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8 11:36: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师职后教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
2.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发展与评介
3.陕西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4.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5.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研究
6.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7.国外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及其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启示
8.安徽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9.特殊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10.论特殊教育从人文关怀到行动支持走向
11.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其启示
12.从政策解读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建构
13.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4.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径——实施背景、内涵与积极作用的探析
15.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研究可视化分析
16.特殊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17.信息化视角下的特殊教育发展对策探究
18.宁夏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9.中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状况及地区比较——基于2001-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相关数据
20.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
21.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22.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23.中美特殊教育教师政策比较研究
24.新疆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5.医教结合: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对路莎一文的商榷
26.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研究现状与趋势
27.融合教育理念下的特殊教育财政:历史、现状及未来
28.“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基于复合型的内涵分析
29.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30.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现状与发展
31.西方特殊教育研究进展述评
32.美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33.特殊教育应是国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优先保障的领域
34.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新探
35.中国残疾人特殊教育制度转型——福利政策体系化与福利提供优质化
36.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
37.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比较研究
38.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39.医教结合:特殊教育中似热实冷话题之冷思考
40.积极心理学视角的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研究
41.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径——理论依据、相关概念的探析
42.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43.美国特殊教育师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44.普通幼儿园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在园生存现状
45.中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
46.吉林省特殊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对策
47.多元文化视野下少数民族特殊教育发展的思考
48.云南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研究
49.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述评
50.特殊教育学科体系探析
51.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52.提高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53.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队伍结构及需求情况调查
54.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范式转变
55.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调查研究
56.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
57.特殊教育设施布局需求分析与发展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58.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标准及发展模式的研究述评
59.浙江省学前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60.韩国特殊教育现状的研究
61.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特殊教育的政策与实践走向
62.特殊教育立法问题研究——人文关怀的视角
63.多学科合作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兼论“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发展政策
64.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65.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任职标准的演变和特点分析
66.中国特殊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与前沿主题——基于近十年《中国特殊教育》刊载文献可视化分析
67.台湾地区特殊教育及对大陆特殊教育发展的启示
68.中国特殊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基于面板数据的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
69.山东省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70.澳大利亚特殊教育师资与中国特殊教育师资的比较研究
71.改革开放30年北京市特殊教育发展及现状研究
72.美国特殊教育立法中非歧视性评估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73.关于特殊教育教师流失问题的思考
74.美国特殊教育就业转衔服务解读及启示
75.隔离与融合:特殊教育范式的变迁与分析
76.四川省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77.台湾地区特殊教育法律的特点及启示
78.试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79.医教结合是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80.美国特殊教育立法中的家长参与
81.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82.特殊教育的循证实践取向
83.我国特殊教育法律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84.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投入与支出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85.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述评
86.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87.关于四川、重庆等地特殊教育师资现状的调查
88.河南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
89.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转向及其改革逻辑与重点领域
90.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研究的热点领域与知识基础——基于CSSCI学术期刊1998-2013年文献的计量分析
91.社会支持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枯竭与职业承诺之间的调节作用
92.韩国特殊教育法的演变及特殊教育发展历程
93.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职能的转变
94.质的研究范式与特殊教育研究:基于方法论的反思与倡议
95.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及启示——基于美国学科教师专业标准
96.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及政策建议
97.教育技术学范畴下特殊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98.当代日本的特殊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论文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而教育者的素质恰恰是教育强国策略的关键。本文试图列举出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1 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1)教师专业化的理念未深入人心。许多人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老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积累和精通程度,似乎要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专才才可以称得上是“专业”教师,这一理解往往比较片面。不可否认,要做好一名称职的教师必须在自己学科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对最前沿的研究热点和最新科研成果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如果只具备这些学科知识,那教师的可替代性就大大的增加了。因此,作为老师光有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方法的知识。学生是个复杂的个体,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双重发展的阶段,学生的道德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价值观等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教育者的影响。如果教师只专注于学科知识的提高,而忽略了教育领域里自身的发展,那么,教师便沦为传授知识的工具。笔者认为教育事业是一项非常伟大的事业,这关系到整个国家未来的命运。教育者的职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支撑着他不断地进步,只有这样发自内心的自我提升意识才能够真真正正地教书育人。
(2)现行的教师资格制度有待改进。教师资格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十余年,尽管对教师自身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其缺点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在笔试部分,考试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方法三本书中,由于考题比较简单,应试者不必具备良好的教育学基础,只要死记硬背即可通过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在说课部分脱离了实际的教学环境。被试者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对所给的教材写一份教案,然后面对专家在20分钟内把自己一堂课的基本设计给描述一遍。教师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学生,给专家说课与给学生上课有着本质的差别,如果不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下讲课难以测试被试者的课堂组织能力和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并且,仅二十分钟的面试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一方面无法准确测试出被试者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面试的成绩与考官的个人喜好也有一定程度的联系。
(3)教师的职前培养非专业化、职后培训形式化。我国大多数师范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只有学科专业和教育学专业这两大部分,并且这两部分的联系比较少,未把教学学科和教育学有机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学科课程受到较大的关注,教育类课程并未引起重视,处于机械地完成教学目标额状态。当前,教育类课程的设置还停留在通识培训的水平,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代表了教育理论课的全部,实习和实践流于形式,教师教育的特色荡然无存。
较之教师任职前的培养,职后培训形式化的趋势更加严重。一些师资培训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学员只要交钱就能顺利毕业拿到证书,根本不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当做目的和宗旨。加之,教育行政部门“学历至上”的倾向愈来愈严重,导致教师在师范学校毕业后,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基本没有实质性的发展。究其深层原因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考核目前还没有一种很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而学历作为一种比较可见的杠杆自然也就被用于衡量教师专业能力的工具。因此,学历证书在教师任职资格、职称评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在法律制度、课程设置、职前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等方面有所改进。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教师专业地位。1994年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首次从法律角度上明确教师的专业地位。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对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资格的丧失和撤销作了明文规定,这标志着教师资格制度开始全面实施。但是,如今还需要国家在相关的法律制度中进一步明确教师专业的内涵,确认教师的专业地位,使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尤其是在提高教师待遇问题上,一个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与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密不可分,美国、韩国等国的教师待遇普遍好于其他国家,我国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的教师生活条件较差,所以当地的教师整体上素质较弱,更无专业化发展可言。
(2)建立起一个正规化的教师团体组织,维护教师专业地位。教师专业化要顺利开展,离不开专业团体的支持,为了谋求教师的合法利益、保障教师权利、提供教师学术交流机会、提高教师专业水准、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等,建立一个正规的教师组织是非常有必要的。美国的教师专业团体规模最大最完善,如:nea(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eteps(全国教师教育和专业标准委员会)和aacte(美国教师教育学院协会)等组织,他们的职责包括:“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并促进教师的福利、加强教师教育,倡导未来教师都必须接受高等教育并经过教育专业的专门培训,招收和选拔新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并利用各项资源以加强教师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①因此,中国也应效仿这些国家一样,建立一些教师团体来切实维护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3)增设教育专业课程,提高未来教师专业化水平以及完善教师的职后培训制度。目前,我国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次改革“而是要对原有的课程和教学体系进行系统而深刻的反思、论证,以重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②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更加合理的评价机制,因此,对一线教师来说更具挑战性,也需要高素质的教研人员。“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新的评价理念的形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③总而言之,师范院校在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要加强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重,注重教育实践的设置,培养新型教师的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在几年或者十年能完成的,而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职后培训是专业成长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中所描述的那样:“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他职业的成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我国可以仿效美国等国家,让教师清楚认识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指导教师由单一的教学理论实践者向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双主体转变、由单一的课程实施者向课程的开发者与传授者转变,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新知识的学习和发现。”④要不断引导教师把职后培训看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阶段,使教师走出仅仅是追求资格认证和学历提升的误区。
注释
①蒋华钟,桃英.试析美国教师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j].他山之石,2000(1):57.
②勇.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高师教育科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1):78.
教师工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一 李海明,男,党员,专科,1966年2月出生,现为广水市李店镇草店中心小学教师,现是该校工会委员。他1985年8月参加工作,从教至今已有29年。从教以来,该同志坚持教学一线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师德高尚,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担任学校工会委员以来,他一直热心学校工会工作,参与并组织了许多工会活动,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一、因为有爱,他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会委员,首先他得是一位优秀的教师。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教育的基础,他凭着一颗爱心经营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将工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来做。也因为他这份爱心,让他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他说喜欢这份工作,因为他实实在在感受到它的好,他觉得这份工作不仅带来一颗年轻的心,更带来了年轻的容颜;他说喜欢这份工作,是因为他真真实实感受到它的珍贵,他常说没有什么环境能有如此清澈透明,他永远面对的是一张张素净纯洁的小脸,无须变脸来适应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他格外珍惜这份工作。
二、因为有努力,他的工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2008年,在学校工会与党支部的信任与关心下,他成为了学校工会委员。在担任学校工会委员一职后,为了很好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除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积极要求思想进步外,他还坚持学习工会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工会职能。相继学习了《工会法》、《教
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融合贯通,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同时边学边思考,边学边行动,发挥自己的特长,胜任本职工作。
为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的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他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为了每次活动的精彩开展,他付出了许多的努力。如庆祝三八妇女节联欢会、教师节趣味运动会比赛,迎接元旦登山活动等等。今年为了迎接三八的到来,他与工会领导一起商榷并拿方案,组织全校全员参加。现场有他忙碌的身影,场地的布置有他奔走的脚印一份努力一份收获,在他以及全体工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活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同时他付出的努力也受到了领导与同事的高度赞扬。
三、因为有参与,他的精神世界充分体现价值
作为学校工会的积极分子,他常常严以律己,对自己提出高标准、高要求。时常用自己行动投身爱心事业,每次向灾区捐款捐物,他都带头积极参与,听说身边的人遇到困难,都能尽自己的所能提供帮助。 在工作中,他认真执行学校领导及工会的格项任务,自觉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认为集体的荣誉至高无上;工作中不计较个人的得与失,不论分内分外的事只要他能做,就决不推辞。他觉得,只要大家都能管好自己的分内之事,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帮助他人,那我们的工作会蒸蒸日上。 他就是这样一位爱岗敬业,不计较得失,以集体荣誉为重,团结同事的优秀工会工作者。
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年年被评为李店镇模范教师, 2012年九月获得广水市优秀教师,20XX年被评为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在学校教师考核中,他一直名列前茅。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的工会工作还有待完善,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会一如既往的积极努力,求真、务实、创新、忠诚,发挥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职能,为促进学校发展作出他应有的贡献。
教师工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二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跨入教师这个行列已经16个年头。从教十几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亲切关怀和支持帮助下,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勤勤恳恳,踏实苦干,在三尺讲台上,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勤奋耕耘,哺育桃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面把自己多年来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点滴成绩总结如下:
一、激情满怀,无私奉献
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选定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职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热爱我的职业,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1997年7月,我从德州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作为年青的教师,我潜心研究教育,在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佳绩之余,致力教育科研与改革,为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断努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相信,只有爱的付出,才会有爱的收获。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无论何时,我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严爱相济,教书育人
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我喜欢优生,但不排斥学困生,对于暂时的学困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我深深地懂得: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后进生我努力做到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积极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促其发光。在关爱学困生的同时,我还兼顾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让尖子生吃饱,学困生接受得了,争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差生,满足优生。
三、献身教育,无怨无悔
教师是辛苦的,教师职业是平凡的。在十几年的教师生涯中,我凭着一颗教师的良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实实在在地干好自己应该干的工作,从未因私事耽误过学生一节课。远离父母的我,每逢家中有事,父母让我请假,我总是婉言拒绝:咱家中是有事离不开我,可学校里的几十名学生一样离不开我啊,他们更不能耽误啊!时间长了,父母再忙再累,也从不拉我后腿。一次妻子生病住院,我在医院陪护,想到班里那四十五个渴求知识的孩子,我的心里充满了矛盾和痛苦,无论是放下那一边我都于心不忍。妻子理解的对我说:你还是去上班吧,别把你急出病来,我没事。我握着妻子的手,看着她红红的眼圈,不知说什么好,最后还是狠了狠心,毅然去了学校。孩子一周岁后就住在奶奶家,我经常几周见不到孩子,每次回家看到孩子兴奋的神情和离家时无助的目光,我一阵阵心酸。我在家不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但我却无愧于我那些求知若渴的孩子们,无愧于我所从事的光荣而艰巨的教育事业。
四、潜心科研,硕果盈枝
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是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新的、闪烁着斑斓色彩的溪流。十几年来,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及科研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所担任的语文及其他学科教学,成绩均名列前茅,我本人也多次被评为镇优秀教师,得到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教育科研方面,成绩显著。先后主持或参与全国十五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实验、全国十一五规划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实验、XX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XX市学生良好品德养成实验、XX市优质教学研究、XX市小课题研究等国家、省市级课题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年8月3日,论文《深化和谐教学,实现差生转化》在全国第九届和谐教学法研讨会上被评为二等奖。2001年11月,论文《浅谈电化教学中的情景设置》在XX市电教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2002年4月,公开课《海上日出》在XX市电教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03年6月,论文《论劳动教育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XX市中小学劳动技术教师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03年12月,公开课《桂林山水》在XX市电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三等奖。2003年12月,论文《活动课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参加2001年度全国优秀教师论文汇展评比,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并入选《全国优秀教师论文汇展获奖作品集》正式出版。2004年5月,论文《实施以德治校,重在塑造师魂》在XX市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壹等奖。2005年6月,论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XX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实验研究》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06年7月,执教的公开课《编草辫》一课,在全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回首过去,豪情满怀,瞻望未来,任重而道远。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 为了挚爱的教育事业,为了一代新人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我愿做春蚕,愿做红烛,愿做一名披荆斩棘的播火者,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谱写出自己最辉煌的篇章。
教师工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 XXX同志自担任华胜实验学校出纳以来,协助工会主席,通过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教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工会会员整体素质,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充分发挥了学校工会职能作用。XXX同志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活跃广大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华胜学校的企业文化,为工会理好财,办好事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绩。
一、以身作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队伍素质。作为学校财务科的出纳,她始终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同时,她狠抓工会职工学习,认真完善了华胜学校工会学习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提高了学校职工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围绕中心,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作为学校财务科的出纳,她积极维护职工利益、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实施送温暖活动。一是关心职工身心健康。教职工家中的红白喜事、教职工生病以及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等,她都能坚持亲自上门探望、慰问。二是关心困难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在各种节日期间,开展慰问走访活动,竭尽所能的帮助职工排忧解难,使职工全力工作无后顾之忧。
三、组织活动,不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2011年,XXX同志积极配合学校领导组织全校教职工前往惠东巽尞湾和台山富都温泉开展团队活动,从而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工会干部的作用,经常与教职工沟通、谈心,充分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引导教职工积极为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真心成为教职工的知心朋友,协助学校领导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得到了学校领导的信任和教职工的爱戴。同时,利用每周五下午的政治学习,在工会活动室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经常性的学习和娱乐活动,购买了健身器材、象棋、挑起等文化用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职工活动需求。
相关热搜:特殊教育制度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教学
把特殊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任务之一,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为我国特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提供了良好发展的机遇。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质量是《纲要》的创新和亮点之处。近年来,国家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的教育政策,残疾人受教育状况越来越成为衡量教育公平实现程度的重要方面和内容,不仅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数量显着增加,残疾学生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也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国际社会对处境不利儿童(包括残疾儿童)的教育日益关注和重视,如下理念已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价值:教育不是少数人的特权,是所有人的基本人权;让所有的人包括残疾儿童都能够平等地接受适合其独特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隔离就是不平等(全纳教育)残疾儿童教育“零拒绝”即“不能拒绝”(所有残疾儿童都应该接受免费的、适宜的义务教育)[1。以上理念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尽管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无论是与国外特殊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相比,特殊教育的发展都还明显滞后。当前,我国特殊教育面临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偏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尤为薄弱;投入不足,保障能力有待加强;理念、内容和方法不适应时代要求等问题和挑战。面对日益发展的中国经济、日益提升的中国国际地位、国际特殊教育新理念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和国内残疾儿童日益多样化的特殊教育需求,中国特殊教育要想真正的得到健康发展必须完成六大变革或转变。
1.由特殊教育政策、条例向特殊教育法规、法律方面转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特殊教育法制建设工作迅速发展,与特殊教育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等相继颁布。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和政府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疾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确立了国家和政府对残疾人教育的政府责任。为保障宪法规定的实施,国家又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制订,2008年4月修订)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专项法律法规,再次宣布了“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毫无疑问,我国现行的特殊教育政策法规在推动特殊教育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我国经济发展和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相比,与特殊教育的发展要求相比,与残疾人的教育需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巨大改善与提高的空间。表现在:
(1)现有法律条款缺乏强制性的条款。现有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对违法主体的制裁缺乏法律依据,对被侵权者缺乏相关的救济措施和手段[3]。由于法律条文规定不具体,造成相关部门互相推倭责任,执法部门难以操作。
(2)特殊教育立法尚不完善。现有的法规级别不高,权威性不强,缺乏核心的《特殊教育法》。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周边的国家与地区都已经制定了专门的特殊教育法。如比利时的《特殊教育法》,美国的《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案》、韩国的《特殊教育促进法》,我国的台湾地区也于1984年颁布了《特殊教育法》。
(3)现有法律条款可操作性不强。目前已有的特殊教育法律条款原则性表述多,宣誓性的语言过多,部分条款用词空泛,可操作性不强[2]。如2008年4月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第24条规定,“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捐资助学”。这样的条款很难起到大的作用。
如果不解决上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中国特殊教育很难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首先需要不断完善和修订现有法律法规中不适宜的条款,去掉空泛的宣誓性的用词,增加强迫性条款,制订《残疾人保障法》的司法解释细则,以便减少相关部门互相推倭责任,增强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的能力。其次,逐步完成我国《特殊教育法》的立法工作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周边的国家与地区《特殊教育法》的经验,以便解决现有的专项特殊教育法规级别不高,权威性不强,缺乏核心大法的困境。只有如此,才能使中国特殊教育真正走到依法治教的轨道上。
2.由三类残疾儿童教育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转变
我国特殊教育主要包括两种教育形式,一种是特殊学校教育,另一种是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就特殊学校类别而言,目前主要有盲、聋、弱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招收盲、聋、弱智儿童中那些生活能够自理、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学。就普通学校而言,目前也仅能招收部分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入学,其中以轻度为主。换句话说,尽管所有残疾儿童都有权利接受义务教育,但并不一定都有机会。因此,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国家目前仅能为一部分残疾儿童提供教育服务。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过去的特殊教育主要是针对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的教育,我们国家也仅为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设立了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可以去特殊学校上学,一些轻度的残疾儿童可以去普通学校去学习,其他类别的残疾儿童,像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学习障碍儿童、肢体残疾儿童、多重残疾儿童等怎么办?该去什么样的学校儿童不是普通儿童没有能力接受普通学校的教育学校没有额外的经费和师资力量教育他们;即使校长禁不住家长的哀求,出于同情和怜悯接收了这样的孩子入学,由于得不到特殊教育资源的支持,也只能是把所有责任和负担转给班主任教师,可想而知,班主任教师和残疾孩子会面临怎样的困境,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是,尽管近几年有关特殊教育政策法规也指出,要为这些残疾儿童提供义务教育,但责任不明确,大多停留在文件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国际组织和特殊教育先进的国家,都早已将残疾儿童的概念扩展成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为所有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特殊需要儿童不仅包括视觉、听觉、智力、肢体等类别的缺陷儿童,也包括超常儿童、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等。美国法定的特殊需要儿童有14种残疾类别,邻国日本法定的残疾类别有9种,韩国也有8类,我国台湾地区也规定12种法定的身心障碍类别JLM。因此,我国的特殊教育需要将残疾儿童的概念扩展,制订政策要求特殊教育学校招收其他类别的残疾儿童,包括多重残疾儿童,解决一些特殊需要儿童(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学习困难儿童、多重残疾儿童等)无法接受义务教育的困境。如果在教育部建立特殊教育司,各省能设立专门特殊教育管理机构,则会更加有利于特殊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
3.由特殊学校教育形式逐渐向融合教育形式的转变
(1)我国传统的特殊教育形式是将被鉴定为盲、聋、弱智的三类残疾学生安置在专门为他们设立的特殊学校内。为了解决残疾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的问题,我国开始尝试在普通学校安置残疾儿童接受教育,也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近十几年来,我国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人数不断增加,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在校生数占在校残疾学生总数的比例一直都稳定在60%以上,2001年还达到了?.86%[4]。可以说,从“九五”以来,残疾儿童在校学生中,近六成以上残疾儿童少年是在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我们国家并未把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放在与特殊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给予关注,表现在:随班就读的政策法规不完善。在我国已有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或政策中都只强调了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学习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都强调了要全面推行随班就读工作,但对于接受残疾儿童入学的普通学校经费如何拨付、残疾儿童如何管理、随班就读教师如何培训等却少有涉及。即便是1994年教育部颁布有关随班就读的专项行政法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提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逐步增加对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经费投入”,但仅凭教育部颁布的一纸规定能对各级人民政府有多大约束力是可想而知的。
(2)随班就读的管理不到位。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管理与特殊学校的管理完全不一样,特殊学校一个省也就十几所,多的近百所,残疾儿童相对集中,比较容易管理,而随班就读的学校比较多,但每所学校也就几个或十几个残疾儿童,比较分散,管理起来会比较困难。目前在国家教育部的层面上仅在基础教育司设立了特殊教育处负责基础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管理职能,上下对应,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中也只是在基础教育处(科)中有一人兼管特殊教育,县以下教育行政部门基本就很少有专职特教干部了,在这种特殊教育管理体制下,根本就没有能力和精力管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尽管有些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教学研究部门设有1名专职或兼职特教教研员,但也杯水车薪,因此,很多地方的随班就读工作平时几乎很少有人问津。况且,按行政管理的范畴,特殊教育处只负责三类特殊学校(盲、聋、弱智)的教育行政管理,基教司的义务教育处则负责普通学校义务教育的行政管理。如果普通学校拒绝接受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学习障碍儿童、肢体残疾儿童等残疾儿童入学,特殊教育处也难以管理。
(4)随班就读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培养滞后。从对随班就读现状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来看,随班就读师资质量令人忧虑。教育部特教处2007年组织专家组对随班就读师资状况的调研结果表明,只有37.80%的随班就读的师资经过特殊教育培训,而有62.20%随班就读教师没有经过培训[7。即使经过培训,能够由特殊教育机构集中培训、或学校送出接受培训占的比例也很小,大多是学校自己组织座谈、研讨等,培训质量可想而知。如此现状说明,随班就读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培养滞后已严重影响了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
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仍然是国家特殊教育发展的主体,是我国解决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必然之路,但如何真正做到占在校残疾学生总数比例60%以上的随班就读残疾儿童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迫切需要国家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法规。因此,建议:借鉴我国某些地区随班就读的经验,根据残疾类别,分别制订不同类型残疾儿童少年“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国家标准;实施在普通师范院校加开一年特殊教育课程以弥补和改善随班就读教师不懂特殊教育的困境;政府从财政上给予经费:国外特殊教育发展,实施残疾学生教育5随班就读学校最基本的发展需要。
4.由过份重视特殊教育硬件投入向满足残疾儿童需求的转变
我国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即方投入总和)从1998年的8.52亿元增〕30.14亿元,净增近24亿元;预算内特殊总量也由1998年的5.96亿元增加到:亿元,净增19多亿元[8]。不能说我们国不重视特殊教育的投入,问题是投入的^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士都在加紧翻新扩建、征地新建,大兴土7区的特殊教育学校打造成校舍、硬件设^至是全世界第一,似乎只需要把特殊学世界一流,那么特殊教育的质量也就变J至于校舍建设是否适合盲生或其他残S学校是否有足够的残疾儿童在校学习(愿意招生,居然每两年就招一届六、七个买的现代设备是否能够有效使用(有些少使用或从来不用,作为窗口设备供来1都被放置在次要的地位了。一方面,特现代奢华,并配备有特殊教育领域一流的设备,但另一方面似乎学校的办公经费非常短缺,甚至购买一些为残疾儿童课堂教学的简单教具都没有经费支持,更不用说派遣特教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了。
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资金建立特殊学校学校对促进特殊教育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一定数量和条件良好的特殊教育学校,高质量的残疾儿童教育根本就无从说起,但问题是是否城市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都需要扩建或新建,需要建成什么规格的特殊教育学校?我们特殊学校的盲生,仍然使用着早被发达国家盲生淘汰的盲板、盲笔,扎写着每天的作业,为什么不能从建豪华大楼的经费中节省一部分,为盲生提供又省力、速度更快的盲文打字机或盲人计算机等学习用具,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呢?
如果不改变一谈到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就是要投入多少多少钱用于建大楼或购买设备,似乎特殊教育只有大楼和设备这些硬件,那么特殊教育的质量就永远不可能得到提高,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不可能得到满足。对于城市和发达地区,特殊学校建设已基本完成,应该逐渐完成向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转变。在特殊教育学校建立残疾儿童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让每个残疾儿童都学有所得。
5.由城市发达地区特殊教育=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转变
中国的特殊教育是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格局,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在残疾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尽管特殊教育学校从1988年446所[9]增加到2008年的1640所[10],但他们殊教育学校分布来看,以2007年为例,各地分布非常不均,东、中、西部地区差异非常大。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四省都各有上百所特殊教育学校,而西部地区省份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偏少,尤其是青海、新疆、宁夏和西藏各省(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都不及10所。一方面是,发达城市的特殊学校的校舍越来越豪华,设备越来越先进,另一方面是,有些几十万人口的地区,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都没有。即使残疾儿童可以去普通学大多集中在城繊达地区(见一。从目前中国特校随班就读'但整个地区都没有几个懂特殊教育的特殊教师存在,很难想像,该地区的残疾儿童教育还能够健康良好的发展。国家制订的《“^^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008年一2010年)指出[11],2006年除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和西藏外,全国现有326个地级市(州、盟),尚有74个未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其中中西部65个,占未建特殊教育学校地级市总数的88%。全国现有县(市、旗)934个(不含市辖区)人口在30万以上的1246个,尚有493个未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其中中西部405个,占30万人口以上未建特殊教育学校县总数的82%。由此看出,中西部地区特殊学校建设仍然是未来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完成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变,可以极大的促进中西部地区残疾儿童的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
6.由专门的特殊高校师资培养向普通大学开设特教专业培养方式的转变
据教育部2007年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特殊教育培训的统计数据显示112,在34990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中,只有18976位教师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仅占54%,换句话说,目前在特殊学校工作的教师中的人有46%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能够培养特殊教育专业的大学/学院数量太少。我国有为数不多的师范大学设立了特殊教育学院系/部,能够为盲、聋、弱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培养教师,但很难满足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需求。解决的出路如果只停留在国家多建几所特殊教育高等学院的基础上,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问题,特别是目前国家将要扶持中西部在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或残疾儿童少年相对较多,尚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县,独立建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将需要更多的特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