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服装专业

服装专业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6 18:40: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服装专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服装专业

第1篇

[关键词] 服装美学 “教与学” 教学方式分析 发展的眼光

“服装美学”是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隶属实用美学。目前,在高职服装专业(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服装表演)的教学中,“服装美学”是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不仅为专业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对专业设计审美理念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服装美学”一般安排在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来进行授课,按学期18周教学周数,每周授课2课时,需要36课时。所以在授课时,针对每一个内容应融入新的时代审美思想、新的社会风尚。结合教学实践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装美学”的“教与学”

1.“教”――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针对“服装美学”的课程特点,任课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美学知识,又要有过硬的服装专业知识,它常带有明显的“双重性”。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美学,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完全的定义,但有三个得票最多的答案:(1)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2)美学是艺术哲学;(3)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古往今来,不论是东方的美学思想还是西方的美学理论,虽然空间不一致,但双方都同步而且自始至终在螺旋式的向前发展。西方美学从柏拉图的一声猛喝:什么是美?喝醒了人们自以为明白的糊涂。到了近代社会,思想的传播,出现了东西方贯通的局面,“西学东渐、经世致用”的观念深入人心。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始,成衣的生产与加工成为了服装制作的主流,制衣行业的飞速发展,迫使人们用新的眼光去重新认识服装,所以,一种崭新的研究服装美感及其规律的学科――“服装美学”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诞生,主要是针对服装材料、服装设计、服装制作、服装穿着环境、服装整理等所体现出的美学问题的思考认识与应用研究。

其次,任课教师又要有过硬的服装专业知识。所谓服装专业知识就是对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脉络、服装设计基本原理、服装结构制图及工艺制作的基础知识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脉络有助于结合哲学、美学来理解每个时代的服装审美理念和审美现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利用形式美法则和姊妹艺术结合的美学思想来指导专业设计创作;服装结构制图和工艺制作有助于解构每个时代的服装构成形式及工艺特点。特别是在今天,现代服装产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设计理念的更新、高科技面料的问世、电脑化的设计制版、推板排料系统、高档快速的加工设备、瞬时万变的服装市场等等,服装的演变和流行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时尚元素,要想完成“服装美学”的教学任务,任课老师必须对美学知识和服装专业知识要有一个全面细致的把握。

2.“学”――对高职服装专业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因材施教”

在讲授“服装美学”时,要结合高职生源实际状况,逐渐融进美学教育思想,使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的美学知识,而且也能用审美的观点对待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融进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结合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最终完成毕业生的岗位落实。

二、“服装美学”的教学方式分析

在“服装美学”的授课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妨可以尝试以下方式来进行教学。

1.课前用做好电子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

譬如,在讲授“服装美学的产生”这一课题时,可以提前找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结合一些民族、民俗服饰图片,电影中的剪辑图片等,做成课件用多媒体来上课。这样,可以更直观、更形象的阐述:服装美是在人类社会的劳动实践中,对服装的实用性和装饰性的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其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采用“问卷”的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

譬如,在讲授“服装美感与心理”这一课题时,可以采用“问卷”的方式。以“感觉、知觉与表象”的定义为例:感觉是人们把握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心理活动;知觉是人们把握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心理活动;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人们头脑内形成感性形象的心理活动。老师在讲授完这三个名词的概念以后,可以拿一件米色上衣,穿在人台上,然后发给每一个同学一份问卷,题目是根据上衣的款式、面料、色彩,请你写出对它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心理过程。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与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这件上衣是一件翻驳领、三料扣、贴袋的造型”是一种心理感觉,而“我试穿以后觉得很休闲、舒适”则演变为一种知觉心理过程。有的同学会持不同的感知心理,这也是合乎情理的。然后老师可以把上衣收起来,让每一位同学默写出上衣的形象,而每位同学画出的上衣造型,就是每个人对上衣“表象”的一种认知。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感觉、知觉和表象”概念的理解。

3.针对学校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案例分析

例如,在讲授“真、善、美”这一课题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力,可结合学校中出现的好人好事以及班级中出现的好学风来进行阐述。也可以结合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美、丑现象展开讨论,让学生从现象中认识到美丑的对比。“服装的美丑”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不合理的服饰搭配,利用反证的方法来阐述,则更容易使学生加深专业学习的印象。

三、“服装美学”的内容知识,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

“服装美学”是现代服装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具有实践美学、技术美学和艺术美学的三元特征。实践是目的,技术是基础,艺术是关键。从史学的角度看,无论是“自上而下”的历史承接,还是“自下而上”的追溯,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只有结合社会前进的步伐,与时俱进,“服装美学”的教学内容才会更有创新,更有生命力,否则,默守陈规或是条条框框,只能造成“服装美学”上的一些形式和教条,从而失去了开设这门课程应有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法.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3.

第2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性

我国是世界服装生产大国,年生产总量、总产值、出口总额均进入世界前列。国内服装类消费近十年快速增长,需求也十分旺盛。行业需要大批量服装技术综合应用性人才,服装中等职业教育需要大力发展此目标。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已不止是遮体避寒的需求而转向时尚和品牌的追求,国内的设计师和打版师严重的欠缺,这对服装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服装专业的课程改革成为必然。

1专业教学改革背景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现有的职业教育远不能满足服装业发展的需要。其表现为:重艺术、而轻技术,重理论、而轻实践,重知识、而轻能力素质依然十分严重。因此,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

2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国内服装企业飞速发展,企业改造,大量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投入使用。为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产品质量,服装设备和技术升级已是大势所趋,服装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面向的岗位主要有服装设计、服装加工、服装结构制图、结构设计、质检、服装纸样推档、服装企业管理、营销等岗位或工种,而由中职院校毕业生担任的车缝、排料、制板、裁剪、质检、整烫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岗位需求量最大。关于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学校方面,课程改革要与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步伐相一致,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要注重技术能力的培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均衡发展。要不断促进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和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运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运用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法和行动导向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要加强学校与社会与企业的联系,优化课程体系。探索适应企业需求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要形成具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课程教学要与服装产业的发展相适应,复合型技术人才是企业的需求同时也是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学课程现状与更新

目前,服装专业的教材重理论,实践的内容滞后于企业生产,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产生差距。教程理论的设置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中存在想学学不会,想听听不懂的现状,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积极性不高,而实践学习的时间比较零散,使学生整体流程的掌握度底,学生做完一个作品跨时间段比较长,从而导致学生对操作流程比较生疏,达不到集中实践的效果。如服装结构制图教材多半是讲授基本款的结构绘制,款式过时,方法陈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现代服装的结构制版方法和加工技艺更新较快,学校的教学内容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因此,必须进行教学课程改革,推陈出新。进行课程改革,首先调整教学课程理念,注重德育教育,要做到不成功先成人的基本教育标准,其次教材课本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等。在教学中,当教材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师要突破教材的限制,把新的知识体系进行引入,传输新知识新技能,跟上时代流行的脚步。同时学校的考核机制不能紧扣教材,要学什么考什么。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趣班,定期搞文艺展和设计展,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在课程安排中,实践教学要分批集中化,每学期有两周的集中实训,快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设置校内加工厂,最后一学期可在校内工厂集中实习,实行工位轮流制,学生可发现自身的特长,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可接校园内部订单,定制班服,学生充满兴趣并熟悉了整个的工作流程。

第3篇

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我在浙江省市安吉县新三和服饰有限公司为期2周的实习。通过这次短期的实习,我对服装企业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我通过实习的各个环节加深了职业道德观的理解,培养了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

2.实习时间

我于XX年8月13至8月25日为期2周的实习。

3.实习单位

3.1实习单位地点及规模

新三和服饰有限公司在浙江省市安吉县天荒坪镇山河村。它是中外合资企业,是生产加工的经营模式。它拥有7625平方米的服装大楼,熟练员工200名,设备齐全,有完整的生产管理体系,年生产能力可达30万件单棉服装。该公司坚持“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服务方针,精品意识贯穿于生产全过程,产品质量稳定,在同行业中有着良好的信誉。

3.2实习单位主要业务

主营行业服装服饰女上装,主要生产面里料,辅料,羽绒,晴棉,床上用品,棉装,职业防护衣帽,单衣,羽绒服装等。主要市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海外市场(欧美、中亚、日本、韩国)。

3.3实习单位的历史与发展

新三和服饰有限公司是在年12月注册成立的,至今已快六年。在期间该公司遇到了不少的困难,经过经营者与员工的不懈努力克服了困难,让公司制度越来越完善,经营越来越好,知名度也在提高。

4.实习过程

我是在8月12号去新三和有限公司实习的,首先潘师傅对我大致介绍了一下公司的情况,也让我跟后整理车间同事做自我介绍,这是我要工作的车间,同事看起来都比较和善,这让我比较宽心。潘师傅跟我讲了要做的工作并且让旁边的同事教我这么做,我时常犯错误同事们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还很热心的宽慰我,让我很感动。渐渐的我慢慢熟悉清剪线头,把脏污,画粉清洗干净、挂吊牌、备用扣等工作。

经过2周的实习我了解了服装厂的工厂管理制度是责任控制制度,该公司要分为以下部门:(1)厂长办公室(2)业务部(3)质管部(5)裁剪车间(6)缝制车间(7)后整理(辅工车间、整烫、检查、包装)(8)厂部办公室(9)设备部(10)餐厅部(11)后勤部(12)仓库。

各个部门都有其自身的职责,比如,厂长工作职责是:一抓人员,深入员工队伍,了解员工心声,在沟通中加强老员工的稳定。多渠道加强人员招收,设专人负责新工人的培训,保证车间生产所需人员。加强员工教育,提高整体素质。加强技术骨干的挑选与培养,储备企业长期发展所需人才。二是抓货源,承接工厂正常及外放所需货源,并掌控业务实际操作流程。跟踪落实原辅材料,保证车间的正常生产,减少误工浪费。深入车间生产,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压缩工时,提高有效产出。将内销和外销定单合理衔接,尽最大量的处理库存面辅料。三是抓管理,根据个人特长,对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分工,营造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分解各项指标计划,带领全体员工努力完成。明确工作职责按iso9000标准控制产品质量。加强执行力度,做到奖罚分明。加强各项费用的核算,控制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加强伙房、宿舍、保卫等后勤部门管理,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利用晨会检查上日工作情况,布置当日工作计划。

我在后整理车间,明白后整理工作职责是:一是辅工车间,核对工票与实物是否相符。检查首件与样品、工艺是否相符,保证质量。周密均衡安排每天生产,做到及时外放,保证交期。及时分清内外销产品的区别及线头、脏污的处理。按流转单,转交烫熨班。二是整烫,烫首件产品,按生产计划、交期进行生产安排。如发现工票与实物不符,及时查找上道。按工艺要求整烫每一个部位,保证质量。三是检查,检查对照样品、工艺是否相符。每捆抽查尺寸并做记录。做好新款首捆成品优先检验的信息反馈。交接必须按流转单交付,并留存根。不良品、粘污必须开出返修记录单,及时转到车间并记录时间,及时跟踪回收,保证数字的准确。四是包装,包装时对照工艺、洗涤、工票三者相符。按照装箱单进行包装,设专人清点包装。发货后,每天写出发货分析,报厂长,并保证入库数字准确。

还有领导对管理层的控制:一是每天晨会控制二厂上天的工作进度。二是月工作考核与工资挂钩。三是具体细节控制:1、考核指标中,有两项没有完成的,扣主要负责人工资的30%,有三项没有完成的,降职或降薪使用,或直接调理岗位。2、工厂定员生产,降低员工流失率,不高于30%,对所有管理人员下达招工任务,完成奖励,完不成进行扣罚,每少招一人扣50元。3、做好投产前的跟踪落实,凡是有落实不到位,造成停工待料的,扣责任人考核分5分。4、质量:加强质量的跟踪凡是造成50件以上批量返修扣班长工资50元,凡是造成100件以上返修扣车间负责人、考核5分,扣质量负责人考核5分,造成大批量返修扣车间、质量负责人20分。5、技术指导和班长以工时分钟、人员定员、质量、三个指标考核,每项指标完不成扣考核分5分。6、因个人原因给工厂造成损失在1000元以内的人员,扣当月工资的305,1000元以上元以内的,扣当月工资的60%。元以上的,调离岗位。7、各车间和部门工作流程执行iso9000标准,连续三次罚同一错误者,予以调离岗位等。

同时,我也知道了该公司的产管理制度主要指各部门之间的生产流程:业务—技术—仓库—裁剪—缝制—后整理—出库

具体控制如下:

(1、业务与客户承接定单,通过业务与客户协商确定工厂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确定投产及发货日期。

(2、技术科按客户要求,确保样板、样品与资料相符,并发船样待客户确认。

(3、仓库及时清点面辅料,齐全后方可投产

(4、裁剪与技术属上下道关系,裁剪车间待样板、面料确认后才能投入生产,并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能供应缝制车间生产。

(5、缝制车间要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生产任务,给后整车间留出足够的时间。

(6、后整车间要做好与缝制车间的衔接工作,辅工车间要保证缝制车间的半成品,服务好班组,成品衣服要有序的在车间及各道工序间流转,确保产品质量保证按时发货

正因为公司管理制度的完善、各个部门的员工各司其责才让工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质量也有很高的保证。我明白了一个经营良好的公司必定有一套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

我还了解到一些关于服装方面的知识。真货是国外大品牌提供全套面料、部件、版型设计,到国内寻找厂家生产。质量合格的,正规渠道出厂的,就是专卖店里的“真货”。“原单货”(也叫余单、尾单)就是生产厂家从不到3%的“计划报废物资”中抠出一点,偷偷加工的成衣。它和“真货”的惟一区别,不过是“庶出”而已,数量较少。还有一种“原单货”,是因为种种问题,被品牌商拒收的“外转内销”,有时数量颇多。最常见的是颜色差异,即与外商要求的不一致,但是质量仍然能够保证。柔软型面料一般较为轻薄、悬垂感好,造型线条光滑,服装轮廓自然舒展。柔软型面料主要包括织物结构疏散的针织面料和丝绸面料以及软薄的麻纱面料等。挺爽型面料挺爽型面料线条清晰有体量感,能形成丰满的服装轮廓。常见有棉布、涤棉布、灯芯绒、亚麻布和各种中厚型的毛料和化纤织物等,该类面料可用于突出服装造型精确性的设计中,例如西服、套装的设计。

5.实习结论

这次实习被分配到后整理车间工作,在公司的安排和老师的指导下,我积极参与整理车间的相关工作,对该公司的管理制度、一些部门的职责、生产流程、服装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了指导老师、同事们的关怀与热心帮助,团队合作精神与敬业精神。

6.实习小结

第4篇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我在多年的服装专业教学中越来越感受到本专业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教学活动没有走向社会、企业一线,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市场应变能力差,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的生产需求。如何找出服装初级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存在的差距,探讨服装专业教学新思路,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是关系到未来服装专业发展与进步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改进:

一、明确教学理念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理念就是对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知识价值、学生本性的最根本的理性的认识和看法。课堂教学必须树立起这样的理念:

1.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本素养。

2.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3.必须结合学科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制高点。

4.必须把教改实验和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

5.必须强化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二、改变传统教学形式,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马克・吐温有句格言:“不要让学校妨碍教育。”我认为,教育者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学生有效学习的模式。帮助学生学会成为具有批判能力的思想者,有效问题解决者。

在一体化教学课堂中,教师介绍了设计案例的应用环境、注意事项,讲解了预备知识后,给出了解决该案例的思路,再由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构思,最后教师才给出能成功实现该设计案例的参考答案供学生参考,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每听教师介绍完一个案例,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设计理论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反思,这样他们的学习热情就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通过这样的一体化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教学目标的完成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

服装专业教学改变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生产一线的需要,注意培养以下能力:一是培养视觉反应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二是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三是培养分析、思维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四、以引导型代替说教型的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的手段应以引导型教学为首选,例如,在讲解民族服装时,以往用说教型方法讲述民族服装概念,教师的提问是“民族元素有哪些?”以及“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而引导型教学关心的则是“民族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该是怎样的?”前者重“知”,是学生对民族服装的感受和理解;后者重“悟”,是学生对服装的作用和改变。引导型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同时,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适应于学生的学习,要“教服从于学”,改变那种“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的那种习惯,以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二是教学不但是“授业、解惑”,而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

五、积极营造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师生相互交流离不开课堂教学。职高学生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表现自己但缺乏韧性,承受能力较差。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经常让学生走上讲台,提出问题,阐述思路,讲解方法,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穿插了生生交流。以领子的制作为例:教师讲解分析完一个领子的基本型特点或示范制作小立领,学生在领悟这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能独立思考分析各种款式领型之间的变化,并且尝试各种领子纸样的制作到最终熟练完成各款领子的实物制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很自然地遇到许多问题、难题。教师此时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中去,指导学生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甚至要和学生共同思考,一起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持着教鞭发号施令的夫子,而是一个引路者、同行者,是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对象,也是学生学习的扶持者,做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服装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理论学习,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服装综合知识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作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若使每个学生设计的服装款式雷同,或风格相同,则是创作的大忌,教师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设计风格,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不同的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思维操作,或给学生增加立体裁剪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立体的、全方位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七、加强学校与服装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校园建立模拟工厂,实行开放式管理,提供可随时供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场地。如,服装设计CAD室、板房、工艺车间、服装成品陈列室等。但更好的是在服装企业的工厂落实好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实践。在服装工厂生产管理第一线进行产学结合开放式的实践教学,进行服装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服装纸样的制作及服装工艺流程等操作,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期间,学生参与考核,通过考核评定学生所学的服装课程是否合格或者优秀。同时也给企业录用人才、学生竞争上岗就业增添机会。

参考文献:

[1]戴汝潜,张.实用教学新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张万祥.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5篇

关键词 中职 服装专业 岗位实习

近几年,随着整个就业市场日趋成熟,社会、企业对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校教学体质相对落后,教育与企业实际用人的严重脱节是我们应该深思和迫切解决的问题。我校领导高瞻远瞩,通过走出去,组织教师到企业、到用人单位摸清人才需求现状,了解企业对人才业务要求及今后发展趋势等情况,通过请进来,把社会、企业用人单位的专家请进来,参与学校的部分专业教学,以及提出了联合办学等先进的思想,在教学中改革服装专业传统消耗性实习为模拟企业化生产实训演练,效果甚好。

服装企业迫切需要业务精、能力强、熟悉企业运作和实际生产操作的一线管理技术工人,而不是一线生产工人,要熟悉企业运作就必须进行实际而有系统训练,如果把服装专业实习安排到企业中进行,参加现场实习,有很多困难和现实问题。这样,在学校教学安排中,服装专业实习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显得很必要。提供模拟企业化生产方式机会,使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不仅会制作,还懂管理,分工协调,增强发展后劲。引导学生运用服装专业理论指导服装生产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深化,使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专业知识积累,适应社会企业就业,又满足学生在企业中得到发展及将来个人自身提高。

通过实习,学生品尝了生活的艰辛,开宽了视野,熟悉了企业生产运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加了人生经验,带回了很多企业技术和信息,该班综合素质、应变能力较强,毕业后很受企业欢迎。他们现在大多都成了企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实践证明,生产性实习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人才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由于现实情况,企业是搞生产的,讲究经济效益,接待学生进场搞实习,占用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空间、设备等资源,给企业造成很多不便,同时对学校理论教学安排和学生理论学习产生一定影响,学校从长远、全面发展考虑,适当安排一些高年级服装班在办学基地进行模拟企业化生产性校服流水线生产实习。

几年来,实施企业化生产性实习有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1)实习前必须做好学生思想和实习计划安排落实工作。

学生思想工作和实习计划落实是实习顺利进行的保证。学生往往对安排生产性实习的教学改革,思想上不理解,认为生产实习任务及工作繁重、压力大、辛苦等。通过学生思想工作及实习计划落实,将实习目的、意义、任务、内容、过程交待清楚,学校的苦心得到学生的理解,转变观念认识,统一思想,都能认真对待实习,实习计划完成的会较为理想。

(2)要求教师必须在校期间认真做好实习准备与教学过程顺利过渡组织工作。

(3)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做好示范工作

示范操作是直观性教学形式,也是实习教学的重要的教学方法和重要步骤,它能使学生具体生动、直接地感受所学的技能和技巧。在实习中把运作步骤交待清楚,由于学生刚接触到生产实习,比较生疏,教师指导时应把步骤说明,必须注意的问题,重点掌握的技巧,必须避免可能出现影响产品质量的错误操作。

(4)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巡回检查指导工作

巡回指导是教师在对实习讲解与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实习组织在生产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生产实习情况作全面检查和指导,检查学生执行产品工艺技术规定情况和指导半成品量控制的执行情况,使学生心中有数,很好地控制生产进度和生产节奏,并及时纠正不合格产品。避免出现大量返工现象,造成学生烦躁,影响实习情绪。

(5)要求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做好每阶段实习情况总结

总结是对工作情况肯定与否定的认识过程,在完成一个阶段实习教学任务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表扬工作成绩,表扬实习中成绩突出的学生,使学生有成就感,指出缺点与不足,形成一种赶先进的学习气氛,教师平时全面具体、准确地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分析、总结经验。引导学生在生产中严格按流水线生产工序、工艺路线、工序传递、生产形式选择,合理组织生产,总结提高生产效率的经验。

第6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服装CAD;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523-4

《服装CAD》是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学习成衣设计、成衣结构设计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的制版能力。随着服装CAD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快《服装CAD》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应服装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服装CAD》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对市内、外中职学校服装专业的调研,在《服装CAD》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教学内容以CAD软件的操作应用为主,没有结合服装企业岗位的生产项目来进行操作技能的讲解和训练,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够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

(二)课程衔接不够紧密

在课程建设中,没有对接服装企业岗位需求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在《服装CAD》课程教学过程中,仅把CAD软件作为一个设计工具进行操作过程的讲授,没有与其他前、后续专业课程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缺乏与实践教学的紧密衔接。

(三)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在课程考核中,一般是以完成实训报告和期末理论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这种方式很难考察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弱化了学习过程和实践环节在课程考核评价中的重要性,不能够对实践教学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服装CAD》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基于工作过程优化课程设置

通过企业调研,明确岗位典型工作任眨对接岗位需求系统化设置课程。根据部颁专业教学标准,《服装CAD》课程的前、后续课程主要有:《服装画技法》、《服装材料识别》、《成衣设计》、《成衣结构设计》、《成衣制作》等,《服装CAD》是对前面所学课程的复习和总结,应用CAD软件完成服装的款式设计、结构设计、打板、排料等操作,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学生学习完成衣结构设计、成衣设计等专业课程,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把专业课程分为从自主创意设计到样板制作,再到成衣设计、制作,这样课程的衔接就更加紧密和系统化,学生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中逐步增强职业能力。

(二)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协调与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获取资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反馈评价”,在亲自“动手做”的实践中,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习得对应的专业知识。目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1.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模式的核心理念。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必须密切联系工作任务,建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做到知识与任务的整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估任务。

2.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载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把以软件操作讲授为目标转向以实践项目为目标,依据循序渐进原则确定教学项目,结合专业课程建设做好教学项目设计是项目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模拟服装企业生产实际情况,教师给出任务工单,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对客户订单的服装结构分析,运用服装CAD软件完成服装打板、推板、排料等过程。通过小组间的学习、讨论,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学习。通过小组汇报展示,教师可以有效掌握小组成员学习情况,也可以使同学们互相了解进程,并给其他小组提供学习建议。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实例分析”为载体进行知识和技能教学。教师选择经典服装款式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对所举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讲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生动又具体,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根据所举案例的服装款式进行上机实践训练,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评价是一种过程性、激励性、发展性、职业导向性的多元评价。在课程教学评价中要着重改进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过程考核。针对课程考核评价中对实践环节技能考核不够重视和全面的问题,将考核评价分为过程考评和期末考评。过程考评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提问、分组竞赛、实训项目作品和实训报告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应知和应会技能,过程考评成绩在综合成绩评定中占60%。通过强化过程考核,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打下扎实的岗位基础技能。

2.注重多元化评价。在过程考评时,要将学生、小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多元评价。针对教学项目设计好项目实施评价表,在任务完成后,分别由学生本人、小组长和教师进行评分,按比例计入平时成绩。采用多元化评价,既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有利于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班级整体教学目标。

第7篇

一、教材的选择,体现倒新性

实践性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紊,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据。职业中专服装工艺教材应突出实用的特点,及时补充最新的工艺实践知识,介绍新的理论。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调动其积极性和互动性,介绍相关学科的状况,了解新的知识。如(服装结构与工艺)就应该把最新的的内容和要求、课时分配、技术要求等列入教材让学生了解清楚并通过和学生的教、学、做来完成教学过程。

二、教学内容的处理要呈现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教师通过精心安排图片、动画画面,将时尚生活品位等融于教学之中,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思维探究。

(一)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突出实践性

实践性原则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它要求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技能训练。“我听到了,我就忘记了;我看到了,我就理解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要体现主体性

主体性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学生能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探究,实现了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校企合力共育技能人才

派专业课教师深入实习场所进行调研,与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探讨,多方征寻建议,为我校服装专业教学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意见和经验,同时为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开创了有利局面。

组织同学进行实习,在一线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指导下,参与企业生产.技术之中,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工艺制定及实际生产,锻炼学生产生效益,经过这样的实训后,走入社会可以直接上岗,没有明显的过渡期,满足了社会对实用受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职业高中服装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三、重视思维训练,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实践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

在设计练习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选择一些有特点的服装,引导学生多思巧做。老师在教学中如果经常激励、诱导学生用巧妙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就能使学生遇到问题时,从各个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探索和解决。

(二)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多说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创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情感也将随着教师的引导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从而活跃思维。这样,在教师的鼓励和有效的启发下,学生就会有话敢说,有话可说。如在教新知识时,可鼓励学生多进行质疑,再引导学生释疑;在巩固练习时,要鼓励学生说说服装制作的思路、方法、依据,特别要说出差错原因;在课堂小结时,鼓励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学到哪些知识?用什么方法学习?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这样教学,学生不但没有心理压力,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且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能训练学生口头的表达能力,又能深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强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动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由此可见,动手和创新思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和灵感,多动手可以找到创新的门径,不断提高创新发明的能力。心理学也表明,学生处于最爱动手、最富创造力的时期。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挖掘教材中动手的素材,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摆、剪、折、量、画等活动,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计划与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是密切联系社会经济实体的教育,与企业合作,围绕企业需求设置课程。适应企业的要求,及时调整和更新内容.注重课程建设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可有效地打破了教育的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推进了职业高中服装教育的发展.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特色和需求量来培养学生,使学生在就业前就拥有岗位,就业后就直接上岗,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职业高中教育的实践教学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为满足市场需求,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我们对服装专业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确立以专业课为主、基础课为辅的教学方针:

第8篇

关键词:中专;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当前我国中专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从当前很多职业院校的办学情况来说,职业中专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还有一部分职业中专定位成了创新型。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服装行业与专业对于学生有非常高的动手能力,所以,在进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重要培养实践环节,加强对学生在款式设计、工艺制作以及结构设计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另外,还要提高学生对于服装的材料以及市场、设备方面的操作与运用能力,这样才能成为服装行业所需求的技术人才。职业中专培养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应该与一本或二本院校培养的工程师有所区别,职业中专要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的设计人才与高级技术人才,所以,职业中专的培养目标就是应用型人才。

二、目前我们国家中专服装专业教学的现实状况

我们国家的经济在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职业技术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装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史也只有二十几年,历史很短,没有太厚的积淀。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还是手段方面都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在培养人才规格方面,与现代的信息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合格的劳动者,职业教育教学功能最根本的体现就是让学生生存下去并能拥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实际情况是中职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太乐观,比如服装专业,一是社会上对服装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二是很多专业人才毕业后就面临着失业,即使有上岗的部分人员对于工厂来讲,也不能放心的使用。服装院校毕业的学生进行服装企业以后,必须要有适应的过程,最少需要一年的适应期,这是服装行业人人皆知的现实情况。并且,在服装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当中,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没有太高的比例。造成这种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才规格不符合社会需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中职服装专业的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在教学模式上,至今服装专业部分课程的教学还停留在随意性阶段。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大纲过于简单,内容模糊而陈旧,因此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材。造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服装领域统一的教学内容。(2)在教学方法上,以理论教学为中心,淡化了其实用性的主旨和对工业化生产的认识。封闭于院校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纸上作业为主,即使是要求真材料的训练也是脱离行业生产和市场销售的单件制作;从观念认识到具体操作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的知识和技术基本上没有在教学中体现出来。造成了学生缺乏与工厂相适应的技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使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符合社会需求的关键。

三、通过多年的经验如何完善中专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看法

第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专院校必须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让教育模式做到与时俱进。目前,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对设计比对工艺较重视,致使对服装专业有了很大的误解,服装其中一个要素就是美,但服装专业若步入唯美的误区,就失去了生产性、实用性以及科学性。在工业化中服装专业是应用的专业,也是一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学科。及时调整服装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需求的产生的变化,让中专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在对服装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还能对工艺实践有一定的掌握,并且使之在服装企业的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上得到提升。

第二,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新的设置,在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知识与能力的有效结合,使之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要对设计课程进行改变比较复杂,如果没有平衡的总体课程的设置,就会出现课程的不连接,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平台。以服装设计的课程作为先导。其中包括服装造型基础课程、服务绘画、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以及服装结构的设计,使以往较为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在设计的方式、设计的理念以及服装文化等方面得到融合,并且把理念与市场的实际需要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第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我国职业中专中的服装设计专业来说,教师队伍大约有一半以上是直接分配的毕业生或者研究生,他们存在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实践的锻炼,还有一部分开始不是本专业的,这样的人群对于现代化系统的理论知识也是很缺乏的。老师的业务水平、知识技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一方面培养双师型的队伍,让老师在服装企业中继续进修学习,接受一线生产的锻炼,使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坚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法,使专业师资的结构得到改善,进而满足专业变化的要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养强的服装设计人才,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就是中专服装专业的设置。以市场为导向,对服装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详细的制定,并且对培养的模式不断更新,对教育观念不断的改变,对教学方法不断的改进,这样才能把中专服装专业教育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让在新形势下的中专服装院校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丽.职业中专服装设计课的教学研究[J].成功(教育),2013,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