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物流教学论文

物流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23 15:24: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物流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物流教学论文

第1篇

当前高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沿海一带高校在这一领域教学水平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则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其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其地域物流发展水平本身较高,学科依托的大背景较好。很多高校都认识到了物流管理学科的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其实践教学。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包括改善教学条件、建设物流实训室,以及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在这两个方面,目前高职院校都比本科院校做得要好。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多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物流实训室,以期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自我定位相对较低,愿意做一些实际性的工作,而本科院校的学生自视较高,实训过程中难免会眼高手低,反而不太受企业欢迎。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实训大多还停留在购买简单的物流模拟操作软件进行训练的层面上,而在配套功能设备和集成信息系统等方面都不完善,培养的学生在物流技术应用和物流综合能力方面都与社会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2高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落后于需求原因分析

学生普遍的感觉是什么都学了,但是什么都不精通。而且学生大多忙于考英语、学数学以及考各种各样有用无用的资格证,而对专业课都不够重视,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也是如此。其实这门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具有较强理论性,又必须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理论与实践性兼具的一门课程。所以,光有理论的学习或只注重实践的操作都学不好这门课程。而一旦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那么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又会由于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让学习难度加大,形成难度越来越大、兴趣越来越少的厌学恶性循环,显然,这并不利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由于这门课程不仅知识性和系统性强,而且是与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知识结合紧密,发展异常迅速的一门功课,担当该门课程教学的老师工作任务较重。如果老师授课量大,一则教师疲于应付,没有时间与时俱进、持续学习跟上物流行业发展的步伐;二则课时短,老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讲解重点和难点知识,同时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这样,教师只好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从思想上到行动上的倦怠和敷衍的恶性循环。2.2相关教学设备匮乏,影响教学效果。当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虽然都开设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但是作为本科院校的课程,由于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的实验和实践设备的配备上,往往不如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条件。相关的实验器材和设备严重不足,相关的综合实验和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活动也基本上无法进行,动手实验相当少。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样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来说,学生无法从实践和实验中得到扎实而系统的动手实践能力训练,将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后续课程的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2.3校企缺乏合作渠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干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创新。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的极速发展,行业本身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发展,物流管理也处于快速跟上、超常发展的快速轨道上,并没有现成的运营和发展模式可供学习、借鉴。所以,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实际上实践是超前于其理论和学科发展的。因而,这门课程的学习,如果拘泥于书本知识,而不立身于行业实践,从实践中去吸收营养,其收效是会大打折扣的。但是,目前由于电子商务企业普遍的民营所有制形式以及当前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企业总是希望聘用即来即用的人才,而不是对在校的大学生进行储备和培养。对于来自学校的见习、实习和联合培养等要求,通常不予积极配合。事实上,历史和国外的经验都表明,有效的校企合作是产学研一体化的主要方式,不仅学校,企业本身也能在合作中享受到知识共享以及随之而来的知识创新所带来的收益。

3构建多层多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体系

第2篇

一、互动式教学方法在物流管理授课过程中的应用

互动教学法不是传统意义上流于形式的课堂上师生的交流,真正的互动式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老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仅仅是辅助、引导、鼓励的作用,并且在课堂上控制教学节奏以及学习时间的分配等等,通过互动式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锻炼专业知识以外的协调、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参与进来,这样枯燥的课堂氛围才能够变得活跃。互动式教学法基本可以应用在任何物流管理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现主要列举三种模式。第一,主题探究法。在授课前就确定好本节课程的教学中心和主题,由老师提出问题,供在场的所有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个过程按照问题提出——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老师归纳总结的套路进行。但是这个过程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导,老师的发言时间一定不能高于学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第二,问题归纳分析法。其教学模式主要为问题提出——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此种方式适合在讲解一些难度较大的专业知识时候来使用。这样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强,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因为教学目的性较强,互动交流学习的过程较少,知识面的涉猎也较窄,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之后形成思维定势。第三,案例分析法。其流程主要为典型案例分析——分析并提出问题——实际案例中理论知识的讲解——方案剖析。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更加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能够将理论知识生动的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

情景模拟教学法也是高职教学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教学方式,其本意是模拟现实环境的情景来展示教学过程中所要展示的内容,争取让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情景模拟教学又可以衍生出一种模拟仿真的培训方法,如果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布置逼真的环境、任务以及情节。甚至可以在模拟的过程中制造管理冲突、突发事件等等。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选择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并在扮演角色之后提出自己对于物流管理相关问题的看法以及观点,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对于时间以及资源的消耗比较大,但是教学环境逼真,基本与实际环境一致,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仓储物流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就十分适合使用情景教学法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首先,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的角色进行筛选和编排,比如,物流司机、库管、信息录入员、卫生清洁人员、仓库经理助理等等,学生按照对应的角色,在不同的位置进行现场情景的模拟并展示,最好提前设计好台词以及对白,列好出入库的清单等。让学生在完全接近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三、任务驱动型物流管理教学方法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老师指定既定的目标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切活动围绕目标而展开,带有强烈的目的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在盲目,学生因为有目标的存在而为了目标而努力和探索,而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又获得强烈的认同感以及成就感,这样的管理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学习的开拓精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主要步骤为:任务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结果评估——课后思考与拓展,四个步骤为和新的,老师通过科学合理的任务布置来控制课堂的教学节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特点,然后有针对性的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难度不能太高,使学生遥不可及而失去兴趣,又不能太低,使学生简简单单就完成任务,这样又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只有难度适中,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以及创造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几组,每组成员最好少于5人,然后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设定相应的教学任务,但是不同组之间的教学任务也要进行一定的区分。比如,5人小组可以给予5个小任务,或者是2两个大任务,这些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务必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并且讨论的过程也要制定适当的规则,防止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的讨论,浪费教学时间,降低教学质量,但是规则的制定也不能够太死板,使得学生的讨论内容毫无新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制定,避免教学进程过于死板。

四、结束语

第3篇

1.1实验室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尽管学校、系部、教研室包括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一直在进行改革创新,但就总体而言,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在实验室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师生间缺乏交流,实验、课程设计都采用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方法。在实验设计前,教师把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报告格式都写得一清二楚,学生按照教学大纲完成规定内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是机械性地操作,缺少主动积极的思考,一旦离开了教师,学生就不知所措。

(2)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一是机械性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完全不能理解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对未来工作的益处,学习兴趣也无从谈起。二是学校实践教学普遍时间较短、课时较少,学生尚未熟练掌握实际操作内容,课程已经结束,而学生在课堂之外又没有其他渠道进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自然放弃。三是教学与实际脱节。学生清楚地知道实践教学环境只是对现实的模拟,即使敷衍了事,也不会产生任何后果。因此,个别同学学习态度极不认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在实验室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均感觉效果不甚理想。

1.2校企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开发真正有效果的实训基地困难重重

企业的开设根本目的是为了利润,而学校的开设根本目的是为了教育。两者追求的不同决定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必然存在分歧。企业需要的理想员工是不用培训即可直接上岗的熟练工人,而恰恰学生都是毫无实践经验,需要花费大量人力时间进行培训的“职场菜鸟”。此种培训的成本企业既不愿自我消化,又无法从学校获得补偿。所以实践中,企业往往不愿与学校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合作。同时,作为企业的员工,工作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获取劳动报酬,企业也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的劳动来为本企业的发展服务。如果企业的资深员工被学校聘用进行实践教学工作,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在企业的正常工作,这也是企业所不愿接受的。

(2)普遍教学难以实现

一方面,企业接受的实习学生数目有限,企业不希望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更换实习学生。所以学校只能不断扩大合作企业的数量,来增加学生实习机会。另一方面,适宜去企业进行实习的学生范围有限。大一大二学生基础不牢,大四学生又面临就业,只有大三学生较为适宜。因此,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只能使少数学生受惠,难以实现普遍教学。

2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大学生校园快递中心构建

2.1建设构想

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依托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术性组织—物流协会,与物流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经营性物流企业,以本校学生为经营对象,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员工,以物流协会骨干成员为企业管理者,真正进行物流经营运作。实现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物流实际运作中学到真正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在校生提供更方便的物流服务,提高学生的生活水平。

2.2建设步骤

(1)实践教学业务种类确定

根据近年来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现状,快递已经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而大学生是使用快递的主力军。通过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89%的同学进行网络购物,82%的同学每月收取快递1次以上,46%的同学经常使用快递。如果针对快递业务进行实践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同时,快递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人员,其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也恰恰满足了实践教学需要学生轮训的要求。校内师生希望校外快递公司能够提供暂存服务和代收代签服务,但由于学校的特殊性,快递公司难以满足此种要求,客户的需求也为建立校园快递中心提供了有利条件。综上所述,在校园内建立大学生快递中心,模拟快递企业实际运作,成为了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的首要选择。

(2)校企合作伙伴确定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校园周边分布着顺丰、宅急送、申通、汇通、中通、圆通、韵达等数十家快递公司,日均处理快递400件左右,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其中申通快递的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因此,2012年6月,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申通快递大连分公司旅顺营业部合作,共同组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校园快递中心,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模式引入校园。

(3)实践教学形式确定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将专业社团活动和开设专业实践课程相结合,实训周期为一年。在第一学期,以物流协会的名义,组织对快递业务实际操作有兴趣的同学,进行常态化的社团活动。在第二学期,开设专业实践课《快递业务模拟》。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教师讲授快递业务的理论知识,着重讲解快递业务的具体运作流程。同时,采用分组轮训的形式,安排学生到校园快递中心内进行实际操作,保证每名参与同学每星期至少有一次参与快递业务实训的机会。

(4)实践教学内容确定

大学生校园快递中心的业务流程与快递企业营销服务部完全相同,提供的是校园内“最后一公里”的快递服务。主要包括2类实训内容:一是快递邮件的派发,从快递的卸车与清点开始,包括快递的短信通知与标记,快递的上架与排列,快递的派发与登记,到付邮件运费和货款的收取,快递的信息处理以及问题件的处理等工作。二是快递邮件的收寄,包括快递禁寄品和限寄品的了解,快递公司的选择,快递费用的计算,快递单据的填写,快递邮件的包装,快递费用的收取,快递邮件装车与快递信息录入。在此过程中,快递企业派遣资深员工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定期进入校园快递中心指导工作。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指派专任教师,负责该中心的日常管理。参与学生进行分组,负责该中心的具体业务操作。

2.3实施效果

自2012年6月校园快递中心建立以来,已对物流管理专业2011级,2012级,2013级同学进行实训,参与同学超过150名,此种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学生覆盖率达到33.7%,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本实践教学平台,学校、企业和学生3者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三元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创新了实践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了教育;企业获得了业务利润,又减少了运营成本;学生增强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结语

第4篇

1.1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完善

物流管理专业属于新兴热门专业,一些学校为了扩招、抓住发展机遇而开设此专业。而在物流管理专业开设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对市场、社会进行充分调研、论证,专业培养方案制订缺乏科学依据,从而存在教学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科学、实践教学内容不符合专业发展需求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技能水平、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一般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训、毕业设计、认识实习、校外实习等环节,但在具体教学中,高职院校存在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不合理、实践课程安排不科学等问题。例如,校内实训教学中,实训与理论课相脱离,多在理论课结束后安排2周左右的实训,且实训形式多是在机房中简单操作演示物流软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此外,高职院校缺少与企业的合作,毕业岗位实习多是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自主实习,实习不统一、缺乏教师跟踪指导,学生不能很好得从实习中补充知识,实习效果差。

1.2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教学保障不足

在实践教学中,项目管理至关重要,通过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制定实践标准。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实践实训项目管理负责机构,不能及时调研市场、社会,不利于与企业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且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缺失。例如,在具体的实训项目中,在学生实训前,高职院校没有结合学生情况及合作企业、实训项目制定可操作性强、任务明确的任务书,学生实训指导性不足。同时,在实训开展过程中,没有及时与学生、与实训负责人沟通,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实训情况,不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在实训完成后,实训评价流于形式,实训考评缺乏依据,无法对以后实践教学提供参考。此外,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设施投入方面,多数院校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建设专门的与实践、实训相配套的硬软件设备,如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简单的软件模拟,校外实训应用模式单一,基地参差不齐,为学生提供的动手操作机会少。

2利用“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开展物理管理专业教学

2.1转变教学观念,重构课程结构

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实现“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全面、正确认识“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内涵、意义,从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主体,而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工作。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工学结合不是简单的“学”多少学时、“工”多少学时,而是两者的相互融合,应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合理调整两者比例,确定何时学、何时工。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以课程整体性、实用性为原则,结合服务的经济区域、学科的内在逻辑重构课程结构,尽可能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同一规划教学环节。例如,一般情况下,可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二学期为第一阶段,第三、四、五学期为第二阶段,第六学期为第三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主要开设理论课程,实践穿插的理论教学中,以基本素质课程学习为主;第二阶段等量设置实践课程,而第三阶段学生进行企业。

2.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教学体系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是人才培养,要素是能力、知识、素质。同时,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环境包括课堂实训教学环境、校内实训教学环境、校外实训教学环境。其中,教学组织的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室,因此,课堂教学环境建设至关重要,需要根据不同课型进行不同设计。例如,根据不同课型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设计、分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利用角色道具、多媒体的模拟工作场景,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使学生更加真实的认识、了解职业工作,并通过合理教学环境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激发学生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组织、内容、评价四方面,需要院校、教师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需求、市场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并设计理论课程、实训课程、企业实训内容等。而在实践教学评价监督体系方面,应组建专门的教学评价小组,开展定期的学生自评、学习指导老师评价、企业指导老师评价,动态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3加大实训教学硬软件设施投入,全面建设实训基地

硬软件设施是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开展基础保障,因此,在“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开展中,院校应加大硬软件设施采购资金投入,根据课程需求、专业发展需求配置硬件装备、完善软件系统功能,为实训教学提供良好环境。例如,在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中,硬件系统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配送中心作业、仓储作业、物流信息技术等,从而实现货位验收、分配等。而实训设备主要包括传送设备、托盘货架、超市货架、轻型货架等。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第三方物流模拟系统、国际货代与报关管理系统、综合运输管理系统等。其中,第三方物流模拟系统需要符合国际惯例操作流程,而业务环节主要包括模拟仓储、运输、配送、客户管理等。此外,在此基础上,院校还应加强物流综合实训室、新建校内物流综合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例如,在现有校内实训室基础上,院校整合物流运营中心,结合物流行业具体情况,搭建新的校内实训平台,开设TPL项目教学课程,更新电子商务等实训室,确保学生实训的高效开展。

3结束语

第5篇

通过对物流管理岗位群专业技能的分析,进一步进行了实训项目和专业课程的分析。核心课程包括物流整体规划、仓储作业操作及管理、运输作业操作及管理、货运作业操作、报关报检作业操作、配送作业管理技能、物流信息系统操作、物流综合服务管理,相对应的实训项目包括物流整体规划设计、仓储作业操作和仓储管理、运输作业操作和运输管理、货运作业操作、单证操作、配送中心作业管理、物流信息系统操作、物流综合服务管理。从而确定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货运、报关报检、配送中心作业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服务管理。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进策略

为构建与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三维一体,三阶递进,二元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物流管理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建设专业拓展课程,满足单项实训项目物流项目管理训练和物流成本与绩效管理训练的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有选择有规划地建设专业拓展课程《物流项目管理》和《物流成本管理》,在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实施中融入实际物流企业典型案例和情景数据进行物流项目管理训练和物流成本与绩效管理训练。

(二)建设融多项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货代、报关报检、物流综合服务、物流沙盘模拟等项目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目前专业已申报专项建设“物流综合实训中心”,2015年已申报,资金总额为252.6万元。该基地目前准备在2016~2017年建设完成。该物流综合实训中心重点强调物流中心的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连锁服务等物流职能,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以企业化的硬件设施为运作管理基础,以物流软件为载体,搭建现代物流企业运营、作业、岗位职责等真实环境,模拟物流企业各种岗位的典型作业操作和综合服务管理项目,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物流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其动手操作和综合运用能力。本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包括的主要包括供应商模拟设备、制造商模拟设备、第三方物流平台设备、快递业务模拟操作设备、零售商终端设备。

(三)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第6篇

关键字:农村基础教育学生流失解决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问题是全国实现小康的关键,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如今,农村教育状况虽然已经得到显著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重点探讨生源流失问题。

一、学生流失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经济整体水平低下,农民收入不高,支付子女上学的费用可谓一大开支,经调查表明,经济原因是导致学生失学的第一因素。2、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赖以生存和依附的经济实体,是与社会发生交换、收入、支出关系的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在学生是否接受教育方面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支付教育费用的能力及这种能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主要是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儿童是否受教育和受多大程度教育的支配和决定作用。3、打工潮流的干扰。由于国家允许并鼓励个体劳动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对打工人员需求增多,再加上读书回报周期过长的影响及教育自身原因,使得大批初中甚至小学生纷纷拥入打工仔行列。4、人口压力。一般农村家庭平均有2.3个孩子,家庭规模大,子女多,要同时供养几个学龄儿童,往往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过重,一般家庭难以承受,从而影响子女的入学。

(二)教育自身的弊端。1、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已有了质的飞跃,但相对于城镇及发达地区,仍然普遍偏低,办学条件在不同地区的农村也不平衡。2、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有一支待遇较优,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由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因此伴随着办学条件差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教师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教师工资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有些贫困县市却经常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民办教师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待遇总体不高。因此,教师队伍流失严重。3、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一种办学倾向已偏离了我国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教育这一正确轨道。虽然“减负”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现实中中小学生的作业量仍有待减轻。4、单一的课程体系。由于课程多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因此课程缺乏多样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由此造成一旦升学无路,即使在本地致富亦无术。

失学问题不仅造成了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阻滞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因而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

二、学生流失问题的对策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坚持。人类社会进入“地球村”时代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各种竞争变成了面对面的军事竞争、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教育竞争……各类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就是教育的竞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指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是“知识差距”。强大的科技实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以深厚的教育积累为基础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教育积累是以教育投入为基础的,投入越多,回报就越丰厚;反之则越少。

(二)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我国普及农村基础教育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不尽合理。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重点关注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弱势人群。教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就地区而言,西部比东部、中部严重;就城乡而言,农村比城镇严重;所以要实行倾斜政策,向不发达的农村倾斜,同时向弱势人群倾斜,向女童倾斜。因为农村还存在重男轻女的倾向,所以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破除旧的传统习俗;优化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家长培训,双向交流,优化家庭环境;实行倾斜政策,为适龄学童提供经济补助确是一些有益的做法。

(四)提高认识,依法治教。1、提高全体农村公民对义务教育的认识。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和灵活性,由于义务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教育,其义务性和强迫性是以往的教育所没有的,因此在农村要加强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的宣传教育。2、依法治教。义务教育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强迫教育。事实说明,仅仅依靠说服教育是难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的。因此,在义务教育过程中,必须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来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我国自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并且各地区也颁布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应该说,从立法角度看,我们的义务教育立法体系还是比较完整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屡屡出现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因此,强化法制观念,加强执法,严格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第7篇

摘要: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提高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保证。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 实践教学 对策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实践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同时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提高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水平的有力保证。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欠佳,学生操作技能欠缺。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未能突显实践教学

物流管理是复合型服务行业,岗位技能要求高,操作性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保证,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加深对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才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物流对专业性、技能性人才的需求。

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设计仍采用学科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育,实践教学内容偏少。实践教学包括了认识实习、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很多高职院校因缺乏师资和必要的实训条件,没有设置认识实习和校内实训环节,学生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只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基础理论比重过大,应用技能比例过小,没有从根本上突显出高职教育的特点。理论教学过程中中往往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理论知识的运用,忽视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忽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操作技能低下,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物流实践教学基地相对缺乏,模式单一

首先是校内物流实训室建设投入不足。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有了加强物流实践教学的意识,但由于受到资金、场地等的限制,校内实训室建设投入不足,未能体现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不少院校没有建立物流实训室,只购置了一套物流模拟软件。让学生在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软件模拟训练,教师和学生的校内实践活动机会较少,动手操作能力难以提高。

其次是校外实训基地模式单一。不少高职院校虽建有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但多数校外实训基地仅能满足参观式、认识型的实习,操作型、运营型的实习机会很少,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虽然当前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力提倡产学研相结合,学校对产学合作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由于缺乏学校与企业结合的双赢机制,缺乏国家相关的政策法律保障,多数企业不太乐意接受学生实习。此外,每个企业都会有特定的生产运行周期,只有在生产淡季时,企业才愿意提供一些岗位给学生实习,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3 物流实践师资力量缺乏

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国物流教育起步晚,培养的物流人才不多,科班出身和经过实践锻炼的“双师型”物流专业教师更少,很多物流教师是从经济、管理等专业转行而来,整体水平较低,数量较少。教师的实践能力较缺乏,严重制约了物流人才的培养,导致物流的毕业生职业岗位操作能力欠缺,适用性较差,不能很快地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4 物流实践教学管理不科学

教学管理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实践教学管理,包括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实践教学基地等硬件管理和规章制度、评价体系等软件管理。它涉及面广,制约因素多,过程复杂,管理难度大,需要投入较大。有的高职院校没有成立物流实践教学方面的管理机构,有的院校虽然成立了管理机构,配备了管理人员,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执行起来往往流于形式。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环节缺乏考核标准。毕业实多半是由学生自行联系单位,自主实习,既不统一组织,又无跟踪指导,实践教学效果差:考核标准不够具体清晰,实习结束后普遍只有实习鉴定,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基地、师资建设和考核体系等方面采取以下对策。

1 调整教学计划,优化实践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制定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时应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教学计划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突显高职院校的特色。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大致包含三个阶段的内容:第一阶段是物流认知实践学习,可安排在第一学期,主要采用现场调研、访问专家、参观企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专业、物流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增加对物流专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单项专业技能训练,包括货物出入库管理、货运、订单处理等课内实训和物流项目设计等,可安排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阶段,目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业务流程,加深学生对相应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第三阶段是综合专业技能训练,包括角色虚拟、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在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学完以后。经过综合性实训课程的训练,尤其是通过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这种综合实训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熟悉从业环境,大大提高学生的物流专业操作技能,增强职业适应能力。

2 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在物流的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网络优势,使教学过程集声、图、案例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案例教学、演示教学、模拟实训、讲练结合、示范模仿、企业调研等教学方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案例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能让学生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现实问题作出分析判断。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教学法通过幻灯片、视频、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物流业务操作过程,可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增强学生对物流管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可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

模拟实训法通过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模拟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流程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物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相对校外实训而言,成本较低,安全性较高。

讲练结合法是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练习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理论应用的能力,

也熟悉了物流的业务流程。

3 加大投入,建设校内外物流实践教学基地

首先,建设校内实训室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前提。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功能齐全、规范实用的物流实训室,构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平台,使其熟练掌握物流的专业技能。其次,加强校企合作,打造校外物流实训基地。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解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场所不足的问题,而且由于提供的是现场实践场所,还可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通过与物流企业、商贸企业、货运基地、港口企业等沟通协调,建立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物流项目,从而学习和掌握物流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操作技能,成为实用型人才,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大力加强物流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物流实践师资水平决定物流实践教学水平。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具备一般高等学校的教师素质,而且应该具有一定时期的企业工作经验。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经常组织教师深入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和学习,掌握物流行业的新动态:制定职称评审、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激励政策,鼓励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挂职锻炼,加强专业实践技能: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成为“双师型”教师: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活动,开展校际间的经验交流和观摩学习。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要积极聘请一些物流企业或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担任物流兼职教师。他们不仅能按照实际物流企业的岗位标准指导学生实训,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够提供物流典型案例,可以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5 切实加强物流实践教学管理

第8篇

关键词:中韩自贸区;黑龙江省;物流园区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1 

中韩自贸区的建成,不仅促进了中韩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更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中韩是东亚最大的经济体,而黑龙江省是东北亚经济地带的核心和腹地,黑龙江省与韩国在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韩国现在已成为黑龙江省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投资来源国。黑龙江省及时抓住相关的契机,2015年3月30日,由省长陆昊带队,黑龙江省在韩国首尔举行“2015黑龙江一韩国经贸合作推介会暨黑龙江省重点产业项目对接洽谈会”,向韩国企业宣传黑龙江省的产业投资机会与发展潜力。黑龙江省与韩国在物流业、信息产业、旅游业等领域都有更深更广的合作空间,促进中韩贸易的发展,而贸易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发展,如何提升物流的发展,促进物流园区的建设、满足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拟构建航空物流核心产业园区 

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优势,在龙运物流园区、哈东华南城商贸物流园区等园区的基础上,拟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建立临空开放经济综合试验区,具置位于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东南侧区域,总规划用地约43平方公里,拟建设航空物流区、航空保税区、航空教育培训基地、核心产业园区等。飞机拆解基地与跨境电商物流两个项目,作为先期启动区,规划用地约4.9平方公里,紧邻机场跑道。这样便于开展高的服务平台,同时也是国际航空物流门户的枢纽,更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和提升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1.硬件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 

运输是物流的两大功能支柱之一,运输的设施和设备是保证物流高效、准确、快捷的先决条件,所以作为不同运输方式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都应该加强建设和构建,并且使不同的运输方式能够有效的衔接,达到现代化要求的现代交通体系。 

在公路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向偏远的乡、村级公路的拓展,同时也要延伸高速公路的抵达范围,建设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宾县、五常等高速公路环线,加大沿边公路的建设,继续加强国道建设,形成一圈多线的公路网,促进客货市场的良性发展。 

在铁路建设中,继续扩大哈牡、哈佳为代表的东环线的建设和“哈大齐北绥哈”铁路西环线的完善,同时进行沿边铁路的建设,形成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络系统。 

在航空运输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哈尔滨太机场的扩建,同时建设一批民用和通用的机场,并对佳木斯等现有机场进行扩建等相关建设。依托机场及陆空联运,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业;依托哈尔滨现有航空制造产业基础,通过存量优化和增量布局,积极发展航空制造业;通过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带动,引进和培育发展临空型电子信息制造业;依托机场客流及便捷交通优势,加快发展商务、商贸、金融、旅游、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 

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全省水利设施现代化进程。 

2.物流园区建设的原则 

(1)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区,一般在城市道路网的外环线附近;在众多交通运输通道中,公路仍然是主要的货运方式 

(2)位于城市物流的节点附近,现有物流资源基础较好,一般有较大物流量产生,如工业园区,大型卖场等企业集聚区,有可利用和整合的物流资源;从而能更好地节约物流成本; 

(3)有利于整个地区物流网络的优化和信息资源利用。最理想的物流园区,应该是铁路网络、公路网络、航空、水空网络的联节点和交汇地 

(4)坚持高起点,现代化的原则物流园区在建设过程中,一定结合世界最先进的园区建设经验,把目标定位在世界级的水平上,重视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并且以当前的市场经济运行为出发点。 

(5)物流园区在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引进先进人才。在高科技的背景下,一定需要高技能、高学历、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组建一支具有丰富经验、锐意进取、各个层次都有的阶级型队伍,便于物流园区的长远发展规划。 

二、围绕“商贸物流”构筑“四个中心”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黑龙江省沿边开发开放战略的深入推进,紧紧围绕“引进培育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的中心战略,重点构建“四个中心”。 

园区站在打造21世纪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俄沿边开放窗口和对俄、韩、日、蒙等东北亚国家开发开放桥头堡的战略高度,按照承载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功能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示范园区标准,在商业贸易、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绿色食品、总部经济、休闲旅游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启动“物流+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智能公路港建设,将全国公路物流网络和新亚欧大陆桥货运通道有效联通。毗邻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和联通全国铁路货运网络的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在建设的哈佳、哈牡高铁将贯通园区,154条铁路专用线辐射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依托众多地理和交通优势,道外产业园区正逐步构建辐射东北亚的“商贸展示交易中心”、“陆港仓储物流全智能服务中心”、“对俄经贸合作交易中心”及“综合物流示范中心”。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专业教学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总之,在中韩贸易背景下,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引下,黑龙江省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迎来了哪的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物流园区的进一步完善将为龙江经济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