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8 11:37: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基础护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语言表述中的问题。如在试验青霉素是否过敏的过程中,询问患者以前有无过敏情况,对青霉素的解释及应该注意事项的表述,很多护生都能通过文字表达,但在具体向病人解释时就会出现着急和紧张的现象,表述过程中完全不关注病人的反应,忽略病者的理解。
(2)应变实际交流用语中产生问题。护生习惯于教师平时演练的用语,思维方式单一,不能对不同情况作出反应,无法用有差异变换的语言方式进行解释。
2.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途径
2.1老师课堂训练与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受教师的影响很大,尤其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崇拜老师,对老师讲课时的一言一行和着装情况都进行模仿和学习。因此,教师的语言等行为要从自身做起,具备较高的语言行为,用语不仅要通俗易懂,而且要用实际肢体、神态辅助语言表述,在平时课堂中感染学生和影响学生,把课堂语言有效融入学生实际学习中。
2.1.1要注重基本语言的能力培养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利用课堂进行演讲、日常环境用语等语言练习,并从中探讨与病员沟通进行回答的实际情况,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发言过程中的音调、语速及措辞等表达情况,最后使表达的语言能力达到需要的效果。对护生交流用语的要求如下:
(1)用语要温和,语调要带有感情,使病人感觉到其爱心、真诚。
(2)通俗易懂且准确,表述用语要尽量与病人相同。
(3)表述不宜太快或太慢,要恰当合适。
(4)措辞要得当、表达意思明白。
2.1.2注重护理方面常用语的练习
2.1.2.1用语要礼貌。语言表述要有礼貌,这样使医护和病人之间气氛和谐,体现医护的良好素质,在训练过程别重视礼貌用语。如工作前要微笑,您好、请稍等这样的礼貌性用语要经常使用,要求病人支持工作多使用“请”,对做出配合后要说“感谢您的配合”。在此基础教学上医护人员要对不同性质的病人选择合适的称谓,杜绝“喂”、“床号”等直呼病人的情况,训练以后可培养文明礼貌、温和微笑的护生。
2.1.2.2对病人用安慰性语言。病人因为经过疾病的折磨,十分脆弱,特别希望护士和其他人的同情、安慰。所以要训练医护在和病人交流时多用一些语言进行安慰。如早晨见面可以很体贴地说“您今天气色比昨天更好了”,通过这样的语言进行安慰,病人愉快且增强信心。如遇到排斥治疗的病人,护生要有耐心,用支持鼓励的方式引导治疗。
2.1.3注重护理方面解释语的加强与训练护理操作训练过程中的解释用语可分为:操作前的解释用语、操作中的指导用语和操作后的嘱咐用语。这部分内容在基础教学学中是为了提高护生在交流过程中的用语能力。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模拟角色的训练过程,把相关用语都用在实际训练当中,根据几个不同病例进行训练,要求病人、护生轮流互换来反复训练。把所学礼貌用语、指导用语、安慰用语和各种肢体语言相结合,并应用到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的语言练习中,在实际练习中有不恰当的地方再进行共同讨论和修改。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护生不仅用语表述流畅,而且能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用语,防止用语教条化,使解释语在使用过程中不僵硬。
2.2学生主动进行交流讨论有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或者鼓励学生在课外主动交流。例如:对重症病人的相关护理内容,在讲课之后可以让学生提出一个重症病人的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病例情况,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分组讨论,充分利用学生主动思考与讨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小组为单位,最后把发言和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护理感想,实现学生自学为主的目标。
3.结语
我国高等护理目前快速发展使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高职院校发展太过迅速使高等护理专业学生也迅速增加,学生人数的增加使得学生的水平也是有高有低。因此传统的教育采用一成不变的讲课方法,没有因人而异的针对性,因此并不能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识要点。从而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这是教学模式不能随着发展而革新的问题;其次是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偏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想象力创造性和探索精神,不能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即使存在问题也不能及时的解决。
2如何使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高等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2.1教师应具备更高的素质水平
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中,教师更应该具有高的素质水平。与传统的老师单纯讲授知识不同,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需要老师的指导,并提出相关的该如何解决问题,以哪方面为切入点的指导意见。从而对于专业知识水平和适当引导的要求更高。学生的问题可能有的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平的教师才可以指导解答。因此,高护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2.2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高等护理教育离不开临床实践,实践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和实战能力,并且是提出高质量有价值问题的良好途径。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才更加真实合理,值得去解决,没有实践,就很难遇到问题。这样的学习必然会造成被动局面。因此应多鼓励学生参加临床实践,提供给他们能参与的机会。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的过程中更要多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
2.3注重团队合作
问题的发现需要解决,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枪匹马的战斗成效必定是不显著的。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因此,应当多鼓励学生根据问题兴趣方向结成小组,合作讨论研究解决问题。小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一举两得。例如,在研究老年人脑梗塞后遗症的护理问题时,学生便可以分小组来讨论如何护理才能使病人更加舒适,是否可以通过护理来使病人后遗症减轻,病情有所好转。这样的讨论也可以带出更多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这显然是一个人无法做到的。
3结语
长期的实践调研发现,当前《基础护理学》教学中针对护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中教师只侧重教会护生基本理论和如何进行技能练习,忽视了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1.2教学方法相对滞后,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随着近年来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方法也需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依据护生的实际特点与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而现实情况是护生由原先的80后转变为90后之后,教学方法没有随之改变。这些教学方法比较滞后,已经不能适应护生职业培养的需求。因而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障。
1.3教师授课及考核形式单一,未较好的体现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
目前《基础护理学》授课多数仍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护生的主体地位,只侧重专业知识的讲解,未加强职业素质相关知识的讲解。在《基础护理学》考核中,形式单一,未能将护生职业素质考核内容容纳进去,比如护生关爱病人的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对提高护生职业素质极为不利。
2.《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加强护生职业素质培养教学改革方法探讨
2.1加强《基础护理学》
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在挑选《基础护理学》教师时,不仅要看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更应该从职业素质和人格魅力方面考量教师,选取职业素质较高的教师,使其在授课过程中对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便于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并定期派教师到临床进修,加强教师职业素质培养。
2.2教学内容改革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与临床结合更紧密,并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基础护理学教育中。增加课程中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比例,通过课程内容整合,删除陈旧重复的内容,扩充临床新知识、新技能,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3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程内容的讲授
2.3.1理论教学
在理论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并把理论知识传授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护生职业素质的提高。
2.3.2实验教学实验课上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复式教学法,即“问题引导式”、“示教—练习式”、“情景模拟式”“角色扮演式”“自学———讨论式”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另外在实验教学中注重从护生的着装、言行举止、课堂纪律、沟通交流能力、关爱病人等方面进行培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护生学习操作的积极性,通过护生参与教学,还能使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职业素质。
2.4设置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体现护生职业素质的内容加入考核标准中课程教学评价中教师不能只注重护生期中和期末的卷面考试成绩,应将护生平时实训时体现职业素质的能力涵盖在实训课成绩里,以引起护生注重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如护生的仪容仪表、关爱病人的意识、沟通能力等。
3.职业素质的具体培养方法
3.1培养护生关爱病人的意识
在课程内容讲解时注重培养护生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同情心。比如,讲解给病人床上擦浴时要强调给病人保暖,给病人摆时要促进病人舒适,给病人解释病情时要有耐心,给压疮的病人翻身时要有责任心,病人疼痛或病情危重时要有同情心。
3.2注重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护生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的语言及技巧的训练,比如:如何有效地解答病人的问题及疑惑,病人提出不合理要求护士无法满足时,怎么与病人沟通使护患双方达成共识等。
3.3培养护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善于沟通的护士易取得病人的信任,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增加病人满意度的有利条件。理论课上部分内容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实验课练习时将护生分小组练习,可以有效促进护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4.小结
1.1问卷回收情况本次共发放问卷教师组68份,临床护理工作毕业生组105份。回收教师组67份,其中组Ⅰ29份、组Ⅱ38份,组Ⅲ104份,回收率98.8%,对回收问卷检查,每人均按要求答卷,则回收问卷有效率为100%。
1.2对护理医学基础课实验了解程度组Ⅰ100%、组Ⅱ83%和组Ⅲ88%选择了解。
1.3医学基础课实验与护理专业课关系方面2.3.1总体看法将各题目三组看法比较集中的(选择率>50%)项目入选,三组人员对医学基础课实验的地位、目的、作用的看法见表1表1对医学基础课实验的总体看法(选择百分率%)从总体选择率看100%的教师和毕业生认为医学基础课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医学基础课设置比较合理。护理专业学习医学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选择为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知识82%。护理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课在专业课程中主要起到的作用,被调查者62%认为既是为学习专业课程打基础又为更好地掌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服务,73%的被调查者认为我院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有体现专业特点。
1.3.2对于开设实验课的必要性和实验课类型及设置的看法见表2。其中99%的教师认为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有开设实验课的必要性,认为实验课类型选择率为验证型71%,演示型69%,创新型20%,在开设实验课的看法上各组看法也比较一致认为有必要开设实验课的医学基础课及选择率:人体解剖学96%、微生物与免疫学84%、生物化学85%、药理学88%、生理学83%、病理学85%、组织学46%。
1.3.3对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实验内容设置及教学的看法见表3。各组被调查者对实验课内容设置及实验条件、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看法比较一致。在“教学条件中影响学生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效果学习的因素”这一条目中,选择率比较集中,超过50%的分别是实验指导教师相关知识水平、授课方法与技巧、配套教材、课时数多少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2.讨论
2.1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实验的地位、目的、作用医学基础课的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石。100%的被调查者认为医学基础课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重要,并且医学基础课程有开设实验课的必要性,尤其是提高灵活性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主要起到的作用既是为学习专业课程打基础又为更好地掌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服务,这些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但组Ⅲ对医学基础课实验的作用选择率更高可能与当今护理工作者希望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护理技能的不断提高改进的发展形势有关。实验课内容设置的原则方面,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一方面应与护理专业课相衔接,另一方面应以临床应用为目的,但三组的选择率有差异,组Ⅰ选择率相对较低可能是基础课教师偏重于基础课内容的完整性,而组Ⅱ和组Ⅲ选择率较高可能因为他们直接与临床护理工作接触,更加重视医学基础课为临床工作应用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所以更强调应以临床应用为目的。
2.2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实验课的设置医学基础课所占的比重在减少也是现代教改和护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99%的被调查者认为医学基础课有必要开设实验课,而且选择率多数超过50%,这也说明基础课实验对护理专业课教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中人体解剖学的选择率最高达到96%,这提示教师要注重解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紧密联系,适当考虑在教改中趋向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对组织学开设实验课的必要性的选择率三组看法存在差异,组Ⅰ选择率83%相对较高可能是基础课教师更注重实验课本身对组织学课程的直观辅助教学作用,而组Ⅱ和组Ⅲ选择率48%、35%,较低可能组织学对护理专业实践的指导意义不明显有关。本次研究显示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演示型和验证型实验是比较适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验类型。创新型实验选择率低,这可能是由于医学基础课实验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锻炼基本操作技能有关。这与现在教改提倡提高创新型实验比率的观点不尽相同,可能由于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学生的基础知识有限,创新性条件相对较差有关。
2.3医学基础课实验内容设置及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思考在教学中如何使医学基础课实验有机的与护理专业课衔接互渗,提高其在专业课中的作用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是今后教改的目的所在。在调查中多数80%被调查者认为医学基础课实验内容的设置应以临床应用为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更好的为临床教学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不断提高继续学习能力,使自身技能水平达到临床工作要求。调查中79%的教师认为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师应适当进行系统护理知识的学习有必要,同时87%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课教师参与基础课实验建设是使基础课程实验能更好的服务于专业课教学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国外有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完医学基础后,不能很好的将医学基础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临床实际问题[2],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研究者提出让医学基础课教师进行临床教育来进行学科知识的渗透,医学基础课及实验指导教师进行专业的护理知识的学习,同时护理专业课教师充分参与基础课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案的制定也有助于基础课实验与护理专业课内容的衔接和互渗。由此可见,教师进行双重知识背景学习有助于进行知识的衔接与互渗。[4]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调查中,被调查者认为对教学效果影响最大的是教师自身因素(授课方法与技巧、指导教师的相关知识),其次是客观条件(教材、课时量)。这说明教师注重自身修炼,内涵的提高及自身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85%被调查者认为应采用实验报告+实践操作+平时成绩的综合成绩比较合理,可见教师们已经转变过去的期末一次操作考试定成绩的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在实验考核环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结论
【摘要】蟾蜍俗名癞蛤蟆,它的眼睛后面有一对大型毒腺,肌肉、骨头、内脏及卵均含有蟾蜍毒素,尤以内脏及卵毒性为剧,服用过量可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由于人们不当的食用和自己加工作为药物使用,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临床上有群体发病,起病急,中毒症状重,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可危急患者的生命。因此,护理人员要有熟练的抢救知识和操作技术,有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能力。现将我院急诊科1999~2005年间救治的12例急性蟾蜍中毒病人的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2例病人中,男7例,女5例,年龄2~60岁。其中11例把蟾蜍的肉、骨头和卵用作菜煮来食用,1例作“药用”。从进食到发病时间为30~60min,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四肢及面部发麻、心慌、胸闷、濒死感、呼吸困难。查体有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心率缓慢。其中4例伴有心动过缓,4例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房室交界性心律或加速型房性逸搏;2例入院时呈昏迷状态,四肢冰冷,呼吸浅慢、不规则、脉搏细弱、心音低钝,心率28~33次/min,血压测不到。
1.2治疗及转归
治疗上给予催吐、洗胃、补液,利尿、维生素B、维生素C、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心电监护、机械通气等。结果:治愈9例,死亡3例。平均住院时间为4天。
二、抢救及护理
2.1运用护理程序,迅速对病人病情作出正确的评估
护士在接诊病人时,要及时准确地收集病史,作出评估,通过问诊及必要的体格检查,判断中毒类型及病情的轻重。熟悉中毒的临床表现,凡有进食蟾蜍的病史,并出现有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心悸、心搏缓慢、心律不齐、脉搏细弱、发绀、四肢冰冷、血压下降、头晕、头痛、口唇或四肢麻木、嗜睡、出汗、膝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可确诊为急性蟾蜍中毒。本病在基层单位较常见,护士在分诊时应能及时判断,立即安置好病人,报告医师,进行快速处理。
2.2根据病情轻重,分类安置病人
蟾蜍中毒病人中,相当部分是一家人中毒,而病情轻重与进食量的多少或(和)进食蟾蜍的部位有关,凡进食量多,进食内脏及卵者病情往往较重,应集中力量优先治疗重病人,分类安置有利于人力和物力的合理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对重病人,集中在抢救室,并安排专门的医师护士进行治疗护理;分室安置还可以避免重病人在抢救时或病人死亡时对轻病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刺激,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3快速有效地清除胃内毒物,减少毒物的吸收,减轻中毒症状
快速洗胃是清除胃内毒物最有效的措施,选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彻底地洗胃,凡病人症状不明显,生命体征平稳且能配合者,先给予自饮催吐洗胃,后再予洗胃机再次洗胃,病情重,症状明显,昏迷病人立即予以洗胃机洗胃,对年龄小或不能配合自饮催吐洗胃的患儿,也予及时插洗胃管洗胃,1~3岁选用18号硅胶洗胃管,3岁以上选用22~24号硅胶洗胃管,以保证洗胃能顺利进行,避免洗胃管的堵塞,提高洗胃效率。本组有3例病人存在呼吸困难,我们先行气管插管,后再予洗胃,保证了良好的通气和通气量,使洗胃顺利安全地进行。洗胃后口服或自洗胃管注入硫酸镁20~30g导泻,促进肠道的毒物排出体外。
2.4配合治疗,及时正确执行医嘱
2.4.1洗胃
蟾蜍中毒病人因病情发展快,应边治疗边洗胃。本组病人不论病情轻重,均予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对心律缓慢者,应用阿托品静注;特别是重病人,均在输上液后,予心电监护、指脉氧监护、输氧情况下进行洗胃;对呼吸衰弱、血压测不到的病人,予气管插管后再行洗胃,有利于治疗又确保病人安全。
2.4.2及时处理心律失常
蟾蜍毒素可兴奋迷走神经,致心律失常,常见有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本组病例发生心动过缓4例,一度~二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除幼儿外,所有病人均主诉胸闷,如处理不及时,随着毒素的进一步吸收,致房室传导阻滞进一步加重,病人可能发生阿斯综合征。本组病人全部使用阿托品静脉滴注,有4例使用阿托品后症状无改善,房室传导阻滞未能纠正,改用异丙基肾上腺素1mg静脉滴注,输液泵控制单位时间的入量。其中3例血压低,加用多巴胺、可拉明静脉滴注等综合治疗,但终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2.5做好病人的病情监测及护理
2.5.1病情监护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脉搏、心律的速率和节律变化变化,给予心电监护,每小时监测血压1次,注意心电示波情况,如心率<60次/min,要报告医师,考虑增加阿托品的用量或改药,如心率<40次/min,应警惕阿斯综合征的发生,做好除颤、起搏、气管插管的准备,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对有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注意使用异丙基肾上腺素后是否得到纠正或缓解,每天行心电图描记1次,除可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外,还可了解有无心肌缺血的表现,如ST段压低和T波倒置。注意听取病人的主诉,症状消失情况,观察呼吸及外周血循环情况;呕吐严重时,注意有无脱水和电解质、酸碱失衡的表现,严密的病情观察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医师提供诊治决策的依据是至关重要的。
2.5.2用药的观察
阿托品和异丙基肾上腺素是治疗蟾蜍中毒时的主要药物,阿托品的用量一般为0.5~1mg,肌内注射,后根据心率情况给予静滴维持,使心率维持在60次/min以上。对有房室传导阻滞用阿托品无效者,改用异丙基肾上腺素1mg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能选择性兴奋心脏正位起搏点(窦房结),并能增强心室节律点的自律性及加速房室传导。要控制滴速以使心室率维持在60~70次/min为宜,避免过量,否则可加快心房率而传导阻滞加重,并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使用输液泵给药可以保证所需药物浓度,有利于随时调节。
2.6做好心理护理
蟾蜍中毒多为突发起病,且中毒症状严重,加上有的一家人中毒,患者完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因而大多数患者表现高度紧张、恐惧,特别是有亲人去世时,心理难以承受突发的变故。本组病人中有一家四口中毒,死亡2例,家人万分悲痛。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对配合治疗,促进康复意义重大。我们设立专门的救治小组,小组成员除了完成常规的治疗护理工作外,还兼顾做好病人的安慰、心理疏导工作,向每个病人讲明治疗方法,如何自我观察、如何配合医师治疗,以及正性心理对康复的作用等,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及时送去我们的关怀,对病人亲人去世消息婉转地转告,并陪伴在他们身边,这些措施,对缓解病人紧张和恐惧心理起到了较好的帮助作用。
2.7做好健康教育
由于农村文化落后,一些农民生活尚较贫困,把蟾蜍当菜食用仍较常见,对蟾蜍加工处理不当即食用常可发生中毒。另外,一些病患者偏信于蟾蜍可治各种顽疾的传言,自行将蟾蜍未作正确处理就当“药”进食而致中毒,故加强健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在社会上尤其在农村,要广泛宣传蟾蜍是益虫,蟾蜍的毒腺含有毒液,内脏、卵毒性更剧,一旦食用后30min内就可发病。发病后的临床表现要告知民众,要及时就诊。就诊前最好先自行催吐,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胃内容物吐出,如不及时治疗者,可于2~24h因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民众掌握相关的知识后,才能有效地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讨论
蟾蜍分泌的毒液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有30多种。其中蟾蜍毒素的基本结构与强心甙相似,蟾蜍中毒与洋地黄中毒的表现相似而对心脏作用更强,易致心律失常,含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可引起幻觉,对周围神经产生类似烟碱样作用,尚有催吐、局麻及引起惊厥的作用。抢救时护理工作的关键是:迅速对病情进行评估,及时判断中毒的原因和中毒严重程度,给予尽早彻底选胃、导泻,以清除胃内尚未吸收的毒物和促进毒物的排出;对入院时生命体征有改变的患者,应迅速开通静脉,边抢救用药边洗胃;做好预见性护理,备好抢救药械,如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严密观察病情;对有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者及时应用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并予心电监护,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这样有利于及时控制病情,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促昌,许美玲,林永坚.一起服食蟾蜍中毒死亡调查报告[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5):630-631.
【关键词】污水处理;节能减排;方法;环境保护
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问题主要是: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其中制约工程建设的最突出问题之一是资金短缺;2污水收集管网与污水处理厂区的建设设施不配套,使的污水处理项目不能充分发挥效能,工作负荷率比较低;3相关处理技术设施改造有待加强;4再生水利用重视不够;5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的监管力度亟待加强。
二、城市污水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恶劣影响无疑是急需解决的。城市污水处理产生污泥也是一个很大的污染源,通常情况下污泥含量约为污水处理量的1%~2%,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汞、铬、镉、铅等重金属,对附近的土壤、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等产生很恶劣的影响,不仅对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污泥中还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寄生虫等,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对居民以及动植物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城市污水处理的最终排水对收纳的水体产生不良影响,对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三、污水处理常用方法
1、活性污泥法
长期以来,城市生活污水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生物处理流程,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的优点。该方法主要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组成。废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反应器,通过曝气设备充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溶入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够的搅拌而呈悬浮状态,这样,废水中的有机物、氧气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反应。随后混合液进入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在沉淀池中沉下来和水分离,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净化水。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称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曝气池中的生化反应引起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量通常从沉淀池中排除,以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这部分污泥叫剩余污泥。活性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出水。
由于污水处理是一项侧重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因此在建设和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受到资金的限制,使得治理技术与资金问题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的“瓶颈”。归纳起来,目前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研究和应用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往往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复杂,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设备不能满足高效低耗的要求;
(2)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严格,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要求较高,传统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多以活性污泥法为主,往往需要将多个厌氧和好氧反应池串联,形成多级反应池,通过增加内循环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这势必增加基建投资的费用及能耗,并且使运行管理较为复杂。
2、生物膜法
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发展和应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于从废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主要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2、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来自大气。生物膜法处理系统适用于处理中小规模的城市废水,采用的处理构筑物有高负荷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生物滤池在我国南方更为适用。随着新型填料的开发和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由于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性能好、产泥量低、占地面积少、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在处理中极具竞争力。
3、氧化法
氧化法是目前广泛采用并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生活污水预处理方法之一。根据氧化剂的种类及反应器的类型,氧化法可分为化学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氧化法等。化学氧化法虽然操作简单,但由于其处理效果并非十分理想,而且由于其运行成本较高,因此,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应用中使用并不很多。为了达到提高处理效果,同时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人们开发了一些其他的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法设备简单、运行条件温和、氧化能力强、杀菌作用强、处理彻底,因此,在水的深度处理及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有专家预测,氧化法将成为21世纪废水处理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四、城市污水处理的环保对策
切实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建设和运营效率,关键是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要充分认识城镇污水设施建设的长期性、综合性和艰巨性,尊重科学,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不能搞运动式、。使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朝着低耗高效、方便管理的方向发展,同时实现污水里的磷回收和处理水的再利用等目标,所以污水处理不仅仅是改善水质,同时还要注重资源化和能源化问题,且所采用的技术必须低能耗,将城市污水的回收利用纳入节能减排计划中。
1、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一是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是要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三是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
2、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一是要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二是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
3、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城市污水处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遇到的最到的问题是技术的改良和污水处理实际落实的问题。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将污水处理真正提上日程,投资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绿色和清新。
参考文献:
[1]储金宇,等.臭氧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科研素质是理工科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科研素质从组成要素来看,主要包括科研意识、科研态度、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4个方面。科研意识是科研素养的基础,有了科研意识,端正了科研态度,丰富了科研知识,再加上动手能力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具备了上述条件才能够真正地开展科研实践活动,进而帮助学生们将课堂知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科研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教学中:(1)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阅读课本之外的课程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热点的学术问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这对于培养其科研素质是大有好处的;(2)进行“课程论文”训练,根据课程性质,以小论文、读书报告等形式代替传统的作业,为学生最终撰写毕业论文提供“练笔”的机会;(3)科研实验研究是学生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课程实验的综合运用,因此,应重视日常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4)进行科研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工作单位的科研条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或课题,了解科研基本方法及流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科研意识,使学生逐渐认识到科研对护理专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2重视相关课程教学
目前开放教育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设计了护理科研方法、文献检索、护理伦理学这三门课程,它们与毕业论文写作直接相关。护理科研方法主要介绍护理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科研选题、科研设计、资料的收集方法、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护理论文的撰写等内容。文献检索课程主要介绍医学文献检索基础、图书馆信息资料利用、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文摘数据库检索、引文数据库检索、全文数据库检索、特种文献检索、因特网医学信息资源检索以及医学文献的综合利用。护理伦理学课程主要介绍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及护理实践中有关伦理学的问题。护理科研方法是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南,文献检索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工具,护理伦理学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伦理规范,这些课程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是从撰写科研论文的理论知识上进行教学,为撰写论文打好基础。但这些课程往往被学生看做是可学可不学的“选修课”,直到写作论文时才发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这些课程的学习,除了提高学生的认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例如,对于护理科研方法课程采用参与式教学,让学生跟随教师教学进度,同步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如何选题、科研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每人完成1份开题报告及相关课题综述,既作为该课程的考核依据,同时也是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始。文献检索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并重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护理伦理学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学习科研中涉及的各种伦理问题。
3提高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性
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性与论文的质量密切相关,护理论文有其固有的格式,写作应符合其规范。学生往往由于对这些要求缺乏了解造成所写论文的结构和格式不符合要求,给自己和指导教师都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提高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护理论文主要有科研论文、文献综述、个案报告、经验总结等形式,在学生论文写作时,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护理论文的范文,这些范文可以是护理类期刊上的高质量论文,也可以是往届学生的优秀论文。制定统一论文写作的格式和毕业论文答辩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刊印成册,发给毕业年级学生,在手册中尤其要对论文写作格式的细节问题做出详细要求,如图表排列、格式、字体字号、参考文献格式等,使学生在撰写论文时遵循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他们了解毕业论文答辩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把毕业论文写好。此外,由于学生大多是初次写作论文,往往语言不得体,叙述不简洁,词不达意,对医学术语表达不规范,因此还需注意语言的简洁、规范。
4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认真阅读文献,精心选题,广泛收集资料并反复修改初稿,完成定稿到答辩。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教给学生论文写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严谨、科学的学术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与指导教师密切相关,必须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论文指导中的作用,具体的措施是:
(1)建立指导教师遴选制度和激励机制。
根据陈玉平等的调查显示,学生希望论文指导教师科研能力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同时要有责任心,关心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并乐于帮助,并且能有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根据这些要求,建立指导教师的遴选制度,对教师的职称、科研能力、指导论文的效果等方面做出详细要求,同时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指导,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另外,启动激励机制,对于论文指导效果较好的教师,给予格外的物质及精神奖励。
(2)指导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指导方式。
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过程中,主要的方式有面对面指导和非面对面指导。在学生开始论文写作之前面对面的集中指导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除此之外,在学生写作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1~3次的面对面指导。开放教育学生基本都是在职人员,工作生活比较忙碌,大多数人很难经常与指导教师见面进行讨论,那么选择一些非面对面的指导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见的方式有电话、QQ、电子邮件等。随着开放教育的深入发展,我们还将建立基于网络的毕业论文交流指导平台,教师和学生将通过这种专业化的平成论文指导和交流。
(3)做好教师指导论文的过程监控工作。
论文指导过程一般都要几个月以上,对这一过程的监督往往是管理的“盲点”,因此,除了要求指导教师做好指导记录之外,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举行开题报告会,听取学生开题报告从而了解教师指导情况,也可以召开指导教师交流会,由指导教师汇报指导情况,还可以召开学生座谈会,由学生反馈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通过这些方式,及时了解情况,对未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的教师进行撤换。
(4)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
指导教师虽然都具备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但仍然需要不定期对教师进行统计学、英语、文献检索、论文写作和教育学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5加强毕业论文交流和总结
1.浅谈高职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2.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与探讨
3.近五年中国大陆文献中美国医学护理的现状
4.高职医学护理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5.医学护理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
6.医学护理观下的化学教学
7.高血压病人的医学护理方法研究
8.医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9.医学护理中无菌技术的使用技巧探析
10.探究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
11.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医学护理方法
12.《运动医学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3.综合性医学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4.应急状态下医学护理实践探讨
15.脊髓损伤运动员营养与医学护理需求
16.应急状态下医学护理工作的实践
17.医学护理中无菌技术的使用技巧探析
18.对现代医院临床医学护理工作的初步探讨
19.高职院校医学护理专业“概念图”教学模式的探索
20.大型综合性医院外科系运用循证医学护理理论控制感染管理体会
21.浅析医学护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22.论新时期医学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3.本科生导师制在医学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24.综合性医学护理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25.高职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26.医学护理专业开展计算机教学的探讨
27.医学影像科室的护理管理探讨
28.生理驱动ECS仿真系统在急诊医学护理教学的应用
29.采用三维质量结构评价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
30.医学护理论文的撰写
31.医学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
32.某市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需求和科研意向调查分析
33.浅谈临床医学肝胆的外科医学护理的研究方法
34.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
35.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36.高等医学护理教育之我见
37.医学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儿童期受虐待情况回顾调查分析
38.中职医学护理模拟教育及现代护理技能训练中心建设探讨
39.医学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分析
40.探讨新形势下医学护理教学模式的重建
41.论医学护理专业女生运动动机的特点与培养
42.在医学护理专业开展ESP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43.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中无菌观念培养的尝试
44.蒙医护理与西医护理医学护理理念的分析与研究
45.改变医学护理观念,突出礼仪发展
46.灾难医学护理教育研究
47.浅谈医学护理专业第一堂见习课的重要性
48.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建设
49.临床医学上的外科护理新技术研究
50.PBL模式在医学四年制护理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51.优化护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需要
52.医学护理学的进展(综述)
53.论医学护理专科生的就业心理指导探析
54.论护理学在救援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5.现代医学护理中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56.对涉外医学护理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工作的探讨
57.浅谈医学护理职业高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方法
58.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59.浅谈医学护理教育的发展
60.Internet医学护理资源简介
61.学习医学护理杂志 提高护士专业水平
62.怎样撰写医学论文(连载) 怎样写医学护理论文
63.对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64.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实践
65.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应用实践
66.浅谈加强医学护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67.提高医学护理实践能力的探索
68.辽宁省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医学实践现状的调查
69.贵州省首届重症医学护理论坛会议论文研究分析
70.INTERNET上的医学护理资源
71.医学护理心理学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72.医学护理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73.老年医学护理专家:是浪费还是必要?
74.关于医学护理专业教师培养的点滴体会
75.试论转化医学在护理学发展中的应用
76.基于循证医学的颈椎病康复护理方法及体会
77.美学在现代医学护理中的作用
78.心肌梗死的医学护理与心理护理
79.实习前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患者安全知识调查与比较分析
80.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稿约
81.高血压性脑溢血病人的医学护理常识
82.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工作环境的创建及效果
83.临床医学护理对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
84.品管圈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85.从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谈护理教育改革
86.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
87.把握医学整体观促进护理管理
88.基于第二课堂的护理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作用机制与认知评价研究
89.浅议医学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90.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调查分析
91.康复医学护理
92.医学护理女生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识调查
93.卫生Ⅷ项目医学护理培训班学习情况的调查
94.有“血”有“肉”带心跳,医学护理模型人出世
95.医学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96.康复医学护理
97.芜湖市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研究
98.医学院校涉外护理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