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30 10:16: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绿色化学生活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自然,班级,绿色

 

正文:

绿色,生命的颜色,健康的颜色,美丽的颜色。如果把校园比作一片树林,那么每个班级就是一棵小树。作为班主任,我常想:学生走进大自然,自然会受益无穷。如果把大自然领进课堂班主任论文,效果又当如何呢?我想效果有二:一是教室内会多一些生机和活力;二是学生的座右铭不会再是呆板的文字,而应是一片树叶、一朵小花、一棵小草……

(一)亲近自然

一个对自然界没有一定观察力的学生,在生活上不会有条不紊,在学习上不会得心应手,在人格上也不会完善免费论文下载。基于这一点,让学生经常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必将使学生获益匪浅。学生在大自然中自由观察,在观察中自由交流,在交流中互通有无,在互通有无中获得收获。这样,思维活了,知识活了,才会有灵感产生。整日囿于教室中,没有新鲜事物的刺激班主任论文,即使知识能活学但未必能活用,自然也难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具有敏锐观察力的学生,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在他们眼中也许就是世界的巨大变化。一枝含苞待放的花蕾刚刚挂上枝头,他们马上就会联想起“万紫千红总是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诗句,他们也会写出“春天里有朵花蕾,花蕾里有个春天”这样的诗句;他们会对蚂蚁说:“在你的世界里,没有崎岖,也没有坦途。”他们会对冬青树说:“如果你不接受人的修剪,也许你至今还住在深山里!” 他们会让火山自语:“顷刻间的壮观,我却准备了几万年。”……自然万物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同样,自然万物也能活跃学生的科学细胞,帮他们打开知识的仓库班主任论文,插上想象的翅膀,上能到九天之外,下能入地球核心。学了《蟋蟀的住宅》,他们会去研究蚂蚁的住宅;学了《小鹿的玫瑰花》,他们会发现月季花、栀子花、茉莉花、桂花……的不同变化;学了《鲸》,他们会想到水中的其他动物;做了科学实验,他们跃跃欲试,想到大自然中亲自去尝试;他们的奇思妙想往往让成人感到意外,有时虽属异想天开,但科学上的发明创造往往就是从异想天开开始的免费论文下载。让学生亲近自然,可谓是益处多多。

(二)自然课堂

如果把大自然领进课堂,会给学生以舒适的感受。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让学生感到舒适,是其健康成长之源。教室里空气要流通、光线要充足、温度要适中……总之班主任论文,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清新的学习环境,以便他们能在最小的压力和最大的效率中进行学习。试想,如果我们让学生把亲手培育的花、草,定期带回学校,装点教室,形成室内绿色角,在图书架上摆放着小巧精致的盆栽;讲台前摆放着排列有序的芦荟,电脑台旁边摆放着雅致的金鱼缸,窗台上放上一盆盆充满生机的植物,书中夹的是树叶或花瓣书签。走进教室,怎能不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呢?美丽的学习环境,清新的空气,愉悦的心情,学生怎能不爱上班级?怎能不喜欢课堂?怎能不认真读书呢?

(三) 绿色信息通道  绿色信息通道主要是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舆论环境班主任论文,以保证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能保持正确的方向,积极健康地成长。

创建绿色通道,首先,通道信息要教人求真。信息传递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它具有启迪、感化学生的作用,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等精神取向。所以,信息一定要可靠,教师通过真实的信息教人求真,学生在真实的信息中学做真人免费论文下载。如设立“绿色班级绿色心情”班报,让同学们将自己的优秀文章、一个阶段的成绩、班级快讯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带回家,向家长进行及时的汇报,有的家长也写写自己的教子心得,共同交流,加强家校沟通班主任论文,把一份好的心情带给家长。

其次,通道信息要教人创造。信息化社会,除了从书籍、报刊杂志,电脑、电视等多媒体中收集信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我们还可以结合重大节日定期召开主题班队会、主题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等,培养学生自信感、自豪感、自我认识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创造,在创造中活动。

最后,绿色信息通道需要学生自己不断拓宽。学生需要在直面困难的过程中学会勇敢,绿色信息不是为学生撑起一方晴空,而是让学生学会在风雨中前进。通过组织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春游等,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陶冶其情操,拓宽其视野。

(四)绿色班级氛围  创建绿色班风免费论文下载。首先班主任论文,要从小事做起,用有形带动无形。如创建优美的教室环境,课桌椅排放整齐、室内卫生干净整洁、板报壁画相互映衬,让整个教室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要求学生服装整洁,举止文明,行为规范等。如此,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学会严于律己、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关心他人。长此以往,这种情感就会慢慢内化,逐渐形成一种风气。

其次,要建立绿色的人际关系,绿色人际交往着重强调平等、合作、宽容和理解,在平等中尊重信任别人,在合作中与别人友好竞争班主任论文,在宽容与理解中凸显自己的个性。

第2篇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化学教学

新课标改革下的化学教学是建立在信息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基础之上,并加以衍生。而绿色化学的提出和应用将在一定条件下贯彻到化学教材。显而易见,绿色化学相关基础知识的导入已是大势所趋,其相关思想和概念也会逐渐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在化学课堂上。绿色化学本质在于有效处理或回收生产生活中的原料,使其本身具有的高危害性能大大缩水后,再加以二次处理掉。

一、引入绿色意识

1.绿色意识的提出

化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理科学习的重中之重。化学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毁灭性的环境、生活方式、健康影响。化学知识的应用以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都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也把握着国家及社会发展的命脉。但由于过度的开发、资源缺乏以及生产技术不合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发生,使得全球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到人类自身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最新环境数据显示,全球目前关注的十大问题都或多或少和化学有关。其实,早在1990年初,美国就已颁布条例来执行环境污染预防及防范工作,其最有效的措施即是避免有害或有毒物质的产生与排放,通过在提升生产工艺、减少消耗能源和加大材料使用率层面着手,全面实行全国范围内的节能减排工作。此方案的颁布曾引起了全球学术界的一致拥护,也将“绿色化学”这一概念引入人类生产生活舞台,从而促使化学界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发展承担一定的责任,也使得各个领域的发展以“绿色化学”为基础。

2.展开绿色化学本质研究

自从绿色化学提出到发展以来,绿色化学已经流行于全球化学研究中,受到了相当高的重视。绿色化学从本质上来讲是具有低污染或无污染性、高效性的,其整个设计及研究的进行都不会给环境造成影响,并且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上来看也在化学生产中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化学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生活所必需接触的,也是常识。所以绿色观念的导入必定对人类整个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绿色化学主要具有“5R”规则,从使得其从根本上杜绝污染发生。而“5R”规则主要为:一是重新利用,即对于一些在化学反应进行过程中实际不发生反应或不参与的物质可以进行重复使用,这一类物质主要指载体、催化剂。这类媒介物质的重复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生产成本降低,同时也不会造成环境问题。二是减少用量,即在实验正常开展的过程中,减少一定试剂或溶液的用量,而不造成实验结果或现象观察的影响,这不仅起到节约资源,还有降低污染的作用。三是循环再生,即为了节约能源和资源、降低污染,从而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再生,这就要化学生产工艺技术应创新化和改革化。四是杜绝危险试剂的使用,即从根本上杜绝一些无法回收利用且有害物质的使用。五是重复应用,即将化学反应过程中为参加的原料或产生的副代物进行回收利用。这五大规则共同的特性在于都能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绿色理念融入化学生产中,从根本上实现零污染,从而构建“原子性”经济模式,尽量做到每个原子或分子在化学生产中全面有效化。

二、绿色教学理念的合理应用

1.化学核心剖析

教师在进行化学备课准备时,应在熟识教材内容的同时,归纳总结,提纲挈领,用点、线、面的形式构建出化学知识体系,从而有计划地进行绿色意识的培养和引入。新课改体制下的化学教材,已经吸纳了多方面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如,温室效应、“三废”排放、酸雨、大气污染、重金属中毒、光污染以及白色塑料污染等,使教师在进行化学知识的教学中,也能更加与人类生活联系,从而体现出绿色化学未来前景的广泛性和必然性。

2.联系化工应该突出环保理念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绿色意识的培养,最大程度地做到其理念融入化学学习中,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这就需求教师在保证化学正常进行的同时,尽可能地根据某一目标产物或反应物的特性来寻求更加有效或适用的替代物,从而凸显出绿色工艺在化工实践中的优势所在。比如,教师在介绍氯气物理和化学性质时,对比发现双氧水也具有相同的漂白功效。用双氧水来替代氯气便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含氯物质的产生,从而形成“环境友好型”化学。除此以外,根据绿色意识全新化,我们也能在其他方面得以很好地体现绿色化学的魅力所在。

(1)最小化实验进展。在满足一定化学实验内容的同时,教师最好实现化学实验开展的最小化。这就需要教师重新进行探索研究,从而设计出新的实验内容,尽可能地降低试剂或溶液的使用量。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小型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最小化实验应将实验用量控制在常规用量基础上的十分之一,甚至高达千分之一,从而大范围地降低实验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以及空气污染,使得环境得以改善。同时,最小化实验不仅具有降低污染、节约资源、简单易行等优势,也指引了化学学科向绿色环保方面发展。比如,教师在进行氯气性质实验检验操作时,通过将实验环境置于稀硫酸和漂白液下,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减少氯气的产生,从而使得实验现象更加明显的同时,环境也未受到大范围污染。

(2)规范操作。化学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严格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对于试剂的称取以及产物的处理都有一定的限制与标准,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严格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随心所欲,马虎为之。一旦出现事故,将会给生存环境和师生生命安全造成危险,那时就不单单是能源或试剂浪费的问题了。例如,学生在开展化学实验时,必须按照“三废”处理标准来处理化学反应的产物,达到高标准排放目标。同时,教师加强学生进行规范化操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锻炼学生绿色意识和安全意识。

(3)试剂无害无毒或者低毒低害。化学实验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得以具体、生动、形象的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实验原理,而是更注重于学生获取基础知识以及进行科学研究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教师在设计实验反应或步骤时,尽量采用污染较少或无污染的催化剂和试剂。比如,可以用FeCl3取代稀硝酸洗涤银镜反应过后的试管,利用直馏汽油取代苯做相关萃取实验。

(4)处理严格化。根据“三废”形式多样化,教师在对实验操作中产生的“三废”进行方法多样化处理,以确保其处理结果符合实验室规定标准。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时,应以身作则地引领学生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废渣和废液的处理,从而具有一定规划性地将溶液回收到不同的收集器内,再根据试剂自身独有的性质来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如燃烧、分解、回收、中和、循环利用、吸收等方式,尽量选择最优化方案。

(5)现代化技术全真模拟实验。有些实验操作中所存在有害成分的物质多,或易爆、易燃,不仅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也会危害到师生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

然而,在这类实验与化学绿色意识相悖的情形下,教师就应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全真化模拟。教师通过科技进行化学工艺流程、实验设备、实验原理方面上的仿真,使得学生生动形象地感受实验的本质与目的,从而加强学生掌握和理解化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处理“三废”污染物的成本。

三、加强绿色理念在实践方面的延伸程度

1.教师在绿色化学教学中,不应只限于教材内容上的学习和巩固,应更加看重实践过程中绿色意识的应用,从而通过自身学习来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活现象问题的解答

学生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一目的,这就需要自身通过社会实践,从而走出教材、走近实际、发现生活。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可以采用研究性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的研究性学习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出结论。实际上,化学课本包含一大部分的化学课题,如资源开发、可持续化、工农业等方面都与化学研究息息相关。这就集中体现在资源及能源在应用、循环、优化过程中的治理方面。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始终参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这样才能以实验操作者和决定者的角色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构建,从而完成好奇、疑虑、推断、惊喜一系列情绪的波动,体会到自身进行抽象、分析、概括、综合、运用、解决过程的复杂情感,使得学生不仅感受到化学实验兴趣所在,还得到了实验操作能力的加强。同时,研究性学习主要着手于实际的参与和合作,在建立师生良好关系的同时,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及技能得以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

2.进行绿色化学实践,树立正确的绿化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邀请相关学术性质的专家来进行绿化知识的讲解和宣传,从而以化学期刊或化学竞赛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绿色意识。与此同时,学生自主研究身边相关的污染现象,如造纸废水、生活垃圾等方面,根据其来源、性质和结果来探讨合理的处理方案,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理念知识学习的印象,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并锻炼学生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深化绿化理念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3.绿化意识教学评估及展望。

(1)绿化意识教学评估。①培养学生学习绿色化学的积极性。绿化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传授酸雨相关理论时,可以与发电厂联系起来;在讲水泥相关知识时,就会联想到水泥性能等方面问题。②提高学生自身学习水平。绿化意识教学的基础在于学生态度的端正化,也在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化。学生应提高自身知识水平,而不仅仅满足于课本内容。③加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写作训练。绿化意识教学偏重于相关化学理论知识的总结和实际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鼓舞学生进行小论文、调查报告及心得的撰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学生专业论文的阐述能力。④构建学生绿化意识。学生经过绿化意识培养,可以在了解污染引起一系列不利现象发生的基础上,感受到进行环境保护的急切性。随着学生环保意识的加强,学生就会自主地加入到环保实践中,以身作则。

(2)绿化意识教学展望。绿色化学逐渐发展起来,必定有其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门学科知识,更具有自身研究价值、指导价值和战略价值。然而,化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体现。尽管绿色化学无法替代基础教学,但其在基本技能、基本知识以及人类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首先,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不再只注重于升学率的高低,而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也应加深自身对实践知识的认知能力,从而时刻关注本领域阶段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出现,做到跨领域教学。

绿色化学将是全球化学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也将成为我们人类与自然和平统一、协调发展的保障。然而,新课改下的中学教学以人为本,着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与培养。特别是对于化学新形势下绿色意识的渗入,使学生必须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从而加强其自身绿化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学生来讲,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的新秀,将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学中,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的现实场景引入氮气的物理性质,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而引出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可以讲述在打雷闪电时氮分子与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场景,介绍了后续几个反应后,得出谚语——“雷雨发庄稼”的结论。在讲到NO的毒性时,补充NO作为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带着惊讶的情绪对NO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进行生活与化学关系专题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教学形式可以将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中的化学的联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介绍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介绍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介绍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概况,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体多个部位的化学材料。

四、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向学生介绍撰写小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得明白就达到了要求。例如,将“糖类”设计成主题为“糖类与生活”的拓展课,课前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引导他们提炼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糖尿病”、“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组合成几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同学们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在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将课外新闻记者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写出科技小论文。在将阅读材料整理成文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学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的组织语言的能力。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化学教学内容可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等,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者说都能很好地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本文就当前化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不能紧密联系的现状提出将生活中的化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的相关教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社会生活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接受这样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并愿意在教学中付诸实现,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学习,注意搜集各种新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各科知识的普遍联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的进入化学学科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化学与生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1):58-59.

[2]李琴.将社会生活中的裕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D].华中师范大学,2008:3-27.

[3]张俊英.现代生活中的化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4]刘长笑.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与绿色化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8.

[5]吴君磊.让化学课堂回归生活世界[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5):91-92.

第4篇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绿色教学理念 授课形式

物理是基础学科,其内容丰富翔实,讲解方式精彩,在教师的主导下充满了各种新奇因素,它更是人们不断地通过实践来探索、发现创造的基础,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启蒙学科,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述方式、发散的思维和沟通的方法,得到必要的物理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方面应该以学生的接受和认知能力、兴趣爱好为条件,注重因材施教,减轻学生负担,启发学生多加强探索和交流。未来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交际为动力和先导的迅速发展的时代,各个领域物理知识的浪潮汹涌而至,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人才的竞争开门钥匙无疑是其文化素质和分析能力。因此,探索绿色健康、自然可行的教学方式十分必要。

一、寻找授课新形式

从绿色教学的角度,必然要求我们要在传统教学实验以外去寻找新的实验素材,包括新的内容,新的课题,新的方法,寻找绿色物理新素材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传统教学实验的革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授课应动静搭配,教学内容要益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适当通过沟通了解学生对作业的接受程度和态度,课堂作业要合理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而课后作业则要适量,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日记等实践性作业,要积极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发挥作业的表现作用、激励作用,可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发挥同伴作用,多让学生发表想法,热情鼓励,细致指导,降低起点,不能让作业成为他们的思想负担。

二、探究适宜新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中有大量丰富的方法,通过探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交流技能,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词义概念。但是,教科书中提供的部分知识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其中“待改”因素,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绿色物理观念也有独特的功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讨论、比较,通过探究改进实验新方法,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研究新问题

中学物理教学多注重语言功能的重要性,即按教科书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拓展开来进行语言文字的描述,在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沟通能力,这对于学生学知识来说是很必要的,但物理知识的重要功能是探索性。科学的发展需要经过不断探索才能进步。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一步一步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要增强教师的引领性,引导学生理性接受知识,深入实质地研究问题,而避免浮于表面的讲述。许多老师不知道物理课究竟要给予学生什么,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在实践中要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开发教材的能力,比比谁的问题更独特,谁的想法更有特色和新意,谁的表现形式更丰富,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记录、探究,感受并获得真知,体验创新、创造的快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绿色物理的认知能力。

四、开拓广泛新思维

开启学生的广泛思维教学的目标之一。物理教学具有很强的示范性,示范者是教师,而认识的主体是学生,认识的客体是实验对象,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教师通过讲述来搭起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搭起认识的桥梁。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内在价值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要避免传统的课堂以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为宗旨的错误,避免抑制学生的个别需求与随机活动和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开启学生的广泛性思维,积极帮助他们建立绿色物理概念和广泛的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若将某些现象明显的知识讲述改为边讲边实践,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观察条件,充分发挥他们主动探索和实践的主体作用。学生经常以边听边实践的形式认识自然绿色物理,从而可使其主动地、积极地拓展思维。在这种主动积极的探索中,学生创新的欲望会得到满足,也能逐渐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尊重个性的绿色物理理念途径很多,但在课堂中要多研究简单易行的教学案例,使课堂充满积极、健康的创新氛围,应当适时渗透自然绿色的理念,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或者打造自我设计的创新课堂。也可以适时联系一些绿色自然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向应用方面延伸,这样对其激发物理学习的热情和创新的激情是大有裨益的。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制度、习惯等原因,完全实现物理绿色化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其条件、精力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绿色物理的要求。但是,物理绿色化是培养学生创新、个性、绿色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持续探索绿色教学,努力向绿色物理靠近,培养具有绿色物理理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使绿色物理的普及真正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静华.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之探索[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

第5篇

[关键词]转型;应用型人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为了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十三五”期间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积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树立以“市场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应用为目的”[1]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新的学生发展观念。有机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化工、食品、制药、生物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有机实验课是学生重要的实践途径,以其特有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在完善知识体系和培养创新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依据选定的实验教材按步骤讲解,学生照本宣科地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学生不动脑,对教师依赖心强,实验过程拖拉冗长,耐心不足者草草了事。这种被动的学习,没有激发学生的潜能,扼杀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制约学生能力的提升。应用型大学要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必须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化学”理念[2]逐渐深入人心,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普及,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实验内容等方面也在不断地改革。开展课外科研竞赛活动,达到多渠道、全方位的育人目的。

1教学方式多样化

对于实验预习和仪器的使用,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或自带电脑上网搜索学习。课上可以让学生讲解或演示操作,其他同学进行纠正、提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又可以节省实验时间,避免实验事故,优化实验效果。实验室配备投影仪和网络接口,老师可以录制实验视频便于讲解,也可实现同步实验录像、同步实验过程拍摄。比如实验中的突发事件、实验现象、不规范的操作或违规的现象(如废液的处理),使有机实验课程生动、形象,使实验讲评更具有针对性。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让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立体化,比单纯的书面预习效果更好。进行实际操作时,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减少了实验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2实验内容特色化

在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改变原料、溶剂、试剂、催化剂等,尽量采用绿色溶剂和低毒、无味绿色试剂[3],采用小量[4]或微量实验,这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发展趋势。我们在保留个别传统的无害实验外,增加地方特色实验项目,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实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能力。如利用当地特色蔬菜水果开设天然化合物提取实验,从百香果中提取色素和果胶、水蒸气蒸馏法从橘子皮中提取橘子油、用水做溶剂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实验内容贴近生活,即达到了有机实验的教学要求,又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增强了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3教师指导与小组自主探究相结合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5]的探索与推行已成为高校课程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也已成为衡量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该模式对高校的实验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及学生素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避免学生选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采用“教师指导与小组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1)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手段,建立实验中心管理系统。将实验中心拥有的仪器设备(仪器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指导教师的个人信息及研究方向等信息公布于网上,以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选择。

(2)学生自由结合(2~3人)。根据现有的仪器设备,通过查阅文献、讨论后确定课题,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和学生共同修订后,学生即可向实验中心提交申请书。

(3)实验中心对课题进行汇总、评议。申请通过后,实验中心统筹安排开放地点、时间,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自主进行。

(4)实验过程中,学生分阶段向指导教师汇报实验的进程,并提出自己的设想和问题,指导教师要起到启发、引导、答疑的作用,鼓励学生自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验结束,上交实验报告或论文,指导教师写出综合评价,作为创新实践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教师指导与小组自主探究相结合”实验模式,充分利用了我院现有的办学资源和学生的课外时间,使学生掌握了实验及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科研的认识,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了科研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以赛促学、以竞强技

课外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调节剂,而与专业相关的竞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还可以起到“以赛促学、以竞强技”的作用。竞赛内容可以是基本的操作技能,如基本技能大比武,也可与企业、学院教师的科研项目对接,设立创新设计大赛、项目挑战赛等。课外科研竞赛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可以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实力,明确自己的优劣,确定自己的提升目标;可以让优秀的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自信心和竞争实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强化基本技能,增强创新能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竞赛活动与企业实践及科研的对接,还有利于调动企业助学的积极性和深化校企合作,学生真正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在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竞赛中,我院学生荣获二等奖5人次、三等奖8人次,不但学生的技能得到锻炼,教师通过技能竞赛,也能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师队伍的双能化

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说:“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育人的质量如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质量。而部分地方院校存在学科带头人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性、学术科研水平不高、实践能力薄弱、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力度不够等问题[6]。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要建设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验技能熟练,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能型”师资队伍。近几年来,我院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柔性聘用的力度,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工程院所等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促进现任教师的“转型”。只有深入企业工作或调研,才能熟悉实际的生产流程和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积极引进多名在有机合成研发和企业生产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双能型教师,发挥其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引领作用;有选择的在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专业教师挂职或顶岗锻炼基地,形成一套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机制。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现有教师50人,其中教授6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双师型教师12人。预计2017年前,“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50%以上,基本满足教学需求。科学研究领域,我们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有机复合材料和多功能有机改性剂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

6结束语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色的实验课题、指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实验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实验效果;通过“以赛促学、以竞强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通过人才引进、培训和共享等方式组建“双能型”师资队伍,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从实习反馈及就业情况来看,我院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我院参加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设计和“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获奖人数也不断增多。近年来,我院学生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立项13项,合作发表科研论文16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强调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今后我院将继续推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搭建多种平台,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从培养专业技术型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蔡菊,刘常春.浅谈“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3(1):247-248.

[3]查正根,兰泉,郑媛,等.绿色创新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136-141.

[4]程超,赵霞,王玉花,等.论现代高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发展趋势[J].中国西部科技,2010,9(08):88-89.

[5]王敏,李军,桑雪梅,等.有机化学实验的开放教学模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10):169-172.

第6篇

【论文摘要】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常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值得广大教师去研究和探讨。本文从实际出发,浅谈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四个问题。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多年的教学实验中,笔者觉得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正视和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 

1 实验内容的选择问题 

目前初中化学教材版本很多,实验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开展实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要学会选择。以鲁教版教材为例,涉及到的实验有:分组实验32个、演示实验29个、课外实验1个。这就要求教师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和实验员一道对本学期将要开展的实验内容进行选择列表,写好计划,有步骤地去实施。在课堂之外,可适时提出让学生做一些“绿色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趣味小实验,让化学实验绿色化、经济化、趣味化。 

2 实验人员的组织问题 

演示实验大多由教师完成。那些以学生操作为主的科学探究实验,大多以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按照实验内容的不同,可以2人或4人为一小组,任命好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管理、实验报告的填写和收发。在实验前的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律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良好实验习惯。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要克服畏惧心理,还要让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让每个学生阅读了解每个实验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 

3 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3.1 仪器和药品的本身安全。 

在各种化学实验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玻璃仪器。玻璃仪器的优点很多,如耐酸碱腐蚀、容易加工、价廉物美,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容易破碎,它经不得骤然的冷或热,经不得碰撞和摔打。例如,“h”型电解水器操作很容易损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由于重心较高操作时容易歪倒;学生在连接拨插玻璃仪器时用力的不当会导致仪器的破损和身体上的外伤等。 

化学药品的存放时间较长,可能会变质失效,影响使用和使用的效果,大多数药品有毒,不能品尝或接触皮肤、衣物,对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也要有所认识、有所防范,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废渣要妥善处理,防止毒性污染。 

实验结束后养成清点仪器和药品的习惯,防止个别学生带出。 

3.2 操作规范的安全。 

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倡导科学探究,在大力开展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愿望得到空前的满足,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家庭实验。以上的这些活动中,如果实验操作规范缺乏,很容易造成仪器损坏、药品中毒、失火爆炸、废物污染等问题。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搞探究,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完成实验;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监督,特别是安全方面,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安全系于责任、责任重于泰山。”“责任多一分,隐患少十分。”建立健全各种安全制度很有必要,学生实验设计要经得起老师的安全论证,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监督和指导,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3.3 实验室设施的安全。 

仪器药品保管室、实验室门窗坚固,要有防盗、防撬、报警等功能,药品的入库、消耗、报废做到帐册清楚,水路、电路能正常安全使用,通风设施完善、消防器材不过期使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上墙、张贴有序。剧毒物品接受公安部门监督。 

4 实验中的测评问题 

化学实验操作的测评是化学课程中独具特色的一类测评。它主要重于测试学生的态度和实验操作技能与水平,如对实验目的、反应原理的理解,使用和组装仪器的技能,以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解释等。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是平时教学注重化学实验的训练,让学生熟悉课本中的每一个实验及评分量化细则,能从容应对抽签结果进行实验操作,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测评对于突出和发展化学教学的特征、对于养成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增添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在平时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多花点时间去研究实验教学。去洞察实验事实发生的实质,搞清楚实验事实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事实,并去寻找支配实验事实的规律等;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向学生介绍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等,这就要求教师设计补充一些实验,在内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的确定、实验成功的条件和关键等方面进行反复的研究。以更好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理念,使化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造精神。虽然我们教师的教学任务是繁重的,但处理好以上这些问题也是很有必要的。相信在化学实验中能正视处理好这些问题,其实验效果会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第7篇

1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的大一新生步人大学校门后的第一门实验课,是大学化学必修的基础课程,与无机化学课程既有联系,又有独立的系统,学生在这个阶段能够训练化学基本操作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但基于中学化学的基础,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目标有所不同,教师希望通过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提高理论教学的目的;并且,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只是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结果,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因此,良好的实验习惯及规范的实验操作需要由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师来指导学生完成。化学实验能够安全顺利完成,得益于规范的实验操作。实验仪器不同,操作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例如,不能用量筒直接加热液体;用试管加热固体时,应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倒流回底部炸裂试管,同时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不能用已经点燃的酒精灯去点燃其它未燃的酒精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操作都可能导致危险发生。例如,有些学生疏忽大意,实验中发生试管炸裂,玻璃片飞溅等意外,甚至会对周围其他人员造成身心伤害;有些学生使用电加热套等通电仪器时,没有及时擦净烧杯外壁的水,或者操作不当会将烧杯中的液体打翻,都可能引起电热套的烧毁甚至火灾的发生。通过强化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及学习态度,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为后续实验课程,如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等打下重要的基础。因此,关注无机化学实验的教与学,充分提升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地位,是更好地增强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举措。此外,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 要求学生如实记录现象,提交原始数据,规范书写实验报告,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注重学生实验成绩评价方法的改进

无机化学实验成绩分为两部分,即平时成绩(70%)和理论考核(30%)。理论部分可采取开卷或闭卷的形式,考査学生综合知识掌握情况。平时总成绩可根据每门实验独立打分,再取平均值。每门实验成绩又由预习报告(30%)、实验环节(40%)、结果和报告(30%)三部分组成。预习主要参照学生预习报告完成情况和课堂回答问题情况。预习报告不能原封不动抄袭书本,应使用自己的理解与语言来书写,预习报告未完成不允许实验。实验情况当属重点考查环节。实验环节,教师重点考察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是否具有节约水电、试剂,维护仪器和爱护公物的意识理念,及实验是否有秩序,守纪律、讲卫生等良好的习惯。在学生开始实验操作以后,教师不能只顾做自己的事情,而是应该加强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考核。可采取的办法有:教师在课堂上认真观察每位学生做实验的过程,并做好相关记录。目的有三个:一是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验进度;二是及时发现不当操作,并给予当场纠正,对具有普遍性的较严重的问题可以立即提醒全班同学加以防范;三是及时发现操作非常规范、实验认真的学生,给予表扬。另外,在巡视的过程中也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比如有的学生仪器损坏,要及时为其更换等。课堂考察的结果最终可以给出相应的分数。实验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药品、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思考题以及实验小结等部分。实验报告可以让学生自行概括实验内容和原理,按流程图、图表等形式书写,仪器装置图美观,数据记录准确,结果分析合理,有讨论思考,有独到见解。一份高质量的实验报告应具备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数据丰富、实验结果准确、分析合理等特点。此外,还应该对实验环节及实验报告具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肯定和加分。综合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尽早明晰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加以纠正,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动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学习态度[3]。

3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教师可以将一些基本操作制作成微视频,实验前先让学生认真观看基本操作规范。还可以将污染较大、耗时较长、有毒有害的合成类实验制作成多媒体或者视频播放。这样既能够避免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同时又能够保证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的支撑性,使理论知识具备系统性。同时,如果实验中出现问题或异常现象,还可以让学生借助图书馆、网络搜索答案,进行实验小结分析。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尽早到专业数据库中查阅相关的学术论文,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撰写化学小论文,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的能力,为毕业论文或设计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现代化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扩大化学视野,将化学前沿的知识渗透进人课堂,反过来提升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大学化学实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扩大课程容量,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倡绿色化学及微型实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根据化学类权威期刊《绿色化学》的定义,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使用化学品时应当有效地利用原料,尽量消除生成的废弃物和避免使用有毒和危险的化学品和化学溶剂。将绿色化学的新理念渗透进人化学实验教学正逐步成为化学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微型化学实验使用的化学试剂与对应的常规实验相比少90%以上,从污染预防和环境安全的角度出发,大大减少了药品用量;且反应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缩短了反应时间[5]。同时,由于微型化学实验所需仪器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体积小,价格低廉,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替代品。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有关元素性质的鉴定实验,使用试剂种类繁多,接近一百种试剂,且用量较大,相应废气废液排放量也很高。因此,如果把这一部分实验改进为微型实验,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污染,节约了成本,缩减了经费开支,并且还能够减少水、电等能源的消耗。例如,我们可以把用试管反应的实验改为在点滴板上操作,看到现象即可;将粗硫酸铜提纯、硫酸亚铁氨等实验改为在微型仪器中进行。目前我们实验室已对元素性质鉴定实验进行了改进,例如学生使用眼药水瓶来取用药品,大大减少了药品的用量。即使如此,每次实验结束,眼药水瓶中还会残留半瓶甚至更多药品,如何进一步减少药品取用量,减少浪费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微型化学实验不仅能够达到常规实验同样的实验效果,同时在树立环保观念、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5结语

化学专业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也是社会需求较大的专业之一。关于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使无机化学实验在理论教学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也使实验教学更加适应当前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求。通过不断改进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意味着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提升教学技能,将化学实验课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化学领域的学习过程中迈好坚实的第一步。

第8篇

论文摘要:微型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是化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论文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原则和策略方面进行了论述。

微型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作为化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提高化学教育质量和全面实现化学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应有强烈的教学资源意识,努力开发和有效利用微型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来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对微型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原则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1微型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内涵

我国微型化学实验研究中心主任周宁怀教授认为:微型化学实验就是在微型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其试剂用量为常规的十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用量比相应的常规实验节省90%左右。华裔化学家马祖圣教授认为:微型化学实验是用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信息的实验原理和技术。所以微型实验具有两个基本特征:试剂的微量化和仪器的微型化。因而微型化学实验就是指在微型仪器中用微量的药品进行的实验。教学资源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微型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是由硬件资源—微型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及其它相关材料,软件资源—微型化学实验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由教师和学生等多要素组成的相关系统。微型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以微型实验为载体,使其进人课堂,与化学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挖掘它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为学生学习构筑一个意义建构的绿色生态化学习环境。

2微型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微型化学实验具有污染少、费用低、效果好、时间短且安全可靠的优点,从兴起之初就受到化学界的重视。1989年我国正式将“微型化学实验研究”列人高校化学教研的科研规划,它的开发利用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2.1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

绿色意识就是在化学教学及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目标就是在实验过程中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产生。从环境层面来看,它从源头上消除了污染;从科学层面来看,它更新了化学科学的基础内容;从经济层面来看,它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微型实验中进行绿色化学意识教育,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应学友并重,提倡探究式学习方式。如果学生拥有一套自己可支配的实验装置和药品,就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此资源。如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学习、课后的复习等,不论在实验室、教室甚至是家都可进行实验,拓宽了探究的空间,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主动探究,学会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

2.3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科学探究,以微型实验为载体,将探究思想引人到实验中来,进行整合。这对落实新理念、实现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是探究问题的手段,一个实验往往要重复多次,但微型实验试剂量少,仪器小,反应快,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内可完成的实验比常规实验要多很多,而且不受场地限制,更有利于学生获取所需信息。

2.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微型实验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能够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因为它没有固定模式,只要给出实验原理,学生可利用各种材料(主要是身边简便易得的废料),设计各种微型实验。由于微型实验自身优点,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边学边做,增加了动手的机会,改变过去等待和接受的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同时微型仪器较简单,学生可以很快了解和熟悉绝大多数仪器,较快地进行设计实验,克服照方抓药的弊病。这样,微型实验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全面提高其科学素养。

微型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上看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渗透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从能力培养角度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微型实验教育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3微型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3.1针对性原则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具有针对性,要针对本地、本校、本班、本人的实际,认真分析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相关资源,掌握各自的性质和特点,摸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针对性的加以开发利用。针对本校实际,依托地域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针对学生情况,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充分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存在于生活中,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针对教师,利用各种政策导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3.2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就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开放的目光审视周围的一切事物,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和教材,只要是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化、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资源都要加以开发,加以利用。

3.3因地制宜原则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发是教育资源开发的又一原则。因为来源于学生生活的资源,学生容易理解。即便是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有不同的教学资源,必须紧紧依托地域优势,因地制宜的开发。

3.4经济实用原则

根据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在教育资源配置时应使人力、财力、物力之间实现最佳组合,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要考虑时间、空间、开支等的经济性,要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实现最大的功能,用最少的开支实现最理想的效果,可以开发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它的教育价值。

4微型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4.1硬件资源开发策略

4.1.1加快教材建设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微型实验进人人们的视野,但适合各层次的教材并不多,因此,开发适合各层次使用的教材是当务之急。在教材的研究中,首先研究常规实验,使之尽可能变为探究式的微型实验。然后将这些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同时进行分析总结,教师通过反思发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最终编写出适合的教材。

4.1.2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化学实验教学必要的条件性资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实现课程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实验室是实施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物质保障。新一轮教学改革对化学实验探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做到人人动手都能实验。因此,学校应加快实验室的建设和投人,实现建设的标准化,管理的规范化,使用的科学化,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4.1.3加快实验仪器的研发与推广

微型实验仪器的研发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力量集中的优势。按照绿色化学的要求,力求开发出物美低廉的微型仪器,在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用化、系列化的同时具有多功能、易封闭、较强的实用性和时代感,通过实践及时了解仪器的使用情况,及时弥补不足或欠缺之处,研究并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仪器,加快推广。

4.1.4加强相关配套设施资源的开发

加强微型实验配套设施的开发,建立共同研发和利用的有效机制,实现学科与学科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硬件资源共享,发挥它的最大效益。注重校内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大力开发校外资源,把它作为校内资源的必要补充,注重开发多向性的教育资源,促进微型实验的全面推广。

4.2软件责源开发策略

4.2.1加强对微型化学实验设计方案的开发

微型实验代替常规实验,不是常规实验的机械减量或缩微,因而不能完全照搬。一方面要加强对微型实验的设计开发,另一方面对己开发出来的实验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对于那些不能代替的常规实验,可试探性设计可行方案,通过实践检验,使微型实验更好地用于教学。

4.2.2加强微型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1)“自主、合作、探究”的微型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围绕“自主、合作、探究”这个主题而展开。其教学原理是启发动机,以实验为载体,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分析报告,交流感受,实践表明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操作技能,培养探究精神。

(2)课内设计实验与课外家庭实验相结合的模式。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是学习型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假期及课外时间在家就可以利用微型仪器开展课外活动,根据化学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比较,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微型实验与常规实验对比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尽量使用微型仪器,效果良好,还大大节约药品和时间,污染也大大减轻,仪器损坏率大大下降,极少发生水槽堵塞和损坏现象。但有些实验不宜使用微型仪器。如要求大量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演示实验,例如铝热反应等,一般说演示实验最好使用常规实验。

4.3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4.3.1教师资源的开发

教师是教学资源的使用者,同时又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与创新者,因此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他的形像影响着学生,他的视野牵引着学生,他的情感感染着学生,而这一切都是优质的潜移默化的教学资源,都需要有意识的开发,这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

(1)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思想上,变以知识传授为重点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变旧有的模式为新的微型实验模式,改变过去黑板上讲实验的方式为微型实验与常规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来教学,发挥微型实验的优势,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改进教学,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2)发挥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制。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除了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教育合力,取长补短,精益求精,让每一位教师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有效开发,实现教师教育资源的最大价值。

(3)加强微型化学实验师资的培训。只有先进的实验室、好的仪器设备是远远不够的,实验还得依靠教师去设计实施,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优秀的实验师资培训是很必要的。要给他们宣讲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授科学的设计方法,训练熟练的操作技能,培养一批优秀的实验师资,依靠他们去带动微型实验的快速健康发展。

4.3.2学生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