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学教育期刊论文

医学教育期刊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6 18:40: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教育期刊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学教育期刊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双向考核 导师带教制度 援疆

【摘 要】通过制定援疆专家的导师带教制度,并对带教导师和学员进行双向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医疗新技术的开展和掌握、各级别医学科研项目的申请和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每一轮考核周期为1年半。考核目标为各类别的达标率,有效地为援疆医院的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提供了质量保障。

近年来,国际医学教育界把修订培养目标作为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重新设计21世纪的人才培养,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培养目标的研究工作。为了确保全球范围内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世界医学教育联盟目前已制定《医学人才培养的国际标准及医学人才培养的评定和认证》[1]。为响应国际医学人才培养的发展和变革,各国都在根据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不断地修订适应本国医生的培养目标,保障培养的医学人才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

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各地区的医学人才培养水平、培养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南疆地区,通过引进高水平医学专业人才的方式加强医学人才队伍的建设较为困难。迄今为止,南疆地区无一所医学高等院校,通过当地培养的方式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也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南疆地区医学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现状严重限制了当地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现今医学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2-3]。

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什二院”)自2014年开始实施了援疆专家导师制。导师制就是进驻喀什二院的每一位援疆临床医学专家定向带教2-4 名喀什二院的医技人员,带教学员的民汉比例为1:1,具体的考核指标是:一年半内,每位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对独立开展的新技术名称、例数,完成的科研项目的级别、名称,发表的科研论文的级别、数目等进行明确的规定。该制度结合了每位上海援疆专家所在科室的实际情况,由医院、科室、带教导师和带教学员四方进行协商制定,既明确带教任务,又保证带教方案切实可行,以求援疆专家在带教过程中有的放矢、稳扎稳打。

1 初步实践

1.1 带教导师及学员的基本情况

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2014年派驻喀什二院的来自上海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技的专家共计17名,平均年龄41.2岁。学历(学位)构成情况为:14名为医学博士学位,1名为医学硕士学位,2名为医学学士学位。职称构成情况为:4名主任医师(教授),13名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遴选的喀什二院的学员为48名,汉族与少数民族比例为1∶1;学历构成为大学本科;职称构成为15名高年资住院医师(1-2年内有资格晋升主治医师者),21名主治医师及12名副主任医师;学员与带教导师比例为2.8∶1,全程带教实施周期为1年半。

1.2 带教的具体内容

援疆专家的带教内容包括:临床新技术、自治区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地区级科研项目、院级科研项目、sci学术论文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6方面。由每一位援疆专家与其所在的科室主任协商从各自专业遴选2-4名学员,并根据本专业及学员的基本情况制定以上6个方面的预期目标,预期带教临床新技术及预期申请和开展的科研项目要具体到名称,预期发表的论文要具体到论文类别和级别。以上带教内容报备到医院科教部后,由科教部汇总并通过医院党政联席会议审核、通过。在援疆专家1年半的全程带教过程中,从带教达标率对导师及带教学员实施双向考核。

1.3 带教预期目标

由以上“学员-导师-科室-医院”{共同制定的援疆专家带教制度在1年半内预期开展40项临床新技术,16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9项地区级科研项目,12项院级科研项目。在完成1年半的导师带教工作后,结合导师带教、学员学习的临床新技术及开展的科研项目的情况,在3年内以喀什二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SCI收录论著2篇,核心期刊47篇。通过实际的带教成效对导师及学员进行“双向考核”。

2 带教成效与分析

本轮援疆专家的带教周期为1年半,目前是对实施10个月的成效进行中期分析和评估,一方面了解专家带教的进度、成效,另一方面对本轮带教的后续工作进行督促,并可为下一轮的带教提供参考。

2.1 临床新技术情况

自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17名临床、医技援疆专家的带教下,临床新技术方面共填补新疆自治区空白10项,填补南疆空白10项,填补喀什地区空白20项,共计40项。带教导师的达标率为100%(40/40)。说明本轮援疆专家在工作开展之前进行了比较详细和契合实际的调查,针对当地疾病谱和临床技术情况进行了临床新技术带教的合理规划。带教学员能独立完成新技术的为31人项,达标率78%。说明部分学员目前尚不能独立完成导师带教的新技术,在本轮带教后续的时间内需加强学习。

2.2 科研项目的申请情况

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以喀什二院为第一申请单位共申请到自治区级的科研项目19项,达标率为119%(19/17)。地区级科研项目为7项,达标率为78%(7/9),院级科研项目25项,达标率为208%(25/12)。在科研项目的申请中,喀什二院自治区级科研立项数目为上一年度的9倍,喀什地区级科研项目的数目在喀什地区卫生系统居首位,说明立足当地疾病谱挖掘医学科研增长点的可行性。并且在上海卫生援疆资金的支持下,喀什二院于2014年度首次设立院级科研项目,鼓励医院职工开展科研工作。喀什二院尚无国家级科研项目,因此目前重要的工作是督促已获的科研项目实施的质量,更好地积淀医院的科研成绩,为更高级别科研项目的实施打基础。

2.3 科研论文的完成情况

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以喀什二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SCI论著2篇,达标率100%(2/2),发表核心期刊26篇,达标率55%。在援疆专家的带教下,SCI科研论文已提前达标,并且实现了南疆医学SCI论文的突破。核心期刊论文的达标率为55%。科研论文是前期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总结和升华,迟于临床工作及科研工作的完成,因此在本轮导师带教制度的推进过程中,将科研论文的考核周期定为3年内。

3 讨论

2014年,上海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科教援疆成为上海卫生援疆工作及喀什二院工作重点之一。中央和上海市对援疆工作提出“一定要坚定不移把教育搞上去”的要求,而卫生人才培养是结合教育和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针对于此,上海卫生系统在援疆工作中施行“以临床带教培养人才、以科研项目培养人才”具体措施。为切实保障实施质量,将人才培养工程细化、分解,将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做到带教导师和学员的双向考核,以期真正实现由“输血”到“造血”、“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的转变。

在援疆专家作为导师的带教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喀什二院特别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学员-导师-科室-医院”四个层次的制度制定、具体实施、中期监督及成效考核,不仅保障该制度的实施在数字上的达标率,而且保障了在达标率数字背后的成效和“含金量”。以下就喀什二院几个科室导师带教制度实施10个月来的成效举例说明:

3.1 心脏内科

喀什地区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率高,在之前的心脏血管造影技术的基础上,心内科援疆专家实施了“血流储备分数”及“血管内超声”等新技术的带教,而此类新技术之前在南疆尚未开展,全疆地区也只是乌鲁木齐有零星报道,此类技术的开展不仅填补了南疆地区的空白,更为重要的是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明确诊断提供更为提前一步的预警,大大提高了当地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率。目前喀什二院心脏内科的援疆专家带教学员已掌握该项技术,并且在此类技术的支撑下,已申请到自治区级的科研项目和发表高级别的SCI收录论著。

3.2 肾脏内科

2014年之前,喀什二院无独立的肾脏内科,对尿毒症患者不能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自2014年2月成立肾脏内科以来,在援疆专家的带领下,成立独立的肾脏内科和血液透析中心,目前科室内已有3名学员能独立进行血液透析的各项临床操作,并能独立管理血液透析中心的运行,开展各级新技术5项,申请到自治区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

3.3 眼科

喀什二院眼科以往长期不能开展眼底疾病的治疗,而南疆地区因高血压、糖尿病高发以及维吾尔族遗传学因素,视网膜等眼底疾病较其他地区高发,针对于此,上海援疆眼科专家近两年来着重开展了眼底疾病诊疗技术,目前带教学员已基本掌握此类技术,并且喀什二院的眼科在“白内障”、“眼底病”及“眼眶整形”等亚专业的架构成型。针对当地维吾尔族群众眼底病高发的特点,眼科在援疆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病因学研究,并获得1项新疆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援疆专家的导师带教制度在医疗、科研方面都使眼科有了比较显著的进步。

4 结论

人才、民生是援疆工作的重点,尤其体现在卫生援疆工作中。通过10个月 “导师、学员双向考核的援疆专家带教制度”的实施,喀什二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已初现成效,部分考核指标已提前完成,可见导师带教制度可为喀什二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质量保障,也可为当地医疗卫生系统的人才梯队建设提供参考。在后续实施的过程中需根据具体考核情况继续推进、不断完善,以更加适应于南疆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Kirk AD, Feng S. Surgeons and research:talent, training, time, teachers and teams[J]. Am JTransplant,2011,11(2):191-193.

第2篇

【关键词】高校 学生 就业 指导工作 问题 分析 建议

1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学生的最终就业水平,就业质量,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就是实现学校教育和学生就业之间的坚固桥梁。因此,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2.1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把握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用人趋势,了解和熟悉国家、省市相关大学生就业政策,从而在求职过程中更加顺利。

2.2指导和帮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所学专业及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使学生从萌动的、安闲状态的求职期,上升为实在的、自为状态的择业行为。

2.3鉴于高校毕业生即将结束学生生涯,踏足职业生活,社会经验难免不足。通过就业指导,给毕业生提供一些应聘规则的途径和办法,从而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3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问题

3.1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未充分重视,加大投入。2002年教育部就已制定 :“各级人民政府和高校要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并在场地、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社会上,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专业人才不足,经费紧张,场地提供有限,难以适应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开展。

3.2就业指导形式不够灵活,内容浅显。在就业指导的形式上,高校多是利用讲座和课程的方式开展就业指导。这类方式可以大面积地向学生传授有关职业发展的基本知识,但是这种方式学生参与性和互动性少,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就业指导内容上,主要停留在对就业政策法规的解析、求职择业过程中技巧的传授、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的分析等方面。而对于培养学生采集与处理信息,培养和测试学生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提高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比较缺乏。

3.3高校没有形成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应届毕业生,甚至有些指导工作只是在“双选会”期间开展。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缺乏连贯性和全程性,显然缺乏长期的、有效的就业指导机制,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3.4高校缺乏专业性的就业工作队伍。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与分析。而现实中,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多为辅导员,其不能将较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上。因此,就业指导老师应具备的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学生就业指导的质量与效果联系密切,这些问题也将制约着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

4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问题的解决建议

4.1高校要将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重点工作。高校的领导应对教育部下发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文件认真贯彻学习,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探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指导方法,深化高校中的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就业工作的良好健康发展。

4.2高校应加大就业指导工作的经费投入。各高校每年应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设立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保障就业的硬件设施建设,提供就业信息与资料查询室等。高校应大力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例如,针对不同专业建设不同的就业信息网络,多方式、多渠道收集就业政策,把握就业形势,引导学生的择业就业,及时提供有效的信息。

4.3加强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建设。因为就业指导具有综合性,不仅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还需要更加全面的行业的知识。所以,高校应加强对现有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选拔和培养,组建成专门的,具有高业务水平的就业指导工作组织。同时,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理论上的学习,实践上的探索,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

4.4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高校应把就业方面的指导与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使就业指导渗透进学生管理制度中,抓管理的同时也抓就业教育,从而建立起完善的、规范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建立起健全的工作制度。就业指导教育可以在分不同的层次、方面开展,对指导内容来说,其更多的就应该是学校教育范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专业教育内容。因此,高校应针对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特点,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不同层次和方面的教育,最终形成对学生的全程就业指导。

5 结束语

高校通过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把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是作为高校发展方面应不断探索与提升的重点。在本文中,笔者仅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尚不成熟的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希望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孙秀丽.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2010(9).

第3篇

关键词: 国内外院校 PBL教学模式 评价体系

PBL与普通传统教学相比,在教师地位、学生角色、媒体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教学评价为了适应PBL的教学要求也进行了不断的变革与尝试。

日本研究者松田隆子在对PBL教学评价的研究中,以引入PBL教育的8所国外医学院校对调查对象(美国5所院校,英国1所院校,加拿大1所院校,澳大利亚1所)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的提问内容(参照表1)共计15项,其中涉及教师评价4项、学生评价3项。结果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8所国外院校均没有针对教师的适应测试。在教师评价方面,有5所大学的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它们分别是:Harvard University、Trufts University、Newcastle University、Brown University、MacMaster University。而Missouri―Kansas City大学和Manchester大学的教师自评体系未确立,Jefferson大学因正在引入教师评价而未回答。教师评价由学生、医生、教育专家和教育委员会成员完成。多数大学对教师的评价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了反馈,Trufts大学教师与学生双方对评价进行交流,利用评价数据对教师进行考核。关于“如何对教师评价和反馈”选项,Missouri―Kansas City University没有任何反馈形式。Harvard University通过学生讨论、讲义录像与教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评价和反馈。在Trufts University,学生的期中与最终评价需要指导老师签字,结果通过统计处理。最后由PBL训练系统、计划确立者、医学教育委员会根据数据对教师进行评价。在Newcastle University新指导老师由教师学会评价,并将完整的评价向指导老师反馈。Brown University大学教育委员会独自对教师进行评价。在Manchester University,教师的表现由学生不记名评价。Jefferson University有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但未公开。在MacMaster University,学生填写由教师发的活页对教师进行评价,并将该活页提交学校。对学生评价是多种方法综合使用,对学生的学识、技能与学习态度等多方面进行适当的评价尝试。在学生评价方面,多数大学采用笔试、自我评价、口试、评价用计算机格式、客观的临床能力试验(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等多方面评估,还有MacMaster大学的同年级评价等。学生评价的来源多为指导教师,而Manchester大学和MacMaster则更为全面从由小组成员和自评的角度评价学生在PBL中的表现。在评价反馈方面,8所国外院校均将评价结果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和教师反馈。其中有些院校为了鼓励师生参与PBL,只将评价作为学生学业和教师教学的参考;而有些院校则将评价结果与学生和教师的升级和晋升挂钩。

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和中山医药大学是台湾地区开展PBL较早的两所医学院校。两所院校针对问题导向式学习中的小组探究都有客观的评估方式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这些评估方式,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协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因此,PBL的评估成绩,有时只有“满意”、“再评估”和“不满意”等三项。而评价的内容涉及参与度、影响力、小组气氛、表达能力等方面。除了成绩外,老师还会具体地描述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学生也会就自己在PBL学习中的得失进行总结。两所院校PBL的评估不仅是老师评估学生,还有学生要求自我评估,学生和学生之间要互评,甚至学生也要回馈评估老师。因为PBL在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和中山医药大学开展的时间较早,普及的程度也较广,两所院校都开发了PBL的线上评价系统以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自评、互评,生评师和师评生的立体评价。

1997年以来,港大医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打破学科界限,按系统整合课程内容,采用跨学科的PBL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课程融合,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教学方法改变的同时,考核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一、二、三年级,每年有一次综合考试,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考试。考核包括三部分:知识内容的考核(一、二年级占45%,三年级占50%);临床技能考核0SCE(一、二年级占20%);持续性评估(一、二年级占35%。三年级占50%)。其中持续性评估分数包括上课记录、PBL小组讨论的表现及参与情况社区医疗与病人关怀计划、通过网上自学系统的自我评估、临床研习和病例报告、临床见习期学科测试、学习记录手册(Logbook)等成绩。多种类型的考核方式,能从多角度评估学生的整体能力,学生及时获得老师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师们也可以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尽早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因为重点容易把握,只要着重准备全面考试就可以得高分。因此,许多国内院校针对PBL中的评价问题也进行了很多的尝试。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的朱大乔等人检验和分析在非全程PBL课程中对护理本科生的学习效果实施多元评价的必要性。他们在课程实施的不同时间点,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卷面考核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其中,成绩一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构成,为形成性评价;成绩二,即卷面考核成绩,为总结性评价。课程总评成绩为成绩一、成绩二与权重系数乘积之和,并分析了总评成绩、成绩一、成绩二之间的差异和关系。该评价研究发现在非全程PBL教学模式下,为反映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但应注意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中国医科大学的王爱平老师等人在PBL课程中使用医学本科生PBL教学质量评价问卷。该问卷是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包括28项,其中,认知领域10项,情感领域9项,精神运动领域9项。问题的回答分为五个等级,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数从4到0,分数越高,表明PBL的教学效果越好。武汉大学的台保军老师等人认为一个完整的PBL评价体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辅导老师和整个课程完成情况的评价。其中,学生评价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推理能力、交流能力、评价技巧和职业行为等5个方面。PBL模式中教师的评价包括引导作用、榜样作用、必备技能等方面。而评价方法包括随堂评价、阶段性评价和长期效果评价。随堂评价以口头评价方式进行,包括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导师的评价。阶段性评价是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以后,由导师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一次综合评定。阶段性评价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书面评价报告;2)理论考试;3)面试;4)行为观察。另一种是客观性临床技能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长期效果评价则是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在科研、临床工作等方面的表现情况,经分析比较,得到PBL教学模式的长期效果。

整体来说,国内外院校在开展PBL教学的普遍意识到评价方式改革的重要性。以上国内外施行PBL教育的学校,几乎全部对指导教师、学生甚至教育关联者进行评价。而且评价对象和评价来源是多元的、立体交叉的,即指导教师、小组成员对个体学生进行评价;而个体学生和教育专家等又对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同时个体学生对自身的PBL进行自评。与传统的结果评价不同的是,PBL所需的评价方式要求更重视量化学习过程,主要反映在评价重视参与度、小组气氛、表达能力等学习环节,同时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应合理分配、科学结合。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中的评价应是一种建立在学习目标完成程度上的评判,其重要作用在于能够提供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反馈,从而使课程制定者能清楚地了解该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并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PBL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蔡景一,王晓莉.对香港大学医学院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解与思考[M].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81.

[2]松田隆子,曲智.对以PBL为基础的小组学习的医学教育、教师及学生的评价――国外医学院校现状的调查[M].日本医学介绍,2005,26,(5):236.

[3]王爱平,张晓春.医学本科生PBL教学评价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1:78.

[4]台保军,王革,黄翠,黄群,樊明文,边专.PBL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M].口腔医学研究,2007,23(1):113.

[5]杨仁宏,陈家玉.台湾医学教育改革的历程与展望[M].华夏医药,2008,3(6):410.

第4篇

关键词:医学专业;馆员;医学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医学院校图书馆作为生命科学及医学的主要信息服务机构,担负着为教学、科研、医疗服务的重责。那么,医学专业馆员如何尽快适应图书馆工作,并将自身专业知识与图书馆本职工作相结合,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提高馆员自身素质,尽快融入图书馆工作当中

作为一名21世纪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要提供快捷、高质量的医学信息服务,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医学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知识、外语水平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将馆藏文献中的信息资源开发出来,为教学、科研、医疗更好地服务。

1、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学图书管理人员担负着对医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等工作,工作重要却又默默无闻,他们的工作业绩间接地体现在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上,如果没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就不可能专心致志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图书馆馆员主动完成本职工作最重要的主观因素,馆员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作为服务性机构,医学专业馆员要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保持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才有可能充分利用自己医学知识和技能,深入到医学文献的具体内容中去,成为专业文献信息和读者之间的纽带,才能为读者提供广、快、精、准的高质量信息服务。

2、提高图书馆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处理能力。医学图书馆是专业馆,合理的馆藏阶段结构有利于医学生、医务科研人员对先进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具备图书馆学的基础知识,熟悉图书流通借阅、采编等业务工作的同时应具备较强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及传递能力。医学专业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也是影响医学生、医务人员吸收最新医学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医学信息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图书情报工作已由“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图书馆不能只是知识仓库,而必须是“知识枢纽站”。作为医学图书馆的专业馆员,可以充分地接触并敏锐地捕捉医学科学发展的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将其反映给读者,为他们提供专业性的信息服务。

3、继续拓宽加深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医学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因此医学专业馆员有必要加深自己已有的医学知识结构、加强医学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了解最新的医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作为一名医学图书馆馆员,可以通过旁听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医学新知识、新技术专题讲座的形式,及时补充知识,更新观念,多与各学科教师联系,以便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4、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之一。医学信息也就不再拘泥于纸质形式,随着光盘等电子出版物层出不穷及互联网的普及,网上医学信息也大量涌现,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不仅应具备图书情报学、医学方面的知识,而且对于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必须有较深的了解与掌握,以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医学文献信息。对医学专业馆员来说,不仅应掌握计算机技能、网络技术、各系统工作程序,还应具备网上检索能力等,以便为读者提供更快捷、更全面的医学信息。

5、注重提高外语识读能力和口语水平。医务科研人员面对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形势,迫切需要掌握国外最新医学知识,以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现在有许多医学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外文书刊资料利用率低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图书管理人员本身不懂外文或者只是一知半解,因而严重地影响到外文书刊资料的利用。因此,医学图书管理人员提高外文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医学专业馆员应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在对相关外文文献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师生推荐外文资料,及时地帮助读者查找需要的有关外文资料,提供国外先进医学的情报信息。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医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留学生来我国医学院校学习医学知识,他们的交流语言是英语,英语日常用语和大量的英文医学词汇是图书馆员为留学生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也是馆员提高自身修养和拓宽医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之一。

6、拥有较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了使新成果、新见解能够得到及时的交流与推广,能够运用准确、清晰、简明的文字来撰写各种信息评价、专题报告、综述、学术论文等是图书馆馆员的职责之一。另外,将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查找相关文献等知识讲解给读者,把图书馆最新的书刊推荐给读者等书面工作,也能体现馆员深厚文字功底,只有简明扼要又不失生动活泼的文字才能吸引读者,使其有兴趣并充分地利用馆藏资源。

二、紧密联系自身专业知识,针对不同层次读者提供个

医学专业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通常是医学专业大学生、教师和医务人员,具有服务对象知识层次较高、专业性强、特色性强等特点。医学专业馆员要充分地利用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将医学专业图书馆所具有的医学文献信息量大、质量高、系统性和完整性强等特点作为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在工作中广开思路,为医学教学、科研提供高层次、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才能在图书馆建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1、针对本专科生的服务。首先,本专科生刚进校门,对即将要接触的医学知识一无所知,图书馆员就需要对新生进行培训,其中包括参观图书馆:即由馆员带领同学们边走边讲解各个书库及阅览室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还特别要重点介绍医学图书的分类情况,使其大致了解所学专业;也包括网上培训:即组织同学们到电子阅览室向其讲解网上图书馆的利用,包括怎样进入网络图书馆来注册;如何查找图书、期刊;预约、续借图书;推荐新书等等,使其尽快适应本专业的学习;其次,随着本专科生对医学生活的适应和医学知识的深入,医学专业馆员可以针对不同系别、年级的学生分别撰写医学书评,向学生们推荐基础或专业性的图书;也可通过电脑对学生进行图书馆网上资源(包括电子图书、期刊论文数据库、医学多媒体视频、各种可下载资源等)的培训,使同学们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达到提高自身修养和增长专业知识的目的;最后,针对实习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开设文检课,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增强情报意识,初步掌握利用文献与情报信息的技能,指导学生进行情报信息的搜集、处理与利用,并通过检索实践,使学生了解信息,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与步骤,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方便地获取信息。文检课主要介绍一般的文献检索知识及医学检索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并理论联系实际,一边讲解,一边上机操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时上加大机检实习的力度,在电子阅览室进行实地上机实习,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遇到问题随时解决的方法,较快地检索知识,增强其检索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2、针对研究生的服务。针对研究生的培训服务主要以培养科研能力为主,应结合他们的主攻专业方向,以医学专题信息检索为主要内容,并加强情报信息的分析、预测、开发等内容的培训,培养学生具有所学专业的情报调研的综合能力,因此,研究生的服务应以信息的获取为目的。他们除要掌握几种主要的医学方面的光盘和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外,还要了解更多的国内外医学专业的信息,所以医学专业馆员需要及时更新检索知识,掌握各种相关的网络检索知识及医学方面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才能不断地为其提供新的知识。

3、针对在校教职工、医务人员的服务。首先,为了使本校教师、科研及医务人员能尽快获得各种专业信息,图书馆积极开展相关医学数据库及光盘检索方法的介绍,并加强网络环境下各种相关数据库等的建设,每周都有专业的医学检索课教师为全校的教职工举办相关的网络知识、光盘、数据库检索知识等培训,深受广大教职工、医务人员的欢迎;其次,多与各系部教师、科室医务人员交流,对他们所需要的但是馆藏还缺少的部分专业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和补充。每当新引进光盘、数据库或免费使用某个数据库时,在校园网和馆内宣传栏上及时消息并随时与他们保持联系,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正反馈的供需网,合理地构建和补充图书馆的馆藏结构。

总之,面对医学院校图书馆的使命和应具备的素质,作为医学院校图书馆一名馆员要有一种紧迫感,要想使自己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有所作为,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忘我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想读者之所想,认真学习图书馆相关知识,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深度,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医学院校图书馆在21世纪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

主要参考文献:

[1]姚福娟.浅谈新世纪专业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4.

第5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现代医疗服务以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优质的护理服务以及护理模式,与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对医院的医疗满意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优质的护理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病人对医院医疗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优质的护理服务模式对医患关系的改善更是有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医疗改革的形势下,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以往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患者的需求[1]。而且,来自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的反馈信息也有利于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使医院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

1.加强护士队伍的规范管理

1.1 将护士纳入护理部统一管理

目前,许多医院都有护士,但管理模式不统一。有的由后勤部门管理,有的交物业公司管理,有的则直接由护理部管理。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护士的工作直接面对病人,为病人提供多种生活服务,而这些服务大多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且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体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提高[3],所以将其纳入护理部系统化管理,有利于保证陪护质量,规范病房管理,减少交叉感染。同时,护士能较好地承担部分生活护理工作,减少护士的工作量,使护士能有更多时间对病人进行高一层次的护理和治疗,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2 设置专职管理人员

护理部挑选了一名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有管理经验的老护士担任护士管理站主任,负责护士的选用、审查、办理证件、岗前培训、服务质量监控以及日常的管理、协调等有关工作。另外,还抽调1名有一定临床护理经验的年轻护士协助其管理。同时,采取护士站和科室双重管理的方式,每天深入到各病区现场查房,发现问题及时与管理站联系,确保管理落实到位。

1.3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我们逐步完善了护士管理站职责、工作范围、聘用护士的程序规则、服务质量监控及管理措施、奖惩制度等;制定了护士的工作内容、质量标准;成立了护士班、组,设立班、组长,并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形成内部自我监督和制约机制。同时,定期展开问卷调查,每季度发放“科室对护士意见反馈表”,每月发放“病人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并进行出院病人满意度测评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由于制度明确、分工合理、监督检查到位,病人及家属满意率明显提高。

2.医院在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中面临的困难

2.1 观念的问题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仍局限在被动的执行医嘱的范围内。俗话说“医生的嘴,护士的腿”。社会上的重医轻护现象,使护士地位相对较低,包括医院内部医护人员之间经济利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使部分护理人员不能安心工作,不要求进步,护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2.2 护理队伍人数不足,素质不高

目前,护理队伍受教育程度、护士的素质、学历知识结构等方面仍然偏低。难以与飞速发展的较高的医疗科技水平相匹配。加之从事护理工作人员待遇低、环境差、工作繁重、责任大,致使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制约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2.3 工作的影响

随着医院的发展,危重患者的增加,病床周转率和使用率的提高,以及护理人员短缺,使现有护士的工作量、工作负担明显加大。再加上家庭的负担,导致护士在完成一般性日常工作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新理论、钻研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专业的发展。

3.明确护士工作的职责范围

护士承担部分非技术及非专业性的护理工作,必须明确其职责,为其划分工作范围、服务内容,不可将其工作与护士工作相混淆,要使其有章可循,各司其职。

3.1 工作范围

护士在护士的指导下,以料理病人的生活为主,协助护士执行简单的护理操作,如送水喂饭、床上大小便护理、剪指甲、洗头、擦身更衣、翻身以及为卧床病人更换床单、被服,进行晨晚间护理,用轮椅推病人到户外活动等。既满足了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也缓解了医院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

3.2 服务模式

根据病情或病人需要,可采取全日陪护、半日陪护和钟点陪护。对于老年、慢性重症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可实施“一对一”的陪护,即一个护士专门护理一个病人。使病人得到更好的生活护理和亲情抚慰。服务模式更趋“家庭化”,解除了病人家属的后顾之忧,使病人安心、家属放心。

2.3 工作职责

保持病房秩序,做好卫生管理。在病房管理上,护士、护士密切配合。在保持病人床单位及病室整洁的前提下,尊重病人的生活习惯,物品放置以个人方便为原则,使病人感到像在家一样方便,为病人创造安静整洁、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

3.落实护士的培训与在职教育

护士的服务不同于简单的保姆工作。护理病人一定要有医学知识,要经过培训。就我国目前护士队伍的状况来看,普遍存在知识层次偏低、年龄偏大的现象,且多由农民工、下岗职工组成。因此加强规范化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3.1 实行岗前培训

要求护理部对新招聘的护士进行上岗前短期培训,重点讲解医院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工作职责,使每一位护士能尽快熟悉医院的相关规定,遵守护士守则和职业要求;学习生活护理基本技能,树立服务意识和爱伤观念;掌握一般消毒隔离基础知识和医用垃圾分类知识,预防交叉感染;熟悉一些基本卫生要求,特别是手的清洁,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培训结束时进行考核,合格后准予聘用。

3.2 抓好在职教育

对上岗后的护士定期召_会议,组织进行政策法规、文明用语等再教育,要求做到文明礼貌、行为规范、服务至上。定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承担授课及操作示范。如何正确为卧床病人递送便器,协助术后病人上下床等。同时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如防摔倒、防坠床、防烫伤等,还可传授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康复保健知识、饮食护理及营养学知识等,以利于更好地配合护士,完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早日康复。

4.规范收费标准

护士收费目前未纳入政府定价范围,标准未统一,各医院收费标准不一。我院按照当地收费情况,根据护士工作时限及陪护方式制定了收费标准,统一参照执行,杜绝了护士随意要价,甚至敲诈病人、索要红包的现象发生。

5.讨论

急诊科患者病情复杂,容易发生护患纠纷及护理差错,患者和家属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2010年卫生部下发的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其中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者。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护理模式。因此,急诊科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是当前医疗护理状况下势在必行的措施。我院根据活动方案在急诊科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事实上,对于护士的培训、操作的规范和提高、排班模式的改变也是非常重要,只有对护士本身素质和能力要求提高后,才能使其在面对患者时有更好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4]。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其在就医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方便与舒适。因此,可通过发挥医院的优势,采用系统、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满足病人需求,并为其提供安全、高效、有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宋书梅.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永恒的基本内容[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454-55

[2] 陈湘玉.传承护理专业发展进程,开 展“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