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校长毕业赠言

校长毕业赠言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28 23:11: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校长毕业赠言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校长毕业赠言

第1篇

每到学生毕业,总要向毕业生阐释人生的真谛。1929年,给当年的毕业生赠言是:“不要抛弃学问。这是因为,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一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同时敬告学生:“学问便是铸造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 2 ---

朱自清对毕业生充满了浓浓的深情,指出毕业对大学生是个献身的好机会。1933年,朱自清对当年的毕业生赠言是:“你们一旦想到就要走出天真和平的园地,而踏进五花八门的新世界去,不免有些依恋彷徨。然而这种欣慰与感伤都是因袭的,无谓的。堂堂的一个人若只知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或只知道自得其乐,那是没多大意义的。至于低徊流连于不能倒流的时光,更是白费工夫,所以要冷静地看清自己前面的路。你们在大学里造就了自己,这时候该活泼泼地跳进社会里,施展起你们的身手,或从小处下手,或从大处着眼,只要卖力气干都好。但单枪匹马也许只能守成,真正的力量还得靠大伙儿。”

--- 3 ---

闻一多的毕业赠言,不仅安抚学生,更一扫文人古道长亭惜别时,孱弱感伤的人生情绪。1933年,闻一多写给当年毕业生的赠言是:“一个真正的兵,要离开营盘,守壕冲锋,把死人踩在脚下,自己容许也挂了彩,这人才渐渐像一个兵了。打了败仗,带者遍体的鳞伤回来,剩下了一丝气息,甚至是连最后的这一点也没有。一个兵最大的出息,最光明的前途,是败,败得精光。朋友们,现在我将送你们这支生力军去应战。去了!我祝福你们一败!恭维的话、吉利的话,是臭绅士的虚伪,我们弃,想你们也厌恶。”这些话,是对青年发自内心的生命呐喊和号召。

第2篇

主持人:秦x、孟x 、李x、貌x

(一)唱国歌

秦:敬爱的老师,

孟: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秦: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小学毕业典礼。

秦:首先请全体起立,唱《国歌》

全体请坐。

孟: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孟校长讲话,大家欢迎!(校长讲话)

秦:谢谢孟校长!我们一定会牢记您的教导,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将来为xx小学争光!

(二)感谢篇

1、谢学校-----校园生活回顾 放《光盘》

李:回想六年前,我们还是稚嫩的娃娃,可今天,我们已经成为了——

合:光荣的小学毕业生!

貌: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难忘的小学六年校园生活 (放《光盘》)

貌:这六年,我们在母校的悉心关怀下,茁壮成长!

李:这六年,我们在老师的细心教导下,健康成长!

貌:这六年,我们在同学的爱心帮助下,快乐成长!

李:亲爱的母校,我们明白了您寄予我们的厚爱与期望!

貌:敬爱的师长,我们读懂了您的谆谆教诲和深情目光。

李:可爱的同学们,我们品尝了属于我们的欢乐和追求。

合:让我们心怀感恩,真诚地道一声:谢谢母校!

2、向学校赠送纪念品(由六年级买)。配乐《感恩的心》

秦:师恩难忘,真情常在。同学们不会忘记领导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也不会辜负领导和老师的殷切期望。他们将以实际行动来表达他们的决心,来回报老师的辛勤培育,下面请学生代表给母校献礼。

向学校赠送纪念品(由六年级买)。配乐《感恩的心》

3、谢老师------

孟:三尺讲台,挥洒了您多少汗水,悠悠岁月消磨了您宝贵的青春,您无怨无悔。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一切都将远去,只有您无言的屹立着,撑起一片清淡高远的天空。有请各位老师们上台,请同学代表向老师献花.

首先请:(用一句话描述每一位老师)xx、xx、生活老师

向老师代表献鲜花。配乐《感恩的心》

5、谢家长------用掌声感谢家长。

李:我们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教诲,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教导。

在今天的的毕业典礼上,让我们一起用掌声对爸爸、妈妈的衷心感谢!全体学生鼓掌感谢家长

6、感谢仪式

秦:让我们全体起立,三鞠躬

一鞠躬,感谢学校

二鞠躬,感谢老师

三鞠躬,感谢家长

(三)毕业篇

貌:今天对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我们在今天,为六年的小学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 请李校长宣读毕业生名单,请孟校长颁发《毕业证》

(学生逐一到台前领《毕业证书》、毕业册、光盘)配乐《毕业歌》

2、 学生毕业感言

秦:庄严的教学楼、舒适的宿舍区、宽阔的操场,无不留下我们的足迹。

孟:琅琅的读书声、快乐的歌唱声不时的回荡在校园的上空。快乐的学习、幸福的生活时常浮现在眼前。

秦:我们是伴随着xx小学成长的,当我们看到学校一天天壮大和发展,我们全体同学特别高兴,因为这是我们的家,在我们就要离别这个温暖集体的时刻,同学们有千言万语需要表达,下面就请听听同学们的心声。六位同学 不同的角度谈感言

(四)祝福篇

1教师寄予---录制好的各位教师的一两句话。

李:同学们,为你骄傲,你从xx起航。在六年的学习中,成功的喜悦肯定有,成长的烦恼也不少。人生,就是这样曲折的旅途。

貌:我们学校的每一位老师,看着我们笑,看着我们哭,看着我们唱,看着我们跳,看着我们成长,所有学科的任课老师倾注了全部的智慧和心血,但只要我们的健康、快乐,再苦再累老师们都心甘情愿。

李:老师们与同学们朝夕相处,循循善诱,谆谆教诲,耐心细致地做好同学们的心理辅导、学习辅导、活动辅导,今天他们一起为我们留下最珍贵的离别赠言。(播放教师赠言)

2家长嘱托---家长代表讲话。

秦:谢谢老师,带着母校的嘱托,张开理想的翅膀,到广阔的天地去翱翔。

孟:我们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不断进步,在家长的哺育下健康成长,下面请毕业生王铮的妈妈讲话。

3学生诗朗诵---

孟:我们即将毕业,向不愿告别亲人的儿女。

秦:我们的离别是一个壮举。

孟:它记载着伟大,记载着成熟。

秦:留下了,母亲史册上一簇鲜花。

孟:下面欣赏xx、xx的毕业诗朗诵《再见了,母校》,大家掌声欢迎。

4唱校歌

孟:我们就要走了,满载多年采撷的累累硕果。

秦:我们就要走了,满载着母校师生的切切深情。

第3篇

毕业的那一天,我们拿着各自的成绩单坐在座位上,听着老师对我们的嘱咐。老师哭了,我们围上去安慰,可是大家也哭了起来。那一天,以前男女作对的事情就如一场虚伪的梦。我们一起回忆往事,以前我们笑着,现在我们哭着。因为这个校园里有着我们的哭笑,有着我们成长的印记。同学们交换联系方式,给对方留下毕业赠言,老师微笑地看着我们。

在炎热的正午,我们最后一次戴上了红领巾,我最后一次作为母校的护旗手,我们最后一次一起唱国歌,看着那鲜艳的红旗慢慢上升,看着它在空中飘扬。过了许久,我们才不舍地放下了高举在上头的手。校长在讲台上宣布,我们已是毕业生。我们慢慢地脱下了红领巾,在红领巾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递给了老师。

毕业典礼结束了,我们背上自己的书包,然后踏出了校门。在校门外,我们停下了脚步,我们回头望了望那亲爱的母校,然后互相望了望,大家一起默契的说:“我是汉口路小学的六(3)班的学生。老师,再见!”

第4篇

理想,幸福是什么,给校长的一封建议书,红领巾心向党小学会生存出

太阳正被薄云缠绕着,放出淡淡的耀眼的白光。学会生存出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三唑仑片三唑仑

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一串地掉在雨水汇成的水洼上面。春雨纷纷,染绿了山,;染绿了水,染绿了石板小路。星期天,我去排队买米。在我前面的是一个男青年,他算不上胖,但也够健壮的了。圆圆的脸庞上,两道细眉,一双大眼睛,配上稍小了点的鼻子,也还算匀称。就是嘴唇厚了点,像非洲人似的。的毕业赠言,古人不远,我最喜

第5篇

从今年初的雪灾到5・12大地震,不知大家在为自己的前途忙碌奔波之余,是否也关注着这些与繁华的大上海,与各位同学未来的生计或许没什么直接联系的事件。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半年之间所发生的一切,无论奥运圣火传递的激情,还是汶川地震带来的国殇,都会一一刻划成为诸位大学时代的“集体记忆”,它们也许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被冲淡,但很难被忘却。

在为大家写下这篇临别赠言之时,我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大学毕业前夕,因为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三位同胞遇难,而引发全中国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这件事情今天似乎已经甚少被人提及,但对我来说却印象深刻――国际法的“夸夸其谈”在现实世界的政治逻辑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令我最终把兴趣彻底转向了认识与解释现实规律的政治科学,而不是坐而论道般清谈权利或者公正。这种态度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同样成为我在法学院任教的每一门课上都极力“灌输”的东西。至今为止,我仍旧认为在大学里所学到的任何具体“知识”都不及经受过合乎逻辑的、清晰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技巧训练来得重要。

但是,随着自己角色的变换与阅历的增长,我时常会反问自己:追溯到极致,我们要用什么来确证自己对社会科学的信念和对学术研究的鉴别力呢?

几天前,在大地震后意外爆得大名的北大校友“范跑跑”先生在凤凰卫视的节目中表示,自己堪称中国最优秀的中学文科教师。而最近媒体对这件事情的炒作,以及网上铺天盖地的褒贬声浪,令我又很自然地反问自己:作为一个大学教员,我是否完全了解我的职责与责任?作为一个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我又当以如何的价值标准来评断这位校友的行为?

巧合的是,在我给各位同学写这篇临别赠言之时,我从朋友那里又听来了另一位北大校友的故事。这位现在美国念化学博士的师兄现在也得到了一个“林跑跑”的雅号――因为身为四川人的他,在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就买机票回成都,下了飞机就去献血,献完血就直接去灾区做志愿者帮助救灾――跑得比谁都快、都远。这位师兄拒绝一切媒体的采访,并一再强调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个人行为,并不想上升到民族国家大义之类。

还有一个与老师有关的故事则与我现在身处的香港中文大学有关。地震时,北川中学的一座教学楼倒塌。校长刘亚春和逃出来的师生们顾不上余震不断,竭力营救废墟底下的学生。而此刻他的儿子就压在附近另一所学校的教学楼下,但他没有放下自己的学生去找他的儿子。当凤凰卫视的记者事后采访这位中学校长,提到他已经遇难的独子,他说:“他的成绩很好,最大的愿望是考取香港中文大学。”听到这段采访后,中国研究服务中心的熊景明老师致信中大校方的领导,建议中大今年可以破格给北川的高三毕业生一个名额。她写道:“地震让我们见识了这些北川出色的老师,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学生,从容得好像是理所当然的职责。”

范跑跑老师的地震亲历记中开篇就说:“我曾经为自己没有出生在美国这样的自由民主尊重人权的国家而痛不欲生。”为自己辩解时,他一再提及自己对于个体权利与自由选择的极度坚持。这件事情真的很滑稽,Runner Fan老师并不清楚,以他的举动与言论,如果放在美国,唯一的后果只会是立马去找别的工作,永远别想再吃教师这碗饭――因为这种自以为是的“自由选择”违反了教师行业的基本道德底线与职业操守。百年前,严复先生使用了一个独具匠心的名词翻译穆勒的名著《论自由》――群己权界论。显然,法学院四年的训练一定可以给各位同学种下坚实的“权利意识”,但此时我想应该加以补充的是:每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固然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与维护,但这并不等于可以模糊对与错、美德与丑恶的界限。最重要的,我们或许需要时时反思一下,一些基本的底线是不是必须得到肯定与坚持?

十数天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薄扶林水塘道古色古香的港大University Hall门口端详外墙上关于这幢老房子历史沿革的铭牌时,忽然背后传来一声礼貌的询问:“有唔可以帮到你?”回头一看,却是一位住在这里的本地男生手里拎着两大包东西拾阶而上返回宿舍。大约他以为我在寻找这附近的道路交通,所以特意停下来问我是否需要帮忙。在香港,时常会遇到这样令人感动的细节。表面上,这是一个节奏飞快、人情淡漠的城市,但人与人之间积蓄的温情与香港公民社会的成熟却令北京、上海难望其项背。而支撑这一切的,并非“我为人人”的大公无私,只不过是坚守“我要做好呢份工”的底线。

那天下午我走到港大时已近黄昏。坐在陆佑堂的天台上,四下就是《色・戒》里王佳芝他们排演话剧、策划刺杀易先生的场景所在。想起去年年末因《色・戒》引发的国内知识界围绕个体价值与民族大义的激烈争论,想起这段时间王千源、王石以及范跑跑的各种掌故与言辞,想起当天晚上西九龙即将举行香港演艺界精英群集的赈灾筹款义演,我忽然觉得把所有这些事情都串联在一起,颇值玩味。

这是一个道德说教与高调宣传失灵的年代。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也罢,明天是社会的栋梁也罢,似乎都很难再得到大多数人的共鸣。一个转型社会的价值多元化在网络信息时代更会时不时表现出形形的“脑残综合症”,以至于我们往往缺乏底气去不假思索地坚持什么或者反对什么。

作为大学教员,我可以很坚定地给大家灌输社会科学的信念与研究精神,可以很自在地与大家分享各种世态生相和研究结论,但我始终不大确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影响大家的志业选择与价值判断。拉拉杂杂讲完上面这些片断,也许可以给大家留下一点记忆的脚注――在把天涯论坛上范跑跑的地震亲历记转给朋友们时,我加上了下面这段感言:

从本能而言,这位北大校友的做法没什么不可理解的;但从良知而言,我不知道对这样的“传道者”还能作何期待?这次地震真的是一面镜子,照出很多东西。我赞同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尊重我不接受的价值观,但厌恶形形的高调背后透露出来的、知识精英时常容易坠入其间的各种道德与智识上的“优越感”。看到范老师的说辞,联想之前沪上某位大牌历史学家的“天谴”论调,令我想起曹刿的那句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我尊重范老师的表达自由,鄙夷他的言论,并以谴责他的行为来维护我的表达自由。无论是否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受过基本高等教育的,乃至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底线,首先应该坚守自己对社会、群体,而非单纯对某些个体的关切,应该秉持最基本的谦卑与职业操守。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半年所发生的一切必定逐渐会淡去,付诸秋月春风。毕业之际,不论各位同学选定的道路如何,在未来的岁月中,如果遇到选择与取舍,面临人与我之间的协调,期待大家还能在记忆深处发掘出这篇临别赠言里分享的点滴片断,以谦卑的姿态明确自己所应坚持的底线与操守。

祝大家顺利!

汪卫华

2008年6月13日

第6篇

师的一封信,我的理想,幸福是什么,给校长的一封建议小长城导游词已

娇艳的朝阳,已从东边群山背后跳了出来,万屡红霞四溢,和山谷中缓缓升腾的晨霭交融,变幻着五光十色的光环。长城导游词已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在高空中云集,嬉戏而下,咿咿呀呀,欢蹦乱跳地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缫丝姑娘迥然不同:蓝布棉袄,黑粗呢短大衣,草绿色长裤,脖子上的纱巾是白的,扎小辫的头绳是根黑毛线。的机器人,给老师的毕业赠言,

第7篇

“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现在在北大读研,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想起来了吗?我曾是你手下的一名让您伤透脑筋的‘学生’啊!

老师,您还记得您曾说过的一句话吗?那句话让我终身都不会忘记,终身都会奋发进取! ‘人,生而无优劣之分,只有勤惰之别,只要克服惰性,奋发进取,都会成为好学生。我坚信,本班无差生,将来你们都会成为优秀人才。’您还记得吗?我至亲至爱的恩师啊!”

记起来了,那是9年前的往事了。

那天学校通知:各班务于两天内上报本班差生名单。名额两人。“差”即不思进取、逃学打架、调皮捣蛋之类,而非只是学习差的学生。学校要成立差生辅导班,由校长、德育主任、思品学科教师担任辅导老师,对差生进行集中教育。

办公室里好热闹。

一班班主任如释重负:“张A、李C早就该送交学校管理了。”

二班班主任半信半疑:“赵D、贾J还能教育好吗?已无可救药了。”

三班班主任喜忧参半:“除了周E、王U外,孙K也该榜上有名,可惜每班只能上报两人。”

唯我无言。

两天后我依旧没有上报差生名单。校长找到我:“是不是名额不好定啊?可以让全班同学用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

“不是,我觉得我班的学生虽然有别,但他们都不是差生。”

“像刘F这样的学生也是好学生吗?”

“他是有不少缺点,但他体育成绩挺突出。在家对生病的母亲照顾得挺好。我相信这样的孩子今后各方面都会提高的,我多跟他谈谈,你就放心吧,校长!”

“那好,既然你不上报名单,以后你班的学生让其他老师告到我那儿,我可唯你是问。”校长的脸阴沉沉的,语调也有些冷。

我班的学生那几天一直忐忑不安,大概他们都在猜疑:“会不会我是其中的一个?”

辅导班开课了。没有六班的学生。那七八个爱调皮的学生再也沉不住气了,趁其他同学不注意的时候问我:“老师,我们谁上辅导班你就说吧!这几天我们都安不下心来了。”

“安心学习吧!你们谁都不用去。”

“为什么?”

“你们都不是差生,六班无差生!”我自信地说。学生高兴地跑远了。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情有些沉重起来。

晚上,我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披衣下床写起了“转化计划”。

在我“爱心、热心、耐心、苦口婆心”的感召下,历经一年的拼搏,我所“经营”的六班不负我望,在期末总结表彰大会上夺得全年级总评第一的好成绩。在以后的两年里,就是这个特殊的六班给我带来了众多的荣誉……

两年后,他们马上就要毕业了。我默默地注视着我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已摘掉“差生”帽子的学生。看着他们,我眼睛酸酸的。我知道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他们上课了,面对他们,我想起了《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

“上课!”我努力克制着眼眶里那些热辣辣的东西。

“起立!”班长这声喊得特别响亮,我发现好多学生眼中都亮晶晶的……

临别之际,我给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赠言:

“人,生而无优劣之分,只有勤惰之别,只要克服惰性,奋发进取,都会成为好学生。我坚信。本班无差生,将来你们都会成为优秀人才。”

临别的时候,有个曾是“差生”的学生。带头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

不知怎的,那天我感到手中的那只粉笔好沉,好沉……

“老师,9年来,六班的学生分到了天南地北,从事各种工作:工人、农民、司机、公务员、商人。无论干哪一行,他们都尽心尽力地工作着,努力着,都力争做得更好。因为我们聚在一起畅谈最多的是你的这句话:‘人,生而无优劣之分,只有勤惰之别,只要克服惰性,奋发进取,都会成为好学生。’老师啊,谢谢您!千言万言汇成一句话:您是我今生难忘的人!”

第8篇

一、唤醒担当——精心规划德育活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淮阴中学顺应形势,将“担当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品牌,开展以形成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基本品质为特征的成人教育,以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基本能力为特征的成才教育,和以引导学生追求卓越、建功立业为特征的成功教育。与此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学校的德育实践,必须转变观念,变灌输为唤醒,每一个教育活动必须精心设计、精细实施、精炼提升才能真正发挥其德育功能。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淮阴中学已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品牌,并显示出巨大的教育力量。

一是“系列励志教育”德育品牌。近年来,学校邀请学界名流、杰出人物、道德模范等来校讲学,并与学生交流,如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祝世宁院士、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高考励志演讲专家王国权等等,让学生与大师对话,领略大师风范,体悟人生价值,激发自己的生命力量。

二是“弘毅之旅”德育品牌。从2006年起,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新生徒步前往纪念馆,举行往返约三十公里的“弘毅之旅”教育体验活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一方面缅怀总理的丰功伟绩,学理的品格精神,另一方面也要挑战个人心理和体能的极限,磨练意志,增强信心,唤醒他们坚韧顽强、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意志力量。

三是“文明关爱”德育品牌。学校设立了“李更生奖学金”“淮钢奖(助)学金”“爱心基金会”等奖助学机制,用于奖助学的资金每年都达到130万元左右,无论是出身于贫寒农村家庭的学生,还是来自于下岗失业工人家庭的学生,都不会因为家境的贫寒而辍学。学校坚持将经济资助和保护个人隐私、进行心理关爱和思想教育相结合,让受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的帮助,正确对待家庭的困难,引导他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四是“毕业教育”德育品牌。淮阴中学不仅非常注重加强学生的入学教育,还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毕业教育。从2004年起,学校每年都会在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召集所有学生回到母校,举办毕业典礼,拍摄集体照片,与恩师话别。学校精心安排每一项活动,邀请家长代表参加毕业典礼,制作学生三年的成长历程回顾课件,校长和老师道出临别赠言,家长和学生代表发表离别感言,激励学生铭记“入则进德修业,出则任重道远”的使命和责任,续写人生的光荣与辉煌。

二、润物无声——精心营造德育环境

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同化性,陶冶着人的能力发展和精神成长。淮阴中学以“文明班级”“示范班级”和“班”的创建为抓手,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日益形成各具特色、积极向上、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班级德育小环境。

根据一百多年办学历史所积淀的文化底蕴,学校以人文关怀、滋养成长为依托,精心布局自然景点和文化景观,发掘、丰富校园环境的文化意蕴,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景点的教育功能,精心营造历史积淀与现代精神浑然一体的德育大环境:校训“进德修业,弘毅笃行”、林散之先生的“学无止境”、匡亚明先生的“饮水思源”、以塑像为中心的“一品梅园”、爱国教育家李更生塑像,刻有中外名人的浮雕和长诗《光荣之门》的百年校庆纪念碑,以及“担当石”和“超越碑”等文化景点,都引导着学生铭记光荣,见贤思齐,进德修业。

三、珍爱学生——精心设计德育评价

德育评价是一个难题。淮阴中学在德育评价方面,知难而进,努力实现从以追求结果、效率为目的,重集体价值轻个体价值的传统评价方式,向体现导向性、发展性和激励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转变,强调自评、他评、互评等多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把对学生的珍爱延伸到对学生青春岁月的铭记之中。

2005年以来,学校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创设了《学生成长记录册》,为每一名学生创建成长档案,引导学生全面、协调、自主发展。学校专门设立了学生成长档案室,把每一届毕业学生的成长记录完完整整地装订保存起来。校长张元贵说:“这些孩子在淮阴中学生活的三年,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这里记载着他们成长的足迹、喜怒哀乐,是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也是淮阴中学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好好地珍藏。”每当有毕业生返回学校时,他们总愿意到这里来翻一翻《成长记录册》,读一读“老师祝愿”“家长寄语”“心灵感悟”……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高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