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校英语专业论文

高校英语专业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23 15:24: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校英语专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校英语专业论文

第1篇

(一)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实施创业教育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

据劳动部门预测:今后1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加劳动力1000万,大约1.2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要向城市转移;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还存在着2000多万隐性失业者;此外每年还有数百万下岗职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在我国目前高职院校中积极实施创业教育,不仅能缓解目前面临的困难,也有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鼓励学生自我雇佣,其优点是创业者不但自己谋得了职业,也为社会其他成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能有效地缓解劳动力供需不均的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二)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实施创业教育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愈加严峻。营销类职业是人才市场出现频率较高、供需量较大的职业之一。由于营销专业本身的特点,办学门槛比较低,改革开放以来,很多高等综合大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开设营销专业。高等综合大学培养的营销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大多从事较高层次的营销管理工作,而中等职业学校营销专业主要培养最基层的营销员。高职类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因此,在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应积极引入创业教育,让学生尽早做好择业与就业的心理准备,鼓励毕业生创业开办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形成高职营销专业学生进出通畅的双赢局面。

引入创业教育,也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长远任务。高职教育,其实就是一种职业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在了解社会产业状况与前景的基础上了解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掌握基本从业、创业知识和技能需求的基础上,树立服务社会的职业理想与创业意识,使教育造就的高技能财会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为社会的稳定和谐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营销人才培养改革的要求。

(三)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实施创业教育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

创业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处理资料、分析判断、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这种教育对从业非常有必要。另外大学生创业缺乏人脉和经验,对其进行系统有效的先期培养是很关键的,对于以后打算自己开拓一番事业的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能在学校接受这样的锻炼太有必要了。

创业素质是人的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接受创业教育,营销专业毕业生个人综合素质将会大大提高,在职业生涯中将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既可应聘就业,也可以走上创业之路。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学生虽然在技术上不如理工科大学生,但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具有营销管理能力,能将自己的就业融入自己的创业活动中。

二、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实施创业教育的优势和机遇

(一)营销专业学生具备的营销管理能力为自主创业提供人才保障

营销专业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联系最密切,营销专业在引人创业教育方面具有专业优势。该专业所具有的营销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创业和经营企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创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如何调查与预测市场;如何对自身优势、商业机会、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如何选择目标市场;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如何把握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如何进行产品、价格、分销以及促销策划等。这些都是每一个高职营销专业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营销技能。营销技能是创业者必备的创业基础,有了这种技能,创业行动就会少走弯路。

(二)当前良好的创业环境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提供宏观上的保证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创业。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就业促进法》第七条就明确了创业的政策,因此,中国目前处在一个非常难得的创业时代。事实上,当前我国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植政策。政府扶持和鼓励兴办个体私营企业,个体私营经济未来将得到充分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对个人投资办企业提供了法律保障,尤其是对设立非法人企业也没有明确注册资本金的要求,为普通人创业降低了门槛,提供了创业的法制通道。另外在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国家也加快了金融体系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坚持多元化、竞争化的金融发展方向,大力提倡开办民间银行,让各种所有制成分在金融业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银行业向非公经济开放的同时,国家也正努力拓宽非公经济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中小企业发行短期债券。

(三)汕头职业技术学院营销专业实施创业教育的优势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潮汕地区。潮汕人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商业意识较强。潮帮已经兴旺了五百年而不绝。“饿死不打工”是专门针对潮汕人说的。潮汕人哪怕身上只有几十元,也要努力做老板,相当一部分潮汕人都是十几岁帮助家里看店做生意,或在乡亲的店里帮忙,很早就学会了经商的本领。现在潮汕是一个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验区,民营经济的大军遍布省内省外,很多学生自小就已接受了创业的观念。

由于粤东本身大学不是很多,当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也提供了优惠政策。无论毕业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均有机会创业。相信在高技能缺乏、自主创业环境越来越好的粤东地区汕头高职营销专业学生的创业前景会越来越美好。

三、汕头职业技术学院营销专业实施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进行课程改革,体现营销专业创业教育特色

1课程结构改革。实施创业教育必须按照营销专业创业能力要求来设计课程,课程结构要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相结合。

学科课程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创业技能实践训练,为毕业后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课程是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方面要在原有的各种活动中,把创业教育的任务和要求结合进去,如营销学会、团队活动、学科兴趣小组、各类竞赛、勤工俭学、校外活动等;另一方面要实施创业教育专题活动,即根据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任务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如参观、访问、请创业者作报告演讲等。在活动课程中实现创业意识的提高,创业品质、创业知识的养成与传播。

隐形课程方面要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要把校园乃至教室的合理布局和美化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如布置鼓动创业立志成才的名言警句,张贴创业者的成就榜和风采照,举办内容形式都具创新意识的活动,观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题材的影片,展示创业型教育队伍形象,为学生营造一种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意识,激励创业精神。2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增设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例如《创业教育》《创业社会常识》《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社交礼仪》《法律和税收》等。这些课程侧重于系统介绍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3将创业教育渗透到营销专业的其他相关课程中,同时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整合和优化,使各课程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创业教育的各有机组成部分。要使营销专业学生懂得如何对自身优势、商业机会、市场风险进行评估,从而选择准确的目标市场并定位,进一步进行产品、价格、分销以及促销策划,还能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

(二)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考评的改革。实施营销专业创业教育

1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应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特别是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具体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必须针对培养高技能创业人才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切实做到“必需够用”;二是要根据创业的多样性,有针对性地灵活教授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实现“按需施教”;三是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尽可能与学生的个性相适应,实行弹性课程组合。

2教学方式的改革。先进的教学方式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已采用模拟企业经营方式等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利用Internet市场营销模拟平台软件,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训练,让学生分组练习,分别循环扮演企业中的不同角色,以增强学生对不同岗位职责的认识和掌握,加强学生职业经验的训练。另外,我们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演示教学和案例教学,发挥互补效应和立体效应。利用电视录像及其他媒体,播放一些企业家报告会实况,实现身临其境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调动他们的潜能。

3教学考评的改革。注重考评学生的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是创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显著区别,也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二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注重专业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的考评,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偏颇做法;三是教学考评与就业创业结合,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岗位技能、适应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

(三)充分利用活动课堂,培养营销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

活动课堂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捷径。通过不定时邀请一些中小企业成功人士特别是成功创业的师兄师姐们现身说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模拟创业活动,如创业知识大赛、模拟销售竞赛等激发营销专业学生的创业热情。例如,经管系学习部于2007年5月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在这次大赛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指导,提高了同学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激发了同学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营造了浓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气氛;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处事态度、正确的行为方式、严谨的工作作风、坚定的自信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策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管理等创业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直接推动营销专业创业教育

教师是推动创业教育的第一动力,教师自身经验缺乏,实践经验和创造能力不足,也就不可能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推动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得以保证的重要条件。因而必须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造就一支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积极的探索精神、开阔的人生视野、扎实的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实施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教师提供参加国际国内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条件。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建议采取专业教师轮流到企业锻炼的办法,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合适的时候和市场“亲密接触”,丰富实践经验和阅历,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创业教育水平。同时,也应努力聘请一些有学术背景的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到学院任兼职教师,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五)注重创业实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全社会创业资源

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学院要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技能训练。因此,有关老师应努力组织学生调查一些小企业,参与小企业的设计;同时学院也可尝试建立一些小型企业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得到创业教育的体验,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这也是创业教育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同时,还应积极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形成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种创业资源。

第2篇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教学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导入

随着文化、信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英语的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学者Smith(1976)认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英语使用者日益增多,英语的使用不仅是为了了解西方文化,而且也是为了向西方传播本民族文化。他的观点得到了Robert McCrun(1986),David Graddol(1997)和Swerdlow(1999)等人的赞同和补充。Crystal(1997)进一步强调,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应当表达使用者自己国家的文化和观点。他们的观点已得到西方学者的广泛共识。

一、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关于中国文化教育缺失的现状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主要停留在培养学生对英美国家文化的系统掌握,旨在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使学生能够融入英美文化,从而更成功有效地掌握和使用英语用来沟通和交流。很少有专门介绍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即使有大多是对个别单词和表达的翻译介绍,这样的中国文化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样的教学总体上仍然是单向的交流,忽视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几乎完全被忽略。由于受到强势文化的侵入,绝大多数学生更愿意了解和获取西方文化知识,他们对中国文化要么知之甚少,要么不能用恰当的英语来表达,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失衡,这样学生在日后的交流中不但无法满足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需求,而且很可能由于表达不准确而造成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与此同时,也造成学生虽然具备了牢固的语法结构知识,却无法实现用准确的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丰富的文化。

二、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现实意义

(一)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成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成功的交际不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真正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应该在文化交流平等的前提下,交际双方尊重对方的文化,不把自己的文化强加给对方,交际基础是交际双方各自独特的背景和经验,通过交际给对方带来他们想要的信息。除此之外,跨文化交际也不是一方单方面向另一方面学习。所以在学生力求掌握地道英语,学习英语国家文化和学会用英语思维的同时,也应该能够使用英语向西方人介绍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历史、习俗和价值观等。这样不仅不能向西方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也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进行。因此,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导入能够加深学生的中国文化底蕴和用英语释义中国文化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成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加深本国文化和理解西方文化

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通过中国文化的导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已经掌握的中国文化知识,还能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此外,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冲突常常使他们在理解上发生困难,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导入,通过中西方两种文化的比较,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西方文化,而且能够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同时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对那些英语掌握扎实又对母语有着深刻理解的学生来说,会更加激励他们学习求知的需求。所以,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化鉴别力、学会辩证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在长期单向的文化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文化和其表达耳熟能详,但是却对如何用英语表达自己国家的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不少学生错误的认为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是先进的,应该全盘接受;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过时落后的和土里土气的。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崇洋的情绪,造成学生对西方的文化不能够鉴别,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够继承和发扬,不仅如此,由于大学学生尚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这种情绪势必将影响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导入,引导学生通过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对比,帮助学生提高文化鉴别力,学会辩证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既积极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点长处,又坚持弘扬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避免盲目地崇拜和不加选择地一律接受,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促进自身发展。

四、结语

因此,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应当针对当前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导入,从而帮助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国的文化。

参考文献:

[1]Crystal D.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杜瑞清,蒋亚军.近二十年“中国英语” 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第3篇

高职教育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都必须抓紧,根据社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相关标准,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结合自身特点,优化专业培养方法。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需不断创新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现阶段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课时偏多、实践课时偏少,缺乏实训基地以及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问题,所以提出了加大力度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改革教学和考核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实践环节的培训,争取同时满足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面的需求。

2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

通过对该专业的学生调查得出以下观点,很多学生对所学的课程缺乏热情,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悲观,认为市场营销专业覆盖面过于宽泛,但层次却不够深,具体实用性不理想。在平时学习时也总是敷衍了事的居多,还有甚者完全不认可该专业的教学内容。

2.2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专项课程授课方法不合理

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在职业专项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仍过多地采用理论式教学,因而培养的营销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不足。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时会做市场调研、客户关系管理、广告策划、营销活动策划、销售员等工作,所以从学生的就业岗位来看,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增加实践课程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由老师带领(引导)学生从事营销相关活动,使学生在参加营销工作后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完成相应的营销工作任务。

2.3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依托课堂,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增加学生对市场营销、推销技能等课程的感性认识;另一种模式是使用营销模拟软件,即组织学生到实训室进行营销模拟实验,使学生掌握有关商贸实务活动的基本程序与过程,在商务模拟活动中摸索市场营销技巧,培养学生的营销实践操作能力。

2.4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结构失衡,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市场经济的快速转型和升级,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现阶段在高职院校内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专业水平比较一般,很多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市场营销专业迫切需要与实际市场结合的新的模式创新,但是高职院校缺乏这方面的新型人才。

3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改进措施

3.1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基于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要,市场营销专业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市场营销专业的通用能力,即所说的基础能力或通用技能;且努力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技能。因此,市场营销专业老师应积极进行课程改革、课程建设――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采取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为导向;以职场情境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例如,通过教师提供公司资料,学生根据公司的现状进行模拟营销的实践,包括设计市场调研方案、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营销策划方案设计、促销策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这就大大丰富了课堂的内容,而学生也对课堂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3.2 采取“模拟”教学方法

模拟教学法强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也逐步由知识传授和教学监督者变为学习指导者和协调者,同时对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活跃学习气氛大有好处。

3.3 注重实训、实践环节

要求实践性较强课程多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课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真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商品推销技术》课程通过把教学活动从课堂转移到实际销售场所,现场感增强;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学生的“兴趣、互动、体验和提升”;学生体验深刻,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将课堂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作。

第4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论文课程;教师指导

毕业论文写作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是学生取得毕业资格、获得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为了更好地规范高师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与指导,我们以长春师范学院英语专业2009届学生

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及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并未规定高校是否需要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因此鲜有高校把毕业论文写作纳入教学计划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能力,并且培养其独立思考、探索的科研能力。我校2009―2011三年开设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笔者仅以此为基础得出一些经验:

1.课时安排

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二年级与三年级开设写作课时,教师可以渗透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安排学生查阅资料、写学期论文等。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把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与教师单独指导相结合。

2.教学内容

毕业论文写作课往往涉及如下内容:论文选题、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文献检索、写作技巧、专题写作、研究方法、论文格式、论文修改、常见错误评析、论文答辩及注意事项等。近年来,我国出版了很多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专著与教材,但考虑到此门课程的实用性及学时的局限性等因素,任课教师需要自行选择与整理,总结出适合所教学生学习程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清晰地掌握论文写作要领。

3.教学方法

此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学形式应该是教师讲授与学生操练相结合。教师讲完每章节内容后,布置相关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之后再根据其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或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互相评价与修正。同时,教师也应该提供优秀论文与问题论文供学生参考、借鉴,让学生从评论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通过讲解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下一步的工作,通过实践又能使学生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4.考核办法

本课程以考核学生的平时任务完成为主,辅以期末考试考查理论知识及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平时的任务形式包括小组活动、资料搜集、实验设计等,而期末考试可以以开卷形式进行或是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写与所选题目相关的文献综述、论文各部分,如引言等。

二、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论文写作课只是为学生建构了毕业论文写作的大体框架,而具体的实施则需要指导教师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两者应同步进行,相辅相成。

1.毕业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完成质量

在论文写作课初步介绍完论文选题之后,教师可以给出和自己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这样,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研究中,做到教学相长。

2.指导学生科研方法,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教师还应该着重注意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避免学生思路闭塞以致题目陈旧、没有研究价值。另外,由于专业特点,很多学生选择了英语教学法,但他们的论文往往只限于文献研究,并不能真正与教学相联系。教师可以指导并帮助学生结合论文课上所讲的科研方法,设计试验,做调查分析等,真正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要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监督力度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强化指导与监控,力求避免抄袭现象。同时,也要督促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及时与老师沟通,保质保量地完成论文撰写工作。

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前最后一项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的顺利完成需要学生、学校和教师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规范的教学及指导能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形成严谨的学术作风,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小蔷.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策略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10(2).

[2]吴俊.关于本科院校开设英语毕业论文写作课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8.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曹佳[(1981―),女,汉族,长春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作者:孙莉莉(1975―),女,汉族,长春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第5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 毕业论文 选题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027-02

1 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修订)中指出:“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是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专业训练和科学研究训练的过程。浙江树人大学外国语学院指导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已有六年的历史,期间不断自我总结经验并向兄弟院校学习,及时改进不足之处,论文指导工作得到了有序开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每年论文选题都是令学生和指导教师异常头疼的一个问题。只有选题得体适宜,后续的查找资料、论文撰写、答辩等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可以说,“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选题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李正栓,2006:27)此外,浙江树人大学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成立并经国家教育部首批批准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民办高校之一,一直着力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英语专业作为校级重点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知识面广,实践创新能力较强,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宽厚的人文学科知识和一定的科技基础知识,从事国际商务、翻译、涉外文秘、涉外管理等高级应用型外语人才。鉴于以上办学理念,英语专业在开展论文选题过程中需全面体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精神。但事实上,通过仔细研究近六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发现选题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2 选题存在的问题

通过搜集我校六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论文选题,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选题过于集中;选题不适宜,如缺乏创新性、题目范围过大、选题缺乏实际意义。

2.1选题过于集中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首先应从本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出发,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选择的题目应有利于学生得到较全面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充所学的知识。鉴于此,我校每年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分为六个方向,分别是:翻译、文学、语言学、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个方向进行研究。为了说明问题,我们随机调取2008级英语专业四个班级共141名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类型和选题内容,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纵观上表,我们发现翻译、文学和商务英语是热门的选题方向,而语言学方向只有七位学生选择。主要原因是翻译、文学和商务英语领域的参考资料较多,平时上课过程中任课教师经常在课上进行强调。而我校英语专业只开设了一门语言学课程,学生对这一领域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缺乏系统的语言学理论知识,理论储备不足,不能从整个理论体系来探讨具体的语言问题,而且语言学方面的参考资料大多很专业,晦涩难懂,有的研究涉及较微观的数据收集和统计,甚至需要实证研究来验证,需要投入很多的工作量,多数学生因而不愿意选择这一研究方向。翻译、文学和商务英语方向的选题则容易出现几乎完全类似的题目,如2008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中涉及电影名称翻译的论文就有7篇。

2.2选题不适宜

目前全国范围内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存在较大问题。(高钰,2010;刘庆元,2011;杨志康,2010)纵观我校近六年来学生的论文选题,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首先,选题缺乏创新性,所选题目基本都是之前被反复研究过的,很难有新的成果。在2008级学生的论文选题中,有45%的选题是翻译方向,这些选题大多是围绕电影名称翻译、商标互译、习语俗语翻译及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而文学方向的选题则大多关于经典作者和作品。英语专业多数为女生,因此英美国家的女性作者如简奥斯汀、夏洛蒂・勃朗特尤其受到追捧,历年来涉及她们的著作的毕业论文多数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因而选题无新意。这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对毕业论文考核时既要考虑语言表达能力,还需重视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的要求相去甚远。

其次,选题范围过大。选题过大是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常犯的典型错误之一。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前,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正式的科研论文写作。尽管多数本科院校开设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但难度系数颇高的毕业论文写作对多数学生来说是项非常艰难的任务。有些学生不懂论文为何物,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宜的论文题目。在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有位学生选择了这个题目“An Analysis of English Listening Problems in College”。这个选题过大是因为这位学生没有深刻理解科研论文的内涵,简单地将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罗列和总结,问题总结不全面而且限于经验之谈,也没有在选题范围内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因而缺乏深度。

再次,选题缺乏实际意义。为积极推进毕业论文的改革工作,我校于2012年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指出:“毕业论文应注重实践应用性与适应性导向。为全面落实学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论文须突出实践应用性与适应性导向,要求与具体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研究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围绕专业特色,适应专业特色培育需求。”为落实学校的要求,使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毕业论文的选题就需贴近真实生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突出高等教育学用结合的特色。而事实上,在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上,多数选题跳不出文科的传统思维模式,选题明显地局限在纯文学与语言的圈子里,鲜少深入涉及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论文内容往往空洞无物,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3 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在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纷繁复杂,学生和指导教师在选题过程中如能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避免,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适宜的选题能帮助学生和指导教师第一时间厘清思路、规划文章的切入点,从而切实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李正栓.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第1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7.

[3]高钰.浅谈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25(6):71-77.

[4]刘庆元.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问题与对策[J].云梦学刊, 2011;32(2):143-145.

第6篇

关键词:产学研 地方高校 英语 模式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化经济全面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学生实践动手的创新能力。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高校的人才培养是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学校教育离实际的社会需要很远,因而造成学生缺乏实践训练。可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学校只靠自身的力量已经难以胜任了。于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了一种高校与社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目前有很多有关“产学研”方面的研究,然而,一方面,以往的研究都集中在理工科专业,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对英语专业在产学研相结合方面,尚需要做深入细致的探索;另一方面,以往研究大多集中在重点院校,随着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地方高校在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实践中具有鲜明的特色,但此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本文试图探索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从而实现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相关概念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

高等院校最初的职能是传播知识、培养专门人才,直到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创始人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大学开始有了发展科学的职能。随着高校为社会服务职能的加强,高校的职能由人才培养扩展到科学研究,再扩展到服务社会。产学研就是高等院校职能扩展的必然结果。产学研合作本意是指行业、企业、学校和科研院所有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的一条龙体系。它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产学研合作教育属于教育学范畴。产学研合作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二)地方高校

高等学校是指隶属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别行政区,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院校。地方院校占了我国高校总数的绝大多数,承担着为区域培养人才以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任务。它们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中坚力量,值得关注。地方高校按照规格,可以分为:1.省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2.地方重点院校;3.地方普通院校;4.地方新兴院校;5.地方高等专科学校。本文使用的“地方高校”主要侧重于第三类,这类高校最主要的特点有四个:第一,大多是经高校合并组建于八九十年代;第二,这类高校大都以当地城市名称命名;第三,学校大多为综合性大学;第四,学校办学层次以本科为主。

三、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产学研现状和存在问题

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道路已成为共识,不论是广大教师、学生还是用人单位,都认为产学研合作教育能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实践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和用人单位没有找到长期合作的利益共同点,因此双方都缺乏动力和积极性。

(一)高校和教师的动力不足

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院校的考核大多针对校内的科研和教学,考核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比重很小,因此高校普遍缺乏动力和积极性。高等院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主要集中在教学和科研两大方面,尤其注重科研成果。教师职称晋升的主要途径为发表学术论文、出书立著。广大教师在授课之余,将精力主要投放在学术研究上。校企合作的绩效长期以来一直未纳入教师的职称晋升和业务考核的指标体系。因而,高等院校和高校的教师普遍缺乏重视,没有充足的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效果。

(二)用人单位缺乏积极性

学校遵循教学规律,希望学生在短时间内到实习基地进行集中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这样既方便管理,又保证安全。而用人单位,尤其是大部分遵循市场规律的企业,则希望学生能有较长的、稳定的时间来实习,能够真正定岗并且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果高等院校不能为其解决现实问题,甚至反而因为学生实习影响正常的运行,他们就会缺乏积极性。因此,虽然一些用人单位接收了合作教育的学生,但因担心影响正常秩序,尤其怕泄漏商业机密而拒绝安排学生参加一线的实际工作,因此合作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四、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面对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诸多困难,我们不能照搬理工科的成功做法,英语专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特征。作为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英语专业主要有英语教育方向和商务英语方向。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教学资源,探索产学研新途径。地方本科院校是教学服务型高校,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地区相关产业为导向。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三位一体”新模式――培训模块,实习模块,研究模块。

(一)培训模块

地方院校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主要是引进兼职教师和选派有潜力的教师进行培训。由于兼职教师的流动性较大,所以培养本校的师资队伍才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关键,才能保证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质量。当前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是语言文学背景,对于英语教育这个专业比较轻车熟路,但是却制约了商务英语方向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因此,学校可以一方面安排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习,了解真实的工作情景,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挑选一些具有潜力的年轻教师或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到外省、国家重点高校学习进修。

为了提高英语教育方向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弥补教育实习期间实战教学经验的不足,可以让学生在实习之前演练试讲试教、说课工作,同时加强英汉语板书训练、英语教学课件制作、英语教案编写等基本功。为了使商务英语方向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学校可以从翻译公司、旅行社、外贸公司等单位聘请相关人士兼任学校的辅导教师,不定期地为学生进行实际工作流程和接待、文秘、管理方面的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和认识,完善专业教学内容。

(二)实习模块

为了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校可以让教师到如外资企业、旅游公司、中小学或者外语培训学校等用人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良性沟通,为实现产学研结合建立纽带。教师通过开展用人需求的社会调查,了解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基础教育对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了解外贸类的用人单位目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及时收集用人单位对学生工作表现的反馈信息,以便在教学中及时采用实用的新教材和补充教学内容。学校要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能证书的考试,力争使更多的教师成为既有教师资格,又有从业资格的教师。学校可以将教师的实习成果纳入职称评定体系,切实加强教师对实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社会实习。对于英语教育方向的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对中小学学习者进行个体差异研究,总结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的经验和规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商务英语方向的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可以了解工作流程,学习一定的外事、礼仪等相关技能,增加实战经验,实现教学与企业或行业的深度融合,使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三)研究模块

学校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鼓励中青年教师围绕英语专业开展系列学术探讨与研究,同时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密切关注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选择本地区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特色领域申请各级各类科研立项,逐步打造服务于地方的一些有特色的学术品牌。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构建评价体系,让部分教学成果通过用人单位来检验,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最终形成以科研论文为支撑、以改革教学实践为基础的,实现科研―教学互动效应的模式,使人才培养步入产学研相结合的轨道。

学校应以“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为原则,吸纳学生参与各种级别的课题和项目,通过学生助研培养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写成论文,择优在期刊上发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鼓励学生达到“一凭多证”,除能拿到英语等级证书外,引导并鼓励学生报考其他职业资格证书,比如教师资格证、涉外文秘证、涉外导游证、BEC证、口译证、笔译证等,为英语专业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多渠道的上岗准备。

五、结语

本文主要站在学校的角度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模式,旨在为培养英语专业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探索可行性的途径,并在地方高校推广,为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增添一份实实在在的力量,希望能够对今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由于获取资料有限,认识问题不够全面,尤其是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府政策层面分析较少,这些不足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大凤.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视野下的产学研合作[J].群文天地,2011(20):130-131.

[2]芦丽君.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4.

[3]张炼.产学研合作教育:值得关注的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大学教育,2001(1):71.

本文为2013年度邢台学院校级科研专项课题“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XTXY13ZX17)的研究成果。

本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编号SZ132156)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第7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地方民办高校成为高等教育的一股强大力量,但是由于竞争日益激烈,其发展前景堪忧。2014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将走向多样化。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它主要培养面向建设、服务以及生产方面的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此类人才需具有较高的职业修养、人文修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它不仅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与时展同步,还要同时具有动手实践能力,也就是具有一线生产服务技术,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将成为地方民办高校发展的新方向,为了培养出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体现出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学校必须将实践性教学放在第一位。实践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更快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商务英语是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的一个分支,是语言与商业结合的产物。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从事涉外商务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正符合了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要求。在转型过程中,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不仅要明确人才的定位,还要加强本专业与经济产业之间的结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科学构架。本文将以某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通过分析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实施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实践教学体系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大多数的民办高校的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甚至以毕业论文代替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也很低,这就造成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师和学生都缺乏重视。另外实践教学实习环节在整个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了实践教学的“形式主义”,学生仅凭一张有单位评语及盖章的实习鉴定书即可完成实习任务,而真正进入企业实习的同学屈指可数,这根本无法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达不到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其次,缺乏和企业的合作教学。商务英语专业是直接面向市场,也是最接近市场的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了解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在发展迅速的电子商务时代。因此,校企合作是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一方面,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更多地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不愿耗费人力物力去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有些知识与时展脱轨,同时学生缺乏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失去了与企业的合作机会。再者,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大多数民办高校处于安全和成本的考虑,缺少对实践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在综合性大学或者理工院校,学校往往将重点放在理工专业的实训设施建设上,这是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实施的最大障碍。这就导致实践教学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缺少实践教学师资。师资力量薄弱是我国民办高校先天的缺陷,高校中绝大部分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如教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师没有从事过对外贸易工作的经验,教电子商务的教师没有在外贸业务部门工作的经验,教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师没有参与过国际商务谈判,教师对学生的教授更多地停留在书本层面,在实践教学中难以给予学生有价值的指导。教学队伍中缺乏双师型人才,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社会实践经验匮乏,这成为制约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发展重要因素。

二、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课程体系的建立,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估,教学管理,此外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还要做好师资队伍培养和基地建设工作。

(一)加强课程建设

为了实施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改革,首先应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跨境商务为导向,推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实施实践教学的保障。在大纲建设方面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学时的比重,使实践学时达到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另外,商务英语专业既具有理论性,又与商业事务密切相关,因此,教学内容要侧重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要以实际应用为目标,增加教学中实际案例的讲解,更加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最后还应改革考核方式,一方面推行多元化过程考核方式,实行课程考核、毕业论文和顶岗实习一体化的考核方式,综合全面地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实行“双考核”制度,即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为学生的表现评分。由学校教师担当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引导者,由企业项目负责人担当培养学生技能的辅导者,学生的最终成绩在两者的评价基础上综合得出。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

(二)加强校企合作

2014年9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随着这股浪潮,我校引进了几十家企业进校,建立了大学科技园,将教室实训室合二为一,学生可利用校内企业进行英语学习和商务实践。我们通过产业孵化器的方式,与外贸公司合作组建外贸教学公司,由公司提供启动资金,学校提供办公设备场所,师生共同参与经营运作。如外语学院与外贸公司合作,建立了河南新丝路进出口有限公司,并在学校开办了外贸商品百货店。采用同样的方式,学校与翻译公司合作,组建校内翻译工作室和翻译社。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生产性实训的主体,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统一起来,在实训中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校还积极寻求与校外企业合作的机会,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实现学校和企业对接,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让学生在真实岗位上应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职业际能力。如我校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改革的需要,积极引进广东新航线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学生真正进入到企业开展实习工作。

(三)加强课内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不仅指校外实践和基地实习,它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课内实践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实践设施不完善,只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这无法满足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要求。因此我校加大教学投资,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如多媒体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外贸单证实训室(EDI实训室)、文秘综合实训室、商务英语翻译实训室、会展综合实训室、综合性、多功能商务实训中心等。这些教学设施能够给学生提供外贸实操、商务英语谈判、及商务办公模拟等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实践设施,通过完成整套出口业务单证制作和商务函电写作练习,训练学生在今后的商务工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责任意识,保证商务实践环节的实效训练和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从而实现在课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关键是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这就迫切要求探索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因此,我校着力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出台考核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报考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报关员、外销员、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员、涉外秘书及翻译等。同时鼓励教师同学生一起参加社会实践和实训活动,让教师在实训中真正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专业的发展前沿和企业的运作等。另外,我校聘请企业资深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系列讲座,带教师去企业考察,提升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企业专家还可以与专职教师合作授课,既讲授了专业理论知识,又传授了实践技能。同时学校应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做好保障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建立完善的制度,这将对提升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学校出台政策激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并努力构建科研指导小组,指导教师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教师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项目,包括理论型、教改型、实践型等,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发展意识,建成有核心凝聚力的研究团队和教学团队,推动教师的自我发展。

三、结语

为了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学校应把实践教学放在重要位置。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下,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改革中应正确把握现代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对课程进行改革。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教师团队建设的加强,关注国际商务产业的发展以及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使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特色专业向更加专业、更加实用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办学思路中,关键点是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对于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创新、团队协作能力的形成也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鲍文.国际商务英语学科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2]甘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毕业论文新模式探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6):16-17.

[3]郭桂杭.商务英语专业有效实施商务课程全英教学的策略刍议[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5):45-47.

[4]杜欣.关于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完善再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24-26.

第8篇

摘要:随着全世界人民之间交流往来的日益增多,全球化时代已悄然到来。作为国际交流最重要的语言,英语日渐普及,这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立业之本形成了巨大的挑战,英语专业学生应该何去何从,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路在何方?本文阐述了高校英语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期望及社会的要求,介绍了文艺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文化环境、重视国际交流等途径。

关键词:全球化时代;高校英语专业;人文素质教育

一、引言

当今世界,信息流通,交通便捷,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往来空前频繁,人们已悄然步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这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英语作为全球头号强势语言,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全球化不可避免地推动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度普及,这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立业之本是个极大的挑战,因此,及时加强对英语专业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出能够在全球化时代受到社会认可、用人单位欢迎的英语专业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人文素质教育

概括地说,人文素质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是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具体说来,人文素质包含如下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有很强的民族色彩和个性色彩,其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王振槐,2004)。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讲授、熏陶、感染的方式传达给教育对象,使其成为教育对象人格、气质和修养的组成部分,最终成为教育对象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宏扬人文精神,倡导、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高校英语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急迫性

(一)高校英语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由于英语是一种交际语言、沟通工具,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加上陈旧的应试教育思维在不少教育工作者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在实际的英语专业教学中,背离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轨道,重视职业特征、应试能力的培养,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教育工作者甚至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应当由社会大环境来制约,因而不愿意主动承担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造素质教育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始终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本项目组通过面谈、网上交流、电话联系等方式就英语专业教学是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采访了50位来自成都3个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其中76%的受访者认为,英语专业教学中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它所构筑的一整套文化视界;掌握一门外语,就意味着获得一种新的对世界的看法(胡文仲,高一虹1997:4)。英语专业学生要有别于英语技能较高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就要在人文素质上面下功夫。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学生将只懂得简单应用、应付考试,难以达到掌握一门外语以具备一种无与伦比的优势的目的,这样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相比,除了英语基础相对好点外,没有其它明显的区别。这显然不是全球化时代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英语专业学生的期望。

为了了解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看法并倾听他们的建议,本项目组制作了“关于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问卷调查”,在成都3个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100份有效问卷。该问卷设计了19个问题,其中,前十八个问题为多项选择题,内容涉及学生普遍感兴趣的人文知识,开设相关课程,平时获取人文知识的状况,英语教学改革,举办相关活动等,最后一个题为问答题,要求学生写出对拟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的具体期望。其中,5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课程中增设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64%的学生表示愿意选修该门课程,82%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重要,任何语言的学习都应该与其文化背景结合起来,81%的学生表示会因为对该门课程内容感兴趣而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及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仅有19%的学生表示在课外时间常常阅读英语报刊、文章或收听收看一些英语节目,仅有18%的学生表示会为了了解西方文化而购买、借阅相关书籍,对于现行英语教学需作哪些方面的改革的问题,58%的学生选择教学方法,73%的学生选择课程设置,增加西方文化相关课程,52%的学生选择考试制度,71%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与西方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最后一个问答题中,不少学生留言表示期待学习此类课程丰富的文化知识,希望尽快开课。由此可见,学生对于培养人文素质的期望与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差距突出。

(三)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全球化时代的体会越来越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懂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国民整体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这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西方文化素养的英语专业人才,英语专业学生不得不充分挖掘、发挥专业优势和特色,培养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人文素质,以满足社会的新要求。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全球化时代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迫在眉睫。

四、高校英语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人文素质教育要以文艺教育为突破口。

开展文艺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以文艺教育为突破口,开拓一条在高校英语专业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新路,在全球化时代显得意义非凡。在本项目组的问卷调查中,有不少学生留言希望通过欣赏英语歌曲、电影等方式提升人文素质。在高校英语专业开展文艺教育,开设系列文艺课程,例如开设知识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西方音乐简史及欣赏课程,使学生对遥远年代的西方音乐有一个粗略的了解,熟悉20世纪西方音乐的成就及其多元化发展态势,开设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西方电影文化简史课程,系统学习西方电影文化的历史,感受光影流动中的别样风情等,不仅会受到学生欢迎,而且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效果,培养出符合全球化时代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

(二)人文素质教育要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首当其冲。教师们要改变传统授课模式,注重在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要通过教学改革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富有责任心、热心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以适应人文素质教育。教师们不仅需要积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而且需要敢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大胆进行实践探索。人文素质教育应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新颖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精彩的师生互动、激情的老师及热情的学生。

(三)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构建文化环境。

离开一个相应的文化环境,人文素质教育将会“后天不足”。众所周知,人会受到环境影响,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所构建的校园文化。因此,可在精品团队建设的基础上,成立相关艺术团体,组织英语角交流活动、周末音乐会和文化艺术节,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感染校园中的每一个人,成为惠及广大学生的文艺盛宴;可举办校园英语沙龙、讲座、论坛,邀请具有欧美文化背景的人士参与,为广大学生开启一扇了解欧美人文知识的窗口;建设校园文化景点,营造欧美文化氛围,让学生足不出户感受欧美文化的博大精神,“润物细无声”地提升人文素养;建立欧美文化相关网站,方便学生随时学习。

(四)人文素质教育要重视国际交流。

吸纳英语国家的优秀文化,是英语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要不失时机进行国际交流,了解英语国家人士的生活方式、思维方法、处事原则、风土人情,从而培养自己优雅的精神气质与思维的创新性;了解多元文化,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及素质;若有机会,参与他们的社会活动,丰富思想阅历,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锻炼和适应欧美人士先进的思维方式及严密的逻辑性,顺应全球化时代人才发展的需要。

五、结语

全球化时代,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仅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的英语专业人才,而是同时具备较高人文素质的人才,而高校英语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应试教育思维仍残存,与时代的需求背道而驰,与学生的期望相去甚远,鉴于此,本文阐述了英语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急迫性及途径,以期与高校同行、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者探讨、交流。

参考文献:

[1]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王振槐: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news.省略/o/2004-08-30/05433529060s.shtml

作者简介:

1.丰志明(1983.12-),男,彝族,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2.吕凯(1970.07-),男,汉族,讲师,研究方向:文学翻译、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