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特色经济论文

特色经济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08 11:36: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特色经济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特色经济论文

第1篇

首先,青海的省情决定了经济发展必须在选择特色上下工夫。青海地处偏远,区位条件差;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通信不畅;科学教育落后,人口素质偏低。这些都给经济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影响。青海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构成如果不突出青海特色,与外省趋同,那么肯定会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产业发展的路子势必越走越窄。同时,青海地域辽阔,省内各地区之间差异性也很大。因此,青海以及省内外不同地区应当对产业发展进行区域调整和区域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逐渐发展壮大。

其次,青海的资源决定了我们有条件在发挥特色上出优势。青海地处世界屋脊,由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所决定,它具有独特的自然地貌和海拔高度,不仅山川藏珍、戈壁埋矿,而且具有其他地方少有的高原特殊气候和在这一气候条件下派生的珍稀生物资源,有在全国独具优势的水电、盐湖资源,独特的畜牧草地资源,太阳能、风能资源,独树一帜的高原地貌景观,众山之巅、众水之源和颇具特点的民族文化、人文景观等。这些丰厚的特色资源为青海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只要善于开发这些优势资源,就能够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据省情,青海特色经济的构建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着力发展壮大盐化工业,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第二,重点发展中藏药业、绿色食品业、有机食品加工业和高原生态农牧业,逐步形成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链。第三,发展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在西部地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经过努力,最终形成世界高原生态基地,全国盐化工加工基地,中藏药生产基地,西部水电——高耗能工业基地和石油天然气开发基地。第四,以发展特色旅游业为龙头,经济推进现代服务业。在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有规划、高起点、高水平地面向市场开发各类旅游资源。

2发展生态经济是青海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选择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与生态,二者是相辅相成、水融、互为条件的关系。生态系统对经济活动有着极大的制约能力,经济要想求得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系统,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以保护和发展生态产业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具有生态系统性、公共性、全球性、持续性的特点。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亚洲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起着江河水文循环的重要作用。青海生态又十分脆弱,水土流失、沙化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湟水流域、青海湖流域和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经成为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严重阻碍和最大的隐患。因此,在青海未来的发展中必须把保护和建设生态作为根本任务。

青海生态总的看是在经济发展滞后的情况下不断恶化的。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加快生态经济的发展,把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力度。草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标志。草业的发展可以兴起一个大产业,推动产业化发展。种草本身(从种草到加工、储存、销售、繁育草籽)能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拉动畜牧业。草既是经济作物,又是生态作物;既可以体现长远的生态效益,又可以当年转化养畜,实现眼前利益。搞得好,就可以从根本上调动农牧民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扶持,加大力度,不断扩大退还规模。这里关键是要搞好规划,把种草种树同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发展畜牧业。

二是大力发展高效农牧业、促进生态保护和治理。在退耕还草的同时,要把着眼点放在高效农牧业上来。要围绕结构调整和特色农牧业经济大搞设施农牧业,在牧区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设防灾抗灾基地,种植高产优质牧草,利用温棚种植根茎类作物,大搞牛羊育肥、自繁自育,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改放牧为圈养。在农区把种草和种植经济林结合起来,进行牛羊育肥和西繁东育,支持发展农畜果菜加工业,鼓励发展新的高收益产业,开辟更多的收入增长渠道,对农畜产品龙头企业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带动广大的农牧民获得更高的市场效益,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良性发展道路。

三是积极推动农牧区能源结构调整。我省电力、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在农村牧区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广用电用气取暖、做饭,替代传统的烧柴烧草习惯,把林草效益转化为养殖效益,这对保护生态,净化空气都有重大意义,应选若干地方进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3发展循环经济是青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

循环经济是人类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建构的经济系统,并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去。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地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使环境合理性和经济效率性得到了有效的结合。青海经济的发展,更迫切需要循环经济。

青海循环经济实践中,较成功的经济体有锡铁山铅锌矿循环经济共生企业群,其产业链主要由西部矿业公司锡铁山分公司铅锌矿及选矿厂、青海创新矿业公司的硫酸厂、中汇矿业铁金矿、海西化建有限公司水泥生产厂、大柴旦硼矿、大柴旦地区的八家硼酸厂以及拟建的硼镁肥厂和余热综合电站组成。根据核心产品特点,该产业链中包含以锡铁山铅锌矿开采为核心的铅锌矿生产生态工业群落、以青海创新矿业公司硫酸产品为核心的硫酸生产生态工业群落和以海西化建有限公司水泥生产厂为核心的水泥生产生态工业群落。该企业群每年产生1000余万元的循环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青海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原则,规划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强化政策导向,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制环境;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管理体制机制;以矿产循环发展为突破口,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保护与开发并重,大力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废物回收利用,积极开展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突出重点,加快制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立循环生产技术体系,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参考文献:

李战奎.西部生态经济发展的机制创新初探[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第2篇

一般来说,经济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对社会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制度总结,一个时代的经济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的主要经济问题和经济制度,所以,经济理论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20世纪末提出来的,主要反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的运行制度以及发展规律,是对我国市场经济的总结和高度概括。因此,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于正确把握国民经济的发展形势,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特征

长久以来,在国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基本的市场经济理论对于完善和发展社会经济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家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对于经济制度的理解都仅仅停留在表面意义之上,没有把握其实质上的真实意思,有时还会和其他经济制度混淆,这对于经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1]。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意义和本质特征,对于国家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都是十分关键的。总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具有科学合理的社会化发展目标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科技革命的推动,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较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对经济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技术现代化趋势也变得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分工的变化,与之前相比,当前的社会分工变得更加明确和细化[2]。另外,对于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来讲,跨部门甚至跨国家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频繁,社会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及时做出反应,从而有利于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发展,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生产秩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对现代社会经济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制度,因此,设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目标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直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国内和国际形势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经过漫长的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形成[3]。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不变的经济制度也难以适应社会形式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直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在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一般都是在继承和批判原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运用辩证主义的思想对原有经济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使经济制度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4]。也就是说,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与当前的初级阶段相适应,由此可以预见,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未来的社会制度经济理论一定会具有较大的差别,并且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是在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而来的。可以说,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社会制度相适应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发展的整体形势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密切相关,作为上层建筑的基础,经济水平的发展对于社会的整体形势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5]。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的整体发展情况,所以,要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考因素。从图1可以看出,进入到21世纪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所以在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应该在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对既有的经济理论做出适当的变通,从而使其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了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提升服务,使经济理论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在此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也可以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理论。总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以公有制?橹魈宓木?济发展形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发展实践中,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有经济来说,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公有制资产的发展情况也直接影响着市场经济的走向[6]。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也说明,公有制经济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支配地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优势,从而更好地体现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体现其制度价值。在当前形势下,公有制经济既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资产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经济制度变革的不同阶段,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都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形势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是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形式下,将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和私营经济等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局面,让各种不同的经济形式在各自不同领域?l挥经济作用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7]。在此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也包括私有制经济。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私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外资经济等经济形式。虽然非公有制经济不具有公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命脉,但是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私有制经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不完整的。因此可以说,私有制经济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3篇

1中国经济学的目标

中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尚未彻底触动,深层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稳固,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不少漏洞。因此,建设一门能反映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特点和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是有必要的。这也是中国经济学的根本目标所在,而中国经济学的具体目标可分为体制结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三个部分。

体制结构目标主要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分析,所有制结构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运行目标和宏观经济运行目标。微观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企业和企业制度的完善及国企改革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规则较为完善。宏观经济运行目标是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及其相互关系的平衡、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顺利实现、政府职能得到完善等。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的目标和经济增长方式等)和经济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及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

2中国经济学面临的困境

2.1经济学被边缘化,研究成果和研究团队萎缩

在中国经济学被边缘化,甚至已无立身之地。目前,高校马思主义经济理论课程已被严重压缩,中国经济学界研究成果,主要是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有关经济学内容的不到十分之一;有的虽然打着经济学的招牌如《劳动价值论》,却在宣扬资产阶级要素价值论的观点。

其次,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对经济学的学习不感兴趣,更谈不上研究。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十七年招收的330名博士生中,他们在学期间发表的经济学论文一千多篇,其中真正研究经济学的不到10篇。经济学专业的教学队伍中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者也日益缩小。

2.2中国经济学传统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严重滞后于国际化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改革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仍严重滞后于国际上经济学专业的新发展。首先,教学内容重复。以经济学专业学生为例,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政治经济学内容在高中就曾经完整的学习过,研究生阶段则开设专题性课程,但在体系性、知识抽象性程度上基本没有差异。其次,理论体系被人为割裂。一是将政治经济学从体系中分割出来。二是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在范畴与原理上没有科学衔接,尚未建立整体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再就是,教学方式的“封闭性”。当前中国经济学教学缺少足够的教学参观或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

2.3经济理论脱离经济现实,教学方式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理论脱离经济现实,难以满足本土化的要求。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目前,中国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教师选定一本教材,以教材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国内经济学教材出版周期一般较长,教材内容与现实经济问题极易产生距离与脱节;再者,由于国内教材大多直接照搬西方理论,西方理论与中国经济现实本身也有距离。其次,“满堂灌式”教学,忽视教学过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可能讲清楚全部的经济学理论,这就要求老师主要传授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偏重于死记硬背和机械化训练,则缺乏课堂交流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2.4理论研究缺乏规范性,对两个范式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在过去几十年间经济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相当数量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还认识模糊。这一点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以什么作为切入点开始经济学分析?用什么作为主线将这种理论体系贯穿起来?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究竟有哪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市场经济怎样才能真正与社会主义、与公有制有机结合起来?对这些根本问题的认识尚缺乏基本规范,认识相当混乱。

在研究过程中,明显地存在着对两个范式关系的认识上的偏差问题。学术界存在两种片面倾向:一是排斥和轻视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于现代西方的经济学理论采取一种简单否定的态度;一是把西方经济学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当作唯一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忽视它所具有的意识形态的成分,否定经济学的科学意义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总起来看,后一种倾向在当前呼声甚高。此外,中国经济学研究中也存在诸如选题过于宽泛、研究结论草率等其它问题。

3中国经济学的构建

在这种背景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将西方经济学中意识形态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相分离,将市场经济理论的科学成份嵌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中,实现两种经济学说的整合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3.1整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均衡分析理论

劳动价值论更多关注的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本源性问题,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均衡分析理论更多描述的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外在表现,为揭示价格与供求的内在关系及其资源优化配置规律提供了分析工具。中国经济学研究对象和任务已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将均衡分析工具嵌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可以克服马克思经济学说价格变动分析的不足,赋予劳动价值论以新的时代内涵。

3.2整合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劳动者行为动机假设和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劳动者行为动机假设注重全社会成员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并认为劳动仅仅是谋生手段,这种分析框架揭示了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生产关系及其行为动机的本质特征,但难免带有计划经济的局限。西方经济学中关于经济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假设,反映了市场经济主体行为动机的某些重要特征,但却“往往具有非社会性和非历史性的倾向”。将两种行为动机理论整合为在全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经济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假设。

3.3整合马克思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和西方发展经济学

马克思晚年时期未能构建起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广义政治经济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发展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从结构主义到新古典学派,再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经济理论;从宏观模式的经济增长理论到微观分析的人类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均从不同程度上揭示了经济落后国家摆脱贫穷落后、实现工业化、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嵌入马克思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建立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理论,是中国选择适合国情的科学发展战略的需要。

3.4整合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和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在马克思的分析模型中,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然而他未能深入分析未来生产方式技术持久进步、经济充满活力的动力源及各劳动者阶级之间以及阶级成员内部潜在的利益矛盾对其的影响。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制度经济学则从供求关系、均衡价格的技术分析转向了产权关系、交易费用的制度分析,从而揭示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在私人成本和收益与社会成本和收益不一致条件下,产权界定、国家干预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对技术持久进步、经济充满活力的重要作用。尽管新制度经济学自身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不妨碍我们将该学说中的科学因素嵌入经济学阶级分析理论框架中。

4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4.1走向规范和实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不断开阔,方法不断创新,比较成功地实现了传统经济学研究范式向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越来越走向规范化。但是,中国经济学从总体上看还是不成熟的。基础理论还比较薄弱,研究方法还比较落后,学科规范还不够严格,中国经济学作为一种科学体系还在形成,中国经济学必须坚持走向规范。建立学术规范,发展学术评价,是中国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条件和必由之路。

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经济学理论仍然落后于实践,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仍受着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为此,中国经济学必须坚持走向实际。对于中国经济学来说,当务之急是要从实际出发,搞清楚中国所面临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经济问题,仔细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并且揭示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4.2走向开放和世界

经济学的开放是不可避免的。既勇于肯定,又勇于否定,一切取决于是否经得住实践的检验,而不论源于何时,出于何人,来自何方。经济学走向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引进来,将外来的理论综合到中国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实践中去;二是坚持走出去,要加强交流和不同学科间的联系,进行多学科理论、多元研究方法与手段的综合运用。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学也正在逐步走向世界。但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必须首先立足本土,其次必须立足经济,关注技术,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使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始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第4篇

1 倡观念

武汉作为武汉城市经济圈的龙头,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然而,交通枢纽并不等于物流枢纽,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业并不等同于运输业。在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背景下,进行物流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创新观念,树立大物流观念。即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大市场、大流通就是要建设一个多层次、多形态、多品种、全方位、开放统一的市场和流通体系。武汉经济圈物流产业的发展包括完善的交通运输和通信信息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园区和物流枢纽的规划与建设以及便捷高效的商品和服务的流通体系等多方面内容,也是建设武汉经济圈大市场、大流通的主要内容。

海纳百川,有容仍大。发展武汉经济圈现代物流业,树立开放观念与意识。在承接东部制造业和物流业时,要特别做好企业物流,将企业物流社会化与专业化结合,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注重物流企业个性化发展,这主要表现为传统服务的整合和专业化服务的创新。普通型的低端服务利润会越来越薄,而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适合客户需要的特色服务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专业化物流的发展会更加深入。制造、商贸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将会推动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加速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联动。物流企业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自主物流服务的品牌价值越来越重要。努力将企业物流打造成物流企业。

因此,创新观念,加快武汉经济圈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环境,将有利于打破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而全、小而全、地区分割、市场封锁的传统落后观念,有利于转变生产组织形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升武汉经济圈工商企业和专业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建通道

作为区域龙头,武汉在构建现代物流业发展通道时,着力打通三通,即流通、交通与网络资信通(传统上只讲流通与交通)。流通方面,重农轻商和重生产、轻流通的思维定式,严重影响着人们对现代物流业的正确认识,也阻碍物流业的发展。作为复合型产业的物流业,涉及众多的经济部门和行业,但部门和地方长期实行条块分割、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加之与物流业相关的某些垄断行业的改革滞后,政企不分,行政性垄断经营依然严重,妨碍了统一公平的物流市场环境的建立,打通流通势在必行。武汉就完善流通做出表率,值得在8+1圈推广。比如:武汉周边农村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低廉的劳动成本、良好的区位优势、气候和水资源条件、市场潜力,这为武汉及其经济圈的鲜活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结合消费者对绿色食品需求的变化,流通部门适时改革,加快市场升级,培育并形成现代化程度较高、综合性、多功能、辐射能力较强的大型农、水、禽产品流动中心。农、水、禽产品流动中心与生产基地、农户或其他中介组织的联结,形成农、水、禽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储存保鲜、销售、配送和提供市场信息一体化的流通模式。这种新的流通模式的建立对农、水、禽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整个产业链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物流业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出新的要求,也是现代物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服务于区域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重要举措。

交通方面,内河运输系统、铁路系统、公路系统和航空港等构成了武汉城市经济圈交通走廊,随着全国交通网的建成和完善,武汉城市经济圈交通体系必将再上台阶。但也还存在部分设施不对接、功能不完善等突出问题;运输设施通达程度还不高,运输主通道能力不足,各种运输方式的装卸、换装、联结设施以及物流运作设施的连接还不够通畅。尽快完善交通网络,是武汉城市经济圈各级政府面临紧迫任务。

网络资信方面,武汉城市圈物流信息基础设施运作的水平还不够高,还没有在物流活动中充分起到神经中枢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物流业对信息的依赖日益明显,需要不断深化物流领域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政府在物流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同时,企业也应加大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实现不同主体资信共享。

武汉还应充分考虑国际物流业发展要求,建立物流交通线路网,为提升圈内圈外物流业货物集散、组织、配载、搬运、装卸、信息传递搭建载体。同时,建立区域物流信息网,不断提高物流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将现代通讯、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智能交通系统和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物流领域,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区域物流服务方式、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电子化水平,加快中部物流领域各种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建设与应用步伐。为此,在报关、通关、商检、包装等环节提升服务水准。

3 搭平台

第5篇

论文摘要:中职语文课程如何积极构建与实施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课程模式,与当前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相适应。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从模块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课改尝试。

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在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仍然存在偏差,造成就、问题突出。出现这样的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职业教育的课程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未完全摆脱以文本讲授为主要内容的普通教育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科知识基础,但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脱节。如何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进行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努力探究的重要课题。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模块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巾职语文课改进行思索和实践。

模块教学

1.模块教学的理论支撑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美国贝塔朗菲提出的系统论的观点,将整体优化理论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变静止的、分割的、单一的教学为动态的、整合的、开放的教学体系。

2.模块教学的分类

根据“以能力为本位,按照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这课程设计理念。把课程模块分为三大类:基础模块、专业模块、选修模块。这种集群式模块课程既满足学校多工种多层次培养目标的要求,又符合市场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它以语文课本为教学内容,是学生必修的一个模块。

专业模块是为适应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对语文课程的需求而设置的内容,可以根据专业对语文课程的要求设计若干子模块。如“财经应用文”这一课程原本由专业课教师讲授,往往会忽略其语言运用能力,现在就可将该课程放到语文课程中的专业模块,由语文教师来教学。

选修模块是由若干门选修课组成,它是为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需要而设置的内容。它具有选修科目多、学生选择余地大、课程时间安排灵活、教学形式多样等特点。

这三个模块构建了灵活、开放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体现了“目标多元,指导分类,教学分层”的职业教育特点。

3.贯穿于模块教学中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语文模块教学还对“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提出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以及学生未来职业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这种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教材,也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借鉴,教师们感到困惑。对此,我们存实践中进行了大胆尝试。

(1)构建活动框架。

从“亲近自然、发展自我、关注生活、服务社区”四大板块构建设计活动内容,以一个个鲜明的主题构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框架。

(2)对学生进行指导。

活动前,让学生明白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活动中,指导学生如何选题,如何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怎样收集、整理、积累有关资料,如何写作,介绍常用的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等,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最后,围绕一个主题,学生把自已的成果通过小报、网页或报告等形式呈现出来。

(3)抓评价,激励学生创新。

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通过评价可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学习兴趣,调适自己的行为,体验成功的快乐。

评语评价。评语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习态度和今后的发展情况用文字描述的方式来评定、激励。

分值评价。将语文学科试卷中的10%~20%分值内容纳入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核。

能力培养

近年来,我们积极与用人单位建立横向联系,就毕业生语文能力需求,如何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等问题,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从实践看,中职生语文能力培养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而。

1.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如何使语文学科中的内容与专业结合得更紧密,是中职语文教学研究的一大特色和方向。我校学生毕业后大多走上财经岗位,或多或少要接触财经应用文体,而学生对应用文不熟悉,对专业性较强的财经应用文更是无从下手。针对上述特点,我们选择了说明书、广告、经济合同、经济论文、市场调查、计划与总结等学生工作中常用文种进行教学。

针对毕业生,我们在教会学生设计广告的同时,就如何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布置学生制作自我介绍的幻灯片,为即将进行的求职做准备,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制作出很多想象力丰富,很有创意的个性广告。

2.培养体现专业特色的听说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交际不是简单的聊天,也不是单一的普通话培训。口语交际训练应从以下几点人手。

首先,应强化课堂教学双向互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仅限于口语交际课巾,在只常课堂上,要克服“教帅满堂灌,学生当哑巴”,要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当主角的教学格局,让每个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他(她)是课堂的主人翁。教师要有意识的设计和组织口语交际双向互动,主动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语言的组织应用能力。

其次,创设课堂交际情境。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将学生从课堂引入生活,再从生活回归到课堂。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再次,注重学生个体的语言表现。学生个体的语言表现也是口语交际能力素质的展现,如:讲故事,即兴演讲,情境复述,应聘口语等。针对毕业生面临着与用人单位见面的情况,我们利用语文课开设模拟应聘场面,从如何从容应对面试现场,如何机智有礼的回答等方面训练学生的而试口语,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我校的毕业生大多从事窗口行业,社会对他们的普通话要求相对较高。我们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了普通话培训课,集中两周时间进行普通话专项训练,并组织学生进行普通话考级。

3.培养专业常用字为主的汉字书写能力

第6篇

经济论文|证券金融|管理论文|会计审计|法学论文|医药论文|社会论文|教育论文|计算机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

财政税收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公共管理理学论文政治论文文学论文工学论文文化论文英语论文应用文写作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免费论文>>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论文正文电子商务个性化需求的条件研究

电子商务个性化需求的条件研究

作者:网友投稿文章出处:时间:2005-6-3

-

电子商务个性化需求的条件研究

摘要: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从网站策略需求、产品策略需求研究个性化需求的内在性,从生产模式、经济模式、经营模式、价值模式的变化和相关案例,研究电子商务活动的个性化需求的必然性,从而得出个性化需求条件形成之必然。

关键词:电子商务,个性化服务,个性化产品,无差异产品

Abstract:Theindividualizationrequirementhasbecomeanimportantresearchquestionine-commercedevelopment.TheinherentindividualizationrequirementisstudiedfromtheserequirementsofWebsitetacticsandproducttactics,theinevitabilityofe-commerceactivity-basedindividualizationrequirementisstudiedfromsomerelatedcasesandthechangesofproductionmodel,economicmodel,managementmodelandvaluemodel,andthentogettheinevitabilityofformingtheindividualizationrequirementinthispaper.

Keywords:E-Commerce,individualizationservice,individualizationproduct,Non-divergenceproduct

0、引言

一场广袤而深刻的变革已经来临,不算上个世纪中叶起就有先知先觉的学者、政治家和企业家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在进入新千年门槛时,都感觉到即将到来的震动,尽管这新的时代才露端倪,不管我们它将它称为什么:“知识经济”、“新经济”也好,“数字革命”、“虚拟经济”也罢,或是“网络经济”、“信息经济”……我们知道它的主要来源是信息技术和网络。网络时代,使用者重新加入到生产中,通过因特网提供的企业与顾客即时双向的交流通道,全球各地的顾客可随时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或业务,获得基于信息的服务,提出反馈意见,发出订单乃至根据自己的要求参与产品的设计。

从[1]中利用个性化服务成功的范例说明了网络营销个性化服务的成功之道和实施个性化服务的局限性,到[2]中传统工业的经济、技术和管理等诸多方面阐述了前瞻性的理念所引入的个性化服务,到[3]中为了实现个性化服务从技术层面而提出的虚拟设计系统,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基于电子商务的个性化服务已经成为一种现实,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全面地研究电子商务的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尤其是从个性化服务和产品的条件形成上研究,更能充分地理解和应用个性化特色。

1、电子商务的个性化需求

电子商务的个性化需求包括个性化的服务和个性化的产品。

个性化服务是指商家根据每一位顾客的年龄、身份、职业、品味等个人特点,过去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偏好等因素,因人而异的提供独特的产品和针对。

在产品的表现上,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尤其是早期阶段(包括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规划和制造阶段),处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吸引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注意力,可以帮助制造企业设计和生产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2、电子商务中个性化需求的内在性

当人们把电子商务活动说成是“鼠标+水泥”模式时,不管这种说法在初期的理解上的褒义或贬义,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鼠标+水泥”的确刻画出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在性。

从电子商务活动过程来看,“鼠标”表示了客户的属性,即客户利用鼠标在网络上对网站点击的随意或随机性;“水泥”表示了网站的属性,即,网站的吸引人之处,也就是如何利用个性化的服务和个性化的产品,有效地将潜在的客户转变成真正的客户,将新客户转变成忠诚的客户,转变靠的就是“水泥”的“粘合”属性。

2.1网站策略需求

网站策略是网络营销特有的策略。在网络空间中,网站是企业最重要的标志,在Internet上设立网站是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的基础。网站不仅代表了企业自身的形象,而且也直接关系到网络营销的效果。通常,企业的网站策略主要是通过网站宣传策略和网站设计策略来实现的。

网站宣传可分为网络渠道和传统渠道两大类。传统渠道就是指借助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的媒体宣传企业网站,这和传统的广告方式并没有区别。另一种方式,则是借助于新兴的网络媒体宣传企业的网站,其目标是设法使企业网站信息散布在众多的网络空间上,并建立从这些空间直接链接到企业网站的路径。具体的方式就是采用网站登录和建立链接。因此,网站的宣传策略很难表现出网站本身的独特个性化,更多的是需要网站设计策略的个性化。

网站设计是网站能否成功的关键,客户登录网站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查阅相关的内容,获得相关的信息。因此,在网站设计过程中,在符合国际通行标准的基础上,满足为客户提供需要的内容和快速反应客户的请求。客户在访问站点时,关心的不是管理者的个人信息,也不是企业的机构设置,而是你能生产什么商品或提供什么服务,商品与服务的质量、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信息,因此,在以生产商品为核心的企业,产品应成为整个站点建设的基本核心;在以提供服务为核心的企业,服务就成为建站的核心内容。除了具体内容表现外,网站上商品和服务项目放置的位置,随着客户访问的频次动态调整,使客户能更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体现出更多的个性化。

2.2产品策略需求

产品是传统营销组合理论中的核心,是企业实现利润和再生产的保证。在“4Ps”向“4Cs”转移的过程中,客户占据了产品的中心的地位,但产品在营销中的价值却没有降低。

在产品的各个层次(核心利益层次、基本产品层次、期望产品层次、附加产品层次、潜在产品层次)中,一方面,由于网络市场所特有的虚拟性、与消费者交流的及时互动性和产品本身的不同特性,在网络营销的产品和传统市场营销中的产品有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需要的个性化、多样化,使产品概念中的核心利益层次、基本产品层次和期望产品层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附加产品层次和潜在产品日益成为企业获得客户的重要手段。

尽管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方式相比在信息渠道、交互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样在产品不可触摸、缺少人情味等方面也处于明显的劣势,所表现来的、最为明显的就是产品的无差异化。所谓的无差异化产品是指适合在互联网上进行销售的产品,而网络市场是全球性的,产品在网上销售将面对全球的消费者,并且都是以数字化的信息向消费者展示。

由于网络产品展示的无差异化,很容易造成网络产品的质量不确定性。原因是:①客户通过浏览接触产品,而产品的数字化则使客户对产品的了解无法像传统般对产品进行全面的了解,客户只能从电子商务网站上了解到产品的价格、性能和大致的外观等,无法真正了解产品的质量,数字产品更是如此;②INTERNET上信息的真实程度,无法得到识别;③目前INTERNET不属于任何组织管理,厂商并无法保证信息能够完全的、不被恶意修改的传递到客户手中,客户对此产生怀疑态度;④大部分网站高额的维护费用,形象包装和广告推广费用,网上商品的价格不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一些网站为了生存,采取低价策略,用假冒商品替代,价格不一致,导致“柠檬问题”。上述问题的产生,是网络产品的无差异化属性,也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克服这些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使客户能够对产品有差异化的体验,具体表现在无差异产品在不同商业运作方式网站所附带的增值不同,能够为客户提供的如支付服务、物流配送、功能更多的后台支持和网站功能及产品的相关信息服务。这也是产品策略个性化需求的因素。

3、企业经营方式的个性化需求

回顾十数年来从工业经济到网络经济的转换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经营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致可归类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3.1从大规模生产到敏捷制造

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造就了工业社会。专业化的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单位成本,形成了规模经济。可以说,工业社会相对于农业社会的特征优势就存在于大批量生产之中。然而,大批量生产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在农业经济时代,生产者与使用者距离非常近,甚至是合一的,他可以制造出非常合乎使用者要求的东西。到了工业经济时代,分工越来越细。环节越来越多,生产者与使用者的距离越来越远,使用者的声音常常由于过长的生产——销售链而传不到生产者的耳中。

从第5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工业社会为克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分离而做出的努力:从亨利·福特的生产观念到产品观念,从推销观念到市场营销观念及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所做出的转变。但由于科技手段或称为时代的限制,此种分离只能在一定程序上得以缓和却无法完全消除。

但在网络时代,使用者重新加入到生产中,通过因特网提供的企业与顾客即时双向的交流通道,全球各地的顾客可随时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或业务,获得基于信息的服务,提出反馈意见,发出订单乃至根据自己的要求参与产品的设计。这样,企业的产品虽然可能由于顾客的个性化定制而各不相同,但是由于网络的作用,而仍然享有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即所谓“敏捷制造”。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工业革命而离异,现在却由于网络时代的敏捷制造而破镜重圆,融合了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制作的优点,敏捷制造使得网络经济时代的产品不仅享有更低的成本,而且因此贴近顾客需求。借着信息技术,使用者和生产者已经合二为一了。

如果要以两个人(其人名也恰巧是公司名)来形象的说明这一转变,则最好的选择是“从福特(FORD)到戴尔(DELL),正如享利·福特首倡了大规模生产并成为其代表一样。戴尔却是敏捷制造或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Masscustomization)的先驱和典型。

3.2从商品经济到服务经济

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上表现为经济重心的角色转换。20世纪80年代经贸组织成员国净增的6500万个工作岗位中,95%都是由服务业提供的。美国企业家保罗·霍肯在《下一代经济》中提出:信息经济的对立面是特质经济。每一项劳动,每一件产品都包含物质和信息两部分,如果物质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就是物质经济——即传统经济;那么,如果信息部分占的比重大,就是信息经济——即下一代经济。信息经济是“智能”占主导地位的服务型经济。

网络经济时代的服务性工作,与工业经济时代的服务性工作不同,后者只限于生产辅助(如配送设施,银行等)和个人服务(如商业零售、家政服务等),而前者先包含4个层面:①个性化服务;②商业服务;③交通运输、通信和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服务;④信息、教育、卫生研究和政府部门的服务。这些部门的中心任务是创造、处理和分配信息,其中前3个层面在工业社会也会有涉及,但对社会的发展最有决定意义的正是第四个层面服务的增加。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之间在产品质量和成本方面的竞争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竞争焦点将转移到服务质量上。IBM公司表示,该公司不是在从事电脑制造,而是在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说过,今后微软80%的利润将来自产品销售后的各种升级换代和维护咨询等服务,只有20%的利润是来自产品本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发展迅猛,目前的经营额已超过全球贸易总额的1/5。

3.3从实体经营到虚拟经营

虚拟化这一崭新的企业组织和经营方式,似乎以超光速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一经出现就迅速在全球开花。虚拟化正为世界经济提供一个全新的、倍增的拓展空间。其实,虚拟化经营说到底也是一种通过专业化生产提高效率的行为,类似这种行为早就存在于劳动分工出现后的人类历史中。但是由于交易成本,信息沟通等问题,导致辅助专业劳动无法社会化。现在,网络的出现,使得这种辅助劳动大规范社会化成为可能,也是目前为止最有可能提供个性化电子商务的模式。

网络经济从两个方面引发了虚拟化经营的出现:首先,国际互联网络虚拟化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可以仅保留其核心的功能,而将其他功能通过各种方式(如联合、委托、外包)借助外部的资源力量进行整合来实现。其次,市场情况和竞争方式的新特点,形成了对虚拟化经营的内在需求。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服务竞争的取胜条件,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富有弹性的动态组织结构,即需要建立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企业界定模糊;信息共享、彼此信赖;专业人员地位强化;虚拟经理的出现。应客户要求,改变产品或服务的弹性大,由此带来虚拟企业的如下优势:有利于技术开发,有利于客户关系管理方式开拓市场,有利于共同筹资,有利精简结构,有利于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多元化经营。

3.4从价值链到价值网

由以上关于虚拟企及其合作和未来组织特点可以看到:网络经济时代,是传统价值链重新构造的时代。工业时代企业赖以创造和建立竞争优势的,由基本活动(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和辅助活动(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组成的,已在企业内部强化了的一条价值链,在网络时代,将由虚拟化经营,更加专门的分工与合作和网络结构所代替。在网络结构中,自由职业者将增多,企业、团队乃至个人是一个个的节点或核心,承担着相当于传统价值链上某一个或几个环节的更加专业化的核心业务,其价值将由他客户联系的多少,亲疏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来决定。只有采取这种方式,个性化服务在电子商务中的开展才能面对最小的阻力,以最灵敏的状态一一面对“新经济”下的多样客户。

4、成功案例简单分析

电子商务个性化的产品和个性化服务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的成功案例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4.1案例1

满足个性化需求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成功者一定得谈谈PC零售业的巨头——Dell公司。Dell公司是由其创始人MichaelDell于1983年在其德克萨斯州的大学宿舍创办的,现在Dell公司年销售额可达180亿美元,共PC机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老牌的电脑巨IBM.、Hewlett-Packard和Compaq。Dell公司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与其独特的经营模式是分不开的。电脑销售,一般是通过商进行的,而Dell公司却采取一种直销模式即“按用户订单装配电脑”的模式。用户可以通过电话和互联网将自己所需的电脑组合、配置、型号等资料告知Dell公司,Dell公司就按用户的要求定制出用户所需的电脑,从客户订货到送货时间不超过36小时。此外,Dell公司还为其最好的客户创建了1500个个性化主页,使得他们可以直接获得公司的许多信息资料。Dell的个人电脑单机销售额年增长率为70%以上,远远超过整个行业的平均增长率(11%)。

4.2案例2

如果说Dell是把一个新兴的科技产业带入个性化的大潮的话,那么Amazon就是把一个承续上千年的书籍销售也带入这场大潮。

Amazon是一个虚拟的网上书店,它没有自己的店面,而是在网上进行在线销售。它提供高质量的综合节目数据库和检索系统,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有关图书的信息。如果用户认为需要购买的话,可以把选择的书放在虚拟购书篮,最后查看购书篮中的商品,选择合适的服务方式并提交订单,那么读者所选购的书在几天后就可以送到家门上了。Amazon书店还提供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例如,读者可以在拿到实质的30天内,将完好无损的书和Music退回Amazon。Amazon将原价退款。当然Amazon的成功还不止源于此,如果一位顾客在购买一本书,下次他再次访问,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这顾客的名字和欢迎的字样;Amazon使用推荐软件对他曾经购买过的书以及该读者对其他书的评价进行分析后,将向读者推荐他可能喜欢的新书,只要用鼠标点一下,就可以买到该书了;Amazon能对顾客购买过的东西进行自动分析,然后因人而异地提出合适的建议。读者的信息将被再次保存。这样顾客下次来时就能更容易买到想要的书。

4.3案例3

如果说Dell和毕尽是销售有形的商品的话,那么前程无忧网就是地地道道的“人贩子”了。因为人人都是不同的,那么这个“人贩子”的生意就是彻彻底底的个性化,为买家量身订做的了。

前程无忧网目前是业内公认的最大招聘网站,就北京地区而言,其网站收入占据了总收入的50%以上;他们的另一块王牌就是前程周刊,这份由前程无忧自办的报纸在武汉,西安、成都等内地城市有很大的影响力。其实,前程无忧所做的很简单,人才来找它,用人单位也来找它,它只要把各方面的资料整合后再搬上平台,本来没什么可个性的,但因人才这种特殊的商品,使得前程无忧网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就更加前程无忧了。

前程无忧网在2000年底就已经达到收支平衡,2001年收入达1.6亿,预计2002度可以突破2.7亿大关。就在本文成文前,本人收到来自前程无忧网的一封电子邮件,信中提醒我在其网站上注册的个人简历已经半年没有更新了,并建议我为了保证简历的实效性立即更新。前程无忧网就是这样做到对客户贴身服务。

5、结束语

由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成功的个性化服务的电子商务化企业,无不是在其组织结构和产品组成上具有极强的敏捷性,要想在电子商务个性化的舞台上有施展空间的话,除了应意识到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趋势外,更应该理解满足个性化的动因和必然性。

参考文献:

[1]许统邦,宁亚萍,网络时代的个性化服务,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卷第1期,2001年3月。

[2]高长明,当代水泥工业发展方向,水泥技术,1/2001。

[3]韩伟力,陈刚,董金祥,面向个性化服务的虚拟设计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第7卷第12期,2001年12月。

[4]赵林度编,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5]吴叔平著,电子商务的价值链与赢利模式,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第7篇

【关键词】 原理教学法;教育模式;案例教学法

一、我国管理会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管理会计教育的目标不明确

管理会计自引入我国始,就被作为传统核算会计的衍生学科,而由于我国多年的大会计概念的影响,我国的管理会计教育多年来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即管理会计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财务领域的辅助知识以拓宽其视野,还是作为其日后择业、就业的必须的知识储备?其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与传统会计科目一样以培养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为目的,还是顺应时代潮流以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与企业决策的支持者?模糊的教育目标导致管理会计教育的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只有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其发展才会更快、更好。

(二)我国管理会计教育的地位不高,对其的重视度不够

1.与财务会计从基本理论到中级、高级及会计实验的教育体系相比,管理会计教育显得十分单薄。目前高校管理会计一般只开设 48-64课时的教学课程,只能讲授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初级运用。在管理会计所含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之中,有些可以直接应用,有些还需要经过修正或调整方可应用,有些则附有较严格的应用条件。由于受课时限制,不能充分地对其讲解。这样不仅学生难以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而且也难以在实务中很好地应用管理会计。而对于管理会计的创新内容,如作业成本和作业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等,则只能作些简要的介绍,或根本就不涉及,造成学生不能系统、完整地掌握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和最新发展趋势。

2.有关企业管理的基础课程开设较少,造成学生知识面不宽、功底不够扎实。管理会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自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打上管理理论的烙印。随着它的发展,它大量吸收了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的方法;把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决策学、群体动态学、理论等有关知识导入其中。而目前除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外,其他内容均未涉及。

3.在高校会计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中,以管理会计领域作为培养方向的寥寥无几。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在1991 年至1999年间,每年约25名会计专业毕业研究生中,以管理会计领域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只有1至2名,并且有几年甚至无1人以管理会计为题作毕业论文。

(三)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陈旧,并与实际相脱节

日本九州大学西村明教授将管理会计的发展划分为成形型、传统型、数理信息型、综合型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运用的技术方法分别是:1.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较分析;2.标准成本计算、预算控制、本量利分析、成本差异分析;3.库存管理模型、线性规划、行为科学、机会成本分析;4.成本企划、成本改善、作业成本制度、运用计划消灭成本差异。日本大学商学部会计研究所做的调查报告表明,在日本的制造企业里,预算控制、标准成本计算以及其差异分析、本量利分析等的应用十分普及;成本企画、成本改善的实施率也较高。但属于第三阶段的线性规划、现值法、概率等计算模式几乎未得到实际应用。就是在管理会计应用较为普及的美国,对第三阶段管理会计的应用也很低。第三阶段与其说是实践阶段,倒不如说是学术性的理论阶段。而我国企业目前应用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主要处于成形型管理会计与传统型管理会计阶段。小企业一般利用财务数据进行经营管理,大企业则在相当程度上采用了传统管理会计。

从我国高校目前采用的管理会计教材来看,大多以传统型和数理信息型阶段的内容为主,即使有的管理会计教材编排了管理会计发展的最新内容,也由于受课时限制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在教学中只作简要的介绍,根本就不展开讲授。在上述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由于数理信息型阶段管理会计的内容较多,有很多数学模型分析、概率分析及假设条件分析,不仅花去了教学课时的很大一部分,而且学生也不易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数学模型的复杂性、概率分析的不确定性及假设条件的不切实际性,使得这些内容尽管理论上完美,实务中却很难应用,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

(四)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单一

在高等院校,管理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仍是运用原理教学法,注重课堂讲授和习题演算。这种教学方法单一,多是“填鸭式”课堂讲授教学,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大多数院校,上课时以讲授代替了问题讨论,在考试时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代替了分析性的问题。翻开国内的管理会计教材就会发现,每一个问题和每一道作业题都有一个无需证明的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会误导学生,使其认为:“管理会计是同数字打交道,而不是和人打交道”,“每一个问题都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实际上,管理会计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分析决策问题,管理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管理会计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

二、国外管理会计教育模式的借鉴

在管理会计诞生和高速发展的西方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激励了管理会计理论的日益革新。西方理论界比我们更早认识到了管理会计职能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意识到了管理会计教育改革的意义所在。这里,笔者以美国管理会计教育的改进为例,简单介绍其改革的重点和主要方面,以为借鉴。

(一)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由财务报表提供者转向决策的支持者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美国,电子传播技术、先进快捷计算机和高级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使企业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仅被看作是准备财务报表、扮演历史记录者、资产监督者和信息管理者的角色已无法与其经济发展中管理理念的进步相匹配。当原有的机械核算汇总可以完全被计算机软件所取代时,新的经济环境中的会计人员更加需要“自身价值”的养成,并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新的职能――分析和决策,解释财务资料的内涵,并将对资料的分析成果运用于企业可采取的决策选择和判断,即提高参与和服务于企业管理的能力。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企业要求会计人员从财务报表提供者转换为高级决策支持者,就必须要求会计人员具有相当高的管理会计知识。谁在这方面先迈一步,谁就会得益。如美国达拉斯的得克萨斯大学,针对其附近众多高新技术产业的新情况,专门开设了战略成本管理等管理会计课程,受到周边企业和CPA的普遍欢迎。学过这些课程的毕业生会被优先录用。

(二)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注意管理会计的课程及相关内容

据美国IMA(管理会计协会)1995年7月对美国不同类型和层次高等院校的556名会计教员的调查结果显示,94%的学校已经着手或即将着手进行课程变革,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1.有43%的学校已经在会计课程体系中大大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比重,改变原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比重,以适应会计人员角色转换的要求。如俄勒冈大学加大了管理课程,开阔会计信息使用者分析决策的视野,提高系统决策能力;伯克利学院将教学的重心从基础的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圣玛丽大学则将培养目标从会计信息提供者转移到使用者,全面修订会计基础课程。

2.有51%的学校虽然未改变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课程的比重,但是已在日常教学内容中注入了新内容,注意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如里士满大学计划修订税收课程,以便包含更多的企业内容,增加高级管理课程和内部审计;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正将软件应用引进课程,增加写作、案例和职业道德标准等教育内容。

(三)全社会共同行动变革管理会计教育,积极主动地缩小“教企”之间的差距

管理会计教育改革1994年才被提出。当时,美国IMA和FEI(财务专家学会)在《管理会计》上共同发表了一份题为“企业对会计人员技能要求与登账水准会计实际拥有技能之间差异”的研究报告,并发表了一个“会计教育的联合声明”,并联合美国公司和学术界、教育界一起就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攻关,寻求解决办法,而且很快采取了行动。

1.为有利于人们谋求管理会计师职位和满足美国企业对会计人员技能的要求,他们提出了一个鼓励会计课程变革的四步行动计划,并很快用IMA专用邮件寄送到有关会计教育者手中,争取全社会的支持。

2.定期召开企业、学术和教育界联席会议,将企业客户需求与会计教育改革方向置于一体加以讨论,先后在芝加哥、底特律、纽约和其他城市举行过多次会议,为会计教育改革制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计划。

3.成立了管理会计教育提高协会。这一协会由IMA发起,其成员机构来源广泛,他们定期集会,研讨如何发展和完善大学管理会计教育。

4.促成校企结对。通过定期的“校企”联席会议和IMA的积极牵线搭桥,芝加哥、底特律等地区的高校先后与附近的大公司、大企业建立了一对一的定向合作关系,极大地便利了会计教育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5.动态跟踪和广泛收集企业对会计人员技能要求的资料,用统计方法和计算机加以分析,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重点,不断缩小教育培养目标与实际工作需求的差距。

三、“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地位

案例教学法是以成功地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典型企业作为典型案例展开研究,然后将其运用在理论和教学上展开分析。这样既可以充分揭示众多学科在实践中是如何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地完成会计管理目标的,还可以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有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在此基础上,亦可使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不断得到更新,并能适合实践发展的要求,从而使管理会计学科更加成熟。

(二)确保“案例教学法”有效实施的途径

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成功,教师必须注重案例教学的一些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

1.案例讨论前,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进度选择合适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教师要注意组织与引导,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若学生观点不一致,可使其展开讨论;若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可采取故意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自觉加以修正。

2.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总结并不是说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很多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的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

3.要求学生进行案例报告的撰写,这也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经过这一阶段,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总结,也可以提高文字表达水平,为经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教师应对案例报告作出适当的评语并打分,也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另一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会计要解决的是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环境下发生的问题,因而其方法灵活多样,因地、因时、因事而异,“案例教学”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其结论是在特定条件下,采用某种方法确定的,因而并非任何条件下的最佳答案和标准。所以在案例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能拘泥于一个统一的答案。

【主要参考文献】

[1] 查道林 .美国管理会计教育新变化及其启示[J] .研究 探索 改革,2006,(9):10-11.

[2] 李金泉 .管理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 .四川会计,2002,(11):52-53.

[3] 陆卡娅 .浅析高校职业化教育[J] .高教论坛,2006,(8):24-26.

[4] 任忠奇,夏鑫 .美国高校管理会计教育的改革[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10):110-112.

[5] 王海民,郑佩荣 .对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 .会计研究,2005,(7):69-72.

第8篇

众所周知,案例教学在国外高等教育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领域中运用已有较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案例教学实践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案例教学实践理论体系。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案例教学,主要用于临床医学、法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本科教学尚未广泛开展案例教学。

一、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上的误区

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1.认为受计划课时的限制,没有时间安排案例教学,许多教师认为案例教学占用大量的时间,无法在计划课时内有效实施;2.认为受教师个人时间、精力限制,无法保证案例教学,案例教学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备课时间和精力,其教学效果难以预料,课堂秩序难以驾驭,教师不想承担案例教学的成本和风险;3.认为案例教学虽然好,但是采用传统教学法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毕业后照样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并发挥所长。

(二)教学案例的客体资源贫乏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本工具。目前我国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主要问题是:1.案例总量不足,真实性差。我国财务管理教学案例中的大多数是用于MBA的案例,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案例很少。由于财务管理案例涉及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商业秘密等许多内部资料和敏感问题,出于市场竞争利益的考虑,多数企业不愿提供实际数据和具体运作过程,造成财务管理案例的极端匮乏。2.案例缺乏引导性。现有的教学案例通常采用“案例――分析要点――点评”模式,面对案例, 学生无从下手,缺乏引导性。3.案例本土化率低。目前使用的财务案例中有70%源于国外,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较少。4.教学案例库建设滞后。我国成型的财务管理案例书籍极少,财务管理教学仍停留在理论层面上,难以指导实践。

(三)案例教学的主体资源贫乏

由于我国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时间较短,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学培训模式和理论体系,缺乏一批既有丰富案例教学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功底的师资队伍。据2001年对全国100位高校会计教师素质调查显示:“实务能力差”、“教育方法呆板”和“专业知识不足”分别占到调查总数的35.10%、28.48%和13.25%。1.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对案例教学的程序难以驾驭,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案例教学流于形式;2.教师的知识面狭窄,案例教学分析不全面、力度不够;3.总结评价不切题,结论难以令学生信服,效果很差。

(四)案例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落后

目前除个别学校的案例教学手段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案例教学实验室,所谓的案例教学只是课堂讲授而已。教师授课仍以旧式的“教材+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为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比例较低。据我国十四所重点大学会计现状评估与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显示,偶尔使用或基本不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大学占23.47%和27.79%。落后的案例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难以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五)部分学生不适应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及对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由于长期采用单向“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习惯于教师在课上唱主角、自己当听众。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消极被动的姿态,不敢或不愿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不活跃。部分学生习惯于将问题严格地划分为对与错,总是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绝对准确的答案,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表现为无所适从,致使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

(六)教学管理机制滞后

1.缺乏教学激励机制。案例教学投入和报酬不对等,例如案例的收集、编写、整理、修改不算科研成果,不计入科研工作量,而且案例教学的课时费与一般教学的课时费相同,这种管理机制既不利于教学案例的补充、修改、拓展,又不利于调动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积极性,难以形成案例教学的良性循环。2.案例教学课时安排不当。偏重于理论教学而挤占案例教学课时,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3.考试制度不合理。案例教学中仍沿用原有的考试模式,规定考试题型和考试方式,并要求附有标准答案,违背了案例教学的原则。

二、实施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基于财务管理学科的实践性考虑

财务管理理论来源于企业的理财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历史地看,财务管理理论总是伴随着企业理财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财务管理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原则。案例教学作为增强财务管理教学实践性的重要途径,作为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就是将企业理财实践带入课堂,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复杂多变的理财现场,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考虑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最佳地控制资金运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学科,由于理财目标的多样化、理财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企业必须不断调整理财方式和理财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和获利。而传统教学往往采取“理论讲授+例子或例证+复习题”的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远离理财“现场”,缺乏实践经验,对教学内容并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和消化,很难理解理财方式和理财策略的不确定性,导致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案例教学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战的、动态的理财“现场”,学生在其中可以扮演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从而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克服了传统教学脱离实际的局限性。

(三)基于财务管理学的培养目标考虑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网络化、高新技术化和知识化的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日益凸现,同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美国1989年成立“会计教育委员会”时就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沟通能力、智力能力、人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要使其终身能从事学习。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思路,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课堂发言、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教学实践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构建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体系

(一)案例库建设是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案例库对案例教学的推动作用在美国等管理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得到充分的印证,如哈佛案例库、加拿大毅伟商学院案例库和欧洲案例交流中心世界上著名的三大案例库对于美国以及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案例教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案例的收集、加工、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案例库建设应体现以下特点:一是实践性,教学案例应符合社会经济工作的实际,不能脱离实际主观臆造;二是典型性,教学案例应反映出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和普遍规律,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三是针对性,教学案例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便于学生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掌握;四是综合性,教学案例应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让学生有讨论和思考的余地;五是动态性,教学案例应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更新内容,增强案例的时效性;六是本土化,建设中国自己的财务管理案例库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如选用我国上市公司理财案例,学生既感到亲切,又能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了解和熟悉我国的经济政策、法规,有利于将来适应社会。案例的收集途径有: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到企业一线收集案例材料;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自行设计;学校与企业合作,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企业为学校提供案例,学校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案。

(二)师资队伍建设是案例教学的关键

搞好案例教学,关键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高校应有计划地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方面有所作为。二是提高教师运用案例教学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加大对教师理论水平和案例教学能力培训力度;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直接获取案例素材,充实案例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三是提高教师驾驭案例教学的组织能力,使教师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评价,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四是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技能,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五是教师要加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科研工作,实现案例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动。

(三)加强硬件建设是案例教学的物资保障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意见》提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并规定:“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加强硬件建设,首先是积极筹建或完善仿真型、多功能型、网络化的案例教学实验室。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务分析,建立财务管理模型,提高案例教学效率。其次是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这方面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校企联合办学, 学校成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 企业是学校的实习基地, 学生走进企业, 企业家走进课堂。

(四)规范教学流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

1.课前备“案例”。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进度,精心选择、设计和熟悉案例。将准备好的案例资料提前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查阅、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作为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及相关资料,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撰写发言提纲,为案例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2.课堂引导讨论。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气氛,引导、鼓励学生去思考,去争辩,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学生应珍惜难得的发言机会,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相互辩论,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同时在讨论中善于听取他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培养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