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13 17:13: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长期投资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设定长期股权投资管理的目标。
1.1设定管理业务目标。A公司业务的基本状况,设定长期股权管理目标:目标一:保证长期股权账面价值的真实完整,准确无误,及时收取回报。目标二:建立完整科学的投资方案,并及时跟踪。目标三:股权投资、股权转让要符合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目标四:确保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的真实可靠,支持投资可行性方案的理由要充分、恰当。目标五:明确投资处理方式和程序,保证投资处理有关文件、凭证的真实有效。2.2设定长期股权投资管理财务目标。目标一:保证长期股权项目价值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目标二:投资回报的及时收取。
2.长期股权管理环节的设置。
A公司根据长期股权项目特点和要求,对股权投资项目运营管理设置了四个环节,包括:项目的初步评价和决策、谈判、股权的管理、股权的退出以及股权评价,其中股权的管理、退出和评价是后续进行的工作。
3.长期股权管理流程设计。
针对长期股权业务特点,A公司对投资业务分成了三个阶段:调查阶段,主要项目搜集、初步调研、立项会、尽职调查、部门审查几方面内容;交易阶段,主要有交易谈判、投委会、中介调查、董事会、交易执行等几方面内容;退出阶段有后期管理、董事会审核、退出执行等几方面内容。
4.管理组织特点。
A公司根据企业的特点,设立了比较完善的组织结构,突出公司的资产管理要求与职责。公司设一个总经理,一个财务总监和三名副经理。具体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财务总监对财务部门进行管理,对A公司的长期股权管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1财务部。财务部的主要职责有:①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对政策充分利用;②按照会计准则正确设立账目和科目;③建立健全的会计岗位责任制;④加强对子公司的监管;⑤行使融资管理的职能,对子公司的账目负责。在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对于出资项目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审批,管理相应的程序,落实资金。针对于绩效较差、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应当报告给总经理,并提出相关处理意见。4.2控制部:控制部的主要职责有:①负责新项目(含产品开发、投资)经济性测算;②负责公司年度经营预算;③负责公司全过程成本控制;④负责公司商品收益管理;⑤负责公司中长期滚动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编制。在公司投资时各级管理部门要进行相应的监管工作,对公司股权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检验公司的投资是否合法合规,为后期公司的股权收益负责。另外还要加强对子公司绩效评价。
二、长期股权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和相应的控制手段
长期股权的投资拥有着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这就使得相应的投资风险也是巨大的。对此,企业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来面对这些风险,从而避免风险为企业自身带来的巨大伤害。从宏观上来看,这些风险主要是由于一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的控制因素共同影响并引起的。对于前者的控制来说,这种因素已经超出了企业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因此往往很难对其进行预测;而后一因素,企业可以通过采用相应的手段来进行控制和规避。下文便结合A公司就一些在长期股权的投资中较为常见的几种风险进行介绍:A公司发展长期股权是为了壮大公司的实力,但同时这也意味着风险的提高。
1.流动性风险。
对A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析可以看出,从2010年开始,A公司的资金流动率就有所下降,这就意味着公司的资金得不到保障,可能会出现资金的短缺状况,债务偿还的能力下降。这种流动性下降的情况就是A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强长期股权投资所造成的。
2.多元化经营风险。
近年来A公司转变了经营战略,加大对长期股权的投资,实行多元化经营的战略,但是近几年股权收益的状况却不是十分乐观,股权收益率不断的下降。究其原因实行多元化的类型是不是适合A公司发展,如不适合A公司的具体情况必然会阻碍A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3.投资结构风险。
A公司虽然涉足领域很多,但是投资的结构比较单一。仍然集中在汽车领域,这也没有能够达到公司董事会制定的多元化经营的目标。这种情况归根结底还是管理模式的问题。A公司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可以灵活的调动公司资源,采用适当的体制规避公司可能遇到的风险。A公司,很重视框架的管理模式创新,为了加强企业股权投资的管理力度,A公司在原有的“直线职能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引入矩阵式的管理模型进行补充,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调整。这一模式提高了公司的绩效,增加了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有效的规避了风险。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其他拥有众多子公司的企业有借鉴意义。
三、结语
关键词:跨国投资“慢半拍”原则“需求相似说”“走出去”战略
正文:
笔者曾经做了一次简单的调查,就是提起跨国投资,然后观察人们的反映,大多数人自然而然的想到国际上著名的跨国公司,什么可口可乐,麦当劳的;提到外资,更多的人关心的是如何引进和利用外资,很少有人将这些同中国的企业联系到一起。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缺乏的确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但殊不知,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强和中国加入WTO,赢得了国际化的资源配置环境,大多的中国企业都应该走出国门,为自己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跨国投资是公司为了获取预期未来收益而将资本投放到国外的活动,是国际货币资本和国际产业资本实现跨国流动的一种形式,以资本增殖,生产力提高为目的的国际跨国投资活动是科学进步,国际分工细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投资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国际投资活动的主体。国际跨国投资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大踏步发展,十多年来跨国投资金额超过了10000美元的大观。在过去的9年中,全球的跨国投资保持了极高的增长速度,投资金额从1995年的3311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10750亿美元,2000年更是超越了12700亿美元。统计资料显示,到1999年底,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总数超过了60000家,拥有30万个海外子公司和附属企业,这些跨国公司占全世界对外国投资的70%以上,占全世界总产出的1/4。世界上最大的100个经济体中有51个是跨国公司,其余49个是国家,也就是说,有些跨国公司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中等发展中国家。时隔五年,以跨国公司的发展势头,不难想象其规模和力量。大量的事实证明,跨国投资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对中国企业而言,尽早地加入国际竞争当中,显得尤为迫切。
按照国际资本输出的规律,各国吸收国外投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发达国家是1:1.44,即每吸收1美元外资,对外投资可达到1.44美元。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例为1;0.43,而我国目前的比例为1;0.26左右,尚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多一点。随着我过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工业门类的齐全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的大量积累,我国对外投资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力。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认为,目前中国应该并且已经达到快速对外输出资本的阶段。他指出,按照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一旦达到2000美元,产业结构就应进行调整,把一些生产能力过剩的企业移至海外,以更低的成本来获得更多的利润。目前中国人均收入虽只有1000美元多一点,但是由于地区差异,上海人均收入已经达到5000美元以上了,而江苏、浙江、广州等沿海地区人均收入都远在2000美元以上。因此,到国外投资是万事俱备,只差行动了。
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紧缩,很多领域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这就很容易让人想起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的边际产业理论,即产业升级后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和技术的转移,一是沿海到中部、内陆欠发达地区,再就是向国外此产业仍然处于比较优势的地区,尤其是了解国外市场的企业,向资本缺乏而劳动力密集的地方转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徐滇庆指出:中国对外投资应该选择那些市场程度比中国慢半拍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一方面有着充足的经验,一方面对这种转型中的市场有超强的适应能力。他将之成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早半拍”准则。早半拍准则可以在国际贸易的需求偏好相似说中找到影子。需求偏好相似理论(ThoeryofDemandPreferenceSimilarity)是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提出的,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理论,这对跨国投资同样适用。林德认为,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人均收入,一国的需求结构和人均收入是直接相关的,人均收入越相似的国家,其消费偏好和需求结构越相似,产品的相互适应性就越强,贸易交往也就越密。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其选择消费品的质量要求也就较低,因为他们要让有限的收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掌握生产技术,也只能选择通用的技术,简单的资本设备,而人均收入较高的国家刚好相反。这就给人一种感觉,中国过剩的生产能力最好走这条路。徐滇庆教授根据他的早半拍准则得出结论:中国资本输出最佳的地区是东欧地区,并切举了丰佳集团的例子加以说明。其依据是这些地区国内市场化程度,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都远不如中国,而其收入水平和需求结构和中国类似。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一、这种理论只能解释水平上的跨国投资问题,却忽视了垂直跨国投资问题。二、这种理论只丛经济发展程度角度入手,而忽视了政治等其他的条件。以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为例,其投资环境存在以下的问题:1、法律烦琐,透明度低,且优惠政策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2、经济困难,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期望值较高,反过来受其限制也高;3、政局尚未完全稳定;4、处于美俄争夺激烈,经济不稳定,麻烦事多的灰色地区;5、腐败、、行贿受贿严重,投资风险大,成本高,等等。丰佳在那里的成功不能把这些一下都抹去。三、这种理论引导的资本流向的产业基本上是一些低级产业,不利也企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因此我要指出,“早半拍”准则倒不如归结为一种跨国投资战略,即打发展程度的时间差,利用这种时间差取得良好的走出去效果。但是并不足以指导资本的主要流向。我国企业跨国投资应树立多元化的发展观念,不应该过分依赖一些国家、地区和产业,更不能一哄而上。应该在深入分析和考察的基础上,对投资市场和产业有所取舍,以发挥资本的最大效用。
实际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欧美发达国家及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才是优先考虑的对象。原因如下:1、这些国家市场化程度较高,社会政治环境稳定,虽然竞争激烈,但也为投资者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2、这些国家有着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丰富的营销经验,是我国企业“练兵”和“取经”的最佳场所,能对我国国内企业的质量和水平有所推动和提高;3、这些国家的技术开发和产品较新,可以是企业对前沿技术和管理有较快的反应能力,有利于我国企业发挥后起者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4、欧元美元作为硬通货,币值坚挺,汇率风险小而增殖能力强;5、目前欧美国家都实行鼓励外来投资政策,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另外已有的工业基础能为企业提供相关的产业支持,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中国资本投向正是这些地区。
解决了区位选择问题,那么下一步就是怎样走出去了。一个模糊而又完美的建议无外乎考虑企业自身状况和国外的投资环境。在此问题上,也没有完全适用的法则,中国企业完全可以深练太极之道,将中华武功的精髓思想运用到走出去的战略中来。
对付强者,避实就虚,攻敌弱点。我国企业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对比相差悬殊,所以不能硬来,应该采取迂回的策略,发挥灵活的优势,攻击敌人薄弱的环节。从大型相关产业的公司涉足不深的地方,推广自己的国际化品牌。
以己之强攻敌之弱,发挥比较优势。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依托的跨国经营可以物美价廉的产品占领国外市场,中国的很多产品(劳密型)占据世界大量的市场分额,甚至引起一些国家的恐慌,通过建立海外子公司进行内部化的交易,可以有效的减少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进而发挥劳动成本低廉的威力。
以静制动,发挥后起者优势。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比较优势的战略适用的是贸易领域,虽然能使发展中国家获得贸易利益,但容易使我国低水平的产业结构固化。在现有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来提升产业结构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发挥后起者优势,敌未动我不动,敌动,我动在先。具有选择的使用国外在付出巨大代价才获得的支持经济增长的一系列科技成果,这样就可以跳国许多技术发展阶段,直接采用新技术甚至在其基础上进行研发实现企业质的飞跃。如首钢集团收购美国MastaEngineer公司70%的股份,获得了650套设计图纸,46个设计软件包,从而增强了首钢集团设计和制造重型冶金设备能力,扩大了中国钢铁工业作为整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002年9月TCL集团控股的TCL国际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与德国施耐德达成收购协议,利用巧劲,达到了利用其已有的融资和销售渠道。
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由于实力不足,我国企业采取全线出击可能隐含过大的风险,但如果采取各个突破就不会力不从心。海尔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矗立起海尔大厦使美国人开始把HAIER和HIGHER联系到一起后,与三洋机电成立三洋海尔株式会社,把冰箱打入了很难进入的日本市场。
1、缺乏全面投资管理思想全面投资管理思想包括投资的全过程管理和管理主体的全面动员。投资的全过程管理是指投资管理不仅是对投资决策和资金的投资使用管理,而是从项目建设的提出、可行性报告、到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后的可行性评价等全过程管理;管理主体上的全面动员是指投资管理不仅仅是决策者、计划和财务部门的参与,而是在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但是,我厂无论是在全过程管理,还是在管理主体的全面动员上做得远远不够。
2、会计核算人员不能参与投资过程管理目前,采气二厂在投资管理上,投资核算是由财务资产科承担的,但由于财务人员工作地点远离产能建设目施工现场,参与管理的内容也仅限于投资核算和投资核对。近几年,由于项目投资大、工程量多,油气资产分布范围广,财务会计人员对油气资产的价值、性能和存放地点等不能参与全过程管理,也不能参与预算及决算分析,项目投资计划的实施、控制由建设单位-产能建设项目组具体负责,财务人员无法对投资的使用进行控制。同时,油田工程建设的特殊性,每年都有大量的未完工程,需要第二年继续实施,而下达的投资计划是包括所有工程的,这样对当年已完工程的投资是否超支无法核实,只是显示每年都有大量投资未完而结转到下一年使用。所以,财务人员投资核算的局限性直接影响到投资计划的控制和油气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3、业务发展投资调整计划下达较晚,给投资核算造成困难第二采气厂的年度调整计划由于要先与长庆油田公司规划计划处进行核对,并经公司办公会审定后,上报股份公司、专业公司、油田公司审批后才能下达,因为流程和审批较长,下达给我厂时已经是当年的12月。而投资调整计划又是年度计划实施状况检查、财务决算、统计年报的和绩效考核的依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一些投资项目未以业务发展计划明确下达,但却安排先实施,使得工程项目的维护时没有依据,如果按照具体实施的项目维护工程项目,并将实际发生的成本核算到单项工程,年底又要根据调整计划进行账务调整,造成财务核算非常被动,也影响财务的监督、控制职能的发挥。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强投资计划的刚性约束要实现投资核算的规范必须从源头抓起,做好项目投资的前期论证、可行性研究。所有的工程项目必须严格按照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批、投资估算、概预算、计划的下达、工程的招标、合同的签订等规范运做。根据油田公司目前的投资管理现状,首先应增强投资计划的刚性,只有计划具有刚性,计划才能实现其指导性和约束性。但要增强投资计划的刚性,必须做好投资的前期论证、可行性研究、概预算工作。所有的投资项目在费用发生之前,投资计划明确下达,资金渠道明确,把原来“事后算账”的要钱机制变为“事前控制”,同时将投资计划控制指标签订到项目组的业绩合同中,年终考核,节奖超罚。2、强化投资单井控制指标管理由于我厂的投资计划是长庆油田根据单井地面工程标准化投资管理体系,以单井为单元下达投资的,公司对我厂产建项目组单井范围内的投资实行总量包干,下达的投资由我厂产建项目组自主控制,自求平衡,并且要按照公司投资计划和审定的建设方案细分投资控制目标,落实到与单井投资控制有关的每一个环节中。
3、加强投资的预算管理2010年长庆油田公司开始使用ERP系统后,工程项目核算从工程项目的创建、预算分配、工程成本归集、月末结转、转资直到最后项目关闭,都与以前的核算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各单位按照规划计划处下达的计划和项目进行分区块总额控制,虽然不能具体到单个项目进行预算控制,但是一旦实际发生数超出分区块项目预算总额,超出预算的凭证无法审核记账,只能与业务端进行投资核对,对核算不准确的项目进行调整。ERP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对投资的过程监控,改变了以往财务部门事后算账的局面。
4、财务核算人员要参与产能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要想参与到产能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必需做好以下四点:一是举办项目工程管理知识培训班,提高财务人员的多专业业务素质。由于投资涉及到工程计划、概预算、建设、验收等一系列过程,会计人员要想完全了解产能建设各明细项目投资的使用情况,就需要了解每项工程的概预算方案,了解每项工程的实施过程及费用构成要素。二是财务人员参与到工程全过程管理,通过对工程实施过程的跟踪分析,明确预算与实际发费用的差异,进而找出投资管理的重点。三是要从人员上保证投资核算准确和投资管理两项工作的开展。根据长庆油田的管理特点,建议产能建设项目会计核算人员由项目组管理,长驻项目组,直接参与到工程的全过程管理中,而在账务核算业务上隶属财务资产科管理,只在月末月初和年末年初回归财务资产科,开展财务凭证挂账审核、付款资料交接、月末关账、凭证交接等各项财务工作,确保财务准确核算,财务资料齐全,使得投资核算工作和投资管理工作两相不误。
三、结束语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容;长期投资;长期筹资;营运资本
一、长期投资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会计人员眼中的长期投资应是什么?其实,简单地说,我们讲的长期投资就是企业对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投资,即企业的内部投资。更要强调的是投资主体应是企业(不同于个人或专业投资机构投资)。
其次,也要区分在这里所讲的长期投资的对象应是经营性资产,不是金融性投资,为什么这样说呢?结合工作解析一下,我们创建一个企业或说投资一个企业是要求它以经营方式运作产生价值的最大化,并非依靠它去买基金或股票期货之类为主要运作方式创造财富,如果以后者方式为主去经营一个公司。不如股东不筹建这个公司去买基金股票之类,自己就可以直接买卖来赚取收益,还可节约些交易成本。那成立公司到底为什么呢?重要的是投资某个项目来让股东获取股东所期望的价值最大化,不是吗?其实,经营性资产和金融性资产投资的分析方法也是不同的,经营性资产投资的核心是净现值原理(考虑了时间现值、终值等因素);金融性资产投资核心是投资组合原理(考虑了风险分散化、现金持有量等因素)。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这种投资其实是一种变形的经营投资,通过股权的控制来达到经营性控制,并以合并报表的方式将股权抵消,来显示出经营控制的本来目的性,分析方法也与经营性投资方法一致。
其实,长期投资涉及面也是相当广泛的,因为长期投资的运作在我们预算上是重要一环,它会影响到现金流问题(期望回收现金量)、时间问题(何时回收到现金)、风险问题(收回现金可能性),整个过程又称作资本预算。
在结合自身工作上,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在某些投资项目摆在面前时,要先界定是经营性还是金融性投资。如是企业手中有闲置短期款项等,可考虑金融性投资(但这也需考虑诸多问题,如组合投资降低风险等等);如是未来经营运作上需要投资,这为经营性投资(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上),这种投资就要利用财务手段,去计算与推敲一下是否值得投资了,即分析净现值、净现值率、静态或动态回收期等等方法,分别的多方面的综合分析,这样才能给企业投资在可行性研究问题上起到决定性作用,成长为一名长期投资预算分析会计。
二、长期筹资
首先,长期筹资主体是企业。
其次,简易的讲,个人认为长期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长期投资所需资金的需要,才进行筹资这一举措,结合实际工作进一步研究说明,只有长期债务资金支持长期投资这一理论是合理性较强的。因为试思考,如果我们用短期的债务去支持长期投资(如购置固定资产),这样稳定性较差,比如:利息不稳定(短期借款到期,续借可能会提高借款利率)、是否会长期借给企业使用(短期借款到期后,可能不被批准续借资金),这些不稳定因素无法保证我们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被拍卖、抵债,因此很不可靠。只有用长期的债务资金来支持长期的投资方案,才是极为合理的方法。因为长期债务利息是锁定的,并且不会轻易被对方解约(要求归还借款),这是我们财务预算会计应注意的地方。
再次,长期筹资决策的主要问题是:资本结构决策问题、债务结构决策问题、股利分配决策问题。其实,所谓的资本结构决策,就是指长期负债/权益比例,通过这个比例,我们去分析我们现金流中多少会流向了债权人,多少会流向股东。
所以要控制在一定比例合理范围内,这是我们实际工作中要考虑到的问题之一。还有在决策债务结构问题上,也要充分考虑,因为举债是种类繁多的,我们可以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等等种类繁多,成本费用及繁琐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这也是要重点考虑的,要权衡利弊,才做出最优决策。再有就是,利润分配决策,也十分重要的决策问题,如分配多少给股东、留存多少作为投资使用,它也会起到信息传递等等的作用,就要谨慎行之了,所以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了。
所以综上所述,在做长期筹资决策时,我们要多结合长期投资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多方面来分析问题,为筹资的可行性研究做好基本工作。
三、营运资本
其实,营运资本就是短期投资与短期筹资的结合。会计上其实就是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营运资本使我们企业周转使用的,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营运资本支持同样的现金流,简单的讲就是用尽可能少的钱去“过日子”。生活如此,企业也如此,试想,我们如果适当延长应付账款付款期(这里要强调“度”,不然会没有信用可言了,是适当的做),以合理的优惠来提前收取应收账款,并要把握好现金最佳持有量(有短期资金闲置可做短期投资赚取短期收益),这都是以较少的营运资金支持同样现金流运用上的一些简单示例,当然,在我们工作中我们会发现非常多的并且适合自身企业运作的更好办法。做好这些工作也非常有利于增加股东财富。
综上所述,是我对财务管理内容的简浅分析,仅仅是财务管理的概括内容,简单划分,最后简单概括后,即为三个内容:长期投资、长期筹资、营运资本。我所写的财务管理内容浅析,其实是希望我们会计人员之间能分享一下自己在工作上的认知,也希望有共鸣之处,更希望大家能给予我指点,从而让我提高工作能力,其实能做到,用学到的一些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上是我们会计人员的一种境界,但如果能在工作中发现与找到更棒的、更有效的方法,来用于财务管理分析与决策,为企业保驾护航,那才是我们预算会计的一种升华。不是吗?希望我们共同为之努力!
论文关键词:公路经营企业资金来源渠道支付贷款公路建设成本费用控制筹集资金机动车辆收费站路段
公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计划经济时期,公路的建设和维护被看作是一种纯公益性事业,其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主要是由政府通过收取综合性税收和专项交通规费(如养路费)解决。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商品、市场意识渗入公路建设和维护的全过程,公路的商品属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全面进行了政策性的实际操作。公路建设和维护的资金来源渠道被予以拓展,有了新的突破,即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收取机动车辆通行费。公路的建设可以通过引入资本金和借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进行建设,建设完工后再设立机动车辆收费站,在一定时期内向过往机动车辆收取相应费用,在支付了收费站的运行费用、建设路段的维护费用、建设贷款本息后,用于支付或确保投资回收和合理的投资利益。所谓的公路经营企业就是随着这样一种公路商品化趋势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在国家财力不很雄厚,而公路的网络化程度和等级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又存在较大反差的情况下,引入市场经济模式进行公路的建设和维护是卓有成效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公路交通的发展。由于公路作为基础性设施的保障作用和带动作用,公路交通的发展已极大地保证和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前进。可以说,公路经营企业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公路经营企业是特定的经济实体,采用注入资本金的方式投资建设,在一定的批准期限内收取通行费,收回投资并获取投资收益,其效益要求是直接而具体的。在效益的驱动下,公路经营企业的“开源节流”工作也就成为了不可回避的现实。收费经营公路项目的收费范围、收费标准和收费年限等属于根本性的“开源”工作,政策性强,对收费公路项目来说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没有很大必要进行控制性操作。因此,强化“节流”工作,即加强公路经营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工作,对其效益的提高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1.树立全方位、全过程成本费用控制观念
公路项目离不开政府部门、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金融机构等的参与,具有涉及面广、周期长的特点,其成本费用的发生渗透于方方面面,贯穿于建设,维护和收费的始终。因此,公路经营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必须树立全过程控制和全方位控制观念。
2.进行科学的长期投资决策分析
对收费经营公路进行科学的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是公路经营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工作。依据分析结果对项目进行优化的本身就为了对项目的总体成本费用进行预先控制。
收费经营公路项目是典型的长期投资项目,对项目进行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是立项建设中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控制项目成本费用的基本方法。从资金的时间价值看,长期投资项目的收支发生于较长时间内的不同时间点,不同时间点的相同收支具有不同的价值(既不同的货币标准内涵)。因此,对长期投资项目应采用客观存在的利率标准进行折算,使项目期内的收支信息统一化,并据此实施成本费用控制,最终以项目的总体盈亏为依据进行优化,决定取合。
公路经营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必须从“源头”抓起,从一开始就对项目的成本费用和收入水平进行综合测算,科学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化建设等级、建设里程、建设进度、资金结构等,为其成本费用控制的良性运转奠定基础。
3.拓宽融资渠道,把握融资进度,寻求最低融资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金市场日趋发展,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国外银行等均对公路各项目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公路建设项目资金需要量较大,公路经营企业一般必须在自身注入的资本金之外向金融机构等资金市场融通资金。在融资过程中,公路经营企业要努力拓宽信息渠道,以寻求最低的融资成本。在融资过程中,融资进度与建设进度的协调一致对筹资成本的降低是至关重要的。公路项目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建设资金的供给必然是依照建设进度分期分批进行。如果一次性注入或过早注入,必然形成资金的无效囤积,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作用的资金囤积导致资金占用费用的非正常发生,本身就是一种资金的浪费。
4.树立时间观念,加速还贷进度,降低利息成本
具体方式主要有:缩短建设周期,及早交付使用:尽快报批设站收费,做好收费筹备、组织工作。公路项目的建设涉及到勘察设计、征地拆迁、施工、竣工验收等诸多环节,需要诸多部门的参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且受到天气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如何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就成为缩短建设周期的关键。建设资金一般是从建设开始就引入,也就是其利息计付和资金回报的起算点,从资金的时间价值看,其建设周期越长,利息负担或要求的资金回报就越大,成为一种成本费用的累积。
按照现行政策规定,机动车辆收费站的设置必须由省级交通、财政、物价等部门联合审核,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涉及的政府部门和环节较多。公路经营企业必须在项目竣工通车前积极报批,确保通车之时批复文件的及时到位,收费按时进行,以避免不必要的费收损失,增加项目利息成本。
从收费工作的具体组织看,收费矛盾在设站初期显得尤其突出,有时甚至产生收费纠纷,影响收费的正常进行。因此,充分做好筹备组织工作也就成为收费工作顺利进行的突破点。收费工作能否正常进行是影响收费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将影响费收额度的大小,另一方面也将直接影响收费成本的高低。
5.加强项目日常运营管理,提高成本费用收入水平
关键词:事件时间法;CAR;BHAR
一、理论分析
事件时间法是新股长期绩效的研究方法中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属于横截面分析方法的一种。我们假定整个市场运行有效,能够对相关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当出现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经济事件时,股票价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我们可以收集事件发生前后的相关市场数据,通过一定的模型对其进行量化,从而考察这一经济事件产生的具体影响。Fama等(1969)最早开始利用事件时间法来研究盈利预测的长期股价效应。随后事件时间法被相继应用于并购重组等事件的相关研究。Ritter(1991)在其论文中首次将此方法应用于对IPO长期绩效的研究之中,并且在之后的新股长期绩效研究中得到普遍应用。
将事件时间法应用于新股长期绩效的研究时,正常收益率是一个很关键的概念。一般将其定义为在某一重大事项没有发生的条件下,我们所能够得到的收益率,即期望收益率。而异常收益率就是在这一事项发生的条件下,实际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两者之差:
其中,为股票i在t时期的实际收益率,为股票i在t时期对应的期望收益率,即我们用于比较的作为基准的正常收益率。事件时间法中选择适当的期望收益率作为正常收益率相当重要,不同的期望收益率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异常收益率的计算模型,不同的模型往往会得出完全不同的实证结果。一般而言,主要使用同期市场收益率、行业可配比公司和规模可配比公司收益率作为模型中的期望收益率。
除此之外,在计算股票组合的长期异常收益率时,有两种加权方法:等权平均和市值加权平均。等权平均即简均,它将股票组合中所有股票赋予相同的权重,将所有股票的收益率加总后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基于“每种股票买一元”的投资思想,能够反映组合中股票的平均水平。市值加权平均则是将股票组合中的股票按其价值在总市值中的比重进行赋权,计算加权平均收益率,基于“每种股票买一股”的投资思想。市值加权平均按照股票各自价值进行赋权,能够更好的反映投资者的实际情况,考虑了财富效应的影响,避免了赋予小公司股票过高的权重。在具体的使用中要结合作为研究对象的股票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
按照投资策略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异常收益率的计量模型分为CAR模型和BHAR模型。两者都是先假定投资者事先选择某一种投资策略,并在一段时间内持有所选的股票组合,计算在这一段时间内的累积收益率,然后与基准收益率进行比对。CAR隐含有一个前提假设,投资者会不断改变投资组合,频繁进行买卖,而这在现实基本是难以实现的,BHAR则没有这一隐含前提,只假设投资者在购买股票并持有一定的时间。
(1)CAR模型
二、两种模型的比较:
两个模型具有相同的思想基础:首先选择一个适当的基准回报率作为正常回报率,然后将样本公司的实际收益率与该基准收益率进行对比,差值小于零则存在长期弱势。
CAR法仅仅是将收益进行简单累积,没有考虑到前期收益对后期收益所存在的影响,对不同时间段的收益进行计量时,计量的基础会相应的产生变化,CAR在计算中没有考虑到复合效应对超额收益产生的影响。
对一个长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求和时,需要计算长时期的累计值,
计算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序列的总和时,需要计算长时间的累计值,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相对于CAR而言,BHAR更加合理一些。在进行测度时,CAR模型不能度量出不同波动率的股票异常收益率,而BHAR模型则可以。波动率是风险的测度指标。波动率越大,相应股票的风险越大,其表现会相对较差,而同一期望收益率下,波动率越小的股票,其表现会相对较好一些。CAR模型无法度量出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波动率所带来的不同,而BHAR模型在计量中却可以做的。并且随着收益率数据波动的剧烈,BHAR计量得到的数值会和CAR相差越来越大。
因此在使用两种方法进行事件研究时,要清楚模型的内在逻辑,在进行方法的选择时,必须考虑研究数据本身的特点。(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Ritter,Jay R., The long-run performanc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Journal of finance,1991,(46):3-27
[2]王春峰,罗建春,我国股票IPOs长期弱势现象的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2,(3):25-30
[3]陈工孟,高宁,中国股票一级市场长期投资回报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00,(1):29-41
[4]刘力,陈文德,中国股票市场股票首次发行长期绩效研究,经济科学,2001,(6):33-44
[5]丁松良,中国新股长期走势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3,(3):55-62
关键词:资产减值,问题研究
第1章 我国资产减值准则中存在的问题1.1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随着会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1998年1月27日财政部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取代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应的多项补充规定。2000年12月29日我国颁布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根据资产的新定义,在原有四项减值规范的基础上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发展为“八项准备”,并把资产减值明细表纳入到报表体系中,作为资产负债表的第一附表。2006年我国又正式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重新定义和规范减值准备的相关问题,该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该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2 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方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我国采用的是三种标准混用的方式,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合理确定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然而,要合理确定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主要表现在:(1)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入账后,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原因,会发生价值减损。对其确认和计量远远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确认。不仅难度较大,而且时间往往之后于会计信息披露时间。(3)应收款和对外投资的减值要根据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认定。科技论文。这项工作就目前来说,在我国还很难做到。(4)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减值准备要逐项确认和计量(应收款的坏帐准备虽然是按比例提取,但提取比例是在逐项分析可收回性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资产的种类多,要对成千上万种资产的可变现或可收回净值逐一确认和计量,难度太大。科技论文。
1.3 资产减值的应用方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成了上市公司操纵盈利的手段。上市公司利用“计提准备”操纵盈余的方式主要有:一是集中在某一年巨额计提准备,造成当年巨亏,来年可轻装上阵,不提或少提准备,为利润增长埋下伏笔。二是往年先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当年部分冲回,以调控盈余。三是不计提或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虚增利润。
资产减值准备之所以被上市公司大肆用来操纵盈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由于《企业会计制度》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只作了原则规定,计提标准及比例则由企业根据情况自行确定,这在客观上为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调节盈余提供了可能。(2)由于实行连续两年亏损将被ST处理,三年连续亏损将暂停上市及退市的规定,一些亏损公司便充分甚至过度利用会计政策,在亏损一年后的第二年,往往会不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争取盈利避免ST处理。(3)上市公司在以前年度虚增了收入、隐瞒了费用,从而形成了较严重的“资产泡沫”。为了释放风险,计提巨额资产减值准备,对资产负债进行清理。
1.4 资产减值外部监管方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公允性难以衡量。短期投资市价、存货可变现净值、长期投资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等资料是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其中“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依据相关的估计数据确定“可变现净值”,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可收回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要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更具有不确定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使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
综上所述 ,从减值会计的使用条件来看,目前我国在法人治理结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市场监管以等方面均有不尽完善之处,未能起到有效遏制企业做假的作用;从减值准备的特性看,作为会计估计的范畴,有极大的职业判断弹性空间,只要有估计,就肯定存在分歧和不同的理解。
第2章 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2.1 完善资产减值信息披露1.规范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可以考虑在以下几方面加强披露:
(1)当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公司应提供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的市价资料并说明资料之来源。
(2)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帐准备应要求上市公司解释各账龄段计提比例的依据,且不同会计年度的计提比例应相对一致。若
(3)如果上市公司当期计提的八项准备中任何一项的金额占当期损益5%以上时,要求上市公司应对此做出说明并要求CPA(注册会计师)以出具专项报告说明其计提情况和计提依据,上市公司和CPA应对其计提合规、合理性负责。
(4)在盈利额的披露方面,除披露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两个项目外,建议增加披露扣除关联交易影响后的净利润和同时扣除非经常损益和关联交易影响后的净利润这两个项目,以提醒投资者关注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
(5)对关联方之间的应收款项应详细的披露其情况,防止利用坏账准备调节利润。
2.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
加大《会计法》的执法力度,加强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大对中介机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追究力度。通过加强会计控制方面的法治建设,从法律监控上,预防和消除滥用会计政策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可能发生的利润操纵和舞弊。
2.2 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思考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目标应该有两个:一是要充分披露,二是要覆盖所有企业。大小企业之间可以有程度之差,但不能只规范一部分企业而丢掉另一部分企业。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完善我国减值会计:
1.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体系。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市场价格频繁波动,所以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定期及时公布有关资产的市场价格。。
2.加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调整,健全内部控制,制定资产减值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上市公司内部管理水平。
3.完善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政策。有必要对相关的证券管理制度进行补充修改,将资产状况作为考核企业业绩的主要指标之一。
4.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我国企业会计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以核算型会计为主。有的会计人员非常精通从原始凭证到报表的整个过程,然而对这个过程之外的情况知之甚少。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变不仅是资产减值会计的需要,也是整个会计变革的需要,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5.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水平。切实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明了自身在执业行为上应遵守的法律规定(如会计法)和职业道德要求,确保执业质量的提高。科技论文。
结
论
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我国资产减值准则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并且指出我国在资产减值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在2006年2月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准则的制定虽然也考虑了资产减值实务方面的可操作性,但针对目前我国价格市场不完善和会计人员水平不高的现状、管理者的素质及其知识水平的限制和利益的取舍方面的不足,只有加强资产减值会计操作性才能降低利润操纵的可能性,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资产减值会计的目标。不断在发展中求进步与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步,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作者通信地址:郑州市纬五路30号河南日报新闻图片中心 朱慧娟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45000
摘要:以1998年住房改革以来,房价走势及目前市场状况为研究背景,讨论了近些年国家为抑制房价出台的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总结了调控失衡的原因,给出了四项建议措施,对实际的房价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投资;失衡;
(1)研究背景。
1998年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取消了福利分房为特征的中国住房制度,住房改革拉开大幕。
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蓝皮书》报告,1998年至2003年我国商品房的价格增加了343元/平方米,2004年后,全面实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后,到2005年房价比2003年涨了740元/平方米,进入2006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房价的政策。到2007年3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9%,房价走势表现为一种非理性上涨。
(2)相关理论。
同其它商品一样房产具有价格,适应供求决定论、价值决定论、效用决定论和收益决定论四种理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房价的形成。而我国的房价主要受到土地供应、房屋需求、利率、租金、城市化进程、拆迁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这些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分析房产政策失衡原因。
(3)政策失衡分析。
房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拉动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从1998年住房改革以来,各地房价连续攀升,国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调节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有资本比例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利率;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和按揭贷款利率;调整土地投放数量,进而影响调控房产数量和房产预期价格;征收住房交易税和住房增值税,间接影响购房需求,特别是投机性需求。但这些政策在实际实施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总结原因如下:
1供给数量的影响
由于土地供应数量受到严格控制,所以房产市场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信号自动调节数量。土地是稀缺且不可再生资源,加上严格保护耕地,使产品市场化与要素非市场化之间的严重不对称。房产放开而土地不放开,是导致目前我国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国家为控制房产的过热现象,先后实施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这些政策在规范房产市场的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房产的供给,无疑会导致房产供应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提高准入门槛,淘汰了大量的中小开发商,形成“寡头垄断”的现象,通过各种人为手段造成房源紧张,哄抬价格。
2供给结构的影响
由于土地成本的增加,开发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纷纷把资金投入了建设高档住宅,导致房产供给结构不合理,大量住宅闲置,房屋供应紧张的局面。
为优化供给结构,国家实行了经济适用房政策,初步建立了经济适用房供应体系,然而随着经济适用房的推出,一些政策弊端显露出来。
经济适用房只适用于低收入群体,而低收入群体中大部分为外来人口,外来人口却无权购买经济适用房,这样导致了经济适用房不能面向真正需要的人,不能达到缓解住房压力的目的。经济适用房是国家对开发商进行补贴,由开发商按政府指导价格销售给低收入群体,间接使低收入者受益,但是这种政策手段的干预,缺乏监控机制,很难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完成。
3房产的需求
由于房价连续攀升,带动了房产市场的投资过热,具有强劲的需求,导致价格一路上涨,严重偏离房产的实际价值。
为抑制短期投资炒房,国家采取了抑制需求的政策。央行两次加息。但最终结果对短期投资炒房影响甚微,反而抑制了个人住房和长期投资购房的热度,导致市场购买力下降。而房产长期投资者,追求的是租金收益,加息提高了购房成本,加上租赁市场的不景气,租金收益的下降,使许多房产长期投资者失去信心。对于短期投资者,决定房产市场上投机需求的主要因素在于成本收入比,利率上升幅度低于收益率,并且投机者往往将增加的利息成本转移至下家,造成房价的进一步上升。
控制房价措施建议:
措施一:改变土地供给方式,增加土地供给。
将土地供给和开发商相脱离,土地由政府按区域评估划价,出售给房产最终用户,开发商只负责土地上的建安及销售,增加透明度,可以有力削弱开发商囤积土地、炒买妙卖。
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土地供应总量。土地供应过量,宏观经济疲软时,减少土地供应总量,土地供不应求,宏观经济坚挺时,增加土地供应总量。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以计划弥补市场不足,实现土地市场供求平衡,科学规划房产用地布局和比例。
措施二:取消经济实用房,调整供应结构。
经济适用房政策是一种倾向性的政策,具有很大的腐败诱惑性,带来一系列的腐败问题,国有补贴流失,不能使真正需要的人收益,应从供应结构上进行调整,减少高档住宅开发,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对低收入群体可以根据措施一,划分特定区域免除土地费,建设廉价房,由开发商出售给低收入者,减少了监督成本。
措施三:采用多种经济手段调节。
银行利率的调整对稳定房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所以不能单单依靠调整利息的经济手段来控制房价,应采取多种措施,特别是税收调节,对房产投机者制定更为细致的税收政策,提高房产投机成本,减少投机性需求。
措施四:改变消费观念,发展租赁市场。
发展和完善房屋租赁市场,建立梯级消费观念,不仅减轻低收入家庭消费压力,而且解决当前房价居高不下和高空置率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