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普外护士论文

普外护士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26 15:53: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普外护士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普外护士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涉外护理 人才培养模式 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21-02

1.关于课题提出

1.1 课题界定:

涉外护理专业:面向国内外护理职场,培养具备国内外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先进的、国际化的护理理念、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熟练的外语表达能力,毕业后能在国内外综合性医疗机构服务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国内外通用的专门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研究概况:目前,我国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涉外护理本科、专科、高职以及中专4种培养形式;另一种是短期培训培养模式,如国际护理英语培训班。为适应国内外医疗市场的需求,我国各大中专医学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开办涉外护理专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师资条件、教学方法、学生选拔上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探索。长沙卫生职业学院认为涉外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临床护理的通才及涉外护理的专才,即学生必须具有普通护理专业学生所具有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又具有适应涉外护理岗位的专长,在获得相关国际资格证书之后,可以在国外从事常规护理工作;宁夏医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强化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特色,英语总学时达到了1040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25.4%,增设了护理伦理学及多元文化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为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承德护理职院采取“走出去”提高和“请进来”培训的方法,“走出去”即派遣多名领导和教师出国考察访问,实地了解国外有关院校护理教育情况,使自身办学行为尽可能与国际接轨;“请进来”培训即让美、英、澳方合作单位派遣外教来校讲学,其主要任务除强化学生口语外,重点是培训教师。

国外研究概况:在培养护理人才出国就业方面,菲律宾、印度等国家的表现一直非常积极。菲律宾是护士输出第一大国,他们在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已获得不小的成功。菲律宾官方语言是英语,其护理教育的内容和理念受美国影响较大,整个医疗及教育体系都与美国相衔接,如菲律宾大学的护理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时间与美国护理院校相符。其护理理念、护理程序运用以及护理操作技能等方面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教学方法上常用小组讨论、情景教学,戏剧表演、课外活动、临床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所以菲律宾护士在美国等国家很受欢迎。

1.3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明确提出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订单式”培养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走出一条与社会融为一体的发展之路。涉外护理专业就是在该指导思想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时尚” 专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护理人员严重匮乏。目前全球共有300万护士的需求量。护士在国际就业市场前景良好,但国际护理市场对护士的语言、能力和素质要求也很高。国际护理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实习、学生的选拔等多方面都基本成熟,具有许多可学习借鉴的经验。发达国家的护理教育已经形成了从初级到高级、从继续教育到正规教育、从预防医疗保健护理人才培养到护理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比较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由此可见。如何培养我国的涉外护士毕业生达到国际护理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使之能直接、顺利输送到国际护理市场就业,或是到发达国家继续专业深造,我们必须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考核评价方式、学生的选拔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涉外护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个性人才,打造拔尖人才,以真正实现与国际护理人才市场及国际护理教育的对接。

2.关于课题研究

2.1 课题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学习可以分为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两种层次。建构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寻求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

2.2 研究目标:

以学生为本,通过课程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团队建设、创新优质生源选拔等实践活动,构建新的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实现职业教育的“订单式”培养。

2.3 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现有涉外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适配度,尽力实现优化;

(2)建立高素质的涉外专业专门教师队伍,优化其人员构成;

(3)进行针对教材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实践。

2.4 研究假设:

(1)建立新的课程模式:“3+1+1”,即:

3:基础英语及应用能力培养+专业英语+西方文化知识

1:医护基础课程(部分科目双语教学)

1:医护临床课程(部分科目双语教学)

(2)打造优质、高效教师团队:英语教师+专业双语教师

(3)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目标:英语+专业+技能(EMS)

证书目标:医护英语等级考试+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雅思考试(MII)

2.5 创新之处:

目前,我国的涉外护理专业尚没有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真正与国际护理对接的、得到护理界公认的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国内的护理教育沿用医学的教育模式。呈现出近医学,重视学生医学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我国护士护理理念和人文情感上的严重欠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应当具有建立在本土文化基础上的国际意识,具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和习俗的能力,具备国际化知识结构和提高适应国际交往和竞争需要的能力素质。因此在培养目标定位上、课程体系上、实践教学环节上与国际护理对接,构建适应国际护理就业市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突破国内涉外护理专业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护理教育现状,将有利于打造护理特色专业品牌。

3.关于课题实施

3.1 研究思路:

在“尊重个性,拔尖创新”的理念下,认真研究分析本院涉外专业目前的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优质生源选拔、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团队打造等环节的实践活动,构建科学的、面向市场的涉外护理专业创新人才模式。

3.2 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掌握目前国内涉外护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的现状及成果,并加以有效借鉴。

2.访谈法:参观兄弟院校,交流学习,了解兄弟院校目前涉外护理专业建设现状(包括招生选拔、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施设备、教学场地等)。

3.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及教师对涉外护理专业现有课程设置的看法及教与学的结果。

4.归纳分析法:通过上述的调查、讨论,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分析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改良评价机制。

5.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按照新的课程模式,带领团队全面铺开教学改革,构建有效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3技术路线:

本研究周期2年,即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分为准备、实施和结题三个阶段。

3.4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2.1—2012.4)

(1)查阅文献资料;

(2)成立课题研究组;

(3)制订详细的研究方案,并进行修订和论证。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2.5—2014.9)

(1)现状考察:市场调查、发放学生及教师问卷以及到兄弟院校调研等,了解国际市场需求现状,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2)理论分析: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教育理论,分析目前课程及教学存在的;弊端;

(3)建立新的课程模式:“3+1+1”

3:基础英语及应用能力培养+专业英语+西方文化知识

1:医护基础课程(部分科目双语教学)

1:医护临床课程(部分科目双语教学)

(4)建立优质、高效的“英语教师+专业双语教师”团队,实施教改;

(5)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EMS+MII。

第三阶段 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14.9-2014.12)

第2篇

【论文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医院临床护理服务,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推动护理服务整体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2010年7月我院根据《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1]《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2]等文件的要求,我科作为医院的首批试点科室,在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护士工作时间及工作模式等进行了优化调整,并综合采取主动护理等多种措施加强整体护理,优化护理工作模式,通过思想动员、人员调配、逐步落实,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取得了患者满意和医护人员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我科现有床位40张,护理人员16人。

2 方法

2.1 动员学习

科室在接到护理部下发通知的同时第一时间召开全科护理人员会议,对基础护理如何更好地落实进行研讨,并组织学习全市其他医院为强化基础护理所采取的措施,根据我院及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吸取可借鉴的经验,以加深护士对基础护理内涵的认识。另外,纠正部分人员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使她们充分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既不是严格管理家属,禁止探视并陪伴患者的表面化、肤浅化做法,也不是硬性禁止患者自聘护工的简单化、武断化做法,而是要让护士履行对患者的护理职责,落实好基础护理。通过为患者提供到位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从而扭转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局面,切实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负担。

2.2 人员调配和排班方式的改变

根据科室护士人数和人员结构特点,进行老中青相结合、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相结合的排班模式。在原有责任护士负责制的基础上,根据病房病床数建立两个责任小组和一个行政小组,每个护理责任小组负责20名患者的护理,每个责任小组有4名护士组成,其中以年资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组织能力强的护士为责任小组组长。每位组长负责2名患者,其余每个责任护士负责6名患者,护理组长固定每半年轮换一次,由主管护师或高年资护士担任,每组护理人员长期为一组患者服务。当责任护士不在岗时,由所在组的责任组长或其他责任护士代管。责任护士在工作中落实整体护理,把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对患者的治疗、康复以及健康指导融为一体,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责任组长除担任一般责任护士工作之外,还负责所在组的护理质量检查和对年轻护士工作的指导。在对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主班护士、办公室护士确定职责后,在兼顾患者的需要和大多数护士意愿的基础上,调整护士排班模式,但总体原则是根据各时段护理工作量的不同合理进行人员配置,使得基础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2.3 责任护士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满意护理

患者入院后,有责任护士作为首次接诊护士迎接患者入住本科室,并向患者介绍自己及其的管床医生、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在5 min之内通知管床医生,待医生作出诊疗计划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执行医嘱。对饮食、用药、检查、术前、术后、出院等,病房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应有责任护士一一完。患者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出院时责任护士讲解患者回家后注意事项,给每位患者发放一张“爱心卡”,便于患者出院后随时咨询。

2.4 注重人文关怀,创造温馨病房

试点病区注重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科购置了供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康复器材,并在康复室安装了电视,便于为患者提供生动形象的健康教育。我们病区还为患者配置了电磁炉,方便患者加热饭菜;另外还为术后患者提供一顿免费早餐;为脑瘫患儿送玩具;每月召开一次患者座谈会,及时了解并解决患者的需求。

3 讨论

3.1 提高了思想认识,不断推进护理工作

大家普遍加深了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认识,逐步理解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从管理方式到服务模式与内涵的改革,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深化。

3.2 护士价值得到了体现,提高了护士满意度 过去护士只是打针、输液、发药,机械地执行医嘱,与患者沟通太少,使得护士的专业价值没有得到体现,护士自身也没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自从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以后,基础护理工作得到了加强,并根据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绩效考核,按劳分配,多劳多酬,同时护士能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劳动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另外护士排班模式满足了护士的意愿,护士心情舒畅,满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3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我们病房自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后,改变了原来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工作模式,实行整体护理责任包干,使临床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全程、全面和规范的护理服务,保证了责任到人、工作到位,达到了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患者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为放心,同时感受到护士就在身边,体会到护士人员的辛苦,肯定了护士的工作。患者及家属纷纷通过各种形式赞美和表扬护士,很多表扬信及锦旗都写有责任护士的名字。

3.4 实行责任制,落实整体护理,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 医生对护士是否满意主要表现在护士是能否及时的地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能否及时地执行医嘱;能否与他们紧密合作等。由于实行了责任制护理,责任护士对其所负责的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包括生活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心中有数。对患者而言:在住院期间有一名责任护士负责,对其的病情变化、合理需求及时的向管床医生告知;当医生开具医嘱、更改医嘱时,护士及时执行,保证了患者治疗的落实。医生的满意不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还表现在以实际行动支持护理工作。如我们科的医生在看到护理人员由于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去吃饭时他们就主动帮护士把饭买回来,为护理人员节省了时间及体力,使得护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完成。

做好基础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优质护理服务是医院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医疗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的主要任务。改变护理模式,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满足患者需求的长效机制。

参 考 文 献

第3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工作满意度与患者满意度的关系,以便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发挥组织优势,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300名护士和30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满意度为(132. 08士44. 87)分,患者满意度为(101. 65士20. 51)分,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821,P

工作满意度是指组织成员根据对工作特征的认知评价,比较实际获得的价值与期望之间的差距之后,对工作各方面是否满意的态度和情感体验患者满意度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护士作为患者护理的持续提供者,与患者满意度息息相关。护理管理者的工作重心是如何让临床护士满意,没有满意的护士,就没有安全的护理质量,就没有满意的患者。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护士工作满意度与患者满意度及其相互关系,以便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发挥组织优势,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于2006年8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3所三级甲等医院3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每所医院各选100名),均为女性,年龄20--46 (30. 05士5. 32)岁。工作时间(9. 33士6. 52)年。学历:中专204名,大专78名,本科18名。同期在上述护理人员所在科室选取患者300例。纳人标准:患者曾经被所选取的护理人员护理,且被护理时间超过24 h,神志清楚。患者年龄(38. 46士4. 97)岁,住院时间(3. 42士1. 67) 。

1. 2方法

1. 2. 1调查内容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自行设计调查表,并请医院管理者对调查表进行修改。问卷内容:①一般情况。包括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②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由45个条目组成,并聚合成工作自身、报酬及其分配制度、个人发展、社会承认、协作关系、医院管理6个维度。总量表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 93。各条目采用Liken5分量化计分,最满意5分,比较满意4分,基本满意3分,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满意度总分最低45分,最高225分,45一67分为很不满意,68一112分为较不满意,113一157分为基本满意,158-202分为比较满意,203 -225分为很满意。③患者满意度测评表。内容包括技术、服务、质量、收费、态度等25个项目,评分标准同工作满意度。总分最低25分,最高125分,25一37分为很不满意,38一62分为较不满意,63-87分为基本满意,88 -112分为比较满意,113一125分为很满意。

1.2.2调查方法在讲解调查意义和目的以及填写方法后发放问卷。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共发放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有效回收率98. 0%患者满意度测评表发放300份,均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10000。将调查表结果按护士一患者一一对应,共得到有效结果为294组,未有效回收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表和所对应的患者满意度得分不在数据处理之列。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 1护士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在45个条目的单项得分中,处于后5位的条目是:协作关系下的护患关系(3. 53士0. 68)、工作自身下的护理人员配备((3. O1士0. 21)、工作自身下的工作量(3. O1士0. 63)和工作风险(2. 98士0. 52)、报酬及其分配制度下的奖金分配(2. 96士0. 74 ) 。

2. 2护士满意度与患者满意度的相关性护士满意度为(132. 08士44. 87)分,处于基本满意水平;患者满意度为(101. 65士20. 51)分,处于比较满意水平。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821,P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工作满意度处于基本满意水平,满意度最低的2个维度是工作报酬及其分配制度和工作自身矿报酬是决定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它不仅能满足护理人员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求,而且还是对其所作贡献的尊重,是衡量业绩大小的重要指标,是成就和他人认可的象征。医院是人才密集型单位,对工作期望也高于一般人群,故付出、回报与预期差异较大,导致护士对工作的不满意。

另外护士不满意的重点是工作量大、人员配备少、报酬与付出不成比例、工作风险性大、护患关系紧张等。分析原因为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编配数仍以国家卫生部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施行草案》为依据编配,与实际护理工作极不适应。张莹等对三级综合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显示,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大,各班平均护理时数为7. 2 h,远远超过每天6. 0 h的有效工时,护士经常超时工一作,因而产生厌倦、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反应。同时护理人员付出与收人存在差距,工作中缺乏专业发展机会,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较少困,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社会和患者对护士的过高期望和要求常令护士感到不安,护士在工作中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危险,既有精神上的高度紧张,也有体力上的过度疲劳,这与护理专业发展滞后,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护士分工不明确,工作中非护理性事务过多等因素有关。

护士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她们所面对的人群是特殊的,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而现状是护士面对患者的咨询或质疑往往不能给予满意的回答,容易失去患者的信任。个别素质差的患者或家属故意刁难护士,或把对其他方面的不满发泄到护士身上,有些护士在工作中遭到无故的指责和谩骂等,这些都使护患关系的满意度低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

第4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文化差异;中西方;护理差异

文化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现象和学科。护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的学科,是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随着社会发展,护理学已逐步形成以人为中心,研究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从而逐步进行整体护理的学科[1]。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护理所存在的差异是非常鲜明的,现探讨比较如下。

1护理教育的异同

1.1培养目标护理教育培养的目标包括护理理念和护理能力等方面。西方多注重学生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实践、持续发展和合作等综合性能力及应对未来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及职业价值观念,以人本主义思想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使学生具有一颗善良的心,秉承人本关怀对待每1例患者;中国的护理教育则注重从社会需要出发,以教育及培养为主,注重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具有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临床护理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1.2教育理念西方国家护理教育的中心理念是关爱,注重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课堂教学形式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中国的护理教育仍然停留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理念,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形式。明显可见的是,西方多以学科为中心、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及综合课程,其课程设置出现短程化、小型化的趋势,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创造性很容易调动起来;中国主要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式课程,多数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及课程中,自然科学及技术偏多,人文学科偏少,缺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未知,敢于理论实践创新的精神不足[2]。

2护士职业态度的异同

2.1中国护士职业态度在中国,护士由于其临床护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加之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较低,护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肯定和理解支持,倒班方式有损于健康、影响家庭生活等,而且护理工作要求精细化、严谨化、科学化和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与解决,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必须投入更多的体力和精力,这些现存和潜在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职业倦怠,因职业态度的缘故常常觉得很压抑,不能轻松应付工作上的冲突,不能正视自我职业价值,常有辞职不干的想法[3]。

2.2西方护士职业态度Breimaier等[4]研究表明,西方护士的职业态度倾向于较高水平,护士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认可度。护理专业学生(包括毕业生和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新护士)的调查显示,10个毕业生中有9个相信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应该是非常轻松或者是有些轻松,大学毕业生都是怀着同样的理想加入护理行业的,这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职业,他们的理想就是帮助别人;调查结果同样显示,临床实践后大部分学生还是同样积极,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对职业前景的展望非常乐观。

3护理现实应用的异同

3.1伦理道德医学护理伦理道德研究在许多问题上所体现的纷争,很大部分都可以由文化差异来解释。中西文化差异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主义、强调和谐共同的责任;而西方的生命伦理学建立在个人主义原则之上,强调个人权利。如在医疗护理决策方面,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个人与其家庭密不可分,多主张由家庭或者单位决定,而西方国家多认为应该由个人决定,即生命的支配权在于本人;又如,在对待身患绝症的患者知情权上,在我国一般不将病情告知患者,而是告知其家属、单位[5],而大部分西方国家则主张告知身患绝症的患者实情。

3.2护理管理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主体意识,以重视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其特点,在护理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重均同、轻个性的偏向,主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会出现不同职称、年资、学历的护士承担相同的工作或同等责任等现象,形成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讲究科学、民主,鼓励个人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在管理方面则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管理的弹性化和护理工作安排的层次化,不同职称、级别的护士有不同的工作定位和责任。

4护理科研中的思维差异

人类思维方式可以分为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非理性思维或顿悟)两种基本类型,中国传统文化重直觉思维,而西方文化则尚逻辑思维。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重直观内省、轻实测论证,重直觉领悟、轻理论分析;而西方人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实证,因而往往借助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进行判断、推理[6]。由此,护理科研(论文)的设计上,中国人习惯于先交待研究背景、说明问题的原因,或提出论据再作结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西方人一般则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看法、点明主题,再依次交待研究背景、条件、原因、论据或分析。体现在护理研究中:国内的护理科研以把握整体性、方向性的研究为主,学术文章范围大,而缺乏前瞻性;西方则更注重细节,科研立足于实践、以实用为基础,多是针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5讨论

通过上述中西护理差异比较,可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西护理有较大的差别,但它们之间并非是水火不相容、不可磨合的,两者各具特色,各有其长短,可取长补短。因此,我国的现代护理事业,在护理教育方面,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具体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临床护理方面,在发扬优势的前提下,应完善评价体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护理科研上,要转变思维,及时了解国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向纵深化、前瞻性发展;在护理管理方面,要敢于突破已有的经验,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健全管理模式,博采众长,补己之短。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7.

[2]张凤,耿桂灵.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当代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2013,34(5):85-86.

[3]张浩,郭燕.护士职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护理杂志,2012,29(9):38-40.

[4]Breimaier Helga E,Halfens Ruud J G,Lohrmann Christa.Nurses' wishes,knowledge,attitudes and perceived barriers on implementing research findings into practice among graduate nurses in Austria[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1,20(11-12):1744-1756.

第5篇

你们好!

我叫------,护师,*年1月出生,*年7月中专毕业于----卫校,分配至现----学院附属医院西院工作。一直默默地在呼吸、神经、心血管、肾、消化、血液等内科及普外、泌外、矫外、脑外、胸外等外科和急诊科等临床一线科室从事护理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现在内一科。在护士长期间,把科室的各项工作安排的有条不紊,得到了护理部的首肯和通报表扬。先后毕业于中央电***律专业和江西电大高护专业大专班,现在读于中南大学护理学本科班。撰写的论文《82例脑出血的护理》在*年国家卫生部护理中心举办的全国论文交流会上获大会宣读;《老年性心肌梗塞预见性护理》刊登在*第12期《*医学》上;《7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健康教育路径探讨》即将发表在《实用护理杂志》上。

护理专业的发展为我们年轻人拓宽了施展才华的天地,呼吸、神经内科的复杂性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愿意接受挑战,迎接考验。我竞聘内二科护士长总的思路是:护理管理创新、护理服务创新、护理科研创新、护理带教创新,我将在医院及护理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科主任紧密合作,带领全体护士姐妹把内二科建成全院、乃至全市的模范科室。

一、现代化护理队伍的管理,只有具备超前意识、协调意识、勤奋意识、质量意识的新时期的护士长才能胜任。好的护士长就能带出高素质的护理群体,形成一个“群雁高飞,头雁领”的局面。我决心在工作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学习、锲而不舍地磨练、鞠躬尽瘁地服务,逐步实现护理管理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二、重视质量监控,强化量化管理,保证整体护理处于良性运作状态。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是护理科学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护理质量最有效的保证,也是提高医院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佳选择。我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际工作质量,使科室的护理工作始终处于良性状态。现代化质量管理要求用数据说话,要求把软指标变为数据化的硬指标。我将把护理程序思维方式贯穿在实施基础护理和护理技术操作中,并严格要求护士将实施情况及时准确地用文字形式记录在护理病历上,使其成为数据化的依据之一。其二,作为护士长,我将每周进行质量监控,结合病人全面检查护士对其实施整体护理的情况,作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把问题和难点作为制定计划的目标,集思广益,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监督方法,并每月召开质量讲评会讲解。也以此作为量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其三,制定具有本科特色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在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前以记名形式填写。住院期间每周一次,评出最佳护士和最佳护理单元,并对护士长的工作进行评价。这三方面的结合实施不仅是使整体护理处于良性状态的有力保证,也为护士绩效工资、奖金的发放提供可靠依据。

三、继续打破绩效工资、奖金发放的大锅饭,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奖优惩劣。

医院目前护士的绩效工资和奖金的发放虽然已经打破了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都一样的大锅饭,但是我个人认为,还可以更好的利用它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我上述的加强质量监控量化管理,就是为绩效工资、奖金的发放用数据说话提供考核依据,再结合护理部制定的各项护理质量标准考核,将本科护士每月奖金发放分为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四等,发放系数分别是1.2、1.1、0.9、0。每月通过经济指标细化每1份金额,再乘以考核级别的系数,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以经济为杠杆,提高护理质量,充分挖掘和调动每一位护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加强沟通,增进协调,处理好人际关系,为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提供有力的契机。

护士长在医院处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多类型的人际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我将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做好各方面、各层次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尽力化解科室、医护、护护及护患间的矛盾;以谦虚、谨慎和积极完成工作的态度对待领导;以和睦相处、取长补短的态度处理与兄弟科室间的关系;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对待病人及家属;以博爱之心和心理感悟力来体察、理解科室的每位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我知道,只有关心、体贴、理解护士,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她们的潜能和创造性。也只有做好沟通与协调、团结工作,才能把科室方方面面有限的资源用于最需要的地方,为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的契机。

五、创立温馨病房,创造名护效应,营造群众满意医院。

把健康教育路径贯穿于整体护理中,创立温馨病房,打造温馨护理品牌,是产生护理明星,发生名护效应的最佳途径,也将是营造群众满意医院的最有力的保证。

温馨病房的创立不仅要求护士每天都坚持从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做起,而且要做到:1.温馨礼仪服务(给病人以甜蜜的微笑、悦耳的问候和礼貌的自我介绍);2.温馨知识服务(详细的入院宣教单,全面的护理评估单,标准的健康宣教单,完善的护理记录单,及时耐心的指导);3.人性化温馨护理服务(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温馨的起居服务,温馨的心理护理,温馨的睡眠环境,温馨的个性化服务);4.人本护理服务(关心病人到位,了解病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和病情变化到位,护理措施到位,危重和自理困难的病人基础护理到位,与病人沟通、咨询和护理指导到位);5.延伸的护理关怀服务(入院温馨的祝福卡,出院详细的指导,随时的温馨电话关怀,定期的家庭访视和电话随访)------

我相信:温馨病房的创立将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而且最能体现世界上最好的感化剂----温馨真爱,最能产生护理明星,也最能为营造群众满意医院带来名护效应。对于护理明星,患者同样也会慕名而来,求得优质高效的护理,名护的人格力量而染成与患者心理贴切的亲和力,是病人期盼的全方位最佳的就医选择之一。我决心以矢志不渝的自信心使自己成为一名护理明星,成为全科护士克服困难的支柱,团结力量的核心。

六、抓好护士业务学习,增强科研意识,不断探索进取。

我将搞好护理情报工作,及时了解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方向,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每位护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参与意识,进而指导开展护理科研,深入分析和揭示护理科学价值,使护理科研工作走出低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适应现展的需要。

七、重视整体护理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我院是----学院的附属医院,为了培养真正实用型人才,我认为应该重视整体护理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老师在带教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应重视学生的观察、评估、分析、解决问题及与病人沟通等评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将选择责任心强、有一定教学能力、热心教学工作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学生出科综合考试我将采取整体护理模式,由我及俩位带教老师监考。从护生所负责的病人中指定一位,让护生介绍病人情况,同时评估该病人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并且根据护理问题做3项护理操作,即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无菌操作。三者不能脱节,要有连贯性,要突出整体护理的特点。

八、厉行节约,勤俭持家,做好科室的经济核算。

护士长是科室的理财人,应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夯实科室的经济基础。没有经济基础,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将带领全科的医护、工勤人员,从节约每度电、每滴水、每张纸等小事做起,坚决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一经发现,即提出严厉批评,甚至与奖金挂钩。因为我深知:严格控制科室支出,加强经济核算,降低医疗护理成本,讲究经济效果与医疗护理效果,都是护士长必须做到的。

九、加强护士的法律知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以法服务病人,以法保护自己。

众所周知,随着普法知识的不断深入,患方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若发生医疗纠纷,不仅不同程度地扰乱了医院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还会在社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给医院增加有形和无形的损失。由此,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将运用自己的法律和护理专业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定期的组织护士学习法律知识,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座,做到警钟长鸣。使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善于洞悉每一环节所可能潜在的法律问题,加强法制观念,以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法服务病人,以法保护自己,防患于未然。

第6篇

论文摘要:综述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工具以及护士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普遍性,护士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不同性别、学历、护龄、性格特质、医院性质、科室以及所处的应激状态者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提出应重视护士心理健康,采取切实的措施和手段提高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度,以促进护士心理健康。

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是帮助患者维护生命,促进健康的前提和保证。国内外有关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表明,护士正体验较高的职业压力,而且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持续高水平的压力能使机体内用以适应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近年来,国内有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报道越来越多,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综述相关文献,旨在引起研究者的进一步关注和探讨,以期更好地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共同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测量工具

心理健康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研究者多采用临床心理问题诊断技术常用的评定工具,进行定量定性研究,如常用9O项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抑郁症自评量表(CES·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T)、MARKS恐惧/强迫量表、人体评定量表(GAS)、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情感平衡量表等,也有采用自制经过严格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相关量表和问卷。

2国内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2.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身体健康,而有15呈非健康、70呈亚健康状态。医务人员尤其在护士中,其亚健康发生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护士存在超重和慢性疲劳为主要状态的亚健康比重占75以上。很多研究表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刮,某些心理健康问题在护士中普遍存在,如运用SCL一90量表评定,护士普遍表现异常的因子多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有的因子得分甚至显著高于常模。但也有研究证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高于般人群,这可能与护士接受的教育背景有关,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学知识,如了解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有一定的自我调适能力。

2.2不同年龄、工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护士的健康水平及其表现方式不同,自我肯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在心理健康方面,工作年限长、职称较高的护士自我肯定程度更低,年龄大的护士有更多的工作压力,年轻的护士心理更健康。工龄在10~20年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其他工龄段的护士差,工龄较长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工龄较短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怖。也有研究显示,年轻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其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可能与她们初出校门,工作经验少,专业技术操作欠熟练,理论与实践还不能很好的结合,动手能力不强,又担心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护理文件书写要求严格等因素影响以致心理压力较大。而30~39岁年龄段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可能与年长护士技术娴熟,精力充沛,受重视及处事较安详机警、独立性强,较自信有关。

2.3地方护士与军队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护士个性人格有关,有研究发现,军队护士与地方合同护士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军队护士由于长期受军事化管理,其纪律性较强,情绪稳定而成熟,独立性、自律性较高,富有事业心,有进取精神,精力充沛。而地方合同护士在其成长过程中,较少受严格的纪律约束,因此其性格轻松活泼、热情,且做事尽职,有恒负责。由于军队护理人员担负着军人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特点,有双重责任与工作应激,军队特殊的环境和要求、护理人员普遍的压力源等造成了其某些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显示,军队护士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我国常模,且抑郁状态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军队护士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特征是:25~35岁、6~15年护龄、情绪不稳定、A型行为者口。。也有研究表明,军事应激条件下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人群好,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2.4不同科别及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关于特殊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报道较多,尤其是精神科、急诊科、ICU、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及手术室等特殊部门的护理人员,多数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及其他综合科护理人员,可能与其特殊职业环境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的偏见有关。也有报道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科室人员,可能与其接受较多的心理知识有关。另外,手术室护士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普通护理人员,且其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普外科病房护士;而急诊、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的护士较一般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护士更容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强迫、敌对等。ICU护士具有更多的应激源,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低于普通内科护士,分析原因其相关性较大的不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而是管理及人际关系,护理专业价值体现及工作内容等方面的问题_2。而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评分均值也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造成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对艾滋病预后不良和传染性的恐惧,担心职业暴露,护理难度大,家庭和社会支持理解不够。不同性质医院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差异。张丽对乌鲁木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整群抽样的调查显示,综合医院护士较肿瘤医院护士心理问题更为突出,综合医院护士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抑郁、焦虑,肿瘤医院护士表现为强迫和恐怖。其原因可能为综合医院较肿瘤医院患者病情复杂,病程变化快、危重患者相对较多、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心理压力大;而肿瘤医院患者病情相对单一,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死亡有心理准备,相对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5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现代认知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身健康的中介变量影响着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在严重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发生异常。在突发SARS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护士SCL一90各因子得分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及常模,其中躯体化、精神病性、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焦虑、强迫等均有显著差异,可能与SARS疾病的特殊性、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角色冲突等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其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使得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魏丽丽等研究发现护患纠纷事件中,护士SCL一90的9个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其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低;其中护士SCL一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5个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除偏执、精神病性外,均与社会支持量表(SSRS)的4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除了与心理应激源的大小有关以外,还受个体应对方式的影响],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会加重应激反应,采用此应对方式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成熟型应对方式者低。

2.6不同人格特质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格是一个人持久的、相对稳定的行为特点和行为倾向,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应对时依其性格特征以习惯化的方式来面对出现的问题。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环境应激中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护士的人格特征会影响护士对压力的感受,焦虑程度高的护士感受的压力更大,A型人格作为压力作用于人的重要中介变量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A型人格的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低,心理健康水平差。邹志方等研究发现,A型性格护士SCL一90总均分和其余9个因子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和全国常模,阳性心理症状检出率为54.8,主要分布在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偏执、焦虑;且A型性格护士的不良心理作用超过了专业训练对心理的调适作用,其可能起到紧张“增敏”作用,故对紧张较敏感,在紧张源作用下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A型人格的人恰好可以成为促进各项事业积极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帮助护士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做到扬长避短非常重要。

2.7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性别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护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高护生作为未来护理事业的主流力量,其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势必会影响护士角色适应过程,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甚至护理事业发展的稳定。有研究显示,高护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体现出一些消极的人格特质,如合群性差,聪慧性低,情绪不稳定,缺乏恒心,世故,保守,紧张激动,好强固执,多疑,忧虑,自持等,在应激事件面前常倾向于采取不成熟防御方式和过多的进行掩饰,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在1份有关不同学历层次临床护生的调查中显示_l3,大专与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本科护生学制5年,毕业时年龄较大,相对于整体工作年龄较小的护士群体来说其自我调节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反而较大专生差,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专业心理矛盾。此外,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在校男护生和临床男护士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护士,这可能与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和社会差异有关。

第7篇

关键词:男护士;招生;就业;前景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44-02

0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及社会观念的转变,医院护理正在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患者需求“为中心转变,整体护理也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1]。而男护士作为我国新兴的一种职业,正逐渐成为大医院护理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备受社会关注。那么男护生的招生及就业情况如何呢?

1 国内外男护士状况扫描

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

据卫生部注册护士信息数据库最新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的注册护士总量已达218万人,其中男护士为2.1万人,约占注册护士总数的1%。医护比例严重失调。在国外则大不相同,国外男护士在护士队伍中的比例远高于我国。如在美国,男护士比例占到近10%。而且美国护士的社会地位较高,男护士的薪酬也要比女护士高一些。

2 男护生招生情况

从上世纪90年代,国内医学院校针对护理人才持续走俏,男护理人才尤其受宠的现实情况,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打破了本、专科只招收女生的惯例,开始招收男生。但根据各医学院校近年来的招生数据显示,每年护理专业所招收的学生中,男性护理人数仅占护理专业总人数的2-4%,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几年来,在我国的护士队伍中,男性比重也只在1%左右徘徊,个别地方甚至更少。虽然男护士就业形势一直看好,但并不被广大考生认可[3]。是什么原因造成男护生招生冷清的现状呢?

2.1 传统观念的束缚 多年来,很多医院的护士清一色是女性,许多人认为,护士就应该是具有文静、细心等特点的女性所从事的职业,男子汉当护士丢人,男性从事护士职业太没有前途。由于广大学生和家长对男性从事护士职业缺乏认同感,报考的积极性不高[4]。

2.2 社会对护士的认可、对护理行业内涵的理解不够 大多数人普遍认为护士职业的技术含量太低,在很多医院,护士就是打打针,配配药,照顾一下病人而已。而实际上,护理也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护士就是“半个大夫”,在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护士对于患者病情的观察、用药效果的观察及康复护理等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可由于目前护士工作相对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2.3 给予护士的地位和薪金不高,也是造成男护生生源紧张的原因,护理行业普遍偏低的工资无法体现护理的劳动价值,再者和女性相比,男性在社会及家庭中承担的责任更重,付出的和收入不成正比,也造成男性护理人员的流失。

2.4 长期以来,学校培养的护理人才以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护理人才很少,一些人对男生当护士形成了误解和歧视,认为护士和医生相比没有优越性,也是造成生源紧张的主要因素[5]。

2.5 心理压力大 由于在体力、精力、应变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有许多女性不可比拟的优势,男护士大多数被分配到急诊科、精神科、男性科、重症监护室、泌尿外科等科室。男护士长期处于责任重、 压力大、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心理疲劳。另外,男护士在工作时可能不被患者及家属理解,甚至会遭受患者的打骂,在受到伤害后长期压抑而得不到发泄,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6]。

2.6 个人及家庭因素 护理工作需要三班倒,节假日不固定,生活无规律,而且常常要值夜班。作为男性来讲,以上种种不利因素造成了男护士择偶、婚姻受到强烈冲击,家庭不稳定,亲人的抱怨更增添了男护士工作的消极情绪。男护士作为护士中的特殊群体,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中更大的压力,因此男生在报考护理专业时都持慎重态度。

3 男护生就业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毕业大学生都为工作发愁的时候,护士专业的男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怎样呢?

3.1 需求激增,“男丁格尔”成稀缺资源 从病人需求、个性化护理及保护病人隐私权角度,男护士独具的优势日益显现,各大医院需求量激增,有些医院甚至表示,要护士只要男性。笔者通过走访省内各大医院看到,越来越多的医院出现了专业男护士的身影,各三甲医院的男性科、急症室都能看到男护士忙里忙外,他们的细心程度和专业知识丝毫不比女护士差[7]。据悉,目前省内各大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均招收男生,男学生面对就业时往往很容易就能找到“东家”,有些男生刚进校门就被“抢订”。据某卫生学校负责招生工作的一位老师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学校的护理专业曾招收过男生,可是由于就业形势差一度停招。2004年,随着两名本科毕业的男护士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正式上岗,省内综合性大医院“女天使”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积极评价,认为高学历男护士的出现,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在人性化的护理行为上开了先河。现在医院对男护士的需求量很大,一些民营医院也都希望引进男护士,向这些男护士们抛出了“橄榄枝”,以高薪优待吸引他们南下谋求发展。

3.2 个别男护士就业后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不太容易安于现状。据了解,男护士转行的情况的确不在少数。中国男护士论坛曾进行过一个“关于男护士就业情况的投票”,共31名男护士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正在工作的男护士仅有5人,转行的男护士2人,待业中的有24人,比例高达77%。造成男护士转行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至于男护士转行,大多数人认为,“待遇不高是主要原因”。毕竟,男性的生活压力大,护士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很琐碎,地位也不能跟医生比,有些男护士对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护士。因此,为了变换工作环境,或者通过考研改学其他专业,也都在情理之中了[8]。

4 对策

4.1 针对当前我国男护士紧缺的局面,要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全国许多中等卫生学校和医学类本专科院校,都开始招收和培养男性护理人才,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目前的培养速度和规模,还很难与整个社会的需求增长相一致。由于男护士“适销对路”,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设立男护士班,以进一步扩大男生的招生规模。

4.2 继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改变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引导。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尽早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帮助他们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

4.3 护理专业人才一直都是国际公认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应加大培养具有较强的护理专业发展潜能的、有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男性护理专业骨干。

4.4 随着改革开放,国际医学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宽容度日益增加。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让全社会都能理解和尊重护士的工作,无论男护士还是女护士,都是社会需要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4.5 男护士要想发展下去需要个人的努力,医院、社会的支持,也需要病人、患者的理解,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切实提高这个特殊群体的待遇,让男护士在选择这个特殊行业时没有后顾之忧。

4.6 男护士应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不断完善自我,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为患者健康服务。

5 就业前景展望

5.1 在国外护士就业前景 目前护士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是最短缺的人才,其收入可观,工作稳定,生活保障度高,比起国际贸易、管理、计算机甚至MBA等看似热门好听的专业毕业生都有优势.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但发达国家引进护士人才条件也较高,一般要求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自身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

5.2 在国内护士就业前景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可以预见,未来的护士工作范围将会越来越广,综合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除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外,还要运用应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关系学等学科知识去护理患者,还需参加诊断病因考试,写论文,管理麻醉品和治疗普通的疾病……护士只扮演医师的助手角色的时代将会一去不复返。而高学历男护士将会凭着性别、体力、心理承受力强及知识面宽广、容易同各种病人沟通、护理科研能力强等优势在护理工作中占据有利位置,成为各大医院极为抢手的目标人才。

6 小结

近几年,由于男护士就业率高,愿意献身护理事业的男性日益增多,护士先生的大量涌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开放。在很多医院,男护士都成了业务骨干,但在短时间内,护士界“男女”各撑半边天的可能性不大[9],男护士要成规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内外良好的就业前景在给男护士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相信,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男护士们,更善于和病人交流,在尊重患者人格的基础上切实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医院整体护理服务质量会因“男丁格尔”们的加入有全方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北京首批高学历男护士上岗,女患者拒绝服务[N]. 北京晨报,2005年08月31日.

[2]男护士:招生难 就业易[N]. 健康报 2008年6月25日.

[3]就业形势好报考人数少 男护士招生连年遇冷[N]. 高考网,2006年12月06日.

[4]男护生招生和就业形势分析[J].科学之友,2010,(6):96-97.

第8篇

【关键词】 护理风险因素; 对策分析; 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7-0079-02

近年来伴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人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强化,以及新的医疗技术、医疗方法的出现,使医疗过程中的风险事件不断增多,尤其是在外科手术护理领域。由于外科手术护理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性,较高的综合性,使得其每一步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外科手术护理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所以临床应加强外科手术护理风险的管理,寻求新型的防范措施,只有这样方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1]。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近期内收治的880例外科手术患者及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分析,总结相应的护理风险因素及有效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现有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15人,均为女性,年龄22~45岁,平均31.7岁,护理人员学历:本科8人,专科7人。笔者所在医院自2010年2月起开始实施风险管理,选取实施管理前1年内收拾的430例行外科手术的患者组成A组,其中男287例,女143例,平均年龄41.1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327例,骨折手术103例。另选取实施管理后1年内收治的450例行外科手术患者组成B组,其中男299例,女151例,平均年龄42.3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351例,骨折手术9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B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实施措施包括:(1)加强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护理知识水平,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2)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质量教育工作,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学习,同时定期抽查。(3)护理人员要秉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患者实施护理,要与患者多沟通,最大限度避免护患矛盾。(4)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及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并规范操作。(5)建立风险事件管理组织,并加强管理措施,同时设组织组长1名,明确组织中各个成员的职责,使得护理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严格检查护理人员是否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对重症患者也应加强监测。(6)建立风险因素评估表及风险事件评估表,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风险事件及风险因素进行讨论分析。(7)制定完善的护理记录书写方案,规定书写样本,督促护理人员认真做好病情变化的记录及处理方法,同时要求护理记录要书写工整,切不可随意涂改或删减[2]。

1.3 观察指标

参照外科手术护理质量评分表,对本次研究实施护理操作时所导致的安全缺陷进行评定,包括安全缺陷扣分、护理纠纷和护理风险率,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分别对A、B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缺陷评分,结果显示A组患者护理过程所致的安全缺陷扣分为(22.4±3.1)分,B组患者护理过程所致的安全缺陷扣分为(7.9±1.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影响外科手术过程中护理风险事件产生的因素较多,笔者将主要风险因素进行了如下总结:(1)护理工作制度的不完善,其中主要以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对操作程序或操作标准随意更改,或未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2)护理人员人数不足,导致护理人员过于疲劳,从而在护理过程中导致其精力不集中而发生操作失误[3]。(3)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的护理知识,在遇到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时缺乏必要的解决知识,从而导致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4)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5)护理人员职责不明确,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及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在工作时的责任心不强。(6)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针对上述护理风险因素,笔者所在医院制定并实施了有效的护理对策,笔者也就护理管理对策进行了以下分析:(1)针对护理工作制度的不完善,笔者所在医院制定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只有完善的规则制度方可有效防止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4]。例如:在手术室应严格查对、清点手术物品,对各种手术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维护应清楚操作过程。(2)对护理人员因人数不足导致的疲劳现象,应增加护理人员人数。同时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上班时间,护士长应关心护士,充分体现人文关怀。(3)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得每位护理人员清楚知道护患关系是法律关系,护理人员要严密地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始终秉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要时刻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5]。此外护理人员应重视与患者的沟通,避免因护患沟通障碍所产生的护理风险事件。(4)未避免护理人员因护理知识的匮乏而出现的护理事件,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其充分掌握护理知识、技能。同时护理人员要学会自我保护,如做好每项护理记录、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避免因自身失误所产生的护理风险事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护理管理对策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由84.88%上升到98.22%,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由2.09%下降到0.22%,同时护理安全缺陷扣分由原先的(22.4±3.1)分下降到(7.9±1.5)分。这就说明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红群,陈国良,蔡忠军,等.医疗风险管理的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03,10(1):94-95.

[2]王应兰.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3):35-36.

[3]王庆蓉.神经外科护理潜在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医药前沿,2012,2(9):273.

[4]王娟,郭亚萍,龚红燕.实施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