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12 17:44: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安全管理人员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KJ25IA型人员定位系统的构成包括井上地面计算机、监控主机、服务器、信息传输平台、人员定位分站、人员动态识别功能、人员标识卡以及信息传输线路等。其中,监控中心主要负责对系统所有设备以及井下人员标识卡进行检测、数据收集、检测分站数据的传输、统计数据的存储、人员显示、井下人员实时查询与数据打印、网络通讯、画面编辑等。其具体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井下定位系统的软件功能实现包括:井下人员信息编码采集——人员信息识别——人员数据信息加工——人员信息数据显示——人员信息存储——井下人员的查询及报表打印。人员定位分站通过与动态识别器的直接通讯,实时获取人员编码相关信息,负责直接与监控主机进行联系。系统的动态目标识别器的主要功能在于接收井下人员标识卡发出信息编码,并将之作为与井下人员联系的唯一编码信息。当激活标识卡之后,其发送无线信号给人员动态目标识别器。人员标识卡的主要装载于矿灯、矿帽、腰卡以及胸卡等部件。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通过利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安全管理功能,可以有效地解决煤矿井下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煤矿工作面劳动组织与作业查询管理
软件系统应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将识别卡进行统一的编号管理,并将所有员工相对应的信息录入到软件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每一张识别卡中所包含的井下人员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工种、照片等。通过系统所具有的考勤、报表查询功能,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可以与工作面的当班工作人员进行系统考勤、报表查询等操作,便于煤矿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针对工作面上的特殊工作,例如跟班干部、电钳工、班组长等,按规定要求对出勤进行配置。人员定岗、班组工作是否到位、超时作业状况,从而使得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强化。
2.2巡回检查管理
巡回检查人员是确保煤矿井下安全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执行人员包括安检人员、瓦斯检查人员以及科室跟班人员。利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对安检人员、特殊工种和科室跟班人员的巡检情况进行轨迹查询,从而找到所有人员各个阶段经历的路径,并能够进行人员活动轨迹的回放。利用系统的轨迹查询功能,可以获得人员所在地、人员所到地点到/离时间、巡检工作时间等相关信息,从而督促并落实巡检人员按照既定的制度进行巡检,从而从根本上消除造成系统的安全隐患、事故。
2.3安全调度、救援呼叫应用
系统通过联网可实现远程终端信息显示功能,并可实现信息多点共享,供多个部门及领导同时在不同地点查看信息,系统程序通过计算机能够显示出而相关信息。井下人员遭到险情时,可以通过佩戴的识别卡主动发出求救信号,调度人员接到系统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救助。同时,调度人员接到险情报告时可以通过系统的呼叫功能,像受险情威胁的相邻区域人员发出呼叫撤离信息、通知人员提前撤离危险区域,避免事故的发生或扩大。
2.4安全管理警报
通过利用系统的安全警报功能,安全管理及通风部门可以对井下不安全的区域进行设定。当佩戴有标示卡的人员进入到该区域之后,系统将自动报警,并在系统的显示界面显示进入该中的人员姓名,调度值班人员在接到告警信号之后,则立即启动对应的安全管理程序,指挥进入的人员立即撤离不安全区域。
2.5煤矿井下救灾演练应用
为了加强矿井的安全管理工作,矿井安全管理人员日常需要进行救灾演练。但是,当所实施的救灾演练、演习以及工作面顶板强放爆破等风险相对较大的演练方案时,可以将所有可能受影响区域的人员、车辆等纳入到定位管理系统追踪体系中,便于在紧急事件发生时撤离危险区域,且在演习之后便于安全管理人员通过该系统确认人员是否已经完全撤离,从而有效避免井下出现险情。一旦井下发生水、火、顶板等灾害事故时,地面监控主机可以显示事故发生的类型、发生地点、所影响的人员等信息,便于制定并采取对应的救援预案,增加抢险救援的效率和针对性。
3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建筑工程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建筑工程的工程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涉及到人员,材料设备的管理,更要综合考虑到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施工环境,施工安全控制,因此,也对工程的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完善,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究,对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人员管理问题
(一)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准入制度不完善,很多管理人员可以靠着关系或者是凭借某一个高层的喜好而进入工程地方管理,由于准入机制的不合理,不严格,很多不懂管理,不知经济,不明财务甚至不懂技术的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工程项目的管理层,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机构臃肿。
(二)对人员的管理缺乏科学性
在施工过程中,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对人员的管理和对工程的管理脱节严重,同时,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奖惩、任免、选用等主要是由施工单位的人事部门为主,管理也比较随意。
2.材料设备和工程质量问题
(一)材料设备管理缺乏科学性
首先,材料采购环节,为了大力节省施工成本,各种质量低劣的工程物料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同时,采购环节暗箱操作严重,抽取提成,拿回扣等情况普遍。其次,材料堆放位置不合理,分类不科学,对各种物料进行存储时候没有严格安排进场时间,在材料管理存储过程中,各种材料发生潮湿,霉变,挥发,磨损情况严重。
(二)材料质检制度不够完善
首先,建筑工程施工材材料质量检测方法落后。质量检测的手段和方法传统而简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很多区域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机构依然是人工操作,手工填写表格,工序缺乏严密性,且繁琐,失误较大,甚至是人为的修改数据,使得各种数据统计资料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其次,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力度不够,检测结果缺乏真实性。对质量检测制度贯彻执行不力,检测标准不够严格,抽样不合理,材料质量安全隐患比较多。检测人员缺乏职业操守,因为私利而弄虚作假,材料检测的结果缺乏真实性。
3.施工技术操作问题
首先,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员的素质偏低,对各种各机械设备的操控不够熟练,手工操作比重比较大,失误比较多,因此,容易发生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的现象。其次,同时,对各种施工标准和施工的规章制度理解不深入,贯彻落实的力度不够,缺乏系统科学的监督机制。最后,建筑工程建设中,各种砂浆,混泥土,石灰浆等配比不合理。比如为额外利益在配置砂浆的时候不按照标准比例,经常偷工减料;在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或者施工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经常会擅自去掉其中几个规格的砂浆,对于搅拌用水缺乏检验检测,忽略了水质对于物料的影响,这样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4.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实施安全施工管理是保证施工正常进行的客观要求。但是,安全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首先,建筑工程建设中,缺乏健全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方式落后,对国家的各种安全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到位,同时,管理人员追去经济效益忽视对施工安全的控制,施工人员本身安全意识薄弱。都使得建筑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频繁。
三.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探讨
虽然我国的建筑工程发展迅速,并在国民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为了完善建筑工程的管理体制,促进整个行业管理上的成熟,。笔者结合多年的建筑工程施工经验,在借鉴他人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
1. 图纸会审工作
在建筑施工中,图纸是施工依据也是重要的技术资料。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设计意图、设计特点及对施工要求。施工单位把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把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难点提出来,在施工中使用某些材料采购及使用困难提出来。施工单位必须从实际出发,审查图纸,经设计、施工、建设三方协商,达到达到设计及质量要求。
2.改善人员管理方式,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管理。管理人员只有扎扎实实地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细节管理,用心管理,才能发现细节问题的实质,同时,要改善决策方式,加强管理中的民主化和集体化,加强和施工人员的交流,促进人员关系的和谐。
(二)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的熟练度。
由于建筑工程一种庞大复杂的操作施工过程,其中无论是先进的设备还是纯人力劳动,手工操作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发展时间晚,对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尚不够完善,手工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能力相对而言有着很大的差距,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多,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因此,要加强对施工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
3.建立专门的物料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确保建筑用料的质量和安全
(一)要严格材料进入标准。材料进场前应检查其规格、型号、产地、外观、性能指标、数量等参数,对于一些重要材料,还应该委派专人到现场进行监督,如商用混凝土就必须在生产现场检查水泥、砂石质量、配料配合比是否符合要求,搅拌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等。做好质量的抽样检测,客观记录。
(二)采用正确的方法保管建筑材料。进场的建筑材料应按照平面布局堆放并设立标识,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做好防水工作,防止水泥受潮、钢筋锈蚀等。在材料保存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取用时应先检测再使用。
4.严格执行施工标准,实施规范性操作
(一)严格执行施工标准
制定完善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对所有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进行操作培训,从理论上深刻明白操控原理,从实践中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务必使所用施工人员都可以严格达到施工标准,操控熟练,能够满足工程技术相关规范,杜绝胡乱施工操作的现象。
例如,如图1,在门、窗框粉刷后的施工中。
传统的门、窗框安装于粉刷前结束,这类方式的缺点有:漏水,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多数用发泡剂填充,而发泡剂防水性能差,很容易造成能窗框周围渗漏水,尤其在窗洞尺寸偏差大是,漏水情况更严重:窗框损坏,在窗框安装结束后,粉刷过程中被踩踏、碰撞会损坏窗框;施工久,门窗洞的粉刷要在窗框安装后进行,这就延长了施工工期。
(二)加强每道工序的质量监控。
从全面控制的角度出发,找出产生误差或者失误的原因,分析制约每道工序质量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消除恶劣影响,减少制约工程质量的因素。严格执行每道工序的前后执行顺序,杜绝前后跳跃施工,尤其是时间急促,施工匆忙时期,要尽量减少多种工序的交叉,保证整个施工顺序的合理稳定。
5.重视工程安全管理
首先,建筑工程要建立健全施工的安全控制机制,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其次,要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实施安全知识培训,更新安全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式,最后,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要将各种安全管理规范和国家的安全法规落实到实处,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安全施工。
6. 建筑施工中要把好工程竣工验收关
竣工验收,是基础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对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的最后检查总结。在验收时,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逐项验收评定。可采取查看、实测的方法。重点查看各项资料和原始记录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验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试块、构件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室内外装修是否达到标准,有无屋面漏水;厕所、厨房渗水;阳台泛水;水管、卫生设施接头冒水;楼地面、屋面开裂等质量通病。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管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加强管理探究,有助于完善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小军 李斌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和措施探讨 [期刊论文] 《现代营销》 -2011年9期
[2] 苏斌 增强建筑施工管理安全体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 2012(2)
[3] 陈明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和措施探讨 [期刊论文] 《中外建筑》 -2010年11期
关键词:优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体系代替了传统的建筑体系,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各种机械化的使用,各种设备的创新,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历史性的跨越。虽然需要的人力少了,但是建筑方面技术的含量更高,需要的技术工人更多,各种机械化的使用,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不小心被哪个机械碰到都会造成很大的人身事故。而且,目前根据资料统计,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的事情非常多,且发生频率也非常高,面对这一现象的发生,必须对安全事故加以重视,要对工程施工中,制作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要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的质量。
现代的安全管理原则
随着人们对方方面面的提高,方方面面都在不断的前进,不断的改善。安全管理上也得到了改善,传统模式下的安全管理,就是对施工的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天天喊着注意安全的口号,带个安全帽就完成了安全的管理。然而现代安全管理,除了传统模式的安全管理外,还使用些科学手段对工程进行研究,对一些可能发生安全隐患的地方,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进行提前预防,这在安全管理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时,施工的环节非常的多,且每一个环节的施工都非常的复杂,要求的质量也非常高,建筑工程中涉及的人员也很多,且比较杂,有企业的管理人员,有施工的工人,也有工程的承包人等,外部环境复杂。内部工程的管理,人力资源,安全管理,工程的规章制度,机械的性能等都非常复杂,并且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些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使得施工工程在管理上有很大的困难。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很复杂,涉及的面又非常的广,施工周期也很长。对于这个人员与机械都相对集中的地方,要想确保工程的正常进行,必须对施工中安全问题加以控制。但是现在的工程,环境复杂,人员的流动性与机械的流动性都非常大,使得管理者很难掌握其动向,再加上施工中,地域条件不好,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机械化的使用,使得在人员技术上的要求提高了,一旦机械没操作好,都会造成安全事故。面对这么多的安全隐患,管理人员不知道该如何着手管理,不知道如何实施安全管理措施。
现在的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表面看似平静,其实隐藏着很多安全隐患,如果不对这些安全隐患加以防范管理,那么当隐患扩大时,将会带来不可挽救的事故。所以要针对每个安全隐患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严格禁止隐患的发生。目前我国的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危险源,这些危险源的存在,使得施工中存在了安全隐患,不一定某时某刻就会发生安全事故。危险源只的是工程中内部存在的,只有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影响与作用才能发生。在进行策划时,这种危险是发现不了的。相应的管理人员,要站在整个施工现场的角度,对施工现场进行危险的排查,寻找危险源,在危险没有发生时就把源头扼杀在摇篮之中。一切从施工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切身利益出发,扩大到整个施工现场,要全面的对安全隐患进行控制,即使再小的问题,只要它能给安全带来问题,就要去解决。管理人员,要详细的掌握施工现场的情况,地域情况,机械设施,人员分配都要掌握的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对危险源的排查。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除了要找出危险源以外,还要对危险源进行详细的了解,了解其内在与外部条件的联系,外在的影响会对内部产生什么问题而造成的危险,通过一系列的整理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然后有根据,有目的的采取预防措施,解决安全的隐患。很多时候,由于施工工程为了节省地方,使得很多工人的物品与材料放在一起,施工人员住的地方简陋,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好,施工人员多,出入的门就一个,一旦一个地方引起火灾,就会导致整个宿舍连续着火,人员又得不到疏散,危险非常大。有些仓库的位置也设立在工人居住的附近,并且原料很多都是易燃的物品,这样不仅人身受到危害,;利益也受到损失。所以一些易燃物品要注意存放,要有相应的防火设置。
优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在进行安全管理时,首先要对工作人员的安全理念进行更新,虽然建筑企业已经不断的向现代化发展,但毕竟是老产业,所以很多人在对安全问题上,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明明有很多安全事故是因为不当的操作或是其它因素导致人身事故的发生,或者是一些没有发生的结果,但是有发生倾向的,很多人都认为这些事故是自然形成的,是偶发事件,这样的偶发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从理念上将管理观念落实到每个人的心理。要把传统的一切安全事故都是偶发事件,是不可避免的摒弃掉。要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一切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一切安全事故都是可以解决的。要树立,安全管理目标为零,一切事故经过防范预防后,都可以排除。只有遵循着这样的目标,才能更好的进行安全管理,给安全管理的全面性提供动力。新的管理理念,与传统的管理理念相比,有很大的进步,新的管理理念,以预防隐患为主,在隐患还没有达到事故时,就扼杀了;把一个人来管理安全问题,转变成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安全管理模式中,让每个人都切身的体会到安全管理理念;把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有机的联系到一起,进行连续型,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结束语
工程的企业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管理的实施力度,对不服从管理的人员严加批评,并相应的处罚,在施工现场要专门安排管理体系,相应的管理人员,要担负起自身的责任,要时刻关注施工现场的动向,要炼就出一双火眼金金,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施工人员本身也要注意安全,要有安全意识,只有保证了安全才能更好的工作。施工工程的所有人员共同监督安全问题,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陈荣法.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1).
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管理 管理水平 科学管理施工安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建设规模日益增长。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影伴随的施工安全事故一直存在,并严重威胁着施工者的生命安全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建筑工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重点所在,由于建筑业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和安全管理等工作的欠缺,造成安全事故隐患颇多,严重影响建筑施工安全。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责任划分不合理。我国建筑法中规定:建筑施工的安全责任基本上都是要建筑施工单位来承担,而建设单位或业主对安全责任的承担非常有限。如此以来,导致监理单位和业主只关注施工进度、质量和投资相关问题,认为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机械安全问题是施工单位内部管理的问题,很少参与安全管理。
(2)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和调节机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仅仅依靠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其效果非常有限。通常情况下要想扭转被动的局面,就需要借助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和调节作用,通过调动建筑业主体的自身追求来改善安全管理业绩。历经20多年的发展,虽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较大的进步,许多施工单位开始适应了市场变化,都开始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但由于我国法制建设的落后,造成建筑工程安全制约机制不健全,市场的经济杠杆作用和调节作用无法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工伤保险制度推行缓慢,保险险种形式单一,理赔困难,施工单位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不高,施工单位缺乏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等等造成安全管理漏洞百出。
2.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存在的管理问题
(1)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国对建筑安全技术研究不够,没有先进的安全科技成果来解决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性问题,还存在新产品、新工艺及新技术的应用与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未保持同步。第二,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在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低学历者,其中有部分较为专业的知识分子,但也仅仅设置在测量、质检及财务等岗位。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素质通常较低,对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范、安全防范措施等了解不够深入,无法科学的对施工安全进行管理。第三,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安全防护用具、安全防护技术、机械设备等相关方面的技术程度较低,定型化、标准化、工业化的程度较低。我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整体的落后,导致施工单位在采用安全防护用具,制定安全管理技术规范方面不合理、不科学。
(2)安全管理不到位
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我国先后出台了《建筑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而建设部也出台了《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调查程序规定》及《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制度。部分施工单位漠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过分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忽视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同时加上监理单位的监管力度不够,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缺乏,违规违章操作,施工单位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工人安全意识较为淡薄,诸多因素造成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一直存在。
(3)安全管理责任主体未落实到位
目前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实质上是项目的利润主要受益人,项目经理过分重视经济利益,造成对安全管理的忽视。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不足、安全防护不符合技术标准和相关要求、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未建立真正有效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未重视和履行安全责任,任意压缩施工工期,未依法给付施工单位必要的规费和管理费等忽视安全生产管理,导致安全事故隐患较多。
三.建筑工程科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严格遵循安全管理基本原则
科学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要严格遵循安全管理基本原则:
(1)正确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统一关系、安全和危险的并存关系、安全和速度的互保、安全和质量的相互包含、安全和效益的兼顾等相关关系。
(2)遵循六项基本原则:坚持“四全”动态管理、检测安全管理的目的性、管理生产的同时要管理安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管理重在控制、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3)坚决做好“三同时”和“五同时”。在新建、改建或扩建建筑工程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引进建设项目时,必须要保持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入、生产、使用。
(4)做好“三个同步”。保持安全生产和企业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及经济建设同步实施、策划、发展。
(5)事故处理“四不放过”。调查处理工伤事故过程中,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及员工受不得相关教育不放过、施工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事故隐患整改不合规范不放过。
2.完善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
为了科学提高建筑工安全管理水平,要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要建立单位、班组、个人三级安全管理网络,同时要运用好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对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登录、存贮、分析、加工输出及信息反馈等功能。对每天获取的安全信息,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处理和综合分析,及时查找工程事故隐患,立即处理。目前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安全信息缺乏的问题,信息反馈不及时、传递渠道不畅通,造成危险信息无法及时处理。通过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及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将数据通信设备和技术应用到安全管理者红,利用通信网络将不同地域的安全信息连结起来,集中分析安全信息,为安全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管理依据。可以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加大各级监管力度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要逐级细分安全责任指标,要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严格考核,并坚决执行施工安全和质量事故一票否决制。建设单位要作为工程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不能出现追求利益而降低工程安全管理和工程质量问题,不能强迫建筑施工单位降低材料标准或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单位要将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施工过程中禁止偷工减料,避免粗制滥造,杜绝制造豆腐渣工程。工程监理单位是工程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要提高监理水平,将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软件建设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安全管理贯穿于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工程项目职能部门是工程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项目各职能部门都不折不扣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才能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能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才可能确保安全管理顺畅。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规程及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都是人们在过去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中所记录的宝贵经验和总结,同时也是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组织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安全规范和安全管理者制度,科学编制施工安全责任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安全事故检查制度、安全隐患整改制度、检查验收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及消防保卫管理制度等安全管理规程。通过对安全管理资料的完善和软件建设,有效控制安全施工,推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施工人员的安全行为,提高工程安全管理能力。
5.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努力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层层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程序、明确具体的安全管理人员及管理责任、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培训要求、明确具体的安全管理责任惩罚处理措施、明确安全事故整改措施及整改验收制度。建立工程安全管理奖惩考核办法,通过实施考核,执行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从业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巩固执行安全责任制度,从制度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
6.加强施工单位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素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单位经济成分和投资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而许多施工单位的安全文化基层建设较为落后,要加大施工单位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设,努力学习同行中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大对安全管理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加大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岗位技能、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定期开展安全事故实例讲解,消除安全管理人员或班组长所谓的“成功经验”的误导,将“要人人安全”转变成为“人人要安全”的自觉行为。
7.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建筑工程的危险源辨识可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法和直接经验法,结合施工单位情况、工程类别、施工工艺、机械、设施、环境、气候等因素,分析建设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并掌握危险因素被激发的可能性,正确认识危险的出险程度及危害。对危险源辨识后,要制定对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来严格控制重大危险源。施工现场要防高处坠落事故,对于高度大于2米的作业平台,要加强安全防护,避免出现滑倒、踏空造成高处坠落。在高层边界位置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设置防护栏,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器具,防止出现高处坠落。通过对一系列危险源的辨识、分析、处理、整改,有效消除事故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安全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头等大事,施工单位要重视安全管理,通过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政策规范引导安全施工,检测施工现场事故隐患,采取对应措施消除事故隐患,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彭惠玲 开展OSHMS认证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期刊论文] 《建筑安全》 -2003年7期
[2]马修宏 王立宁 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提高管理水平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35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 管理
近期全国各地各类安全事故发生频繁,而特大安全事故是连续发生,血的教训给我们一次又一次敲响安全警钟!建筑施工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在全部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仅次于矿山。如果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不好、衔接不当,发生安全事故是必然的。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是个危险性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保证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显得由为重要。
一、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
1、建筑单位安全管理问题
将建筑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发包给不够资质或能力的单位甚至非法的个体承包商。由于这种层层的分包,导致施工管理不严格、安全培训不到位和安全投入不足或基本没有。同时它还使利润降低,而包工头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会减少他的一切不必要的金额开支,导致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
2、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单位主要的安全问题
勘察、设计单位不按要求进行勘察或设计,或改变勘察设计文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使勘察设计成果存在缺陷,不能保证建筑物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工程监理单位未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认真的审查,在施工工程中也没有对施工单位落实安全措施的情况进行认真监理,发现事故隐患时,也未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整改和消除;检测单位出示虚假报告。
3、施工单位的安全问题
随着国家基建投资的不断加大,建筑企业准入政策的调整,使得施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施工队伍不断扩大。尤其是最近几年,个体建筑业迅猛发展,施工企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由于施工单位是建筑安全活动中处于的主体和核心的地位,建筑安全问题主要出在施工单位的身上。
二、建筑安全管理改善措施
1、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应与建筑施工安全设计同时编制
一般情况下,当建筑工程图纸和城镇规划图确定后,施工单位就开始编制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但设计中往往对安全施工很少提到或一笔而过,使建筑施工事故隐患从一开始就被埋下。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事故隐患便逐渐暴露出来,此时再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就很难或者需要更多的投入。在生产实践中,我们曾遇到这样的例子。如同时安装两台塔式起重机,在组织施工设施时只考虑进料口吊装方便而未考虑两台塔吊间距,待塔吊基础打好安装塔吊大臂时才发现两台塔吊间距不够;又如输电线路采用地埋方式进行,一般情况在城镇规划图确定后,电工根据工程用电设备需要和工程要求进行铺设,如果不能与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衔接好,就会出现各自为政,有的线路会垫压在重型设备下,甚至有的被压在吊车铁轨下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编制建筑组织设计时未把安全管理设计编进去,使生产与安全脱节。
因此在编制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时,做好安全管理策划工作是关键,要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尤其要有懂安全、管安全的人员参加。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目标,对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责任人;二要根据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分别编写基础项目管理论文、主体、装饰施工阶段详细的安全管理技术保证措施;三是要编制项目在整个施工周期中安全专项资金费用投入和分配计划表,确保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人、财、物的及时投入。这是项目安全管理策划工作的基本条件,如果不能满足,现场安全管理就无从谈起。
2、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责任制是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核心和中心环节,简单而言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是对各职能部门、各级负责人以及各类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当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各级各类人员及部门在安全工作中的责、权、利必须明确界定,必须根据项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制订、并逐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并按要求追究相关责任。项目部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订各项管理制度,以便项目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理有据,“以章办事”,避免出现“个人意志化”管理。
3、建立完善的职工安全操作规程
根据建筑施工事故统计分析,有一半以上的事故原因是“三违”造成的,尤其是职工违章作业冒险蛮干在其中比重最大。尽管大部分职工在长期的建筑施工操作中,安全经验已经较丰富,企业各类岗位安全操作规范也日趋完善化,但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一些旧的安全操作规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重新制订或加以完善,使每个职工的施工过程都在法定的程序下进行。如何执行和监督职工正确运用安全操作规程,我们提倡从领导做起,按章行事,避免违章指挥,坚持长期有效、持之以恒地对职工遵章守纪情况实施监督。对违章人员的处罚既要适当,又要使职工本人或其他人员受到教育,做到对每个职工都一视同仁。这样才能树立安全检查人员的权威性,切实把职工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制度贯彻执行下去。
4、加强教育培训,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和班组安全活动
施工现场作业工人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很多都是“昨天在家种地,今天建筑施工工地干活”的农民工,他们安全意识差,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确保安全,培训须在先,要坚持上岗先培训,未经考试合格不得上岗的原则。尤其是农民工,更要上好安全培训这一课。因此对新工人进场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安全教育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坚决杜绝“假、大、空”等条款式内容。有些施工项目负责人思想上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往往心存侥幸,得过且过,认为事事“杯弓蛇影”大可不必,施工时认为安全就那么一回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农民工的流动性实在太大,有时一个工人同时在几个施工工地流动作业,没有相对的稳定,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对新工人进场安全教育工作开展极为不利。所以本人认为现阶段大力开展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和班组安全活动是减少“三违”现象的最有效手段。安全技术交底应与班组安全活动相结合,严格按照班组活动制度坚持班前教育,保证天天讲安全,时时刻刻有安全,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消除职工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按章办事,一丝不苟,才能时时、处处、事事保证安全,营造出“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现场的作业人员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
5、开展安全检查工作,灵活运用规范标准,发现隐患
立即整改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工作现场,不论项目部对安全多重视,管理制度多严格,安全教育多完善,在日常的施工作业当中依然会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及发生“三违”现象,所以安全检查在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相关人员必须每天对现场进行细致的检查,检查尺度要“严”和“准”,发现隐患后应立即“按规定”要求提出整改,整改要求应根据有关规范标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商定。同时要对整改负责人进行必要的讲解,避免出现整改后仍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情况出现。
6、定期做好现场安全考核
工作施工项目部要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考评小组,针对现场层层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定期对现场管理人员项目管理论文进行考评,考评内容为管理人员岗位责任的完成情况及安全目标的落实情况,考评成绩可以与物质奖励挂钩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班组也可进行相应的考核活动,考核内容要尽可能量化,能如实地反映被考核班组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表现好的要进行奖励,反之进行处罚。目的在于对班组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和约束,增强其安全管理班组作业人员的意识,最终提高班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作业班组整体安全意识,减少“三违”现象发生。
7、落实安全资金投入
加大安全管理投入,更新安全设施,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应是预防建筑施工事故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近些年来,为预防建筑施工工地触电事故,采用的三相五线制及安装漏电保护装置,都起到积极作用淘汰有轨吊、竹跳板等设备材料,采用自升式吊车、铁木跳板,对于预防起重事故和高处坠落事故起到了一定作用。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用机械化或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不断改善职工作业环境条件,使建筑施工作业事故从根本上降下来。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production safety situation is still serious and complex, security incidents have been not yet effectively curbed, so it is worth highly vigilant and profound reflection, and the safety management work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improved. Beijing Metro has introduced the third party security management unit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third-party security management model introduced by construction party and government regulators party.
关键词: 建设工程安全;第三方安全;安全模式
Key words: securit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third party security;security model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I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067-03
0 引言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安全事故仍未有效遏制,值得高度警惕和深刻反思,反映出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北京地铁已引入第三方安全管理单位参与到工程安全管理中来,在地铁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第三方安全管理单位(简称第三方),指生产安全领域独立于企业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专职监督管理机构[2]。现就工程建设建设方和政府监管方引入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如下:
1 建设单位引入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1.1 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具有决定性影响力
建设单位作为建设工程的投资主体,在建设工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对施工单位具有决定性影响力,建设单位对于施工过程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施工单位在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中的经济投入和措施落实。同时,在建设工程领域,相关文件要求建设单位对项目安全管理负总责,建设单位承担着相当大的安全管理责任和压力。
1.2 影响建设单位发挥安全管理作用的问题
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中发挥应有的核心作用,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1.2.1 工作基础薄弱
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在施工单位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基础上,管理的前提是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施工单位一线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其文化层次不高,没有受过正规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缺乏相关理论知识,自身安全保护意识淡薄,导致一些应有的安全技术操作不当[2]。安全工作责任大,但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的待遇相对普遍较低,绝大部分管理人员不愿干安全管理工作,造成工程施工中安全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有的施工单位舍不得进行安全投人,认为看不到效益,致使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安全设施陈旧,安全生产文明措施费没正真落实到位[3]等等诸多因素严重阻碍了安全管理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同时由于缺乏高素质的安全专业队伍,安全管理工作只能在低水平徘徊,对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和控制非常不利,也间接说明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若施工单位一线安全管理存在致命缺陷,将给建设单位安全总体控制带来无法逾越的鸿沟。
1.2.2 缺乏科学模式指导
建设单位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意愿非常强烈,不希望在工程建设中出现任何安全隐患和事故,但往往缺乏统一科学模式指导,导致安全管理投入无法“有的放矢”,削弱了建设单位参与项目安全管理的作用。同时由于建设单位没有安全技术专业团队支持,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完全有效开展,在遇到困难时无法获得帮助和指导。
1.2.3 安全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建设单位一般都成立了安全专职管理部门或安排了安全专职管理人员,但这些管理人员大多是施工单位出身,尽管具有一定安全管理经验,但综合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并不太高。
1.2.4 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急需提高
与其他工作不同,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人员牵头,全员参与的一项工作。而大多数建设单位其他部门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一般不高,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强,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工作态度。这种态度和意识急需提高。
1.2.5 人员数量与工作强度不匹配
一般来说,建设单位配备数量有限的安全管理人员,既要负责现场安全管理,还要负责与的安全协调工作及其他安全方面事务,这往往导致对现场施工安全关注不够深入,力不从心。
1.3 建设单位引入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困难
1.3.1 建设单位引入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引入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是提高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具体分析如下:
第三方能迅速派遣安全技术水平很强的专业人员到工程项目工作,给建设单位强有力的安全技术支持,充分发挥建设单位在项目安全管理应有的核心作用。同时也给施工单位及整个项目安全技术有力的补充,弥补施工单位安全技术薄弱的不足。
以“专家担纲”的安全生产管理新模式,使安全管理投入“有的放矢”,增强建设单位参与施工安全管理的作用。可能会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产生质的变化。提高建设单位参与施工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延续性。
第三方凭借强大安全技术专业优势,在项目内全面展开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程项目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水平,使整个项目安全基础工作不断增强和改善。为项目培养出一批专业安全管理技术人才,使项目安全管理水平上升一个新台阶。
第三方参与建设单位审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确保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符合规范要求和现场实际施工安全需要,减少了现场安全管理的难度和现场施工中出现安全[患的概率。
第三方派出的专业安全技术人员可对现场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评价,及时为建设单位提供现场安全状况评价报告,为建设单位安全管控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使安全隐患“无处躲藏”,使建设单位决定性影响力全面施展。
第三方可协助建设单位进行安全管控工作,同时也弥补了建设单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使项目安全管控工作能持续有效开展。
1.3.2 建设单位引入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的困难
①目前尚无明确的相关文件对建设单位引入第三方安全管理咨询模式的具体要求。
②引入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费用提取,在什么项目列支须相关文件需进一步明确。
2 政府相关部门引入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2.1 政府相关部门目前需解决的问题
近段时期相关政府部门加强了现场安全检查及现场管理的监管力度。在这种模式下政府相关部门目前需解决的问题分析如下:
2.1.1 政府相关部门人员配备不足
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了工程项目的安全检查力度,但目前工程建设领域发展迅猛,工程数量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政府部门人员的增加速度。相对而言,政府相关部门人员显得配备不足,有的项目一个月都难去一次,即使去了也没时间细看。
2.1.2 安全技术水平的限制
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大多不是科班出身,或缺乏工程实践的经验,安全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都有所限制,即使到了工程施工现场,由于安全技术水平的限制,有些安全问题也发现不了,给正确的安全监控和管理决策带来了很大困难。
2.1.3 指导或牵引作用体现不充分
施工单位虽然承担着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但在技术服务和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没有足够的优势;而政府担负着监督管理职能,应当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起到指导或牵引作用,但目前来看这种作用的体现不足。
2.1.4 缺乏实际有效实质性动作、管理手段陈旧
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安全管理,大多停留在文件和口头层面,缺乏实际有效实质性动作。我国大多数政府相关部门还停留在传统的安全监控模式(对已发生事故责任人采取处罚等手段)下,已跟不上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
2.1.5 法律法规不同程度地存在滞后和贯彻不力
近年来,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但已有的法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贯彻不力、执法不严的现象;另外,有的配套法规、规范制定相对滞后、更新不及时;对新出现的安全问题应对不足。
2.2 政府相关部门引入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困难
2.2.1 政府相关部门引入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第三方安全管理单位能为政府和监管部门科学决策、重要规范文件制定、重大政策措施出台提供安全专业技术支持,同时弥补政府相关监管部门人员不足的问题。
安全专家组对现场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评价,及时为政府和监管部门提供现场安全状况评价报告,为政府和监管部门安全管控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切实、有力促进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有助于相关安全法律、规范、文件贯宣工作更为专业、深入、有效;对新出现的安全问题,为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制定应对措施、法律法规提供安全技术支持。
使政府和监管部门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工程项目安全管控的决策上。充分发挥政府和监管部门宏观控制和决策作用。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对参建各方在安全管理上指导或牵引作用的体现;对企业的监管方面还起到有效的补充和调剂作用。
可有效地解决政府相关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为工程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技术支撑;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技术是安全控制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第三方安全模式的实施,安全管控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破解。
2.2.2 政府相关部门引入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的困难
国家现无具体明确的引入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相关配套文件。
引入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需要政府相关各部门各级主要领导都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否则很难顺利推行。从目前情况看很多省市未大胆推行,这是主要原因之一。引入第三方安全管理咨询模式费用怎么落实,须立项和层层审批,审批能否顺利通过无法预料,这也是很多省市未大胆推行的主要障碍之一。
总之,目前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仍还处于酝酿和探索实践的初级阶段,如果有第三方介入,为政府、企业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服务,那势必事半功倍。推行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章及文件,保障第三方安全管理咨询模式的顺利快速推进。
同时只有加快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实践和尝试,才会为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依据。只要敢于迎刃而上、大胆实践才会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新安全生产形势下的全新安全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金明,郑瑶,陈昌彦.北京地铁十号线第三方监测与安全评估[C].第二界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2006,10,01.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262-01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信息量的不断增多和更新速度的加快,为方便广大医护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研究水平,了解医学前沿及医学动态,促进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医院图书馆建立一个具有现代化功能的电子阅览室成为必然趋势。
电子阅览室的建立将进一步扩大医院图书馆的文献保障能力,使其以崭新的服务方式,快捷的服务手段,为医院医疗工作提供最新的信息资源和更高层次的服务。
1 电子阅览室的管理
医院电子阅览室最基本的服务有:网络浏览、数据库检索(包括光盘检索、镜像检索、联机检索、网络等数据库的检索)、多媒体视听、馆藏文献资源查询等等。我院图书馆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服务内容:
1.1 注重馆员的素质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做好读者服务的关键。电子阅览室的工作性质,除了具备良好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外,管理人员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知识面需要不断拓展、电脑应用能力必须要强;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的网上检索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要相对较高,能对读者进行指导,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
1.2 加强读者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是电子阅览室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管理人员应及时督促读者遵守电子阅览室的有关管理规定,规范操作行为,文明上网。然后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读者的网络层次、信息收集水平和爱护公物意识,并通过他们带动其他人宣传、引导其他的读者,共同维护电子阅览室的文明程度,全面提高读者的自我服务能力和主人翁意识。
1.3 软硬件的管理。(1)定期维护:为了维护系统,我馆安装了自动还原精灵,给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上机环境;定期进行查毒和清扫处理,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电脑进行维护, ,使得容易损坏的零部件遭到破坏后能及时得到更换;随时检测网络是否畅通,检查数据库是否能正常打开;确保网络畅通和服务器的正常运转。(2)系统监控:监控读者上机动态,防止浏览不健康网站,玩网络游戏等;安装系统保护卡,对硬盘实行保护,确保文件和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被删除和修改,确保机器正常运转;安装防火墙,保障网络系统正常运行;计算机上保护部分的修改和写入权由系统管理员独自掌握,以防不测等等。1.4 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是电子阅览室的生命线,我馆设馆之初就建立各项安全防火责任制度,建立了电子阅览室之后,更是加强、改善和提高了这方面的管理;每天下班前,工作人员都认真检查,切断电源、关好门窗,防止造成消防事故。
2 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工作
2.1宣传工作我院图书馆通过参加院内网建立图书馆网页、按季度办信息简报、电话预约、电子邮箱服务等多种形式,向读者介绍电子阅览室的功能、馆藏各种类型资源及其使用方法,以提高电子阅览室资源的利用率。随时更新网页,进行资源整合,加入各种资源的说明,将电子阅览室的资源全方位地展现给读者。
2.2 培训工作:医院每招收一批年轻人,电子阅览室每新引进一种数据资源,我馆都召集人员进行培训,以便读者更好的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资源。
2.3 参考和咨询工作:这项工作是医学图书馆中最能发挥现有文献优势的一项工作,代表着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水平, 主要是解答读者日常阅览和信息利用中的疑难和常见问题。根据医院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和论文课题,通过对网上信息跟踪调查、研究论证,及时解答临床医务人员提出的各种问题。
2.4 为临床科研服务: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搜寻到医务人员的特殊信息,根据这种特殊需要进行加工整理,比如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以课题跟踪为主的电子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光盘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等电子信息资源,缩短资料准备时间。
3 电子阅览室的建议
(1)举办“资源利用与信息服务活动”月。通过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结合本馆文献等技术手段,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大宣传力度。
(2)定期举行讲座,使读者更详尽的了解和应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使医院图书馆根据临床科研和工作的需要随时调整讲座内容,包括参考咨询、电子资源检索方法与技巧、馆藏中、外文数据库、电子图书介绍、馆际共享与文献传递服务、电子资源的综合利用、如何利用电子资源进行课题查询、查新和论文写作等等。
(3) 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到临床各个科室收集科室和医务人员的E-mail、电话、QQ等联系方式,并且调查他们需要哪方面的文献资料,建立联系册。随时通知所需资料收集到达情况,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查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电子阅览室的工作人员还需定期向临床各个科室征求购书意向,使新购图书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为个别不方便的临床工作者上门解决各种问题。
(4)开展免费文献传送工作,所需的原文文献复制工作以及原文传递服务,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博硕士论文、学位论文、重要会议论文,电子图书等;我馆的传递方式主要是电子邮件、扫描、QQ传递和邮寄等,尽量让所有的临床工作人员了解文献传递的作用和意义,以其在最短的时间内足不出户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献资料。
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应积极研究电子阅览室发展的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管理手段,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只有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金曙旷.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定位思考.情报检索,2006(11):92-93.
[2] 曹如国.电子阅览室一室三制管理的工作创新.图书馆建设,2005(4):169.
[3] 孙玮.军队医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与利用.医学信息,2005(3):219-221.
【论文摘 要】目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使一些传统的文件载体不断消失,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正逐渐被很多企业推广运用。办公自动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信息档案的建立,这种记录信息的手段对企业来说更加方便和快捷,避免了传统的纸张档案的弊端。但是有利必有弊,计算机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导致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这一手段时也存在一些弊端,针对这个问题,企业在运用此技术时一点要做好风险的防范措施,力求使风险降到最低。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目前,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须的工具的就是电子计算机,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这为企业的办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企业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技术时代,最新的档案方式就是电子信息档案,它对企业在高科技方面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档案并不全是优化,它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积极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企业的数据被盗,所以,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以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一、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2.制定一些制度。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3.及时消除风险。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4.及时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护,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转贴于
二、缓解风险的措施
电子信息档案在遭到外界的干扰后,为了把危险降到最小,就需要管理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把危险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风险得到缓解?目前,许多企业开始利用风险转移的策略进行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缓解就是通过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电子信息档案相关资产重新布置等手段来减小电子信息档案及相关资产价值本身或风险的后果或影响。常见的风险缓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前者是指在损失发生前为减少损失程度执行的方案;后者是在损失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执行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时如果发生危险,那么不管是什么情况,企业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三、分散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的分散,即把风险转到其他的地方,以此来把已经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转移的方法实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保险、外包给其他机构、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等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风险问题进行简化,再对原先实施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策略优化改进,创造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网络供应商互相协调,让供应商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需要。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外包同样隐含着风险,如果外包人员不符合合同的标准,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为了预防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那么那些使用电子信息档案的人员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四、评估风险的措施
当风险来临后,企业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为了把风险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还要积极与其他措施相结合使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预防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引起风险的因素以及其带来的后果。需要实施分析评估的基本内容是:发生危险的概率,危险带来的后果有多大,危险的成本探析,有哪些合适的控制防范办法等等。此外,企业管理者要树立风险观念,积极主动的制定一套体系完善的针对多种风险的预防计划。需要强调一点,如果机构中每个已被识别的弱点通过承认得以控制,这说明企业在安全防范工作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防范风险的最大弊端在于,许多经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电子信息档案无危险性,在使用档案资料时未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这对于电子信息档案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在管理期间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这对于档案管理是极为重点的。在进行评估中,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非常警觉,对于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并把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要积极采取措施,力求使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小。
简而言之,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在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即电子文件的风险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不是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而且还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一定要有对风险的警觉度,把预防风险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制定风险防范办法,使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这对于有效规避风险和降低损失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冯惠玲.论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5(3):8~11
[2]王兆新,裘洁.浅议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与保密[J].浙江档案.2004(1):36~37
[3]邹生.开放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