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提升工程论文

提升工程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19 16:48: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提升工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提升工程论文

第1篇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市场招聘到合适的人才难的原因

企业招聘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理想期望是上岗就能工作,不需要再培训或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能符合企业的技术能力要求,最少能够熟练应用一种计算机语言来开发项目,编程能力要强,最好具有项目开发经验。当然每个软件工程专业开发人员的技术方向不一定与企业要求的相同,但只要经过短时间的培训或自我提高后能够胜任实际的开发工作也是符合企业要求的,但用人企业能招聘到可以独当一面或胜任技术开发工作的合适员工并不容易。许多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眼高手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差,软件开发能力不强,或者完成额定工作的周期长,这些除了工作经验不足以外,还与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实验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关。

二、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过程概述

各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并不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一个大学的课程设置也会不断地变化以顺应时代的发展。目前大部分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至少包括这样几门: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以及许多热门的高级语言课程。其中高级语言课程有C++、ASP.NET、JAVA、PHP等。理论课的学习不论是通过板书还是通过课件都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这种方式进行。软件工程专业课的实验类型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还有少部分综合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之后的又一种教学形式,是对所学理论的验证,再巩固,再记忆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认识扩展过程,是完整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软件工程专业课都有实验教学环节,是整体专业教学的一部分。整体教学质量好与差,学生专业技能高与低都与实验教学环节分不开。

三、实验教学过程问题分析

没有经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就不可能深刻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教师在完成某些小章节的理论教学之后就应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课学习,大部分实验课的实验内容是验证性实验,也就是实验内容与所学章节的理论知识内容相同或联系紧密。验证性实验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课上知识理解的一种必需的实验教学过程,没有验证性实验就不可能完成好后面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基础。综合性实验是在课程的某一教学内容相对独立部分完成之后开展的能够综合所学内容的实验,是学生将有关内容串起来,有一点小规模项目意识或者说是能实现一定的功能的实验,比起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要复杂一些。而设计性实验是有一定开发性质和需要创新思维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给出实验目标和要求以及必要的提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法和编程算法去实现实验的要求和实验的最终目标。目前的情况是,所有要求上的实验课教师都带领學生完成了,实验课学生也都参加了,但最终的实验教学效果却与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目标有一定的差距,这与实验室的设备条件不够充裕不够先进、上课教师要求不严、学生实验不认真、考核方式有问题以及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理想等都有关系。现在的实验课的班量都是两班量或三班量,也就是80到120多个学生同时上实验课,只有一位教师授课,恐怕一节课也就只能为几个学生解答实际问题,如果计算机本身也总出现问题的话,这一节课的时间就真的显得太短了。好多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上课爱打游戏,爱讲话,喜欢看手机,上课时只是在教学系统上签个到,那这节实验课对于这样的同学就是白白浪费掉了。教师在实验课上讲解实验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做实验,然后收作业或者实验报告是比较普遍的实验教学形式,这样的形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实验教学质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需要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改进和提高。为了提高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有必要提升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需要在实验教学过程渗透项目驱动思想,也需要开放计算机实验室。

四、提高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

不同的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因为实验教师的授课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各有差异,提升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而上实验课与带着项目开发的指导思想上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绝对不会一样,学生学到知识多少与深浅都不会一样。在实验教学过程渗透项目驱动思想是一项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在实验教学管理方面开放实验室是一个值得推行的好举措,可以使学生有更加自由的学习与研究空间。

(一)提升实验指导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大学里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指导任务大都由理论教学的任课教师承担,当然有些院校的实验指导任务是由专门的实验教师来承担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效果与实验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修养有很大的关系。一位有过多次实际项目开发经历的实验指导教师与一位从没开发过实际项目的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讲解出的内容是不会一样的。以ASP.Net实验课程教学为例,有过多次实际项目开发经历的实验指导教师在指导通过编程访问数据库这部分内容时会讲到sqlCom?鄄mand类对象三种方法的区别以及三种方法的最合适应用场合,会讲到使用SQL语句直接访问数据库与通过存储过程来访问数据库的不同之处;而从没开发过实际项目的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指导过程中就不会强调类似的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在知识面这方面,当然是实验指导教师的知识面越宽越好,以C++语言课为例,一个合格的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指导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最优算法的思想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去,虽然有专门的算法实验课,但是如果能在C++实验教学中加入算法的技巧,会使学生养成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考虑最优算法的良好习惯。学校应该重视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工作,应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与项目的开发工作,只有在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中才会遇到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才会有收获,才能与当前的前沿技术手段靠近或接轨,才能够以科研反哺教学。提升实验指导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多种途径,鼓励教师参与科研与项目开发只是其中的一种。

(二)将项目驱动思想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以实际项目需要为导向,将项目驱动的思想渗透到每一节实验课中,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方向就是软件开发,大学四年的知识积累与储备就是为最终的软件开发做准备的,大部分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就是到企业做项目开发工作。

如何将项目驱动思想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权在实验指导教师手中。对于每门专业课的基础部分实验,也许可以不涉及实际项目,但有些实验如果能讲清楚该实验内容如何在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应用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微软的SQL Server设置数据库中表的主键自增长列为例,如果只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的话,可以只要求学生在创建数据表的过程中设置唯一的ID列为主键自增长列即可。如果老师有工程项目意识的话就可能把这样做的目的和好处以及如何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去具体使用都介绍清楚。将项目驱动思想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是提升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渗透多少,以及涉及的项目开发深度与广度也是值得研究的,真正上好一次实验课并不简单。还是以上面的SQL Server设置数据库中表的主键自增长列为例,如果扩展开,和学生们探讨一下只设置数据表的某列为主键而不设置该列为自增长字段,这样可以不可以呢?当然可以了,只要保证将来在插入记录的过程中该主键字段的值是唯一的就可以了。那么再扩展一点,如何通过编程来保证字段值唯一,以及这样做与设置该列为自增长列对比起来有何优缺点?这些都是将项目驱动思想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学生在实验教师的带动下用项目驱动的思想去完成实验学习收获会大不相同。

(三)开放计算机实验室

学生大学期间的校园生活活动场所主要在校园内部,除了在教室里的正常教学活动以外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其他丰富的课外学习活动场所。开放计算机实验室,拓展实验室的功能,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实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开放计算机实验室,会使学生自愿在计算机实验室完成作业,深入学习与探讨課上的教学内容,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与实践离不开计算机,虽然一些学生可能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计算机,但是在寝室及教室使用电脑还是不如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电脑方便。计算机实验室的电脑软件齐全,软件版本就是实验教学要求的版本,而且软件的环境配置正确。开放计算机实验室这一举措如果实施得好,在促进学生学习与研究方面的功效不亚于图书馆。学习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开放计算机实验室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提供计算机实验室场所,更不是将正常的实验教学改成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而是进行正常实验教学以外的补充,面向全体学生,为那些有精力去进行更深入学习与探讨的学生提供一个符合学习与研究的场所,为那些想要学习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当然这需要学校的付出以及部分教职工的额外辛勤劳动,如果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玩游戏,或者只是纯粹娱乐性质的上网,那就违背了开放计算机实验室的初衷,这不仅影响了想要利用计算机实验室这一环境来学习和研究的好学生,也等于为自制力差的学生提供了让自己懈怠的便利条件。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编程的过程中遇到解不开的难题,遇到不能调试通过的编译过程,以及无从下手的解决问题的建模方法是常有的事,有了开放实验室这一有利条件,大家在一起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2篇

基因工程技术是 20 世纪 70 年展起来的一项具有革命性的研究技术。它利用现代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所需,用 DNA重组技术对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人为修饰或改造,从而改变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使之有效表达出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或人类有益的生物性状。基因工程技术不仅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用性也强。近年来,药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主体的生物技术领域。 

2、基因工程所引发的生命伦理问题 

2.1、人类生命本性的问题 

人类基因干预技术所引发的诸多问题当中,人类生命本性问题是最基本的。由于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的作用对象是人类自身的基因,干预的也是基因在人类自身的表达,所以这从根本上要带来人类本性问题的追究。通常我们所关注的人类生命本性,也就是人,多是从生物学上对其有直接的感受。而实际上,人类生命本性存在的伦理问题要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去考量,既要对人类生命的本性做医学、生命科学上的理解,更要对其哲学上、伦理学上的本性做出深刻的认识。 

2.2、基因技术的风险问题 

首先,对于技术风险而言,在人类体细胞基因治疗技术当中,技术风险是指在技术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对人体的可能存在的伤害,而这种伤害总是以不同程度的概率存在,或是以不确定的方式或形式存在,涉及到病种的选择、载体的安全、治疗基因表达的有效性以及对生殖系的潜在性损伤等。 

其次,对于社会风险而言。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的社会应用已经超出了最初为了造福人类的善的本意。人类基因干预技术好似一把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特别是在对它的社会应用上,从最开始人类发展就没有哪项技术可以保证绝对安全,何况是在技术的发展初期。无论是基因治疗技术还是基因增强技术都是如此。 

2.3、社会公平与正义问题 

公平与正义始终是人们迫切关心的问题,而对于公平和正义的追求则面临着技术和伦理上两难的困境。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的初衷是非恶的,以人类彰显自身能力的科技展现对自然宇宙的祛魅,是人对自身奥秘的探寻。或者说,对于人类基因干预技术本身,并不负载着价值的判断,但由于具体的实践应用中仍然会带来很多问题,并不能真正实现善与美的效果。因为社会资源相对于人类发展的需要而言是相当有限和匮乏的,因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能够享有通过增强技术来改善或提高自身的能力。技术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人为的差异,这实质上是破坏了社会公平和正义。 

2.4、基因优生可行性问题 

關于人类基因干预技术实现人类的优生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其关键所在就是人的双重属性。由于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对应于个体人与社会人之间的一种矛盾,同时由于基因决定论所带来的片面观点,也忽略了人的成长及完善过程是一个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就是决定人的自然属性的人类基因,外因就是决定人的社会属性的社会环境。同时,对于“优生”的界定问题,也是造成人类基因优生战略能否实施的一个关键。如果只是针对个体,通过对基因的干预,达到治愈疾病特别是遗传疾病的目的,这是一种在技术上或者伦理上都可行的一种行为。如果是通过人类基因干预技术实现的是人种的改良,这将在技术与伦理上都得不到支撑。 

3、人类基因干预问题的解决途径 

3.1、用技术与伦理捍卫生命尊严 

首先,基因科研人员要对干预后代人的基因担当道德责任和风险责任,要明确当代人对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的道德约束。当代人在干预人类后代的基因过程中,要确保后代风险最低化,尊重代际之间的公平。其次,在生殖系基因治疗中,当代人也要有义务对后代人的健康负责,父母可以通过医学手段来避免后代可能的伤害,但不应该一味强调后代的权利,这是因为患有遗传疾病的后代没有自主选择的能力,只能由当代人为其做出选择。因此,为了后代的治疗性利益,当代人有权利更换后代的遗传基因,但不是随意地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设计后代的基因。最后,当代人有道德义务提升后代人的健康利益,同时将潜在的风险最低化。无论后代拥有什么样的权利,一项可以消除严重遗传疾病的新科技的应用,都是无可厚非的。同时,要充分估计和尊重后代人的应有权益,以便防止盲目地接受技术对人类基因的干预。 

3.2、完善技术风险评审监督机制 

一要提升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相关人员的规范意识和自觉性,在涉及技术关涉伦理等环节做到自检和审查。二要认真遵守生命伦理的一些基本原则,如知情同意、不伤害等原则,同时在技术关涉医学伦理等问题上拒绝任何的歧视条款,杜绝关于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科研和临床应用当中的一些“潜在规则”。三要对临床研究的质量和风险管控实施全过程周期式监管,切实保护受益者的人身权益不受侵害。四要建立健全伦理委员会风险审查机制,将审查落在实处,特别实施审查临床试验的暂停和终止制度,对于发现可能存在对受试者发生人身风险及危害的非正常事件相关信息、处置方式及结果时,有权暂停或终止临床试验。五要做好问题上报问责,建立完整的试验治疗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事件)处理预案和紧急上报程序,同时,与有关人员应保持与受试者良好沟通,及时发现不良事件。 

3.3、通过基因立法保证公平正义 

我国应结合介入管制与订立暂时性立法的模式,制定“积极研究、慎重推广、加强管理、稳妥推进”的方针,①坚持国家干预原则、授权许可原则、禁止滥用原则、保护隐私原则、基因资源保护原则。首先,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立法应积极地介入管制各种与人类基因技术相关的研究活动与应用领域,以对人性尊严的严密保护为优先;其次,立法应对有争议的人类基因技术研究先采取保留的态度;再次,立法有意识地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只就有必要解决的个别问题提出零星的规范,做最小限度的干预。对于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的立法规制,应结合当前世界上主要的几种立法模式,建立一种以人性尊严为理念,在水平层面以人类基因干预技术为基本法律,同时辅助以配套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法律体系。 

3.4、实现个体与社会均衡的优生 

要想达到在个体与社会之间协调,实现人类的优生就必须将人类基因干预技术限制在小范围合理的区域内使用。因为,在人类追求人性与社会性均衡的过程中,始终无法克服二者的统一。人类属性的二重特征会使得人类在追求自身完美的过程中忽略自身的社会性。这就是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的大范围使用,如大批量的克隆人、进行人体器官的贩卖、非医学目的的基因增强等。将个体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在个体和社会均衡之间达到与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的密切融合,这是我们实现人类优生的最佳切入点。 

总而言之,我国对基因工程的生命伦理问题研究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我国当前的任务是应当加深对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应与实践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即要把基因工程技术与生命伦理相结合。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最终达到更好的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姬妍.我国人卵交易的伦理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 

[2]税正芬.人体基因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第3篇

关键词:路桥施工;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路桥施工过程监管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交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便利的交通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一个地区的发展。路桥作为我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路桥质量的好坏不但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老百姓生命的安危。而路桥施工质量的保证,必须从前期的设计,中期的施工以及后期的养护做起,每个环节都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只有把路桥施工中每个环节监管做好,才能保证路桥的质量,才能保证老百姓生命的安全。因此,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对路桥施工过程监管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路桥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从我国近几年路桥施工的情况来看,我们主要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各部门之间沟通存在问题

路桥的施工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很高且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合作。因此,在路桥施工过程中,需要一个管理部门来为各个部门传递信息。而实际中,大多情况下都不能利用其进行有效沟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路桥的施工需要很强的专业性,而管理部门的从业人员一般不具备这么专业的知识背景。这种沟通障碍会对路桥施工造成很大麻烦,比方说对工程进度的要求、需要解决的关键点及关注点的理解不同,甚至有时候会存在一些理解上偏差。当管理部门交给其他部门的时候有可能错上加错,形成无效沟通,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

2.施工材料采购时存在回扣

路桥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材料的选择。因此,在选购施工材料的时候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选择合格的施工原料。然而实际施工过程中,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中采购部门收回扣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很容易使工程中混入一些不符合标准的施工材料,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形成安全隐患。最终,导致该企业的名声受到影响,甚至破产。

3.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到位

在我国,很多路桥施工过程中,施工的原料和废弃材料都无序的堆放在一起。施工现场杂乱,安全措施不到位,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等现象普遍。这些都说明一些施工单位对现场的管理不到位,需要加强。

4.采购部门管理落后

从某种意义上讲,采购部门在整个工程的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采购部门管理着整个项目中所用到的物资,其管理数目之多,工作量大,同时需要很强的技术性。采购部门得对物资的质量和价格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承担一定的风险,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和项目最终的利润。

5.施工过程中存在浪费

路桥的施工过程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施工流程多为连续的活动,由于项目管理部门管理不善,很可能某个活动没有为用户创造价值或者一些浪费,这种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较为普遍,比方上个流程的边角料下个部门一般会直接处理,不会进行重复利用。虽说每个部门都有预算,但是这会对整个工程的效益产生影响。

三、路桥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对于上文提出的路桥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下文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路桥施工的管理提供一些帮助。

1.制定符合实际的工地人员管理制度

一个路桥工程的好坏不仅和施工设备有关,也有施工人员有很大的关系。施工人员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施工人员管理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能动性。比如,建立符合实际的奖惩方式,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另外,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让施工人员参与施工质量的一些监督管理工作。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2.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

工程质量的好坏与施工材料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做好材料的监督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

1)工程建设初期,设计完成后应详细计算出整个工程需要的所有施工材料,提前做好购买准备,保证施工时期的材料的充分供给。

2)进货前应对市场进行一些调查,确保所买材料的质量,规格等符合设计要求,再进行订货。

3)施工现场的材料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的预先规定进行堆放,形成严格的材料出入库管理流程。

3.做好施工过程的安全工作

路桥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往往涉及很多部门。因此,做好安全工作特别不易,必须要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时,应做好以下几点:

1)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确定每个岗位的职责,制定相应的奖惩方式,切实将每个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对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工区要进行奖励,相反的要进行处罚,强化安全意识。

2)要好定期的安全检查,除了规定的检查之外,还应进行一些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另外,还要进行一些专业性的安全检查,比如防火防爆、施工设备等的安全检查。

3)时不时的开展一些安全意识交流会,提高每个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把安全意识贯穿到每个人的心里。

4.做好施工的全局调度工作

项目管理部门负责整个施工过程的进展,在工程开始之前,就应该对工程的进度进行详细的计划,进行需求预测,找出施工的关键节点[5]。通过合理调度,充分利用施工时间差平衡工程的总需求,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动态平衡和各项目之间的衔接关系,保证施工的工期,降低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益。

四、小结

路桥作为我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国目前路桥施工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部门协调性不好,采购工作不到位以及施工现场得不到安全保证等。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管理部门能完善相应的制度,做好项目的整体调度和安全工作,为施工单位效益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海燕. 论路桥施工过程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神州,2012,29:54.

[2]王彩荣. 浅析路桥施工过程产生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案[J]. 企业技术开发,2011,13:181-182.

[3]李广瑞,李铭娜. 路桥施工过程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217.

第4篇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管理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北京

您的学校背景:北京理工大学

要求字数:6000 (开题报告)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先要一个开题报告! 正式毕业论文的要求 学校还没通知 开题报告要求 见 附件 题目方向是 三维制造工艺 对机加企业(车间) 的影响 或 数字化制造 对机加企业(车间)的影响 (最好是针对航天制造企业)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基于三维模型的工艺对技术对航天制造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一、学位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 选题背景

进入21世纪,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在国际航空制造业新产品研制中发展迅猛,传统的以模拟量传递为基础的设计制造手段,已经逐渐被以数字量传递为基础的数字化手段所代替,通过全面采用数字化产品定义、数字化预装配、产品数据管理、并行工程和虚拟制造技术,极大缩短了机型研制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

二、本选题研究领域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三、研究方案

四、研究计划进度表

五、经费预算

六、参考文献

[1] masuzwa t, fujino m, kobaryashik. wire elctro-discharge grinding for micro-machining [j]. annals of the cirp, 1985, 34(1): 431-434.

[2] yan b h., chung tsai h, yuan huang f. the effect in edm of a dielectric of a urea solution in water on modifying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XX, 45(2): 194-200.

[3] assarzadeh s, ghoreishi m. neural-network-based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electro-discharge machining process[j]. XX, 39(5): 488-500.

[4] soni j s. micro-analysis of debris formed during rotary edm of titanium alloy(ti 6a1 4v) and die steel(t 215 cr12)[j]. wear, 1994, 177(1): 71-79.

[5] murti v s r, philip p k. an analysis of the debris in ultrasonic-assisted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j]. wear, 1987, 117(2): 241-250.

[6] 冯新明,张固.数字化技术在新支线项目研制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XX(10):56-59

[7] 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arj21数字化样机实施规定[g].新型涡扇支线飞机项目,XX

[8] 杨玺.基于单一产品数据源的飞机制造信息管理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XX.

[9] 卢鹊.大型飞机的并行数字化定义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XX.

[10]范玉青.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综述[d].航空制造技术,XX(10): 44-48.

第5篇

【关键词】 工程硕士 研究生教育 培养质量 产业需求

【作者简介】 杨波,副教授,长江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祝湘陵,副研究员,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3)05-0059-02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工程硕士教育制度从建立到发展的整个过程都与国家教育发展目标紧密相连,也成为高校中所有专业学位中规模最大,影响力较大,遇到的问题也较多的专业学位,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的要求,学者们一直探索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质量和特色

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皆是解决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区别在于二者设置的背景、指导思想、培养对象、培养方式及培养目标等不相同。一是,工学硕士是能够适应社会各方面整体需求,为教学、企业及社会培养通用型人才,主要来源是应届毕业生。而工程硕士是为企业培养人才,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水平,以企业需要为准绳,为企业培养特定型、应用型人才,主要来源为优秀在职人员;二是,工学硕士解决的是工程实际中存在的理论问题,追求理论研究的探索和创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风险性;而工程硕士解决的是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有实现性和见效性,追求的是效益;三是,工学硕士立足于培养学术型和研究型人才,为进一步充实教学科研领域高层次人才及高校博士生生源,而工程硕士立足于为企业培养不离岗的复合型与应用型的人才,为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服务,满足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把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质量和特色的三个环节

高校应根据自身设置工程硕士的特色,将工程硕士的质量贯穿于整个过程,具体分为三个环节:招生、培养和学位论文三个环节。

在工程硕士招生中,首先应坚持招生条件中学位要求、工作实际经验要求及单位推荐材料等要求;二是,必须通过全国工程硕士入学考试要求;三是必须通过高校综合面试要求。这三方面构成工程硕士入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前一个条件是基础,后两个条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在工程硕士招生中应综合考虑这些条件,重视综合面试考察学员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对所从事的工程事业的责任感和热爱程度。

在工程硕士培养阶段,课程培养是重要环节,也是时间最长、影响的最大的环节。这一阶段中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课程实验、专题研讨、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补充工程硕士科学知识、技术手段、技术创新、实验手段、实践应用、检测方法等,特别是在实际工作的中涉及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工程硕士解决企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方面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校应在该阶段结合工程硕士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要求及学生的思维特点等,构建适合工程硕士的教学框架,包括专业方向选取、教材定制、课程设置、教学方式选取、考评体系建立等,强化学生优势,建立高校具有特色的工程硕士培养方式。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阶段是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综合体现,综合反映工程硕士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企业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应集中于工程实际问题,为企业工程服务,从选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论文审阅等环节入手,尊重企业专家和高校教授的意见,根据工程领域特点和企业实际需求制定原则性的论文规范和评审标准,使工程硕士能够成为高校独具特色的专业学位并满足社会企业需求,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三、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工程硕士创新培养机制构建

(一)企业参与项目设计

高校工程硕士的招生应该直接与重要产业、行业相结合,与企业合作,从招生开始就与委托培养单位商谈企业需求,深入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及委托单位期望高校在哪些能力方面加强培养,高校可与具体委托单位在学生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培养方式及论文研究方向展开研讨,形成双方认可的培养方案与工程项目实施计划,把企业需求全面纳入高校工程硕士培养的全过程中,有针对性培养工程硕士,提高高校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补充委托单位人才需求,提升委托单位行业竞争力。

(二)面向产业、行业需求的师生互动教学

在高校工程硕士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很好地发动学生之间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高校可根据工程硕士学生的自身各自的特点,建设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教学师资和导师队伍,加强专职和兼职教授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互动。通过师生互动使得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逐步达成默契,教师根据学生自身需求、委托单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面向工程相关产业、行业所需人才重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三)论文研究工作要理论与实际工程问题交融

一是,采取双导师指导方式:高校在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方面应采用双导师的指导方式,除高校教授对学生理论教学外,还需为学生配有一名来自工程业界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导师。高校导师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课程设计及实验、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评及论文的理论构建等部分,业界高级技术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学位论文中工程实践、工程管理、论文的实践部分,并与校内导师协商确定学生的论文选题。通过双导师制度,使得工程硕士论文选题、论文研究等密切与行业实际相结合,与委托单位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切实解决工程实际。二是,高校提供论文选题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工程硕士论文应本着源于工程、服务于工程的原则,以工程相关产业、行业、企业发展为方向,从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评、论文评审及论文答辩等环节严格把关,结合委托单位意见和高校导师与校外导师意见,鼓励学生直接从相关工程领域的生产实践中选取论文研究方向,或者选取具有明确应用价值的课题;同时,高校导师和校外导师应注意论文选题的技术难度、前沿性和论文工作强度,本着达到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方法、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提升的目的。坚持“工程性、实践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和评价工程硕士论文,力求每篇工程硕士论文都具备各自的特色。

(四)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反馈

工程硕士项目的评价和反馈系统,主要有三大渠道:一是工程硕士毕业生的信息反馈,高校应定期与工程硕士毕业生联系,了解在校学习对他们工作能力提升的具体情况,以及培养不足之处和社会需求发展动向及时反馈于高校;二是委托单位的信息反馈,通过与工程硕士委托单位联系,了解工程硕士的在校培养是否有助于提升单位工程实践能力及竞争力,及提升程度如何、还需在哪些方面改进;三是联合培养项目组的信息反馈,鉴于校企联合的工程硕士培养是长期的项目,校外高级技术导师也会及时反馈信息,共同调整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以提升工程硕士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文霞,王其东,李军鹏.基于“产、学、研、用”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2011,(10).

第6篇

关键词: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论文模式

作者简介:谭德荣(1963-),男,山东青岛人,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高松(1965-),男,山东潍坊人,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山东 淄博 255049)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dyc1106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19-01

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中,研究生培养方式已分为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两种类型。基于工程实际的切实需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正在快速发展,将成为今后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这对工科专业研究生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论文选题、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有所不同。[1,2]因此对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和论文选题进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教育部文件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的转变,[3]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数都在50万人左右,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从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趋势来看,大量毕业生特别是工科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走向社会实际的工作领域。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在基础理论、整体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规划,使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业领域工程研究、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论文选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不能完全照搬学术性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需要把握好诸多环节。在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设置相关课程,加强基本技能培训,特别要加强工程领域的实践环节。对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课题研究、论文写作与答辩等都要有不同于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内容。其中学位论文选题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核心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背景和发展方向,科学选题,尤其要定好研究方向和内容。选题的质量和方向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业前景。如果选题没有新意,那么论文写作内容也只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同样,选题如果脱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际,研究内容太理论化,那么也就无法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预期目标。[4]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论文的选题,要从提升实践创造能力的观点和视角来思考,选题既要考虑到科学性、先进性,也要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目标要求,确定具有一定难度的实用性课题;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实践验证;选题应为本学科、专业或工程实际等方面具有实现该课题的基本物质条件,并经过努力能按期完成。[5]

三、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模式研究

1.论文选题范围

一般情况下,研究生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导师已有课题确定选题。依据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选题,在研究经费、实验条件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保障,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导师的科研工作相融合,为学生顺利完成论文提供较好的研究条件。二是结合工程实践进行论文选题。从工程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选题的重要来源之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工程实践的现实问题,学生在深入实践、广做调研的基础上,能够确定现实生活或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提升,为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三是与企业联合培养确定论文题目。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选择企业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作为论文选题,这种选题不仅可以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会设计、研究与实际制作,培养他们从事科研、学习的基本素质和开创性的科研能力。

2.论文选题模式

从生产实际出发,工科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研究类学位论文,如应用研究论文,也可以是设计类和产品开发类论文,如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等,还可以是针对某个工程领域的软科学论文,如调查研究报告、工程管理论文等。根据多年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体会,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具体可从五个方面进行选题。

(1)产品设计研发类论文。研究内容来源于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以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和再研发,包括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要求遵循产品研发完整的工作流程,采用科学、规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研发产品。产品达到行业规范要求,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性能先进,有一定实用价值。

(2)工程设计类论文。该类题目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进行设计研究。要求按照工程类设计规范必备的辅技术文件,包括工程项目概况、所遵循的规范标准、技术经济指标等。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等对设计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3)工程应用类论文。该类题目直接来源于工程领域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定性或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实验方案合理,数据翔实准确,分析过程严谨。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

(4)工程项目管理类论文。该类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专业领域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专业领域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工程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研究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定性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并具可执行性。

(5)调研类论文。该类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提出命题,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调研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给出明确的调研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

四、结束语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培养形式和论文选题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尤其是把好选题关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从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求,并根据以往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作经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行思考,给出了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可采用的几种模式。这些论文模式符合各专业领域实际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日益凸显,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德龙.搞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多元化创新性精英人才培养新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4).

[2]林超,赵海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选题模式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9).

[3]刘少华.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4).

第7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分组对比

中图分类号:G642477;F40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101-03

随着近年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也逐步扩大,这对工程管理专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江苏大学该专业还处于初步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办出专业特色以适应国家提出“卓越工程师”的规划,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管理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通过对毕业设计实现途径的研究以加快该专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该专业办学水平,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实现途径的现状

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主要分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形式。毕业设计是按照类似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要求学生完成一套完整的建筑和结构施工图设计。由于大部分工程管理专业隶属于土木工程学院,原有的师资结构、建筑专业背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偏重建筑和结构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从工程项目的建筑、结构设计着手进行工程概预算,甚至施工组织设计的全过程。但是,这种毕业设计虽然面面俱到却没有侧重点,并且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侧重点不同,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做建筑、结构专业设计时,存在知识结构上的困难,最后导致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不好,只能停留在浅显的层面,甚至会出现很多抄袭、直接用软件计算却不知所以然的现象。这种毕业设计实现途径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偏离了工程管理中的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使毕业论文偏向经济和管理,不利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对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对学生未来工作实际能力的锻炼以及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果甚微。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没有真正考虑专业的特点,无法凸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施工管理、工程投标、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特性。工

程管理专业应是将建筑专业与管理相结合,在研究毕业设计实现途径时考虑以专业特点作为切入点,在充分把握毕业论文实现途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设计分组对比模式下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实现途径。

二、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实现途径

(一)毕业论文实现途径的原则

1. 专业性原则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锻炼学生在团队协作模式下运用所学专业技术和规范,分析和解决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2. 技术性原则

毕业论文不同于调查报告、工作报告等其他应用性文章,要求具有一定的技术性。毕业论文应基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整个项目招投标过程揭示工程管理专业的管理本质及其深层次规律。毕业论文的计算既要强调中国工程招投标的现状,还要深入分析在中国现有招投标模式下的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差别,理解引起这些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重点掌握清单计价模式下应该如何计算分部分项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

3. 创新性原则

毕业论文应当体现学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过于强调理论的原创性显然不现实,但可以在整个招投标的过程中考察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以投标报价中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已有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得出个人见解。这样就不难实现毕业论文的突破性和创新性。

4.实践性原则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实现途径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体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要求,即在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认真调查各种管理实践活动,分析研究发现的新问题、新方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做到从实践中来,经过理论提升,再指导实践。

5.可行性原则

本科毕业论文实际上是一项实践性的创新活动,其结果往往受到诸多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现环节,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以及目前学校所拥有的实践资源等实际情况,分析选题的可行性,力求选题是自己熟悉、感兴趣、能发挥自身优势特长的方向。

(二)基于分组对比的毕业论文实现途径

依据上述原则以及考虑到学校工程管理培养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制定了基于分组对比模式下的毕业设计实现途径,其主要包括两大设计部分。

1制定分组方案,对学生进行分组

通过实际模拟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投标报价的标书分类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定位,让他们了解所做的设计工作在实际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处于何种角色,进一步的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首先依据工程投标文件编制[1-3](包括商务标的编制、经济标的编制、技术标的编制)分组。

(1)选定1名投标小组组长,签订项目投标授权书(让学生了解授权书写作方法),授权其负责整个项目投标的进度和质量。

(2)小组负责材料、设备询价,包括:国内采购建筑材料、设备的询价,项目全部材料、机械台班、工日计算汇总,编制综合材料单价、综合人工单价和综合机械台班单价。

第8篇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 实践创新能力 “三环一体,三段式” 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12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经从教学、科研岗位转向实际生产部门。如何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研究生教育的转型是目前研究生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009年推行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是为了满足不同职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实践创新型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专业学位教育的典型特征是实践性和创新性。然而,如何摆脱对学术性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盲目模仿和依附,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创新特色,是目前高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所面临的问题。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往往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学生通常不具备现场生产实践经验,专业知识、技能基础薄弱,而且调剂生或跨专业报考学生占很大比例。以我院金属材料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例, 所录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专业涉及金属材料、材料成型、焊接、腐蚀与防护、物理化学等学科领域, 部分学生不具备扎实的材料学科专业知识,也没有受过材料学科的专业实习和实践培训。这严重影响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实践创新型人才的个人发展。因此,如何在研究生阶段培养专业实践创新能力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1 “三环一体,三段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提出

随着研究生教育模式的调整, 如何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培养体系是目前很多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能够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而发展的创新教育机制。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必须要强调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因此,文章旨在围绕“实践能力”这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创建材料学科“三环一体,三段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三环”指研究生培养的三个环节“教学、科研和论文”。“三段式”则是“课程教学+实践训练+论文就业”三阶段培养模式,“三段式”培养是一种从理论先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归理论的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螺旋式上升,实践修正理论,论文基于实践,以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完美结合。

2 “三环一体,三段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针对我院材料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提出“理论学习+实践训练+论文就业”三段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学生在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课程学习,第二阶段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工程实践训练,第三阶段返回学校结合企业实践内容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三个阶段相辅相成,重点突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整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实践创新性”。

2.1 第一阶段,理论教学阶段(基础阶段)

在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讲述中,重点突出工程实践知识的讲解,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课程讲述中设置典型工程实践案例的分析讲解,在学院层面上为学生提供初级实验系统,如校内实验平台教学进一步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工程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最后结合理论知识对实践内容进行深度解析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一方面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强化实践创新的培养理念, 建立创新性的教学课程体系,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应用问题的能力, 着重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等,帮助研究生进行自我认知, 激发创新意识。校内实践教学平台能够最大程度还原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实现工程实践训练的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的有效衔接,既是对理论教学的促进,也成为阶梯式工程实践训练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基础阶段。

2.2 第二阶段, 实践训练阶段(核心阶段)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环节在于学生的现场实践。专业学位教育具有突出的实践创新性,其培养模式超出了学校范围,学校已经不再是人才培养的唯一主体和参与者,而是需要企业、甚至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共同参与。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训练阶段提供了可能性。一方面,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有利于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研究生提供具有实践性的选题内容,如工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工程应用、工艺流程训练等各种工程实践类型,将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和专业实践环境。另一方面,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即由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硕士生导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专家组成的校内外导师团队,能够满足实践出新型人才培养对指导教师的要求,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训练阶段提供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2.3 第三阶段,论文就业阶段(提升阶段)

首先,专业学位研究生选题要突出实践创新性。选题落实双导师制度,确保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且研究生选择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 课题既紧密联系实践、 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际价值。其次,强化开题报告管理。研究生在开题前, 需深入企业做实际调查,然后带着问题去查阅大量相关文献, 明确研究重点,开题前需要进行必要的预试验,最终与导师协商讨论,制定学位论文研究方案。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开题的应用价值、方案的可行性论证、论文研究内容、实验进度安排等进行论证, 最终确定较为合理可行的开题报告。再次,强化论文研究的中期检查。注重论文的中期检查和考核,了解学位论文的研究进展, 对论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及时予以解决。最后,完善论文评审与答辩环节。专业学位硕士生学位论文要求至少由2位业内专家进行评阅,其中必须有一位是企业专家。根据专业学位论文要求对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水平进行严格审查。选拔资深硕士生导师组成答辩委员会,对学生学位论文进行严格把关,对其是否达到专业学位硕士论文水平做出评判。答辩不合格者需申请延期毕业,对论文工作进行整改,可在一年内申请第二次答辩,若第二次答辩依然不合格,则终止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3 结语

文章结合我校材料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提出了“三环一体,三段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即研究生培养的三个环节“教学、科研和论文”实现一体化,“理论教学+实践训练+论文就业”三阶段培养模式螺旋式上升。通过建立“三环一体,三段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东旭,郑群,马修真.“五位一体”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8-11.

[2] 林莉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结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8):99-103.

[3] 刘宗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02-103.

[4] 蹇洁,席海峰.构建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3(7):229-230.

[5] 唐欣.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33-34.

[6] 李必文,胡良斌.构筑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J].科技视界,2013(8):47.

[7] 陈奇d.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探讨[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