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3 03:08: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水电厂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H9000水电厂综合自动化
引言
在国家电力公司(包括原水利电力部、原能源部、原电力部)的大力倡导下,我国的水电自动化工作自二十世纪80年代的科研试点逐步进入了90年代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试点和推广的阶段,建设并完成了一大批水电综合自动化系统,有力地推动了水电行业的技术进步。目前,已有29个水电厂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20个水电厂通过了国家电力公司的一流水电厂验收,还有相当已批水电厂已经具备了验收的条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水科院自动化所作为行业的自动化专业科研单位,自始至终地参加了与水电厂综合自动化有关的科研、推广及“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和创一流水电厂的工作,完成了包括东北白山梯级在内的一百多个大中小型水利水电自动化工程,出口埃塞俄比亚TisAbay二级电站的系统已投入了商业化运行,完成了隔河岩电站引进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改造工程,实现了湖南镇100MW机组扩建电站的“关门运行”,为白山等六大水电厂实现创“一流水电厂”创造了必要条件,2001年联合中标三峡梯级调度中心及左岸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工程,2002年连续在洪江、碗米坡、株州航电等国际招标工程中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意义非同一般。
本文首先回顾水电厂综合自动化的在科研试点、实用推广和“无人值班”(少人值守)三个历史阶段的工作历程,然后重点介绍近年来H9000系统结合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工作进行的改进工作,在水电厂创一流和实现AGC方面的经验,H9000V3.0系统的新功能和兼容性方面的进步。
水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
科研试点阶段:我国水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水电部的水科院和南自所及机械部的天传所分别在富春江、葛洲坝二江和永定河梯级进行试点研究,研制成功的富春江水电厂多微机分布控制系统于1984年11月正式投入运行,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通过试点,尝试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水电厂监控系统的可行性,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从事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科研、设计、安装和运行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由于经验不足,研制周期过长,资金缺乏,使基础自动化配套改造不够,影响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正常使用,另外,在系统的规模、功能、结构、工艺、可靠性以及软件的水平等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
实用推广阶段:原水电部于1987年和1993年先后制定了“七五期间水电厂自动化计算机应用规划”和“八五期间以及2000年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推广应用规划”,两批共规划了67个大中型水电厂。根据“七五”规划,到1993年,先后又有27座水电站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如葛洲坝二江、鲁布革、富春江、丹江口、新安江、铜街子、安康、石泉、龙羊峡、东江、白山等。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初步形成了工业化生产,达到了实用化水平,形成了几种成熟的推荐模式。同时,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关科研院所已经能够独立承担各类工程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的开发研制生产任务,一大批科技人才茁壮成长。
“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阶段:通过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实现减人增效,创国际一流企业,是国家电力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根据1994年原电力部在东北太平湾水电厂会议提出的建议,由安生司主持、水科院自动化所等单位参加,讨论制定了《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若干规定(试行)》并由电力部于1996年颁布执行。与此同时,电力部颁布试行了《一流水电厂的考核标准》。1994年太平湾会议还确定了葛洲坝二江、太平湾等5个水电厂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第一批试点单位,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试点工作由此拉开帷幕。1996年又扩大白山、紧水滩、龚嘴等9个水电厂为第二批试点单位。两批试点带动了水电行业的自动化技术进步,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以来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安装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总数约300套,而在这一阶段内,国内总共新安装投运的监控系统约250套,其中水科院自动化所新投系统100套,电自院新投运约120套,其余系统由国外公司或国内其他厂家提供。
与1994年以前比较,“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阶段的工作特点是:(1)各水电厂自动化改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积极要求上计算机监控系统,并把监控系统当作全厂“创一流”工作的重点,以监控系统带动全厂的自动化改造,为监控系统工作的顺利展开创造了良好的局面。(2)监控系统的功能齐全,软件和硬件标准化程度高,开发周期短,性能指标先进,普遍达到了国际同期先进水平,实用性强,可靠性好,成功率高,满足了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3)国家级科研开发骨干队伍逐渐形成,形成了自主品牌的监控系统,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如水科院的H9000系列分布开放系统和电自院的SSJ系列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占领了国内水电市场。(4)系统的实用化程度高,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了管理的现代化,为减人增效奠定了技术基础,取得了实效。
H9000系统与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技术
H9000系统是水科院自动化所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设计开发的面向水电应用的分布开放系统,我国水电厂综合自动化的重要科研成果。该系统的设计不仅吸收了国外公司产品的先进技术路线,使H9000系统的总体设计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根据我们多年的工程经验和对水电自动化理解,结合1994年国电公司颁布的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导则,在系统的结构设计、功能设计方面,充分考虑水电厂有人和“无人”对监控系统在可靠性、冗余措施、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差异,系统功能齐全,软件和硬件标准化程度高,组态能力强,开发周期短,符合中国国情,实用性强,可靠性好,系统投运成功率高,满足了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为此,H9000系统不仅具有常规电站监控系统的功能,而且进一步开发完善了下列功能:
完善的硬件与软件冗余体系
水电厂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后,由于现场值班人员减少,每值往往只有两人,当现场设备出现故障时,消缺人员一般要等较长时间才能抵达现场,因此对于监控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更高,要求有较高的冗余度,在系统降阶运行时不影响电站的安全。
为了满足要求,H9000系统的硬件可采用多层次的冗余措施,如数据库管理站、操作员站、通讯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网络通道、主控级UPS、LCU的数据采集与控制器、CPU模块、通讯模块、I/O通道、现地总线、机箱电源、机柜电源等,全部可以实现冗余配置,由软件实现冗余设备的检测与故障诊断,实现冗余部件的无扰动切换,确保系统中某一部件的故障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故障部件由消缺人员及时处理。
另外,H9000系统的软件总体设计技术采用了无主设计的概念,即系统中任何一个计算机节点的应用软件配置是完全相同的,如数据库管理站、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相同的软件配置根据不同的功能授权实现不同的功能。当任何一个计算机节点出现故障时,可通过功能授权调整实现功能的重新分配。如正常运行时,工程师站不具备现场设备的操作控制权,但经过权限的调整,可以进行控制操作。因此,当一个系统具有多台计算机节点时,计算机出现全部调试故障的概率可以认为是零,H9000系统永远是可控的。目前由于计算机的硬件资源相对丰富,很多原先需要很高配置的设备完成的工作一般计算机均能完成,因此,H9000系统将现地人机联系计算机节点的功能也充分提升,基本上可以完成主控级的人机联系任务,使H9000系统的控制可靠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On-call技术
H9000系统可对系统数据库进行设置定义,当发生事故时,监控系统可根据定义声光信号,进行语音报警、电话自动报警、传呼报警或手机短信息报警,实现On-call。系统还可根据需要将几个电话或传呼机号码按一定的优先级顺序排列,系统可根据定义的顺序依次进行呼叫。系统还提供电话查询功能,任何人只要拨查询电话,即可查询电站当前设备运行情况,如有无故障及故障报警信息,重要运行参数等。On-call技术已成为水电厂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重要设备。H9000/On-call也已被三峡梯级调度中心自动化系统采用。
电脑值班员技术
在隔河岩电站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电脑值班员”的概念,并且被采纳实施。这是无人值班、关门电站最具有特色的功能之一。
通过考察和调研,结合我国水电厂的运行方式与当前电网结构,我们初步提出了安全稳定智能控制和智能电脑值班的概念、功能要求和实现方法,使水电厂在没有现地值班人员的情况下,从保证主、辅设备安全角度出发,由计算机监控系统自动处理各类随机异常情况和隐患,经严格的条件判别和闭锁,进行控制和调节。本功能好比一位经验丰富、责任感强而又不知疲惫的老值长时刻值守在现场,保证水电厂主、辅设备的安全,并尽可能运行在最佳工况。
自诊断与远程维护技术
系统自诊断与自恢复功能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H9000系统为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具备完善的自诊断与自恢复功能,系统各设备不仅自检,还可通过网络进行互检,形成系统检测报告。诊断分硬件检测和软件检测。硬件检测包括CPU、内存、I/0通道、电源、网络、通讯接口等。软件检测包括软件异常中断、通信链路故障等。系统可将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可对冗余的异常部件进行自动切换。
监控系统具有远方诊断及远方维护功能。通过远方诊断及维护系统,可以实现远方故障诊断及远方系统维护。
H9000与创“一流水电厂”
通过与用户的通力配合,目前采用H9000系统已经很多,并且已许多投入AGC功能,特别是龙羊峡、东风、东江等几个大型或特大型水电厂实现了AGC自动控制,白山、乌溪江和紧水滩先后实现梯级电站AGC,优化运行,并已有白山、龙羊峡、紧水滩、乌溪江、东风以及东江等6个水电厂先后顺利通过了国电公司“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和“一流水电厂”验收。
东北白山梯级电站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计算机监控系统工程规模宏大,性能指标卓越,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大型梯级水电站巨型机组的现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和远方集中实时监控运行,首次成功地采用了110公里超长距离的高速以太网通讯,标志着我国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进入高速网络时代。监控系统不仅实现了厂内AGC、梯级电站本地调频,而且实现了梯级调度全厂负荷自动分配,实现了与东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通讯,实现电网的统一调度、负荷的合理分配,使白山梯级电站监控系统根据电网远方负荷给定,由AGC实现了梯级电站的优化控制。该项目于1999年3月通过国电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受到东北电管局及国家电力公司鉴定小组有关专家、领导及白山电厂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系统在“远方集中监控总体技术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获国电公司2000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于2000年通过国电公司“一流水电厂”验收。
贵州东风水电厂AGC先后完成了与省调之间双微波通道的SC1801规约通讯、厂内及远方AGC负荷分配功能、远方负荷调节、远方开停机、远方给定全厂总负荷、远方给定负荷曲线等功能,由电厂AGC完成机组的合和经济负荷的分配。2001年11月,贵州省调进一步修改了调度规程,较好地解决了无人值班条件下AGC对接地中性点问题的处理及机组的自动开、停问题,既保证了电网的安全性,又满足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成为国内第一个自动按调度负荷曲线运行、实现远方自动开停机的电厂。由于有省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东风电厂的AGC功能国内最先进完善,得到国电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在2002年1月贵州东风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验收会上,国电公司有关领导和专家对该厂的自动化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该厂在AGC方面仅次于广蓄,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了监控系统按省调负荷曲线自动开停机和负荷调整,实时性好,对保证贵州系统“西电东送”电能质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受到了电网调度人员的欢迎和好评。
龙羊峡水电厂是西北电网第一调频厂,装机容量为4台320MW机组,2001年3月在西北网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采用DNP3.0网络通讯,实现网调远方AGC。龙羊峡AGC由网调给出远方开停机命令和实时功率设定值,远方开停机命令和实时功率设定值通过数字通道传送,成功地解决了大机组远方平稳开停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乌溪江水电厂自动化改造工作由于领导重视,电厂先后安排40余人参加了监控系统培训,较好地掌握了技术,成为技术骨干,承担了大部分系统的功能开发、设备现场安装调试工作,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全厂11台机组共16套LCU的安装调试工作,整个工程自1998年5月启动到1999年5月省公司验收,只经历了短短的一年的时间,创造了“乌溪江速度”。另外,1996年乌溪江扩建电站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设计,采用H9000系列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了远方监控系统与机组发电同步投运,实现了远方实时监控和现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1998年进一步取消了夜间巡视,成为国内第一个真正的关门电站,引起国家电力公司安运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目前,仍有一批采用H9000系统的水电厂正在积极进行准备工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秉承“服务和合作”的精神,做好支持配合工作,争取使H9000的每一个用户都能顺利跨入“一流水电厂”的行列。
H9000系统的新进展与兼容性考虑
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满足电力生产对控制系统的要求,我们在全面继承H9000系统的开放性、友善性、标准化、通用化及面向对象等优点的基础上,于2001年研制开发了H9000V3.0系统,进一步吸收了国内外系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在系统结构、WEB浏览、最新国际标准通讯规约库及软件包、集成开发工具软件及高级应用软件等方面有较大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在湖北隔河岩、福建高砂、天津大张庄、重庆江口等一系列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下面简要介绍H9000V3.0系统的技术特色。
新型的系统结构
由于工业控制微机(简称IPC)结构复杂,有机械旋转部件如硬盘、风扇等,是LCU乃至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瓶颈。H9000V3.0在系统结构有较大改进,LCU采用了可编程控制器直接上以太网的方式,在控制主回路中取消了IPC,IPC仅作为现地的辅助控制人机联系设备,系统正常运行时,IPC可以退出运行。由于控制主回路取消IPC,使LCU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可以很好地满足下一阶段水电厂无人值班运行的要求。IPC也可由智能化液晶操作面板代替,可靠性可进一步提高。
在进行H9000V3.0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与H9000老系统的兼容性,可确保H9000的老系统平稳升级到V3.0,并且新老系统可全兼容混合运行,因此老系统的升级改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途径。
WEB浏览
由于因特网普遍采用浏览器等瘦客户端软件,系统的使用及维护十分方便,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H9000V3.0增加了WEB浏览功能,系统仅需增加配置WEB服务器,安装woixWEB服务器端软件。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设硬件或软件防火墙。同样,WEB浏览功能充分考虑了与H9000系统原有图形界面的兼容性,woix软件可完全识别原H9000系统的*.dbin图形文件,并且外观效果与oix完全一致,实现了百分之百兼容。
H9000/Toolkit系统集成工具软件
H9000V3.0系统在原开发工具软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不仅提供IPM交互图形开发系统、DBgen数据库开发系统、PDC综合计算工具软件、ControlLock控制闭锁工具软件、API接口等,而且新开发研制了DEtool数据工程软件。特别是DEtool,将系统集成开发工作于一体,成为包括数据库、语音、控制闭锁等功能于一体的集成开发工具软件,强化了系统集成与数据工程的可视化,并且具有学习指导性质,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开发集成效率和质量,也为设计部门和最终用户提供了有效的系统设计开发手段,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国际标准通讯规约
通过与ABB、Alstom等公司在三峡工程的合作,H9000V3.0系统在通讯规约方面获得进一步充实,不仅支持DL476-92、m4f、SC1801、CDC8890TypeII、CDT及Polling等传统远动规约,而且研制开发了IEC870-5、DNP3.0、TASE-2规约通讯软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通讯软件包。
高级应用软件
H9000V3.0系统在AGC/AVC等高级应用软件方面有较大进展,实现了白山、乌溪江等梯级水电厂的联合AGC,在东江等水电厂实现了AGC/AVC,在龙羊峡、乌江渡、东风等水电厂实现了调度远方AGC,其中贵州东风水电厂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了电站监控系统按省调负荷曲线自动开停机和负荷调整,实时性好,对保证贵州系统“西电东送”电能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更多的水电厂实现了电站AGC功能。
Simulog培训仿真软件
在操作员培训仿真方面,分析研究了水电厂复杂的生产过程,完善和充实水电厂生产过程仿真的总体模型,增加了连续系统仿真、非线性系统仿真及处理等功能,建立和完善处理上述复杂系统的数学模型和Simulog语言,并开发了相关的编译器和仿真器软件,结合H9000系统原有功能,OTS2000培训仿真系统已经可以初步应用于分解和描述比较复杂的连续非线性过程控制系统。
综上所述,H9000V3.0在确保技术进步和功能扩充的同时,将新老系统的兼容性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新老系统兼容,也就是说H9000系统的V3.0版可以与V2.0版本混合运行,确保老用户系统升级的便利实施,简化过渡期的施工方案,可以很好地避免由于产品升级而将系统硬件和软件全部推倒重来的做法,保护用户的投资。
结束语
过去的20年,我国的水电厂计算机监控技术从无到有、从“景上添花”的“花架子”到现代化生产运行管理和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必不可少的重要装备,无不凝聚了我国水电行业主管领导部门、科研、规划设计、生产运行等部门几代人的智慧、抱负和辛勤劳动。
过去的20年,也是H9000系统孕育、诞生、成长、逐步发展壮大取得了辉煌业绩的20年,成为我国水电自动化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我国水电厂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和创“一流水电厂”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这里,我们再次感谢有关领导、广大用户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我们将戒骄戒躁,密切注意中国进入WTO后国外公司对我国水电自动化市场的冲击和挑战,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贯彻质量方针,永远以用户的需求作为我们的第一需要,不断跟踪国际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开发更多更好的产品,以更高的技术质量水准,为广大的水利水电用户服务,为水电厂真正实现无人值班、关门运行、创国际一流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王德宽:“从H9000谈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国产化问题”,《水电厂自动化》,1998年,第3期。
王德宽等:“H9000分布开放式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水利水电技术》,1996年,第5期。
王德宽等:“水电厂计算机培训仿真技术的设想与初步研究”,《水电厂自动化》,2000年,第3期。
王德宽:“水电厂综合自动化与“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面向21世纪电力科学技术讲座》,2000年10月,中国电力出版社。
H9000andComprehensiveAutomationofHydropowerPlants
国网公司下属水电厂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位置偏僻,员工观念需要与时俱进。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国网公司下属水电厂大都位于偏远地区,员工的视野和观念有所局限,知识结构也偏狭窄。落地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对于塑造员工文化价值观、提升员工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2.竞争性弱,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国网公司水电厂数量较少,区域划分较为清晰,故企业之间的竞争较弱。因此,水电厂在管理上需进一步创新,在分配机制、用人机制、竞争机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从而进一步发挥员工积极性,为企业持续发展添足马力。
3.发电为主,生产属性较为突出。
国网公司供电企业的任务大多为管理用电,服务是其主要属性;而水电厂主要任务是奉献清洁的水电能源,生产发电是其主营业务。因此,工作流程的优化、安全工作的提升都是企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完善制度建设,落实国网公司统一的企业标准是提升水电厂生产经营水平的有效途径。
4.依水而居,奉献精神尤为显著。
水电厂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依水而居,拦水发电。长期受到水利万物精神的熏陶,水电厂奉献社会的精神尤为突出,反映出了“国家电网”优质的品牌形象。
二、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下属水电厂的落地模式探索
1.国网公司企业文化水电厂落地的内涵。
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水电厂的落地就是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在凝聚力量、激励创新、促进管理、推动发展上的积极作用,大力传播统一的企业文化,加强领导力和执行力建设,把统一的企业文化融入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渗透到经营管理各环节,与企业管理相融共进,促进公司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价值观管理,推动公司科学发展。
2.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水电厂落地模式研究。
针对国网公司水电厂的文化元素特征,结合朱兰质量螺旋模型展开研究,本文提出了一套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水电厂的落地模式。朱兰质量螺旋模型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的,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把全过程中各质量职能按照逻辑顺序串联起来,用以表征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及其规律性。朱兰质量螺旋模型反映了产品质量形成的客观规律,该模型说明了系统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每个工作环节的落实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文化建设质量的提升是需要逐层深入、循环增长的,本文在朱兰质量循环模型基础上探索出了落实国网公司企业文化的科学模式。因此,作者认为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水电厂落地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展企业文化传播工作;第二阶段推进企业文化在水电厂的落地;第三阶段将企业文化建设和制度、激励体系建设有机结合;第四阶段,按照国网公司统一的品牌建设要求,开展品牌传播工作。这四个阶段的工作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逐步深化、循环上升,最终形成强大合力,能够有效加强企业文化在水电厂的落地效果。
三、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Y总厂的落地实践措施
1.以文育人,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1.1企业文化宣传有形化、多样化。
企业文化宣传是Y总厂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统一企业文化的首要步骤,其中宣传载体是员工接受、体验企业文化的有形化支撑,宣传方式是员工了解、认知企业文化的方法保证。在宣传载体上,Y总厂致力于有形化建设,重点通过建设生产区、主厂办公区等环境,使国网公司企业文化成为“看得见”的文化;在宣传方式上,Y总厂撰写《企业文化宣传实践手册》和《企业文化故事集》、召开企业文化成果会,以多元化的方式广泛宣传国网公司企业文化,推广总厂良好的形象。
1.2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化、持续化。
Y总厂秉持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化、持续化的原则,建立了全员培训体系。在培训对象上,要求全员参与,针对不同对象设置了不同课程;在培训方式上,采用内部培训与外部讲授结合的方式创建职工学习平台,不断提高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机制上,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党支部和党员“三级联带”学习机制,促进了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最终打造了一支能学、善学、乐学的学习型团队。
1.3企业文化活动多样化、新颖化。
为丰富科学重建过程中员工的文化生活,Y总厂组织举办了摄影展、联欢晚会、职工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创新性的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了争当青年岗位能手、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劝导员等“青”字系列活动;并开展了先进个人及组织评选活动,推广了企业文化的典型化宣传。
2.以文铸魂,筑牢企业文化落地的根基。
2.1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工作流程。
Y总厂首先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标准和规章制度建设的全过程,借助科学重建之机对总厂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按照国网公司的相关要求进行了修订,优化了工作流程,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使得所有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总厂管理水平得以显著提升。
2.2健全激励体系,强化落地保障。
为了调动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Y总厂重视建立健全激励体系。一是构建企业文化管理运营机制,按年度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各业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基层单位共同推进的责任体系,落实了各部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工作内容和管理责任;二是健全企业文化激励考核体系,将企业文化纳入对员工的日常业绩考核内容,开展了年度先进评选、优秀员工表彰等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Y总厂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员工践行企业文化的动力。
3.以文塑形,树立国网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
3.1统一品牌传播,构建文化氛围。
在品牌传播过程中,Y总厂一是坚持“统一品牌、统一形象、全面实施、分级落实、稳步推进、长效管理”的原则,通过“品牌传播年”、“品牌塑造年”系列活动,做到用必用好、用必规范,确保了总厂“国家电网”品牌标识使用规范率达到100%;二是建立健全品牌维护机制,制定了《Y总厂新闻应急管理办法》,加强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舆情监控,切实维护了“国家电网”品牌形象。
3.2践行社会责任,彰显品牌力量。
关爱他人,服务和谐社会,是国网公司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Y总厂积极倡导落实这一理念,一是践行社会责任,关注地方民生;二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和素质水平,将文明创建工作和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三是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村企共建”、结对帮扶活动、共建“电力天路”图书屋等活动,让广大员工用实际行动关心少数民族儿童的健康成长,塑造了总厂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Y总厂的实践效果
Y总厂系统开展企业文化落地建设工作,切实将国网公司企业文化落到了实处,取得了以下效果。
1.企业文化落地建设汇聚了精神动力。
Y总厂把统一的价值理念作为企业文化传播和落地的先决条件,通过多样化的宣贯途径、持续化的培训学习、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总厂上下形成了浓厚、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极大的提高了广大干部员工对统一企业文化的认知、认同度,使得统一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企业文化落地建设优化了企业流程。
Y总厂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统一的企业标准,坚持把标准化建设作为适应形势发展、实现企业精益化管理的重点工作。按照“三标一体化”管理要求及“三集五大”构建要求,Y总厂以流程为纽带将管理、技术和工作标准紧密结合,重点优化专业工作流程,简化工作步骤,进一步完善了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为支持、工作标准为保障、工作流程为依托的水电站标准化建设体系,推动了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发展的融合。
3.企业文化落地建设提升了员工素质。
Y总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统一的行为规范建设要求,加强对员工行为的培训力度,制定了具有Y特色的员工行为守则,让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行为指南,促进其变成员工自发自觉的行为习惯,提高了员工队伍的执行力、创新力和战斗力,营造了健康、积极、和谐的人企氛围。
4.企业文化落地建设塑造了优质形象。
关键词:水轮发电机;电压偏差;温度场;影响
中图分类号:TM312文献标识码: A
1、水轮发电机电磁场数值计算模型及损耗
1.1水轮发电机电磁场的计算模型
本文研究的320MW大型水轮发电机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由于所要求解的是分数槽电机,定子槽数为630,极数为电机48,取其8极105个槽的单元电机为研究对象,其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图2为求解域的剖分图。
表1电机参数的
分析时作以下假设[[4]
1)将电机横截面内的磁场作为二维场处理。
2)采用直角坐标系,忽略定、转子的曲率。
3)主极极弧用通过最小气隙和最大气隙的抛物线表示,再用一系列折线逼近。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笔者采用矢量磁位A来求解电磁场问题,在求解区域内矢量磁位满足泊松方程。
经过第一类边界条件和周期性边界条件修改后,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为对称、稀疏、正定矩阵。求解修改后的方程组,可得整个求解区域内各个节点的磁位值,由此可以计算出求解区域内各处的磁密。
1.2、损耗的确定
在电机内定子温度场的求解过程中,各类热源可以根据相关公式确定。
获得定子股线的基本铜耗非常简单,定子股线的附加铜耗(即涡流损耗)可以由文献获得。
由于定子铁心的扼部和齿部的磁通密度分布不同,定子铁心的基本铁耗又分为扼部铁心的基本铁耗和齿部铁心的基本铁耗,它们可以根据相关公式获得。对于空载时铁心的附加损耗的确定,一般采用在基本铁耗的基础上加一定的比例系数加以修正的做法。负载时的附加铁耗主要是由各次谐波在定子铁心齿部产生的,它与各次谐波磁通密度的幅值以及齿部铁心的质量有关。
2、水轮发电机内流体流动与传热
对于全空冷水轮发电机而言,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全部都由冷却气体带走,在这个热量传递的过程中,包含热传导和对流换热两种热传递方式。还有一种热传递的方式是辐射,但是由于冷却介质是空气,性质为热透介质,故而水轮发电机内部热交换忽略了辐射换热。
对流是指在不等温流体中,流体流动时将热量从物体的一处转移到另一处的传热过程。而对流换热是指运动的流体和它所流经的固体表面之间的热交换过程。对流换热可以分为两类: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电机内的对流属于强制对流。电机内的对流换热过程决定了水轮发电机的冷却效果,是水轮发电机在运行时处于一个稳定,温升合理的状态下,这就对电机通风系统的设计提出了要求。基于对流换热的物理过程,影响其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换热表面。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冷却介质与换热表面的接触面积以及换热表面的光滑程度,都是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
在温度场进行数值计算时,需要对描绘物体温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导热微分方程式进行求解。求解时,常见的三种边界条件如下所示:
1)第一类边界:任何时刻物体边界面的温度值
式中:S1为边界面;To表示稳态导热过程给定的温度值,也可表示非稳态导热过程To随时变化的的温度值。
2)第二类边界:己知任何时刻物体边界面上的热流密度值,即
式中:q0为通过边界面凡给定的热流密度,稳态时q0为常量;非稳态时,q0随时间变化。
当边界面为绝热时,q0=0。
3)第三类边界:己知边界面周围流体温度Tf和散热系数。,根据牛顿散
热公式,物体边界面S3与流体间的对流换热量为:
式中:T为物体边界面温度值。
根据傅里叶定律,第三类边界条件可写成
式中:a和Tf可以是常数,也可以是某种随时间和位置而变化的函数。
由上式可以组成了各向异性介质中三维稳态温度场的混合边值,如以下公式:
3、定子通风及温度场分析
在发电机端部装设有鼓风机,冷却风从鼓风机的出口流出,在鼓风机压力作用下进入发电机的内部,最先流入转子支架,经转子支架流入转子磁轭和磁极,对这部分进行冷却后又流入气隙进入定子铁心。还有一部分冷却风不经过转子磁轭、磁极,在流经转子支架后从下游极间直接进入气隙,从而流入定子通风沟。这两部分冷却风在定子铁心背部回风道汇合进入空气冷却器,在空气冷却后再一次进入鼓风机,进行下一次的热交换。从而完成冷却风对电机内部的冷却循环。其风路流动结构如图3-1所示。
图3-1水轮发电机定子通风结构图
3.1基本假设
电机实际运行中电机内的流体场及温度场极其复杂,在满足工程计算要求的前提下,为了节约计算成本,便于分析,通常情况下需要做一定的假设对物理模型作相应的简化:1)认为定子线棒与线棒绝缘、线棒绝缘与定子铁心及槽楔之间紧密接触。2)模型内冷却风流速马赫数很小,因此将空气视作不可压缩流体分析,同时认为冷却风的物理性质不受其温度波动的影响。
3.2控制方程
任何物质的运动都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流体的三维运动同样遵守这三大定律。在流体传热耦合计算中,为了更清晰的表达这三大定律将其表示为如下几个方程。其中,式(3-2)表示质量守恒,式(3-3)到式(3-5)表示动量守恒的方程,式(3-6)表示能量守恒。
依次为(3-2)、(3-3)、(3-4)、(3-5)、(3-6)。
式中:U为空气的速度矢量;u、v、w分别为其在x、y、z方向上的速度分量;T为流体的温度;λ为流体的导热系数;p为流体压力;SMx、SMy、SMz为x、y、z方向上的动量源项;Sh为流体内热源;Φ为由于粘性作用机械能转化为热能部分,称为耗散函数。
我们引入变量φ将5个方程合并成1个方程(3-7),这样就可以用1个方程表示流体的运动情况。
(3-7)式(3-7)清楚的表明了质量运输方程、动量运输方程和能量运输方程的共性:等号的左端表示变化率项和对流项,等号的右端表示扩散项和源项(包括所有非共同具有的项)。流体雷诺数是一个表述其运动惯性力和粘滞力比值的无纲量,它的大小可以用来区分流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辨别流体阻力的大小。当流体雷诺数较小时,表示各质点的粘滞力比较大,此时的流体质点将平行于管路内壁有规则的运动,也就是常说的层流运动状态。当流体雷诺数较大时,表示各质点的惯性力比较大,此时的流体质点做无规则运动,呈紊流状态或者叫做湍流状态。对各种流体状态的时的雷诺数作了界定,通常情况下当雷诺数Re4000时为湍流状态,当Re=2000~4000时为过渡状态。
为了真实反映水轮发电机定子通风沟内冷却空气的流动情况,首先需要对流体的雷诺数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3-8)式中:v、ρ、η分别为流体的流速、密度与黏性系数,D为一特征长度。
经计算水轮发电机定子通风沟内流体雷诺数Re=6120>4000,因此通风沟内流体运动属于湍流状态。可以根据式(3-7)对其进行求解,此外湍流流动还要在式(3-8)基础上引入两个量湍流动能k和湍流动能耗散率ε,将这两个量整合到式(3-8)中。整理后表达式如式(3-9)所示。
(3-9)
式中:ρ为流体密度;k为湍流动能;ε为湍流动能耗散率;U为流体的速度矢量;tμ为紊流粘性系数;kσ、εσ为k方程和ε方程的紊流普朗特数;ijE为流体微元变形率的平均分量;C1ε、C2ε为计算常数。在计算时,k和ε是两个未知量,湍流动能k通常是根据湍流强度I来算的,而湍流动能耗散率ε通常是用特征长度L来估算的,其具体的计算公式如式(3-10)所示。
式中:v为入口处的平均流速;l为湍流尺度;μC为计算常数,这里取0.09。
3.3边界条件通过对定子通风沟流体传热耦合模型进行计算可以确各个部分定边界条件如下所示:1)风沟入口设为质量流量入口,入口的初始值为已知如表3-11所示,入口空气的温度已知。2)出口边界条件设为自由出口。3)定子铁心与空气接触面均设为无滑移边界条件,定子铁心两侧面为周期性边界条件。
表3-11通风沟入口处流体参数
4、不同入口风速对温度场的影响
不同入口风速对流体场的影响,随着入口速度的变化,冷却气体在径向通风沟中的流速分布也随着变化,这必然会对定子各部分的温度产生影响。现在以360º全换位计算结果作为基准,分别对方案1至方案6进行求解。由于电机的最高温度对于电机是一个重要参数,所以,将不同入口风速对温度场的影响计算结果在表4-1中列出。
4-1转子入口风速对定子最高温度的影响
图4-2分别给出了改变入口风速后上、下层线棒温度沿轴向分布情况,
图中1号曲线到6号曲线分别对应方案1到方案6。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转子入口风速的减小,上、下层线棒温度升高;随着入口风速的增加,线棒的温度也随之降低。但是,并不是冷却空气风速持续增大,线棒温度便继续下降的,入口风速增加了2m/s,但是线棒温度降低幅度却很小。当入口风速超过13.5m/s时,风路已经达到饱和,继续增大风速对降低温升已经失去了作用。因此水轮发电机流体的初始速度对电机定子温度的影响很大,上述计算可以为水轮发电机双路径向通风系统的结构优化设计进行理论指导,同时也可以为工程实践中难以实现的工程试验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4-2不同入口风速时线棒的温度
结束语:
发电机定子温度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按相同规律变化,最低温度的变化较小,最高温度的变化较大,但是仍然处于发电机定子绝缘的温度极限范围内,发电机具有承受此电压偏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树业,李伟力.电网电压偏差对水轮发电机定子温度场的影响[J].电网技术,2006,14:30-35.
关键词:废水回收处理利用
1引言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如何搞好环保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火力发电厂在各种污染治理中废水的处理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废水回收、处理与利用的环保工作对发电厂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很多方面没有先例可循。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废水加以处理与就地利用,可做到或接近零排放(即无污染排放)。本文通过对水质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技改措施和处理意见并付诸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2污水源的组成与分析
2.1污水的来源
(1)工业回收水池溢流水;
(2)主厂房排水泵来水(含地下水);
(3)生活污水;
(4)锅炉房及灰渣系统的冲洗水;
(5)煤场冲洗水;
(6)化学中和池水;
(7)地表水(主要为雨水)。
2.2水质情况分析
以1997年全年平均值及当月水质为例,对各水源水质加以分析:
(1)工业回收水
工业回收水池部分溢流水,经地沟汇流至排涝泵房,该水质与冷却塔水质相比:pH值低,耗氧量高,导电度低,氯离子低,硫酸根低,硬度低。
该水质与生水相比pH高,耗氧量更高,导电度高,氯离子、碳酸氢根差不多,硫酸根高,硬度高。
(2)主厂房排水泵来水
排水流量约90t/h,以渗入的地下水为主。在机组正常运行或检修过程中可能有少量污油漏入地沟中,从而导致水面浮油。该水质与冷却水相比:pH低,耗氧量高,导电度低,氯离子低,硫酸根低,硬度低。该水质与生水相比:pH差不多,耗氧量高,硬度高,硫酸根高。
(3)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流量约50t/h,部分经生化处理。该水质与生水相比:pH低,导电度低,耗氧量高出100多倍,硬度高,氯离子高,硫酸根高,碳酸氢根高,全固形物高出10倍。
(4)厂房冲洗水,煤场冲洗水。
这两种污水水量不稳定,且含有大量杂质与色素。
(5)排涝泵水质
其流量300t/h(连续1个月实测的平均值)。排涝泵房水包括工业回收水溢流部分、生活污水、主厂房排水、厂房冲洗水、煤场冲洗水、地表雨水及地下水等,具有流量较大,组成不稳定,含有色素及大量杂质,表面有浮油及漂珠等特点。该水质与生水相比:pH高,电导率高,耗氧量高,全固量高,硬度高,阴离子高。该水质与冷却塔水相比:pH值差不多,导电度低,耗氧量高,全固量低,氯离子低,硫酸根低,硬度低。
(6)中和池排水
中和池水由化学制水过程中的废水经中和后达标排放。
3废水回收处理技改实施
鉴于几类污水水质情况以及我厂现有地下排水设施情况,我们确定采用小系统闭环使用,全厂废水经处理后排入冷却塔作为循环水的补充水的综合治理方案,废水不再向浦阳江排放,做到了接近“零排放”。现将我厂污水治理的闭环小系统及综合治理方案及实施情况分述如下。
3.1化学废水的治理
化学制水再生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原设计经中和后直排浦阳江,现改为在工业污水泵出口处另接一路至炉底液下泵池,管道采用衬塑钢管。废水不再作酸碱中和,直接作为冲渣水的补充水。这样既可节省酸碱的耗量,又可以改善一部分灰渣的碱性成分,对冲渣管道的防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最主要的是带有酸、碱成份的废水不再排向浦阳江。见图1所示。
3.2冲洗水的治理
原输煤系统冲洗水,出灰系统冲洗水经地沟汇总至排涝泵房,然后由排涝泵直排浦阳江,此类废水中含大量杂质及色素,根据我厂实际情况,分别对出灰系统和输煤系统的冲洗水设计成闭环小系统。
(1)在出灰系统的脱水仓下部开挖明沟和液下泵池,所有灰系统冲洗水汇入液下泵池,然后经液下泵提升进入脱水仓,灰系统少量溢流水经地沟汇入排涝泵房。见图2所示。
(2)输煤系统线路过长,在各转运站设汇流池,用混流泵将各栈桥和转运站的污水逐级泵至泥煤沉淀池,沉淀后的清水闭环重复使用,少量溢流水经地沟汇至排涝泵房。见图3所示。
3.3其它废水的治理
其它废水全部汇入排涝泵池,并在原排涝泵池外侧新建一个能对油污和漂浮起隔离作用的回收水泵池,经液下泵提升将全厂废水送至位于冷却塔附近的新建澄清池进行澄清处理。废水回收处理系统示意图见图4。
3.4技术改进措施
在整个污水处理设计中,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根据凝汽器铜管主要由活性污泥沉积,引发原电池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点蚀这一特点,对可以回收的废水采取澄清、过滤措施,即采用澄清池混凝处理与无阀滤池过滤处理,新增两只澄清池、无阀滤池及排泥系统,排泥采用自动排泥,为确保澄清效果,澄清池内加装斜管。
(2)根据废水回收处理的要求对混凝剂进行选型,考虑到经济实用,方便运行操作要求,经试验后确定采用液态聚合硫酸铁作为混凝剂。储矾箱采用高位自流,以减少运行工作量,加药泵体采用进口泵。
(3)由于排涝泵房水流量不稳定,不利于澄清池正常运行,故废水处理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采用以下措施:1)补给水与回收废水互备作为澄清池处理用水,以保证水流量基本稳定;2)加药系统设计时加药泵采用联动,两台加药泵分别向污水管和补水管加药,在污水管上设流量信号,根据流量信号分别启动两台加药泵;3)排涝泵前池新增蓄水池必须有一定缓冲量,泵体出力大小与澄清出力配套,并采用自动控制。必要时可采取节流的办法。从而确保澄清池出水稳定。
(4)新增排涝泵房蓄水池,采用溢流结构防止生产过程中的废油与漂珠等杂质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池体结构见图5所示。
(5)模拟零排放的前提下,根据生活污水,工业回收水,主厂房排水流量比例,构成的水质进行动态模拟试验及静态挂片试验,测定水质对铜管的腐蚀率及加药浓度配方。
(6)在投运以后,根据工业回收水,主厂房排水,生活污水耗氧量高的特点。采取杀菌措施,降低耗氧量,改用稳定性二氧化氯作新的杀菌剂。
(7)零排放后,循环水的含盐量必将提高,浓缩倍率上升,经估算通过水、灰制浆送往灰库的水量,所起的作用能满足循环水设计的循环倍率的要求。
(8)考虑到废水处理回收后循环使用将增加冷却塔水质的含盐量,因而相应采取了提高浓缩倍率的水质稳定措施,防上凝汽器产生新的腐蚀与结垢。
(9)整套系统采用自动控制,无人值班。
4废水处理效果的评价
废水回收处理系统投入使用后,从宏观上看,运行情况良好,澄清池出水清澈,处理的水质分析情况见表1。冷却塔水质与原来相比浊度降低,停机检查时也没有发现有微生物滋生现象。由此,一方面解决了厂区内两个污水排放点,不再向浦阳江排放污水。另外,由于废水处理系统建立了排污系统,把自身产生的废水与废泥回收到制浆系统送往灰库,不再产生新的污染源。
从效益上分析:
(1)环保效益。废水回收处理系统投入使用,原汇集至排涝泵房的各种废水均不向浦阳江排放,以300t/h计,年度可减少向外排放废水约263万t。
(2)经济效益。废水回收处理系统投入使用后,可减少向浦阳江取水250t/h,折合年度为219t,折合取水费以0.02元/t计约4.5万元;减少向浦阳江排放废水263万t,折合排污费0.05元/t计约13.5万元;原两台补水泵运行只要1台即能保证全厂补水需要,可年度节约电费15万元(电机功率55kW/h);化学加药系统年度运行费约16万元。故综合计算,年度可产出经济效益约17万元。
关键词:水电站;主接线;电气设计;接线方案
中图分类号:TV72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小水电站经过多年的发展,供电方式和运行模式都在不断地变化。但水电站的接线方式还没变,还是采用传统的接线方式,发电机侧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供电达到400/230V是这种接线方式的特点。此接线方式还有重要的优点:电网停电时,可以对附近的区域负荷自发自供,可以为全站提供正常的照明电。原理:电网出现故障而停电时,自动关闭机组,转成空载但不灭磁,保护动作跳闸。好处:内部过电对较低压网络的影响较小,较安全可靠,保护简单,在单相接地故障出现时动作跳闸。同时,这种接线方式也有自身的不足,下面对这种方式的缺点以及改进措施进行全面分析。
2 主接线电气设计
2.1 设计原则
水电站的主接线电气设计要同时考虑很多因素,如:电站的地形、运输条件、电站枢纽的总体布置、水电站规模、水文气象等。电力系统对电站的要求是稳定性,必须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节约成本、接线方式简单清晰、后期维护方便、操作灵活和供电的安全可靠。
2.2 比较发电机电压侧接线方案
方案一,采用单母线隔离开关的接线方式。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母开关始终处于分段状态。1台SF10-31500/110/10.5kV双卷变压器与1G发电机接于I段母线,正常运行时形成单元的运行方式,1台SF10-63000/110/10.5 kV双卷变压器与2G,3G发电机接于II段母线,正常运行时形成扩大单元的运行方式。发电机电压母线I,II段分别与两台厂用变压器相连接,相互间形成备用。
方案二,1台SF10-31500/110/10.5 kV双卷变压器和1G发电机相连接形成单元接线;1台SF10-63000/110/10.5kV双卷变压器和2G,3G发电机相连接形成扩大单元接线;发电机电压母线I,II段分别连接两台长用变压器,相互之间形成暗备用。生活区、船闸和坝顶等用电和外接设备的电源与10.5kV母线III段连接。这两套组合的保护装置任何时候只能使一套运行。
2.3 两方案的经济比较
方案一,该方案的优点是发电机电压侧设备少、布置方便、后期维护简单方便、接线简单。和方案二相比,方案一需要的高压设备相对较少,变压器台数也较少,这样开关站的占地面积就会缩小许多,开关站的开挖量减少了很多,节约了设备的投资和土建的支出。但是,方案一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运行的灵活性较低,可靠性也较低。因为与发电机电压母线I,II段相连并起辅助作用的设备过多,当这些设备发生故障时,与该段母线相连的发电机就会停止运行,最终的结构就是无法向外输送电能。另外,由一台变压器连接两台机组,发生故障时会产生较大范围的影响。在后期的维护中,对机组进行检修时或有故障出现时,两台机组及要同时断电,这样会对电能造成严重的损失。
方案二,该方案的优点是运行过程中灵活性更高,可靠性也更高。方案一所采用的保护装置是由正空负荷开关和高压限流熔断器组成的,这样对生活区和船闸的变压器及外接的备用电源的过载、短路和断相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运行中如果其中一个变压器出现故障,熔断器会切断短路电流,相比于断流器动作时间更短,更加安全可靠,机构相对简单,不会有拒合与拒分的情况。因此,由于辅助设备发生故障而导致的电能无法输送的情况大大减少了,从而保证发电机运行时的安全和可靠。而它的缺点就是投入会比较大。
第二方案比第一方案具有更高的靠性,且第二方案在运行时更加的灵活。它以真空负荷开关及高压限流熔断器为保护装置,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生活区的电压器、船闸变压器和外接备用电源的断相、过载、短路等情况的发生。如果其中的一个辅助电压器发生了短路情况,这时熔断器会自动快速地切断短路电流,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电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使用第二方案的操作也相对比那个简单。这样就在很大成度上将少了由于辅助设备发生故障而导致发电无法输送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发电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但是其花费相对较大。
2.4 方案推荐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第二方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相对第一方案都比较高,其故障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同时降低了因事故发生而引起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选择第二方案是最为科学及合理的。从经济层面来讲,第二方案可以减小各种变压器的故障发生概率,杂检修时也比较方便。所以,我们从诸多方面考虑,第二方案是最容易被采用的。
3 关于水电站主线电气设计问题的分析
3.1 高压限流熔断器
高能氧化锌电阻和限流熔断器共同形成一种高压限流熔断器保护组合。在全厂全部的系统和发电机总的短路电流和厂变高压侧所产生的电流相同,如果在此处使用断路器,则必须使用大开电流的短路器,其需要的费用非常大,所以一般不会使用大机组,所以选用RUR熔断器来设计和改造电站。它可以快速地限制短路电流,避免厂变爆炸事故的发生。同时可以保证母线、主变压器以及发电机不受到短路电流的影响。
3.2 中性点接地方式
在以前都是采用消弧线圈接地的接地方式作为发电机的中性点,这一方式满足了国家的相关标准。它在工作时都是以人工的方式来完成。在目前,我国多数发电机中性点都采用接地变压器进行接地处理,这一改变使得接地的电容性电流不经过消弧线圈综合,所以在发生发电机的单机接地事故时,接地的电流机会远远超过国家的标准值,因此这个时候就要需要作用与跳发电开关。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如何避免单相接地故障转化为相间故障或匝问故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根据这一设计思路,我们主要以单相接地故障产生的过电压,以中性点的接地变压器接地的方式进行。
3.3 关于接地系统以及过电压保护的分析
在屋顶设立避雷装置,然后使用接地扁钢和地网连接,能够非常有效的保护电站因为直雷击而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性。雷击时会产生一定的电波,这些电波可以沿着110千伏的线路进行破坏,所以在110千伏线路上设置避雷装置时要将保护器放置在低压电柜内,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结语
在对电气主线进行接入时要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还必须考虑电站的运输条件及其所处的地势、电站的规模、设施的特征特性以及相关的环保工作等条件。电力系统要求电站具有稳定性,必须做到经济合理、节约投资、接线设计简单清晰、检修维护方便、运行操作灵活、供电安全可靠方便。
参考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电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在电力供应过程中,水电厂作为电力供应的主力军,水电厂能否安全、平稳发展,同时为企业的生产提供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保障居民生活有条不紊,成为所有水电厂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主要任务。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水电厂目前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原因的进行分析,针对水电厂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安全管理现象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确保水电厂安全运行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思路。
关键词:水电厂;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增长,水电厂作为电力供应的主要来源之一,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此,水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水电厂在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电力体制的改革使得我国水电投资多元化,然而随着能源供需缺口的不断扩大和竞争机制的引入,尤其是中小型水电站的发展。近年来水电厂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对水电站基础性工作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水电厂进行高效、科学的安全管理,保证企业生产安全、稳定地运行,成为水电厂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2水电厂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电厂安全管理影响着各行各业和社会的稳定。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坚持安全安全发展的理念是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基本要求。人们的安全发展意识、人本管理意识的不断增强,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范管理的原则,不断完善提高水电厂安全管理体系,有利于实现水电厂的稳定、和谐发展。
3水电厂安全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3.1注重水电生产、安全管理认识不足
水电厂重生产轻安全管理现象的存在是困扰水电厂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在市场需要不断增加的今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市场的需求非常迫切,水电厂生产虽然承受着巨大的市场压力,水电厂部分员工往往过多地把眼光放在了生产一线,很多企业存在注重水电生产、轻视安全管理的问题。放松了安全生产,致使安全管理不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供水、供电任务的顺利完成埋下隐患,严重威胁到了水电厂的安全稳定生产。
3.2水电厂生产现场管理制度不完善
水电厂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不规范是水电厂运行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水电厂部分员工在从事生产时,存在对生产设备的检修质量不高,在整个电力系统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生产中现场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由于机械设备是电力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设备时刻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是保证水电厂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规范地执行生产现场操作规范决定着水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
3.3安全教育培训环节薄弱
由于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并不能给水电企业带来快速的经济效益,导致一些电力生产企业对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积极性不高,整体生产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在任何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人,很多水电厂生产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生产现场人员对水电生产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对水电厂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
4水电厂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4.1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管理的理念和政策
加强水电厂安全管理的首要措施是切实落实水电厂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在水电厂的日常生产运营过程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不断的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水电厂安全生产是顺利完成日益增长的供水、供需求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需要水电厂在开展安全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实际工作情况,积极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切实落实水电厂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将故障和事故消除在隐患阶段。
4.2加强对运行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和考核
随着大量的机电设备在水电厂中得以应用,应以工作人员的自我约束为目标,水电厂的运营管理中应该不断的开展人员培训工作,对水电工作者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建立人性化的考核机制,落实各级人员的权责和义务。同时,需要确保运行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够和新设备、新技术相匹配,有利于加强对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各种性能的了解。必须建立全面的安全奖惩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安全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生产现场人员的综合素质 ,杜绝为违章现象,提高运行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生产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运行人员对故障、事故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处理能力,适应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4.3做好机械设备的检修、维护以及巡检等工作
水电厂经营时间过长,往往会出现设备老化、设备部件容易损坏的现象,设备状态分析是水电站安全运行的保障,是状态检修的基础。为了确保水电厂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水电厂运营的安全可靠,不断提高水电厂的经济效益。水电厂定期做好设备的检修、维护以及巡检等工作,确保设备能够时刻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需要对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形成分析报告,为设备检修和运行方式提供充分的依据。
5结语
综上所述,水电厂的安全运行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在电力系统中,水电厂安全稳定运营直接决定着整个电网的安全。安全管理是水电厂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做好水电厂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只有不断深化安全意识,严格制定并落实生产现场的操作规程,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形成安全生产意识,建立积极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做好对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水电厂的高效管理,消除水电厂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创造条件,确保其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启卷,南海鹏.水电厂自动运行[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张东栋,寿攀.水电站安全运行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17): 254-255.
关键词:水利枢纽;电气设计;水利工程
水利枢纽电站的电气设计是水利工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水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对于水利枢纽电站的设计必须谨慎,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问题进行模拟计算,从中总结出具体可行的解决对策。在水利枢纽电站的电气设计中尤其要考虑到挡水、泄水、进水建筑物以及必要的水电站厂房、通航、过鱼、木等专门性的水工建筑物的排列、分布和设计,并且根据地域泥土情况,对水利枢纽工程中的泥沙问题进行具体的剖析探讨。泥沙问题是水利枢纽电站电气设计中最常见的问题,同时也是最需要考虑的焦点,它直接影响到水利枢纽电站的正常运行,应当引起水利工程策划人员和管理建设人员的高度重视。
1泥沙问题
当水利枢纽电站建设在泥沙较多的河流上时,必须考虑到泥沙对于水利枢纽的影响,泥沙问题处理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工程是否能够安全顺利进行。河流中存在过多的泥沙会使水库中泥沙大量淤积,堵塞进水口和泄水口,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坝体受力不均匀,甚至可能会压垮拦污设施,并且严重磨损泄流建筑物,腐蚀水轮发电机组的设施。
若在电气设计中不能考虑到河流泥沙淤积问题并加以模拟研究解决方案,当水利枢纽电站建设完毕后,河水流入水库并进入回水区,随着断面的逐渐增大,河流流速将逐渐减小,则输沙平衡会遭到破坏,导致河水所携带的泥沙不断落淤在水库当中,最终造成泥沙淤积,长此以往,河流两岸的农田将会出现排水不畅、土地盐碱化等问题,洪水造成的损失也会随之增大,经济、生活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在泥沙问题的影响下,当进水口闸门从关闭变为开启时,来沙量将超出其可以承受的范围,从而泥沙会在闸门前淤积并附着在闸门上,使闸门承受泥沙对其过重的水平压力,闸门开启和关闭变得困难,当超过启门装置承受能力时,水库和电站的安全运行也会受到威胁。
此外,泥沙问题对坝基扬压力也会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泥沙淤积在坝体前,形成一层天然防渗的铺盖,导致坝体受到泥沙淤积产生的向下游方向的压力,使坝体坝基扬压力减小,同时影响了水库水位。
在水利枢纽电站的电气设计中,装设在进水口前的拦污栅是拦截水草之类污物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然而在泥沙含量过多的河流中,拦污栅除了拦截污物之外,还要拦截大量的泥沙,泥沙对拦污栅会产生侧压力和水位差压力,当两种压力超过拦污栅设计强度范围时,拦污栅就会被泥沙压垮,而这将直接导致机组无法运行而停机,取水口也会被堵塞,对水电站和取水设施的正常运行都是极为不利的。
河水水流在高速流动的过程中本身就带有磨损建筑物的效果,只是因为其磨损较小,在泄水建筑物能够承受的程度之内,但是,当高速的水流携带了大量泥沙,水流和泥沙将会产生空蚀和磨损联合叠加的效果,对泄水建筑物的破坏成倍增加,除建筑物的金属构件、边墙等部位的磨损之外,进口高程低的孔洞磨损将尤为严重,这将导致泄水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不但建筑维修的成本将增加,更加会影响到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水利枢纽电站水轮发电机受泥沙影响腐蚀现象严重,这也是设计中应该尤为注意的一点问题,水轮机的过度磨损将是维修周期减短,维修的费用增大,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机组的维修保养,降低了电站的工作效率。
2解决措施
以上由于流水中携带的泥沙问题,是水利枢纽电站安全稳定运行中绝对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在电站电气设计时必须给予深入详细的考虑,其相应的解决方法也必须具体可行,否则泥沙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人身安全。针对以上问题,遵照泥沙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从设计工程规划和工程管理方面着手,选择合适的坝址,合理进行电站枢纽分布,扩大枢纽泄流规模,即使在泥沙含量较多的河流区域,水利枢纽电站仍然能够做到正常安全地运行。
在水利枢纽工程布置方面来看,首先布置应有利于排沙,使水库的水容量得意长期保池,其次,要防止泥沙进入机组,减少泥沙对于泄水建筑物和水轮机的磨损,防止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电站的正常运行。经过实践表明,较低的泄水建筑物进口高程对于排沙有促进的作用,因此在电气设计时,应将泄水建筑物的进口高程设计为低于电站机组的进水口高程。
除了注重枢纽分布之外,设计中还应考虑到枢纽泄流规模。在泥沙较多的流域中,若能满足泄流排沙的要求,即使泥沙问题带来的影响仍然存在,也可以因为其影响较小而保证不会妨碍到电站的正常运行。通过增设起到泄水排沙作用的建筑物,提高电站冲沙的效果,从而回水末端上延现象得到充分的控制,在增加有效库容的同时,也能大大降低洪水期的水库水位,减轻水库区的泥沙淤积现象,为人工调沙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工检测是去淤排沙过程中极为有效的一环,对泥沙淤积情况进行人工检测,能够及时掌握淤积程度,从而快速采取排淤措施,当泥沙淤积到一定程度时,即开启闸门泄流,使淤积泥沙被流水冲刷,防止闸门堵塞。同时,人工检测可以掌握开关闸门的时机,在水库水达到临界值时动作,从而保证闸门前不至于被泥沙大量淤积。
水流对于机械和建筑物的磨损虽不可避免,但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将磨损度降低在可控的范围内,在水利枢纽电站的电气设计中,需将泄水建筑物的过流部位的形状和采取的建筑材料一并考虑在内。过流部位的形状应当配合水流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力,包括含有大量泥沙的水流、高速流动的水流等,根据物理学中的力学作用条件和效果,建筑物的形状应能够尽量减少泥沙的磨损破坏。而建筑物采用的材料应能够高度抗磨损,并且在性能良好的同时,也要并且经济实惠、施工简便,只有这样,才能够抵抗高砂高速的水流冲刷磨损,从而降低人力物力的损失。
针对水轮机的泥沙磨损,虽不可避免泥沙进入机组,但可以通过其他措施减少泥沙磨蚀带来的不良影响。当含大量泥沙的洪水发生时,可将水轮机暂停运行,避开高砂流水对运行水轮机带来的严重磨损,在电站的电气设计中,水轮机的结构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良好的水轮发电机形状和高端的工艺水平可以有效地减轻其承受的泥沙磨蚀的压力,并且优化自身的性能,而水轮发电机的内部结构也应尽量适应高砂高速流水的冲击压力,叶片背面所受的压力应该均匀,同时,也应易于维修,以便能够及时应对突发的情况。
3小结
对于水利枢纽电站的设计应当全面而仔细,泥沙的处理问题应该放在设计的首位。泥沙的处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力和物理,只有采取合理而又便捷可行的措施才能使水利枢纽电站的运行安全顺利,这仍旧需要更多的探索和拓展。同时,应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减少水土流失,控制电站流域内的泥沙来源,从根本上解决泥沙问题才是水利枢纽电站可持续发展最有力度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刘建军.水电站电气设计中几个问题的分析[J].湖南水利水电.2008.
[2]李定中.水电站设置发电机断路器的探讨[J].水力发电.2002 (2):34- 36.
论文关键词:水电厂;设备;管理
湖南沅陵凤滩水电厂(以下简称“电厂”)于1978年建成投产,共安装4台100MW混流式机组,总装机容量400MW。由于设备运行30多年,设备老化问题严重,机组发生了转子磁极阻尼条损坏、转子中心体及排水环开裂等一系列重大缺陷,电厂安全生产局面一度陷入“两多一少”(主设备问题多、机组强迫停运次数多、发电量少)的艰难困境。通过对设备进行综合治理,积极开展设备管理创新,电厂解决了因主设备先天不足而困扰安全生产的难题,在水电厂设备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设备管理的主要做法
电厂在设备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包括:科学决策、推行点检、优化工序、技术革新、国产化改造、从严管理六个方面。
1.科学决策,安全、效益两不误
在应对投产初期的主设备重大隐患时,电厂当初面临两种方案可以选择:其一,是4台机组全停不发电,逐年、逐台对隐患机组进行维修。其二,是预防重大设备损坏事故,边发电、边维修。通过认真研究和反复论证,电厂确定了“以建立预案体系为保障,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国家投资损失”的工作思路,在制定“重点设备定点定修措施”和“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前提下,科学做出了“边发电、边维修”的决策。针对阻尼条损坏、转子裂纹、排水环裂纹等系列问题,采取定点人工监测、定期停机检查等一系列重点设备定点定修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了大量主设备缺陷,避免了设备事故,同时获得了较好的发电效益。
2.推行点检制,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2009年,公司大力推进点检制管理,水电厂以此为契机,在设备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推行了点检制。
第一是建立点检制度体系。建立了包括组织体系、点检管理标准、点检技术标准、定修策略及各类支撑文件在内的点检制度体系。设备管理按照机械、电气2个专业分工。点检技术标准在“八定”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日、周、月点检工作卡和日、周、月点检路线,并以定期试验、维护标准、检修管理标准做补充。设备定修策略在按照预防检修、预知检修和事后检修进行设备A、B、C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发电设备检修导则》检修等级界定、技术监督周期及运行经验后,以表格形式制定。设备定修策略注重以“状态检修”为主,各辅助设备的检修以开展D级检修与定期检查保养为主,机组等主设备的检修,在满足技术监督周期要求的同时,计划检修与定修相结合,并对每个设备的检修进行三年的预安排。
第二是解决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推行点检制的初期,发现由于检测点列得过多过细、点检数据大而杂等原因,存在点检走过场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提高点检工作的有效性,一方面对点检标准体系中的点检部位和点检项目进行了优化和调整,选取其中能准确反映设备健康状况的关键点进行长期重点监控,并逐步建立点检监测数据库系统,以便于统计分析和观察变化趋势。目前已经结合设备健康状况开展调速系统漏油量、GIS微水含量与压力变化、排水环振动等10多个重点设备关键参数的运行趋势分析。通过对重点设备的关键参数进行运行趋势分析,较好地掌握了重要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为机组运行工况的调整、机组检修计划的安排、检修项目的确定以及设备隐患的排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埋“地雷”抽查等形式,对点检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点检不到位、点检数据不真实、消缺不及时等现象及时进行考核,督促点检制的有效执行。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有效避免了点检走过场的问题。
第三是注重设备缺陷管理的检查、监督与考核。将全厂所有设备的管理责任细分到每个岗位,要求设备缺陷处理不过夜,对不能立即处理的重大设备缺陷必须采取预控措施,进行挂牌督察处理;汛期坚持开展设备缺陷周分析,布置、落实防范措施;每月坚持开展设备运行分析,检查设备缺陷处理情况,总结设备缺陷分布规律,不断改进;将设备消缺率、非计划停运率等指标均纳入员工绩效考核范畴,特别是对重大缺陷的处理实行重奖重罚、考核兑现。通过采取这些严格的管理措施,使设备缺陷得到及时消除,保证了设备健康水平。
第四是加强过程控制,提高设备检修质量。按机组检修级别,分类清理检修项目的W、H点,建立完整的W、H点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W、H点的关闭流程,点检员严格按标准进行现场签字验收。通过执行W、H点验收制,高质量地完成了水轮机轮毂解体大修、受油器解体检修、组合轴承局部解体检修、主轴密封衬套修补等一系列重大检修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设备检修质量。
第五是强化培训。人员素质是保证点检有效性的必要措施。针对点检制的推行,长期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第二专业培训活动。电厂成立由厂领导任组长,部门负责人、综合部培训专责及分部培训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安全生产部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岗位技能培训计划和第二专业培训计划;领导小组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与分部和个人绩效考评挂钩。通过强化培训,一方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为点检制的推行提供了人员保证;另一方面加快了新学员的成长,充实了后备技术力量。
通过点检制的推行,电厂各部门职责界限更加分明,设备日常维护更加到位,设备检修更加规范。实践证明点检制是提高设备效率,延长设备寿命,保证安全生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优化工序,提高检修工艺水平
为尽快消除主设备重大缺陷,采取不断优化检修工序,缩短维修周期的措施,集中解决主设备问题。2009年进行1#机磁极处理,厂家制定的维修工期为60天,电厂通过认真研究,自制专用工具,创造性将“拆尽重装”工序改进为“拆一装一”工序,有效解决了磁极更换过程中转子不平衡、盘车困难、施工进度缓慢的问题,将处理一台机组的工期缩短到了20天。2001年至2009年,先后完成了4台机转子磁极临时处理和永久更换、4台转子中心体裂纹处理、4台机排水环裂纹处理等维修工作。
2008年1#机轮毂首次进行解体大修,对两道关键工序进行了优化。一是在导叶套筒的安装过程中,套筒磁力钻定位钻孔和定位攻丝是关键工序,怎么做得更好更快?经过反复研究,打破常规的钻孔方式,采用自制的定位钻孔工具,创新了“全定位攻钻法”,通过此道工序的改进,保证了攻钻的质量和同心度。二是采取受油器局部解体的全新施工方法,省掉了受油器与大轴延伸轴间隙调整的工序,至少节省7天工期。这两道关键工序的优化,不仅减轻了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还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几率,保证了检修质量。
4.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提高设备可靠性
为改善投产初期二次设备不可靠、机组非计划停运频繁发生的不良状况,采取到同类电厂、制造厂家、科研单位进行设备调研,征集合理化建议、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召开技术革新方案研讨会等措施,实施了大量技术革新项目。成功解决了机组辅机电源不可靠、机组自动化及保护元件误动作、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不完善、调速系统不稳定等问题,设备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不断提高,机组非计划停运得到有效控制。
针对主轴密封衬套磨损严重问题,大胆采用高科技新型材料贝尔佐纳超级金属进行修补,修补后的主轴密封,其强度和精度均达到设计要求。这种局部修补的新方法与整体更换衬套的传统方法相比较,既节省了人工,又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
5.探索国产化改造工作,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电厂机组及其辅助设备都是进口设备,其关键备品备件的价格昂贵,有的甚至已经停产。为降低维护成本,采取多项措施实施国产化改造工作,一是组织人员考察国内生产和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对进口关键备件进行测绘、试制,打通直购渠道。二是对于一般的易损易耗件、对材料无特殊要求的机加工配件以及外围、辅助系统的设备优先实施国产化,对材料特殊、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关键设备,根据技术条件和实际情况逐步开展国产化工作。目前已经完成部分仪器仪表、自动化元件、机组同期装置、机组PT、CT、水轮机调速器、励磁变压器、计算机监控系统等设备的国产化改造,大幅度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
6.从严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执行力
再好的设备管理措施,如果执行不到位,将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而从严管理是提高设备管理执行力的有效手段。电厂从严管理是指要求严、制度严、考核严。首先是树立和强化“严”的意识,强调“服从也是硬道理”,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让员工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从严管理的必要性,培养纪律严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其次是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流程,努力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依,用制度管人管事。三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坚持违章下岗,严格考核。多年来,电厂在设备管理方面一直坚持从严管理的工作作风,为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设备管理的成效
多年的设备运行管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避免了重大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
在主设备先天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科学决策和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了一系列重大设备隐患,截止到2011年9月24日,电厂连续安全运行3000天,没有发生重大设备损坏事故。
2.设备可靠性指标不断提高
机组等效可用系数逐年提高:2004年为74.83%,2006年为94.5%,2010年为96%。
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大幅度下降:2004为24次,2006年为4次,2010年至今为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