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妇产论文

妇产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6 18:40: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妇产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妇产论文

第1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实习的70名实习护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所选对象均为女护生,将所有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35名护生。观察组35名护生,年龄20~25岁,平均年龄为(22.5±1.1)岁,其中15名学历为本科,20名学历为专科。对照组35名护生,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为(21.8±1.3)岁,其中18名学历为本科,17名学历为专科。两组护生的年龄与学历等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带教方法

对照组35名护生实施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35名护生实施PBL教学法予以带教,具体带教内容包括:其一,带教老师要依据我院制定的有关护理课程来设计带教内容。其二,带教老师要对护生在学习理论时期掌握的相关技能与理论知识予以充分了解,同时设计相关案例,保障临床实际护理工作可以和实习内容有效结合,再按照案例衍生的问题来深入辅助教育实习护士。其三,带教老师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充分结合护生的专业特征,实现有目的以及有计划的临床带教。其四,带教老师设计课程时,要和我院妇产科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密切联系,让各个教学案例都拥有各自特性,较为多用的案例有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护理、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护理以及感染护理等。其五,带教老师需要对每位护生予以严格要求,要求护生对各项护理工作都拥有清楚的操作方案,并且要及时修正和指导护生在实习护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3评价指标

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应当及时记录各位护生的每项护理工作的掌握情况,且需要在实习结束后考核护生成绩,考核内容有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两项。操作技能总分是70分,理论知识总分是30分。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护生的各项数据予以及时记录,并进行分类与汇总,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与处理汇总后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的表示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进行,组间对比的检验采用t进行;若对比P<0.05,说明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习结束时通过对两组护生的专业成绩予以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35名护生的操作技能成绩为(67.61±2.18)分,对照组35名护生的操作技能成绩为(61.34±1.12)分,两组操作技能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t=15.135,P=0.000);观察组35名护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为(27.52±2.11)分,对照组35名护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为(21.18±1.08)分,两组理论知识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t=15.824,P=0.000),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众多研究实践表明,妇产科实习护士带教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有助于护生进一步认识所面临的职业,逐渐增强护生的操作能力和知识水平,让其全力地进行护理工作。我院在带教过程中引入的PBL教学法,更加注重分析实际病例,以此让护生学习到更多的临床知识。比如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或是性索间质瘤患者在实施化疗时,会抑制毛发分布细胞群的有丝分裂,毛发细胞的正常更新受到限制,使得患者发生发质变差、发根萎缩以及脱发的现象。若护士缺乏经验时,往往对于这种现象会较易忽视,忽略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极易发生护患纠纷。

4结语

第2篇

1、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模式上加入优质护理进行干预,主要内容如下:

(1)心理干预。妇产科患者常常由于妊娠、妇科手术等情况造成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心理干预计划,同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及行动,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2)健康教育。采用患者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普及和教育;告知患者手术适应证,不良反应,以及合并症等于手术治疗有关的卫生健康知识。

(3)患者均需通过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在术前开放上肢静脉通路,对NBP、SpO2、ECG指标进行监测,术中吸氧并对跟踪监听胎心。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结束肌松后,行气管插管术并维持全身麻醉及肌肉松弛。

(4)术中护理。对患者术中血的颜色、出血量大小,以及流出血液的性状。对子宫收缩力进行分析判断,若患者子宫收缩力及子宫体积均发生异常,同患者阴道流血的颜色、性状等情况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判断,若分析结果发生异常,提示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需及时向医生进行汇报,使患者尽快得到治疗。密切关注患者尿液的颜色及尿量变化:血尿者提示泌尿系统可能发生损伤,尿少者可怀疑应用导尿管对患者进行导尿时是否通畅,是否出现脱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输液药物及数量。若输液中含有Ca2+,对子宫收缩力具有一定保护力。

(5)术后护理。术后将患者送入监护病房,监护6h无异常,生命体征平稳后将患者转入普通病房,转运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患者各种管路,尤其是导尿管,受压、变形、脱落或阻塞等情况发生。患者在监护病房期间,采用面罩进行吸氧,在麻醉后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前,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若患者口腔内分泌较多液体,则需要护理人员应用负压吸引器将分泌物吸净,保持呼吸道始终畅通。由于术中使用的全身物及使肌肉松弛的药物具有引发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症状的危险性,故需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时候受到抑制。

(6)指标观察。密切关注BBP、ECG,SpO2以及体温变化。若SpO2<94%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若患者出现口唇苍白无血色,大量虚汗等症状,这是发生休克的先兆,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对症处理。若患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需要、极降血压,对症处理,同时还与要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患者出现子痫。

(7)疼痛护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进行护理:①随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掌握患者疼痛程度及心理状态;②普及妇产科手术或分娩相关事项,耐心解释成瘾及副作用等问题,消除患者对手术或分娩疼痛的恐惧,重视患者疼痛反应,鼓励患者对疼痛的积极表达,减轻心理负担;③保证术后伤口清洁,避免发生疼痛、出血、肿胀、感染或渗液等情况发生,需积极对症处理,如引流、消毒等;④指导患者正确的休息、咳嗽及上下床方式,取健侧卧位或半卧位,缓解由于腹肌张力造成的手术切口疼痛;⑤术前预防性应用阵痛药物,术后疼痛呈进行性加强状态时,可通过肌注哌替啶来镇痛。

1.2指标评分

患者出院前,需填写两份调查问卷,分别是SAS及SDS,根据问卷结果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判断[5],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SAS、SDS评分以及心理情况数据差异应用方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计量资料应用检验,当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不良心理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

2.2护理前后两组生存质量对比见表2。

2.3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各项指标比较见表3。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医院护理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自从我院在常规护理工作中加入优质护理进行干预,使我院护理工作得到了显著提高,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广泛好评,对我院护理工作满意度逐渐上升,这对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的继续开展带来了更大的动力。患者到医院就诊是基于对医院的信任,且护理服务对于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要求护理人员了解甚至熟练掌握本科室相关疾病及合并症相关医学知识,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对治疗的信心。临床护理工作中,熟练的操作可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提升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故护理人员应虚心向有经验、专业素质过硬的护理人员学习,学习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技巧及经验,学习可在临床上应用到的穿刺相关技巧及经验,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还应重视基础护理知识,可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等方式来提升。此外,基础护理工作应引起更高的重视,将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每个患者都由责任护士为其提供全程护理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体会到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带来的专业及信心。我院还针对科室内需卧床休养的患者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培训教育[8],让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如何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如何为患者正确叩背的方法、如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等内容。本次研究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在常规护理模式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的护理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在护理前后差异比较明显(P<0.05)。经过优质护理干预后,护理组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第3篇

1.1一般资料

本院产科2013-01~2013-04间给予传统护理模式的500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2014-05~2014-08间给予国际产科护理模式的500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为观察组。纳入标准:均符合自然分娩的条件(单胎头位;产道正常;胎儿发育正常)。排除标准:妊娠并发症产妇;心、脑、肺、肝、肾等器官严重疾病产妇。两组一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传统护理模式

产妇入院后,建立其病历档案,进行胎心、胎动、血压等的监测;对产妇进行饮食指导,告知其注意事项;保持产妇住院病房的洁净;监测产妇宫缩规律,宫口开大2cm~3cm后,送入产房待产;产妇宫口开全采用传统的方法指导产妇用力。采用传统保会阴接产。

1.2.2国际产科护理模式

1.2.2.1国际产科护理模式

由产科医生1名、产房工作经验3年以上的助产士6名组成培训小组,采用Roy适应模式、Orem护理模式等相关的护理理论,根据会阴侧切发生的原因对助产士进行鱼骨图分析,国际产科护理模式培训,并且现场组织观摩接生操作和进行床边示教,同时考核其对SBAR沟通模式的掌握程度,考核合格后上岗。

1.2.2.2国际产科护理模式应用

产妇入院前孕妇学校并利用幻灯片、动画、纪录片等多媒体形式,详细讲解孕妇所需物品的准备、即将进行的分娩过程的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入院后相关手续完善后,由责任护士向其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告知产妇健康饮食及运动的重要性,并根据产妇个人习惯,与其一起制订详细的健康教育内容,同时根据产妇的精神状态、性格特点等准确评估其心理状态,加强与其交流,尽量让产妇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分娩时可能产生的痛苦。宫颈口开大到2cm~3cm的时候,安排产妇进人分娩室,采用一对一式分娩,给予舒适抚摸、鼓励、安慰及如何在助产士指导下用力等支持同时评估产妇会阴胎儿等情况;待宫口开全后,指导产妇正确用力(产妇不想用力时不指导产妇用力,宫缩间歇期缓慢屏气用力,宫缩期张口快节奏的哈气);当胎头娩出2/3时,指导产妇嘴巴张开,做喘息式的急促呼吸;当胎头全部娩出后,指导产妇宫缩时再放松、哈气。助产士不干预不保会阴状态下接产,胎儿自然机转分娩。在产后2h送回病房,指导其饮食、饮水,同时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会阴Ⅲ度裂伤、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运用国际产科护理模式后,产妇会阴侧切率由原来的85.5%下降至31.0%;两组产妇会阴Ⅲ度裂伤、新生儿产伤、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4篇

1.1方法

带教老师均为妇产科学主治医师,具备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入科介绍,教师以现有的教学授课方式依据教科书上描述的方法讲解问诊,查体内容,根据教学大纲随机完成教学内容及出科考试;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即入科介绍,根据妇产科学目标管理结合临床路径设置带教图,精选病例,设置问题,明确实习目标,严格按照带教图完成实习带教,

1.2评价内容与方法

⑴问卷调查,设计制定《妇产科学临床实习情况调查表》,以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妇产科学学习情况的调查,分别涉及了学生对实习安排的满意度、教学形式满意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⑵根据妇产科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出科考试命题,以考试成绩作为客观评价的标准。根据主、客观综合评价的结果,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组临床技能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理论考试中传统试题成绩及知识点错误数,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实验组的临床病例分析试题成绩高于对照组,其知识错误点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医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对教学方式的正面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力和解决临床实践问题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患者对两组实习医学生接诊表现的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

3讨论

3.1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临床实习教学是在进行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后,在临床带教老师的帮助下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复习、巩固和进一步理解理论课的重点知识,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的综合教学环节。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医学临床教育模式属于印证模式、跟班式带教,临床实习的目的为印证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相当于一种接近同一水平的重复学习,医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不够,升华知识的兴趣不浓;临床上遇到什么患者就学习什么知识,学习内容随意性大,学习内容片面、零散;实习目标模糊,什么都想去学,可是又不知从何学起,加上实习时间有限,致使实体质量不高。传统的教学是以带教老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偶有提问,受教师“一言堂”的影响,医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式接收状态,从而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另外,教学医院的老师除了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处理有大量的医疗任务和临床本职工作,导致临床带教老师带教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因此对教学内容可能会出现遗漏或忽略现象。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医学生来说,理论考试中传统试题成绩及知识点错误数与实验组无明显差异,两组的差异在于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和病例分析水平,说明了实验组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技能的提升快于对照组,临床病例分析思维较对照组客观、周全。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属于知识型、模仿型人才,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的医学模式和复杂的医疗环境,科学的教学法是保证临床带教质量的关键,寻求新的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是临床教学的热点。

3.2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的优势

临床路径又称临床程序,是指通过制定一个严格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诊疗措施对某种常见疾病进行有效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期待在最大范围内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目的是使得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早在1995年美国内科医学年刊就报道了哈佛医学院等将临床路径管理法应用于教学上,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可大幅度提高实习医师临床操作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CP理念引入临床教学,相关工作人员根据教学大纲结合科室特色制定临床路径图,以固定的时间段为纵轴,以教学内容、方式、目标及教学效果为横轴,详细列出每个周期具体工作对临床医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称为临床路径教学法。将规范化、程序化的CP管理法引入教学,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首先,规范了教学流程,带教老师可根据临床路径带教图对实习生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带教,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带教计划不具体、完成时间不明确、教学目标模糊等缺点,避免了教学内容出现重复和漏缺现象,避免不同老师授课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带教老师个体能力的差异引起教学质量的偏差;其次,转变了教学理念,教师由“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教师根据预先安排的教材程序,稍加指导,有层次的逐步训练医学生。医学生便可具备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教师从“教医学知识”转变为“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提高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生按时间框架,主动查阅教科书及文献,使用学习论坛、图书馆等多种途径对CP文本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自主探索,将既往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进行融合贯通,理论联系实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加全面的掌握医学综合知识,提升他们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管理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不卢姆提出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其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的教学目标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的要求,加强目标管理,明确教学目标,强调教师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唱主角”的作用,避免“填鸭式”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3.3妇产科教学的特殊性

第5篇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6例,均为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经患者同意后,随机分析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3例,年龄23~34岁,平均(28.6±5.3)岁。出血原因:宫缩乏力出血20例,异位妊娠破裂7例,胎盘早剥所致出血3例,不完全流产引起的出血3例。观察组33例,年龄23~34岁,平均(29.2±5.6)岁。出血原因:宫缩乏力出血20例,异位妊娠破裂6例,胎盘早剥所致出血4例,不完全流产引起的出血3例。所有患者出血量为1100~2500ml之间。两组患者的病情、性别、年龄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抢救与护理

1.2.1急救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相同的急救方法,即将患者立即置于平卧位,增加回血,防止脑部、肝、肾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当失血性休克患者,面色苍白,呼吸加快,脉细微弱时,血容量降低时,肺泡血容量也在减少,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流量控制在4~6/L,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并做好保暖等工作。做好血常规、血配对、备血等工作,并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用留置针,选择9号以上的针头进行穿刺,防治患者烦躁时造成血液,体液外渗漏等。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急救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急救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需进行心理干预:当患者处于失血性休克时,情绪往往变的焦虑、恐惧等,当患者处于紧张等不良情绪下,容易影响治疗的效果及对日后恢复当中出现情绪抑郁。因此护理人员应多安慰鼓励患者,通过抢救的成功案例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做详细的检查,并向家属详细询问发病过程,通过患者的病情,详细制定护理方案,当患者出现烦躁情绪事,应进行适当的保护措施。对于宫外孕失血休克的患者,通知手术室做好术前准备,留置导尿管,抗休克治疗与手术同时进行。术中要做好各个监护仪的连接工作,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详细记录。熟练进行静脉穿刺等护理技术,做到轻、准、快。同时鼓励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不安全流产及胎盘滞留的患者,应准备好手术器械,配合好医生进行清宫术。协助检查胎膜组织是否完整,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术后护理:术后给予患者良好的环境,保持室内的温度、湿度及室内光线,做好保暖措施,降低室内医疗仪器的噪音等。对于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应给予缩宫素10U+含5%葡萄糖溶液500ml进行静脉滴注同时进行子宫按摩。严密观察产妇产后2h出血情况及生命体征。鼓励产妇尽早哺乳,减少出血量。手术全程采用严格无菌操作,抗生素使用遵医嘱等。

1.3观察指标:

参考裴乃英的相关标准判定救护结果,即:经抢救与护理后,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或明显恢复为有效;经抢救与护理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变化或死亡为无效。护理质量评分0~100分,评价术前准备、管理质量、规章制度、消毒质量等内容,每项满分20分。观察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情况,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维度。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救护效果比较:

对照组经救护后有效24例,无效9例,有效率72.7%。观察组经救护后有效31例,无效2例,有效率93.9%。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30例,满意3例,不满意0例。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16例,满意12例,不满意5例。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6篇

1.1一般资料

2011~2012年本院共接收了5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年龄最小17岁,最大44岁,平均年龄(31.4±5.9)岁。其中已婚患者39例,未婚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5h内确诊。

1.2方法

为患者行B超检查,并观察其临床症状。确保患者膀胱充盈,借助B超诊断仪对患者下腹行传统扫查。仔细观察分析患者子宫及宫腔状况,确认患者盆腔及附件区有无异常回声区或异常包块,若存在异常包块,需对其位置、状态、体积等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注意患者是否发生腹腔、盆腔积液以及积液量。若行超声波检查发现积液,需借助超声引导,为患者实施后穹窿或经腹腔、盆腔穿刺,收集积液进行检查,从而明确积液性质。了解患者以往病史,联合B超结果和积液样本检测报告以及患者症状,给予有效诊断。

1.3治疗方法

此次对于传统手术以及保守治疗进行了研究,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对于存在腹腔出血的急腹症病例有比较好的效果,而保守治疗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药物杀胚胎治疗,通过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建立数据库存放本次研究使用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43例患者初诊准确,占比86.0%,剩余7例患者出现误诊。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死亡。3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29例于术后1周出院,2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经治疗,10d后康复。19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康复最快者5d出院,最晚者20d出院。

3讨论

第7篇

1.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产科住院分娩共8316例,确诊为胎盘早剥的有53例,发病率为0.64%。孕妇年龄22~36岁,孕龄25+~40+周。入院当时无持续性腹痛腰痛、高张性宫缩、子宫压痛者为不典型胎盘早剥31例,占58.5%。初产23例,第二次生产6例,第三次生产2例。

1.2诊断和分型

均经产后常规检查胎盘发现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积而确诊。轻型胎盘早剥面积不超过胎盘面积的1/3,重型胎盘早剥面积≥1/3胎盘面积。

1.3方法

从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和体征、胎儿监护及B超检查等方面,对31例不典胎盘型早剥患者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发病诱因

31例不典型胎盘早剥中,13例(41.9%)无明显诱因,胎膜早破(2例静滴催产素引产)7例(22.6%),子痫前期4例(12.9%),脐带缠绕2例(6.5%),子宫肌瘤、外伤、肺炎、慢性肾炎、脐带过短各1例(3.2%),不明。

2.2首发临床症状

不典型胎盘早剥首发症状多不典型,31例中仅6例(19.4%)为腹痛伴阴道流血的,无痛性活动性阴道流血11例(35.5%)(或多或少),其余则表现为临产先兆及胎动异常。

2.3B超及胎儿监护

B超通过二维超声显示胎盘异常增厚、胎盘内和周边异常回声区,结合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诊断。胎心监护仪监测:主要表现为基线平,变异差,胎动后无明显加速反应,甚至有轻度减速,或出现规律、频发(间隔约1-3分钟)中等强度的刺激性宫缩波;重型胎盘早剥均有胎心监护异常表现,主要为基线<120bpm或不规则,变异消失甚至频发大幅度减速。31例中有26例以产前B超或术中所见确定胎盘位置,其余5例因入院后短期内阴道分娩,未做B超,故胎盘位置不详。2例因孕周小未行胎儿监护。

2.4母儿结局

31例不典型胎盘早剥中轻型23例(74.2%),重型8例(25.8%)(2例入院观察1天后终止妊娠)。阴道分娩8例(25.8%),剖宫产23例(74.2%)。产后出血5例(16.1%),3例子宫卒中,其中2例经应用缩宫剂及热盐水敷后子宫收缩仍差,即行Blynch术,所有不典型胎盘早剥病例中无一例行子宫切除的。胎儿生长受限9例(29.0%),死胎2例(6.5%),新生儿轻度窒息3例(9.7%),重度窒息1例(3.2%),新生儿死亡1例(3.2%)。我院31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产前诊断18例,漏诊误诊13例,准确率为58.1%。

3讨论

3.1胎盘早剥误诊漏诊的原因分析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国内发病率为0.46%~2.1%[1],国外发病率为1%—2%,治愈后复发再率为8.84%[2]。根据我院5年统计资料显示发病率为0.64%。因胎盘早剥的诊断还存在很大的误区,尤其是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误诊及漏诊率竟高达33.5%[3],我院统计的产前诊断率仅58.1%。根据本组资料可分析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31例不典型胎盘早剥中74.2%为轻型胎盘早剥,其中41.9%没有明确诱因,早期多数患者无典型症状,根据表2中的临床表现,可知25.8%的患者仅表现为不规则腹痛、见红,易误诊为足月临产先兆或先兆早产盲目安胎治疗,且应用宫缩抑制剂后可缓解高张性宫缩而延误诊断。

(2)过分依赖B超结果由于胎盘位置、胎盘剥离的大小及胎盘早剥B超诊断经验等原因,单纯的B超检测存在局限性。B超检测仅对重度胎盘剥者敏感性较高,CDFI显示胎盘发生剥离位置处血肿区无彩色血流信号是胎盘早剥的特征性声像。B超阴性不能完全排除不典型胎盘早剥。

(3)胎心监护使用不足胎心监护受妊娠周数、孕妇、饮食以及药物的影响显示误差较大,所以一次异常不能作诊断标准,对孕妇应采取动态检测。且胎监异常对胎盘早剥诊断缺乏特异性,故不能单纯以胎监异常作为胎盘早剥的确诊依据。作者在临床中发现,胎监出现刺激性宫缩波对胎盘早剥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3.2胎盘早剥的对策

第8篇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6例纳入到本次研究当中,平均年龄(35.8±8.7)岁;其中子宫全切3例,子宫次全切3例,子宫肌瘤切除5例,剖宫产25例。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所用物为罗哌卡因和芬太尼。

1.2护理方案

1.2.1硬膜外导管及穿刺点护理

镇痛药物的顺利泵入取决于三通管的开放与否,护理工作人员要帮助患者保持三通管的开放,特别是在静脉输液结束之后,不得关闭三通,以确保患者能够按照自己意愿进行镇痛药物的泵入,时刻保持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开放。硬膜外导管及穿刺点在整个硬膜外自控镇痛实施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且由于硬膜外导管存在于患者体外,容易在患者活动过程中造成脱落和感染,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对其进行关注。在搬运患者回到病房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碰触到硬膜外导管;另外,嘱患者以及陪侍人在患者术后恢复这段时间内对于硬膜外导管妥善保护,避免牵拉导管而出现固定不牢、打折、脱落以及导管口的摩擦。对穿刺点要观察其是否出现渗血、感染等,以便发现情况,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1.2.2呼吸与循环护理

资料显示,当患者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时,往往会出现相应并发症,而呼吸抑制最为常见。因此,在患者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后,需要定时检测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征。对于那些手术耐受性较差或者手术创伤较大患者,需要连续检测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甚至进行吸氧治疗,记录患者病情进展;如患者出现异常现象,及时予以干预治疗,争取解除相应并发症。

1.2.3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护理

恶心呕吐是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由于镇痛所用阿片类药物引起,是通过直接刺激化学感受器受体,触发并使前庭对运动的反应敏感化所致。在护理上,首先需要密切监视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呕吐,则需要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在呕吐时出现误吸;另外,按压患者腹部,以防止在呕吐时牵拉伤口造成手术伤口的疼痛。还有,如果患者呕吐现象较为严重,需要应用药物进行缓解,一般予以非那根、氟哌利多、恩丹西酮、格拉司琼等静脉滴注。呕吐后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可给予一定量的温开水辅助漱口。本次研究采用下述呕吐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①无恶心呕吐者为0分;②有恶心但无呕吐者为1分;③恶心伴有呕吐,但呕吐次数低于3次者为2分;④恶心伴随呕吐次数大于3次者为3分。

1.2.4镇痛护理以及镇痛效果观察

疼痛一般表现为腰痛,也就是穿刺点和伤口造成的疼痛。因此,在护理上应该避免患者过早活动,一般采取先在床上活动,在家属或者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下床活动。另外,要将镇痛效果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医生对于镇痛药量及时进行调整,予以患者最佳镇痛剂量的控制。本次研究所采用的镇痛效果评价为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就是给患者一张划有刻度的纸张,上面给的刻度为0cm~10cm,提示患者0代表无疼痛感,10代表极重度疼痛感,要求患者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疼痛分级。

2结果

①本次研究过程中三通管使用得当,未出现硬膜外导管的固定不牢、打折、脱落、导管口摩擦等状况,以及穿刺点渗血和感染。②36例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和循环功能障碍。③出现1例患者恶心、呕吐评分2分,1例患者恶心、呕吐评分3分,在给予非那根、氟哌利多治疗后得以缓解;其余患者均在2分以下。④本组36例中34例患者镇痛效果良好,术后6,12,24h的疼痛评分为4分以下,2例患者在术后6h疼痛评分为5~6分,经过增加局麻药剂量得以缓解。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