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饮水安全论文

饮水安全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10 15:10: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饮水安全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饮水安全论文

第1篇

在“十二五”期间,共解决 43 个行政村及 16 所学校共6.47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农村人口 5.70 万人,学校师生 0.77 万人。迁安市的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 90% 以上,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饮用水状况明显改善。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农村饮水工程供水规模小

建设标准低、管理难度大,特别是因干旱、水毁引起的水源井出水量不足或毁损,设备、管道老化失修等原因,导致部分单村供水工程重返饮水不安全行列,饮水安全工程还存在诸多问题。

2.1 工程自筹资金困难

农村饮水工程一般按照国家、省及本市配套资金补助80%,群众自筹 20% 的原则,但由于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自筹部分向农户收取,而群众受传统观念影响,各农户自家大都配有自备井,导致饮水工程自筹款不能足额到位,进而影响了饮水工程的正常开展。

2.2 维修资金短缺

饮水安全工程运行过程中,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部分村水源井出水量不足,水泵、变频器、消毒设备损坏,管道意外损毁及村庄扩容等各种状况,这些村不能重复列入上级饮水安全项目,而村集体没有经济能力对这些问题进行维修改善,导致原饮水工程部分使用或整体瘫痪,重返饮水不安全行列。

2.3 建后管理不到位

饮水安全工程“三分建,七分管”,专业性强。目前,各村饮水工程基本由村集体委派一人负责日常水泵开关,一旦出现状况,不但发现不了问题关键,而且处理不及时。大部分村水电费和维修费由村集体全部负担,造成群众水商品意识淡薄,工程管理得不到重视。

3 “十三五”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思路

针对“十二五”期间饮水安全工程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本着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设计合理的方针,提出“十三五”期间几点思路:对于城区附近的农村,优先考虑城市管网延伸,逐步建成联片集中供水体系,加快供水由城市向农村覆盖步伐,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这部分村由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对于人口相对集中的村镇,特别是各镇乡政府所在地,人口密集,可以考虑建设水厂集中供水,管理权交给工程所在村镇,制定公平水价,合理收费,实现工程维修、管理的良性运行。对于山区短期内无法迁移或规划不予迁移的村镇,可以采取投资小、易实施、见效快的分散式单村供水工程。沿河流域且水源无污染的村,例如,彭店子乡、夏官营镇、杨各庄镇青龙河沿岸村庄,由于地下水埋深较浅,水质有保证,支持群众使用一家一户自备井供水,即方便群众又节省资金。在水源污染地区,特别是杨店子镇部分村出现铁锰元素超标,其他镇乡个别村地下水受厂矿污水、生活污水的污染状况,这些村主要是寻找好水源,利用“常规处理加活性炭深度处理”的方式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在水源缺乏区,可以考虑跨村或跨流域引水,在水源丰富地区建设由 2 个或几个村联村供水工程,由受益村成立工程联合管理机构,对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管理。

4 发展建议

4.1 转变传统观念,制定合理收费政策

农村饮水水价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本着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不以营利性为目标,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目前,迁安市饮水安全项目收费主要有 2 种形式:一部分项目,由于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好,工程运行所需管理、维修、人员工资等费用由村集体负担;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的项目村水费的收缴基本上只收取水泵运转所需电费,不考虑工程的运行成本、维修及管理费用,工程出现任何问题都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这些问题也导致群众水商品意识、节约用水意识淡薄。制定统一合理的水价和收费政策,转变传统的观念,有利于工程的良性运行和避免重复投资。通过成本合算,按水费成本加微利的原则,经物价部门批准,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充分发挥水表作用,计量收费,实行定额用水制度与超定额加价制度,做到“定价到位、收取到位、管理到位、使用到位”。

4.2 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效发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核心是解决水质问题,做好水源保护工作,避免二次污染是饮水工程运行的基础保证。划定水源保护区,设立水源保护标志牌;禁止水源污染活动,水源周围的小选场、小铁矿大多没有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基本渗入地下,对地下水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必须预予取缔;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节水意识,尽量减少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目前,迁安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主要是在水源井成井时,由施工队进行水质检测,工程移交后,由于管理人员少,没有专业的水质监测设备,影响水质的正常监测。建议建立专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安排专业人员,对水质进行定期检测,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4.3 加大资金扶持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对于列入国家、省级饮水安全项目,群众自筹资金建议由本级财政支农资金中列支,以减轻项目村集体和群众的自筹压力。加快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的农村供水工程储备资金,统一用于区域内工程日常维护和更新改造。通过宣传,鼓励社会资本投向饮水安全工程,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的原则,加大一事一议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的积极性,改善饮水安全工程的维修资金缺乏的现状。

4.4 加强运营管理,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管理模式

4.4.1 明晰工程产权

单村供水工程,所有权归受益村集体所有,入户工程资产归受益农户所有。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主体工程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由水行政部门行使管理权,村内工程产权界定按单村供水工程产权界定执行。

4.4.2 落实管护主体

单村供水工程,村委会为管理责任主体,由村委会选派代表负责供水工程日常管理。户内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由受益农户自行管理维护。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所在乡镇政府为工程管理责任主体。

4.4.3 明确运行管理方式

因地制宜推行村集体管理、承包管理和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等多种模式,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护机制,责任到人。

4.4.4 实施专业化管理,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第2篇

1.1调查对象

本市部分日供水量为3~2.5万吨,供水人口为110~11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1.2调查内容

调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卫生情况和运转状况,包括工程建成投产、水源类型、供水方式、覆盖人口和供水能力等基本情况以及水源防护、水处理方式、供水设施运行及供水工程管理等建设使用情况。

1.3调查方法

采用抽查方式,于2013年5月随机抽取本市44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现场查看、填写统一的调查表。

1.4统计分析

采用Excel2003软件统计分析调查取得的资料。

2结果

2.1工程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饮水工程,其工程投资为7.69万元~3000万元,平均投资381.56万元,中央财政投资占总投资的46.81%。平均每个饮水工程日供水量1371吨,平均每个工程供应12486人饮用。饮水工程主要解决农村缺水(79.55%)、苦咸水(18.18%)和污染水(2.27%)等问题。

2.2水源类型

所调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采用水库水5座,溪水4座,江河水和泉水各3座,浅层地下水1座,深层地下水28座。水源以深层地下水为主,占63.64%。

2.3卫生管理

所调查的饮水工程水源周围环境较好,无明显污染源,但水源周边的农田施用化肥、农药。仅1座水厂划有水源保护区。调查水厂共有供、管水人员204人,其中155人持有健康证,健康证持有率为75.98%。

2.4水处理情况

所调查的饮水工程,对水质进行完全处理的有8座,占18.18%;采取沉淀过滤处理的有3座,占6.82%;对水质仅消毒处理的有3座,占6.82%;68.18%的水厂未对水质进行净化消毒处理。消毒方式中二氧化氯消毒占13.64%,漂白粉消毒占6.82%,次氯酸钠消毒占4.55%,臭氧消毒占2.27%,不消毒占72.73%。消毒设备按要求使用的占15.91%,偶尔使用的占4.55%,不使用的占4.55%,无消毒设备的占75.00%。

2.5水质检测能力

调查饮水工程中大型集中式供水10座,小型集中式供水34座,仅有1座水厂能够开展快检指标的水质检测。

2.6工程管理主体

饮水工程管理主体75.00%为当地镇政府或村委会,25.00%为当地基层水利部门,63.64%的水厂交由私人承包。

3讨论

3.1饮水工程水源

调查显示,襄阳市农村饮水工程水源多数是深层地下水,供水方式以高位水池(塔)供水和直接供水为主。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序排放,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饮用水水源极易遭受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农村居民如果直接饮用未经净化和消毒处理的、且被污染的水源水,随时都有可能引起介水传染病暴发和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必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和危害。2012年襄阳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质检测合格率仅为33.68%。

3.2饮水工程建设管理

调查的44座饮水工程中,81.82%无法保证所供饮用水为安全饮用水,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不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时侧重于解决群众有水饮用问题,不重视饮用水的安全卫生,多数饮水工程未配备净化消毒设施,造成了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大隐患。水厂供、管水人员少,缺乏检验人员和检测设备,无法开展日常水质检测工作。水质检测是保障供水水质的重要手段,是供水水质管理的重要内容,不开展日常水质检测无法保证供水安全。卫生监督机构对农村水厂监管不力,村级水厂没有纳入监管范围,水厂存在的诸多卫生问题得不到有效整改。

3.3饮水工程运行机制

农村饮水工程的水价偏高,或者核定不足,均不利于农村饮水工程的良性运行。水费收取困难,即便收上水费,也难以完全满足工程运行管理的需要。维持供水设施正常运行的电力成本较高,电费是水厂运转的主要支出,供水用电电费远高于农业灌溉用电电费。由私人承包的饮水工程为降低成本不维修养护供水设施和管网,蓄水设施长期不清洗消毒,消毒剂不按规范投放使用。农村供水工程单位普遍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单位运行成本过高,许多供水工程在先天不足和后天管理不善的双重困难下,导致日常管理不规范,对水源、制水和供水疏于监督与监测,使供水工程水质难以达到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要求。

3.4建议

农村饮水工程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民生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为了规范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持续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实现农村饮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和长受益,真正解决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

3.4.1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

应根据农村饮用水水源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范。适宜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按照规定划定水源保护区并进行相应的管理;不适宜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适当的保护区域,根据农村水源实际的水量保护和水质保护需要进行规范,如禁止排放工业废水,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应当结合新农村建设,规范生活污水收集排放以及农村环境整治,提倡科学施肥用药,逐步减轻农村水源污染。

3.4.2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大量资金修建饮水安全工程,要解决的不仅是农村饮用水水量问题,更是要让农村居民喝上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卫生水。应当重视工程建设前期工作,要求卫生部门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施工、审查和验收,指导做好水源的选择和防护以及水处理工艺,争取财政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健康效益最大化。开展饮水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是有效评估饮水工程卫生防病效果,确保工程建成后水质达标和如期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

3.4.3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需固定供、管水人员,对专职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卫生防护意识,提高卫生管理水平。管理方应积极改造供水工艺流程,使水处理工艺达到相关卫生规范要求,保证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消毒。加强农村饮水的消毒是提高农村饮水水质,确保农民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WHO在《饮用水水质准则》中指出,由于微生物污染对健康潜在的不良后果,对它加以控制永远是头等大事,绝不能妥协。在完善饮水工程制水工艺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实施“卫生许可证”制度,加强卫生监管。

3.4.4建立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

由于水质检验专业性强、购置设备投资多,村级水厂配不起也用不了,可以采用简易且有效的检测方法和设备,或者以疾控机构为依托,建立水质卫生监测网络,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预警,构建卫生监测管理体系,为政府科学决策以及制定相关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3.4.5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

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对其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负总责。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部门协作机制,水利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环保、卫生和建设等部门在其各自职责范围内行使相应的管理职责。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认真核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成本,根据当地农民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水价,既要保证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又要提高供水的经济效益,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规范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承包、租赁,通过建立相关制度,使发包、出租后的钱切实用于工程的维修养护和更新改造,并加强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管。

3.4.6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健康教育。

第3篇

1.1科学规划,认真实施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能够开好头、起好步,2007年齐河县从摸清全县饮水状况的条件入手,积极打破城区、乡镇行政区域界线,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形式多样、讲求效益”的原则,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统一规划。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对每一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认真编报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群众饮水满意度,齐河县组织技术人员,对每一个水源地的供水能力进行勘探和测算,并以水厂所在地为供水中心,科学编制18个供水站管网衔接、改造、升级项目建设施工方案,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高标准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1.2严把质量,创建精品

一是严把水源关。只有勘察开采优质深层地下水为供水水源,才是符合齐河实际的最优方案。根据全县村庄的缺水状况,齐河县把解决水源问题作为工程建设的关键。2008年以来,齐河县聘请省、市找水专家开采出400m以下的岩溶水。目前,齐河县几大水源地单井涌水量均在200m3/h以上。二是严把水质关。在供水工程的建设中,对完工的每一眼水源井,都要由省市水质监测部门对水样进行严格地化验,各项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源头上保障了供水质量。三是严把施工关。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施工队伍、施工设备材料和工程监理进行公开招投标,严把工程施工各个环节。

1.3创新模式,整体推进

供水工程建成后,齐河县实行企业化经营,建立“公司+协会”的管理模式。企业化经营以来,水厂内的供水设施由供水公司进行管理,水厂外的供水管道和附属设施由各乡镇成立的供水协会进行管护和维修。供水公司按照目标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配备管理人员。按照出厂水表计量向供水协会收取水费,水价由县物价、财政、水务部门组织供水管理单位和受益群众代表,采取听证会的方式核定。供水协会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选拔既有工作经验又有群众威信,责任心强的人员进入协会,搞好供水管线巡查、供水设施维修、村外及入户水表的抄读、水费收取等工作。

2建议

当前,齐河县农村饮水安全还存在着信息化水平低、水厂升级改造慢,水质监测能力不足以及供水应急能力建设滞后等问题。此外,随着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成为当前饮水安全建设的首要任务。齐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将紧紧围绕“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供水目标,按照“巩固提升、配套完善”的总体思路,通过抓好延伸、提档和配套,不断提升供水水质,提高供水保证率。

2.1加快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

目前,全县农村供水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水池水位、进厂流量、出厂流量、出厂压力、水质等信息的监控水平低。同时,对各供水管网,特别是村头结点的信息化建设滞后。应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建设,通过安装GPS远程定位监控系统,对所辖水源地的井泵以及管网内水的流量、压力、水质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建设覆盖全县的信息监测采集站网,建立信息共享的数据中心,全面实施“金水工程”。通过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提升农村供水的现代化水平。

2.2加大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力度

2012年,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十二五”的重点任务是,实现所有城镇水厂都应建设水质化验室,并至少具备新标准要求的10项日常检测指标的检测能力,以满足水质控制和水质管理的要求。目前,全县“五大”水厂水质监测工作依然靠县卫生防疫站的设备进行水质监测,水质检验检测设施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规模和标准要求。各供水水厂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尽快建设水质化验室,并配备专业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负责供水水质的日常检验工作。

2.3积极实施供水管网升级改造

齐河县一些农村供水管网特别是村内、村外的供水管线经过长期运行,管网“跑、冒、滴、漏”现象十分突出。同时,有些入户水表存在着精度低、计量不准确等问题。从2014年起,齐河县将按照“全面覆盖、同网同价、优质可靠、保障需求”的供水思路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步骤,进行一户一表改造、管线提升改造、水厂改造扩建,着力解决当前齐河县部分农村存在的自来水漏损严重、管网维护不规范、村级经济负担过重、水质水压不稳定等突出问题。

2.4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应急管理机制

应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备用水源工程建设,以优质地下水富集区为中心,新建、扩建一批水源工程。供水单位应当制定农村公共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因工程施工、维修等确需停止供水时,供水单位应当提前48h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因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而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组织抢修的同时,及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因环境污染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造成水质污染的,供水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供水,并适时启动供水安全应急预案。

2.5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第4篇

1.1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检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期一般自质量监督手续办理时就开始了。在进行质量监督时,有关部门主要检查施工单位的资质、技术实力、施工人员素质、施工设备、财务状况及企业信誉等。

1.2勘察设计单位资格检查主要检查其质量体系的建立及运行情况和现场服务体系是否完善。

1.3施工组织设计的核查在工程设计中,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其重要组成之一,直接指导着整个工程的进程,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最终质量。质量监督部门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检查,主要是检查施工单位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4主要原材料材质检查材料采购单是由审查工程师签发的,其中明确规定了材料的价格、规格、数量等信息。同时,审查工程师还要附上相关的进场材料质量检验报告单及抽检材质证明书,以供检验单位进行复检。

2工程建设实施阶段质量监督

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建设单位要根据工程的各项进展情况确定检查方案,并且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检查,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检验质量监督效果。在此阶段,施工单位通过质量监督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弥补施工中的不足,同时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3竣工验收监督

待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竣工后,质量监督部门可定期组织建设单位和施工监督单位进行质量总结,评价工程质量,以促使企业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完善施工工艺。

3.1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按照水利行业现行规定,单位工程完工之后,工程外观质量评定一般由质量监督、建设、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的人员参加,并根据规定确定人员数量。

3.2审查竣工验收材料质量监督部门审定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资料,主要是对其完整性、真实性和客观性进行审查。检查水源井深度、核对井管和塑料管材的质量及其使用量、检查变频调速器规格、型号、厂家、性能,检查其供水管道开挖深度、尾端供水情况、井房结构形式等,关查检水质化验单。

3.3工程质量等级核验根据水利行业的现行规定,质量监督部门必须在充分掌握相关资料和证据的基础上,对施工单位进行工程质量评价,从而得出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核验结果,以便为工程验收阶段提供可靠资料。

4编写质量评定报告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要根据其施工建设情况编写质量评定报告,评价其工程完成情况,并进一步明确工程的质量监督方式和质量评定标准,以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施工单位还可以通过编写质量评定报告,及时找出其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升其施工水平。

4.1竣工验收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如已按批准的工程内容建设完成,并经质量监督部门核定工程质量达到合格及以上等级,有关部门就可以着手组织工程验收。

第5篇

1.1慈溪市农村饮用水基本状况

慈溪全市共有20个镇、街道以及杭州湾新区,农村人口91.5万人(不包括外来人口)。据调查到目前为止,自来水管网基本覆盖到了全市各个角落,覆盖总人口达98.4人,自来水普及率为97.42%。截止到2004年底,慈溪市的自来水厂经过扩建已达到16座,供水能力达27.9万m3/日,基本形成了集中连片与分散分块相结合的供水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持续需求,满足了广大农民生活用水的基本需要。

但是,慈溪市的龙山、范市、掌起、观海卫、桥头、匡堰、横河、周巷、庵东等9个镇以及杭州湾新区当中的个别行政村尚有2.6万人口还未被纳入正规水厂的供水范围,这部分农民或依赖于村级无消毒设施的小水厂供水,或还没有安装自来水,只能以天落水、井水、溪流水作为饮用水源,水质和水量都得不到保证,饮水条件较差并急需加以改善和提高。

同时由于慈溪市的自来水厂的建成时间较早,原来建设时的管网材质相对较差,在目前的农村供水中还存在着管网老化、水量漏渗、水质被管道二次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1.2农村供水发展及取得的成就

慈溪市的集中式供水最早出现在60年代初,当时的县人民医院在小山墩设置了净化能力200m3/日的小型水厂,而后机榨油厂、食品厂、酒厂等企业都陆续设置了净化供水装置,但这些水厂都仅局限于在自已的企业范围内使用。1968年慈溪县筹建自来水厂,1969年7月建成通水,当时设计能力为1200m3/日,主要供水对象为城区,水源为界堰路地下水。

到了80年代,随着慈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慈溪的供水事业逐步向农村进行了拓展,乡镇水厂、村级水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至今全市共建有各类水厂16座,设计总供水能力为33.4万m3/日,受益人口为98.4万人。但是,由于受规模、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各级各类水厂的发展却极不平衡,水质好坏不一,用水定额偏低,全市农民生活用水达到基本安全标准的人口有43.0万人。

近几年来,慈溪市的农村供水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供水企业围绕进一步扩大农村自来水覆盖面、提高农民用水保证率这两个目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针对境内水资源严重不足情况,2001年投资1.2亿元成功实施了余姚梁辉水库引水工程,为慈溪新增优质水源2000万m3/年;2004年底始又投资7.8亿元动工建设了上虞汤浦水库引水工程,预计可在2006年用水高峰以前实现通水。针对农村地区自来水管网老化、水压偏低、二次污染较为严重的状况,慈溪市又在中西部地区投资3.5亿元启动了农村二次水改工程,其中从各村到农户的直接建设经费约1.76亿元。到2004年底止已完成了7个镇、街道中的19个行政村1.7万户农户以及浒山城区14个区块型社区约1.62万户居民的供水设施改造,共投入直接建设经费0.55亿元,使中西部农村10.5万人的用水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分析

2.1农村饮水不安全的评价标准

判定饮水不安全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最低值,就定为饮用水不安全。

1.水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为基本安全。

2.水量: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升。

3.方便程度:供水到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

4.保证率: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0%。

2.2水质问题

总体上来说,慈溪市的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良好。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水源地水体存在着富营养化趋势

根据市疾病控制中心检测的报告,慈溪市各饮用水源水库水质基本符合国家地表水三类以上标准,从水源角度衡量慈溪市的水库水源属基本安全。但部分水库在高温季节同时也存在个别指标超标以及蓝藻发生现象,如白洋湖、长溪、灵湖、外杜湖水库在夏季有总氮超标情况发生,里杜湖、梅湖、窖湖水库也有蓝藻发生现象,但对水质影响程度较轻,未对饮水安全构成威胁。

2.集中式供水工程存在二次污染

对全市各水库、水厂出厂水的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水质均符合国家规定的《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但是,在管网末端部分农村用户的水质有时存在超标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管道生锈、腐蚀引起。

3.分散式供水点水质得不到保障

据水质检测统计,慈溪市未喝到正规自来水的人群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数有1.1万人,其中细菌性超标0.7万人,其它指标超标0.4万人。这些人大都分布在邱王、长溪、上林湖、岗墩、乾炳、童家岙、大山等沿山地区村落。主要原因是直接饮用未经消毒处理的溪水、塘水和水窖等。

2.3水量问题

慈溪市的农村饮水工程的水源主要有里外杜湖、白洋湖、长溪、灵湖、凤湖、窖湖、上林湖、梅湖和邵岙等十大水库以及余姚梁辉水库引水工程,正常年份每年入库水量约为8191万m3。慈溪全市约有150万总人口,其中户籍人口101万人,外来人口近50万,人均可用水为0.15m3/日。可见,慈溪市境内的水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慈溪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据统计2004年全市仍有45万人用水量在每人50升/日一下,用水量只能达到基本安全标准。

2.4方便程度和保证率问题

慈溪市从地形上是以平原为主,因此取水一般都较方便,无论是沿山、沿海的村民,取水距离均较近。

供水水源保证率要与水源保证率的概念分开,以保证生活用水优先为原则,通过水源用水的合理配置,水源工程预留500万m3保命水,供水水源保证率可以达到90%。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全国各个地区都在进行广泛实践和积极探索,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或规范的统一做法。在对全市农村饮水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境外引水为先导,内部节水为措施,全面改善水环境为责任的原则进行工作。

3.1工程对策

根据慈溪当前农村饮水的实际情况,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设法增加优质水源,同时要对农村饮水工程进行合理布置,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工程性措施。

1.切实增加慈溪的有效水源。在境内挖潜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境外引水,当前要积极组织实施好汤浦引水工程和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为慈溪提供优质、充足的水资源。

2.因地制宜地解决群众实际饮水的困难。如周巷、庵东镇的沿海地区以及方家河头村、岭脚下等地方,可以采用对现有供水管网延伸的办法来予以解决;对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但有条件进行集中方式进行供水的地方可以通过兴建一定的自来水工程予以解决,如杜岙、童家岙、关头、尖峰、市林场等;对于目前水源受一定程度污染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应更换水源或开展环境整治、搬迁污染源,如童家岙村;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如岗墩、大山、长溪桂夹岙、任佳溪、邱王苗圃等地的村级水厂,要增加净化、消毒等水处理设施,使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对居住在丘陵地区且较为分散农户可根据当地实际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对于列入移民搬迁计划但目前仍未实施的如上林湖上滩头、毛凉坪、任家溪以及龙山的里山庵等村庄,可先修建一些临时供水设施,以切实解决群众的饮水困难。

3.积极实施农村二次改水,着力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用水条件。根据慈溪市中西部地区农村二次水改实践,二次水改可切实提高农民的用水保证率,改善农村饮水质量。今后应把农村二次水改向全市东部和南部地区进行全面推广,使全市农民用水条件有实质性好转。

4.积极推广应用新型的供水设备、材料以及水质净化工艺,着力提高慈溪市农村饮水工程的技术含量,积极探索分级分质供水的途径和方法,努力使农村供水事业真正实现自我滚动、良性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3.2非工程对策

1.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的管理体制

省、宁波市已明确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体制。慈溪市也应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议落实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并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项目纳入水利工程管理范畴,实施项目归口管理。要按照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加强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从规划、立项、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管理合同制和质量终身制等一系列项目管理制度,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成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民心工程。根据慈溪市水资源区域之间分布不平衡以及水厂分散、规模较小的特点,要实现水源的联网供应,切实提高各镇级水厂的水源保证程度;同时在条件成熟时要撤并部分规模过小的农村水厂,按照同网同价、同质同价原则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2.拓宽投资渠道

工程建管资金是基础。在境外引水工程建设上,按照市级财政投入与自来水公司自行筹集相结合的办法来共同进行解决;在农村二次改水工程建设中,按照市、镇、村以及受益群众共同负担的原则,积极筹集工程建设资金;对实施农村中小型饮水工程规划及建设时,在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的基础上,按照个人集资、政府补助的方法进行投资建设,尽量减少农民的经济负担,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由于当前慈溪在境外引水以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市财政已承担了大量的建设资金,财政负担已相当沉重,为筹集相关工程的建设资金,设想在今后自来水价格调整时,拟增收用于境外引水和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专项基金,以弥补财政资金不足。

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在境外引水工程建设中,应允许民营资本参与其中。

3.强化节水意识的宣传

培育全民的节水意识,狠抓节水宣传,要革命就要造革命的舆论,进行节水革命就必须从节水意识抓起,要让全市公民都知道我市水资源匮乏的实际,重视紧迫感,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水情,讲透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把节约用水作为一种社会公德。增强公民节水的使命感、责任感,大家都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做贡献。

第6篇

关键词:水库除险;病害;加固;措施

目前,我国已建成水库共有8万多座,水库总库容近5000亿立方米。由于这些水库大部分修建于50年代到70年代,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由于水库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水库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而且随着水库运行时间延长,水库设施和各种设备不断老化,有些水库工程存在较严重的质量问题,水库不能正常运行,“汛期不敢蓄水,汛后无水可蓄”,国家投巨资兴建的水库不得不低水位运行,达不到调蓄水资源的目的,严重影响水库工程效益的发挥。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存在病险问题的水库所损失的防洪库容高达5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约120亿立方米。水库的病险问题也给水库下游城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构成威胁,一些城市和县城由于地处水库下游,犹如“头顶一盆水”,如果水库险情得不到及时处理,后果将是十分严重。

1病险水库基本情况

我国的小型水库为数众多,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大约有81893座。它们分布的区域广,坝型多样。这些水库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也为人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提供水源,同时为防御洪水灾害也发挥了一定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养殖业的青睐,利用水库养殖业已成了一种热门行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水库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病险问题,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由民工投劳建成的水库问题较多,一直成为水利行业的工作重点之一。这类水库中,有的是防洪标准偏低,达不到有关规范,规定要求,有的是工程本身质量差,有的则是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形成的这些大量病险水库,不仅造成水库不能正常运行,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而且还严重威胁到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些病险水库急需抓紧除险加固处理。

2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措施

为加快病险水库治理步伐,提高质量,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解决项目资金来源问题的探讨。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一次性资金投入较大,通过水库的租赁,承包方式获得的资金较少,不能满足项目要求。小型水库的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显著,这是公认的,但近年来,其养殖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其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加固工程资金以公共(国家)投放为主的观念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拓展,也要改变,要改变到以私营投入为主的方向上去,这样或许能够加快病险水库的治理步伐。万安县百加乡2004年底采取水库经营权拍卖的方式,将数座水库成功地竞标拍卖出去了,筹集了充足的加固资金,对这几个水库进行了全面整治加固处理,收到良好的效果。拍卖实施的过程,仍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建立相应的专项机构管理,在防汛责任制和灌溉保证制得到切实落实的前提下,以拍卖水库的长时期的经营权,来换取除险加固资金或许是一个良好的出路。

2.2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地勘工作的必要性。在工程建设前期,主管部门一般都会组织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情人员座谈水库的有关事项情况。这对水库的加固设计有脾益的,但要作出一个完好的设计方案,工程地质勘察也是必不可少的。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病险水库进行一次全面的探查,为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地勘工作只是查明建筑体及其地基的基本情况,有时也能够准确找到病因所在。但不能过高地要求地质勘察能在查明工程地质基本条件的同时,一定要准确地找到病症所在,一旦在有限的勘探工作量之内没有完全查明隐患所在,就否定地质勘察工作的必要性,甚至认为没有地勘工作也同样能搞设计,这对除险加固处理方案的出台是极为不利的。工程地质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和侦察员。对于小型工程由于资金限制,其实,地勘工作可以简化一些,没必要作过多的土样试验。这样就可以利用人工钻现场查明土坝体及土基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对交通不便的小型水库,机械钻难以进场,采取人工钻和试坑取样,也能达到勘察目的。

2.3合理的处理方案是除险加固工程设计的灵魂。有了资金保证,又有地勘的基础资料,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方案,使用什么样的处理方法,这是除险加固设计的核心问题。方案的当否决定工程的成败。正确的方案能够一次性彻底解决问题,不当的方案不仅造成资金浪费,还挫伤了除险加固的积极性,这方面的正反例子各地皆有。病险水库最主要的不病征是渗透问题,有地基(包括坝肩)渗透和坝体渗透。根据不同的坝型、坝基和病因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较常见的是均质和芯墙土坝的渗漏,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冲挖、劈裂灌浆、压力灌浆。病因有清基不彻底,防渗料抗渗性差,蚁窝等。在了解水库的基本地质情况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可靠的办法处理隐患。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方案的争议较大。例如小型水库心墙和均质土坝防渗处理大多采用冲挖法,成功的事例较多,但失败的例子也不少。使人们对其产生怀疑。其实冲挖对处理隐患的效果是不应怀疑的,怀疑的是具体设计与施工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单排孔往往出问题较多,而双排孔的问题出的少。单排孔即使有问题,但处理后比未处理症状要减轻。这就说明冲挖是有效的。因为资金问题,不便作双排冲挖,我们可在出水较多的孔段加作双排孔,相当于做了一个施工围堰,以保证主要防渗体的施工质量。这样即增加不了多少开支,又达到设计效果。我们不能因一些设计,施工不当造成冲挖效果不好的现象,而放弃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一个最好的处理方法。当然有些情况下,反滤层法可以代替冲挖法,也是有其理论根据的,即经过反滤效果,将粘粒留住,逐渐生成一道防渗体。但实践发现其投资比冲挖大得多,对国家投资为主的工程采用无妨,但对私营投入则难以实施,这里存在一个除险加固工程的经济效益问题,效益不好,则影响到拍卖,拍卖不成功,则无法筹资修库。

2.4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实施要走正规化道路。小型水库土建工程造价一般都有几十万,加上淹没补偿,工程实际费用高出工程土建造价较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水库养鱼、养猪的立体开发方式,使水库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高,水库由此带来拍卖价格也相当高,投入到除险加固工程的费用很可观。搞好工程的项目管理是有经济基础的。为了用好资金,实施好建设方案,项目的实施要正规化,也就是要强化项目管理,在项目管理上要形成以项目法人为主体,项目法人向国家和投资方负责。项目主管单位要加强对项目法人组建,招标投标、质量监督、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也要实行招标投标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防止腐败。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也要落实建设监理制,严格把好质量关。只有靠正规化的管理,才能保证项目实施成功。

2.5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目前水库产权虚置、管理不善、责任不落实的现象较普遍。为防止出现一边除险、一边出险,旧帐未还、又添新帐的被动局面。病险水库加固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

首先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水库管理新机制。在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建设之初应确定实行建设与管理统筹结合的新型建设管理体制。投资多元化、产权明晰化、供水供电价格商品化、水库服务有偿优质化,增加现有水库管理经费,逐步实现良性运营。其次要加强对水库调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及水库调度水平。三是建立并严格遵守水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细则,使其早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四是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发水土资源,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管理,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良性管理运行机制。

第7篇

关键词:农村水厂,水质,管理

 

生活饮用水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2500万名儿童死于与水相关疾病;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与饮用不洁净的水有关。1978年通过的《阿拉木图宣言》将饮水安全作为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的要素之一。论文参考。为保证人体健康,自来水的水质应满足=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以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第二,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第三,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影响农村饮水质量的主要指标为细菌学指标,对农村饮水的消毒处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水厂对水质的控制应是包括从水源→取水→水处理→管网→用户的全过程控制,水质消毒是控制出水和末梢水微生物指标、防止和减少水传播疾病的核心下艺之一。20世纪80年代至2006年以来,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了一批农村水厂,涉及21个省(自治区),设计受益人口超过2600万。为了解和掌握我国农村水厂的水质管理现状,研究和探讨改善农村水厂水质管理的对策,为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我们对世行贷款项目所建的部分农村水厂的供水消毒和水质检测初步调查。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按照调查对象覆盖全国东、中、西部的原则,选择实施项目的8个项目省、1147座农村水厂进行现场调查。

1.2方法

抽样方法:按照地区分布原则确定调查省,每个省根据项目县数量随机抽取3个以上的县,对确定调查县所有集中式水厂开展调查。

调查方法:现场调查、问卷、资料回顾等。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

2.3内容

水厂规模、受益人口等基本情况,水质检测、监测,消毒处理方式等水质管理状况。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农村水厂以小型水厂为主,设计供水规模在20~ZOOm刀d的数量占5691%,20小1000m祀的数量占30.48%。

2.2分地区水厂消毒率

农村水厂消毒情况地区差异较大,浙江和云南调查水厂100%有消毒措施,而内蒙古和贵州消毒率仅为30%左右。

2.3水厂消毒方式

调查的农村水厂中近一半无消毒措施;在开展了消毒的水厂中,34.85%的水厂使用漂白粉作为消毒剂,使用液氯和二氧化氯的水厂数量较少。

2.4不同规模水厂的消毒率情况

大型农村水厂消毒情况较好,区域级水厂消毒率为93.55%,而村级水厂消毒率为57.40%。

2.5水质检测、监测情况

水质检测和监测的情况也存在地区差异.

3.存在的问题

3.1农村水厂供水消毒率低,且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约35%的农村集中式水厂不消毒;消毒率地区差异显著,内蒙古和贵州的消毒率低于40%,新疆的消毒率在50%左右,其余调查省的消毒率均在80%以上,云南和浙江调查水厂的消毒率达到了100%。

3.2不同规模的水厂供水消毒状况差异显著。按村级水厂、乡镇水厂和区域水厂划分,三类水厂的消毒率随水厂规模的增大而增加,反应了不同规模水厂对供水水质管理的重视程度。论文参考。大中型水厂由于覆盖范围较大、供水人口较多,一旦水质出现异常,引起的社会危害较大,因此受到监督部门和水厂自身较多的重视。而小型水厂对水质饮水消毒不够重视,消毒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3.3农村水厂水质检测能力严重不足。在调查水厂中,开展水质自检的水厂仅占23.89%。水质自检对于水厂调整和改善水处理工艺运行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具有水质检测能力的水厂其出水水质将无法得到保障。

3.4水厂消毒率与水质监测率存在相关性,水质监测率较高的省(自治区)消毒率也相应较高,说明水质监测对水厂消毒措施的落实具有促进作用。

4.建议

4.1农村水厂消毒率与水质监测率的相关性反应了地区之间监管能力的差异对水厂水质管理的影响。论文参考。农村水厂规模小、数量大,供水规模在20-200m3/d的水厂占到了调查数量的58.31%。如果水质监管工作仅停留在大中型水厂,将使很大一部分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失去监控,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影响不可预测。因此,建议进一步扩大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覆盖面,特别应该加强对村级水厂的水质监测,成立专门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管理机构,全面掌握农村水厂水质情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4.2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4项指标组成。在合理健全的监管体制下,农村水厂仍是水质管理的主体。目前,农村水厂水质检测能力低下、消毒率不高的现状与饮水安全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注重工程建设,而对水厂水质分析的能力建设不够重视。建议对在运行中的农村水厂的水质消毒情况和水质检测能力开展普查,进一步明确水厂自检项目和水质检测要求。对于未配备消毒和水质检测设备的一定规模以上的水厂,应安排资金购置必要水质检测设备,同时加强水厂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必须的水质检测技术和能力。对于不具备水质检测能力的小型水厂,县级政府应组织力量、安排经费为其提供水质检测服务,真正实现供水安全。

4.3水质检测和监测的目的在于保障和促进饮用水水质符合卫生标准。水质监测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为实现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目标,有关部门需要打破部门壁垒,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利用好水质检测和监测结果。

参考文献:

[1] 鄂学礼,张岚,凌波. 农村安全供水水质监测研究进展[J].中国水利, 2009, (01) .

[2] 李仰斌.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水利, 2009, (01) .

[3] 华佳,张林生.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现状及探讨[J]. 给水排水动态, 2009, (01) .

[4] 陈伟煜. 饮用水管网中水质优化的研究[J]. 水资源研究, 2007, (02) .

[5] 罗苹,叶临湘. 农村饮水水质状况分析与对策[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5, (06) .

第8篇

论文摘要 民勤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饮水水源中溶解性固体和氟化物含量严重超标。“十一五”期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目标任务是实施“458 ”工程。本文从饮水安全规划、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资金筹措、水源保护和监测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对策措施。

1 饮水安全现状分析

民勤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 地处东径103°00′02″~104°00′02″, 北纬38°03′05″~39°00′06″之间, 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全县国土总面积1.60万公顷, 绿洲面积只占总面积的9%。共有18 个乡镇, 260 个村委会, 2004 年底全县总人口30.9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5.0051 万人, 占总人口的80.90%。县境内无自产地表径流, 唯一的地表水源是从南部进入境内的石羊河,其来水量由于受上中游灌区用水的限制, 入境地表水日益减少, 地下水大量超采, 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有史以来, 人畜饮水水源基本靠浅层地下水, 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随着地表水的日益减少, 迫使大规模凿井提取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 随着地下水开采量增加, 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水质不断恶化, 从而造成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日益突出, 人数逐年增多、范围逐渐扩大、取水距离不断增加、取水费用不断升高。由于饮水源水质超标, 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使部分村民因失去了基本生活和生存条件而背井离乡。

面对民勤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实际困难, 依据水利部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及“十一五”规划工作大纲》, 民勤县于2005 年元月组织40 名专业技术人员, 集中利用1 个月的时间, 采取“统一标准、统一口径、统一内容”的调查措施, 对全县农村饮水水源、水质、水量、取水距离及取水方法等现状逐村逐社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 并走访了部分农户, 与其座谈了解, 掌握实情。以生产合作社为单位建立了农村饮水现状档案。同时, 邀请省、市有关专家, 对照水利部、卫生部制定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评估, 最后形成了《民勤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显示: 民勤县25.0051 万农村人口中, 达到饮水安全或基本安全的有7.82 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31.30%, 主要是实施国家“十五”期间农村人饮解困和氟病改水项目解决的人数; 饮水不安全的有17.18 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68.70%。饮水不安全主要是水质不达标, 通过对饮水水源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8 眼井取样化验, 并分析历年的水质监测资料, 饮水水源中溶解性固体和氟化物含量严重超标, 其中溶解性固体(苦咸水) 含量超过2g/L 的人数为15.48 万人, 含氟量超过2mg/L 的人数为1.70 万人。其它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和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是由于饮水水质不达标而导致的。

2 饮水安全的目标任务

民勤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基本思路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农民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 按照“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因地制宜, 分步实施, 建管并重, 注重效益”的原则,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高质量建设、高科技管理的“四高”标准, 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 力求使规划设计科学合理, 供水方式集中连片, 工程运行统一管理, 确保建设一处,成功一处, 效益一处。主要目标是: 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使受益区农民饮水水质达标、水量满足、取水方便、供水保障, 达到或基本达到供水自来水化,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饮水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具体任务是:“十一五”期间完成“45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 即: 投资4 000 万元, 建设5 项供水工程, 使8 万农村人口饮水达到安全饮用水标准。力争到2020 年基本解决现有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3 农村饮水安全的对策措施

3.1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在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的基础上, 按照统筹规划、先急后缓的原则, 严把规划中水源可靠性的论证关和供水工程类型的选择关。一是科学制定《民勤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及“十一五”规划》, 《规划》要以水利部、卫生部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 结合当地实际,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前瞻性, 以此为蓝图指导全县今后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二是要充分论证供水水源,确保水量充足、水质达标。民勤县境内大部分地区地下有深层承压淡水, 根据水文部门提供资料, 这部分水源储量可以满足全县生活用水的需要,“十五″期间民勤农村人饮工程的建设实践证明, 利用深层淡水作为饮水工程水源不需进行处理水质即可达标。关键在于利用地面物探法和电测井法科学选择水源井位置, 准确确定止水位置, 把好成井质量关。三是选择合理的供水工程类型。本着投资最省、效益最佳、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 提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方案, 根据民勤县水源特点和地势平坦的特殊情况,比较合理的供水工程类型是: 利用地下深层淡水, 修建调蓄水池,埋设UPVC 塑料输水管道, 利用管道泵加压供水到户。同时, 要尽量修建规模适度的集中供水工程, 扩大供水规模, 既有利于工程管理, 又可降低供水成本。

3.2 多方筹资, 加大投入, 确保项目建设资金

民勤县生态环境恶化, 县财政困难, 农民生存条件差, 经济收入低, 农民无力承担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 因此, 只有依托项目、借助项目投资才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必须抢抓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机遇, 积极争取项目投资, 重点解决工程的设备和材料费用; 各级地方财政和水利部门也要挤出一部分资金,重点解决工程施工费用; 充分调动受益区农民的积极性, 筹措入户材料费用, 承担工程施工的劳动用工。同时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办法, 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

3.3 推行“六制”,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项目建设全面推行“规划建卡制、招标投标制、资金报账制、巡回监理制、群众监督制, 项目公示制”的“六制”管理办法。一是规划建卡制。建立以饮水现状、规划、设计、验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卡”, 项目建设实行按卡实施, 验收销号, 避免项目安排的随意性。二是招标投标制。

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尤其对大宗的材料、设备等必须公开招标, 集中采购, 杜绝不合格的产品用于人饮工程。三是资金报账制。项目资金由市人饮办专户存储, 专人管理, 专款专用, 统一支付。县人饮办按照工程进度凭单报账, 项目资金严格实行市、县两级管理制。四是巡回监理制。要建立市上委派监理人员、县上委派质检人员和建设单位委派管理人员组成的三级质量监督控制体系, 全面负责工程的建设质量。五是群众参与制。受益区要派群众代表参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让群众熟悉政策, 明白义务, 了解工程, 从而激发受益区群众的参与意识, 提高农民的主人翁地位, 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六是项目公示制。面向社会公示项目的受益对象、投资政策、设计方案、建设程序、财务决算和有关部门的职责, 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3.4 加强水源保护, 确保水质达标根据民勤县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 为保证饮水水源的可持续利用, 确保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于打井工程, 在成井时, 要在成井工艺上防止浅层咸水与深层淡水的串层问题, 保证封闭层不透水, 防止深层淡水污染, 以保证饮水水源质量。二是严格控制在饮水水源井影响范围内打灌溉用水井, 不得在影响范围内排放工业或生活污水、施用持久性剧毒农药, 防止水质污染,定期监测水源井的水位、水质及含砂量等相关指标。三要合理利用水资源, 绝对禁止新打灌溉井,严格控制改造井, 有计划的封闭现有井。新打深井只能用于解决当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坚决禁止用深层淡水灌溉, 在深井建成的同时, 废弃现有饮水浅井, 尽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再恶化, 为饮水深井水源的持续利用创造条件。四要落实退耕还林( 还草) 政策,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措施, 并教育群众树立保护水环境意识, 增强对水源的自觉保护性, 制定水源保护村规民约, 使工程水源有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五要制定饮水水源保护办法。划定饮水水源保护区、设置水源保护警示牌, 实施取水许可制度, 建立水质监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