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林业建设论文

林业建设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18 17:48: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林业建设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林业建设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城市林业误区出路

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分支,1967年第九次国际林业大会上首次公布了城市林业这一概念。当前,城市林业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涉及多领域的综合学科,并且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承认和接受。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城市林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如长春的“森林城”、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规划与实施、长沙启动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等,都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发展城市林业建设的意义

城市林业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是建设、经营和利用城市森林的事业。城市森林是指城市范围内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以树木为主体,包括野生动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的必要内容,发展城市林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1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推动林业的整体发展,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林业建设,其同山区的林业建设息息相关,且各自的发展相互促进又带动整个林业的进步。此外,城市林业建设对林业的重要功能即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引导林业的全面发展。

1.2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林业立法的发展,各地方在发展城市林业的探索进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对立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一些配套的法律法规出台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而且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经验也可以为立法所参考,增加立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1.3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城市问题。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林业不仅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还能利用其生态功能解决许多城市问题,美化城市,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2.城市林业建设中的误区

尽管发展城市林业对于林业和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制度、管理、思路上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城市林业建设道路上出现了一些误区。

2.1将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建设割裂开来。

城市林业建设和城市经济建设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的一个子系统,同时还是城市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可以影响城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在:⑴生态功能,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减噪降噪等功能,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保障人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建设,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⑵美化功能,森林自身的美与城市建筑融合在一起构筑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为居民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也是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基础之一;⑶经济功能,森林不仅可以直接向人类提供多种林产品,还能带来经济利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希望生活在健康美好的环境之中,于是环境消费成为热点,房地产开发商都把小区的绿化作为一大卖点。此外森林的美观和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功能还能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自1992年以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行业,每年向各国政府上缴的利税在6650亿美元以上,我国的环境“十佳”城市无一不是旅游的热点。⑷保健和医疗功能,森林能够有效的吸收和固定现代化工业生产中释放出来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还能减轻噪声和电磁波的污染,维护人类的身体健康,此外许多林产品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对于医学研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城市林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带动城市经济建设的有序和稳定;反之,若城市林业不太发达,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成本则会增加,从而阻碍城市经济的顺利开展。

2.2把“绿化”和城市林业建设相混淆

人们一般把城市绿化误以为就是城市林业建设,这和我国的立法现状有关。1994年4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包括绿地系统,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一些城市,根据《森林法》和《城市规划法》相继制定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条例而非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规定,将绿化尤其是园林绿化当作城市林业建设来进行规范。

城市林业如前所述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园林绿化被包含在其中,城市林业不仅要在园林中实现绿化,更为重要的是和城市建设相统一,将林业建设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道路、建筑物两旁无法建设园林的地方,却可以实现林业建设;园林绿化多为种植草坪、灌木,而城市林业注重乔木的培育种植;园林绿化建立的是一个人工系统,需要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管理成本较高,而城市林业建立的是一个自然系统,管理成本较低。国际上一直认可的城市林业建设是森林化,是生态层面的城市建设,而绿化的层次较低,不能与国际接轨

2.3城市绿地系统单调

目前,不管大中小城市都热衷于建设人工绿地,这和政府对城市林业建设的误解有关。由于盲目强调大面积的草坪、广场,城市不断引进国外的植物及其新品种,导致城市绿地系统单调,缺乏自然特性,且生态效益低下,根本无法和城市林业的功能相提并论。此外,我们学习的应该是国外的先进经验而不是非要把国外的植物品种移植到中国来,这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市情、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成本回报等问题,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广东的中山市每年园林绿化养护费高达3000万元,而3万多公顷的林地财政一年的投入费用不过300多万元。经济利益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2.4没有将城市林业和山区林业相区别

城市林业虽然属于林业,要适用《森林法》的有关规定,但其和山区林业建设存在着许多差异,这是由于二者的功能、目的侧重点不同造成的,山区林业重在用益,发挥其经济功能,而城市林业重在发挥其生态功能,兼及经济功能;山区林业多是成片林,且林种较多,而城市林业中成片林较少,林种也较少;山区森林生长环境要优于城市森林,而城市的环境污染造成林木成活不易。因此,对于城市林业应该有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如在采伐的许可、流转条件上要严格限制,且应更加注重树木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2.5植物的选择上没有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

不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在发展城市林业时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同时由于城市环境恶劣,土壤透水性差,应该选择那些生命力比较顽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来种植,不能只注重美观或是盲目的抄袭其他地方的做法。北京一到春天就漫天的杨絮,简直和下雪一样,使得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行走、行车和城市清洁工作都带来困难,说明这一树种就不适合在城市种植。此外,植物的选择还应该符合本地区、民族的特色,树立起一个城市的绿色形象。最重要的一点是植物是依水存活的,离开了水,植物难以自行生长。有人作过一项调查,每年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太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水,人们只管种不管养,一是因为没有法律上规定的义务,再就是因为离水源远,管理成本高,因此城市林业的发展应该和城市给水系统相贯通。

2.6政府对城市林业的重视不够,资金、科研投入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一心发展城市的经济建设,认为林业建设无所谓甚至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如前所述,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林业建设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还能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用于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和科研投入都不到位,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也很紧缺,导致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缓慢。

3.城市林业建设发展的出路

鉴于目前城市林业建设存在着种种误区,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林业,必须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3.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林业规划

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城市的市情以及发展趋势,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确定了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按照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战略要求和“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布局要求,建设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城区、近郊、远郊协调配置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公园及园林绿地、河流、道路宽带林网、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相结合的城市森林,使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在2050年达到45%以上,使城市的人居环境有显著的改进,使城乡绿地实现一体化。

按照这一战略,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建设的规模、性质、布局、气候特征等规划出城市林业建设的布局、规模和数量,要按照现代城市的要求,编制城市林业规划,在城市林业规划中应该包括林种的选择、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范围内的绿地、道路旁的绿化等内容,建设完整、结构合理的城市林业体系。

3.2依照规划进行城市林业建设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必须依照城市林业建设规划,建成以花草林木构筑的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为特征,以林木为主体,森林与其他植被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近郊、远郊及自然保护区的林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还要将林业建设和其他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建设中的各个项目从投资到验收,绿化不达标的不能批,也不能验收,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城市建设。

3.3行政部门之间需要协调配合

城市林业建设虽然主要由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但是需要很多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搞好,并且只有实行行政领导目标责任制,才能将林业建设顺利的开展下去。如党政主要领导应承担第一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协调和安排到位;林业绿化部门负责公益林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和市场建设部门分别负责园林外的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设施建设,不因人设岗,政策具有连续性,并且对各个部门在推进城市林业建设中的活动进行严格考核,作为判定城市政府是否履行环境综合整治职责的标准。

3.4大力开展公众参与

城市林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而环境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人们享有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的权利,可以依法参与环境管理、监督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林业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举动,只有全体市民共同参与,抵制毁占林地、绿地的行为,支持绿化建设,城市林业建设才能长足发展下去。

政府还也可以把公众组织起来,成立民间的护林组织,或是支持市民自发形成的保护森林的团体,开展林业发展的学术交流、科技成果推广、监督政府的依法行政,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

此外在涉及林业建设的重大调整,可能对市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开工,应当召集市民参加听证会,并且听证会的笔录必须在最后决定中有所反映,以免流于形式并在将来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3.5林网化与水网化结合

这是上海在发展城市林业建设中首次提出来的,其内容是:基于城市特点,全面整合林地、林网、散生木等多种模式,有效增加城市林木数量;恢复城市水体,改善水质,使森林与各种级别的河流、沟渠、塘坝、水库等连为一体;建立以核心林地为森林生态基地,以贯通性主干森林廊道为生态连接,以各种林带、林网为生态脉络,实现在整体上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活力的林水一体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城市范围内建立起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城市环境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以期在发挥森林净化水体作用的同时,较好地利用城市水体改善森林生长环境。这一经验很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借鉴。

3.6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大林业科研投入

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但这是不够的,可以充分利用森林的经济功能来筹集资金。如上海规定凡是在《上海绿化系统规划》范围内从事大型成林建设,且经过规划批准的,可适度进行低密度生态住宅、体育、休闲和生态观光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建设,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林业建设。还可以利用林地发展经济林、苗圃、花草基地等林业产业。城市林业中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一般也大多来自财政拨款,还有企业和个人捐款,可以考虑采用发行环境彩票的方式筹集资金。基金重点用于扶持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大型生态林、环城林等生态公益建设及公路两侧林带、河道防护林、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管护。

另外,为了保持城市森林的健康发展,相关技术的开发必须也同步进行,例如开发新的植物健康监测及信息交流方法以促进植物健康综合管理,了解树木生物学特征及预先采用维护植株健康的方法可降低植株栽培成本,以及研究生态恢复技术,预测在各种资源管理状态下,植物群落将来的生长及发育。林业科技不仅能够促进城市林业的进步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7强调法制要求

城市林业的有序发展需要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城市林业的发展已经对立法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急待立法的完善,加快城市林业立法的步伐,规范城市林业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此外强化法律责任可以让人们增强保护森林的意识,同时还需要有严格的执法队伍,将法律贯彻实施下去。

4.结语

一直以来,人们对城市林业的作用认识不足,多侧重于采用污水治理、废气控制等方法解决城市问题,导致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偏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问题越来越多,城市林业在解决城市问题中的作用日益显现,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接受,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许多城市都是建设在森林之中,城中有林,林中是城。中国在加入WTO后,全球化的进程加剧,城市环境优势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将环境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才是未来发展的优势,在新世纪中,城市林业建设必将蓬勃发展,我国应该大力建设新世纪的生态化城市,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资料:

王木林《城市林业的研究与发展》载于《林业科学》,1995,(5)

蒋有绪《新世纪的城市林业方向世纪之约: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建设文集》魏小琴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出版

韩强《绿色城市》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第2篇

关键词:城市林业误区出路

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分支,1967年第九次国际林业大会上首次公布了城市林业这一概念。当前,城市林业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涉及多领域的综合学科,并且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承认和接受。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城市林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如长春的“森林城”、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规划与实施、长沙启动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等,都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发展城市林业建设的意义

城市林业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是建设、经营和利用城市森林的事业。城市森林是指城市范围内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以树木为主体,包括野生动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的必要内容,发展城市林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1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推动林业的整体发展,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林业建设,其同山区的林业建设息息相关,且各自的发展相互促进又带动整个林业的进步。此外,城市林业建设对林业的重要功能即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引导林业的全面发展。

1.2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林业立法的发展,各地方在发展城市林业的探索进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对立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一些配套的法律法规出台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而且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经验也可以为立法所参考,增加立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1.3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城市问题。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林业不仅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还能利用其生态功能解决许多城市问题,美化城市,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城市林业建设中的误区

尽管发展城市林业对于林业和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制度、管理、思路上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城市林业建设道路上出现了一些误区。

2.1将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建设割裂开来。

城市林业建设和城市经济建设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的一个子系统,同时还是城市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可以影响城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在:⑴生态功能,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减噪降噪等功能,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保障人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建设,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⑵美化功能,森林自身的美与城市建筑融合在一起构筑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为居民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也是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基础之一;⑶经济功能,森林不仅可以直接向人类提供多种林产品,还能带来经济利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希望生活在健康美好的环境之中,于是环境消费成为热点,房地产开发商都把小区的绿化作为一大卖点。此外森林的美观和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功能还能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自1992年以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行业,每年向各国政府上缴的利税在6650亿美元以上,我国的环境“十佳”城市无一不是旅游的热点。⑷保健和医疗功能,森林能够有效的吸收和固定现代化工业生产中释放出来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还能减轻噪声和电磁波的污染,维护人类的身体健康,此外许多林产品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对于医学研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城市林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带动城市经济建设的有序和稳定;反之,若城市林业不太发达,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成本则会增加,从而阻碍城市经济的顺利开展。

2.2把“绿化”和城市林业建设相混淆

人们一般把城市绿化误以为就是城市林业建设,这和我国的立法现状有关。1994年4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包括绿地系统,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一些城市,根据《森林法》和《城市规划法》相继制定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条例而非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规定,将绿化尤其是园林绿化当作城市林业建设来进行规范。

城市林业如前所述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园林绿化被包含在其中,城市林业不仅要在园林中实现绿化,更为重要的是和城市建设相统一,将林业建设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道路、建筑物两旁无法建设园林的地方,却可以实现林业建设;园林绿化多为种植草坪、灌木,而城市林业注重乔木的培育种植;园林绿化建立的是一个人工系统,需要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管理成本较高,而城市林业建立的是一个自然系统,管理成本较低。国际上一直认可的城市林业建设是森林化,是生态层面的城市建设,而绿化的层次较低,不能与国际接轨

2.3城市绿地系统单调

目前,不管大中小城市都热衷于建设人工绿地,这和政府对城市林业建设的误解有关。由于盲目强调大面积的草坪、广场,城市不断引进国外的植物及其新品种,导致城市绿地系统单调,缺乏自然特性,且生态效益低下,根本无法和城市林业的功能相提并论。此外,我们学习的应该是国外的先进经验而不是非要把国外的植物品种移植到中国来,这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市情、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成本回报等问题,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广东的中山市每年园林绿化养护费高达3000万元,而3万多公顷的林地财政一年的投入费用不过300多万元。经济利益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2.4没有将城市林业和山区林业相区别

城市林业虽然属于林业,要适用《森林法》的有关规定,但其和山区林业建设存在着许多差异,这是由于二者的功能、目的侧重点不同造成的,山区林业重在用益,发挥其经济功能,而城市林业重在发挥其生态功能,兼及经济功能;山区林业多是成片林,且林种较多,而城市林业中成片林较少,林种也较少;山区森林生长环境要优于城市森林,而城市的环境污染造成林木成活不易。因此,对于城市林业应该有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如在采伐的许可、流转条件上要严格限制,且应更加注重树木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2.5植物的选择上没有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

不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在发展城市林业时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同时由于城市环境恶劣,土壤透水性差,应该选择那些生命力比较顽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来种植,不能只注重美观或是盲目的抄袭其他地方的做法。北京一到春天就漫天的杨絮,简直和下雪一样,使得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行走、行车和城市清洁工作都带来困难,说明这一树种就不适合在城市种植。此外,植物的选择还应该符合本地区、民族的特色,树立起一个城市的绿色形象。最重要的一点是植物是依水存活的,离开了水,植物难以自行生长。有人作过一项调查,每年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太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水,人们只管种不管养,一是因为没有法律上规定的义务,再就是因为离水源远,管理成本高,因此城市林业的发展应该和城市给水系统相贯通。

2.6政府对城市林业的重视不够,资金、科研投入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一心发展城市的经济建设,认为林业建设无所谓甚至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如前所述,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林业建设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还能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用于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和科研投入都不到位,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也很紧缺,导致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缓慢。

三、城市林业建设发展的出路

鉴于目前城市林业建设存在着种种误区,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林业,必须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3.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林业规划

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城市的市情以及发展趋势,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确定了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按照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战略要求和“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布局要求,建设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城区、近郊、远郊协调配置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公园及园林绿地、河流、道路宽带林网、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相结合的城市森林,使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在2050年达到45%以上,使城市的人居环境有显著的改进,使城乡绿地实现一体化。

按照这一战略,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建设的规模、性质、布局、气候特征等规划出城市林业建设的布局、规模和数量,要按照现代城市的要求,编制城市林业规划,在城市林业规划中应该包括林种的选择、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范围内的绿地、道路旁的绿化等内容,建设完整、结构合理的城市林业体系。

3.2依照规划进行城市林业建设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必须依照城市林业建设规划,建成以花草林木构筑的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为特征,以林木为主体,森林与其他植被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近郊、远郊及自然保护区的林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还要将林业建设和其他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建设中的各个项目从投资到验收,绿化不达标的不能批,也不能验收,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城市建设。

3.3行政部门之间需要协调配合

城市林业建设虽然主要由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但是需要很多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搞好,并且只有实行行政领导目标责任制,才能将林业建设顺利的开展下去。如党政主要领导应承担第一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协调和安排到位;林业绿化部门负责公益林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和市场建设部门分别负责园林外的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设施建设,不因人设岗,政策具有连续性,并且对各个部门在推进城市林业建设中的活动进行严格考核,作为判定城市政府是否履行环境综合整治职责的标准。

3.4大力开展公众参与

城市林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而环境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人们享有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的权利,可以依法参与环境管理、监督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林业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举动,只有全体市民共同参与,抵制毁占林地、绿地的行为,支持绿化建设,城市林业建设才能长足发展下去。

政府还也可以把公众组织起来,成立民间的护林组织,或是支持市民自发形成的保护森林的团体,开展林业发展的学术交流、科技成果推广、监督政府的依法行政,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

此外在涉及林业建设的重大调整,可能对市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开工,应当召集市民参加听证会,并且听证会的笔录必须在最后决定中有所反映,以免流于形式并在将来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3.5林网化与水网化结合

这是上海在发展城市林业建设中首次提出来的,其内容是:基于城市特点,全面整合林地、林网、散生木等多种模式,有效增加城市林木数量;恢复城市水体,改善水质,使森林与各种级别的河流、沟渠、塘坝、水库等连为一体;建立以核心林地为森林生态基地,以贯通性主干森林廊道为生态连接,以各种林带、林网为生态脉络,实现在整体上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活力的林水一体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城市范围内建立起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城市环境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以期在发挥森林净化水体作用的同时,较好地利用城市水体改善森林生长环境。这一经验很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借鉴。

3.6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大林业科研投入

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但这是不够的,可以充分利用森林的经济功能来筹集资金。如上海规定凡是在《上海绿化系统规划》范围内从事大型成林建设,且经过规划批准的,可适度进行低密度生态住宅、体育、休闲和生态观光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建设,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林业建设。还可以利用林地发展经济林、苗圃、花草基地等林业产业。城市林业中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一般也大多来自财政拨款,还有企业和个人捐款,可以考虑采用发行环境彩票的方式筹集资金。基金重点用于扶持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大型生态林、环城林等生态公益建设及公路两侧林带、河道防护林、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管护。

另外,为了保持城市森林的健康发展,相关技术的开发必须也同步进行,例如开发新的植物健康监测及信息交流方法以促进植物健康综合管理,了解树木生物学特征及预先采用维护植株健康的方法可降低植株栽培成本,以及研究生态恢复技术,预测在各种资源管理状态下,植物群落将来的生长及发育。林业科技不仅能够促进城市林业的进步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7强调法制要求

城市林业的有序发展需要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城市林业的发展已经对立法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急待立法的完善,加快城市林业立法的步伐,规范城市林业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此外强化法律责任可以让人们增强保护森林的意识,同时还需要有严格的执法队伍,将法律贯彻实施下去。

四、结语

一直以来,人们对城市林业的作用认识不足,多侧重于采用污水治理、废气控制等方法解决城市问题,导致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偏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问题越来越多,城市林业在解决城市问题中的作用日益显现,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接受,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许多城市都是建设在森林之中,城中有林,林中是城。中国在加入WTO后,全球化的进程加剧,城市环境优势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将环境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才是未来发展的优势,在新世纪中,城市林业建设必将蓬勃发展,我国应该大力建设新世纪的生态化城市,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资料:

王木林《城市林业的研究与发展》载于《林业科学》,1995,(5)

蒋有绪《新世纪的城市林业方向世纪之约: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建设文集》魏小琴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出版

韩强《绿色城市》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第3篇

1认识基层林业网站建设的重要性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与传统和媒体相比从时效性、互动性、传播方式等都具有很强的优势,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观念的转变。从网站建设的方案制定、架构形成、资金筹备、着手制作、调试运行到后期更新维护和日常管理等方面,作为管理者都应在技术上有常识性了解,在管理上有标准化思路,及在操作上有成熟办法,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建设和使用好网络媒体的功效和意义。网站管理和使用单位在建站初期应向专业公司进行详细的咨询,认真研究解读工信部网络建设标准和程序,熟悉和掌握上级主管部门信息工作发展计划和要求,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网站建设工作。将基层林业网站建设纳入本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媒体发展潮流,着力打造林业信息化宣传的主媒体、主阵地,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好基层林业网站。

2立足工作实际需求,明确林业基层网站建设的特色

风格每个网站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建站风格的确定上一方面要考虑网络媒体的主流风格,另一方面要考虑主办单位的工作性质和部门特色,结合实际需要,来确定自己网站的特色。作为林业基层网站,在建站风格上应重点参考国家林业局及上级主管单位网站的整体风格,注重突出林业部门在生态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在思路上坚持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总目标,围绕加快推进林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创新林业绿色发展道路,形成以立林区文化特色,板块简洁明快、色调崇尚自然的网站亮点,并将其贯穿到整个网站建设始终。

3在网站的实际运用上,坚持时效性原则

在网站的制作过程中,应充分研究专业公司提供的设计模板和相关设计方案,考虑到其规范性、技术性、拓展更新性等方面的优越性,在主标的选择、栏目和频道的设定等方面重点突出实用性。一是在主标和副标的设计上通过征集,确定与地方林业相匹配的独特的标识,图片和flas、字幕设计上采用本地照片,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相结合;二是在频道设计上尽量不要照抄上级网站;三是在考虑到与上级网站内容接轨的同时,特别增加能吸引基层参加,突出实效性的“场站风采”等栏目;四是在专栏设计上结合宣传工作需要,分别设计“精神文明建设”、“群众路线教育”等专栏。通过突出网站建设的实效性,使决策者了解和支持网站建设,使参与者提高参与积极性,是基层网站建设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4在资金投入上坚持高效性原则

网站建设所需资金主要构成为数码编程即写代码人工费,租用服务器费用,后期维护、更新费用以及网站升级费用等,主要分成人工费、软件费用、硬件费用三部分。高效使用资金的具体办法,一是数码编程工作,有条件的单位尽量按照正规标准,组织人员自行编写制作网站后台,这样可以不受专业公司的限制,确保独立拥有网站的知识产权和使用权。自行制作后台,也具有机动灵活的优势,可以定期增删网站内容,轻易改动网站版块,节省网站升级资金;二是选择好服务器。由于基层林业网站属于小网站,在服务器选择上尽量选择租金低,质量好,性价比高的服务器商,既不能贪图便宜而选择服务质量差的服务商,出现频繁更换服务器的现象,同时也不能盲目选择那些大型服务器商,出现“大马拉小车”,浪费资金现象;三是在硬件配置上,要适当考虑网站发展前景需要,配置性能较好的电脑、单反相机等工具。

5在网站管理上做到规范化

基层林业网站的管理必须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网站管理制度,是做好网站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在网站管理人员分工上至少须要一个人负责后台制作、网站运行维护、页面更新,一个人负责文字、图片采集编辑,报送系统审核等。在制度制定上,需要制定《林业网网站管理办法》和《信息报送管理办法》、《林业信息员工作和保密制度》等,规范网站运行机制。

6结语

第4篇

1.1加大林业信息化建设投资林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有关部门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满足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首先,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将林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本级信息化总体规划中,设立林业信息建设专项资金,获取长期稳定的财政经费投入。其次,在林业建设项目总投资中,拨出1%的经费用于林业信息化建设,确保林业信息化建设与林业建设项目同步开展。再次,在自筹资金的基础上,鼓励林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向林业信息化建设投资,广开资金渠道,并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资金用在实处。

1.2加快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林业信息化建设要加快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林业产业的各个环节。首先,积极引导电子信息企业研发适应林业生产特点的各类信息系统,使信息系统能够覆盖林业种苗生产、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等方面,逐步实现林业生产信息化,推动林业产业向优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其次,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林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应用,建设现代化林业流通体系,提高林产品的流通效率。再次,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村林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数字产品,满足农民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最后,搭建林业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及时政府最新的林业政策,普及林业法律知识,展示林业建设风采,提高社会对林业发展的关注度。

1.3建设完善的林业信息数据库国家和地方各级林业部门应建立各类林业信息数据库,用于采集、汇总、存储林业信息,在此基础上构建全国林业数据库整体。具体涵盖以下方面:一是林业基础数据库,包括森林、沙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资源数据库。二是公共基础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和遥感影像数据库等。三是林业专题数据库,包括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产培育、林业产业、防灾减灾、森林公园、林木种苗、国有林场、政务公开等数据库。在建设林业信息数据库的过程中,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准确归类信息资源,明确各部门在建设和维护数据库中的职责和权限。

1.4重视基层信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林业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于基层林业,满足基层林业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加大基层信息人员的培养,提高基层信息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首先,在各级林业管理部门开展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对基层林业信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信息人员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熟练操作信息系统。其次,林业信息化建设要结合基层地区林业结构调整工作情况,及时收集林业产品信息、需求信息和价格信息,为林业生产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促进基层地区林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再次,基层信息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强化信息服务意识,能够做到快速收集和准确传输各类林业信息数据,确保该区域林业信息的完整性,为林业信息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结论

第5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 林业资源 可持续发展 资源消耗结构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2-01-01

一、引言

建国以来,中国的林业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逐渐成熟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的林业生态建设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发展道路,并且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林业生态建设经验。

在肯定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当前生态环境所遭受的破坏,意识到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各种严峻问题。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社会对生态环境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可以说,改善生态环境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对林业建设的主导需求,我国林业建设也逐渐进入了一个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阶段。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及时总结林业生态建设的问题,并且积极寻找和制定相关的对策、措施,以此来实现依靠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观点去进行国家林业生态建设,实现林业生态、国家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诸方面的和谐与统一。

二、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当前,我国已经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并且进一步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是,目前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林业生态建设速度缓慢,林业科技水平滞后,人工林的生产水平低下。

在世界上,我国的森林植被总面积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但是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等数值与世界水平相比,差距甚远。由此可见,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从科技进步水平看,我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不足5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林业建设的技术装备水平方面,滞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在人工林的生产水平方面,具有先进林业建设经验的南非、意大利等国家仅用1~3%的森林植被面积就能够提供50%以上的木材,而我国的人工林生产水平则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资源消耗结构层次较低,林木资源利用率较低。

从林木资源的消耗结构上看,我国的林木资源消耗结构仍处于较低层次,主要表现在:我国工业用材的比例偏低,并且在工业用材中以传统的锯材和机械加工用材为主,严重忽略了造纸材和人造板用材这两大领域。衡量消耗产出的另一个指标,就是林木产品产量与原木消耗量的比值,它反映了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其比值越大,则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就越高。在这个数值上,我国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相比,各项数值都非常低,这说明我国的林业资源利用率非常低。

(三)社会林业意识不强,林业生态建设的行政推动力不足。

当前,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思想意识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社会对于林业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林业建设缺乏普遍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战略目标,很多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都错误地把林业生态建设“定位”为一个基础产业部门,严重忽视了林业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公益性质,忽视了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由于上述错误观念的存在,致使林业生态建设的行政推动力大大减弱,很多业务部门在处理经济发展与林业资源保护的矛盾时,错误地走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弯路,往往得不偿失,甚至造成环境的持续恶化。

(四)林业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健全完善的投入机制。

林业生态建设的受益者不是国家,也不是政府,而是整个社会,因而我们说它也是一项公益事业。林业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理所应当该由政府来投资建设,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有关林业生态建设的财政转移或者支付体系,也没有相对健全完善的资金投入机制,这些资金、制度方面的弱点,都无法适应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

三、林业生态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林业生态建设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本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宗旨,实现自然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针对我国当前的林业生态建设问题,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科学区分功能,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 ,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针对我国林业生态建设速度缓慢的问题,笔者建议国家及地方的相关主管部门应该认真分析当地现有森林资源的分布状况、植被特征和自然环境,并据此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形成集生态、防护、美化、效益于一体的全方位发展。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步伐,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不能只靠人工,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因此我们提出了科技兴林的发展战略。科技兴林,要求我们加强林业队伍建设,坚持科技兴林战略,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实现管理职能的转变。

(二)科学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提高林木资源利用率。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着消耗结构层次低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科学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在这里,笔者建议要做到三个优化:一是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探索林藤、林药、林牧等立体复合经营的模式,解决林、牧、农在空间上的“争地矛盾”;二是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发展木材的精深加工业,适当延长林业资源的产业链,实现林业资源的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三是优化发展模式,林业企业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逐渐向节约型模式转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三)提高社会林业认识,增强林业生态建设的行政推动力。

在生态建设中,需要不断地深化林业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在决策和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树立和坚持“生态优先”的战略思想,明确优良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林业生态建设投资,完善投入机制。

该措施主要是要解决资金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从资金流的来源、经过和最终用途上着手分析。首先,根据林业生态建设的公益性特征,其资金来源首先应该以政府投资为主,加强国家机关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其次,在确定资金来源的前提下,要切实落实好配套资金的准时到位,尤其是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安全环保部门、以及林业管理部门都需要共同承担责任,确保专项资金的按时到位;第三,就是要遵守“谁受益”和“谁投资”这两项最基本的原,并以此为指导,制定并出台相关的投资政策;第四,要制定优惠的政策,合理引导集体单位以及公民个人的积极投资,实现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多方集资集劳。

参考文献

1.姜士平.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9期

2.王纲.张康.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1年15期

3.王富昌.林业生态建设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7期

4.邱国强.生态林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28期

5.刘金凤.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2年13期

6.尚彬.刍议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12年20期

第6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

档案事业的不断前进,使得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是目前档案事业发展的趋势,这种现象是对档案资源进行多渠道的利用和开发,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利用效率。建立起完善的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体系,让档案资源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政府的工作以及公众的需求提供帮助。

1.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

1.1实现档案价值是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源动力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是现代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这些需要通过档案的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来实现,需要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一同参与完成。

1.2档案及档案工作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社会化的必然性

档案信息具有原始凭证,因此他既有信息价值同时兼具了法律效力。

2.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1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意识不够

目前,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意识尚显薄弱。这个“意识”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档案利用者而言,因为长期的独立和封闭式档案管理,让社会对于档案利用的了解比较少,加上宣传不到位,人们没有很强的档案利用意识,所以档案资源不被社会发展和建设所重视,无法体现出真是的价值。 另一个方面是对档案部门及档案作者而言,即档案工作者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开发档案资源,逐步转变人们的意识,让他们感受到利用档案的意义和作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增强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意识。

一是,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和信息资源开发队伍,通过强化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队伍的建设,来提升档案服务的质量。培养队伍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让档案工作者可以将档案管理和职业规划相联系,应用现代科技来将自己从繁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解放,让档案信息管理和利用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使用,实现真正的社会化。

二是,档案工—作者应当转变角色、转变观念主动提供服务,使档案工作变“被动”勾”主动”:档案相关部门也应当转变观念,完成从“后台”到”前台”的转变,广大档案工作者要从自身能干什么才干什么,转变为社会需要档案部门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从有条件才干、没有条件不干,转变为有条件要积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更加主动地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更加主动地为各行各业服务.更加主动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是,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意识。正如一位档案学者所说的:“社会与档案界能否深刻认识挡案的社会意义.社会能否在此意义上树立和增强档案意识,档案界能否在此意义上树立和增强社会意识,是人类理性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而档案能否在此意义上受到全社会应有的重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主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人民群众的档案意识是能否发挥档案的社会作用的一个关键。我认为:通过组织讲座、举办展览等有效地、广泛地宣传,使人们对档案从有感性的认识,到培养他们对档案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进而引导人们逐渐养成利用档案的意识和习惯。

2.2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工作尚显薄弱

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工作还存在缺陷,像是资源不丰富,信息含量低,利用度较低等等,这些基础工作还有待于提升,需要通过以下的一些工作啦提升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基础工作完善程度。

—是扩大大档案的收集范围,进一步丰富档案资源。档案信息的收集要扩大范围,尽量涵盖社会的每一个内容,这是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需要扩大档案信息的丰富程度。将民生档案的搜集和开发纳入工作范围,为社会公民提供可以对其合法权益提供保障的信息资源,让社会大众可以获得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利益需求。人们在查阅自己需求的民生档案的同时就可以利用这些档案信息来解决现实中的困难和问题,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社会大众重视档案对于自身的重要性。

二是实现档案信息化,为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保障。档案信息化可以提升档案利用效率,扩大档案利用范围,为档案利用带来便捷,这需要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将现代进入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和服务中,实现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

推广和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室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方向,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推动档案信息网络化,提升档案信息的利用度,加快其利用速度,建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2.3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力度不够

因为体制、法律、技术等原因的影像和阻碍,面对社会开放的档案信息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这是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难题,因此需要从提升档案专业社会化服务的力度,增加利用途径和服务质量来改变这一现状。

—是采用多样化的档案检索和利用途径。为社会大众提供便捷的查询方式和多样化的利用渠道室提升档案资源被利用率的基础条件。

以与人们密切相关的信用档案建设及社会化服务工作为例。信用档案是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行为的真实记录,是信用评价的真实依据,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基础。它深刻影响着企业及个人的发展与生活,与之息息相关。现在实现了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通过征信系统就可以了解个人信用情况,牙疑是实现便利的档案社会化服务的良好范例。

二是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动服务于社会。

第7篇

《绿色大世界》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北省林业局主管、花木盆景杂志社主办的省级综合刊物,1963年创刊,大16开本,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1365/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569X,定价:10元,全国公开发行。是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精美,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主要刊登:1.林业产业:育苗造林、林业科技、林业经济、林产品开发研究、森林经营、林业调查、森工企业2.农牧副渔产业:科技推广、资源开发、建设3.城市建设:城市园林、花卉园艺、园林绿化、园林设计、绿色建筑、城市公共管理4.绿色人文旅游产业5.食品健康:绿色食品、特色食品、研究开发、推广6.生态社会:环保和资源、水土保持、水利、防沙与治理7.和谐新农村8.新能源、新产品、新动向9.环保科学:废物回收利用、能源再造、开发利用10.和谐生态:生态保护、绿色人文、家居与环境

等方面的科研论文、试验报告、专题综述、经验总结以及新成果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专业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是从事农业、林业、环保及旅游等科研、教学的全国广大读者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和作品发表阵地,适合各层级人士阅读和学习。

《绿色大世界》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北省林业局主管、花木盆景杂志社主办的省级综合刊物,1963年创刊,大16开本,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1365/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569X,定价:10元,全国公开发行。是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精美,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主要刊登:1.林业产业:育苗造林、林业科技、林业经济、林产品开发研究、森林经营、林业调查、森工企业2.农牧副渔产业:科技推广、资源开发、建设3.城市建设:城市园林、花卉园艺、园林绿化、园林设计、绿色建筑、城市公共管理4.绿色人文旅游产业5.食品健康:绿色食品、特色食品、研究开发、推广6.生态社会:环保和资源、水土保持、水利、防沙与治理7.和谐新农村8.新能源、新产品、新动向9.环保科学:废物回收利用、能源再造、开发利用10.和谐生态:生态保护、绿色人文、家居与环境

等方面的科研论文、试验报告、专题综述、经验总结以及新成果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专业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是从事农业、林业、环保及旅游等科研、教学的全国广大读者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和作品发表阵地,适合各层级人士阅读和学习。

第8篇

论文关键词:林木资源;营林工作;可持续发展;建设 

 

当前林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正在由主要是一项产业转向主要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由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转向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更是生态建设的主体;造林方式和结构正在由基本以人工造林、造乔木为主转向按经营目的而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和植被组合。可以说,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传统林业的影子正在日趋淡化,现代林业的轮廓正在逐步显现。 

1 营林工作建设要素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