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现代职业技术论文

现代职业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0-25 08:23: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现代职业技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现代职业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条件;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效

近些年来,诸多职业学校为了推进教学环境的改革与创新,加大了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多媒体、校园网已像校舍、教学仪器一样成为学校的必备设施,给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透过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繁荣现象,作为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学科――语文,也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

受益者之一。与传统的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相比,可以自豪地说,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正在多媒体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大步

前行。

笔者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一线的语文教师,理性地分析其成效,不难发现,与我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分不开的。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授课教师根据学校所能提供的现代信息技术条件来设计

语文教学,或者说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来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

传统语文教学在上古典诗词,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

梅》的时候,以教师泛读、引导分析并板书为主。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后,笔者设计了多媒体教学。首先把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监督引导,并检查笔记完成情况;其次教师下载视频朗读,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效果,同时容易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加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再次是利用PPT

课件上课,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最后是利用一些辅资料,强化学生的学习效

果,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歌曲,学生聆听乐曲并学唱,学生喜而乐之。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容量大,学生喜欢,学习积极主动,学习效果佳。

二、教学信息资源的统整优化了语文教学资源

陈至立同志强调,“要把教育信息源建设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筛选和梳理网上的有关信息;二是发掘、整合学校和有关部门的教育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建设适用的教育网站和信息资料库。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要以此为原则。”

用我们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做例子。我校根据这一精神指示,从2005年前后就进一步开发并完善适合我校的校园网站,2008年前后就开始着力整合各学科的教学信息资源。平时教师授课需要的精品信息、分类信息、鲜活信息源源不断,足以进行日常教学,甚至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我校网络教育信息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教学信息,是精选且多样的。二是教和学的参考或备用资料,这是大量且有序的。并且这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的功能优势实现的。其充分体现我校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以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呈现。这样,无论从质或量上都对传统的教材、教参、习题集等产生巨大的超越。

三、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条件的改革与授

课方式的创新,大大改善了师生关系

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是我们一贯的追求。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学习中的失败者。由于屡屡失利,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特别对文化课甚至产生了恐惧感,见到科任老师尽量避而远之。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目光都不敢正视老师,更害怕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语文教学条件的改革与授课方式的创新,模糊了师生界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辅导者。这样,教师对每个实践操作的学生个体或学习团队可以全方位的掌控,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也不会拒绝老师的引导,而是有问题时都能积极主动的询问。

四、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环境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升了课内,延伸了课外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底蕴都相对薄弱。教学信息化后,我们有条件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内外的教学。最基本的教学中的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等载体和手段,可以被计算机及网络所提供的集成化的教学环境,如,多媒体学习系统、资料库、演示环境、辅助学习工具、师生交互环境等所取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充分表达教学意图;学生可以通过下载学习软件、网上查寻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等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来完成学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提升了课内,也延伸了课外。教学模式或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也就有了可持续发展。

再者,职业学校因材施教或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种教学状态。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不可能完全顾及几十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即便人们探索出分层教学、差异教学等教学方式,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进,难以做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然而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宏富信息可以对学生的可能差异实施较大面积的覆盖,从而实现对个性化的较全面的关照。计算机网络可以递进具有较大预设空间的课件,学生能从课件中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服务,计算机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合的教师指导和同伴交流。这样,因材施教或学生个性化发展会得以更好实现。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基于“十”的召开,我们有理由相信,职业教育一定会向繁花似锦的职教大道继续大步前行,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也将成为职业教育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第2篇

参考文献:

[1]项目导向式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研究[J],张丽萍当代职业教育,2013.12

[2]《酒店管理》,郑向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

[3]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构想,张丽萍,2009.6

[4]酒店管理专业现场教学模式的探讨,王小娟,现代企业教育,2010.1

参考文献

[1],酒店/会所管理系统.广东省,中山大学,2008-01-01.

[2]谢琪,酒店信息管理系统.江苏省,南京大学银河软件开发中心,2002-01-01.

[3],酒店电脑网络管理系统.江苏省,南京理工大学,2004-01-01.

[4]王联国,酒店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利用研究.甘肃省,甘肃农业大学计算中心,1999-10-01.

参考文献:

[1]张一恒,李晚春,岳桂貞.市场需求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以陕西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6(01):31-32.

[2]张一君.就业视角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铜陵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51-53.

[3]苏日娜,汤健.后骨干校时期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建设的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3):246-247.

[4]酒店管理专业[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65.

[5]金永光.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303-304.

参考文献:

[1]邵东风.新形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7):113-113.

[2]薛驰宇.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J].赤子(上中旬),2014,22:126.

[3]高晓艳.关于新时期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5(33):97-98

第3篇

《职业时空》,主管部门:河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国内统一刊号:CN13-1349/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963,邮发代号18-347,半月刊,正刊。创刊于1995.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该刊是04年度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主要栏目:现代职业新理念、职场宏观管理、职业政策研究、职业心理研究、职业教育研究、法制建设、主题论坛、高管论坛、争鸣、观点辑要、国外研究与借鉴、调查与探索等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并请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4000字,一个版面24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来稿特别约定

1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7个工作日内共同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我们联系确认。

2.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3.请作者自留备份稿,不退稿。

4.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册。

第4篇

关键词:课程设计;职业标准;实践技能;考核方式;职业素质

0引言

《电气控制与机床电路检修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中级维修电工、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的岗位能力课程之一,重点培养学生对机电设备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的能力。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项目,从低压电器的认识到低压电器的使用;从复杂电路的故障分析到电气控制线路设计,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通过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手段,强化教学的系统性和拓展性。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学中干,干中学”作为课程设计的理念,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以电气技术员、电气施工员、设备管理员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为依据,将职业教育的特征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其贴近工作实际,贴近职业岗位要求,为企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1]。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

2课程设计思路

2.1采用“点、线、面”的逻辑思维设计教学内容

在工业生产中,电气控制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机械设备的控制方面使用更为普遍。因此,企业需要大批从事机电设备运行、维护、检修与管理的技术人员,如何培养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要求,正是课程设计思路的主线。(1)所谓“点”:是指以熟悉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作用、参数、使用、维修等作为从事机电设备运行、维护、检修与管理工作的“点”;图2(2)所谓“线”:是指掌握单向控制、可逆控制、异地控制、顺序控制、降压启动、制动控制等典型电路的原理、安装配线、线路检查等作为从设备运行、维护、检修工作的“线”;(3)所谓“面”:是指掌握车床、磨床、钻床、铣床、镗床、桥式起重机等机床控制系统结构、原理、控制特点、故障分析、检修方法等作为系统维护、故障处理工作的“面”。从典型工作任务对照职业能力标准,强调教学内容是由不同的学习情境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景构建中包含不同的知识点[2]、技能点,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素质能力培养开拓新的有效途径。

2.2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方式开展教学

《电气控制与机床电路检修技术》是一门岗位能力课程,实践性很强,适合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电气技术实训基地来支撑。建有标准多媒体教室,在硬件方面为实现“教学做一体”方式的教学创造良好条件。选取真实工作任务做为实训教学项目,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工艺要求相一致[3],充分体现了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将“教、学、做”融为一体,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3采用“递进式”设置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必须是从职业需求入手。集中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职业培训特色[4]。《电气控制与机床电路检修技术》课程有五模块,分别是低压电器模块、单元电路模块机、机床线路模块、起重机控制模块、电路设计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不同的教学项目,内容的安排通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内到外的“递进式”内容设置,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案例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职业教育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建立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电气维护与管理能力的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5]。

2.4改变评价体系,采用过程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电气控制与机床电路检修技术》作为一门岗位能力课程,不仅要掌握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传统的笔试方式,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轻视学生的技能,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为提高教学效果,推行有效课堂,教学团队经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对《电气控制与机床电路检修技术》课程考试进行改革,考试不再局限于理论考核,更要注重能力和技能的考核;考试内容不再局限在教材上,而以灵活多样方式,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考试方式不再仅局限于闭卷一种方式,有机试、有开卷、有论文、有实际操作、有、作业、有产品等形式。实践表明,通过全面考核的评价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将实践环节提升到新的高度,注重技能与知识、结果与过程、学习成绩与能力评价的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积极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3结束语

为了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和建设优质共享课,探索制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技术与技能型人才[6],寻找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新思路、新方法,就必须把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通过低压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低压电器安装与使用方法、各类典型机床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技术、大型起重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及综合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等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使用方法、安装与维护技术、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检查,典型机床控制线路的分析与故障检修,培养学生应用电气控制技术解决机电设备控制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赵志群.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C].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论坛,2010.

[3]胡爱娟.以工学结合为取向改革高职课程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0,(22).

[4]周建松.努力建设与校企合作协调的高等职业院校运行新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

[5]程江平.高职学院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19).

第5篇

关键词:医学信息工程;课程体系;新兴产业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7-0039-03

地方高校转型改革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为指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实施协同育人行动计划,推动人才培养联盟建设。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产业升级发展的需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在这个背景前提下,作为七大新兴产业之一的信息产业,高校如何应对信息产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开发信息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或产业化,达成产教实质性融合,我们认为制定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是基础,也是核心。其能从培养方案的多方面体现出“以人为本、质量领先,以生为本、追求卓越”的人才质量理念[1]。

一、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现状

我国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起步较晚,只有10多年的历史发展记载。2003年,四川大学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在全国首次开办医学信息工程本科专业教育。2010年,教育部批准为第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隶属于新一代信息产业。2014年8月统计,全国现有24所院校开办本科专业教育。其中,一分类是大学牌头15所,学院9所;二分类是综合院校13所、中医药院校7所、其他类院校4所。从表述专业培养目标方面来看,许多院校认为是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社科素养,具备医学、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从事医学信息技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存储等能力,能在医院信息化、公共卫生工程、医药电子商务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管理及维护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自发稿前,笔者到中国知网搜索文献,关于专业课程研究论文报道仅有6篇,表明医学信息工程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还是处于初期,权威性报道少见。

二、新兴产业视野下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

培养的重新定位

工程教育是当代中国技术经济发展的基石。而新兴代的信息产业则是振兴技术经济的重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化解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明确专业规模体系,在当前高校转型发展中,质量与规模、质量与资源的矛盾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路径选择上与有效实施的矛盾仍然突出,要勃兴新一代信息产业,必须做好推动人才培养联盟建设工程、制定发展战略。

专业目标定位是专业建设标准及其学科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制约教学内涵的核心因素,也是国家、社会、行业及高校内部评估的基本标准。作为新兴产业视野下的专业人才培养,应借鉴高校转型发展机遇,做好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人才“定位”,以适应国家、社会行业经济建设的需要,突出人才规格与行业岗位的对接,应用技术与教学服务相融,体现地方性、行业性、产业性需要及其特征。

从直观角度上看目标的解析,目标是被“活化”的思想、文化、身心等方面的素质要求与融合点。在知识结构方面涵盖专业学科的知识、技术、技能的规定性。教育者应学会在目标内涵中找发展机会与优势,在专业特色中找差异性,在共性标准中,找教育教学发展规律,这就是活化目标的主体路径,也是定好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点。

三、医学信息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课程体系如何改革,涉及两方面。一是改革方向问题;二是如何定位,是规范、标准问题。也就是说,课程体系改革以定方向为先,以定位为本,明确课程理性,以人才培养战略为课程体系的主导定位,以专业目标定位为课程体系的主体定位。面对信息产业,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笔者从四个维度进行描述性研究。

一维在国家教育宏观维度上,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育司新增的本科教学目录中列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总体规范要求,奠定了本科专业的方向标。

二维在社会行业中观角度上,要求设计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满足企业和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等,借鉴国内高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课体系的建设经验,力求解决好知识、能力与素质,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关系[2]。同时吸纳陈娜[3]、蔡晓鸿[4]、张颖[5]、肖晓霞等人[6]研究的课程结构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主干核心课程与信息工程软件开发与应用平台课程,突出应用技术型本科与应用技术产业型本科教育相结合。最终以突出传统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现代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差异化特点,倾注于应用技术本科专业转型实质性改革。

第6篇

学  科  分  类    中职动漫专业    

课  题  名  称   依托地方产业,建设面向  

区域经济的中职动漫专业的研究

课 题 负 责人    林 妙 清      

负责人所在单位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填  表  日  期  2011年11月17日

、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依托地方产业,建设面向区域经济的中职动漫专业的研究

负责人

姓名

林 妙 清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67年11月

行政

职务

专业部主任

专业

职务

中学一级教师

学历

本科

研究专长

专业部

专业教育

教学管理

工作单位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办公电话

0754-86983320

邮箱地址

ywlmq3351@126.com

手机号码

13715933351

通讯地址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广益街道环翠路中段北侧

邮政编码

515800

    

 

 

 

姓 名

出 生

年 月

工  作  单  位

林萌

1959.04

高级

本科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李小澄

1956.04

高级

研究生

硕士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陈勃

1972.01

高级

技师

本科

学士

广东骅威玩具工艺股份

有限公司

林思盛

1964.02

中一

专科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陈郁青

1982.01

讲师

本科

学士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许惠迎

1976.10

讲师

本科

学士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谢秀瑜

1987.06

助讲

本科

学士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卢焕庭

1980.12

中一

本科

学士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陈毓青

1987.09

助讲

本科

学士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林广坤

1984.04

助讲

本科

学士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周帆

1982.02

助讲

本科

学士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预期的主要成果

B、C、E

A、专著 B、论文 C、研究报告 D、工具书 E、其它

经费来源及数额

学校教科研课题经费和广东骅威玩具工艺股份

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专项基金约50万元

预期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

 

 

 

 

 

 

 

 

 

 

 

 

 

 

 

 

 

 

 

 

 

 

 

二、课题论证

1、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明确提出:

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

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要“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制订地方和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

——党和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重要决策,是本课题构建的理论依据。本课题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本校所在的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玩具礼品产业平均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产品70%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玩具出口量近二成,是国家科技部批准建成的“国家火炬计划汕头澄海智能玩具创意设计与制造产业基地”,是央视“动画形象玩具产品指定生产基地”,“广东省动漫(玩具)创意产业集群”,“广东省玩具礼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是全国闻名的首个国家级玩具礼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近年来,澄海区坚持把动漫文化产业作为玩具礼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将动漫创意元素注入玩具产品,推动传统玩具业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发展具有澄海特色的动漫玩具创意产业,精心构筑动漫玩具发展服务平台,致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涌现了奥飞、骅威、群兴、小白龙、全宇、凯利达、实丰等20多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造型设计、原料供应、模具加工、零件制造、装配成型等专业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

动漫市场及其衍生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各大企业和商家的关注和大量的投入,但是动漫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缺乏动漫产业的专业人才,动漫原创能力不足,导致产业链不完整,品牌知名度低。本课题的研究,着重通过专业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因而企业十分关注和支持动漫专业人才的的教育培养,广东骅威玩具工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我校提供了发展动漫玩具的首期教育基金10万元。

——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相关企业的关注和支持,是本课题得天独厚的社会环境,是本课题实施的重要动因,也凸显了本课题的实践价值。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包括:

(一)构建校企合作、面向区域经济需要的办学模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下,汕头市澄海区致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动漫及其衍生行业逐渐向高端发展,对动漫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越来越大。职业技术学校要寻求发展和突破,需要改变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机制,面向区域经济需要,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新的办学模式。

广东骅威玩具工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玩具行业知名的龙头企业之一,也是目前国内仅有的5家上市玩具公司之一。公司一直致力于高新技术与益智娱乐一体的玩具系列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和市场营销,通过产品创意设计与动漫影视传播,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形成了公司主导产品在品质和品牌方面的领先优势,是中国玩具行业同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出口免验”证书的玩具企业。

我校将与骅威玩具工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由企业派技工和师傅参与学校专业教学和培训,进入动漫实训课堂,指导学生的实训课程。同时,组织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并参与企业动漫玩具产品的生产流程,适应企业对动漫行业人员的生产技能、操作管理、工作节奏的要求,并尽可能参与企业生产、开发新产品,加快培养切合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开发适应地域经济发展的动漫产业特色课程

本课题拟根据地方动漫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完善中职动漫专业培养标准,制订适应市场需求、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完善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动漫产业特色课程。拟开发以下课程:

1.雕塑与动漫玩具工艺造型课程

随着动漫产业的发展而衍生出的以动漫、影视主题玩具、游戏周边产品等,具备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是动漫产品中重要的盈利部分。当前,企业急需专业的动漫手办模型制作人才,因而,我们拟开设跟手办模型制作相应的雕塑与动漫造型课程。

我们拟坚持打好扎实的造型能力基础,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雕塑制作流程和熟练操作方法后,着重训练学生能够迅速抓住市场动漫形象的造型特点和变化,以最高效、最快捷的方式制作出动漫造型手办,以适应动漫产业迅猛发展的需要。

2.布绒动漫玩具工艺制作课程

布绒玩具在玩具礼品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将布绒玩具工艺制作跟动漫产品相结合,制作成布绒动漫玩具,已经成为工艺玩具产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相关技能型人才也势必成为澄海区地方动漫玩具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我校在2011年4月与骅威玩具工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尝试以中国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会徽“狮头鹅”的卡通形象作为原形,运用布绒玩具工艺制作方法,设计制作出动漫形象“鹅之祥语”,参加首届澄海动漫节COSPLAY比赛,荣获“最佳表演奖”。我们将总结借鉴诸如此类的成功案例,调整课程设置,将动漫与布绒玩具工艺制作结合起来,开发新的课程——布绒动漫玩具工艺制作,以适应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3.动漫玩具英语课程

汕头澄海玩具市场已经国际化,其玩具礼品70%的产品出口,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动漫玩具所占比例的增长,企业对于动漫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迫切。

我们拟基于中职动漫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专业及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独具特色的动漫玩具英语课程,设置以下几个板块:①动漫专业英语基础知识;②动漫玩具历史文化知识;③动漫商务口语;④玩博会动漫专业交际英语。

(三)建设“学研产”一体的动漫产业实训基地

我们拟根据动漫玩具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建立学校动漫玩具实训基地,将其建成动漫玩具“学研产”一体的基地。

学校动漫玩具实训基地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学校与企业合作、合资,由学校提供场地,由企业投入资金、提供并安排各种设备。实训基地主权归学校所有,引入市场运作机制,组建成相对独立的实体。实体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由学校专业教师组成的专家组和企业商定,实行更灵活的管理机制,合作双方共同努力,将实训基地也办成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研发基地,并积极创造条件使实体融入市场,开拓发展空间,争取更大的收益。

通过建设学校动漫玩具实训基地,我们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让学生有条件直接参与动漫玩具的市场研发、设计和生产,在最真实的环境中得到历练,努力培养一批原画设计师、玩具开发设计师、手办设计师、影视广告设计师、插画设计师、游戏开发人员、网页动画设计师专业人才,一毕业就能够投入到动漫产业的开发和生产中去。

除了校内实训基地,我们还将继续建设若干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办学空间,实现工学结合。如,我校将以中国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为工学结合的一个校外实训基地,由玩博会派出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我校师生参与玩博会的策划、服务、表演等工作,如动漫角色扮演、礼仪接待、英语翻译等,通过岗位零距离教学,教学做合一,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3、对课题实施设计和保障条件的论证。

我校在汕头市教育系统率先开办动漫设计专业,现在已初步成为规模化的培养动漫设计人才的学校。我校具备优越的动漫设计专业办学条件,建有现代化、高标准的综合教学楼、独立的综合实训大楼,配置功能完善的各种实习实训专用场室,如动漫实训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专业计算机机房等,均能够同时容纳100名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此外,我们得到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建立了若干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教育的平台。

我校师资精良,配备专业专职教师16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高级技师2名,双师型专业教师16名人,均具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外聘兼职专业教师5名,均为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澄海玩具协会为我们提供了专业技术的指导和支持。

几年来,我校为本地动漫产业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就业率高达98%,不少毕业生成了企业手板制作等专业的技术骨干。近两年来,我校动漫专业师生自行设计制作角色造型、服饰道具,在近两届中国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和第23届广州国际玩具及模型展览会上,表演动漫角色真人秀,还参加首届澄海动漫节卡通形象制作与表演。参与社会动漫玩具相关活动的成功展示,赢得社会和动漫、玩具行业人士的广泛赞誉,显示了我校动漫专业的特色和实力。

本课题实验所需经费,除学校教科研课题经费外,骅威玩具工艺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发展动漫玩具教育的首期基金10万元,广东永骏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也将提供后续的支持。

综上所述,本课题具备足够的实施设计和保障条件。

三、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1.11-

2012.12

建立校本实训培训基地

论文

实训基地

林妙清

2

2011.12-

2013.6

与玩博会组委会联合办学

作品、论文

实训基地

林妙清

3

2012.1-

2013.6

与骅威玩具工艺股份

有限公司合作办学

产品、论文

实训基地

林妙清

动漫角色扮演服饰、

道具制作

COSPLAY服饰道具论文

周帆、谢秀瑜

4

2012.1-

2013.12

雕塑与动漫玩具

工艺造型课程

讲义

陈郁青、林广坤

动漫英语

讲义、论文

许惠迎、陈郁青

布绒动漫玩具工艺制作

讲义

林思盛、卢焕庭、陈郁青、林广坤

动漫专业实用写作

教材

林妙清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3.6

建立三个动漫专业产业研发基地、开发动漫及衍生品

产品、论文

实训基地

林妙清

2

2013.12

编印专业课程讲义、教材四份

讲义、教材

林妙清

3

2013.12

动漫专业学生成果展

就业报告

作品展

林妙清

林思盛、陈郁青

4

2013.12

课题研究论文集成

第7篇

[关键词]高等技术师范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自动化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86—03

[作者简介]刘君义,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方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52)

我校的办学方向是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专业课师资,自动化专业是我校最早的专业之一,1979第一次招生至今,已经历了33年的历程,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壮大,累计培养毕业生32届,总人数达6120余人。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成果,确立了“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出了“热爱职教、理论够用、教学过硬、技能突出”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和原则,创建了职业技术师范自动化专业“三三+三五”式人才培养体系。

一、“三三+三五”式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理念

几年来,我们对我院自动化专业近30年的办学经验进行了深入总结,考察了全国其他7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本科院校,并对职业技术师范本科院校的性质、服务定位和功能三方面的特色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理论研究,为建立和完善职业技术师范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如下:

1.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坚持“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相统一,突出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确立了自动化专业“热爱职教、理论够用、教学过硬、技能突出”的“双师型”职教人才培养目标。

2.在学科专业内涵上,突出以控制理论为基础、微处理器芯片与接口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PLC、DCS等)的教学与研究,同时形成以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框架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格局,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师资的需求。

3.在课程体系上,根据产业、行业用人部门及职业学校的需求研究构建职教师资能力标准,在形成能力标准基础上,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面向,紧扣市场需求,注重现代职教师能、工程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坚持3个不断线的原则,即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师能训练不断线,工程设计训练不断线。

4.在课程内容改革上,整合本专业课程的设置,实行课程重组和重构,弱化学科式课程内容体系,强化体现工程实践导向和项目驱动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努力建设“大工程”观念下的课程体系。注重工程训练,强调每一门课程都应该为工程训练服务,科学与工程结合,能力与素质并重,将其知识点融合到项目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工程技术能力。

5.在人才培养机制上,突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学校的教师必须到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企业的工程师定期到学校给学生授课,将工程项目的研发全过程展示给学生,将“面向工程、项目驱动”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三三+三五”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针对职业技术师范本科的特点,确立了“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了培养能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控制技术、电气运行

(一)构建了“三突出、五模块、三层次”的人才培养实践体系

为了明确“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突出“职业性、师范性、技术性”的办学特色,我们从能力结构模型的角度,在人才培养整体目标上突出职业教育教师师能、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中突出教师技能、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的要求,将课程设置为师能训练、实习实训、实验设计、科研创新、资格认证五个模块,按照基础实践、拓展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师能训练模块重在培养学生任教的能力,重与控制等相关专业从事教学工作的“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以及能在工业企业自动化领域从事系统应用、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三三+三五”式的“双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内涵框图可以看出该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系统化、科学性相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能较好地体现“五证一体”的人才培养规格。

视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并且加强学生专业教学方法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师能;实习实训模块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实验设计教学模块主要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不同类型实验的比例,优化基础性实验,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适时推出前沿性实验,及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科研创新模块则是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的要求,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参加学科竞赛或科研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资格认证模块主要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职业证书的选择上,我们根据自动化专业的教育层次及代表其职业能力的岗位证书的种类和级别,选择了维修电工、CEAC智能电气应用工程师两个职业认证,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进行安排,让学生根据职业规划及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有计划地获取其中的一项至多项职业证书。

2.在基础层次侧重基础技能训练,加强学生对科学原理和概念的深入理解,着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拓展层次侧重专业技能训练,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层次侧重综合素质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工程综合运用能力,涵盖实验、实习、技能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同时,结合“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开展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创新等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二)构建了“三结合、五导向”的人才培养运行模式

采取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式,把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引入教学过程,将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即在课时内安排学生必须得到训练的内容,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保证学生的T程能力满足社会、企业对自动化人才的基本要求。在课时外安排对学生工程能力进行拓展、提高的内容,以学生自选训练内容、组成教师指导下的课外活动小组和科研小组、开放实验室等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的工程能力在综合和创新方面满足社会、企业对自动化技术人才的更高要求。

2.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即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努力建设校外教育实习基地、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基地,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创新的机会,缩短学用差距,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09年以来,自动化专业建立了集“选聘、培训、考评”为一体的导师建设机制,把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以上学位的一线教师优先选拔到导师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学业上的指导效能。导师制以学业指导为主线,实现了导师“导学”、“导研”、“导赛”、“导人生”和“导就业”的有机结合。“全程导师制”分三个阶段进行:在大一、大二本科生中,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导师,重点是“导学”、“导学风”和“导人生”;大三、大四年级的优秀本科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学力情况自主选择导师,重点是“导研”和“导赛”;在学生毕业前则专门聘请校内外各界知名人士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为就业“导航”。这些导师将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理论辅导于一身,并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志趣,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提供咨询、建议,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

(三)体现“五证一体”的人才培养规格

自动化专业从2004年开始开始试行“双证制”教育,倡导学生在完成必修课学习的同时,积极考取“维修电工资格证”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从07级开始,在“双证制”基础上,根据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培养的实际需要,推行“四证合一”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毕业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只有取得这四证才能符合毕业要求,否则不予毕业。为满足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需求,我们推行“五证合一”制,在四证基础上,对于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提倡获得竞赛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三三+三五”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拓展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必然要求。它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也为高等技术师范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就业等方面提供了基本措施与保障。

参考文献:

[1]唐玉凤,职技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高等农业教育,2004,(4).

[2]朱晓春,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4,(9).

第8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我国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才需要,目前仍存在部分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并不乐观的情况。职业学院必须加强教学机构的改革,以满足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一、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背景及就业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科技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社会经济结构处于大变动阶段。首先是产业结构的变动,表现为第三产业的持续上升,第一产业的逐渐下降以及第二产业的停滞不前。其次,产业部门中的行业构成也在发生变化。一些传统行业作用日渐减小,而一些新行业则蓬勃兴起。另外,就产业或行业的技术构成而言,一般都表现出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的趋势。

上述变化必然导致社会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对职业岗位产生了巨大影响,为适应这些变化,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势在。

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它脱胎于高等专科教育、职工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而不是一个教育层次。它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存于专科、本科、硕士各层次教育之中。它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技术型的实用人才。

虽然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发展很快,但也存在问题。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消息,今年上海市技校毕业的学生共1.1万多人,目前毕业生分配一次签约率只达到35%左右。但无锡市最近专门调查了700多家外商企业,发现技工缺口高达上万人,而苏州高新区和工业园区现有4000多家企业,每年技工需求量有3万多人,可整个苏州本地中职类在校生只有1万多人,每年毕业生只有5001人,缺口至少有2万人。在我国7001)万产业工人中,技工所占比例远远小于发达国家40%的比例冈。在一些老工业基地和企业甚至出现了“技工荒”。

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处介绍说,全国设有3790多所技术学校,它们培养了一大批学员。

一方面是技术人才的短缺,一方面却是大量等待就业、四处找工作的学生。探究其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培养提供的人才素质不满足社会需求。

二、分析现状成因

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十分复杂,本文重点分析职业院校教育机构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里、专业技能模式化、固定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单一,削弱了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例如当车工的不会开刨床,开车的不会修车等怪现象。很多学校开设的专业与市场需求相左,仍停留在学校原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水平上,忽视了市场需求和教学投人与人才产出的比例关系。

2.课程体系的总体结构优化方面表现为课程体系单薄,结构失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基本上沿用了培养工程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普遍应用的“三段式”结构,即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模式构成课程体系“三段式”结构的课程体系对职业教育来说,严重影响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技术技能的养成。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按自身学科体系寻求自我完整,而不是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服务,针对性不强,实践课不能形成完整体系。

三、针对现状进行教学机构改革的具体措施

为了扭转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就业被动的局面,应加大职业院校教学机构的改革力度,包括专业设置的改革和课程设置的改革。

在设置专业时,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具体考虑“五性”。

一是市场性。设置的专业最好是市场急需的热门,是紧缺的短线。通过调查研究,搞清楚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做到心中有数,明确了专业设置的目标。世界高等教育会议的宣言中提出: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将越来越不再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主动为地方经济与行业经济服务,善于发现甚至预测新的社会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

二是超前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流动的。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的日益现代化、专业化,不断提出新的人才需求。因此,在设置专业时必须有市场经济的超前意识。例如,了解到全市从事国际运输业务正式挂牌的企业只有30多家,而实际从事此业务的多达200家,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意味着国际运输的从业人员将日益紧缺,可以设置《国际运输》这一专业。在金融、旅游、饭店等行业中,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

三是创新性.高职专业设置要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根据社会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等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要求来设置,切实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特别要注意设置一些高新技术应用专业;要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满足地区、行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四是科学性.高职专业在设置前,要进行调查、分析,听取各行业、企业部门技术专家对职业岗位特点的分析,分析每个层次人才就业特点和需要走向,做好预测,以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布局,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促进高职教育专业办出特色。对于不适应市场要求的专业,要及时进行调整与改造,同时在第三产业、乡镇企业、农业、牧业、林业、特产培植业设置高职专业。

五是灵活性.专业设置可宽可窄,宽窄并存,以兼顾毕业生在社会岗位(群)就业的针对性与适应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按照技术领域开设的专业可以相对宽些,比如,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等。这里的“宽”与普通本科专业强调的“宽”有明显的区别,它指的是在课程体系或教学内容上不能针对性太强,而且教学内容应以应用为目的。按照职业岗位需要设置的专业,专业口径可以窄些,例如:数控技术、珠宝技术与工艺等。

大的专业方向设定后,课程体系的改革变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特别是教学机构的改革,最终都将归结到课程的改革上来。

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训练职业能力服务,而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观,是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模式的关键,也是我们潜心研究这一课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课程结构大体分为四类: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训课。四类课紧密相联,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目前课堂教学占绝对数量,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其优点是基础理论扎实,专业面较宽,职业适应能力较强,就业后进修提高快,缺点是职业能力训练针对性不强,就业后仍需短期岗位实习。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和市场对要求人才具备更强的职业适应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更综合、更灵活的上岗,换岗和职业迁移能力。这样一来,原有的课程模式必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