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19 16:48: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问卷设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质量数据管理系统是卷烟企业制丝线生产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指设计过程质量规范、检测、监控与改进过程质量指标,达到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目的的管理系统。从质量管理的最新发展理论可以看:BPR(过程管理)技术、六西格玛质量管理、ISO标准及PLM等都是以关注过程质量为核心。这些质量管理相关理论从本质上来看,可以将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划分为规划过程质量、设计过程质量、制造过程质量、使用过程质量、报废处理过程质量和服务过程质量等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管理。图1为制丝线质量管理系统的功能边界示意图。
2过程质量模型
过程质量模型是以关键工艺设备为核心来建立的。系统首先对设备的工艺任务进行描述,根据工艺任务完成的内容,对需要考核的质量指标、工艺标准进行建模,将质量指标、工艺标准转化为具体的工艺参数设定值和设定范围;然后,系统将针对具体的工艺参数要求对各个控制环节需要的控制器件、检测器件进行分类和建模,完成质量标准、工艺标准工艺参数控制器件的统一建模过程;最后系统针对质量问题的描述进行建模,将质量问题描述转化为具体的数值信息,便于分析和考核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
3过程数据模型
根据制丝线生产组织方式特性、制丝工艺流程形式和制丝线过程质量管理的业务需求建立了面向制丝线过程质量管理的过程数据模型,其模型结构如图2所示。
4过程质量分析评价方法统计
过程控制(SPC)提供了一系列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相应的分析控制图用于对加工过程中的各个工序进行监控,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在制丝过程质量管理系统中我们将以SPC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前述的过程数据模型的特性建立面向制丝线的过程质量分析评价方法。基本的分析评价方法如图3所示。
5关键设备工艺数据分析
5.1CPK实时计算
过程能力指数(ComplexProcessCapabilityIndex,CPK)反映设备生产能力强弱,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帐一致性的、最稳态下的最小波动。对于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存在。若CPK过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小;反之,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CPK实时计算主要分下面几个步骤实现:①计算出该工艺数据的标准方差。标准方差的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STDDEV=(PVi-PV)2姨n(1)其中,PVi为第i个采样周期的采样值;PV为所有采样值的平均值;n为采样次数。对上式进行化简有:STDDEV=∑PV2-(∑PV)2/nn-1姨(2)其中,PV为当前采样周期的采样值。在PLC中实时计算式(2)时,存在一个“大数吃小数”的问题:因为在PLC中,32浮点数的有效位数只有7位,在计算标准方差时,∑PV2和(∑PV)2是一个很大值且大小相当值,导致两者之差的结果会产生误差,从而最终导致CPK的计算结果产生误差。为解决上述问题,克服PLC浮点数计算精度导致的计算误差,对式(2)的标准方差计算公式进行如下改进:STDDEV=∑(PV-SP)2-(∑(PV-SP))2/nn-1姨(3)②计算制程准确度K值。K=SP-(∑PV)/nSP*Scale(4)其中,SP为工艺参数设定值;Scale为设定的波动标准。③计算制程精密度CP值。CP=SP*Scale3*STDDEV(5)④计算过程能力指数CPK值。CPK=(1-K)*CP(6)PLC通过式(3)至(6)在设备控制层对重要工艺参数的CPK值进行实时计算,然后将计算的CPK值通过监控网络实时传输到IO数据采集服务器,最终在WINCC监控系统和质量数据管理系统中实时更新显示。
5.2叶片水分、温度控制
构建润叶机质量数据管理模型,首先根据工艺任务和工艺标准确定润叶机的工艺质量指标,包括出口水分和出口温度。当系统正常工作时,确保系统条件满足要求,也就是水压、气压、汽压等需按照设备正常工作条件进行设定,按照批次组织生产。将润叶机整个工序中的关键数据实时记录,主要是电子秤流量、润叶机出入口水分、润叶机出口水分。当润叶机出口水分达不到工艺标准要求时,可分析是否生产控制参数设定错误,加水管路工作是否正常,电子秤、流量计、水分仪精度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当润叶机出口温度达不到工艺标准要求时,可分析温度检测仪是否精度不够、蒸汽控制阀是否平稳、系统工作压力是否正常等。通过润叶机水分、温度的控制可以看出,质量分析不仅是对某批次简单的质量评定,同时通过质量分析,可以对在线设备的各方面性能提出明确的改进方向。
6小结
关键词: 职前英语教师科研能力培养
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师范类各本科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写成“培养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工作者”,而不是过去所表述的“合格教师”。由此可见,我们在职前教育中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教学方面的能手,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并能运用一定的科研方法进行相应的研究。而研究方法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理论为主,学生很少有实践机会运用所学的理论,更不用说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进行实践。笔者通过浙江省某高等师范院校2006级英语专业师范生在选修的“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调查2005级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实践能力等,以期培养并增强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实施过程
本研究实施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理论介绍阶段
(1)2009年3月开始,笔者在课堂上介绍主要的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相关理论和原则(如问卷调查、采访、课堂观察、个案研究等)。因本研究涉及问卷知识的相关理论及其应用,所以在介绍时重点突出了问卷调查。
(2)介绍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推荐图书馆中国内外学术性强、影响大、质量高的学术期刊,介绍本校校园网上的网络资源(Eric和Ebscohost等)和其他信息搜索途径(google scholar)、本院的资料室,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信息资源。
2.实施阶段
(1)参与对象的确定。因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实际选修该课程的人数只有122位,所以该研究最初是在这部分学生中展开,加上参与自愿原则,最终参与调查师范生教育实习实践能力现状的学生有57人。
(2)文献查找与问卷设计。2009年4月起,笔者在确定参与研究师范生教育实习现状调查的学生后,开始指导学生查找并阅读相关文献、设计问卷。同时,笔者又多次参与学生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文献,又督促学生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促使他们之间互通有无。另外,笔者还指导学生结合所传授的知识和英语教学、教育实习的相关内容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工具,设计研究方法。由于很多学生认为教学在实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比起教育实习的其他几个方面,他们更想了解2005级学生在教学方面的实习现状,因此很多学生最终选择调查教育实习的教学方面并写了这方面的论文。而当时2005级学生普遍忙于找工作,在校的学生相对少,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可信性,课题小组同意一个小组共同设计一份问卷,并根据问卷结果写出不同的论文。
(3)问卷分析和结果整理。2009年5月,学生收集整理问卷调查结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分析调查所得素材。
(4)论文撰写。2009年6月,学生根据调查所得撰写论文。
(5)实践探索反思。2009年11月,等2006级学生实习返校后,笔者收集部分学生关于对本课程实践的意见,结合学生的研究表现,分析学生的科研方法掌握情况和学生的英语教学科研能力发展情况。
3.总结阶段
2009年11月,笔者撰写调查报告,根据分析结果,适当调整“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计划,以促进今后该课程的教学。
二、职前英语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实践探索总结
1.探索实践过程中就任务布置和相关要求的经验总结
(1)学生刚接触具体科研,本身就带着一种惧怕心理。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又要对其严格要求。如参考文献信息是否全面、资料来源是否权威等,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
(2)问卷设计的信度和效度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信性,而问卷的设计要求又很高,因此,在学生正式发放问卷之前,教师应多次审阅问卷,进行多次修改,帮其把关,这样可使得通过问卷收集来的材料更有说服力。
(3)在学生运用问卷调查所得材料进行分析时,教师要提供类似范文,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材料,为论文观点服务。
2.实践探索开展后的优点和进步
在2006级的学生11月初结束实习返校后,笔者于2009年11月16日对部分参加问卷调查科研实践的学生就该实践对她们科研能力方面的影响进行了问卷调查。其间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从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一些进步和变化。
(1)学生对科研从原来的恐惧和迷茫到逐渐产生了兴趣,也有了理性和感性的认识。在所有参与调查的30位实习归来的学生中,在问及课程对他们理论知识方面、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方法的运用,提升科研意识和科研兴趣,了解科研步骤等方面的帮助时,分别有97%,97%,90%,77%,63%,8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有很大帮助”或“有一点帮助”,认为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受益颇多。另有87%的学生认为“搞科研对学习有很大帮助”。也就是说,这种实践活动使得很多学生在该门课程中不仅学习到了些理论,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将原本抽象的理论通过运用变成了查找文献、设计问卷、分析问卷结果等各方面的实实在在的体会和收获。
(2)学生的研究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从问卷最后一题学生的回答来看,几乎每位学生都提到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他们在毕业论文的选题、资料搜集、对研究方法的重视和对毕业论文的态度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学生运用问卷调查的结果写出了符合要求的课程论文和调查报告,在实习过程中也有93%的学生采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
(4)学生在课程实践中提前熟悉了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各个环节,使自身的实习在心理上更有把握,而此也对他们实际的实习工作带来了积极影响。61%的学生认为通过运用问卷调查使他们对2005级教育实习教学实践能力方面有所了解,67%认为在课堂组织能力方面,28%在交往能力方面,39%在科研能力方面对2005级师范生有所了解,也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对前两方面有所了解。这就说明,参与调查2005级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实践现状让2006级学生在运用所学研究方法的同时,提前熟悉了教育实习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和实践能力的各个方面(教学实践能力、课堂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从而有助于2006级学生了解教育实习的过程和存在的问题,为他们自身的实习提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3.实践探索开展后有待改进的缺点和不足
(1)学生的参与面与原计划相比偏小。因为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不一样,我们的实践探索只是要求学生运用问卷调查2005级学生有关教育实习方面的情况,很多对文学、语言学或文化等方向感兴趣的学生就不愿参与到其中来(这一点在对部分学生的口头采访和他们给出的课程意见中可以看出)。因此,以后的教学中可尝试让学生结合问卷等研究方法探讨文学、翻译、商务等各方面的选题。
(2)理论介绍的效果与实践操作的差距仍然很大。虽然在理论介绍阶段对问卷调查这种研究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列举了大量的例子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但很多学生在设计问卷的时候仍然不能很好地根据所介绍的理论原则设计问卷。这一点在下一轮的教学中要加以改进,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范文并努力挖掘问卷设计的细节。
(3)学生对教育实习的各个环节重视程度不一,绝大多数学生选择调查教学,而对其他(如班主任、科研能力现状、课堂管理等)不够重视。
学习部分:
1、自学调研知识。在十一期间,理论部布置了一份读研书籍的观后感的作业。通过这次自主学习,对调查研究有了大致的了解,丰富了于此有关的专业知识,为日后的问卷调查课题研究打好了基础。
2、参加了刘楚云师姐“关于社会调研问卷设计”的培训活动。在此次培训上,师姐主要是在问卷问题的设计上培训。使我对调查的具体内容、方向有了具体的认识。在培训中,师姐还总结了很多在实践中重要经验,对日后问卷问题的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3、参加周志荣老师的培训活动。周老师主要针对社会调查的形式、流程等方面。使我调研的相关程序和知识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
4、参加社协的培训活动。王宇丰老师讲的“有关于我们如何选题和如何写调研报告的”培训使我对社会调研的目的、研究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在选题和写调研报告两个方面,王老师丰富的经验使我在这两个部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5、通讯社新闻写作指导培训活动。林钻辉老师先是系统的讲授新闻写作的相关知识,然后对采编部的几篇新闻稿的讲评。在这次培训中,使我对新闻写作的格式,规范新闻用语,以及新闻语言的表达有了深刻的认识。
工作部分
1、良好的完成学生工作初以及校通讯社的值班工作。本学期,我良好的完成的值班任务。在工作中,懂得了办公室工作礼仪,能够仔细认真主动的完成老师交代的工作。
2、参与了百年校庆有关的校歌部分的采访工作。在接到小组任务后,小组交流并分工合作,很快的拟定了采访的主题,设计好采访的问题。在校庆表演彩排时采访了公管学院、林学、经济、信息学院等数个学院的相关负责人,良好的完成分配的采访任务。
3、参与关于德育在线的改版调研。此次调研分为,找资料、设计问卷、问卷调查、输入数据、分析问卷数据、得出论文报告等工作。我主要参与了分析各大高校思政在线的特点,并从中对比分析了我校德育在线的状况,根据所找的资料设计15道问卷题目,完成50份的问卷调查,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中,最后对所得数据分析结果做了论文报告。
总体分析
在通讯社的学习与工作中,大部分的任务都能够良好的完成。但是还存在着很多地方要去改善。首先是,工作中的交流做的不够。其次是相关的知识,尤其是数据分析操作不是很了解,使我的问卷调查的相关工作完成的不是很顺利。再是,论文报告的格式不标准,论文的写法不熟悉。但是,我相信经过日后的培训和多次实践,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优质的完成所交代的任务。
关键词:摘要写作;毕业论文;工科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2-0057-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1.016
1 . 培养工科大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写作能力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我国高校的扩招,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地增多。科技论文摘要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它为文献汇编、计算机储存和检索提供条件,对读者检索和阅读科技文献起引导作用,成为科技情报的重要来源;同时它也直接反映我国科研和论文的质量水平,是通过国际检索机构进行学术交流的唯一途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然而,我国学者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会写论文的中英文摘要或者写出的论文摘要不符合规范的问题,而这其中,英文摘要的问题更多。陆建平(2009)在统计2008年100种受检“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的英文摘要语言与编校主要差错后发现,各种差错共计705处,其中语法差错254处,结构差错145处,词语搭配差错51处,用词差错66处,表达与逻辑差错22处,英文与中文不符11处,拼写差错40处,大小写差错30处,标点符号差错28处,格式差错58处。
核心期刊的论文摘要都存在这么多问题,普通大学生的论文摘要如何就可想而知了。我院为二类工科教学型院校,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摘要的时候,上述问题更为严重。即便是我院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论文的中英文摘要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甚至我院的一些教师和科研人员,撰写论文时,也不太清楚中英文摘要的写作要领和格式要求。这一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院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院的形象,到了必须高度重视的时候。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情况,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科研立项。就理论意义而言,本研究将充实和填补中英文摘要写作方面的理论研究。就实践意义而言,该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院师生和其他院校的师生,快速有效地掌握中英文摘要的写作知识、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论文质量。
笔者利用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数据库,以“英文摘要”为检索项,只检索到两本电子图书,且都是关于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写作,可见关于工科类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的书籍是个空白。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篇名为检索项,以“英文摘要”为检索词,在2002~2011年期间,共查得文章732篇。继而在结果中,同样以篇名为检索项,增加“写作教学”为检索词,共查得文章5篇,其中与工科院校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相关联的只有3篇。如果将第二次检索增加的检索词“写作教学”改为“写作速成”,在2002~2011年期间,检索结果为0篇。由此可见,研究英文摘要的写作格式、方法和特点等的文献不少,但研究如何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进行英文摘要的写作教学的相对很少,而研究如何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进行英文摘要的速成写作教学的则为零。这就充分体现了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 . 培养工科大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写作能力的方法与过程
2 . 1 探索研究的方法
如何发现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中英文摘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用以培养学生写作中英文摘要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论文的质量呢?由于我院以往的各科教学中没有这部分内容,因此如何编写一套简明的速成教材,利用有限的学时,快速地培养学生的中英文摘要写作能力,尤其是英文摘要的写作能力,就是本研究的关键所在。
我们采用实证调查法,通过样本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和分析学生在中英文摘要写作过程中所存在和表现出的普遍问题,然后对样本和问卷调查所得出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研究,最后收集、研究和利用现有的中英文摘要的写作资料,包括购买的有关书籍和下载的有关资料,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一套针对性强的、切实可行的论文摘要写作PPT速成教程。
2 . 2 探索研究的过程
首先,我们搜集了我院2007和2008两届学生的30篇论文的中英文摘要样本,并分工对这些中英文摘要分别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找出了其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并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中文摘要部分:总字数为10,477字,平均摘要长度为349字,累计错误频次159次,平均每篇摘要的错误或不妥之处5.3个。各类错误及占比详见表1。
英文摘要部分:总单词数为5884词,平均摘要长度为196词,累计错误频次367次,平均每篇文摘的错误或不妥之处12.2个。各类错误及占比详见表2。
论文关键词:职业人格,中学教师,问卷
1 引言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当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教师人格的研究意义深远。纵观国内外教师人格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从“人格高尚”的角度出发,强调的是教师人格的社会和道德层面的意义,也就是理想的教师人格。[1] [2]理想人格是对人格模式的理想化设计,是人们心目中最崇高、最完美、最向往的完人形象。[3]很多研究者在考察教师人格时,对教师人格的职业情境性则未作充分考虑。[4] [5]心理学家连榕(2008)提出从“人格完善”的角度,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考察教师的基本人格特性。他认为,教师职业人格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班主任论文,通过教学实践发展并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方式。教师职业人格充分体现了教师人格的职业情境性,教学实践是教师职业人格发展并形成的关键因素,对教师职业人格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连榕关于“教师职业人格”的定义,从“人格完善”的角度探索教师的基本职业人格特性,并编制《中学教师职业人格问卷》,为教师职业人格的有效描述提供测量工具,为有效描述教师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的历程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
2 研究方法
2.1 采用文献法和访谈法构思中学教师职业人格结构
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词汇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索教师职业人格的基本特性。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取出教师职业人格基本特性的基本出发点核心期刊目录。研究采用连榕(2008)提出的“教师职业人格”的概念,从任务指向和人际指向考察教师的职业人格。选取15名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中学教师对职业人格的看法及对职业人格特征的描述。
2.2 采用词汇法初步构建中学教师职业人格结构
本研究根据搜集到的教师职业人格词汇,结合其他教师人格特征研究中的描述教师人格特征的词汇 [6] ,初步形成具有60个人格词汇的评定表。请中学教师将意思重复、表达不清等的题项删除,组成具有40个人格词汇的《中学教师职业人格特征评定表》。
选取福州四所中学的20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77份,回收率为88.5%。使用SPSS11.5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比较清晰、且易于解释的5个因子,保留24个项目,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4.553%。对每个因子所包括的词汇进行总结、命名。因子1为教学严谨性,包括适应、有条理、有判断力、自我提高、理智、严格和深思熟虑;因子2为师生亲和性,包括随和、宽容、善良、热情、尊重学生、真诚和尽职;因子3为职业有恒性,包括教学反思、进取、终身学习、严谨;因子4为人际协调性,包括注重成长、踏实、接纳;因子5为教学机敏性班主任论文,包括机敏、热情、自信。
2.3 形成预测问卷
对20名中学教师和5名中学生进行半开放式问卷调查,了解中学教师职业人格的具体表现。调查结果表明,初步构建的维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根据初步构建的维度和半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等,设计具有53个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项目的中学教师职业人格问卷。
选取10名教育硕士进行第一次试测,施测时注意被试对问卷的反应,并请有关专家评价测验项目表述的准确性、清晰性、项目归类。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及专家的意见修订某些项目,删改表述不清、表面区分度较差的项目,最后保留50个项目。选取63名中学教师进行第二次试测,考察被试的答题反应、时间,定量分析问卷项目的区分度和信效度,根据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6个项目,形成44个项目的《中学教师职业人格预测问卷》。问卷采用Likert 5点记分,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为“1~5”记分。实施测验时,增加4个背景资料项目。
2.5 正式施测
选取福建师范大学08级的中学教育硕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回收率为89%。被试平均年龄为32岁,被试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基本情况表
性别
男 女
职称
三级 二级 一级 高级
教龄(年)
0-5 6-10 11-15 16以上
人数
48
130
3
59
100
16
42
61
42
33
百分比(%)
27.0
73.0
1.7
33.1
56.2
9.0
23.6
34.3
关键词:地方高校;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
一、毕业论文(设计)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分析
笔者以自己所在的地方院校铜仁学院为例,以理工科专业相关院系大三、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 110 份,实际收回问卷 100 份,通过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整理后,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在选题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90%以上为实验室研究或纯理论研究,而涉及生产一线的选题极少;其二,大部分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都是在最后一学年开题,有的甚至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因面临实习、就业等相关压力,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要求过低,只要求能顺利毕业即可,而忽略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要求;其三,有的教师对指导的学生实行“全放养式”管理,指导教师的指导计划不能更好指导学生撰写出有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二、毕业论文(设计)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由于受学校的办学性质与理念的影响,毕业论文(设计)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理工科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应根据与社会需求、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相关改革,应当更突出其应用性及实践性。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自身因素、教学条件因素、学校管理等几个因素是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的关键因素。(一)学生自身因素其一,相对于重点高校的准毕业生而言,地方高校的准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在大四阶段,很少有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准备上,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过程中,学生多数充当着被动的角色,只是跟着指导教师的步伐进行论文写作。为了应付交差,学生会用 1~2天的时间在网络上查找一些资料来拼凑论文,因而会出现严重的抄袭现象,导致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下降。其二,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为本科办学历史并不悠久的新办本科院校,学生多半来自本省各地方,生源质量并不是很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功底比较薄弱,独立思考的能力相对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论文的质量。(二)教学条件因素首先,相当一部分的地方院校是由专科升为本科的,在教学观念上没有完全从教学型转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综合类高校,多数地方院校还处于建设之中,学校在科研硬件条件上与其他综合院校相比条件较弱,几乎没有大型的科研设备,因条件的限制,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缺乏保障。其次,随着各地高校生源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在逐年不断增加,指导教师与准毕业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调,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精力难以得到保障。(三)学校层管理因素其一,按照学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将课程、毕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的写作等环节均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人才培养方案的计划中没有考虑到各专业的见习、实习要求和专业的特殊性,导致所有专业一体化,使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时间与准就业时间相互冲突,这必然会影响最终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而指导教师出于对学生就业前途的考虑,往往在对待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上采取较宽松的态度,导致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多为应付态度。其二,为了提高准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地方高校通常会鼓励学生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对学生是否实验、是否进行实习没有过多的指导,教师也考虑到实验硬件条件的欠缺,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往往采取宽松的态度。只要毕业论文质量差不多就行,久而久之,就给往后的准毕业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认为不需要经过太多的努力就能达到毕业的要求。
三、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对策
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除了应具备一定的学术科研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更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就铜仁学院而言,应以“明德、致用”的办学理念为核心,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研究,培养专业基础坚实、实践能力较强、人格品质健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宗旨,这就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不能仅停留于单纯的实验室研究,甚至是纯理论研究上,更要延伸到生产一线,去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一)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理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涉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意识的培养。首先,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开设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指导的相关课程,以便给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时提供相关的帮助。其实,在进行大学生入学教育时,便可在入学教育过程中穿插相关的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讲座,可从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给学生做一些培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践、实验操作过程中,改变常规模式下,大四才开始匆忙考虑选题方向的弊端,让学生提前准备思考;其次,在平时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应融入文献查找、实验方案准备、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学中也能得到一些锻炼,能为学生工作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切勿让学生养成一种只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即可毕业,不求质量的认识,要改变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惯性认识。(二)完善校企合作,鼓励学生选题于生产实践,解决生产问题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是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应用的过程,见习、实习便是毕业论文(设计)完成的沃土,无论是选题,还是毕业论文(设计)实施都可以在生产实习中完成。院系应当完善校企合作制度,鼓励学生针对所实习、见习的企业的实际案例进行课题研究。院系也可以采用校企双方连同指导的方式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相关的指导,企业方面的专家主要针对学生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毕业论文(设计)调研部分精心指导,院系专业教师则主要负责把关学生选题和毕业论文理论、写作规范及毕业答辩等相关工作。(三)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首先,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当严格把关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当要求毕业生制定好毕业论文(设计)完成的相关计划,合理安排好相关实验地点和时间,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能顺利进行。其次,学校可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查,可检查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情况,教师应当在整个环节中起到监督、辅导作用,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把控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相关教辅部门可对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抽查。总之,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特别是地方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更应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构建符合社会、地方需求的新型毕业论文模式,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助于架构学生的就业桥梁,更有助于培养与岗位相匹配的应用技能型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黄小兵,王海燕,周诗彪,等.地方高校应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3,41(20):158-159.
一、研究目的
学术杂志的文章往往反映着此学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亦是如此,从以下几份著名的开放与远程教育杂志的宗旨可以证明这一点。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中国电大教育》杂志,首要宗旨就是广泛深入地展示远程教育理论、教学研究的新成果,全面迅速地反映全国各级电大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探讨新问题。由上海电视大学主办的《开放教育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各级各类开放与远程教育系统的理论研究人员、实际工作者和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园地,为展示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的成就和发展动态提供一个窗口,推动开放与远程教育在国内与国际的交流和协作,促进我国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美国远程教育》的目的有二:一是远程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信息,二是为远程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讨论和争鸣的场地。
随着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的研究在国际上声誉的提高,随着我国公开发行的开放与远程教育杂志不断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如何使我国的开放与远程教育的研究水平“更上一层楼”,这是我们目前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我国和英国、美国5份著名的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学术杂志中的论文进行分析比较,包括论文的格式、研究方法、数据处理、研究主题、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而探讨如何提高我国的教育研究水平,以及我国目前在开放与远程教育中亟待加强的研究课题。
二、样本
本研究选择1997和1998年我国公开出版的3份开放与远程教育杂志论文为样本,即由中央电大主办的《中国电大教育》(月刊)、上海电大主办的《开放教育研究》(双月刊)和黑龙江电大主办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季刊);选择了2份英国和美国最著名的开放与远程教育杂志:即由英国开放大学主办的《开放学习》(每年三期)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主办的《美国远程教育》(每年三期),论文样本选自于我校至今收到的1997年的三期和1998年的两期的《开放学习》,以及1997年的三期的《美国远程教育》。
为了保证所选样本标准的一致性,各期刊的文章中只选论文,其它如评论、介绍(翻译、编译、见闻)、随笔、文摘、书评等皆除外。详见表一。
表一:数据来源和选择期刊名称年份期刊总数论文(篇)中国电大教育97~9823322开放教育研究97~9812140现代远距离教育97~987161开放学习97~98544美国远程教育97316合计50683
三、研究结果
由于研究结果的数据繁多,为了清楚地表明我国和英美杂志上论文的异同,下面把我国的3份杂志列为“中国杂志”一组,把英美的2份杂志列为“英美杂志”一组,从而进行比较。
1.论文数量的比较
研究发现,我国杂志每期发表的文章数量几乎是英美杂志的一倍。也就是说,我国每篇文章平均所占篇幅大大地小于英美文章,详见表二。
表二:杂志的论文数量比较
期刊期刊总数论文(篇)平均每期论文中国杂志4262315英美杂志8607.5
这一结果可能同文章的体系有关。
首先,从文章的参考文献来分析,在我国杂志的623篇文章中,只有42篇有参考文献,占6%,而英美杂志的文章都有参考文献,占100%。
表三表明,我国杂志的文章的参考文献(份数)也比英美杂志要少得多。例如,我国有参考文献的文章中,60%的文章只有1到4份参考文献,而英美有9份以上参考文献的论文占60%,其中45%的论文的参考文献在20份以上。
表三:文章参考文献的平均数比较参考数量中国杂志英美杂志
1~225%0%
3~437.5%5%
5~610%10%
7~88%25%
9~100%10%
11~2017.5%5%
20~712.5%45%
其次,我国杂志的论文很少有摘要,而英美杂志的文章一般都有摘要。
第三,我国杂志的文章很少有研究方法一节,而英美杂志的研究文章大都有专门一节详细描述研究方法。
第四,我国杂志的文章很少有图表,而英美杂志的文章多有详细的图表。
以上原因导致了我国杂志的论文篇幅比英美杂志的文章短得多,而从研究的角度来讲,研究论文的科学性就降低了。
2.研究方法的比较
本文把研究方法分为九类,一为描述加讨论(它主要是采用描述的方法,分析他人的观点,而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仅仅提出自己的建议。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并没有采用任何具体的研究方法),二是经验总结,三是系统论,四是历史法,五是问卷法,六是访谈法,七是观察法,八是实地考察(这主要指我国的一些研究者通过对国内或国外有关单位的实地考察,结合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九是实验法。除一、八之外,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一整套的基本的原理、设计、过程和资料分析技术。表四表明我国与英美杂志采用不同研究方法的论文数量的百分比。
表四: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比较
研究方法中国杂志英美杂志1.描述加讨论75.8%23.3%2.经验总结11.4%21.7%3.系统论0.3%0%4.历史法0.2%0%5.问卷法1.1%18.3%6.访谈法0.2%6.7%7.观察法0%11.7%8.实地考察10.4%0%9.实验法0%0%10.问卷+访谈0.2%8.3%11.问卷+观察0.48%10%
从表四可以看出,我国杂志中的文章大部分是采用描述加评论的方法,而英美杂志中这类文章只占23.3%。我国杂志只有1.98%的文章采用调查法,即方法5、6、7、10和11,而英美杂志中有55%的文章使用调查法。在调查法中,我国杂志中只有0.68%的文章采用多种的调查方式,即方法10和11,而英美杂志中有18.3%的文章使用这种调查方法。遗憾的是,在所有的中外论文中,我们却没有发现采用实验法的研究文章。
在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面,表五表明:英美杂志中采用定量研究的论文大大高于中国杂志。另外,英美杂志中有15.2%的论文采用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手段(表五中的2、3、4、5),而中国杂志中有0.18%的论文使用这种数据分析技术。
表五:数据分析技术在总文章数的比例
采用方法中国杂志英美杂志1.频数和百分比4.2%22.6%2.相关0.18%1.9%3.平均数+标准差0%3.8%4.方法2+方法30%5.7%5.相关+回归0%3.8%
3.论文主题的比较
根据论文的内容,本文把样本的683篇文章划分为20个主题,其统计结果详见表六。
表六:论文主题的比较
主题中国杂志英美杂志1.开放与远程教育总论23.5%7.5%2.历史和发展6.0%9.4%3.理论和哲学6.1%5.7%4.研究方法0.2%0%5.教育计划均等(包括注册视听生)4.4%1.9%6.管理和规划6.0%5.7%7.学习者的特征0.7%3.8%8.学习模式的研究6.7%11.3%9.学生支持服务0.2%5.7%10.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0.2%1.9%11.学习材料的设计和发展5.3%7.5%12.教育技术和媒体10.9%15.1%13.新技术和媒体在实践中的应用4.4%1.9%14.教育经济学0.7%0%15.师资培训3.0%1.9%16.质量保证13.9%11.3%17.文化和传统0.4%0%18.学科研究2.8%9.4%19.国外远程教育介绍2.8%0%20.非开放与远程教育类文章1.5%0%
表六表明,我国论文属于“总论”的论文的数量大大高于英美的这类论文。另外,在开放与远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生支持服务方面,我国的研究明显少于英美。
为了更清楚地表明我国和英美杂志的论文研究领域的现状,表六的20个研究主题被归为9个大的研究领域,比较结果详见表七。
表七表明,我国在对远程学习者和学习的研究比起英美要少的多,而在管理、学习材料的设计、教育经济学、师资培训方面的研究,我国与英美都显得比较薄弱。
四、讨论和建议
1.关于研究论文的格式和内容
①参考文献从事任何一项研究,研究者首先必须全面地进行文献查阅和评论,以确保其研究既是很有价值的,又进这一研究领域中的空白或不足,同时表明其研究是在以前有关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者如果缺乏对文献的研究,就很难证明其论文的水平。当然,每篇论文附上所有的参考文献必然会占去相当多的篇幅。本文建议,对于一般的研究论文,至少应附上10篇左右的主要参考文献,这既有助于他人对其论文质量的评价,又有利于他人拓展新的研究课题。
②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对于某些研究报告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采用调查法的报告中尤显重要。若采用问卷调查,研究者必须在报告中表明调查的样本,抽样的技术,问卷的项目,问卷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先行性研究和主要研究等等细节。例如,某研究者在广州调查学生的职业期望与其家庭背景的关系,问卷的项目之一是让学生填其父母的职业,有些学生由于父母下岗感到没面子,于是对问卷产生反感,故意乱填,结果也必然失去了信度。又如采用访谈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必须在报告中介绍访谈的具体问题和访谈环境,采用的是何种方式,如果研究者采用了“诱导性”的问题,那么得到的结果必然也就失去信度。因此,对于研究报告,方法论一节对论文的质量保证是至关重要的。
③摘要文章摘要的好处是可以节约读者的时间。读者可以根据摘要迅速发现文章的主题、方法论、主要发现和论点、应用价值,从而决定读与不读、精读与泛读。尤其对重要的,或篇幅较长的研究论文来说,摘要是必不可少的。
表七:论文研究领域的比较
主题研究领域中国杂志英美杂志1~5开放与远程教育的一般原理40.2%24.5%6管理和规划6.0%5.7%7~10学习者和学习7.8%22.7%11学习材料的设计和发展5.3%7.5%12、13教育技术和媒体15.3%17%14教育经济学0.7%0%15师资培训3.0%1.9%16质量保证13.9%11.3%17~20其他1.5%0%
2.关于研究方法
我国的论文相当一部分是采用描述法,这类文章大多是在图书馆或办公室做出来的,它有助于各抒己见,但其观点往往与实践脱节。从研究的角度来讲,调查法应该是教育研究的核心,英美的论文中采用调查法的数量显著地高于我国(55%:1.98%)。一般来说,高质量的教育研究不是在图书馆里做出来的,高水平的教育论文也不是在办公室中“苦思冥想”写出来的。文献阅读和“苦思冥想”只是研究前的必要准备,而主体应该到实践中去调查、去访问、去观察,以获得大量的定性资料和定量数据,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这样才有可能写出高水平的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的或有应用价值的论文。
从我国目前的论文来看,定量数据分析的水平相当低,目前仍停留在百分比的低水平上。尽管我国许多研究人员都学过统计学,但很少有作者能熟练地把这些技术应用于数据分析中。另外,目前英美的教育研究越来越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的结合,尤其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以发扬每种方法的长处而弥补每种方法的不足,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3.关于研究的主题
本研究发现,我国的开放与远程教育研究在某些领域,尤其在一些重要领域仍比较薄弱。一是对远程学习者的研究,如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学习方式,学习模式等等,因为这类研究将直接有助于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有效地呈现学习材料。二是学习材料的设计和开发。良好的学习材料的设计是开放与远程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学生主要是通过自学,学习材料的设计应同传统教材有很大区别,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则是我国目前的一个弱项,应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三是学生的支持服务。我国的学生习惯于“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如何使远程学习者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这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另外,有一些领域是我国和英美国家共同需要重视的:一是导修老师的培训,即如何保证兼职导修老师的辅导质量;二是教育经济学,例如,各国都在试行网上学习,我们应该分析为网上教学投入的人、财、物等,比较网上学习和其他媒体学习的效果,由此确定是否值得进一步推广,或探讨推广的范围和进度,这就需要专业研究人员从经济学的角度作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大教育》(月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办,1997和1998年全刊
2.《开放教育研究》(双月刊),上海电视大学主办,1997和1998年全刊
3.《现代远距离教育》(季刊),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主办,1997和1998年全刊
4.《OpenLearning》(Feb.,July,November),OpenUniversityinGreatBritain,1997&1998
一、调查工作介绍
调查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进行。农推教指委秘[2007]12号文件提供了五种问卷:招生、培养单位(问卷1,本文没采用);导师和管理人员(问卷2),有25个问题;专业学位在读研究生(问卷3),有37个问题;专业学位已毕业研究生(问卷4),有42个问题;用人单位(问卷5),有14个问题。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18份,有效率90.9%,其中问卷2共发放74份,收回65份;问卷3共发放106份,收回105份;问卷4发放110份,收回103份;问卷5发放60份,收回45份。问卷发放覆盖作物、园艺、植保、养殖、林学、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农业资源利用、农业机械化等领域的在读和毕业生、管理人员和导师、有关用人单位。本文将几种问卷的相关项目进行归类,相关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对调查数据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访谈等开放性问题的结果加以汇总、归纳和整理,总结出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建议,以得出较全面的结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关于“对在读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
已毕业的农业推广硕士中有28%的人认为合理,62%的人认为基本合理;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有24%的人认为合理,66%的人认为基本合理;“对所开课程教学效果的总体看法”,已毕业人员中认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分别是32%和58%,在读人员认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分别是25%和69%。这说明目前农业推广课程设置基本适合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关于“喜欢的教学方式”
无论是已毕业还是在读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喜欢案例式和研讨式教学的人占大多数(50%~60%)。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多种方式结合,如研讨和案例结合,启发和自学结合,更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关于考核方式,60%~80%的人认为以课程论文、开卷笔试等多种方式结合的考核方式为好。
3.对教学内容安排的看法
在本项调查中,调查对象大多认为教学内容应该侧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为应多讲授一些案例分析(70%);其次是重视实践教学,增加切身感受(54%),多安排一些前沿理论性课程(40%)和多学科性学术讲座(30%)。这说明,对于来自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第一线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学内容应以案例或实践内容为主,同时也要讲一些前沿理论性或多学科交叉性课程,以便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励他们在实践和应用方面的创新。
4.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内容的看法和攻读专业学位的收获
已毕业和在读(已修完课程,进入论文阶段)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认为,目前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拓宽知识为主(70%~80%),其次是能够结合实际工作(50%~60%),认为深化基础的为30%~40%。对教学内容是否反映最新研究成果、是否新颖,已毕业和在读的研究生认识差别较大,这可能因为2006年以前用的旧培养方案没有更多体现这方面的内容,农推教指委对培养方案统一修订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能体现新颖性,结合生产实际反映最新研究和应用成果。在攻读专业学位收获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收获在综合素质提高(70%),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提高及观念的更新(各60%),其次是创新能力的提高(40%),也有部分人认为拓宽了社会人际网络。
5.关于学位论文和指导教师
已毕业和在读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以结合工作自选最多(分别占50%和46%),导师指定研究课题的也占40%以上。课题类型多是设计或应用型,其次是研究型的;大多数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工作在科技推广与管理部门或科技工作站,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课题研究内容多是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正承担的研究课题进行。在攻读专业学位过程中,最需要导师指导和帮助的环节是论文选题(60%)、研究设计与方法(56%)、论文研究与写作(40%);与导师半月到一个月联系一次的较多。农业推广硕士教育,更侧重于应用和实践研究,对论文的要求要达到一定的标准[2]。导师在论文选题针对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等方面给予指导,对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实施起关键作用,已毕业和在读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对这一点的看法基本一致。
6.影响课程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可知,影响课程学习效果的因素依次是:缺少参考书,不利于自学;课时偏少,内容少;针对性不强,兴趣不高;理论性太强,不易理解;专业跨度大,难听懂;注意力难集中;内容陈旧,不丰富;教师讲课效果不好。由于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位类型,没有针对性很强的教材体系,只能通过案例研讨等方式实施教学。在授课时间方面,多数人认为一年授课4次,每次15天左右比较合适。由于有的人跨专业报考,就出现了听课吃力的情况;由于没有专职任课教师或教师缺少培训,也影响讲课效果。攻读专业学位时遇到的主要困难依次是:工作和学习的矛盾突出,学习时间难以保证(80%)、论文工作条件难以保证(50%)、学费和论文经费难以保证(15%)。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的人员是在职人员,在单位是业务骨干,这就很难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因此出现学习时间难以保证、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影响学习效果的情况。
三、讨论与思考
农业推广硕士教育从产生到发展仅有十余年的时间,已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它通过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以理论提升实践应用的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持。但如何使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影响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因素
从学校层面讲,影响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发展和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教学场地和设备等资源紧张;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组织生源机制不健全。近几年,本科生教育连年扩招,高校的教学资源一般先满足本科生教育,在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投入普遍不足,调查对象对这一点的认识基本一致。从教师层面讲,教师工作负担太重,对学生指导不力;导师对专业学位的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是主要因素。据调查,目前研究生导师所指导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较多,各校对研究生等一般都有明确的硬性要求;研究生通过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来完成学位论文,因此导师倾注的精力相对较多。而对于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学校对他们一般没有硬性学术方面的规定,师生均认为这类学位对学生要求不高,导师因此投入精力不足,指导不力。从学生层面讲,主要是学生学习动机不纯,学习目的不明确,因而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另外,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入学前他们的知识基础对本阶段学习的支持力度不够等,也是不利的因素。
2.统一认识,提高质量意识
由于国家不拨付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经费,因此,学院在生源发动和培养方面不得不考虑成本和收益,很容易出现培训化和营利性倾向。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要狠抓质量和培养环节,要做好宣传,让各级管理人员、导师和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都清楚专业学位的特点和要求,在质量意识上协调统一。为促进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培养单位和来自农村基层的学员实施补贴;在相关政策上将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任职资格、就业资格紧密结合[3];或者将农业推广硕士招生纳入招生计划,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3.优化生源质量,注重职业背景
目前招生学校和领域扩展较快,生源职业背景弱化[1],加之招生时对考生前置专业没有严格要求,且部分考生学习动机不纯,因此就出现学生“专业跨度大,难以听懂”的现象。鉴于此,应对招生领域和培养目标进行科学论证,对报考人员的职业背景和前置专业提出严格要求。招生学校要重视对考生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考核,录取学有专长、有学习愿望和潜力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和管理一线人员,培养与行业、职业相对应的应用人才。
4.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课程教学既要重视巩固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反映研究、应用的最新进展和成果,要有新颖性和系统性。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毕业离校时间较长,从事的职业不一,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内,对课程内容和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要求比较高,但现在却是教学过程中缺乏专用教材和专职教师。因此要重视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选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任课,也可以聘请企业、科研院所的高管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