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商品检验论文

商品检验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10 15:10: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商品检验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商品检验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应用化学 专业定位

【中图分类号】O43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89-01

地方性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符合地方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满足地方和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培养具有特点鲜明、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1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符合地方经济总体发展规划

根据有关资料,在化学工业领域,上海市将以医药工业、生物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环保工程作为发展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品更新换代为目标,加大产、学、研力度。因此在人才质量要求上,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化学人才。另外,根据教育部对未来人才需求预测,工科应用性人才将名列第一。应用化学正是培养此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出于上述考虑,并结合我校自身条件,将应用化学专业发展的方向定位为:商品检验和环境监测与治理;为中小型企业及外贸、海关、卫生部门培养商品检验、环境检测与治理等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要符合上海市和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面向全国,培养能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要与其他高校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

本校自2001年应用化学专业开始招生以来,为使本专业的发展定位符合21世纪上海未来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实践和完善,本专业在专业建设、师资力量、课程改革、社会实践、教学设备、国际交流等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专业所属的环境监测及治理和商品检验方向不仅与其他高校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而且近几年来已经毕业学生的就业和发展的实践证明,本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定位是符合上海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需要的,并于2007年获得第二期上海高校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2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符合应用化学专业应用性的特点

应用化学涉及化学、化工、材料、生化、环境、检测技术等诸多方面,是强调应用性的化学专业之一。国内外设有应用化学专业的高校,一般都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当前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发展趋势是“专才”与“通才”的结合。地方性高等院校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兴办的地方大校,地方性决定了地方高校必须置身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全方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根据上海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要,金融贸易、先进制造技术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化工新材料、绿色化学技术、新型环保技术和商品检测技术将是未来开发的重点。尤其在进入WTO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上海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将会显得更加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化学实用人才。本校作为上海地方重点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定位与发展应当与上海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紧密相结合,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必须突出应用性,使本专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所学知识能够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毕业后能直接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技术人才,更好地为上海未来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服务。

3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与化工工艺工程之间的一个应用性理科专业,是培养理工结合型的“用”化学的人才,与化学专业培养“做”化学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结构上是不尽相同的[2]。为使培养的应用性人才充分地“用”好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使学生学习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化学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化工基础知识外,还应紧紧围绕专业定位方向设置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在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上应体现: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厚基础、专业技能突出、知识广、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3],其知识培养要符合专业定位方向,又要适应地方经济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我们就当前较为突出的环境保护、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问题,在学生知识培养上开设绿色化学和环境监测及商品检验等专业课程,以保障本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能学以之用。

同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中能接受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践技能训练。其中包括(1)综合性社会实践,是学生在低年级进行的一项广泛性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所需要的各种素质,让其具有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2)基本实验技能培训,通过此环节的技能培养,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同时,又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室安全等基本知识,使其初步具备科学实验态度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综合设计性技能培训,是学生在具备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内容及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独立操作得出实验结果的过程。此环节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也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及勇于创新的精神。(4)毕业实习,通过实习环节的实践,能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工作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5)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校四年学习的总评价,通过此过程可充分检验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学习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写作能力;同时又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6)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利用我系是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所设的“化学分析工”考核点的有利条件,经过培训让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中级证书,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充分体现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不仅要符合地方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而且还应与地方上相关的单位或部门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充分体现应用化学专业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几年来,本专业与上海桃浦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上海市环境检测中心、上海科创色谱仪器有限公司、奉贤区环境保护局、宝钢环境监测站、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上海农药研究所、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等建有校级合作教育基地,并与上海市通用通标公司(SGS)联合建立了商品检验和食品安全实验室(已经取得了CMA和CNAL认证);与上海市科委联合建立了上海市紧缺人才――纳米人才培训基地,与上海市科协联合建立了上海市青少年纳米科普实践基地;与上海市纳米中心联合建立了环境计划实验室;与上海市经委建立了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市教委联合建立了部门开放的现代电化学和表面化学测量技术实验室,与上海市金山化工园区建立了应用化学人才培训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另外还具有上海市劳动局批准建立的分析中级工和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考核点。本专业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近几届毕业学生都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都达98%以上。

参考文献

[1] 向纪明.应用化学专业发展的改革与实践[J].安康师专学报,2005,17(2):114-116.

第2篇

【关键词】质量问题;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质量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1 -0004-01

进出口的水平直接受到进出口的商品质量的影响,在当前全球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监管模式已难以适应于宏观质量的管理职能,监管模式严重落后,使得商品质量的检验成为了一种“事后”行为,对于进出口的商品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当前政府在质量的监管上更注重微观监管,即监管企业本身,而对于进出口整体特征没有进行把控,同时缺乏必要的引导机制,推动质量的创新和进步,使得进出口商品质量产生了诸多的问题。

一、商品质量

质量观念随着时展而产生了改变,商品质量的理念也随之发展,不同标致之下对于质量有着不用的定义。本论文将商品质量定为“商品为满足一定用途的各种性能的综合及其满足使用者需求的程度”。

二、进出口商品宏观质量内涵分析

传统的宏观质量的评价体系中主要存在五项指标,在产品全周期中始终贯穿:即产品的召回率、销售率、抽检的合格率、产品的回收利用以及客户的满意指标。质量主要经过四个阶段形成,即涉及生产、市场流通、产品的使用以及回收。产品的质量特性主要包括“固有质量”以及“感知质量”,标准符合性、市场适应度、安全性以及可循环利用构成“固有质量”,而“感知质量”的外在表现则是“顾客满意”。对于产皮质量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到这两个方面。

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过去传统的评价体系已难以对宏观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价。当前对于宏观质量的研究不断深入,质量评价的概念也在发生在改变。为了顺应时展要求,满足监管需求,从2002年起,我国开始重点开始了质量竞争力指数的研究。这一指标目前能够更好的反映出国内产品的质量竞争力水平,其中主要包含多个二三级指标以及各类统计指标。每一个的二级指标主要有三个三级指标所构成,而每一个的三级指标中又包括互相独立且便于测量、有着明确的经济意义的统计指标。对于统计指标分地区以及分行业中原始数据实时标准的转化,同时针对标准化的得分实时线性的加权最终获得质量竞争指数。每一年都会公布相关的数据,从而有效的引导各个行业以及各个地区从而积极有效的将竞争力提高,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

三、以出口玩具业为例:2012宏观质量评价分析

(一)评价思路和操作说明

本章将玩具行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宏观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具体指标科学合理的设计出调查问卷,从统计公报、年鉴以及各类官方文件中获取数据,而一少部分的数据则由抽样调查中获取,由于宏观质量同微观质量之间密不可分,因此在具体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对于宏观质量的评价辅以微观质量的问题从而更好的佐证。当前就宏观质量实施科学系统全面的研究尚缺乏必要的条件,从统计年鉴当中所获得的资料也非常有限,宏观质量的评价仅仅是从调查问卷当中获取数据并展开评价分析,由于仅仅是对于进出口商品的宏观质量评价体系的初步运用,因此存在着一定不足之处。

为了对当前进出口商品质量展开评价,我们抽取部分的监管企业当做样本,具体的情况是:运用配额抽样,从而确定出有效的样本为400家,依据规模、区域、监控转台以及进出口地合理的设计配额条件;全面加强对于代表性以及重点企业的抽样。样本的分配间下表1,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确保一定的灵活性。

(二)引入微观质量的分析

在行业中整体的质量水平内对于企业针对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是召回事件的应对措施在很大程度对事故投诉情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于产品质量的投诉状况进行衡量的时候需要纳入微观质量的指标。

一旦产品产生质量问题或是召回事件的时候,企业往往使用特定手段应对,在调查中发现,超过九成的企业往往会选择积极的同客户展开沟通、寻找原因并及时进行补救,仅有不足1%企业则选择顺其自然,此外,有37.3%、51.0%以及31.1%的企业往往会选择求助于检验检疫机构、启动现有的危机应对机制,以及临时性组建起应急小组手段,同时很多企业往往会选择多种手段进行应对。

检验检疫机构往往承担着检验监管进出口企业自身产品的法律责任,提供给企业各项服务。通过调查发现,在被访企业当中,对于检验检疫机构服务整体的评价较高,达到了4.57分,居于“良好”的区间。在各个风险的评价当中,有关连接性评分最高,在均值上已经达到了4.64分,之后就是服务态度以及服务能力,分别是4.56以及4.53的得分,而随后则依次是解决问题成效、服务效率以及服务的针对性,分别得到了4.46、4.45以及4.43分,而关于质量标准的宣传得分则很低,排到了最后,4.39分。

企业对于检验检疫机构的诉求,首先是同产品质量的标准的培训、获得以及宣传紧密相关,其次则是同服务效率以及其针对性紧密相关。企业较为集中诉求,往往牵扯到检验检疫机构的职能定位和转型,就是从过去传统监督管理转换为公共服务角色。

(三)评价结果及分析

总的来说,我国玩具行业质量水平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主要是由于企业类型过多,小型的企业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在质检上不过关,最近几年召回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就是油漆含铅量超标,加上生产执行和检验标准同日益严格的国际标准严重脱节。

玩具行业在产品质量的控制方面有很强的意识,拥有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当前全球国家对于玩具的进出口标准持续提升,使得玩具企业需要对新的进出口产品质量标准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强化企业管理,切实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在执行产品质量的控制标准方面,玩具行业大多执行刚性标准,而产品的质量通过各类结构认证比例非常高,企业的检测能够经过各方的认可比例也很高。

当前我国的玩具行业大多集中于粤东与珠三角地区,当前在粤东澄海已形成了广东玩具产品主要集散地,可以目前当地的企业依然停留在一种过于封闭化的区域性集群运作模式,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整合,或是跨行业、跨区域之间进行合作,同时家庭式小作坊以及个体化经营单位的发展过热,并未实现规模化的经济效益,产品缺乏必要的空间与能力,目前尚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导向。

参考文献:

[1]对出口商品质量监管的探讨[J].黎庆翔.中国检验检疫.2009(05)

[2]论构建我国出口商品合格评定体系[J].黎庆翔.江汉论坛.2009(04)

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论述了推动国际认证机构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未来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产品出口多次遭遇“绿色壁垒”。如何获得通行证进入国际市场,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遇到的问题,而由此产生的巨大市场空间,则吸引着众多的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纷纷进入我国。

从有关外经贸部门获悉,近年来中国每年约有400亿美元的出口受到国外各种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以食品为例,每年被美国海关扣留的食品批次中,25%并非质量不良。而是因为标签不符合“美国食品标签法”的规定而导致被销毁或退货。为了保护本国市场,许多国家制定了许多严格的标准、法规,甚至用法律明确规定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进出口标准。目前,欧盟拥有的技术标准就有10多万个,德国的工业标准约有1.5万种,日本有8000多个工业标准和近400个农业标准。而中国技术认证推广开展时间不长,企业和产品的认证数量以及认证的组织机构、认证标准等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急于找到正确的途径获得相关认证。与此同时,中国各级政府和外经贸部门也推出一系列办法,鼓励中国企业开展技术和质量认证。

一、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看到我国的检测认证行业的巨大市场,纷纷来到我国设立认证公司及办事处机构。

(一)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布局

从第三方认证检测机构在我国的发展布局来看,它们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沿海城市,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向沿海城市延伸。从北到南,目前已经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温州、厦门、深圳、广州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主要包括英国INTERTEK、瑞士SGS、德国TUV、法国BVOI、美国UL等,它们是现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独立第三方产品安全测试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权威认证机构。这些公司也是在我国主要的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都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

(二)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阶段

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经历着从单一业务逐步发展到多元化业务阶段。由于我国第三方认证市场的竞争并不激烈,而且客户群体相对固定,因此这些国际认证机构都处于市场规模发展的上升阶段,但业务重点不同。如:英国INTERTEK(天祥认证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第三方认证检测机构之一,于1989年在深圳成立的合资公司(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进人中国市场的外资检测机构,主要做纺织品检测。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IN-TERTEK陆续在我国上海、广州、杭州、大连等40多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实验室和70多家分支机构,总人数达5000人。目前由5个主要的事业部组成:商用电子电气、消费品服务、政府服务、风险管理、石油化工及农产品服务。

德国莱茵中国集团包括TUV莱茵、南德TUV、北德TUV三家公司。TUV莱茵在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已分别在上海、北京、大连等地设立了7个分公司或办事处,南德TUV在1993年进入中国,北德TUV于1999年进入中国。经过在2007年的并购与市场重组,目前在中国有业务的主要是TUV莱茵和TUV南德,并且在医疗器械认证和汽车-认证的优势明显。

美国uL安全检测实验室,与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公司共同建设合资认证公司-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2003年1月正式开业。目前在苏州、北京设立独立实验室。我国已成为uL公司在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海外市场,经uL授权的工厂已经超过7100家,占全世界uL授权工厂的11.5%,且每年以20%的速度不断增长。实验室可对视听产品、照明、家电、信息技术设备、马达、电动工具等产品提供安全测试。

瑞士SGS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陆续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注册了33个分支机构。业务范围消费品、汽车、矿产、石油、农业、政府及公共机构服务部服务。法国BVQI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始于1996年,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14个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及联络处,主要以体系认证为主。2007年1月15日,北美地区最著名的产品认证机构CSA宣布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推出对卫浴产品的测试和认证服务。2007年6月,荷兰KEMA在中国温州的CB试验室成为可以测试CB体系项目的正式试验室。KEMA据此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工业电器元件测试领域的独立外资测试试验室。另外,德国VDE、日本JQA、南非SABS等国际知名认证机构也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二、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发展的原因

(一)环境问题推动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

如今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欧盟、美国、日本等纷纷制定出保护环境的法令法规,而且法规执行更加严格,涉及范围扩大。例如,2006年7月ROHS&WEEE指令已经在欧洲实施,这是“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危害物品使用的指令”,目的是禁止在电子产品中使用危害环境的材料。指令中详细说明严禁使用重金属铅、汞、镉、六价铬、PBDE、PBB。WEEE是“有关废弃电子电器设备的指令”,将确保产品在使用完毕后能得到妥善的处理,使供应商承担生产的电子产品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经济责任。这无疑给我国的出口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凡是2006年7月之后进入欧洲市场的电子产品都需要遵循ROHS&WEEE要求。在中国的浙江和广东两省,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密集,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占据大多数,出口欧盟成员国的产品迫切需要符合指令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在我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推出了有关ROHS的检测,为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提供专业测试与相关测试报告服务,以帮助我国产品顺利进入欧洲市场。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我国出口企业产品的检测结果直接影响到国外购买者的决策,环境因素会为产品与购买者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感情纽带,其中权威第三方认证无疑给购买者增加了信心。

(二)我国国际贸易增长也推动了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大量企业不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希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能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中国人之后,国外的关税壁垒被逐步打破,这使中国产品出口获得更多商机。无论是在中国大陆,香港还是台湾地区,出口贸易都在增加,而出口贸易的繁荣带来大量认证需求和商机。但与此同时,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认证等为表现的“技术壁垒”表现得更为突出,成为中国产品出口最隐蔽、最难对付的障碍。以玩具行业为例,我国的玩具年出口量达220亿多件,占据欧美市场70%的市场份额。而义乌市是全国小商品集散中心,在我国对外出口的玩具产品中义乌玩具占了相当大的份额。据义乌玩具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义乌市场的玩具年销售额超过40个亿,出口比例约占70%,其中出口欧美国家占25%1)1上。在义乌市场3000多玩具经营主体中,本地生产企业为300余家,年产值10多个亿。因此而产生的巨大检测认证市场空间吸引着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目前法国BVQI已经进入义乌,为义乌当地外贸出口企业和单位提供装船前检验服务,目前已有4家企业通过了产品检测和现场考核。据悉,英国INTERTEK、瑞士SGS也将准备进入义乌认证市场,为本地企业提供便捷的检测认证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内部质量自控体系,提供质量许可、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咨询和产品安全标准培训、积极对企业进行抽样检测和现场考核。

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中,企业必须顺应全球贸易、采购、销售方式的不断变化,应对新兴市场带来的影响,扩大产品线和产品种类、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成本、减少供应链风险,同时又要在整个商业经营过程中达到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当企业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时,第三方认证机构成为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持和可靠伙伴,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难题。

三、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内地企业认证需求的增长,将影响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发展的战略部署,未来会出现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逐步辐射到全国的局面。因此巨大的发展潜力也使国际认证机构加快拓展我国市场的进程,如何提升品牌形象、调整业务方向及整合业务将是这些国际认证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国际认证机构的悠久历史、良好声誉、全球客户资源都有助于他们提高市场地位。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是在我国认证行业激励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认证公司如果能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认证范围、能提供多种检测,那么客户也就不需要为一件产品而去通过好几个认证公司的认证,推行全程一站式服务业务将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我国业务的发展方向。

第4篇

[论文关键词]贸易实务 双语 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它以国际贸易具体流程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贸易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该课程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商法、保险、运输、金融、商品检验等诸多方面的知识。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日趋明显,在高校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具有实际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实践的模式

在本世纪初全国高校开始普遍开始尝试双语教学之时,就纷纷开始尝试运用双语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期间有成功、有失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们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及自身的知识水平,探索出来几种针对该课程讲授方式的几种模式。

(一)半外语型即使用英文教材,教师用汉语讲授。这是初级形式的双语教学模式,适合于学生外语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

(二)混合型即直接使用英文教材,教师用英文和汉语交错讲授。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知识,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要低一些。

(三)全外语型即直接使用外文(英文)原版教材,教师用外文(英文)讲授,学生以外文(英文)接受所学知识。这是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要求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学生在普及教育阶段,外语的学习主要是以学生的读写能力为主,这直接造成我国高校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多不能贯彻全外语型教学模式,而多停留在半外语型和混合型教学模式上。

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选择的困难

按照许多学校规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材的选用标准为原版英文教材,也有相对宽松些的要求,使用中英对照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就全英教材来讲,目前国内可使用的有两种途径。一个是从外国引进的原版全英教材。由于这些教材与中国的实际国情不相匹配,故很难采用。一个是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所编著的全英的贸易实务教材,如帅建林编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对外经贸大学周瑞琪主编的《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但是由于我们高校学生普遍英语程度及专业英语水平所限,纯英文版的外贸书学生学习起来不易全部吸收。需要一些汉语的外贸书籍做参考才好。但是从学生经济状况而言很少有学生为了学习一门课程愿意购买两个教材的。这就需要中英文对照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但是或于客观条件所限,就笔者进行实务双语教学中所见,很多教材的内容还需要充实,编排也还需要完善。

(二)学生学习的困难

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热情上一般要高于其他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但是纵然有这份对英语的热情,也难以抵挡他们在学习贸易实务双语课程上的畏惧感。直接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自身水平所限。全英课件看不懂,全英讲授听不懂,全英教材看不懂,这样的现象在贸易实务的双语课程上是很普遍的事情。2、英文专业术语多。国际贸易实务中很多专业性的术语,用汉语讲学生能理清楚其中的关系已经不错,莫说是再转换成英语的术语了。这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无疑是难上加难的事情。譬如,IS0、ICC、D/P at Sight、hereof,thereto、CustomS fees and duties等等。3、对于双语课程考试的形式的担忧。笔者平时上课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老师我们这们课究竟怎样考试?是不是都是英语啊。如果双语教学给学生的感觉特别难得话,学生对考试也是充满着畏惧。

(三)教师教授的困难

国际贸易实务本身是专业课,但要开为双语无疑对教师的自身的外语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有的教师迫于学校要求或其他原因,在自身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去开双语课自然是收不到好的效果。但是对于自身外语水平较好的教师教双语课程也是个很大的挑战,怎么让学生既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双语,又能真正地掌握专业知识。全英授课,学生听不懂会抱怨,全汉授课,名不副实。一半英语一般汉语,那一部分应该用哪种语言,也要仔细考虑。教师所要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学校对于双语课程的规定,一般学校对双语课程都有较为严格的认定,并且也有严格的教学效果的评定,譬如,教学中英语必须达到50%以上等等。教师面临着是严格按照教学管理制度中规定的英语比例让课还是先放下英语问题先解决学生专业知识掌握问题的两难境地。

三、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教学效果优化策略

虽然在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仍应看到双语是个大趋势,如能灵活处理,克服其中的问题,我们依然能够探索出一条教学效果较好的途径来。

(一)鼓励贸易实务双语教程的编纂

鉴于前文所提到的困难,我们应该大力鼓励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全面的教师编写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国外职业教育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国际经济法教材、国际商务教材等相关材料,以及我们国内一些权威的汉语版国际贸易方面的教材,去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对照教材,逐步建立全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材体系对于一些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学校甚至可以组成双语教材编写督导小组,以起到督导优化所编教材的作用。这对于我们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一件大好事。

(二)灵活多样得组织课堂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我们每位老师所面临的教授对象不同,所应采取的方式也应该不同。作为双语教师,我们要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英文水平,接受能力,以此为基础再决定究竟怎样来实施双语。譬如,在我国重点本科院校,学生的英文读写能力普遍要高于一般二本院校,这时我们在课件的处理上,就可以大面积使用英语,只对一些术语或较难得词汇予以标注。但是在二本院校,或学生英文读写能力较有限的学校,我们可以使用英文课件,辅之以汉语课件的方式,课堂讲授也要注意对于重点、难点不妨就用汉语来讲,对于比较容易得地方用英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尝试使用此法,实践证明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三)积极探索双语实验教学

目前许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引入实验软件,进行软件模拟,这其中有北京用友公司的国际贸易模拟流程软件等。这些软件本身的流程中,大量的单据都是英语的。如果教师能够善用这些单据,并在模拟流程中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询盘、发盘、还盘的交流,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有案例讨论,模拟商务谈判等环节鼓励学生用英语来学习。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实践能力;课内实践

一、构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专业技能认知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对于国际经贸活动的从业人员来说,除了要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国际经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两部分,其中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内单项业务实训、专业讲座、综合业务实训;校外实习的方式主要有商贸实习、行业见习和毕业实习。

商贸实习和行业见习作为了解专业的一种方法,大多以参观为主,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为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实践能力,几乎所有院校都为该专业学生设置了专业实习,要求学生到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10周左右的顶岗实习。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单位实务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其独立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尤其是对所学专业就业渠道和就业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就业从业人员素养要求有一定的认知。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实际的实习效果与这种专业实习方式的出发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原因如下:第一,一项外贸业务从建立业务关系、合同磋商、合同签订和履行,中间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学生接触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并不能了解业务全套流程;第二,由于外贸业务量大,有时只是备货一项,就要动用公司大部分的人力、物力,历时几个月才能完成,因此,实习内容有时显得片面而单一,时间利用效率低;第三,外贸谈判及营销策略涉及双方企业的诸多商业机密、谈判筹码、底价等内容,这些在贸易磋商过程中均不宜被局外人知道,而且在谈判与交往中也需营造特有的气氛,因此,学生列席旁观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被允许的,实习的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

在当前大规模开展到实际部门单位进行实习比较困难的前提下,建立仿真模拟实验室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学生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实现掌握具体的业务操作技能的目标。模拟主要是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通过生动的实例、详尽的操作指南、典型的案例评析和具体的单据填写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连贯的交易过程分析中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二、构建国际经贸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一些院校的国际经贸专业模拟实验室已采购了“外贸实习平台”等相关软件系统,引导学生利用软件进行外贸业务的全面仿真模拟操作。每个参与外贸实习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共同组成模拟贸易环境。通过这样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他们将面对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甚至银行的日常工作,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来完成整个进出口业务流程,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这种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教学课程,冲破了课程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得以综合运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笔者对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的2005级和2006级国际经贸专业学生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同学认为,综合性实验加深了他们对所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他们可以深刻掌握和灵活运用一些专业课程中的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环节、备货、租船订舱、报检、投保、报关、装船出运、结汇以及出口核销与退税等相关知识。同时,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了国际经贸专业综合性实验的不足之处:第一。由于开设的时间放置较后,相关的课程若开设时间较早,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学生已经淡忘,操作起来略显吃力,重新学习回顾起来又浪费太多的时间,实践进度过慢,学生操作的熟练性不高;第二,因为实验软件的局限性,如过多的帮助功能,评分时仅以邮件数量为依据,而对邮件质量无法监控等,导致综合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和磋商能力作用不大;第三,综合性实验的模拟性,使得学生的实战能力不强。我们已经得出综合性实验对学生单据处理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但进一步验证却发现,学生离开模拟环境后,给学生诸如信用证、交易说明等有关材料让其填写相关单据时,学生又显得有点无所适从。

调查表明,仅仅依靠综合性实验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是不够的,应增加专项课程内实践,通过每门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践环节开展,一步步打好学生的基本功。作为国际经贸专业校内实践的两个部分,各课程内实践和综合技能实践应该是互补的。利用“外贸实习平台”进行的全面模拟操作的局限性,迫使我们将分析的重点放在课程内实践环节的开展上来,希望通过不同课程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弥补综合性实践教学的不足,再通过综合性实践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通过对很多高校国际经贸专业课程开设的情况调研,我们构建核心专业课程内实践教学体系如下(以18周教学为例):

1.《国际市场营销》,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及其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发展趋势,初步掌握进入国际市场经营和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组织策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锻炼学生寻求商机、分析市场、拓展市场、选择目标客户的能力。 转贴于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可采用案例教学,并通过营销情景实训、撰写国际市场分析报告和营销计划书等方式完成教学环节。

2.《国际商务谈判》,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外贸函电》,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国际商务英语》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这些课程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综合应用性课程,其教学是一种技能教学;强调英语在商务环境中的实际应用,重点锻炼学生外贸磋商谈判及业务沟通能力。

目前,这些课程的课内实践可以通过课堂情景模拟进行,主要是模拟真实的商务情景,通过角色扮演、口头报告、信函写作、协商对话、现场翻译等形式进行训练。

3.《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本课程主要为培养国际货物运输人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货运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流程。

在课内实践环节上,可采取案例教学法和实验模拟等方式,以锻炼学生办理货物运输与保险的能力。

4.《商品检验与检疫》,总36课时,课内实践8课时;《海关理论与实务》,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这两门课程是涉及进出口报检和报关的教学环节,具有政策性、技术性、执法性和涉外性的特点。

在教学上可采用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中理论课程可开展实施案例教学法;实训课可开展实验模拟,根据教学内容分模块、分情况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有条件的话可组织学生到相关部门参观学习。

5.《国际结算》,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国际银行结算方式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操作程序,是以金融、贸易为基础的多边交叉学科,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知识,各种结算方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理论原则指导下办理外汇业务,侧重于业务程序和基本操作方面的实践性教学,需要进行实验模拟,以锻炼学生对货款结算各种方式流程的掌握能力和操作的应用能力。

6.《国际贸易实务》,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该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国际经贸专业核心专业课,是在总结我国对外贸易实践经验和结合国际通行的贸易惯例与习惯做法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型、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针对此课程的教学系统软件和实验软件较多,而且使用已经较为成熟,所以本门课程可以通过案例教学与组织实验模拟。具体做法是:在开展实施案例教学中加强实训,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情景模拟训练,使学生能较熟练地开展外贸业务环节的业务程序和办理业务手续,规范缮制各种业务单证。

7.《电子商务》总54课时,课内实践27课时。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基本理论主要介绍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平台、网络营销、电子交易与网络银行、物流基础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和法律保障等;操作技能则强调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主要包括常用网络软件的应用、网络信息的收集和、安全技术的应用、网上购物与支付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理论和实践课时的比例各占50%。本课程需要实验模拟教学。

第6篇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275-02

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包括鉴定物质化学组成、测定物质组分含量、确定物质结构和存在形态以及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等。作为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分析化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密不可分,是全部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验去验证、去思考,合理的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究其原因,与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以及实验教学结果评价等多方面有关。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我们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点成绩和体会。本文通过在药学本科学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结合整个课程体系以及我校药学本科生导师制,探索了结合科研实践的实验教学模式,更加有效地达到了实验教学目标。

一、国内外分析化学教材特点分析

国内的分析化学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国内工科、理科和师范类院校的分析化学实验部分都是单独成书。②多数教材内容强调“三基”训练,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偏重知识性,但是有些实验的原理部分深度不够,易理解,但仅起到复习与巩固理论的作用。③涉及了新技术新仪器,但介绍的深度、广度和应用度都不足。④实际工作实例的介绍相对较少,对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够。⑤内容编排中与其他学科沟通不足,同其他课程间有交叉实验内容。

国外的分析化学教材具有很多特点,总的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国际性。比如欧洲化学会分析化学部编写的《Analytical Chemistry》由14个国家的专家参与。②系统性。内容系统性强,而且大多已连续出版多版,因而形成了严密的系统。③新颖性。教材内容涉及学科前沿和多个学科,部分教学中引入了计算机技术。④一体性。有的分析化学教材将理论与实验编写在一起,避免理论编排的重复,便于使用。⑤实践性。教材特别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如Christian的分析化学教材中除了传统实验内容,还包括合金、洗发香波、自来水、血浆和果汁等实验内容。⑥完整性。实验教材中各种分析法内容齐全,各种分析试剂种类齐全,包括各种高成本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试剂[1]。

二、传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情况分析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有:①课程目标定位狭窄,仅片面强调实验课的基本任务――实验验证理论,实验教学和社会实际工作相分离,学不能致用。②基于安全、实验高重现性、便于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等多种理由,实验准备过于充分,从溶液配制、设备调试、实验结果正确性的控制等方方面面由实验老师强力掌控,学生只能在规定范围内进行规定的动作,机械劳动的束缚使学生独立动手和独立思考能力受限。③教学手段、方法单一,新颖性实验内容缺乏,学生不易产生学习兴趣。④实验课程占据学分相对较少,实验考核相对简单,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三、分析化学实验改革内容

在分析了国内外分析化学教材特点、传统实验教学基本情况后,我们发现实验内容安排不合理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我们从认知度教育、实验教学内容调整、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验教学等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尝试。

1.强化意识教育,提高学习认知度。实验教材是实施实验教学活动的依据,适宜的实验教材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首先充分分析了国内外分析化学实验教材的特点,对比我们实验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基本情况,分析教学改革的方向,突出教学改革的特点。最后,我们确定了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形式和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优化,提高学生对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认知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意识教育,使师生都意识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首先,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实验准备、实验预试等多个环节,提高教师对于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知度,这是提高教和学两方面质量的首要保障。其次,通过和国内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对比研究,使授课教师明确药学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但是对相应理论知识的验证,而且是为药物分析的学习奠定基础,还要认识到分析化学是一门实用价值极高的学科,被广泛用于地质、冶金、化工、能源、农业、医药、环保、考古及商品检验等各个领域,其教学具有非常广泛而且重要的社会价值。第三,要求教师在实验和理论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药物从设计、合成、质控、活性、临床应用监测等全部过程都需要药物分析研究任务,要求介绍其他专业中分析化学知识的应用情况,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掌握可靠、准确的分析测试方法是药学专业所必须的。

2.加强基础内容,避免重复内容。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强化基础操作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首先,注重操作的规范化,尤其是洗耳球、移液管、天平等最基本的操作,让学生明确规范化操作能提高操作效率、增加实验准确度。其次,强化仪器使用事项介绍,减少学生使用错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观念,提高学生分析误差来源的能力。第三,紧跟时代变迁,弱化化学分析,着重仪器分析部分,突出专业特色,以符合实际工作需要。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和其他学科的实验教学进行协调,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对于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不在仅仅局限于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而是通盘考虑整个专业实验教学的协调性。首先,我们重点和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进行协调。药物分析是建立在分析测定技术基础之上,应用于药学研究的专业学科和课程。分析化学和是药物分析一脉相承,分析化学是基础,重点介绍各种分析测定方法和技术的原理、特色、典型应用、规范的操作与测定步骤。药物分析要求学生掌握科学、合理、适用的药物分析方法用于不同药物的检测分析,并研究检测方法建立的规律、明确选择方法的依据。我们在实验教材中综合编排了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但具体到每门课教学上则又突出各自特点并注重了二者的顺承关系。其次,协调其他学科实验教学,减少内容重复。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仅仅就基本操作手法进行日常实验中目测考核及纠正。

3.结合导师制,学研相促进。我校药学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先天就存在以下几个特点:①首届招生,学生们对药学专业不了解,对将来的就业信心不足,导致报名率较低,学生中很多都是非第一志愿,专业思想不稳定。②同临床医学专业不同,药学本科为4年制,学时少、相应课时也较少,实验动手机会较少。③药学生毕业条件之一就是要进行论文答辩,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研究成果,并编写成15~20页左右的毕业论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为了稳定药学生的专业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动手能力,为了让学生早点接触科研平台,以便完成其毕业答辩科学研究,结合三峡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我们在药学本科专业实施了导师指导下的科技创新活动模式――简称导师制。首先,参考研究生教学科研管理模式,制定了详细的导师制文件和规定,形成《药学系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其次,遴选一批科研水平高、热衷学生工作的教师作为药学本科学生的导师,规定了导师的任职资格、聘任办法、职责与工作内容、考核办法,鼓励教师们积极申报成为药学生导师。第三,将导师和学生的基本信息公示,在导师和学生中分别实施双选,这样使师生双方都能相互了解。第四,通过导师制诱导学生早科研,同时也通过导师辅导学生学习、疏导学生心理,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工作均起到有益的补充[2]。在设置调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但加强了基础操作教学、增加了仪器操作部分,还设置了自选实验内容。其目的就是想充分结合导师制,让学生将其科研工作中的分析部分带到课堂中来,一方面可以起到科研交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将实验操作技巧用于指导学生自身科研的实际工作,这样促进了学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四、目前取得的特色和创新

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我们的特色之处在于,通过修订实验内容减少重复部分、强化实验操作规范化训练、训练学生仪器设备操作的正确性、理顺学科间的关系、增加仪器分析内容、结合科研增加自选实验部分等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创新之处在于,将一门课程的本科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使学生将枯燥的实验用于自己的实际研究工作,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

五、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然而,经过改革后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实验内容大部分还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仪器分析受到仪器数量的限制、对实验操作的考核简单等,因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尚不充分。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加以解决[3],如建设开放实验室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授课主角以学生为中心等多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辉,王清江.国内外分析化学教材比较[J].大学化学,2004,19(6):57-61.

第7篇

论文关键词:WTO 电信产业 电信标准 电信技术

论文摘要:从引导电信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技术发展,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技术,建立面向通信企业的技术支撑体系,落实人才竞争战略,加强电信网络管理和设备验证工作诸多方面,探讨了入世后政府主管部门在电信技术方面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引 言

我国加入WTO以后,将对信息产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入世将加快我国的电信体制改革,拓宽外资利用渠道,促进电信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电信企业的运行机制和市场机制还不很完善,电信企业管理尚不能完全适应WTO规则,电信法规也不十分健全,入世将对我国电信业,包括电信普遍服务、信息安全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我国政府电信主管部门和电信企业应予以高度重视。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逐步落实对WTO所作的各项承诺,加快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工作;进一步深化电信体制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加强电信和信息服务监管工作,建立统一、高效的监管体系;建立普遍服务基金制度;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企业也都在积极探索、制定市场、营销、人才等方面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但在技术应对策略方面还缺乏切实系统的研究。应该看到,入世以后对扩大国际技术合作,促进我国电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和电信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健全,提高电信技术研究的起点和层次,增加我国R&D的融资渠道,利用WTO的有利条款对促进电信技术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亦存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投入和研发水平较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标准不多,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而技术市场和人才竞争将更趋激烈的现实问题。这是我国电信业入世后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应研究并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使我国的电信业能够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加入WTO后,通过技术创新,将促进电信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的实施,代表国家的电信主管部门将起更为关键的作用。为此,本文就入世后政府主管部门在电信技术方面应采取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二、积极引导电信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

加入WTO后,我国电信企业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引导电信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由政府主管部门引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国政府都是这样做的,发达国家如此,发展中国家更应如此。例如,韩国在发展3G业务时,经营3G业务的运营商都采用W-CDMA标准,但韩国政府认为标准太单一,市场风险比较大,对企业对国家都不利,韩国政府力主企业采用两种标准。结果LG Telecom公司同意了政府的意见,采用了CDMA2000标准,其它公司则采用W-CDMA标准。美国政府及当时的总统克林顿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美国的Internet发展给予了产业政策指导,为Internet迅速走向全球起了重大作用。最近,随着日本IP网的发展,迫切要求使用IPv6,而IPv6的发展又可能为日本企业造就巨大的商机。因而,日本政府大力推进IPv6技术的商用化,从资金和国内企业的协调与国际合作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持。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以及我国政府在推动国家信息化、电子商务方面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产业导向作用。这些都是政府主管部门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典型例子。为此,对政府主管部门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具体作法,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主管部门提出导向性的产业发展方向,协调国内企业的开发工作。特别要重视能获得基础知识产权的产业发展方向(如IPv6、3G、IP电信网等),在已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上,国家应有强力的投入,以便获取基础技术的知识产权。

(2)通过政策引导,推动电信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围绕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中占领制高点,对不同类型企业实行分类指导,集中力量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大先进技术装备进行资金扶持,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此,要在WTO相关规定范围内,加快企业技术的创新立法工作,尽快制定《电信发展技术政策》、《电信技术创新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应组织国内电信运营业和制造业大力开发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技术附加值,开发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工艺和装备,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电信技术装备水平,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合并重组,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

三、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促进技术发展

纵观世界各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政府的支持,包括大量科研经费的投入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著名的美国贝尔实验室每年的实验经费甚多,除了企业投入外,政府也通过下达重大的科研项目提供了巨额财政支持。在90年代以前,法国政府每年要向法国最大的电信研究机构CNET投入数十亿法郎的科研经费。欧盟统一的标准研究机构ETSI每年得到各成员国一定比例的经费支持。日本、韩国、新加坡对国家信息化工程的支持并不仅仅停留在政策方面,更重要的是实际的经费支持。例如新加坡,早在1996年,该国政府就提出一个了称为智能岛的宏伟蓝图--2000信息技术总体规划,而“国家宽带多媒体网络”计划(Singapore ONE)便是这一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面向21世纪的、为新加坡全民提供宽带服务的信息网。建设这个网的主要目的是,要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第一批通过公众宽带网广泛提供交互型多媒体应用的国家之一。Singapore ONE项目由新加坡政府出面,国家计算机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B)和新加坡电信署发起,并得到经济开发局和广播局的大力支持。整个项目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1996~2001)的任务是确定项目内容和网络宽带应用的研究,开发和推广采用ATM交换技术的宽带试验网,所需投资约3200万新元。第二阶段(1999~2004)将进一步扩大网络容量,实现光纤到户或宽带无线接入方案,计划投资5000万新元,这些投入都是得到政府支持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加强对电信科研的投入更为必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业有了迅猛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电信运营业还是电信制造业,其经济实力仍处于劣势,不能要求国内的电信企业象国外大型电信企业那样,无论是短期开发项目还是技术储备性的长期研究项目,主要依靠电信企业自身来解决。在现阶段,国内的电信企业(无论是电信运营业还是电信设备制造业)往往将有限的资金投向近期能见效的项目,而投向影响长远发展和探索性的、风险较大的技术创新项目的较少。这是因为高科技投入非常大,风险也很大。一般来说,只有资金雄厚的大企业才有能力进行高新技术自主开发。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一般规模不大,人力、财力有限,研发能力不够。一旦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占用大量资金搞高科技的核心技术研究,企业就无法生产开发市场急需的产品,难以获得足够的周转资金。这将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而也就影响企业的自主研究的积极性。要在短期内完全改变这种现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带有前瞻性、基础性、产业方向引导性的研究工作,主要应当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国内电信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并广开融资渠道,加大国家财政投资,争取在重点领域,取得技术突破,由此来鼓励并引领国内电信企业逐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政府应积极作好国内电信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间的沟通、联合、协调工作,发挥各自优势,建立战略联盟,共享知识产权,提高投资效益,避免重复、浪费,形成集约式的研究,创造出更多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技术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构筑电信高技术产业集团,阔步走向国际电信大市场。

四、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技术

我国是一个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承认,我国电信业在自主创新技术方面,家底是很薄的。我国的电信运营业和电信制造业都几乎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信基础技术。由于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信基础技术,使得我国电信运营业和电信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电信基础技术是电信业的基本建设,这与国家的高速公路、铁路等基本建设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为了改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信基础技术薄弱的状况,应当大力推进基础技术的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信基础技术往往是投入/产出周期长,目前国内企业很难独立承担,只能在国家的支持下进行。

为此,政府主管部门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以促进产业升级的标志性项目为目标,瞄准世界电信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我国具有一定优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研究领域,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市场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项目,如信道、信源编码技术、微电子技术、基础通信软件、基础通信理论、宽带光通信技术、宽带移动通信技术等,集中力量,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和技术跨越,增强电信企业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要加强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五、建立面向通信企业的技术支撑体系

政府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和完善设备先进、高技术人才相对集中、具有技术创新条件、面向企业的国家实验室和技术开发基地,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优良环境。这些实验室和基地要拥有开发和推广电信行业的共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的能力,基本掌握电信行业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技术和国家重点建设所需的工艺技术,要依托对产业升级有重要影响的前瞻性项目,着眼于产业化进行研究开发,提高电信行业技术攻关的能力和水平,为企业作好技术服务。同时,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的中介服务机构的改革和发展,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发挥和完善中介服务机构的桥梁与中介职能,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培训等多种服务。

我国IT产业的研究与发展基本上是各部门、各地方和各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政府管理部门、技术研究部门、产品开发企业相互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缺乏统一的思路和战略。企业在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力量分散,研发水平低,重复投资和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从而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也延误了发展的时机。因此,国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IT产业长远发展规划。为了使这种规划的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国情,国家管理部门可成立IT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组织重大项目的调研和攻关,为IT企业在技术、管理、市场信息、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亟待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政府在制定IT产业方面的政策时,可以充分听取委员会的意见,根据IT产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产业发展目标,通过技术政策、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人才政策、采购与装备政策和外贸政策等引导产业的发展方向。

六、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力度

标准是一个国家的主权在经济领域的延伸,是一个国家实施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民族工业发展至关重要。标准可以规范电信市场,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标准一旦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会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标准应有利于合理组网、成网,提高网路运行效率,确保全网的互联性和业务的互通性,支持越来越广泛的业务需求。这样,网路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加入WTO后,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最积极、最有效的办法是广泛地、全方位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并用自己某些领域的创新技术或国家特殊需要去影响国际标准的制定。我国政府应加强这方面的组织引导工作,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力争在国际标准文件中反映我国的意见和要求,把我国具有创新技术的科研成果和用户的要求变为国际建议的内容,争取有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以维护我国权益,保障我国在全球电信环境下能自主发展,在参与国际电信标准的制定中增强中国作为电信大国的地位。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前提是,对国际标准能消化、吸收和正确理解,合理运用(特别是对建议中可选项的选择)。采用国际标准应从我国国情出发,以国家电信相关政策为指导,不能兼收并蓄,毫无选择。同时,应紧密结合我国电信网发展的实际,为我所用。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和推进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信标准。此外,应作好制标和采标工作,以技术创新和科学验证为后盾,以一支素质高而稳定的标准科研队伍为保证。

(2)电信运营企业全网概念强,是制定电信网络技术标准的重要力量。在网络开放、多运营者条件下,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应充分发挥这些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

(3)电信制造企业是制定电信标准(特别是电信设备标准)的又一支重要力量,也是研制高质量电信设备并迅速推向市场的生力军。但在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以引进技术为主的情况下,要处理好引进设备标准和我国通信行业标准之间的关系,决不能使行业标准被引进设备的标准所左右,从而对全网建设带来损害。

(4)要大力组织好互联互通、网络安全、网络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标准的制定。

(5)我国电信标准应以全球统一的ITU建议为主要依据,积极采用。但也要适时地利用其它可利用的标准资源。

信息产业部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加强对国家电信网技术体制和标准制定的管理。加入WTO后,我国电信标准化工作面临着机构/功能的调整和进一步适应市场竞争两大课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得以解决。标准化工作要顺应这一趋势,除从思想观念上实现彻底的转变外,还要从组织形式、管理方法、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新的优化标准化工作的路子。即:

根据《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及其附件3《关于制定、通过与实施标准的良好作业规则》的规定,修订、完善我国已经制定的有关电信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法规,使之尽可能地与国际惯例一致。

成立通信标准化协会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近年成立的标准研究组在促进民族产业的知识创新成果对国际标准的贡献率方面,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这些研究组采用成员制度,运营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用户和研究机构在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下,开放式地研究和制定标准,这与国际惯例相吻合。 转贴于

逐步由政府计划管理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开放式地制定标准的方向发展,作到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标准化工作。

变单纯计划为市场驱动。今后,标准的制定要以市场为导向,使标准化密切依附于经济。

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化研究机构的作用,成立国家级的电信标准研究院,使之成为政府部门在开展标准化工作方面的得力助手,面向市场,提供多方位服务,为推动信息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全面持续发展,切实发挥服务、参谋、咨询和协调组织等作用。同时,要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在开放式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内作好协调和服务工作,反映政府的政策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密切与运营和制造企业的合作和服务关系,共同提高标准成果的市场针对性,缩短标准制定的周期。作为专业化标准研究机构,有责任协调与国际电信标准化组织的对口研究,加大中国对国际标准的影响力。

要组织、推动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国内的标准化活动,发挥其在标准制定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标准研究组或以双边合作的方式,广泛联合国内的电信运营和设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展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积极与国外的标准化组织和企业交流,以期使研究结果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具有保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在制定和推行国家/行业标准政策时,应执行开放式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化的工作模式,将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国内厂商发挥更大作用。尤其在3G、IP电信网、光通信等新技术领域,支持和鼓励国内通信制造商参与,改变以前让国外许多厂商的标准成为我国标准的事实。国内厂商应通过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解决国产设备与国外厂商设备的互通性、兼容性问题,提高国产设备的产业化进程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近年来,我国在这些方面已有明显的改善。

七、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1.建立电信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为了保护权利人的正当权利,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电信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研究WTO《知识产权协议》和国际知识产权公约的相关规定,对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国有无形资产进行界定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好知识产权保护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2.加大知识产权的宣传和服务

广泛宣传、介绍本行业的技术成果,为科学技术的转化和知识产权管理提供信息、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3.维护电信企业的合法权益

政府主管部门要与WTO的相关机构和我国知识产权的行政司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权威人士、知识产权民间组织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关注电信行业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协助司法机关对侵权案件进行调查取证、调解、司法诉讼等工作;研究企业在合作开发中的法律问题、商标专利等事务、营销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提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建议,维护电信企业的合法权益;鼓励企业通过采取联合行动维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利益,共同约束市场行为。

4.加强电信企业资产评估工作

今后,电信企业在合资、合作、联营、投资等方面的事务将不断增加,有形、无形资产评估、界定工作将呈上升趋势,要针对电信行业的特点,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5.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1)制定能够激励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的政策措施;

(2)制定对外交往中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3)制定科技人员流动的管理制度,防止由于人员流动造成的知识产权流失;

(4)制定保守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制度;

(5)制定知识产权奖惩制度;

(6)健全科技成果管理和档案管理制度等。

八、促进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

信息产业是高科技产业,电信高技术创新需要高投入的支持。当然,高投入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政府斥巨资支持高科技项目的力量有限,企业难以独立承担高额研发资金,通过银行贷款也不现实,因为高科技研发企业一般都缺乏抵押资产。因此,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是促进高新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为此建议:

制定有利于电信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法规,营造吸引风险投入的良好环境。

政府主管部门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电信高科技企业与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加强合作交流,进而规范并合理利用风险投资基金。

建立以政府直接投资为主导,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的电信科技风险基金。电信科技风险基金的投入和基金管理应分开进行。成立风险基金会和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风险基金委托基金管理公司运行,以股权投资方式投资电信高科技项目,每一项目投资控制在全部基金的10%以内。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基金退出机制,一般可以通过鼓励企业上市或采取股权转让的形式募集更多的资金。

九、加强电信网络管理和设备验证的工作

我国加入WTO以后,为支持政府宏观行政监管,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应进一步作好电信网络互联互通管理和设备入网检测,实验验证,进网受理,进出口商品检验等项工作。

电信网络互联互通管理除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外,还应尽快建立相应的中介机构,以第三方身份介入不同运营者网间互联互通监测工作,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公正性。

对设备入网检测、实验验证、进网受理、进出口商品检验而言,应重点作好以下工作:

(1)对照WTO《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规定的合格评定程序,修订和完善我国制定的相关程序,包括取样、检测和检查的程序;评估、审核的程序;注册、认证、批准的程序等。

(2)扩展和提升现有检测场所的规模和设备质量,使其成为我国综合性、规范化的电信技术法规、标准研究制订,电信设备入网检测和进出口商品检验,能参与国际电信发展事务的,设备齐全、质量先进的电信网络、设备实验基地。除高质量地完成检测认证工作外,其主要功能还要达到:

①为国内信息产品制造业研究开发、生产和进口的电信新产品提供实验环境,验证产品各项技术性能、功能的一致性,不同厂家设备硬件和软件的兼容性与可靠性;帮助企业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和进网时间,推进新产品尽快投入使用。

②为电信网络运营企业应用各种新技术、开放各种新业务提供实验环境,验证通信设备软件版本升级的兼容性;研究网络发展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全面接解决方案。

③为科研单位研究、拟定电信网络技术体制、标准和技术规范,研究网间的互联互通,网络的发展与演进提供模拟实验环境。

(3)政府主管部门要提供资金支持,制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其实施跨国检测和扩大国际交流提供便利,简化审批手续。

十、落实人才竞争战略

目前,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信息技术人才需求趋缓。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电信业高技术人才仍严重短缺。科技人才跨国流量加大是一股世界潮流,其中一个特征是人才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中国正处在国内外人才争夺的中心。民族企业、科研院所的管理者为人才流失忧心忡忡,而不断增加的外资企业及国外研发机构,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我国高级人才加盟。如摩托罗拉,其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已经云集了1000多名高级人才,今后五年内将发展到5000多名。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已把他们的研发机构的人员编制确定为3500名。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外的企业和研发机构数量还将逐年明显增加,今后对中国高技术人才的竞争更为激烈。

第8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改革;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271-03

一、前言

高等学校的职能主要表现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的改革正愈来愈收到重视。现如今,单一运行的实验室已经不能适应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而通过许多高校专家的积极探索,产生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是一系列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果[1]。面对新机制、新模式,如何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好,如何适应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如何充分发挥示范中心的引导和支撑作用,成为目前高等学校实验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南京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积极开拓创新,革新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实验教学实际情况和内在规律,创新实验教学理念、方法、手段与模式,构建并不断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建设

中心现有专职人员7名,其中高级职称3人;兼职人员62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心工作人员(含管理人员)均具备了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对待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在日常工作中,中心人员积极参与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升级;同时负责实验室的使用情况登记和接待工作,对重要通知、重大事件能够做到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在继续教育和岗位胜任方面:中心工作人员十分注重努力提高专业理论修养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水平,每个岗位都根据个人学历、能力、知识水平来确认,并设定考核制度。中心7名专职人员中,主任负责对中心实验室的统筹管理,1名实验教学秘书协助管理实验室,负责中心具体实验安排,保证日常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其余实验人员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具体分工,相互协助,明确职责,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最佳管理效果[2]。

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中心积极为实验(含管理)人员创造条件掌握新知识动向、学科前沿技术;积极鼓励一线实验教师申报/参与各级科研和/或教改课题;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实验教师申请本科生导师制、兼职班主任,指导学生有序地开展各类创新实践研究;以上措施很好地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中心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学科带头人等高水平教师和各类卫生部门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投入实验教学工作,形成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实践经验丰富、开拓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三、建设高效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目前,中心主要承担了全校所有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卫生学实验教学,承担预防医学专业及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儿少卫生学的实验课程教学。中心设有卫生学基础实验室、职业/环境卫生现场监测实验室、大型仪器分析实验室、创新实践平台等教学资源;与此同时,中心加强与江苏省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等单位检测平台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心的软、硬件设施的作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和最大化的资源共享。

为了保障以上教学资源的顺利运行,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科研任务,保证实验室日常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中心十分注重教学设备管理和实验室安全工作。一方面: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教学、科研实验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为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中心制定了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学生实验守则》等在内的一系列规章管理制度,实验教师和学生在使用各类仪器设备时要按操作规程进行;同时中心采取了一系列必要且便于实施的备查措施:如实验情况记录、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记录、实验器材损坏赔偿记录等,真实反映出实验室的工作情况;此外,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安排专职人员专人专管,精心维护,定期检修和检测,切实保证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实验室安全工作实行各级主管领导负责制,中心工作的人员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认真履行中心有关安全规定,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中心还建立了安全值班制度,要求值班人员要坚持岗位,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安全检查,中心全体教师要积极配合值班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在学生安全管理方面,中心对即将进入实验室操作的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实施指导教师设定安全责任制,对出现的安全问题要及时解决,对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以上措施很好地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和中心工作的正常运行。

四、创新实验教学项目

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是以培养具有专业创新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3],因此,中心在发挥其实践教学和创新的职能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心已基本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形成了一套“理论―实践―科研”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通过创建宽松、有利的内外部环境,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整合,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培养能够适应当前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学生。总体来说:中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思维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各类实践课程以及更进一步的课题研究中来,推动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1.改革实践教学授课方式。近年来,中心加强高年资有经验的教师带动实验教学团队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开设教学研讨、开发实验平台等方式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通过中心教学团队的不断努力,目前中心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预防医学实践课程开设了促动式教学和基于问题式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4-6];与此同时,中心在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等课程实践环节中开展微课,讲授单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实践问题,让学生可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复习等,实现自主学习;此外,中心也在尝试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Online Course,MOOC)。作为一种的大规模线上虚拟开放课程,MOOC不单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7-8]。中心在在南京医科大学教学门户平台上,通过MOOC将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教学者和成千上万的学习者通过教与学联系起来,必将切实驱动实践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2.创建计算机教学辅助新模式。计算机教学辅助系统(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能够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充分发挥虚拟教学系统的实时性、广泛性和互动性等优势,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提升教学质量。目前,中心正在积极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The Virtual Laboratory,VL),主要负责在各种计算机系统中通过采用多种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不同的虚拟实验环境,最大程度地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是在真实的实验环境中完成实践学习。与普通的教学实验相比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节约成本、安全系数高、实验自由度大、可重复和延续、教学效果好等方面[9-10]。因此,对于虚拟实验室的发展需要加强认识和重视程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完善虚拟实验体系,在更好地辅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同时,培养更多的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3.建设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基础的就是要建设开放实验室,面对学生的各类实践需求,提供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由发展,同时提升实验室的自我发展能力。开放实验室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与常规实验教学过程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11-12]。这种新观念、新思路为实验教学改革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实行开放式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也使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更加规范、科学、高效。

中心开放实验室设立门禁系统,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验需求,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1)针对学生自主选题实验的开放管理模式――学生需提前提交实验实践、地点、内容及所需仪器设备报告,经由中心专门老师批准后,学生严格按照前述实验室相关管理规范自主完成实验;(2)针对课题/项目资助的开放管理模式――主要面向本科生导师制和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由于此类实验研究研究周期较长,因此中心采取课题指导老师负责制的管理方式,在指导老师监管下给予学生授权使用门禁系统,然而大型精密仪器及其他一些危险设备,则必须在中心专任老师和指导老师共同监管下,对进过特定培训过的学生开放。(3)针对毕业实习的开放管理模式――由于此类开放模式主要针对毕业生,为了避免与前述两种模式冲突,中心实验室门禁系统分配特定时间段对学生授权使用,学生在实习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在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实验仪器的调试和预实验,进一步在独立完成相关实验工作后由指导教师辅导撰写毕业论文。以上三种开放模式为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提供了提升实践能力的机会,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一致称赞。

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实施,提升了学生参加科学实践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实验室,自己完成实验、分析结果,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更合理地利用实验室一切可用资源,面向学生开放出一个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平台,能够全面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作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实践教学的创新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技能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南京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也已成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我们应进一步从兄弟院校的改革探索中取其精华,依托优势学科,发展特色学科,进一步开拓实践教学工作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汤洁,杨祖幸,赵西雄,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5):122-124.

[2]曹松玉,杨叶,陆晓梅,等.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8):243-245.

[3]樊立华,曹佳,孙长颢,等.创新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6):587-588.

[4]李忠,唐少文,赵丽萍,等.公共卫生整合以问题为导向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50(4):367-369.

[5]周明,王建明,赵丽萍,等.公共卫生以问题为导向学习的案例撰写及常见问题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50(4):377-379.

[6]莫宝庆,钟才云,胡春艳.促动式教学方式对预防医学学生学习意识和自身能力的提升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2):250-252.

[7]车春莉,郭庆峰,张一梅,等.PBL教学模式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应用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26-127.

[8]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9]王永固,张庆.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J].教育研究,2014,(9):112-120.

[10]李春艳,易烨.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24):114-115.

[11]秦昌明.构建大学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138-139.

[12]耿新,陈心浩,姜臣林.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50-152.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in Universities

YANG Ye,WANG Ke-bo,LI Yuan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School of Public Heal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1166,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