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护士职业倦怠论文

护士职业倦怠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14 16:56: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护士职业倦怠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护士职业倦怠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青年外语教师;职业倦怠;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26-02

一、教师职业倦怠概述

职业倦怠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提出,是指个体在强烈的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身心疲惫以及耗竭的状态,其易发职业群主要是助人行业,例如护士、教师、律师等。教师是一种被公认为的工作压力较大,并且工作强度大的职业。并且教师职业的工作种类比较特殊,每天的工作内容基本大同小异,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工作压力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比较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特别是青年教师,更是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症的高发人群。年轻人工作需要激情,而教师职业不能刺激他们足够的工作激情,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对待工作不积极的现象。

二、青年外语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负面情绪严重。青年外语教师在出现职业倦怠感觉以后负面情绪的表现尤为严重,主要可以表现其情绪不稳定,精神不振,对待工作对待学生的积极性下降,怀疑自身工作能力,对职业生涯报以悲观态度。久而久之就会对学生、同事、学校失去耐心,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不满,容忍度下降,抱怨日益增多,同事之间关系紧张。

2.生理情况下降。青年外语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症以后,主要表现为生理耗竭状态,例如经常出现疲惫、精神不振以及身体虚弱等。生理耗竭会影响对疾病的抵抗力,身体健康情况锐减,经常会出现感冒、头疼等。整体来说在出现职业倦怠症以后,生理情况急剧下降,整个个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三、青年外语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

1.社会因素。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人们对教师的印象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以及要求都比较高,这对青年外语教师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工作压力。现在外语学习模式的多样化以及知识的大爆炸,使得教师不得不保持强烈的紧张心态去赶超社会的发展,积极捍卫自己的专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外语教学涉及到的学科知识越来越广泛,以及各种教学新模式的提出,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以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以及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像情境法、任务驱动法、交际法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这就要求青年外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仅要承担知识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交际合作者、课堂资源整合者以及教学效果评价者,要求教师转变传统中心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保证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发展。这些要求都是教师日益增加的职业压力,是造成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2.组织因素。组织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漠视教师现象,教师知情权以及决策参与权方面实现程度比较低,导致教师对于学校组织的认同度比较低,进而在工作时就会表现出消极的态度,甚至是对工作保持冷眼旁观的状态。另一方面,外语逐渐成为各个学校的教学重点,对于外语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但是教师在里面的地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人,教师是实现教学改革的主要单位,改革的源头应该是教师,从下而上,是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和改进,并且在取得成果时应该得到相应的表彰。但是,现在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却是改革从上而下,以一种传递商品的模式在运行。

3.个人因素。随着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外语教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知识,更是要在自己懂、会、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懂、会、行,青年外语教师要想在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必须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习得理论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这在一方面成为教师不断前进的动力,同时也是一种职业压力,在推动教师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又有踌躇不前的顾虑。另外,教育的高要求对教师的个人心理素质要求也比较严格,必须要学会自我调节,在面对较大的职业压力下,能够自我缓解。但是很多青年外语教师都具有强烈的“好胜心”,过于追求完美的偏执,进而会制定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要求,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职业倦怠。有的教师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外语教学本来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在遇到挫折时不能及时进行调整,整个人萎靡不振,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形成职业倦怠症。

四、青年外语教师职业倦怠改进措施

1.正视教师职业。随着社会对外语教学的重视程度的增加,对于青年外语教师的期望以及定位也要合理化,不能对其造成职业压力。同时,青年教师也应该发挥年龄的优势,不断接受新知识,在知识大爆炸的背景下,通过各种新技术的使用获得更多专业知识的学习,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待教学改革,青年外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勇于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工具来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探究、提高。同时,青年外语教师不能只满足与现状,要结合教学现状以及专业要求积极进行教学科研,善于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2.改进完善学校管理模式。学校应该尊重教师,重视教师职业需要以及心理需要,增强青年外语教师的归属感,激发其工作热情,增强其职业满足感。同时,学校在进行教改的过程中要保证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青年外语教师相比较来说阅历还比较少,在面对工作压力时容易产生浮躁的心理,情绪不稳定,学校就有义务来帮助其更好地应对教改带来的压力和困惑,激发其工作热情度,增强其自信心。最后,学校应该就青年外语教师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改革,主要包括对其进行人文关怀,增强对外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力度,完善教学条件,最大程度降低青年外语教师的教学压力。在其面对挫折产生消极态度时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及鼓励,保证对职业生涯充满希望和动力。

3.个人素质的提升。青年外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在接受教师这份职业时,就应该做好心理准备,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去面对社会的期望以及职业教学中遇到的挫折。因此,青年外语教师要对自身存在的不合理观念进行调节,培养乐观积极的职业态度,要肯定自己的职业能力。在繁重的工作负担、教学任务繁重以及社会期望高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亮点,寻找激发自身教学欲望的兴奋点,以此来刺激自己的工作热情和职业忠诚度。

五、结语

教师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职业,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影响青年外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社会、学校应该增强对教师的关注程度,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降低青年外语教师的职业压力。同时,教师自身也要进行自我素质的提升,积极应对职业倦怠这一难题。

参考文献:

[1]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05).

[2]陈慧.民族地区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3]程晓堂.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调查研究[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04).

第2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文化差异;中西方;护理差异

文化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现象和学科。护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的学科,是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随着社会发展,护理学已逐步形成以人为中心,研究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从而逐步进行整体护理的学科[1]。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护理所存在的差异是非常鲜明的,现探讨比较如下。

1护理教育的异同

1.1培养目标护理教育培养的目标包括护理理念和护理能力等方面。西方多注重学生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实践、持续发展和合作等综合性能力及应对未来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及职业价值观念,以人本主义思想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使学生具有一颗善良的心,秉承人本关怀对待每1例患者;中国的护理教育则注重从社会需要出发,以教育及培养为主,注重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具有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临床护理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1.2教育理念西方国家护理教育的中心理念是关爱,注重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课堂教学形式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中国的护理教育仍然停留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理念,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形式。明显可见的是,西方多以学科为中心、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及综合课程,其课程设置出现短程化、小型化的趋势,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创造性很容易调动起来;中国主要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式课程,多数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及课程中,自然科学及技术偏多,人文学科偏少,缺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未知,敢于理论实践创新的精神不足[2]。

2护士职业态度的异同

2.1中国护士职业态度在中国,护士由于其临床护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加之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较低,护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肯定和理解支持,倒班方式有损于健康、影响家庭生活等,而且护理工作要求精细化、严谨化、科学化和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与解决,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必须投入更多的体力和精力,这些现存和潜在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职业倦怠,因职业态度的缘故常常觉得很压抑,不能轻松应付工作上的冲突,不能正视自我职业价值,常有辞职不干的想法[3]。

2.2西方护士职业态度Breimaier等[4]研究表明,西方护士的职业态度倾向于较高水平,护士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认可度。护理专业学生(包括毕业生和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新护士)的调查显示,10个毕业生中有9个相信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应该是非常轻松或者是有些轻松,大学毕业生都是怀着同样的理想加入护理行业的,这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职业,他们的理想就是帮助别人;调查结果同样显示,临床实践后大部分学生还是同样积极,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对职业前景的展望非常乐观。

3护理现实应用的异同

3.1伦理道德医学护理伦理道德研究在许多问题上所体现的纷争,很大部分都可以由文化差异来解释。中西文化差异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主义、强调和谐共同的责任;而西方的生命伦理学建立在个人主义原则之上,强调个人权利。如在医疗护理决策方面,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个人与其家庭密不可分,多主张由家庭或者单位决定,而西方国家多认为应该由个人决定,即生命的支配权在于本人;又如,在对待身患绝症的患者知情权上,在我国一般不将病情告知患者,而是告知其家属、单位[5],而大部分西方国家则主张告知身患绝症的患者实情。

3.2护理管理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主体意识,以重视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其特点,在护理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重均同、轻个性的偏向,主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会出现不同职称、年资、学历的护士承担相同的工作或同等责任等现象,形成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讲究科学、民主,鼓励个人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在管理方面则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管理的弹性化和护理工作安排的层次化,不同职称、级别的护士有不同的工作定位和责任。

4护理科研中的思维差异

人类思维方式可以分为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非理性思维或顿悟)两种基本类型,中国传统文化重直觉思维,而西方文化则尚逻辑思维。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重直观内省、轻实测论证,重直觉领悟、轻理论分析;而西方人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实证,因而往往借助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进行判断、推理[6]。由此,护理科研(论文)的设计上,中国人习惯于先交待研究背景、说明问题的原因,或提出论据再作结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西方人一般则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看法、点明主题,再依次交待研究背景、条件、原因、论据或分析。体现在护理研究中:国内的护理科研以把握整体性、方向性的研究为主,学术文章范围大,而缺乏前瞻性;西方则更注重细节,科研立足于实践、以实用为基础,多是针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5讨论

通过上述中西护理差异比较,可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西护理有较大的差别,但它们之间并非是水火不相容、不可磨合的,两者各具特色,各有其长短,可取长补短。因此,我国的现代护理事业,在护理教育方面,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具体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临床护理方面,在发扬优势的前提下,应完善评价体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护理科研上,要转变思维,及时了解国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向纵深化、前瞻性发展;在护理管理方面,要敢于突破已有的经验,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健全管理模式,博采众长,补己之短。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7.

[2]张凤,耿桂灵.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当代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2013,34(5):85-86.

[3]张浩,郭燕.护士职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护理杂志,2012,29(9):38-40.

[4]Breimaier Helga E,Halfens Ruud J G,Lohrmann Christa.Nurses' wishes,knowledge,attitudes and perceived barriers on implementing research findings into practice among graduate nurses in Austria[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1,20(11-12):1744-1756.

第3篇

结果:在被调查的年龄阶段在18―54周岁的191名护理人员当中,对其中收回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87%的护理人员心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力。

结论:护理人员受到社会、职业、个人等不同压力源的相互影响,为缓解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程度,确保其身心健康,采取心理疏导等防护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20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70-02

临床护理工作集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于一体,属于高风险、人文关怀于一身的行业。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人们健康需求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从而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护理人员也面临着众多的压力,如何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状况,维护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所共同面临的新课题和挑战。

1 调研的对象、方法与结果

1.1 调研对象。结合我院实际规模和后续统计分析的可操作性,选取我院截止2014年5月工作时间满一年及以上的护理人员共191名,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手术室、门诊、ICU等不同科室,人员年龄在18―54周岁。平均年龄33.4岁,其中工作年限最短的为1年,年限最长的为32年。

1.2 调研方法。设计制作了关于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现状的问卷调查表,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91份,完成165份,收回率为86.4%,收回的问卷均有效。165份有效调查问卷当中调查对象年龄在18―54周岁之间,平均为35.4岁;工作年限:1―32年,平均为14.9年。本次调查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回收有效问卷中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除特别说明外,论文中所使用数据均为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

1.3 调研结果。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护理人员中约90.9%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压力。有60人是由于社会发展对职业的需求产生的心理压力,占40%;有35人是由于职业特点使自身处于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及超负荷工作状态等导致的心理压力,占23.3%;55人是由于个人因素导致的心理压力,占36.7%。(见图1)

2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成因分析

心理压力又称心理应激、心理紧张。它是个体“觉察”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所出现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不适应的。通过调查分析护理人员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有以下几种:

2.1 社会因素。首先,护理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在完成工作使命的同时,由于工作负担重,行政管理严格,人际关系矛盾,角色冲突,护理人员经常面对患者的痛苦和死亡以及职业的低社会评价等带来的急性效应。此效应会持续影响护理人员的情绪状态,而不良的情绪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社会对护理职业的认识不够,对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有偏见,在传统观念中,护理人员的劳动成果往往被单纯地看做是医师劳动成果的附属品而被弱化,因而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中国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较低,以致护理人员对自身职业产生压力。

再次,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医患之间严重缺乏信任,导致许多患者家属无理取闹。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使广大医护人员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责任。这些都给护理人员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其中,护理人员作为直接责任者被投诉的现象逐渐增多,特别是近年来媒体中不断有医患暴力冲突事件的报道,也加重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和压力。

2.2 职业因素。首先,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由于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一改以往的简单医嘱执行方式。而国内大部分医院护理人员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在岗护理人员经常担心出现差错而使自身经常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尤其是需要重症监护的特殊科室,护理人员始终担心意外情况发生,高度紧张的工作使护理人员时常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

其次,对护理服务期望过高。由于人们对护理人员工作期望越来越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的护理人员已经无暇顾及理论学习。尤其是夜班护士容易产生疲惫感,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已经促使护理人员产生疲惫感、精力不易集中、注意力分散。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过高期望导致其压力倍增。

2.3 个人因素。护理人员大多数为女性,赡养老人、子女上学、家庭、人际关系以及经济状况等问题均会给护理人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护理人员除了一般的工作外,还要做一般的家务,接送子女上学以及赡养老人,更容易导致护理人员的抑郁和焦虑发生。有调查显示,工作性质和内容是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由于护理人员需要轮值夜班,可能会导致家庭矛盾的出现,面对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极易发生职业倦怠和护理人员的流失。

3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疏导途径分析

3.1 提高护理人员地位,实现社会价值。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自我价值实现定位到最高层次,说明对个人价值的认可在人类需求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人需要归属感、认同感、亲切感、安全感,只有让护理人员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身价值被社会所认可,才能巩固其专业思想,进一步激发其服务意识,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应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强对护理工作的正面宣传,提高整个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认同。另外,护理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学历,采用微笑服务以及构建和谐医院为基点,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和家属更多地理解护士的辛苦,并尊重护士的职业。也可以给予护士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补偿,尤其在晋升方面能给予政策倾斜,带动护士的积极性。

3.2 心理知识学习,完善心理支持系统。有研究发现,对不同层次护士进行职业压力管理,能有效提高护士的职业压力应对能力。护理人员应积极调整心态,不断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学会自我宣泄和自我疏导。由于工作环境中人际关系复杂,护理人员的情绪会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疏泄。同时应该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家庭支持,温馨的家庭环境是疏泄护士紧张的良好条件,妥善处理家庭关系对调节职业紧张和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4篇

论著

(1)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晚期肺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突变的探索性研究 赵莹莹 卢绍禹 杜文 梁洁 杨艳华

(3)天麦消渴片治疗肥胖伴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马春明 柳洁 张晓亮 刘永庆 张姬欣

(6)氟达拉滨单药或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赵兰滨 申莲玉

(8)血浆醛同酮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雷晓明 李韶南 李广镰 刘震 陈平安

临床与实践

(11)pc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 曹婷婷 杨旭明

(13)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00例临床分析及产后恢复情况 刘果霞 杨丽 薄晋魏 白强

(15)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48例食管黏膜下肿瘤临床分析 李华茹

(16)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76例疗效观察 张艳 周明勤

(18)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克雷白肺炎90例的疗效观察 梁琰

(19)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皇甫春荣

(21)依巴斯汀片联合清热化湿汤治疗56例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 崔刚

(22)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观察 管玉成 曹苏

(24)老年快速房颤患者在应用美托洛尔片控制心室率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疗效观察 包恩义 谭冰 王志国

(25)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与纤溶功能特点分析 李志雄 李传连

(27)非吸收无损伤缝线与可吸收缝线连续皮内缝合的疗效对比 邹文 许海燕 邹勇 刘容珍

(29)伪膜性肠炎26例临床诊治分析 绳百龙 田瑞龙

(31)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一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后纵韧带骨化症 孙彦鹏 史相钦 卜保献 马虎升

(33)伤椎植骨置钉预防椎体矫正度丢失的临床研究 卢小健 郭小明 曾丹阳 吕厚忠 陈和平

(35)替米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tnf—α、il-6的影响 阮国虎 刘卫清 李娟

(37)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早期治疗重度戊型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张克祥 刘星 王守兵

(38)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和治疗探究 李毅云

(40)采用尿激酶治疗突发性耳聋76例临床效果分析 江安世

(41)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强效镇痛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探究 窦连运

(43)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李雪松

(44)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彭海斌

护理园地

(46)dc/cik细胞治疗心脏毒性反应的护理 陈银 曾雅力

et="_blank" class="keylink">陈玲 李芳 安东建

(48)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邱小灵 吴小勇 叶学英

(50)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对降低职业倦怠的效果分析 江萍 杜锦萍 吴菁 赵春芳 邓光辉 张伟 韩兰萍

(53)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效果分析 仇爱华

(55)椎间盘突出围手术期的护理 资姣蓉 陈丽华 雷程

(57)icu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王静 苗春艳

(59)健康教育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刘伟莲 李远芬

(60)亲情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尤玉莲

(6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赖燕 罗冬梅

(63)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的调查分析 李友爱 黄运芳 朱勉春

(65)循证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张艳梅 吴雯 刘淑丽 刘玉莉

(66)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张平 张伟光

(68)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心得及体会 杜利利 李冰玉 石小玉

(69)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的护理干预 吴微波 曾宇

(71)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就医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朱玉环

(72)农村骨折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吴青礼

(74)老年患者的骨科护理 李霞

医技与临床

(76)修正geneva评分联合超声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王亚豪 毛毅敏 霞 单世民

(78)晚期妊娠胎盘植入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吴云

(80)dsct双能量技术检测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初步应用 袁峰 何波 祝艳翠

(82)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杜喜莲

(84)食管癌在数字化x线上消化道造影上的表现 李运立 闫风全

(86)mri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 左敏 杨先春 杨克勤

(87)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应用价值 赵同军

(89)afp、fβ-hcg及uabf在预测不良妊娠结局中的应用 吴新荣

(91)钯作为基体改进剂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铅中的应用 郭防

经验体会

(93)电针刺双足三里穴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张友发 梁光造 张征

(95)高龄老人髋部骨折的治疗风险控制 杨小超 任龙韬

(97)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切开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62例临床分析 赵春红 李玉杰

(98)功能位固定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屈指肌腱狭窄陛腱鞘炎疗效分析 陈海宏 高大伟 杨健松

(100)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诊疗分析 成中凤

&nbs

p; (101)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子宫肌瘤59例临床效果观察 李东伟

(103)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观察 朱黎姝

(104)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 刘凤义

(106)腔镜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马沛

(107)两种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张建军 刘耀刚 杨志忠 袁启东 李长江

(109)冷刀切开术后直视下尿道扩张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疗效观察 刘孝华

(110)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徐荷凤

(112)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的探讨 孙智力

(113)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彭玉源

(115)39例结直肠癌致肠梗阻手术ⅰ期切除吻合的临床疗效分析 黄晓晖

(116)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朱雷

(118)闫绍华老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 李研 张明香 闫绍华 吴兵

(120)不明原因慢性咳嗽临床诊治体会 高国俊

(121)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疗效观察 庄晓明 刘莉冬

(123)益母草注射液与催产素联用防治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刘淑芳

(124)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口腔炎疗效观察 刘常基

(126)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在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柯学礼 胡文格 何素琼 罗勤

(127)左旋甲状腺素对老年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王莉芳 丁维民

(129)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永青 艾叶

(130)宫颈leep术对宫颈上皮瘤变的疗效分析 施帆

(132)不同剂量高渗盐水治疗颅脑损伤时对血生化及渗透压的影响研究 陈珑

(133)胃癌术后肠内高营养54例临床分析 陈振亮

(135)前列地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马莉

(136)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疗效观察 黄庆芝

(137)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在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应用的临床观察 陈艳红

综合医学

(13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药敏分析 乔宁 喻华 黄湘宁 殷琳

(142)腓肠豆骨的临床意义探讨 张磊 曾炎 屈尚可 包可 王琦

(144)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的探讨 郜宇杰 李汝德

(145)加强医院医德档案管理,促进行风建设 章航飞

(147)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不同浓度肝素钠封管液的效果 殷秀伟

(148)精神科临床检验质量保证措施分析

eylink">陈桂美

(150)高血压病房实施临床路径的管理体会 邓育芬 黄琼意 黄意琳 马伟东

(151)常用中药材的临床鉴别使用与药理学研究 秦小林

(15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探讨、改革与实践 秦庆颖

(154)“类医生”: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向 谭刚 陈敏菲 梁飞

(156)糖尿病性低血糖的防治对策 胡凤鸣

综述

(158)盆腔淋巴囊肿诊疗进展 江东根 庞俊 罗云 高新

(161)瘦素与肥胖相关性肾病研究进展 林克宣 刘冠贤 石咏军

(163)医学论文表与图的写作要求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