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评论论文

建筑评论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23 15:24: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评论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建筑评论论文

第1篇

1.1建筑项目后评价定义建筑工程项目在竣工交给业主使用后,对项目意义、施工全过程、再生作用效益进行客观评价分析研究,建立各个指标相应节能评价体系,对各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对每一个阶段的节能效果、预期目标及指标效益进行验证,在对其进行验证以后,针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得出相应的措施,为未来建筑工程节能建设进行指导,从而达到提高建筑工程节能项目投资效益的目的。

1.2建筑项目后评价内容首先,需要满足目前国家存在并实施的节能相关法令、制度和规定,然后对各个阶段节能后评价效果的时间点进行分析研究,对节能项目的目的和作用进行分析,评价各个阶段节能效果,对各个阶段实际和预期出入原因进行合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之前的建筑节能项目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宝贵经验、教训,对评价体系进行客观的分析,为制定相关节能法规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3建筑节能过程后评价基本方法通过对上述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目前建筑节能一些非常常用的后评价方法,下面就对其进行一一阐述,具体如下:1)Delphi法。Delphi法的核心主要是对已有的问卷进行分析研究,该方法的创立机构为美国著名的咨询机构兰德公司(在1950年创立),该方法主要有匿名、咨询、反馈三个特点。2)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主要操作步骤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拆分,把其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找出各个组成因素之前存在的影响关系的方法,对其进行一定规则的不同层次的排列结构,对每两个相关要素进行相互比较,确定相关因素之间各自占的比重,比重确定后进一步在一定方法的操作下,确定其中每一个要素的比重值,并对其进行一致性核算。3)嫡技术法。采用上述层次分析法分析相对比重时,由于其有不可调和的缺点(循环而不满足传递性公理),从而极容易失去部分准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嫡技术就可以对其不可调和的缺点进行合理的弥补。该种方法的相应步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对矩阵相关列项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每个阶段相应的标准矩阵;b.分析各个参数相应的输出嫡、偏差度、信息权重;c.得出由AHP法产生的信息权重后,需要进行修正,得出最终信息权重。4)对比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和之前类似的项目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相关变化与差距,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处理,为以后项目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5)模糊隶属度法。在对建筑工程节能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评价时,由于其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指标相对较多,同时指标量纲、表现形式都有很大的区别,方方面面都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对各相关指标采用无量纲处理的方式,才能较为准确的综合评价效果。

2构建建筑节能过程后评价指标体系

2.1原则的建立在建筑节能后评价整体过程中,评价指标所占的比重最大。节能评价的结果受指标选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指标选取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每一个阶段的节能指标都必须具有确定、客观、合理的原则,同时也需要全面反映节能目标和指标之间的关系;2)全面性原则:节能指标体系需要对节能性能进行全面的反映;3)实用性原则:节能后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实用的原则;4)系统性原则:由不同联系、相互制约的评价指标构成的节能后评价指标体系,其需要依照一定的结构模块组成一个有效合理的整体;5)动态导向性原则:由于节能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相对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条件发生相关变化,根据最后确定的情况作出相关调整。

2.2构建思路建筑节能项目过程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根据建筑节能项目各阶段的评价要求,在各个阶段(项目分析研究、设计、施工及管理等)制定不同的指标控制体系,这些指标都能客观反映对建筑节能的影响,其相互之间也需要相互影响,构成自上而下的层次结构。

2.3后评价指标的确定由各个阶段不同指标的效果,将建筑项目节能后评价指标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综合指标层A———建筑节能后评价指标的总控制目标;分类指标层B———建筑节能各个不同阶段所控制的目标;分项指标层C———对不同阶段所控制的目标再向下分类,各个阶段不同分项指标的评价内容需要根据各指标不同的要求作出进一步细化及解释说明。

3建筑节能过程后评价方法

3.1指标评价方法的确定在确定指标评判的方法之前,我们需要构建建筑工程节能指标评价体系。由于建筑项目节能指标评价体系中各个阶段不同评价指标存在各种不同的差异(具体表现为量纲、意义、作用等方面),同时其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对其可比性进行分析意义不大,在此基础上,需要我们对不同阶段的指标采用无量纲的处理方法,在此处理以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有效的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在对这些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各个指标有的是定量的同时又有些指标是定性的,统一的度量标准在不同指标之间没有明确,所以就需要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的方法)。

3.2综合评价与分析通过对建筑工程节能前评价方法和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后评价最大的特点就是反馈,因此,我们在对建筑工程节能项目进行节能过程后评价时,就需要对各个阶段的指标进行合理细致的评价,然后根据反馈后的结果评价各个阶段指标的正确性,而不是根据各个阶段最终分数划出一个级别就结束评价工作。在对各个阶段指标加权计算出的综合评分进行评价研究后,我们需要全面分析各个阶段指标的综合得分,而不能只看某一项的得分,同时也不能因为其综合得分低,就不考虑其得分较高的一项,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以后的评价中注意的地方。

4结语

第2篇

摘要: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效果是由教学评价主体来评析和判定的。评价主体主要由领导、同行、自我、学生及家长组成的。不同的评价主体由于视角、能力的不同,评价角度、评价结果也具有差异性。学校应根据实际,建立和发展多元的、切合于本校的评价制度,提高评价的实用性,改善教师教学质量。

一、引言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国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中心和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要实现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的直接参与。教师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成败。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积极有效的教师教学评价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重要环节。从理论上说,教学评价主要由两个目的:一个是提高教师的效能,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明确目标、衡量结果、评判等级、奖优罚劣或解聘不称职的教师来保证教学质量。另一个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提供给教师自身的优缺点信息和建议,协助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

与上述两种评价目的相对应的评价制度是: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作为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评价直接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导致教师的积极参与度不高;而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发展性教师评价成为教学思想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不论是奖惩性教师评价还是发展性教师评价,都需要评价主体来评价。教育评价具有多元主体性。而作为教育评价的子系统—教学评价的多元主体性也存在其合理性。“教师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一般有: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者(领导)、同行、学生、教师、家长、专家等。评价的目的直接影响着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主体需要的差异性使得评价方式和结果不同。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进行评价是要考核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工作要求,主要是考核教师的外在行为表现,教师绩效评价的主体应为学生、同事、领导;教师个人对评价的需求是出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使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时的评价主体就应该是教师自己,因为教师最了解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念,最了解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因此在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活动时,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合理的评价主体,并将经济、效率等因素考虑在内,力求评价的最优化。

二、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性分析与探讨

1.管理者(领导)评价

管理者评价主要由学校领导来执行,学校领导评价中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并存,其中大部分学校以奖惩性评价为主。教师教学评价直接与学生成绩挂钩,尤其是以升学率作为对教师教学的认可度。发展性评价主要是学校领导通过听课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督促和指导,且日益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但学校领导忙于行政工作,无暇顾及教师教学,这也是学校领导疏忽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原因。

2.同行评价

从理论角度出发,教师教学评价应由其同事和学校教学负责人(如教导主任)来具体操作,他们在教室里听课、检查教学,更广泛更全面地收集相关信息,但这一作为的负面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因素如利益关系、个人主观态度等会影响同行与领导对教学工作评价的投人,以致影响对其评价的客观性,无法了解评价者的真实想法。某校在对1985年以来的“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的分析中得出,同行评价主要或只能作为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不能作为决策依据,要么全优要么全差要么弃权的评价结果存在着相当大的普遍性。

3.自我评价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注重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主体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教学自评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开展有效的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对象依据评价原则,对照评价标准,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做出评价的活动。它是一个批判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是实施教师终身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我们的自我评价充满着危险。作为教师,我们工作中都有盲点,有时我们看不清它们,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近。”同时不应忽视的是,教师自我评价可能会导致个人夸大自己的绩效。人们有把自己不良的绩效归咎于外部因素的倾向。

4.专家评价

专家评价方式属于直观评价范畴,是以评价者主观判断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专家评价由于专家本身的特殊身份和独特的视角,评价着眼点更多的放在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等方面上。充分发扬专家的鉴赏加评价方式,并对教师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关的建议,将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学生评价

教学过程的理论研究表明,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技能,引起学生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理想变化,因而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教师的教学是否已经使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内容。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最有发言权。但亦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章立早认为,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判断”活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人们认识外界环境或自身状况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所谓“事实判断”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价值判断”,是个体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价值作出评判,主要解决是好还是差的问题。教师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是否被聘任和能否晋升职务等切身利益,必须以严肃和公正的态度来处理。由于学生年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意图不一定全部都告诉学生,因此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只能具有“事实判断”的资格,也就是说只能描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没有资格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即没有资格评价是好还是差。

把评价的权利教给学生,师生共同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是现代教学评价的一个新理念。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规范和制度,是中小学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重要保障。

6.家长评价

从已有的研究看,家长评价更多的是集中在学校管理、学校规划上,而较少地对教师具体教学做出评价。家长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基准,以获得知识的多寡、班级升学率为评判标准,也就是说更多的是从教学结果而非教育过程来关注教师教学。课堂教学作为相对封闭的环境,教师对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是排斥和反对的,他们认为家长参与会扰乱课堂秩序,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家长对参与教学评价亦不积极,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传统的尊师重教思想使得学生家长对学校存有敬畏心态,家长会是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而这种单向的家长—学校交流也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讨论话题,即使这种家长会的交流方式也是很有限的。因此,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参与学校教学评价,将是一个长期和逐步深化的过程。

三、建立以自我评价为主,多元主体的参评体系

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在评价中发挥作用。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自我更新自我调控,更多的从自我接受的角度评价教学工作。在评价方式上讲究自我评价为主,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活动不断进行判断反思和分析,不断自我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统一和具体化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性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要能够有效地得以开展,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基础和关键。学校的管理者和上级行政负责人要组织教师与专家共同商讨,确定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具体说来,教师自评的标准采用半开放式评价,为教师提供基本的分析框架,但不过分细化各项指标,留出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空间。同时,指导教师采用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尺度,如现今流行于教师群体中间的博客日志、反思日记,引导教师详细具体的分析自我,并发现不足自我改进。再如通过教师学习者的经历和教学自传获得教学洞察力,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等等。为了使自评的内容更加真实、客观,避免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出现不顾实际地抬高自己、文过饰非的现象,必须将自我评价与教师的晋升、提拔、奖惩等各种个人利害关系脱钩,使教学自我评价的教育性原则得以正确地体现,其正确的导向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

(二)建立规范的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制度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带来的是教学、学习与管理等多方面的积极互动,影响的是学生、教师等的促进性发展。因此,深刻认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积极探讨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策略或实践方式,建立合理的规范与制度是当务之急。

建立一种规范学生参评制度是合理科学评价的必要条件。制度是行动的保障,没有制度规范与指导的行动,易带来实践中的松懈、拖拉甚至敷衍。通过制度规范的制定,可以对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意义、目的、要求、程序以及整个参与方式等进行规范。学生依照参评标准对教师教学评价,更能反映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教师的优势和特点。当然,学生参评工作需要学校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以避免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因学生参评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中小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教学评价在关注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的同时,亦不能忽视领导、同行、家长、专家等其他群体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应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校领导、学生、教师、专家、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即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师能从多渠道、多角度获得评价信息,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第3篇

摘要:建筑业发展瓶颈

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的规定,我国的建筑主要分为两类摘要: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其中民用建筑根据功能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在本文的讨论中主要针对的是民用建筑。

1建筑的双重属性

从人类和建筑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人类所从事的大规模建筑事业是从奴隶社会建立以后才开始的。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整个建筑活动的意义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在社会中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更重要的价值是在于反映当时的思想和艺术的要求[1。正是在这些需求的引导下,逐步形成了建筑的双重属性。

首先是建筑的社会学属性。当人类社会出现阶级的划分后,建筑的形式就不再是为了适应遮风避雨、逃避野兽攻击而存在,而是通过自己的形象和空间来表达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需求。

其次是建筑的自然科学属性。任何建筑形式的出现和演变都离不开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的约束,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建筑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建筑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建筑的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2建筑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某个时代的建筑是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物质文明、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的综合反映。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则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例如下图一反映了上海市1949年以后历年房屋竣工面积的变化情况。将它和上海市1949年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情况相对照,可以非常轻易地得出结论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期也必然是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期[2。

和此同时,建筑业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以上海经济发展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假如将上海历年的国民经济总值进行分类统计,可以发现上海市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推动上海经济高速发展的几个重要支柱之一,而且从1995年开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上海市继工业之后的第二大经济支柱(图二)。

现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届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6280元增加到1800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253元增加到8000元。其结果就是摘要:无论城镇还是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都将对生活条件和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老百姓对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的占有量、环境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世界银行的探究报告和相关专家的探究结果,我国新建建筑将主要集中在未来10~15年内完成。其中,公共建筑在1998~2010年间增长速度为6.6%[3。

可见,建筑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公共建筑在上海乃至全国必将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

3建筑发展的环境制约性

建筑的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建筑的形式和功能也是多种多样,但是建筑正常运行的基础却是相同的摘要:任何建筑的正常运行都以消耗一定能源为代价,如照明系统需要电能、空调系统需要电能或油、天然气等等,所有这些为了维持建筑正常功能所必需消耗的能量统称为建筑能耗。

仍然以上海为例。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上海的房屋竣工面积已经翻了几番(图三),其中公共建筑的面积在2001年底已经达到8696万平方米。和之相对应的是建筑能耗的增长。根据上海市终端能耗统计资料,以建筑能耗为主的第三产业能耗从1980年到2001年也翻了一番(图四),假如再加上生活消费能耗,上海市建筑能耗在2001年已经接近国民经济总能耗的30%[4[5。

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球上可以使用的、具有成熟应用技术的能源主要是矿石性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他们的使用都会带来对环境的污染。建筑发展对能源的消耗也就意味着建筑的发展必然带来环境污染。非凡是上海,主要能源是煤炭,由煤炭燃烧引发的大气污染物,如SO2、CO2、粉尘等,每年需要消耗上亿人民币来治理,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说,环境的污染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制约功能[6[7[8。

4建筑节能对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建筑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向;但是另一方面,建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这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则意味着不可再生能源的加速消耗和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为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设置障碍,成为自身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如何调整两者的关系成为影响建筑业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应该看到,建筑业的发展是必然的,那么建筑正常运行需要消耗能量也是必然的,所以建筑业发展中所存在新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筑消耗的是什么能量以及如何消耗能量。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经济的快速发展包括建筑业的迅速发展都在加剧着能源危机,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的危机。假如建筑消耗的能量都来自可再生能源,那么建筑业的发展将不会受到能源消耗的制约;而消耗的可再生能源通常都不是矿石性能源,它们的使用不会加重环境的负担,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这也有助于保护环境。不过这或许是若干年后的事情,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讲,做到这一点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现阶段影响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建筑中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方式。

从上个世纪70年代,人类就已经开始探究建筑如何消耗能量的新问题,而且所有的探究内容都围绕着“节能”展开,因为实现建筑节能是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然而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新建建筑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大量浪费能源的建筑,所以有关专家呼吁,为了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建筑节能。我国建筑能耗总量大、比例高、能效低、污染重,已经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新问题,可以通过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新建建筑按节能标准进行建设和设计,以及发展建筑节能产业等方式开展建筑节能。

有专家计算出摘要:假如从现在开始对新建建筑全面强制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对既有建筑有步骤地推行节能改造,到二O二O年,中国建筑能耗可减少三点三五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八千万千瓦时(大约接近四点五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出力,相应可减少电力建设投资约六千亿元人民币),由此造成的能源紧张状况必将大为缓解[9。

由此可以很轻易地看出建筑节能对建筑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建筑节能的开展不仅减少了建筑自身的能源消耗,缓解了国家的能源紧张局面,还保证了自身及其他建筑的正常运行,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参考文献摘要:

1)杨深。建筑七千年。天津摘要:科技翻译出版社,1990.7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探究所。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暨碳排放情景分析综合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暨碳排放情景分析”课题组,2003.5

3)中国上海网站摘要:http摘要:///

4)同济大学和上海市建筑节能办公室。上海市建筑节能目前状况和未来展望。2003年上海市公共建筑调查报告。

5)同济大学。节能工作在上海——能源基金会项目《上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结题报告,2003年。

6)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网站摘要:http摘要:///gongbao/linian2002.asp

7)邓孝成。优化生态关键在防治燃煤污染。

http摘要:///index.htm。

第4篇

简约主义一词最初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又称为“极少主义”“极简主义”,是一种现代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其在绘画、设计、雕塑、影视、文学等多个艺术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平面设计中的简约主义来说,设计不再完全是设计者的主观表现,而是为了更加明确地传达出设计信息,因此要在设计要素上做各种简化,使设计的主旨更加鲜明。同时,简约并不意味着简单,形式上的简约,并没有让主题的表达受到影响,反而还起到了一种突出的效果和以少胜多的功效。就其特征而言,可以归纳为形式简单和主题明朗。首先形式简单,是指平面设计各要素的简洁和简化,那些复杂的图形和缤纷的色彩是与简约主义平面设计无缘的,简约主义平面设计更多使用的是简单的图形、单一的色彩等,寥寥几笔,两三颜色,就构成了作品的全部。其次是主题明朗,之所以简化要素,就是为了突出主题,防止因为设计要素的纷杂,使欣赏者的注意力受到影响。所以简约主义的平面设计,就是开门见山地表现主题,以满足视觉图像时代下人们的欣赏和审美习惯。所以说,平面设计中的简约主义,是和时代、社会、文化、生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当前其受欢迎程度来看,简约主义将会是平面设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二、简约主义风格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和体现分析

1.简约的图形

图形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复杂——简单的过程。一开始的平面设计,受制于艺术设计发展水平,其图形往往都是简单直观的,能够表现出其基本的含义即可。而伴随着设计水平的进步和平面设计表达的需要,很多新的图形创作手法,如电脑制图、立体图形等也广泛出现在了平面设计中,这在使平面设计得到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视觉审美上的疲劳。在这种情况下,简约风格的图形便应运而生,其在简单直观的同时,还有着独特的深意,满足了人们对图形外观和内涵的审美需要。如标志设计。标志设计是对图形元素要求最高的平面设计门类,其既要简单明了,又要能体现出标志的内涵。中国某航空公司的标志设计,就选用了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物,有着平安、幸福的寓意。一方面,作为航空公司来说,选择“百鸟之王”的凤凰,与公司的性质相吻合,也体现出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雄心和壮志;另一方面,凤凰本身所具有的平安、幸福的寓意,对机飞行来说,也是再合适不过的。设计者用极为简练的线条,勾勒出了凤凰昂首飞翔的姿态,可谓是言简意赅,富含深意。山西某白酒的标志设计,是一幅简化的中国山水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手指着远方,这样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大诗人杜甫的那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而在今天的标志设计中,设计师用图形的形式对这一典故进行了有机的运用,在表明了该酒身份的同时,也体现出了该品牌的历史、文化和质量。又如招贴设计。招贴设计是放置在公共场所的广告,利用文字、色彩和图形将信息迅速、准确地传达出来。在视觉图像泛滥的今天,唯有简约的图形,才能引起人们对招贴的关注。如2012年大学生招贴设计展获奖作品《“空洞”的人生》,就是对简约图形的完美运用。整个作品中没有使用文字和色彩,只有一支竹笛,这支竹笛是竖着面向观众的,若干个黑色的音孔一字排开,就是作品名字中的“空洞”;但是这里的“空洞”是加引号的,意在表明,人生就像是竹笛,摆在面前的是一个个黑洞,但是如果我们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则将不再空洞,而是响起了宛转悠扬的旋律。这幅作品仅仅用一个图形,就表明了“生活”这个深刻的主题。所以说,当下的平面设计中,那种繁琐的图形已经不再多见,多是这种外观上简单明了,却又饱含深意的简约图形,这在充分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同时,也带给了人们以深刻的思考。

2.简约的色彩

色彩是平面设计中最直观的要素,虽然其本身只是一个自然现象,但是每一种色彩都有一种心理暗示,从而能给人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因此色彩成为了作品中带给人们感受的第一要素。平面设计中的简约色彩,或者是用单一、直观的色彩直接展现作品,或者是遵照色彩规律,用简单的色彩对比来阐明主题,从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达到以一当十、简洁高雅的艺术效果。如标志设计。中国联通的标志是一个大红色的中国结。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喜庆和吉祥,而红色的中国结更是圆满和热情的象征,其采用了直观色彩展示的方式,将企业文化的内涵充分地表达了出来。又如一家国际著名的快递公司,在公司标志和包装设计中,就曾经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快递行业普遍喜欢用大红色和绿色,但是这家快递却使用了紫色和橙色的搭配,这是一种少见的色彩组合,能给人一种陌生的感觉,一方面,企业想要在众多快递行业中脱颖而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人们收到快递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新鲜和陌生的感觉,这与紫色和橙色组合带给人们的心理反应是一致的。确立了色彩组合之后,小到一个包装袋、大到运输的飞机,随处都可见这个醒目的标志。这个科学的色彩设计为企业的成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按照色彩规律,让不同色彩之间发生对比关系,达到了最初的设计目的。又如海报设计。香港著名设计大师靳埭强近年来十分喜欢运用中国的水墨元素进行海报设计。水墨元素,意味着往往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但正是这两种常见的颜色,却在靳埭强的笔下散发出了无穷的魅力。他为2008年奥运会设计的举重海报中,整个作品只有黑白两个颜色——白色的底子和黑色的图案、文字。白色给人以纯洁之感,也暗示了本届奥运会的公平和公正;而黑色则是一种力量的凝聚,给人以厚重的感觉,两者互为对比又互为依托,体现出了简洁、清晰的设计效果。他为宁波服装节设计宣传海报时,依然只用黑白二色,画面中有一只黑色的竹尺,以表现出服装的主题,同时又在竹尺上方勾勒出了一道弧线,两者组成为了一个衣撑,从而进一步表明了主题。黑白的固有属性和心理属性,在他的手笔下产生了精妙绝伦的简约设计,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3.简约的文字

文字最初是以图画形式存在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简化为了现在的面貌。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其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视觉形象语言,并随之产生了很多自身之外的意义。为了获得简约的设计效果,很多设计者都在文字上大做文章,利用夸张、变形等手法,从文字的结构、大小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设计,体现出了一种言简意赅又形象生动的效果。如标志设计。2005年,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北京奥组委了奥运会运动图标。整套图标包含了本届奥运会的全部35个竞赛项目,其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篆体字。篆体作为中国古代十分流传的字体,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象形性,几笔几画,就能勾划出每一个运动项目最典型的运动姿态,体现出了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真正实现了“形”和“意”的和谐统一。而且因为其所有的简洁性,即便是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人都可以将其画出来,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中国美术学院简称“国美”,其标志设计就是以“国”字为基础的,虽然去掉了左右的两竖,但是一眼望去,仍然能够认出这是一个“国”字。同时,去掉左右两竖线的国字,又和美字十分类似,既像“国”,又像“美”,表现出了“国美”的简称,同时也传递出了美是没有国界的寓意。又如招贴设计。在一则倡导朝鲜和韩国统一的招贴中,面对这样深刻的主题,作者仅用一个文字就表达出了主旨。作品中,作者用草书的形式书写了一个“潮”字,并对三点水这个偏旁进行了处理,在其中加入了一道竖线,这样一来,从正面看是一个“朝”字,将其颠倒来看,则又是一个“朝”字,仅用一个汉字就阐明了深刻的主旨。再如广告设计。以国外的一则杀虫剂广告为例,整个画面只有一只虫子,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只虫子的躯干部分是由一个个字母组成的,其所组成的单词,正是这个杀虫剂的品牌名字,从而将广告的主题直观地表达了出来。所以说,在简约风格的平面设计中,文字所起到的作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在创作者利用结构、重置等手法对文字进行了全新设计后,其视觉效果更为强烈了,含义更加丰富了,从而获得了全新的传播效果。

第5篇

作者:晏爱云 黄开芳 王艳 刘侠 单位:安康市中医医院

扁平化管理患者,提高患者口服药物安全度(1)责任护士跟随主任查房,全面掌握患者病情,评估患者服药能力,查看口服药物医嘱后再给患者发药,服药到口。详细讲解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2)购置温馨小药盒,一般盒装药物存于小药盒放于患者床头柜上,指导患者服药,每天查看患者服药情况。(3)特殊药物如地高辛、胺碘酮、美托洛尔、安眠药等由责任护士保管,按时按量服药,密切观察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等,执行记录用药时间制度。(4)对文化程度高、遵医行为良好的年轻患者可指导他们自行服药。(5)对文化程度低、遵医行为差或老年患者,应反复讲解药物知识、服药剂量和方法。出院之前教会患者服药,不能自理的患者教会陪人服药方法。站在床旁查看患者或陪人服药是否正确,直到患者或陪人能正确服药。特殊药物出院时装在“口服药物识别袋”里[2],即1个透明塑料袋,内衬1个写有药物名称、剂量、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卡片,以提醒患者正确服药。(6)发放出院温馨联系卡,以便患者如有不适或服药不明白及时询问。电话随访是否按时服药及服药方法剂量是否正确。(7)患者若再次住院仍有原管床护士负责。

实行绩效管理,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首批试点病区根据本科室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分配方案和奖惩措施,应用各班工作质量量化表量化工作质量,并与奖金挂钩,保证口服药物的服药安全。开展优质护理,实行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扁平化管理患者,应用流程管理规范工作行为。管床护士就如管床医生一样,对患者病情了解全面,对患者诊断、治疗、用药都非常了解,可以避免由于医生笔误而盲目执行医嘱造成服药错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管床护士80%的时间都在病房,能够及时了解药物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责任护士一般选择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护士担当,并经常认真学习药品说明书,提高专业水平,保证用药安全。有研究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往往有 着 直 接 的 关 系,是 维 护 安 全 护 理 的 最 重 要 的 基础[3]。制定责任护士工作流程、发放口服药物工作流程,并对工作流程进行持续改进。发药到口,记录用药时间制度的执行,从根本上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是从法律上保证了护士执行医嘱、按医嘱有效时间内给药的依据[4]。责任护士只管7、8个患者,对患者病情及用药非常熟悉,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内科患者用药复杂,药物品种多,为了方便,医生经常会给患者开整合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泡腾片等,使用温馨小药盒放置药物,可以避免药物受潮、风解,也方便医生查房时了解患者服药情况,进一步保证患者服药安全。特殊药物由管床护士保管,杜绝了遵医行为差的患者服药过量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口服药物识别袋可提醒患者回家后正确服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真正把时间还给了护士,把护士还给了患者,有充裕的时间给患者做健康指导,患者了解了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等,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充分发挥口服药物治疗疾病的作用。管床护士就如管床医生一样,患者若再次住院仍愿意由原管床护士负责,这样由于相互了解,可以避免服药及其他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实行绩效管理,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确保了工作质量,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第6篇

关键词:建筑理论;中国建筑;文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建筑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很多建筑理论却未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追根揭底还是存在很多原因的,此篇文章就要谈一谈中国建筑理论缺失的原因。

一、传统文化包袱沉重

传统建筑文化异彩与时代建筑文化格局纵横交错,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努力与文化反思相互交织,形成于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化观察和评判坐标在同一时空并存争胜,所有这一切,映现出世界文化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比较研究的多重色彩。中国现代化思想运动的一大特色,在于它始终是从文化层面来探讨中国出路问题。自近代以来的中国建筑领域,也把中国建筑的出路问题归结为如何解决建筑风格问题,停留于从建筑形式、风格的层面去找寻出路。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开始,时代精神和民族情结的十字架就摆在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建筑师这个职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刻刻都在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张力下挣扎,背负着沉重的文化包袱,挣扎着寻求传统文化的时代生长点或者时代文化的传统立足点。这样的传统,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建筑师的创作活动依然是在传统和时代张力下探求文化的时空吻接的又一种努力;贯通着主流建筑师心境的,依然是文化上的两难考虑。正是这种沉重的文化包袱,使我们经常被风格、形式所遮蔽,把寻找中国建筑的“民族风格、时代精神、地方特色”当作中国建筑界的最有价值的追求,却使建筑本应该思考的本体层面的问题长期受到忽视。

二、外来建筑相对强势

长期以来,以西方建筑话语为主的建筑思想一统天下使西方文化成为建筑的主流,当今盛行的全球化更是一个以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为主体的“话语”领域,在建筑界则表现为建筑文化的国际化。全球化对中国建筑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建筑设计领域内国际建筑师的参与。

大量的设计任务被国际建筑师占有,造成了中国建筑在走向全球建筑设计市场中心的同时,中国建筑师却不断地被边缘化。边缘化的结果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面临着更大的市场竞争,在激烈竞争的设计市场中迎合业主可能就是更多建筑师的选择了。与此同时,全球化也使中国的设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的西方建筑师为了占领中国市场,为了吸引业主的眼球,也设计出许多造型奇特、夸张的建筑形象来赢得设计任务。为了在这样的竞争中胜出,中国建筑师也纷纷重新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三、本土建筑理论缺乏

虽然当代中国建筑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接触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之后的各种建筑理论,西方蓬勃发展的建筑理论和建筑思潮摆在中国建筑学界面前,但却没有认真追溯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根源、没有吸收其研究问题的方法,没有消化吸收国外建筑学理论的精华。我们自己的建筑实践,又很少有人认识问题的能力能够达到理论的高度,而只能凭个人经验和“感觉”处理问题。对于建筑哲学的思考更是缺乏,而更多的是评论性和套用国外理论介绍设计方案和实际工程的论文,这反映了当代中国建筑界理论的缺乏。当代中国建筑界理论的缺乏,立足本土的理论体系未能形成,这造成我们没有自己的理论指导,只好转求国外。但“形而下”的模仿和形而上学的引进理论成为实践过程中两个相互推动的缺陷一一形而上学的使用来自国外的建筑理论使我们的实践活动表现为缺乏内涵的模仿,这导致适应当代中国特点的建筑学理论没有良好的实践基础,进而造成中国建筑只能遵循实用主义哲学,用功利主义的视角,充塞于我们视野的只能是地域、时代、民族等现实而功利的问题,而无法在本体层面上发现更具普遍意义的建筑基本问题。

四、创作环境仍未完善

伴随着社会开放、经济发展、文化的交流,当代中国建筑的整体创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建筑泛意识形态思维模式逐渐淡化,精品意识已经觉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获得认同,节约型社会的氛围正在强化,对于建筑的认识也在逐步走向成熟。但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社会对建筑的关注远远不够,社会整体对建筑的认识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建筑创作环境急待改善。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凡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建筑相关法制不健全。建筑师注册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建筑项目的评审缺乏足够的严肃性;建筑评价缺乏必要的科学性;特别是对建筑规模、尺度、能耗、结构合理性、构造精致性、方案的技术经济性等缺乏有效的评价;设计收费标准的执行缺乏必要的监督,同行间的不正当竞争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等等。

第7篇

在这里传统是指传统建筑学的观念,即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形环境等等。“传统”建筑师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师,而是指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王澍先生同样是这样一位“反传统”的建筑师。对于这样一位建筑师,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和各种各样的评论。在《设计的开始》一书的序言中对其的评论也许是比较准确和完整的———“王澍,一个60年代出生的建筑家,他的建筑活动就如其生长的年代一样矛盾而敏感。他拒绝理论,但他的建筑文章超越一般理论论文而成为某种关于建筑的‘写作’;他抨击专业建筑学,但他的所谓‘业余建筑’活动超越一般而言的设计而指向某种关于建筑的建筑;他坚持感悟建筑本身,执着于功能解读,贬低造型艺术的重要性,但他的作品具有某种超越风格争论的艺术力量;他反对关于建筑的文学化叙事,但无论他的设计还是写作,都具有某种难以辨别其来源的文学气质;他强调建筑师首先应是一个文人,秉承某种批判使命,但锋利的矛头不仅指向自己之外,更始终指向自己,甚至以嘲讽与自嘲消解着‘批判’的戾气”(见图1)。

显然王澍与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师有很大不同,那么他在应对一些当今建筑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时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策略与方法目前,中国大部分建筑师做设计是没有理论指导的,所以才出现中国建筑师的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一味的抄袭模仿或是陷入形式主义而不能自拔。前不久的世博会中国馆竞标过程使这种“无所适从”达到了一个顶点,引起了建筑界的反思,有建筑师发出了做了这么多年的设计,却“不知道”的感慨。建筑师应该怎样对待理论,把理论放在一个什么高度,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回答。王澍自称是反对“理论”的说法的,但是看他的自宅(1997)、陈默工作室(1998)、上海顶层画廊(2000)、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2000),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设计,看他的文章,李渔、罗兰•巴特、福柯、结构主义、类型学等频频出现,这都是他关于理论的思考。

首先,王澍对于中国传统造园理论是很痴迷的。在《设计的开始》一书中,他用《造园记》作为描写自宅建造过程的文章的题目。王澍在自宅室内的设计中所面对的是如何在一个普通二室一厅的住宅中造出古典园林的感觉。于是便有了“二室一厅里插入五个假设的房子;房子之间插入一个桌房和一个椅房;一套灯具,一套只让幻想居住的房子———即所谓的八间不能住的房子”,形成了一个在现代住宅中的迷园。在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中,王澍关注的是如何让人生活在处于“山”和“水”之间的建筑中和如何体现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建筑与山水的和谐,而在一条倾斜于建筑主体的轴线上冲出的被称为甲乙丙丁的四个小房子则隐喻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亭子。同时在王澍身上,我们也能看到西方理论对他的影响。从王澍的上海顶层画廊设计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罗兰•巴特对其的影响。一个“幻灯机”,一个“照相机”都有着罗兰•巴特的摄影学理论与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子。

在王澍的身上,中西方文化很奇妙的交织在一起,无论在他的文章还是在他的设计中,都能看到中西文化的碰撞。但王澍在这种碰撞中并没有迷失自己,而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对于自己的每个设计直到每个细部的做法,他都能说出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受到什么的影响。王澍的设计可以说是在理论的思辨与技术的营造之下产生的作品。

2王澍现象对当今中国建筑界的意义

第8篇

2007年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获得西班牙国家建筑奖(the Spanish National Architecture Award),2004年,他获得了第61届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另外,在全世界获得的各种奖项也是不计其数。例如西班牙艺术优胜奖金奖、巴黎建筑科学院金奖、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Misha Black爵士奖以及意大利佛罗伦萨达芬奇奖等等。

如果要挖掘这个今年58岁,从事建筑设计行业20多年的建筑师,却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首先要从他所受的教育过程来分析:

・1951年,生于巴伦西亚旁边的Benimament村

・1965年,去巴黎学法语

・1967年,去苏黎士学德语

・1968年,在巴伦西亚的建筑学校和工艺美术学校同时注册学习,并都毕业

・1975年,苏黎士,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the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TH),学习工程技术

・1979年,开始博士课题研究,题目是:关于空间框架的可折叠性 On the Foldability of Space Frames

・1981年,在ETH建筑系获得技术科学博士学位

・1981年,在瑞士苏黎士开设建筑和结构事务所

・1989年,在巴黎开设第二个事务所

可以看到,在他正式从事职业建筑师之前,他已经得到很系统、正规的建筑、艺术、工程技术的全面教育,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他已经完美地将上面的三个学科结合起来,研究在空间中利用结构和机械的手段,通过杆件的运动和杆件之间关系的变化,达到用最少的材料,覆盖最大空间的结构结果。这个论文研究了“某种多面体的拓扑关系”,这是一种复杂的机构,一些连接在一起的相互平行的杆件,开始可以被折叠成一束,经过一系列的变形过程,束状体展开,慢慢复原成多面体,形成和穹顶相似的形状。

他自己曾经说过,在其设计中,有三个要考虑的因素,一是材料与建造过程,二是力学与形式,三是运动与形式。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出来,其中第三点是形成他与众不同风格的一个因素,是他对于运动的思考与领悟使他的作品具有浑然天成又出人意料的效果。他自己也认为这是他创作生涯的最高境界。卡拉特拉瓦认为,重力是大自然的馈赠,受力的结构总和物体运动有关,没有运动就没有受力结构,即使在静态的受力结构和稳定的受力体系当中也隐藏着运动的趋势。在他的设计当中不仅是用形式把这种趋势表达出来,而且在一些建筑中还创造了能够真正运动起来的构件。这种对力和力的趋势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其优雅的形式表达,使卡拉特拉瓦的建筑充满了动人心魄的诗意。

由于卡拉特拉瓦所受到的特殊而又全面的教育,使他能够不仅自如地思考力、运动与形式问题,更能使他自如地通过力学的计算和结构设计将他的思考用建筑表达出来。同时也由于他所受多种文化的熏陶,使他在设计中不仅仅是思考力、运动与形式问题,同时也深刻地思考建筑文化的问题,思考地域文化的问题,思考艺术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融合,产生了这些形体简洁但是令人感动的桥梁和建筑。

正像卡拉特拉瓦说过的:“因为我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与对文化的思考仍处于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如今正是将这些新的内容融入建筑中的时刻。”

2005年我去西班牙作建筑考察,看到了卡拉特拉瓦的四个建筑。Barcilona两个,Bilbao两个。

・Bach De Roda Bridge, Barcilona, Spain, 1985~1987

这座桥是在1984年巴塞罗那申办1992年奥运会后决定修建的,它把火车站和铁路两侧的城区连接起来,并在桥下形成了一个公园。桥长129m,桥面高8 m,高出桥面的钢结构内拱跨度46 m,每边都是由两个拱倾靠在一起组成的,坐在倾斜的拱座上。桥体由下面流线型的混凝土桥墩支撑着。

・Montjuic Communication Tower,Barcilona,Spain, 1989~1992

这座136 m高的塔坐落在奥运会的主会场里面,从远处看和旁边矶崎新设计的体育馆叠合在一起就像一只美丽的天鹅,这个塔就像天鹅向后倾斜的头颈。它倾斜的角度正好是当地夏至日正午的太阳角度,这样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日晷。

・Volantin Footbridge, Bilbao,Spain, 1994~1997

这座桥跨在Nervion河上,不远的河对面就是盖里设计的美术馆。这是一座步行桥,由一个倾斜的抛物线形的14.6 m高的钢管拱和一个弯曲的桥身组成,斜拱用钢索吊挂着桥身。桥面是由玻璃板构成的,引桥的桥面是玻璃砖构成的。晚上在特殊设计的灯光照耀下非常浪漫,据说这个灯光也是卡拉特拉瓦自己设计的。

・Sondica Airport,Bilbao, Spain, 1990~2000

从远处看,这个航站像一只正欲展翅高飞的白色大鸟,栖在直线型布置的候机厅上。主厅是三角形的,尖尖顶端昂起来,朝向停机坪和跑道的方向,屋顶内部的拱肋都向尖端上收束,形成强烈的运动感。4层的停车楼非常平和地隐藏在航站外面道路另一侧的山坡上。

在卡拉特拉瓦的建筑中,除了前面说的运动趋势等特点外,他在建筑中还大量使用平行或者朝一个方向有收束趋势的直线或者曲线的杆件,强烈地加强了建筑的节奏感,同时,这些细巧的杆件又形成了羽状的平面或者空间曲面。像在巴伦西亚科学城,2005年在瑞典马尔默建造的旋转大楼,都强烈地体现出这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