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6 18:40: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资料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的特点
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与公共图书馆以及其他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图书资料工作相比具有其不同的特点。
1.1所藏图书资料具有专业性
博物馆的图书资料收集、整理、典藏和利用都是围绕馆藏文物、陈列展览和考古科研工作展开的,其类型大部分是纸质文献,包括图书、杂志、报纸等,电子文献资料很少。历史类博物馆一般都藏有古籍类文献资料,其不仅具有文献研究价值,还具有文物价值。博物馆所藏的图书资料先要保存好,然后才是合理利用。管理这些文献资料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手段。辽阳博物馆图书资料室隶属于文物保管部,所藏的图书资料主要为历史、文物、考古、美术史以及博物馆学等专业图书和文献资料,其专业特色非常鲜明。
1.2服务对象具有单一性
博物馆所藏的图书资料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本馆职工,为完成本单位的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而提供服务。本馆为完成收藏、陈列和宣教工作服务,也收藏有大量的图书资料,建立了专门的图书资料室。目前,本馆图书资料室仅对本馆工作人员开放,如外单位人员需要查找本馆的图书资料,需要事先沟通,经允许后方可查阅。而一些比较珍贵的图书资料与馆藏文物一样,执行严格的保管与使用制度,即使是馆内人员使用也必须严格履行入库查阅手续,外单位人员不允许入库,也就无法查阅。这种管理方式虽然有利于图书资料的保护,但也限制了外单位人员对这些图书资料的查阅与利用。
1.3服务方式具有直接性
博物馆图书资料与其他图书馆承担的功能相同点在于,都是为读者提供知识信息的检索、查询和阅读,这种服务的表现形式为知识信息的传递,属于间接。而不同点在于,博物馆的图书资料还能提供一种直接,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为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和陈列展览提供服务。举例来说,博物馆收藏的很多文物需要经常进行考证和研究,研究人员除了需要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借助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经过系统的研究考证后,才能确定文物的年代、真伪和历史价值等。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工作中有很多文物、展品和文字图片资料,通过设计、整合达到展示主题内容的目的。在筹备一个陈列展览的过程中,文字图片资料是在已有的文物、展品之后提供的,这就需要查阅详尽的文物史料,以及相关的报刊资料,博物馆所收藏的图书资料就成为该项工作必不可少的信息源。此外,博物馆的讲解宣传工作,需要编写本地区的历史和文物保护方面的资料,以及馆藏文物简介、讲解稿等,其资料来源首选是本馆的图书资料。
2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发展对策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与博物馆最基本的业务工作密切相关,是反映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宣传教育和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不仅不能忽视,而且要作为重点工作抓好抓实。要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准确把握其工作特点是关键,是基础。
2.1提高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认识
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到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博物馆领导认识提高了,就能确立明确的工作目标,调动人力、物力建设好图书资料室。图书资料部门的工作人员认识提高了,就能够树立在服务中谋地位、做贡献的思想,注重把握机会,在博物馆的业务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从上到下思想统一了,就能够形成合力,进而推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层次。博物馆长期把图书资料的收藏作为主要的指标,而对所收藏的图书资料如何利用的问题却常常被忽视。在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元素,博物馆的图书资料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自然也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因此,必须提高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管理水平。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的职能要实现由重“藏”到重“用”的转变,以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以辽阳博物馆为例,虽然本馆图书资料室的藏书数量和规模不能与本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相比,但自身优势也十分明显,即具有专业性的特质。公共图书馆藏书遵循的是大众化、多样化的原则,与博物馆专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相关的文献类型和数量不及本馆系统、丰富和全面。另外,辽阳博物馆还收藏有一些孤本善本,这更是普通读者难得一见的资料,其学术和研究价值是一般资料不可替代的。为了不让这些重要文献资料沉睡库中,充分实现其价值,本馆图书资料室在固定的时间对外开放,方便了专业研究者的利用。
2.2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的规范化
要实现博物馆所收藏的图书资料的价值,必须强化管理的规范化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要把图书资料室的管理计划、文献征集和采购、保管等工作与图书资料的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图书资料借阅制度,避免因为工作人员变化,交接手续不全,或者没有规范的借阅手续而造成图书资料的流失或不完整。二是要创造图书资料保管的良好环境,这是保障图书资料有效利用的基础。要防止因保管条件不达标准,或温度、温度、光线、污染、灰尘等因素造成资料的损害。三是做好图书资料的清点、核对和编目工作,对于馆藏的文献资料都要逐一清点造册,并按照图书馆学专业的要求对图书资料进行整理、统计、排列、编目、上架,以实现规范化管理。
2.3利用多种途径丰富馆藏图书资料
博物馆图书资料的来源主要有采购、征集和接受捐赠等方式。在以往的征集和接受捐赠工作中,博物馆往往仅重视那些具有文物价值的物品,其中文献资料多为有手稿、家谱、契约等,图书资料都是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的,还有一些古籍资料。对于够不上文物价值的图书资料,或是短期内人们还没完全认识到其真正价值的,都没有列入到博物馆的征集和接受捐赠范围之内,这对于博物馆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损失。为此,博物馆应该改变工作思路,扩大征集和接受捐赠文献资料的范围,丰富馆藏图书资料。博物馆用于图书资料采购的经费非常有限,采购图书资料必须要有针对性,不能追求多而全,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藏书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费的作用,把最需要、最有使用价值的图书资料纳入馆藏体系。为此,笔者认为,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把文献征集和搜集工作经常化,保证藏书建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根据博物馆业务和馆藏的特点,有计划地发函征集或组织人员外出定向征集,也可与书店、出版社和古玩店建立联系,委托代购。二是掌握与博物馆业务有关的书籍出版信息,及时进行预订或采购。三是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通过各种途径,掌握与文博事业发展和业务研究有关的信息,如各地报导的考古新发现,各种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术、陈列、展览等方面的工作动态,进行搜集汇总,及时提供给本馆的有关人员,为业务建设提供参考。
2.4加强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网络化管理
目前,博物馆的网站服务基本上提供的都是馆藏文物信息,博物馆的图书资料信息很难在网上查询。实际上,博物馆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丰富博物馆网络资源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如果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只局限于图书、报刊、杂志等纸质形式,又不能实行开放式的对外借阅服务,那么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室体现更多的是储藏室的功能。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成果,着重做好博物馆图书资料资源的网络化开发与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利用通用性和兼容性好的图书管理软件,对已有馆藏图书资料进行数据加工,并在网站上提供检索入口,使博物馆的图书资料能够让公众共享。另一方面,要整合加工网络资源,将与博物馆专业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本地化、馆藏化。网络资源具有无序性、动态性的特点,这给用户选择与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从深层次开发文献信息入手,对馆藏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资源进行科学而实用的组织管理,经过分析、比较、识别、研究,将无序分散的信息形成有序的网上二次信息或三次信息,为网络用户有效检索利用博物馆专业信息资源搭建平台,提供路径。
2.5建设适应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
从事博物馆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文博专业或历史学专业的专门人才,图书馆学专业的人才很少。图书馆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图书的分类编目、整理加工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特别是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深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类型图书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涉及图书馆学的新技术、新观念层出不穷。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工作也需要借鉴新理念、新技术,也需要培养专门的图书资料管理人才。博物馆的图书资料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博物馆学专业知识和文史知识,还应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的相关知识。针对当前博物馆图书资料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各博物馆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或是引进复合型人才,或是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人才。博物馆图书资料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专门的人才。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事业建设都离不开文献信息的支撑。图书资料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博物馆特色的图书资料服务体系是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事业建设实践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建设一支适应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则可以为博物馆学研究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工程项目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工程所组成,按照一个总体工程设计进行施工,具有独立的经济核算体系,并能够组建独立的管理组织体系进行工程项目的建设。总分关系为:建设项目单项工程(一个或多个)单位工程。在建设项目形成过程中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决策阶段:编制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目实施阶段:编制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形成、施工过程、竣工阶段、运行阶段。项目管理的范围就是从工程建设项目开始至其完成结束,通过项目的策划和项目的控制,以使项目的进度目标、费用目标、安全及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2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的形成
2.1施工资料的形成过程及相关资料
施工资料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工程项目逐步成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离不开各方主体的相互协作和配合,而各方主体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将相关的内容以书面的形式体现出来,形成了建筑工程资料。由于各方主体的工作内容有所不同,故形成的工程资料也具有相异性。施工方资料体现工程项目实体形成过程中的质量资料;监理方资料体现监督项目实体形成过程中的监控资料;而建筑单位资料体现过程的监督检查。各方主体形成的资料都应保证其真实、清晰、完整。
2.2施工资料形成的内容
施工单位文件资料:施工方案的形成、向单位相关部门报审并修改、方案通过形成技术交底。施工物资进场资料包括:相关质量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质量认定证书、产品生产许可证、安装、使用、维修说明书、有关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进口物资检验证、中文版质量证明、有关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材料及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物资进场试验报告、设备开箱检验记录、施工物资进场报验表。检验批质量验收及资料形成过程: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施工单位过程质量控制、检验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审核检验批资料形成。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资料形成过程:检验批按要求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施工单位自检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资料形成。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形成过程:分项工程施工完成并通过验收施工单位进行资料自检相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分部(子分部)质量验收资料。单位(子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及资料形成过程:分部工程施工完成所含项目均验收合格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形成自检资料监理单位预验收形成预验收资料预验收及预验资料合格进行正式竣工验收形成单位(子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2.3竣工图归档
竣工图是归档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施工过程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建成后进行追溯的最直观文件。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变更、设计变更等变化均会在竣工图上体现出来,故成为竣工后建设项目维修、保养、改建、扩建的重要依据。正因如此,应该重视竣工图的归档,并审核竣工图的有效性,使其为后续工作服务。竣工图分三种类型:综合竣工图、室外专业竣工图、专业竣工图。凡是不改变原设计结构、工艺等的一般性变更可直接在图纸上标注。凡涉及结构、工艺、管线等重要部位的变更应由设计单位另出相应的图纸并标明图名、图号。
3施工资料存在弊端及解决方案
3.1存在的弊端
1)归档施工资料不详尽、内容涵盖不全面、表格使用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必然影响到档案资料的参考价值。2)施工资料形成过程不严密,缺项、漏项。如材料合格依据模糊、缺乏追溯性,以至于没有参考价值。3)在影响建筑工程的因素发生变化时,会产生一系列特定文件,如设计变更、技术核定、现场签证等。不及时的确认不仅影响工程顺利进行,还可能造成发包方、承包方各方的利益损失。4)不重视分包方资料的及时归档,竣工后由于分包资料而致使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移交受阻,给后续工作带来损失。5)竣工后施工资料不能有效的对工程实施监督管理,为后期的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3.2解决方案及时、准确、完整、有序以及全方位的进行
施工资料的管理是一项需要迫切解决和逐步深化完善的过程,提高意识、规范管理、奖惩严明相结合,有效解决施工资料的弊端。1)加强施工管理人员及资料管理人员对于《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及相关规范文件的培训、交流、学习,从提高资料员自身素质起步,逐步从源头对施工档案进行全面梳理、整合。2)对以往交回的归档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对查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汇总、分类、整理,拾遗补缺,并形成文件,一方面完善了施工资料,另一方面也为施工档案的整理提供借签。3)对技术复杂、含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的施工资料应特别重视,以保证其的有效作用。4)加强与参建各方的联系,尤其是对于分包方的资料管理应规范、有序地进行,不能事中不管理,事后满后抓。5)将奖惩机制与施工管理资料挂钩,既起到约束作用又起到督促作用,从而纠正资料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
4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竣工验收阶段,部分施工企业只注重验收过程是否合格,却忽视施工各项资料的时间、内容是否填写完整、施工技术资料与监理审批资料的对应等,更忽视工程的竣工备案工作,导致在对工程的后期资料查阅时,漏洞百出、自相矛盾。
2、资料管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
很多施工单位只注重现场施工人员的能力培养,却忽视了对资料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一个优秀的工程,不仅需要工程技术和施工人员去发挥能力和责任心,也需要资料管理人员付出艰苦的努力,只有在企业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打造出一个合格的市政工程。
3、提升市政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效率的措施
3.1建立并健全资料的管理制度
工程的项目管理部门,要在工程的建设初期根据国家及行业标准,再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用于该工程的资料管理细则,例如《资料员职责》、《技术书籍借阅制度》、《内业资料的收集范围和工作细则》等,并明确参与工程建设的各单位对应承担的工程资料的责任。同时,监理和管理单位,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竣工资料需求的样本和表格,来作为各参建单位整理资料的参考和依据,以此保证资料格式的统一性。市政工程建设的内业资料得到有序管理,才能确保最终归档的施工技术文件内容上的准确、规范和齐全,确保原材料的使用真实可靠。
3.2项目资料管理要贯穿于工程的始与终
在工程立项时,工程单位就要建立资料管理部门并安排资料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对工程项目各阶段的施工技术资料、竣工资料的整理、收集和归档,此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以确保内业资料真实性和有效性。另外,资料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对工程的建设与其资料的整理工作要保持同步,不得出现先施工后整理的行为。1)编写和整理的工程施工技术资料要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或统一规定的格式填写,项目内容齐全、记录完整、真实且准确、书写字迹要清晰。2)采用的原材料、构配件等的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等)要及时送检。涉及需要抽检试验的,要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复试,在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3)在与施工同步的施工管理、试验报告及质量检验资料等记录填写完成后,要由参与现场施工的质检人员和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
3.3确保竣工验收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市政工程在进行竣工验收时,项目的资料管理人员要与工程的管理部门和监理部门紧密配合,保证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确保竣工验收资料能够在工程项目的决算阶段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3.4认真做好竣工验收资料的整理工作并及时立卷和移交
工程的所有检验批、分项工程等的资料要按照规范的要求填写,并检查资料中是否存在书写错误、报漏等情况。竣工图要及时进行整理,并注意检查竣工图中的结构变更,是否有变更注释、洽商编号、竣工图章等。竣工资料的组卷和移交要以单位工程为基础,并根据当地市政设施工程档案的编制要求组卷成册,复印所需的套数后,将原件移交至档案馆,复印件交于合同单位。
3.5加强对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
工程的项目管理单位要加强对资料管理人员的知识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对内业资料管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原始资料的签证方法、竣工资料的整理与编制等内容的培训。同时,资料管理人员也要积极学习和掌握工程建设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努力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与业务能力,保证优秀的工程具有优秀的档案资料。
4、结束语
我国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整理收藏起步较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相关意识比较薄弱,导致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整理收藏及利用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管理资料的整理收藏缺乏专门的制度,管理不统一。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整理收藏没有规范化,很多管理资料只是简单的形式化的存放在一起,但是并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整理分类和标引,管理缺乏条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第二,整理的管理资料没有安排专门的存放位置,保护措施缺乏。整理好的图书馆管理资料在收藏时没有专门的地方存放,也没有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保管,文档残缺现象严重,长期无人整理使管理资料不断膨胀,降低了管理资料的开发和使用价值。第三,整理收藏的管理资料的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图书馆管理资料分为政文管理资料、业务管理资料、人事管理资料以及设备管理资料等四种。在整理和收藏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重要性标准,导致各种管理资料的收藏比重失衡,可开发利用性较低.重藏轻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管理资料的作用发挥。
2加强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的有效措施
第一,强化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的意识。图书馆的领导及其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重视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整理和收藏工作,充分认识图书馆管理资料对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及其日常工作开展的重要作用,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严格贯彻专人、专制、专室的三专0政策。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整理和收藏工作,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要建立健全专门的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的制度,明确工作细则,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保证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鉴定、收藏、利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另外还要设置专门的管理资料存放室,有利于图书馆管理资料的集中保存和统一管理。第三,加强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的信息化建设。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在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整理和收藏工作中,可以实现图书馆管理资料的现代化管理,有效的简化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和收藏的工作程序,可以实现图书馆管理资料的快捷检索、统计、编目和管理,缩短了资料整理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所收藏的图书馆管理资料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价值。第四,重视对所收藏管理资料的开发利用。整理收藏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要把开放利用放在资料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上,避免重整理轻利用现象的存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管理资料检索体系及相关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对图书馆管理资料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充分地发挥管理资料整理和收藏对图书馆的长期建设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3总结
资料数据库具有数据结构化、冗余度低、程序与数据独立性较高、能批量处理数据、易于扩充和索引、易于编制应用程序、同时可清晰表达SCL配置档等优点,故选用测量资料数据库来完成SCL配置档的数据建模,利用现有数据库的存储、备份、恢复、并发控制等技术可有效地对数据进行管理。借助数据库技术,根据数据挖掘标准关于数据模型的描述,把SCL档提供的配置信息进行关联、配置,导入数据库中,根据需要导出数据库相关的信息,映射转换成符合要求的配置档,实现信息复用的目的。在数据库中,表是数据信息存储的基本结构,表的设计可以决定显示模块和其他功能模块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的方式。在采集编程描述信息SSD档时,通过在数据库中设计了一系列的表,以实现矿区测量数据存取、查询、修改、备份和维护等基本功能。
2计算机ICD档建表设计
ICD档一般由厂商提供,供配置工具使用,由于ICD档包含的信息量不小,在建表时,不可能将这些信息全都存放在数据库中,这样会影响数据库的运行,所以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应尽量简洁,只需将必要的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方便图形显示界面模块调用数据。ICD档包含的信息可分为标记和数据两部分,其中标记部分的由数据挖掘标准规定,属于静态部分,不需要建表存储在数据库中;而数据部分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属于动态部分,也是数据库的关键内容,故需要建表存储在数据库中。
3XML与测量资料数据库建立
编程自动化系统一般采用测量资料数据库来管理编程中的相关数据,数据库中包含多张表,表中的数据都是以行和列的二维表形式组织在一起的,每行表达了一个唯一的数据记录,列也称为“字段”,表示数据的种类或属性。各表之间通过某种联系关联起来,组成我们需要的数据库。为了实现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数据挖掘标准通过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建立编程设备的对象模型,定义了基于Client/Server的分层数据模型,数据对象描述方法及面向对象的服务。
4XML测量资料存储系统构建
目前,XML数据的存储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三类:档系统、存储管理器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方式中的基于测量资料数据库的XML存储管理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根据存储时是否使用XML模式,基于测量资料数据库的XML存储方法又能分为结构映射和模型映射。不管采用哪种映射方法,都需要先对矿区测量资料进行编码。XML编码是指对XML文档树的每个节点都按一定的算法进行惟一性编码,根据任两个节点的编码,能够直接判断这两个节点之间是否有祖先、后代等结构关系。目前已经提出了多种XML编码方案,如区域编码、前缀编码、素数编码等。
5矿区测量资料查询系统
建立测量资料查询是矿区测量资料存储的逆操作,是指从关系表中提取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和一些元数据,与相应元素或属性一起重新组成符合XML规范的形式。换句话说,查询矿区测量资料是将散落在多个关系表中的数据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XML。相对于XML存储系统,XML查询系统的设计较简单。查询系统需能恢复原矿区测量资料片断的结构和内容,同时保证XML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设计的主要思想是通过获取节点编号Num,在测量资料数据库中查找对应的关系模式表的信息,再将查询的数据重新组合成XML文档片断。
6结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 资料管理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日新月异。伴随着建筑活动的进行,势必要产生相关的工程内业,即建筑工程资料档案。而资料档案对于建筑工程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它记载着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铺设等建设活动,是建设项目管理如投资计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及改建扩建等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文件,它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与否,也关系到建筑工程整个成长过程中的合格与否,所以说,建筑施工资料档案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又繁琐而且至关重要的一环的管理工作。然而,在施工单位中的施工资料档案的管理却是乏善可陈,不敢恭维。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建筑施工资料管理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简析建筑工程资料的基本组成与特征 1.建筑工程资料的组成 建筑工程资料一般分为长城杯(长城杯是为贯彻落实国家《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开展创建筑长城杯工程活动。)工程资料和合格工程资料,长城杯资料由于是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与严格监督下完成的,所以都是比较规范的,有条理的。而合格工程施工资料由于施工单位对自身要求不高所以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随着现在的施工技术越来越发达,施工规范也日益完整而施工单位只能依靠自身对新工艺新规范的理解来写建筑工程管理资料,难免会出现理解偏颇,理解不到等现象,从而造成了各个建筑工程的资料普遍不同且差异较大。
2建筑工程资料的特征 由于建设工程的工期普遍都很长,而且建筑中需要的材料繁多且零碎,生产工艺又复杂,所以导致建筑工程资料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建筑工程资料产生于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在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文件,尤其是一些突发问题发生时还会随机产生一些特殊的文件与档案,所以说建筑工程文件档案是有很大的随机性的。当一份建筑工程文件资料一经生成就必须传到有关部门,不能有片刻的耽搁,如果有关部门不批准相关文件,则产生的后果极为严重,所以建筑工程的文件资料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文件资料的价值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低。建筑工程文件资料必须要全面真实反应建筑实况,包括工程中存在的隐患以及出现的安全事故,不得有虚假成分,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则不堪设想。建筑工程通常都是综合性很强,涉及到了各个方面,需要多种工作共同合作才能共同完成,由此就可见建筑工程的文件材料是多个专业和单位共同合作的成果所以说具有综合性。
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存在的现状
1.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常见问题 建筑工程资料常见的问题有工序与日期不吻合,各个分项工程的交叉施工给文件材料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当文件资料落后于施工报检的情况,不能及时把建筑的现状和施工思路报给相关部门,这个问题在现如今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上尤为突出。还有现场施工员与质检员还有技术人员之间等等一些相关人员之间缺乏相应的沟通,造成施工区段检验批不一致而导致施工资料的检验批划分及验收的部门不交圈。还有企业技术质量等人员对新工艺新规范的理解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意见不能统一,造成验收资料可能会出现漏项错项甚至是重项的错误。还有一些建筑工程资料作假,不真实。工程的实体测量证明资料在取样时出现造假行为,还有的一些工程质量证明资料不真实。在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软件中普遍难以解决图表的问题,导致资料图表分离的情况屡见不鲜。由于一个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复杂,含有一些专业性特强的施工工艺需要专业的资深的单位参与施工,由于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分包资料不够完善而影响建筑工程的竣工日期。
2.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难点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要是建筑工程是一件非常特殊的商品,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参建单位繁多,涉及面非常广,而且每年国家都会出台很多相关政策还有技术工艺更新的时间也非常之快,所以就导致了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非常复杂以及麻烦。
3.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重点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需要注意的就是施工物资的管理以及新工艺的资料管理,资料的整理与建筑工程的进度必须同步,工程资料必须按照施工的进度按时及时的收集,整理。不得有任何的拖延,否则工程不能及时竣工,发生问题不能及时处理。
三.针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问题的对策措施
1.工程的参建各方应该把工程的资料的形成和积累纳入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工程资料应该随着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整理和审核工作应由熟悉业务和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1]。
2.建筑工程档案资料应该实行分级管理,由各个方面的负责人把相应的部分监管好,各个组织负责人必须组织好各自单位的工程管理资料的管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要设有专门的工程资料的收集部门,有固定的人员采集,整理和审核资料,尽量减少出错的概率[2]。
3.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如果有对建筑工程的文件资料私自进行篡改,伪造,故意丢失等现象,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制度给予处罚,追究其相关的法律责任。工程资料必须及时按时的随着工程进度进行同步收集整理,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进行移交。同时参加建筑工程的各个单位必须要确保其资料文件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所提交的文件资料必须准确有效完整及时。而且建筑方提供的材料必须符合实际符合地方的法律规定。
4.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够还有许多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资料的管理出现许多漏洞,管理出效益,只有一个企业的管理抓的好,这个企业才可以健康快速发展,一个规范化的企业不止表现在技术工艺成熟或规模有多大,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而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经营是否得当的缩影。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落实项目责任制,企业重在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责任心,不管是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要分工明确,充分发扬团队集体的合作精神,把 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的进行沟通,尽量避免出现误差,出现验收部分交圈的问题。
5.避免出现资料重复或冲突的问题,在收集以及整理资料时一定要对所有相关资料进行查询以及参考新旧文件不能有相矛盾的地方。一定要保证材料的真实性,真实性是建筑工程资料的灵魂,不能因为要把利益最大化或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等级就制造虚假数据以及虚假资料,在上交的工程材料中所出现的数据必须都是真实的,必须采用原始的测量数据,而原始的数据必要要严谨准确,实事求是。如果资料作假,一旦工程在施工中出现问题,虚假的资料就会误导我们,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问题,使错误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造成错判误判。
6.资料管理员必须要认真对待资料的采集以及整理还有审核工作,要重视这项工作,最好可以与资深的材料管理员不定时的进行探讨,遇到不懂得问题就要虚心请教,学习他们的经验,要不定时的进行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最新的技能,最好还要扩展自身的知识面不仅精通本专业的知识,最好使自己变成一个学识渊博的人,这样在资料的管理方面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结语:建筑工程资料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判一个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及安全可靠程度的必要条件,是对突发的安全事故的处理的重要依据,对工程进行检查以及维修改造等方面参考的主要依据。如果建筑工程资料与地方的有关规定不符,则这个建筑工程不能竣工,在竣工后也要对其相关的工程资料进行存档处理,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参考数据。在建筑工程中管理好做好相关的资料文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工程资料是一个工程的灵魂。所以国家规定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参与新建改建或是扩建的建设勘察以及施工单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工程资料的管理工作。参考文献:
一、从天然树脂到合成树脂
一些树木的分泌物常会形成树脂,不过琥珀却是树脂的化石,虫胶虽然也被看成树脂,但却是紫胶虫分泌在树上的沉积物。由虫胶制成的虫胶漆,最初只用作木材的防腐剂,但随着电机的发明又成为最早使用的绝缘漆。然而进入20世纪后,天然产物已无法满足电气化的需要,促使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代用品。
早在1872年德国化学家拜耳(A.Bayer)首先发现苯酚与甲醛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时能迅速结成红褐色硬块或粘稠物,但因它们无法用经典方法纯化而停止实验。20世纪以后,苯酚已经能从煤焦油中大量获得,甲醛也作为防腐剂大量生产,因此二者的反应产物更加引人关注,希望开发出有用的产品,尽管先后有许多人为之花费了巨大劳动,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结果。1904年,贝克兰和他的助手也开展这项研究,最初目的只是希望能制成代替天然树脂的绝缘漆,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07年的夏天,不仅制出了绝缘漆,而且还制出了真正的合成可塑性材料——Bakelite,它就是人们熟知的“电木”、“胶木”或酚醛树脂。
Bakelite一经问世,很快厂商发现,它不但可以制造多种电绝缘品,而且还能制日用品,爱迪生(T.Edison)用于制造唱片,不久又在广告中宣称:已经用Bakelite制出上千种产品,于是一时间把贝克兰的发明誉为20世纪的“炼金术”。
以煤焦油为原粒的酚醛树脂,在1940年以前一直居各种合成树脂产量之首,每年达20多万吨,但此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聚合型的合成树脂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以及聚苯乙烯的产量也不断扩大,随着众多年产这类产品10万吨以上大型厂的建立,它们已成当今产量最多的四类合成树脂。合成树脂再加上添加剂,通过各种成型方法即得到塑料制品,到今天塑料的品种有几十种,世界年产量在1.2亿吨左右,我国也在500万吨以上,它们已经成为生产、生活及国防建设的基础材料。
二、从天然纤维到合成纤维
人类使用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但由于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对纺织品质量的更高要求,从19世纪起,人们就为寻求新的纺织品原料而努力。
1846年制成硝化纤维;1857年制成铜氨纤维;1865年制成醋酸纤维;1891年制成粘胶纤维。由于粘胶纤维的原料是来源丰富的木材浆粕、棉短绒及棉纱下脚料等,再加上制成的纤维性能好,以至它的产量到20世纪50年代已经超过羊毛。
尽管上述几种称为“纤维素纤维”或“人造纤维”的出现是继纺织机械发明之后的又一次纺织革命,但它仍意味着人只是用化学方法,对天然植物纤维的再加工,而通过化学方法,制取全合成的、性能更为优异的纺织纤维阶段,才迎来了第三次纺织革命。
1928年32岁的美国化学家卡罗塞斯(W.H.Carothers)博士从大学岗位上应聘到杜邦公司,负责对不久前才兴起的高分子化学的基础研究,他们研究了多种脂肪族二元酸与二醇或二元胺的缩合反应,由于保证了反应物料的严格配比,从而获得分子量很高的缩聚物,但大多数产物的熔点偏低、不耐水,虽然有的可以抽丝,但不适于用做纺织纤维。反复不断地失败使卡罗塞斯在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以至身上经常携带着一小瓶准备自杀的氰化钾。一直到工作6年后的1934年,终于在合成的数百种产品中,找到有希望成为优良纺织纤维的聚酰胺-66,尼龙(Nylon)是它在投产时公司使用的商品名。
杜邦公司为了使它工业化,动员了230多名各方面专家,花费2200万美元,到1939年始正式投产。这一成功不仅是合成纤维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也是高分子科学的重要进展。
尼龙投产后,杜邦公司马上宣布他们生产了比蜘蛛丝还细,比钢还结实的全新有机纤维。尽管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仍然引起各方面关注。用它织成的女丝袜,销售第一天就卖出400万双,报纸上还报道了当时许多销售店曾引起“尼龙骚动”的场面,可惜的是卡罗塞斯本人却没有看到这种情况。41岁的他,虽然知道尼龙的研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却总感到心力交瘁地被失败所缠绕,终于在1937年服毒自杀,留下深深的遗憾。
1938年德国研制出聚酰胺-6,即聚己内酰胺;1941年英国制出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商品名Dacron、“的确凉”、或涤纶;1939年德国人又研制出聚丙烯腈纤维,但到1949年才在美国投产,商品名Orlon,我国称腈纶,此又出现多种新型合成纤维,满足了多种需要,但从应用范围和技术成熟等方面看,仍以上述几种为主,其产量约占总量的90%。
三、从天然橡胶到合成橡胶
自然界中虽然含有橡胶的植物很多,但能大量采胶的主要是生长在热带雨区的巴西橡胶树。从树中流出的胶乳,经过凝胶等工艺制成的生橡胶,最初只用于制造一些防水织物、手套、水壶等,但它受温度的影响很大,热时变粘,冷时变硬、变脆,因而用途很少。
1839年美国一家小型橡胶厂的厂主古德易(Goodyear)经过反复摸索,发现生橡胶与硫黄混合加热后能成为一种弹性好、不发粘的弹性体,这一发现推进了橡胶工业迅速发展。在这之前,橡胶的年产量只有388吨,但到1937年已增加到100万吨,即100年间增加了2000倍,这在天然物质利用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尤其是1920年以后,由于汽车工业兴起,进一步扩大需求,以致世界各国开始把天然橡胶作为军用战略物资加以控制,这就迫使美、德等汽车大国,但却是天然橡胶的穷国开展合成橡胶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以制造与天然橡胶相同物质为目的开始的,因为人们已知它是由多个异戊二烯分子通过顺式加成形成的聚合体。
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由于受到海上封锁,开展了强制性的合成橡胶研制和生产,终于实现了以电石为原料合成甲基橡胶的工作,到终战的1918年,共生产出2350吨。
战后,由于暂时性天然橡胶过剩,使合成橡胶的生产也告中止,但其研究工作仍在进行。先后研制成聚硫橡胶(1931年投产)、氯丁橡胶(1932年)、丁苯橡胶(1934年)、丁腈橡胶(1937年)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占领东南亚后,美国开始扩大合成橡胶生产,并纳入国防计划,1942年产量达84.5万吨,其中丁苯橡胶为70.5万吨。1950年以后,由于出现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在这种催化剂的作用下,生产出三种新型的定向聚合橡胶,其中的顺丁橡胶,由于它的优异性能,到20世纪80年代产量已上升到仅次于丁苯橡胶的第二位。此后又有热塑性橡胶、粉末橡胶和液体橡胶等问世,进一步满足了尖端科技发展的需要。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新世纪里新技术将更加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作为技术革命物质基础的,以合成高分子为代表的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也将越来越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医用卫生材料的数字化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实现医疗器械的标准化管理。在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主数据贯穿始终,是后续卫生材料管理的基础,一般涉及到卫生材料主数据、供应商主数据、价格主数据等。
(一)卫生材料信息标准化标准化编码是实施信息化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意义。医用卫生材料的标准化编码,不仅应用在生产、购进、质量验收、储存、出库、发放及应用等环节,而且对正规化管理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此外标准化编码还可以提高职能部门的质量监督,起着产品身份证的作用。因此,通过统一分类编码,可从制度上建立起一套对产品质量全程跟踪和追究的模式。规范卫生材料主数据编码规则,明晰界定物资的分类原则,既要符合医院财务统计需要,又要适应实物管理需要,更要考虑国家、军队等相关部门的审计要求。在医用器材的分类中,要参照《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局令第1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118-1999《全国卫生行业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总后勤部医用耗材的分类标准等分类的规则和方法。同时要对卫生材料编码的长度进行统一,便于使用和查询。通常卫生材料可以细分为五类进行编码,即普通耗材、特殊耗材、器械、试剂和杂品。
(二)供应商信息标准化供应商主数据是采购业务的基础数据,记录供应商基本信息,如公司名称、地址、联系人、付款条件等。对供应商信息进行标准化编码,需统一供应商的编码格式,定义供应商分类原则,统一定义长度,满足系统管理要求,供应商资质文档也应纳入系统管理。供应商信息的标准化编码,不但有利于卫生材料的统一管理,使其工作流程化、系统化,同时也能够严格控制供应商的资质,确保该类物资的安全性、有效性,避免医疗纠纷隐患。
(三)价格信息标准化价格主数据记录了供应商的历史供货信息,包含价格条款、供货方式、交货期、结算方式等。它既是供应商评估的有力依据,也是指导采购工作的重要参考。为了加强价格管理,可建立一套价格工具记录管理采购价格信息,以反映卫生材料价格变化趋势,同时从系统层面加强对采购价格的监控,特别是首次卫生材料采购。此外,要严格规范价格主数据的申报、创建、修改、使用以及有效时间,以确保价格信息的标准化和统一化。
二、卫生材料流程闭环管理数字化
卫生材料的数字化管理可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概括而言,一是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其是实现医院全成本核算的业务基础,有助于建立全要素、全过程核算体系;二是可从财务预算控制、采购审批控制、库存成本等角度实现业务过程的可控性,从院科两级实现业务数据透明可视;三是可实现核算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为院长决策系统提供全面的决策依据。此外,在供应链方面可形成从采购计划供应商采购订单验货单应付账款卫生材料请领单费用计价财务支付的全流程闭环式可控管理体系。卫生材料管理过程涵盖计划、审核、采购(入库)、出库、消耗、报废(退换)、盘点等环节,其应包括的模块及功能流程详见表1。
三、卫生材料的数字化管理实效
医用卫生材料的数字化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步骤实施,其具体流程、工作要点及实施效果概述如下:
(一)库存清查盘点通过库存盘点,将卫生材料的价值、库存、出库量、购入时间、使用年限、规格型号、存放地点、管理人员等信息梳理清楚,为数字化管理的实施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重新建账,设定基数在物资库存盘点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符合数字化管理流程的账目,同时摒弃历史账目中的诸多安全隐患,如账目不清、账物不符、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
(三)创建卫生材料主数据库和供应商主数据库通过卫生材料主数据标准化的编码管理,可以实现卫生材料的统一分类、统一管理,提高收费、消耗、库存和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建立统一的供应商主数据库,实现从供应商的资质准入、维护到供应商评估等有效的监管,最大可能地保障医院的利益。
(四)实施流程管理,配套管理制度实现从科室需求、计划采购到患者消耗的全供应链管理,从而更好地改进质量和保障效能,优化流程,有效堵漏管理缺口。
(五)库存物资结构策略调整进行库存的全面控制,加快库存的流通、减少库存占用和资金占用,尽可能达到零库存的要求。
(六)职能划分,明确职责通过“全院总账——卫生材料库——临床库房”的三级管理,使得各个科室的职能划分明确,责任清晰,极大提高卫生材料管理的安全性。
(七)优化管理流程、服务流程、使用流程设计通过各级流程的最优化设计,能够使得各卫生材料各级管理便捷,流程合理,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卫生材料的数字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