由于行动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在实施过程中产生明显效果,受到了职业教育界的重视,引领了职业教育的改革。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企业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以职业行动体系来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在学习的组织中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学生通过企业任务式教学,完成“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获得行动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常用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不管哪一种方法,其根本就是引导学生用心、用手、用脑去完成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提升自己的行动能力。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非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大部分高校已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纳入了公共基础课的范围,是大学生入学后所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部份省份还将计算机基础和英语一起列入为统考或联考的科目,并颁发联考的计算机一级证书。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等)、通用职业能力(文档处理、统计报表制作、图形处理、网络应用、多媒体基础应用等),并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对信息进行搜索、处理、组织和利用的职业素质。
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有着很大的差异,有部分学生已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但也有一些连计算机都没亲自接触过。目前理论教学、实训操作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仍较为普遍。一方面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太容易、太简单,而没有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基础弱的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特别是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理论部分,如二进制的、计算机的结构等,使学生觉得较难理解。根据近几年来计算机联考的数据统计,无论是基础好还是弱的学生,联考中的理论成绩都不很理想,在计算机的操作方面,有时还出现平时“玩”电脑很在行的结果不合作的情况。因此做好教学设计,平衡基础差异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只是一门通用的基础课程,实际上也是一门很实用的职业性课程,例如文档编辑及处理、表格制作及数据统计计算、演示文稿制作等,几乎所有的职业岗位都会涉及到,为此我们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和课程的目标要求,设计了一系列实训项目。例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我们设计了组装一台合适本专业使用的电脑、安装本专业将要使用的软件两个项目,在WORD文档处理部分布置了编辑制作班级板报、毕业推荐书两个任务,在电子表格EXCEL部分布置了制作成绩表、协助班主任打印成绩单两个任务,在POWERPOINT部分布置了制作“我的家乡旅游推介”演示文稿制作项目,推行以项目为载体的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最常使用的就是“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一)资讯(引入课题)
在每个项目教学前,首先教师要将教学的基本材料准备好,包括参考用课件、资源、器材。其次向学生提出项目任务、提出分组要求,完成项目小组的组建。例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WORD部分,我们设计了“做一个班级活动版报”的任务,每组5个人,分工合作完成文字编辑、图片扫描处理、图文混排等,最后打印进行展示。小组成员分别在小组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甚至有时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不同任务时组员的角色要进行变换,从而使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适合完成小组任务的角色。
(二)计划(制定工作计划)
先由学生小组讨论、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工作步骤,了解技术及操作要点,教师可参与其讨论,并最终认可小组的计划。
(三)决策(收集信息,确定思路)
学生根据分工,阅读教师预先给定的材料,并配合上网查找相关信息,整理并加工,经过小组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四)实施计划(完成操作)
学生根据分工和合作的要求,按制作好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完成方案中的任务,必要时教师进行指导。例如,对学生第一次使用数码相机、扫描仪等工具时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在实施计划中,基础强的学生自动帮助基础弱的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五)检查
各小组自我督促工作的进展情况,教师作为旁观者、指导者,提醒学生按照计划完成任务,对可能出现的差错要能预知和及时纠正。
(六)评估
先由学生小组对自己的设计的板报进行自我评价,并能每个成员的工作进行记录和评价。经过修订和打印后集体进行展评。可采取小组互评、集中点评、典型评价等形式,使学生在评价中获取改进的知识、技巧,形成自身的经验。
四、基于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的一些思考
1.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强调学生通过行动来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发挥团队整体、个体的作用,教师必要时进行调节和督促教学进程的执行。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进程要进行精心设计,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辩论法等,指导学生通过行动过程,来理解项目所包含的知识、能力的要求,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
3.要注重教学评价过程,评价不是目的,而是让学生通过评价了解下一次如何做得更好,学习结束的结果展示,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
论文摘 要: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涉及观念创新、教师素质、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只有按其逻辑关系依次解决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涉及多个方面,它们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观念创新教师素质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考核。这一逻辑顺序是不可逆的。只有依次解决好每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实施严格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
一、观念创新
德国是世界上最为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也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德国职业教育界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Handlungsorientierter Unterricht)的讨论,这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后,各高职院校纷纷借鉴其行动导向教学,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其探索和运用符合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主要有:谈话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六阶段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案例教学法等。以上方法的探索与运用,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建立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层面上的教学改革,其作用的发挥是相当有限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职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层面上的改革,而应是全方位的成龙配套的教学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观念的创新。
1.高职院校的院校长们要创新观念。一般来讲,目前高职院校的院校长们是会支持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但是,一般意义上的支持是不够的,而要在深刻理解行动导向的教学的真正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支持。要为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扫除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切障碍,解决行动导向教学改革中的具体问题。
2.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要创新观念。完全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其教学的过程、要求和结果都是有别于当前的教学的。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不能完全用现有的管理方法和评价体系来进行教学管理。如教案的评价、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评价,甚至课表的安排、上课的场所,以及与此有关的特殊要求等,现有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不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要求的。因此,欲实施严格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法。
3.教师要创新观念。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核心人物和关键所在,故教师观念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已经习惯了按其学科体系进行的教学。多年以来,大家都在强调高职教学要加强实践教学这一块,减少理论教学这一块,理论教学以适度够用为准。但是怎样才叫适度够用呢?其实谁也说不清楚,谁也没能给出一个合理的定量指标。笔者认为,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来定比例,各占百分之多少,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其效果是不理想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不可分割、融为一体的。高职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行动时教知识、教理论。教知识,就是教学生怎么做;教理论,就是回答为什么这样做;同时还应启发学生:能有更好的做法吗、能做到更好吗?在行动中教理论知识,才能做到理论的适度够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可见,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不是局部的变革,也不是某一层面的改革,而是全方位的多维度的改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彻底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是高职教学一次革命,它将带来高职教育的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
二、教师素质
有了符合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念的创新,接下来就是要解决教师素质提高的问题。没有高素质的高职教师队伍,行动导向的教学不可能得以彻底实现。这是因为,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要靠教师来设计;体现行动导向的教材要靠教师来开发;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靠教师来探索和运用;教学考核创新要靠教师来完成。高职教师要担当起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重任,应多方面加以学习、锻炼和提高。具体来讲,要提高以下六种能力:
1.开拓创新能力。对于高职教师来讲,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全新的课题。这一课题历史地落在了当今高职教师的肩上。它需要一大批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职教师来研究、探索、实施。作为高职教师,首先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实践,在改革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
2.课程设计能力。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其重要的基础工作是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这也是要靠教师来完成的。我们现有的教师,大多数没有参加课程设计。即使有一部分教师参与了课程设计,也是学科体系的课程设计。要完成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高职教师需要加强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实践,要熟悉职业岗位的特点、职业工作的过程、职业工作的内容、职业群中相关职业的关系等。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能力。
3.教材开发能力。高职教师不仅要按行动导向来设计课程,还要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以行动为导向来编写教材。这对于高职教师来讲,又是一次自我挑战。毫无疑问,要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高职教师只有接受挑战,通过学习与探索,不断提高其教材开发的能力。
4.职业求新能力。职业是在不断变化的,职业技能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原有技能可能不再适用,新的技能不断形成。作为高职教师,要高度关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教学的社会实践情况,始终站在职业前沿,做到你变我变,使其教学过程始终反映职业技术的最新水平,增强其职业求新能力。
5.职业操作能力。高职教师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具有较强的职业操作能力。因此,作为高职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即不仅要会讲,还要会做,会操作。在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中,职业操作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能讲而不能做的教师,是难以胜任以行动为导向的高职教学的。
6.职业教学能力。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要求高职教师不仅是一个高校教师,还应是高效的组织管理者、职业操作的教练员、有问必答的咨询师、探索创新的引路人。这对于我们目前大多数高职教师而言,无疑又是一次挑战。高职教师唯有迎难而上,通过学习、锻炼,不断提高职业教学能力。
总之,高职教师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了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高职教师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三、课程设计
现有的课程是按学科体系设计的,而学科体系的课程是难以实现行动导向教学的。因此,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必须打破,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必须重构。这一重任还是落在高职教师的肩上,其中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师成为改革的先行者。笔者认为,要成功构建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考虑社会需求、知识体系、个性发展三个外部影响因素。其中,社会需求是课程设计的前提,在课程设计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以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社会需求在课程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职教育要满足社会需求,主要表现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动态发展的劳动市场的需求。知识体系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在课程设计中起着支撑作用。知识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体系,而且包括现代以经验知识为主的行动体系。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应主要考虑后者。个性发展是课程设计的纽带,在课程设计中起着核心作用。由于职业教育的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其个性发展与职业情境结合尤为紧密,因此与职业活动紧密相关的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高职教育课程设计要为学生个性发展留下较大空间。
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具体实施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对实际的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第二,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归纳;第三,将职业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处理;第四,进行职业化课程设计。通过以上步骤,实现课程设计职业化,职业设计工作化,工作设计过程化,过程设计具体化,具体设计科学化。
四、教材开发
现有教材是按学科体系编写的,按现有教材组织教学,难以实现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高职教材必须在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在教材开发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1.变学科体系为职业体系。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体现在高职教材的编写中,就是要坚持以职业行动为导向,教材不再按学科体系,而是要按职业分工科学组织编写,变学科体系的教材为职业体系的教材。如现有的会计教材,就是学科体系的,它是按会计专业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按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划分为若干学科,并编写出相应的教材。
2.变知识体系为行动体系。现有高职教材是知识体系化的教材,每本教材都是一定量知识的集成,整个知识化的专业教材体系集专业知识之大成,这种教材不适合高职学生。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高职教材变知识体系为行动体系。知识体系的教材是按知识的逻辑关系来编写的,行动导向的教材要打破这种体系,而以行动操作为线索来组织教材编写,教材中主要介绍的是某一职业工作有哪些行动(做些什么)?怎样行动(怎么做)?为什么这么行动(为什么这样做)?还有更好的行动吗(还有更好的做法吗)?
3.变静态体系为动态体系。学科体系的教材是理论知识的静态反映,它是由一系列的概念、方法、推理、判断、结论等组成的理论体系。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教材反映职业工作的动态过程,变静态体系教材为动态体系教材。如现有的《审计基础》教材,就是静态体系,包括十一章(各种版本大同小异),这种教材体系除了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审计知识外,无法让学生感受审计工作的动态过程。为使审计教材符合行动导向,就要将静态体系变成动态体系。具体开发教材时,应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将现有的审计工作按其工作过程的不同分成若干类型,每一类型的审计作为一个部分,按其工作过程进行动态反映。如某一类型审计,可按其工作过程编写:接受审计任务、编写审计工作计划、实地审计、记录编写审计工作底稿、核实整理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与建议书等。这样编写出来的审计教材,充分揭示了审计工作过程的动态特性。
五、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有了双师素质的高职教师,有了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和教材,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职教学的现状,从而实现以下几个变化: 转贴于
1.变教师主动讲授为组织指导咨询。在学科体系下,教师的教学是以讲授为主的,虽然有些教师也尝试一些别的模式,但不是因其条件不具备而难收好的效果,就是无法进行下去。有了按行动导向设计的职业化课程,有了符合行动导向的高职教材。教师不可能一个劲地讲、也不需要多讲。教师由原来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变成了多重角色:一是教学的组织管理者,二是职业知识的传播者,三是职业行动的教练员,四是解答问题的咨询师,五是职业工作过程的引路人。
2.变学生被动听讲为学生主动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由教师的讲授决定,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理解、记忆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应付。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变了这一教学现状,使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向主动学习,学生面对职业行动操作的内容,他要知道怎么去操作,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能有别的方法吗?这样,学习就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一种自觉行动,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再过多讲授,而主要是回答学生提问,指导学生操作,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等。
3.变理论指导实践为实践上升理论。现在的职业教学大多是先讲理论知识,在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消化、记忆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知识,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这种模式对高职教学来讲效果不佳。行动导向的教学直奔职业行动(职业实践操作),教学生怎么做,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做,探讨怎样做会更好。从而改变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变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由于学生边做边学,边讨论,边思考,最后将实践操作上升为理论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职业操作,还弄懂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且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4.变传统课堂教学为营造工作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学习相应的知识,感受不到所学职业的气息,体会不到所学职业的工作氛围。这种状况不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职业习惯的养成。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改变这一现状,尽可能变课堂为工作场所,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营造一种工作氛围,让学生在所营造的工作氛围中去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5.变理论实践分离为两者完美融合。在现有的高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有的还研究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都强调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校有的专业先在学校学理论课程,到一定时候将学生放到工厂等单位中去进行实践。也有的学校有的专业先将学生放到工厂等单位进行实践锻炼,然后回到学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两种做法虽然都兼顾到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锻炼,但没能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而是相互分离的,因此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行动导向的教学,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从录取进校到毕业离校的全过程的教学都是以行动为导向的。学生的整个学习方式都是通过行动来进行的,行动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学生在行动中学习,行动即学习。教师在学生进行职业工作化操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咨询、指导、参与讨论、启发思维等,将知识传授与理论分析贯穿其中,从而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效果。
六、教学考核
在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后,课程设计、教材、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其教学考核也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1.变结果性考核为过程化考核。在学科体系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学考核重结果、轻过程。这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在讲授,学生是处于被动听讲的状况,这种教学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故其考核的关注点在结果。行动导向的教学,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学生学习的好坏体现在整个行动过程中,而不仅仅是最终的结果。因此,要科学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其考核的关注点应从结果改变为过程,变结果性考核为过程化考核。
2.变知识性考核为能力化考核。传统的教学考核主要是考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这种考核与高职教学的目标相悖,不利于培养高技能型职业化人才。在现有的教学方式下,有的学校有的教师也试图考核学生的能力,但因其课程、教材和教学都是学科体系的,教给学生的主要是理论知识,而要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教师尤其是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可以说,知识性考核是学科体系的产物,学科体系不可能产生严格意义上的能力化考核。行动导向教学,使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化,与此相适应,能力化考核必将应运而生。
3.变统一性考核为个性化考核。在学科体系下,从课程开设、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考核内容、考核要求等各个方面都整齐划一,没有差异,如有差异,只能是考试分数的高低不同。这种考核强调的是统一性,所有学生都按统一要求应试。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同学生,其能力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同一种能力而言,不同学生有能力的高低之分,表现为不同学生同一能力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就学生所具有的多种能力而言,不同学生也有其差异性,表现为不同学生能力结构的差异性。承认这种差异性,有利于我们在考核学生的能力时,实施个性化考核。个性化考核,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挖掘学生的特殊潜能,说不定能从中发现培养奇才。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专业综合实训 农产品质量检测
作为高职教育的一种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目前在我国的职业院校里广泛采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开设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按照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相应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在真实或模拟的操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以强化学生专业综合技能为目的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整合了专业单项实验实训中的知识和技能,融合了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是应知、应会、应用的融会贯通。通过该课程的开发,弥补主干核心课程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不足,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并通过若干典型具体的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使学生基本完成由自由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1 课程介绍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作为高职食品检测类专业实训实习领域中的核心教学任务,以化学分析、应用有机化学、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样品处理技术、农产品产地评价、肥料检测、农药检测、粮油检测、微生物检测、饲料检测、果蔬产品检测、畜禽产品检测、水产品检测等课程为前导,对接食品检测类国家职业资格,是该职业工种掌握的核心专业技能之一。
1.2 教学目标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及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即以检测项目为载体,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使学生在真实的检验项目中掌握综合专业技能,以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质。通过课程的实施,达到食品检验工(高级)、化学分析工(中级)、乳品检验工(中级)以及饲料检验工(中级)的技术技能要求。
1.3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内容均来自企业真实检验任务,筛选21项检测模块,形成14个学习情境,按照项目实际占用时间安排学时。本课程共设176学时,分4学期完成。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基本上覆盖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常用方法、常用仪器、常见检验项目及检测标准,在任务排序上尽量按照由简到繁进行,按照食品检验工、化学分析工职业发展的自然规律进行。同时考虑学生认知和职业发展规律,力求与国家职业标准接轨。能够保证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应用所学检测技能完成企事业相应检测类岗位下达的任务。
2 行动导向教学课程设计
丰富的课程资源从应用中产生,因此在设计课程时先进行企业调查。通过对企业和市场调研了解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各级检验机构典型的企业工艺流程和真实的检验任务,并按照学生职业发展规律和知识技能的复杂程度,结合师资和实训基本条件,对典型工作任务中包含的关键技能点进行分析,做到突出重点、覆盖全面、合理序化,将企业、检验机构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食品检测类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转化为教学内容,形成学校与企业统一,检验数据为产品工艺提供参考,检验结论为品质管理服务的互动教学设计总体框架。
2.1 建立仿真与模拟的质量检测中心
建立若干个仿真与模拟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个检测中心由4~5名学生组成,每一项检测任务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每个小组在接受任务后,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应的准备和实施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组内成员要积极配合、互相鼓励、互相监督,以出色完成该任务为最终目标,逐步培养自己化解分歧、、发掘自身潜力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团队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2.2 实现“知识、技能”一体化;“教、学、做、评”一体化
围绕选定的工作任务,设计提升学生能力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选择行动导向的教学法。涉及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以实现“知识、技能”一体化,“教、学、做、评”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的培养集成于任务实施过程中。
2.3 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角色的转变
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起、维持、促进”的作用。学生作为“质量检验员”,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任务咨询、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等作用。
2.4 用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有效的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据每个检测中心提交的《检验报告书》,评价每个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学生)的工作能力,评出最佳质检员,并对优秀检测中心支付检测费用。检测费用以量化的形式支付,到学期末累计量化后,对获得前3名的小组成员给予免考的奖励,免考的学生占总学生数的20%。
3 行动导向教学课程的实施
3.1 通过跨组交流总结经验
为了有效整合、利用现有实验实训室资源,每两个实训任务捆绑,由两次实训课完成,如还原糖含量测定和维生素C含量测定捆绑,第一次实训课由模拟检测中心1、2和3完成第一项任务,模拟检测中心4、5和6完成第二项任务。第二次实训课由模拟检测中心4、5和6完成第一项任务,模拟检测中心1、2和3完成第二项任务。为了防止小组之间互相抄袭检验数据,两次实训课各项任务所用待测样品不同。在第二次进行该两项任务前,由上述六个检测中心选派代表,随机到另外一组,交流实施上一次任务中各组所获心得、经验等,以便其他小组作为参考,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心得总结经验教训,本模块检测任务完成情况将更为完善。
3.2 课程实施
3.2.1 任务咨询、制订计划
以每个检测中心(小组)为单位,开展检验任务。工作任务开展前,选出检测中心主任(小组组长)。具体实施前,由教师参照职业岗位需求,策划下达工作任务,小组成员根据工作任务,查阅资料,进行思考分析,完成从明确任务、搜集资料、制订计划、工作实施、整理总结到验收评价全部工作过程。图1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实施设计示意图。
3.2.2 实施计划
经过小组讨论、跨组交流、教师总体评价等进行验收评价后,开展检测任务。试液以及指示剂的配制、样品前处理、分析检测等工作按照各成员的任务分配协作完成。实训后核查返回的仪器设备数量,以降低设备的破损率;实验原料和消耗品的使用也制订领用计划,以减少浪费。
3.2.3 检查控制、评定反馈
检测任务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上交详细的实训报告书,经教师审核通过后准许结束检验工作。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让所有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工作”全过程,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4 实施效果与反思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做中评”。通过行动引导教学法,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思维,形成了综合职业能力。
(2)在行动导向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从教授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用行动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在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遵循“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流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并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构建自己的职业技能体系,完成教学与工作零对接,使学生毕业无后熟期,可直接服务于社会、企业和行业。
(4)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学生自主组织成立临时性的检测中心(检验小组),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团队协作等社会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和信息,独立工作,自主学习,自己动手掌握知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5)通过角色轮换,学生对不同岗位有感性和理性体验。每个检验人员在检测中心工作岗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工作任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轮换,使每一个学生对实验室中的主要岗位均有所体验,全部工作任务完成后,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多次体验。
5 结束语
在探索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过程中,把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应用到部分班级的教改试点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综合实训作为综合性的课程,要求的技术含量比较高,要完成任务离不开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包括样品前处理技术、试剂配制、分析仪器的操作等。如果缺少这些必要的理论知识,就无法优质高效地完成本项目工作。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思考以及完善的部分。
参考文献
[1] 张玉廷,申薇,姚阳,郑虎哲.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设计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48-49.
1 地域经济发展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高等教育的功能之一是服务社会,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服务地域经济发展,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分析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社会竞争力和素质提高至关重要,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突破口。通过对2011、2012、2013届实习学生和其用人单位的调查和沟通,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地域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
1.1 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即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能力,包括六种: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能力、计算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运用现代语言的能力。关键能力不是针对某一个岗位或者职业,但是,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必不可少。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和计算机能力是各用人单位都认同的所需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根据对2010级毕业学生的调查分析,行政办事员、商务文秘、前台接待员、跟单员助理、报检员助理、单证员助理和外销员助理是依次适合高职商务英语论文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这些职位同时也是学生未来就业的主要岗位。因此在这些岗位中自主学习能力、英语表达能力、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团队的协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应用网络和撰写报告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
1.2 专业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未来职业包括外贸职位、外销职位、涉外文秘以及英语翻译,这些职位所需求的专业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英语的流利的听说、轻松的读写能力,尤其利用英语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处理国际商务、国际贸易、涉外文秘等相关商务工作,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第二,完成国际商务、国际贸易业务实际工作和文秘相关工作的能力,熟悉国际贸易和商务运作的基本理论与操作程序,在实际的商务活动中运用商务能力操作的能力。
掌握制造业的基础知识。制造业是支撑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力脊柱,是提高一国国际地位,带领国内人民走向现代、富强、文明的关键产业。同时历史发展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在教育领域与制造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通过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服务于制造业的转型发展,促进制造业向劳动生产力的转化。[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对给辽宁地区的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职学生提供一个在制造业企业就业的机会,因此也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力有了特殊的要求即掌握制造业的基础知识,为未来的就业拓展了方向,是服务地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1.3 乐观、自信以及抗挫折的能力
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对于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克服挫折、挑战自己的性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交流,因此(展示)Presentation是学生上课必须应对的任务,每一次充分的准备和完美地展示都会增添学生的一分自信,而且英语短剧表演,从剧本的修改,遴选合适的演员,都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领导能力,对于没有英语语境的中国学生学英语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克服自己的害羞、不自信、给自己一个更大的平台,这本身就是战胜了挑战,语言学习的学生具有开放多元的性格特点,益于接受新鲜事物等长处,因此,英语语言好的学生一定有耐力、有持之以恒的信念、有抗挫折的能力,这些优秀的性格都是未来的各个职业对其从业者的要求。
2 服务于地域经济的商务英语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强调的职业教育“办学,要办学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而转,适应社会与市场而变,这就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2]这就要求高职教育教学理实一体化,服务地域经济。
2.1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理实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是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为本位的特点的教学方式。[3]教学中要求教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师生的双向交流,可以先讲理论,再进行实践,也可以在实践中讲授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2 商务英语专业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趋势、地域经济发展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分析及当前社会高职生源的特点等,对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全面整合,设计出商务英语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首先,确立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面向从事涉外贸易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熟练的商务知识及较高的商务文化意识,较为扎实的文秘基础知识和双语言文字实际应用能力,了解装备制造业的基础知识和发展趋势,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公关接待服务以及管理工作。
其次,整合核心课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包括公共课程,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技能训练课。商务英语专业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就是要整合后三类课程,以职业素质模块、社会综合能力模块、职业技能(商务技能和语言技能)模块等为主线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模块体系,进行项目化课程设计和改革,实现由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零距离”转换。整合基础英语、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说和英语听力为英语基础;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写作和商务英语口译为商务英语;外贸单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商务秘书实务和商务交际实务为商务实务课程。更加重视实训课程。增加实训课程的课时及课程设计。更加重视学生的校外实习以及顶岗实习。在实训和实习的实践中应用、内化理论知识,增加能力。
第三,优化教学方法。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要求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即是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目标为导向,让学生们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会制定项目行动计划的制定、项目的沟通、项目实施、项目评估。这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获得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和管理与组织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导、组织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思路,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行动导向的学习力求保持动脑和动手活动之间的平衡,包括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模块)体系、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以行动为导向的考核标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组织及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4]。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包括任务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提升,以适应地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3 服务于地域经济的商务英语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必要条件
3.1 完善实训环节
首先商务英语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其中的各门课程都要求学生边做边学边操练。因此,完善的实训设备以及配备各种实用的应用软件,可以从文字、声音、图片和影像各个方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是高职院校推行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关键。其次,要大量地开发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培养是检验在校实训课程的效果,职业素质的养成,职业道德的形成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因此,稳定的、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完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最重要的环节。
3.2 培养优秀教师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要求具有企业的实践经验,掌握英文的学习和教学规律。因此,必须增加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职业培训和教学培训的时间和课程,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获得最前沿的技能和知识,以及掌握如何能把这些知识教授给学生的最新的教学方法。这是实践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最关键的一环。
3.3 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
编写一套实用的、与时俱进的、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的商务英语教材。“评价现代外语教材需要运用现代‘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等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的评价标准”。[5]
3.4 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学生语言技能、专业技能,课堂情况、实训表现、职业道德等综合因素,评价学生的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并以理实一体化的要求和标准来评价授课教师,而不是以一张卷纸的分数来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 结束语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要求“融‘教、学、做’为一体”,重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必然是以服务地域经济的发展为目标,改革当前的课程体系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应用项目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