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19 16:48: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兽医药理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报考条件
1、须是硕士学位获得者,具有3年以上兽医业务相关实践经验。工作年限计算截止期为2012年7月31日;
2、须具备兽医或相关学科领域的硕士学位,相关学科领域指医学门类、动物学、微生物学(与动物相关)、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水产(限鱼病方向);养殖、渔业领域的农业推广硕士(毕业论文内容与兽医相关);
3、若硕士学位为非兽医及相关学科领域,则本科专业必须为兽医或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兽医公共卫生、中兽医、动物检疫等;
4、不接受普通本科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报考。
二、考试科目
1、英语;
2、兽医基础课(兽医基础课考试范围包括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和兽医临床诊断。其中兽医病理学为必考科目,其它四个部分由考生任选其中两个部分作答);
3、兽医专业课(含《兽医内科学》和《兽医传染病学》二门);
其中,英语和兽医专业课由我校自行命题,兽医基础课由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命题。
兽医博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各科目的参考书目详见附件。
三、报名
1、报名时间:2012年9月1日-9月10日(节假日除外)
2、报名地址: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兽医大楼S502室)。可函报。
3、报名时所需材料:
①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工作证(或单位盖章的参加工作时间证明)和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②《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资格审查表》(见附表或登陆扬州大学研究生处网站/jcms/jcms_files/jcms1/web24/site下载)一式两份,贴本人近期二吋免冠照片,经考生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盖章。
③近期同一底片一寸免冠照片2张。
④每科目报名考试费80元,计240元。
若硕士学位为非兽医及相关学科领域的考生须提交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四、考试时间与地点
考试时间:2012年10月27日、10月28日。考试地点:扬州大学。准确考试时间、地点以考前通知为准。
五、收费标准
兽医博士培养费每人每学年10000元,三年合计30000元。
六、培养方式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文件精神,招收从事兽医相关工作人员以进校不离岗,课程阶段相对集中的培养方式。对在职攻读博士专业学位者实行导师负责制,从入学到获得博士学位期限为3-5年。学生在读期间,一切关系留在原工作单位,其工资、医疗费及生活福利等均由原单位负责。
七、学位授予
学生按兽医博士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取得规定的学分,通过论文答辩,授予国家认可的兽医博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八、联系方式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联系人:钱晨、邱江;联系电话:0514-87979227;传真:0514-87972218。E-mail:13905271422@163.com。
通讯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文汇东路12号,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邮编:225009。
附件1:
兽医博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参考书
1、《兽医专业英语》朱兴全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兽医基础知识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复习指南》(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报名时赠送)
关键词: 能力培养 全程教育 动物医学 措施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给兽医临床工作的内涵带来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在诊疗方式、诊疗动物种类、疾病防治内涵、对疾病的处理方式、就业岗位类型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动物医学专业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培养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动物医学专业人才[1]。为此,对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改革与创新,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创办自1975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畜牧兽医工作者和畜牧业经营管理者。专业升本以来,我院启动“一一四四”教改工程,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一四四”教改工程,包括全新教学模式和全浸入式英语教学改革(EIP)两个教学改革计划;“四个坚持”,即坚持兽医临床能力全程培养不断线、坚持英语教学全程不断线、坚持社会责任感、道德责任心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坚持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并通过“4个4兽医临床能力培养模式”构建全程能力培养体系。
一、全新教学模式
我院对传统的动物医学教学模式进行重组、构建,实施了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全新教学模式改革,该模式以“构建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突出了我院动物医学专业“精品”教育的内涵,对学生进行“精雕细刻”。
二、全浸式英语教学改革(EIP)
全面提升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英语“听、读、说、写”能力是我院精品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我们借鉴了加拿大、西班牙语区双语教学的浸入计划,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模拟系统教学工程,将课堂面授、网络自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启基于网络的全浸入式立体化英语教学模式(English Immersion Program,EIP)。从2008年开始我们对我院学生在入学第一学期实施基于网络的EIP教学,要求学生在前两个学期完成大学英语教学,第三学期参加全国大学生四级英语统考,第五学期参加六级英语统考,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强英语能力,为后续专业英语教学奠定重要基础。
三、实施“四个坚持”,全面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坚持兽医临床能力培养全程不断线,确保学生掌握过硬的兽医临床基本技能与思维能力。
新教学模式突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4个4”模式,构建全程兽医临床能力培养体系,强化学生兽医临床基本技能,使学生临床基本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1.以“4门技能课程”(《终身学习》、《兽医临床方法》、《畜产品安全生产技能》和《兽医生物技术》)为龙头,全面强化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基本技能。这四门课程是我院新教学模式最有特色的综合性技能课程。《终身学习》包含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文献检索、统计学等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批判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等掌握摄取知识的能力。《兽医临床方法》包含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内、外、产科等所有临床基本技能和最新的兽医临床疾病检测方法,横跨5个学期,制定严格培训计划,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兽医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畜产品安全生产技能》课程将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技术整合为一体,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和全程质量控制能力。《兽医生物技术》是一门集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和兽医生物制品为一体的实验性课程,学生通过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操作,不但系统了解了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基因克隆、生物制品制备等基本技能,而且通过自行设计的综合性、探索性试验,培养了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2.以“四种教学手段”(应用模拟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技术、标准化病畜)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兽医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兽医临床思维能力和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
3.集中安排“四学期临床实践”(第5、6、7、8四个学期,包括生产见习、实验室技能操作、临床实习),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更多时间在动物生产与兽医临床一线中磨炼。有效的兽医临床实践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第5学期为生产实习模块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熟悉动物生产全过程;第6―7学期为实验室基本技能集中培训的时间;第8学期我们安排选择实习14周,学生可根据毕业后工作意向,选择到相应生产单位强化实习,以保证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兽医临床工作。
4.坚持“四种技能考试”,确保学生基本技能:考核起着有效的导向作用,通过四种技能考核,使学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熟练掌握基本技能。①所有实验课均要求考基本操作(占10―15%),考核结果纳入课程总成绩;②技能模块(终身学习、兽医临床方法、畜产品安全生产技能、兽医生物技术)以技能考试为主(占50―70%);③兽医临床实习坚持技能考试(占50%);④临床毕业实习技能考试占毕业考试60%。
(二)坚持英语教学全程培养不断线,确保学生超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英语教学改革之路,对本专业学生坚持英语教学全程不断线。第1―2学期实施浸入式英语教学(EIP)计划内教学任务,通过面授、网络自学和课外活动等立体化教学模式快速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第3―4学期实施教学外(课外)EIP计划,通过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刊物、英语学习网站等途径提供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使EIP教学不断延伸和深入;第5―8学期在自愿基础上,辅导学生应用英文教材学习,培养学生专业英语能力。
(三)坚持社会责任感、道德责任心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确保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
近年来动物性食品危害人类健康的事情在国内外时有发生。动物性品的安全已成为危及人民健康和畜牧业生存,甚至影响出口创汇的严重问题。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畜牧产业因产品品质问题而面临国内和国际双重的压力和挑战,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坚持社会责任感、道德责任心教育一直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指导思想。我们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培养具有较强使命感和责任心的学生。
(四)坚持科研能力培养全程不断线,确保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强化。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如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组织大学生科研活动,开展探索性实验和设立开放实验室等,全面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1.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支持大学生科研活动。
2006年以来,我们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每年拨出10万元人民币专项用于本专业生科研活动。至今已立项57项,重点项目资助6000元,一般项目资助2000元。学有余力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收集资料、申报课题、预备实验、正式实验、论文写作等均由学生独立完成。课题从立项、期中检查和结题工作均严格要求。参与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学生占我院本专业生总数的40%。通过科研活动,学生学习到严谨科学的方法、态度和思维方式,大大提高科研能力,深受师生的好评,也获得一批优秀的成果。
2.开设探索性实验,严格训练学生科研能力。
“三理学”是由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动物病理学三门课程整合起来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课程第一部分为基本实验,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如动物药物注射、解剖、离体蛙心制备,等等;第二部分为综合性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全面了解动物从正常到异常再恢复到正常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第三部分为探索性实验,包括以下步骤:①提出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应用现有知识,通过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并在机能学学习网上展开讨论,修改问题,然后答辩。②立项:通过讨论修改后立项。③实验准备:包括动物、试剂、预备实验等。④正式实验:按照设计方案,预备试验方案进行实验。⑤数据分析处理、论文撰写。⑥论文报告会。通过探索性实验,提出问题、验证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严谨科学的科研方法。从2008级开始,所有学生均要求参与探索性实验,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我院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更新教育观念,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着手,全面探讨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通过“一一四四”教改方案,坚持临床能力全程培养、坚持英语教学全程培养、坚持社会责任感与道德责任心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至今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推广示范作用。相信随着新教学模式改革的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将明显提升,兽医临床实践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责任心、创新能力将显著增强。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招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02-02
在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笔者赴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微生物系做访问学者一年。在澳期间,除研修学习外,对澳洲蒙纳士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此做一小结,希望能给同行带来些许借鉴。
一、研究生招生
澳洲研究生招生采取“资格式”招生,而我国采用“考试式”招生。“资格式”招生显著地扩大了研究生导师的自,重点考察考生的研究能力,也有利于招生实现国际化,从而吸取更多的优质生源。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考试式”招生则过分地强调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资格式”招生和“考试式”招生相结合的方法。除此之外,澳洲在吸纳优秀生源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①在全校范围内专门设立每年一次的研究生招生开放日。在开放日里,各个学院均可在一定的开放空间里用展板的形式向本科生介绍学院自身特色、优势研究团队、重要研究课题、现有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并配备专业负责人进行讲解和答疑;②本科生在大二期间可以在允许的情况下进入实验室见习1~2周,以实地感受实验室学术氛围,培养科研兴趣;③本科生在大三期间可以利用暑假或寒假的时间在实验室实习1~2月,强化科研兴趣;④本科生大四期间的培养较为严格。学院各研究团队负责人会在学期初通过学院网站公开团队的课题方向及招生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全程在导师和博士后的共同指导下进行本科学位论文的实验,并积极参与实验室的学术报告活动,在学期末进行公开答辩。在研究生招生时,导师也享有较大的自,根据考生的前三年学分积,第四年的学位论文实验表现及业绩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招生。蒙纳士大学通过以上这些活动的实施,极大提高了有科研发展潜力的学生的科研兴趣,初步锻炼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避免了我国考生在大四期间过于注重应试,而忽略实验室基本科研训练的情况。
二、研究生培养
1.研究生导师队伍。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过于庞大,质量把关不严,教授队伍知识老化严重。而澳洲的导师遴选则非常严格,从助理教授、副教授到教授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较显著的业绩。大部分导师也都活跃在科研和育人的第一线。
2.研究方向与研究团队。导师在长期的研究积淀中,研究方向相对集中,从而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到方向集中的研究中,确保研究进行得更为深入,并形成实验室的独有特色。例如,笔者所在的微生物实验室Julian rood团队,三十年来就一直进行梭菌领域(魏氏梭菌和艰难梭菌)的研究,涉及的主要方向包括梭菌耐药机制、梭菌毒素致病及扩散机制、梭菌接合型转座子、梭菌致病性调控机理等。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及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规模较大的实验室通常拥有下列人员:教授、研究助理、博士后、研究生、实验室技术员等。导师大都亲临一线,是总体负责人,具有较大的人事、财务自。在研究团队内部设置研究生指导小组,一般由1~2名博士后和导师共同组成一个团队,制定研究计划,定期(2~3周)与研究生面谈,及时交流研究生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及时进行指导。
3.学术委员会与阶段管理。学院依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分别成立由7~9人组成的研究生指导学术委员会(或导师组),对博士生研究的关键阶段进行把关,如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第三学年答辩和学位答辩等。第三学年答辩尤其重要,研究生指导学术委员会要对博士生的整体研究进展进行严格评估,并进行无记名集体投票。只有投票达到2/3以上通过的博士生才可以进行下一阶段的毕业准备,如实验的微小调整与数据补充、论文撰写等。这种做法对博士生的质量控制尤其关键,可以很及时地把论文质量控制工作做在前面,避免了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论文已准备好了,但答辩没有通过的状况。最终的答辩则相对宽松,一般在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提交和审阅后,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公开答辩即可,可以看做是一次学术报告,或者交流。
三、学术与文化氛围
1.学术报告。蒙纳士大学的学术氛围比较浓厚,经常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可分为两种类型:院级学术报告和研究团队学术报告。院级学术报告一般在学期初制定好学术报告计划,每周举行一次,多邀请国内或国际学术同行中的知名学者就某一研究方向取得的进展或突破进行报告,以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与思路。研究团队内部学术报告也是每周举行一次,及时对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遇到的困难在研究团队进行内部交流。一方面,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及时与大家分享,在共同成长中进步;另一方面,对于遇到的困难,则需要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及时解决问题。
2.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多由研究生自发组织和进行,每周一次,自愿参加。主要锻炼研究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信息沟通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术思路。
3.学术交流。在导师科研经费的资助下,基本上每位博士后每年有一次国内会议的交流机会;读博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以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4.文化氛围。蒙纳士大学微生物系的文化氛围较为浓厚,主要表现在学院走廊文化、学术宣传以及研究生活动交流等。
学院走廊里主要展现了国际著名研究学者的画像、经验或名言,使研究者受到激励和鼓舞。
宣传栏分为学术栏,荣誉栏,通知栏。学术栏主要介绍学院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或在顶尖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荣誉栏则展示往届获得优秀学位论文的校友奖章(每年一名);通知栏主要学院的学术报告、通知等。
研究生的业余活动的安排也较为丰富,一般固定在每周五下午的4~8点。研究生可以在固定的场所举办小型Party,以增强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友谊。
四、实验室管理
1.设备共享。所有大型仪器设备在全学院范围内基本实现了共享。学院会在固定时间段由管理人员对新进人员或研究生会及时安排培训。只有经过培训并获准登记的人员方可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并在使用时进行预约与登记。
2.菌种与试剂管理。每个研究团队一般都配备有一名专业的技术人员(technician)对菌种与试剂进行统一管理。尤其是对菌种的保存较为规范,统一命名,信息详细。
3.技术储备。由于研究团队基本上在长期的积淀中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这些研究团队在技术储备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非常规范。常见实验技术以及实验室自身发展的技术均有详细的程序(protocol),这些技术尤其适用于刚进入本实验室的生手,可以让其很快进入状态,而不用花费长时间进行摸索。
综上所述,笔者在澳洲留学的一年中,对蒙纳士大学微生物系在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培养、学术与文化氛围及实验室管理方面留下了深刻记忆。由于中澳研究生教育体制不同,各有特色,笔者粗浅谈了以上认识,希冀能从中汲取一些有益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经验,不足之处,敬请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史兰新,陈永平.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比较及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2):117-121.
[2]王军辉,李雷鸣,车诚.从中外研究生培养谈基于团队学习的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