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化工大学论文

化工大学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8 11:36: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化工大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化工大学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给学生适时适量介绍英美国家文化、英语众多变体文化及合理处置本土与异域文化的关系,引起非英语专业工科学生对跨文化意识的注意,帮助学生在以英语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正确使用语言,从容应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以前,这主要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所关心、研究的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更随网络的诞生,人类生活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中国的崛起吸引了全球的眼光,这一切使得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跨文化交际也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广义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语言是文化的一个载体,承载着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传承文化和传播文化最重要工具,语言也是一个社会群体标记,体现语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特性。是语言创造了文化,而文化也影响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

文化具有鲜明的的民族特征,不同文化之间自然会产生差异,这些差异有宗教、哲学、道德方面的表现,更有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的表现。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上,就成为语言上的差异,这就是语言的文化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内敛,追求中庸,受到称赞和表彰,必有一番自谦之词或归功于集体,而西方文化中,人们推崇个人至上,追求自由主义,受到赞美和称赞,总是用“Thank you”坦然承受。在中文词汇中,凡涉及“猪”和“狗”的,多数用于贬义,因而有“狗仗人势”、“猪狗不如”的贬义词,而西方文化中,猪是聪明、文雅的象征,狗有忠诚、勇敢的特性,“dog”极少用于贬义,也不会有“stupid pig”的词汇。在英语中,常用狗来比喻普通人的生活和行为,习语“a 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重要的人)、“my old dog”(我的老朋友)、“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时候)等等。这里举的例证并不证明不同文化的孰优孰劣,只是说明语言的文化特性。在当今时代,随着文化交流的加强,不同文化会相互渗透与融合,形成了大量的外来语词汇和局部族群的语言变体,如黑人英语(Black English)、墨西哥英语(Chicago English)和亚洲美国英语(Asian-American dialects)等,这些也都说明语言的文化特性。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使用一定要遵循文化的特性,否则对方可能不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甚至会因误解而产生误会。

二、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可以将英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虽然现在跨文化教育得到重视,跨文化意识加强,但十几年应试教育下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英语学习的全部。实际上,语法和词汇只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不是语言的全部。二是学习方法陈旧。学习中只注意词、句的理解,不注重章节。三是语用能力强,文化素养低。只注重口语的训练,忽略语言的文化内涵。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制约了英语学习的效率,也会影响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从前述我们知道,语言承载着文化的丰富内涵,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因而学习一种语言,必须掌握这种语言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也同样需要掌握英美文化的内涵,在英语教学中,单纯的语言学习是枯燥的,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诱人的。

1·在教学中注重英美文化的导入

桂林工学院已经将《当代英国概况》、《当代美国概况》和《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作为选修课提供给非英语专业的工科学生,这虽然对学生理解英美文化有积极促进作用,也能帮助学生更有效的使用语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英美民族的发展历史、宗教道德、风俗习俗、人文地理等方面知识,慢慢去了解熟悉英美的文化,用所学语言传承文化和表达文化,让文化融解于语言之中,但教师在英语课教学中积极的导入英美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课文内容涉及到Different Ideas aboutFood and Drinks时,可引导学生自己来对比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学生了解有关中国人和西方人饮食习惯的信息是:中国人喜食鸡肉、鱼和海鲜,美国人爱吃牛排;茶在中国和英国都是the na-tional drink (举国饮用的饮料),但英国人喜欢在茶里加糖、牛奶或柠檬。如果提问学生:“‘红茶’英语怎么说?”学生都不假思索地答道:“red tea”。其实“black tea”才是正确的,学生会感到不可思议。那是因为中国人和英国人着眼点不同,同是茶,我们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故称“红茶”;而英国人注意到茶叶本身的颜色是黑的,故称“black tea”。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不能完全用母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

当课文出现music话题时,可以给学生介绍音乐的大致发展历程,介绍音乐的派别和风格。可以着重介绍美国音乐的发展:如何从blues经历country music, jazz, rock music,rap, hip hop发展到现代音乐,特别介绍美国乡村音乐发源地——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并播放几首经典的乡村歌曲,如:约翰·丹佛的《CountryRoad》《TakingMeHome》,卡彭特的《YesterdayOnceMore》和“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LoveMe Tender》等,在课文背景中出现的有关美国内战知识,可以给学生讲解有关美国内战的起因、背景以及林肯的一些生平轶事,让学生知道美国的历史以及林肯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再如,在学习Romance这一主题时,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的故事情节,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的修辞艺术和表现手法,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学水平。

教材里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如:西方节日习俗、中西方对待老人的不同态度、西方人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等等,在学习有关课文时,除了运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以外,还可以采取让学生讨论或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逐一让学生了解。同时,通过这些方法也培养了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文化背景知识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就越强,学习英语的信心也就越足。 转贴于

2·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许多方面与汉语词汇存在着不对应现象,除了词汇的本义,还在词汇中蕴涵了丰富的内涵。如你知道“Friday”,而如果你不了解英美民族的宗教背景,不清楚耶稣蒙难的日子,你不会了解“Black Friday”的内涵,更无从理解“Friday face”的意指(意指“愁眉苦脸”),与此相似的还有“Sunday”,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也会理解为什么“Sunday”是每周的第一天?为什么“Sunday”要做礼拜?因为没有这样文化背景的汉语词汇“星期五”“星期天”是没有这样内涵的。还有如“Chairman”为什么是“主席”?“Chairman”和“主席”又有何不同?这能从中英两民族的演化进程中得到答案,使学生领悟不同民族在演化进程中所衍生的语言构造的不同。类似的词汇比比皆是,信手拈来都可引出一些典故,教师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

3·语法中的文化内涵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且差异颇大。我们不但要探究其逻辑形式与结构的不同,而且要探究其形成的内在因素,才会发现其中所包涵丰富的文化因子。如汉语说“一块面包”,而英语说“a piece ofbread”,尽管汉语中没有名词单复数的变化,但在概念上“面包”是一个可数名词。在西方,人们把面包当成主食之一,吃的时候把一块面包切成数片,有时还会在面包片上抹上奶油,再佐以煎鸡蛋或一杯牛奶。因而在英语中“bread”是一个不可数名词。再如这样一句:“My knife and fork ismade of silver.”这里的谓语动词怎么用单数形式呢?原来西方人用餐时的礼仪是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双手齐下。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不可分的用餐工具,是一个整体。因而,句中的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不是空泛的,实施跨文化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社会发展也必将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人类交流愈加频繁,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有着较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在教学阶段,注重跨文化教育,能增强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1] 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 8(6)·

[2] 顾江禾·东西方文化对比小议[J]·外国语, 2007, 22(4)·

[3] 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6)·

第2篇

关键词:国情文化;俄语教学;公共俄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49-02

一、国情文化知识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是最可利用的有效因素,因此,在大学俄语教学中加入文化内容正是合理利用了这一有效的因素为教学服务。将文化内容贯穿于整个外语教学中能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俄语语言感受能力。

现在的低年级大学生是看着日本、美国动画片长大的90后,他们从小学就开始接受英语教育,对英美国家了解较多,而对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国情了解甚少,也谈不上对这个国家的兴趣。对于大学将俄语作为公共外语学习的学生基本都是零起点,加之俄语语法难度大、课时少,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完全丧失信心。如何针对这种情况提高大学公共俄语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教学中适当地导入俄罗斯国情知识,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畏难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度,更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符合俄语语言习惯的表达方法。

二、国情文化知识对培养俄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镜像。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正因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所以文化教学便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对外俄语教学就对语言国情学相当重视,“俄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国情学问题”一文作者甚至指出:“语言国情是俄语教师工作中的一个方面,从其地位来看,完全可与语言教学中的一些传统方面,即语音、语法、词汇和修辞相提并论,而从其意义来看,还远远超过它们”。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学习外语知识、掌握外语技能、提高运用外语的能力是与熟悉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密不可分的。所谓精通某种语言的人,必定是一位充分了解所学语言国文化历史背景、社会风俗习惯和人文礼仪的人。

在学习俄语时,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及众多的语法规则,然而在交际场合却经常不能恰当地运用它们,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学习语言时将语言与文化分离,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忽略这一环节。另外,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有的事物和现象,这些事物和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包含丰富的国情文化内容,在另一国家的语言中无法找到相应的词汇和语句对译,只有通过描述才能弄清词意,比如“火锅”,译为俄语通常是китайский самовар,但中国的火锅也只有早些年使用的铜火锅与самовар在外形上相像,近年饭店里的火锅连外形上与самовар也没有共同之处了,而且俄罗斯的самовар是用来烧开水的,所以需要向俄罗斯人解释这是традицио

нное китайское национальное блюдо,并且讲解就餐程序,这样对方才能真正理解其意思。

三、大学公共俄语教学中导入国情文化的途径

外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语言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交际能力。俄语不仅要作为知识来掌握,更要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运用俄语时,不仅要“合乎语法”,而且要恰当、得体,可以为人接受,同时也要求教师除了传授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知识外,也不可忽视语言背景、文化的渗透。在课堂上主要是利用词汇、课文和听说练习来导入国情文化知识。

(一)介绍包含国情文化的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尽管多数词汇在各种语言中都能找到对应的词汇,如вода-水;гора-山;река-河等,但有一少部分词汇却包含着丰富的国情知识,对于熟悉国情的本民族人来讲,在理解上不会发生任何障碍,但是对于外国人往往会难于理解或容易产生误解。

包含国情知识的词汇有些是一种语言特有的词汇,有些是在两种语言中有对应词,但包含的国情知识不同,比如борщ一词,译为“红菜汤”或“罗宋汤”,是俄罗斯以及乌克兰、波兰等东欧国家餐桌上经常出现的浓菜汤,甜菜是主料,课上可辅以图片介绍。

对于两种语言中意义基本对等,但又不完全等同的词汇应该加以解释。比如школа一词,看似俄汉语是对等的,译为“学校”即可,但实际上俄语的школа与汉语的“学校”并不完全等同,这就需要讲解国情背景知识。比如2004年9月1日俄罗斯别斯兰市发生了一起劫持学生、教师和家长作为人质的恐怖活动,恐怖事件发生在школа № 1 города Беслана(别斯兰市第一学校),国内媒体多译为别斯兰市第一中学。事实上在前苏联和俄罗斯,школа是包括中学和小学在内的十年制或十一年制学校,这跟我国是不同的,我国的学校要么是小学,要么是中学。

再如,俄语的клуб一词源自英语的club,但包含的国情背景却不同。在俄罗斯俱乐部是大型企业、学校的文化娱乐中心,而英国的绅士俱乐部是上层社会的社交场所,往往都有数百年的历史,加入时须经人介绍,并且要交高昂的会费。以前,中国的俱乐部同俄罗斯的一样,都是单位、企业的娱乐场所,但近年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国际化,我国也出现了高级商业俱乐部,成为特殊的商业交际平台。社会发展导致语言内涵发生的变化,也是国情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介绍课文中的文化背景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

课文中,有些表达法看似含义明确,事实上却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差异。比如学生说“我家”时喜欢用моя семья来表示,这是汉语的直译,但实际上在俄罗斯,当孩子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时,应当说наша семья,只有独立成家后才说моя семья. 再比如,пить чай两种语言都是“喝茶”的意思,但在中国就是一杯清茶,而在俄罗斯,пить чай指喝茶的同时还要吃些点心,通常喝的是加了糖的红茶。这种表面看上去相同,但却有不同内涵的表达方式在俄汉译中还有不少,教师应注意为学生讲解它们的区别。

(三)在听说课上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在听说课上,首先涉及称呼的问题。在对待称呼的问题上,中俄两种语言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俄罗斯的公共场合,女性喜欢被称呼得年轻些,所以在商店、饭店、银行等服务性行业,经常称呼女性为“Девушка”,这几乎与年龄无关,甚至对一些上年纪的女服务员也可以用这种称呼方式。有些中年女性相互之间甚至用“Девочка”相称。但在中国一般用“老+姓”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在汉语文化中,“老师”、“医生”等一些表示职业、职务的词可以直接用于称呼,表达说话人对所指的尊敬,然而在俄罗斯文化中,这类词一般不作为称呼,尤其是如果用阴性形式对女性称呼,则有藐视和不屑一顾的含义,所以犯这种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还让人难于接受。在课堂上对老师的称呼是表示职业,不论是称呼男老师还是女老师,只能用阳性,经常用的称呼形式为“Товарищ препода

ватель”或“Товарищ учитель”,当然最恰当的称呼形式是“名+父称”。

通过给学生看俄文电影、听俄文歌曲也是补充国情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影直观地了解俄罗斯的风土人情以及俄罗斯人的非语言交际手段,比如俄罗斯特有的手势语:Щёлкать по горлу(用食指弹脖子)表示“邀请喝酒”、“想喝酒”、“醉了”;Проводить пальцем по шее(用食指横在喉结处划线)表示“吃得极饱”、“不能再吃了”;Сцеплять пальцы(将两个小指勾在一起)表示“友谊”、“和睦相处”;Крутить у (возле)виска(食指指向太阳穴并画圈)表示“疯了”、“傻了”、“缺心眼”等。

结语

学习外语并不只是为了学习该语言,而是为了在工作中运用它,使之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交际功能。外语学习始终伴随着文化因素,即使最出色的外语学习者,也可能因为文化国情知识的欠缺而导致交际受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文化国情知识的传授贯穿于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所有环节,努力帮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的文化以及与其母语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文化盲点,把握语言教学中最本质的东西,使学生在用俄语交际时能准确表达思想,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障碍。

参考文献:

[1][美]E.萨皮尔.语言论[M].赵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М.Баранова. Методика преподавания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M].1985.

[3]В.波里先科,Ю.普罗霍罗夫.俄罗斯文化国情辞典[M].郭津楷,译.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5.

[4]吴克礼.俄罗斯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第3篇

关键词 教育 文化功能 大学校园 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拥有着强大的社会功能,不仅反映了经济、政治、生态等方面的要求,还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便产生了它的文化功能。①面对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全新领域,我们应积极运用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校园进行文化创新,使大学的校园文化拥有鲜活的灵魂和强大的生命力。

1 教育的文化功能

1.1 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

教育传递着文化,它能使人类迅捷、高效地占有前人所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精髓,快速成长为具有摄取、鉴赏、创造文化能力的“文化人”。正是教育活动将人类的文化一代代的传承下去。②然而,人类有着数以千年的文明历史,积累的文化知识不计其数,而学生受教育的时间则是有限的,即使是“终身教育”,也不可能把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知识都传递给后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文化传递的途径呈现多元化,人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地接收和掌握新知识。

1.2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所有的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既有促进社会发展所需的知识,又有陈旧腐化的东西。因而,教育为了有效地传递文化,还必须发挥对文化的选择功能。

一般来说,不同层次的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不同。大学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包含的学科门类众多,遍及文化的各个方面,且需要学生更加宽广的视野。因而,高等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而其培养目标本质上来说是对文化的深层次选择。③它把文化继承与发扬光大,并将文化贯穿于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使学生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理想和希望。

1.3 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文化的生命力要想愈发顽强,不仅在于对它的传递与选择,更在于对它的更新与创造。我们需通过教育把人类已有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他们对文化的兴趣,使他们适应和参与现实社会文化活动,并能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去创新。与其它层次的教育相比,高等教育在文化创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所在。④它是优秀人才汇集的地方,集中了大量的专家、学者,科研实力雄厚,有利于基础理论的开展以及边缘、交叉学科的探究与应用。可以说,大学是国家科研项目再次创新的主力军。⑤

2 大学校园的文化创新

2.1 大学校园的物质文化创新

校园的物质文化为校园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搭建了平台,并体现了学校外在的价值观与德育功能。例如,一尊尊伟人的雕塑或某个别具风格的建筑物就会为学校增添了文化氛围。校园内,道路两旁建花坛、种草种树,广阔的草坪成为学生学习、休息的室外场所。这般良好的环境,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2 大学校园的制度文化创新

校园的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行动指南,主要指高校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等。大学的校园文化既要建设,又要经营与管理。⑥管理者要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管理意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公平性及参与性。学校通过民主参与调动学生及教师在制度文化建设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弱化人与制度的对立来增强广大师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2.3 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创新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下转第35页)(上接第22页)与核心部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分类多种多样,而校风更是“学校物质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素质教育力量的表现形态”。因而,要把校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营造具有学习、创新氛围的优良校风。

总之,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创新三者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⑦因此,良好校园文化的营造要以创新为特征,这样才能使大学校园文化拥有鲜活的灵魂和顽强的生命力。

3 运用教育的文化功能加强大学校园的文化创新

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大学校园文化创新之间存在着密切地联系。教育实现其文化的传递、选择、创新等功能的过程,就是大学校园进行文化传承、筛选、创造的过程,也是大学校园文化进行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创新的过程。

3.1 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为大学校园文化创新搭建桥梁

大学校园的文化创新,要充分地运用到课堂上来,为各领域专门的学科知识搭建桥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较高的人文修养和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对文化传承的内容进行深层次、多阶段的探索,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时机,因人施教。

3.2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创新的过滤器

(1)运用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筛选。大学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因此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内容组织需要依靠文化选择功能。大学的课时相对于初、高中阶段而言,少了许多。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学生应掌握的文化知识完整地讲授给学生,这是教师授课的关键。(2)运用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增添校园文化气息。校园文化是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产物,是师生智慧的结晶。教师通过使用教育的文化功能培养大学生高水准的学术自由能力,使学生拥有创新精神,能够在重重困难中找到新的突破口,将人文精神与学术自由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校园增添文化气息。

3.3 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是大学校园新生之沃土

在大学阶段,教育的文化创新则充分体现在科学研究与文化整合上。教师可以在向青年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以及进行科学实验,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科学。此外,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学会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较为客观地看待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培养他们勇于追求真理和敢于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创新的传承者与开创者。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大学校园文化创新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教育在对文化进行传递、筛选和创新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层次和品位较高的大学校园文化,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育优秀的人才。

注释

①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7.

② 陈雯.论教育的文化功能[J].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103.

③ 李旦伟.从教育规律看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96.

④ 黄梅英.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大学校园文化创新[J].传承·文化传统,2009(8):154.

⑤ 王培英,张世全,王汉萍.大学的文化功能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7(12):77.

第4篇

[关键词]新时期;理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2)02-0081-04

由于诸多原因,理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学生和学校的全面发展,也影响到了理工科院校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因此,探索新时期理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是提升理工科院校办学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一、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大学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信念目标、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和灵魂,是办好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从社会互动和文化内涵的视角来看,大学文化至少具有如下三大特征:独立性、互动性和引导性。

(一)大学文化具有独立性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理念为核心的。大学理念是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逐步孕育形成并始终恪守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引领和感召全体师生奋发向上、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由此,大学文化的主要特征必然包括以独立性、承载民族精神和培育大师等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理念的核心内涵。

现代意义的大学理念的发源地,是兴建于公元1810年的柏林大学。在柏林大学的创建人洪堡和费希特等人的倡导之下,柏林大学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理念:第一,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是独立和自主的;第二,大学是民族精神的承载者和传承者;第三,大学是大师的云集之地,同时,又是培育大师的摇篮。正是在现代意义的大学理念的引领之下,柏林大学相继涌现出了如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尼采、赫兹、韦伯、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等思想界和理论界的学术巨擘,几乎撑起了人类知识殿堂的半边天。

在大学理念的三大内涵当中,大学的独立性是大学理念三大内涵的前提和基础。所谓大学的独立性,不仅是指作为高等学府办学和教育的自主和独立性,还特指大学的独立人格这一基本内涵。而这恰是大学自其诞生之日起,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也是大学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大学文化具有互动性

中国古代“四书”之一的《大学》开篇明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治学的最终目标,一方面,在于彰显高尚的品德,另一方面,在于刷新民众思想,追求人生的至善境界。虽然中国先秦时期并没有现代意义的大学,但是在这里提到的“大学之道”,意指治学和研究的最终诉求和追求。也就说,“大学之道”与“大学理念”具有相融之处。

不难发现,“亲(新)民”,即刷新民众思想,拓殖人类知识宝库,刚好是“大学之道”与“大学理念”的共通之处。刷新民智,不可能在高高在上的象牙塔内完成,否则,就会因为缺乏社会互动而曲高和寡,脱离实际。大学文化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大学对于校园以外的社会的良好态度和关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影响力,更有利于促成理论与实践的互生共荣。因此,互动性也是大学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三)大学文化具有引导性

所谓引导,是指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某事物的发展。大学文化的引导性,不仅指大学教育和学术研究对大学师生乃至社会其他群体的启示和引领的过程及作用,还指大学在思想和道德层面上对社会其他群体的示范和楷模作用。

以前很多人习惯把大学比喻为“象牙塔”,实际上,这种比喻具有多重内涵:一方面,显示出了大学教育和学术研究的独立程度,另一方面,从侧面佐证了大学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高度。大学理念的核心内涵之一—大学是民族精神的承载者和传承者正是对大学文化具有引导性的高度凝练和总结。

当然,大学文化的引导性,不仅表现在理论和知识的传播中,更体现在思想文化的传承中,这是大学确立自身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这恰是很多理工科院校的弱项甚或软肋,因而,新时期理工科院校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新时期理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文化建设是理工科院校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方式

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重工轻理”和“重理轻文”的倾向。这种倾向使得专业教育过窄,文化陶冶较弱,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面对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等变化,理工科院校必须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即在全面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等智力素质的同时,大力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思维模式、文化素养等非智力素质[1]。

而推进旨在提升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大学文化建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形式之一。

(二)大学文化建设是理工科院校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发展是大学永恒的主题,高校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确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确立、并且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进而巩固自身的地位,并确保自己的优势。与综合性院校相比,理工科院校在人文关怀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先天不足。因此,理工科院校要想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除了要建设理工科院校特色专业和加强学科建设之外,还要明确树立自己的目标,培育学校的人文气息和学习气息,努力创造出真正可以教育出人才的大学,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增强高校的学习力和影响力。大学文化建设是理工科院校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三)大学文化建设是抵御理工科院校学生信仰危机的关键环节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激进派后现代思潮的涌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动呈现出一个显著的趋势,即人们经济社会地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日益多元化,社会整合的难度明显增加。

对于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社会整合职能的缺失,将导致社会失范效应的蔓延,而社会失范效应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信仰危机的泛滥和蔓延[2]。一方面,青年学生大多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刚刚成形或尚未成形的阶段,最容易受到外界流行风尚和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如前所述,由于学科结构和长期以来的“重理轻文”教育理念的影响,理工科院校在对青年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方面先天不足。因此,在理工科院校的青年学生们中间,影响社会整合的信仰危机问题尤为严重。

由此可见,以提升大学生道德自律和人文素质为宗旨的大学文化建设,对于抵御理工科院校学生信仰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是抵御理工科高校学生信仰危机的关键环节之一。

三、新时期理工科院校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要在实质意义上推进理工科院校的大学文化建设,就需要在下述“三化”上下工夫:其一,实现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系化;其二,促成理工科高校社会良性互动的实体化;其三,推进理工科高校师生道德评价标准的制度化。

(一)实现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系化

实现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系化,不仅是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也是提升理工科院校吸引力的前提条件之一。

如前所述,大学的独立性是大学理念三大内涵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的独立性,既是指高等学府办学和教育的自主和独立性,还特指大学的独立人格。而实践和体现大学文化的这一内涵,不仅需要大学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勇攀高峰,还要在思想和文化领域有所建树。如果理工科院校因循守旧,固守理科和工科的科研及教育旧有阵地,不深入甚或不涉足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系化建设,那么,就违背了教育以“育人”为先的基本教育理念。我们知道,任何理论和技术的载体都是人,但是,人不仅有利益需求,更应该有思想、有信仰,在缺乏人文素质培育的环境下,掌握了先进科技的人的行为结果,将具有更多的不可预测性。令人担忧的是,在多数理工科院校,虽然口头上说重视和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但在思想上还是没有深刻认识到大学文化给学校建设发展带来的巨大价值和持久作用。他们还是认为大学应以教学科研为主,注意力应主要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争取科研项目上,仅仅把大学文化建设看作是对学生业余生活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是课堂知识传授之外的一些添加剂和文化调料,大学文化建设与专业教学和科技活动相脱离,目标不明、思路不清、方式单一,文化建设层次普遍较低[1]。而要扭转这种局面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大学文化建设同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系化。

具体做法,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人才培养方面,定期聘请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为理工科院校师生做人文学科方面的高端讲座,并以此为契机,建立理工院校常态的人文素质高端论坛;第二,在科学研究方面,结合理工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各自的学科优势,建立理工科院校常态的学生社会实践激励机制;第三,在社会服务方面,在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知信行”模式(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的基础上,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组织、鼓励和引导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3] 。

(二)促成理工科院校社会良性互动的实体化

促成理工科院校社会良性互动的实体化,不仅是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理工科院校影响力的有益方式。

促成理工科高校社会良性互动的实体化,除了要结合理工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建立健全理工院校常态的学生社会实践激励机制外,还要建立健全理工科院校尖端科技的“产、学、研”耦合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企业和社会团体合作的新模式,并将其常态化和实体化。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提高科技的生产力转化能力,进而提升理工科院校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总结社会实践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将其精神实质融入到理工科院校人文讲坛之中,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内在信念和品格。

(三)推进理工科院校师生道德评价标准的制度化

推进理工科院校师生道德评价标准的制度化,不仅是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理工科院校竞争力的必要保障。

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最终衡量标准,是看大学师生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与“行”是否同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行不一最主要的原因是信仰危机,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认同和不信任,如上所述,这种现象在理工科院校的师生中间比较普遍。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跳出固有的口号式宣传模式外,还要综合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和制度分析的方法重新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且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和受众建立制度化的道德评价体系[4]。推进理工科院校师生道德评价标准的制度化建设,属于大学文化建设当中的制度文化层面[5] 。

第5篇

作者简介:周 沫(1984―),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

InCites 是汤森路透集团在汇集和分析Web of Science (SCIE/SSCI/AHCI)权威引文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研评价工具[1]。该评价工具综合了各种文献计量指标和1981―2012年来各学科各年度的国际标杆数据[2]。这些指标为评价分析高校排名、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支撑数据。InCites数据库于2014年上半年更新,所有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KH+3mmD]

1 全国高校及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材料学科排名情况[KH+3mm]

全国进入InCites科研评价工具的高校共计304所,表1、2、3列出了化学、工程学、材料学三学科领域综合评价指标在全国前20的高校排名。

1.1 化学学科(见表1)

以论文数量指标来看,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从所属机构影响力指标看,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该指标即某机构在某学科领域内的篇均被引频次与该机构总体论文篇均被引频次的比值[3]。该值若>1,则说明该组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其所属机构的平均水平;该值若

1.2 工程学科(见表2)

以论文数量指标来看,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从所属机构影响力指标看,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江南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综合指标排名在第46位。

1.3 材料学科(见表3)

以论文数量指标来看,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从所属机构影响力指标看,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综合指标排名在第43位。

2 全国高校科研生产力分析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985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39所院校[4]。九校联盟(C9)是中国首个顶尖大学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所高校[5]。笔者以下会对南京工业大学与985院校、C9院校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2.1 南京工业大学与985、C9论文数量分析

与985院校相比,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学科的论文数量相对于工程学科和材料学科来说,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比值为1:1.97;但在工程、材料方面与985、C9院校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工程,比值为1:7.11;材料学科论文比值为1:2.76(见图1)。

2.2 全国各院校学科领域论文数百分比分析

选取的10所院校中化学学科前三名分别是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工程学科排名前三的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材料学科排名前三的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这10所院校中,清华大学的工程学科论文数所占比例最高,百分比为1.09%,在1%以上;而南京工业大学则处于较低水平,三个学科均排在倒数三名(见图2)。

3 全国高校科研影响力分析

3.1 南京工业大学与985院校、C9院校总被引频次分析

南京工业大学与985院校、C9院校的差别很大,总被引频次较低,三个学科均与C9院校总被引比值相距较远。其中,材料学科论文总被引频次与985院校差距相对来说较小,比值为1:1.86,虽然南工这三个学科已进入ESI前1%排名,但与985院校和C9院校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见图3)。

3.2 南京工业大学与985院校、C9篇均被引频次分析

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和材料学学科篇均被引频次均低于985院校和C9院校,而工程学科篇均被引频次高于985院校和C9院校,反映出南京工业大学工程科学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水平、国际科研影响力正在不断攀升(见图4)。

3.3 全国各院校学科领域影响力对比

表4介绍了10所院校在化学、工程学、材料学这三个学科的学科领域的篇均被引频次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篇均被引频次的比值,若此值大于1,则说明该学科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平均水平;若此值小于1,则反之(见表4)。

在化学学科,清华大学影响力最高,为1.36,其次是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排第三;在工程学科,影响力排名前三的高校分别为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在材料学科,影响力前两名分别为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与浙江大学并列第三。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三个学科篇均被引频次均高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平均水平;北京化工大学的工程学、材料学高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平均水平;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学科高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平均水平;东南大学、天津大学、江南大学的工程学科高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平均水平;而江苏大学三个学科均低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平均水平。总的来说,南京工业大学三个学科的影响力相对偏弱,亟待加强。

3.4 全国各院校学科领域被引用率对比分析

从图5可以看出,大连理工大学的化学被引用率最高,达到74.23%,清华大学第二,浙江大学第三;南京工业大学的工程学科被引用率最高,江南大学第二,北京化工大学第三;材料学科属北京化工大学被引用率最高,达72.24%,浙江大学第二,华东理工大学第三,南京工业大学排名第5位(见图5)。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学报;创新创业;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151-03

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1]高等学校学报工作是高等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为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服务,是高等学校学报的职责所在。

为了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关于启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促进我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研、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和创业发展能力,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以下简称辽石化大)于2012年启动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为了大力推进高校“育人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扎实有效地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辽石化大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

那么,高校学报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从2014年开始进行了尝试。

一、辽石化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辽石化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量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量不管是校级项目还是省级项目均呈逐年上升态势,创新创业项目总数量也逐年增多。

二、 《学报》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

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校职责所在。高校学报是依托高校而存在的,高校兴则学报兴,高校强则学报强。因此,为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是高校学报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报》从2014年开始接收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从中选择优秀论文刊发在《学报》的相关栏目。《学报》刊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情况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学报》刊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逐年增多;有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而且包括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所刊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涉及多个栏目。《学报》虽然刊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的时间不长,但是经过《学报》的主编及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服务大学生创业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对大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起推动作用

顾名思义,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从我国高校的情况来看,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参加科研活动的机会不是很多,对实验数据及资料进行总结并在各级期刊上的也很少。因此,在校大学生因不了解学术论文的特点和要求,不熟悉科技论文的撰写规范,写作水平比较低,很难在各级专业期刊。如果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不能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不仅其劳动成果不能得到肯定,不能引起本领域的广泛关注,而且他们也不能继续投入新的研究课题当中。《学报》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可以说深化、延伸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主体的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2,3]

(二)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提高大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

对高校学报而言,硕士研究生及青年教师是一个庞大的作者群,硕士研究生及青年教师撰写的论文在高校学报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开始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后,部分大学生成为高校学报的作者。但是,与硕士研究生及青年教师相比,大学生的学术水平及撰写学术论文的质量较差,如果不进行大范围的进一步的编辑加工,则无法达到可刊发的水平。《学报》编辑通过各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包括学术论文的特点和要求、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在内的论文写作知识的培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逐字逐句地进行修改,这样不仅使学生论文达到刊发的要求,而且提高了大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

(三)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使其转化为生产力助一臂之力

高校学报是高校的一个学术窗口,随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量的增多,高校需要学报这个学术窗口,需要通过学报宣传高校的科研成果,让社会了解高校大学生的科研成果,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可能性。

虽然《学报》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的时间不长,但所刊载论文内容涉及内容多,包括石油化工、石油工程、油气储运、物理、数学等方面,不仅有理论研究方面的内容,而且还有应用研究相关的内容。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不仅宣传了辽石化大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而且提高了此课题转化为生产力的可能性。

三、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学报》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只能说是迈出了万里的第一步,如果满足于现状,不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途径,那么只能是原地踏步,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

(一)依托相关高校,吸收优秀稿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学报》刊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的作者大部分都是辽石化大的大学生,而若要实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所刊载的论文就不能局限于本校,应与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所承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水平高、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大的高校保持联系,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进展情况,积极主动地邀约优秀论文,这样才能保证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报》的吸引力及影响力

(二)通过各种平台宣传《学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其影响力

高校学报是高校的窗口,高校可以借助学报这个窗口展示其教学科研成果,与其他高校及社会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并使这些成果以学校的名义留存于世。[4]现在是数字化时代,微博、微信对信息传播特别是媒体传播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5],因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向外界传播项目内容,针对项目内容与外界进行互动,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实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学报》的关注度,争取政策上的扶持,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

高校的科研政策是一个指挥棒,高校学报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校科研政策上的扶持。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提升高校的知名度,提高高校的排名,鼓励教师及科研人员在SCI、EI收录期刊及CSCD期刊上,从科研政策上给予扶持,而这种政策上的倾斜,对学报的打击却可以说是致命的,几乎断了优质校内稿件的来源,不可避免地导致学报学术质量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学报》应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供服务,提升《学报》的吸引力及影响力,让高校领导及教师认识到《学报》存在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性,这样才能引起高校领导层的注意,争取到科研政策上的扶持,进而吸引优质的校内稿,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学报》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

四、结语

高校学报是依托高校而存在的,高校学报应充分发挥“窗口”的作用,积极传播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学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通过学报这个平台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水平及学报的办刊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Z].教备厅[1998]3号,1998.

[2] 陈淑娴.高校学报的作用分析及科学定位[J].编辑学报,2006(2):134-135.

[3] 李晓文,张立元,时铁国.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探究[J].编辑学报,2002(4):277-279.

第7篇

论文摘 要:本文根据独立学院生源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抽象性,以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为例,研究了提高独立学院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与举措,认为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独立学院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应对市场挑战,提出了一条新的理念与实践途径。

1.前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不断扩大新的高等教育资源有效形式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以 “依托母体,民办机制,独立运行”的管理模式,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发展。在这种新的办学模式下,独立学院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完善,以适应新的教育机制的需要和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独立学院的生源素质与母体高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基础比较薄弱,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自学能力不强,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等。因此,我们不能照搬母体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对独立学院的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独立学院应定位于培养应用型的本科人才已成为一种共识,在教学中,这是首先应该把握的一条基本原则。

数学是独立学院理、工、管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它能为广大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它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它有较强的应用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它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与计算机的使用结合,广泛应用到工程技术、国民经济、生物技术、金融、社会科学等领域。所以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足够的数学理论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程对于抽象性和逻辑性有较高的要求,学生需要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需要有很强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很多学生觉得这门课程难学,难以应用。另外,我国数学教学体系所讲授的内容都是非常经典的理论,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许多学生步入社会后,因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应用能力而难以应对工作上的挑战。学校的职责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学生的实践能力欠缺是高校的数学教学的一大弊病。

鉴于独立学院生源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抽象性,本文将以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为例,从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两个方面加以探索,使数学课程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我国独立学院发展迅速,很多独立学院由于办学经验不足,教材和教学大纲基本都是照搬二本学校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各专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完全一样,没有考虑到独立学院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很难满足培养基础扎实、精通专业、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独立学院的教学内容改革必须从教材和教学大纲两个方面进行。

2.1编写适合独立学院的特色教材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独立学院数学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就是教材的改革。我们应该根据独立学院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应首选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由浅入深,简明易懂,更多引用涉及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科学等领域实例帮助理解内容的启发式结构的教材。而目前各大图书市场的数学教材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几乎没有一本适合独立学院学生使用的数学教材,所以编写适合独立学院学生使用的数学教材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在2005年建校初始,在数学课程中,基本沿用北京化工大学选用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教材难度太大,不适合三本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大量删减。这就导致教学内容和教材不相符,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我们积极组织有教学经验的任课教师针对本校学生的特色编写合适的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提炼,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精心设计每章每节的内容,决不让学生在教学中有听不懂的内容。另外,我们在每章都附有相应的数学家简介及数学软件介绍,供教师选择性讲解。这部分内容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目前,我们已经先后出版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经济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内的一整套教材,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这几本教材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大多数任课教师和其他兄弟院校的认可。

2.2制定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要深入了解独立学院各个专业的特点及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以此来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来制定教学大纲,学时和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与本专业最密切的数学知识。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在最初也是借用北京化工大学的数学教学大纲,这进一步加剧了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使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疲于赶教学进度,对一些重点内容和应当精讲细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展开,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而理论上严密、逻辑上严谨的要求更是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增加了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使一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了畏难情绪,影响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于是,我们在原有数学教学大纲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修改编写了适合我校的数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以“淡化理论,加强应用”为目的,降低了抽象推理的难度,删除了一些理论证明,将现代数学技术和方法融合到教学内容和体系中去。在新大纲的指导下,数学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学有所得。另外,我们每年都对教学大纲进行修改,以应对学生以及外界不断变化的需求。

3.创新教学方式

3.1 问题式教学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是传统的提问式教学,我们通过多年的教学认识到,应该对学生的提问方法进行改革。首先,改变传统的老师和学生的一对一的提问方式,实现相互提问法,即让两个学生互相提问,然后老师讲评,当然也可以学生向老师提问,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相互提问的方法道理在于:能够回答问题不一定能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要比回答问题层次更高,更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对已学过内容的提问,要将提问延伸到讲授新内容中,这样能保证学生时时保持高度的热情。这种教学法操作简便,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实践效果良好。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3.2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各种软件、硬件的限制,独立学院的教授通常采用课堂讲授为主,有的时候辅以讨论等形式,较少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幻灯片等。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是一所新成立的独立学院,学校设施比较齐全,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的利用学校的有利资源。多媒体有许多优点,如清晰、直观、形象生动,可以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目前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数学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效果并不见好,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数学中很多推导也是比较适合板书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使一些用粉笔难以画好的图形可以用多媒体制作得很清晰和直观,而对于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推导过程,教师可以用黑板边引导边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比如我们在讲定积分的定义以及空间解析几何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3.3案例教学

数学教学长期以来仅仅局限于课堂,不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必须予以改革。但是把学生带出数学课程去参加实践也是不太可行的,案例教学就是很好的解决方法。案例教学是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程,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找解决实际的方案,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涉及到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时,应讲解专业相关的实例,让学生知道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能解决专业的实际问题。如在逆矩阵的学习中,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我们可以讲解用矩阵知识解决破译密码问题,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讲预测动物繁殖方面的实例。另外,我们可以把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高等数学和概率统计的课程,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增加数学实验课

目前,很多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操作上也非常熟练,也喜欢用计算机来解决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因此,独立学院数学教学应增加数学实验课。以《线性代数》课程为例,数学软件MATLAB就具备解决线性代数问题的能力。随着计算机科学及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线性代数的计算机计算和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求解提供了条件,数学软件MATLAB对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素质、进行数值计算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数学软件MATLAB引进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途径。如在行列式和矩阵两章中,数字矩阵的加法、数乘、乘法、逆矩阵,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我们都可以用MATLAB中利用矩阵函数求解。用MATLAB中的矩阵函数rank(A)可以求得矩阵的秩,用MATLAB可求得一个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秩及极大线性无关组等等。增加数学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数学软件来求解学习中所涉及的数学问题,来达到提高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是当前数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3.5 分层次教学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入学成绩良莠不齐,在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上差异很大,对他们进行相同程度和水平地教学,势必会造成程度好的学生(这类学生中相当多的人入学之初都有考研的需求和愿望)吃不饱,程度差的学生跟不上,进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学生成绩呈现哑铃式的分布,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如果能对学生采用分层次教学,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对入学新生进行了一次中学数学摸底考试,根据这次考试成绩并参考入学成绩,对理工类学生按程度分班教学,对经管类学生按中学时的文、理科分班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学校多个部门的配合,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在有条件的独立学院可以实行。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在数学教学中目前还没有采取这种手段,从已经采取分层次教学的独立学院的教学效果来看,这是比较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的一种教学方法。

4.结论

总之,面对独立学院这一新的办学模式,需要我们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地探索与完善,才能适应新的教育机制的发展和需要,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加快独立学院数学教学改革,提高独立学院数学教学质量是我们独立学院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以高度责任感,积极主动的研究独立学院数学课程的教学规律,探讨独立学院数学教学的改革办法,为学院培养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熊德之。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11。

[2]孙华娟, 贺爱娟。浅谈独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中国电力教育,2010,30。

第8篇

参考文献

[1]吕昕.基于UWB的危化品仓储堆垛货物定位技术的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5.

[2]王宇.危险化学品物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26-231.

[3]师立晨,王如君,多英全.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2(12):161-166.

[4]杨飞龙,张嘉琪,王敏.基于RFID的危险化学品智能仓储管理系统[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5,22(3):111-116.

[5]蒋白桦,索寒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危化品物流应用平台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4,31(10):1271-1274.

[6]饶运涛,邹继军.电子标签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23-27.

[7]陈炯.QRcode码编解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8]徐丹,谢小杰,吴俊.基于二维码技术的自动化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3,41(12):2020-2023.

[9]GB/T18284-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快速响应矩阵码(QRcode)[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10]杨坤.地图溯源管理机制与关键技术研究[D].郑州:中国信息工程大学,2013.

[11]刘悦,刘明业.QRCode二维条码数据编码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25(4):352-355.

参考文献:

[1]郝金强.基于树型设备编码的可视化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上海交通大学,2011.

[2]施菁菁.基于ERP的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3]王德广,石华,周志刚,王超.基于PDA与WebService的钢板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2010,27-31.

[4]国家电网公司编.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238-265.

参考文献

[1]周晓明.SAPEWM高级仓储管理解决方案[J].无线互联科技,2014(8).

[2]贾英杰,王慧东.浅议物资仓储自动化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4(20).

[3]汪淳.基于现代物流管理的自动化仓储管理解决方案[J].现代商贸工业,2014(3).

[4]郑庚.我国中小企业商品仓储管理探讨[J].现代交际,2013(1).

参考文献:

[1]张国卫,孙树旺.物流仓储管理实训课程的研究和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4(23).119.

[2]李明华.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2013.(3).

[3]杨美浓.基于MOOC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信息化建设,2016.(07).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