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性能检测实训总结

性能检测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8-16 20:46: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性能检测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性能检测实训总结

第1篇

《板带钢轧制技术》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材料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更好地为全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技术骨干,必须要将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革并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中。从《板带钢轧制技术》课程的学习特点,课程实训,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讨论,最终得出将课程讲授理实一体化,校内外实训相结合,任务书式考核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使得《板带钢轧制技术》课程更加适合高职院校材料专业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

板带钢轧制技术;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

0引言

《板带钢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材料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和必修课程,本课程可操作性强,主要培养学生在各工艺环节上的岗位操作、工艺编制、生产故障处理、工艺设备拆装和维护保养、工模具设计安装调试和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能根据典型产品的生产技术合同或标准,编制出经济的、适用的工艺规程、工模具设计安装及设备的维护保养调试等工艺操作制度;能按产品工艺要求安全合理组织生产。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国家的工业发展及城镇化的建设,各行各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的技术骨干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应参考学生就业,以培养各行业要求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革显得尤为迫切[1]。

1《板带钢轧制技术》课程的特点

如何才能打破传统的课程讲授方式,作为工科专业,以及《板带钢轧制技术》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积极探索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课程的目标,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课程设计突出“任务中心”和“情境中心”,以任务活动为主线,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内容和工作之间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实践与理论一体化。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埋头苦干”的枯燥上课方式,变成“由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灵活方式,并加入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flas等,学生们引入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现场真人模拟、手工制作轧钢设备等学习手段,真正意义上做到理实一体。每一部分内容不以章节为主线,而以情境中心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每一次内容就是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任务,这样就能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取得很好的效果。具体做好教学设计,计划好各步骤,并设计好相应的课时分配,以真实的板带钢产品作为学习情境载体,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熟练掌握板带钢轧制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技能。(1)资讯布置、明确工作任务,下发工作任务单;学生们查阅与本部分有关的相关资料;教师就其中重要部分进行讲授。(2)决策学生分组,讨论资讯中相关问题,并分配小组内部各人员工作任务。(3)计划制定评价标准;制定收集、整理工作计划。(4)实施对工作任务按计划进行实施,收集资料、图表、分析、计算、总结、演练等。(5)检查小组之间互查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小组内互评打分;教师抽查学生对内容的认识程度。(6)评价随机抽查小组学生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分和记录、归档。

2《板带钢轧钢技术》课程实训

《板带钢轧钢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要依托于材料工程专业现有实训室,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到实训室动手操作,更加生动形象地体会板带钢生产的整个流程,以及能解决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轧钢仿真模拟实训

由于钢铁生产行业高成本,高投入,高危险性等很多现实中的问题,《板带钢轧钢技术》课程的学习要紧密地结合轧钢仿真模拟实训,这部分实训主要是学生通过进行轧钢生产操作仿真实训,熟练地掌握数种工艺的虚拟操作,包括中板轧钢加热炉操作、中板轧钢粗轧操作、中板轧钢精轧操作、中板轧钢矫直操作、中板轧钢剪切操作、热连轧加热炉、热连轧粗轧操作、热连轧精轧操作以及热连轧卷曲操作等。学生在虚拟仿真轧钢车间的学习过程中,不但学到了专业技能,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走入职场奠定基础。仿真操作软件系统是以济南钢铁公司中板厂实际轧钢生产流程为模拟对象,以实际的生产控制系统和生产数据为依据,本专业教师与企业、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发设计的。既模拟了轧钢生产流程的工艺过程,又仿真了轧钢生产中央控制室各工作岗位的实时操作,营造了逼真的实际轧钢生产氛围,可完成数个钢种、多标准、评价和考核学生编制的工艺规程、操作方案及异常工况的判断与处理。并能实时反映出轧制过程中工艺参数变化、轧制产品精度、能源消耗等综合质量指标。这样学生们就可以不用真实进入钢厂,也可以看到真实的轧钢环境,而且可以多次地尝试自己的设计参数和操作技巧[2]。通过轧钢仿真模拟实训提供的真实职业环境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真正知道学什么,练什么,怎么练,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而且真实职业环境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同时,职业素养也得到有很好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轧钢实训车间

如果说轧钢仿真模拟实训是模拟企业整个轧钢过程的,那么轧钢实训车间就是企业轧钢厂的一个局部缩影。本专业拥有的轧钢实训车间现有一整条冷轧生产线,还有一组横列式一列式三架型钢轧机,条件上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简单实训。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之后,再经过轧钢模拟仿真实训,最终就能够挑选自己组在轧钢模拟实训过程中得到的最佳模拟数据组合,在轧钢实训车间真实地操作实现。这样一方面相当于参与了现场操作,锻炼了动手能力,还省去了外出的时间成本、安全成本,另一方面因为已经是从模拟实训中得到的最优数据,也省去了不必要的现场探索造成的成本浪费,再者,也是学生自己将课本中所学知识通过消化设计,比如压下量的设计,轧制速度、轧制温度等参数的设计运用到轧钢过程中,见证了自己的成果,一举多得。

(3)材料性能检测实训

通过轧钢实训车间出来的材料试样要通过性能检测才能知道是否是合格产品,才能验证自己先前轧钢的数据是否合理。该专业材料性能检测实训室拥有多种性能检测设备,包括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光学显微镜、抛光机等,能满足学生实训的条件。所以,这三部分实训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学生们将课堂知识搬到模拟生产,再将模拟生产转化成真实现场操作,最终通过性能检测实训检验整个学习的成果。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操作,自己得出验证结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另外,在实训过程中,学院可以聘请相关行业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外聘教师,和专业教师配合教学,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接受动手操作的培训,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去企业参观,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3]。

3考核方式及总结

在课程即将结束,取消传统的试卷考试,作为课程改革最终的考核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板带钢轧制操作》的课程设计。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本专业学生已经学完一些基本专业课程,主要有“金属材料热处理及其应用”、“塑性变形及技术应用”、“钢坯加热及设备控制”和“轧钢设备操作与维护”等。所以结合这些课程中知识,是可以做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的。该课程设计是学生学习完有关板带材轧制工艺理论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独立性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尝试在给定条件下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中厚板、热带或冷带轧制工艺制度的制订,通过训练使学生较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并培养获得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和拓展知识面,使之得到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为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设计奠定基础。该课程设计基本要求是学生在指导老师下达的设计任务书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确定板带钢轧制方式,初步拟定轧制道次及道次变形量,通过运用所学相关理论知识对拟定的压下制度进行计算与校验,其间涉及板带钢轧制温度制度、速度制度、张力制度与辊型制度等的制订,并最终完善板带钢压下制度的修正与制订。压下制度即压下规程或轧制规程,是板带钢轧制工艺制度的制订的核心内容。其中压下制度必然影响到速度制度、温度制度和张力制度,而压下制度与辊型制度决定着板带轧制时的辊缝大小和形状。压下制度的内容包括轧制方式(中厚板生产)、轧制道次数、道次压下量(率)等。速度制度的内容包括主电机传动方式、各道次轧制时的咬入(穿带)速度、抛出(甩尾)速度、稳定轧制速度(或最大转速)等。张力制度针对冷轧带钢生产,其内容包括连轧机机架间张力、开卷(卷取)机与轧机间的张力的确定。辊型制度的内容包括板带轧机机整个辊系总的辊型值大小的确定、辊型值的分配,轧辊辊型曲线的选择、换辊制度及新型板形轧机(如CVC轧机)辊型曲线的确定等。板带钢轧制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是由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具体内容应包括课程设计题目、设计方案、内容及要求、设计参数、设计标准、实施进度与参考文献等。综上所述,经过三大方面的努力,希望材料专业《板带钢轧钢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有突破性成果,进一步可以推广到本专业的其他课程,甚至整个学院,乃至所有的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13日第7版.

[2]王捷,杨永明,乐建盛.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4):135-138.

第2篇

关键词 汽车性能检测;教学改革;岗位胜任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127-02

1 引言

汽车性能检测课程是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对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总结和综合运用课程,也是学生在进入汽车维修工作相关岗位前的技能练手课程。然而该课程在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已不能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学习效果欠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降。为了使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更好地进行实际工作岗位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实际的工作岗位能力训练,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岗位的无缝连接,本课程引入了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项目设置、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使课程教学更接近企业生产实际,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能胜任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教学项目设置

胜任力是指和绩效指标存在因果关系的个人潜在特征,它能够可靠有效地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胜任力模型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具备的一系列不同胜任力要素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与传统基于工作项目的课程设置不同,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课程设置依照胜任力模型的要求,对学生承担特定职位所需的关键胜任力进行分析,确定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教学项目设置。

根据行业调查,汽车性能检测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应具备以下胜任力要素。

1)专业知识:掌握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一般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问题。

2)工作技能:具备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常规检测维修工具的使用能力;能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能进行一般的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3)综合能力:具备一定的搜集与运用相关资料的能力;能够准确描述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基本概念、技能方法等;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人员与时间分配;有一定的工作成果并能对成果进行展示的能力。

4)价值观和态度: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端正的态度,能自信地表现自己的成果及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

通过以上胜任力要素分析,得到汽车维修服务企业核心能力和汽车维修岗位职业能力关系如表1所示。

结合生产实际,从该课程胜任力要素出发,通过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与分解、课程知识能力整合与工作岗位模拟,确定了该课程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项目设置。

1)汽车检测工具的使用与故障分析方法:通过对常用汽车检测工具的使用培训与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思路分析,进一步熟练掌握汽车常用检测工具的使用,加深对汽车检测诊断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强对汽车检测诊断基本原理的应用。

2)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通过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典型故障模拟,要求学生能利用工具和基本诊断原理,快速、准确地检测与诊断发动机故障,并实施修复。在故障检测与诊断中要充分体现团队协作精神。

①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诊断与排除;

②发动机怠速不良故障诊断与排除;

③发动机加速不良故障诊断与排除;

④发动机异响故障诊断与排除;

⑤汽车ABS故障诊断与排除;

⑥汽车自动变速器不能升档故障诊断与排除;

⑦汽车行驶跑偏故障诊断与排除;

⑧汽车制动不良故障诊断与排除;

⑨汽车排放超标故障诊断与排除;

⑩汽车空调不制冷故障诊断与排除。

3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教学要打破原有的“讲听练”的实训教学模式,应结合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特征,结合胜任力要素,运用能积极提升岗位胜任力的教学方法。

1)模拟真实职业岗位环境。在确定了该课程的教学项目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与实践,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营造良好的职业岗位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做与学。

3)模拟角色仿真表演。教师围绕某一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立直观、真实的现场状况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模拟企业的操作现场,仿真企业实际运行过程,通过实施周密的过程控制以达到教学目的。该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难以安排实习任务的实践过程,利用仿真设施进行教学与操作训练,且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由模仿到逐步创新的路子。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担任好导演或场外指导的角色,而不总是当裁判员。在教学中,教学前期设置好真实故障并不能泄露,各组学生可以交换模拟不同的角色,如客户、接待、维修、配件、检验等岗位。

3)将讨论、示范、启发等教学方法用于学生完成某学习项目的计划和决策,使学生的主动性增强,集思广益,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学习并进行探索创新,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其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增强教学效果。

4)成果展示法。在小组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后,小组推荐其中一个或几个成员把自己的作品在班级里进行展示,如检测过程、排除故障的思路及结果等。学生展示完毕,教师和学生要给予掌声鼓励,以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同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对他们的展示进行适当的评价。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只要展示者能面对同学,就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岗位胜任力要求了。

4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教学评价机制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汽车性能检测课程教学评价不仅要求学生得到较为理想的技能训练结果,而且更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胜任力要素的考评,从而综合评价教学和学习成果。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汽车性能检测课程教学评价,可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个方面共8个指标。

1)过程考核:在教学过程及操作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重点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反应能力、操作技能、团队合作、身心素质等各方面考核。

2)结果考核:在成果展示阶段重点考核的内容,可以反映学生对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率,结论是否正确等。

汽车维修岗位胜任力考核指标如表2所示。

5 总结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汽车性能检测课程教学改革,主要通过课程对应岗位分析,确定课程培养的胜任力要素,模拟生产实际岗位,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使课程教学更接近企业生产实际,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能胜任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心美,赵桂茹.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169-172.

第3篇

关键词: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改革;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03-02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的岗位能力要求而设置。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运用仪器设备对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性能检测等专业能力,并形成一定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一、《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相脱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较为模糊,人才培养质量与实际需求间的差距较大。

(二)教学内容有待优化。一方面,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缺乏对新技术的跟进和吸收;另一方面,课程作为独立的知识体系存在,偏重于理论的介绍和分析,没有按照职业岗位的技能需要整合,对实际操作的指导作用不够突出。

(三)教学条件不够完善。主要体现为实训教学场地不足、实训教学设备配置不尽合理、教学团队建设不到位等。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待改进。当前教学主要以讲授法为主,以板书和多媒体辅助手段展开,缺乏对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手段的研究和借鉴,也缺少对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导致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不佳。

二、《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进

(一)确立教学目标

通过调研,确定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的常见工作任务,对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归纳总结,确立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电控系统各元件的作用、工作原理和特性;了解常用的检测诊断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知道发动机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正确的故障诊断流程和检测诊断方法。

2、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能评定车辆技术状况;能制定维修计划;能熟练使用检测诊断仪器设备,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和修复;能对维修后的发动机进行技术检验。

(2)方法能力。能利用各种资源查找所需信息并合理使用,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不断积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总结规律的归纳总结能力;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3、素质目标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处理生产废料。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大纲的确立

1、以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出发点,设置课程内容

为使教学更贴近工作实际,强调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借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和建设方法。将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解,确定本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和开发。课程内容充分融入国家标准、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和维修手册,强化了检修操作技能训练,以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以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学习情境和学习单元

学习情境和学习单元是对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共为《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和21个学习单元,并针对每个学习单元的任务工作量分配课时。每个学习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载体,在学习相关知识之后展开技能操作。

3、遵循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在设计了学习情境和学习单元之后,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与难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零部件到系统”的规则,序化教学内容,对学习情境排序。

(三)教学条件建设

注重教学团队建设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建设。如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形成“双师结构”;激励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提升“双师素质”。

建设专用实训室,实训实空间结构模拟真实工作现场的职业工作情境。实训室配置教学整车、试验台架、举升设备、故障诊断仪、尾气分析仪等仪器设备和专用工具。在实训室中设置教学区、讨论区和操作训练区,融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于一体。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完成轮岗实习、顶岗实习和综合技能的训练。校外实习由学校的专任教师带队,企业配备兼职指导教师共同授课,实行学院和企业双重管理,可以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实践

1、学情分析

高职学生的整体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相对形象思维较弱,基础知识储备不够扎实,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探究和好奇。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重学生参与度高、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学生个体之间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甚至学习目标定位的差异较大。因此,在授课中需考虑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就要灵活采用教学方法,考虑使用分层教学、个别指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

第4篇

关键词:高职;化工;实训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场所,学生在校期间在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通过相关实践课程的训练来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同时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和要求来看,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岗位职业技能,实践课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培训的主要对象的层次定位在将来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生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实验实训基地能够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两方面的实践环境,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通过职业规范化训练,促使学生在实训期间便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进行职业道德和企业素质培养。另外的功能就是开展专业技术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并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逐步发展为抚顺乃至周边城市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一、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

二、化工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特点

实训基地要不断充实与改进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操作训练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设置。实训过程上要具有专业基本技术技能应用的真实性。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路线。在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综合性。通过实训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承担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并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

三、建设基本结构

1.基础类实训基地是化工类的各个专业都离不开的化工基本知识检验、基本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形成的地方。

2.理化检测是培养学员如何应用各种常规的基本技术手段(如化学分析、电分析、光谱分析等),对化学品、油品以及表面活性剂、涂料、粘结剂、化妆品、洗涤剂进行各种物理化学性能的检验。建设油品、化工产品、精细化工产品等的理化检测实训中心。

3.典型化工实训装置及小型化工工艺类工业生产装置,供教学实践和小规模生产使用,操作过程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石油化工属于高度自动化、技术密集型工业企业。基于此,学生在石油化工企业实习时常遇到无法进行具体操作、得不到开停车和事故处理的机会。(4)石油化工仿真教学是运用实物、半实物或全数字化动态模型,深层次地揭示教学内容的新方法,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高级阶段。石油化工生产现场操作与化工仿真技术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生产实习效果,解决长期以来生产实践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将理论知识、工艺过程、操作控制能力和计算机的运用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发挥学员的主动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设培训过程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石油化工仿真实验中心。

四、化工技术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

1.化工基本职业技能的培训

通过培训使化工专业学生具备本行业岗位基本技能,提升知识和技能, 职业培训的内容是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实现职业培训的目的,职业培训的内容是相关岗位或工种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产品的质量检测分析

分析检验实训主要由“有机化工产品检验室”、“无机化工产品检验室”、“冶金与建筑材料检验室”、“药物检验室”、“环境分析监测室”、“农产品及深加工产品检验室”和“电子天平室”7个实训室构成。学生应能掌握常规检验分析仪器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常见化学样品的分析,掌握相关产品质量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技术,具有综合分析和编写综合报告的能力等。同时,毕业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工业分析、环境监测、矿石品位检验、重要材料理化分析与检验,检测仪器要定期鉴定、定期保养、定期校验,并确保实验室所有设备和计量器具均可量值溯源。对采用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实验室则需要科学地进行分析,评价它是否与检测项目相适应,是否为最新的有效版本,实验室要动态跟踪相应标准的更新,及时对其进行研究确定。

3. 化工工艺类和单元操作技能实训

实训车间的布置除了有黑板、投影、台凳等,还应该按照生产车间的模式布置,如管廊管架、冷却水的循环利用,操作空间的预留、工具的摆放要求、逃生通道、消防设施等,墙面上挂放装置图片、工艺流程图、操作规程、危险标识等尽量贴近真实的职业环境。在有限的条件下,选择有代表性的操作进行实训,如阀门、管件的安装、应用,离心泵的操作、切换,换热器的操作等。

5.计算机仿真实训

计算机仿真实训在化工生产过程实训中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学员仿真系统的构建是按照实际工程而设计的, 因此在该系统上的操作十分接近实际情况, 学员通过该系统的训练,能够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系统运行状况联系起来,模拟操作各系统运行检故排障。仿真系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学习和实训平台, 完全没有心理负担, 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获得知识和技能。 弥补了现场实习只能看不能动的不足。由于没有安全问题的顾虑, 可允许学员对部件、工具等进行仿真随意性凋节。 通过指导教师实训现场循循善诱, 让学员完全进入角色, 直接接触感性知识来强化形象思维, 使学员把不合理的随意调节转化为从中总结经验的手段, 从而给予了学员个性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思维,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 由于实训系统可以由电脑直接进行成绩评定,不会受到教师的主观色彩的干扰, 因而更能体现教学的公平性。

实训基地除了完成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外,还可扩大培训项目,可以面向社会上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扩大培训对象的范围。建立合适的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各种仪器设备,为教师提供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实验平台。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强化专业基础课学习和实训

        在讲授《电工技术与技能》、《电子技术与技能》时,我针对学生的基础实际,补充初中电学的相关知识,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技能实训时,选取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日光灯、万用表、智能稳压充电器、收音机等项目,使学生掌握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和判别,理解放大、整流、滤波、稳压等电路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装配和焊接工艺,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熟悉基本电路的检修方法,为彩电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重视彩电原理学习和技能培训

        彩电原理抽象复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我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实物投影技术、虚拟实验室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分析透彻课本上的各种机型电路组成与信号流程,让彩电原理变得深入浅出,直观形象,通俗易懂。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优化了教学过程,拓宽了知识面,激活了创新思维。

为深化原理学习,提高技能水平,我重点做了两方面工作:

1、进行关键点测试和故障模拟,为检修铺路。

        为进一步熟悉彩色电视机的基本结构、原理,掌握专用元器件的检测及维修方法,我们利用现有实训设备,每学完一章理论就进行相应电路的测试与故障模拟。这样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彩电原理及故障现象认识,还能培养他们熟练使用维修工具的能力,做好维修数据的积累,为检修实训奠定基础。

        2、检修实训,提高排除彩电故障点的精确率。

        在电视机的排故障实习过程中,我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即先让学生熟悉电视机中某一模块的工作原理,再进行故障排除的分析与指导,然后进行排故障练习,最后根据检修过程写出实习报告。 

        (1)筹备有序,提高实训设备利用率。

        农村职业学校教育资金短缺,设备落后,现有的实习条件很难保证每人一台实训彩电。为此,实训前我都要统筹安排:即给每台彩电编号,设不同故障点,小组合作人人动手,采用排故障练习与写实习报告相结合的方法,即在规定的时间里每找到一个故障点,必须马上写出实习报告,经实习教师检查验收并打分后,再安排下一个故障机的检修。另外为保证故障机的利用率,检修过程中要求只查不排,凡是思路不清的不允许上机实习。 

有竞争就有动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上机实习积极踊跃。

        (2)检修指导,确保实训的高效性。

        电视机维修是通过分析、判断、检测等方法确认电视机故障产生的原因。我设置故障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先单元后整机、从明显到隐蔽的原则,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检测,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力求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理出检修思路,找出故障原因,做好检修记录。每当学生修好一台故障机后,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一种成就感,我与学生共享这胜利果实的时候,都要求学生及时反思,总结检修过程,找出检修规律性,撰写有价值的检修报告和小论文。这样学生就会进一步理清了检修思路,强化了检修印象,提高了学生的维修技能。

        (3)及时总结,巩固实训效果。

        在实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批改实训报告,做到因材施教,重视课堂小结:对正确、有创造性的检修思路,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错误和不完善的检修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思维的障碍和所学知识的缺陷,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通过实习报告的反馈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改进的方向,加深学生彼此了解。同时我还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引导。这种集中与个别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分析故障、排除故障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维修技术的兴趣。

        (4)引导学生多途径学习和查找资料。

        现在科技日新月异,电视机的性能和高新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品牌多,机型多,更新换代日趋频繁,利用相关的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资料进行学习检修已成趋势。为此,我常常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多途径学习和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排除疑难故障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培训比赛,强化教师专业技能

        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能不断地跟踪新技术、新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主动学习,勤维修多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和比赛。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我将平时维修更换下来的组件贴上标签并归类,标明故障现象和检修过程,然后结合所学内容,把我的维修经验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听课时有亲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四、课外辅导,锻炼学生独立维修能力

第6篇

在实际智能楼宇管理岗位从业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学习与培训,更没有从业资质,造成楼宇智能设备没有专门人才管理使用,在老化、故障等情况发生后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造成设备系统功能缺失。同时因为管理者水平有限无法使设备的全部性能充分发挥,更无法使各系统间配合工作达到功能扩展的效果。鉴于这些实际情况,大型办公楼、商业综合体、大规模小区等楼宇智能化设备大规模使用单位对专业的楼宇智能系统管理人员的用人需求日益增大,但是没有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对这一就业缺口进行填充。

作为工作在智能楼宇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训条件有较深的了解。现有的实训方式、设备只能让学生对某种智能系统的安装、调试等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但对系统的工作原理、兼容性、扩展性、关联性等在实际管理岗位中要求的技能无法进行训练。为了让人才培养不与社会需求脱节,让学生所学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设计一种可以将多种楼宇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开放式设计的综合性楼宇智能控制系统实训平台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

一、设计总体思想

在进行智能楼宇综合控制实训平台设计时,要打破原有智能楼宇实训系统只进行单一系统施工训练的模式,使学生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对系统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有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同时经过实训可以获得对各系统之间进行功能重组、结合使用、二次开发设计等实际工作岗位中需要的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智能楼宇实训系统,本系统增加了由MCGS组态软件开发的智能楼宇实训系统的主监控界面平台。可以将安装调试好的楼宇智能系统的工作状态、运行过程在界面上直观的观察,并且可以由界面对装调好的楼宇智能系统进行控制,实现设备系统的平台化管理。

本系统可以对学生的系统装调施工结果进行检测,将各工作点的运行状态显示到主管理控制界面上,通过界面检测完成对学生施工过程的检查,提高实训效率。学生可以通过对平台的使用更深刻的理解每一个施工环节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加深对系统工作原理的认识。在实训后期可以利用智能控制界面独立编程开发控制平台实现多智能楼宇控制系统的统一管理与功能结合,使学生具备综合楼宇控制系统的装调、检修、升级、功能扩展、智能化开发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系统设计方案

1.模拟建筑环境搭建

智能楼宇综合控制实训平台设计的前提条件,必须先搭建实际工作环境中最基础的建筑模型。原有实训系统往往只搭建了模拟墙体没有对其进行功能区域的划分,本系统为了符合实际工作环境,将模拟建筑群划分为了模拟小区、模拟办公楼、模拟管理中心室等符合实际使用环境的功能区域如图1所示。

图1 模拟建筑环境

2.智能楼宇基础控制系统设备组成

为了使系统的实用性更强,在模拟建筑内集成了楼宇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安防系统、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消防系统。学生可根据需要在模拟建筑物内对每一系统进行任意定位、安装、连接、调试、设置、检修等实训项目,达到知识、能力的综合培养。具体配置情况如下表。

3.智能楼宇实训系统主监控平台构建

相比原有的智能楼宇实训设备系统,本文设计的基于MCGS组态技术的智能楼宇综合控制实训平台增加了一个主监控平台,由PC机、PLC、MCGS组态界面构成。其功能为对本实训系统内所有智能楼宇设备进行集中监管,对每个设备的工作情况、启/停控制、报警信息等进行直观的监测与控制,使学生在使用本系统进行实训时可以得到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的训练。

(1)MCGS简介

MCGS (Monitor and Control Generated System,通用监控系统)是一套用于快速构造和生成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组态软件,它能够在基于Microsoft(各种32位Windows平台上)运行,通过对现场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动画显示、报警处理、流程控制、实时曲线、历史曲线和报表输出等多种方式向用户提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案,它充分利用了Windows图形功能完备、界面一致性好、易学易用的特点,比以往使用专用机开发的工业控制系统更具有通用性,在自动化领域有着更广泛的应用。

(2)PLC选型

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7-200PPI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可通过增加外接模块进行功能扩展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其硬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PLC模块排列

S7—200可编程控制器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可编程控制器。它工作可靠,功能强,存储容量大,编程方便,输出端可直接驱动2A的继电器或接触器的线圈,抗干扰能力强。S7-200系列小型PLC(Micro PLC)可应用于各种自动化系统。紧凑的结构、低廉的成本、功能强大的指令集使得S7—200 PLC成为各种小型控制任务理想的解决方案。

(3) 综合控制平台搭建方案

在楼宇智能化控制领域,无论是门禁系统、安防系统、消防系统还是照明系统其报警、运行状态都是依靠常开、常闭触点的状态改变进行体现的,而PLC控制器的输入/输出信号与之完全吻合,可以直接接入,并且PLC的输入/输出信号可根据需求在不同种类的电源间进行任意选择,适合各种智能楼宇控制系统设备的通信需求,不需要考虑接口转换问题。MCGS界面可以对PLC设备进行组态管理,将PLC输入/输出点的状态通过动画界面直观的反映出来并且可以用鼠标对界面内的设备进行点击操作,达到对PLC设备连接的智能楼宇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控制。

平台的具体连接方式采用对每个楼宇智能控制系统设备与PLC输入/输出点之间进行“拉手”连接。示意图如下:

图3 控制平台系统构成示意图

三、实训内容设计

本系统可以让学生进行由浅及深、由单一到综合、由规范到灵活的阶段性实训。具体实训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基础技能强化阶段

在本阶段需要让学生对所学的楼宇智能系统的结构、组成、安装、连接调试、检修、使用等基础技能进行熟练,结合本平台可在本阶段为学生开展以下实训项目:

(1)门禁系统的装调、检修、使用

(2)安防系统的装调、检修、功能测试、性能设置

(3)视频监控系统的定位、选型、校准、接口制作、矫线、设置、操作、管理等实训

(4)消防系统的走线、定位、编码、联动编程、检修、操作管理等实训

学生在每项实训任务完成施工后都可通过系统集中管理平台对每套系统的运行工作情况进行检测,直观的看到自己施工的每个设备的工作情况,找到问题,反思操作步骤,加深对系统原理的认识。

2.知识扩展阶段

在本阶段学生已经对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有了较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对各系统的运行逻辑关系进行修改,通过对MCGS组态界面的简单编程与外部连接线路的简单修改完成给定任务要求。

3.综合应用设计开发阶段

在本阶段学生已经对各系统的灵活应用能力得到了一定锻炼,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具备对楼宇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主控制平台对连接到主控平台的所有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将所有的报警信息、运行情况、工作状态等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根据教师设计的不同复杂方案进行编程设计,使多系统间配合完成任务要求。

第7篇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PassatB5;原厂维修手册;实训教学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目前主要采用基于能力本位的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授课程项目内容与工作实际相差较远;另一方面,不同学校不同的教师所教授的操作内容与标准也是各有不同。对此,需要有一个统一且符合工作实际的标准参照来设计课程内容[1]。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本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构建于《机械识图》、《机械基础》、《汽车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方面的维修工作,保证汽车正常运转性能来满足客户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与客户、同事沟通的能力,养成安全质量、环保意识,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2]。

课程的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时间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课程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技术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面向实际工作岗位来组织课程项目和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2.课程改革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模式按步骤来实施。其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汽车维修技术人才所必须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维修基础知识及有关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教研室对汽车服务与维修行业的调查,目前企业真正所需要的是能够遵照行业规定的操作标准、具备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潜心专研技术、对车辆各大系统较为熟悉的工科人才。其中,规定的操作标准,即是各大品牌车型原厂维修手册中所规定的内容。本课程是本专业人才培养初级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操作习惯的养成、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培养学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时,以原厂的维修手册作为项目化教学的参照标准,有利于学生职业规范的养成,对学生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好的效果。

汽车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汽车的最新技术目前都是在厂家手里。如何使得学生具有和行业新技术接轨的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对此,本文将原来的课程以老旧的理论、结构分析为主,转变为以维修、检测等实用技能为主,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在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以"汽车发动机维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引领,按"原厂维修手册规定的作业流程"对工作过程进行任务开发的改革设计理念。

3.课程改革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学做结合",掌握从事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善于沟通、团结合作的职业品质,具备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成为发动机维护与检修的高技能人才。

针对以上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基于PassatB5轿车原厂维修手册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传统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主要按照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这两大机构五大系统进行教学[3],理论性较强,涉及的操作技能教学相对陈旧。

本文根据PassatB5 ANQ发动机的原厂维修手册的主要内容:"①发动机检测维修性能参数、②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③气缸盖及配气机构的维修、④冷却系统的维修、⑤系统的维修、⑥汽油供给系统的维修、⑦发动机的拆卸与安装、⑧发动机的常见故障与检测"对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教学重新进行设计。ANQ发动机实物作为教学载体,让学生们习得发动机相关知识的同时,掌握符合行业企业规范发动机检测与维修相关技能。

在课程教授时,以ANQ发动机为工作对象,边拆解边学习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相关知识。一方面学生看着实物学习理论,提升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理论的记忆。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原厂维修手册对发动机进行拆装维修的实训,利于学生掌握符合行业企业规范的操作技能。

4.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汽车发动机原厂的维修手册对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任务设计具有以下两点意义:

1.基于PassatB5 ANQ发动机原厂维修手册的项目化课程任务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车辆检修的初始阶段既采用汽车厂家的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习惯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维修手册规范所学的操作技能,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可以做到o缝对接,与工作实际接轨。

2.此作为统一的课程标准,使不同的授课教师能有一个统一的项目化教学标准,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高水平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瑞新. 基于行业标准的民航维修实训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06):148-149.

[2]黄艳玲 吴兴敏 李晗.《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3):51-53.

[3]赵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 2010 (02):50-52.

作者简介:

沈夏威,男(1987 .7--),汉族,浙江湖州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

第8篇

所谓四阶段教学法,就是指将教学过程分为4个阶段进行教学,这4个阶段分别是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结。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电力拖动课程中单相电容式异步电动机的检测为例,谈谈四阶段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一、第一阶段: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教师的行为为主,应包括教师在课程知识内容上的准备、对教学对象情况的掌握及相关教具和设备的准备等。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或通过说明所学内容的意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划定教学内容,讲清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第二步:运用教学课件、视频资料等进行讲解和演示,引入新课——单相电容式异步电动机的检测。第三步:检查每个工位上的工具、仪表、电源的情况,强调安全操作规程。

二、第二阶段:教师示范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行为仍占主导地位,教师示范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或加深理解,而且要让学生知道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一次性示范完成整个操作流程,然后分段、分步骤示范,在示范的同时,加以生动的说明,让学生明确“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眼、耳、脑并用。教师的示范要熟练准确、速度适中、突出重点。

以单相电容式异步电动机的检测的讲授为例,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步骤如下。

1.通电前的检测

(1)电机灵活性检查,检查装配坚固件情况是否良好、转子转动是否灵活等。

(2)电机绝缘电阻的测量,绕组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

(3)电机绕组阻值的测量,同时确定公共端、主绕组端、副绕组端,分别测量电阻R蓝红、R蓝黄、R黄红,记录三个不同的阻值。可知,蓝红接线端为主绕组,蓝黄接线端为副绕组,蓝色端子为公共端。

(4)电容的检测。

2.通电电动机的检测

(1)按电路图进行接线通电检测,接线方法为副绕组串联电容器,再与主绕组并联接入电流中。

(2)测量电动机的空载电流,判定电机的性能,空载电流应约为额定电流的30%。

(3)观察电机转向。教师边讲边示范操作过程,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与技巧,教师要做到步骤清晰、动作准确、操作规范。

三、第三阶段:学生模仿

这一阶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起监督和指导作用。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操作步骤的难易程度,采用学生独立模仿和先分组观摩、后独立模仿(分组讨论式)两种教学组织方式。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意与前一阶段的接续,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前后跟进,及时地将讲、听、看、做、记有机结合,建立立体式教学,学生按老师演示的操作步骤操作并作记录,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观察,随时指导,纠正错误的操作。

四、第四阶段:练结

在上一阶段模仿的基础上,学生开展进一步的练习,或独立操作,或采用小组的形式。不论采取哪种形式,学生必须对每个过程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形成结论。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判断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指正、表扬和鼓励,最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检查验收学生装好的电机。

第二步:学生展示、介绍检测过程及原理分析,教师全面总结学生操作练习的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做好学生操作的情况记录。

第三步:填写实训教学日志。

第四步:布置习题,撰写实训报告。

第五步:整理工作台,清理工具,清扫工作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