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13 17:13: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当前国际形势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

第1篇

本论文的重点也是创新点在于详细分析中国面临的当前的国际和国内的新形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房价的影响,最后根据本论文的分析对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进行长期的预测。

关键词:房价 国际新环境 国内新环境价格预测

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三线城市面临的新的国际和国内形势都会对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国内的环境,这几年国内的二三线城市房地产的环境面临着重大的变化,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正面临着重大的变化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在最近几年中一直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国际环境的变化包括中国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的因素还有WTO2.0的出台使得中国的国际贸易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国内的环境变化最重要的要数中国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变化在最新的调查的数据显示70%的应届毕业的大学生选择放弃一线大城市的就业机会而选择区二三线城市就业。这种观念不同于以往的就业观,还有就是二三线城市居民不断完善的投资观念也会对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产生影响。而且二三线城市的房价问题必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2、二三线房地产市场面临的新的国际形势

WTO2.0的出台对中国来说国际贸易环境更加严峻。加入美国目前所推动的TPP,难度要高于加入WTO[2]。据统计,新世纪初,为了入世,我国在中央层面一共修改了2300个法律法规,地方层面修订了19000多个地方法规。而要加入TPP,中国还会迎来一次更大规模的政策调整。但是中国是一定要加入TPP的这就要看加入的代价是什么,中国不可能处于一种经济被孤立的的发展的状态。但是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加入TPP的条件,中国目前也是处于一种观望的态度。中国会逐步实现对国内经济的改革积极考虑加入TPP。在这种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肯定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来说,这其中对房价的影响会使怎样的谁也不能下定论。还有中国近几年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也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影响,这必然会对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产生影响。

3、二三线城市面临的新的国内形势

中国面临的新的就业观和投资观的变化,这对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影响是最主要的。据调查统计中国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中有70%选择区二三线城市就业。这其中的原因肯定是与房价有关的。大多数人选择区二三线城市就业就会对二三线城市的人口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在长时间内都是存在的而且将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下图显示了2002-2012年所调查的济南、哈尔冰、沈阳、厦门等六所城市中人口变化与房价的关系[3]。根据图表可以看出房价的变化时随着人口的上升而上升的。这也就说明了在大多数人的就业观发生变化的时候对二三线城市的人口在未来产生影响的同时,必然会对未来的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产生影响。可见人口因素对房价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2013年4月15日,黄金价格一天下跌20%,大量中国民众冲进最近的店铺抢购黄金制品,一买就是几公斤,他们被称作是抄底黄金市场的“中国大妈”。为何中国消费者改变以往“买涨不买跌”的思维习惯[3],像买白菜一样抢购黄金呢?普通百姓最主要还是看重黄金的财富效应,十余年的黄金大牛市,给人们的感觉就是谁拥有了黄金,谁就拥有了财富增加的机会;其次是基于人们对黄金的崇拜。

疯狂,是被调侃的“中国大妈”们此次扫金的特征,无论是具有投资价值的金条,还是几无投资价值的金饰都被一抢而空。对此,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充满了无奈:“中国大妈抢购深层次原因是国内投资渠道太狭窄。”对中国百姓来讲,股市没有起色,楼市又受到调控,债市也正在整顿,实体经济由于人民币升值也不太景气,而M2(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突破百万亿元,老百姓迫切需要为手中的资金找到一个靠谱的投资、保值渠道。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的完善中国人的投资观也会变得不这么盲目。在中国大妈的这场抢金潮中可以看到中国人投资的渠道的匮乏,但是随着更多的人对市场的逐渐的熟悉和相关政策的出台,相信人们的投资观念就会改变。当人们可以多方面投资的时候人们就不会对房地产市场这么狂热,对房地产的投机性购买也会相应的减少,这将必然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恢复到合理的空间。中国人的投资观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盲目的跟风炒作的投资时代将会过去。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投资者也是占有很大部分比例的这将必然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

4、对二三线城市房价的预测

根据2014年最新消息部分一线城市房价已经出现下跌的趋势[4]。那么二三线城市在短时间内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尽管从城镇化加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入城的角度看,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是一个长期趋势,但是如果过热的投资性需求充斥楼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必会重蹈一线城市覆辙积攒大量泡沫,透支楼市未来的发展能力。当前,投资性需求以及房企的开发重点正在向二三线城市加速转移[5]。

由于前几年中国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优惠政策导致大量购房者是从银行贷款买房。由于贷款政策的优惠导致房价一直不断攀升。为了稳定房价现在政府对购房者的银行贷款利率已经不像前几年那么优惠。贷款利率和首付的比例也相应提升。由于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是投资渠道匮乏投资市场不完善也导致了大量炒房者涌入房地产市场推高了房价。在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中的投资者很多是不理智的,存在很多的跟风现象。这也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由于土地成本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二三线城市中土地出让的透明度不够,很多的现象存在。这也给房地产市场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在住建部出台新增限购城市建议标准以后,出于房地产开发带动投资的考虑以及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许多地方政府推进积极性并不高,甚至出现了以限价等手段规避限购、博弈调控政策的情况。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当前小企业盈利空间趋窄、部分产业利润率下滑的背景下,二三线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势必还会形成投资洼地,吸引实体经济中的资金向这里聚集,对这些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结构也不利。

而随着一线城市房价的饱和,在开发商大举进军二、三线城市后,当地地价与房价的飙升也就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众多房地产企业已经把投资的目标提前锁定在了二三线城市,而且更多人会选择去二三线城市发展,这将会导致二三线城市人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上升。这也会加快二三线城市的房价的上涨。而且中国二三线城市的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才去二三线城市发展,必然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综合各种原因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将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上涨。

参考文献:

[1]顾雅君.2012年房价之我见[J].时代金融,2012.

[2]保罗・塞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七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古扎拉蒂着,林少宫译5计量经济学6(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13-615.

[4]舒涓.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未来20 年房价还要涨[N].广州日报,2010-03-09.

第2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教学模式;新常态经济形势

1前言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国际贸易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相应的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要调整。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式,对国际贸易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国际贸易人才要对新常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要求要有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那么,国际贸易课程的开设要相应增加经济新常态的国际贸易相关的内容,对专业人士进行更紧跟时代步伐的业务培训,了解国内外的经济形式,对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就有重要意义。

2经济新常态下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现实需求

管控风险的能力要强。国际上的经济发展呈现平稳恢复发展中的阶段,经济风险依然存在于国际贸易当中,包括诚信风险、汇率风险等。这就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风险意识有很高的要求,这也是对该行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之一,规避风险和预测风险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管控风险并尽可能地降低风险损失。能具备解决贸易纠纷的能力。当前的国际贸易是存在很多的贸易纠纷的,像贸易壁垒就是典型的贸易纠纷,在发生贸易交往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摩擦不断,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就要求专业人士要懂得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并能运用这些法律、法规处理问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好的还是想出更好的应对策略,这样也能降低自己的损失,还有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国际上的贸易争端,但一旦遇到也要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放首位,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发起贸易争端,促进国际贸易朝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对其他国家也是一个警醒和制约,促进相对公平。

3我国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现状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相对缺乏。很多教师也都是在本国内完成学业,取得博士学位的学者又在高等教育机构担任老师,他们基本很少有国际贸易的实战经验,相对还是理论知识的领域上做研究。那么,在目前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也是都是理论层面的,很少涉及实践,这就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的分离,更多对新经济形势的探讨也都是理论层面的,在加上自身的局限,很难给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尤其理论方面是欠缺的状态,就是我国普遍存在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现状。双语教学成为形式化的面子工程。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工作领域也是要面对的是处理和解决国际间的经济贸易问题,英语尤其口语的教学是必须的,但是由于上面提到的我国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多是我国完成博士学位的相关人士在从事教学,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本就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产物,口语也是欠缺的,就算请外教又不是国际贸易专业的认识,就算是也做不到全国范围的高校的该专业都配备外交,这很难实现,况且还有国际间贸易利益的维护必须使我国人从事教学更好。我国对英语教学向来是重笔试轻口语,学生普遍很难开口说流利英语。信息技术在该领域的教学没得到很好的利用。教学内容方面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有新的信息技术带来的更高级的电子记账、电子结算的具体操作和数据信息的处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教学是欠缺的,我国的专业课大多是课本式教学,很少教与专业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具体操作;在具体的教学形式,也存在方式老旧、很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新的国际经济形势问题,甚至教师都只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自己也不关注相关的时事,即便关注,也是加些自己的观点,做些点评或发些论文而已,很少介绍给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学好这门课。

4新常态下国际贸易教学模式的改进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教师专业队伍建设。首先,建立国际贸易专业的学习小组,安排专业知识强的、实践能力强且有责任心的人担任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学习和提高,着力于对学生培养的负责,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加全面地处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院校要建立健全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培养体系,定期请专业人士作专题讲座,给教师做培训,还可以委派一定名额的教师到相应的外资企业,锻炼实践能力。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要关注国际贸易的变动性,适时更新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新鲜和时效性。要有专门负责教材的老师,开设教材小组进行教材的商讨和更新,让学生接触时效性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对教材的教辅资料和相关的配套资料,扩充学生的学习内容。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加强学生对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内容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对该领域高科技的电子产品的熟练操作,在这方面,学院可以加强和外资企业的合作,给学生增加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接触先进的技术设备,弥补在校学习对实践操作的缺失。此外,该专业对学生的口语教学一定要加强,教师队伍要想出具体的上课方案,如何平衡专业知识学习中的中英文教学,这也是学生步入社会,进入职场的起码的专业素质的要求。

5结语

新经济常态给世界和中国的贸易带来影响,为了我国经济贸易更好的发展,必须在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更新,要针对目前的教学问题,相处切实可行的教学改进的策略,在不断实践中运用,并适时更新,从教师到教材再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具体的方法,供大家借鉴。

作者:陶海东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葛秋颖,赵艳莉.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国际贸易教学模式的新思考[J].高教学刊,2016,(1).

第3篇

关键词:高职生,德育

高职生心理特点

未脱离高考阴影的影响,理想中的自然我与现实生活中的我发生冲突。高中三年的辛勤付出,目的就是上大学,实现自己心中美好的理想。而高考的结果,与他们人生的理想相去甚远,这对于年轻的他们来讲,无疑是人生路上的第一个沉重打击。进入高职院校是他们与父母最无奈的选择,因此,高考失败的阴影在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无法迅速挥去,从而导致不能很快调整心态面对现实,在学习上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对生活悲观失望。

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因环境变异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自我的不断觉醒,所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生活环境的变异给每个新生带来学习、生活、交往各方面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易产生茫然、不安、苦闷、失落和孤独等不良情绪。

随着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强烈的独立意识与难以避免的依赖性之间的矛盾心理。一进校门,三年教学计划安排,与自己理想中的专业有一定差距,易产生心理落差,追求自我实现与现实相悖产生心理冲突,不能正确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接纳,对自身的优缺点和实际情况认识不足。一旦出现现实与梦想的落差,易产生偏执、逃避等消极情绪。日益增强的性意识带来的情感困惑和危机。

高职生的生源一般来源于三类校,即中职学校(中专、职高)、技工学校、普通高中。从总体上看,高职生有其整体的长处:有朝气、活泼、聪明、有追求、好思考,在思想上、认识上具备了一定层次(也基本上正确的),特别是自主自立意识特别强;在弱点上,因生源不同存在着差异,但综合的讲,自主自立意识与其应具备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水平不相称,不少高职生往往不切实际地自我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说起来很行,做起来相差甚远,特别是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没养成,整体素质和个人修养使人明显感到不足;好思考,有思想但仍过于理想化地看问题,偏激、固执,世界观、人生观也不成熟。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不少学校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冲突,令学校领导、老师很头痛。从实际情况来看,普通高校的高职生普遍存在自卑感,自己看不起自己,自觉低人一等,因而有意放任自己;成人高校、中职学校的高职生则又看不起学校,认为“没有大学的感觉”,认为学校各方面都不成,因而在实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冲突不断,德育工作更是步履唯艰。

从高职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他们的独立性思维已基本接近成熟,自立性强。他们对环境有意识的教育引导,即正面有意识的教育往往不感兴趣,或产生排斥心理,最多被动接受。他们对正常的德育工作往往是感情上的拒绝,在根本没弄清教育的内容之前就断然拒绝了,因而许多传统的德育方式、途径均导致效果不佳。这是在高职生德育工作或说教育管理工作中产生冲突的原因之一。论文大全。

各种途径完成高职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对学校德育来说,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一种密切与辨证的关系。 一 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无庸置疑的,而且是深刻的具内化力的教育影响。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一种高超的德育艺术,其高超之处就在于一切尽在不言中、不留痕迹的教育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体现决不是盲目的在发挥作用,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应当形散神不散,必须在整体上予以把握。德育的文化建设功能也是显而易见的。德育本身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意识塑造、精神培养中发挥着意识更为明确的主动的作用。德育主要发挥着传递道德文化、政治文化的作用,它不但传递知识形态的文化,还传递规范形态的文化,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它不但传递浅层的规范文化如道德规范、纪律规范、法律规范,还传递深层的规范文化,如价值观等;它不但传递各种理性形态的文化,还传递各种非理性的文化,如情感、态度、信仰等;它不但传递意识层面的文化,还传递潜意识层面的文化,如文化心态、社会风尚等。德育在构建文化的整体效应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二、积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提高人生理想抱负

从入学开始,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不苛求自己,以平和的心态做人与做事。同时,认真分析学生学习专业的动机,培养对专业的兴趣与爱好,从价值观、理想信念的角度激发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全方位了解学生心理需要,不断增强其自信心。遵照“服从——同化——内化”的教育规律,营造健康快乐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另外,学校要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用工需求,加强专业思想,端正就业态度的综台教育。

三、实现德育内容现代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学校有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德育任务,当前的形势和青少年的品德水平确定的。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德育内容的现代化: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带来了多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冲突,迫切需要学校德育内容主动与时代接轨,与当今的时事结合,与我国目前的国情相结合,与国际形势特点结合,进一步充实和改革,使学校的德育内容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紧跟时代脉络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论文大全。学校要在更新德育观念的基础上,拓宽德育内容,加强和充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养成教育,心理品德教育。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自主意识和创造意识,从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其次,德育过程应该现代化,这关键在于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和优势,把信息网络技术充分运用渗透到每一个传统德育途径和德育环节中去,建立一种学校、家庭、社会、媒体四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论文大全。再次,德育工作者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德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林和《高职德育的新途径》,中国教师 ,2004年10月

2.翟景旭《高职生心理特点》,教育时报,2002年5月8日

第4篇

世贸组织是政府间为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而缔结的有关关税、贸易政策的多边国际贸易组织,它通过各项协定和规则来影响世界贸易,来削减各缔约方关税、抑制非关税壁垒,为各方公平竞争提供保障,促进国际贸易的规范化,以达到提高各方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产品生产和交换的目的。

目前,世贸组织已对全球1万多个品牌的商品进行关税界定,关税减让幅度由过去的几倍发展到当今的4%,90%的世界商品贸易需要由世贸组织来决定。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则: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自由竞争为基本原则;非歧视性原则;互惠原则,即利益或特权的相互或相应减让;关税保护和减让原则;公平贸易原则;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统一性和透明度原则;例外原则。

二、我国烟草业现状分析

回顾历史,我国烟草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和壮大,自身建设、资本积累、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科学管理等方面虽然较过去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与国际烟草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行业内部并未形成一套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科学机制,一些计划经济时代下形成的旧的管理模式仍然束缚着我国烟草业的发展,全国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比比皆是,全国烟草业基本处于一种高消耗、低效益、生产低水平的管理状态。

烟草来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烟草企业小、散、低、乱,竞争力差。目前全国的卷烟厂和公司大多数企业是按行政区划设置,独立核算、各自为政,虽然全国拥有众多的工商企业,但却并未形成规模经济,不具备驾驭市场的竞争能力。生产小烟的企业几乎每个省份都有,并且都不上档次、上规模,多数是靠超产、瞒产、低价竞销和当地财政返还为生。所以也导致了当前超计划卷烟充斥市场,正规计划卷烟库存增加,卷烟经营秩序混乱的局面。(2)烟草行业竞争意识不强。由于烟草行业属国家保护垄断性的特殊行业,在改革中,烟草业受市场风险约束少,也便养成了行业内部缺乏竞争意识、市场观念的情况。产品没有竞争力,良莠不齐。对此有些地方却还嫌国家保护不够,甚至曲解《烟草专卖法》变国家专卖为地方专卖,搞地方封锁,条块分割、割裂市场、封闭市场,使产品价值无法在市场中真正体现。还有的基层单位在国家专卖的庇护下仍留恋于计划经济时代下的旧的思维、管理模式,坐商、官商作风严重,在市场经济中却不问市场,以为生产出的产品越多,就越能获得利润,这些思想显然是于当前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3)国内地方保护盛行,纵容了不正当竞争。(4)行业基础工业相当薄弱,行业内无序竞争愈演愈烈。

在我国烟草业存在问题的同时,国际烟草朝着规模化、国际化、多元化和效益化方向发展。由于管理机制科学合理,一些烟草巨头有效地避免了出资者不到位和权力过于集中所造成的弊端,使产品朝着混合型、健康型、疗效型发展。

三、世贸对我国烟草业的主要影响在中国加入世贸之后,随着关税的降低,产品竞争将没有国界,将更加自由和公平,国外一些质优价廉的卷烟将大量挤占中国市场,对国烟造成极大冲击,国烟与世界烟草巨头相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也难怪一些经济学家呐喊国烟必须要强筋健骨。

在加入世贸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烟草企业减少。面对国际烟草的强大攻势,国内那些低水平运作、高消耗、低效益不具备规模经济的企业将因失去地方保护而举步维艰。(2)我国民族品牌市场占有额逐步缩减。入世后,国外一些管理科学的烟草巨头向我国进行扩张。这使国烟品牌在世界烟草市场上的发展受到影响,因为世界烟草竞争的主流是混合型卷烟,而我国是以烤烟为主。(3)国烟资源、人才将部分外流。由于国内烟草资源比较廉价,卷烟深加工不够,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在入世后,国外烟草集团采取各种手段来笼络国内廉价的资源,面对国外暴利的诱惑,国内一些人才也开始成为其笼络的对象,在中国开办工厂也会成为现实,充分利用中国资源,以减少其生产成本、抢占中国市场。

四、面对现实,采取对策

面对国外强大攻势,我国要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中规定的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局提出的一要规范、二要改革、三要创新思路,迅速提高国烟的竞争实力,组建大型烟草集团,缩减与国际烟草的差距,顺应国际潮流。

在具体措施方面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重组企业,形成合力。要组建大型专业化协作集团,结合中国烟草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确保出资人到位,对现有国烟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原有国家扶强的十个企业基础上,将这些大的烟草企业,组建成大集团、大公司,对中型企业要实施转产或并购,组建一批小而精、小而全的专为大企业协作、配套、服务的专业化协作集团。(2)树立市场观念、国际化观念。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在全国内应首先成立大市场,打破所有的束缚,对国烟的产品、企业先进行一番竞争,优胜劣汰,筛选出国烟的“脊梁”,为组建大集团和入世做好铺垫,做好这一步全国烟草企业都要彻底扫除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旧的思维、管理模式,树立市场观念增强竞争意识。(3)增加科研投入,搞好拳头产品,实施“产、学、研”三结合战略,加大对混合型卷烟、疗效型卷烟、低焦油卷烟的开发研制。(4)完善体制,做好管理工作。改革财税体制,在根本上拆除地方保护的藩篱;改革卷烟价格体制,减轻出资人风险;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提高整个行业的经济运行质量;改革人事用工分配制度,创造提倡人才的氛围。

第5篇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资料室建设;重要性;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H102

分类号G25

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方针,赋予“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语言教学实践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就使得高水平大学在汉语国际推广的战略部署中承担着特殊的使命。

当前,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重心已经从“请进来”转变为“走出去”推广的理念,我们应拓宽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理解,从国家和民族事业这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在中国本土和海外两个领域同时展开。支持汉语国际推广的研究,从人才师资、教材教法、标准化测试、留学生管理以及与汉语教学相关的工作着手,为国际需求和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做出自己的贡献。

1.加强学院资料室建设专业化系统化的重要性

汉语国际推广已经是一门独立的交叉性应用学科。它初步确立了学科地位,学科性质,学科框架。在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方针和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背景下,高校学院资料室作为为汉语国际推广研究的重要服务职能部门,随着学院从单一的对外汉语教学转变为多元化发展的汉语标准化测试、培养国际汉语教育的研究型人才、传播中华文化等方面的要求,其担负起越来越多的学科信息咨询工作。对此,作为从事本职业的人员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增强服务意识,遵照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战略思想,根据专业学科特点、读者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序进行工作部署,重视以本专业为基础资料室建设,突出专业特点建设,是其生存价值的集中体现。

我院自2004年正式建立学院资料室,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院馆藏积累达到上万册,也有一定数量的专业论文、期刊、报刊及各类教学光盘等资源。基本能满足学院教学科研信息服务工作。但是,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大环境中这些已经远远不够,作为在这个岗位上的每一位馆员应解放思想,扩展思路,顺应形势,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做汉语国际推广中有力支持者。做好新形势下信息服务工作。

为此,我们学院资料室应重视以本专业为基础馆藏建设,在此基础上更要突出本学科特色,通过细致、深入的调查分析,充分了解学科专业的现状及学科发展规划,有重点,有层次,有计划地确立专业资料室的特色。使其藏书尽可能丰富、系统、完整,这是专业馆藏的首要任务。另外,中华文化及区域文化文献是专业馆藏建设不可或缺的资源,重视区域文化资源的吸收利用,是专业馆藏建设的重要部分。除此之外,专业馆藏还要具备本学院特色,由学院学科带头人正式出版的文献或有研究价值的非正式出版文献形成的独一无二的特色馆藏,它对教学科研有直接参考价值,又是经济实惠的独家产品。通过持久地、连续地收集挖掘,逐步形成能充分满足教学、科研需求的特色馆藏体系。只有适当突出本馆的特色,完善信息储备,建设个性化馆藏,提供个性化服务,充分认识和重视学院资料室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在全球信息化环境中体现自身价值,促进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稳步发展,才能充分利用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资源,向世界展示其的智慧和魅力。

2.根据自身不足,加强资料室系统化建设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2.2.1注重国内外本学科专家和核心期刊信息的系统收集

学院资料室首先应立足本学科的教学和科研需求,这是图书馆建设必须首先遵循的原则。其中心任务是充分满足教学和科研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它是图书馆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学院资料室首先要做好基础馆藏建设。但是仅为基础建设还是满足不了日益变化的学科发展特点,为此,我院资料室要重视专业馆藏的系统化建设。资料室要及时关注和收集国内外本学科学术带头人撰写的专业文献资料,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是学科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学科发展方向,是学科研究的风向标,代表学科专业的最高水平。资料室建立第一手特色文献资源,从这方面入手,这是学院资料室专业馆藏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重点系统地采集学术性较强的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献,专业核心期刊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代表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对学科研究起导向作用。

2.2.2注重学院教师参与的专业馆藏建设并使其制度化

学院资料室应坚持在采购工作初期,馆员将图书、期刊目录,征求一线岗位教师的意见,并由学院学术委工作小组汇总审核同意后,资料室再着手进行图书期刊预订和采购工作并一定要形成有效的制度化长期延续下去。我们尝到了有学院骨干教师参与的专业图书资料提供和筛选工作的好处,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工作没有形成制度化,一方面老师觉得占用他们宝贵时间,另一方面也提不起教师参与工作的热情。如果有了制度保障,我想教师还是十分愿意为学院发展做出贡献的。因为学院教师参与馆藏图书建设使其具有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双重角色,教师懂专业,了解读者所需,能弥补采访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的缺陷,减少馆藏建设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提高馆藏质量,节省经费开支。为此,将其教师参与专业馆藏建设形成可操作性的制度化模式,坚持以教师指导为主的原则,势必在学院资料室专业馆藏建设中发挥到很好的作用。

2.2.3关注多种载体的专业资源的收集

随着我院教学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多样化、人才培训层次化,学术交流的频繁性等,这些都给我们逐步添加一些无比宝贵的一手资料。所以,学院资料室要注意收藏本院教师的专业学术文献、教师自编讲义、教材等。因为它更贴近专业特点。收集本院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各类教学专题讲座、与本院师生有关的学术会议文献、学院工作信息简报、汉语教学实践课图片、光盘、学院国际文化节活动光盘、学生毕业结业典礼光盘等。这些不可复制资源的收集,势必会为读者学习和研究提供方便。这也是资料室专业馆藏建设中独一无二的宝贵文献资源。随着日积月累的集藏,势必会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2.2.4建立和突出中华传统文化及区域文化特色的资源馆藏

学院资料室在注重专业馆藏建设中,可与高校有关部门联合,利用好中华文化与所在地域及其他相关因素所带来的文献收藏优势。如我校利用国家汉办投资建设的“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一期建设工作及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尼山儒学研究基地工作的顺利开展,就是以其独有的传播平台,最直观地向社会及世界展现了我古老民族文化的风采,它是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最具象的体现,为传播中华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想随着这个项目二期工作的有序展开其作用会更加明显。所有这些都证明它是高校专业馆藏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文献结构,是高校教学、科研、传播文化的丰富的信息源。挖掘和发现这些独特的文献资源,建立和突出以中华传统文化及本地域文化特色为信息资源的收藏,是其成为专业馆藏系统化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2.2.5根据学科特点建立数据库

除了重视馆藏建设,资料室系统性建设包含着多方面工作的开展。我院资料室由于各方面原因,缺乏专业技术工作人员,使我们数据库的建立和开发上都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这点应该引起学院有关部门的重视。因为,学院资料室的专业馆藏不仅只作为每个高校学院教学和科研的自用资源,还应该满足学院外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并能通过校园网建立互通信息平台,加强高校之间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只有这样,才会有利于加快完善学科建设。当前,加强学院资料室专业文献数据库建设工作十分重要,因为数据库建设是信息服务的基础,是现代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具有显明专业化特点的信息资源才有共享的必要性。才能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提供最新最好的信息资源,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进程。

2.2.6重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其行使有效服务的根本保障。学院资料室要想在新形势下发挥作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我院资料室应更加重视人员的合理配置,构建以人为本,公平竞争,和谐向上的图书馆文化,在馆内形成温馨和睦的人际关系氛围,注重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创造通畅的职业发展路径,通过培训、学习等激励机制使每一位图书馆员都成为本岗位上专业技术能手,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员工参与校内或校外专业交流观摩,提高员工个人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热情,形成一支科学、服务高效的具有专业水平的人才队伍。

3.结语

国际汉语推广事业是我国国际地位,国家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作为从事国际汉语推广工作的部门之一,只有站在国际视角的高度建立和发展与我国国际地位、教育规模和水平相适应的图书馆工作与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资料室建设,才能应对国际风云变幻,迎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李雪芬,牛筱桔《美术院校资料室专业特色文献的集藏研究》.图书馆杂志,2010(5):57-58

[2]龚军慧《院系资料室为学科建设服务新探索》.图书馆杂志,2007(4):37-38

[3]韩经太《强化特色学科建设推进汉语走向世界》中国高等教育,2008(5):48-49

第6篇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之际,就有关中国轮胎进口这一问题上,提出了三年的惩罚性关税政策,宣布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美国政府会对中国轮胎的进口征收从价关税,其税率分别是35%, 30%以及25%。这一税收政策于9月26日正式生效。中美轮胎特保案是在奥巴马领导下美国对中国进口轮胎中实施的第一次特保调查,针对这一举动,中国的商务部的成员对美国有关政府部门进行了多次的会谈与商议。

一、在中美轮胎特保案中的事实考量以及争议焦点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在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越来越引起双方的关注。在美国对中国轮胎进行特保措施之前,美国因为在中国市场中的贸易逆差而事实的反补贴反倾销一系列问题已经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人员所了解熟悉,对此中方也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保护我方企业对外贸易的良好发展,并且这些措施在实际执行中发挥了很大的最用。但是就美国的轮胎特保案上对中国外贸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却没有引起国内各界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更没有产生应对这一案例的措施方法。实际上,当美国在轮胎特保案之前就针对中国进口的商品中,进行了六种特保调查工作,值得幸庆的是美国没有采取相应的特保策略。但是自从奥巴马登上了美国总统之位后,一系列针对中国进口的特保策略应运而生,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基于奥巴马的美国政府赞同并且对我国进口轮胎实施特保政策,是对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经济政治上的特殊考验。

二、分析美国特保“421特款”

目前,各成员国对中国适用特殊的保障措施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公共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中华人民公共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的第240条至245条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的规定都存在着针对中国所采用的特别保障手段,这进一步阻碍了中国“特定产品”的出口。虽然当前中国做出了相应的承诺,WTO也有着相关的规定,但是还是有一些国家根据自身情况和相关规定制定了相适应的法律,来应对对华特殊保障措施。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特保“421条款”就是一部重要的法律,这部法律在日后的中美轮胎特保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美国进行诉讼的法律依据。

美国特保“421条款”规定,当发生下列情形时,美国可以在不扰乱市场的基础上,对中国产品通过加收关税等方式来限制中国出口产品到美国。这种情形就是从中国加入WTO组织时开始计算,在12年之内,如果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对美国本土的产业产生威胁并进一步造成美国市场的混乱,美国政府可以采取上述措施来限制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而这些特保措施的开始就需要考核是否对本土产业产生威胁并造成市场混乱这个标准,而这个判断标准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第一,同类产品和本土产业;第二,进口数额大幅上升;第三,本土产业遭到损害或者受到相关威胁;第四,对本土产品造成损害和威胁的原因是中国产品进口数额大幅上升。

三、WTO框架下的对华“特保”措施和有关示范效应

面对这种现象,在GATT规则中,第十九条内容以及在《保障措施协定》中准许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之一,用“免责”的途径来针对本国经济实施保障政策,但是制定保障措是以严格的条件和正规的程序为基础的,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让在“免责”条件下制定的贸易政策在实际中发展成为与世贸组织理念相违背的贸易保护主义。特殊保障措施,根据《议定书》中相关内容解释便是当某国对另一国出口的产品对另一国的同类产品带来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时或者严重影响另一国相似产品生产时,则对方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本国产品市场进行保护,维持本国的市场秩序以及产业的生产发展。其所采取的措施可以使对此进口产品在根本上禁止其进入本国市场或者限制该类产品的进口数量。因此根据这一规则,某些WTO成员国认为当中国产品进入到异国市场中如果对当地的市场带来激励竞争,影响当地该类产品的生产时,异国有权利针对这一现象定制贸易政策,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数量甚至不允许中国向本国进口商品。在世贸组织中的《报告书》以及《议定书》里,有关对中国编制的特殊保障条款有着严重的不合理性以及歧视性,面对中国产品的出口,各个成员国可以通过其进口产品给本地市场带来激励竞争、影响本地经济发展为由,来针对中国实施特保政策。面对上述状况中国业内相关人员每每论及时颇感无奈,但是作为中国业内人士以及每一个爱过同胞,要知道各国对中国的保障条款的签订涉及到很多的历史因素,在中国入世之时签订的这些条款都是基于平等自由协商之上的,与国际强行法不存在矛盾,因此这些条款在国际法律上来说都是合法有效的条款。

针对中美轮胎特保案对中国在产品出口商带来的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该案件在国际上的示范效应,倘若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美国针对进口的中国产品进行特保调查工作,那时候给我国产品出口带来的问题才是灾难性的。在对中国的特保条款中有这样的一种情形,即“贸易转移”。在《报告书》中对所谓贸易转移这一名词做了详细阐述,即当中国对其他国家出口产品给该国经济带来侵害时,该国有权利针对此现象定制贸易政策来限制或者阻止中国产品对本国的进口,这时候中国可能将该产品对其他国家进行大量的输出。如在《报告书》中的第247段中的定义以及《议定书》中的第十六条中第2、3、7款的行动中均做出了相应规定。因此中美轮胎特保案的发生很容易引起严重的行业示范,WTO成员国对另一成员国发动特保措施时,很容易让别的成员国也进行模仿,对该国的产品出口同样发起特保措施。

四、中美轮胎特保案的启示与思考

本论文对中美轮胎特保案进行了大量的历史问题研究以及法律方面的分析,从中可以得知: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签订的《议定书》以及《报告书》是针对经济与政治上相冲突问题做出的妥协性让步,与《保障协议书》相比,其中的特保条款的编制前提以及实施过程都很不严格,某些国家很容易对中国的进口产品进行特保措施,并且《议定书》以及《报告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公平、不合理性。但是在签订时迫于当前的国际形势,中国只能无条件接受,这也是中国得以成为世贸成员必须要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国相关业内人士不仅要借助法律途径来应对国际上的特保案例,也要在产品生产问题上进行调整,加大产品生产的科技投入力量,调节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的产业不断完善。并且要拓宽国际市场,实现我国产品出口的多元化,降低对某国产品出口的依赖程度

参考文献

[1]刘新宇.试析美国对华第一起特殊保障措施案[J].当代法学,2003 (9) A6-AA.

第7篇

[关键词]专业外语 教学改革 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106-03

专业外语是当前高校大部分非外语专业开设的区别于基础外语的必修课程,课程一般设置在大学生修完基础外语和部分专业课程的高年级阶段。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用外语表达和交流专业知识的能力、利用网络和专业外语刊物等信息渠道获取国外本专业知识发展的能力,同时,为部分学生进入研究生学习和出国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外语教学自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以公共管理专业为例,表现在:第一,教材建设初步起步,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等均出版了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专业外语教材;第二,教学研究论文开始涉及专业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如基础外语和专业外语的关系、专业外语的教学方法、专业外语教学的创新、专业外语教材创新等;第三,专业外语教学完善了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开设公共管理专业的高校大部分都开设了专业外语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专业外语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共识的反应;第四,专业外语课程的设置,深化了受教育者公共管理专业知识的外语表达和沟通,也训练了受教育者获取外语专业知识的能力,为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参与社会建设、服务国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专业外语课程的设置具有必然性,但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专业外语建设也应该持续变革。

一、专业外语教学应该持续变革

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和探索,专业外语教学对于完善专业、提升学生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随着学校教育改革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专业外语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

(一)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要求培养更高层次的专业外语人才

随着世界范围内社会变革的运动,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知识经济需要更为广泛的文化和技术国际交流,而国际交流和国内科技创新都需要依靠专业人才专业外语水平的提升。目前,我国专业外语人才缺乏,在经济全球化形势及开放战略背景下的我国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需要更多掌握熟练专业外语技术的专业人才。

(二)大学生基础外语素质提升要求更高水平的专业外语教学

外语已经成为高校的必修课,作为检验大学外语教学水平的大学外语等级通过率近年屡创新高,比如宁波诺丁汉大学2009年6月份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是96.62%,六级通过率是85.68%。[1]近年来,大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四、六级考试,较多大学生考取了各种英语等级证书。因此,单纯以证书通过率为标准来看,大学生的基础外语水平提高了。此外,专业外语的设置目的除了专业课目的之外,还有个重要目的,即保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英语不断线。笔者所在公共管理专业的专业外语的设置就遵循了这一原则。而且,现在的英语学习正在逐步改变“哑巴英语”的状况,学校、教师和学生更注重能听能说的“素质英语”能力学习。大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对专业外语教学的模式、教师的综合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种要求显然不同于基础外语教学的自身特征。

(三)专业外语教学要求在英语和专业结合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性

专业外语本质上是提升受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只不过这种专业素养需要凭借外语技能工具,使其能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发展情况并能利用外文资料。但当前部分专业外语教学不仅沿袭了基础外语的教学方式和模式,而且在所选材料上也与基础外语相差不大,即使引入了一定的专业文献,也多是从报纸上摘录的大众化的所谓专业文章。以公共管理专业为例,公共管理专业带有自身的专业特性,目的是培养管理人才,并且是与公共事务有关的管理人才。因此,其专业外语应该突出“专业”两字,而不能仅仅是基础英语的升级版。目前的情况是专业外语教学的专业性问题并不突出,部分教材摘录的文章陈旧过时,甚至与一般的英语文章雷同,这不利于受教育者专业素养的习得。因此,专业外语的专业性要求当前专业外语教学应该持续改革。

二、当前专业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存在模糊认识

专业外语的课程定位应该是专业课程。但这一认识因为与外语挂钩以及长期的基础外语教学方式而变得模糊起来。有观点认为,专业外语只是基础英语的简单升级,目的也是为了保持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英语不断线。这种观点存在偏颇。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部分学校的专业外语课程仍然由外语学院系教师来担任,采用的教学模式也依然是基础英语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有观点认为,该课程就是专业课,因此,课程学习只要学习专业知识即可。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又会忽略适当的英语知识的学习。设置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弥补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英语词汇、词组及惯用法等比较陌生的方面的不足,使学生在接触有关专业的英语资料时不至于感到陌生。[2]

(二)教材编写存在重视不足

当前专业外语教材数量偏少且体系雷同,此外,还有部分学校使用自制教材。以公共管理专业的专业外语教材为例,目前只有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公共管理专业英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管理专业英语》和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行政管理专业英语》三本教材,三本教材均是围绕某个主题截取新闻报纸的文章和相关国际组织的报告片段。从教材文章的安排来看,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文章编辑逻辑,且教材文献的收录更多偏重于一般管理即“管理”上,没有突出公共管理的“公共”特性。部分学校的专业外语课程则采用自编教材或外文原版的专业教材,自编教材主要来源于任课教师的选择,主观选择性大;外文原版教材内容偏多,且很多内容与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雷同,所以更侧重于翻译练习。因此,专业外语的教材数量偏少,且缺乏配套的词汇、短语表和视听、模拟辅导资料。

(三)专业外语教师储备缺乏

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的素质包括语言水平、合理而宽泛的知识结构、较为广泛的社会阅历、外语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施力、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学生的亲和力、感染力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3] 当前专业外语教师一般由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担任,来源有两个方向:一是来源于外语院系,一是来源于专业院系。这些年轻教师一般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这是优势;但外语水平参差不齐,面对大学生普遍提升的英语水平,在对话和交流方面有时候会力不从心,这是劣势。此外,较多专业没有后备教师,甚至有的专业缺乏专业外语教师,这使得专业外语教师与专业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利用各种形式的培训提升专业外语教师的素质成为专业外语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教学方式手段过于单一

专业外语与基础外语的重要不同在于其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在部分专业外语教学仍然沿袭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依然是学习新的单词词组、然后学习课文、最后进行练习。这种局限在词汇、课文解读以及简单翻译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也不能使学生理解基础外语和专业外语的区别。同时,部分专业外语的教学未能充分地利用现代视频播放、互联网、专业期刊和网络作业等资源和手段。这种简单的教学方式手段会使学习者精力不集中,造成课堂焦虑。

(五)课程考核机制有待健全

基础外语考核已经改变了原来只重视词汇、阅读和写作的考核方式,通过外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当前的基础外语考核更为注重包括听说在内的交际能力的全面检测。但部分专业外语的考核反而停留在了一张只注重词汇和翻译等能力的试卷上,并且由于专业外语课程纳入专业考核,这张试卷还降低了难度。以公共管理专业外语课程考核为例,近年来课程考核虽然进行过专业听力测试和专业口语测试、平时个人考核和分组测试考核等考试改革,但仍不完善。

三、当前专业外语教学改革的突破

专业外语作为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其有效改革对实现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专业性、国际性人才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专业外语改革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明确课程的目的和特征

专业外语是指学生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后,为适应国际形势,掌握国外相关专业的第一手资料而学的英语。[4]专业外语教学改革要取得适应时展需要的效果,就需要明确课程自身的目的――培养学生初步熟悉本专业的相关专业外语词汇、表达,查找和利用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追踪本专业国际学术资讯和动态的能力,能用外语就本专业知识进行初步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对大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形象的说法是:外语人才专业化,专业人才外语化。所以专业外语既有英语化特征又有专业化特征,是“用英语深化专业知识”与“通过专业学习英语”。只有明确了课程目的和特征,学生的学习目的才能明确,学生才能认识到,专业英语是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获取专业信息的工具。专业外语不仅是外语,而且是专业课核心知识与外语交际能力的综合。[5]以公共管理专业外语为例,其开设正是为了满足我国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化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重视高质量教材的编写

在自编教材、选用外文书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生英语现状,结合专业特点,提倡编写适合学科特征的专业外语教材。在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遴选出权威、统一的标准教材。教材建设应该是体系建设,包括辅助材料和资料,还应该利用好现代的视听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比如,公共管理专业外语主要的三本优秀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公共管理专业英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管理专业英语》和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行政管理专业英语》各有特点,有的每篇文章附有翻译,有的附有大量练习。如果集合三本教材的优点进行公共管理专业外语教材的编写,再辅以与国外公共管理的学术网站介绍和外语情景模拟练习,则教材建设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拓宽专业外语师资渠道

经济全球化使人才竞争更趋激烈,培养专业型的外语人才成为专业外语教学突破的方向。专业外语师资渠道可以多元化解决:一是培养年轻教师,二是引入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专任教师。特别是在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聘任我国对外部门的官员兼任辅导教师,或从国外直接引进留学人才,或者直接聘任具有本专业学位、年富力强的国外访问学者或研究人员。在增加教师来源渠道的基础上,更应该关注教师质量,利用各种机会对专业外语教师进行培训。当前部分高校选派优秀教师赴海外进行语言培训已经成为常态,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需求,预计会有更多的国外访问机会和国内交流机会。

(四)改进专业外语教学方法

第一,专业外语的特性要求其教学过程形成完整环节。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拓展每一环节必不可少。更重要的是,与一般专业课不同,如果没有预习,专业外语教学效果会黯然失色;课后拓展可采取聆听外籍专家讲座、查找外文资料、举办模拟活动等形式增强教学效果。第二,在基础外语听说读写的教学和训练基础上,注重“任务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查找和运用、做主题报告等任务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习收益。第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资源。通过互联网资源下载新闻视听资料,通过班级聊天室、在线讨论组形成全浸式学习环境。以公共管理专业为例,在专业外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布置学生查找国外政府改革最新情况的任务,激励学生去了解国外公共管理前沿情况。笔者在任教过程中,也注意激励学生做公共管理主题的报告,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专业外语知识和技能。

(五)变革专业外语考核方式

大学考试改革是培养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专业外语考核改革更是体现了这一使命。大学里常见的一张试卷式的考核方式显然不适合专业外语考核,专业外语考核可以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构成,平时考核包括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出勤情况;在有条件的课程组,也可以采用模拟活动情况进行考核。以公共管理专业外语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拟讲授主题鼓励学生查找与主题相关的国外学术论文进行研究,鼓励学生个人或分组做报告。当前,有的学校将专业外语教学和毕业设计联系起来,并利用外文期刊阅览室的资料为其服务,这也是考核学生专业外语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 宁波诺丁汉大学就业中心[OL].http:///cn/careers/latestnews/detailednews/unncrankedtopinzhejiangprovinceforcetband46.aspx.

[2] 王锋,董小瑞.论基础英语和专业外语的衔接[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5.

[3] 刘再起,王仰正.对新世纪大学专业外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1,(3):43.

[4] 王锋,董小瑞.论基础英语和专业外语的衔接[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5.

第8篇

王小鲁:现任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收入分配、市场化改革等。两次获孙治方经济科学论文奖,获首届中国软科学奖,博士论文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杰出博士论文奖。主要著作及论文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结构矛盾》(第一作者)、《中国各地区市场化指数》(合作)、《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第一作者)、《收入分配与公共政策》(合作)、《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第一作者)、《灰色收入与发展陷阱》等。

不能继续搞扩张性投资政策

《国企》:通货膨胀问题刚刚得到控制,经济下滑压力又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难题。中国经济似乎总是充斥着抑制通胀和保增长的悖论。这些中国经济形势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王小鲁: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经济一直在下行,增长速度在放缓。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们更要看到背后的原因――中国经济存在结构失衡的问题。

结构失衡的突出表现是内需不足,消费占GDP的比重过低。我们的经济已经形成了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格局。从2000年到2008年金融危机,我国的出口增长非常快,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国内需求的不足。但是因为现在国际形势不好,所以国内经济失衡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另一方面是投资增长快,消费增长慢,投资增长带动产能持续扩张,紧接着出现的问题就是内需越来越不足,产能扩张后产品在市场上找不到出路,就造成产能过剩。这个问题其实在过去一些年里已经越来越严重了。

《国企》:那么,应对这一阶段的经济下滑,能不能继续刺激投资来保增长?

王小鲁:面对经济增速下滑,如果重复大尺度的宽松货币政策和扩张性投资政策,势必使结构失衡继续扩大,给未来造成更严重、更难解决的问题。现在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已经几乎到50%了。如果继续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即使短期内增长率上去了,明年、后年增长还是会掉下来的,而且非常可能陷入滞、涨并存的局面。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过度地追求经济增长,而应该把重点放在调整结构、推进改革方面,为长期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国企》:您如何看待这一阶段政府宏观层面的应对?

王小鲁:现在官方已经把稳增长放在第一位。但我认为经济政策的方向需要扭转,从大量的钱放在投资上,转而放在为小企业减税,改善社会保障,改善和扩大公共服务等方面上来。这些同样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样能够拉动经济。现在再搞继续大规模投资扩张,不仅是浪费,而且会更加恶化结构问题。

首先,我们国家的小企业一直面临很多方面的经营困难,面临融资难等问题。所以,通过给小企业全面减税,改善他们的经营状况,刺激就业,带动内需,应该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其次,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这些年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确实有很快提高,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个很大的遗漏,就是农民工。到现在农民工在城镇的劳动力中是半边天,几乎支撑一半的城镇就业,这些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解决,当然会对内需有重大的影响,也会影响下一步的城市化进程。政府要多拿出一些资金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真正做到社会保障全面覆盖。解决了这部分人的问题 ,他们才会有消费需求。

第三,改善医疗教育,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医疗教育支出在增加,但我国的政府教育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重仍然低于世界上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我们各级政府在投资上很舍得花钱,但在改善老百姓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上好像不大舍得花钱。我们的公共教育和医疗费用在城乡间、各地间、不同人群间的分配也很不均等,厚此薄彼。这种情况急需改变,而且教育医疗投资对经济的长远带动作用要远远好于继续把钱投在钢筋水泥上。

凯恩斯主义并非一概有效

《国企》:经济形势每年都很困难,经济发展每年都还不错。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过分的担忧中国经济的未来?

王小鲁:中国经济的生命力是很强的,过去有很多困难都过来了。但并不是说你不用努力,或者往错误的方向努力,这些困难也会自然而然过去。目前我们面临结构失衡的问题,并且还在加剧。就算今年和明年经济发展能够保持一个比较好的成绩,未来经济的长期发展也不能保障。

我们不能只着眼于解决眼下经济增长的问题,而应当系统地解决经济结构内在失衡的问题。惟其如此,才能够保证未来经济的健康发展。

《国企》:回顾过去几年,似乎又是一个“经济刺激―通胀―经济紧缩―通缩―再刺激”的轮回。是否需要反思现行的宏观调控方式、方法?

王小鲁:这个问题也不仅仅是中国遇到,西方国家也遇到类似的问题。我想这里面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大家应对经济紧缩的手段基本上都采取凯恩斯主义的政策。而凯恩斯主义的特点就是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民间投资,或者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直接进行政府投资。但是对于中国来讲,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消费不足的结构失衡,而且过去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期已经采取的大幅度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引起的问题还没有根本消化,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再继续用大规模刺激投资的方法,否则不仅会造成滞、胀循环,还有可能陷入滞、胀并存的局面。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采取一定的刺激政策,我是赞成的。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宏观政策不能继续单走扩张投资这条道路了。

《国企》:这些调控的理论源自西方,而今他们形势更为困难――美国引发金融危机,欧洲正在发生欧债危机。那么,是否理论本身也值得反思?

王小鲁:我认为是这样的。凯恩斯这套理论出来以后,在上个世纪30年代解决西方的经济萧条问题时是有效的。但是后来发现这些政策短期有效,中长期的效果往往不好。而且这个政策采用得越多,它的效果就越差,经常会同时引起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我想这个问题和经济结构有关,根据不同类型的经济结构失衡,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所以凯恩斯主义也并不是一概有效,特别是刺激投资的政策。

我们现在是消费不足,储蓄过高,投资过高,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照搬凯恩斯刺激投资的政策,我认为结构失衡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结构失衡

《国企》: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改革到现在,已经创造了历史。如何评价他的成绩与缺陷?下一阶段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难点是什么?

王小鲁:我们国家的市场化改革是成功的,中国这30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市场化带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从旧的计划经济模式转轨到市场经济模式,市场经济大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也改进了微观层面生产者的激励机制,所以对经济增长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过去这方面的作用大家都是看得到的。但是我认为还有一系列问题没有解决。因为改革不单纯涉及经济改革,还有政治体制改革,在这方面我认为是滞后的。

我们这套政府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这些政府职能很大程度上是从过去的计划体制下延续下来的,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又发生了很多变形。政府虽然不能指挥一切,但仍然具有很大的权力可以垄断资源的分配,可以操控市场,但同时并没有通过改革建立一套社会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的机制,因此围绕权力滋生出大量既得利益,甚至自身朝既得利益集团的方向演变。政治体制改革的落后,造成了现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之间存在很大的冲突。比如腐败和大量的寻租问题、公共资源分配不均、大量公共资源流失、收入分配不均等等,我认为都和政治体制改革落后是有直接关系的。

实际上中国经济层面所面临的问题,比如刚才说到的结构失衡的问题,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收入分配失衡。结构失衡的表现形式是消费和储蓄之间失衡,而背后原因是收入分配。什么原因造成收入分配失衡、差距过大?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迟缓,导致政府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相关的垄断性收入,灰色收入等问题,这些方面都是需要加快改革的。

下一阶段改革的重点,我认为应该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高政府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严厉打击腐败,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管理,继续推进资源税改革和国有企业红利上缴制度改革,有效使用公共资源,合理分配垄断性收益。

这些方面的改革是中长期的任务,然而是解决结构失衡的关键所在,需要一步一步做起。第一,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需要改革,我们的房产税改革需要推进,还需要推进更加全面的财税体制改革;第二,需要改善资本市场监管,进一步改革资源和垄断性收益的分配方式;第三,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善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第四,实现基本社会保障的全社会覆盖和公共服务的全民共享;第五,我们需要进一步改善医疗和教育,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改革的难点在于,现在需要改革的问题都是深层次、牵扯面广、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所以比较复杂,也肯定会遭遇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因为改革必然会触及他们的利益。这些人很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来阻碍改革,这点我想恐怕是最大的难点了。

《国企》:中国市场经济中一大股力量是中国国企、央企,这是研究中国经济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您认为国企尤其是正在不断强大的央企在中国经济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

王小鲁:各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在内,都存在国企。不能说国企不必要,因为在经济领域中,涉及公共产品的领域、具有外部性的领域,单纯靠市场来调节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所以通过国有企业的来弥补这些不足,我认为还是需要的。

在一些资源性领域,比如石油,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市场竞争。如果不是政府垄断,就会是私人垄断。但私人垄断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当年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通过一夜之间的私有化,结果从国家垄断变成了私人寡头垄断。这样并没有解决公平分配的问题,反而也没有解决效率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国企在一些领域里具有垄断地位,国家通过一些政策来合理地调整垄断收益,调整收入分配,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比如在石油领域,仍保持国家对大的石油公司的占有,但通过征收资源税等方式来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我认为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模式。不过,现在石油领域资源税改革力度还是太小,还有一些领域(例如煤炭)没有动,没有真正解决资源收益合理分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