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6 15:53: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教学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由教师指导课堂转变成探究型课堂
所谓的人本主义理论,简单的说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为前提,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并不断的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思考讨论,增强他们对于知识的兴趣。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只要让他们主动的去学习,才可以使其发现自身存在的优势,最终得到对自我的认可。为了能够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老师们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合作交流,利用实践活动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逐渐获得学习经验,并在实际的问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所存在的优势和潜力。
二、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老师和学生之间仅仅是单一的教和被教的关系,但是这种简单的关系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因此老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要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老师们就要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自身担负的责任,除此之外,还要明白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第一点,人性化的教学观念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的学习逐渐转变成为主动的自主学习,这样的话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积极轻松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点引导,让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当然对于教师们来说,也要善于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对优异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做到这一点的话,就需要老师们能够及时的了解每一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个人发展情况,并在恰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特别是对于那些抽象而且难懂以及必须加深理解的知识点上,可以引导他们进行一定的生活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并和他们一起学习,本着平等的心和他们交流沟通,让他们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人物,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对学习投入更多的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和学生的交流,逐渐寻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并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进步以及优点要及时的进行表扬和奖励,这是加强师生互动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倡人性化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拓他们的创造能力。所以,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进来,要让他们勇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总体来说,在人性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一定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与此同时还要和学生积极的进行交流探讨,从而找到适合学生的新型管理模式。除此之外,教师应该以学生的主观情绪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习惯学生的平常生活学习习惯,并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这样的话,能够不断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自己去探索课上不理解的问题。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容易接受,能够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们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让他们在彼此的互相帮助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当然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要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作者:张艳侠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老龙头小学
1.定期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学校应在规划期内定期开展教师业务培训,以帮助教师从日常工作中找到工作的重心,增强教师处理教学事务的能力。只有当教师有足够的业务水平应对教学工作中的突发状况时,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对于教师教学反思来说,学校以教师管理者的身份做好教师业务培训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着教学的质量,更关系着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宗旨。学校应以促进教师教学为目的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更不应使“学期总结”等教学反思的方法流于形式,甚至被形式所左右,浪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相反,学校应秉承为学生发展负责的态度,在各项规章制度中查缺补漏,时刻关注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即时性反馈,科学地分配教学任务,合理安排各项教学以外的工作,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空间,有助于强化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内驱力,使教师的教学反思再无“怨言”,进而促进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提高教学反思效果,促进教师教学的发展。
2.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弹性管理机制。
在哲学中有指出,由于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当人们面对事物的矛盾时,应以矛盾的特殊性为考察点,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而这一原理在学校建立教师教学反思管理机制中同样适用。当管理机制与大多数教师现实情况发生矛盾时,说明机制本身并不客观,应以教师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适当调整管理机制。毕竟“机制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一道理人人都懂,与大多数教师的情况背道而驰的教学反思管理机制是不科学的。因此,应根据教师的自身教学及工作情况,为教师提供一定的自主空间,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因此,学校应提倡多种教学反思方法的混合使用,根据教师个人喜好,针对其自身特点,运用其认为适合的反思方法进行反思,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反思方法的多元化发展,使更多的研究成为可能。
二、拓宽教学研究路径,培养教师教学反思意识
1.组织开展专题文献研究,促进教师反思教学理念。
组织开展专题文献研究,可以是围绕时下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亦或是围绕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广泛性探讨。利用群体的力量督促、带动教师们进行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献学习,立足于实践,进一步促进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理念。同时,学校应多鼓励教师积极查阅教育教学理论文献,关注教育改革热点,为指导教学做足准备。“教师若想给学生一杯水,就得自己先有一桶水”。教师应秉承为学生负责的态度,不断接受并探索新的知识充实自我,做到及时更新,如此一来,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既符合了学生个体的需求,也迎合了社会与时代的发展特征。而学校正是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最大推动者,有着无可替代的力量。
2.搭建课堂教学观察平台,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
在现实教学中,若教师不进行教学反思,便很难发现自己是否存在过失。学校为此可以搭建课堂观察平台,给教师提供一个可以直观地、清晰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根据对国外教学反思相关文献的研究了解到,杜威曾将反思活动划分为“不确定”与“探究”两个阶段。在他的描述中指出,前者是产生怀疑、困惑、焦虑等思维活动的状态,后者是为了找寻解决、突破前者的材料而进行的探索、探究行为。也就是说,当教师不确定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失时,会呈现出各种怀疑、困惑、焦虑的状态,而教师的教学反思就是为探究这一不确定而存在的。而学校应尽量为教师提供探究的条件,帮助教师消除怀疑、困惑及焦虑。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微格录课为主的方式为教师提供观察平台,让教师在录制结束后去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思考、分析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掌握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可见,一旦课堂教学观察平台搭建成功,将有助于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能够及时确定偏差之处,从而作出调整。
3.构建反思效果评价系统,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效果。
德国教育家伯莱克认为,反思是一种建筑在自身之外而对自身进行批判与观察的能力。他主张将以认识为基础的经验同行为实践紧密结合,从多种角度来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情境,而后根据动机方案来把握自身的行动及其产生的结果,最终得以矫正不良行为,促进问题的解决。教师们知晓教学反思对其教学的帮助,并认可教学反思的效果。教师们愿意将自己摆在求知者的位置,有机会就会去听其他同事的课,并且也会请他们来听自己的课,为的就是反思自己的优缺点并记录下来,方便指导日后教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懂为何反思”,认为教学反思只是形式,无实际意义。那么此时,学校需要构建一套良好的反思效果评价系统,以激励教学反思效果好的教师继续保持,而鼓励和劝勉认为教学反思效果差强人意的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例如,可以在观摩分析的基础上发展教学反思效果的评价系统,在讲课与评课中寻求进步,利用观摩他人课堂教学来促进自身思考,填补自己专业知识的缺失。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教师教学反思行为
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学反思亦是如此。单一的教学反思理论是必然不会被教师所接受的,而单一的只存在于实践中的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反思同样是受困的,这仅仅是经验而已,并非真正的教学反思,只有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经验才能对后续行为发展提供可靠参考,进而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
1.加强教学反思理论指导,促进解决教师教学反思困惑。
在对于教师教学反思这一问题上,需要学校给予的不仅仅是高度的重视和制度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教师用以实际操作的具体指导理论与方法,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发挥。教师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批判的视角考察自身行为,以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给予自己或肯定或否定、支持与强化、思维与修正,促进其教学效能感不断提高的过程。有的教师并不了解教学反思的具体操作方法,不知如何展开教学反思,也有教师不知何为教学反思,也不知为何要反思,且自身不关注教育理论,导致教学理念没有及时得到更新。为此学校应注重、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反思的理论指导,消除教师关于教学反思的疑虑和困惑,以较高水平的理论指导其实践,实践才更具科学性。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消除疑问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2.营造教学反思实施氛围,提供教师践行教学反思机会。
目前在我国,案例教育在多个行业的教学中被应用。相对于国内,营销管理类专业采用案例教学起步比较晚,可以说案例教学虽然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但是在营销管理中被应用可以算是刚刚兴起。因此案例应用列入了各个高等学校的改革教育体系中。总的来说,针对目前我国的营销管理类采用案例教学还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主次不够分明。教学的过程中重理论,轻实务,重传授,轻参与实践。在我国有关工商营销管理类的教育,有些学院只是注重课程的开设,开设的课程过于单一,忽略了整体的综合。因此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理论的传授,忽略了实干,脱离了市场。目前现代企业管理中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处理不同人际关系,有着一定沟通技巧,以及企业文化管理能力的人,而学院单一的课程,单一的授课模式往往会忽略学习者的职能培养,缺少管理人才,更缺少综合性的管理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
2.案例教学比例失调。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与国外的著名商院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国内的高校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占用的比例远远低于国外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比重。例如,著的哈佛商学院。哈佛在进行授课时除了两门课之外,其他课程的教学都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哈佛教学中案例教学占据的比例高达90%,例如30个学时的课程,哈佛只需要用2个学时来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剩下的28个学时都被用来进行案例教学。
3.案例教学中资料缺少,质量相对较低。很多商职企业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会针对教学的内容搜寻资料以及整理分析,但目前我国案例教学的资料收集和整合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对于营销市场以及企业管理专业性过程缺少一定的审视和洞察力。简单地说,在这种情况下,收集的案例资料已经脱离了营销市场以及企业管理的视角。那么也将难以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准确的评价。这份案例教材也将失去色彩,没有代表性,不具任何意义。
4.进行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不充分。有些导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准备工作过于匆忙,中心没有放稳尤,其是在“弱指导性”的案例教学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当学生主动进行案例资料的搜寻时,学生自身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对案例的分析往往难以透析,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导师搜集的资料不够详细,那么学习起来也就比较吃力。
5.案例教学无法和相关的课程进行很好地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需要与相关的教学课程相结合,相互渗透,体现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一个共同线上将两者贯穿起来,这种融会贯通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职业人员学习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的讨论中,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这也是营销管理案例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强的问题。
二、针对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改进
1.树立起营销管理中案例教学的中心思想。关于营销管理的从事者,大都毕业于商业学院,因此这类职业具有多因性,实践性以及系统动态性和权变性各种特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的优势,能够积极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实践应用中,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这种方式能够深化案例教学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习者能够不断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对未来营销管理的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提升。
2.处理好案例教学的管理选编。作为案例教学的前提选编案例,所要搜集的资料都需要根据目前所有的学目有关,因此在进行资料寻找时要对该资料进行分析提炼,最后做一个综合的整理。在选编的营销管理案例中,要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该案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让学生适应一定的客观性。因此,案例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创新性。
3.充分做好营销管理案例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教学时,需要老师和学生都能有所准备,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在使用案例进行教学时,需要先讲案例再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对案例仔细地阅读,并深入思考,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提出与别人不用的意见,这样不仅能够改进自己的思维,深化概念模型,在一定方面也锻炼了自己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每一个所学的案例中能够得到属于自己的一些规律推理出一些理论。对于老师来说,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三点,第一,需要优先考虑教学的内容,重点以及实施的三大类。导师在准备时,首先要注重的就是教学的目标,然后是案例教学的内容,最后落实到教学的实施工作上,对于教学的重点进行仔细处理。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一个自定义的过程,而老师需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方法。
4.充分把握营销管理的案例教学实施工作。在进行案例教学中,准确地把握好教学的实施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部分:①采用多种样式案例进行结合讨论,这样能够更好地将教学的目标与教学的内容匹配起来,也能够打破学生传统干枯的教学模式,并且多方面的案例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洞察力;②进行分组讨论,整体分析。在进行案例教学前,需要学生进行分组的学习,并且进行讨论。这样不仅保障了小组之间讨论的质量,也能有有效提高小组之间的写作能力;③针对讨论结果撰写报告。报告是课堂的延续,这种趁热打铁的方式能够强化学习者的记忆力,强化案例的作用,更好地吸收案例,学习案例中的经验和成功之道。
三、结束语
师德的基本要求
在师德的问题上,美国的学校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学生”。这一要求的提出与现代社会美国学校的发展以及教育对儿童研究的重视并把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育上有密切的联系。19世纪后期,被称为“美国进步教育之父”的美国教育家帕克在“昆西教育改革运动”中,就提出了教育应当“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主张,在教育观念和师德内容上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在他看来,儿童或者学生应当成为学校的中心,教师应当尊重儿童,关注儿童的需要、兴趣,促进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进步教育运动的进一步的发展,美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直接参与了这一运动,并阐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杜威认为,儿童应当成为“教育的起点”和“中心”,“教师在学校中并不是要给儿童强加某种概念,或形成某种习惯,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作出适当的反应[1]。”20世纪以来,“尊重学生”的思想已经成为美国学校教育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现代美国学校教育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反对教师对学生进行粗暴的教育和管理。在美国学校教育中,有许多对教师行为的具体要求。如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学生要和蔼,禁止教师对学生进行言语伤害和身体伤害等。如果有教师对学生管教过严的,甚至任何对教师的不满,都可能构成学生或家长对教师的诉讼。这使得教师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管理上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美国学校被誉为儿童的“天堂”。
二是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能因为强调知识学习的重要而增加学生的负担,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美国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十分注意活跃课堂的气氛,强调学生应当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课外,美国教师很少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在他们看来,如果学生在课后花许多时间来完成家庭作业,就有可能占用从事其他活动和游戏的时间,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是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美国许多学校都有明确的校规来保证学生在校所应享受的权利。如美国俄亥俄州某学校的校规规定:学生在学校里“应当获得可能的最好的教育”;学生“作为一个个人而得到公平的对待”;学生“可以通过个人或者学校的代表组织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果有违法纪律的问题,应被事先警告通知[2]。”……同样,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教师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喜爱某些学生,而厌恶另一些学生。
四是要求教师在道德行为和品质上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如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曾经针对教师的道德为提出一些要求。如教师应具有好奇心、耐心、诚实、正直、尊重多样性、重视文化差异等品质;教师应当具有推断能力、从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创造和冒险的能力、持一种实验性的和问题解决取向的能力等等。这个委员会认为,教师具有这些能力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3]。
总之,美国学校在师德问题上提出的关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反映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即“尊重学生”是教师进行教育和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较好的氛围,才有利于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教学与师德
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总是与教学工作分不开。在教学中,教师如何传授知识,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等等,都与教师个人对教学的认知有密切的联系。在美国教师看来,教师对教学的认知、努力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师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世纪初期,美国教育家杜威就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努力必须同儿童不依赖于教师而独立发展结合起来,否则,教师的努力就会变成外部的阴力,束缚儿童的发展。这样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4]。在当代,美国教育家认为,在教学上,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应当以真诚,无知和谦虚的态度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积极追求者,使学生成为在学习上不依赖于别人的人。
美国教师的这种教学上强调“无知”的态度是继承西方教育传统的结果。古代希腊教育中的“苏格拉底方法”不仅提出了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也提出了教师在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的“无知”态度。苏格拉底认为,教学过程不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与学生进行对话,共同探寻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抱有一种真诚的“无知”态度,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帮助学生获取真理。在苏格拉底来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如果没有真诚的“无知”态度,即指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提出问题,却不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把学习变成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同时,教师坚持“无知”态度,也可以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同等的地位。教师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炫耀者,也不是学生的训导者;教师是与学生一样的知识探求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在教学上促进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和推动力[5]。
在现代美国学校教育中,苏格拉底的这种“无知”态度和教学模式正为美国的教师所继承和发扬,它演化为一种教师追求“不知道”的教学模式。如在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疑问时,一些教师便经常反问学生:“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有时候,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会直言相告:“我也不知道。”甚至转而向教室的其他学生询问:“你们谁知道这一问题?”结果在课堂上虽然教师没有回答问题,却使得学生们有了畅所欲言的机会[6]。
美国教师追求这种“不知道”的教学模式也反映在其他课程上。如在一些技能课上,美国教师不是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要领,也不是教学生一些理论和方法,而是介绍完工具及其他注意事项后,就让学生自己做。如果有学生还继续让教师介绍技巧和效果时,教师就会对学生说:“我不能告诉你,我知道的也有限,不如你自己试试看怎样才能制造出效果来。”如果再继续问,教师可能会抛出一个问题反问学生,或者列出几种可能性,但并不确切指出哪一种最好,而在于是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在一些以知识为主的课上,美国教师也不只是讲课本,而是把课文内容分派给各个小组,小组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一份任务,最后由每个小组各选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所读的内容。
可见,美国教师这种追求“不知道”教学模式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地完成学习。在美国学校教育中,教师的这种做法是得到社会肯定的,如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曾经提出过评价成功教师的5项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一个好教师能告诉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师能够不说话,而是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7]。
应当指出,美国教师之所以追求这种“不知道”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和渴望,也并不是他们对教学和学生不负责,而是反映出他们对现代教育和教学的一种独特的理解。在美国教师看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虽然许多已知的知识已经代替了未知的知识,但仍有许多未知的东西在向已知挑战。仅仅给学生已知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培养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已知和未知。教育应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来充实自己的头脑,而不是依赖别人的头脑。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使学生善于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判断,并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否则学生学到的东西再多,也是别人的死的东西,不能够继续丰富与创新。
美国教师追求这种“不知道”的教学模式,也反映了现代科学精神对美国学校教育及教师行为的影响。美国现代物理学家费曼指出:科学家总是与疑难和不确定性打交道的。当一个科学家不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时,他就是不知道;当他有了大概的猜测时,他的答案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即使他对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时,他也会级质疑留有余地。对科学家来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的结论留有被质疑的余地,是科学发展所必须的。在科学知识体系中,只有具有不同可信度的知识,而没有哪个理论具有绝对的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对于科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不确定性才有疑问,才会从新的角度寻找新的解决方法。科学发展的速度不仅仅是指一个人进行多少实验,获得了多少实验数据,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多少供人们检验的新思想和新观念[8]。
总之,美国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师德是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一个教师如何处理教学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基本上反映了教师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教育理念。从美国教育家关于师德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学校教育对“教书育人”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虽然强调教师对教学和学生应当具有责任心,但并不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一切学习行为全面负责。在他们看来,教师对学生提供细心周到的帮助,并不意味着这位教育就是一个好教师,相反,这种帮助可能会毁掉一个学生。
教师的人格与师德
美国许多教育家强调,教师不仅应当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要对自身人格有更高的追求。这种人格的追求不仅是品德的修养和思想的净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中的公正和正义的追求。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影响使学生也成为一个追求正义的人。美国学校教育中关于师德的这一思想与西方的教育传统有密切的联系。
在西方教育传统中,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对“德即知识”的阐述及其自身的所作所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苏格拉底来看,德行是关于善的知识。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的,必须会行善;如果一个人自称知道一件事情是好的但又不去实现,则是自相矛盾的,这说明,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知道这件事的好处。苏格拉底强调“德即知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当一个人认识的真理和正义以后,就应当义无返顾地去追求,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在这方面,苏格拉底本人就是一个典范。当他被判以极型后,他有多次逃生的选择:他可以交付一笔赎金以换取生命,他的朋友也愿意代他交付赎金;他还可以把妻子和孩子带上法庭求情,用情感化陪审团;另外,在临型之前,朋友又为他安排逃走的道路。但他认为这些行为都是与法律相抵触的不正义的行为。他在知道什么是正义之后就不能再做不正义的事情。苏格拉底追求正义和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这一行为成为西方师德教育中的重要范例之一。
在现代美国学校教育中,教师虽然不至于像苏格拉底那样为追求自己的信仰而献出生命,但为了追求教育的正义,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在美国教育中就有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自然课上,两个初中男生由于课题汇报的内容与任课女教师的观点不合而与她发生冲突。这位女教师很快将此事向学校进行了报告,并要求对他们实行“停学”的处分。这件事情引起了另一位男教师的关注,他决定介入此事,但他同时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从通常情况来看,学校的教育都应站在学校的立场上,为自己的同事说话;学校的领导也应站在教师一边,替自己的职员说话;这位男教育又是与学校签有合同的,他应当是为学校工作的;况且,在一般人看来,教师工作只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这位男教师没有必要为了保护学生而丢掉自己的工作。因此,这两个学生开始并没有对这位男教师的参与抱有任何幻想,但是这位男教师在听了两个学生的陈述以后,经过思考,分别向校长助理和校长写了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位男教师认为,这两个学生虽然有些调皮,但他们绝不是坏孩子,他们是坦诚和学习努力的。最终,学校接受了这位男教师的建议,没有处分这两个学生。事情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同时也给两个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生看来,这位男教师是一个不顾个人得失,主持正义的人,这样的教师才是真正教书育人的好教师[9]。
总之,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社会里,任何一个人都是从属于一定的组织的,都是受一定角色制约的,教师也不例外。但上面的例子却说明,作为现代教育,不仅需要对一定组织负责,受一定角色制约,更重要的还有对组织中正义的追求。这种追求可能要暂时打破组织、角色对自我的约束,可能意味着失去许多东西,但正是这种使学生懂得了什么是正义,并激励学生勇敢地去追求正义。可以说,这位教师对正义的不懈追求及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深远的。正像上面其中有的一个学生所说:“那个男教师不只是教社会研究课,他还教会了我一个男子汉能做什么[10]。”
通过上述分析和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学校教育中“师德”内涵的基本特征和追求。应当指出,美国学校教育中“师德”的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首先,“尊重学生”是进行教育的前提,没有对学生的尊重,一切所谓的教育都不能称之为教育;其次,“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教学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才可能有以学生独立性的培养;只为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独立性发展的教学只是一个低级的教学;第三,“培养学生对正义的追求”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培养学生独立性方面的最高追求,它是建立社会和确保教育公正的需要。总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为学生创造性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国学校教育关于师德问题的观点对我们认识现代学校的师德建设是有一定意义的。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主主要特色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人,而其中又以学生为重。学校教育必须对教师的言行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它是保证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另外,只有具有独立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性的学生。因此,应当鼓励教师敢于向学校教育中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或规则挑战,当然这种挑战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健康发展。从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来看,强调教师对教育正义的追求是非常必须的,它是现代教育制度创新的需要,更是寻求社会公正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当教师去追求社会正义或教育正义时,其行为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是无限的和终生的。
参考文献:
[1]杜威,我的教育信条,引自《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王承绪等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
[2]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131
[3]叶谰等著,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93
[4]杜威,我的教育信条,引自《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王承绪等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5]赵敦华著,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6
[6]陈燕妮辑,出国遭遇,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185~188
[7]奥恩斯坦著,美国教育学基础,刘付忱等译.人教社,1984.326
[8]李亚宁,费曼谈科学的价值,大众科技报,2001年9月16日
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管理非常重要,一提到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大部分人的印象当中这都是学校领导的事,与教师无关,其实不然,教师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所以,要正确看待教师的职责,知道教师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教师提高自己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识。所以,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训练,利用各种方式手段来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让教师懂得,他们也是一个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工作者、管理者,就必须要对学生加强管理意识。教师在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时,肯定会遇到问题和困难,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进而寻找解决办法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做任何决定的同时,一定要从学校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当时能够得到的效果和长远的利益结合起来,权衡考虑之后再做决定,这样才能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利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及方式来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优化小学的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建立评价制度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暑天寒。”从这句普普通通的俗话当中,我们可以领悟出批评与激励给人所带来的催化剂的作用,现代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下的教育改革方向和核心。必须要体现以人为本,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更加适用社会,顺应时展的潮流。所以要建立评价制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想要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得到完善和全面发展,就要充分地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身为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次数最频繁的人,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所以,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奖罚激励措施,完善班级的评价制度,注重对学生在细节上的鼓励和精神上的激励。小学生的心灵很脆弱,正处于对任何事物懵懵懂懂的状态,他们容易满足,性格活泼单纯,教师给予他们偶尔的一句表扬和关心,都比物质上的奖励来得更加温暖贴心,更加能够触动和温暖学生的心灵,这样,教师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教师不仅仅要建立班级评价制度,更加要完善和优化班级评价制度,真正做到激励学生可以主动去学习,主动去遵规守纪。批评和表扬也是一种力量,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隐形的杠杆,而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保持这根杠杆的平衡,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三、结语
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旨在对实验教学相关的各项内容进行管理,科学有效地组织、协调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沟通,资源共享、信息等,以确保有秩序开展实验教学,高效率完成教学目标。目前,各高校实验教学组织形式各不相同,市面上又没有一款功能齐全、适合各个高等院校需求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我校的实验教学组织、管理水平还不高,实验教学中相关实验室、教师、设备等等的信息存储仅限于电子版或纸质形式,实验教学信息的监控与查询极不方便,各部门、实验室、实验教师及学生的沟通形式也比较单一,不利于教学信息与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人力,管理效率不高。当前,学校面临办学转型发展,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技术型转型,必然要大力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这种传统的管理形式也制约了改革的力度与进程,多种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与方法因没有有效的途径而不能顺利开展,使改革的步伐徘徊不前。网络化的实验教学管理平台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实验教学管理及资源管理具有过程化、规范化、人性化、信息动态实时等特点。针对我院教学实验中心目前的管理现状,利用校园网络通讯基础及先进的网络应用平台,建设一个安全、可靠、开放、高效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为实验中心提供现代化的日常管理及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二、系统设计要求
高校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这方面内容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当今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Web技术和Internet技术得以实现。本系统是针对我院实际教学过程中亟需解决的教学管理问题而设计,依托校园网,与当前应用的常规教学管理系统紧密结合,互相补充。系统采用B/S模式,以WEB形式实现信息交互,架构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站实验教学管理中心模块,方便教师与学生使用,具有良好的易用性。此平台旨在实现高校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与“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使信息更加及时,师生沟通更加顺畅,教学资源与资料实现最大化的共享。借助这个平台打破常规教学中时间、空间的限制,提高教学与管理的效率。
1.功能设计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系统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内容管理、实验室管理、系统综合管理三大功能模块。
2.实验教学内容管理模块
主要由本学期任教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师完成,包括实验大纲、实验项目表、实验教学计划、学生实验作业(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的布置、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等内容。每学期实验教师对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相关内容进行维护,如果有修订内容要及时更新,实验教师在实验课前布置预习报告,实验课结束后布置实验报告,由学生填写完成后提交,实验教师批阅反馈。
3.实验室管理模块
主要由本实验室管理员完成,包括实验室基本信息、本学期实验课表、实验设备清单的维护增删、实验室设备的维修记录、实验室开放管理等内容。其中,实验室设备管理,包括设备详细信息、购置日期、在用状态、报废、报修、转入转出记录等;实验室开放管理需要结合实验中心网站,由实验教师向实验室管理人员预约申请实验室及实验时间,经审核通过后实验教师向学生实验室开放情况供学生选课,实验教师再根据设置的课程开放条件选择符合要求的学生,以班、组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学,结束后根据学生实验情况评定等级,录入系统供学生查询。
4.系统综合管理模块
主要由系统管理员完成,包括用户注册管理、实验教师基本信息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实验课程管理、实验室管理、各级管理人员信息和权限管理、统计查询管理等内容。实验教师基本信息包括职称情况、专业特长、科研方向、任课情况;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号、姓名、年级、班级、专业等内容;实验课程管理包含本学期开出的实验课程名称、所在实验室、任课教师、实验班级、人数等内容;实验室管理包含实验中心所辖各实验室的位置、名称、功能、面向专业、负责人等信息;各级人员管理包含院系各级主管领导基本信息、使用权限的管理;统计查询功能是本系统中比较重要而且实用的功能,为实验教学管理人员上报相关实验教学状态数据提供了便捷的方法和准确的数据,分为以课程和以班级两种形式进行查询统计。
三、系统的技术支持与实现功能
一个功能较为齐全、设计合理、人性化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既要充分考虑到各级用户的使用需求,还要注重系统的开放性与安全性。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系统的开发采用B/S模式,基于Java的程序设计,采用JavaEE的分布式多层体系架构,应用SSH框架的JSP开发技术,结合WebService组件技术,后台使用MySQL数据库形成高质量满足需求的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充分利用学院计算机网络资源,以校园网为依托,建设实验教学管理中心网站。能按系统管理的要求,提供完善的用户身分认证、操作权限管理机制,保证系统数据的运行;实现信息与教学资源的共享,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满足网上信息统计查询的需求;设置各级管理权限,系统管理员有全部使用与管理权限;主管领导有查询浏览权限;任课教师对本人信息、实验课程相关内容有管理、更新、增删并对学生实验成绩进行管理的权限;实验室管理员对本实验室信息进行维护、更新、增删,对本人信息进行管理,对本实验室的开放申请予以审核;学生使用学号、姓名进行注册,管理本人相关信息,查询浏览相关实验课程与实验室信息,预约申请开放实验,查询实验课成绩。
四、系统方案总结
关于校企合作,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其中,王章豹的观点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校企合作的基本含义。他认为,广义的校企合作就是高等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以及人员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方面达成互惠互利、互补互促的联合与协作关系。根据王章豹总结的观点,笔者认为,校企合作主要涉及两个参与者,即高校与企业,这两大参与者在人才培养方面是互补的关系,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而企业具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他们在人才培养与生产经营方面是能够产生乘法效应的。通过这种合作,学校达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而企业与学校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这样学校与企业达到了双赢的状态。
2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
2.1目标原则
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社会的专业型人才。目前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本的教学上,理论学习是必要的,掌握好理论知识是基础,但是只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学生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校企合作就是建立这样的一个平台,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增强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针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工作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也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学校应该把教学的整体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的目标,最终转化成每个学生要达到的目标,这样就能够增加校企合作的目标性,也使教师更具有使命感,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促进校企合作的成功。
2.2协作原则
传统的高校教育人才的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因为社会需要的是实践型人才,只是停留在课本上的教育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协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这个时展的需求,在相互协作中,能够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专业实用型的人才。
2.3重点原则
在实行校企合作的模式时,要制定激励与约束的教学管理模式,要考察哪些因素是重点因素,是问题的主要矛盾,或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定要抓住事物的重点,搞清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在制定激励与约束的管理模式的时候,抓住主要因素。这样才能促进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也能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2.4公平原则
在学校教学管理模式运行的时候,要保证运行时的公平性,学校制定的相关规定对于全体教师一视同仁,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奖惩,让每个教师感受到学校管理机制的公平性,否则,就会打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校的教学水平。
2.5持续改进的原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政策的变化、环境的改变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机制。因此,教学管理机制要随时进行更新,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国家的政策、教育发展规划等进行不断的改革完善,这样才能不断改进管理机制中的不足,推进人才的培养计划,更好地服务社会。
3我国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3.1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如科技成果的转让,高校通过技术交易会等多种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让给企业,实现科研成果的产品化、企业化;创建大学科技园,它主要是将高水平的科技研究面向企业,成为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还有科技攻关项目,这是企业和高校共同承担的国家的科技攻关项目,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合作;还有一种模式是由企业出资,高校出人力与部分设备,共同构成一个科研机构。以上这些模式都是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研项目的开发,而没有直接涉及人才的定向培养。当然,除了以上这些模式,目前也有学校委托企业或者培训机构对其学校的人才进行培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模式最早在技术先进的国家比较常见,如德国、印度等。这样的合作模式对培训机构的要求就比较高,需要他们具备完整的培训大纲和体系以及比较高的信誉,这样学校才放心将自己的学生交给他们。近几年,我国也出现了很多的类似这样的培训机构,高校也与这些机构进行了合作,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高的平台。但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
3.2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教学管理机制的建立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随着社会对于高校教学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中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也越来越完善,随着教学体制的深入改革,高校对于管理岗位以及管理人员的设置也日趋完善。很多高校为了凸显学校的特色,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引进了校企合作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确定了这种培养模式的目标。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对于这种新型的模式,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且也没有制定相关的准则和规范,导致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杂乱无章,过分的强调要达成的目标,但是却忽略了实现目标的过程行为。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为高校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长此以往,对企业和高校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阻碍校企合作的进行。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集中统一,也有利于管理的进行。比如说,在高校中,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实施统一的教学计划,安排相同的课程,使用相同的教材,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简单,而且易操作,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改变,现在的社会更加需要创新型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很多高校引进了校企合作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让企业的先进技术走入校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在高校中,对教师采取的都是按照工作量进行考核的模式,即教师在每个学期内要求达到一定的工作量,才能给予标准的报酬,而工作量的确定是由学校的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的反应进行都方面统筹的,教师本身无法决定。对于教师来说,大多数希望安排的课程多一些,这样才能拿到相应的报酬。但是校企合作的推进,使得企业中的一些技术型人才走入高校进行授课,这样对于高校中的教师的授课量就受到了限制,从而产生了矛盾。如何更好地协调这些矛盾,也是高效管理人员应该考虑的。
4推进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对策
4.1重视校企合作中的教学管理
高校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对于新引进的校企合作的模式,更是需要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才能促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学工作的管理人员要对新的教学模式充分重视,针对新模式引发的新问题、新对象、新环节都要做好充分的了解,然后进行沟通协调的工作,在实际的探索中形成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比如说对于新的实践类课程的学分安排、课程设置、授课地点以及考查方法的确定,教学管理工作人员都要做好良好的沟通和合理的安排,要对每一个参与教学工作的教师负责。
4.2建立科学高效的合作体系
在高校中,一般采取的都是“学分制”的管理,学生想要获得某一学位,必须达到学分的最低限度。这种管理模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甚至不同国家的学生,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下进行衡量。这样对于培养个性化的人才、创新型的人才都具有促进作用。将这种“学分制”的管理与校企合作模式相结合,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能使这种合作方式更加合理化与规范化。
4.3专职教师参与实训指导
只有管理好师资队伍,才能促进教育的发展。针对校企合作模式导致的教师工作量下降从而影响薪酬的问题,高校应该对原有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原有的考核方法已经不适应多专业、多模式的院校,还可能降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应该鼓励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训指导,对于教师在企业中的培训课,也要计入最后的工资中。这样可以解决校企合作模式带来的矛盾,从而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进行。
5总结
1系统开发应用的必要性
1.1传统的量化管理方法过于封闭
传统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方法的基本程序是,每学期末由学院教务科向本学期有教学任务的教师(包括实验室教师),发放工作量统计表,由授课教师按照学校实施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来统计、填写自己的工作量统计表,然后以纸制文件的形式报送到教务科,由教务工作人员进行审核统计并进行个别的反馈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老师们大都以个人对工作量计算办法的理解为标准计算和填写报表,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长时间以来已经习惯于这种“背靠背”的工作方式,结果造成部分教师对工作量计算办法理解有错误或偏差,所填写报表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在这种相对封闭的办公环境下,教务工作人员只能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反馈某一位教师所填报表的问题,而工作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上岗晋级,教师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教师们往往会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问题在实验教学工作量的统计中显得更加突出。
1.2传统的量化管理方法办公效率低而办公成本高
随着各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教师数量也随之增大,整个教学工作量统计的周期增长,大大增加了学院教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量。在原有的工作条件下,工作强度的加大势必会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学院采取增加工作人员编制的方法固然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解决方法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成本,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另外,教学管理工作量的增大,办公用品的消耗也会同步的增加,相关的投入也会增加,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成本。
2系统应用的实际意义
2.1系统增强了教学量化管理工作的透明化
系统开发基于B/S模式,具有高可维护性和跨平台性,对于具有一定权限的用户来说可以通过WEB浏览器轻而易举地浏览到相关信息,因此系统又具有公开性和灵活性,系统的开发应用增强了学院教学量化管理的透明化。透明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学院或学校内部零距离、实时、交互的信息沟通,教师经过授予权限可以网上浏览其他教师报送的工作量记录,并可以详细地查看记录中的各个项目和参数,教师之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相互探讨和借鉴,这样这个工作量的统计过程更加公开化。教学管理的透明化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教师通过浏览某一条工作量记录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并有权利对系统或教务工作人员提出质疑,客观上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趋于完善,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院或学校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系统提高了教学量化管理工作方法的先进性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任务,是高校生存的生命线,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既是高校教学管理研究的主要方向,也是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B/S模式的教学量化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新颖的管理手段,它的先进性体现在系统的工作方法和应用效果上。系统利用WEB程序的运行取代了原有的比较繁琐的办公程序,减轻了教师和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精简了整个学院或学校的管理工作环节,使管理工作朝着扁平化方向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现有资源来构建系统运行所需的硬件环境,同时系统的应用也能减少办公用品的大量消耗。可以肯定的是,基于B/S模式的教学量化管理系统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办公效率,降低的办公成本,充分体现了它作为一种管理方法的先进性。它的应用对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系统结构及模块简介
3.1系统总体结构
教学工作量管理统计系统采用B/S网络模式,采用ASP开发平台,数据库为SQLServer2000。系统分为两层用户模式:
3.1.1基本用户层:学院的一般任课教师
用户权限:可以浏览自己的教学记录,添加新的教学记录,修改和删除未经过审核的教学记录,对经过审核的教学记录只有只读权限,可以生成自己的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量统计表,只读权限;通过授予权限可以浏览其他教师的记录。
3.1.2管理员用户层:学院教学管理部门
管理权限:可以浏览所有教师的教学记录,对所有教师的教学记录有审核权限,同时拥有修改和删除所有教师的教学记录的永久权限;可以查询教师教学工作量信息并进行统计计算;可以生成每一位教师各学期或学年的统计报表。
3.2数据库设计
由于教学工作量管理是学院办公管理的一个模块,所以在数据库结构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与其它模块的接口问题,在一些数据字段上尽量做到统一标准,在这里根据系统需要用到管理用户(admin)、教师信息(teachers)、教学工作量(workquality)三个数据表。教学工作量表(workquality)是本系统数据库的核心,考虑到本科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般教学和二级学院教学等等,这些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教学活动在量化计算上都有区别;另外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自内容里面还包括像选修、重修、辅导、考核、实习等若干个项目,如果各种类型分别设计表格显然会增加系统负荷,是系统维护变得繁琐。因此,把所有的教学活动项目以及各自的计算参数作为字段放到了一个表里面,共有71个字段。虽然字段数量多,但是在记录添加的时候我们设计的类型和性质的校验,根据得到的参数添加不同字段的数据,其他的数据全部为空;而在读取的时候,首先读取校验的参数值,然后再到对应的字段读取数据。
3.3教师用户模块简介
教师用户通过密码验证会进入操作界面,添加过程都是通过WEB表单实现的,同时提交页面还有数据验证函数,对所填写的数据类型、范围、格式等进行初步审核。由于本科教学分为两大主要类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了教师使用方便,特别分两种类型进行信息的添加,点击不同的链接将进入不同的添加页面。理论教学的添加表单,包括一般的理论性授课(选修、必修、重修)及制图类课程;实践教学添加表单类似,包括课程辅导、指导实习、课程考核、指导课程或毕业设计、编写教材、讲座、指导生产实习或金工实习等等。在教师用户提交合法数据后系统将会严格依据学校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存储到数据库中。本系统的管理层对所有教师的每条教学工作量记录有审核权限,经过审核的记录,教师将没有权限修改。教师对自己的未经过审核的教学工作量记录有修改和删除的权限。这样就使教师之间相互独立,加上管理人员的审核过程,保证了教学工作量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了便于存档,一般学院要求每位教师以报表的形式,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存档,因此系统设计了报表功能模块,可以生成普教学年报表、普教学期报表、二级学院学年报表和二级学院学期报表四种报表。
3.4管理用户模块简介
管理用户一般是学院的教务工作人员,主要是完成对教师用户添加的教学工作量记录的审核工作,另外还有记录查询检索、生成工作量报表等权限。其中核心的功能就是记录审核,因为只有通过审核的教学工作量才有效,才能生成报表,就好比“盖上了单位公章”。管理员除了可以审核通过某条记录外,还可以修改和删除这条记录,这是为了解决一些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不会用到。管理员还可以查询数据库中的教学工作量记录,并可以按照多种参数进行检索。
4结论