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有线通信论文

有线通信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6 18:39: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有线通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有线通信论文

第1篇

VxWorks操作系统以高实时性和稳定性在现阶段被广泛地应用于通信和军事领域,但是由于界面开发的复杂性,开发人员一般通过上位机软件来进行设备的配置和系统状态的获取。本文通过GoAhead WebServer的VxWorks嵌入,使用户通过网页与设备进行友好交互。

【关键词】VxWorks GoAhead WebServer 嵌入式

有线通信设备是用于远距离传输的通信设备,不具有人机交互界面。实现有线通信设备的配置只能通过pc进行。传统配置方法是采用基于pc的上位机软件通过网口或者串口来进行。此方法虽然能满足配置需求,但是存在开发、调试周期长,不便于用户安装等不足。针对MPC860以及VxWorks操作系统的特点,在系统中嵌入GoAhead WebServer,可以在web浏览器中实现有线通信设备参数配置以及设备状态的获取。

1 问题的提出及分析

有线通信设备处理器采用飞思卡尔出品的MPC860。MPC860采用双核结构,由控制模块和通信处理模块组成。MPC860同时带有多个串行通信控制器、以太网控制器,支持多种通信协议,故主要用于通信领域。操作系统采用VxWorks。该系统是美国风河公司出品的嵌入式硬实时操作系统。该系统因为具有高实时性,高性能,内核容易裁剪被应用在通信、军事、航空、航天等对实时性要求特别高的的行业中。

现阶段流行的WebServer软件主要有:BOA,Thttpd,MIni_httpd, GoAhead,httpd等,但是可以满足要求且便于开发只有GoAhead是最佳的选择。

GoAhead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支持多种嵌入式操作系统;

(2)支持ASP及JavaScript;

(3) 支持标准的CGI以及GoForm;

(4)反应迅速,最快请求处理速度可超过65p/s;

(5) 支持SSL及用户管理。

Asp,CGI是GoAhead提供的人机交互的两种方法。它们本质上是在设备端与系统内的某个C函数绑定在一起。Asp主要用来生成显示在web页面中的动态数据,CGI则用来处理响应用户输入来更新系统设置参数或者执行用户设置的指令。开发者在GoAhead一般使用GoForms来处理web页面中表单提供的内容。GoForm与传统的CGI方法不尽相同。GoForm不是为每个web连接都创建一个新的进程,而是通过与GoAhead服务器共享地址空间直接访问请求上下文。GoForm可以自动解析和访问用户传递的数据。

GoAhead内核支持使用SSL进行数据加密和认证,支持摘要认证机制。同时用户管理功能允许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

2 GoAhead的VxWorks嵌入过程

GoAhead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因此基于VxWorks的应用也比较简单。我们可以在tornado 底下建一个GoAhead的库文件便于我们的链接调用。首先要建一个download类型的工程,选择工程管理目录下Builds选项卡,右键选择Buid模式中的properties,在rules选项里选输出格式archive,这样就可以生成需要的库文件。我们接下来在工程目录下添加从官方下载的GoAhead源文件:asp.c、websuemf.c 等。此外我们还要编写main.c文件为用户提供使用接口。我们还需在系统宏定义选项卡里加上对GoAhead系统定义。具体内容为:

-D WEBS -D UEMF -D VXWORKS -D OS="VXWORKS" -D USER_MANAGEMENT_SUPPORT -D DIGEST_ACCESS_SUPPORT。编译、链接,default文件夹下会出现生成的*.a的库文件。设备使用的VxWorks工程中加载此库文件,即可将GoAhead模块编译进映像。最后在主函数中通过taskSpawn 初始化GoAhead任务的主函数websvxmain即可实现WebServer随设备启动。

3 Web网页设计

3.1 系统状态显示

GoAhead支持ASP动态网页。内容可以采用嵌入式JavaScript来进行设计。如果在创建动态网页的过程中要生成动态页面,首先要生成扩展名为asp的web文件,此文件是显示系统动态信息的主文件;然后在此文件中需要嵌入应用函数aa()的地方使用(假定aa()函数是web文件中显示系统动态信息);再把aa()函数注册到main.c文件中的initWebs()函数中:websAspDefine(T("aa"), bb)(假定bb()函数是我们VxWorks系统内部的函数,同样用于动态显示系统信息)。在执行web文件过程中,当出现aa()时系统就会调用bb()来生成新的显示信息反馈到页面中。必须注意bb()函数的格式:int bb(int ejid, webs_t wp, int argc, chart_t **argv); ejid参数作为JavaScript解释器句柄,用来调用JavaScript相关函数。wp参数作为浏览器连接的句柄,用来调用GoAhead服务器函数,前面这两个参数不能改动。argc和argv包含传递给asp过程的实参个数和内容。

3.2 配置系统参数

GoAhead使用GoForm来进行用户配置信息的传递。在使用时需要在web文件中加上表单: 其中cc为GoAhead的注册函数。当用户提交form时会自动调用cc对应的系统函数并将用户的配置参数传递进函数,来达到交互的目的。

4 加载web文件到VxWorks系统

为了能够使用户直接在web浏览器中进行系统状态的读取和系统参数的配置,在使用之前应将先前制作的web文件加载到系统。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4.1 将文件拷贝到文件系统

VxWorks支持tffs文件系统,我们可以在文件系统中建立一个web文件的专属文件夹。通过ftp工具将我们设计的web文件system.asp下载进("/tffs0/web")。设置文件的根目录#define ROOT_DIR T("/tffs0/webs"),设置缺省主页websSetDefaultPage (T("system.asp"));通过web浏览器键入 http:// 192.168. 200. 36 就可以访问到system.asp 文件(设定有线通信设备默认地址为192.168.200.36)。

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实时地将web下载进文件系统并进行访问,适用于调试及生产阶段。

4.2 生成rom网页

GoAhead支持Rom网页设计,并且专门为用户的web文件压缩进数组写了一个文件合并程序。我们要先进入源代码文件夹WIN下编译webcomp.dsp生成webcomp.exe;然后将所用到的web文件和生成的webcomp.exe文件放到同一文件夹下;制作filelist.txt文件,将用户所用到的网页文件名以文本方式罗列如下:

System.asp

about.htm

Help.htm

每个文件扩展名只能以回车键结束。在windows系统中打开命令行,在其中输入:webcomp.exe n filelist.txt > webrom.c 然后会生成所用到的web文件的固化数组文件webrom.c(n 为网页文件的个数);然后将源文件中的同名文件替换即可;再编译WIN文件夹下的webs.dsp可以生成windows系统下使用的webserver。通过运行这个可执行文件来测试我们生成数组文件是否可用。测试完成后我们还要进行头文件Header.h的修改来支持rom网页,即加上#define WEBS_PAGE_ROM。在tornado下编译即可得到所需要的VxWorks映像文件。此映像文件包含网页内容,不需要文件系统的支持。下载到有线通信设备,同样通过web浏览器键入 http://192.168.200.36就可以访问到system.asp 文件。

采用此种方法不必局限于文件系统的限制,而且所占空间远远小于使用文件系统,但是缺点是下载、编译web文件麻烦,适用于生产阶段以及没有文件系统的设备。

参考文献

[1]Rover2.GoAhead websever 移植小结[EB/OL].http://.cn,2005-10.

[3]GoAhead Overview[DB/OL].http:///products/webserver/default.aspx.

[3]刘妮.基于VxWorks和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远程实时控制的实现[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2.

作者单位

第2篇

[论文摘要] 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二滩公司一个在建和一个在运行的水电站通信组网方式,并对各水电站到该公司电站运行集控中心的通信方式进行了构想,也对建立通信网管网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对水电站通信组网方式的合理性及经济性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1.引言

我国的(大型)水电站一般都地处高山峡谷,河床狭窄,两岸山体地势陡峭。自然地理条件十分恶劣。而根据地形条件和枢纽布置需要,地下厂房引水发电系统设在山体内,主厂房及相应的机电设备基本布置在地下洞室内。而根据工程需要,交通及相关隧道和洞室里程数在数十公里到一百多公里。不管是是建设期还是在运行期,水电站对通信的需求大且重要。而且水电站的站址一般都远离通信发达的地市级城市,建站前的通信并极不发达,甚至是通信的盲区。这就要求通信网在建设时应根据现场的实际需求组建良好网络架构,在保证通信畅通的前提下,节约投资,同时又能兼顾电站运行时的大部分通信,而在电站运行前,只需建设部分生产通信即可。下面就二滩水电开发公司在建的锦屏水电站和在运行的二滩电站的通信组网方式进行介绍,探讨水电站通信组网方式的合理性,希望能为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的通信组网方式提供相关借鉴。

2.水电站建设期通信组网方式

这部分主要介绍是锦屏水电站通信组网方式。

2.1合理引进社会通信资源组建从施工区到通信相对发达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干线传输网并建设场内无线通信网络和有线通信网络

锦屏电站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和木里县境内,施工场地分散,施工前期距西昌市公路里程约200km,在建站前交通极不发达,周围无可利用的公网通信,建设者们根据这一条件,与凉山州所有社会通信资源提供者(电信公网运营商)进行了洽谈,很多电信公网运营商因前期施工艰难、运行时维护困难、投资巨大且回收无把握而退却,只有两家(一家从事无线通信,一家从事有线通信)愿意,并与业主方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两家基本上各司其职、互不干涉,不产生不良竞争,工作的重心基本上只需放在网络的运行维护上,对提高网络的质量、保证通信畅通有很大的好处。

有线通信网络是负责传统的PSTN和IP网络系统,能解决固定语音通信、传真和因特网等的需求,主要满足各露天营区人员聚居的地方。

而无线通信,主要是移动通信。随着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加之施工现场场地分散,对外专用交通公路的里程很长,且公路也没有移动信号覆盖,故在施工区域和对外专用交通公路移动信号的覆盖方案基本是这样的:在露天区域,采用的是宏小区基站,采用定向天线或全向天线,这样移动信号覆盖的区域相对比较广,对有山峰阻挡部分山沟无移动信号的作业区,可采取在山峰合适的地方加装同频或移频转发附近基站信号的装置,满足生产现场的需要;在主要交通隧道和主要洞室,则采用一体化基站或直放站,采用定向天线,基站方式一般能覆盖5公里,直放站能覆盖1公里多一点,这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决定;而对于正在开挖的重要洞室,因作业现场环境特别恶劣,可能会有强岩爆、塌方、地面涌水等安全隐患存在,因而在掌子面作业现场,保障通信畅通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覆盖,而在该洞室的其它段,因对通信的需求不是很强烈,为节约投资,可以不考虑覆盖,这就可以采用根据作业面的改变而搬移直放站或一体化基站的办法来解决作业现场对通信的需求。

2.2 依托高等级电压输电线路的OPGW(地线复合光缆)建设干线传输线路

这种输电线路主要是110KV电力线路,指的是从地市级电网的某个变电站到施工区域的某个变电站,在电站建设期,为施工现场提供电源,而在电站运行期,是需要作为电站的备用电源而永久留下来的,这趟线路是需要业主投资,业主可以与地市电业局共用OPGW的纤芯,OPGW这种光缆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很高,故障率极低,基本不需维护。锦屏工地对外OPGW光缆从建成到现在还没出现过中断的问题。考虑地市级电网通信需求和业主自己通信的需求,一般建议使用16芯的OPGW。其中业主使用的部分,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提供给进入施工区电信公网运营商作为备用路由。这是因为从通信相对发达的地方到电站施工现场,这些区域经常发生泥石流、塌方、飞石等,往往这些事故发生时,运营商通信光缆经常被砸断,并且一般是几处同时被砸断,经常造成施工现场与外部通信中断,少则几小时,多则几天才能抢通。如果业主能将自己的这部分光缆提供几芯给电信运营商(包括以后电站运行时),作为施工现场到外面汇接局的备用路由,通信畅通的保障率将为大大提高。

2.3依托场内施工电网合理建设自有的场内临永结合通信网

水电站建在高山峡谷中,施工场地特别分散,锦屏电站尤其如此,场内散布了14个变电站或开关站为施工提供相关电源,而且还有不下10处散集的施工人员居住处,因分布分散,部分是电信运行商不愿意进行有线通信覆盖的,因为投资大且没有什么收益,而这些点的大部分点,如一些变电站,是在电站运行期还需留下来继续使用的,因而通信问题是需要永久解决的,因此,在连接各变电站的电力线路上架设OPGW光缆或ADSS光缆,组建自有的场内临永结合通信网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但能给自用工程施工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大坝施工监视系统等提供通信网络,也能给电信运行商提供通信备用通道,能很好地解决场内内部通信的需求。  2.4 应急通信的建设

这主要指的是卫星通信,相对前面而言,这部分通信网的就不用建设了,只需购买不同的卫星终端,数量足够即可。这在工程前期特别重要,因为那时前面的所述的通信网络基本还没建成,对外沟通就指靠它们了,当然在前面那些网络建成之后也能备不时之需。

3.水电站运行时的通信组网方式

3.1二滩水电站的通信组网方式介绍

二滩水电站的通信组网方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3.1.1与四川省调之间的直接连接。这部分由二(滩)—自(贡)—成(都)微波和川西南OPGW光纤环网(属四川电网)组成。因为现在的通信网络都趋向于光纤网,故二—自—成微波链路基本不传输重要的电力数据业务。二滩电站是作为川西南OPGW光纤环网的一个网元,所以,四川省调所需的二滩水电站的所有运行相关的数据信息是通过这个主用通道来传输的。当然二滩水电站与四川省调之间的调度、行政电话是通过这两个通道来连接的。

3.1.2通过电信公网到四川省调。因为,目前电信行业几乎所有的干线链路都是由光纤环网组成。这部分链路主要是租用2M电路专用通道(二滩—四川省调)作为电力运行相关数据信息传输的备用通道。

这两个通道相互备用,能很好地保障电站电力相关运行数据信息准确、安全地传输到调度。

3.1.3通过攀枝花电信公网传输语音和网络数据信息。

这个通道主要是满足员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语音和网络信息的需求。

4.各电站到二滩公司集控中心通信组网方式的构想

目前,二滩公司集控中心还在筹建中,因为,到时该集控中心要集中监视和控制二滩公司所有电站机组的运行状态等,故电站到集控中心的通信(主要解决电力生产的数据传输)是很重要的,通过对3的介绍,相信大家也知道了怎么解决,那就是向四川电网专用通信网及电信公网分别租用相应2M电路,组成相互热备用通道,满足电力生产需要。

5.建立通信网管网

通信网管网能很好地监控到通信设施及设备的运行状态,对及时发现通信设施及设备的故障和减少通信中断时间是很好的手段。特别是在电站建设期,施工环境灰尘大、施工车辆时常撞断通信光缆及撞坏通信设备、时有发生的施工正常非正常停电等,这些都市导致通信局部中断的因素,当然这些主要是指运用商的通信网络。因而不管是在运营商的通信网络还是在业主的通信网络,不管是在干线还是在支线通信网络,建立通信网管网,监控通信设施及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通信设施及设备的故障,减少通信中断时间,这是保障通信畅通是十分必要的。

6.结语

雅砻江的水电站工程项目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之一,加之这些水电站基本地处偏僻,自然条件恶劣,为提高雅砻江流域水电站的施工管理水平和保证电站发电及防汛的安全稳定运行,电站与电网调度及本公司集控中心等的通信畅通就尤为重要,锦屏电站施工通信网完全组建完之后,锦屏电站施工现场与外界的通信就没有中断过,而二滩电站与四川省调的各种通信也没有出现中断的现象。因此,在雅砻江的水电站建设期以电信运营商通信网为主,以业主建设通信网为辅,并相互提供网络支持,而在电站运行期,通过租用电网专用通信网和电信公网的2M电路来解决电站到集控中心通信,这种通信网络组网方式是合理的,也是经济的,对保障通信畅通提供了强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第3篇

论文摘要:介绍变电站内存在的各种干扰和无线传感器网络使用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并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变电站中这种高电磁干扰环境中可行性进行论证。

0引言

目前,变电站系统自动化正成为一种不可改变的趋势,其监控和通信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变电站现有测控系统多采用有线通信方式,但是,有线通信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传输线铺设复杂、不易检修和维护,长距离传输线易受电磁千扰的影响等等。而无线通信则具有运行可靠、安装灵活。成本低廉等优点,尤其是在需要实时监控变电站信息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更是具有极大的优势。

现有无线通信方式主要有IEEE802.11b/g、蓝牙、ZigBee. GPRS/GSM等。而ZigBee技术更是以安全性高、响应时间快、占用系统资源低、成本低以及能耗低等诸多优点成为变电站实时监控系统中首选的无线通信技术。ZigBee技术是专门针对无线传感器开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变电站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重点主要放在配电网自动化以及温度、电能在线监测方面,然而,变电站高强电磁环境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的影响的研究还相对缺失。因此本文对变电站的干扰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调制技术进行研究,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变电站中的应用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1变电站中的电盛千扰

变电站内部具有复杂的电磁环境,因此必须对各种典型的电磁干扰源进行详细的分析。变电站存在的典型的电磁干扰源有:50Hz工频电磁场;设备出口短路引起的脉冲磁场;电晕放电;静电放电;局部放电;空气击穿燃弧;SF6间隙击穿燃弧;真空间隙击穿燃弧等。其中工频电磁场和脉冲磁场对无线信号基本不会产影响。

1. 1静电放电和局部放电

两个具有不同静定电位的物体,由于直接接触或静电场感应引起两物体间的静电电荷的转移。静电电场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击穿其间介质而进行放电的现象就是静电放电。当外加电压在电气设备中产生的场强,足以使绝缘区域发生放电,但在放电区域内未形成固定放电通道的这种放电现象,称为局部放电。两者都是小绝缘间隙、小能量放电的击穿。

这两种放电产生辐射干扰在几百kHz以内,且能量低,衰减快,因此对无线通信不会造成影响。

1.2电晕放电和空气击穿放电

电力导线在高压强电场作用下,可能对周围空间产生游离放电的电晕。导线表面的机械损伤、污染微粒或者导线附近的水滴、灰尘等,都会引起导线表面曲率变化,从而使得点位梯度达到空气介质的击穿介质。因此,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中电晕的产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由图1可见电晕放电的辐射信号主要集中在78MHZ和180MHZ附近的两个包络内,并且最大信号强度仅为一40dBmW。

由图2可知空气间隙击穿产生的电磁场带宽较宽,主要集中在600MHZ以下,并且干扰信号的强度很小,即使在580:MHZ频率附近也只有-35dBmW。

1.3开关操作干扰

变电站内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一次设备在投切操作或开关故障电流时,由于感性负载的存在,开关触头开断时,产生的电弧的熄灭和重燃可能在母线或线路上引起含有多个频率分量的衰减振荡波,通过母线或设备间的连线将暂态电磁场的能量向周围空间辐射,形成辐射脉冲电磁场。设备操作干扰主要有SF6间隙击穿和真空间隙击穿所产生的辐射信号。

图3. 4可知SF6间隙击穿放电和真空间隙击穿放电所产生的干扰信号覆盖频段很宽,且在整个频带范围内电磁信号的强度比较强,在2. 4GHz频段,电磁信号的强度约为一40dBmW。

2无线传感网网络的扩频技术

2.1 ZigBee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ZigBee协议的框架是建立在IEEE802. 15. 4标准之上,IEEE802. 15. 4定义}ZigBee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层。IEEE802. 15. 4定义了两个物理层标准,分别是2. 4GHz物理层和868月I5MHz物理层。两个物理层都基于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主要完成能量检测、链路质量指示、信道选择以及数据发送和接收等功能。无线传感器网络输出2.4GHzISM频段直接序列扩频信号,输出功率大于一17dBm,工作频段2. 405^2. 480GHz 。

2. 2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扩频是利用与信息无关的为随机码,通过调制的方法将己调制的频谱宽度扩展到比原调制信号的带宽宽得多的过程。常用的扩频技术有调频、混合扩频和直接序列扩频等。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就是用具有高码率的伪随机(PN)序列,在发送端扩展信号的频谱,在接受端用相同的PN序列对信号进行解扩,还原出原始信号。

3变电站干扰对传感器网络的形晌

变电站的电磁干扰主要分为两部分:0~300MHz低频部分、2. 4~2. 5GHz同频带宽。

1)电晕放电和空气击穿所产生的低频干扰的频带离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频段2. 4GHz很远,并且强度小于一40dBmW,可以通过低通滤波器进行处理,因此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线通信基本没有影响。

2) SF6间隙击穿放电和真空间隙击穿放电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在2. 405GHz~2. 485GHz频带内也有较强的信号存在,在间隙击穿电压为I5KV左右时电磁强度达到一40dBmV。变电站现场的击穿电压可能会更高,电磁强度也就更高,因此对无线通信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同频干扰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的影响是很小的,这可以通过两方面说明:

①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抗干扰能力是由于接收机将扩频后的信号再次与扩频码相乘还原出原始信号,同时干扰信号也在接收端与扩频码相乘从而将其频带展宽,干扰信号能量也就分散到很宽的频带上,这样2. 405GHz~2. 485GHz频带内只有很小部分干扰信号能量,因此同频噪声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干扰是微乎其微的。

②SF6间隙击穿放电和真空间隙击穿放电产生瞬态电磁千扰,这种干扰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因此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干扰也是瞬间的,瞬态电磁干扰结束,无线传感器网络也恢复正常。

除电磁干扰外,变电站内还存在不可忽略的多径干扰.由于变电站中大量的金属设备和柱状物容易反射射频信号,使得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包括了多个不同传输路径的折射或反射信号,从而造成多径干扰。多径会导致信号的衰落、相移和分解,这对以信号能量为判断标准的无线系统必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对于抗多径干扰有很大的优势,其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扩频通信中所采用的伪随机序列的周期相关特性,因为随机序列具有类似白噪声一般的尖锐自相关性,在接收端解扩是可以有效地抑制多径信号的干扰,达到提高信噪比和通信质量的目的。标准DSSS接收机通过较佳的相关器自动选择幅度最大的波形信号,比与之锁定同步,从而降低多径干扰。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可以很好的抑制多径干扰。

第4篇

【关键词】电子智能化立体车库;现状;发展

1.电子智能化立体车库的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加快,使得城市交通拥挤的矛盾日益突出。车辆的不断增多,城市道路设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造成了动态交通的严重阻塞,同时停车场地设置的不合理,出现了严重的占道停车,占用居住区绿地,造成静态交通混乱现象,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挤,破坏了城市的居住环境和城市形象。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的关系形成了恶性循环。交通瓶颈成为加速城市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老大难。要解决动态交通问题,首先要解决静态交通问题。相比于常规的大中型停车场,智能化立体车库以其节省占地面积、出入库管理方便、存取车省时省力、配置灵活等特点成为了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

目前,自动立体停车装备系统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是极不均衡的。德国开发最早,技术居于领先地位;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而应用最广,从技术特征上看,日本更重视竖式自动立体车库的发展。我国全自动立体停车设备的容车能力及其技术完备,经过数年的发展,先进程度已被世界广泛承认和接受。国内外的立体车库绝大多数是以PLC作为控制核心,通过PLC来对各种数字量进行检测和控制。PLC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发展而来的,它既不同于普通的计算机,又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控制系统,PLC具有许多优点,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

2.立体车库的主要类型

由于立体车库具有节省占地面积小、节省大量投资、出入车库管理方便、省时省力、可避免车辆的丢失和损坏、配置灵活等诸多优势特点,所以各国纷纷发展机械化停车设备――立体车库,将地面停车向空间发展,形成立体停车模式,他们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1)垂直循环式。该类型车库采用了垂直方向做循环运动的停车系统存取车辆的停车设备。。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并且节省空间。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停车用的数个托运盘在垂直面内圆形配置,并通过大型循环链使其连续循环运转。

(2)多层循环式。该类停车库是采用了通过载车板作上下循环运动,而实现车辆多层存放的多层循环式停率设备。

(3)水平循环式。该车库外形狭长,遥过采用两层停车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狭长地段的土地利用率。

(4)升降横移式。此类机械式停车设备采用以载车板升降或横移达到存取车辆的目的,其特点是:由于型式比较多,规模可大可小,对地的适应性较强,因此使用十分普遍。不足点是:每组设备必须留有至少一个空车位;在链条牵动运行过程不具有防止倾斜坠落功能。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多为中、小型车库,停放车辆数目从几辆至几十辆不等,一般采用2―5层结构,也可称为两层升降横移式和多层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

(5)升降导轨式。中间是可沿轨道水平移动的升降装置,两侧是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多层停位。

(6)电梯提升式。车库中间是各升降机垂直运送汽车的通道,两侧是沿垂直方向设置的停车车位。它像电梯一样用升降机把汽车提升到指定车位旁,然后用横移装置将汽车平移到停车位。其特点是:整个存车库可多达20-25层,即可停放40-50辆车,占地面积不到50平米,空间利用率最高。适宜建筑在高度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域以及车辆集中停放的聚集点。

各类型机械式立体车库均有其他附属设备,如转盘用于汽车原地调头转向,停车位置检测、消防、通道、照明等安全装置及停电对的取车装置等。基本上所有的车库都可建成为地上、半地下、地下式,并可数套并列设置。

3.立体车库的优点

第一,节约空间。一般情况下,其占地面积约为平面停车场的的1/2~1/25,机械式“立体”车库在地下和地面都可安装,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充分利用小面积向高空发展,尽量多存车辆,是土地资源紧缺、车辆容量大的场所最佳停车方式。

第二,自动化操控,使用方便。立体停车库自动化程度很高,可以进行旋转式升降。机械式立体车库采用电脑控制,存取车辆无须在车库内行驶,机械自动记忆调车,耗费时间少,效率高,存取车时间一般为12秒~35秒。例如,小区居民下班回来停车,只要按一下与车位号对应的号码,这个车位就会旋转着降落到地面,待车主停好车辆后,再按号码,车位又回旋上升、复位。安装了立体车库的大型地下停车场则配套安装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由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值守调度。

第三,立体车库建设成本大大低于传统停车场。据了解,传统停车场的占地和建设成本相当高昂。一般说来,普通地上停车位每个占地在15平方米左右,地下停车场每个车位的占地面积则至少在25平方米以上。如果使用立体停车库,在30平方米的空地上就可以停放一组8车位立体停车库,平均每个车位占地面积不到4平方米。

第四,安全可靠、美化环境。配备自动检测系统,各种安全机构,自动报警,消防系统及其他防范设施。汽车不会损坏,丢失。因地制宜,利用零星空地,配以外形美观的车库,美化城市环境。

4.电子智能化立体车库的未来走向

电子智能化立体车库虽然已逐步地趋于成熟化,但是目前在技术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车库的运行成本、运作效率、产品的可靠性等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技术瓶颈能否被打破成为了电子智能化立体车库在未来发展中的关键。针对所应用的关键技术的一些劣势,在这里进行讨论。

(1)作为控制核心,用DSP外扩CPLD比PLC更有优势。首先在运行速度方面,PLC的运算速度只能达到US级,而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可以到ns级,因此能更好地满足电子高智能化立体车库对于控制芯片的要求;在生产成本方面,用DSP+CPLD实现的话会在生产成本上大大降低,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功能扩展方面,DSP在片内集成了各种工业上常用的各种模块,为立体车库功能的升级提供了强大的硬件保障。

(2)相比于传统的通信方式,无线通信能解决有线通信无法解决的问题。利用无线通信代替原来的有线通信方式,可有效增加采集信号的数量,提高立体车库的智能性,为进一步的技术升级打下基础,避免了布线的复杂性,有利于故障的迅速定位和设备维护,同时可以大大节省立体车库有线线缆的成本。

(3)采用最新的电磁兼容技术,使立体车库具有很强的抗干扰以下方面着手:首先电磁环境评价即通过实测或数字仿真等手段,对设备在运行时可能受到的电磁干扰水平进行估计。电磁环境评价是电磁兼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干扰设计的基础。其次,电磁干扰耦合路径弄清干扰源产生的电磁搔扰通过何种路径到达扰的对象。抗于扰措施,电磁干扰的产生和藕合敏感设备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电磁搔扰的。因此,往往比较经济合理的解决办法是在敏感设备上应用抗干扰措施。研究经济和适用的抗干扰措施也是未来电磁兼容领域的重要任务。

5.结论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发展、通信手段的不断提高、电磁兼容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智能化立体车库必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进步,逐渐地向高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付翠玉,关景泰.立体车库发展的现状与挑战[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9):156-157.

第5篇

(一)普通光纤

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ri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G.65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

(二)核心网光缆

我国已在干线(包括国家干线、省内干线和区内干线)上全面采用光缆,其中多模光纤已被淘汰,全部采用单模光纤,包括G.652光纤和G.655光纤。G.653光纤虽然在我国曾经采用过,但今后不会再发展。G.654光纤因其不能很大幅度地增加光纤系统容量,它在我国的陆地光缆中没有使用过。干线光缆中采用分立的光纤,不采用光纤带。干线光缆主要用于室外,在这些光缆中,曾经使用过的紧套层绞式和骨架式结构,目前已停止使用。

(三)接入网光缆

接入网中的光缆距离短,分支多,分插频繁,为了增加网的容量,通常是增加光纤芯数。特别是在市内管道中,由于管道内径有限,在增加光纤芯数的同时增加光缆的光纤集装密度、减小光缆直径和重量,是很重要的。接入网使用G.652普通单模光纤和G.652.C低水峰单模光纤。低水峰单模光纤适合于密集波分复用,目前在我国已有少量的使用。

(四)室内光缆

室内光缆往往需要同时用于话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的传输。并目还可能用于遥测与传感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光缆分类中所指的室内光缆,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局内光缆和综合布线用光缆两大部分。局用光缆布放在中心局或其他电信机房内,布放紧密有序和位置相对固定。综合布线光缆布放在用户端的室内,主要由用户使用,因此对其易损性应比局用光缆有更严格的考虑。

(五)电力线路中的通信光缆

光纤是介电质,光缆也可作成全介质,完全无金属。这样的全介质光缆将是电力系统最理想的通信线路。用于电力线杆路敷设的全介质光缆有两种结构:即全介质自承式(ADSS)结构和用于架空地线上的缠绕式结构。ADSS光缆因其可以单独布放,适应范围广,在当前我国电力输电系统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DSS光缆在国内的近期需求量较大,是目前的一种热门产品。

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光纤通信而言,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和超长距离传输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全光网络也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梦想。

(一)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容量,在未来跨海光传输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波分复用系统发展迅猛,目前1.6Tbit/的WDM系统已经大量商用,同时全光传输距离也在大幅扩展。提高传输容量的另一种途径是采用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与WDM通过增加单根光纤中传输的信道数来提高其传输容量不同,OTDM技术是通过提高单信道速率来提高传输容量,其实现的单信道最高速率达640Gbit/s。

仅靠OTDM和WDM来提高光通信系统的容量毕竟有限,可以把多个OTDM信号进行波分复用,从而大幅提高传输容量。偏振复用(PDM)技术可以明显减弱相邻信道的相互作用。由于归零(RZ)编码信号在超高速通信系统中占空较小,降低了对色散管理分布的要求,且RZ编码方式对光纤的非线性和偏振模色散(PMD)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现在的超大容量WDM/OTDM通信系统基本上都采用RZ编码传输方式。WDM/OTDM混合传输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基本上都包括在OTDM和WDM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中。

(二)光孤子通信。光孤子是一种特殊的ps数量级的超短光脉冲,由于它在光纤的反常色散区,群速度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因而经过光纤长距离传输后,波形和速度都保持不变。光孤子通信就是利用光孤子作为载体实现长距离无畸变的通信,在零误码的情况下信息传递可达万里之遥。

光孤子技术未来的前景是:在传输速度方面采用超长距离的高速通信,时域和频域的超短脉冲控制技术以及超短脉冲的产生和应用技术使现行速率10~20Gbit/s提高到100Gbit/s以上;在增大传输距离方面采用重定时、整形、再生技术和减少ASE,光学滤波使传输距离提高到100000km以上;在高性能EDFA方面是获得低噪声高输出EDFA。当然实际的光孤子通信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但目前已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人们相信,光孤子通信在超长距离、高速、大容量的全光通信中,尤其在海底光通信系统中,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三)全光网络。未来的高速通信网将是全光网。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理想阶段。传统的光网络实现了节点间的全光化,但在网络结点处仍采用电器件,限制了目前通信网干线总容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真正的全光网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全光网络以光节点代替电节点,节点之间也是全光化,信息始终以光的形式进行传输与交换,交换机对用户信息的处理不再按比特进行,而是根据其波长来决定路由。

目前,全光网络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发展趋势上看,形成一个真正的、以WDM技术与光交换技术为主的光网络层,建立纯粹的全光网络,消除电光瓶颈已成为未来光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未来信息网络的核心,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级别,更是理想级别。

三、结语

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将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经历了全球光通信的“冬天”但今后光通信市场仍然将呈现上升趋势。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来看,光纤通信也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流。人们期望的真正的全光网络的时代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到来。

参考文献:

[1]辛化梅、李忠,论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2]毛谦,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J].电信科学,2006,(8).

[3]王磊、裴丽,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J].中国科技信息,2006,(4):59-60.

第6篇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温室;农业监控系统

目前现有的很多温室环境监控技术仍采用封闭现场的监控方式,或是通过有线通信方式进行远程监控。这些方式对温室环境的监控来说存在很大先天性缺陷。众所周知,温室的监控对象的现场信息采集比较困难,因为在空间上温室范围广比较分散,而且往往远离生产管理者。在时间上,温室作物的生长周期长导致监控周期长,以上环境对温室环境信息实现长期有效的监控极为不利。

鉴于此情况,设计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就可以实现对温室环境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并且和Internet无缝连接的方案,可以采取在空间上分布式采集,在时间上长时间连续的采集策略。就可以满足温室监控的信息采集要求。就可以有效解决现场信息远程传输和监控的问题。

1.ZigBee简介

1.1 ZigBee的特点介绍

1.2 ZigBee拓扑结构介绍

星形拓扑由总协调器和终端节点组成。终端节点和总协调器是一一对应进行数据交换的。终端节点的数据交换只能由总协调器来完成数据中转。树形拓扑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总协调器、路由节点和终端节点。子节点只存在于总协调器和路由节点之间,终端节点没有子节点,节点都应该只和他的父节点和子节点进行数据交换。网状拓扑由总协调器、路由节点和终端节点组成。这和树形拓扑相同,其优点是自由度高的数据路由协议,路由节点相互无阻数据交换,其中某个路由发生了故障,不影响数据的传输,数据会沿着其他路由继续工作。

2.系统总体结构

本系统在网路拓扑结构上采用了星形无线传感器网络。本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系统能够根据温室环境,采集农业环境中的各种参数;在农业现场组建网络,使得形成自组织,分布式的数据采集网络,并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完成信息的汇聚、分析和发送。使网络完整覆盖监控区域,采集的信息能有效的反映农业环境的状态。选择相应的采集频率使数据在时间上完整的体现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系统把相应的环境信息通过特殊编码的形式传输给处理单元,在传输过程中尽量使用现有的硬件、软件技术,使得信息完整而有效、减小传输中的能耗、提高网络的寿命。

如图2所示,在单温室情况下的结构原理图,多个温室监控时,所有温室的信息都被相应的汇聚节点收发和存储,最后所有的汇聚节点与远程计算机通过GPRS通信。

3.硬件设计

3.1 硬件原理

系统中环境因子采集装置是无线传感器,形成传输方便,减少布线的无线网络。系统还使用了GPRS收发装置,可以完成温室数据与上位机之间的无线交换信息和数据处理。上位机软件必须完成多个温室测量节点的信息汇总和分析,下达控制代码给下位机,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和通讯协议的稳定、安全,并能实时查看下位机情况及时发现系统和数据异常。

3.2 硬件组成

本系统数据采集节点的微处理器是ATmega16L单片机,这种单片机可以扩展大量的模块,自身的片载资源丰富。具体特点如下:在1MHz的工作频率下,额定电压3V,25℃时正常状态功耗为1.1mA,空闲状态功耗为0.35mA,掉电模式小于1?A;采用精简操作指令集RISC;16K字节的可编程flash空间,独立锁定位的可选Boot代码区,8MHz晶振;与IEEE1149.1标准兼容的JTAG接口。

结合无线模块功耗和性能等其他技术参数,通过综合考虑,CC2420无线模块成为本系统的备选模块。这种无线模块符合IEEE80215.4标准,工作性能稳定,搭载很少的外部器件;支持SPI模式,与硬件连接的电路简单;工作能耗比较低,接收时电流18.8mA,发送时电流17.4mA。

根据温室实际情况与系统的可靠性,确定温室使用的种类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通过阅读资料知道温度与湿度之间的耦合关系,为了系统的监控要求,必须一起采集温湿度。所以集成数字温湿度传感器SHT11满足这种需要。其详细特点如下:相对湿度和温度测量;露点计算功能;低功耗;尺寸小;自动休眠;长期稳定性好;数字输出。

本系统采用了成都众山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ZSD3110 GPRS DTU/RTU。该模块有标准的硬件连接电路。具体功能有:模块为了减少使用难度,内置了TCP/IP协议,方便完成点对点,点对多点等复杂的连接;性能稳定,不论在室内还是在自然条件下,都不受扰乱稳定运行,集成看门狗电路;可以不间断在线工作,各种保护措施和手段保证了运行的稳定性,心跳防断线机制、掉线实时复位、模块死机实时管脚复位机制;实现IP方式或动态IP+动态域名解析方式的模式。

4.软件设计

4.1 采集节点程序流程

传感器首先采集温室的环境参数,各节点与汇聚结点组成无线网络,信息集中到汇聚节点,在接收到总节点的命令后,控制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发送;可以设定发送时间,改变采集模式、控制采集节点、非工作状态时休眠和工作时唤醒等。(如图4所示)

4.2 汇聚节点程序流程

汇聚节点主要完成的功能是,建立并维护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接收子节点信息使其入网;利用星形网络与各个采集节点通信,收集各个节点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初步处理并存储;通过GPRS模块接入GPRS网络,与远方的服务器进行通信;对信息进行解包和封装,使信息在协议之间进行转换;按时通过GPRS模块把初步处理的数据按照规定的格式发送,在特殊情况下接受并解析服务器发送来的命令,根据服务器端的命令来执行相应的任务,例如,改变采集时间和频率,挑选环境因子等。

5.总结和展望

本文介绍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设计方法和系统开发的主要流程。解决了传统布线繁琐,机动性差的缺点。无线传感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为用户提供了一项创新有效的测控手段,相信将来会赢得广大用户的青睐。本系统还可以将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养殖场室内设备,实现饲养环境的自动控制、精准调控和远程实时监控。在局部环境测控领域应用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冯宾.基于ZigBee无线网络技术的现代温室环境检测系统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2]韩红彦.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8):1701-1706.

[3]和伟.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网络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

[4]孔德恩,胡爱群.GPRS数据终端的研究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33)105-107.

[5]A kyildize.Wireless sensor networks:A puter Networks,2002,38:392-422.

[6]Cullar D,Estrin D,Strvastava M.Overveiw of Sensor Networks.2004,37(8):41-49.

第7篇

信息化时代,通信技术和设备飞速发展,如何使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更快的适应社会需求,必须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索。

【关键词】

通信工程;应用型;研究

依据学校指导性意见、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版)中关于“通信工程专业表述为基础,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从2015年5月份开始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成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研究的主要内容

1.1科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遵照学院的“科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我们首先进行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论证工作,我们调研了辽宁省内与通信相关的公司,了解到了通信产业的背景、企业的需求方向。其次,结合通信行业的岗位需求、社会需求、学院培养目标我们进行了专业生产岗位群类型分析,分别从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传输三个行业类别出发,进行了各自的岗位职责分析以及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并建立了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群分析表,最终总结出来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1.2结合实际、建立培养要求首先,我们明确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获得能力要求。第一方面是学习研究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学生交流能力。第二方面是技术应用的能力,包括基本实验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开发能力,其中基本实验能力是通过电工实验、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等方面的训练学生应具备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并对它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有用信息并出去的过程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工程实践能力是通过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指导,使学生在工程现场直接参加工程项目实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门路,还为企业解决了工程技术问题,设计开发能力实现校企双赢。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的能力。最后一方面是创新创业能力,包括团队协作、组织管理、人际交往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其次,我们围绕着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获得的具体知识结构,第一方面扎实的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知识,思想政治,外语,体育等基础知识;第二方面是专业基础知识,地基的牢固性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稳定性,因此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制定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应该包含电路基础知识,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基础知识;第三方面是专业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知识,有线通信,嵌入式等知识;最后一个方面是综合素质知识包括计算机,外语,团队协作组织协调等知识。再次,我们围绕着通信工程专业所需要的工作岗位素质建立了工作岗位素质支撑体系,该体系从职业道德素养,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健康的身心素质,人文科学素养,人文科学素养,工程素质,技能素质,管理素质这几方面出发,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加强学生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健康身心素质方面,制定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通过基本原理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通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学习对学生工程素质进行支撑。通过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专业课的学习对学生技能素质方面进行支撑。我们通过军训,毕业实习等活动对管理素质方面进行支撑,最终我们确立了毕业生应获得的具体知识、能力和素质。

1.3遵循培养应用人才,制定教学体系根据这些能力我们要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体系。教学计划包括学分汇总表,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程表,理论课程汇总表和工程实践环节。我们立足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建立了专业核心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光纤通信等。通过专业核心课的学习,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的本科人才。同时我们根据就业需求将通信工程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为无线通信方向,计算机通信方向,数据传输方向,并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立了特色专业方向课。无线通信方向我们设立了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微波技术与天线、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应用等课程。计算机通信方向,我们设立了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通信、语音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数据库原理等课程。数据传输方向我们设立了IP电话原理、电视与视频技术、数据通信、信息理论与编码等课程。

1.4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加强工程实践环节1)前三年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包括实验教学体系改革设计;建设通信工程专业平台;与企业加强合作;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与水平,提高教师工程教育能力,改善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的实现原则;课程设计的特色创新。2)第七学期集中实践组织方案,第七学期为集中实践阶段。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与校企联合办学的资源优势,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组织的安排学生到这些实习基地进行实习。3)第八学期为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共12周,计12学分。在毕业设计组织方案中包括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毕业设计的答辩等环节。

2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在市场调研阶段,认真开展工作,但在调研报告提交时,由于本人理解有误,未能将前期的调研结果按学院的要求格式完整的展示出来,造成通信工程专业的调研报告严重缺乏规范性、内容过于简单。2)在提纲撰写阶段,由于有些老师有课,存在系领导开会不能保证全部在场,导致在信息的传达以及提纲最新版本发送过程中,存在不是最新版本的情况。针对此问题,采取解决的办法是,无论哪名老师修订为最新版本后,都先传给专业负责人,然后再由专业负责人传给系领导。3)存在通信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内容把握不是很好。4)在培养方案汇报阶段,存在的问题是将通信原理课程放到了专业课中。在汇报当天,学院领导指出:应夯实基础,不要拘泥于学分的限制。针对这种情况,系领导带领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组员,积极研讨,最后将通信原理课程调整到专业基础课中。

3结束语

第8篇

在本届与模拟技术相关的领域中,值得关注的是支持软件无线电设备及多模接收设备的模拟滤波器技术、数字校正技术,以及性能接近晶体振荡器的CMOS LC振荡器。

最近几年,面向软件无线电以及认知无线电的研发工作变得活跃起来。为了实现这两种技术,可在宽频带中利用的RF收发器技术以及可重新配置的模拟基带电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NEC支持软件无线电设备的离散时间型低通滤波器采用Duty-cycle调制方式可变电压/电流元器件(跨导器),实现了从400kHz一30MHz的可变带宽[3.1]。

PLL及振荡器在高性能和新工艺方面也有进展。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的N分频PLL,带宽扩展到975kHz,并利用量化噪声适应性消除电路改善了相位噪声[19.2]。

另外,电源芯片则是在改善调节器的功率、效率以及提高速度、扩展带宽和降低电压方面取得了进展。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了供高效率功放使用的调节器,同时采用了AB类放大器和开关调节器[24.8]。

(夏普公司电子器件开发本部 藤本义久)

数据转换器:实现了24GSPS和0.2V驱动所有指标的记录都被刷新

ADC/DAC等数据转换器领域都在采用更先进的工艺,并不断降低电压。入选本届ISSCC的论文中有超过50%的论文采用了130nm以下的工艺,而采用65nm工艺的数据转换器的论文数量占到了全部论文的25%。

在工艺发展的带动下,数据转换器的功耗在逐渐降低,品质因数也在不断改善。以前,衡量数据转换器性能的指标是速度、精度以及功耗。但最近,品质因数与驱动电压也和速度一起成为必需的评价指标。其原因在于,数据转换器在便携式设备应用中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在本届会议上,这三个指标均有所突破。

加拿大Nortel公司了速度最快的CMOS电路,采样速率高达24GSPS[30.3]。该CMOS芯片采用90nm CMOS工艺制造,集成了160个通道的6位精度SAR型ADC,令其交替工作。从而实现了极高的采样速率。

荷兰特文特大学的ADC的品质因数达到4.4fJ[12.4],这一数值仅相当于以往的1/10。获得这一指标的原因是,该产品采用了对电容电压进行分阶段控制的技术。

在低电压驱动方面,麻省理工学院了利用0.2V电压驱动的Flash ADC[30.8],并为此新开发了可利用亚阈值区电压工作的技术。

(富士通研究所系统芯片电路开发研究所 幂本三六)

RF:基于CHOS工艺的毫米波PATHz高频应用进入视野

与ISSCC 2007一样,本届会议上也陆续了许多基于CMOS工艺的毫米波电路。以前,面向60GHz或77GHz频段的芯片是以化合物半导体为主,但在2006年出现了基于SiGe工艺的芯片,到2007年又有基于CMOS工艺的接收器。在本届IS SCc上,终于也见到了采用CMOS工艺集成PA的毫米波芯片。于是,全部采用CMOS工艺的毫米波收发器开始具有现实意义。

NEC了面向60GHz频段的收发器[31.1]。发射电路中集成有I/Q调制器、DA(驱动放大器)、VGA(可变增益放大器)和PA(功率放大器)。接收电路中集成有LNA(低噪声放大器)、VGA、驱动放大器和I/Q解调器。PA的输出功率达到8.4dBm,增益也高达10.3dB。

在频率更高的接收器中,集成度也在不断提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意法半导体共同了95GHz接收器[9.1]。该接收器采用65nmCMOS工艺,不仅集成了LNA、混频器和IF放大器,而且集成了VCO和分频器。工作频率高达76GHz~95GHz,转换增益为12.5dB,噪声系数为7dB,VCO的相位噪声是-95dBc/Hz(1MHz偏置)。该接收器的工作温度甚至可以达到100℃。

基本电路的工作频率也有显著提高,超出毫米波而应用到THz级频率的CMOS技术也已经出现。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的410GHz推一推振荡器采用了45nm CMOS工艺[26.1]。由于其频率太高,常规的探头难以测量,因此芯片上还装备了用于测量的天线。

(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半导体器件研究中心 酒井启之)

无线通信:UWB、手机和WLAN都在向更高的集成度发展

无线通信领域由“UWB相关技术”、“手机收发器”和“WLAN/WPAN(无线个人局域网)收发器”等三个专题会议构成。

在UWB相关技术的专题中最值得注意的论文是Alereon公司的UWB收发器[6.4]。而在手机收发器方面,ADI公司无需SAW滤波器的收发器对于今后的技术发展很有参考价值[10.2]。

WLAN方面,Atheros通信公司的2×2 MIMO SoC的论文颇为引人瞩目,这款SoC支持IEEE802.11n标准[20.2]。802.11n标准产品的高成本问题此前一直难以解决,但Atheros公司的这款SoC面积很小,很可能会获得相当广泛的应用。该领域与数字SoC一样,采用先进工艺以提高集成度、进而降低电压的竞争非常激烈。2005年,支持IEEE 802.11b标准的SoC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其后,2006年了支持IEEE 802.11a/b/g标准的SoC;2007年支持2×2MIMO的无线模拟单元;2008年又了2×2MIMO的SoC,集成度每年都有所提高。

(东芝公司半导体研究开发中心 滨田基嗣)

有线通信:利用现有的传输线路向更高速度和更长距离发展利用DSP的补偿超越以往极限

在该领域中引人注目的是数字加速技术,即将输入到接收器的信号利用ADC采样之后再使用DSP等进行处理。当利用已经铺设的现有传输线路进行10Gbps的高速通信时,到达接收器的信号有可能会恶化,甚至不能保持发送时的原始信号状态。在本届会议上,首次了能够自适应地恢复信号并符合IEEE各项标准的技术。

美国ClariPhy通信公司的收发器将使用300m多模光纤的数据传输速率从2.5 Gbps提高到了10Gbps[11.7]。这种收发器利用CMOS工艺将支持10Gbps的ADC和DSP集成在了一块芯片上。美国Teranetics公司的收发器则将利用10Gbps双绞线的通信距离从35m延伸到100m[5.5]。NTT公司的时钟数据恢复电路可以兼顾到两个方面:它能够瞬时且同步地响应脉冲串信 号输入的第1位信号,也能够容许160位的连续无翻转信号[11.4]。该恢复电路是利用∑型DAC来提高频率精度而实现的。

(NTT公司微系统集成研究所 大友佑辅)

高性能数字电路:工艺发展出现新挑战芯片面临功耗及特性不一致等问题

半导体产业仍在遵循着摩尔定律不断发展。在高性能数字电路领域,随着工艺的继续发展,出现了复杂度和集成度更高的处理器。在本届ISSCC上,各公司及机构针对高集成度芯片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技术方案。这些挑战包括不断增加的功耗,处理性能达到极限,工艺、电压及温度的不一致性等。

英特尔公司了4核Itanium处理器。这款处理器可以使用低达0.7V的电压工作,从而减低了功耗。而且,为了提高可靠性,处理器的锁存电路中采取了减小软误差率的措施[4.6和4.7]。在处理器的多内核及多线程的发展过程中,Sun微系统公司也注意到应该提高单线程的性能。该公司的SPARC处理器在进一步发展乱序执行能力以提高单线程性能的同时,总共可以并行执行32个线程[4.1和4.2]。对于芯片的工艺、电压及温度的不一致性等问题,美国密歇根州大学了一种可自行修正延迟误差的技术――Razor II[22.1],可以动态地自动调节电压及频率。

(日立制作所信息/通信部门 丹场展雄)

低功耗数字电路:在降低功耗方面竭尽全力便携式设备在性能方面又有突破

在低功耗数字电路领域引人注目的论文之一是英特尔公司的低功耗x86处理器[13.1]。采用45nmCMOS工艺和简单的2-issue顺序流水线,实现了2GHz的工作频率和低于2W的功耗,比以往的x86处理器的功耗小一个数量级。此外,TI公司了用于手机的单芯片,采用了45nmCMOS工艺。

瑞萨科技等6家公司了用于手机的第3代单芯片产品,将基带处理器和应用处理器集成在一起[13.3]。该芯片将基于21个电压域的电源关断功能和部分时钟激活功能组合起来,进一步降低了功耗。同时,芯片中集成的存储器管理单元可以让用于媒体处理的IP核共享虚拟存储器空间,并通过有效利用外部存储器等措施实现了更高的性能。

索尼公司的图像处理器让人们感觉到便携设备的画面质量正在不断提高,并且图像识别技术将得到灵活的应用[16.4],现在已经有可能在便携设备中采用H.264标准对HDTV信号进行编/解码处理。这款图像处理器具有512GOPS的运算性能,每秒钟能处理60幅分辨率为1920×1080的图像。在不断提高分辨率的发展方向之后,这款处理器可能会引领新的潮流:通过图像处理提高画面质量、并灵活应用图像识别和图像检索技术。

(日立制作所中央研究所 荒川文男)

存储器领域:大容量、低成本、高速率、非易失新技术相继问世

在NAND闪存方面,43nm-60nm、16Gb容量、3位,单元、34MHz(4值)/100MHz(2值)的擦写速度等技术相继推出。引人注目的未来技术是三星电子公司的45nm单元叠层型4Gb NAND闪存[28.3]。

SRAM方面,英特尔公司的45nm嵌入式SRAM首次采用了高k材料/金属栅[21.1]。包括这一款在内的4篇有关45nm SRAM的论文都了降低功耗、解决不一致性等的技术。

DRAM则在不断提高速度。嵌入式DRAM方面,中国台湾地区的TSMC利用65nm Bulk CMOS工艺实现了500MHz的工作频率,并集成人SOI中。包括这一款在内,总共有4篇关于65nm嵌入式DRAM的。三星电子公司了业界第一款支持GDDR5标准的图形DRAM,实现了每引脚6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14.5]。

(瑞萨科技公司 日高秀人)

摄像器件/医疗/显示器/HEHS/传感器:像素间距不到Iμm的摄像器件适于埋置在人体内的放大器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摄像器件的像素间距极为窄小,只有0.7μm[2.3]。以往的产品中,最小的像素间距是1.2μm。新器件的间距比以前窄了40%。这款摄像器件在光电转换和信号电荷的传输中使用了帧传输CCD。但其信号的读取方法和CMOS传感器类似,并采用CMOS工艺制造。

斯坦福大学在芯片上阵列配置了166×76个16×16的光电二极管(像素群)。包括不直接参与图像生成的像素在内,总像素数达323万。该大学将这样的配置叫做多孔径(Multi-aperture)。该款摄像器件应用了立体照相机的原理,可获得所拍摄景物的纵深信息,并生成三维的图像。

在东芝公司的CMOS传感器中,除了RGB三原色之外,又增添了W(白色)[2.5]。当所拍摄景物的照度很低时,可以提高画面质量。这款CMOS传感器可以生成16个像素的全彩图像,包括2个R像素、4个G像素、2个B像素以及8个W像素。而且,在曝光过程中可以把信号电荷从光电二极管排出,以避免出现白噪声。因此,动态范围得到了扩展,可达14位灰阶。

在医疗领域,美国Medtronic公司和MIT的放大器适用于检测由于脑部病变而引起的神经细胞的微弱信号[8.1]。其特点是放大时的噪声及功耗都很低,能够应用于便携式设备及可埋置在人体内的设备中。

(索尼公司半导体亨业集团 角博文)

未来技术:仿生电子,保健护理领域盛况空前近距离通信技术向高性能,多样化发展

在本届会议上,未来技术领域面向仿生/保健护理等相关领域提出了新的电路技术以及应用方案。具体来说,包括生物信息的监视技术以及可埋置于人体内的芯片等。

日立制作所了关于实现人类生命活动可视化的技术[7.1]。该技术可以利用徽章型(体积为30cm3)的无线传感器模块连续监视体温4个月。产品的电池寿命是3年。可以说,面向仿生/保健护理领域,这项成果显示出电子技术新的应用可能性。

此外,值得注意的领域是近距离通信技术,包括芯片与芯片之间的通信技术、人体局域网(BAN,body area network)以及RFID等技术。在上一届会议上这些领域都曾经受到关注,而在这一届越发突出了高性能化和多样化的进展。

从2004年以来,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和东京大学的小组连续了采用电感耦合方式的芯片间通信技术。在本届会议上,他们了采用异步方式的技术,同以前相比,通信速度提高了11倍[15.7]。利用和电容耦合方式相当的通信速度(11Gbps),可以实现5倍于电容耦合方式的通信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