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6 18:40: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艾灸法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农村,保险,发展
保险具有风险疏散、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的功能。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如何有效发挥保险的救济和保障作用,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成为当前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以保险业相对发达的烟台市为例,深入剖析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就农村保险体系再造问题探讨对策思路。
一、目前农村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目前,保险业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开展。烟台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的快速增长,农村保险市场也得到较快的发展。2006年,烟台市保险费收入411570万元,其中所调查的9个县市合计保费收入接近烟台市总量的一半。全市人均交纳保费633.Z元,同比增加71.2元,保险密度居全省第一,但在保险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缓慢。
(一)机构网点快速增加,营销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优势的凸现,众多的保险公司落户烟台,并在县域大量增设分支机构,直接向广大农村地区辐射,带动农村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目前,烟台市有28家市级保险机构,其中财产保险13家、人寿保险9家,共辖设320个分支机构,其中在9个县市共有县级保险机构94家,均设在县城所在地。有的保险机构如中国人寿还在县以下乡镇设有保险代办处,据初步统计,9个县市共有保险网点120多个。随着机构的扩展,全市保险从业人员已达到2.3万人,其中,营销人员达2万多人,形成了一支庞大的营销队伍。
(二)保险产品种类较多,市场份额相对集中
各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推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新产品,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需求。据统计,目前,县域保险机构累计开办保险产品110个,其中财产险60个,人身险50个,城乡之间在产品种类上相差无几。从保险产品的市场份额看,人身保险占据绝对多数,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一般是财产保险的3—4倍,农村市场份额差距略低o-人身保险市场以寿险和分红险占比较大,2006年,烟台市该两类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00736万元和107373万元,占比为31.81%和33.9%;财产保险中机动车险占有较大的比重,2006年,该险种保费收入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80.46%。
(三)县域人身保险发展较快,财产保险发展相对迟缓,农业保险几乎空白
近年来,随着保险知识普及和保险营销力度的加大,农村保险市场得到广泛拓展。据对烟台9个县市区的180户农民问卷调查,有127户办理过保险业务,另有35户有办理保险的愿望,分别占调查样本的70.6%和19.4%;所办理的保险种类以人身(寿)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居多,办有该两种保险的分别占全部调查农户的45.7%和43.3%,而财产保险则不足15%。由此可见,在现有的保险品种中,农民对人身健康、养老保险情有独钟。从烟台市保费收入的区域结构,也可以看出县域人寿险业务呈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9个县市全部保险费收入占烟台市的比重为51.8%,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人身保险占比提高4.7个百分点,财产险占比下降7.1个百分点。在财产保险业务中,农业保险占比微乎其微,全辖只有1个县(市)办理了农作物火灾险,其他各县市均未办理农业保险业务。
二、制约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障碍因素
(一)农业保险业务萎缩,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有效需
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人民保险公司的各分支机构专门设有农业保险科,开办的保险品种涉及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但随着保险公司的商业化改革,已不再单设农业保险科,并相继取消了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险种,目前烟台开办的仅有农作物火灾、冰雹保险和家庭财产责任保险等几个险种,在众多的近60个财险种类中,涉农险种占比不足10%,品种少、份额低。农业保险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灾害多、风险大,出险后勘查难、赔付率高,与保险公司的商业化经营目标明显冲突,基于此,诸多保险机构都纷纷退出了农业保险市场。
(二)保险产品设计上的缺陷,与农民的支付能力形成较大的差距
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将产品定位于城镇市场,产品设计趋同性较强,普遍缺乏对农村保险市场的研究和开发,少有推出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保险新品种。而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据调查,2005年,烟台市各县市区农民人均收入较城镇居民普遍要低一半以上,平均收入额要少5000-6000元,将适用城市的保险产品向农村延伸,必然超出农民的消费能力。在所调查的180个农户中,有53人未办理过保险,占调查农户的29%,其中因保险价格偏高而缺乏一定经济能力的有31人,占比为58.5%。产品设计上的偏差,降低了农民的投保意愿。
(三)业务发展不够平衡,市场监管存在盲区
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平衡:一是地区间机构设置存有偏差。烟台市全辖共有保险分支机构超过300家,其中占全市人口总数80%以上的9个县市却仅拥有三分之一的保险机构。同时,县域间的机构分布也不平衡,经济发达的龙口市现有保险机构17家,另外还有多家保险公司拟在此设立营销服务部;而人口相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另一县(市)只有保险公司6家,该市2005年人均保费收入仅为38元,较烟台市平均水平低524元。保险业务发展状况虽然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机构布局上的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发展状况的失衡。二是展业、理赔质量态度相差迥异。调查反映,保险公司普遍存在重展业、轻理赔的问题,对客户投保和缴费服务热情、不厌其烦,而出险后理赔时则手续繁琐、条件苛刻,个别甚至存在故意刁难的问题。在对保险公司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对保险理赔存有意见的占有较大的比重。三是保险业务发展与市场监管不相对称。当前,部分地区保险业务发展势头已接近于银行业,但在市场秩序管理上则与银行业差距较远。目前,保险监管机构设至省级或较大城市,地级以下只有保险业协会,市场监管力量明显不足。而诸多保险公司都实行营销机制,营销人员良莠不齐,为了提高业绩而进行不实宣传甚至相互诋毁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导致出现大面积的退保问题。2006年,烟台市人身保险退保率为10.81%,同比提高1.94个百分点。
三、完善农村保险市场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农村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环境,决定了其在农业、医疗、养老等方面潜在巨大的保险需求,迫切需要政策的、商业的保险产品为“三农”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为此,就完善农村保险市场、推进农村保险业务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农业保险体系。
鉴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商业保险公司的盈利性特点,建议尽快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推出农、林、牧、渔业各具特色的保险品种。在目前情况下,为提高农民和保险公司办理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增强农业的保障功能,可采取政府扶持与商业运作相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在两个环节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人保环节,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对农户予以补贴;出险后的理赔环节,按照赔付额的一定比例对保险公司直接补贴。通过适度扶持,降低保险公司亏损,提高农业防灾、减灾和救助保障能力。
(二)规范商业保险公司对农村市场的营销服务机制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保险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针对目前农村保险市场的现状,各保险公司应从三个方面转换经营理念,规范和完善保险营销服务。一是加快农村保险产品研发。结合农村实际,有重点地改造现有保险产品,开发推广新产品,满足农民低保费、低保障、广覆盖的保险需求。二是加强农村保险机构网络建设。合理调整农村保险机构的布局,在网点设置上应适度向偏远农村地区倾斜,增强对农村保险市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强化营销队伍培训和管理。营销人员是体现保险公司形象、开展对外宣传的窗口,对其培训,既要具备精良的展业技巧,更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操守;对其考核,既要注重保费收入增量,还要考虑保户资源的稳定性。通过把好营销关口,提高保险经营绩效,消除社会各界对保险行业的偏见。
【关键词】 纤维肌痛综合征;针刺;灸法;综述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全身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特殊部位压痛,伴有疲劳、焦虑、睡眠障碍、头痛、胃肠道刺激、关节肿胀和麻木感等症状的慢性疼痛性、非关节性风湿病。该病多见于女性,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实验室检查大致无异常,并可与其他风湿病并存。目前该病无明确的治疗方案及药
物[1-2],临床上多用抗抑郁药、肌松药及镇痛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副作用较大,理疗、柔性训练、强化肌肉、认知疗法等非药物治疗亦可改善症状,近几年有不少研究者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症状改善明显。
通过中国知网(CNKI)总库,以“纤维肌痛综合征”为检索词,在“全文”检索2004年到2013年10年间的593篇文章中,选取关键词中含“纤维肌痛综合征”,部分论述以“经络学”理论为主,且均按照美国风湿病协会(ACR)诊断标准选取研究对象,符合“针刺”及“艾灸”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研究,其中30篇论文基本符合要求,现从中医针灸治疗方面综述如下。
1 中医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
根据FS的临床表现,应属中医学“周痹”范畴。《灵枢・周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体现了该病全身疼痛,且痛点固定的特点。又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此内不在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指出其病因病机。徐妍等[3]将其归为“肌痹”。《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这种表现亦与FS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相似性。
徐妍等[3]将美国风湿病学会确定的压痛点与中医的经络、腧穴进行对比,总结出压痛点多在经脉循行部位,即阳经4条(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认为:阴经2条(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人体正气受损,太阳、少阳经较易受邪,“气伤痛,形伤肿”,故疼痛多反映在这两条经脉上。唐倩等[4]在总结压痛点与经络的关系后,得出针刺应从太阳经及少阳经入手,同时配合背部走罐可达到疏通经脉、通络止痛的目的。
2 针灸治疗方法
2.1 以针刺为主的治疗
2.1.1 循经取穴 李颖等[5]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通过对患者不同痛点及其附近穴位上循经络走行方向针刺,以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为主要标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压痛点数及各项检查指标,结果在46例患者中,显效37例、有效9例,证实循经取穴不仅可以改善局部经络闭阻不通状态,同时可以通过梳理经络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2.1.2 针刺意守下丹田穴 公维志等[6]将60例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18个压痛点周围穴位平补平泻法,同时针刺并意守下丹田穴(关元及气海),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治疗,通过评价治疗后压痛点、HAMD、VAS疼痛指数评分及睡眠延长时间,治疗组总有效率可达86.70%,证实针刺并意守下丹田穴可以通过“腹脑”调动神经调节,同时此法可有效调动患者积极性,从而缓解疼痛。李波等[7]通过针刺意守下丹田穴治疗FS,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针刺18个压痛点周围穴位平补平泻法,治疗组加用针刺并意守下丹田治疗,通过量表观察疗效,治疗组在疼痛和睡眠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 < 0.05)。
2.1.3 腧募配穴法 李方杰等[8]将 50例FS患者分为腧募配穴组(26例)与普通针刺组(24例),治疗组运用肝俞、脾俞、肾俞、关元、中极、百会组穴,普通针刺组运用百会、神门、内关、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组穴,起针后在背部双侧大杼与肾俞上走罐,根据压痛点数目及临床症状及体征判断效果,腧募配穴组有效率较高,提示腧募配穴可以通调脏腑气机,补益人体正气,结合走罐疗法,缓解肌肉僵硬痉挛,改善肌肉疼痛。
2.1.4 脏腑经络辨证法 孙云莺[9]认为,FS与心肝脾肾相关,故运用脏腑及经络辨证治疗28例患者,以百会、膻中、中脘、下脘、关元、气海、气穴、滑肉门、天枢、合谷、三阴交、足三里、太溪、太冲、中府、血海、阿是穴为针刺基本处方,加用艾灸。治疗后,疼痛及疲劳症状缓解或减轻,头痛、失眠及精神症状基本消失或缓解的患者达25例。提示采用中医辨证方法,运用针刺治疗FS可以调节气机,疏通经络止痛。
2.1.5 调督通脉法 姚庆萍等[10]根据督脉可疏利腰脊、通经止痛,将60例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督脉腧穴配合相应夹脊穴针刺治疗,评价患者压痛点数、HAMD及VAS疼痛指数,观察组有效率(90.00%)高于口服阿米替林的对照组(66.70%)(P < 0.05)。证实调督通脉法针刺治疗FS可以补虚泻实,标本兼治,通经络,除痹痛,减少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2.1.6 透刺法 史灵芝等[11]依据元代王国瑞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提到的透刺法,选用昆仑透太溪(直透法)、合谷透鱼际(斜透法)、太阳透丝竹空(斜透法)、阳陵泉透阴陵泉(直刺法)、条口透承山(斜刺法)、内关透外关(直刺法)、鱼腰透阳白(横刺法)、风池透风府(斜刺法)治疗,有效率占95.00%,说明透穴法可增强刺激量,使针感更易扩散,镇痛效果更为良好,并且安全,较传统针刺效果更佳。郭莹等[12]将38例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本病病机为肝、脾、肾亏虚,取足太阳膀胱经第1,2侧线和督脉进行透刺,对比患者压痛点数和VAS疼痛指数减少量,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口服阿米替林的对照组
(P < 0.05),证实透刺背部腧穴可疏肝健脾、温肾助阳,以解全身痹痛。王玉琦等[13]选用百会、风池、膀胱经及胆经等穴位通过通经接气法针刺治疗19例FS患者作为透刺组,选用双侧肩井、肩骼、曲垣、C4夹脊、C6夹脊、曲池、肘骼、阴陵泉、内膝眼、肾俞、秩边针刺治疗17例FS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通经接气法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它能推进经气的运行,对FS疗效较好。
2.1.7 辨证针刺 王维祥等[14]将118例FS患者分为辨证针灸治疗组(辨证组)42例,触发点针灸治疗组 (触发点组)37例,西药对照组(对照组)39例,辨证组通过辨证论治选穴针刺,触发点组针刺触发点,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采用疼痛量表、失眠量表等量表评价,对比压痛点数、睡眠质量及临床症状,结果显示辨证组总有效率最高,且在改善临床症状、疼痛,改善睡眠,减轻抑郁方面疗效好。
2.2 艾灸为主治疗
2.2.1 腧穴热敏化艾灸 阮永队等[15]将66例患者随机平分为热敏灸组(观察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通过探及热敏化腧穴,选取其中两个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VAS评分及PPI评分评定,治疗组中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口服盐酸阿米替林的对照组(P < 0.05),且随访半年无复发。说明热敏化灸可以通过刺激人体反应敏感点,达到行气通络、解肝郁、调脾胃、除全身痹痛之效。
2.2.2 天灸 徐勇等[16]将84例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制天灸药粉制成药饼,通过中医辨证选用大椎、大杼、肝俞、肾俞、关元、血海、足三里、阿是穴等为主穴,颈百劳、厥阴俞、隔俞、肩井、肩外俞、膻中、腰阳关、腰眼、环跳等为配穴进行穴位贴敷,对比两组患者的压痛点数和睡眠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口服阿米替林的对照组(P < 0.05),且失访率较低,依从性较好。天灸治疗简单方便,患者易于接受,若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避免长期服药的不良反应。
2.2.3 隔物灸 赵荣红等[17]运用隔药灸配合药物治疗FS,将6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灸+药组和药物组,灸+药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配合隔药灸,穴取百会(直接灸法)、大椎、至阳、命门、肾俞、关元、神阙,药物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治疗后对比压痛点数、疗效指数、VAS评分及HAMD评分,结果灸+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P < 0.05)。贾仰春等[18]在30例FS患者压痛点处施以隔姜灸法,并口服汤药逍遥散加减,治疗后压痛点减少或消失,症状缓解为有效甚则显效,有效率为90%,证明隔姜灸不仅温经通络止痛,同时逍遥散亦可助疏肝解郁止痛。
2.3 针灸的综合治疗
2.3.1 针刺加穴位注射 刘姝君等[19]将93例FS患者随机平分为针刺加穴位组、普通针刺组、对照组,两个针刺组均选用百会、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夹脊、内关、阿是穴,针刺加穴位组加用穴位注射维生素B12足三里及肾俞0.5 mL,对照组口服盐酸阿米替林,以阳性压痛点、VAS疼痛指及失眠量表进行评定,结果针刺加穴位组疗效显著。岳延荣等[20]选取41例患者,针刺肝俞、心俞、肺俞、肾俞以及压痛点附近的背俞穴,并用枝川液(每1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0.3 mg地塞米松)于痛点注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HAMA量表及HAMD量表,并根据临床症状及程度综合评价,结果有效率为90.20%。
2.3.2 针灸结合火罐 施鸣飞等[21]将6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沿皮透穴法,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1,2侧线,华佗夹脊穴及阿是穴,针后对大椎施以闪火法,并从大椎到长强施以走罐,评定疗效指数和压痛点数,结果,针灸结合火罐治疗优于口服阿米替林的对照组(P < 0.05),且对于缓解肌肉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2.3.3 浮针结合走罐 陈志斌等[22]将8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浮针刺入肩井穴(双)、环跳穴(双),24 h后出针,然后沿膀胱经第1侧线施行走罐,根据疗效指数和压痛点数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口服盐酸阿米替林片的对照组(P < 0.05),表明浮针结合走罐治疗FS疗效较好,且浮针扫散疗法治疗范围广泛,加之火罐可舒经通络,安全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值得推广。
2.3.4 针药罐结合 蒋振亚等[23]采用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86例患者分为针罐药组(62例)、针罐组(64例)和西药组(60例),针罐药组及针罐组针刺五志穴(神堂、魂门、魄户、意舍、志室),并加以电针疗法,起针后行背部河车路走罐,针罐药组及西药组口服阿米替林,采用尼莫地平法比较疗效,结果针罐药组愈显率远高于针罐组和西药组(P < 0.05),且针罐药组量表评分及压痛点减少更为显著,起效时间明显缩短。管汴生等[24]选取28例患者为治疗组,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华佗夹脊穴针刺,隔日在针刺处走罐并于肝俞或脾俞留罐;选取20例患者为对照组,取足三里、阳陵泉、鹤顶、三阴交、环跳、风池、天宗、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位留针,并用灸法,根据VAS评分及压痛点数评价,结果治疗组在疼痛缓解及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P < 0.05)。
2.3.5 电针结合 郭爱松等[25]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针刺压痛点,并加用辨证取穴,并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TDP灯)照射,根据患者疼痛、压痛点及睡眠时间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口服氟西汀的对照组(P < 0.05),且观察组压痛点减少个数较多,疼痛缓解程度大。电针刺激可提高患者痛阈,TDP灯照射亦可加快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环境,故疗效良好,患者易接受。李俊等[26]将46例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针刺阿是穴为主,加用辨证取穴,并选择8个显著压痛点采用电脑中频治疗。根据VAS评分及自拟临床疗效标准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与口服阿米替林的对照组相当(P > 0.05),但不良反应较少,故得出两种方法的短期疗效相当,针刺加电脑中频治疗较为安全。
2.3.6 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照射 王承明[27]将56例患者随机平分为阿是穴斜刺配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组(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选取阿是穴,以30°角斜刺0.5~1.0寸,行提插捻转手法,起针后以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按照VAS评分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显著优于口服阿米替林的对照组(P < 0.05)。
2.3.7 针药结合 赵清燕[28]针刺15例患者肝俞、脾俞、膈俞、血海、内关、阿是穴、足三里、三阴交、大椎,并配合口服越鞠丸。根据临床症状、压痛点及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有效率占93.33%。
3 讨 论
针灸治疗FS有一定临床疗效,尤其在镇痛方面疗效较为显著。该方法是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达到舒经通络止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且较药物治疗副作用少。通过辨证治疗可以提高人体正气,改善脏腑功能,经络通,气机畅。结合艾灸、拔罐疗法则可温经通络止痛;结合电针、穴位注射疗法则可提高患者痛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且患者易于接受;结合天灸疗法则患者易于接受,效果持久,操作简便易行;配合药物治疗则可达到增效、减少副作用的效果。
但是,针灸治疗研究目前仍存在一定不足。多数研究病例虽然均能根据ACR诊断标准选取,但由于FS目前尚无较为明确的疗效评价标准,故总体疗效评价不统一(多数研究以临床症状和体征、VAS评分作为疗效评价的方法,客观性一般)。由于选取病例数量少,研究时间较短,对于针刺起效时间、效果维持时间及复发率的研究较少,有少数研究没有固定的研究准则及规范,部分病例存在临床误诊的可能,有研究称尚无指标及证据证明针灸治疗FS有效[29]。
目前,针刺治疗FS的疗效与选穴、功能锻炼、辅助手段、心理治疗密切相关[30],因此针灸治疗不仅可用于FS的辅助治疗,同时结合其他多种疗法共同提高疗效十分重要,从而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更易接受,改善其生活质量与心理素质。
4 参考文献
[1] 刘宗权,宋敏,雷斌.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治疗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2,33(3):222-225.
[2] 李红专,马国甫.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2,29(5):66-68.
[3] 徐妍,高明利.经络与纤维肌痛综合征压痛点[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2):81-82.
[4] 唐倩,方勇飞,王博,等.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经络辨治[J]. 中国针灸,2008,28(10):761-763.
[5] 李颖,于清宏.针刺循经取穴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46例临床观察[A].全国第十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2012:2.
[6] 公维志,王玉琦.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1):725-727.
[7] 李波,王玉琦.下丹田针刺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神经精神症状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9,37(6):89-90.
[8] 李芳杰,孙忠人.俞募配穴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26例[J].中医药信息,2008,25(5):75-76.
[9] 孙云莺.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28例[J].世界中医药,2008,3(3):170-171.
[10] 姚庆萍,张秀荣,王兴.调督通脉法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2):24-25.
[11] 史灵芝,郝吉顺.八针透刺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40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2):64.
[12] 郭莹,孙远征.背部透穴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J].中国针灸,2005,25(2):98-100.
[13] 王玉琦.通经接气针刺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症的疗效分析[A].针灸技术规范及学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黑龙江省针灸学会,2005:3.
[14] 王维祥,刘征堂,吴云川,等.针灸辨证分型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42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04,19( 1):26-27.
[15] 阮永队,魏文著,洪潇挺,等.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观察[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广东省针灸学会,2010:4.
[16] 徐勇,凌敬,林仕群,等.天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4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3):45.
[17] 赵荣红,朱钰宝.隔药灸加药物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 3):200-202.
[18] 贾仰春,罗燕,陈静.隔姜灸合逍遥散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30例[J].广西中医药,2007,30(6):22-23.
[19] 刘姝君.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20] 岳延荣,陈.针刺背俞穴加枝川注射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41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2):30-31.
[21] 施鸣飞.针灸结合火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4):289.
[22] 陈志斌,何泽多,谭武.浮针结合走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80例[J].中医研究,2010,23(4):72-74.
[23] 蒋振亚,李常度,邱玲,等.针罐药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0,30(4):265-269.
[24] 管汴生,李杰.针罐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2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7):826-827.
[25] 郭爱松,李爱红.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36例疗效观察[J].交通医学,2010,24(4):410-411.
[26] 李俊,于海波,余阗.针刺加电脑中频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5,7(1):42-44.
[27] 王承明.针刺半导体激光照射并用治疗纤维肌痛症28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58.
[28] 赵清燕.针灸配合越鞠汤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2):16-17+58.
[29] 王栩,杜元灏,熊俊.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证据[J].针刺研究,2011,36(3):230-235.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 uterine bleed-ing,DUB)简称功血,可分为无排卵型功血和排卵型功血两大类,其中无排卵型功血约占85% [1] 。中医认为无排卵型功血的表现主要属于崩漏范畴,常见病因有肾虚、脾虚、血热、血瘀等,导致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而发病之本在于肾虚。近年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作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研究
杨家林 [2] 将崩漏分为脾肾气虚,冲任不固及气阴两虚,血热夹瘀两大证型。认为本病病因多端,病机复杂,归纳起来有虚、瘀、热三方面。崩漏初始气血未虚,此时原发病因起主要作用,随病情发展,当气阴两伤形成,又会反果为因,成为新的病因和疾病的主要矛盾,加重崩漏。另一因果转化表现为瘀血阻滞,血不归经,虚实互见,因果转化加重了崩漏病机的复杂性。
欧阳慧卿3] 认为肾虚血瘀,虚瘀生热是基本病机。肾虚则失封藏,冲任气血不固,且因虚致瘀,虚、瘀皆可生热,热可动血,也可耗血,经血受热煎熬则瘀结更甚,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程彬芳[4] 认为崩漏之形成,病因复杂多端,与肾气虚实关系最密切。肾气未充,封藏失司,经血失调致崩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七情过极,肾阴不充,疏泄无度,相火妄动,灼伤胞脉,迫血妄行而至崩漏,崩漏日久,必致肝不藏血,肾不藏精,肝肾失调。此症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脾为化生气血之本,若禀赋阳虚,房劳过多,命门火衰,肾失温煦,脾失统摄,冲任不固,而致崩漏。
罗元恺[5] 根据岭南人多阴虚、气虚体质提出阴虚气虚是崩漏致病之本。阴虚阳亢,冲任不固,脾气虚弱不能统血导致崩漏。辨证以阴虚血热、血瘀、脾肾虚损三种证型为多。
蔡小荪[6] 认为崩漏的病因不外乎阴阳失调。女子属阴,以血为主,由于经、带、胎、产等生理特点,阴血易耗,且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体阴 而用阳,阴血不足,更易引起阳亢,阴虚阳盛,则迫血妄行,由于血得热则行,所以崩证属热者为多。
2 临床研究
2.1 单方验方治疗 王慧颖等 [7] 将37例无排卵功血肾虚血瘀证的患者随即分为两组,诊断性刮宫,分别采用补肾活血中药(补骨脂、续断、山茱萸、蒲黄、三七、党参、生龙牡等)和安宫黄体酮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83.0%)以及阴道出血时间相仿(P>0.05)。但中药对于经血暗红夹血块及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西药组(P
陈霞等[8] 用功血饮冲剂治疗肝肾阴虚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6例,治疗组服用功血饮(生地、阿胶、续断、黄芪、地骨皮、女贞子、旱墨莲等),对照组服用乌鸡白凤口服液(乌鸡、生地、白芍、知母、柴胡、牡丹皮、黄芪等)。两组均以30d为1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8.2%。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4.1546,P
刘金星9] 用固冲止血汤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将60例气虚血瘀型功血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口服固冲止血汤)及对照组,结果显示固冲止血汤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70.0%,P
夏天[10] 用坤宁活血汤治疗血瘀型更年期功血,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予以三七片,6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1~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在临床表现、子宫内膜厚度方面的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
2.2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杜慧兰等[11] 将316例功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4例用补肾调经系列方治疗,对照组142例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出血期间服用Ⅰ号方(补骨脂、续断、党参、升麻、炒蒲黄等),血止后服用Ⅱ号方(女贞子、熟地、枸杞子、当归、白芍、山药等),7d后改服Ⅲ号方(紫石英、仙茅、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木香)。对照组出血期间口服炔诺酮2.5~5mg.h,药量每3d递减1.3,直到维持量2.5~5mg.d。两组均用药3个周期。结果显示治疗组血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谢波等[12] 观察补肾中药对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治疗组38例在非月经期服复方熟地胶囊Ⅰ号(熟地、山茱萸、山药、白芍、续断、旱莲草、女贞子),月经期服复方熟地胶囊Ⅱ号(Ⅰ号方上加益母草、蒲黄、五灵脂、紫草),连服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20例为正常青春期女性。疗程结束同时测定两组血清激素水平。结果:青春期功血组LH、E2、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
2.3 针灸治疗 从《中国现代针灸信息数据库》(1970-2002年)收录的40398条信息中分析:共收集针灸治疗功血论文97篇,涉及3590例,对穴位、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其中常用穴位为关元1726.31、三阴交1541.28、足三里1534.26、隐白1043.21、太冲1027.18、气海1155.17、肾俞992.14、脾俞767.13、中极883.11、血海569.11,耳穴取内生殖器910.9。从治疗方法分析针刺1694.29、灸法867.18、耳穴贴压686.7,其中单纯针刺684.14,单纯灸法414.8,单纯耳穴贴压256.5。文献资料显示,临床选穴则以任脉及肝、脾、肾经相关穴位为主。任脉多取关元、气海、中极,肝、脾、肾经多取三阴交、隐白、血海、太冲[13] 。现代研究发现,针刺可调节下丘脑与垂体,促使排卵,针刺时β内腓肽大量释 放,解除对GnRH峰的抑制而诱导排卵14] 。 杜巧琳等[15] 针灸治疗崩漏69例,针刺“断红”穴,每日2次,艾灸隐白、大敦穴。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痊愈24例,好转3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
冯亚莉等[16] 针灸治疗崩漏36例,取隐白、中极、三阴交,肾虚型配太溪;脾虚型配足三里;气滞血瘀型配太冲。艾条温和灸隐白穴20min。所有病例血止后均巩固治疗2~3次。结果:痊愈3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
王芳[17] 用针灸与西药组对照治疗崩漏,针灸组40例取隐白为主穴,配穴实证取太冲、中极;虚证取气海、三阴交。西药组40例合并使用雌孕激素乙 酚0.5mg,安宫黄体酮4mg,每日均服1次,流血第6天起两药并用,连服20d后停药。结果:针灸组痊愈3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西药组痊愈24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两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结论
近年来中医治疗无排卵型功血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有疗效确定,副作用小等优点。然而报道的病案居多,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少;以临床研究居多,实验研究较少。中医的塞流、澄源、复旧三步法说明崩漏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止血即为治愈,因此应该统一临床的疗效标准,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作深入研究,加强临床和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乐 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0.
[2]朱丽红,邵文彬.杨家林教授论治崩漏[J].中医研究,2005, 18(1):56~58.
[3]李坤寅,王慧颖.欧阳慧卿教授治疗崩漏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5,37(8).
[4]郭秀清,程孝远.程彬芳老中医治疗崩漏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2,34(9).
[5]张玉珍,罗松平.岭南妇科名医罗元恺教授论治崩漏特色[J].新中医,1998,30(9):5~6.
[6]付金荣.蔡小荪治疗崩漏经验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4):32~33.
[7]王慧颖,欧阳慧卿.补肾活血中药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0(4):264~266.
[8]陈 霞,于红娟.功血饮治疗肝肾阴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2):936~937.
[9]刘金星.固冲止血汤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2):159~162.
[10]夏 天.坤宁活血汤治疗更年期功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9):32~34.
[11]杜慧兰,闫 华.补肾调经系列方周期给药治疗功能失调 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3):178~181.
[12]谢 波,张玉蓉.补肾中药对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2):135~136.
[13]齐丽珍,黄琴峰.针灸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J].上海 针灸杂志,2005,24(3):43.
[14]赵文浩,俞 谨.针药结合治疗青春期月经稀少病[J].中 国针灸,1999,19(4):197.
[15]杜巧琳,韩丽琳.针灸治疗崩漏69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3):31~34.
[关键词]高脂血症 中西医结合 运动降脂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是指人体脂代谢异常所致的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水平超出了正常范围,严格地说应称为血脂紊乱或血脂异常,具体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血清甘油三脂(TG)水平升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等。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病名,祖国医学无高脂血症一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眩晕”、“胸痹”、“中风”、“痰浊”、“血瘀”等症范畴。HLP是代谢性疾病中一种常见而多发的重要病症,与心脏血管疾病、肾病等关系密切。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群膳食结构的变化、饮酒量的不断升高,发病率呈逐年增高及年轻化趋势[2]。因此,有效控制HLP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现将目前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综述如下。
西医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内外的调节血脂药主要为以下三类[3]:1、化学药物类: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能够高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抑制血栓形成和抗炎等非调脂作用[4];贝特类药物苯氧乙酸衍生物又称贝特类,能显著降低增高的血浆三酰甘油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同时较小程度地降低胆固醇和LDL-C;烟酸类药物,大剂量烟酸能够迅速降低血三酰甘油和VLDL,同时降低LDL-C;胆汁酸结合树脂类又称胆汁酸螯合药。此类药物不从胃肠道吸收,可使心脑血管联合事件终点降低13%。2、抗氧化剂类药物: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中的中心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结果支持。ox-LDL贯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展与破裂的全程,因此,抗氧化治疗已逐渐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新靶点。目前用于临床的抗氧化药主要有天然抗氧化药和合成抗氧化药。3、天然药物:按照现代防治理念,理想的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物应当是同时能起到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作用。而天然药物中有些是兼具调脂和降压作用。如:脉舒胶囊、山楂精降脂片、螺旋藻类等。
祖国医学辨证治疗高脂血症:中医学认为其发病源于肝、脾、肾之虚损,正虚为本,痰瘀为标[5]。脾虚、痰浊、血瘀是其发生发展的三大重要因素[6]。临床辨证治疗明确认识到若脏腑功能失调者,以调理其功能为主;若属痰瘀标实者,则先攻其邪,后调理脏腑;若虚中加标实者,则攻补兼施[7]。张玉珍[8]将11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瓜萎薤白半夏汤加味组和洛伐他汀组,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7.5%,明显优于对照组53.3%(P
临床用单昧中药降脂:据统计目前为止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单味中药种类较多,根据其作用功效可分为:降胆固醇为主者,有蒲黄、泽泻、灵芝、当归、川芎、杜仲、银杏叶、陈皮、半夏等;降甘油三酯为主者,有金银花、黄连、黄芩、刺五加等;既可降低胆固醇又可降低甘油三酯者,有大黄、何首乌、山楂、绞股蓝、银杏叶、女贞子、三七、枸杞子、桑寄生、葛根、水蛭、决明子、黄精、月苋草等[11]。滕宇等[12]研究发现山楂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能提高蛋白酶的活性,预防脂质代谢紊乱。管淑玉等[13]研究结果显示何首乌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自由基,保护肝脏,增强机体免疫等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近年来进行了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临床治疗效果证明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血脂异常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西药用量从而明显降低其副反应的发生[14]。赵波[15]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剂(决明子、生山楂、秦艽、沙棘籽、龙胆草、葛根、清半夏、太子参),对照组30例口服辛伐他汀。结果与治疗前比较(P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现代研究证明[17]针灸可调整机体脂质代谢过程中多种酶的功能,并增强其活性,使血脂被更快地转化、利用,并促进肠肝循环,使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及类固醇激素,从而降低血脂含量。近年大量临床报道表明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毒副作用少[18]。治疗方法多样,临床常见的有毫针疗法、针药结合法、灸法、耳穴贴压法、穴位注射法、穴位埋线法、刺血法、激光穴位照射疗法、磁针疗法等[19]。彭旭明等[20]通过针刺颞三针、四神针、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治疗40例初次发病脑血栓患者,研究表明:针刺能降低脑血栓患者TC,增加HDL-C,防止或改善AS,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王凤玲等[21]灸神阙穴进行调脂及抗衰老的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前后患者TC有显著差异,对HDLa-C和 HDL-C的比例有很大的调整作用,因此其认为艾灸神阙穴可降低血脂水平及AS指数。
运动降脂:近年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能够干预降脂[22]。朱命祺等[23]将62名50-70岁高血脂症患者分为运动组42名和对照组20名。运动组以30%~45%功能能力为运动强度,健步走40~60min/次,4~5次/周,各项指标在8周或l2周后产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说明低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脂肪代谢。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有所提高,运动疗法被人们普遍认知,但运动降脂这一方面现存在以下问题:①运动疗法中包括运动形式、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各种参数尚未明确。②运动疗法对患者血脂含量变化进行的临床研究较少。③根据个人血糖、血脂、血压等有关化验指标、体质量、年龄、性别、地域及季节而制订的个体化运动处方尚需进一步研究论证。因此,寻求设计合理,针对性和灵活性强,应用效果好的运动处方将是临床降脂治疗的发展方向。
目前临床降脂的中西医治疗都取得了肯定的疗效,但各自存在自身的弊端。诸多临床观察显示,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持久,副作用少,但显效相对较慢,西医虽然能很快降脂,但易反弹,疗效难持久,而且在降低血中VLDL、TG、Tc、LDL—c的同时,可以引起血糖升高、恶心、腹胀、腹泻及肝功损害等不良反应[24]。统计近年发表的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论文可以发现[25],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中医药不但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毒副作用也明显小于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疗效显著,在以后的治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莉.高脂血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5):92
【2】唐沙玲.高脂血症中医研究进展[J].内科,2008,3(1):129
【3】 杨五洪,梁天学.调节血脂类药物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08.7(51):461
【4】赵水平.强化降脂治疗的临床应用和意义[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1142-1171
【5】陈婷,吴伟,李荣,等.血脂异常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15(1):39-42
【6】 寇芳.中医药治疗高血脂症研究进展[J].中医文献杂志,2O10(2):55-57
【7】 闻莉,刘松林,梅国强.高脂血症的中医临床证型分布及辨证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3):220-221
【8】 张玉珍.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高脂血症8O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4):389-390
【9】黄建平.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高脂血症60例[J].天津中医药,2007,24 (5):377
【10】 王美蓉,李玉娥,赵成.自拟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10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2):134-135
【11】 张万祥,林竹.中医药治疗高血脂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6,19(12):47-49
【12】 滕宇,张秋菊,齐治家.中医药抗脂肪肝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5,12(2):37-41
【13】 管淑玉,苏薇薇.何首鸟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08,6(4):454-455
【14】支颢,沈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血脂异常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6):716-717
【15】 赵波.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脂症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4):3058-3059
【16】 杨坚毅.通脉降脂饮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03,21(11):34-35
【17】 张国胜.高脂血症的中医临床治疗进展[J].中医中药,2011,33(8):121-123
【18】曾志华.针灸治疗高脂血症近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65-66
【19】 徐晓莉.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0,25(2):325-327
【20】彭旭明,靳瑞,张家维,等.针刺对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8,(1):l2-14
【21】王凤铃,王晓红,王晓妹.灸神阚穴降脂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中国针灸,1996,16(9):29
【22】 宋月琼,张焰,潘媛媛.高脂血症患者饮食与运动行为的干预措施效果分析[J].四川医学,2009,30(4):551-552
【23】 朱命祺,王建设,李玉周.有氧运动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