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6 18:39: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

第1篇

“体验式学习”必须选取适合的“学习主题”。“学习主题”是相对于“教学主题”提出的。“教学主题”就是按照一定的理论思路和操作思想,对教学内容的调整、重组方案。它着眼于教师的“教”,即便在常规教学中,也要求教师的教学具有清晰的“主题”。而“学习主题”是教师依据不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根据课程标准,按照学生特点(也包括教师自身的优势、特长)所设计的引导学生能动学习、达到既定目标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主线索以及相应的内容载体、学习策略的总和。它着眼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下面将就经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已有文本――教材,根据体验式学习的特征为学生合理选择学习主题实施有效学习问题进行探讨。

(一)《经济生活》学习主题分析

朱明光老师认为,《经济生活》“体现经济生活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生活,关切合乎学生认识事物的逻辑和实际需要,从而使他们更能品味到经济知识的有用性、经济思想的科学性、道德教育的实在性”。《经济生活》有效地实现了生活主题、学科知识与价值观三者的结合。(见下表)

这一结合为学生体验式学习提供了体系上的支持,“消费者”“创业者”“管理者”“建设者”等“者”的贯穿将学生定位在了一个能够亲身参与的角色上。

(二)《经济生活》体验式学习的学习主题选择及实践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是与教学目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认知结构等特征密切相关的。“没有最好和唯一,只有最适合。”《经济生活》中进行体验式学习,所选择的学习主题应具备以下特征:

1,主题要生动,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相连。高中生社会接触面扩大,社会交往更加频繁,思想意识日趋活跃,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一方面,他们不愿意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既定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自身又难以完全独立地、全面地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其思想活动和品德形成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因此,在“主题”的选择上就要体现生动、与现实联系紧密等特点,以使学生乐于体验,并在体验中根据生活经验理解和把握正确观点。因此,类似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样看似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主题,我们就将其具体化为“多种所有制企业的作用”这样相对学生而言更加亲近的主题。

2,主题要具有可行性,即可操作性。由于体验式学习需要学生走进生活或模拟情景,因此主题的选取是否具有可行性就成为了体验式学习能否成功、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如,“市场”“消费”“劳动者”就在学生身边,实施起来比较容易;而“投资”的主题相对而言实操性较弱,但我们采取了模拟方式,变难为易,也取得了预期效果。

3,主题要符合教材编写的设计思路和主干知识观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经济生活》教材建构了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经济学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突出了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在设计体验主题时,要尽量做到每个单元都有所涉猎,以达到一定的普遍性。如第一单元中,第二课提出要把握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通过多变的价格理解价值规律,我们据此确定了“走进市场把握市场规律”这一主题:第三课中提出树立的正确消费观,理性消费,我们据此确定了“走近学生消费理性科学消费”这一主题。其他主题的设计也依照的是这一思路。

4,主题要与教材中所涉及的探究性学习的主题相得益彰,形成互补。《经济生活》教材倡导的是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个单元最后都设计了一个“综合探究”,这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探究性学习更倾向于引导学生针对某个探究主题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即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设计体验式学习的学习主题时就要注意与之区分,避免主题的重复。为此,我们在设计时注意避开“正确对待金钱”“讲求效率”等探究主题。但我们也确定了“走近劳动者感受职业竞争”这一体验主题,乍一看,它似乎与“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的探究主题有些重复。我们认为,就业问题是每一个学生未来必须面对的、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使学生在这一问题上有一个鲜明、深刻的体会,不妨在原有的“探究”(收集资料、感受就业压力)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走近劳动者,通过切身感受,让他们既能正视就业的压力,又能主动积聚实力主动应对就业挑战。“探究”与“体验”相互配合,取得了预期效果。

据此,通过研究,选择了以下学习主题,并明确了具体内容。

主题一:走进市场 把握市场规律

(1)分别记录1月底(非节日)、春节前后各1周的2~3种蔬菜或水果的价格情况。(2)与商贩交流,了解价格变化的原因。(3)撰写调查报告,分析价格的变化情况、原因以及从消费者和经营者的不同角度论述应对策略(2000字以上)。

主题二:走进品牌企业 体会市场竞争

(1)拟定参观提纲。(2)参观1~2家品牌企业并座谈。(3)撰写论文,以案例的形式围绕着品牌企业的成功进行阐述(2000字以上)。

主题三:模拟投资感受现财(假定你的手中有30万元的资金)

(1)复习并有拓展性地学习有关知识(如基金)。(2)制订一份投资计划并进行预期收益分析。(3)模拟操作一个月,观察并记录各种投资方式获得收益情况。(4)分析结果,研究不同的投资方式,撰写论文(2000字以上)。

主题四:走近学生消费理性科学消费

(1)拟定调查问卷,调查周围同学消费的情况(如种类、占家庭收入比例、使用率等)。(2)进行调查。(3)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分析学生消费行为中的合理及非理,阐释原因等(2000字以上)。

主题五:走近劳动者 感受职业竞争

(1)采访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就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问题,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进行座谈。(或采访大学高年级的学生,感受就业的压力以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2)撰写相关论文,阐述观点特别是给我们的启示(2000字以上)。

主题六:走进多种形式的企业体会多种所有制的经济制度

(1)采访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对比其不同特点和优势,以及在社会经济推动中的不同作用。(2)撰写相关论文,阐述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的价值(2000字以上)。

主题七:走进监管机构 体验政府监管

(1)联系某监管机构(如工商局、药监局、质量监督局等),了解其主要职能、具体工作、对市场的作用。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跟随某次执法行动。(2)撰写相关论文,阐述对国家宏观调控对市场作用的认识(也可拓展为对国家监管的建议等,2000字以上)。

第2篇

主题词政治新课程学生主体作用课外延伸

高中新课程重视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新课程明确指出了政治课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现今中学政治课逐步开始改进课堂教学模式,45分钟的教学也开始逐步探索出颇有成效的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论辩式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还主体地位于学生”,然而课外的学生学习仍只停留在简单的预习课本知识和应对作业的层面上,这样也就说明了学生课堂的参与仍未将自己的思想与能力真正地得以展现,更多的还是木偶式地表演。这显然与新课程倡导的精神是相悖的!新课改下的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立足于社会生活,着眼于知识的运用、着眼于解决新问题,政治课堂应该是开放的,书本知识要与社会实际相联系,要重视实践的作用,更应贯彻与时俱进的精神。因而学好政治这门课,课外功夫显得尤为重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外延伸就显得非常必要!

政治新课程下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外延伸是指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深入生活、理论联系实际、主动探究社会,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外参与现实生活中亲自体验探究和认知过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反馈,使教师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习惯、顽强意志、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更好地探究社会。同时,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更能有机会用已有的学科知识去认识和解决现实中的新问题,使他们不断认识到自己的学科能力,从而增强学好各门功课的信心。

现今高中政治学科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情况很不容乐观。一方面思想政治的重要性仍然停留在领导的说辞稿中、学生的期末个人小结里,政治学科的“副科”身份依然没变,在学校教学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尽管政治老师们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积极性,45分钟的学习气氛也开始有些活跃,但也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老师们也仍保留着备课和课后评价工作是老师特有职责的传统观念,往往忽视学生在这两个阶段的参与,学生在课外更多停留在完成作业上;现在的高中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天下的意识非常薄弱,课余及休假日更多的把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剧、玩电脑游戏及超市购物等方面,很多同学对《焦点访谈》等著名的新闻类栏目一无所知,甚至有些同学对于发生在自家周围的社会事件漠不关心。因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课外几乎无从体现,以致学生在课堂参与中显得非常稚嫩,主体作用发挥很不尽人意。

其实从社会的客观条件和高中生的能力特征来看,只要老师加以引导,学生主体作用也将会在课外得到更好地发挥,学生们也将会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政治课教学,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高中学生学习的潜能很大、表演策划能力很强。苏霍姆林斯基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鲜活的资源,集思广益,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高中政治新课改下,如何让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外真正得以延伸,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课前参与,自主探究。

政治新课改下引导学生的课前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政治新课程的内容立足生活,并且时代气息非常浓烈,而教材的编写很多内容往往滞后于生活。老师认真备教材、备学生,“未雨绸缪”式地设计多种教学方案,有很多时候也不能将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备入教案,学生的课前参与,师生交流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老师备课中的缺陷。如学生可以在课前或自主学习教材,提出质疑;或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咨询等收集有关资料;或在生活和社会中寻找有关信息来弥补政治课教材观点或实例的滞后性缺陷;或按照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或动手制作相应教具,准备课上运用,这样也为课堂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1、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公布教学目标和内容。传统布置预习任务更多的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要学的内容,往往忽视教学目标的告知,有些老师甚至认为教学目标只是为老师备课所用。教学内容课前布置固然重要,然而我认为教学目标的公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把“课程标准”要求具体化,教学内容明晰化、能力要求层次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公布往往给学生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特别是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完全立足于社会生活,给高中学生有更多的亲切感,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前探究情趣。如新课程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框的教学要求指定如下:①基本要求是“了解并比较几种主要消费心理所引发的消费行为,理解理智消费的四大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②发展要求是“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拟订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自己的行为,说明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那么老师公布教学要求后,学生就会明白本框内容的重点是理智消费,由于内容的生活化更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自己、关心家庭,老师公布教学要求后,学生们就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瞧!其实学生也非常关心社会生活。

2、教师在公布教学目标和内容后,就课堂模式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而后进行参与任务的分配。比如《价格的变动的影响》课堂学习前,我先将探究主题告知学生,引导他们在课前相互交流看法(包括教材的编写、事例的选择及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等)。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研读了教学内容后将这课时的课堂模式定为活动课,并且确定政治课代表为课堂主持人,并分组任务落实至人。在此阶段参与中,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几个负责人,充分“挖掘”班级人才:负责上网查资料的、负责去图书馆阅览室查资料的、负责小品表演的、负责道具准备的、负责社会调查的等等,真正全员参与、做到“人尽其才”。后来同学们推荐代表在课前与教师交流,他们还编排一些节目,也拿着他们收集的资料让我帮忙一起做课件。我发现无论他们收集的资料还是编排的节目都来自社会生活,甚至也有发生在他们自身身上的案例呈现,比教材的事例更加鲜活。

3、在正式课堂前,学生还就他们发现的一些新问题及解决措施与教师商讨,可见他们是多么在乎自己的“作品”!如在学生在他们的“课堂设计”中设计了一个“快餐盘与羹匙的关系”来说明“商品的互补关系”知识点,教师就该提示他们:生活中人们是否都用他们作为进餐的工具?通过类似的提示使他们明白在找事例时,既要立足生活又要具有普遍性,使其说服力更强。又如学生设计的关于“MP3、MP4的生产市场”来说明“价格变化对生产的影响”知识点,当学生介绍了他们的设计思路后,教师也应该给他们适度的评价。在这一环节,教师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表扬,又要给予他们中肯的建议,使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实践也证明,高中学生非常乐意课前参与,使自己“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并且学生课前的精心参与为精彩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课后拓展是指课后学生结合课内所学知识进一步通过查资料、社会调查等形式扩展所学内容。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要求我们要把教学延伸至整个社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政治新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后拓展的具体方法有:

1、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课外通过社会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专题性的研究,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研究性学习符合高中生心理特征,有利于高中生较好的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研究专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参与社会调查,搜集有效信息资源,再通过学生自己建构专题性知识网络,综合提取学科的主干知识并给予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学习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课题如:“寄宿制学生消费结构分析”、“现代消费方式与勤俭节约”和“中学生消费之我见”,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多种形式的研究,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这一连串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地发挥。或许他们的研究成果显得还有些稚嫩,然而与他们的研究过程比起来,研究结果是否理想就反而不重要了,因为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得了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获得的能力,这将对他们终身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哲学家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去进一步探索、去辨析、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同时,教师要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得以发挥。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的建议有:社会调查研究、参观活动、课外讲座、参加生产劳动、社会服务活动、撰写小论文等。课外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探究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课外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成长,在参与和合作过程中融入社会,在认识自我和重塑自我中发展并成才。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任务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文摘、百科全书等)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政治新课程立足生活实际,因而教师可以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工厂、农村、银行、保险公司等社会资源以及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对零用钱进行支配,从而培养他们理财、消费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在股票、彩票市场上进行一定的项目实践,进行投资实验,提高投资的能力等,然后指导学生对实践中所得的文字资料进行审查、分类、汇总,并运用政治、数学等有关知识进行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理论同实践相联系,使书本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易懂。这样更能体现政治课的时效强、内容真、形式活的特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理解能力。学生们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实践活动使我们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得到运用,深刻感到不仅需要文科知识,也要理科知识,并且锻炼了综合能力。”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高中政治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

3、开展课后评价。新课程理念要求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就是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因而老师要不断完善对学生的政治课学习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手段让学生参与课后评价,评价体系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坚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探索新的政治课学习的评价手段,注重对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除了常规性的评价以外,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评价他们自己的课堂学习、作业、合作表现及社会调查实践成果等。如《经济生活》模块学习的每个阶段,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录自己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变化。如在学习消费知识、投资理财知识、创业知识、经济维权等知识之后,不妨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与自身实际写写体会,也可以进行课外访谈、交流。如有同学在谈他精打细算的事时,吃肯德基,如果注意从报箱、商店等地方收集优惠券,一个汉堡包加一杯可乐就会省下4元钱;购买衣服时“货比三家”,或进行“团购”。通过同学间的访谈和交流,可以进行相互间评价,给自己和他人的经济生活能力“打打分”,教师也将这些精彩的过程评价列入日后学生学分评定之中。

4、开展学习反思。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反思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习反思是学习者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行为、决策、情感以及学习结果进行反省和调控,是学习者提高自我察觉、自我评价水平,促进学习能力发展并使学习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学习活动优质高效开展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学生“学会对自己智慧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这样才能促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主动发展。”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必须有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意识,养成对自身学习活动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自身学习活动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才会主动有效地调控自身的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策略,进而促进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明辨是非,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通过写学习心得、学习日记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的反思、过程与方法的反思、对学习情感的反思;指导学生进行作业的点评反思,让学生进行作业的讲解;指导学生利用《成长记录袋》形式进行阶段性反思,在记录袋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些栏目:我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自我发展评价、我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最得意的作品等;指导学生进行期中、学期反思小结;指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此外还可让高中学生参与命题,参与教师的学科课题研究工作,使其主体作用在课外得以真正地延伸!。

对于政治新课改下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外延伸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作为政治教师应具有大胆改革的精神,要相信学生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群体,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的主体作用真正得以发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感受政治学科与时俱进的学科魅力,完全真正地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意识、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 教育工具 立体教育 教育设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090-02

1 教育技术的两大对象

研究人员写教育(或儿童)技术,他们有一个特定的方向或倾向于有一个特定的目标:如何提高某一具体学科的教学,如何使一个特定的接口更有用,如何教孩子计划。这种方法是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并理所当然地成为手段以巩固稳定该领域的进展。然而,我们从基础教育向发展后期看,从学生自身所拥有技术能力看,基础教育技术的设计模式应该围绕着后期发展演变,服务于后期的教育方式,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在基础教育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工具,资源,设计等。而目前我国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们常常被描述为“自然”设备,如计算机:有一个默认接收,复制拷贝成人已经完成的知识储备/技术技能等固定的模式。因而教育技术是育人技术以及创新整合的技术,不单单指传统的教学的过程。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2004年不仅将“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和“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进行了区别定义,还将教育技术的两大对象指向了“过程”和“资源”,又区别于AECT94定义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这说明了可用于执行的过程和利用的资源范围更加广泛,只要符合“研究”和“道德规范的实践”。我国现代教育需要清楚地认识这两个对象,才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促进人以及社会的发展。

2 基础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关键:从专业过渡到孩子

国外的学校已经开始教一小群高中生如何计划以适应与迎合人类环境,科罗拉多大学提供一个扩展程序,涉及一百多名高中生。在成年人的陪同下这些学生向学校展示了他们的编程技能160年疾控中心机、令人震惊的计算的数据。而这并不是特例,国外的很多小学也早已经开始设计适合小学生应用的编程课程。

这个事例值得我们深思,因为它非凡的反传统智慧几乎开辟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教育先例。马尔可夫链的态度的“大祭司”生出的假设关于技术适合成年人更具体地说,成人成才和技术可否理解成“儿童”。自从计算机/显微镜等昂贵的仪器,由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操作,儿童是不太被允许使用的。之前我们可能思考得到的结果是今天的技术所属的假设,或不属于儿童领域的工作。因为涉及一个成本问题:这些东西都是昂贵的!如果孩子们碰错了拨动开关,出现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儿童是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好奇心以及多动的特征很难受到控制。查看当前景观的专业技术,不难搜出类似的反应在我们自己身上。例如孩子被允许玩高速相机吗?电子显微镜吗?超级对撞机吗?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关注的当务之急不主要是为孩子的安全。相反,关注的是设备的安全。一个孩子可以与电子显微镜工作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些东西是昂贵的。

我们可以以最初的试探性方式,反思儿童长期发展的技术。利用重复出现的模式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以上的技术转变,从专业或工业技术过渡到适应孩子使用的技术。这种模式最显著的例子是计算机,如国内早教机的出现,国外的少儿编程又或者计算机中适用于某个年龄段的软件程序。但同样的主题趋势与其他技术可以逐步融合,如彩色喷墨打印机,3 d打印机,通过改良重复以前的技术从而可用于培训来供孩子使用。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教育技术中涉及的工具与经济/消费挂钩时,是不那么让人轻松的,例如电视,电子玩具或者电子工具当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情况下,一些先进的技术主要是为儿童的游戏,娱乐或教育,但很少有人认为,孩子们建模或重新发明再创造的过程是为自己,更多的是“被接受”。

在许多情况下,从专业过渡到孩子的一大矛盾主要是经济(使技术更便宜)和文化(重塑孩子的潜在利益和能力)。我们相信通过检查那些历史模式,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以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力。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曾提出,生物技术化的最后一步是将生物技术的游戏现实化,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电脑游戏,是真正发挥种子和鸡蛋的成长过程给人的体验感受,而不是屏幕上的图像,玩这种体验式的游戏孩子们可收获真正的亲密感,缩小成本和效益,但保留基本体验,让孩子得到更真实的启发,将成人方式或者工具调整成“儿童模式”,这涉及了模仿技术和孩子适应技术。

3 基础教育中教育技术的信息化

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是采用特殊的方式来传递教育内容,特别是多媒体组合技术和人脑活动全息仿真技术都引起学习方式的革命,如:怀特和沃森特在研究室,列出了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10个主要影响因素,它们是:学习意向/学习动机/学习花费的时间/学习的愉悦感/教学资源的使用/问题解决能力/反馈/与其他学生的合作交流/独立性以及创造性。再如:另外一些教育学者认为要正确看待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就必须重新理解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学与教/学生与教师的地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与教师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国外的一些学校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三种方式,包括作为一种直接的教育工具/作为一种其他教育形式的辅助手段以及作为一种学生学习时的治理辅助工具。信息化教育的概念在西方国家更为专业和直接,更多人愿意接受译为IT-Based Education,或者Itin education,e-Education,Network-Based Education,其实这代表了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地位。

基础教育中不仅要向儿童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懂得如何思考树立独立的人格。“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完全颠覆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过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了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信息技术远远突破辅助教学的概念而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和要素。

信息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不是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模式而是进行优化结构,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中资源有限/消息滞后等缺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教育出现的可支持的技术也越来越多,如电子数据库/超媒体/智能CAI/微世界与模拟/双向试听远程学习,各类技术在支持教育改革方面有不同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起作用的是方法而不是媒体工具,基础教育中如何选择适合年龄段孩童的信息工具,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这才是施教者真正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的一项职业技能和素养,也是“互联网+”的立体教育环境中给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带来的一项新挑战。

4 儿童模仿和儿童适应行为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模仿的敏感程度和相应的吸收能力构成可塑性,基础教育在最开始的过程中就是从儿童的模仿开始,多指行为模仿,在基础教育中也正是利用了孩童对语言行为的模仿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儿童对于环境的吸收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也正是思维难以理解模仿从而给予了教育中提高创新性的突破点,孩童对于不同事物的敏感程度,关注点,理解吸收都可以帮助孩童进行发散思维。儿童模仿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前期教学设计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较多人们关注特殊儿童的适应行为研究,这将有利于帮助理解特殊儿童行为原因及进行特殊化教育。这不难看出儿童适应行为的研究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孩童的适应行为。教学设计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要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针对教学内容,以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为确定教学策略的依据。所以教学设计之前研究、确定教学目标和掌握学生学习心理研究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基础教育中教学设计要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等全方位思考,以人为本,将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给予专业的知识和培训,以及技能传授,科学的利用现代教育工具,充分的尊重儿童的思想,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当中需要关注的点。儿童的思想需要在天马行空中给予知识和技能的支持以及保护,这也是民族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钱杰,姜同仁.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 鲁飞.论体育的核心价值观[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5):27-29.

[3] 郭瑞华.北京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6.

[4] 杨小明.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第4篇

【关键词】学科德育;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建模;学习方式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和工具性学科.数学在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数学学习为学生观察、理解和研究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与事例提供了语言、思想、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价值.

数学学科教学是育人的载体之一,教学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育人,在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发挥育人功能与传授数学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德育因素,通过数学教学这一重要途径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呢?对于数学学科德育的实践,现在一个比较普遍的做法是贴标签,即在数学内容教授之后,用一两句话直接指出德育观点,这样的策略的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缺乏与数学内容的充分联系和学生自主体验的过程,其德育效果往往是要打一个折扣的.

下面通过六个方面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数学学科德育的一些策略.

一、在数学学科教学内容中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实施数学学科德育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思想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慢慢感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比如,在“函数与反函数”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解函数与反函数既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又可以相互转化,让学生体会到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像这样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可以用指数的反运算引入对数函数,通过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通过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研究反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在含参量函数性质的研究中,结合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数学还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数形结合是我们常常使用的思想方法,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将直观的“图形”与可以计算的“代数”联系在一起,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视的“三个二次”即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圆锥曲线的时候,椭圆方程既有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方程,又有复平面中的方程,也有极坐标下的方程,还有参数方程,理清这些方程之间的关系,可以认识到它们都是同一曲线的不同表达方式,是我们应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同一事物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可以体会到各种研究方法之间的相互关联.

二、将数学文化和数学的美学价值融入数学教学有助于数学学科德育氛围的建立

数学内容本身还蕴含了特有的文化,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否正确地应用数学知识,并通过在数学学科学习中体会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处理问题,是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是否真正融入学生内心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元素融入教学中去,比如在学习“概率”的时候,引入对天气预报中降水概率的正确理解;在“统计初步”的教学中,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不同统计量的作用;在“分段函数”的教学中,引入商店年终分段促销打折的例子;在学习“子集与推出关系”的时候,学生感到比较难以理解,通过“小王是高中生可以推出他是中学生,但小王是中学生不能推出他是高中生”这样的例子来说明集合的包含关系与命题的推出关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我们身边的生活之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从而感悟数学、感悟生活,尝试去观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另一方面,数学课程中蕴含了大量的美学价值,在“镶拼图形”的学习中,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镶拼图形并加以交流;在计算机作图软件和图形计算器的平台上,结合函数图像和解析几何的相关知识,画出各种各样的美丽图形,都是让学生体会数学美的好方法.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评论一题多解中各种解法的优劣,挑x出学生自己最喜爱的解法,体会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和统一,从而感悟数学中的和谐美,达到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破除数学学习中恐惧心理的目的.

三、数学建模教学是开展数学学科德育的重要平台

在数学建模的教学中,运用数学反映我国的国情,将数学建模作为平台,可以体现许多富有时代精神和教育意义的具体内容.在教材上,就有不少这样的内容,例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就是通过如何判定超速行驶车辆的具体例子来引入的,结合教材背景,引入实例,可以进行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

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些常用的经济函数,可以进行一些经济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理解数量与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价格函数、成本函数、利润函数的边际分析,形成经济意识;通过一些最优化问题的学习,初步形成从最优化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数列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植树造林与木材砍伐的例子,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通过物种繁殖与死亡的例子,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环境的脆弱,进而提倡绿色生活的理念;通过垃圾产生与垃圾处理的例子,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意义;还可以从“分期贷款”的教学出发,使学生认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性,知道债务人的义务,理解借款必还的道理.

四、数学史的适当穿插是数学学科德育开展的重要手段

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一部分,它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学习中的背景材料,展现数学的情感魅力,呈现给学生一个活生生的数学发展过程.在复数的教学中,可以介绍数系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充的过程;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在体积计算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在算法的教学中,可以介绍吴文俊在数学机械化中取得的成绩;在组合数学的教学中,可以介绍包头九中物理教师陆家羲证明“斯坦纳系列”和“寇克满系列”问题;在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中,可以介绍杨辉三角的由来等.

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数学史了解我国在数学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加民族自豪感,还可以了解数学家奋斗的过程,坚持真理的信念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更可以理解数学不断更新、发展的历程,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鲜活的学科的生命力和其价值所在.

五、优秀的课堂文化和教师的教学魅力是数学学科德育有效的重要保障

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环境的构建对学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的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榜样力量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构建优秀课堂文化的关键,优秀的课堂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德与习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导师,关心数学学科的发展,能够较好地将数学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的环境.数学学习评价是数学课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重视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激励信心,为学生创造通过自身努力从而获得成功的有益环境,师生共同改进数学的教与学,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优秀的课堂文化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批判意识、综合意识和进取精神等个人素养,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经历将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建模求解和解释的过程,提升主动将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六、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数学学科德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二期课改要求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组织教学.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扩展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科德育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在数学学科德育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养合作精神是合作学习的教育目标之一,合作学习有通力合作、分工合作和交流合作等类型,数学学科的学习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更强调基于独立思考的抽象思维过程,因此交流合作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分组讨论、汇报交流以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是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应注意不流于形式,重实质、重内容、重思维层面的碰撞与交流.

第5篇

在我的人生轨迹中,有两个地方对我特别重要,一个是我的家乡——山西,另外一个是我年轻时的求学之地——俄罗斯。这两个地方在我看来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前者依赖煤炭,后者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前者驱动着中国经济完成了60多年的工业化成长,后者正驱动着试图完成能源转型的欧洲;前者煤炭企业的LOGO可以渗透进属地城市的各个角落、甚至是幼儿园和养老院,后者天然气公司可以渗透进国家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甚至是代表话语权的媒体。

前者的省属煤炭企业老总最后往往可以升到副省长,后者的国家石油公司老总可以担任副总理,甚至再从副总理干回石油公司老总,而天然气公司的老总往往是总统的绝对铁杆;前者的主政者每每公开讲话时,总会在三句话中插一句煤炭如何拉动经济增长……后者的总统不仅在论文中把石油天然气想像成外交武器,并在国际舞台上频繁使用;前者可以频繁更迭政策条款将外省投资客赶出太行山,后者可以巧妙利用“橡皮法律法规”为外国投资者下套,最终实现对项目控制权的巧取豪夺;前者煤炭富豪可以千万嫁女,后者石油富豪可以为看球买下一支欧洲顶级职业足球俱乐部;前者煤炭行情决定着公职人员能不能全额发下工资,后者直接用油价来制定整个国家的财政预算;前者是中国媒体的新闻富矿,而后者是世界的新闻富矿……

两者众多的相似性,我还可以用多年在两地的生活经验列举出更多,而列举的越多越会让人觉得病态。尽管,我不能将两者简单确诊为“荷兰病”(Dutch disease),因为这个话题始终是被学术界所争论的悬疑。

什么是荷兰病?经济学意义上复杂定义的讨论会让这个话题变得索然无趣,但就我的观察而言,其根结在于一种被扭曲的激励传导机制。

回到20世纪60年代的荷兰,当时由于北海一带发现大量天然气资源,随着资本的强势介入,使得北海油气产业一片繁荣,大量天然气出口为荷兰带来了大笔“快钱”,但由于大量输入性收入,最终导致荷兰盾持续升值,并引发了难以遏制的通货膨胀,产品和货币市场的一系列反应挤出当地其他行业,使之逐渐衰退,或者难以起步。

所谓的这种“挤出效应”,并不仅仅发生在宏观经济层面,更多的情况下发生在政府施政层面。因为资源往往能带来丰厚收益,诱导资源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做出了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和不恰当的经济政策,并滋生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惰性,从而拖累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种现象,无论在山西还是俄罗斯都表现的十分明显。在我的印象中,走马灯式轮替上阵山西主政者往往调任自其它内陆省份,往往因眼界狭小,而受困于煤炭。直到若干年前,当来自深圳的到任山西后,曾一度让山西的有识之士感到一丝希望,希望能带领山西走出煤炭之困。让人出乎意料的是,上任后并没有带来特区的新思维,而是入驻山西省煤炭厅蹲点学习煤炭产业……新思维依然受制于旧惯性。

尽管,雷厉风行的作风加上深圳式的效率,通过大量“跑部运动”为山西谋得了煤炭税费优惠,而且建立了国家级的煤炭交易中心,但依然逃离不开煤炭的羁绊,依然逃离不了山西发展思维的惰性。

或许基于同样的认同,一位山西籍官员曾向我痛心疾首地说:“山西最大的祸害就是有煤炭,要不是煤炭,迫于生计早就把山西人逼出省外去做生意了,就跟明清时候山西商人走西口那样,而不会像现在一样,全省上下都指着煤炭吃饭……”

尽管不愿承认,但当代吃着煤炭这碗饭的山西人已经没有了先人的冒险和开拓的勇气,更多的是偏安一隅得过且过的惰性。

民间的这种惰性在俄罗斯同样明显。俄罗斯普通人在享受着石油带来的国家福利的同时,普通人更多地愿意去谈论和质疑政府如何分配不公,但却不愿去谈论自己因该担负什么责任,更别说站出来去争取自己的权力。俄罗斯人这种“天性”,被不少俄罗斯问题专家称为是“政治侏儒症”。

当一次偶然的机会阅读了世界银行一份报告后,才发现这种侏儒症同样是“资源诅咒”的表现。世行曾指出,资源国家的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的租金,而不是直接来自于公民税收,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责任关系链很薄弱。

此外,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方的薄弱也与资源的丰富有关,因为大笔资源红利诱惑下,推动着政治和商业的联姻。资源开发带来的高收益让大权在握的政客们成为“寻租者”,商人们通过政客来夺取资源的控制权,再利用资源收益去收买那些立场不同的人,在这种政治生态下,俄罗斯寡头们纷纷破壳而出。

仅仅从这些粗浅的观察来看,“荷兰病”并不简简单单的是一种经济病,如果真的只是一场经济病的话,为何荷兰最终能克服“荷兰病”的影响,而那些非洲、中东或是俄罗斯却始终无法摆脱这一病患呢?

行文至此,我也很庆幸。曾经经合组织的一个研究团队做了一项研究,他们绘制出了65个国家15岁学生的自然科学成绩与该国自然资源收入在GDP中的百分比的相关性的图表,结果显示,国家从自然资源的盈利跟它高中生的知识技能明显成反比。

事实上,山西和俄罗斯应该不符合这一研究结果的规律。俄罗斯要感谢苏联留下的完善教育体系和科技实力,而山西和大多数中国省份一样,要感谢中国教育制度的遗毒——高考,两者都让其年轻人还保留了被教育和开化了的大脑。

知识和技能始终是21世纪经济的全球货币,没有哪个中央银行能发行这种货币,每个人自己决定他们发行多少,而这些智力资本将像全球资本驱动北美页岩气热潮一样,驱动山西和俄罗斯的经济真正向前,或许山西会再出几个李彦宏和他的百度,而俄罗斯也会再出几个赛吉·布林和他的谷歌。

眼下,这样的转机就摆在山西和俄罗斯面前,那就是全球性的经济不振,全球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大潮流。中国的经济减速导致了煤炭需求锐减,而中国北方愈演愈烈的雾霾天气也催促着中国决策者要压缩煤炭消费比例。在这一背景下,当了60多年能源基地的山西似乎应该醒醒了。

欧洲同样如此,其能源市场未来的基本趋势是降低碳排放。对于欧洲而言,这意味着将更加依赖清洁可再生能源。面对这一趋势,对于欧洲天然气和石油的主要供应国——俄罗斯而言同样冲击巨大。

第6篇

摘 要 一提到可持续发展,大家可能就会想到社会,自然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个定义的确过于广泛,所以,今天我写的这篇论文主要是从企业着手,首先探讨中国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找出中国企业政府措施的误区所在,继而研究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只有企业健康的发展,经济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才能推动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企业目前的困境

现在的大街小巷中,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大多都是身着阿迪达斯和耐克的运动品牌,而且也随处可见这类的品牌店。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品牌如李宁等会节节败退,是因为他们的质量和功能当真有很大差别吗?中国的TCL曾经说过:“我们要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配合国外的品牌设计走出去。”可是,他们走出去了吗?结果是TCL收购的两家公司都是以破产而告终。由于外国诸多品牌打入国内市场,例如:ZARA,香奈儿,安娜苏,耐克等,这对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巨大的威胁,而且鉴于中国众多企业收购失败的案例,例如:TCL,明基,海尔都想收购国外企业,但都以失败告终。所以,中国企业现在所面临的困境是既走不出去也守不住的两难境地。

二、浅析中国企业危机

为什么中国企业会走不出去,为什么像ZARA,安娜苏这种外国企业能够顺利的进入中国市场?就以ZARA为例,ZARA服装的原产地在欧洲,几乎80%的服装都是在欧洲生产的,这将承担很高的劳动成本,但是,ZARA的服装不仅款式新颖,时尚,大牌设计,而且还卖的很便宜。试想一下,你是宁愿买国外名家设计而且还不贵的衣服,还是愿意卖我们本土的也不便宜的服装,除非你有某种爱国情怀,强烈抵制外货,不然,我相信消费者都会选择前者。ZARA服装在承担这么高的劳动成本但依然卖的很便宜的情况下,是如何挣钱的,如何席卷中国的呢?这就是我今天这篇文章所要阐述的重点之一。

其实制造成本只是任何一个大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万千成本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任何一个产品从生产到成功销售包括七大环节: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这七大环节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完美的产业链。在现在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最能赚钱最关键的环节都不在中国企业。中国企业所能控制的知识加工制造,而这个环节所能创造的利润是有限的,而且最能破坏环境,消耗资源。比如我们中国企业制造的运动品牌。众所周知,我国销售的大部分知名运动品牌都是由广州的裕元企业制造的,比如NIKE是美国的品牌,我们中国裕元企业只负责制造,什么设计、采购、物流、零售都不用我们管中国工厂在制造这一环节中创造的价值是100元,而一双NIKE的鞋在专卖店的售价基本上都是800元。所以我们看到了,美国在其余的6个环节中,能创造的价值是700元。当我们中国以破坏环境、消耗资源、剥削劳动为代价创造100元的产品同时,我们为美国创造了8倍的价值。

外国任何成功的品牌都是如此,他们掌握了完整的产业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想要靠收购外国企业走出去如何行得通,除非中国的企业也能像他们一样,掌握这条完整的产业链值,而不仅仅是制造环节。这也是为什么ZARA在如此高成本的情况下依然席卷中国,就是因为他们可以从其余的6个环节中节省大量成本,特别是物流成本,而我们中国产品的流通成本却一直都是居高不下的。好比中国企业生产产品完成整个产业链需要120天,而他们只需12天。在这种差异下,我们的企业如何跟外国企业竞争。如果中国企业还没有这种产业链竞争意识,那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制造业将危在旦夕,更不用提可持续发展了。

三、中国企业的品牌危机

正如我开头所讲的,为什么阿迪、耐克、香奈儿、安娜苏等国际知名品牌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意识。很多人说我们崇洋,不穿李宁运动鞋穿耐克的,不用柯达相机用索尼的,不用金立手机,用诺基亚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用自己的品牌呢?当真是耐克的鞋会比李宁的鞋要舒服很多?

任何一个产品都分都有三个层面,首先是他的外观设计及原材料构成,这是第一层;第二层就是产品的功能,比如耐克运动鞋的透气性和弹跳性好;第三层也是产品最重要的一层,就是产品的精神,而中国的产品都是过于在外观和功能上寻求差异,而不能将产品的精神真正渗透到产品中[2]。

比如安娜苏所有的广告是五彩缤纷的的魔幻效果。安娜苏的成功之处就是她的品牌精神是把每一位女性内心深处渴望做小公主的那一面释。安娜苏的整个品牌战略就是让你成为小公主的梦想变成现实,这就是产品的精神。

再比如香奈儿,她的精神就是征服男人的女人,她是成熟与魅力的象征,她只卖给特定的人群,这就是她品牌成功的战略。

再来看中国的运动品牌李宁,在2003年之前雄踞榜首这么多年,但是03年之后为什么就衰落了呢?当真是品质不行吗?当然不是,正如我刚才所讲的,我们这一代人对李宁非常熟悉,他是奥运会全能冠军,“李宁”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一种运动净胜,所以,在当时李宁很畅销。但今天,也许我们知道李宁,单高中生知道吗?了解吗?初中生呢?小学生呢?随着时光的流逝,李宁精神会淡出我们的视线之外,品牌也就随之老化,这也就是为什么03年之后李宁相继被耐克和阿迪所取代的原因了,因为运动精神没了。

一个品牌的精神没有了,也就是说一个企业没有了灵魂,那又如何谈可持续发展呢?所以要想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还必须树立企业品牌意识,而品牌意识又要通过产品精神来渗透。所以说,产品精神对于一个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四、浅谈国家和政府措施的误区

正如我前文所提到的,以裕元集团为例,中国以破坏环境、消耗资源、剥削劳动创造了100元之后,为外国带来了8倍的价值,100万就是800万,一亿就是8亿。外商会通过营销,全面挤压中国品牌,也可能会就此操纵中国工厂。而我们的地方政府丝毫没有察觉都这点,而且盲目的欢迎一切外商投资,这回严重威胁我们的企业,这就是一个误区。

另一个误区就是就是中国政府为保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拉动GDP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策略。这种策略容易导致投资过多,消费过少。如2008年政府的4万亿元的资金全部注入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建筑行业,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危机。因为4万亿元如此巨大的资金进入政府GDP工程,就会从萧条的民营企业或制造业大量抽出资金给地方政府,这使得建筑业更发达,而制造业更萧条[3]。所以目前中国的泡沫经济十一制造业的衰退为代价的,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促进企业发展,中国将会面临更严重的萧条,更不用说可持续发展战略了。

第三个误区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力度,提高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使得企业贷款更加困难,经一部恶化了企业的危机,如此一来,企业家就会将经商的钱拿出来炒楼炒股,除了房地产等建筑行业越来越繁荣之外,企业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制造业会越来越衰退[4]。房地产泡沫越发严重,老百姓如何买房,这不利于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第7篇

关键词: 无锡市高职院校学生 假期体育锻炼 现状 对策

假期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它能有效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满足全体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求,促进体育课教学,养成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同时,它对加强人际交往,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举国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假期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

学生每年都有两个假期,对于近三个月的寒暑假期,并不是每个高职院校学生都能合理、科学地安排,假期里学生的锻炼情况如何,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保持或提高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从无锡市高职院校学生寒暑假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入手,意在了解无锡市高职院校学生假期体育锻炼的特点和规律,为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推动高职院校学校体育的深化改革,以及相关部门对学生的假期体育教育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无锡市高职院校中随机抽取了10所学校,每所学校随机抽取职一至职三三个年级的1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452份,回收率为96.8%;剔除无效的问卷32份,共回收有效的调查问卷1420份,有效率为97.8%。其中男生716人,女生704人。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

2.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对假期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

调查发现,有72.25%的学生认为假期体育锻炼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和重要,30.73%的男生认为假期体育锻炼对自己身心健康非常重要,24.29%的女生认为假期体育锻炼对自己身心健康非常重要。48.46%的男生认为假期体育锻炼对自己身心健康重要,40.91%的女生认为体育锻炼对自己身心健康重要。5.97%的学生认为假期体育锻炼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太重要,只有0.56%的学生认为假期体育锻炼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没有关系。显而易见,无锡市高职院校学生对假期体育锻炼的价值有比较明确的认识。男生的认知程度相对高于女生。这得益于近几年来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推进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计划,有效地在学校中宣传体育与终身生活,以及体育与个人、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因而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体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对假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机体的生理健康、增强体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亦能起到良好的调节和促进作用等有了更多认识。

2.2学生假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

学生假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时间,能反映出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进行健身健心的机率,关系着学生能否通过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2.2.1学生假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它反映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养成程度,也可以正确地透视学校的体育教育的效果。调查显示:在暑假期间,学生总体选择率最高的为1―2次/周,占调查总数的54.51%,其次为3―4次/周,占总体的23.66%。此方面男、女生的差别较为显著,男生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1―2次/周(46.93%)、3―4次/周(32.12%);女生排在前两位的是:1―2次/周(62.22%)、0次/周(16.34%)。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寒假期间每周活动5次以上的占7.46%,每周3―4次的占17.82%,每周1―2次的占64.65%。锻炼频率也以每周1―2次为主,寒假期间锻炼频率有所下降主要是天气太冷,以及可能与过春节有关。但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寒假不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并没有比暑假低,这可能与学生寒假过后要参加体育中考有一定关系。

经统计,有一些学生无论在暑假还是寒假参与体育锻炼频率都在5次以上,他们都应该是一个稳定的热爱体育的群体。但也有130人(占9.15%)无论寒暑假都不参与体育锻炼。其中男生25人,女105人;初中生32人,高中生98人。

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出男生的参与率明显高于女生。因此,我们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的同时,还应重点提高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2.2.2学生假期参与体育锻炼单次持续时间

在暑假,学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持续时间较长,活动30分钟以内人数仅占22.31%,而持续1小时上的人达到43.10%。由于寒假天气寒冷,每次锻炼持续时间有所减少,活动1小时以内的占68.68%,1小时以上的占31.32%。

男生和女生在锻炼持续的时间上具有差异性。相对来讲,锻炼持续时间越长,留下的男生越多;女生愿意持续时间短一些,她们更喜欢1小时以内的锻炼。如果锻炼持续时间较短,就不足以引起身体机能的变化和体质的增强,对此应引起必要的关注。

2.2.3学生假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段

表5和表6显示,不少学生在寒暑假期参与体育锻炼时没有固定时间段,两个时期的百分比分别是暑假27.49%、寒假39.54%。放假在家,学生由于基本没有外来的束缚,参加锻炼者的活动随意性增加,参加者的时段表现出无规律。

在固定时间段活动的人,寒暑假里男女生活动时段相对集中在“下午”,人数比例是:暑假39.04%、寒假36.26%,因为下午活动更符合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无论寒暑假,晚上参与锻炼的比例不高。经调查访问得知主要是父母亲比较担心孩子的安全,不放心让孩子晚上出去锻炼。比较而言,暑假早晨锻炼的人数比较多,暑假的早晨天气凉爽,而寒假的早锻炼的比例较低,因为寒假处于冬季,学生很少愿意一大早起床,更别说锻炼了。

从学生假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单次活动持续时间、活动时段来看,学生在假期的体育锻炼情况呈弱规律性,活动随意性强。通过深入调查和访谈,参加者很多时候活动都是随心情、时间、天气及同伴邀约而定,而个人的生活、学习规律又各不相同,因此总体来看,学生在假期参与体育锻炼呈弱规律性。

2.2.4无锡市高职院校学生假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分布

从表7我们可以看出假期男女生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上的差异,这也充分体现了男、女生不同的身心特征、性格趋向。男生为了表现强悍、勇敢、自信和团结的性格特征,多选择参加身体接触多、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并力求在高速度、高难度的运动中表现自己。篮球运动的集体性、技战术的多样性与对抗性使得项目具有极好的游戏性,符合高职院校学生身心理的发展特点。NBA比赛中球员速度、力量、灵敏、技巧的完美表演,带给高职院校学生梦幻般的享受,深深吸引了广大高职院校学生。多数学生居住的生活社区和一些学校、单位都建有篮球场,参加起来也比较方便,容易组织,因此篮球深受男生的喜爱。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曾在我国轰轰烈烈地开展,也深受高职院校学生的喜爱,在中学里的体育课上,男生也很喜欢参加。而女生则不同,为了满足健身、娱乐的目的,多选择运动量较小且可以随意控制运动量的散步、跑步,在球类项目中多是选择参加隔网对抗的羽毛球运动。羽毛球受场地限制小,水平要求起点低,易于参与,这种无身体接触,运动量可灵活掌握的项目特点极适合女生的身心需要。乒乓球项目具有良好的活动性、技巧性、娱乐性,参加活动既可娱乐,又有良好的身体锻炼效果,还可锻炼大脑反应、培养手眼灵活与协调,这个项目深受男生喜爱。夏季里游泳是学生参与较多的项目之一,一是可以消夏避暑,二是有良好的健身效果,更可以让学生掌握一种水中求生本领。跳绳动作技术简单,健身的效果也很不错,深受女生喜爱。特别是跳绳列入初中体育中考,因此初中参加跳绳的比例较高。散步与慢跑基本不受任何场地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锻炼,动作技术简单,又有良好的锻炼性,运动量也可以自主控制,这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率比较高的原因。一些新兴的项目如瑜伽、跆拳道、台球、网球等,或因为花费高,或因为技术性强,虽然受到学生欢迎,因此这类项目的参与者中较少看到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影。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5学生假期参与体育锻炼的地点选择

调查显示选择学校场馆锻炼的学生占65.74%,男、女生分别为68.02%和63.11%;选择收费公共场馆占16.51%,选择免费公共场馆占9.15%,选择住家附近空地占8.60%。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2。

近年来,随着无锡市经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区体育的不断发展,公共体育设施不断增加,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和改善了进行体育实践的物质条件,为高职院校学生假期体育锻炼空间的拓展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与此同时体育锻炼也在商业化,商业化的结果不是与大众更近,而是更远,收费公共场馆的较高费用也打消了一部分同学的锻炼热情。统计结果显示,选择收费公共场所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仅占16.51%,社区是学生假期最重要的生活区域之一,由于活动的便捷性决定社区对学生假期的体育锻炼起到独特的促进作用,但社区不同程度地存在体育设施与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有一定的差异,因而选择住家附近空地的比例不高。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校内外的各种体育资源,为学生假期体育锻炼提供条件,是今后的主要思路。

2.2.6学生假期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

学生假期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表现出单一性。“单独进行”、“与同学、朋友”为学生假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进行方式,分别占调查总数的16.2%、64.65%。在假期体育锻炼中,同学们不再满足于个人活动,而偏爱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这说明体育锻炼行为起着维护高职院校学生正常人际关系,提高各种交际能力,树立自我形象的作用,这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密切相关,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已经逐渐摆脱父母的依赖,处于友谊感和集体感开始发展和形成阶段,有着有强烈的归属感,比较倾向于在小团体中寻找归属感和身份确认感,并开始寻求自己的伙伴,同龄之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学生在假期参加体育锻炼时选择和同学朋友一起的比例最大。同时青少年又有独立的愿望,因而选择单独进行锻炼的比例也比较大。选择参加俱乐部活动的仅占11.34%,这表明学生在假期参与体育锻炼的组织化程度低,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由图3也可以看出男女生在选择与家人一起锻炼上有所差异,女生假期参与体育锻炼选择与家人一起锻炼的比例高一些,可能是女生从小依赖心理较重和家长不放心有关。

3.对策

3.1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健身意识,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3.2构建多元化的体育健身场所网络,为高职院校学生假期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环境。

3.3切实转变家长对学生假期体育运动的观念,支持并主动让孩子多参与体育活动。

3.4布置假期体育作业,促进学生参加锻炼。

3.5学校、社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假期体育文化活动,让老师、学生、家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3.6充分利用媒体,加强宣传,转变消费理念。

参考文献:

[1]杨志友.对我校大学生暑假参加体育活动的调查[J].甘肃科技纵横,2007,(02):122-123.

[2]黎明星,李超红等.中学生暑期体育活动状况调研[J].湘南学院.2004.25,(2):122-124.

[3]王相飞,宣金传等.中小学生寒暑假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湖北体育技.2001.20,(2):88-90.

[4]丁玲娣,陈彩香.对北京市、上海市中、小学生暑期体育活动的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6):38-40.

[5]肖慧.北京市城市中学生社区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届硕士学位论文.

第8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2.06.029

1、前言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然而,许多学校由于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重视程度不高;再加上一些客观因素,一些学校甚至把活动课安排上其他课程;一些学校虽然活动课有安排,但内容没落实,走放羊式,致使很多学生在活动课时间里都无所事事,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掉。针对这些现象,本文通过对本校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从中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为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平安学校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选我校小学部3 —5年级各一个班,中学部7—9年级各一个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为指标设计调查问卷。 共发放31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2份(小学男生87人,女生68人,中学男生84人,女生63人),回收率是97.1%。

2.2.2 文献资料研究法

查阅网络资料,相关论文、期刊等,并对其进行检索、分析和利用。

2.2.3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比较与实证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

从表1调查结果看,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小学生有不少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用来应付考试的,女生占有较大比例。

3.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项目情况

从表2看出,在活动项目上,中小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男女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男生喜欢参加竞争性较强,活动量较大的项目,女生主要选择趣味性强、活动量小的项目。“游戏”较受女生、小学男生的欢迎。

3.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的时间段

从表3看出,中小学生一般都喜欢在下午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有部分学生选择在早上或节假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3.4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的持续时间

在表4中可以看出,男生的锻炼时间明显多于女生,男生选择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比例较多,而女生多数选择在30分钟以下。统计表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达到每天1小时的人数不多,尤其是中学女生。

3.5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的组织形式

从表5中可以看到,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自由组合的竞赛形式,小学生则是以教师指导和活动小组为主。表明中学生有较强自我参与活动的能力和较强竞争意识,喜欢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同、水平相当的同学一起活动。小学生则需要学校和教师进行组织活动。

3.6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的场所

调查发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学校,其次是社区,而收费的场馆所占的比例较少。这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学生功课多,时间紧,采用就近的原则,首选学校;其次,社区体育设施相对滞后,学生只能在学校运动;再次,学生无经济来源,去体育场馆消费的较少。

4 影响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4.1 对体育的认识不足

一般学校都把升学率放在第一位,教育部门也以升学率的多少来评价教育质量高低,个别学校开设也是形式,应付上级检查。

4.2 中小学生个体内在的因素

多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都因为感兴趣,因此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是否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直接影响到他们参与的频率。

此外,男生喜欢活动量较大、竞争性较强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主要选择强度与竞争性较小,富有娱乐性的活动。

4.3 家庭的因素

家长对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否支持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很多家长很反对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认为这样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从而限制了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4.4 学校的有关因素

4.4.1学校领导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

领导的关心与鼓励、重视的程度会直接影响着教师、学生的参与力度,影响到各项工作的开展。

4.2.2体育场地、器材设施

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完善情况,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影响到参加活动的次数,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的缺乏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4.2.3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太过单调乏味,降低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游戏、体育竞赛等。

5 结论

目前课外体育活动可以让大多数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进来,但是活动的时间、强度和次数明显不足。跑、跳、投等一些列入教学大纲,体育教学课时数较多的项目不为大多数学生所青睐,然而又由于身体素质的测试,中考加分等原因,部分学生又不得不选择此类项目加以练习。

6 对策与建议

6.1使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有正确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提高体育的兴趣爱好,就能激发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自觉性。

6.2各级领导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学校应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策划、组织、指导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实施、领导和管理,对不按规定开展体育活动的主管领导进行查处,对随意乱占体育活动课的教师进行批评。

6.3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要不断更新。①学校每学期要有课外体育活动计划,除了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外, 并根据季节特点安排一些运动项目,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②以班为单位,根据性别、技术水平和爱好,安排小型比赛活动,如趣味运动会、球赛、拔河等。③学校应形成自己的体育传统和风气,改变单纯以班级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开展本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和多样的体育活动,如体育节、运动会,真正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健身功能。

6.4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学校应增加经费投入,购置器材。大力挖掘现有体育设施的潜力。一些财力有限的学校,应激励学生合作改进,设置一些学生喜爱的快乐体育设施。

6.5体育教师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应适时参与到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跑跑步、打打球、做做操,教师的潜移默化作用,无形中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这既强健了身体,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

6.6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在课程标准以外擅自提高教学要求。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孩子们才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锻炼。

6.7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是促进体育活动质量的关键。通过检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参加活动的人数、次数、比赛、校运动会的成绩等,作为评价班级和个人课外体育活动依据,把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列为评选优秀学生、先进班主任、先进班级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郑秋荣.广州市部分学校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2003.

[2] 余海涛,薛俊.广东肇庆市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 查与分析[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