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21 18:30: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计诚信毕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会计教育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高校会计学教育现状

笔者所在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校开设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政府与非盈利会计,预算会计等多个方面的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学生还要学习形势与政策,思想理论与概述等课程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学校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门外语,在大二学年开设了会计英语课程。在学生刚进入大学阶段,学校开设了公共基础课和通识课程,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形成合理识框架。同时通过认识实习,专业调查,专业模拟实践,毕业实习,企业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拓第二课堂,通过完成读书笔记,参加学术讲座,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学生创新基金等活动,以多元化途径有机结合方式实现培养目标。

二、分析说明大学会计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侧重理论学习,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

学生专业学得好,并不意味着将来到企业单位中工作能够胜任会计职位,高校中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学校教师缺少实践经验,而且对会计理论的研究重于对实务的研究,加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差很大,学生对编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预算没有完全弄懂,对于学过的知识模糊不清,模棱两可。

(二)实验作业存在抄袭,实验报告烂于收尾

实验课程大部分在每学期的后半部分开设,实验报告上交时间在期末,学生忙于期末复习对于实验报告匆忙草率做完,报告烂于收尾,对于实验原理没有理解到位,实验步骤也不清楚,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事项也没有弄懂。

(三)教学目标过低,学生学习只为期末考试及格

部分课教师平时教学目标相对较低,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只涉及到期末考试的范围,为降低挂科率,考前给学生勾重点,泄漏试题。教学陷入“应试教育”怪圈,与大学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没有为学生拓展知识,会计教育大众化,教育水平一般。学生没有完全摆脱小学和中学阶段树立起的应试心理,过分关注分数与名次,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缺课逃课,考前背重点,没有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树立了不良学风。

(四)校外实践机会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和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因而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科结构单一,课程体系陈旧;会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够等方面,企业招聘一般都有工作年限和经验要求,由于在校大学生经验不足,资质尚浅,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保密性要求等原因,企事业单位大都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大部分人是靠熟人介绍进入相关单位实习,学生缺乏实习实践的机会,毕业工作时不能很快适应工作。会计人才不能很好地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

(五) 会计教育中各科内容有重叠之处,忽视彼此间的联系

这里包括授课内容和授课先后次序问题。例如,《统计学》与《管理会计》,应该先学习统计学中的相关数据分析,后学习统计学,而有的高校忽视了顺序,导致部分管理会计内容无法学习。《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在复利,年金的计算上有重叠之处。《经济法》内容包含了《税收理论与实务》中的知识,内容冗杂,教材编写不合理。

(六)毕业论文质量低,重复率高

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在大四下学期,由于学生忙于实习,找工作,准备出国,用于写论文的时间较少,加上所读专著,期刊不多,专业知识学的不深,没有东西可写。写出的论文是东拼西凑,复制粘贴形成,重复率过高,水平一般。

三、对大学会计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诚信教育

就会计的历史而言,其本质乃是对经济行为的客观真实反映,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会计信息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真实、客观、透明、公允等的要求更加严格,对会计人员诚信的要求会更高。学校只有加强诚信教育,才能纠正学生抄袭实验报告和考试作弊的行为。

(二)改进考评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树立良好学风

对于教师的绩效考核,不应只关注于出勤率和挂科率。学校可以采用出勤率,挂科率,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科创竞赛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对于学生在著名期刊上发表与本课程相关的论文,取得与本课程相关的市级以上竞赛奖金的,可降低对本课程挂科率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挂科率压力,也有利于鼓励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对本课程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素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与沟通,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共同走出“应试怪圈”,树立良好的学气。此外会计教学深度应达到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会计专业课程的教材可选用注册会计师教材,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高端会计人才为目标,对于学生毕业一次通过注册会计专业阶段考试的,给予学生和专业教师一定的奖励,授予教师荣誉称号。

(三)推进案例教学,增加实习机会

邀请实务界认识讲学,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加强与外界公司,事务所的联系与合作,在寒暑假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熟悉企业财务与会计业务的各个方面,认识到会计理论与企业记账存在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2篇

     写会计审计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会计审计相关的基本训练,小编为大家推荐介绍会计审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会计越发展 政治越文明——论会计审计的政治环境及其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之我见

3.当前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研究

4.论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关于加强企业会计审计的思考

7.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问题之我见

8.世界银行充分肯定我国会计审计准则改革成就——解读世界银行《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报告》

9.浅析会计审计中的会计核算方法

10.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11.政府购买会计审计服务的绩效评价研究

12.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研究动态:国际视野与无形资产视角

13.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4.会计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要素及措施分析

15.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分析会计审计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

17.公允价值计量:中国引入绿色GDP理念和环境会计审计的重要前提

18.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

19.探析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策略

20.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对策探究

21.关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22.云计算的发展及其对会计、审计的挑战

23.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的研究

24.中国企业境外上市、会计准则趋同与会计审计跨境监管——由中概股风波谈起

25.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

26.关于现代会计审计技术的思考

27.国际会计公司成员所的审计质量——基于中国审计市场的初步研究

28.基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价值的研究

29.基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价值的研究  

30.浅谈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31.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审计监督和风险防范

32.对会计审计实验教学评价标准与环节设计探讨

33.谈提高会计审计质量与会计监督的措施

34.我国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5.提高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的策略探讨

36.会计审计以及会计财务核算浅析

37.探究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

38.试论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

39.会计审计在企业经济效益探讨

40.分析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试论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

42.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43.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的现状与未来

44.会计审计制度改革中审计稳健性的概念体系构建

45.对企业会计审计存在问题的分析

46.提高企业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的策略探讨

47.面向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研究

48.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49.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0.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分析  

51.会计审计对工程财务管理的促进意义研究

52.会计审计的风险影响原因分析和信息化审计对策探微

53.基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价值的研究

54.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分析

55.对于会计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要素及措施分析

56.解析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

57.探析提高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的对策的分析

58.浅谈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59.论企业内部会计审计

60.会计审计的诚信价值与信任机制重构

61.探讨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

62.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策略

63.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建设的历史丰碑——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会上的发言摘要

64.简析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问题及建议

65.探讨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的重要性

66.新会计准则下公路管理单位会计审计相关思考

67.对企业会计审计存在问题的分析

68.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的若干研究论述

69.会计审计对财务管理的促进意义研究

70.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1.浅析在国营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当中的经验

72.海峡两岸会计审计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以福建省先行先试为平台

73.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74.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考量

75.我国会计审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76.会计审计质量与会计监督的提高途径分析

77.企业会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8.美国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及其启示

79.国际会计审计及其监管的最新发展与中国对策——欧盟国际会计审计发展大会综述

80.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81.对新会计准则下公路管理单位会计审计的若干思考

82.解析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

83.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

84.探究关于加强企业会计审计的思考

85.现代经营理念下企业的会计审计问题及对策

86.提高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的策略探讨

87.浅谈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88.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中国会计审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89.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与博弈分析

90.探析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91.探讨企业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

92.新会计审计准则对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

93.对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94.新会计准则下的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审计风险

95.加强企业会计审计的有效策略分析

96.会计审计工作对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路径构建

97.会计独董、治理环境与审计委员会勤勉度

98.会计信息化审计方法初探

第3篇

关键词:会计诚信;诚信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1 高职会计课程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会计学生的考核以“分数”为主导,各类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出勤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平时测验成绩及期末测验成绩组成,实训、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环节则根据学生上交的材料及报告分成“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几个等级。

“分数”只能体现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而无法反应学生个人的诚信水平及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及实践程度,因而当前实施的课程评价体系是片面的,不能对会计诚信教育进行检验,更无法提供学生会计诚信程度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背离了诚信教育的初衷,使学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

1.1 唯分论导致产生“分数泡沫”。目前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分数评价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唯分论导致部分会计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产生不少问题。有的学生投机取巧,将会计的客观性理解成为模式化和程式化,死记硬背相关公式,缺乏灵活应用。有的学生铤而走险,抄袭作弊屡禁不止,妄图不劳而获。Sadler(2009)的对澳大利亚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课程评价体系中诚信考核指标缺失是造成“分数泡沫”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分数泡沫,使学生走上企业实战岗位后产生巨大落差,导致“读书无用论”等不当观点不胫而走。

1.2 失信成本低廉让学生对失信行为产生错误预期。当前学生中表现出了种种不同的失信行为。一是言而无信。很多学生由于责任意识不强,如不能在约定好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经常临时变卦等等。根据某高职院校中美合作会计专业美籍教师的教学效果反馈,与同龄的美国学生相比,相当一部分中国学生显得不够成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待人接物大都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言行不一致,很难建立起信任关系。二是弄虚作假。抄袭他人作业,需用英文完成的作业照搬照抄翻译软件翻译结果,毕业论文数据造假、直接复制他人论文文本,顶岗实习材料虚报等等行为在日常学习中屡见不鲜。三是考试作弊。但在考核中,对这些不诚信的行为没有考核依据,即使被发现,为此付出的代价甚微,最多是退回去重新修改,一样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违反校规校纪、考试作弊等比较严重的失信行为虽然将记入到学生档案中,但有些高职院校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可以让失信的学生“将功补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表现良好或者有突出贡献,失信行为可不予以记录。造成的结果是,一些守信的学生拿不到好分数,而平时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学生却往往取得不错的成绩。在目前的学生评价体系下,分数是学校评奖推优、各种评比的重要依据,是各用人单位在招纳人才的主要参考,诚信评价指标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评优的不公平,让少数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心理预期,诚信建设被抛之脑后,也给用人单位带来了一定的用人隐患。

2 加强会计诚信教育,重构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议

2.1 开设专门的会计诚信课程。高职会计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公选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专门的会计诚信课程缺失。会计学生课程较多,有些高职院校在定培养方案时要么直接忽略诚信课程的设置,要么仅设置了《思想政治》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但这些本应强调思想品德教育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地位并不高,课时量也不大,且仍沿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为了应付考试简单记忆相关知识,并没有真正理会会计诚信的内涵更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诚信教育注重形式,如同虚设。加强会计教育首先应从课程设置着手,开设独立讲授会计诚信的课程,是学生明确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2.2 加强会计专业课程诚信教育。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都立足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大都“讲理论,重技能,轻道德”。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言简意赅,说起来简单,履行起来却千头万绪,细致入微。对于不同的会计工作、会计岗位,又有更具化的意义和要求,然而在各会计课程的教学当中,诚信到底指得是什么,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对会计人员有哪些要求等问题基本没有涵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及专业技能的训练,诚信教育少之甚少。问卷调查显示,68%的受访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表示,诚信意识模糊。因此,诚信教育应当渗透到专业课、实训课等各课程的各教学环节当中,首先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的会计岗位从事各项具体的会计工作,诚信的真实含义,增加会计诚信的考核内容,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诚信的要求,例如作业独立完成,不得相互抄袭;引用文献及数据应注明出处等。

2.3 建立会计诚信教育评价指标及惩罚机制。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下,仅有量化的分数体现学生的成绩,而衡量学生诚信程度的指标缺失,这对学生失信行为缺乏有力的约束。课程考核应增加诚信考核指标,建立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从而保证诚信教育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国光.有关会计诚信教育问题的再思考[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双月刊),2008(1):31-36.

[2]杨卫.学术诚信是大学精神的根本[N].光明日报,2012-4-23(016教育时空).

第4篇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共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会计学专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定位已经渗透到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之中,改变着以往人们认识中的高校只有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的责任,而没有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义务的传统观念。在会计学专业建设发展中,应本着立足地方经济、服务基层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想,确立培养“品德好、专业精、上手快、技能强、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品牌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探讨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会计学专业是具有多年办学历史的传统专业,从办学层次上看。目前有大学本科、专科层次,职业教育高、中级层次,研究生硕士、博士层次等多种办学层次;从专业覆盖面和招生人数上看,有资料显示,在全国综合类大学中。几乎十分之一的高等院校都办有会计学专业。仅黑龙江省属25所本科院校中,就有13所院校开办会计学本科专业。且招生总人数仍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把会计学本科专业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那么,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如何呢?

多数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已经形成固有的定势,建立了包括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等核心理论课程的架构。设置了课程实验、专业综合模拟实验、电算化会计实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在立足于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加大了改革力度,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力度。但由于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认识根植于施教者的思想之中,理论教学主宰着教育教学的阵地。实践教学的空间有限。在被调研走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有90%的人认为,在校会计专业课学了不少,但如果直接到岗位上从事会计工作,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高校中,要么实践学时满足不了要求,要么缺少专门的实践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二)实验教程内容单一

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没有系统的教材或教程,实践指导教师往往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或自编或收集一些资料供教学和学生使用。有些未及时修改和补充的内容只好删减掉,有些新的实践资料及时补充一部分,但不完整,实践内容单一陈旧。

(三)实践教师缺少指导经验

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理论型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工作过的教师不到10%,经常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的教师不足20%。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师资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些院校因近几年突击进人,使教师出现了年轻化态势。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增多,但他们缺少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经验;而老教师又忙于评职晋级,教师社会实践缺少系统的参与和研究。多数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由理论授课教师兼任。教师实践指导意识不强,缺乏指导经验的积累。

(四)实验、实习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

在走访高校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近年来很多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花了很大力气。增加了投入,使实验实习环境有了全面改善,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由于缺少人力、财力的进一步投入,缺乏必要的监控机制,使大量的实验、实习资源处于初级开发利用阶段,有的院校干脆把好端端的实验室和应用软件闲置起来。使优质资源形同虚设。

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政策因素、社会因素、学校财力因素等。除此之外,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仍然是主要原因。

为了使实践教学建立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真正达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缩短校企之间供需的差距,哈尔滨学院以会计学本科专业为试点,进行了实践教学校企共建设计。

二、哈尔滨学院会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设计

(一)校企共建实践教学解析

从哲学意义上讲,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把主观与客观有机结合的特性。方法论认为,认识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会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理论,验证、运用并创新理论,使学生具备岗位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为此,实践教学应放在与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的地位上统筹设计。

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即以学校为主体,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搭建一个实践平台,建立学校与企业两个阵地,共用学校与企业两部分资源;共同设计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定位、培养规格、课程结构、实践比例、实践环节等,共同完成高校实践教学任务。一句话,高校的实践教学应该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

(二)成立实践教学组织机构

成立本专业实践教学组织机构,由学校与企业双方人员组成,签订协议,本着互惠互利原则,落实责任制,建立一整套实践教学共建办法和严格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有方案、有制度、有考核,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求得行政管理部门政策导向的支持。取得学校资金支持。加大力度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共建模式。

(三)校企共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应以校企共建思想为指导。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环节中,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即主要环节。具体为:

道德操守教育――观摩实验――课程实验――手工综合模拟实验与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专业编程实验――ERP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实践、学年论文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共同组成实践教学体系。

1.道德操守教育:制作专业教育专题片,通过组织观看财务会计从业人员遵守操行和违纪案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诚信和操守教育,并结合《会计法》和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坚持准则是本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

2.观摩实验:此实验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看专题片和实际观摩实习等方式完成。专题片的制作要纵观企业财务资金活动全貌,注重会计核算细节,反映规范、现代、直观的财务运行活动;观摩实习即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使学生在熟知财会业务知识之前,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概貌、财务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和会计应用特点等。便于安排学习进程。

3.课程实验:此实验是专业基础理论的操作和应用。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理论。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验证学生对理论掌握的程度。该实验要取得现代企业真实(应作技术处理)、完整、现实的资料,在学校实训室内即可完成。

4.手工综合模拟实验与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此实验分为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和电算化会计综合模拟两个步骤。一般来讲,手工与电算模拟实验应使用同一套资料,便于理解会计学理论,掌握实际工作的技能要求。该实验应以不同类型企业完整的会计活动为基础。对实习基地所提供的完整的会计资料进行再加工,在校内为学生创设企业模拟环境,使学生掌握不同会计岗位手工记账和电算化记账工作,检验与岗位需求的差距。

5.专业编程实验:此实验是模拟应用与创新实验,即利用Excel、Access的工具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计算机和财务方面的知识,自行开发适合中小企业使用的财务管理系统,为将来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奠定实践基础。

6.ERP实训:此实验是模拟应用与创新性训练,在完成以上实践教学环节后,站在企业全局高度,进行生产、经营、预测、决策和评价。通过手工环境下的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和计算机环境下的ERP软件模拟实验,灵活运用专业理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该实验(训)需要企业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在校内实训室内模拟完成。

7.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实际应用与创新实验,该环节要求学生深入基地进行实战。实战前,实习基地指导教师需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包括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考核等,合格后方可进驻企业。学生进驻企业前要与院方签订协议,承担违约责任。学生进驻企业后,将参与企业财务运营活动,办理对外业务,接受真正的考验。毕业实习后。举行实习经验交流会,同学之间交流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8.毕业论文:在理论学习和各环节实践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践教师指导,选择具有实用价值的课题,充分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论文要体现学术性、创造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特点,经过校内教师认真指导后,请企业教师参加答辩评审,把好质量关。

(四)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两部分组成,实行规范的教师管理机制,制定校内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制度,在资金保障的情况下使教师完成技能指导水平提高和对企业会计理论指导双重任务。教师每年要拿出实践成果,递交实践报告。学校组织座谈交流、评议和考核。考核结果要作为对教师全面考核的指标之一,成为评职晋级的一个依据。

聘请企业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习指导教师,把聘任教师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体制中,规定固定的工资补助标准,签订互惠互利的合作协议,制订合作计划,落实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企业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员考核的一项指标。真正建立起长期校企合作关系。

(五)实践指导教程的完善

学校与企业实践指导教师每年必须集中修改实验资料,对企业实际资料进行全面的加工整理,编写实验教程。保证向学生提供完整、适度、全新的实验资料,提供企业财务活动设计方案。

第5篇

【关键词】 会计专业; 校地合作; 实践教学; “平台+模块”

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践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目前,构建校地合作实践教学体系,既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有效的校地合作“平台+模块”的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了校地互动如何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旨在破解目前传统教学“一张皮”的被动现象。

一、校地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定位

近年来,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根据西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夯实基础、凸显实践、恪守诚信、服务地方”的实践教学培养特色,全面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创新思维,培养满足地方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第一,夯实基础,拓展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凸显实践,消除会计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不足的瓶颈;

第三,恪守诚信,培养会计专业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提升职业道德素质;

第四,服务地方,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

二、地方院校本科会计专业校地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一)实践教学内容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

会计人才培养能否成功,关键是能否得到地方经济的认同,这就要求实践教学内容必须紧扣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例如我们根据天兴仪表集团公司的组织构架、实际经济业务流程、业务单据、物料清单、各项计划、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财务核算等一整套真实的数据资料,经过分析、归纳和整理,精心设计实训教学内容,使教学设计既源于企业实际经济业务,又高于企业的具体工作,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展赋予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以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为导向的传统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已经不符合时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实践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展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和热点,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

美国会计学会认为“会计教育不仅传授必需的技巧与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因此,会计实践教学必须明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恪守诚信”的会计职业人格。例如学院定期邀请企业会计专业人员,到校开展讲座交流,让学生在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中,培养职业道德感;同时将对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等评价纳入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价值观。

(四)注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塑造

现代社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因此,会计实践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例如我们在财务会计综合实验中,模拟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做法“按岗设置”,并进行“岗位轮换”;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会计处理的分工与协作,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地方院校本科会计专业校地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所谓校地合作是指院校与院校地理位置所处区域或相关区域范围内的地方政府等部门的合作。校地合作是处理好院校、地方、市场的关系,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必须通过校地互动来实现,校内外实践环节相互贯通、相互推动(见图1)。地方院校应充分遵循校地互动的指导思想,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设计“平台+模块”的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同时通过加强专业知识教育,校内实验室建设,开设校内模拟实训,开展第二课堂、创业大赛,以及主动为地方政府提供相关咨询、主动承担地方重大科研课题等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运转;地方政府应给予积极配合,提供足够的政策、资金支持,通过聘请校外专家报告、兼职辅导,提供校外实习基地,调动社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提供相关规划项目、地方企业的重大课题项目等积极参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四、地方院校本科会计专业校地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

会计专业校地合作“平台+模块”的分层次实践教学模式(见图2),是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依托地方资源,以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手段为支撑进行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在方案设计上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实践教学平台层次化

“平台+模块”的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平台,基础技能实践平台、综合技能实践平台、科研创新实践平台。“三平台”层级递进,各有侧重,逐步强化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每个平台又设有相应的支持模块和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训练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就业趋向,在相关项目中选择与组合,从而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实践训练需求。

(二)实践教学模块层次化

建立一个完整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还需要根据各平台的培养目标及其特点,设置层次化的实践教学模块。

1.基础技能实践平台模块设计

(1)课程单项实践模块

这是针对某一课程的单一知识点或单一方法、技能所设置的实践模块,目的是加深、巩固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学院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分别设置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账簿的开设与登记等单项实验,使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在成本会计教学中,主要开设产品成本计算、费用分配等方面的单项实验,使学生理解成本核算流程、掌握分批法、分步法等不同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

(2)课程综合实践模块

这是针对同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或方法技能进行综合训练的实践模块,主要开设会计学原理综合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审计综合实训、会计软件应用实训等。例如在学完会计学原理以后,开设企业账务处理流程综合实验,完成从设置账簿、审核并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到记账、结账、对账以及编制会计报表、装订凭证等一系列基本会计业务,增强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综合技能实践平台模块设计

(1)专业综合实践模块

这是在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基本完成之后,针对不同课程的知识点或方法技能进行较为综合的模拟实践。专业综合实践模块所涉及的实训内容必须全面,包括专业领域里涉及的各方面知识,如会计核算、成本计算、报表分析、审计报告等内容,既是对专业知识的再次检验,同时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主要开设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等。

(2)学科综合实践模块

这是将会计专业与相关学科(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等)的知识点或方法、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综合实践模块。例如开设ERP沙盘模拟实训,其目的是训练学生在变化多端的经营环境里,面对多个竞争对手时能够正确制定企业的决策,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它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如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等知识来综合判断和决策,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应变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他们参与企业决策的能力。

(3)社会实践模块

该模块不拘泥于学校会计模拟实验室的环境,由校地合作,引进社会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走进企业、事业单位,真正接触到实际的会计工作,把所学专业知识拿到实践中去验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论专业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具体包括:认识实习,通过企业参观、请企业有关人员专题讲座、现场交流等方式,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形成真实的会计感性认识;社会调查,要求学生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或与专业理论、实践应用、学科发展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思路,以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要求学生独立深入企业、事业单位各部门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熟悉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流程,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3.科研创新实践平台模块设计

(1)科研实践模块

校地互动,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合作体系,学校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相关规划的制定,主动为地方政府提供相关咨询,主动承担地方相关产业的重大科研课题。科研实践模块就是依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合作体系,通过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第二课堂活动等的开展,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系统理解,培养其洞察力、基本科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创新实践模块

创新实践模块是针对创新性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而设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成果。开设决策模拟实训是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一个创新,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企业产品设计、部门决策、客户需求、材料采购等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利润的影响,体会财务会计部门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会计信息对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性,熟悉为企业管理层作出决策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和途径,对学生会计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三)实践教学时间层次化

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为基础技能实践阶段,二年级下学期、三年级为综合技能实践阶段,四年级为科研创新实践阶段,保证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能够接受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实践训练。

只有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特点,把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有机结合,校地互动,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才能整合校内外资源,将地方高校与当地经济社会对接起来,充分发挥学科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使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于新形势下的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 李冬梅.创新能力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于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的分析[J].会计之友,2011(1).

[2] 何根海,刘国庆.池州学院实施校地合作共建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09(4).

第6篇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项目的设计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不断强化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会计专业实训项目,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会计,实训,分岗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不断强化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会计专业实训项目,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

根据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及学生技能培养的特点,高职会计专业应建立由浅入深、分层次进行、立体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专业的校内实训项目可分为专业课程的模块实训、课程综合实训、分岗实训三个层次。

图1:会计专业校内实训项目的设计

一、专业课程的模块实训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必须改变以学科体系为本位的模式,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职业岗位群分析人手、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实现以新型的实训课程替代传统的知识型学科型课程。

高职会计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对其进行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情景设置法,把学生带到了虚拟的情景中,使学生能触景生情很快进入角色,加深对知识的运用和操作。情景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强调知识性、实用性、实践性相结合,尤其强调人际沟通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与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目标具有同一性。

通过分情景、分模块进行实训,使实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一边学习,一边通过会计实训软件或手工进行实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掌握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比如说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实训操作,学生在学习记账凭证这个模块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校内实训,填写记账凭证,从而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专业课程的模块实训在每一门专业课程中都有安排,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等一系列专业课程中,都有实训,其中既包括软件实训也包括手工实训。专业课程的模块实训是针对技能课程设置的专项训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便于学生及时消化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地掌握会计工作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核算课题。通过专业课程的模块实训,可以使学生熟悉内容、流程,掌握基本技术和方法,使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的衔接,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会计核算工作形成整体的感性认识,并循序渐进地达到接受综合实训的水平,为综合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课程的情景或模块实训在每一门专业课程中都有安排,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等一系列专业课程中,都有实训。其中既包括软件实训也包括手工实训。专业课程的模块实训是针对技能课程设置的专项训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便于学生及时消化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地掌握会计工作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核算课题。通过专业课程的模块实训,可以使学生熟悉内容、流程,掌握基本技术和方法,使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的衔接,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会计核算工作形成整体的感性认识,并循序渐进地达到接受综合实训的水平,为综合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综合实训

每一门专业课程的各个情景和模块学习完毕以后,根据课程的内容需要进行课程综合实训。课程综合实训是在专业课程的模块实训的基础上,采用具体企业的业务资料或者仿真业务资料进行实训,从而对所学的课程内容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成本会计》课程学习完以后,就让学生集中2个周的时间进行实训,实训资料为一个制造企业11月和12月共2个月完整的会计资料。

基于小型企业将若干会计岗集于一人承担,即多岗一人的实际情况,该实训模块,要求学生根据毕业后拟从事工作的企业类型,每人独立完成一套实训资料。实训通常选用制造业、商品流通业等有代表性行业的典型经济业务,以相邻的两个月的经济业务为实训内容。在课程综合实训中,学生一人扮演所有的角色,每个学生从头至尾独立完成全部业务账务处理,这对全面掌握业务是十分必要的。值得一提的是,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等一系列专业课程中,都安排有专门的课程综合实训。

三、分岗实训

分岗实训是在专业课程的模块实训和课程综合实训的基础上进行的。分岗实训采用分岗操作和职位轮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大中型企业会计实务中通常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会计工作就形成一个团队,既分工、又协作,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熟悉会计岗位群中不同岗位的工作和会计工作中的相互牵制作用,通过分岗实训可以达到这个要求。会计分岗实训,应该在仿真的会计环境下进行,采用真实的会计用品,选用中型制造业的典型业务,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把会计人员的岗位可以分为出纳、稽核、资金核算、往来核算、工资核算、总账、成本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财务报表编制、财务分析等,要求学生根据岗位进行实训,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通过分岗实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企业岗位交接程序和内部控制管理,体会到基于企业工作流程的运作模式。

为使学生有置身企业真实业务环境的意境,亲自尝试出纳、稽核、资金核算、往来核算、工资核算、总账、成本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财务报表编制、财务分析等不同会计岗位的每一具体工作,以及经历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在分岗实训中,分阶段进行职务轮换,循环进行,使每位学生能熟悉会计操作流程,在不同的角色下都能进行会计处理。

此外,在模拟实训过程中企业内可设置模拟销售、采购、仓库等岗位;企业外可设置模拟购货方、模拟销售方、模拟银行、模拟税务岗位。这种融合立体型的岗位实训对于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岗位技能,理解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关系起着重要作用。而轮岗实训的安排,又可以使学生获得综合岗位技能的训练。对于能够熟练使用会计软件的学生,可安排手工账和电算账同时运作,形成手工模拟和电算化实训一体化,强化学生对电算化岗位的认识。这种实训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等职业关键能力也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岗实训,不但使学生大量接触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而且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掌握了会计处理的全过程,同时也正确理解了企业与政府、供应商、投资人、债权人、中介机构的关系,提高了模拟的兴趣和工作效率。

四、实现二个结合

通过专业课程的模块实训、课程综合实训、分岗实训三个层次,可以有效的实现全岗实训和分岗实训相结合,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1.全岗实训和分岗实训相结合。

全岗实训是指在实训过程中不分岗位,一个人承担所有岗位的会计角色,可以使学生熟悉会计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掌握会计岗位群的各种技能,成为适应会计岗位工作的多面手。分岗实训按照实际单位的会计工作任务设置岗位,分岗位针对性进行实训。在实际工作中,大中型企业会计实务中通常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会计工作就形成一个团队,既分工、又协作;而在小型企业,常常将若干会计岗位集于一人承担,即多岗一人。校内实训全岗与分岗相结合,先全岗后分岗,能够学生全面地掌握全岗与分岗的会计业务流程和具体业务操作,毕业后可以胜任大、中、小等各种类型企业的会计岗位工作。

2.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第一层次进行会计手工模拟实训,要求学生掌握传统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一系列账务处理,掌握在手工条件下各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第二层次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要求学生掌握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和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在各个模块处理中的职责及权限,提高会计电算化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的现代化技能。第三层次是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和电算化实训一体化。这一层次的模拟实训将传统的手工会计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结合在一起,两者采用同一模拟企业的资料进行会计处理,并将各自核算过程与结果进行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综上所述,改变会计专业学生不能很快胜任会计工作的现象,需要高职院校将实训教学过程定位在“突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会计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设计符合高职要求的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会计岗位操作技能、分工协作能力、职业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从而使会计专业学生零距离上岗,以此促进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延冬,创新会计实训教材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教育研究,2009.6:p163-164

2刘振威,杨宁,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实训教学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2月:p52-53

3程玉民,王维鸿,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6月

4刘建华,会计实训仿真环境设计与建设研究,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12月:p75-77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事务所实训基地建设探究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教学步骤,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受会计保密性、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制约,使得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困难。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松散式、培训式和引入式的实训基地建设方式,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不同的实习实训机会,把课堂学到的会计专业理论运用到实际会计业务中,从而增加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实践技能,最终实现快速就业。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事务所,实训基地

一、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习的现状

(一)校外实习是学生就业的需要

当前,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专以上财会生剧增,人才供过于求,使得企业进一步提高用人的门坎,高职院校财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企业招聘会计人员时,往往要求应聘人员具有会计工作经验。民营中小企业大都只有一名主管会计,要负责整个企业的账务处理、纳税申报和会计管理工作,要求会计人员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不仅要懂得生产经营与管理,能够妥善处理各种经济业务,还要能够协调级部门之间的关系。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因此企业一般不聘用刚毕业的大学生担任会计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在走出校门时就应该初步具备企业要求的技能和条件。校外实习是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技能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以应用型为主的会计高职教育,实践环节更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外实习普遍存在许多问题。

(二)校外实习存在的问题

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困难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外实基地建设困难,首先这是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企业大多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会计实习。即使接收学生实习,也大多是以介绍企业情况和讲解核算体系及方法为主,至多让实习学生自己翻翻已有的一些凭证、账簿等资料。其次,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接纳学生实习是企业单方面的付出,因此企业热情不高。最后由于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工作效率提高,一般企业的会计人员配备有限,在传统的一对一的实习模式下,实习单位不能够容纳太多的学生进行会计实习。这些都导致了实习基地的建设困难,使高职院校缺少实习的条件。

2.校外实习实际成效差。

根据规定,高职院校应有半年以上的校外实习,校外实习主要是第五学期的校外顶岗实训以及第六学期的毕业实习。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能容纳所有财会生的校外实训基地,因此校外实习以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分散实习为主。经常有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校外实习时间结束的时候仍没有找到实习单位,即使是找到实习单位的同学,实习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学校没有和实习单位一起建立相应的检查、考核约束机制,有关实习内容的安排、监督工作都由实习单位承担。实习单位没有监管学生的义务,实习主要是靠学生自觉。由于会计工作责任重大,学生在实习单位很难做到顶岗实习,学生没有实践操作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有些学生就对实习采取应付了事的做法,自己起草填写实习鉴定表,找家单位盖章以应付学校,使得校外实习效果差。

二、高职院校建立事务所实训基地的可行性分析

(一)建立事务所实训基地是双赢的合作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建立在双赢互利基础上的校外实训基地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这是高校与实习单位关系价值的立足点。事务所业务季节性强,每年12月底至次年的4月底业务繁重,需要大量的助手。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帮助事务所选拔优秀人才,降低人才使用成本。事务所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或结构调整,进行人才培养,让学校成为企业发展的“蓄水池”。事务所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了理论结合实际的良好学习条件,也便于事务所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和择优录用。正是因为双方各有所需、各有优势,双赢互利,才能为一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创造前提。

(二)会计师事务所具有高层次的实习指导人员

规模相对较大的事务所具有人才、资金、成本、信息、客户、培训、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尤其是财会、金融、法律、工程、外语、计算机等各类专业人才汇聚一堂。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专业人员拥有较高的学历和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会计师等专业资格,具有较高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专业实践技能,积累了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为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提供了雄厚的师资力量。企业基层会计人员一般从事分岗位的核算工作,尚能胜任会计日常分岗位核算的指导,但远远达不到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事务所专业人员对日常核算实践有全面系统的认识且能接触高层次应用实践,对高层次综合性实践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管人员,作为兼职教授,以做阶段性讲座的方式直接指导大学会计实践。高层次的实习指导人员是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大生会计实训基地的先决条件。

(三)事务所全方位专业服务业务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

事务所能为股份制企业及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等提供审计、评估、税务、咨询、记账、专业培训等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全方位专业服务业务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

1.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1)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

事务所记账部通常都有几百家服务企业,承接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工作,涵盖了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外贸企业、建筑安装企业、房地产企业、旅游业、lT产业等会计领域。涉及到工业会计、商贸会计,外贸会计、房地产会计、建筑业会计、服务业会计,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性质和生产特点,因此会计核算方法不同,税款的计算与申报也不相同。

例如,工业企业生产工艺复杂,原料材料种类多,成本的核算方法繁琐,实行增值税种,主要隶属国家税务局管理。商业企业的核算主要侧重于采购成本和销售成本的核算及商品流通费用的核算,实行增值税和营业税税种,隶属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管理。建筑业生产周期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时间亦长,实行营业税种,隶属地方税务局管理。外贸企业与众不同,享受国家出口退税的优惠税收政策,核算起来难度较大。旅游业、广告业又实行差额纳税的政策。外资企业的管理方式、核算方法、税收政策与内资企业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复杂,外汇结算麻烦,还要提供中英文对照的会计资料。在记账部的实习过程中,大学生从会计数字的正确书写,到新开办企业的设立手续,银行支票、汇票的使用方法,凭证制作,登记账簿,会计核算,出具会计报表,税务申报、缴纳,报关退税,购汇结汇、财务软件的运用,凭证的装订等实际会计业务学起,亲自动手,在师傅的指导下独立操作,完成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通过在记账部的学习,可以提高大学生会计核算、财务软件运用等会计核算能力。

(2)较强的审计业务能力

大学生不仅可以在会计业务部学习账务处理业务,还可以在审计部门跟随注册会计师到客户企业,进行审计业务、鉴证业务实习。通过下户审计,大学生可以更广泛更直观地了解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面对给定的审计材料,能迅速找到切入点,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在职业敏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着眼点。注册会计师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以及其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大学生们树立了榜样。大学生在下户审计中得到思想和业务方面的锻炼,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2.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做好一名会计人员,要首先学会做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本身就是一项枯燥艰苦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树立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思想。勤奋刻苦,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坚持原则,恪守企业机密,这是一个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大学生大都生活条件相对优越,未经过坎坷,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岗位上的实际训练能让大学生获得课堂上难以培养的素质,如:服务社会观念、事业心和责任心、团队精神等等,提升思想品位,为日后从事会计职业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

(四)师生之间没有排它性

会计是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企业却出现不少会计不愿带徒弟,特别是不愿意传授核心技能的现象。老会计们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会计,这种思想更为明显。他们认为自己这点专业技能来之不易,是付出了很多才得来的,也是自己在会计界立足的资本。再加上担心别人学走了技能,自己的地位动摇了,甚至饭碗不保。所以在带徒弟的过程中,师傅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将其技能的精华留一手,以防徒弟超过了自己,夺了自己的饭碗。而在事务所实践基地则不然,大学生不会排挤会计师傅的工作岗位,会计师傅也就没有岌岌可危的后顾之忧。会计师傅可以毫无保留将所掌握的会计业务知识,传承给大学生们。

(五)有利于建设具有较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工学结合实施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会计师事务所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加强教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技术实践能力。高职院校通过设立青年教师到事务所实习锻炼的常规制度,有计划选派骨干教师到事务所挂职锻炼,与学生一起接触会计专业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扎扎实实地实践新技术;通过定期聘请事务所高级管理人员对教师作专业发展前沿的技术讲座,开拓教师的技术视野.通过和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共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零距离交流,提高技术实践能力。在“实训型”锻炼中培养教师的学习能力,挖掘专业教学团队和“双师型”教师资源,借助事务所专家的研究力量,全面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综合实力。

三、事务所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

(一)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会计实习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场所。为了提高会计实习效果,可以按“认知实习—教学实习—专业实习三步走的策略。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习基地,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将理论与动手能力相结合。具体来说,在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上开出了三个阶段的实习实训。第一阶段——认知实习:组织学生深入工商企业(校外实训基地),了解企业商品经营活动特别是会计的基本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等,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有关本专业实际工作的感性认知。第二阶段——教学实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实习实训。通过财务会计实训(包括手工模拟与会计软件模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逐步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和训练。第三阶段——专业实习:对学生进行综合实习(会计师事务所校外实习基地顶岗操作),通过实习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进一步培养综合业务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

事务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应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制定目标、落实责任、动态考核。针对工学结合中出现的新问题,制订出一整套便于操作的制度,包括学生申请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带队教师管理制度、学习成绩考核和综合测评制度、评价反馈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高职院校与事务所合作制订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训练计划、实践训练大纲、实践训练指导、实践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办法,严格操作规程,争取做到人员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保证校外实训基地运行规范有序和建设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在企业实习阶段要引进企业对职工能力的考核标准,建立适应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实训评价体系。校企双方共同组建考核小组,由学校代表、企业代表和学生自己根据企业的考核标准共同参与考核。为确保工学结合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校企双方要共同组建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对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运行、教学实训、生活管理等实行全过程、全方位跟踪调查和研究,构建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把质量监控信息向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反馈,不断完善和创新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提高工学结合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松池.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2丁佟倩.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

第7篇

二是会计文化教育的对象和内容。 (1)会计文化教育的对象。会计文化来源于会计工作,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和理性提炼。因此,会计文化教育的对象是现有会计从业人员和将要成为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专业学习者。 (2)会计文化教育的内容。会计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行为学等多个领域。广义的会计文化包括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狭义的会计文化仅指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职业群体的精神财富。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文化的观念形态,是会计文化的核心即最高层。本文采用狭义概念。会计文化教育应属于会计教育的范畴,也是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会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坚持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看待和处理会计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坚持真理。同时,树立正确的苦乐观、荣辱观,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勇于承担,乐于奉献。还应具备广泛健康的职业兴趣、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远大的职业理想。第二,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除了应自觉遵守一般社会公德外,还应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等内容。第三,会计伦理教育。通过讲述伦理理论、会计伦理规范,促使会计人科学伦理观和良好人格的形成,使会计人伦关系向着健康、和谐、完善的方向发展。第四,会计史教育。讲述中外会计发展的起源、重要事件、杰出人物,不同历史会计发展水平及职能,会计职业岗位的演化,探索会计职业发展规律,总结会计精神,瞻望美好职业前景。使广大会计人对会计职业有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认知会计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感受会计历史文化,培养会计职业信心和职业理想。第五,创新精神教育。创新精神教育重在培养会计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改革,追求真知的精神。

三是会计文化教育的目标。会计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宏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一面镜子。会计文化教育应以会计文化中的核心要素“诚信、专业、勤勉、公正、廉洁、创新”作为最终目标。(1)诚信。诚信是会计文化的精髓。要求会计人员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信守诺言,保守秘密。(2)专业。专业是会计文化的基石。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敏锐的职业判断力,以专业作为安身立命的资本和基础。(3)勤勉。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任劳任怨,戒懒、戒惰、戒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4)公正。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保持应有的独立性。(5)廉洁。廉洁要求会计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坚持原则,公私分明、不贪不占,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6)创新。要求会计人员敢于摒弃官本位、和为贵、重情轻法等封建文化糟粕,与时俱进,在会计工作中,发挥会计职能,大胆尝试,在会计实务、会计理论、会计管理等方面勇于探索与革新。

四是会计文化教育的原则。(1)目标性原则。坚持将培养会计人员的“诚信、专业、勤勉、公正、廉洁、创新”精神作为会计文化教育的目标,来设计教育内容,开展教育活动,以提高教育的效果。(2)主体性原则。坚持主体性教育原则,就是要重视会计人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者应加强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实现主体性互动,营造积极活跃的教育氛围。(3)实效性原则。会计文化教育要讲求实效,避免流于形式。要注意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选择会计人员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育效果。(4)实践性原则。会计文化教育要与会计技能教育相结合让会计人员在学习会计技能的同时,感受领悟会计文化,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与行业结合。会计文化教育要政府为主导,行业为依托,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专业、资源优势和纽带作用,实现会计文化教育与会计行业管理相结合,会计文化建设与会计行业协调发展。(6)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新时期我国会计行业文化教育指明了大方向,会计文化教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为依据,进一步细化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第8篇

网络环境下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呼唤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不断改革创新。

会计教育环境是影响和决定会计教育发展的外部因素。从会计教育的宏观管理方面来看,世界各国都在通过某种方式对会计教育施加影响。创造良好的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环境,首先,要充分建立会计职业界和会计教育界的联系机制。财政部门应作为主体力量对会计教育施加影响并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团体的迅速成长。民间职业团体要积极参与会计教育各层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制定,

大力提倡会计教育界人士通过会计职业团体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兼职,会计职业团体下设会计考试委员会专门从事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沟通与交流活动,大力提倡会计学术界的积极参与等。其次,建立会计职业界和教育界的联系机制,还应当尽可能利用第三方的优势,如政府、学术组织等。

教育部在2000年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培养的模式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会计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关注市场需求,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目标,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对本科会计教育,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目标定位一般都定位为专才尤其是技术能力的培养上。教育目标还应当与网络会计发展的要求相结合。网络环境对会计人员提出了多方面要求:管理职能的发挥、能力需求和知识结构的改善。因此,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已不能定位于电脑记账报账的技术性专才教育,应将目标定位在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上。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会计专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担任主管会计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应体现如下原则:企业需求原则、相对稳定原则和广泛适用原则。高职高专会计教育应以就业率为导向,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职业岗位设置专业,根据职业需要协调若干专业,如会计、审计、电算化会计等,以达到培养专才的目的。会计学科体系构建的原则应为:符合会计教育目标、层次分明、系统全面。应当按照培养目标,提出职业岗位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在职业岗位知识方面,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掌握财务分析、经济预测分析、经济决策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在职业岗位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会计核算能力,收集、加工、分析经济信息能力,应用计算机财会软件能力和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后,具备科学理财能力,参与企业预测、决策等经营管理能力,同时要求取得相关的资格证书。

在网络环境下提高教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给教师提供再学习及知识更新的机会;建立学科带头人和每门课主讲教师制度,在教学环节中采用集中备课、集中编写教案、学大纲及统一考试制度,促进全体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院校之间的交流、学习,向著名的国内或国外院校派教师进修学习;学术界和实务界密切配合,注重会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院校或者系、部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搜集、购置会计及相关领域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资料、权威教材和必要的参考读物,建立会计资料库;加强会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适应信息环境下新的生活、工作、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教师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成为会计教学的基本手段,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接受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教学内容是在完善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培养适应信息环境人才的重要因素,也是最不好掌握的因素之一。教学内容应该避免重复,要增强所选教材的系统性,在有限的课时内尽量加大课程的信息含量。即使在一门课程中,也要力求知识的完整与广博。要注重学生创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专业判断能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注重与国际接轨。

对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会计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启发学生积极地、科学地去思维、去探索,使所学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真正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素质的提高。作为会计学这种社会科学,由于现实环境的多变性、复杂性,在教学环节中采用案例教学具备很大的优势。教学方法在具体运用和实施时,必须注重学生应用能力、运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注重模拟、实训、实践等环节的教学,培养好用、顶用、耐用的,面向一线的兼用型人才。

高职高专教育执行以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原则,必须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重,突出高职高专特点,应大幅度地增加实践环节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

的时数比接近1:1,使学生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来进行实际操作。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

必要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是保障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加强实习、实训型教材建设,开发编写高质量的高职高专会计实习、实训型教材,是高职特色十分重要的体现。丰富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内容,并努力做到单项实训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手算和电算相结合,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实践能力,并在合适条件下建立“管理型”会计实验室。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强上机实验课,结合手工会计模拟实验来进行上机操作,提高学生的会计软件操作能力等。

随着教育目标的转变,考核方式也应当转变。考核方式实际上是一个导向问题,通过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努力。因此,在设计考核方式时应以导向性符合考试目标为原则,如果仅仅改革会计教学目标,而不转变考核方式或只在形式上转变考核方式,难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