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6 15:52: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优秀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有线电视的线路会分散出大量的分支,因此,要做好分配器的防雨工作。我们可以使用塑料防雨盒、镀锌板防雨盒和缠绕胶带的方法防雨。这三种防雨方法均有一定的利弊,使用塑料防雨盒的优点就是它的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并且不会出现锈蚀现象;使用镀锌板防雨盒的优点在于它的强度大、使用寿命长;使用胶带缠绕的优点在于它的防水性能好、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塑料防雨盒的缺点在于它易老化;镀锌板防雨盒的缺点就是价格相对较高,且易生锈,锈蚀严重时会使其不容易打开;缠绕胶带的缺点是在二次更换时不易清理。根据以上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采用缠绕胶带的防雨方法比较好,而且比较实惠,如果在线路外面再使用镀锌板进行防雨,那么效果就会更好。
2维修管理
2.1宏观维修控制
2.1.1运行状态的控制
影响网络运行状态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当地环境、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这三种。因此,在排除网络故障后,要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宏观上的控制,例如网络系统的输入(出)电平的控制、防水等级的控制、接地标准的控制等。
2.1.2维修作业的控制
有线电视网络维修工作十分危险,因此,要制订一份严格的操作规范,例如高空作业时的维修方案及其安全措施、作业时的注意事项、部分危险工具的使用原则等。
2.1.3费用的控制
有线电视网络线路的维修会产生一些费用,因此,要通过控制材料价格来控制维修费用。我们在采购材料时应遵循“物美价廉”和“节约”的原则。
2.2信息管理
这里所说的“信息管理”,就是对有线电视网络维修过程中所收集的一些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通过信息管理,发现维修中的不足,以便对其进行改进,最终制订出合理、有效的维修方案,进而完善整个工程。我们收集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用户,目前我们还设立了用户报修电话,该电话会24h为各个用户服务,及时解决用户的问题。技术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制订出完善的维修计划,最终将报告结果上交给经理办公室。
2.3计划管理
有线电视的维修应该是有计划、有准备的,因此,要对各个器件的使用寿命进行准确的评估,规定维修时限,定期对线路进行维修和维护,减少线路故障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4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即对维修后的线路进行质量验收管理。成立验收小组,验收小组的任务就是对用户的报修结果抽样调查,并对维修的用户进行确认,保证维修的效果,并确定维修结果是否符合工程规定的质量标准。验收小组人员只有认真对待质量问题,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有线电视网络的性能。
3结束语
〔关键词〕立德树人;传统文化,理想信念,价值观,中国精神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6)06-0143-05
一、立德树人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神滋养
每个民族都有其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认同、安身立命、精神归根与心灵安放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与生命力的活水源头。当代中国立德树人,培育的是中国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魂之底色、育之方式和精神支撑,立德树人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
在立“什么德”上,不能割裂传统。传统是指在一定时空中存续和发展的族群,为实现共同发展目标通过协商、合作构成命运统一体,在共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基础上逐渐产生的共同文化形态、社会心理、价值追求和思想行为方式的总和。传统既体现为能够代际相传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要求,也体现为一脉相承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其作为族群个体隐性的、强有力的精神标识,根植于个体内心并规约其行为。“每一种持久性的社会关系都以行为的统一性为先决条件,从最基本的层次上来说,行为的统一性包含了所说的‘习惯’和‘习俗’。……它虽然不为其他人明确赞成或反对,但总是被某个人或许多人习惯地遵守。遵守习惯并不需要任何约束力来保障,而是行动者自觉的事情。”〔2〕立德树人只有融合传统并在其中获得滋养,才能最终实现。这一点无论从中国古代社会立德树人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嵌入,还是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承继传统并在制度要求下加以强化都可以得到侧面印证。当代中国立德树人必然蕴含中国独特的多元文化、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道德观、价值观等,这些元素已经融汇入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质、价值取向、理想信念中,成为“德”的重要思想底蕴,割裂与这些传统因素的内在关联,就意味着“德”失去了底色,会使“德”无处安放、无所附着。
在“育什么人”上,离不开文化的承载。文化“无疑是指彻底的、统一的和在整个民族普及的‘对生活和对人的观念’,是某种‘世俗宗教’,是某种‘哲学’;它应该名副其实地成为‘文化’,即应该产生某种道德、生活方式、个人与社会的行动准则。”〔3〕文化具有整体上育人的功能,其总是潜移默化地对人认识世界、社会、他人和自我的基本观点发生影响,致使个体精神世界特别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在文化熏染中不断确立。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恩格斯说“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点的人,会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4〕文化是涵养人才成长的重要力量,文化育人是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中许多熠熠生辉的思想、价值与追求是人才培育不可或缺的元素与养分,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思维方式、伦理道德、为人处世乃至审美情趣等,都是文化育人的重要承载。
在“怎么树”上,需要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 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数千年文化传承中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心理、情感和文化认同,更是时展最迫切的呼声,它承接过去又延续未来:民族精神不仅构筑民族国家共同的文化根基,构成民族国家共同理想的现实基础,更是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和民族国家发展实践理论自觉的集中体现;时代精神则是在新条件下把握时展的脉搏,总结时展的经验,反思时展的问题,归纳时代精神的现实要求的最新成果。两者的相互融合构成立德树人的精神支撑,立德树人就是要从时代角度筛选、过滤和总结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精华,并使之发生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与时展要求的良性对接。这就需要我们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服务于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铸牢科学信仰,构筑道德情操;也需要传承和升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塑价值共识。
在充分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中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农耕文明和小农经济、宗法制度环境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阶级局限,无法承载中国社会发展全部精神支撑的功能。
必须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用的方法对传统文化加以鉴别和分析,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只有把优秀传统文化界定为“立德树人”的精神滋养,才能更好地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的关系,不至于偏离与失措,由此培育的“人”才是中国的、健康的、现代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功能定位之所以是精神滋养,是因为在立德树人中理论是指导思想,其发挥思想统领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理想信念,其设计未来发展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基础,其统筹和汇聚社会价值共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有效推动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更好实现对整个中华民族思想的统领和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滋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基因的传承、对中国人民上下求索所确立共同理想的寄托、对每个中国人美好生活愿景的承载,是中华民族在理想信念层面的共同目标,蕴含着文化传统对社会发展的期待,也需要文化传统对其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滋养,“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清晰表明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延m中华民族群体生存方式和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追求,使人们在价值观层面获得归属感、归宿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传承民族的精神共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支撑和丰富资源,是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重要基础。
强调,“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的意愿、适应中国和时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6〕从当下时展要求看,对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做一些深入的挖掘和阐发,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理想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基石,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使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在新时代条件下焕发生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智慧宝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涵养中华民族精神、磨砺民族意志过程中,在时代的大浪淘沙、去芜存菁中,绽放着人性之美,思想之魅。其内在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基本精神和育人方式中蕴含着滋养立德树人的宝贵智慧。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智慧,发挥其情感与道德感召力,保持其生命力与鲜活性,使人们的内心信仰、价值操守与精神原则与文化传统相契合,有助于科学信仰、价值共识与精神家园深入人心。
一是理想信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成圣成贤作为理想人格与人生追求,激励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操守,提高人生境界,完成“内圣”的实践功夫,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更通过社会实践,将内在人格力量外化于现实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宏大抱负。《大学》三纲领讲“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宗旨在于彰显人的品德,向内成己,向外成物,使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念激励着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努力抗争、不畏牺牲,留下了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与壮美篇章。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家国意识和爱国情怀,“立德树人”要构筑高尚道德情操、关注民族前途与国家命运,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兴盛、民族富强、百姓幸福紧密相连。这充分展示中华文化自信的宏伟气度,也折射出华夏儿女内心深处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二是价值取向。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所特有的价值系统和显著标志,是其赖以维系的价值基础,其总体现为与文化传统的承继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以“仁”为核心,仁是对人之为人内在价值的肯定。从“仁”的核心价值出发,在生死取向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义利取向上,重义轻利,见利思义;在国家与个人关系上,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在家庭范围内,以“孝道”为价值原则,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妻恩爱;在社会范围,以“爱人”为价值原则,由己达人,仁民爱物;在国家层面上,提倡“民本”,民重君轻,重社稷必爱百姓。由“亲亲”“仁民”进一步拓展为“爱物”,爱物体现对人之外的自然与外部环境的尊重与爱护。这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体要求、社会要求和国家要求实现了整体对接,“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要求。”〔7〕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老爱亲、扬善扶正、见义勇为、敬业乐群、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滋养。
三是精神追求。精神的重要价值在于识别民族身份,唤醒民族发展动力,激发民族创造性。张岱年先生曾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为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等。〔8〕中华民族长久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9〕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也需要呼应时展的迫切要求,鼎新革故的进取精神、重群克己的合作精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变则通,通则久”的变革精神,催生了改革创新时代精神。这一方面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国精神的精神基因和思想精髓,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鼓舞人心、凝聚动力,铸就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注入新力量的过程中提供丰厚滋养和精神财富。
四是育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育人方式与原则,比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言传身教、教学相长等,具有长久魅力,富有育人智慧。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方式更多地融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大量事实证明育人实践只有融入现实生活“洒扫应对”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自觉的“乡规民约”“家风家训”,成为习惯性的人伦日用,才能有效约束与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与实际行为。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以文化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礼学・学记》)通过社会教化、礼仪规范、纲常伦理、蒙学孝德、修身成贤及化民成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使人的外在行为规范与内在情操得以精进,人人向善,自然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以文化人”也体现于“礼教”“诗教”“乐教”中,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实现“成人”。“以文化人”更体现在各种仪式和各种表达中,比如以婚丧嫁娶的仪式、祭祀、成人礼以及各种节日仪式“化人”,再如借用建筑、宗教、书法、绘画、碑刻、雕塑、戏剧、诗文典籍等各种形式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中华传统文化善于运用各种形式与不同载体,利用各种时机与场合,把文化育人融于日常生活中,构成立德树人实现方式的重要参照和借鉴。
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立德树人”的转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历史,承载当下,昭示未来,“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10〕作为转化对象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被动地构成立德树人素材,而应通过重塑与创新,吸纳、融合时代精神,主动支撑与有效滋养“立德树人”。
从传统的“内圣外王”到“新四有”公民。传统文化的“内圣外王”是基于对人生的感悟,对心性修养的反省,对政治民生的关切,对社会伦理道德的体认,“内圣外王”之道是一套独具特色的有关人生、教育、伦理道德与社会政治的理想信念。所谓“内圣”,就是通过修身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准和境界,为正己的功夫。所谓“外王”,就是将成就的高尚道德推而广之,及于家庭和社会,建立理想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为正人的功夫。“外王”以“内圣”为前提和基础,“内圣”以“外王”为归宿和目标。两者在现代社会的转化体现为通过修身正己以实现正人的政治和社会目标,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对理想信念、价值操守和基本精神的内在道德铸塑,以达到个体道德与社会公德的同构;同时以育人为目标,尊重个体的价值,唤醒个体生命的理性自觉,追求内在道德指引下个体“自在自觉”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实现个体与民族国家协调、同步发展。新时期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民族精神、民族美德、民族文化牢牢扎根心中,友善、互助、明理、自强、谦让、包容、诚信、节俭的传统美德融入血液,有信仰、有理性、有道德、有本事的“新四有”公民。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新四有”内涵,丰富“有道德”人才培育的其他核心内涵:一是“有信仰”,即有中国梦理想信念和信仰。明确把“有梦想”“有信念”“有信仰”作为新时期关于“育什么人”整体战略的首要目标,决定了立德树人的整体规格和本质追求。“有信仰”在人的精神领域和能力素养结构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思想引领和行为主导作用。二是“有理性”,即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本质属性的价值操守。理性意味着成员个体能够对自己存在发展及其同社会整体关系有清醒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判断是非善恶、荣辱功过的价值标准和价值操守。三是“有道德”,即有以中国精神为独特标识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有道德”是“有奋斗”“有仁爱之心”“有道德情操”“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伦理基础和精神支撑,铸育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的人,新时期立德树人才能获得现实生活基础,才能把育人在现实的道德与精神生活领域中凝结升华为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四是“有本事”,即有符合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专业分工及社会交往全面发展的能力担当。这是“有能力”“有担当”“有本领”“有素养”对专业能力的整体要求。立德树人针对的是活跃在社会各领域的各职业人群,这些人群都在自己的社会分工与社会角色中实现自我与社会生活的充分融合,立德树人不能只强调“有信仰”“有理性”“有道德”等思想水平与道德素质,还要强调“德才兼备”,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才干。综上,围绕培育“有道德”的人整体目标,当代中国立德树人应该围绕“有信仰”“有理性”“有道德”“有本事”核心内涵与总体规格,培养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从传统价值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重点发掘和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观。这六个方面表述了传统美德、政治理念、社会理想、民族精神的根本要素,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不仅要讲清楚“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价值理念与鲜明特色,也要梳理这些观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与转化。“仁爱”就是爱人爱物,有“仁爱”之心,才能成己成人成物,仁爱是“和谐”“公正”“敬业”“友善”的源泉。“民本”的基本价值理念包括“立君为民”“民为邦本”“仁民爱民”等重要古训,传统民本思想向民主价值观的转化,需要使其服务于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诚信是进德修业之根,也是治国为政之本,继承、发展、创新诚信文化,需要使其服务于建设诚信社会、诚信政府、诚信企业和培养诚信个人。正义是人类文明的普遍法则与基本价值,传统文化中的道义为先、舍生取义影响深远,可以为形成崇尚正义、富于奉献、自觉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的社会氛围注入思想资源。和合是中华心、民族魂的基本标识,也是多元性、包容性的中华民族独特理论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面对自然、社会、国家、人际、文明间的冲突,需要以和爱公正化解与融合矛盾。大同是中国社会自古以来的理想,在近代到现代的思想探索与政治实践中,大同理想都发挥过重要作用,从大同理想出发接纳自由、民主、公平、平等现代价值,使之与当代社会的政治理想接轨,能助力于在“旧邦新命”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本质要求的观念支撑,更作为道德生成的逻辑中介,在立德树人中奠定“最大公约数”的价值基础,也使其在统筹传统文化与时代要求、理想信念与现实基础、主流意识形态和多元社会思潮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11〕,使其融入社会生活,成为人们自觉的价值选择,既是个体层面以价值底线和价值标准凝聚共识的有效方式,也是在群体层面有层次、有重点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更是在全局层面实现为民族寻根、为社会立德、为国家圆梦的价值基石。
从传统修身教化到富含时代内涵的教育感染。传统文化注重修身教化,修身是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是为了培养优秀的道德品格与高尚的道德人格而进行的自我磨炼与力求完美的品格追求;教化是通过礼乐教育与道德教育而实现人心风俗的变化,是政教风化、教育感化与环境影响等各种因素综合运用的育人方略。在漫长的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与传统的价值取向使修身与教化备受推崇。在今天开放、民主、鲜活的社会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规范社会意识、传承美好道德需要对修身教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传统修身体教化的言传身教、俗约规化可以通过发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合力有效达成,创设优良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工作环境与群体环境,发挥环境间良好的感染作用是当代修身教化的重要方式。在家庭中以尊老为例,现在社会尊老不必像《弟子规》里所说:“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晚辈应该尊敬长者,长辈也应给予晚辈人格上的平等,这样的转化更富有进步意义与时代价值。当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所铸育的是以为信仰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属性,以中华民族共同价值体认为共识基础,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独特标识,以当代世界文明发展为成果借鉴的当代道德。
“立德树人”需要坚持指导、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文明风范,继承弘扬传统美德。现时代的“立德树人”需从不断绵延演化的v史进程中理解传统文化与时代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关系,科学分析、鉴别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使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为信仰确立、价值重铸与精神成长提供有益的精神滋养。反复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2〕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从现实出发来诠释和理解它,并结合时代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中国古代知行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为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借鉴性示范。
〔参考文献〕
〔1〕〔7〕〔10〕〔11〕〔12〕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5,164,163,164,155.
〔2〕安东尼・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196.
〔3〕葛兰西.论文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1.
〔5〕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9-10.
〔6〕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N〕.人民日报,2013-08-20.
学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陈向明.学校发展计划与学校自主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冯大鸣.英美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黄灿明.学校发展规划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4]布伦特.戴维斯Brent.学校发展规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陈建华.中小学发展规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杨天平.教育战略规划与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7]倪梅.参与式规划与学校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陈向阳.学校发展计划基本原理与操作规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李泽林,何龙,吕晓娟.《重塑学校新家园:学校发展规划与实施》[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10]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
[11]吴清山,林天佑.教育新辞书[M].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
学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雷云飞.学校发展规划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第十九中学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童康.学校发展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
[3]王天晓.学校发展规划问题研究——以战略型领导为视角[D].首都师范大学,2007
[4]张敏.学校发展规划执行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俞伟娟.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发展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6]曹鑫海.中小学发展规划制定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7]王俊霞.“学校发展计划”的实施及其效果研究——以积石山县农村小学为个案[D].西北师范大学,2005
学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拱雪.SWOT在北京市小学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2010(7):22-26,41
[2]张凤山.编制学校发展规划的原则[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8(6):21-23
[3]高厚荣.从组织环境谈高校后勤文化建设[J].高校后勤研究,2012(5):100-101
[4]许小华.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3(2):218,220
[5]楚江亭.关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有关问题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5):24-26
[6]王俏华.国外学校发展规划功能及过程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7):40-43
[7]谌启标.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规划[J].教育导刊,2005(4):4-6
[8]张作功.加强学校发展研究促进学校持续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2008(3):8-10
[9]李家成.论学校发展规划在学校变革中的价值实现[J].当代教育科学,2004(16):28-30
[10]邱向理.破解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之难点[J].中小学管理,2010(12):17-18
[11]赵德成.区域行政推动下的学校发展规划[J].教育研究,2013(3):54-58
[12]李雯.如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J].中小学管理,2005(11):10-12
[13]赵德成.实践中的学校发展规划问题与建议[J].中小学管理,2010(11):4-6
[14]姚美琴.学校发展规划: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管理,2005(11):8-9
[15]孙军.谈学校发展规划的文案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2(5):17-20
[16]陈玉.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管理优化[J].北京教育,2012(6):16-17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培训,对策
一、员工培训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
1.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培训,员工能够掌握正确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使他们的工作质量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成本也会因此得到进一步的降低。通过培训,可以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减少部门间的摩擦和冲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员工培训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通过培训,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了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员工的个人绩效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的绩效是员工个人绩效的集合,员工个人绩效的提高势必会带动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3.有利于满足员工个人的需求。很多员工,尤其是优秀的员工,如果在很长时间内能力得不到提高,将会产生茫然感和失落感,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可能会促使他们离开企业另谋他就,企业将失去大批优秀的人才,因此企业管理论文,企业应及时对员工进行相应培训,以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
二、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对培训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对培训的正确认识。第一,有的管理者担心,员工经过培训后,技能提高的同时会不断要求企业加薪,而增加企业的成本;第二,有的管理者担心,员工培训后离开企业,企业将白白浪费培训成本;第三,有的管理者担心,员工培训会耽误企业的工作。而企业的人才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如果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学习机会的话,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茫然感和失落感,在这种情况的驱动下,他们可能就会寻找其他的就业机会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2.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中小企业认为,培训对于企业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因此,对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中小企业不仅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甚至将人力资源部门也归入后勤或其他部门。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只对员工进行入职培训,缺乏对员工的中远期培训,一些效益不好的中小企业甚至取消了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培训投入的严重不足势必会影响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行。
3.轻视对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培训只是针对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的工作,中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人才,自身能力和素质较高,没有必要进行培训,因此,很多中小企业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基层员工,对于管理者的培训少之又少。中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和方向,他们决策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不断地提高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对企业尤为重要,企业应将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作为企业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
4.缺乏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指了解企业员工需要参加何种培训的过程。培训需求分析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企业的培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使培训的结果与企业的需求不相背离,才能真正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前没有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企业管理论文,哪里出现问题就培训哪里,培训工作既没有计划,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和规范,使得员工认为培训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企业的培训效果十分不理想。
三、完善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对策
1.树立对培训的正确认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形成对培训的正确认识。第一,管理者不应认为,员工参加培训就是为了涨工资,其实,很多员工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技能,使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因此,适时地对员工进行培训会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第二,管理者不应因担心员工存在跳槽的可能性,而减少对员工的培训。可能有的员工正是因为企业缺乏对他们的培训,而导致他们的流失。因此,企业应及时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避免人才流失。第三,管理者不应因担心对员工的培训会耽误工作而减少对员工的培训,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员工经过培训后,个人绩效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加强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中小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应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一,中小企业应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以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小企业应建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培训工作视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建立独立的培训部门,以增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第二,中小企业应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建立良好的培训制度是促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麦当劳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为了调动员工对培训的热情,将员工的培训与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有效结合起来。麦当劳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主要是学校麦当劳工作手册和现场观摩;如果想升为店长,必须在地区的培训中小学习;如果想升为区域经理,必须到全国的培训中心去学习;如果想升为大区经理,必须到美国的汉堡包大学去学习。
3.加强对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力度。中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担负着发展企业的重大责任企业管理论文,他们素质的好坏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只有中高层管理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超前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和思路,才能推动各部门工作顺利展开,因此,管理者的学习与培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如果依照重要程度将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进行排序,决策层的培训应优先于一般管理层的培训,一般管理层的培训应优先于一般员工的培训。对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不应只能留在学历的提高,更重要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以及战略规划等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了解现代的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使他们真正具备现代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
4.做好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使企业做出正确的培训决策。中小企业可以从组织层面、任务层面和员工个人层面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1)组织分析。中小企业可以依据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企业整体绩效存在的问题来决定培训的重点。例如:企业确定未来的发展战略是开发新产品,企业就应重点对研发人员、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2)任务分析。任务分析主要是针对具体工作而言的,是指为完成特定工作需要而对员工进行技能、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中小企业可以依据企业每项工作的工作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3)人员分析。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员工现在绩效存在的问题,来确定员工需要何种培训。
参考文献
[1]蒋莹冰.浅析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科技咨询导报,2007,(9).
物流管理论文2400字(一):精益物流管理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摘要在农产品行业迅速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精益物流的管理工作支持。对精益物流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此种全新物流管理模式,主要为降低资源损耗,缩短不必要环节带来的消耗。而农产品作为现代精益物流重要环节,不仅是探索农产品供应链主要环节,更能提升客户满意程度,逐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大农产品与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精益化与个性化农产品服务。
关键词精益物流;农产品;供应链;应用策略
农产品为大众生活必需品,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销售量,推动国内农业发展。在农业运输行业不断发展变革中,全新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出现。此种全新农产品供应模式,不仅能降低农产品生产盲目性,更能最大限度减低生产所带来的风险,不断提升农户效益空间。国内农产品行业迅速发展,这也意味着,农产品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行业发展能力,应从农产品供应着手,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供应过程中带来的损耗,实现精益化管理,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价值,获得更多利润。
1当前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不足
1.1供应链流程相对复杂
对当前农业供应链结构加以分析,就国内农产品供应链来说,在供应链系统中包含生产、供货、物流与客户等不同环节[1],这些环节之间联系极为紧密,任何农产品供应链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农产品供应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正是这些不同环节要求,导致国内农产品供应相对复杂。再加上,在农产品实际运输过程中,对运输时间、存储以及保鲜技术要求较高。这些环节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整体农产品运输质量,最终在运输途中增大农产品损失,难以达到农产品客户需求。
1.2以往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较为传统
在以往农产品供应过程中,多采用传统农产品供应模式,此种模式相对落后、单一,不仅难以满足迅速发展农产品行业,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行业资源整合[2]。对当前农产品供应进行分析,依旧采用分散供应与经营模式,在此种模式中,农产品供应商占据重要位置。但是,传统农产品供应商,整体水准并不高,难以推动农产品供应行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单一、落后农产品供应模式,不仅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大众对农产品需求,更会由于农产品行业资源整合方式不当,导致供应链不同环节出现利益冲突,最终降低农产品质量。
1.3农产品供应链先进技术难以得到应用
对当前农产品供应工作加以分析,由于农产品供应环节相对复杂,供应过程涉及诸多环节,都会增加农产品供应系统复杂程度。其中,在部分农产品供应过程中,需要应用技术方式之处农产品供应,确保农产品供应各大环节工作顺利开展。但是,就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加以分析,这一环节体系并不完善、成熟,很多客户并不了解农产品运输关键信息,信息了解不及时、不全面,极易影响农产品整体销售。这些关键信息不畅通,势必会影响农产品整体供应环节稳定性,导致农产品供应工作受到极大影响。
2农产品供应链应用精益物流管理有效策略
2.1应用标准化农产品精益物流管理工作
对于当前农产品供应工作加以分析,要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整体供应能力,降低供应过程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实际农产品供应精益物流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构建标准化、精益化物流管理方式,并以标准化精益物流应用管理为基础,做好精益化管理工作。例如,在精益物流管理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应在物流生产企业与客户之间构建标准化物流管理意识。其次,应做好农产品人员培训工作,以精益化、标准化供应链为基础[3],及时检查农产品供应各个环节工作,并考察供应落实程度。最后,在农产品供应过程中,应培养工作人员标准化管理意识,并逐步完善农产品物流管理标准化体系,进而以更为严格、标准管理方式,最终实现精益化物流管理工作。
2.2应用信息化建设精益化物流管理
在当前农产品供应链运行中,应当以物流管理方式与供应为基础,在农产品供应过程中引入先进技术方式,并结合信息技术构建农产品精益物流管理平台,借助平台实时更新农产品最新供应效益。作为农产品生产与供应环节,应结合信息化工作,不断调节农产品生产情况。借助信息化平台,农产品运输企业,可以及时调整物流信息,并在平台上,不断完善信息共享工作。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精益物流管理,不仅能维护农产品稳定运输,更能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
2.3不断简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流程
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农产品供应链环节越烦琐,所带来的农产品损耗越大。因此,为解决农产品供应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结合传统农产品供应流程,做好农产品供应流程删减工作。首先,在供应流程删减过程中,应结合先进技术,构建农产品专业平台,并做好农产品资源整合工作,以此删减农产品不必要环节[4],做好农产品资源整合工作。其次,应结合不同城市农产品供应环境,做好实地调研工作,及时了解不同农产品供应需求,最大限度避免农产品浪费问题出现。而对于农产品供应商来说,为避免供应环节农产品浪费问题,应结合农产品运输要求,做好农产品供应简化工作,最大限度提升供应效率,使精益物流管理工作开展得到充分落实,并为供应企业设置良好形象。
3结束语
对当前农产品供应链存在问题进行不断研究,要想进一步简化供应环节,降低农户与运输企业损失。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并做好精益物流管理工作,对传统物流供应方式加以优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入先进技术,打造专业信息共享平台,使供应链各个环节能够掌握更为精准、时效性信息。只有这样,不断简化供应链流程,以标准化流程体系,开展农产品供应工作,才能实现农产品资源整合与实践,做好农产品物流服务,构建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实现精益物流管理,为农产品行业发展带下坚实基础。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探索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策略的实施途径论文
【摘要】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工作是提升物流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键,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围绕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现状进行阐述,详细分析具体的管理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基本原则,旨在为日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绿色物流管理先进技术
前言: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较为突出,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实力。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当前物流管理的实际情况,注重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将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其中,使之适应当前绿色物流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发展现状
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工作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物流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长期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管理者对绿色物流的相关知识掌握不透彻,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中只做表面工作,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物品的运输以及包装上,而忽视质量问题。责任意识不强,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积极性较低。第二,技术水平低,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开展绿色物流管理工作需要借助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支持,以此保证绿色物流链的完善性,针对在物流数据数据采集以及传输的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操作,忽视对绿色物流管理技术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将会降低绿色物流管理质量,不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物流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绿色物流管理工作涉及方面较多,包括运输、加工以及包装等环节,但是由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有限,经常出现岗位职责不明晰的现象,各部门参与工作积极性较低,不利于保证物流供应链的平稳发展。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策略研究
(一)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需要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以此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第一,定期开展绿色物流相关主题培训大会,邀请社会上优秀的专家学者前来指导,针对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要对绿色物流管理的流程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充分认识到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提升绿色物流管理质量。第二,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型人才,尤其是在人才招聘的环节中要对应聘者的绿色物流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考核合格之后方可上岗操作,在此之前提供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并由专业人员带领操作,定期对人才的绿色物流管理工作态度以及能力进行测评,以此为依据制定长期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三,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发展原则,物流企业要积极鼓励物流管理人员到优秀的企业开展实践交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本原则,并将优秀的管理经验应用在自身的管理工作中,以此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完善人才竞争机制,针对在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与一定的奖励,以此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
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是保证低碳环境下绿色物理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此环节中要发挥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大力度研发先进的技术,以此为绿色物流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积极与先进技术企业开展合作,完善自身的物流配送技术以及运输技术,尤其是在物流数据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将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其中,有助于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加强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从整体上提升绿色物流管理效率。大力开发绿色物流技术,实现绿色物流自动化、绿色物流网络化以及绿色物流信息化,在低碳经济环境背景下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借助绿色物理信息技术结合物流企业的经营以及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集中优化与升级,在企业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企业整体发展目标,优化物流企业工艺流程,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在此环节中可以将信息监测技术应用其中,实时对绿色物流的运行流程进行监测,并及时收取运行数据信息,针对在监测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以及降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的消耗,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实施一体化物流管理
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开展绿色物流管理要逐步实现一体化绿色物流管理,在此环节中要对绿色物流管理的各个流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尤其是在包装、运输以及装卸上,注重完善绿色物流运行链,对其进行集中管理。第一,从包装的角度进行分析,要安排工作人员对包装的质量进行检查,质量合格之后方可进入运输环节,保证包装的严密性,以此符合运输的实际需要。第二,从运输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运输环节中,可以将一贯制的运输方式应用其中,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优化配送机制,由物流企业统一调度,以此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第三,从装卸的角度进行分析,要將机械设备装卸方式应用其中,避免对物品造成损坏,也有助于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集中实现绿色物流的一体化管理,将装卸、集装箱装卸和公路汽运等核心业务进行协同规划,实现了商品从高能耗高成本公路运输到低能耗低成本铁路运输的转变,在此环节中加强与生产、物流、贸易企业进行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提高提高物流绿色发展水平,为物流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运输选择。
三、结论
关键词:重要的地位;班级管理论文交流;榜样作用;精神推动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139-01
学校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各级各类教师都肩负着树育人的神圣职责,而班主任就是这支育人大军中的主将。可以说德育工作的成效性的大小取决于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投入大小,它包括知识、经验的投入,时间、情感的投入,工作方法、方式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改进,也取决于班主任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学校的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班主任既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当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停止时,则班集体的德育工作就会有声有色,生动而富有成效,就会对学校的其它工作产生极大的良性的推动作用,反之,会使学校德育工作陷于被动的局面,影响学校的其它工作的正常开展。要提升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主将作用,必须做到:
一、 正确认识班主任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直接领导者,是班集体建设中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直接参与学生活动和引导、干预学生最多,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最高。从实际工作来看,如何在学生中培养和树立以及运用这两种优势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切实解决的问题。不少班主任只注意树立权威而乎视了情感的培养,在工作中只重管教,或者只注意情感上的投入而乎视了权威形象的树立,在工作中只重情理而少管教,造成实际工作效果都不理想。而能把这两种都有机的结合起来的班主任总能在班级管理中取得成功。
二、 重视对班主任的培养
1、鼓励青年教师勇挑重担,敢于胜任班主任工作
要看到青年教师那股不服输、不畏艰的锐气和敢于尝试的勇气,以及善于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工作方式,正是他们的优点和处,是他们初做班主任工作的必要基石。
2、鼓励班主任在服从学校全局的原则下,灵活自主地开展工作
学校要保护班主任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允许他们在一定的原则内有小的工作失误。在实际工作中不影响全局的工作小失误不能过多地深究和责问,相信实践自会纠正和不断完善。
3、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
用研讨的形式重树和更新教育及管理理念,用研讨的形式去寻找平时工作中的不足,去寻找更优的工作方式和更优的工作途径。
在学校中行之有效的班主任研讨活动一般有以下行式:(1)月班主任工作会。在月班主任工作会上,可以通过总结上月各班工作和布置本月工作来不断促进班主任的工作的规范性,能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使工作方式、方法得到明显的提高。(2)班级管理论文交流。通过论文交流这一形式,不断地促使班主任在平常的德育管理中去总结经念、去探索德育工作规律和新的工作思路、去寻找德育管中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在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去实践理论。从而提高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3)重要的地位。学校有意识地收集在当前的德育管理中所反应出来的比较有共性的问题或者急须解决问题进行甄选,然后确定一个研究科题,组织和发动班主任展开相应的科题研究,在研究中去寻找相关的理论支持和行之有效地操作办法。
三、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
班主任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点之一。抓住了班主任管理也就抓住了学校德育管理的关键。学校在制定学年计划时,有必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校长亲自管理的几个重要工作之中,以突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对班主任的管理学校应有长期的工作计划和短期的工作目标,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计划使得管理有序,目标使得管理能做到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使班主任真正成为德育管理的主将,对其本身及其行为的管理要切忌形式主义,切忌“口号”管理。必须有科学的计划和现实的目标以及切合实际的工作措施。四、发挥激励在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
学校在评价班主任的工作时不能不反思作为管理者自己在班主任的激励上所做的工作。而科学适当的激励措施会促使制度转化为自我需要,会把约束变为动力。班主任在长期的工作中尤其需要学校科学合理适当的激励。班主任在工作中有渴望获得认可、获得同事尊重、希望成功等的心理需求是激励的基本出发点。
1、注意奖惩在激励中的作用,充分停止奖惩的功效。要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有机进行结合。奖励是自身价值的一种社会认同。适当的奖励可以持续激发工作热情。
2、学校要创设条件给班主任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通过一定的工作使其才能得到上级或同行及社会的认同。
3、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榜样既是一种精神推动力,又是一种工作方式方法的借鉴。树立榜样,既是对优秀的肯定,也是对后进的一种诫免。
论文关键词: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工作嵌入,员工离职离职模型
2010年新年伊始,中国沿海地区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用工荒”,其中,仅仅珠三角地区的用工缺口分别超过200万[①],用工荒的直接原因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时候,企业未能安抚好员工,大量普工离职回家,伴随2010年经济的复苏,企业却为招聘不到合适的员工而忧心忡忡,很多企业的生产线因为工人的缺乏而无法开工。该现象不仅局限于普工职位,而且国内知识员工的流失率也居高不下,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在中国,每年有43%的关键职位人员和企业领导自愿离职,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工商管理论文,这一数字仅为5%和11%”[②]。降低企业的员工离职率,保持一支稳定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由此可见,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员工离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主题
国内外关于员工离职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员工离职研究的初期阶段,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初从宏观经济层面对员工离职进行研究,如:劳动力市场供需、工资、培训等。第二个阶段,1970年以后,工业心理学家开启基于员工态度的离职动因模型阶段,该阶段的员工离职研究主要围绕离职的前因、后果和控制三个方面,构建以态度变量为预测员工离职的前因变量的员工离职模型,同时也反映员工离职的心理和行为过程。最为典型的员工离职模式,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为中介变量,不断地扩展中介变量的前因变量,包括人口统计变量,以提高这些模对员工离职的行为的预测力。国内学者叶孙荪,王玉芹和叶泽炎以国有企业员工——铁路运输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为中介变量的员工离职模型,在该模型中,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离职之间不存在路径关系,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离职的负向影响作用(路径系数为-0.35)大于组织承诺对员工离职的负向影响作用(路径系数为-0.28)。在国内外最具有影响力的离职模型——Price2000离职模型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为中介变量,员工离职倾向为结果变量,前因变量包括结构变量、环境变量、统计变量。
第三个阶段,基于工作嵌入的员工离职研究,在90年代后期,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基于态度的离职动因模型解释员工离职的方差不到10%。 Lee和Michell在离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员工离职并未伴随着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组织支持感等态度变量的水平降低,Lee和Michell于 2001年提出了工作嵌入别具创意的科学术语。工作嵌入可以形象化地描述为“工作嵌入就像一张网,使员工陷入其中,具有高度嵌入性的员工有许多紧密的社会联结,并能以多种方式嵌入或者陷入其工作与生活的网络中”。 Lee和Michell还把工作嵌入划分为横纵二维度的2×3子维度工商管理论文,即工作嵌入横坐标可以分为工作内嵌入和社区嵌入,纵坐标包括联结、牺牲和匹配。工作嵌入包括三个核心维度:联结、匹配和牺牲(也有国内文献翻译为损失)。工作嵌入的纵坐标划分为工作内嵌入和社区嵌入,由此,工作嵌入可以分为 2×3维度的二维模型结构。
工作嵌入是从整体上反映员工被镶嵌在组织中的程度,工作嵌入立足于描述工作的整体构念,其各个维度全面地概括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状况,具体说,工作嵌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既包括工作因素,又包括非工作因素,既包括员工的感性认识成分,又包括员工的理性认识成分,既包括主观认知,又包括客观事实。传统的离职研究主要集中于员工的态度层面和心理变化层面,对员工离职研究往往过于强调某几个态度变量对员工离职的影响,因此,对应的研究往往顾此失彼,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传统的离职研究变量为了尽量地捕捉员工离职的前因变量,其前因变量个数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增加,员工离职研究变得愈来愈复杂,而且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值得不断得到质疑。把工作嵌入作为员工离职研究的前因变量之后,不仅可以浓缩员工离职的前因变量,而且研究结论对于现实的模拟程度愈来愈高,因此,工作嵌入引入员工离职研究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意义十分深远。
总体上说,国外关于工作嵌入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工商管理论文,国内关于工作嵌入的研究基本还处于一片空白,目前,国内还很少有文献对工作嵌入进行跨文化实证检验,国内还没有具有高信度和效度的工作嵌入量表。在国内CSSCI文献检索中,输入“工作嵌入”检索2000年到2009年被引用的权威文献仅6篇,同样输入“工作满意度” 和“组织承诺”检索权威文献,其数量分别多达135篇和124篇。国外学者Lee和Michell提出工作嵌入的科学术语后,对工作嵌入进行全面阐述,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工作嵌入比所有的其他变量能较好地预测员工离,后来Lee和Michell把工作嵌入分为两个维度——工作内嵌入和工作外嵌入,进行实证分析工作嵌入的一系列结果变量,得出结论:工作内嵌入比工作外嵌入更能预测员工绩效、缺勤率和工作效率,工作外嵌入比工作内嵌入更能预测员工的离职率。国内学者梁小威,廖建桥根据组织核心员工的社会资本绩效观,开展基于工作嵌入的核心员工的流失率研究,得出核心员工离职的多路径中介链离职模型。国内学者王浩,白卫东通过实证研究,仅仅检验了工作嵌入与员工离职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巨大,本文在国内工作嵌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工作嵌入与员工离职之间的关系。
二、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量表设计
笔者认真阅读Lee和Michell所设计的工作嵌入问卷和国内学者梁晓威、廖建桥所设计的企业员工生活质量问卷,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国内员工工作嵌入量表,该量表总共包括34个项目,并在本论文中进行问卷效度和信度的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出问卷高的效度和信度。
国内学者凌文铨、张治灿、方俐洛(2000)研制出一套“中国职工组织承诺问卷”,本文在此基础适当进行删减,本文所使用的量表共24个项目。国内学者在研究工作满意度时工商管理论文,普遍从工作回报、工作本身、工作协作、企业发展和工作环境五大方面衡量员工工作满意度,本文也使用类似的方法,从这五大方面设计量表,量表共20个项目。员工离职分为主动离职和非主动离职,非主动离职包括退休、开除员工等企业员工自然流动现象。主动离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危害性巨大,绝大多数研究离职主要研究主动离职,本文研究主动离职采取调查员工离职倾向的方式,该调查量表采用三个问题项目构成的问卷,包括:“我反复思考是否留在本企业,对于该问题,我经常左右为难,犹豫不决”、“我十分关注媒体上的求职信息,目前已经做好了离职的思想准备”和“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我经常跑招聘会或者通过网络投简历以谋取另外的一份工作”。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笔者抽取湖北省、广东省和浙江省45家企业的590名员工,通过网络或者邮寄发放调查问卷,然后回收问卷,收集和统计有效的数据和资料,其中,45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数量大致相当。本次共发放问卷590份,回收有效问卷50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5.7%。其中男性员工占56%,女性员工占44%,调查已婚员工占占36%,未婚员工占64%,从年龄分布上看,员工年龄25岁—35岁的比例较大,占59%。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文献探讨法、问卷调查法(问卷的计分方式采用Likert 7点计分法工商管理论文,即:从选项1到7分别代表从两个极端——非常反对到非常同意的7个等级变化选项)和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方法包括SPSS16.0进行因子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以及AMOS6.0软件进行观察变量的路径系数分析。
三、数据分析过程与结果
(一)工作嵌入的跨文化检验
由于工作嵌入在国内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没有还没有适宜于国内文化和国民生活经济客观相符合的问卷,笔者自行设计工作嵌入的问卷,该量表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工作嵌入的概念内涵和包括的具体维度。
1.工作嵌入量表的信度检验
信度分析是一种测度综合评价体系是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有效分析方法,克朗巴哈a系数是内在信度分析最为常用的指标,如果克朗巴哈a系数大于0.8,则表示所对应的内在信度是可接受的。工作嵌入量表在SPSS16.0下信度分析结果显示:Cronbach's Alpha=0.872,证明工作嵌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2. 工作嵌入的因子分析
本研究采用国内外学者普遍使用的因子分析方法来检验工作嵌入量表的效度,但是因子分析方法还可以检验工作嵌入这个变量的各维度的结构关系,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工作嵌入包含6个具体维度。
①因子分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通过对工作嵌入问卷进行KMO和巴特利球形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该KMO值为0.649,这意味着因子分析效果良好,巴特利球形检验结果显示:该检验的卡方统计量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拒绝了原变量间是完全不相关的单位矩阵的假设。所以,工作嵌入问卷各变量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适合于因子分析。
①因子分析的步骤
在确认工作嵌入问卷适宜于因子分析后,采用主成分析法求解因子载荷矩阵,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数据分析结果证实,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有6个,这6个因子解释总方差达到73.617%,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617%,这表明存在6个因子能较好地概括了工作嵌入包括的主要维度和工作嵌入涵盖的主要内容。Lee和Michell在提出工作嵌入这个概念时,同时也把工作嵌入分为2×3维度的二维结构模型,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大胆地假想这6个因子就是工作嵌入的2×3维度的二维结构,因此,中国文化下的企业员工同样具有工作嵌入的2×3维度的二维结构。
③6个因子的命名解释
然后采取正交旋转方式中的方差最大法(varmix)旋转这六个因子,得到了6个因子的旋转载荷矩阵,删除一些因子载荷小于0.6的载荷量工商管理论文,以求得旋转后的各因子的命名解释如表1所示。
表4 工作嵌入方差最大旋转后的因子载荷
Component
1
2
3
4
5
6
VC1
.698
VC2
.627
VC3
.60
VC4
.
.631
VC7
.700
VC10
.62
VC12
.757
VC13
.870
-
VC14
.807
VC15
.
-.205
VC20
.748
VC22
.639
VC24
.664
VC25
.759
VC26
.808
VC28
.868
.
VC29
.651
VC31
.697
VC33
.730
VC34
.698
在本研究中,工作内嵌入和社区嵌入均对员工离职有强烈的负向作用影响,工作内嵌入比社区嵌入的负向影响作用更大,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在该模型对员工离职呈现弱的负相关。工作内嵌入和社区嵌入对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均有正向作用,即:工作内嵌入和社区嵌入越高,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越高,但是工作内嵌入比社区嵌入对组织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正向作用更大,这暗示着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更多地与工作相关的因素相关。工作内嵌入和工作外嵌入对员工离职的效应部分是通过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中介效应而产生。
工作嵌入预测员工的离职效力远大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这说明企业在预防员工离职时,企业管理层务必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使用各种手段让员工深深嵌入企业而“不能自拔”,特别是企业在外界具有强有力的外界因素可能会降低员工的工作嵌入度的时候,例如:企业核心员工拿到一份优秀企业的应聘书或者外部劳动力市场有很多可供替代的工作岗位时候,企业应该增加工资和福利等激励手段,增加企业员工的工作嵌入度。企业高层持股的激励方式也是这种观点的体现,企业高层持股使得高层像一把楔子一样深深锥入企业这个组织中。总体上,在中国特有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工作内嵌入比工作外嵌入更能够影响员工离职,企业在防止员工离职的相关管理上抓住重点,关注员工的工作内嵌入的程度大于社区嵌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对员工离职的影响程度虽然小于工作嵌入,但企业的管理者仍然不可忽略态度变量—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作用,因为工作嵌入对员工离职的影响有部分效应是通过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而产生。Lee和Michell在对某地区中心的大型金融企业实证研究中,工作嵌入被细分为工作内嵌入和社区嵌入工商管理论文,工作内嵌入负向影响员工的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绩效,而社区嵌入比工作内嵌入对员工离职更有预测力,该结论与Lee和Michell的结论相矛盾。其原因可能与中国的经济状况有关,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美国,工作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基本保障,国民在进行是否离职的决策时,会非常谨慎地考虑与工作相关的影响因素,至于非工作因素,员工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予以考虑,但其权重远低于工作因素。
(二)本研究的缺陷与后续
本研究的缺陷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于后续研究的更正和修订。首先,在对员工离职变量进行测量时仍然以员工离职意向代替员工离职,事实上,员工的离职意向与员工的离职行为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但由此而产生的研究误差仍然不可忽略。第二,本研究只把工作嵌入划分为两个大方面的维度——工作嵌入和社区嵌入,未能研究联结、匹配和牺牲对员工离职的作用。工作嵌入的后续研究方向表现为:首先,结合员工离职意向,长时间地跟踪员工,研究对象为员工的实际离职行为。第二验证工作嵌入的2×3结构维度中每个维度对员工离职的影响,更为深入而具体研究工作嵌入各个细小的维度对员工离职的发现,以期得到一些更重要的中介变量。第三,继续研究与整合工作嵌入与员工离职模型的前因变量,精简员工离职模型,得到一个变量更少而更有效度的员工离职模型。
参考文献:
[1].Allen, D. G. & Rodger W. Griffeth. Job performanceand turnover: a review and integrative multi-route model. Human ResourcesManagement Review, 1999, 9(4): 525-548.
[2].黄丽.知识员工工作嵌入型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Maech,J.G,Simon.H.A. organizations[M].New York:Wiley.1958.
[4]Terence R. Michell&Thomos W.Lee. Why people stay: using jobembeddedness to predict voluntary turnover. Academy of managementjournal,2001,44(6) :1102-1121.
[5].叶孙荪,王玉芹,林泽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对国企员工离职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5,3.
[6]杨东涛,宋联可,魏江茹.中国情景下员工离职意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7,7.
[7]刘艳,王重鸣.知识型员工主动离职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人类工效学.2006,3
[8]张勉,张德.企业雇员离职的影响因素:对一些新变量的量化研究[J].管理评论.2007,4.
[9]梁小威.基于工作嵌入模式组织核心员工保持性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0]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论文关键词:股权激励方案,上市房地产企业,设计要素
公司的股权激励,是指激励的主体授予激励对象以股份形式的现实权益或是潜在权益,目的在于激励经营者或是员工的工作,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重要的激励和约束工具,股权激励是公司员工全面薪酬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有助于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形成利益共同体,目标趋于一致。
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房地产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大,从近几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来看,房地产行业的市场风险较大、市场化程度高、人才竞争激烈,所以这些企业较多采用股权激励方案。由于股权激励机制一般都是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封锁期后激励对象方可获得股票,而且还必须在满足考核条件的基础上才能行权获得收益,所以房地产上市公司采取股权激励方式也是为了稳定经营团队、留住和吸引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保障公司的持续经营。
一、股权激励方案的核心设计要素分析
股权激励能否真正激励经营者为提高企业的绩效努力工作,实现其目标,关键在于股权激励方案各个要素设计的合理性。
1.激励对象
通常来说企业管理论文,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公司雇员,包括公司的高层经理人员和其他对公司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的关键员工,如核心技术人员,营销骨干。
2.激励方式
国际上最常见的激励方式为股票期权,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的基本模式,应当“以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及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实行”。
3.行权价格
限制性股票的价格一般较低或者为零,行权价格的制定没有特定的标准。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规定,股票期权持有者可以在规定的时期内以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购买或卖出本公司股票。在行权以前,股票期权持有人没有任何的现金权益,行权过后,其个人收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市场价之间的差价。
4.行权的绩效条件
通常使用的股票期权注重股价与会计收益的直接挂钩。倘若激励对象的收益完全由股价来决定,其操纵股价的动机就会增强。为减少股价提高带来的收益的不合理性,应更多地使用会计指标衡量经营者的业绩。现在,上市公司设立的行权指标多以财务指标为主。上市公司也可采用更为严格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设定成适合于其本身的绩效考核指标。
5.激励期限
激励期限是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有效时间长度,通常由公司在规则之内自主设置。一般来说,行权期越长,激励强度越弱,但有利于激励高级管理人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行权期越短,激励强度越大,容易引致激励对象的短期行为。为了兼顾长短期激励效果,公司通常选择分批行权的安排,同时,可因受益人的具体身份及情况而有所不同。经理人员一般在受聘、升职和每年业绩评定后授予股票期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6.授予数量及比例
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时,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是要考虑公司究竟应该向激励对象提供多少数量的股票。股票授予数量直接关系到激励对象的未来收益,直接体现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效果,而且,过多或过少的数量均对企业不利。
二、我国房地产行业股权激励实践
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沪深两市的数据全部来自巨潮咨询网。由于上市公司行业分类不时会发生变动,本文参照了证监会2011年4月15日中国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表,选择的属于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行业的企业。
在证监会2011年4月15日的中国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表中,属于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行业的企业一共有143家,其中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详细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房地产企业有17家。综上企业管理论文,本文共研究17家房地产企业的17个股权激励方案。这17家企业是:万科A、荣盛发展、泛海建设、名流置业、福星股份、中粮地产、深长城、广宇集团、阳光城、新湖中宝、华业地产、金地集团、苏宁环球、南国置业、中国宝安、卧龙地产、万业企业。
2.房地产企业股权激励各要素设计情况
(1)激励对象
表1 房地产企业激励对象
激励对象
数量
比例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监事
中层管理人员
业务骨干
17
5
6
15
100.00%
29.41%
35.29%
88.24%
合计
17
100.00%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上市的房地产企业确定的激励对象集中在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样本的所有企业都把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列入激励范围,因为他们是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董事不包括独立董事,目的是保证独立董事判断和决策的独立性。17家企业中有15家对业务骨干进行激励,占样本数的88.24%。其中有5家企业(在2006年或者2008年初出台方案)把监事作为股权激励的激励对象。在2008年3月证监会出台的《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2号》中明确规定:为确保上市公司监事独立性,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上市公司监事不得成为股权激励对象,所以此之后的股权激励方案中激励对象不包含监事。
(2)激励方式
17家公司中,15家采用了股票期权这一激励方式,占总样本数的88.24%,采取限制性股票的两家企业分别是万科A和万业企业。股票期权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激励方式,在我国股权激励的发展中,这一方式已经逐渐被认同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纳。多数房地产企业采取这一种先进的方式,表现了这些企业追求先进的理念。
(3)行权价格
采取股票期权的15家房地产企业中有14家行权价格定为下列价格的较高者:(一)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一个交易日的公司标的股票收盘价;(二)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30个交易日内的公司标的股票平均收盘价,占总样本数的82.35%。只有华业地产一家企业的行权价格是上述两者的较高者上浮10%的比例。由于期权激励在我国尚不成熟,各公司为保守起见,都选择证监会上述规定中最低要求作为公司期权激励的行权价格。
(4)激励的绩效条件
表2 行权绩效指标
行权绩效指标
数量
比例
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
净资产收益率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每股收益增长率(万科A)
销售收入增长率(金地集团)
股价(万业企业)
14
15
1
1
1
1
82.35%
88.24%
5.88%
5.88%
5.88%
5.88%
合计
17
由表2可见,实施股权激励的17家房地产企业中,有15家以净资产收益率为评价绩效的指标,占比88.24%;有14家以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为评价业绩的指标,占比82.35%。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指标。净利润指标是必不可缺衡量绩效的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净利润总额越大,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净利润也越高,由于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伴随着经营成本的增加,在经营成本上升较快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净利润总额增加而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净利润降低的现象。为了更全面地反应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需要考虑净资产收益率之类的相对指标。
万业企业仅将股价作为评价绩效的指标。深长城设计方案时,考虑了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这一指标。主营业务利润是净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只有做好自身的主营业务,它的发展才没有偏离方向。另外,15家企业都采用了多重业绩标准,占比88.24%企业管理论文,说明复合式的考核指标在我国上市房地产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中得到较好的应用。这种考核能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同时减少激励对象操纵财务业绩指标的可能性。同时,各个公司都设计了各自的股权激励计划绩效考核标准,对激励对象个人进行其他方面的考核,体现了考核的全面性。
(5)激励期限
表3 房地产企业股权激励方案的期限
激励期限
数量
比例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1
4
7
3
1
1
5.88%
23.53%
41.18%
17.65%
5.88%
5.88%
合计
17
100.00%
经过计算,17家企业股权激励方案的加权平均期限为5.12年,如表3所示。香港主板上市的102个H股与红筹股股票期权方案中75%的方案期限为10年,相对而言,激励期限短的问题比较明显。这也是我国A股上市公司共有的问题。虽然有效期设定过长,激励对象可能会有懈怠心理,但是如果有效期设定过短,往往起不到促使激励对象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的目的,激励对象可能会产生为了及时行权而采取短视行为的动机。
(6)授予数量及比例
17家房地产企业中,授予数量从308.64万股(中粮地产)到29,985万股(新湖中宝)不等,所占各个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从1.24%(南国置业)到9.96%(泛海建设)不等,平均值为3.73%,均符合证监会的要求。在考虑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数量的合理性时,还要考虑其与行权价格之间的关系,若提供同等的激励,行权价格定得越高就需要赠予激励对象越多的股票期权。尽管一些公司授予的股票数量相对值没有超过10%,但是绝对数量很大,并且其行权价格已远远低于现在的市场价值,激励对象一旦行权可以从中获得很大的收益。
三、上市房地产企业股权激励方案效果分析
由于17家上市的房地产企业披露和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进程不同,所以将这些企业分为三类进行比较和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终止或暂停股权激励方案企业
表4 终止或暂停股权激励方案的企业
代码
企业名称
期限
披露方案日期
后续进展
000031
中粮地产
5年
2007-12-20
2008年终止
000042
深长城
5年
2008-01-29
2008-12撤销计划
002133
广宇集团
5年
2008-01
2008-07-09中止
600641
万业企业
5年
2008-01-30
2008-10-29撤销
在披露方案的17家房地产企业中,已经有中粮地产、深长城、广宇集团、万业企业等4家企业撤销了股权激励计划,占比23.53%,如表4所示。通过各家企业的公告和相关媒体的报道能够了解到各家企业终止或暂停方案的原因。
以上四家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方案都是在2008年终止的,这与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状态不无关联,有的企业是由于没能达到股权激励方案规定的绩效标准而无法行权,有的是因为公司的管理层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且旧的方案无法适应新的规定或准则的要求,还有的是未能通过证监会的批准。可见这些企业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之前并没有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深入地研究、考察股权激励方案的可行性,或者是没有从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当遇到特殊事件的时候,不得不放弃,导致了方案的流产。
2.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企业的绩效分析
表5 较早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企业
代码
企业名称
期限
披露方案日期
后续进展
000002
万科A
3年以上
2006-04-28
2006年实施
000046
泛海建设
4年
2006-09-28
实施
000926
福星股份
4年
2006-09-22
2006-12-11实施
000667
名流置业
8年
2008-04-11
2009-07-18实施
通过表5企业管理论文,较早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企业中万科A、泛海建设和福星股份都是在2006年实施的,为了使数据的可比性更强,选取这三家企业来分析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
表6 三家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变化表
企业简称
2007年
2006年
增长率
万科A
23.75%
23.51%
0.24%
泛海建设
17.78%
20.12%
-2.34%
福星股份
16.37%
20.21%
-3.84%
表7 三家企业净利润变化表
企业简称
2007年
2006年
增长率
万科A
4,790,833,311.17
2,067,878,243.0
131.68%
泛海建设
651,705,002.11
248,136,241.65
162.64%
福星股份
317,489,256.27
258,192,689.50
22.97%
三家企业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时都设定了行权的业绩标准。以对2007年的要求为例,万科A:(1)净利润年平均增长率大于15%。(2)全面摊薄的净资产收益率大于12%。福星股份:(1)2007年的净利润不低于26,140.97万元。(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泛海建设: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上述净利润都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中的低者。
由表6,三家房地产企业中,只有万科A的净资产收益率增长了,增长率为0.24%,其他两家企业都有小幅度的降低。但是降低后的数值仍在绩效考核标准10%以上。由表7,三家企业的净利润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都达到了股权激励方案的标准。
3.近期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企业
表8 披露方案时间较短的企业
代码
企业名称
期限
披露方案日期
后续进展
002146
荣盛发展
5年
2009-11-05
2010-07-12修改
000671
阳光城
6年
2011-01-12
监事会通过
600208
新湖中宝
4年
2010-12-21
2010-12-29实施
600240
华业地产
6年
2011-01-21
监事会通过
600383
金地集团
7年
2010-01-15
2010-03-19实施
000718
苏宁环球
5年
2010-12-28
监事会通过
002305
南国置业
5年
2011-02
监事会通过
000009
中国宝安
不超过6年
2011-01-29
2011-03-15实施
600173
卧龙地产
4年
2010-03-09
股东大会通过
从表8可以看出,有9家企业都是在去年或今年年初披露或修改了股权激励方案,占样本数的52.94%。这些企业正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当中。表现了房地产企业对股权计划的信心,预示着房地产企业在股权激励计划的披露、实施中会有更成熟的发展。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从2006年起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17家上市房地产企业中,有23.53%的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终止。实施股权激励方案较早的三家企业里,只有万科A的业绩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他两家稍有不足,但是这两家的业绩水平都达到了激励计划的要求,可见股权激励计划起到了稳定和提高业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红波,曹军,高新梓.全流通时代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研究[J].财贸经济,2010(9).
[2]巨潮咨询网cninfo.com.cn/
[3]中证指数有限公司.xsindex.com.cn
[4]徐斌.酬福利设计与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