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6 18:40: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资料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的特点
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与公共图书馆以及其他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图书资料工作相比具有其不同的特点。
1.1所藏图书资料具有专业性
博物馆的图书资料收集、整理、典藏和利用都是围绕馆藏文物、陈列展览和考古科研工作展开的,其类型大部分是纸质文献,包括图书、杂志、报纸等,电子文献资料很少。历史类博物馆一般都藏有古籍类文献资料,其不仅具有文献研究价值,还具有文物价值。博物馆所藏的图书资料先要保存好,然后才是合理利用。管理这些文献资料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手段。辽阳博物馆图书资料室隶属于文物保管部,所藏的图书资料主要为历史、文物、考古、美术史以及博物馆学等专业图书和文献资料,其专业特色非常鲜明。
1.2服务对象具有单一性
博物馆所藏的图书资料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本馆职工,为完成本单位的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而提供服务。本馆为完成收藏、陈列和宣教工作服务,也收藏有大量的图书资料,建立了专门的图书资料室。目前,本馆图书资料室仅对本馆工作人员开放,如外单位人员需要查找本馆的图书资料,需要事先沟通,经允许后方可查阅。而一些比较珍贵的图书资料与馆藏文物一样,执行严格的保管与使用制度,即使是馆内人员使用也必须严格履行入库查阅手续,外单位人员不允许入库,也就无法查阅。这种管理方式虽然有利于图书资料的保护,但也限制了外单位人员对这些图书资料的查阅与利用。
1.3服务方式具有直接性
博物馆图书资料与其他图书馆承担的功能相同点在于,都是为读者提供知识信息的检索、查询和阅读,这种服务的表现形式为知识信息的传递,属于间接。而不同点在于,博物馆的图书资料还能提供一种直接,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为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和陈列展览提供服务。举例来说,博物馆收藏的很多文物需要经常进行考证和研究,研究人员除了需要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借助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经过系统的研究考证后,才能确定文物的年代、真伪和历史价值等。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工作中有很多文物、展品和文字图片资料,通过设计、整合达到展示主题内容的目的。在筹备一个陈列展览的过程中,文字图片资料是在已有的文物、展品之后提供的,这就需要查阅详尽的文物史料,以及相关的报刊资料,博物馆所收藏的图书资料就成为该项工作必不可少的信息源。此外,博物馆的讲解宣传工作,需要编写本地区的历史和文物保护方面的资料,以及馆藏文物简介、讲解稿等,其资料来源首选是本馆的图书资料。
2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发展对策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与博物馆最基本的业务工作密切相关,是反映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宣传教育和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不仅不能忽视,而且要作为重点工作抓好抓实。要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准确把握其工作特点是关键,是基础。
2.1提高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认识
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到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博物馆领导认识提高了,就能确立明确的工作目标,调动人力、物力建设好图书资料室。图书资料部门的工作人员认识提高了,就能够树立在服务中谋地位、做贡献的思想,注重把握机会,在博物馆的业务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从上到下思想统一了,就能够形成合力,进而推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层次。博物馆长期把图书资料的收藏作为主要的指标,而对所收藏的图书资料如何利用的问题却常常被忽视。在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元素,博物馆的图书资料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自然也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因此,必须提高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管理水平。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的职能要实现由重“藏”到重“用”的转变,以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以辽阳博物馆为例,虽然本馆图书资料室的藏书数量和规模不能与本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相比,但自身优势也十分明显,即具有专业性的特质。公共图书馆藏书遵循的是大众化、多样化的原则,与博物馆专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相关的文献类型和数量不及本馆系统、丰富和全面。另外,辽阳博物馆还收藏有一些孤本善本,这更是普通读者难得一见的资料,其学术和研究价值是一般资料不可替代的。为了不让这些重要文献资料沉睡库中,充分实现其价值,本馆图书资料室在固定的时间对外开放,方便了专业研究者的利用。
2.2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的规范化
要实现博物馆所收藏的图书资料的价值,必须强化管理的规范化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要把图书资料室的管理计划、文献征集和采购、保管等工作与图书资料的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图书资料借阅制度,避免因为工作人员变化,交接手续不全,或者没有规范的借阅手续而造成图书资料的流失或不完整。二是要创造图书资料保管的良好环境,这是保障图书资料有效利用的基础。要防止因保管条件不达标准,或温度、温度、光线、污染、灰尘等因素造成资料的损害。三是做好图书资料的清点、核对和编目工作,对于馆藏的文献资料都要逐一清点造册,并按照图书馆学专业的要求对图书资料进行整理、统计、排列、编目、上架,以实现规范化管理。
2.3利用多种途径丰富馆藏图书资料
博物馆图书资料的来源主要有采购、征集和接受捐赠等方式。在以往的征集和接受捐赠工作中,博物馆往往仅重视那些具有文物价值的物品,其中文献资料多为有手稿、家谱、契约等,图书资料都是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的,还有一些古籍资料。对于够不上文物价值的图书资料,或是短期内人们还没完全认识到其真正价值的,都没有列入到博物馆的征集和接受捐赠范围之内,这对于博物馆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损失。为此,博物馆应该改变工作思路,扩大征集和接受捐赠文献资料的范围,丰富馆藏图书资料。博物馆用于图书资料采购的经费非常有限,采购图书资料必须要有针对性,不能追求多而全,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藏书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费的作用,把最需要、最有使用价值的图书资料纳入馆藏体系。为此,笔者认为,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把文献征集和搜集工作经常化,保证藏书建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根据博物馆业务和馆藏的特点,有计划地发函征集或组织人员外出定向征集,也可与书店、出版社和古玩店建立联系,委托代购。二是掌握与博物馆业务有关的书籍出版信息,及时进行预订或采购。三是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通过各种途径,掌握与文博事业发展和业务研究有关的信息,如各地报导的考古新发现,各种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术、陈列、展览等方面的工作动态,进行搜集汇总,及时提供给本馆的有关人员,为业务建设提供参考。
2.4加强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网络化管理
目前,博物馆的网站服务基本上提供的都是馆藏文物信息,博物馆的图书资料信息很难在网上查询。实际上,博物馆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丰富博物馆网络资源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如果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只局限于图书、报刊、杂志等纸质形式,又不能实行开放式的对外借阅服务,那么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室体现更多的是储藏室的功能。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成果,着重做好博物馆图书资料资源的网络化开发与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利用通用性和兼容性好的图书管理软件,对已有馆藏图书资料进行数据加工,并在网站上提供检索入口,使博物馆的图书资料能够让公众共享。另一方面,要整合加工网络资源,将与博物馆专业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本地化、馆藏化。网络资源具有无序性、动态性的特点,这给用户选择与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从深层次开发文献信息入手,对馆藏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资源进行科学而实用的组织管理,经过分析、比较、识别、研究,将无序分散的信息形成有序的网上二次信息或三次信息,为网络用户有效检索利用博物馆专业信息资源搭建平台,提供路径。
2.5建设适应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
从事博物馆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文博专业或历史学专业的专门人才,图书馆学专业的人才很少。图书馆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图书的分类编目、整理加工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特别是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深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类型图书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涉及图书馆学的新技术、新观念层出不穷。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工作也需要借鉴新理念、新技术,也需要培养专门的图书资料管理人才。博物馆的图书资料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博物馆学专业知识和文史知识,还应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的相关知识。针对当前博物馆图书资料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各博物馆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或是引进复合型人才,或是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人才。博物馆图书资料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专门的人才。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事业建设都离不开文献信息的支撑。图书资料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博物馆特色的图书资料服务体系是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事业建设实践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建设一支适应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则可以为博物馆学研究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工程项目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工程所组成,按照一个总体工程设计进行施工,具有独立的经济核算体系,并能够组建独立的管理组织体系进行工程项目的建设。总分关系为:建设项目单项工程(一个或多个)单位工程。在建设项目形成过程中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决策阶段:编制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目实施阶段:编制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形成、施工过程、竣工阶段、运行阶段。项目管理的范围就是从工程建设项目开始至其完成结束,通过项目的策划和项目的控制,以使项目的进度目标、费用目标、安全及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2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的形成
2.1施工资料的形成过程及相关资料
施工资料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工程项目逐步成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离不开各方主体的相互协作和配合,而各方主体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将相关的内容以书面的形式体现出来,形成了建筑工程资料。由于各方主体的工作内容有所不同,故形成的工程资料也具有相异性。施工方资料体现工程项目实体形成过程中的质量资料;监理方资料体现监督项目实体形成过程中的监控资料;而建筑单位资料体现过程的监督检查。各方主体形成的资料都应保证其真实、清晰、完整。
2.2施工资料形成的内容
施工单位文件资料:施工方案的形成、向单位相关部门报审并修改、方案通过形成技术交底。施工物资进场资料包括:相关质量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质量认定证书、产品生产许可证、安装、使用、维修说明书、有关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进口物资检验证、中文版质量证明、有关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材料及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物资进场试验报告、设备开箱检验记录、施工物资进场报验表。检验批质量验收及资料形成过程: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施工单位过程质量控制、检验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审核检验批资料形成。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资料形成过程:检验批按要求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施工单位自检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资料形成。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形成过程:分项工程施工完成并通过验收施工单位进行资料自检相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分部(子分部)质量验收资料。单位(子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及资料形成过程:分部工程施工完成所含项目均验收合格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形成自检资料监理单位预验收形成预验收资料预验收及预验资料合格进行正式竣工验收形成单位(子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2.3竣工图归档
竣工图是归档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施工过程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建成后进行追溯的最直观文件。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变更、设计变更等变化均会在竣工图上体现出来,故成为竣工后建设项目维修、保养、改建、扩建的重要依据。正因如此,应该重视竣工图的归档,并审核竣工图的有效性,使其为后续工作服务。竣工图分三种类型:综合竣工图、室外专业竣工图、专业竣工图。凡是不改变原设计结构、工艺等的一般性变更可直接在图纸上标注。凡涉及结构、工艺、管线等重要部位的变更应由设计单位另出相应的图纸并标明图名、图号。
3施工资料存在弊端及解决方案
3.1存在的弊端
1)归档施工资料不详尽、内容涵盖不全面、表格使用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必然影响到档案资料的参考价值。2)施工资料形成过程不严密,缺项、漏项。如材料合格依据模糊、缺乏追溯性,以至于没有参考价值。3)在影响建筑工程的因素发生变化时,会产生一系列特定文件,如设计变更、技术核定、现场签证等。不及时的确认不仅影响工程顺利进行,还可能造成发包方、承包方各方的利益损失。4)不重视分包方资料的及时归档,竣工后由于分包资料而致使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移交受阻,给后续工作带来损失。5)竣工后施工资料不能有效的对工程实施监督管理,为后期的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3.2解决方案及时、准确、完整、有序以及全方位的进行
施工资料的管理是一项需要迫切解决和逐步深化完善的过程,提高意识、规范管理、奖惩严明相结合,有效解决施工资料的弊端。1)加强施工管理人员及资料管理人员对于《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及相关规范文件的培训、交流、学习,从提高资料员自身素质起步,逐步从源头对施工档案进行全面梳理、整合。2)对以往交回的归档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对查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汇总、分类、整理,拾遗补缺,并形成文件,一方面完善了施工资料,另一方面也为施工档案的整理提供借签。3)对技术复杂、含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的施工资料应特别重视,以保证其的有效作用。4)加强与参建各方的联系,尤其是对于分包方的资料管理应规范、有序地进行,不能事中不管理,事后满后抓。5)将奖惩机制与施工管理资料挂钩,既起到约束作用又起到督促作用,从而纠正资料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
4信息技术的应用
1.1网络信息环境下的资料检索方式
网络信息环境使得图书馆资料检索方式发生了改变。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资料的检索向着数据型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当前图书馆资料检索咨询的方式与用户检索环境,而且其服务的对象也向着动态性改变。在网络信息化还没有普及到图书馆资料管理的时候,读者查找自己所需资料的方法是通过查询卡片中的索引。这种方法不仅繁琐而且效率低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资料检索已经形成了以网络为基础的数据库。读者查找自己所需资料的时候,只需将关键词、作者名字或者是所发刊物的名称输入进去,就能够快速有效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甚至还可以找到一些和自己所需资料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查找信息的方法主要是依靠一些高分辨率的图标,以达到人机界面交互更简便与醒目的目的,这样用户可以依据检索工具更加快捷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和相关信息。
1.2网络环境下的图书借阅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是通过图书借阅来为读者服务的。读者只能通过图书馆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和书单。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查找资料和书单繁琐性和复杂性颇为强烈。引进网络机制之后,其节约方式已经由实物化向着非实物化转变。电子文献在图书馆馆藏空间占领的比例越来越大,馆藏空间的资源运行也越来越快。读者在进入网络系统之后,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查阅自己所需的资料,也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到相似的文献,以供自己参考。图书馆资料网络化之后,图书馆资料的内容往往以网络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和传统的图书馆资料管理体制相比,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图书馆资料更加充分的发挥应有的价值。
1.3网络馆藏使得图书馆资源更加丰富
实物本是图书馆传统的馆藏。这种馆藏方式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查找方式多为不便。与此相反,现代图书馆馆藏大多以网络形式为主。这种网络式的馆藏其主要内容大多以数据信息的方式存在于网络信息环境中,不仅方便查阅,而且资源丰富。这种图书馆馆藏和网上的信息,从本质上来讲,并没有任何差别。多种多样的网络信息,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电子文献收藏在近几年逐渐上升,这不仅有效的减少了复本量,而且缩减资源。
2加强图书馆资料管理需要从以下做起
网络信息环境复杂多变,图书馆要想获得长期的发展,就应当加强图书馆的资料管理。加强资料管理,不仅对于图书馆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更是为了读者查询相关资料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个人认为,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资料的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
图书馆资料管理工作对教学与科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科研与教研的前期保障,更是各界人士吸取知识的必要前提。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过程中,不仅应具备相应的管理素养,而且应当有为社会积累,传递,保存各种智力资源的意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网络信息化,使得这项工作对管理者的职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也应当树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水平的意识,以便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能力。更是资料管理人员实施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不仅具备相应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更应当具备数字化管理知识与技能。将资料室的服务方式进行优化,已经成为了新形势下对资料管理工作者基本的要求。在合适的条件下,将计算机管理系统引进到日常工作中,是加快图书馆资料管理手段现代化的重要的手段。
2.2图书馆的资料管理
在网络化时代下,将图书馆的资料进行信息化和规范化分类,更加有利于图书馆资料的管理。图书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资料信息管理。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利用网络信息。加强图书馆的建设与完善,不仅需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更要提高其信息服务意识。
2.3图书馆资料应当协调使用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资料管理应当协调使用。首先,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应该相互协调。在加强电子文献收藏的同时,也不应冷落纸质文献。把握好纸质资源和网上资源的比例,促使他们形成最优的组合。图书馆也应该有自己的文献资料库,加快图书馆资料工作的网络化。其次,图书馆与各资料室文献建设也应积极协调派和。一般情况下,资料室以专业文献的收藏为主。图书馆则偏重公用性和一些贵重文献的收藏。最后,图书馆内部的各级工作人员也应积极学习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在物质和人员方面给予相关理解和支持。注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锻炼,并且应积极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维护。
3结论
我国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整理收藏起步较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相关意识比较薄弱,导致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整理收藏及利用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管理资料的整理收藏缺乏专门的制度,管理不统一。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整理收藏没有规范化,很多管理资料只是简单的形式化的存放在一起,但是并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整理分类和标引,管理缺乏条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第二,整理的管理资料没有安排专门的存放位置,保护措施缺乏。整理好的图书馆管理资料在收藏时没有专门的地方存放,也没有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保管,文档残缺现象严重,长期无人整理使管理资料不断膨胀,降低了管理资料的开发和使用价值。第三,整理收藏的管理资料的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图书馆管理资料分为政文管理资料、业务管理资料、人事管理资料以及设备管理资料等四种。在整理和收藏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重要性标准,导致各种管理资料的收藏比重失衡,可开发利用性较低.重藏轻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管理资料的作用发挥。
2加强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的有效措施
第一,强化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的意识。图书馆的领导及其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重视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整理和收藏工作,充分认识图书馆管理资料对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及其日常工作开展的重要作用,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严格贯彻专人、专制、专室的三专0政策。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整理和收藏工作,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要建立健全专门的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的制度,明确工作细则,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保证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鉴定、收藏、利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另外还要设置专门的管理资料存放室,有利于图书馆管理资料的集中保存和统一管理。第三,加强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的信息化建设。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在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整理和收藏工作中,可以实现图书馆管理资料的现代化管理,有效的简化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和收藏的工作程序,可以实现图书馆管理资料的快捷检索、统计、编目和管理,缩短了资料整理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所收藏的图书馆管理资料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价值。第四,重视对所收藏管理资料的开发利用。整理收藏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要把开放利用放在资料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上,避免重整理轻利用现象的存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管理资料检索体系及相关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对图书馆管理资料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充分地发挥管理资料整理和收藏对图书馆的长期建设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3总结
资料数据库具有数据结构化、冗余度低、程序与数据独立性较高、能批量处理数据、易于扩充和索引、易于编制应用程序、同时可清晰表达SCL配置档等优点,故选用测量资料数据库来完成SCL配置档的数据建模,利用现有数据库的存储、备份、恢复、并发控制等技术可有效地对数据进行管理。借助数据库技术,根据数据挖掘标准关于数据模型的描述,把SCL档提供的配置信息进行关联、配置,导入数据库中,根据需要导出数据库相关的信息,映射转换成符合要求的配置档,实现信息复用的目的。在数据库中,表是数据信息存储的基本结构,表的设计可以决定显示模块和其他功能模块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的方式。在采集编程描述信息SSD档时,通过在数据库中设计了一系列的表,以实现矿区测量数据存取、查询、修改、备份和维护等基本功能。
2计算机ICD档建表设计
ICD档一般由厂商提供,供配置工具使用,由于ICD档包含的信息量不小,在建表时,不可能将这些信息全都存放在数据库中,这样会影响数据库的运行,所以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应尽量简洁,只需将必要的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方便图形显示界面模块调用数据。ICD档包含的信息可分为标记和数据两部分,其中标记部分的由数据挖掘标准规定,属于静态部分,不需要建表存储在数据库中;而数据部分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属于动态部分,也是数据库的关键内容,故需要建表存储在数据库中。
3XML与测量资料数据库建立
编程自动化系统一般采用测量资料数据库来管理编程中的相关数据,数据库中包含多张表,表中的数据都是以行和列的二维表形式组织在一起的,每行表达了一个唯一的数据记录,列也称为“字段”,表示数据的种类或属性。各表之间通过某种联系关联起来,组成我们需要的数据库。为了实现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数据挖掘标准通过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建立编程设备的对象模型,定义了基于Client/Server的分层数据模型,数据对象描述方法及面向对象的服务。
4XML测量资料存储系统构建
目前,XML数据的存储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三类:档系统、存储管理器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方式中的基于测量资料数据库的XML存储管理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根据存储时是否使用XML模式,基于测量资料数据库的XML存储方法又能分为结构映射和模型映射。不管采用哪种映射方法,都需要先对矿区测量资料进行编码。XML编码是指对XML文档树的每个节点都按一定的算法进行惟一性编码,根据任两个节点的编码,能够直接判断这两个节点之间是否有祖先、后代等结构关系。目前已经提出了多种XML编码方案,如区域编码、前缀编码、素数编码等。
5矿区测量资料查询系统
建立测量资料查询是矿区测量资料存储的逆操作,是指从关系表中提取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和一些元数据,与相应元素或属性一起重新组成符合XML规范的形式。换句话说,查询矿区测量资料是将散落在多个关系表中的数据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XML。相对于XML存储系统,XML查询系统的设计较简单。查询系统需能恢复原矿区测量资料片断的结构和内容,同时保证XML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设计的主要思想是通过获取节点编号Num,在测量资料数据库中查找对应的关系模式表的信息,再将查询的数据重新组合成XML文档片断。
6结语
1.对资料管理重视不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基础较差。纵观大部分的企业,普遍存在对资料管理工作忽视的问题。企业的管理层往往认为这项工作无足轻重,不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较低的重视度使得企业对图书资料管理要求宽泛,在工作人员、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制度等方面没有加以重视和关注,使得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性不强,工作内容模糊,工作制度缺失等问题出现。另外,企业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资金投入较少,使其软硬件基础设施落后。以上因素都使得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基础变得薄弱,不能完全发挥自身职能去服务企业。
2.图书资料利用率不足,利用效果不明显。图书资料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信息交流、互相沟通的作用,特别是在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时候能够提供参考、借鉴和考证等方面的帮助。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企业而言却没有充分利用图书资料这些特点。主要原因在于文书资源的管理缺乏网络化和现代化,再加上对图书资料的整理编排不科学等,当企业需要借助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决策时,面对庞杂的图书资料工作者不能及时地将对方所需的资料提取出来,给对方工作造成不便,打击了企业其他部门取用图书资料的积极性,造成了企业虽然占有大量的文书资源但是其他部门不充分利用的现状。
3.图书资料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协调性差,工作漏洞时常存在。在企业里会出现图书资料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对接偏差,使两者间的协调性受到了严重地削弱,进而不能及时提供有效、全面的信息资源。造成两者间工作协调性差的原因主要在于双方不能明确各自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不能够做好相互的衔接工作。图书资料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够很好地配合会导致一些漏洞的发生,如在图书资料工作中,文种使用不当、初始稿件丢失、档案收集工作不及时等;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着操作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对档案的装订、添加附件、编号等工作上。
4.图书资料管理软硬件建设投入不足,制约了信息化管理进程。图书资料管理软硬件投入不足主要是指企业在其硬件设备以及人员配备方面没有给与足够的资金投入,使之不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制约了信息化的管理进程。主要体现为现有的办公设备较为成旧,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不能够提供硬件支持。另外,人员配备方面也存在缺陷,表现为现有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也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的引入。
二、大数据时代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发展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其进行改进:
1.做好图书资料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企业部门之间资料管理的协调。为了更好地做好图书资料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部门之间与图书资料管理的沟通合作。企业需要对图书资料工作人员加以规范和约束,督促其做好本职工作,诸如搜集,分类,鉴别,整理等,还要增强其服务意识。在提高重视度的同时还要针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性质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流程等。最后在加强基础性工作方面还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的监管,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另外,在部门协调方面,负责图书资料管理的部门也应加强和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联系与互动,及时将搜集处理好的信息及时地提供给企业内部需要的部门,以帮助企业在制定目标或战略时及时做出判断,切实发挥自身的基础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增强企业对图书资料管理的重视度。
2.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数字化,简化手动、整理和归档的过程。为了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使之更加方便地为其他部分提供服务,企业应对现有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图书资料管理部门要逐步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即在原有纸质资料基础上引入数字化处理技术。在对纸质资料进行整理、编号、储存的同时,将大数据时代的技术优势应用于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中,将图书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数据库,从而简化手动、整理和归档资料的过程,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需要者查阅。数字化、网络化的介入将彻底改变图书资料传统的处理方式,将不必要的、过于繁琐的步骤和工作进行删减和革新,不仅能够提高了图书资料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其工作负荷,还提高了图书资料的利用效率。
3.强化员工管理意识,科学梳理图书资料工作与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配合度。为了增强图书资料工作和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配合度,企业应当对这两项工作进行科学地梳理。首先,要对图书资料工作和图书资料工作各自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加以明确,要以条文的形式对其各自的职责进行规范,特别在涉及两者工作衔接时的各项工作项目的归属加以明确。其次,要确保两者在各自的工作中恪尽职守,严格按照各自的制度和规范要求来开展工作,避免因自己的工作疏忽或者漏洞给对方的工作带来不便,进而影响两者点的协调。再者,还要在意识方面对双方加以增强,使之不仅能够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还能够充分认识到对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工作对对方工作的影响力。总之,要使图书资料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双发充分了解图书资料和档案资料之间的重要关系,明确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两者间的有效配合。
4.加强资料管理的软硬件建设,提供资料信息化管理支撑。在加强资料管理的软硬件建设方面,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大对基础设施的精力和财力投入。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企业要对现有的基础设施加以升级或者更换,使之在办公中满足网络搜索引擎、网络信息平台等各项信息化建设的需要。2)加大对现有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企业要通过公共课、视频教学、网络会议、外派学习等手段对员工进行专业、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3)引进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应适当提高图书资料工作人员的任用门槛,聘用更多经过专业知识学习或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借助这些专业人员的力量来对现有的图书资料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方向的创新和转变。
三、结语
目前,在我国医疗信息化过程中,医院内部信息安全、病人隐私保护,以及一系列与安全相关的问题,都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信息安全保障建设的严重滞后,缺少必要的信息安全保障手段。对于复杂的医疗信息化而言,安全问题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尽快制定信息安全相关机制,确定信息安全的边界,才有利于开展医疗信息化建设。笔者将从医疗信息系统的安全现状出发,探究如何建立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信息安全可用性体系。
二、医疗信息的安全威胁
美国联邦调查局曾于2006年对2066家公司和组织进行了计算机安全犯罪及事故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发生概率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①病毒;②信息的未授权访问;③内部网络资源滥用;④计算机或移动设备失窃。可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改变,各种混合型威胁相继出现,这种混合型威胁直接导致了信息安全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医疗网络的安全威胁已不仅仅是来自于蠕虫病毒、木马等攻击带来的风险。医疗信息系统在日常运行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大致可归纳为内网和外网两类攻击。来自外网的安全挑战主要是由网络病毒、黑客入侵等方式直接导致的系统效率下降甚至瘫痪。其主要原因是操作系统补丁没有及时更新、安全软件不能及时升级或垃圾邮件的肆意泛滥等造成的。目前绝大多数的医院已经部署了网络防火墙,客户端防病毒等产品,但医院网络依然会不断遭受蠕虫、特洛伊木马、间谍软件、广告软件等威胁的攻击。针对此类问题,应当研究如何保证内部终端用户的补丁和病毒库始终处于最新状态,有效隔离安全隐患机器的接入。内网威胁主要是指内部工作人员无意或有意导致的资源丢失、信息泄露等问题。医院的重要信息经常以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甚至移动设备等形式轻而易举地流出,大部分内容涉及病人的隐私、药品采购、财务信息等。此类问题属于面向医疗信息本身的安全性问题,需要对其产生、使用、传输、存储等各个环节予以控制。因此医院应设立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避免核心机密的违规泄露和拷贝。
三、面向外网的安全治理
医疗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系统本身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多样化和频繁化,各种新型威胁层出不穷。针对当前各类相互融合的网络攻击手段,应从如下多个层次上实施外网的安全控制策略。
(1)端点防控
提升终端自身的安全防护力度,在内部各网关及重要网段配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软件。强制保证操作系统补丁定时更新,反病毒软件实时运行以及病毒库的及时更新。对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终端,在网络设备的接入点将对其进行隔离,限制或拒绝其对内网进行访问。
(2)权限设置
部署网络内部强制访问控制策略和权限等级设置,根据口令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或拒绝访问指令。准入控制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控制粒度的大小,而控制流程的自动化决定了使用者的接受度和控制机制的适应性。
(3)行为监测
在一些信息系统安全级别相对较高的网段部署安全监控措施,对非授权设备的私自接入或网络发送行为进行检查,并予以有效阻断,发生严重泄漏事件时应提供报警。
(4)数据备份与恢复
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是数据,因为操作系统、软件等被破坏后都可以重新安装,但数据丢失是无法挽回的。软件级别的单点恢复技术对于火灾,地震等灾难性事故是无法应对的。因此除了客户端的定期软件备份以外,还有必要提供异地数据备份功能,利用通信网络将关键数据定时批量地传送至远程的容灾中心保存。
四、面向内网的安全治理
在复杂的医疗信息运行环境中,针对外网不安全因素的监视和拦截可视为第一道防线,但仅仅依靠这类单一手段必然无法达到理想的安全治理水平。只有面向信息本身的安全,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防御的转变,才能进一步加强安全体系的防御深度,排除不可预测的潜在风险。面向信息本身的安全性即面向数据的安全性,主要涉及数据的私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这些性质应用于不同的医疗活动中。
(1)私密性
私密性要求敏感信息不能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授予了病人控制医疗信息泄露的权利。这对于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涉及居民隐私的网络信任体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加密、数字信封和匿名化等技术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保证信息安全无误的送达已授权的第三方或安全存储于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在利用非对称密钥机制解决这类问题时,只需对解密密钥保密,因此从加密密钥破解出解密密钥的过程必须设计得足够复杂,以致难以实施。
(2)真实性、完整性
医疗诊断信息在医院使用和流动过程中可能遭受恶意篡改或删除,从而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经过复杂网络传输的远程医疗中,信息的来源真实性和可用性更为重要。采用公开密钥加密体制PKI和数字签名相结合的技术,把病人的隐私信息加密后作为水印载荷的一部分嵌入文件中来传递,用于验证文档完整性和来源可靠性,能有效杜绝外来入侵导致的敏感信息的恶意篡改,同时确认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3)不可否认性
不可否认性是现有医疗体系中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问题,也是最容易引起医患纠纷的一个问题。利用数字签名技术,不论医生或是患者都可以基于自身的私钥对认定的文件进行签名,从而确认文件已签署这一事实,事后对有关事件或行为均具有不可抵赖性。此外,基于双重加密原理的数字签名还可以保证信息自签发后未曾作过修改,结合数字时间戳可进一步对签发文件的时间提供佐证。这些关键性内容对于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都是很有价值的。
五、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医疗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除了系统本身的安全之外,相关的医疗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实现法律层面和道德层面的双重约束。一个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通常需要足够的人力来进行安全维护,因此真正起到管理执行命令的主体还是医疗信息管理人员。面对医疗机构对于复合型人才的缺乏现状,需要加大对于医疗复合型人才的投入,提高技术管理人员对职业道德、安全意识、法律法规的认识。同时,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通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在政策调控方面,宏观上,应制定一系列与医疗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保证健康保险流通性,降低医疗欺诈行为,并强制医疗信息标准,以保护电子健康信息安全及隐私。微观上,应制定符合医疗行业规范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执行流程,主要包括医疗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网络系统管理员岗位职责、网络服务器故障的应急处理流程等制度,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以及与医疗有关的个人身份信息、医疗记录等信息在传输、交换、存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六、结论
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项目编码基础上,采用WBS的管理方式,对工作包中使用定额的消耗量名称统一进行编码,即人工、材料、机械、企业管理费、利润、风险费为主项编码,如人工为主项编码,下属的码为普工、技工、模板工、钢筋工等;材料如钢筋、水泥、混凝土等为主项编码,下属的码为钢筋厂家、规格、等级等;机械中的塔吊、运输汽车等为主项编码,下属的码为起吊重量,厂家、型号等,下属的码由各地区结合本地区的特点进行编码,也可以由国家统一进行编码,建立完善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编码体现。通过工作包下属编码,使计算机技术与工程造价资料管理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数据库技术无疑是计算机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把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造价资料管理的效率,发生了质的飞跃。
2资料积累中的工程概况的描述
工程造价的个别性和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实效性,以及工程计价由于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建设地点、交通状况、设计方案的不同,影响着工程造价,因此在工程造价资料积累时,要特别强调工程概况的描述,如结构质式、装饰标准做法,桩基类型、长度、截面,地下室的深度、面积、层高、新工艺等,这些特征都反映了工程造价资料的个性,只有认真细致地把工程概况表达清楚,才有利于分析和评价工程造价资料管理的效果。
3建立资料报送的制度
像台湾地区那样,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通过立法建立一套资料报送运作机制,主要搜集工程造价在1000万新台币以上工程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分析、价格调整后并经由信赖区间分析,最后经由专家委员审核,并与上一期价格做检核分析,若差异在正负25%以内便公布价格资讯,若差异在正负25%以外启动物价调查机制,最后公布价格资讯。大陆也要对工程造价资料报送建立一套制度,分专业和项目类别、规模和造价金额来报送,如建筑工程含土建、装修和安装工程造价在1000万以上、单独装饰的工程造价300万以上、园林工程造价在100万以上等必须通过建设各方主体所在的单位(如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施工企业等)向工程所在造价管理部门上报资料,对于特殊专业的地铁、抗震加固、爆破、强夯等不常用的项目,不论工程造价多少均要上报。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经过审核、归类、分析后向政府提供宏观服务,向社会提供信息资讯。
4对单位报送的资料实行诚信评级制度
在合同备案过程中,对政府投资招投标的项目、工程造价的资料一般经过造价咨询公司编制,财政评审中心审核,工程的资料相对可靠、真实,而私企的房地产为了少交强制安全文明的一些费用,故意压低工程造价或为了加大成本故意增加工程量造成造价成果文件的基础数据不真实,这些大大影响了工程造价资料的利用率。因此,要通过诚信评级制度,对提供资料信息完整、真实和按时报送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施工企业等信誉好的企业在年检、评优时可通过绿色通道。对造价成果文件差错大、不真实提供资料的单位和人员记不良记录,并通报批评。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